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新媒体代运营协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代运营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代运营协议

第1篇: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关键词:NGN(下一代网络),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 软交换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026-01

1 介绍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指下一代融合网。主要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业务,整合现有的市内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基础上(统称FMC),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而平台的主要实现方式为IP技术,逐步实现统一通信。

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 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是一种业务驱动型网络,采用综合、开放、融合的网络架构,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完全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完全分离,从而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网络通信的质量。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业务种类要求逐渐增高,因此产生NGN。

目前,以软交换和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技术为焦点的下一代网络发展和部署关系到整个通信网络的未来架构和发展方向,成为电信业界最关注的热点。

2 NGN的核心技术

随着下一代网络的迅速发展,语音的IP话和移动化让固网运营商陷入难题,不得不将原有网络转型为可管理的IP网,希望通过整网向IP化的渐进来稳固自身的语音通信收入,并希望通过各种增值业务来扩展自己的市场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软交换和IMS开始崭露头角。

2.1 软交换及其特点

软交换(softswitching)是利用把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网关分开的方法来沟通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与IP电话(VoIP)的一种交换技术。早在2001年,我国就已经开始基于软交换的实验,在历经多年的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如今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已经成为运营商实现网络演进的重要技术手段。

软交换的技术定义可以描述为:它是一种针对与传统电话业务和新型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网络和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除了能够降低网络初始成本和运营成本,使得网络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之外,还可实现开放、分布、简化、扁平的网络架构。

目前软交换已经引入到各大运营商的电话网业务中,不同于一般的基于IP的业务,软交换不但使传统话音业务获得新生,而且还能提供基于IP的增值服务,比如视频通信、IP Centrex、个性化铃声、Web800、UC业务等等。

2.2 IMS及其特点

IMS即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中文意义为IP多媒体子系统,是由朗讯(Lucent)提出的下一代通信网实现大融合方案的网络架构,IMS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IMS是一个在PS域上的多媒体控制/呼叫平台,支持会话类和非会话类多媒体业务,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具有分布式特点、接入无关的特性和标准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

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

2.3 软交换与IMS的对比

从采用的基础技术上看,软交换和IMS有很大相似性:都是基于IP分组网;都实现了控制与承载的分离;大部分协议都是相似或者完全相同;许多网关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通用。

而软交换和IMS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较软交换而言,IMS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

(2)由于IMS起源于移动通信网络,因此充分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

(3)IMS全部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IP作为呼叫和业务控制的信令,而软交换中的SIP只是可用于呼叫控制的多种协议的一种。更多的使用媒体网关协议(MGCP)和H.248协议。

总体来说,软交换和IMS的区别主要在于网络构架上。软交换网络体系基于主从控制的特点,使得其与具体的接入手段关系密切,而IMS体系由于终端与核心侧采用基于IP承载的SIP协议,IP技术与承载媒体无关的特性使得IMS体系可以支持各类接入方式,从而使得IMS的应用范围从最初始的移动网逐步扩大到固定领域。此外,由于IMS体系架构可以支持移动性管理并且具有一定的服务质量(QoS)保障机制,因此IMS技术相比于软交换的优势还体现在宽带用户的漫游管理和QoS保障方面。

2.4 软交换与IMS的发展

软交换技术从1998年就开始出现并且已经历了实验、商用等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比较成熟。全球范围早已有多家电信运营商开展了软交换试验,发展至今,软交换技术已经具备了替代电路交换机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宽带多媒体业务能力。

而随着IMS技术和产品的逐渐成熟,也已经有一些运营商开始了IMS的商用,还有一些运营商在进行相关的测试。从目前的商用和测试情况看,移动运营商已经开始商用,而固网运营商还主要处于试验阶段,这与其体系架构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目前,中国移动已组织完成了CM-IMS现网的试点工作。验证了CM-IMS跨省大规模组网、多媒体业务提供和接入能力、验证了CM-IMS对多种接入和终端的控制能力、验证了主要厂家IMS网络设备、业务平台和终端的成熟度以及不同厂家设备的兼容性、验证了网管系统和计费系统对CM-IMS的支撑能力,并且已经开始全面推进CM-IMS网络的部署和商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与软交换比起来,IMS还不够成熟,但由于IMS可以使应用和控制进一步分离,符合扁平化网络的需求。另外,随着网络融合的不断加深,互联网的上的丰富业务也会逐渐演进到电信网络上。这就要求下一代电信网络应具有更强的开放接口和处理能力,在IMS的网络架构上更容易发展这种开放接口和处理能力。

在现今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全业务运营成为中国各大运营商考虑得最多的问题,而全业务运营必然要求在网络和业务层面全面实现固定移动融合。从网络发展的趋势看,固定移动融合(FMC)是网络发展的目标和方向,FMC首先是业务层的融合,但FMC的最终演进方向必然是网络层的融合。所以说,IMS也为NGN提供了方向,虽然现阶段,IMS和软交换还必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不断增加的多媒体需求,IMS必然成为未来我国网络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毕厚杰,李秀川.IMS与下一代网络[EB/OL].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6.

第2篇: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关键词:软交换;3G;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2-1060-01

In the 3G Core Network Softswitch Applic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Analysis

HUANG Liang

(Changchu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hang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The soft-switching technology, analysis of the softswitch in the 3G core network, the softswitch introduced in the 3G core network applications in all kinds of advantages. Although the establishment soft switch-based 3G mobile core network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most of the solutions in the experiment, yet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applications, many issues still need to continue to pay attention to, such as QoS, security issues.

Key words: softswitch; 3G; application

软交换技术起源于美国的企业网应用,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将原本分立的网络有机的统一在一起,降低网络运营成本,通过标准的API接口,可以快速灵活的提供各种业务。软交换不仅可以实现诸多的新业务,而且运营成本低,极大的降低运营商在端局和汇接局上的建设成本,紧紧地吸引着运营商的眼球。世界各国都对软交换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早在1999年5月成立了国际软交换协会(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软交换协会有业务应用、网络结构、设备控制、网络管理、SIP五个工作组。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的制定同时得到了IETE、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目前,软交换技术的级别框架结构、主要功能、性能、应用范围等方面已经基本确定,软交换的产品正在逐步走向实用化阶段。目前软交换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协议标准的完善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如何组建大网络问题;业务开发问题以及QoS问题等。下一代网络泛指一个以IP为中心,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融合全新的网络。而3G不是现有移动网和IP网的简单叠加,是整个网络框架的变革。软交换正是构建以IP为中心,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方案。软交换技术在3G核心网中大有作为。

1 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Soft switch)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作为话音网向数据网融合的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正日益收到电信运营商的重视。下面将介绍软交换的原理和体系结构。

1.1 软交换原理

软交换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多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生成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把控制和业务提供分离。软交换的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软交换的这种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的设计思想能够更加方便的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避免了传统电路交换网中,新业务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等缺点。

软交换提供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媒体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互联互通功能、资源管理功能以及计费和认证功能。软交换实质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它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是下一代交换网中语音、视频、多媒体业务呼叫、控制以及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

1.2 软交换体系结构

软交换体系结构按功能可分为四层:边缘接入层、核心层、网络控制层以及业务应用层。各层之间采用标准化接口和协议,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1) 边缘接入层:边缘接入层负责将各种不同的网络和终端设备接入软交换体系结构,将各种业务量进行集中,并将信息格式转换为能够在网络中传递的信息格式。

2) 核心交换层:核心交换层采用分组技术,提供一个高可靠性、具有QoS保证、大容量的综合传送平台,并将信息媒体流选路至目的地。

3) 网络控制层:网络控制层是软交换体系的呼叫控制核心,对应网络的会话层功能,以软件控制的形式完成呼叫控制、路由、认证、资源管理等功能。

4) 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基于下层网络的能力为整个体系提供各种丰富的增值业务、相应的网络管理及服务,对应网络的应用层功能。

1.3 移动软交换的功能

移动软交换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移动性管理功能:主要完成切换(包括UMTS系统内、GSM系统内以及GSM与UMTS系统间的切换)、登记和移动台去话功能。

2) 安全保密功能:支持用户鉴权、TMSI使用和用户信息加密。

3) 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移动交换服务器可以为级别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测和资源控制等;接受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监视请求,并对其中与呼叫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支持级别的两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

2 软交换在3G核心网中的应用

主流的3G制式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在这三种制式中,WCDMA和TD-SCDMA的标准由标准组织3GPP制定,CDMA2000的标准由3GPP2制定。到目前为止,3GPP制定的UMTS核心网络有R99、R4、R5和R6四个版本,在R4和R5核心网络标准中,软交换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网络设备主要包括MSC服务器、GMSC服务器、MGW,它们的功能介绍如下:

1) MSC的功能:对外提供纯粹的信令接口;集成R99 VLR功能,以处理移动用户业务数据及CAMEL相关数据;对电路域级别业务及补充业务设计的MGW中承载终端及媒体流的控制,是通过3G扩展的H.248协议来实现;与其它MSC服务器间通过BICC信令实现承载无关的居间呼叫控制;支持MGW及自身的登记及故障恢复操作。

2) GMSC服务器的功能:GMSC服务器由GMSC的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组成,只完成GMSC的信令处理功能,具有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GMSC服务器通过H.248协议控制MGW中媒体通道的接续,支持BICC与ISUP的协议互通。

3) MGW的功能:它是3G R4核心网的用户承载面的网关交换设备,位于3G CS核心网通往无线接入网及传统固定网的边界处,是IU接口、PSTN/PLMN接口的承载通道以及分组网媒体流的终结点。MGW可通过H.248信令,接受来自MSC服务器及GMSC服务器资源控制命令。

3 3G中应用软交换的优势

3.1 投资成本低

传统电路交换网利用集中的MSC在RAN和PSTN之间完成话音交换,存在布点多、运行成本和维护人员等成本高的问题。运营商为解决这个问题,大多建设大型、几种的MSC,其代价是要建设来自各个城市RAN的回程话音电路。使用软交换技术,媒体网关和业务服务器的分离使得它们各自可以独立的进行工程实施、扩容和布局,这将带来大量软件升级费用的节省。

3.2 引入竞争

在3G组网中,采用软交换的架构,就可以很好的将具有独到技术优势的专业公司引入到设备的竞争中来,这对提高设备性能,降低运营商建网成本,促进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3 通过软交换利用基于IP的服务器平台来开放业务

在UMTS R5阶段,IP多媒体域采用SIP作为呼叫控制协议,引入IMS,实现在IP上的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的提供,使得运营商可以借助基于IP的应用服务器向用户提供更灵活和更丰富的业务。

参考文献:

第3篇: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关键词】通信技术;NGN;软交换技术;分组中继;虚拟中继;多媒体业务冯玉兰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技术是一个能够提供下一代分组通信——包括语音、宽带和无线网络的平台。利用软交换技术,全球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能够优化他们的网络,并且能够提供新的业务和应用来获取新的利润。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选择、认证和计费等功能,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2.软交换的功能、主要特点及网络结构

2.1软交换的功能

2.1.1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说是整个网络的灵魂,它为基本业务/多媒体业务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2.1.2业务提供功能

软交换应能够实现PSTN/ISDN交换机所提供的全部业务,还应与现有的智能网配合提供智能网业务,也可以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多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

2.1.3互连互通功能

可通过各种网关实现与响应设备的互通。

2.1.4协议功能

支持相应标准协议,包括 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

2.1.5资源管理功能

对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如资源的分配、释放、配置和控制,资源状态的检测,资源使用情况统计,设置资源的使用门限等。

2.1.6计费功能

具有采集详细话单及复式计次功能,并能够按照运营商的需求将话单传送到相应的计费中心。

2.1.7认证与授权功能

可进行认证与授权,防止非法用户或设备接入。

2.1.8地址解析功能和话音处理功能

2.2软交换的主要特点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广泛采用的技术,具有明显优于现有电路型网络的特点:(1)可有效降低投资和维护成本;(2)支持各种不同的 PSTN、ATM 和 IP 协议等各种网络的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3)组网高效灵活;(4)可方便地运行在各种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5)具有可编程的后营业务特性;(6)具有很好的开放性;(7)有利于固定和移动核心网的融合;(8)具有先进的基于策略服务器的管理所有软件组件的特性。

3.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

3.1分组中继

针对用户数增加对汇接局容量需求激增以及传输带宽增加的情况,通过采用软交换技术构建分组中继叠加网络,利用媒体网关直接提供高速的分组数据接口大大减少传输网络中低速交叉连接设备的数量,对语音进行静音抑制和话音压缩,以及 AAL2/ATM的可变速率适配,降低了网络传输成本和带宽需求(可以节省近60%的传输资源),从而满足对现有的汇接局的扩容要求。

3.2虚拟中继

其实际上就是利用软交换网转接 PSTN端局之间的语音业务,而软交换网本身不直接接入语音终端用户,此时软交换网的功能类似于 PSTN 中的汇接局或长途局的功能。提供虚拟中继业务,软交换网中必须配置 TG、SG 和软交换机设备,若仅提供与 PSTN 相同的语音转接业务,则不需要单独的应用服务器,此时呼叫控制和业务的实现均是由软交换机负责完成。目前各软交换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均已经能够提供虚拟中继业务。

3.3多媒体业务

多媒体业务用于提供特殊的资源供应用服务器上的增值业务使用。针对用户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利用软交换技术,将各种应用服务器上的新业务,在软交换设备的集中控制下,通过各种网关设备将实时传送协议(RTP)媒体流重定向到广大终端用户。其中,软交换直接控制着各种新业务的发放与实施,保证了业务在全网开展的及时性。

3.4电信级拨号接入

其MG同时具备 VOIP网关和关守2种功能,在软交换的控制下,使得全网媒体网关能统一管理,并能进行拨号上网用户数据旁路,利用L2TP支持多ISP方案。

3.5本地语音接入

在拥有庞大的、完善的本地IP网络,但无本地PSTN端局的情况下,可以在用户端设置IAD设备,利用已有的小区宽带IP网络连接至软交换IP网络,完成各个IAD与软交换机、其它媒体网关设备的连接,即实现了本地电话机的接入,同时为了保证本地接入的电话能够与其它运营商的PSTN通信,还需完成软交换网与PSTN的连接。

3.6下一代本地交换系统

提供数据终端与PSTN网电信级互联互通。支持对个人用户(IPPHONE/PC)、企业用户(IPPBX)及不同网络(H.323/SIP)的接入。

3.7 3G 核心网

在3G网络中,原MSC将裂变为MSC-GW和MSC-SERVER,MSC-GW完成媒体网关的功能,MSC-SERVER完成软交换机的功能,IP网络作为3G网络的统一语音、数据媒体流的承载网络,实现各种业务数据流的融合。

4.目前软交换技术仍存在的问题

国际上尚无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扁平化组网,还是分级汇接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如果要实现扁平化组网。则意味着每个MSCSERVER需存储并分析其他所有设备的局数据,这样的实现方式一是维护的压力大,二是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也不好保证。

软交换系统之间的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不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BICC协议、SIP-T协议和H.248协议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要求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进一步确定。

软交换系统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设备的稳定性有待改进。如何提供性能更加稳定的设备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API没有成熟的产品。基于开放的业务平台、采用标准的API接口,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新业务开创了未来美好的前景,但是相应的产品仍在探索和研发之中。

软交换体系能够提供标准、开放的API接口,快速、灵活地提供丰富的业务,但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只提供基本话音业务、补充业务、IN 类业务、PINT 业务、多媒体终端之间的同步浏览、统一消息、多媒体会议等,如何积极开发和试验新的业务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5.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分层体系结构的软交换作为NGN的核心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传输网络(JP、ATM)的灵活性,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体系,方便的开发各种适合客户需求的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充分克服了传统电信网络的弱点,电信网络的融合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随着软交换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其在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主要定位于继承传统的话音业务,同时可以适当地发展一些基本的IP多媒体业务。同时,基于业务发展及服务质量提高的需求,软交换网络架构也将不断向前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1、软交换必须具有的功能

移动软交换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是3GPP R4及以后阶段软交换系统核心网中的电路域实时语音/数据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1移动性管理功能

主要完成切换(包括UMTS系统内、GSM系统内以及GSM与UMTS系统间的切换)、登记和移动台去话功能。还具有VLR功能,包括用户数据管理、位置登记、鉴权、提供MSRN、VLR恢复、切换号码分配、TMSI分配、清除、SuperCharger功能。

1.2安全保密功能

支持用户鉴权、TMSI使用和用户信息加密。

1.3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移动交换服务器可以为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测和资源控制等;接收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监视请求,并对其中与呼叫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支持基本的两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

1.4其他功能

包括协议处理、互通、资源管理、计费、认证与授权、号码分析/地址解析、媒体控制等。

2.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软交换将是新一代话音网络交换的核心。如果说传统的电信网是基于程控交换机的网络,那么新一代分组话音网则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软交换是新、旧网络融合的枢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软交换成本低

软交换由于采用了开放式平台,易于接收革新应用,且软交换利用的是普遍计算机器件,其性价比每年提高80%,远高于电路交换(每年提高20%),可见软交换在经济方面有很大优势。如图表1示:

表1软交换与传统电路交换的区别

功能 软交换 传统电路交换

交换的基本方式 基于软件 基于电路

设备控制 策略化、集中维护 静态

体系结构 开放式结构 封闭的

交换媒体类型 话音、

数据、视频 主要是语音

灵活性 较高 低

第3方业务能力 较高 难以实现

2.2开放智能业务不需对所有核心网网元升级

在2G、2.5G中,由于MSC是单个网元,无论是业务功能升级/部署还是媒体交换能力升级都需要升级MSC。经过升级的MSC要把呼叫控制移交给移动智能网(IN)节点――业务控制点SCP,由SCP执行业务逻辑。这样导致业务提供成本高,MSC实时处理代价高,软件成本高。而在软交换的3GPP R4架构中,媒体网关和MSC服务器的分离使得它们各自可以独立的进行工程实施、扩容和布局。由于业务升级远多于媒体交换能力升级,而采用软交换后,R4中的MSC服务器数量远小于媒体网关的数量,这将带来大量软件升级费用的节省。

2.3软交换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软交换将以前的电路交换的核心功能进行分类,将功能以功能软件的形式分配到分组网络的骨干网中。这种分门别类的分布式结构是可编程的,并对服务供应商和第三方特性开发商是开放的。由于所有的功能都以标准的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网络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3、国际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软交换技术是新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TP、ATM、IN和TDM 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新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部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

4、软交换在3G核心网中的优势

4.1分布式组网节省投资成本

传统电路交换网利用集中的MSC在RAN和PSTN之间完成话音交换,存在布点多,运行成本和运行维护人员成本高的问题。运营商为解决这个问题,大多建设大型、集中的MSC,其代价是要建设来自各城市RAN的回程话音电路。由于多数呼叫是本地的,这就造成电路迂回,从本地RAN到MSC,又从MSC到本地PSTN。

4.2提供更多接入方式选择

3G标准都不是基于全IP的网络,比如CDMA2000是基于ANSI-41;WCDMA 99/TD-SCDMA是基于传统的GSM、R4软交换的承载和控制分离方式,而直到R5引入了IMS才实现全IP的核心网。显然全IP的核心网络也是3G发展的方向,采用基于全IP的核心网不但可以与无线接入方式独立地发展,还可以支持包括WiFi、WiMAX、WCDMA等多种无线接入方式。在3G的R6中已经开始把WLAN和3G一同考虑了。WiFi/WiMAX和3G不同的承载特性(吞吐量、延时QoS、对称性等)为用户享受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提供更多的接入方式选择。

4.3引入竞争

在3G组网中,如果采用软交换的架构,就可以很好的将具有独到技术优势的专业公司引入到设备的竞争中来。如可以将微软在软件方面的优势引入业务服务器设备领域,将Intel在硬件方面的优势引入媒体网关设备领域这对于提高设备性能,降低运营商建网成本,促进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4 增强网络可靠性

在实际网络运营中,有这样的矛盾:软件的故障远多于硬件的故障;硬件成本又远大于软件成本;软件故障的影响远大于硬件故障的影响。在R99组网中,合一的设备实体使得想通过设备冗余提高网络可靠性是不可能的。应用软交换技术后,可以通过设置N+I冗余业务服务器的方式低成本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第5篇: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关键词:软交换;协议;网络;原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U28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Soft-switch Technology&Application in VOIP

Wang Shuguang

(China Railway Group Limited Hengshui Branch,Hengshui053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 technical analysis,and introduces VOIP soft switch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Soft switching;Agreement;Network;Principle;Application

随着软交换网络逐步走向实际应用,基于软交换的VoIP成为NGN提供业务的最大亮点。与目前的VoIP不同,基于软交换的VoIP不仅能提供基本语音业务,还能提供其所不能提供的新型增值业务,如视频、即时消息、游戏和各种数据业务。

一、软交换的技术特征

软交换机的技术特征是基于MGCP、H.248媒体控制协议,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相分离的思想。

尽管NGN的目标是将语音、数据、视频业务逐渐融合演变成为集多种业务于IP网络之上,但是它面临的根本挑战仍在于寻求成熟的、可大规模运营管理的IP电话技术。因为,语音是运营商最普及、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业务,其市场涵盖的范围最广,其商业收入的影响远比其它业务更大。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传统的PSTN技术和TDM网为运营商的语音业务提供了成熟的经营模式和品质标准。数据IP网络原本是为数据业务而设计的而语音是时间敏感性的业务,在数据IP网络中提供大规模语音业务的IP电话技术是任何运营商在向NGN过渡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挑战。

软交换机基本上是为在IP网上实现PSTN交换机的功能所特别设计的。传统PSTN网的交换机是垂直、封闭和私有的系统结构,软交换机是以呼叫控制与媒体相分离的、基于标准的、开放的系统结构。除此而外,软交换机与PSTN的“硬”交换机还有许多共同的属性。比如说,它们都是相对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系统设备,其系统中保存了所有面向用户的数据及其呼叫状态信息。这一点使得软交换机受到电信运营商的特别重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电信运营要求对IP分组网的端点接入和与PSTN互通互连实施有效的呼叫业务控制和运维管理。所以说,软交换机是NGN中IP电话技术的一种重要实现手段。

所以从由软交换机所提供的电话业务和其技术特征来看,软交换机是NGN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没有提供任何整套网络架构的根本创新。

二、VOIP原理及VOIP通讯网络的重要

VOIP即是Voice Over IP,是把话音或传真转换成数据,然后与数据一起共享同一个IP网络(Internet互联网)。由于话音和传真在Internet上免费搭乘了“顺风车”,所以点对点(网关-网关)长途(国际或国内)通讯是完全免费的。

现在长途电话已无需一定要通过电话公司来转接了,只要采用VOIP技术,就可以用IP网络来进转接。IP网络可以是Internet、IPLC(国际专线)、无线网络等,只要是采用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就可以了。VOIP系统就是把传统的电话网与互联网组合搭配在一起。

三、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目标

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可以在基于各种不同技术、协议和设备的网络之间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其基本设计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它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把该架构推向摩尔曲线轨道。并且它应该有能力支持下列基本要求:

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熏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

2.在其软交换网络中能够安全地执行多个第三方应用而不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所引起的任何有害影响。

3.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4.业务和应用提供者能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而不会危害其性能和安全。

5.有能力进行同步通信控制,以支持包括账单、网络管理和其他运行支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6.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网络的动态拓扑。

7.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和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

四、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中需要继续关注的主要问题

虽然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解决方案,可以应用在各种通信领域,但由于其技术新,目前的解决方案大多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形成大规模应用,许多问题仍需要继续关注,如QOS、网关、安全性、业务提供方式、与现有网络的有机结合等问题。

对任何网络来说,QOS的保证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软交换本身并不能解决QOS问题,而是靠其承载网络来保证服务质量的。承载网络目前有两种方式:ATM和IP。对于ATM的承载网络来说,其本身就有很强的QOS机制。但是,对于IP的承载网络来说,如何解决好QOS问题。在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从目前厂家的设备开况和网络发展的总的趋势来看,以IP为承载网络应该是大势所趋。

五、结语

综前所述,软交换机是下一代网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的呼叫控制、媒体控制和业务提供与分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代网不仅需要软交换机作为局部结构和范畴的技术实验,更需要其作为整个IP电话网络体系架构的一部分与H.323技术和SIP技术等多种技术相融合的商业实践。软交换机在走向与IP电话网大规模地融合并使之具备扩展性、可靠性和可运营性的路上还会面临挑战。

参考文献

[1]戴维森.部署VoIP解决方案.凡璇.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6篇: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关键词】 VoIP技术 LTE 语音实现 解决方案

目前,LTE从理论走向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其物理层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傅立叶变换工具 。本质上LTE是端到端的IP分组网络,IP技术的成熟足以在电信领域成为事实,但在电信级要求下,语音在LTE网络上传送,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VoIP语音技术在LTE中的实现,提出实现中注意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VoIP技术概述

随着电信传输网的光纤化及数据通信分组化的发展,特别是IP技术在数据领域的巨大成功,语音技术的IP承载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已逐渐商用。IP承载语音都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重要因素:

(1)语音处理技术。IP网络中的语音处理技术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在保证话音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编码比特率,这主要涉及话音编码技术,包括静音检测;二是要在IP网络环境中保证一定的通话质量,通话质量的解决则主要涉及分组丢失补偿和回波抵消技术。其中第一个问题相对重要,即什么样的话音编码技术最适合VoIP。实际应用中,话音编码的要求可用编码器的四个主要属性来表示,即比特率、时延、复杂度和话音质量。降低比特率是话音编码的主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传输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网络容量的提高。

(2)IP语音通信协议。IP语音通信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话音通信控制协议、语音信息的传送协议及实时控制协议。语音通信控制协议相对于电信网中的呼叫控制信令;语音信息的传送协议规定了话音分组如何封装、复用和传送,包括具有静音检测功能的各种话音编码分组如何组装和标识,由于话音分组必须采用实时传送,不允许有大的时延,因此无法采用重发校错机制的TCP作为其运输层的协议,只能采用UDP协议。目前端到端语音通信协议比较成功且多采用SIP协议。

二、VoIP技术在LTE中的实现

2.1 LTE技术特点

LTE是世界范围内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不同于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新的LTE系统架构下,LTE不再有支持实连接要求的网络架构。因此,LTE是分组网络,且该网络结构非常扁平,从接入网到核心网,只有两层架构,即基站和核心网两种网元结构。

2.2 LTE承载语音的协议

目前有两大协议支持实现VoIP,分别为ITU-T提出的H.323协议和IETF提出的SIP协议。但两种协议研究的出发点有所不同:H.323是在已有的PSTN基础上着重考虑与IP网络的互联,因此其协议复杂,同时语音的实现与承载媒体有很大的对应或依赖关系;SIP协议则重点把语音当作IP的一个应用,协议相对简单,且语音实现与承载媒体不需要很强的对应关系。目前,LTE已发展成为端到端的IP网络,语音可以看作LTE网络今后的一个应用,因此其语音协议只能选择SIP协议。

2.3 LTE承载语音的平台选择

为在分组域基础上实现语音及多媒体业务,3GPP在3G分组域上成功地构建了IMS(IP多媒体子系统)平台,本质上IMS采用的是新一代软交换技术。IMS平台技术实现了业务、控制及承载的完全分离,用户属性与接入无关等特性。这些特性在IMS上的体现解决了软交换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用户移动性支持、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等。因此,从LTE发展的使命结合IMS平台技术特点,LTE承载语音将会采用IMS平台。

2.4 LTE承载语音需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了语音协议及控制平台等整体框架后,理论上说LTE可以传输语音了,下一步考虑的将是细节问题,主要涉及QoS。关于QoS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语音编码、端到端总时延、接收端分组抖动时延、分组丢失率及无序分组等。

语音在IP传输是不能采用64kb/s的波形编码技术的。这种编码技最大特点是语音没有失真,但其编码速率太高,需要的网络成本代价太大;3G时代语音编码采用参数编码技术AMR,其编码速率在4.75~12.2kb/s内变化。随着各种媒体增值业务逐渐走向应用,AMR语音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宽度语音和音频编码在电信级网络中越来越受关注。

语音电话是一种典型的交互类业务,据统计和调研,该业务对时延和时延抖动有严格要求,但对语音包丢失等有较强的容忍度。LTE是针对高速数据业务设计的系统,目前从LTE实验和商用网情况来看,其时延和时延抖动达不到VoIP电信级要求,因此一旦oIP用户量入网,这种数据率低的实时业务需要LTE系统在设计上进行改进,甚至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才能减少时延和时延抖动。因此,基于IMS平台实现VoIP是LTE的终极目标,目前还不能实现。

2.5 LTE初期语音承载方案

在现有的LTE版本下,实现VoIP达不到电信运营条件,但市场要求LTE必须提供语音业务,那么运营商必须依赖现有实连接网络(如GSM、3G网络、CS域网络等)才能解决语音运营问题。

(1)双待机终端方案。该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双待机终端可以同时待机在LTE网络和2G/3G网络里,可同时从LTE和2G/3G网络接收和发送信号。在拨打电话时,该终端可自动选择从2G/3G模式下进行语音通信,LTE网络仅提供数据业务。该方案相对比较简单,终端芯片需要采用两个芯片(1个2G/3G芯片和1个LTE芯片)或多模芯片。由于双待机终端的LTE与2G/3G模式之间没有任何互操作,终端不需要实现异系统测量,因此LTE网络和传统的2G/3G网络没有信令接口要求,网络无需改造。

(2)CSFB方案。CSFB方案基本思路是用户终端一般附着在LTE网络上,用户需要进行语音业务时可从LTE网络回落到2G/3G的电路域重新接入,并按照电路域的业务流程发起或接听语音业务。该方案要求网络互通,需要提供信令支撑,还要对现有网络架构改造,以实现SGs关联。SGs关联在CSFB技术中起着桥梁作用,能够将两个不同的系统联系起来,实现用户在不同系统间的语音业务连续。为实现SGs关联,首先,现网MSC需要新增与MME的SGs接口,现网3G网络SGSN需要新增与MME的S3接口;其次,现网2G/3G网络的无线子系统,包括BTS NODEB,BSC及RNC等,需要增加LTE的邻小区配置;再者,为使终端在CSFB到2G/3G网络的语音业务结束后,尽快回到LTE网络,原有网络的无线子系统需要支持Fast Return功能;最后,为了优化终端从LTE回落到2G/3G的延迟,原有网络的无线子系统需要支持RIM功能。

三、总结

CSFB方案和双待机方案共同点是语音业务均由现有的2G/3G网络提供。两者不同点是CSFB方案以数据业务优先;双待机方案在TDD-LTE和2G/3G网络下同时待机,能及时提供数据和语音业务。在LTE建设初期,运营商选择何种方案提供语音业务,需要结合建网成本、终端的成熟度及语音向VoIP终极目标演进进度等综合因素后才能确定。

参 考 文 献

第7篇: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一、系统概述

由于系统是基于电信运营商的IMS电话系统进行系统架构,首先需要到电信运营商部门申请一个IMS方式的固定电话号码,申请后我们会得到电话的用户名、密码和中继网关的地址(一般会有两个地址一个主地址一个备用地址),其次我们还需要准备一台服务器安装Asterisk系统(建议13及以上版本)软件,此系统建议安装到Centos系统上(建议6.5及以上版本)。

1.1 IMS介绍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技术核心,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随着4G网络及 VoLTE的发展,IMS也得到了快速推进。

IMS旨在建立一个与接入无关、基于开放的SIP/IP协议及支持多种多媒体业务类型的平台来提供丰富的业务,它将峰窝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传统固定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未来的基于全IP网络多媒体应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业务智能平台,也为未来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网络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运营商对多网融合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智能化、移动化及宽带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以SIP核心的IMS技术,支持多种固定、移动、无线接入方式,作为下一代固定移动融合解决方案的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可。

1.2 Asterisk介绍

Asterisk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软VoIP PBX系统,它是一个运行在Linux环境下的纯软件实施方案。Asterisk,提供了许多电信功能,能够把你的x86机 器变成自己的交换机,还能够当作一台企业级的商用交换机。本文我们将利用Asterisk较新的PJSIP协议与电信IMS网络进行双向通信。

1.2.1 Asterisk 接口介绍

Asterisk接口主要是三种AMI、AGI以及ARI。AMI主要是呼叫控制管理接口,允许管理客户端程序连接到一个Asterisk实例并且可以通过TCP/IP流发送命令或读取事件;AGI是类似CGI的接口,提供Asterisk拨号规则和外部程序之间的接口;ARI是新增接口,是个异步接口,可以利用REST请求方式方便的与Asterisk通道、多媒体、端点、桥接等进行管理与交互。三种接口的关系如下图1。

二、系y开发

系统采用B/S架构,基于PHP(5.5)语言进行开发。主要通过调用AGI接口和ARI接口进行与IMS电话进行双向通信。

第8篇: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关键词:通讯工程;应用;软交换技术;探讨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蹿红,得到了市场以及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其凭借着强大的功能、低成本的优势,赢得了各大运营商的追捧,成为下一代通信工程的核心技术。

一、软交换技术网络结构

分层化和构件化是软交换网络的基本特点。对于分层化,其在纵向上的分层从低到高依次是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接入层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各种接入手段,并将其所接受的信息格式进行转化,使信息能够顺利在IP承载网上进行传输。承载层的任务为负责将软交换网络的信息流传输至目的地。控制层的作用是提供呼叫控制、承载控制。(交换技术便是它的核心)业务/应用层功能是提供各项业务、应用。对于构件化,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构件主要由软交换、接入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组承载网等组成。

二、软交换技术特点及其优势

1.软交换特点。软交换技术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独立于底层硬件与上层操作系统,因此软交换技术拥有良好的伸缩性和开放性,可以为通信系统提供多种所需的同步通信协议。软交换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可以兼顾多种通信系统需求并保证其通信质量使通信宽带得到有效利用。(2)网络结构清晰层次感强。软交换技术设备可以被部署于中心机房,更有利于建立新业务和引入。(3)网络结构简单,语言承载面平面化,淘汰了汇接局机制。

2.软交换优势。基于软交换的特点,其优势主要表现在:(1)由于集中控制核心结构与开放通用的接口协议,使网络组建成本得到极大降低,新业务部署速度得到提高,从而使网络制式实现平滑迁移。(2)由于软交换使用的设备功能齐全、功耗低、处理能力强大,因此网络运营和维护成本易于控制。(3)软交换技术拥有多节点间相互备份的功能,因此对于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加突出。

三、软交换技术在通讯工程的应用

1.在前期的应用。在软交换网络建设的开始阶段,因为其业务量相对较小、网络规模有限,因此软交换首先应该独立设点,然后随着软交换网路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一步步由点及面进行扩展。此外,可以尝试将软交换设备植入信息工程系统中,与综合接入设备(IAD)、媒体接入网关(AMG)、智能终端等相配合实现本地用户覆盖,为本地用户土工多媒体业务、话音等。另外,可以通过一套通用媒体网关(UMG),使软交换网络与汇接中心、公网相连接,从而达到与电话交换网络互通的目的。

2.在中期的应用。随着前期软交换网络业务的不断拓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软交换节点数目不断增加,由软交换主导的包交换网的用户量达到或超过电话交换网的用户量时,电话交换网便会边缘化,而软交换控制的数据网便会在网络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为顺势进一步扩大规模、开拓业务、抢占市场,可以在网络中进行通用媒体网关(UMG)设置,其不仅可以起到中继媒体网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运营商对电力电话交换网络的连接,汇接覆盖电力电话交换专网,从而使VOIP长途业务得到顺利开展。在网络用户数量和网络容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适时加入一套软交换设备,从而使网络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容量得到加大,业务层系统得到增加,业务更加丰富,网络运营管理功能更加完善。

3.在后期的应用。在软交换网络成熟以后,软交换设备可以通过SIP-T与BICC协议实现整体网络互联互通,从而借助于IP承载网,使各区域、地区的业务互联互通。用户的媒体网关功能主要由通用媒体网关实现,使用户处于主体地位,而中继网关的功能相应弱化,其主要功能转化为对各省各地区运营商以及电话交换网络的连接。

四、软交换在通讯工程的应用前景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最主要的应用有三方面:第一,使计算机网络与电力通信网中的电话网实现互通。软交换技术凭借其对多种信令、协议的支持,可以有效地解决计算机网络与电话网络信令不通等问题,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操作。第二,对增值业务进行补充,软交换技术不仅能实现传统的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软交换技术的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开展更多的新业务。第三,使整个网络可以实现信息交换,现存的网络传输介质有载波、光纤、微波等,其设备系统等都相互独立,软技术交换的应用有望在一台机器上实现对多种介质的信息进行交换。

五、结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网络系统的更新换代已经是大势所趋。而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讯工程的关键性技术,其在公用通信网、各类专网甚至电力专用通信网中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是,目前软交换技术并非尽善尽美,在应用方面仍然有一些难关需要攻克。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喜.浅析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软交换技术[A].OFweek光电新闻网.OFweek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OFweek光电新闻网,2013.

第9篇: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文

流媒体,顾名思义是流动的媒体。要理解流媒体的作用,便需要理解WWW的运行机理。网络服务器通常被描述为“无状态”的,它接受信息请求,将信息尽快发出,完成处理,断开连接,转而处理其他用户的请求。而在客户端,你的浏览器处理收到的信息,将信息汇集在屏幕上,直到你点击链接时才再次激活网络服务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网络传输只是瞬间的快速交换,然后便断开。

这种“无状态”方式很适合静止的图形或文字一类的媒体,将它们输入浏览器便可轻松地显示在屏幕上。但对动态的图像和声音来说却很成问题。因为图像、录像、动画和声音带有时间元素,这会增大文件的容量。在“无状态”方式下,网络用户需要在观看之前将整个录像片段下载下来。这种等待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因而需要其他的解决途径。

应用流媒体的目的是突破WWW的限制,采用基于Internet的技术,将媒体数据在观看时才传输给用户。这非常像看电视或听收音机,在看到图像或听到声音的当时才接收到它们。因而流媒体是一种持续的连接,而不是“无状态”的数据连接,但原数字声音和录像文件还是非常大,因而要让它们适于调制调解器或局域网,必须对其进行压缩。

1、流媒体技术及其格式

传统的多媒体文件需要从服务器上下载之后才能播放,而流媒体和常规视频媒体不同,可边下载边播放。流媒体是运用可变带宽技术,以“流”的传输方式在因特网上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使人们可以从28kbit/s到1200kbit/s的带宽环境下在线欣赏连续的高品质音频和视频节目。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使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流媒体不仅可以进行单向的视频点播,还能够提供真正互动的视频节目,如互动游戏、三维动画等,可以实时观看电影或收听广播,给网上生活增添色彩。在流媒体技术中,需对A/V、3D等多媒体文件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才能进行流式传输,采用先进高效的压缩算法。尽管流式传输对于系统缓存容量的要求大大降低,但仍需要缓存,使用缓存系统是用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传输顺序的正确,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不会因网络暂时拥堵而使播放出现停顿。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如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实时

流协议(RTSP)。

2、流式传输的基础概念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A/V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延迟也很大。流式传输时,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数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声音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内继续下载。流式不仅使启动延时成十倍、百倍地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从Internet上下载才能观看的缺点。

流式传输定义很广泛,现在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媒体(如视频、音频)的技术总称。其特定含义为通过Internet 将影视节目传送到PC机。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Real time streaming)和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一般说来,如视频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如RTSP的实时协议,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那种传输方法依赖你的需求。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1)顺序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媒体,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那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前头部分,顺序流式传输不像实时流式传输那样可以在传输期间根据用户连接的速度做调整。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这种形式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它经常被称作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由于该文件在播放前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这种方法保证电影播放的最终质量。顺序流式文件是放在标准HTTP 或 FTP(文件传送协议)服务器上,易于管理,基本上与防火墙无关。顺序流式传输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视频,如:讲座、演说与演示。它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2)实时流式传输

实时流式传输指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配匹,使媒体可被实时观看到。实时流与HTTP流式传输不同,它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

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特别适合现场直播,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观看前面或后面的内容。理论上,实时流一经播放就不可停止,但实际上,可能发生周期暂停。

实时流式传输必须匹配连接带宽,这意味着在以调制解调器连接时图象质量较差。而且,由于出错丢失的信息被忽略掉,网络拥挤或出现问题时,视频质量很差。如欲保证视频质量,顺序流式传输也许更好。实时流式传输需要特定服务器,如QuickTime Streaming Server、Real Server与Windows Media Server。这些服务器允许你对媒体发送进行更多级别的控制,因而系统设置、管理比标准HTTP服务器更复杂。实时流式传输还需要特殊网络协议,如:RTSP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或MMS(Microsoft Media Server)。这些协议在有防火墙时有时会出现问题,导致用户不能看到一些地点的实时内容。

流媒体在宽带网络上的应用

比尔・盖茨说:“流媒体是微软真正看好的方向。”

宽带的出现和发展是互联网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也是互联网用户需求增加和互联网技术提高的产物,互联网的宽带化是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所趋。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在线直播、视频点播、远程教育、多媒体新闻、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它的应用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流媒体的应用将为宽带网络的应用创出一条新路。

1、流媒体在宽带网上的应用

(1)因特网视频直播

流媒体的视频直播应用突破了网络带宽的限制,实现了在低带宽环境下的高质量影视、音频传输,其中的智能流技术保证不同连接速率下的用户,可以得到不同质量的影、音效果。此外,流媒体的多址广播(Multicast)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服务器端的负荷,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带宽。

(2)校园视频网

校园网的建设近几年来也逐渐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媒体传输技术的突破,使网络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现在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产品,如Cisco公司的IP/TV,可以用来组建校园视频网,提供实时广播、定时广播、视频点播三种通信模式。

(3)远程教育

就目前来讲,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多媒体交互教学的技术多为流媒体,像Real System、Flash、Shockwa-

ve等技术就经常应用到网络教学中。随着网络及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网站开始采用流媒体作为主要的网络教学方式。

(4)宽/窄带会议电视

目前符合H.323以及H.264的会议电视系统均采用流媒体技术;按照ITU-T等国际标准,实施IP会议比电信网环境更为复杂,大多数产品均采用Intranet或VPN;至于实时流问题,可采用电信网出口接路由器,实现大规模、大区域会议,但QoS又难以保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信息安全方面,有的公司产品推出三级安全措施的VPN网关,QoS较好;目前许多部门正在研发宽窄带互通、不同制式终端、不同速率的媒体流。在真正的IP环境中实现实时、多点交互、高清晰度的会议系统时,如何保证流媒体特点,比一般视频技术应用难度更大。

2、商业流媒体运营模式

时代华纳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网络公司。它采用了“内容+网站”的经营模式,网络与内容兼营,如果将内容比作车,网络比作路的话,它两者都有了。时代华纳原本就有庞大的内容制作部门,并且有2200万的美国在线用户。这使得它在发展网络电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电信与新华社的联手合作。中国电信拥有强大的骨干网和较为完善的城域网,中国电信是目前及较长时间内国内惟一的拥有完整网络体系的电信运营商;新华社是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拥有覆盖全球的网络,具有高素质的新闻采编力量,其节目原创性强,并具有独家权威性的新闻资源。依托中国电信的优质网络,新华社将语音、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讯号通过宽带网向广大用户播出,为上网用户提供一个更精彩的、全新互动的信息源。中新华电信的合作在目前国内是全新的运营商与媒体合作的宽带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避免了重复投资,取长补短,值得提倡。

随着宽带向前的推动,宽带运营商考虑的是如何在拓展宽带增值业务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宽带用户忠诚度,实现盈利,进入商业流媒体运营的良性循环。要想向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宽带内容,并确保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能够通过宽带内容的服务实现盈利,就必须尽快解决现行宽带网络商业运作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宽带运营现存的主要问题是宽带网络大量铺设,实际开通用户少,原因是宽带内容匮乏,尤其是多媒体增值内容的缺乏,使用户选择宽带网络动力不足,而网上宽带内容匮乏的原因有几方面的原因:内容提供商先天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不善;包月制缴费方式不利于内容提供商;运营商的宣传力度不够。

解决的办法是用技术手段解决内容提供商的后顾之忧,也就是对知识产权作切实的保护,在版权管理上和收费机制上作重大改革。

由于电子文件可以多次复制的先天缺陷,内容提供商缺乏积极性,盗版的电影碟片和制片人对电影拍摄投入资金的紧缩是现实中很典型的例子,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很多,数字加密、跟踪的技术是一个较为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有营销上的技术性处理及加大打击力度,版权管理的另一方面,对于版税的计录、计算和交易,其实这是对知识产权管理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这是与内容商联系最紧密、也是我们能力范围内能做好的事情。

对于宽带流媒体运营的模式,我们要在切实解决版权管理和收费机制问题的同时,加强我们的产品与其他宽带传播平台的亲和力,真正做到向运营商(包括最终用户)提供一个能充分整合宽带内容与增值服务的高性价的平台级产

品。

迎接流媒体市场的全球发展

1、全球流媒体用户越来越多

近两年来,美国宽带用户日益增加。目前宽带普及率已达20%~30%,而且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到2003年,宽带用户的主要时间将在网上,其中流媒体业务的用户也越来越多。

美国和欧洲之外还将有2000万用户;全球1/3的媒体用户下载这类内容,40%的流媒体站点业务量来自于北美之外。在亚洲,韩国是一个增长最快的市场,已经有200万的宽带连接。香港、日本和台湾也是流媒体增长的潜在的市场。

分析家们从3G拍卖中得到证实,流媒体今后的市场将十分巨大。很多3G许可证的拥有者都希望能提供一些可带来较大收入的业务,流媒体业务是其中之一。很多运营商所以在3G上投资巨大,因为他们坚信人们将大量利用蜂窝网络传送数据。在欧洲,2005年有大约7000万数据用户,占无线蜂窝用户的22%。

2、流媒体市场发展迅速

流媒体在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虽然视频流与主要经由PC机的流媒体应用有关,但是电信运营公司通过TV提供的流媒体也有很大的市场。分析家认为今后几年将是流媒体大发展的时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