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

第1篇: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关键词】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是妇科疾病处治的地方,是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加强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安全性,院方采取安全护理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每天接待的患者颇多,治疗时间长,工作上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重复性,而目前在部分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里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专业技术不到位等等,都会造成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出现安全隐患,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为此,加强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部分医院并没有引起院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要求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同时旧的护理制度也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无法使护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实现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很容易出现护理差错。

1.2 护理工作的风险意识不高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工作负责,对于产前观察、产后出血或者是新生儿的护理,都是需要护理人员来担当的,但是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很高的风险意识,护理工作马虎大意,对产妇和婴儿的看护不够谨慎,对其症状观察不够仔细,很容易使产妇和婴儿造成伤害。

1.3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足 很多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对待新技术、新的医疗仪器并不能完全地掌握和控制,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上操作错误,出现医疗仪器毁损、延误手术等不良现象。

1.4 缺少有效的护理方法 很多护理人员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时,并没有专业的护理能力,护理的实践经验不足,缺少有效的护理方法,而且态度生硬,缺少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容易产生与患者的纠纷,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预防和解决安全隐患的护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制度 医院应该加强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制度,在制度修正的过程中要多听取护理人员的意见,要把护理制度落到实处,能够切实完善护理工作的流程。使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化和制度化,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则制度办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里存在很多容易感染性的病毒,这些病毒能够威胁到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为此,护理人员要提高对感染病毒的预防意识,做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工作,要全面掌握控制病毒的操作技巧,要定期检查并记录手术室的感染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手术室的低感染率。

2.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院方要加强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把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护理人员,同时还要把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场实践中,全面提高其专业技能。还要定期实行考核制度,对待优秀的护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给其他护理人员树立典型榜样,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2.4 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 护理人员要想使患者能够提高其满意度,就要大力提倡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善于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工作上要认真负责,态度要和蔼,平等地对待一切患者,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可以看出,加强护理安全工作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中的重要意义。随着医院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给患者造成人身伤害,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因此,在加强安全护理工作上,医院要提高护理意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工作机制,实现护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养,提高其护理技能,确保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中能够及时地预防和解决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安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麦雪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07):16-17.

[2] 尹珍爱,冯立.手术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23-125.

[3] 杨淑梅.护士素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24):24-25.

第2篇: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使患者懂法、守法。让患者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也可以自觉的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从而让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让所有患者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手术室的护理操作可以在知法、守法、依法的前提严格按照护理工作规程进行工作。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护理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精湛的技能,熟练的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标准。随着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则要求手术室的护士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时的更新护理知识,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维广度,提高观察的敏锐力以及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鼓励手术室的护士多参加各会议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不断的充实自己。同时定期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以及操作技能的考评,对考评不合格的护士要进行待岗处理,并进行强化学习。

合理的安排工作

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量比较大,工作时间比较长,护士经常处理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严重的影响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状态。因此在手术室中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关心护士的日常生活,帮助护士解决各项工作生活问题,让护士可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之中,从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患者的接送错误的预防措施

在接患者的时候,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各项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部位、床号等资料,特别是对于年龄过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患者,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并且绝对禁止将两个小儿患者放置在一张车床上。在手术开始前,还要由医师、麻醉师、护士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再次的核对。

用药错误以及输血错误的预防措施

在手术室内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手术室内口头医嘱较多,在接到口头医嘱时要重复一下口头医嘱,在用药前要与麻醉师再次核对后才可以用药,并且用药后要将药瓶保留。在进行输血治疗时,血液需要经过输血科人员、麻醉师以及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无误后,才可以进行输血治疗。

异物遗留的预防措施

在手术室内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对患者手术过程中所用的药品、器械等要进行仔细认真的核查,在患者手术结束关闭切口前,手术护士需要再次对手术所用的所有物品进行清点,当所有物品均核对无误后,再将手术切口关闭。

病理标本遗失的预防措施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士要认真保管医师从患者身体上切取的所有组织,术后对患者的活体标本首先使用甲醛进行固定,将后装入标本袋内与病理单同医师一起送至病理科。并与医师一同在标本交接本上签字确认。

压伤的预防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让患者处于最为舒适的,的要求为: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的循环功能,清晰充分的暴露手术视野,患者的固定要牢固,以防止由于过程受压而导致身体发生麻痹或者压疮。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隐患的应对方法前后,我院手术室的差错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实施护理安全隐患的应对方法后,我院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护理安全隐患的应对方法前(P<0.05),见表1。

讨论

第3篇: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手术室的护理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科学合理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推动作用。客观上而言,手术室护理的好坏可以作为评价医院护理工作的指标,换言之,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医院护理质量成正比。之所以进行手术室护理是为了降低手术过程中因为护理不当而造成的损失。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简言之,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室护理有直接联系。除此之外,手术室护理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但是就目前的手术室护理而言,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这是因为患者的流动较频繁,并且病情不稳定,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在这样的状况下就会造成护理的不足,也很容易出现护理缺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1]。这200例患者年龄都在20周岁以上,75岁以下,认知功能良好,家族及本人不没有精神疾病,手术后恢复良好,没有手术后遗症。以此为标准,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占100例患者,实验组中的100例患者中有男女患者各占50例,年龄在20~70岁,患者中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有50例,

择期手术的患者有50例,进行胸部手术的患者有60例,四肢手术的患者占30例,实行脊柱及颅脑手术的患者有1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患者有70例,女患者有30例,年龄在20~65岁。急诊手术的患者有65例,择期手术的患者有35例,进行胸部手术的患者有45例,四肢手术的患者有25例,实行脊柱及颅脑手术的患者有3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各方面的差异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性别还是年龄都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选择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的100例患者采取前馈控制的方法,而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则选择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相结合的方法[2]。

1.2.1为了更好的维护患者的利益,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在进行手术前,护士长应该建立健全手术室质控小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才能更好的维护患者的利益,保证患者安全。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要及时的总结分析,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再犯,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安全隐患,当然,仅仅是找出问题并不可靠,关键的是找出解决措施,面对手术中的安全隐患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从根本上规避风险。除此之外,组织医院手术室的护士学习相关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3]。

1.2.2手术部位出现差错,手术过程中器械准备存在偏差差,物理、化学损伤,药物错用,输液不正确,输血不恰当,保温不合理,患者的标本遗失等等都是本院手术中常见的护理缺陷。通过以上介绍分析,通过制定表格规范手术室护理的内容。

1.2.3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监督体系,护理安全的预防机制要不断完善。护士长要将护士进行分组,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分组,然后每组选定小组长对小组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具体分工,护士长要按时对各小组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并给与评价,各小组成员要根据护士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的改正,完善整个护理体系[4]。

1.2.4手术室护理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至关重要,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因此,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护士的专业技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为护士安排培训课增强护士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安排护士参加各种演讲课程并参加有关考试等等都有利于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5]。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缺陷的发生状况进行观察。进行手术室护理的护士应该在患者手术后一天对手术的患者进行访问,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及手术护理的满意度,通过评分表进行评价,评分表有两个选项分别是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实±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采用χ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显著学水准设定为a=0.05,当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比较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也即是采取前馈控制方法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简言之,前馈护理相对常规护理的效果更好。患者对前馈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在前馈控制方法下患者的心理状况良好。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第4篇: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85-02

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故存在一定的护理隐患,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的开展,也必然导致手术和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的增加[1]。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笔者分析了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了具体的预防措施,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人员责任心差,不坚守岗位等情况。

1.2 查对制度不严格:接错病人和护送不当,特别是小儿、老年人及神志不清的病人,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室甚至手术部位错误。护送过程中也可出现非医疗性损伤。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病人体腔内。标本送检中的错失。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3 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室人员流动量大,空气中浮游菌数易超标,尤其是在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细菌降落量达最高峰[2]。手术室空间消毒不合格以及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均能发生院内感染。

1.4 器械准备不齐全:器械准备与手术要求不符,性能不佳,刀、剪、针不锐,影响手术进程质量。

1.5 护理知识与技术不足及记录不完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手术不断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逐渐增多,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对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的直接证据。一直以来手术室急救都是医师说,护士做,执行口头医嘱,因此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1.6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环境差乱: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划分混乱,设备过多堆放,造成手术室的消毒死角。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和医疗纠纷,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含义,强化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手术室护理全过程中,确保手术诊疗的安全性[3]。执行规章制度,关键在于执行的力度,而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手术护理隐患的根本保证。

2.2 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严格的行为准则。通过护理人员岗前教育、在岗教育等方式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手术室配置的专业器械,如监护仪器、电刀、电凝等应及时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其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对于新开展的手术,可以通过参加医师查房,了解病人特点和手术要点,参与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新手术顺利成功地开展,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每例行手术的病人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病人查、病人人手术问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病房带入的物品及药物、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药物过敏史、器械敷料是否灭菌合格、器械是否完好;四到位:急救药品到位、吸引器到位、氧气到位、电刀到位。

2.3 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手术室进出管理制度,要求手术护士和术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人无菌间更衣、戴帽、戴口罩,对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禁止参加手术。合理安排班次,对器械护士定岗、定班,保证手术开展的24h连续性,同时保持器械护士体力充沛、精力集中。对上台参观手术人数不允许超过2人,并限制随意走动,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2.5 认真管理手术器械及仪器:对每个器械应经常养护和定期检修,特殊器械、精密仪器应定点放置,专人管理,以保证及时供给。已消毒的物品应统一存放。每日清理消毒过期的器械、敷料,每周整理消毒容器,并标明各类物品消毒日期及责任人。接送病人的推车、手术床由专人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保证零部件无松动、脱落,避免非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2.6 消毒与灭菌

2.6.1 空气消毒。手术室空间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以及负离子空气消毒等方法,保持消毒后通风,但需防止污染空气进入。空气消毒前的清洁卫生采取湿式打扫,避免细菌飘浮于空气中。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检查菌落数与菌种。

2.6.2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而且贯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无菌。凡耐高温物品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能耐高温灭菌的物品,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或气体薰蒸灭菌。

2.6.3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有菌、无菌手术严格分别安排。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的所用物品术后需分别处理,感染性手术所用过的物品经过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进行灭菌,感染手术室物品表面、墙壁、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拭、喷洒,空气进行彻底消毒,废弃污物、污水必须经过消毒液浸泡后无害化处理,严格做好特殊感染手术的终未消毒处理。

2.7 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4]。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或手术中,而且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遗,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方可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

2.8 手术室布局和环境应符合要求:手术室建筑设计既要考虑病人与工作的方便,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5]。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问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药品应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有序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安全成为病人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声誉。手术室工作具有技术含量高、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多的特点,手术室护理安全是医院整体医疗安全的重点。近年来,笔者认真分析了我院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并在增强法律意识、完善执行规章制度、提高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手术器械与仪器管理、消毒与灭菌、护理记录、手术室布局和环境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手术室安全隐患明显减少,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手术室护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手术的不断开展,新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可能被逐渐地发现,因此应对的防范措施需不断地提高和总结,为手术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吴波.“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证据意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2] 薛萍,孟红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J].职业与健康,2(Xr7,23(9):759

[3] 宋秀华,陶敏,朱秀红,等.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1-93

第5篇: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1.1一般资料

2010年2月至2”12年2月两年间,共有2”23位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发生护理安全隐患18例。

l.2方法分析

研究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手术室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提出相应的合理的预防措施。

2手术室护理风险事故的研究和分析

2.1责任心因素手术室护士责任心,即护士对本职业道德的体现,对患者积极热情、细心周到的服务态度。手术室护理中常发生以下错误:如术后未看管患者,导致患者坠床;接错患者,未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在术前清点器械、针线及敷料不细,延误手术时间;在术中物品摆放凌乱无序,器械清点遗漏等。

2.2护理操作技术因素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是护士在手术中应当准确并及时完成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护士因操作技术不熟练或不主动配合手术,如电刀笔电极接触不良,可造成患者电灼伤。

2.3行为语言因素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全身麻醉,而保持清醒状态。有个别护士在术中行为不当,言语生硬,忽视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引发了患者的反感,使得患者在术中更加的紧张和恐惧。术后患者家属对责任护士进行了投诉。

2.4制度执行因素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是有效的避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最基本保障。如用药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章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3防范措施

3.1增强工作中的责任心手术室护士应具备很强的责任心,要积极热情、耐心周到的完成护理任务并能保证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

3.1.1手术前,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器械,并检查其性能完好与否。除需要备齐的常规器械包,还要备有应急的器械包。如需特殊器械应在术前与术者进行沟通,做好充分准备。

3.l.2手术中,要将手术区周围的物品摆放整齐,及时向术者提供器械,收回暂时不用的器械。深部手术填人的纱布或留置的止血钳,切勿忘记清点,防止遗留。术中增加的物品应及时记录并妥善保管。

3.l.3术后主要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对于全麻患者清醒前应守护在旁,适当的约束其四肢,防止其坠床、引流管拔出、注射针脱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2规范手术护理中的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要做的操作就是电刀笔的操作。在使用电刀笔前,巡回护士应常规的检查患者身体有无接触导电体、有无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手术过程中,如电刀笔暂时不使用,洗手护士应将电刀笔放人绝缘电刀盒内。术中所用的酒精纱布要与电刀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引起燃烧而致患者受伤。

3.3规范手术室护士的行为和语言在护士语言和行为规范方面,手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是突出“礼貌性,文明性,情感性、规范性”。手术过程中,应保证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要不时的与其沟通,以温柔可亲的话语、甜美温馨的笑容对患者表达关心、关爱,从而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更好的配合手术。

3.4严格遵守并执行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手术室主要的护理制度包括:用药及输血查对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清点查对制度等。

3.5用药及输血查对制度手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次,并做好记录。使用任何注射用药前,都应做好“三查八对”,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3.6清点查对制度术前要做到十二对、六查、四到位制度。十二对:对床号、科室、性别、姓名、年龄、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所需药品和物品、药物过敏情况、敷料是否合格、灭菌器械、用品是否齐全等。六查:人手术室之前查(病区、科室、床号、姓名、性别、术前准备情况等);麻醉前查;皮肤消毒前查;手术中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四到位:吸氧设备到位;急救药品到位;吸引器到位;电凝止血器到位。除此以外,术者、巡回护士和手术护士要在手术前后共同清点术中所用的缝针、刀片、纱布及器械等物品,并做好记录。

4结果

本组共有18例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其中责任心因素占3例(16.67%),护理操作技术因素占5例,法律常识及意识因素4例(22.22%,行为言语因素3例(16.67%),制度执行因素3例。

5小结

第6篇: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1 临床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的好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影响。当前,一些手术室医护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隐患,这些隐患很有可能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留下终生遗憾。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隐患:

1.1护理人员自身隐患 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强度高,容易降低精神集中力,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容易促使护理事故的发生。 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导致护理差错, 约束力差疏忽大意而出现医疗事故,专业技术不熟练而对仪器无法正确操作,知识面窄对新问题应对能力差,缺乏创造性思维,对护理记录的书写不规范,出现漏写、漏签、错写,与其他记录不符合等问题。接待患者查对错误或者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综合的人为隐患。

1.2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的隐患 手术后对遗留器械、物品清点有误,造成手术时间的不适当延长。或者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手术中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手术操作过程中不严谨,洗手消毒穿衣不严格, 造成对患者的伤口污染甚至感染,而且没有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污染标本及器械未放于指定盆内造成的污染。器械护士未经主刀医生同意丢弃标本或者术后标本未及时贴上标签,导致患者的标本混淆。或者术后的标本未及时送检影响了诊断结果。甚至送检标本错误影响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室较其他医疗场所具有更多潜在的法律问题,更易产生医疗纠纷。

1.3与患者沟通不当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患者面对各种手术器械心理很容易出现恐惧,不安,心理产生波动。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手术室护理工作节奏快和乏味,致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较低。当患者向医护人员提问时,医护人员往往语气生硬,让患者的恐惧心理更加严重,使其情绪波动更大。另外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护理技术的专业技术要求高并且需要全面的技术,就沟通技巧来说很多医务人员还需要加强。

1.4制度不健全 合理的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医护人员按照制度进行护理工作, 随着卫生部新制度的出台,宣告以前的一些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这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适应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新规章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造成了护理事故的发生。

2 防范对策

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在手术中不发生认为的不必要的意外。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医护人员负责的态度对手术室护理中寻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强化各项规章制度 落实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要及时的防止出现事故,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性,需要及时修改和添加各种新的规定制度,吸取从实践中发现和得到的经验教训,如标本管理、物品清点、交接班制度、手术室安全制度等容易出现差错的各种制度和工作细节, 并且由专门人员负责进行定期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出台各种奖罚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抓好制度落实情况,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的安全。 加强医患沟通,树立职业的神圣感,增强自信心。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手术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且对于新护士来说是工作行动准则,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 对管理者来讲遵守管理手册,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消灭护理事故的重要措施[4]。

2.2建立手术室护理人员 绩效考核制度。医院应该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以不断的提高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医院各项规章和制度的敬畏感,使其不敢轻易犯错;医院还应该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晋升、奖金以及职称的评定等与手术室的护理安全事件相联系,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各种规章,以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此外,医院还应该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术中巡视工作,使所有的护理人员都能够意识到术中巡视的重要作用。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特别要重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各项原始记录项的考核,研究显示,相当多的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发生均与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步骤的遗漏具有较为明显的关系。

2.3制定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的关系最为直接,然而,这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问题,相关制度的缺乏以及实施力度等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关键原因。明确、清晰、无争议、科学、客观、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侥幸和惰性心理的产生,更加有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遵章行事习惯的养成,对于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如下的几个主要方面:①患者手术之前的确认制度: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之前必须要详细的检查手术的安排单,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台次、手术时间以及术式进行再次确认,并确认患者物品器械和药品等是否准备妥当;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手术之后对本台手术的器械、物品以及药品等资源进行清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防止医疗器械、物品以及药品等准备不全或者患者手术之后器械、敷料等遗留在其体内等现象的出现;②手术室的复核管理制度;手术室应该建立患者手术前、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关键指标的双人复合制度,以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防止关键步骤出错;③手术患者的交接制度:患者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均应该严格的执行交接制度,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向交接者交代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具体状况,从而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④患者手术标本的科学管理制度:在患者手术之后,主刀医师应该和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共同签字确认,以保障手术标本管理的安全;此外,手术室的防感染制度、患者原记录的填写和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事件的处理制度等均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所医院内部均有相应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然而,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 其诊疗项目、设备仪器以及人员等均不断的发生改变,而如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仍然一成不变的话,则很难适应手术室变化与发展的需要,势必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所以,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部门 - 手术室,其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也应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保障手术室护理的安全。

2.4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职业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侵袭,为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备好各种防护用品,以有效的防止体液和器械等对护理人员的侵害等也是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方式。医院还应该积极的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业余生活,给予其必要的关心、尊重与理解,最大限度的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

2.5术前疏导 在患者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及所达到的疗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嘱咐患者正确配合手术的进行,鼓励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提高职业化沟通技巧,运用语言艺术,把握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语言的严谨性,努力营造轻松、信任的氛围,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

2.6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人员配置 医院的手术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故而,对于在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均应该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经过科学、合理配置且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在选择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时,应该严格要求,不仅要选择正式编制的护理人员,其应该具备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等优点,还要重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手术室的具体工作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排班,并本着以老带新的工作原则做好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带教工作,以不断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注入新鲜的 " 血液 ",提高手术室的临床护理质量。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其进行钻研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3 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和预防是一项复杂和长期的工作, 手术室作为一个高危险的医疗场所, 任何护理的疏忽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完善的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科学的人员配置,高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护理团队是手术室安全的重要条件。 所以为确保手术室的安全,需要及时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手术过程中的每一细节都要仔细的检查,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尽最大可能的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 对手术室中存在的隐患要及时的发现和及时处理,为患者的手术创造和谐的手术室环境,提供安全和满意的护理。

参考文献:

第7篇: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要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等,要深刻领会文件内容,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要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护的准则,全面提高自身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定期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手术室护士进行集体学习,要认真记录讲座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每季度进行一次科室内护理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考核,了解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的掌握情况,有方向的进行培养,提高护士们的安全意识。

2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整个医院服务质量的体现,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预防控制,才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针对不同阶层护士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①新入科护士实施入科培训计划,按照手术室工作内容制定1周的重点培训和为期6个月的综合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无菌操作、感染预防、手术安全等方面,综合培训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专业内容,使新护士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手术室工作中来。②其他护理人员则重视在职继续教育,按照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等级别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在职继续教育,除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外,也要加强专业护理内容的培训,着重培养前瞻性护理的意识,从而防范于未然。

3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

3.1完善护理制度

许多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士未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所引起的,因此必须完善护理制度,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制度能够落在实处,对护士能够起到一个监督、指导、管理的作用。要结合实际,对交接班、查对制度、药品管理、手术间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医疗废品管理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2优化工作流程

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在以往工作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包括手术器械准备、手术配合程序、医疗器械清洗、贵重器械管理等,全面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3.3规范器械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设备和新器械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了让这些物品能够更好、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手术室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监管。对于外来器械、材料要加强管理,严格消毒灭菌,完成检测,用于患者的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要验证合格,必要时根据性能进行高压灭菌或戊二醛浸泡灭菌,严格杜绝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用于患者。

3.4建立麻醉医嘱制度

麻醉医嘱指的是在围手术期为了实现麻醉措施而共同执行的而具有指令性的医疗文书,其主要内容包括麻醉处理、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术后镇痛等情况,并记录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及过程。建立麻醉医嘱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临床麻醉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监测机制,进一步的规范手术室医疗护理行为,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4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监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对于合并有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患者,在器械使用后要双重消毒,敷料按要求焚烧,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管。此外,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避免形成交叉感染。

5规范手术护理记录

5.1完善手术护理记录单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相关规定,制定手术室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单中要求记录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前访视、手术过程、术后情况、器械敷料使用及灭菌包监测等内容,由当天负责的医生、护士分别前面归档,一旦发生问题有据可依。以此来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警惕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5.2清点物品记录

在术前术后要将手术物品进行清点,详细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若出现术前、术后器械物品不符的情况,则应当如实在物品记录单上写明原因,并由护士长或管理人员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各项记录要及时、客观、真实、准确,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必要法律依据。

6确保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6.1成立质控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资深护师担任成员,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负责对各岗位护士职责和护理安全的检查和监督。质控小组要完善各级人员的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值班护士等工作职责的确立,要求每个护士都能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工作。同时要做好专科操作的指导,对于普外、脑外、心外、泌外等不同科室不同术式的目录、物品准备、手术步骤等进行统一规范,实施流程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护理安全。

6.2加强围术期质控

(1)术前质控:要求手术间空气消毒达标,温湿度适宜,在术前30min内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检查手术物品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定期清洁手术推车,检查车身、车轮以及各轮轴处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巡回护士在术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再次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备,确保手术安全、有序进行。在患者送入手术间后要和手术医师进行再次核对患者信息。(2)术中质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手术台上做到“四查”,分别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进行器械清点,由巡回护士将器械和敷料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将添加器械及时记录,器械护士要管理好所有手术物品,防止术后遗漏,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手术结束后认真完成与病区护士的交接,重点交代术中监测和观察的内容。

7成效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在科室内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增强了护士的预防控制意识。而通过全面的培训措施,提高了护士对风险隐患的识别能力,护士们熟练掌握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并能够创新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并落实。减少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2014年全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12%,与实施前的2013年的2.6%相比,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面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质量。

8结语

第8篇: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手术室;安全风险;预防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室安全风险预防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质量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和患者生命安全[1];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 预防手术室护理风险已成为护理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广西省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中医医院实施2010年1月1日实施手术室人性化管理前后1年护理管理资料, 比较人性化管理实施前后手术室空气菌落数、患者感染率, 护理人员手部菌落数及工作情况等, 探讨人性化管理用于手术室安全风险预防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1日实施手术室人性化管理, 以实施前1年即2011年1月~2011年12月, 设为对照组, 实施后1年即2012年1月~2012年12月, 设为人性化管理组;选取手术室护理人员共12名, 其中男性2名, 女性10名, 年龄22~43岁, 平均年龄(29.8±4.2)岁, 工作时间1~18年。根据患者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查两组患者各400名手术室护理管理资料,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及医疗服务人员配置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手术室人性化管理方法

1. 2. 1 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建立舒适温暖的休息环境, 在休息室放置鲜花、水果、电视及电脑等物品, 使其能够在高压忙碌工作之余舒缓紧张情绪。

1. 2. 2 合理配置护理资源, 制定科学合理排班表, 充分考虑护理人员年龄、工作经验及身体条件[2], 保证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手术室护理工作顺利协调开展。

1. 2. 3 护士长加强日常工作生活中与护理人员交流, 了解其内心想法及工作状态, 满足合理诉求, 更好的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1. 2. 4 如发现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 不应公开进行批评教育, 可于事后私下进行交谈沟通, 指出导致错误的原因, 避免刺激自尊心[2]。

1. 2. 5 建立定期考核机制, 如考勤、工作量及满意度等, 对于考核优秀人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及增加假期, 而对于考核长期不合格人员在进行工资扣除惩罚的同时, 还应安排专人重新进行培训。

1. 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手术前后空气菌落数、洗手后护理人员手部菌落数及患者感染例数;②采用本院自拟《临床工作情况评价量表》进行护理工作评价, 包括工作倦怠量表, 离职意向问卷及技术操作质量量表三部分。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录入应用Epidata 3.02软件;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学方法选择t检验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前后空气菌落数比较 对照组和人性化管理组手术后空气菌落数均较手术前显著减少, 且人性化管理组手术后空气菌落数较对照组亦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对照组抽查患者中发生感染11例, 感染率为2.8% (11/400);人性化管理组抽查患者中发生感染1例, 感染率为0.3%(11/400);人性化管理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护理人员手部菌落数及工作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人性化管理组护理人员手部菌落数分别为(6.5±1.2) cfu/m3, (0.9±0.2) cfu/m3;人性化管理组护理人员手部菌落数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将“以人文本”理念渗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中, 有计划地提高工作积极性, 端正服务态度的的管理模式[3]。本次研究结果中人性化管理组手术后空气菌落数, 护理人员手部菌落数及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P

参考文献

[1] 冉秀云,黄秀月.基层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右江医学, 2012, 40(1):122-123.

第9篇: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与预防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1-13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条件大幅提高,对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甚至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段,在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和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向高、尖、精程度发展,如肝移植、心脏移植、颅颌联合手术的开展等[1] 。但要做到手术成功,必须保障手术的安全进行,否则会造成病人更大的伤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抓好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现就我院近2年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个目的

确保手术安全。

2两种模式

包括三级管理模式和多环节管理模式。

2.1三级管理模式

医院建立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并引进系统整体化管理模式。各级有明确职责和规范要求,有具体的管理办法,有切实的监督措施,有行之有效的量化评分办法,有明确的奖惩原则,在运行中有信息的反馈,然后对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逐一排查,不断调整,最终使之良性运转。

2.1.1一级:安全管理委员会 业务院长总负责,下面成员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院感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后勤保障主任,分别管理手术室感染、护理质量的监控、手术安全、后勤保障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包括有关规章制度的掌握程度、落实情况;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护理质控、手术安全保障机制、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和药品应用问题及一次性用物的规范管理等,并根据检查结果组织讨论、评分,计入科室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每月进行一次相关知识培训,由各科业务骨干讲解,每季度总结一次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作为下一阶段调整的依据。

2.1.2二级:安全管理小组 由各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管理各科医疗、护理安全。手术室护士长根据手术室实际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的贯彻执行,对新入室人员要加强培训,使之能尽快适应工作需求;合理化地搭配人员,科学地分工,并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负责督促所属人员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手、灭菌物品、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培养(结果存档备查),使其符合卫生学[1] ;对各类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及时维修、保养并登记清楚;对药品特别是急救药品,每天要检查是否足量、定位、易于取用;毒麻、限制性药品要有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对发现问题要及时讨论,定出防范措施,要有处理意见,并登记上报。每月填写安全月报表,作为质控依据以调整以后的工作。

2.1.3三级:安全管理负责人由各班护士具体负责。在护士长的合理分配下各司其职,并协同配合,互相监督,共同把手术室各项安全工作做好、做到位,使手术室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用物摆放规范,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药品基数足,无过期,定位且易于取用。巡回护士术前将手术中所用按要求和术前准备登记表准备齐全,并保质保量;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检查一次性用品小包装及灭菌日期是否合格;术中密切配合麻醉和手术医生,尤其在执行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大声复述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做好记录并签字,术后让医生及时补上医嘱;协助器械护士三清点(术前、术中关腹前、术后)敷料、纱布、器械、针线,并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巡回、器护双签字;器械护士术前要巡视病人,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配合要求;护理员要配合值班护士做好术前氧气和物资准备,术后做好终末消毒。

2.2多环节管理模式

2.2.1护理人员环节管理 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讨论、专题讲座,提高人员法律意识,要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和护士自身合法权利。对新护士要重点培训,重点跟班。

2.2.2病人环节管理 对新开展的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有发生安全潜在危险可能的要重点观察、重点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跟踪支持,并详细记录,以作为法律依据封存档案。

2.2.3护理操作环节管理 按技术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特别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冷静、沉着、不惊慌、不急躁,细致观察,判断准确,应变及时,配合恰当。输血前反复查对并签字,口头医嘱复述无误准确执行。

2.2.4时间环节管理 节假期间,夜里值班,多是急诊手术,人员又少,手术准备一定要充足,值班人员责任心要加强,确保安全。

2.2.5执行医嘱环节管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强调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3三三保障

即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是保障手术安全进行的关键。对于新护士道德规范、法律意识、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术前准备是否完备关乎手术是否顺利,要分析人员、物质、环境三方面因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见、预查、预防;对容易出错的时间、对容易出错的环节、对容易出错的部门、对容易出错的人,进行超前教育、超前监控。术中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配合、对器械的清点、对医嘱的执行都要求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而且要细心,有责任心。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监测好病人的生命体征;协助器械护士做到术中物质保障并做好清点工作;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手术的每一步骤。术后,巡回护士包扎好伤口,护送病人安全回到病房并向值班人员详细交代病情及用物,整理手术间,室内用物归还原处做好终末消毒,随访病人予以术后支持护理;器械护士按“消-洗-消”的原则料理器械擦干(烘烤拭油,按手术器械卡打包,灭菌备用。锐利、精密和贵重医疗器械应分别清洗、处理,放入专柜),以保障手术随时进行[1]。

4 四个举措

4.1强化制度管理

制度是保障。手术室制度有: 手术室工作制度、手术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安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是对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符合院感要求和防范差错事故以及保障手术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病人满意。按照制度要求健全管理组织,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如围绕消毒隔离制度,制定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的着装规范、外科洗手规范、手术器械处理规范、手术人员无菌操作原则、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一次性用品的处理等。同时结合各级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学习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手术室人员严格执行,并管理其他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其操作规程,树立无菌观念,使手术安全进行。每周大查,每月就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4.2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人员是关键。手术室安全工作靠各级人员共同管理。强化手术人员素质培养,包括综合素质、专科素养、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教育。责任心则是更基本的保证。有了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才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同时加强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措施,使医疗护理行为更为规范,服务更贴合病人利益。因此,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在大手术、新开展手术、急危重病人手术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培训、责任强化教育,积极讨论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防患于未然;并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答题抽查,计入考评分。奖优罚劣,从而使手术人员更注重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和安全教育。

4.3抓好护理质控

护理质量是重点。护理质控三级管理: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员,以护理标准为依据,按系统化程序运转,采取“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原则[1]。

4.3.1质控小组严格质控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如查对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告之义务的实施等。护士长在护理部指导下根据制度进行护理安全专项检查,每日随时查,每周不定期小查,每月大查,每季度对口查,查隐患,定措施,促改进。

4.3.2完善围手术期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制度,护理部要不时发放手术回访意见卡,根据反馈信息评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出护理质量优、良、差,然后计入终末质量考评分,与奖金挂勾。

4.3.3护理缺陷管理,严格督查各环节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护理差错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并进一步完善护理差错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差错事故记录本。

4.3.4检查护理措施完成率,要有记录,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对照护理部、感染科、科护士长和质控员反馈来的检查结果给出评分,并制定改进措施,以利于持续增进护理质量。

4.4预防手术感染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是手术室护士最应熟练掌握的技术。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是防止院感的基础;限制过多参观人员和人员来回流动是保障空气质量符合环境卫生学管理的要求;手术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手术操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术中感染机会;术后终末消毒彻底,尤其感染手术后,器械要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走,因为手术器械上的血迹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同时血液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病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血液传播的疾病如HBV、HGV、HDV、TTV、HIV、HCMV、HTLV、EBV和螺旋体、细菌感染性疾病,此类病人用过的器械只有经过处理后达到清洁标准,才能有效防止手术器械造成的交叉感染[2],而且清洗彻底还将影响灭菌效果。手术器械齿槽、轴节等部位较为难洗,应在机洗的基础上加强手洗,特别是在活动手术器械轴节的同时用流动水冲洗,可达到良好的器械清洗效果[3.4]。清洁是灭菌的基础,直接影响外科手术患者的伤口愈合,是防止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4]。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有效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5],以细心、爱心、贴心、暖心的“人文关怀”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与各科室协调配合,才能使手术病人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淑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5.

[2]高威,程晓东,李秀芬.杰力试纸法在检测手术器械残留血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9):1023.

[3]马小英,农风西. 4656型清洗消毒器在供应室应用中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55-656.

[4]张红玲.超声清洗机洗涤效果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7-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