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合作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报记者 李瀛寰
7月24日,乐视网正式乐视TV3D云视频智能机,这是网络视频行业推出的首款智能机。据悉,此款智能机采用安卓系统,智能是其一大特色。乐视网产品经理王智表示,TV3D看起来是一个机顶盒的产品,但实际上它内置了3D播放器、硬盘以及安卓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连接上电视,可以迅速将普通的电视升级为互联网智能电视,遥控器变成了鼠标和键盘。
优朋普乐升级互联网电视内容
本报记者 李瀛寰
7月21日,互联网电视服务商优朋普乐与台湾电信运营商大哥大旗下子公司优视传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MOMO亲子台节目将独家登陆优朋普乐互联网电视内容运营平台。基于MOMO亲子台在中国内地的新媒体、传统媒体、数字电视、DVD及品牌授权将全权由优朋普乐发行。
除与MOMO合作外,优朋普乐董事长兼CEO邵以丁透露,今年年初优朋普乐已经与五大好莱坞影视公司续约。
“百度认证”面向社会开放
本报记者 王刚
7月31日,第一批由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签署的认证证书颁发到“百度认证高级营销顾问”手中。
据介绍,百度认证体系主要面向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和希望从事互联网营销工作的潜在从业人员。“预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5-10年后,百度认证将基本满足企业对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促进产业经济繁荣。”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说。
中兴联手全通发展政企业务
本报记者 谭骥
中兴通讯希望政企网业务能够成为其支柱业务之一。
7月27日,中兴通讯与中国全通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在政府和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领域,推进研发、运营、系统集成及服务等全面合作。合作内容则涵盖项目合作、联合方案开发(双方在北京联合建立TD-LTE创新实验室)、联合市场宣传、行政管理计划、联合申报专项和资本合作等六大方面。
中兴通讯副总裁徐明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政企网业务是中兴转型的顺应之势,未来中兴会在该业务上加大投入,使得政企网业务占据三大主业之一,目标为2015年,政企网收入达到60亿美元。
广东移动推出3G-MiFi业务
本报记者 谭骥
前期策划
由于净水器对服务辐射能力有限,商不适合过大区域,因此,净水器渠道模式多为“地级城市制”,净水市场现在处在产品成长期,产品销售规模不大,商多为中小规模商。
目前,运营较为成功的净水器商有两种:
第一种是创业型商,优点是对品牌忠诚度极高、专注投入、精力集中,缺点是实力太弱、投入不足、增长受限、抗风险能力弱。
第二种是专业型净水商,他们多有净水行业的基础,一般操作多个品牌,专业化程度高、有小型工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资金实力。这部分商往往有自已的净水通路商业品牌,对品牌忠诚度较低,更关注产品特点和价格。这种净水商对品牌商价值不大。
三年来,泉汇来小型地级商招了有80多个、大型传统家电商通过朋友推荐也合作3个。但前期以传统工商模式进行的合作并没有使品牌效应和销售份额得到显著的提升。泉汇来认识到,创业型商实力不够不能支持规模发展,专业型商忠诚度不够不能长期发展下去,传统有实力家电商专注度不够不能有效操作市场。
例如,天津倾心是当地最大的厨电家电运营商,综合厨电品类年销售规模超过2亿元。2011年,该商到泉汇来深圳工厂参观,当即决定合作打款20万元进货,结果这20万的产品一年还未卖完。原因是泉汇来品牌在其公司销售规模太小,专注度不够。小型地级商当中虽然也有个别做的非常优秀,但多数地区发展规模并不大。
实施阶段
哈尔滨华商和长春百众纳霖两个商是泉汇来最优秀的商。这两个商都是泉汇来授权品牌运营合作型省级商,2011年黑龙江公司进货任务超过了1000万元、2012年任务是1500万元。
授权品牌运营合作模式的提出,一是源自于净水行业产品本身的特点,即品牌需要宣传、产品需要体验、售后需要服务。市场导入期需要商在本区域做大量的品牌宣传,培养当地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熟知度。净水产品的使用需要通过试验对比、专业知识普及、饮用水观念的逐渐转变。同样,净水产品的销售也需要经过体验期之后循序渐进的积累销售规模;净水器客户对商服务性要求极高,同时这种服务又是商后续盈利点。净水商要想后续盈利就必须做好服务,只有长期才能享受后期服务盈利。所以净水市场特点要求商必须有足够实力才能投资品牌宣传、需要有足够耐性才能卖好净水器、需要品牌长期合作才能后期受益。
二是,工商合作需要长期性和稳定性。
由于净水市场需要引导和培育,商想要实现盈利,需要经过三五年的沉淀和积累。但是现在出现的渠道扁平化使一级商丧失信心。例如,美的净水经过2011年的渠道模式变革后,很多商感叹多年辛苦的付出,而后又不得不重新谨慎选择品牌。
2012年,泉汇来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有一批优秀的有实力的家电商正在寻求净水器产品合作,他们对“品牌授权运营合作模式”十分感兴趣,非常希望有一个长期稳定的“自有品牌”,他们完全有实力成立一个独立部门或公司利用现有渠道资源来运营管理一个净水品牌。
在这种背景下,泉汇来提出“品牌授权运营合作模式”。即品牌商与运营商捆绑在一起形成战略合作,商不再以经销商角度定位,而是与泉汇来共同发展的品牌运营商。
一方面,通过品牌授权运营模式将泉汇来商转变成品牌运营商,作为自己的品牌在当地运营管理。
另一方面,泉汇来通过签订10年的合作合同或品牌授权使用模式来保证战略合作伙伴长期性与稳定性。同时,通过成本价或OEM价格供给来保证战略合作伙伴的盈利和回报。
效果评估
随后,泉汇来先后与长春百众纳霖有限公司、哈尔滨华商电器、昆明四兴商贸有限公司、郑州家豪电器几个具有实力的商签约“品牌授权运营合作”。其中,黑龙江运营商专门成立50人的净水事业部进行当地净水市场的精耕,后续,在牡丹江、大庆、齐齐哈尔市设立办事处运营当地卖场,对县级市场进行专卖店加盟模式招商。目前,泉汇来在黑龙江县级市场开了20多家泉汇来加盟专卖店。在哈尔滨市进驻了18家国美、苏宁卖场,2012年任务是2000万元,是品牌授权运营合作模式下的成功典范。
品牌授权运营合作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品牌在地方知名度,在这方面,长春市商表现特别突出。
2011年,长春市的商还只是一般模式操作,销售业绩平平。2012年,与泉汇来签定了品牌运营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强势的媒体运营,投入报纸及电视节目广告,全力运作泉汇来品牌宣传与推广。并且通过与长春电视商业频道“居家新主张”栏目深度合作,针对地产、家装用户进行深度挖掘、精准目标顾客锁定,实现了品牌快速传播与产品推广,打造出品牌、媒体、渠道资源整合营销新模式。
郑州市商则与泉汇来签订了10年的河南省代合同,很快就在20家卖场开辟了泉汇来专柜。
2012年9月7日,昆明四兴商贸有限公司与泉汇来确定双方合作协议,签订了10年战略的合作协议,第一年任务为500万元,前三年200%增长,三年后按30~50%增长。
活动点评
记者分别致电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均未获明确说法。而中国网通公司首席科学顾问侯自强称其并未参与此项目,知之不详。但有专家表示,两家乃至整个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该协议的存在与终止并不触及业绩不佳的核心问题,对双方的影响有限。随着3G的发展,新一轮的重组显得越发重要。
“理”斗不过“利”
“签定协议自有目的,协议难续也有理由。这份协议其实对网通和电信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百纳资深电信咨询师曾宪敏对记者坦言了这份被称为“互不侵犯”协议的可有可无。
今年2月16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签下了一纸“互不侵犯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停止在非主导区域发展新用户;自2007年3月1日起,非主导方在各本地网不再增加新的端局号,在各省不再增加新的IP地址段,双方停止在非主导区域的所有项目投资,双方高度重视并充分满足对方的互联需求,保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网络互联和业务开放。双方均不擅自向对方开放或在对方网络开放双方尚未协商同意开放的网间业务等。
曾宪敏分析认为,双方订立此协议是出于对3G和重组的考虑,双方高层认为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避免竞耗,保存实力。但实际上,协议签订以来并没能落到实处,更未能阻止双方业绩的下滑。
据财报显示,中国网通的固话客户数从7月开始呈负增长,宽带用户发展放缓。9月份用户数直降200多万。11月6日,网通的公告仍然显示第三季度的住宅用户数比上个季度下滑142.5万户。
赛迪渠道总监兼通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蒋利峰对记者表示,这份协议无足轻重,理论上有助于减少恶性竞争,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但实际上缺乏可执行性。电信和网通的总公司与地方公司之间利益难以协调,地方上的业绩任务使得竞争不可能停止,暗斗的结果只能两败俱伤,双方都得不到便宜。利字当头,自然没有必要继续下去。
核心竞争力是根本
“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电信市场发展不平衡,运营商在不确定的市场前景下,在竞争之外尝试某种合作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监管力度不够,电信管制不到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培芳如是说。
据了解,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的现有格局是由2001年12月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而形成。方案规定,原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两家随同出一宗,但由于业务的相似性,两家的竞争尤为激烈。
由于移动替代速度的加快,网通和电信这两个固网运营商在3G牌照发放和重组之前处境十分尴尬。虽然宽带多媒体业务成为固网较有实力的新增长点,但毕竟不能抵消移动替代所带来的业绩下滑,因而固网运营商也都在寻求转型。
阿里巴巴北方运营中心签约落户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与朝阳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智慧朝阳”政务云平台、“互联网+”发展、共建“文化朝阳”方面展开合作。据悉,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北方运营中心已经落户朝阳。
在签约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资深总裁金建杭表示,未来阿里巴巴将以北方运营中心为核心,全面整合在京业务,打造集团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基础平台,同时,北方运营中心也将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电子商务、阿里健康、阿里音乐、互联网金融等相关创新产业的运营基地。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乐视总部及旗下乐视体育、乐视手机、乐视商城等,亿利资源集团总部均已落户在朝阳。朝阳区同时还与乐视控股集团、亿利资源集团2家企业也分别签署了战略协议。
未来,朝阳区将与乐视控股在共建“文化朝阳”、“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双创孵化云技术平台”、“互联网+”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发挥乐视多屏互通的媒体平台能力,发挥乐视云平台、大屏及手机等智能终端、多屏互动应用入口及互联网推广能力,加强在文化创意发展、特色文化园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亿利资源集团长期致力于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环境修复,核心业务是生态环境修复、清洁能源和金融产业。亿利集团与朝阳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将在建设“一廊两带三区”、土地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及在朝阳区集聚发展等方面深化合作。
据悉,此外,文化创意方面,上海腾讯影业、视点映画(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锦绣艺创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将入驻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金融方面,中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浦发硅谷银行北京分行落户朝阳区马哥孛罗大厦,复星保德信保险北京分公司落户朝阳区;科技创新方面,休斯车联网、58同城等在内的多家企业也与朝阳区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在园区入驻、物联网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首推33项政策先行先试
阿里巴巴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签约落户,推进了朝阳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发展。今年5月26日,朝阳区正式被北京市综合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成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明确将以商务中心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和中关村朝阳园三大区域为依托,重点在文化创新、金融服务、中医药服务贸易、生活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商务服务6个领域率先取得试点突破。
同时,还将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探索创新高端人才聚集机制、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完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模式、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升级四大体制机制。
目前,为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朝阳区已经推出33项先行先试政策,6大重点领域发展也初见成效。
今年8月,围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朝阳区首次推出33项试点政策,其中包括落实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措施19项,在朝阳区先行先试措施14项。
朝阳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底前,将朝阳区建设成北京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区;鼓励境外电子商务企业在朝阳区注册;支持在朝阳区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等20项政策将落地,其余13项也将于2017年完成。
六大领域初见成效
文化创新领域,朝阳区针对外商独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专门设立了服务窗口。境外巡演活动丰富多彩,朝阳区文化馆“漂亮的兵马俑”创意艺术装置展,成功赴克罗地亚、捷克、哥伦比亚展览。
金融服务领域,打造CBD-光华金融城,引进中法人寿保险北京分公司等3家外资保险公司,泛海互联网保险有限公司、华夏安康保险经纪公司、京东(北京)保险经纪公司等保险中介落户朝阳,保险业产业群聚集效应显现。
中医药服务贸易领域,朝阳重点推进“北京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区”建设,黄枢中医微创骨伤医院已在印度尼西亚和罗马尼亚开设了3家中医诊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等5家单位被认定为市级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
生活服务领域,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聚集,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两所高校分别与国外大学在学科教育、国际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合作;北京市和睦家医院,北京国际紧急救援中心诊所等14家涉外医疗机构落户,并可以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引导连锁企业发展生鲜超市、连锁菜店等蔬菜零售终端43家,新建或改造标准化固定门店式早餐网点92个,改造主食加工配送中心4个;试点玮加科技等公司推进“互联网+收发室”共同配送网络建设,着力解决社区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科技信息服务领域,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落户望京科技园区,一批互联网、创新型企业在望京科技园的聚集发展,打造“互联网+”产业集群。
2005年3月23日,在国资委的大力撮合下,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共享电信网络的硬件资源,杜绝浪费,避免重复投资”的战略联盟。这是继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2004年6月达成资源共享协议后的又一起运营商联合事件。
网通与联通达成资源共享,电信与移动签署战略联盟,曾经发生在电信市场上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在今天得以遏制,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国资委新闻处听完《IT时代周刊》记者要求后,以“须起草紧急文件”为由婉拒采访;中国电信公共关系处、中国移动综合部则告诉记者,一切以双方公布的新闻稿为准,其他不便多谈。
《IT时代周刊》记者转而联系山东省电信公司。山东省的固定电话市场是北方最大的市场,山东电信也向来是中国电信在北方市场的龙头和样板。山东电信事业部主任李国栋认为,“与中电信资源共享,是中移动为了下一步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决策。资源共享后,中移动将从战略上进一步领先。双方合作可以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
赛迪数据公司媒体负责人刘云飞在给《IT时代周刊》的回信中也指出,“合作协议预示了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走向。为了彻底解决电信业发展参差不齐、重复建设严重的问题,合并重组在所难免。合作协议的签署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撇开遮掩在运营商之间的重重迷雾,就会发现其实现战略联盟的最大原因还是为了3G牌照。
解决恶性竞争,为3G牌照发放开路
实际上,中国电信市场的恶性竞争早已让各大运营商疲于应付。
电信、网通两大固话运营商因为无法经营移动业务,以致通信市场屡屡发生不能互联互通的事件。一些企业采用技术手段截断竞争对手的来电,人为压低用户通话接通率;更有企业直接把市场纠纷升级到刑事案件。以海南省为例,去年全年,该省通信设施遭破坏等事件共241起,直接经济损失3569.7万元。
电信小灵通发展之迅猛出乎移动的意料,为狙击小灵通,移动大范围推出“本地通”,资费下跌一半,有些地方干脆变着法单向收费,或打出包月75元的超低价。
中电信的财报显示,2004年小灵通、话音及互联网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均出现下滑。小灵通ARPU由42元降至40元,语音服务ARPU由63元降至57元,宽带ARPU由136元降至102元。中移动方面,去年ARPU平均值为92元,较2003年低7元;平均每月客户流失率高出2003年0.2个百分点。
资费价格战的后果是导致信产部和发改委出台204号文件,规范资费价格。但事实却相反,资费价格战反而加剧了。上海金信管理公司刘治国分析师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说:“运营商对员工都是下指标的,超额可以提成,完不成任务就扣工资。一个地方两三家电信公司,业务员经常面对面开发客户,价格战能躲得过吗?”
IDC电信高级分析师李莹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说,通信领域价格战的原因主要是通信市场上高端用户数量相对小,低端用户占大头,他们对价格最敏感,打价格战管用。其次,运营商虽然净利润率持续下滑,但仍比第二、三产业的平均利润率高,有打价格战的资本。另外,在通信市场上,移动领先,优势明显。CDMA也好,小灵通也好,网络通信质量都不是很好,只能压价抢占市场。移动要降低客户离网率就不得不降价。
恶性竞争带给电信业的是冲突、内耗,2004年以来,电信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收入之间的差距在继续扩大。特别是在3G来临前夜,资产的流失,让国资委心疼不已。
解决重复建网资金浪费弊端,利于3G牌照发放
一方面是无形的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却是有形的资产浪费。中电信按地域拆分就是一例。如果网通和新的电信不建设自己的骨干网,就无法构成适度竞争,拆分也就失去意义;如果各建各的骨干网,则会造成资源的重大浪费。
而现状是,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都有自己的网络,总投资额已超千亿元。如何防止电信业的过度投资,不走发达国家重复建设的老路,成为电信监管部门如鲠在喉的问题。
先后担任过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联通董事长的政协委员杨贤足,在2005年3月的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疾呼,“电信网络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浪费数额相当于建几个三峡了。”
据杨贤足透露,理论上,全国有一个省际干线光缆就够了,现状却是干线光缆已超60万公里,省际光缆近千对。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接入网资源基本掌握在当地一家电信企业手里,它往往是宁可将之闲置,也不愿意向竞争对手全面开放。结果是后进入的企业自起炉灶。而接入网投资约占整个固定网络投资的40%~50%,5大运营商有4家需要自建接入网,耗资在2000亿元左右。
联通身为惟一的全牌照运营商,至今没有真正进入固话领域,接入网不能不说是一大障碍。而拥有固网优势的电信同样面临着建不建设无线网络的难题,因为它正经受着网络电话的颠覆性冲击,尽管固定网络在宽带接入方面大有作为,且目前还难以代替,但在话音业务方面,从固定向无线转移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如果国家发放3G牌照,势必有更多的移动运营商加入,如果每家都独立建设3G网络,费用之巨将匪夷所思。
运营商纷纷困在网中央,监管部门不得不思考对策。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陈育平主任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必须加强国家通信资源管理,实行资源集中、统一配置和监管使用,促进网络资源共享。”
战略联盟,意在3G牌照
内因外困的相互作用下,中电信、中移动走到了一起,双方将建立和保持高层领导定期会晤协商制度,并在总部层面成立工作组,细化、落实各项合作事宜,组织各自省级公司具体推进议定事项。
如何看待这种战略选择?陈育平对双方的战略合作做出点评:“中国政府将创办、重组、扶持世界级大型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面临亚洲的区域竞争和冲击,中国运营商必须展开合作与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是海外上市、海外并购、海外联营、全球化经营的步骤之一;中国电信业将从此步入‘竞合时代’。”
仔细探索战略联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运营商的目的还是在于3G牌照。
2005年3月31日,在中国电信的业绩会上,王晓初向外界公布“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的计划,并同时否认了电信与移动将在3G方面进行合作的消息,“我们和中国移动签订的战略协议和3G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为了双方在资源方面能相互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网络而订。”
然而业内人士并不这样看。山东电信事业部主任李国栋一口认定:“与3G绝对有关”,这个看法更获得IDC、上海金信电信分析师的认同。IDC高级电信分析师李莹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可以学习香港模式,一家建网,别家租赁,分享控制权和使用权。”这样不但可以杜绝资金浪费,还有利于电信运营市场的健康发展。
梦工厂动画公司目前已经制作发行了24部动画长片。此前其作品发行权一直归派拉蒙公司所有,后者从梦工厂动画电影和家庭影音产品发行中可获取8%的利润分配额度。自2006年来,双方成功合作发行了《怪物史莱克》系列、《马达加斯加》系列、《功夫熊猫》系列以及《驯龙高手》等影片,在全球创造了超过6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今年7月,梦工厂动画刚以1.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著名动画制作及角色版权运营公司Classic Media。该公司耳熟能详的作品包括《威利在哪里》(Where's Wally?)、《鬼马小精灵》(Casper the Friendly Ghost)、《独行侠》(The Lone Ranger)等知名动画系列,旗下总共拥有450部各类电视作品,总集数达到6100集。此外还拥有众多漫画作品的版权,漫画书刊的累计发行量超过20亿册。
8月,梦工厂动画的第二财季营收报告显示,公司营收从2.183亿美元下降到1.628亿美元,跌幅达25%;而1280万美元的盈利与去年同期的3410万美元相比也下跌了63%。梦工厂总裁杰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在营收报告中指出,梦工厂动画第二财季利润主要来自于《马达加斯加3:欧洲大围捕》(Madagascar 3: Europe's Most Wanted)——该片全球票房收入截至目前超过5亿美元,在年度票房榜上排名第七。家庭娱乐方面,两部2011年上映的影片继续发力:《穿靴子的猫》(Puss in Boots)在第二财季收入中贡献了2280万美元;《功夫熊猫2》(Kung Fu Panda 2)收入4640万美元,主要源于本土付费电视点播。
梦工厂动画与派拉蒙此前曾为延续发行协议进行过谈判,派拉蒙方面提出提高发行分成,但这个提议没有得到卡森伯格的同意。另一方面,派拉蒙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动画公司——派拉蒙动画(Paramount Animation),其动画片《兰戈》(Rango)不仅票房优异,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奖。此种情形下,双方似乎早已先去了继续合作的意愿。而对于下一个合作伙伴,梦工厂动画曾希望将利润分配额度压到7%左右。除福克斯外,梦工场动画此前曾经与索尼公司进行了数次洽谈,但未能达成一致。
在新的合作协议中,福克斯将从发行梦工厂动画电影和家庭影音产品的利润中提取8%作为发行费用,此外福克斯还允许梦工厂动画在美国本土的电视窗口(包括付费电视、有线电视和Netflix在内)发行其动画作品,而不再额外收取发行费用;而对于梦工厂动画的新媒体发行收入(包括线上销售、在线视频点播和线上租赁),福克斯只能提成6%。分析认为,梦工厂动画和福克斯签订的新发行协议对梦工厂一方较为有利。卡森伯格坚信新媒体发行将在未来大放异彩,虽然现在这部分收入所占比例还很低,但他显然准备牢牢握住这部分利益。
对于新的发行合作伙伴,卡森伯格表示梦工厂动画曾考虑过多家公司,甚至包括自主发行影片,但他最终选择了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福克斯公司:“福克斯拥有广泛的发行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的影院和家庭影音行业都位于领先地位。福克斯建立了拥有专业力量和资源的世界级发行团队,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五年内,梦工厂动画可借此充分发挥其作品的市场潜力。”
尽管20世纪福克斯旗下拥有自己的动画公司——蓝天工作室(Blue Sky),但分析人士认为,梦工厂未来几年与蓝天工作室可能会形成有益的竞争态势。以“慢工出细活”著称的蓝天工作室短期内不会因为与梦工厂动画争抢档期而产生内耗。前者出品的《树叶人艾匹克》(Epic)和《里约大冒险2》(Rio 2)将分别在2013年5月24日和2014年4月11日上映。
市场分析师们纷纷对福克斯在全球票房的影响力持肯定态度。Cowen&Company公司分析师道格·克鲁兹(Doug Creutz)说:“福克斯在海外发行业务方面的规模和经验将对梦工厂动画拓展国际市场发挥重要作用。”证券评级机构Janney Montgomery Scott分析师托尼·韦伯(Tony Wible)则认为这番合作的战略意义远重于经济效益:“新闻集团可能助力梦工厂动画发展新的动画频道,这对梦工厂动画本身以及Classic Media的内容推广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出现疲态的情况下,手握蓝天工作室,又与梦工厂动画联姻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与皮克斯、迪士尼阵营抗衡中无疑有了更重的砝码。业内预估此项合作将为新闻集团带来每年7500万美元的收益。
梦工厂动画未来的动画电影项目
2012年(派拉蒙发行)
《守护者的崛起》(Rise of the Guardians) 11月21日上映
2013年(福克斯发行)
《克鲁德一家》(The Croods) 3月22日 上映
《蜗牛》(Turbo) 7月19日上映
《眼镜狗和眼镜男孩》(Mr. Peabody & Sherman) 11月8日上映
2014年
《我和我的影子》(Me and My Shadow) 3月14日上映
《驯龙记2》(Dragons) 6月20日上映
《斯麦克节快乐》(Happy Smekday!) 第四季度上映
2016年
《功夫熊猫3》(Kung Fu Panda 3)
梦工厂动画发行业务合约比较
合作方 合约要点 合约期限
派拉蒙 从梦工厂动画电影及家庭影音产品利润中提成8%。 7年
从梦工厂动画电影及家庭影音产品利润中提成8%,
浦发银行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将有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将不断完善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把咪咕文化在数字内容领域的优势,和浦发银行创新金融服务的能力相结合,共同提升双方产品、渠道、市场竞争力,合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应用场景,创造更契合客户使用习惯、提升客户体验的新金融模式。
中国移动表示,自2010年与浦发银行率先开启我国电信运营商与商业银行深度合作先河以来,在移动金融服务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此次合作将发挥咪咕文化数字内容资源与浦发领先金融资源的整合优势,开启双方在互联网金融、文化及新媒体领域互利共赢合作的新局面,提升客户跨界服务的文化性、娱乐性和场景化。
优势互补,跨界共赢
多年来,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在移动金融及移动电子商务、客户渠道及资源共享等领域全面开展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取得了众多突破。
从2005年开始,中国移动就已经在多媒体数字内容领域积极探索,经过十年发展,积累了海量的正版内容资源。2015年咪咕文化正式挂牌成立,整合了中国移动旗下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等业务,旨在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平台,为客户提供精彩纷呈的数字内容产品及服务。
浦发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移动金融的引领者,早在2010年,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就以股权为纽带,开展了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合作。2012年末浦发银行将移动金融服务作为全行重点突破领域,两年来在手机支付、微信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浦发银行移动金融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与中国移动合作打造了“和金融”品牌服务体系,面向中国移动上下游企业客户提供“和利贷”网络贷款业务,面向中国移动的个人客户提供“和理财”、“和支付”网络金融服务等,双方通过平台对接、产品共建为中移动产业链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2015年浦发银行计划进一步打造互联网金融云平台,为客户提供网络支付、网络融资以及集团化网络金融服务。
顺应潮流,创新变革
2009年3、4月间,以3G为龙头、移动互联网为长尾、“三屏合一”端到端为特色的电信全业务商战拉开大幕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和NGB的行业战略指向下,广电不可能只作为一名旁观者
1 电信:向3G和移动互联网进发
08年电信大重组、09年初3G牌照正式发放,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大战彻底开闸,拼速度、比套餐、端到端成为三大典型特征! 首先。是速度和套餐资费的比拼。
4月3日,中国电信在全国120个城市全面推出3G商用业务,主打无线宽带上网。在包时长、不限流量,接人速率优于中国移动TD-HSDPA,整合3G/IPTV/WiFi/固话,固网宽带等应用的策略下,铺天盖地的“天翼”品牌广告,开始变现为用户量净增长。
面对中国电信的来势汹汹,中国移动在北京迅速投放80元/月的不限流量、时长上网套餐――市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其次,除了速度和资费套餐。同样激烈的竞争还在“端到端”――定制上网本和智能手机。成为运营商推广3G及全业务应用的重要阵地。
4月15日,中移动宣布与17家国内外PC厂商联合推出29款TD定制“G3上网本”,最高上网费补贴达1400元,台;在江苏,电信CDMA定制上网本早就摆进营业厅,价格3000元左右;中国联通虽肯定也要推出WCDMA定制上网本,但毕竟在时间上已落下风,只能通过引入苹果3G版iPhone的噱头来造势。
其实,在国外通信市场,运营商对终端产品,业务定制与渠道的控制一直是主流;在国内,移动通信初期也是遵循这个路子,但市场的迅速崛起使大量手机终端厂商得以一度占据主动。去年以来,受困于全球金融危机,从手机到电脑厂商都希望能“抱上”运营商的“粗腿”,借助其强大的运营实力,多卖智能手机和上网本。综观全球,惟一的异数恐怕只有苹果,因为其iPhone实在太牛,搭配上APP Store等在线应用,对运营商反客为主。
总体来看,在“两厢情愿”之下,中国电信市场重新跨入由运营商彻底垄断的“端到端”时代,也使“全业务”运营的技术和产品支撑形成无懈可击的产业链条。
第三。3G覆盖的普及和端到端控制。使移动互联网成为电信全业务的“美妙长尾”。
移动互联网,字面可拆解为“移动+互联网”,但实质远不止如此!
“网络+终端+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业者对移动互联网的共识,即在走向固网与移动网融合(FMC)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固网业务的“移植”和“变形”,实现业务创新。
移动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运营商将越来越多的应用植入终端,建立“预使用”环境,牢牢黏住用户。在香港,电信运营商亦将YouTube、Flickr、Myspace、FaeeBook等热门社区网站植入定制手机终端;
移动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之二。是越来越多开放式应用平台的涌现,在苹果APP Store成功之后,Google、微软、雅虎纷纷跟进,国内的中移动也在打造自己的应用商店,还正式公测了139,eom网站,主打实名制社区交友。
第四,统一全业务子品牌的建立,为发展用户、圈住用户提供了现实的营销手段。
中国电信“天翼”、中国移动“G3”和中国联通即将面世的“沃・WO”,都是以3G为龙头,串联固网和移动网综合应用的全业务品牌架构。如电信“天翼”通过“WiFi+EVDO+1X”实现无线接入的无缝切换,并与固网宽带、IPTV构成“三屏合一”的综合业务环境;联通“沃・WO”主打九大应用,包括3G上网、IPTV、手机电视等。
统一的全业务子品牌策略,为发展用户、圈住用户提供了很多的现实营销手段。比如,发票的统一开据,就混淆了个人应用和商务应用界限,使很多个人及家庭全业务消费支出,得以通过手机费的形式实现报销。 最后。全业务竞争的“战略趋同”效应明显。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落脚点其实无他,都踏在“固网与移动网融合(FMC)”的台阶上,应用范围将“语音、数据、视音频内容(IPTV)、增值服务(SP/CP)及行业信息化”全部圈下,主要销售手段是不同应用环境和性质的产品服务打包,指向目标是成为新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战略趋同必然导致恶性竞争,而广电亦可从中捕捉到难得机遇,如中移动向CMMB伸出橄榄枝、与泉州有线及新疆广电合作宽带接入等,都是已经出现的实例。
2 互联网“全业务”:移动化、视频化和社区化、新媒体发行
与电信和广电相比,无中心化的互联网不是一个端到端的封闭系统,用传统运营商语境的“全业务”概念套用其实不妥,暂且牵强附会。
抛开经济危机负面影响,互联网在最近两年以及未来三年的发展将是最激动人心的――移动化、视频化和社区化、新媒体发行,是互联网的“全业务”递进之路。
首先。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虽然电信运营商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客观上为第三方独立网站的兴起带来机遇。
据《财富》杂志报道,美国手机友好型网站的数量在近一年中增长7倍。从15万家猛增至大约110万家。在中国,CNNIC调查显示,超过5000万网民主要使用手机上网。且增幅迅速。海量的用户基数和完善便捷的支付体系,肯定会催生出新的互联网商业奇迹。
其次。视频化与社区化的交错普及。
创造视频分享奇迹的YouTube、正版影视剧帝国HuLu、纵横付费音乐的iTunes和集聚原创草根音乐的MySpaee,是互联网应用走向视音频化的全球标志,并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批量复制。
这一轮视音频应用的,最大看点是社区化思维,即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实例化和商业化,传统“内容为王”的理念被颠覆。转变为“关系为王”――基于特定内容的身份认同和关系聚合,把握社区用户彼此的“偏好”和“行为”。最终进阶为真正的“精准营销”。
第三。App stor日创造“新媒体发行”财富。
苹果APP Store,专门出售可供iPhone/iPodTouch安装使用各类游戏、模拟程序(利用iPhone/iPod Touch特有的微电机加速系统MEMS,将其变成体温计、血压仪、钢琴键盘、测距仪等)。
绝大多数“应用”并非苹果制作。而由全世界网民,根据苹果提供的开放式、组件式应用开发程序包(SDK),按照统一规范,自行开发、上传、销售。一旦某款“应用”销售出去一份拷贝,则作者获税后收入的70%,苹果获税后收入的30%。
自2008年7月App Store正式推出之后,至2009年4月,全球网民开发的应用已超过3万个、下载总量 达10亿次;2009年的收入预计超过3,6亿美元;排名前10位的应用开发者,已获得900万美元以上的收入!
“2-vice'’是苹果的成功所在,即Service+Device,也是端到端的延伸!
显然,新媒体生意的核心是发行,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发行,而是打造新媒体发行平台,社区,提供SDK工具包或在线开发工具,用户在平台上创造内容、应用或广告,并激发付费,免费发行的活力与欲望。此时,平台,社区的拥有者,就拥有了最大的主动权――这是由新媒体规律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综上,互联网的“全业务”主要表现在――
典型的无中心组织结构,任何人都可以任何业务,任何业务也可以面对任何人,可谓天然就是“全业务”,区别不过是规模和商业价值;
互联网可以与电信、广电专网承载的业务进行自由适配,同时亦存在明显的业务分流,如IP通话、网络电视(非专网IPTV);从电信到广电,与其将无法(完全)控制的互联网视为对立面,不如将其作为“拿来主义”新武器。
3 厂电“全业务”:宏观轮廓初显、微观阳力重重
未来3年的广电数字化。有线整合与双向改造是两大基本特征,下一代广播网(NGB)与“部局合作”机制是战略指向,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是希望亮点,直播星与地面国标是必要辅助,广电明确对互联网的部分管理权是“杀手锏”――共同构成行业“全业务”运营前提。但注意,仅是“宏观行业”而非“微观企业”的前提!
有线网络整合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如江苏、贵州、广东等,掀起新一轮省网整合浪潮。通过统一体制的逐渐理顺,省网公司在区域政治和经济领域内的发言权增强,更有机会介入社会及行业信息化建设;而介入社会及行业信息化领域了,又反过来力促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打造与电信固网相仿的技术平台,带来更多行业外增量资本和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
科技部与广电总局于08年底签署基于下一代广播网的战略合作协议,则使广电网络运营商在信息化层面的“登堂入室”变得“名正言顺”。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亦会加速整个行业技术前瞻化、标准规范化和产业协同化进程――这恰恰是广电在过去10年的短板,也是行业大大落后于电信的关键因素之一。
CMMB的意义有二:其一,广电头一次按“全国体制”组建运营主体、推进市场运营;其二,补足手持终端领域的移动应用空白,从移动通信市场的利润水平看,这是最大的金矿。但CMMB目前的最大不足,亦是没有回传通道,需配合移动通信回传信道完成交互业务。
直播星与地面国标,目前的影响和能量有限,但不可或缺,因为提供了广电“全业务”所需的必要覆盖手段。互联网方面,虽然没有国际带宽出口资源。但拥有对网络视音频的绝对否决权。亦占据部分主控权。
放眼广电整个行业,经过5年努力,尤其是2008年的突破,“从天到地”、“室内室外”、“由大至小”的数字电视网络传输覆盖体系已成规模。在宏观上行业已具备“全业务”的运营前提;而从公益到商业的不同属性,使产品服务包的组合在理论上并不逊于电信业。
但是,对微观企业(运营商)来说,实际的“全业务”运营很难迅速启动,原因有四――
不同传输通路的运营主体分立。除极个别的地方外(如杭州将多项数字电视新媒体业务交由单一主体运营),各地广电系统内不同运营主体均呈分立割据之势,屁股决定脑袋、芥蒂自然较深;
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仅具雏形,双向化程度严重不足;
已开发产品线太短、服务应用市场化能力欠缺。如产品的组合打包,如何增加打包组合、针对不同组合如何进行子品牌树立与推广,等等问题不一而足。
“台网分离”后,本就不大的广电又被人为割裂成两个子系统,广电赖以起家和最具现实价值的内容、广告资源,网络运营商基本无法染指。
广电突围:全媒体之路
根植特色、构建端到端,竞合电信、借力互联网,形成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全媒体”优势,是广电“全业务”之路的要务所在
广电怎么做“全业务”?撒胡椒面是不行的,本来行业底子就薄,四面出击很可能“家徒四壁”,一定要分清重点、厘清层次、要务为先!
首先。“全业务”路线图(Roadmap)一定要根植于广电的行业和产品特色。即以视音频为根本,进行多维度延伸,形成“全媒体”战略体系。
如前文所述,广电系统本不大,又被人为割裂成“合(内容)”和“网(传输y’两个子系统,后者启动数字化5年来。基本无法染指前者的内容和广告资源,更谈不上有效借力。
但机会正在孕育中。
据广电总局于09年1月初的数据,“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预计总收入1452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695亿元,有线网络收入3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7%和13.3%。”
乍一看,广告收入无论基数还是增幅,都强于网络收入;但随着全面数字化的推进,网络收入的内涵与增长必然超过广告。就总量而言。笔者预计3年之后,二者有望比肩!这是因为,广告增长受制于时段总时长的天花板,还要面对新媒体对用户注意力的不断分流。此外,全球金融风暴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将会有持续负面影响。
此消彼长之间,网络运营商其实变得越来越主动,而电视台,电台将会越来越被动。一个鲜明例证是,已有多家卫视频道与视频网站签署合作协议,正是电视台危机感日益增强所致。
业内整合、反向推进,对亟待展开“全业务”愿景的广电网络运营商来说,必须与电视台、电台、制作公司等大量内容资源拥有者建立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广电网络运营商将摆脱“单一媒介”的尴尬,重归“媒介+媒体”的正常规律,打造“全媒体”的运营竞争力!
全媒体的展现形式,即以融合业务系统和多功能融合终端为支撑,在打通数字电视网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集文字、图片、超文本、音频、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多种媒体服务,打造权威的、全功能的全新媒体形态,实现娱乐和信息的综合服务及推荐交换。
融合、互通、互动,是“全媒体”呈现的三大前提,广播、点播、时移、电子商务和支付、社会信息化支撑、在线舆情调查……是可供展望的丰富的“全媒体”形态。
事实上,当“全媒体”体系框架切实构建起来后,与电信的竞合也就有了更强大的基础。
其次,“端到端”的产业链构造。亦是广电网络运营商走向“全媒体”的必然。必须加快进度!
广电的“端到端”,第一个务实的切入点是数字电视一体机,尤其是有线数字电视一体机。如是,则可以 将消费电子领域的企业巨头和广电运营业最大的资产存量(有线)紧密结合,产生规模效应。
过去数年中,囿于条块分割和机卡分离的技术限制,有线一体机市场迟迟无法启动。但在今年,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4月14日,TCL在北京与歌华有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五一”前向市场推出“大卡+小卡”的有线数字电视一体机。此前,TCL已与广州、郑州、青岛等地有线运营商合作推广一体机。凭借强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只要合作运营商的网络所覆盖到的小区,TCL就会联合运营商一起推广,把产品与服务都直接推进到消费者家门口!
作为国内彩电业的龙头企业,TCL的举措具有相当强的示范效应,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彩电业,极容易会引发跟进浪潮。一旦形成全国范围内的规模效应,对有线运营商来说,推进高清内容、开发增值业务,也都能具备紧密耦合产业链的协同支撑――这种格局,恰恰也是电信大大领先广电之处!
再次,抓住电信重组之后的“全业务”竞争格局。实施“竞合”战略,挺进竞争对手的缝隙市场。
广电的行业总量远逊于电信,但内部竞争也比电信弱很多。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竞争陷入白热化。广电运营商应善于出击、敢于合作,在不同地域与当地相对弱势的电信运营商结盟,共同开发。
至于对未来竞争的担心,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一味地“保”存量市场,是保也保不住的,只有在增量收益中打到外线去,才能确保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结盟战略,可以帮助广电拓宽客户与合作伙伴资源。在业务线的延展中丰富品牌内涵,在营销执行的过程中打造团队,最终获得多个缝隙(利基)市场的主导权――泉州“有线+移动”推出“有线通”,即为很好的案例。
最后,在借力互联网的过程中。除了成熟的和现金流业务,更重要是踏准“下一场舞会”的舞步。
如前文所述,视频化、社区化和新媒体发行,是互联网的“全业务”递进之路。视频化已是“大路货”,重点是从社区化切人,并真正关注视音频的新媒体发行。
围绕电视的社区概念,远比互联网的真实可靠,因为本地在册用户均为实名制,但同时丧失了神秘感和灵活度。借助互联网社区,基于视音频内容,实现跨地域的实名制用户关系聚合,就是对目前网络社区的升级!
在中国云计算领域一直低调潜行的NEC首度高调亮相。
8月31日上午,日本电气株式会社(NEC)及其旗下NEC(中国)有限公司[NEC(中国)]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及其旗下的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东软信息技术)在王府半岛酒店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拓展中国云计算服务业市场。
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斥资资50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日电东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计划于今年10月在大连正式运营,其中NEC(中国)出资比例为70%,东软信息技术出资比例为30%。
对于此次合作,NEC以“水到渠成”来形容,并称双方将“融合各自优势,为中国市场的客户提供最佳的、丰富的服务产品,提供高可靠性的综合云计算服务业务。”
“水到渠成”的合作
8月31日,在双方战略合作会上,NEC集团全球副总裁藤吉幸博高调宣称:“很高兴能有机会携手东软在中国的IT市场开始新的挑战。”
实际上,NEC与东软集团之间的合作颇有渊源,早在10多年前,东软集团就以承接NEC外包的部分软件开发项目的形式展开了合作。
在藤吉幸博看来,正是这10多年的合作,使得NEC对东软在软件项目外包以及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和行业经验有了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为双方建立坚实的合作基础和信赖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云计算市场已成为全球一个新兴的业务方向。”藤吉幸博表示,根据CCID的调查数据,全球云计算市场的增长率为30%,而中国市场已经达到了35%。仅2010年度,中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已达到了800亿元。如此大的市场和高的增长率,使得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的IT市场。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公司内部已经使用云计算的基础上,NEC早已经开始向顾客提供云计算指向的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并积累了许多的技术经验。在NEC制订的面向2012年度的中期经营计划中,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实施以云计算为轴心的成长策略”。
基于此NEC自然不希望自己错失在中国市场“棋先一招”的机会。选择和“值得信赖”且有“坚实基础”,同时又实力出众的东软合作,也就顺理成章。
更何况NEC要想增加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砝码,加强和中国合作伙伴的业务合作就是必须要加强的环节。因为NEC在华的业务活动,尤其是IT和网络、解决方案业务,都是建立在其中国合作伙伴发展的强大基础之上的。
而对于东软来说,此次合作对于其完成由先前的本土最大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到“云应用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的提供商”身份转变不容小觑。
作为国内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为国内20多个行业的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仅细分的行业解决方案就超过100个,行业“积累”和“沉淀”非常深厚。但同时东软也是一家处在快速成长期的全球性企业,其在日本、美国、欧洲甚至是中东和南美的市场都有“很好的发展”。越来越走向全球的东软,在面向未来的业务发展上,同样需要保持“步调基本一致”。潜力巨大且增长快速的云计算市场便成为东软“接轨国际”的首选。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合作协议签署的当天,面对众多媒体记着,NEC集团全球副总裁藤吉幸博会高调宣称:“和东软的合作,将是我们扩大全球云计算服务业务的一个核心。今后,我们还将在其他地区开展同样的活动。”而王勇峰也会信心满怀德表示,通过和NEC在云计算的领域合作,不仅可以增强两个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能力,而且对于市场及客户都会带来更大的多元的发展空间和价值。
由于是新兴的业务方向,双方不可能只是瞄准一个单一领域和客户市场。藤吉幸博和王勇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合资公司未来的业务将具体瞄准两个业务方向:一个我们为用户构造云,也就是为客户构建私有云;一个是为一些细分的垂直应用领域提供云应用服务。
谋定中国云计算第一供应商
很显然,对于此番联手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拓展云计算服务市场,NEC有相当明确的目标。
“我们和东软集团合作的目标就是成为云计算供应商的第一名,成为顶尖企业。”NEC(中国)董事长兼总裁木户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NEC在日本的各个行业和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个领域都提供着云计算服务,行业经验极为丰富。以此为基础,借助东软的网络和系统集成服务,就能够向中国的客户提供服务,进而就有希望成为中国云计算第一供应和服务商。
具体到市场份额和规模,木户肋透露,“根据CCID的调查,到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大概是2000亿日元,希望在2012年,我们能够达到100亿日元的业务规模。”
对此,王勇峰也表示,“通过双方积极地推进,我们希望(业绩和份额)能够超过预期。”并直言,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通过积极的研发和投入,在一些垂直领域的云计算服务,东软集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进展和突破。
比如,在健康服务的领域,通过传感器,东软集团实现了把人体健康信息、血压、血糖,通过互联网接到后端的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进行实时处理和监控。在汽车远程服务领域,为了更好的向汽车用户提供服务,东软集团专门构造了一个后端的云计算服务中心。此外,在和中国的运营商开展基于手机定位服务方面,东软集团也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并且已经在很多的细分领域取得了进展与突破。
而这也是NEC所最为看重的业务领域。木户肋透露,在引进云计算服务的时候,合资公司不仅会融合各自在云计算领域和传统的解决方案与服务领域的优势和特长以及各自的行业经验与客户的资源,而且还会共同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领投资、并进行资源共享与服务。为客户提供所有全方位的IT服务,这是这次合作的目标之一。
至于目标客户的选择,木户肋坦诚,双方在合作筹备过程中就对未来的潜在客户对象进行了“特别细致和深入的讨论”,除了那些全球性的制造业和流通业公司外,中国的中小企业――那些准备以轻IT资产的状态实现拥有信息化,拥有IT服务的中小企业,就是另外一个选择。
“此次与东软集团的战略合作,将拉开NEC云指向数据中心全球推进计划的序幕。今后,NEC将利用为该计划而建立的全球服务网络,为中国本土企业以及在华投资的日本企业、欧美企业等客户提供全球统一的持续性的高质量服务。”木户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