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

第1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一、社会实践享乐趣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知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形成认识,并将认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

每年4月,东海县各个文化部门及娱乐场所都相继推出灯展、届会等一系列民间艺术展示活动。艺人们精湛的表演,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深深吸引了广大市民。学生们激动而好奇地谈论着捏泥人、皮影戏、小木偶……我让学生模拟记者开展主题为“走近民间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讲述最具吸引力的民间故事,交流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在心中刻下最美的民族文化的印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拥有了自己班级的“走进民间艺术”专题性学习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关于民间艺术的信息,讲述了民间艺术家动人的故事。

真实的生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他们思维与表达的欲望,作文水到渠成。

二、专题研究促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为基础,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节日来临时,我设计了“粽子飘香”的专题活动,活动过程如下:

1.屈原故事会。队员们自己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找名人故事,把故事编成小品。队员们在找资料、讲故事、表演的体验中,不仅锻炼了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还感受到了屈原那份爱国情怀的悲壮。

2.“我是小诗人”诗歌朗诵会。屈原是位爱国诗人,他留下了不少有名的诗赋。队员们用自己的方法搜集屈原的辞赋,进行朗诵。在这个活动中,队员们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的参与热情高涨,从中感受到了屈原的那份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

3.包粽子比赛。对小学生来说,包粽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队员们兴致很高,有的回家跟爷爷奶奶学,有的自己琢磨,还有的找邻居帮忙……队员们学会包粽子后,分组进行包粽子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穿插游戏,依照赛龙舟的形式,举行赛龙舟活动:让五六名学生排成队,把他们的左脚和右脚分别绑住,靠蹦跳的方式前进,先到指定地点的一组获胜。队员们一边包着粽子,一边看着同伴们奋力比赛,感受到了合作的喜悦。这次活动,既满足了学生亲身体验的心愿,又使他们在自我体验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劳动体验积情愫

新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它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与操作性。有关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学生只有动手操作才能真正获得。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包括家庭中的劳动工具、场所以及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经验、态度、价值观等,为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服务,使学生在劳动锻炼中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逐渐强化家庭责任感。

在综合实践活动“做元宵”中,老师示范讲解后,学生动手操作。当元宵在沸腾的水面上翻滚时,快乐和喜悦溢于言表。学生在作文中各抒己见:“‘人心齐,泰山移’,在同伴们的齐心协力下,一个个元宵诞生于我们的巧手之中……”“我按照老师说的比例,小心翼翼地调面、加水。我看着周围同学的‘杰作’啼笑皆非,有的硬如石块,有的稀如泥巴,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四、缤纷网络拓时空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的有利支撑和技术工具。教师可以把信息技能的学习融合在一些主题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中,使技能为学习任务服务,又使内容成为技术学习的载体。

针对学校漫天飞舞的垃圾,我设计了“校园的垃圾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用照相机拍下校园比较脏的角落和乱扔垃圾的现象作为资料;在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搜索与垃圾有关的资料;本班校园小记者,采访同学、教师、环卫工人、环卫局的有关负责人;在计算机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利用Word、Photoshop等软件制作环保小报、宣传画、公益广告(简单的Flas);利用学校网站,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心得或体会;利用校广播站和校电视台的资源,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请环卫局叔叔上环保课……这一节课学生受益匪浅,《永别了,垃圾》、《垃圾,想说爱你不容易》、《垃圾危害知多少》等习作层出不穷。

第2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关键词: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06-01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怎么也亮丽不起来。怎样全面有效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实施,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

一、选题贴近生活,培养丰富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教学模式,着重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兴趣,注重情感教育与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家乡有一座建于清初的土楼――聚奎楼。这座土楼的规模结构、建筑艺术堪称闽南之冠。这些独特的资源,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校本活动――“家乡的土楼”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们去土楼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体会、感受土楼的建筑艺术,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立足生活,丰富实践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关注时事新闻。现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的时代。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可以使学生耳聪目明,头脑灵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在这方面得到锻炼,我们要求学生在家里,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上等多种信息渠道收集信息,择其重要的两三条新闻,写在“每日信息”摘录本里。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收集、整理信息的活动中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了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

2、收集农谚。农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谚语、歇后语、成语在劳动中被广泛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虚心地向自己的长辈学习,收集这些生动的语言。把“农”语收集到自己的摘录本上,下面是学生收集的一些本地农语:“ 云跑东,太阳红。”“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并且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些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观察和体验,使得学生体会淳朴的“农”味。

3、体验劳动的快乐。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家庭特点,要求学生多参与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学生学会了给植物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传统的农活,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三、亲身体验,用心感受生活。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社会,我们不能局限于学校,而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让学生个性自由飞扬。例如:综合实践课《家乡的土楼》,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立子课题:土楼由来调查组、土楼历史调查组,土楼建筑艺术调查组,土楼文化价值探索组等。同学们自由选择活动小组,深入到土楼现场进行采访调查,从生活实际中积累素材。通过亲身的体验、观察、调查,分析等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学会了讨论与合作的方法。

四、课余拓展,感悟生活。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着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我校区不远有一条小河,以前河水清澈见底,可现在河水发臭发黑,虾儿鱼儿全不见踪影,河面还有很多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保护家乡的小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河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和参与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 , 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熟悉各种社会资源,融入社会,感悟生活。

如果学校是一池清水,那么本土生活资源就是浩瀚的大海。知识来源于生活,让教学活动面向本土生活,就能使活动如生活般色彩斑斓、充满乐趣。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提高。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但我坚信,有诸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综合实践教学一定会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第3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化;有效性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在新一轮教改中,素质教育被提上议程。在迫切呼吁中国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浪潮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对当代小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当代小学生掌握教科书中内容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去,从而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还能使当代小学生劳逸结合,培养勤动手、勤思考、勇于创新、勇于挑战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主动爱上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促进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顺应当代学生教育尤其是注重素质教育的改革思潮。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我们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呼吁教师应当尽快转变传统角色的定位,以小学教学活动中的钻研者和创造者的身份来充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中的内容里阐述了这样一段话:“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宏观指导并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学生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因而,有的学者认为:不可以没有教材,课程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前提,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者对课程资源问题却没有给予较好的解决,设课之初即过分强调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行开发,为防止活动的学科化倾向,对应不应为学生编制使用教材的问题更是讳莫如深,使得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始终成为制约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上便沦为“三无”课程(无教材、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状态,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课程的健康发展了。

二、当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各学校都极其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当代教育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是,87%的教师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不好教、难教,实施起来有困难。归根结底的问题在于活动计划性太粗略,落实性和可执行性同样有待加强。其次,这种问题的出现在于教师自身对课程的安排的可实施性及教师对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要量体裁衣对课程的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灵活教学手段。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的培训需要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规划。

1.自主收集并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材料的选择要求尽量符合现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难度要适中,课题不能过于复杂,也不可以过于肤浅。过于复杂的综合实践活动容易导致小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挫伤,不利于对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容易气馁,形成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反之,如果实践活动太简单,小学生很容易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则容易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空洞,达不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的初衷,还浪费学生和教师的宝贵时间。

2.创建指导教师小组,提倡学生选择指导教师

把综合实践教师进行分组,改变了传统的给学生分配教师的教学安排方式,由学生来选择教师。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以分成小组的方式展开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更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化策略的实施办法

相对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形式,它不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观,教学观及对教程的设计理念及学生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校的教学实施能力,甚至相关行政部门对课程管理的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我们知道,制订科学而新颖的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是上好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一个比较成功的课程实践活动方案,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想办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一个科学的实践活动方案的设置,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1.活动资源的选择要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出台和素质教育提倡之前,小学教学活动场地几乎都局限于教室内。封闭的教室就像一堵大的围墙,把小学生与外界社会和大自然相隔开来。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像一条纽带,为小学生认识世界、融入大自然开辟了一条渠道。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选择要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维,不能太过于复杂。贴近生活并融入生活,才能指导生活并在生活中启迪学生。譬如说:准备一堂综合实践课程,了解农民伯伯如何辛勤劳动种植粮食以及感受植物生长历程。组织活动时,我们需要学生带好自己熟悉的种子,如:黄豆、花生等。用分组法将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相应分组,一组可以选用一个小盆子,取好土壤,把种子埋在土壤里。另一组则用透明的瓶子等小容器,将容器里倒一部分水,将种子放在水里。前一组可以通过对土壤的收集等准备工作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感受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体会到我们平时一日三餐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后一组则在不断地观察中感受种子从发芽到长出嫩绿的新苗这个阶段,记录种子成长过程的同时,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

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展开一些参观、走访、调查之类型的活动,从而使他们在简单的观察、交流、沟通中,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

2.活动目标要合适,能够对综合实践的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最核心的就是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灵魂。因此,活动方案中体现的活动目标必须得当,能够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

3.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和有效开展,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有了有效的准备工作保证为前提,教师才能够顺利地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下去。

4.活动过程要考虑全面,时间分配要合理

要首先确定好活动环节。一般来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过程要有活动导入、合作探索、交流总结、实际操作、展示评论和开拓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六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教师要按照这六方面的比重安排好时间,对活动合理展开。建议活动讲解的时间占活动的比重略小(建议讲评环节占10%),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为综合实践课堂中的主体。

综上所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被各学校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去,而且会越来越规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能够很好地制订出活动方案,来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4.

[2]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与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第4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而传统的劳技教学虽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更多的是基于教师“范式”下的操作实践,自主性和创新度不足。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首先改变了以往劳技教学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问题生成,和学生民主、平等地相处,带领学生开展具有操作性和体验性的综合实践。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少数特长生的专有领域,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取向,不囿于课本。现有《劳动与技术》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手工艺制作、畜牧养殖技术等,学生全部学会是不可能的,选择哪些内容来学呢?当他们看到老师展柜中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展板上的作品,一个个惊叹不已,“老师,买的吧?哪里买的?”听老师说是自己动手做的,学生兴趣高涨,嚷嚷着自己要做。学生从教师这里耳濡目染,对手工艺制作异常喜爱。根据学生的喜好、需求,我们教研组编写了适合学生的内容《手工艺制作》。教材中内容不够详尽的,我就从课外找资料来补充。半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编一个小手链,戴在胳膊上能欣赏半天;刻一张剪纸放进自己的艺术成长记录夹,在劳技教室里展出,能让他们流连忘返,在展室流连忘返。从他们难以抑制的创作热情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他们是在尽情享受、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小组合作和探索性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无论你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有些淘气的学生就是不愿动手,由此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自主地探求发展。

1.互助合作的小组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有了,但有的学生还是说:“老师,您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太好了,可惜我心不灵手不巧,什么都不会。”对于他们我并不气恼,而是指导他们分组合作学习,每组两个人:其中一个勤于动手,另一个可能对什么都无所谓。毕竟是孩子,课上当一个剪纸剪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另一个坐不住了,“我来剪两下,就两下。”“瞧,我哪里比你剪得差啊”“你看这里你应该这样就比现在的好,不信你试试……”时间久了,这种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不爱动手的孩子也变了!从走廊展板上今昔作品的对比展,就能看出他们的进步!

从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中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往往使学生之间的交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使大部分学生,包括平时沉默和害羞的同学都能积极活跃地参与。学生互为对手,互为目标,互相校正,也互受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师教的效果还要好。而在此基础上,小组化的学习评价,对小组各成员学习的情况、自我的成长发展情况以及平时学习态度、小组活动的参与态度进行的自评与互评活动,则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教学与评价的参与性,增强学生成绩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因此,实施小组化的学习、实践、评价的学习方式,完全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调查走访的探索性学习

如:开展的红红火火的“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走访、上网查询,亲自实践、市场调查、向爷爷奶奶咨询以及以小记者的身份实地采访农村大妈纳鞋底的制作工艺及种类,来了解民间手工艺制作的商业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最后还给市文化馆写了一封信,信中畅想今后农村大妈们的手工艺制作,在诸暨这个旅游名胜之地巨大的商业市场。他们告诉我:“现在农村有这么多的剩余劳动力,浪费掉了多可惜,不如让他们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艺制作劳动,这样既能赚钱养家,又能让自己活得更充实,一举两得,岂不美哉。”亲自体验参与社会活动的感受,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承担起作为一名“社会人”的义务和责任有多重要。

这次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活动和实践,可是两个星期下来,这个主题活动收效甚微。教研组的同事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指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能弱化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旁观者,应该共同参与主题活动的探究实践过程,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助手和协调者。教师的指导贯穿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以及活动过程、成果展示和总结交流阶段的指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会获取知识、搜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三、在问题生成和活动实践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过程,不必太看重学生活动实践后的“作品”是否精美、“成果”是否丰富,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充分实践了没有、主动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生成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学会与人交流了吗?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个性化的创新表现吗?

问题的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质。实践探究中,学生会碰到哪些困难,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获得怎样的帮助,需要得到怎样的引导……我们在活动方案设计中必须有充分的预设,适时给予信息、知识、方法、线索的支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创新,不是简单地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的,也可能是暂时没有结论的,也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5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 实践活动 内容 形式 课内 课外

那么,思想品德课该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应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内容与形式的选择

合适的内容,是实践活动是否有必要开展的先决条件;恰当的形式,决定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因此,思想品德课开展实践活动必须选准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

1.结合教材提出的行为锻炼要求。行为锻炼就是按所学课本知识的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具体活动,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它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结合教材要求进行行为锻炼可从以下两种形式入手:一是在校内开展活动。例如,与校团组织、学生会等密切配合,从纪律、卫生、礼仪等入手,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争当遵纪守法好学生”、“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我与雷锋同行”等主题创建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利用学校的劳技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种养殖和开展废旧物回收利用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方面内容的教育。二是到校外开展活动,即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投身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田头地尾等生产劳动第一线,拜生产者为师,亲手参与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体验创造社会财富的艰辛,从而加深对“艰苦创业”、“劳动光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等理论知识的认识 ,进而把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等观念变成自觉的行动。

2.围绕学生知、信、行的矛盾。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的原理、观点和其他社会知识,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动力,“信”是纽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向社会,通过疑问的消除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例如,现在农村推行的,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是“单干“,各家搞各家的活,各人挣各人的钱,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会去带动后富的呢?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访问几家先富起来的典型,比如苹果种植专业大户。学生通过访问就会明白:该专业大户的成功使周围的人感觉到种苹果有利可图,而且苹果的栽培、管理、采摘、储运又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技术上没有问题,于是有条件的人也会去种植苹果,进而从中获益。这样,种植苹果就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好项目。类似这样的项目多了,农民收入的渠道就宽了,经济来源就有了,生活也就逐步富裕起来了,从而使共同富裕逐步成为现实。

3.根据学生兴趣要求。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积极追求愿望时,内心活动总是十分活跃的,这时候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因此,政治课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课后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分散实践。例如,同在一个村里生活,为什么有的同学家境较好,有的则家庭经济困难?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人口数量、勤劳程度、科技水平、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然后指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去对自己较熟悉的同学、朋友或亲戚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明白“计划生育”、“勤劳发家”、“科技致富”、“互相帮助”的重要意义 ,并进而扩大到对一个镇、一个县(市)、一个地区进行经济状况分析。另一种是由教师直接带领,集中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例如,讲完违法犯罪方面的法律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访附近的派出所法院等执法部门,了解犯人 (尤其是学生熟悉的)违法犯罪的原因、过程及受惩处情况,有条件的再组织学生到劳改场、监狱等地方了解犯人服刑情况,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二、课内和课外的协调

学科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成功既需要课堂上教师的精确讲解,也需要课堂外教师的精心指导。课内精讲是前提。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学也是同理。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材知识,因此课堂授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教师把课本知识点讲解清楚了,学生开展起活动来才会得心应手,若有“疑”,这“疑”才是“真疑”,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实践活动才更具针对性,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课外指导是关键。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导而不包”,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例如,每次活动开始前,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制定好详细的活动计划,预想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拟定应对的对策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活动中学生得到的体会和认识,有的是积极的、客观的、正确的,有的则是消极的、主观的、错误的,教师应及时给予点评,对的肯定,错的指出症结所在,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开展活动小结或总结,让学生把体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思想的升华。有条件还可召开表彰会或举办成果展,这既能让学生看到和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有利于增强他们下一次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6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综合实践课的指定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这四大领域。而社会角色体验则是社会实践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条必要的途径。

一、活动案例:在角色体验中成长

(一)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实践,重视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体验”犹如一座桥梁,能让情感直抵学生内心,从而实现主体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现文本知识向情感能力的转化。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以“社会角色体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角色体验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摸索。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体验,获得不同的社会经历,开拓眼界,增长知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团队协作精神等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约请家长等行业精英对学生进行岗位职责培训。

第二阶段:利用家长资源,寻找到7个实践地点:饼干铺、服装厂、银行、面店、灯具店、汽配厂、电脑城,学生自由组队,分配角色赴店,进行第一次角色体验。活动后各小队汇报交流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鉴于第一次体验的经验,将“饼干店”的体验还原至校内,在校内开设饼干小铺,现场体验真正的社会角色。活动后各小队结算赢利额,商讨自己赚取的“第一桶金”如何花费更有意义并实施。

第四阶段:7个小队对两次体验进行分析,梳理出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自身的进步之处,通过两次体验的对比,认识到角色体验活动的真正价值,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活动分析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是当今社会许多人的期待。“逼”着学生“走”吧,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但我们也要给他们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而学生在参与此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与成长,确实让我们体会到了社会角色体验的真正意义。

1.引领学生参与社会,体验他人

人们常说,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作为教师,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一次次地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炼,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

此次体验活动,全班人人参与,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对象及实践方式,人人都走向社会,寻找一个社会岗位。在前期的岗位培训及自身的了解学习下明确自己所担任岗位的职责,将自己融入社会中,在岗位中感受自身肩负的职责,在与人交流、共处中体验他人的感受。面店的“小服务员”不得不忍受着饥饿劳动,到下午才可以吃午餐;饼干批发小铺的“小搬运工”不得不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一箱又一箱的饼干……这一份份真实的体验,已深深记录在了他们的人生日记里,相信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因为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最朴素、最真挚、最难忘!

2.实现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在跟随各个岗位教师实践学习的同时,学生明白了要想做好自己的岗位不仅只需要勤奋劳动,运用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培养往往都是相辅相成的。在大人看来简单的操作中,孩子的能力往往能得到极大地提高。“汽配厂”小队的成员们在制作模具的时候一直不合格,失败了若干次,但在工作人员的多次示范和讲解下,他们终于摸索出了正确的方法,并一次又一次地改良,最后所有人都制作成功了合格的产品!所以,在他们的日记中有着“这一刻才真正享受到了成功的滋味!”的话语。体验不仅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并且促进其知识技能的发展。

3.加强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站在德育高度,组织学生体验社会角色,是使学生将单纯的理论教育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意识的有利途径。此次体验活动让队员在不留痕迹的教育氛围中,产生了心灵的感悟,将说教与灌输变成了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了无形的渗透和正向的激励。学生的良好的心态、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等良好品质都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面店小队的小涵同学在店里当了半天的“小小迎宾员”,在笑脸相迎每位顾客,为顾客递茶送水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与人沟通的技巧,更促进了他言行举止的文明礼貌。饼干铺的小洁同学是个非常内向、害羞的女孩,但她在第一次的角色体验活动中体会了活动的乐趣,在校园内的“饼干小铺”第二次角色体验活动中,她成为了一名热情的“小销售员”,叫卖、推荐商品,忙得不亦乐乎,这不仅是自信,更是成长!

学生在第二次统一内容的“饼干小铺”售卖体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在是令人惊叹,从海报设计、人员分工、营销策略,到之后的理财分配,处处都有精心设计。他们不仅从中感受了劳动的艰辛,收获了努力奋斗后的成功,还自发提倡用这赚来的“第一桶金”给福利院的孩子送去温暖。这群可爱的学生向我们展现的是整体素养的成长!

三、引发的思考: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

这是第一次引领着学生体验社会角色的尝试,在此次活动中学生稚嫩地扮演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二个角色。可是这样的尝试并没有结束,我们看到了收获,更要学会坚持,期待在更为持久的体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让他们学得更多,懂得更多。

第7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一)初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初中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拓展初中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对于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效实施这一新设立的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四通八达,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综合学力等都得到了扩展和延伸。课堂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社区服务方面

比如学生个人或集体在本社区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增强为社区建设、发展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慰问老人和儿童,为他们提供服务;成立爱心助学会,扶贫帮困等。

(2)社会实践方面

比如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旨在使学生获得国防知识、生产劳动技能,增强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它是学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如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参观活动(参观珊瑚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社会考察(菜场、商场的货物门类、市场价格及销售情况),调查街道扶贫帮困等情况,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道路破坏等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对学生集体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能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术的培养和择业指导。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会生存”、提高自理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展开活动,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当地家业种植和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如指导学生通过对人才交流活动情况的调查,了解现代职业和择(就)业的要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好处

1.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和伙伴进行合作交流,需要成就感。同时青少年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特别是与“综合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语文、数学、常识、生活与劳动等学科知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学生基本上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自主学习、研究、创新。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丰富有趣的方式、途径,努力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

如《远离噪声污染》的学生课题来说,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录音,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上网查资料,用《我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来衡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响是否符合要求,用此来警示人们保护我们的声音环境;他们利用声级计测试数据;他们访问居民,访问有关专家;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最后他们宣传动员,发“倡议书”,设想出5种有效的对策。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关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三,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纺筹规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五)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征

1、评价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他们的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

3、评价关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综合实践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俱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活动效果的影响更大。

比如对于确定的主题,学生活动中的生成性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甚至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深刻更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因素,给予恰如其份的引导和评价。

4、评价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比如,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评价活动的结果,而应关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活动中的闪光点。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评价应因人而异。

(六)评价模式

1、档案袋评价

在教育评价中,档案袋已从原来的工具演化为评价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其实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即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所取得的各种行式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汇总,展示自己的发展轨迹。

以档案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将自己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材料不间断地收进自己的档案袋中。如:展示知识成果的材料、展示过程成果的材料,展示应用资料的材料、展示自我反思的材料等。以此来展现活动的全程性。

2、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便捷、有效。教师、同学、家长等注意实践者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给予恰当评价,促进活动的开展、深入、创新。这种评价可能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句恰倒好处的指点,一句中肯善意的批评……但它一定是肯定,是点拨,是启发,是鼓励……

3、描述性评价

第8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由于组织有力,纪律严明,整个活动过程严谨高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增进了友谊。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请笑纳!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120__年10月25日至26日,__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学生赴曹王,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秋学期实践基地活动,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参训老师尽职尽责,本次活动组织有力,有条不紊,取得圆满成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参训学生获益颇丰。现作如下总结。

(一) 活动准备充分细致。

此次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__x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活动方案和具体措施。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定参训学生名单,按规定足额收取活动费用;

2、召开初二班主任会议,落实责任,明确活动具体方案和组织要求;

3、召开班长会议,布置各班文艺节目,确定通讯员名单;

4、召开全体参训师生会议,进行活动组织纪律教育和安全文明教育

5、准备活动用品。

(二) 活动过程组织有力,

整个活动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活动前,各连队按时在操场集合,整队前往各活动室;活动过程中,各班主任尽职尽责,自始自终跟班活动,协助基地活动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按规程进行活动和操作。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富有成效,受到基地老师高度评价。在生活管理上,班主任全面指导和监管。从学生起身到就餐、就寝,严格按基地作息时间和纪律要求,集体行动,杜绝参训学生脱离集体,放任自流。宿舍管理也井然有序,学生按时整理内务,始终保持宿舍干燥整洁。

(三) 活动成果丰厚殷实。

由于组织有力,纪律严明,整个活动过程严谨高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增进了友谊。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两天离开父母的生活,也让学生们学会了生活,培养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懂得了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道理。一场自编自演精彩的文艺晚会,更让学生尽情展示了艺术才华,充分享受了生活的美好。

两天的课外实践基地活动,让同学们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感受了欢乐,衷心感谢实践基地老师们为此付出的辛勤汗水。__中学的师生们将乘着实践基地创新实践的春风,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去创新,去实践,谱写出美好的人生篇章。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校团委和少先队在暑假前制定并布置了20__年暑假社会实践方案,各中队在少先大队的带领下认真组织实施,效果显著。同学们通过在暑假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社会,贴近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一、开展以“参与奥运”为主题活动

____年是改革开放__周年,同时又是奥运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从奥运会开幕到胜利闭幕,同学们无不为我国的运动健儿的拚搏精神所鼓舞,更为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体现改革开放成果,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而自豪!爱国激情被点燃,为奥运健儿喝彩、加油、助威,每获得一枚奖牌,同学们都会感到热血沸腾。精彩的奥运赛事深深感染着他们,团员青年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了奥运手抄报的创作活动,把对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真切体会融入创作中,编制了奖牌榜、我爱奥运、奥运知识问答等栏目,抒发着自己的感受,写出了自己的观后感。

二、开展为灾区加油的主题活动

在暑假中,同学们没有忘记四川汶川地震中受灾的人们,虽然不能到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捐献给灾区。与此同时,同学们被抗灾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制作了“抗震救灾英雄谱”的剪报,表达对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人物的敬意。同学们给灾区的青年学生写了慰问信,美好的祝愿送去,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勇敢、坚强面对困难;鼓励他们要坚强起来,好好学习,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援助下,克服困难,重建美好家园。

三、灵活多样的假日小队活动

暑假中,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居住地分成了若干“假日小队”开展活动。这些假日小队有:环保小队、阳光小队、奥运宣传小队、清洁小队、爱心小队等等,他们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参加社区劳动,进行宣传,在活动中锻炼了组织能力,实践能力。

四、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1、开展“和谐家园”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宗旨,以关注老人、小孩、弱势群体为重点,开展助残爱老、帮困帮教、清洁环境等种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有的团支部以支部、小组为单位,到老年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志愿服务中心等社会性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舰精神慰籍等志愿活动;有的团支部与结对街道、居民区一起开办音乐、美术、科技、文化课等暑期培训班,并协助社区开展少儿夏令营、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类知识讲座、参观各类博物馆,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许多团支部集体参加了如青春期性教育、法制教育、卫生保舰国防教育、禁毒宣传、防治艾滋病宣传、科普、绘画、书法、交通安全等各类讲座。

3、主动联系单位,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的团支部联系幼儿园尝试幼教工作;有的团支部联系超市体会收银员的辛苦;有的团员走入医院协助导医为病人引路;有的团员走进工厂了解生产操作流程、学习企业管理经验;有的团员参加了八一拥军活动,体验了一天军营生活。

五、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和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倡导团员青年暑期在家自行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娱体育健身活动、假期休闲活动。许多团员进行了乒乓球、篮球、游泳等体育锻炼,与其他社会上及学校体育爱好者组织友谊比赛与交流,从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广泛接触中,了解基本生活常识,学会合作,增长见识。此外,在家帮助父母多做各种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劳作,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及劳动常识,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团员青年们加深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思想上受到教育,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3为切实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活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十七中小学部利用暑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活动。

一、指导思想: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二、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三、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

学生一般由3—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具体过程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四、主要活动内容及成果:

假日小队活动内容广泛化,社会实践活动有实效。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暑假期间,我校开展小队活动100余次,参加人数达700余人,充分发挥了雏鹰假日小队的作用,使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了适应社会的能力。4年6班的“开心小队”表现尤为突出。

1、社会参观活动。

参加小队26个,参与人员144人,参观的单位有:消防一中队、武装部、供水队、锅炉队、变压车间、医院、福利厂、采油队。

2、“绿色环保”系列活动。

通过“我与自然有缘日志”、“认养一棵树,栽培一种花”、“我的低碳生活”等体验与创意活动,让学生把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简洁、节能、文明的绿色生活理念带回家。结合“低碳行动”,引导学生了解个人及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和作用,树立“节能环保,珍爱自然”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等点滴小事做起,让低碳理念从校园延伸家庭,辐射社会,真正让环保成为时尚,让绿色走进家庭,让低碳融入生活。

参加小队21个,参与人员126人。

3、社会公益活动,供水车间、绿化队、养老院义工。

参加小队4个,参与人员54人。

4、“好书伴成长”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让书本引领学生暑期生活,让读书成为学生成长需要。

参加小队18个,参与人员213人。三到五年级的学生还写了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共600多篇。

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担负的责任,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420__年11月23日,__学校家委会组织学生去__区石头部落文化遗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半天的活动时间学生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到了很多的课外知识,还丰富了很多的安全知识。参加此次活动的人数共320人,其中学生__x人,教师和家委会成员37人,活动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现针对于安全工作方面做以下总结:

一、准备充分:

1、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订了详实可靠的

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2、成立了以校长孙__,家委会主任黄__、马__三人为组长,吴__、李x、宋__三人为副组长,各个处室主任、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

小组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做到统一指挥和组织活动,专门组织召开了主任以上的安全活动工作会议,强调和统筹安全细节,做到了活动万无一失。

3、政教处、安全办针对安全细节方面,组织班主任、德育教师和家委会的代表召开了专题安全会议。

会议主要是强调班主任要注意安全细节,回到班级后结合安全预案给学生做好各项安全教育。__学校20__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工作总结

4、组织领导小组事前派代表去石头部落实地考察。

从行车路线、学生实践途径、实地中不安全的因素等方面实地考察,安全工作考虑的很周全细致。

二、组织有序:

1、活动前集中强调相关安全要求,使学生有秩序的进行参观实践。

2、政教处对参加学生的名单逐一审核,留下家长的电话号码,

告知学生让家长知道班主任的电话,便于相互联系。详见《车辆安排表》

3、对车辆进行1至6号编号,班级学生对号上车。

4、制订了详实的乘车安排表,10个学生为一组,每组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发现有不安全行为立即制止并向班主任汇报。

5、每班有一位班主任、一位德育教师、家委会3人跟班,每辆车上有一位带队教师责任人。

车上由带队责任人负责车上的安全,车下有班主任点名负责上下车学生的安全和清点学生人数。

6、学生对号入座后再一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乘车

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加以强调。车辆发动前给学生讲安全带的使用方法,保证每个学生系好安全带,并检查学生安全带的牢固程度,确保行车中的人身安全。

7、教育学生车辆中如果遇到险情的逃生方法。

指导学生找逃生出口和逃生窗户,怎样使用玻璃锤头敲碎玻璃进行逃生?教给学生怎样打开逃生窗户进行逃生?

8、到达目的地后班主任集中强调参观中安全要求,使得学生在公共场合更为有序,懂得了团队协作方面注意的安全知识。

9、各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做好前中后跟班,确保学生行进安全。

柴里矿区学校20__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工作总结

三、活动有效:

1、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且情绪高涨。

2、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地观察并做好了记录。

3、活动中学生有序遵纪,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基本能够做到自主管理,每到一处有流水、有坡度、光滑的石头处能主动遵守规程,不乱触摸景区内的物品,也没有一人踩踏草地等。

4、活动后学生都写了观后篇,不论是篇幅还是内容都非常充实。

5、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家委会和班主任的努力配合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顺利进行,且所有学生按规定的时间安全回家。

四、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今后举行活动时人数不宜过多,否则管理起来难度大。

2、今后还需要更多的与班主任多商量、多接触,更好的管理学生。

3、针对这一次的行车经验,以后类似活动在对学生进行乘车的安全教育、上下车的安全管理以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安全事故时的安全应急教育还需待一步加强。

总之,通过这次的社会活动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更多的亲身体验在乘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增强了学生个人及团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5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学校向全校广大学生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卡。全校学生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

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社区活动为主要着手,参与社区活动,并写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集体组织。

每个村民组的学生由初三学生带队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开展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帮助敬老院义务劳动一天,参与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等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如初三学生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状况调查,对所在地周围环境调查,对所在村民组居民收入调查等,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同村的老人或者丧失劳动力的人家进行帮助。

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环境保护。

第9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少先队体验教育 整合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体验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又各具自身特色。如果将两者进行科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既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达到“双赢”。

一、整合的意义

1.转变教师观念。变“活动开展”为“主题探究”,变“学科教学”为“课程建设”,变“个体参与”为“协同指导”。

2.做实少先队教育工作。通过课题开展实施少先队教育,使少先队阵地得到巩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活动途径得到保障。

3.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集体观念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

4.拓宽家校沟通渠道。辅导力量得到加强,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家校合力明显增强。

二、怎样整合

1.活动内容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少先队的体验教育也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教育内容。不难看出,两者的教育内容基本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除包含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内容之外的“班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纳入到课程管理范围内,协同实施。同时,在课时设置上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坚持全员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原则,班主任与少先队辅导员为该课程实施的主要实施者(含校外辅导员)。这样,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少先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课程化、常规化。

2.活动形式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少先队体验教育也要求我们教育者要重视少年儿童的亲身参与,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获得真实感受,体验教育开展程度。基于以上考虑,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可以按照“发现问题、主题确定、自主合作(成立探究小队)、提出课题(争章)计划、开展活动、汇报交流、结题展示、颁发雏鹰章”等步骤进行。开展活动时以队的形式体现:如:探究小队的成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合作小队并自己命名小队名称);外出采访调查,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佩戴少先队员标志,集体外出实践体验的还必须带上队旗,直至完成活动任务;最后,在汇报交流的时候,把主题中队会的仪式有机地结合到展示活动中。

3.活动时空的整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有时间保障,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可以为少先队活动提供更多的时空,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如:五年级开展的《爱眼大行动》综合实践活动,在课时统筹上,可以安排课前资料搜集(2个课时)、方案制定(1个课时)、问卷调查(3个课时)、数据整理(1个课时)、交流汇报(1个课时)、成果展示(1个课时),通过一系列体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关于眼睛的生理构造和用眼卫生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一次爱眼护眼的教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活动结束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的调查报告(心得体会)以《倡议书》的形式,通过学校大队部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进而有效地发挥少先队的教育功能。

4.评价方式的整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把雏鹰争章的激励机制引进活动并贯穿于活动始终,可以使雏鹰争章更加灵活化、规范化。不防可以这样做:结合平时的实践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参加每一次的课题探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体验生活,收集整理有关信息,通过竞赛、汇演、展示、结题观摩等形式及时地把学生丰富多彩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出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由少先队大队、中队负责考核后向学生颁发相应的雏鹰奖章,并把所获奖章装入学生成长卡。

三、整合要注意些什么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涉及许多领域的知识,它需要更多能力强、知识面广的辅导员参与指导,意味着辅导员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2.如何挖掘活动资源,寻找生动活泼的体验教育主题,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参与,让社会提供更多的体验时空,让更多的家长参与活动的进程与实施、评价,值得重视。

3.如何实现整合的常态化实施,建构富有实效、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还需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