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分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1管理科学与工程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从字面上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科学管理与工程方法,可以理解为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属一级学科,下设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史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多角度的研究方向,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支柱。
2.1西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规律
2.1.1学科形成
以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文化总是可以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创造条件,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和管理思想的发展。100多年前的泰勒正是科学管理的代表性人物,他将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进行分解并系统地研究工作效率。在泰勒的影响下,吉尔布雷斯夫妇从“运动研究”的角度出发改进了泰勒的方法,将人的所有动作归纳成17个动素,那么工人的作业就分解成一些动素的和。这是工业工程开始的标志,因此泰勒和吉尔布雷斯夫妇是最著名的工业工程创始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技术得到空前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信息论、系统论等学科的应用使得管理理念进一步现代化。二战结束后的经济恢复期,工业工程与数量分析、运筹学等学科不断融合。进入21世纪,管理也逐渐进入到人本管理的阶段,该学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延伸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工程等众多研究领域。尤其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该学科为大交通、大数据等热点问题引入了很好的应用方法。
2.1.2规律总结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有其历史原因,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以及需求的改进。从蒸汽时代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再到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的发展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也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共同作用于学科的发展。
2.2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规律
2.2.1学科发展
20世纪中期,我国开始建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80年代初期,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不断发展。到今天该学科涵盖了工业工程、管理科学等18个分支学科,包含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
2.2.2规律总结
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归因于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水平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改进。
该学科发展的基础是管理理念的引入与更新,中国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儒家学说―以和为贵,与西方的人本管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说管理思想的发展并没有伴随着管理活动的更新与创造,直到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我国才开始了真正的管理活动。改革开放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对西方管理及技术理论的重视开始引导国人加强该学科的构建。
2.3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概况
2.3.1工业工程专业
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首次开创了工业工程课程,这是工业工程学术化的开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许多大学先后成立了工业工程系。今天,美国已有150多所大学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汪应洛教授是我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带头人,提出企业柔性战略概念以及“精简、灵捷、柔性”的生产准则。
2.3.2管理科学专业
上世纪30年代霍勒斯卡文森将复杂的数学模型应用于数据工作,50年代开始出现了管理科学的教科书。60年代初,运筹学开始进入美国大学的课程规划中。在我国,钱学森是系统工程界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航天系统工程的理论,并致力于将系统工程的概念推广到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
2.3.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开始在大学设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的普及是该专业产生的直接原因。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 B.Davis为管理信息系统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也应运而生。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征
(1)跨学科性;
(2)拓展性;
(3)实践性。
4从辨证发展的角度分析新形势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同样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学科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学会用辨证的方法去剖析,认识到其中的不足与挑战。在当今大环境下,该学科应与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跟踪国际研究的前沿,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同时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以此发挥学术团体的积极作用。
新时期下更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模式,加大创新力度,唯有实现真正的创新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汪应洛.工业工程手册[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
[2] 梅世强,齐二石,王雪青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概念及其体系研究[J].工业工程,2006,9(2):1-5.
关键字:管理科学 结构 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1管理科学的基本概念
管理科学,指的是对人类的各项社会以及各领域的管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进行组织、控制甚至协调的综合性科学。真正意义上来说,管理科学并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现代软科学或者交叉科学当中的学科群,是各种管理学科的总称。
管理,其实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对自身和社会活动进行有目的的组织、
控制和调节的行为与过程。
2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
对于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的划分,不同的依据,就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撰写的《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就将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划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基础理论性学科、技术方法性学科以及实际应用性学科;而将管理科学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作为划分依据的话,管理科学又可以被划分为三大基础和三大层次,分别又是:以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以管理基础、智能管理和战略管理为层次。数学是管理科学当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为经常性使用的是统计学、组合数学、数学规划、随机过程、模糊数学等等;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体系当中各种各样决策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最为经常性利用到的则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等;心理学则是用于研究人人们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的科学,在管理科学体系当中,主要是用来研究人际关系并且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主要依据,最为经常性使用的有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等;对于三大层次而言,管理基础是管理科学体系当中,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共性的基础性理论以及基本性的技术,主要囊括了管理数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管理会计学、管理组织学以及管理史等等学科;职能管理则是把管理基础和特定的管理职能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像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以及公共行政管理等等都是很好的证明;战略管理,指的是战略的制定以及相应的实施,一方面,它以管理基础和职能管理作为根本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它还包含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3管理科学的发展重点范围分析
就现在整个管理科学发展的大方向上来看,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传统性质上以运筹学为代表的定量性质的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以及行为科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利用相对而言复杂、科学的方法对组织内部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组织发展以及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从而使管理组织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取得一定程度上的绩效。由此可见管理科学就管理基础和方法上的发展重点范围是:
不确定型决策理论和方法方面: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在决策的过程当中,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伴随着决策而生的风险性也越来越高。就不确定型的决策问题而言,人类更多的还是依靠现行状况下所掌握的客观事实以及经验来进行决策,其中也不乏存在依据主观的判断力甚至是主观性推理进行的。由此可见,发展数据挖掘以及知识挖掘等技术,不断地对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知识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更新和技术性实施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注重对于人类的判断以及推理过程的研究,做到启发式的学习,以达到自主性学习的终极效果。这一过程中,对于非理性因素以及非制度性因素对于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尤为重要。
群决策理论和方法方面:由于有些决策所带来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会带有一定的延展性,所以,使得群决策不仅需要依靠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同的知识甚至经验的人类组合形成相应的群体来进行辅决策,而且需要和与决策影响可能会产生关联的,参与到决策,这就要求有发展性两类群决策理论进行支持:协同决策:参与决策的决策者们的目标一致,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只是由于个体间的知识以及经验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意见,通过一定程度上的交流就可以逐步,从而达到最优决策;这就对如何把分散性的意见集中起来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要求,目的是为了达到集体的最优的决策。妥协决策:参与决策的决策者的目标并不一致,并且个体与个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冲突,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希望得到每一个参与决策的个体都能够接受的决策。这就对如何运用合作对策理论找出妥协点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要求。在整个的群决策过程当中,还应该要考虑每一决策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以及各自在决策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从而有效防止权威效应以及从众心理造成的最优决策点的漂移。
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方面:在决策过程当中,为了得到相对满意的决策结果,一方面,需要依据运筹学等一系列的定量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兼顾信息以及人的行为等定性的变量因素的影响。
宏观性质与微观行为方面:由于复杂科学对于传统性质的经济学理论提出的挑战,使得经济不再是市场稳定、供求均衡导致的结果,而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的个体在不稳定的状况下不断调整得到的全新的关系:每一个体根据自身对于未来的预测以及除本身以外的个体的反应采取一定的行为措施,从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适应,从而最终导致了新的经济结构和模式的出现,使得经济的机构、行为以及技术得到不断地更新和重组。
其实,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和基础,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相互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组织作用才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性质的推动力。企业管理一直是西方管理科学研究的大方向。由于我们国家正处于传统性质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成为重中之重。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讲,实现股权多元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
企业管理重点的制定和实施方面: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金字塔的最高层以及首要任务,就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它有管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两方面的内容。在企业制定管理战略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其次,需要对企业管理的环境和资源进行分析。而在管理的实施过程当中,则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客观趋势的变化情况,适时适量地对管理战略进行微型调整。
企业管理组织的重建和结构调整方面:企业管理组织的重建,指的是对企业的整体流程、组织结构、管理系统等大方向进行根本性质上的重新建设。就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对企业的管理系统重新进行综合性质的集成化,从而达到企业系统的整体优化。以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为依据,组织结构并不仅仅是依据企业领导的个人威信形成的,这其中组织文化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个体成员之间权力分配的相互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影响力的综合,才最终导致了最终结果的妥协。其实,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在整体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是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断进步的。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组织,在相对而言瞬息万变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对外部的、准确的、及时性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决策,从而迅速做出反应,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调整,从而是自身企业能够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迁。
管理上的方面:企业发展的竞争,追溯根源其实就是企业管理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企业开始认识到单纯、过度的强调竞争的企业管理思维的定式化缺陷,为了企业管理方面的不断创新以及长远发展,企业开始了管理上的之路——实现管理上的战略联盟关系。
公共管理的产生相对而言,微秒至极。它是在西方国家,管理科学被利用于政府管理后的产物,它近似于行政管理,但又高于行政管理,范围更是远远超过行政管理。管理科学和政治科学的完美结合又导致了政策科学的孕育和发展,它主要是用通过管理科学作为方法,改善整体的政策的制定的体制以及相应的过程。就我们国家而言,一般情况之下都是把宏观管理和政策研究放入软科学的范围之内,而在国内外研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的情况之下,就软科学的定义方面,仍然没有办法能够达成共识,有学者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种说法:软科学,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质的学科,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复杂型的社会、经济、技术、科技,同时也包括了组织、计划、控制、协调、交流等等许许多多的方面的问题,然而它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给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甚至是不同的层次的、不同性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的依据。由此可见,软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综上所述,对于软科学的研究应当要针对各个决策参与者们所关心的问题所在,从诸如探讨的理论基础、现有的中外经验、整体设计的完整性、实施难易程度的分析等方方面面,对各个决策参与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4小结:
综上所述,制定管理科学的发展的重点范围的根本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根本上科学、有效性的管理我国的社会发展。通俗而言,就是增加管理系统的有序性。通过对管理科学学科的结构以及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重点范围的分析,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管理科学的不断改革以及完善,最终让我们国家的管理系统以及管理科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能够达到一个全新的、有序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乌家培.未来管理的五大趋势[J].管理科学文摘,2000(l).
[2] 乌家培.论管理科学的发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2(6).
[3] 王续混,丁荃.管理科学学科结构及其发展态势[J].学术交流,2001(I).
[4] 郭菊娥,席酉民.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剖析[J].管理学报,2004.17(4).
关键词: BI&A3.0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生培养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商务智能与分析(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BI&A)与大数据相关的分析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在工业界及学术界变得越来越重要。来自于Bloomberg商业周刊的报道(2011)显示,97%的超过1亿市值的公司使用了商务分析技术。据麦肯锡全球机构预测,到2018年,仅美国一年就会面临14到1万人的深度分析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约有150万数据分析经理的缺口[1]。
“智能”一词自20世纪50年代被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人员提出并沿用至今。而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被企业界和学术界熟知。自2008年大数据的一系列论文在NATURE上发表,大数据分析技术已被应用到从文本、计算机日志、传感器、社交媒体等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低密度、要求快速处理的大数据。BI&A经历了BI&A1.0,BI&A2.0和BI&A3.0的演进。他们分别对应面向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基于web的非结构化数据、基于移动及传感器的非结构化大数据。因此,BI&A3.0是面向大数据分析的新兴领域。
BI&A3.0面向大数据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它涵盖了电子商务及营销智能、电子政务及政治2.0、科学与技术、智慧健康、安全及公共安保等方面。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大数据分析,例如统计学习、序列及暂时挖局、空间挖掘、过程挖掘、网络挖掘、web挖掘、基于列的数据库挖掘、内存数据库、并行数据库、云计算、Hadoop、Mapreduce,文本分析,例如静态NLP信息抽取、主题模型、问答系统、选项挖掘、情绪及影响分析等。除此之外,还包括web分析、网络分析、移动分析等大的技术分析方面。因此,BI&A3.0是未来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和研究热点。
BI&A3.0的发展和应用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I&A聚焦于理解、解释、战略并服务于组织。一些学科对BI&A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
然而,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对于商务分析技术及大数据的发展来说较滞后。虽然大部分学校针对学生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一些BI&A课程,例如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随机过程、应用统计学、矩阵分析、Matlab、现代管理分析技术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面向大数据的BI&A3.0的研究及应用来说尚有差距,缺乏系统性和前沿性。因此,面向BI&A3.0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急迫性。
1.教学研究的内容及实践内容
围绕如何培养面向大数据及BI&A3.0数据分析及研究能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借鉴国际国内针对从BI&A1.0到BI&A3.0的知识体系及技能相关的教学改革,注重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内涵。
(1)教学研究的内容
①对国内和国际当前的面向BI&A3.0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及技能进行梳理。
②对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梳理,调研面向BI&A3.0大数据分析的具体能力和层次要求。
③结合国际国内面向BI&A3.0的知识及技能体系与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的研究方向,提出面向BI&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目的与要求。
(2)实践内容
通过设计与理论相配套的课程实验、研讨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及时追踪研究热点,使得实践环节成为提高研究生BI&A3.0创新和研究的推动器,同时也提高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教学及实践改革的目标
(1)教学目标。通过建立面向BI&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使得研究生掌握BI&A3.0的基本知识体系、知识网络、基本研究能力,并最终培养研究生掌握面向BI&A3.0的创新能力。
(2)实践目标。通过培养学生面向BI&A3.0的实践技能,培养研究生面向BI&A3.0的实践能力,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借助计算机的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收集能力。
3.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面向BI&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本课题将要解决如下问题:
(1)如何划定面向BI&A3.0的分析及计算机技能。面向BI&A3.0的分析及计算机技能涵盖的面十分广泛,本校管理类研究生所依附的学科方向及研究重点决定了这些技能需有选择地纳入。因此,需要解决具体纳入哪些分析及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2)如何结合研究方向与BI&A3.0的应用。培养面向BI&A3.0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目的是将BI&A3.0大数据分析应用到具体的研究方向。物流、市场营销、工程管理、运营管理等方向的研究需要将这些领域的知识和BI&A3.0的应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4.拟采取的方法
(1)借鉴国内外先进的BI&A3.0教学教改经验。对国际和国内BI&A3.0相关的教学教改文献进行分析,并参加相关的国际国内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2)对本校管理类研究生现状及改革反馈进行调研。通过以往教学实践的总结、专家学者的讨论、课题组集体研究的方式,调研适合本课程体系服务学科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与手段。
(3)对企业界进行调研发掘BI&A3.0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界进行调研,发现潜在的BI&A3.0应用方向。通过这些方向的发掘弥补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
自2008年NATURE发表的一系列大数据相关论文,到2012年,美国《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再到2015年,我国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针对大数据分析的BI&A3.0是十分前沿的。本项目将本校管理类研究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和BI&A3.0发展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具有前沿性、现实性和急迫性。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体学科专业分类如下:
1、公共管理类: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等;
2、工商管理类:包括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
3、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包括战略管理,部门管理工程,生产系统管理,物流系统管理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由于各个高校在相关专业的发展历史、特点和背景上的差异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人才需求变化进行教育改革和调整、如何在基本教学规范和纲要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教育特色、如何更清晰定义教育对象和定位教育目标和体系、如何根据国际主流和自身特点更新知识和教材体系等,都是我们在专业教育和学科建设中需要探讨和考虑的重要问题。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来说,信息管理人才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
(21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运行人员;
(3)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
(4)信息系统集成人员;
(5)有关上述各项的教学与研究人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何管理大量信息并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CISC2005)的信息系统教育的社会需求报告中指出市场上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尤其一些大型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占到了74%。这些企业是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去做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也有些企业需要毕业生去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信息化需求日益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适用面相当广、就业机会相当多的专业。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在信息技术刚刚兴起时,信息系统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更多地是作为计算机学科的附属来研究和讨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在生产、生活、商务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完全独立了出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IS”专业也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独立出来,如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和林业信息管理等。1997年,在国家学位委员会的学科调整中,“IS”专业成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是多轨迹的,如从工学门类、经济学门类、农学门类再到管理学门类,这就使得学科的专业定位仍在探讨之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学科门类上是归于管理工程,但其本身是交叉性的学科,信息管理的专业内容属于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范畴,信息系统的内容属于理工科的范围,虽然现在专业的趋势是融合与交叉,本科教学也应侧重于知识面的教学,但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学生在掌握时往往是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能实际应用。
(2)课程体系不规范
教学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理解不够,认为只不过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简单堆积和拼凑。课程体系不够规范,甚至有些课程内容陈旧。事实上,由于各学校对该专业的归属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了教学体系的规范性。因此,明确知识结构、完善教学体系也是专业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3)缺乏专业特点
现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给人的感觉是学习的东西比较泛,大多学校没能根据自身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生有专长。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该专业才能有更长足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也才能从中受益更多。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我校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在计算机系,因此在专业建设上即以信息系统方向的培养为重点,专业的定位以培养“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及“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下面介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主讲教师的专业性
由于学科课程的复杂与多样性,这就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全面掌握各个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应该朝“专”的方向寻求突破。让管理类的人才讲授“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生产与运营管理”等课程;让经济类的人才讲授“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让计算机类的人才讲授“数据库”、“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当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实用性和专业性都极强的专业,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实践案例,为此学校应该多安排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以不断改善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
(2)课程设置的条理性
如何从院校的自身特点出发进行课程建设将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可以根据院校特点将培养方向分为信息管理方向和信息系统方向。信息管理方向侧重于信息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信息系统方向可重点开设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科目,侧重于信息载体和管理系统的研制、维护和开发。各院校依据自己的特色和师资水平重点就一个方向进行培养,在另一个方向上选择重点的核心课程即可。这样可以使专业目标明确,使学生学习时可以集中精力,抓住重点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开设的一些主要课程。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tailed analysis of project management must be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and put forward the project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method. Should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causes the enterprise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cientific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是与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的,它从最初为业主提供招标服务以及施工阶段的监督和管理服务发展到现在的为建设工程的全过程服务,即既包括实施阶段又包括决策阶段,其管理的内容囊括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概念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工程招标(编制招标文件评标合同谈判),适应国际国内建筑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把我国的建筑市场培育发展得更加完善,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为了发展工程项目管理,适应国际国内建筑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把我国的建筑市场培育发展得更加完善,使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必须科学化。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的目的是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到统一方向,促进发展。规范化以后,可以形成合力,实施科学管理,强化管理绩效。从2000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的《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也是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都是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性的文件。我们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严格按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办事。
2在思想上要有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就是敢于创造、敢于改革、敢于做外国人没有做到的事。我国对“施工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发展是超过外国人的;我国制定的《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是外国没有的;只有具备创新观念,才能把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为国际领先水平,而不是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跑。
3坚持使用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法
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目标管理方法”,即“MBO”方法。它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即工程项目管理以实现目标为宗旨而开展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责任明确化的活动。目标管理方法要求进行“目标控制”,即控制投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四大目标。控制进度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工程网络计划”方法。控制质量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它的本质是“三全”、“一多帐”,即“全员、全企业和全过程的管理”、“管理方法多样化”。ISO质量体系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不是控制方法。控制安全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安全生产管理费用专款专用,监理在建设工程中安全的监督管理。投资(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四大目标的关系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每个工程项目的四大目标之间都有最佳结合点,不可能四者都优,更不能偏废某个目标而片面强调另一个目标,应做到综合优化,以满意为原则。
4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必须实现计算机化或信息化
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现在两项建设的差距都很大,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真正用好网络计划,必须实现网络计划应用的全过程计算机化,且有待于企业整体管理素质的知识化。工程项目管理是高科技应用的广泛领域。
5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要抓两个重点
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核心是摆正项目经理与企业的关系,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派到项目中的代表人,两者是上下级关系,不能是合同关系,也不宜搞承包;项目经理应是一次性的,不搞永久性的;项目经理部是企业派出的管理班子,把项目经理部作为成本管理的中心,而不要搞成营利中心。
6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必须与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相结合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为工程项目管应当做好以下工作: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计划,确认其可行性并满足项目控制性进度计划要求;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为了使工程按合同要求进行,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合同,按合同要求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以确保工程进度;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工效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开好进度协调会议,及时协调各方关系,使工程施工顺利进行[2]。
4、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管理[4]:
4.1人工费控制管理
企业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为把人工费用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定额员负责结合降低成本计划编制人工费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劳资部门负责审批人工费结算单。
4.2材料费控制管理
应控制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为把材料费的使用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材料员负责编制工程用料和施工用料计划并严格执行,成本员负责库存材料的收、发、存的细则核算。
4.3机械使用费控制管理
机械设备员负责编制机械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对一些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实行租赁制,可以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费用。
4.4其它直接费控制管理
施工员负责结合降低成本计划编制其它直接费用使用计划并监督执行。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严把质量关,减少返工浪费,减少因场地狭小等特殊情况而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
4.5间接费用控制管理
控制间接费,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成本员根据项目计划成本分析资料和降低成本计划编制间接费使用计划,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各项支出均按财务规定支出,严格坚持“付款凭证”制度。
5、结束语
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三大目标的控制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工程项目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项目目标控制的根本任务,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特别是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建筑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改善我们以往的一些不足的作法,适时提高管理水平,改革现行的体系,加强工程管理,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从而提高建筑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建国.浅谈建筑工程管理.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156~159
[2]夏光.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方法探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10卷第1期,29~32
关键词:电大;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26-02
电大教务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质量都有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如何让电大教务教学管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浪潮,使其成为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高效管理系统,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做简单探讨。
一、电大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的原因
1.教务教学管理在电大教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科学性很强。做好教务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也不能违背工作管理的相关原则,其水平代表整个电大的教学管理能力。
2.电大教务教学管理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系统,通过它可以保证学校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进而实现其教学目标。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应用适应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来提高教务教学的管理水平。
3.教务教学信息化和科学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途径,是推动教育创新、加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支撑“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带动电大教育创新和教育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4.当今社会要求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社会知识化与信息网络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对电大教务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集中优势,坚持信息化与科学化道路。
5.提高教学质量是电大教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的,因而对于电大来说,应该协调各部门和各级人员的关系,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和管理的科学化管理体系。
6.国家实施发展战略、提高国家实力的重要方式就是教育创新。而教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对教育创新起到战略平台作用。它是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高科技为手段,对传统教育体系进行的一种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活动。
二、我国电大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存在的问题
1.对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的认识不深入。有些电大对其教务教学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有的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决策机构;有的忽视了其核心任务,重管理轻教学;有的机构设置不合理、有的人员编制不到位,科学化、信息化建设队伍和管理机制有待建立与健全。
2.信息资源建设有待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是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而在我国很多电大学校中,其建设严重滞后。首先,教育行政部门未进行积极指导和协调;其次,信息资源建设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第三,各个学校之间在信息资源建设上没有进行协调与合作。
3.缺乏配套的协作机制和政策支持。对于电大来说,其教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有着重要意义,决定着其办学的对外开放程度,进而决定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当前很多学校担心资源共享引起自身评估地位下降,使得资源很难达到共享。因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是一个现实问题。
4.师资队伍建设达不到信息化建设要求。教务教学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要求教师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和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结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组织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但对我国教师来说,上述这些素质和能力还相对薄弱,使得其很难适应教务教学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的要求。
5.教务教学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有待加强。教务教学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要求软件基础设施与硬件基础设施同时共进。然而,对于大部分电大学校来说,经费并不宽裕,想要投入到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很大难度,这就制约了其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
6.教学制度不够系统和规范。当前,我国电大普遍存在此方面问题: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是学校需要什么方面,就设计什么方面或者是采取相应的对策去对其补充,整个教学制度处于被动的状态。同时教学管理制度的预后工作不够完善,很多教学内容与当前局势并不相符。
三、推进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
1.提高认识,树立全面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教务教学管理理念。对于电大来说,要想搞好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这项建设,首先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建立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以此为方向,把向其方向前进作为动力,从而实现传统理念的转变。同时要求教务教学管理主体对传统的教务教学管理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对国内外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进行吸收、借鉴。
2.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教务教学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搞好数据中心、应用软件以及硬件环境建设,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使教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换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使该部门能高效地从事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3.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优化。对于电大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来讲,它不仅是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的地基,也是学校建设的一个久远之计。因而,要鼓励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规范、标准、有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遵循统一标准的信息资源库,以便于信息的合理利用和共享。
4.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教务教学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对人员队伍也提出了要求:需要培养四支队伍,一是具备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能力和素质的教师队伍;二是现代信息化管理队伍;三是信息化技术维护、管理机制执行以及监督队伍;四是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理论研究队伍。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务教学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在电大教学教学与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而对于电大来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按部就班地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教务教学管理模式,进而保证本校高等教育的顺利、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莉.电大教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科学,2013,(21):23-24.
关键词:实物期权;R&D投资决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066-03
一、实物期权理论发展
1973年,Black和Scholes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期权定价与公司债务”的论文。同年,Merton在《贝尔经济与管理科学杂志》上发表“期权的理性定价”的论文。他们的研究奠定了期权定价的理论基础。当期权理论逐步应用到实物资产上时,人们开创了一项新的研究领域――实物期权(Real Options)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1974年,Arrow和Fisher[1]首先提出实物期权思想,他们认为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带有环境成本的经济活动的净收益减少,所以在不确定环境下不可逆投资决策中,延迟投资是有价值的。
1977年,Myers[2]首先提出“实物期权”概念。他认为,实物期权是在可能有利的条件下购买实物资产的机会。实物期权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市场上的。实物期权的价值反映了租金或准租金可能性。
随后McDonald和Siegel(1985)、Mason和Merton(1985)、Trigerorgis(1988)、Kulatilaka和Marks(1988)、Pindyck(1988)、Dixit(1989)等学者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概念性的实物期权框架,对实物期权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
实物期权理论和方法一经提出,就被学者们应用于多个领域的投资问题分析。
二、实物期权方法在R&D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R&D 投资决策是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发现实物期权方法在R&D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般理论研究
Myesr(1977[2],1984[3])最先提出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到R&D项目价值评估上。他认为,研发的价值几乎就是期权的价值,他强调传统的贴现现金流(DCF)方法不适合评估R&D项目,因为R&D项目投资的总经济价值包括将来商品化或转作其他用途的期权价值。
Kester(1984)[4]也是较早提出实物期权方法评估R&D投资项目的人之一。他认为,用期权方法评价R&D项目能够使人们获得新的投资机会,并创造价值。他建议可以先采用现金流分析方法评价R&D项目,然后在需要的时候用增长期权这一理论工具来调整结果,只要是企业管理者能够推迟投资以等待有利的投资时机,那么即使是现在具有负的NPV的项目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Morris,Teisberg和Kollbe(1991)[5]主张R&D评估要以期权理论作为基础。他们分析了净现值相同的一组R&D项目,这些项目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结果证明,基于期权方法和资本限额,选择风险较大的项目是可取的。
Dixit和Pindyck(1994[6],1995[7])认为,R&D投资应被视为机会,要用期权方法来评估它们。他们认为,传统投资决策方法没有考虑规划的灵活性和商品价格的波动性,要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管理者需要考虑期权的价值。
Luehreman(1997)[8]认为,当决定R&D的投资金额或R&D种类时,企业实际上是评价投资机会。他认为,这类机会不同于现有资产,因为决策者的行为是发生在解决不确定性后,而不是先做出决定再发现发生什么。他认为,期权方法比传统的DCF法更适用于评价投资机会。
(二)数量模型研究
Pennings和Lint(1997)[9]认为,R&D项目中,对项目价值和企业投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并不是连续到达的。他们构建了随机跳跃幅度模型,该模型基于特定业务的预期跳跃值和次序。
Perlitz,Peske和Schrank(1999)[10]回顾了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R&D项目评估时的各种问题,指出R&D项目投资是一种复合期权,应采用Geske模型进行期权评估,拓展和深化了实物期权模型在R&D和技术管理方面的研究。
Heratht和Park(1999)[11]在二项式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R&D项目的普通股定价模型,证明了投资机会的评估可以与公司股票的价格联系在一起,对现实世界做出有意义的经济解释。
Jensen和Warren(2001)[12]应用实物期权理论来评估服务行业技术开发。研究采用了复合期权模型,基于由研究、开发和实施基础上的三阶段生命周期的Geske模型。
Lee和Paxson(2001)[13]构建了多阶段的美式序列交换实物期权模型,考察了R&D不同阶段的项目支出模式和潜在收益对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
Widdicks,Newton和Paxson(2004)[14]认为,实物期权能使企业或管理者更准确地将管理灵活性纳入评价模型中。他们对R&D实物期权方法进行回顾,从基本介绍开始,然后详细地讨论应用各种模型的困难,尤其是参数估计。
朱玉旭等(1997)[15]对科研生产项目进行了研究,把具有随机协定价格的期权定价模型引入序列投资项目的评估中,并证明传统净现值期望法低估了序列投资价值。而两种评估方法的差别就是序列投资项目经营柔性的价值。
赵国忻(2000)[16]从R&D投资价值的创造期权过程和享有期权过程入手,分别讨论了R&D投资期权享有过程中Luehrman提出的期权定价的直观查表方法、期权创造过程中R&D活动对于Black-Scholes公式的各个变量的修正及综合评估方法,最后给出了R&D投资期权与金融期权的类比框架模型。
戴和忠(2000)[17]将R&D项目看做一个复合的实物期权,并对实物期权涉及的因素做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Geskes模型,并与NPV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实物期权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了灵活性。
许民利和张子刚(2001)[18]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分析R&D项目投资,将R&D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归纳为三个随机过程,并建立了求解R&D投资机会价值的数学模型。
周勇(2002)[19]在对R&D项目的期权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由Morris,Teisberg和Kolbe(1991)建立的R&D项目的期权性价值计算模型。并针对这个模型在期权价值计算应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R&D项目的期权性价值分析应遵循循环分析和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观点。
郑德渊(2004)[20]采用复合期权方法评价R&D项目。将外部信息变动所导致的不相等跳跃概率的跳跃过程作为标的资产的变动过程,同时将R&D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应纳入到R&D项目价值评价中,将泊松过程引入到标的资产几何布朗运动过程中。
马蒙蒙等(2004)[21]以阶段门(Stage Gate)NPD为基础,探讨了应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评估研发项目价值的具体思路和步骤,并通过比较,证明了由于评估时采用不符合研发项目风险特点的高折现率,NPV法倾向于低估项目价值。
曾德明等(2006)[22]通过建立R&D升级投资价值的柔性化评估模型,获得了R&D升级投资期权价值的解析式与最优投资准则。通过数值分析发现一个与传统相反的结论,R&D升级投资期权价值随无风险利率和项目价值的波动率上升而下降,但随投资延迟损失率上升而上升。
(三)研究方法拓展
1.将博弈论应用于实物期权方法中。Grenadier(2002)[23]将博弈论和实物期权方法结合起来对研发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构建一个连续时间古诺均衡投资决策框架,强调竞争对执行战略的影响。雷星晖和李来俊(2004)[24]论述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R&D投资决策优化问题,利用实物期权方法,采用二人博弈的模型分析了两家实力均衡的企业在进行R&D投资决策时可能采取的策略,并给出各种情况下的最优投资时机。吴建祖和宣惠玉(2004)[25]运用不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研究了经营成本不对称的两个企业在不确定条件下的策略性研发投资决策。
2.将复杂的金融数学、金融期权等理论应用于实物期权方法中。张坚和陶树人(2003)[26]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R&D项目实物期权评价模型和求解步骤。
肖智和邹刚(2006)[27]以复合期权价值公式建立R&D投资项目的优化模型,用蚁群算法求解,从而得到每个阶段的最佳投资时间。
Cortelezzi和Villani(2008)[28]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评估R&D投资项目。他们认为,可以使用交互期权评估R&D投资机会,并建议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评估欧式和美式复合交互实物期权。张鸿雁和高洁(2007)[29]在引进B-S公式进行实物期权定价的基础上,先直接利用随机数考虑离散情况下的期权定价,再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进行反复计算,减少误差。马俊海等(2008)[30]针对企业R&D项目通常具有的复杂或美式的实物期权特征,运用基于最小二乘估计思想的改进型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其价值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3. 将模糊理论应用于实物期权方法中。Juite Wang和W.L. Hwang(2007)[31]认为,传统项目评价方法经常低估项目风险,模糊复合期权模型可用于评估每个R&D项目的价值,有助于决策者选择合适的R&D投资组合项目。Tolga和Kahraman(2008)[32]认为,R&D项目选择过程是多层面的,评估过程是模糊不清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既考虑了货币标准,又考虑了非货币标准,有助于选择R&D项目进行投资。张婉君和张子健(2007)[33]认为,R&D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和信息不明确的特点,所以将模糊理论运用于实物期权评估方法中来评估R&D项目的价值。
三、结论
通过对实物期权方法及其在R&D投资决策中研究历史的回顾,可以发现,实物期权是投资决策方法领域里的一次革命,为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应用拓展了空间。实物期权理论和方法一经提出,应用范围就从自然资源迅速扩展到土地、战略和R&D等许多领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应用。
Myers最先提出“实物期权”概念,也是他最先提出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到R&D项目价值评估上。随后,许多专家学者对实物期权方法在R&D投资决策中应用研究进行了理论思考,研究的内容逐渐从实物期权方法的引入以及它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向投资时机、投资次序等方面过渡。随着对实物期权方法研究的深化,实物期权逐渐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演化。通过定量研究,人们不仅对影响项目价值的不确定性因素刻画得更细致,同时模型也从单个实物期权定价向复合实物期权定价、从非竞争向不完全竞争的R&D投资决策过渡。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成熟的数学建模方法被应用到实物期权方法中,模糊实物期权方法、实物期权博弈分析方法及各种数学与实物期权结合起来的方法不断发展。
国外很早就进行实物期权方法及其在R&D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并将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到专利、软件开发、高技术等领域的R&D活动,研究领域比较宽泛。而国内学者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研究的,较多的是将实物期权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而且主要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研究的理论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目前,中国在该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上与国外都存在较大差距,开展对实物期权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Arrow K.J. , Fisher A.C.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Uncertainty, and Irreversibi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4, 88
(2):312-319.
[2]Myers, S.C.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 5(2): 147-176.
[3]Myers, S.C. Financial Theory and Financial Strategy[J]. Interfaces, 1984, 14(1): 126-137.
[4]Kester, W.C. Today’s Options for Tomorrow's Growth[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4(2): 153-160.
[5]Morris, P. , Teisberg, E. , Kollbe, A. When Choosing R&D Projects, Go With the Long Shots[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
ent, 1991, 34(1): 35-40.
[6]Dixit, A.K. , Pindyck, R.S.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M].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7]Dixit, A.K. , Pindyck, R.S. The Options Approach to Capital Investmen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73(3):105-115.
[8]Luehrman, T. What's It Worth: A General Manager's Guide to Valu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3): 105-115.
[9]Pennings, H.P.G. , Lint, L.J.O. The Option Value of Advanced R&D[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7, 103(1):
83-94.
[10]Perlitz, M. , Peske, T. , Schrank, R. Real Options Valuation: The New Frontier in R&D Project Evaluation[J]. R&D Management,
1999, 29(3): 255-269.
[11]Heratht, H.S.B. , Park, C.S. Economic Analysis of R&D Projects: An Options Approach[J]. 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 1999, 44
(1): 1-35.
[12]Jensen, K. , Warren, P. The Use of Option Theory to Value Research in the Service Sector[J]. RD Management,2001,31(2): 173-
180.
[13]Lee, J. , Paxson, D. Valuation of R&D Real American Sequential Exchange Options[J]. R&D Management, 2001, 31(2): 191-
201.
[14]Widdicks,M.,Newton, D.,Paxson,D.Real R&D Op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4,5-6(2):113-130.
[15]朱玉旭,黄洁纲,吴冲锋.序列投资决策的期权分析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1997,(2):105-110.
[16]赵国忻. R&D投资的期权创造过程和期权享有过程价值研究[J].科研管理,2000,(3):35-42.
[17]戴和忠.现实期权在R&D项目评价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2000,(2):58-66.
[18]许民利,张子刚.应用实物期权理论评价R&D投资[J].系统工程,2001,(1):10-14.
[19]周勇. R&D项目的期权性特征分析与期权性价值的估算[J].管理科学学报,2002,(1):19-24.
[20]郑德渊.基于不相等跳跃概率的复合期权定价模型[J]. 管理工程学报,2004,(4):83-89.
[21]马蒙蒙,蔡晨,王兆祥.基于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的企业R&D项目价值评估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3):22-27.
[22]曾德明,彭盾,张运生.软件企业R&D升级投资价值的期权定价模型[J].科研管理,2006,(4):104-109.
[23]Grenadier, S.R. Option Exercise Game: An Application to the Equilibrium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Firms[J]. The Review of Fi
nancial Studies, 2002, 15(3): 691-721.
[24]雷星晖,李来俊.竞争环境下期权博弈的R&D投资决策研究[J].管理科学,2004,(1):85-89.
[25]吴建祖,宣惠玉.企业研发投资决策的不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C]//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分论
坛会议论文集,2004.
[26]张坚,陶树人.基于遗传算法的R&D项目实物期权评价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4):16-19.
[27]肖智,邹刚.基于蚁群算法的实物期权方法在R&D投资中的应用[C]//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28]Cortelezzi, C. ,Villani, G. Valuation of R&D Sequential Exchange Options using Monte Carli Approach[J]. Computational Econom
ics,2009,33(3):209-236.
[29]张鸿雁,高洁.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在实物期权定价中的应用[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1):39-42.
[30]马俊海,刘凤琴,楼梦丹.企业R&D项目评价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践,2008,(10):31-39.
[31]Juite Wang, W.L. Hwang. A Fuzzy Set Approach for R&D Portfolio Selection Using a Real Options Valuation Model[J]. Omega,
2007,35(3):247-257.
[32]Tolga, A.C. ,Kahraman, C. Fuzzy Multiattribute Evaluation of R&D Projects Using a Real Options Valuation Model[J]. Internation
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2008,(11):1153-1176.
[33]张婉君,张子健.模糊环境下R&D项目的实物期权评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16-118.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Real Options to R&D Investment Decision
GUO Qin,WU Shao-hua,LIAO Dong-she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4, China)
关键词:病理档案材料;管理;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59-02
1 病理档案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病理诊断报告材料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病理档案是患者病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医疗档案,十分重要病理档案材料,对医生工作需要时的查询、核实,医疗评价、医学教学、疾病科研、病理技术交流、提高诊断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档案材料同时是:医疗事故鉴定、解决医疗纠纷、司法部门处理医疗诉讼案件、保险单位进行赔偿的重要证据。
病理档案材料也是衡量、考核病理诊断水平,病理技术状况,病理科管理水平,病理工作质量,病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态度的重要作依据。
综上所述,可见病理档案材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 病理档案材料管理内容
病理档案材料有两大部分:
(1)文字、图相、表格部分,包括:活检申请单、冰冻申请单、细胞申请单、电镜申请单、活检登记本、冰冻登记本、细胞登记本、活检、尸检、电镜报告、病理诊断报告、会诊纪录,图相主要是病理实物标本照片、电镜底片、图相,以及各种表格。
(2)实物部分,主要是,大体组织病理标本、石蜡包埋组织、组织切片、细胞涂片。
3 病理档案材料管理
病理档案材料管理的总要求是,科学、完整、妥善,即管理科学、材料完整、保存妥善。对病理档案材料实行分类保存,集中统一管理。采用计算机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方法。
(1)文字、图相、表格档案材料的保存管理将文字、图相、表格材料输入或扫描到计算机内保存。机内材料要分类,编辑,编号,便于查看,保存。实物标本用数码相机照相后、也可输入计算机内保存,建立实物标本相库。电镜底片也可用扫描仪输入计算机存挡,建立图相库。对各种申请单、报告单等文字材料原件、耍分类分别集中收存,每年分别装订成册存档。每册要有册 序号,名称、日期。
(2)病理实物标本档案管理:对病理实物标本采用密集式拒(架)存放管理。将实物标本统一编号,分类分别存放。实物标本档案一般设大组织标本档案拒、石蜡包埋组织档案柜、组织切片档案柜、细胞涂片档案柜。
1)大组织标本保存管理:对大体组织标本以往多采用陶瓷缸保存,该法有些缺陷:一是、需要定期添加固定液,以防标本干缩、霉变;二是、标本查看困难;三是、标本组织长期固定其抗原己基本破坏,对将来回顾性研究不利。笔者认为:对实物标本用数码相机对大体组织标本照相,然后取组织制成蜡块保存,既利于抗原保存,又减少保存标本的空间。
2)病理切片的保存管理:病理切片是病理科最重要的材料,病理切片包括外科病理切片、尸检切片、快速病理切片、经读片的切片和细胞涂片等病理切片,是医生诊断痪病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意义,只能保管。
在工作中对外科切片先进行3个月凉片,自然干燥后归档。对其它任何切片均在摄氏60度烤箱内烘烤二周后归档。若患者需要外出会诊、治疗等需要借片时应登记办手续,交押金,限期归还。本单位医务人员因工作或科研需要借片时、同样需要进行登记和办理相关借阅手续。外单位因教学、科研等需要借片时,应严格控制,需经院有关领导批准,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因科研需要、还应签订科研合作协议书。
3)蜡块的保存管理:蜡块是标本通过一系列处理后的最重要的保存形式,缺少蜡块等于遗失标本,所以对蜡块一定要妥善保管、决不能丢失。在病理报告发出后,采用融蜡涂封蜡块切面,修除多余固体蜡的方法,按序号排列,标明名称、起迄号码,然后放入蜡块拒内保存。原则上蜡块不外借,必要时可向患者提供未染色的切片(白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络的发展更加迅猛、快速,信息量大的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网络化管理正在开展“中国金卫医疗卫生网”、“国家金卫工程军工一号”工程的建立,使医院网络化管理己显端倪。
医院信息共享己成为现实。医院通过实行网络联机管理,在网上进行病理检查、收费、病理诊断报告发送,病理申请单上的基本信息,病理资料查询均可在“军工一号”网上查询,便病理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4 病理档案材料管理中的问题
病理档案材料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是;
(1)管理不严,病理材料、实物乱放、丢失、损坏现象仍存在,未建立严格的病理档案材料管理制度。
(2)管理落后,有的病理科尚未采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的管理 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用人工进行登记管理。
(3)管理软件缺乏,采用计算机进行病理档案材料管理需要管理系统软件,虽然有的医院自行开发了管理软件,但未推广使用,就全国而言、急需统一的、规范的病理档案材料管理系统软件。管理不妥善,一是,病理档案材料不完整,如,有登记、病理诊断报告,缺申请单或其它材料或实物标本。二是,材料填写的内容空缺,如:病理申请单、无年龄、无性别、无临床诊断、无病史、无手术记录、无科别、无医师章;三是,实物标本档案有损坏、丢失,如:病理切片有序号模糊、粘连、污染、破损、快速玻片丢失、过期未还等问题。
(4)管理无专人负责,有的病理科未明确档案材料管理人员、无专人负责管理。
对以上问题应注意改善。
5 结语
总之,病理档案材料管理十分重要。计算机网络使病理档案材料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开发病理档案材料管理软件,特别期望能早日开发出全国统一的、规范化的病理档案材料管理系统软件,使计算机在病理档案材料管理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吴波,周晓军.病理资料计算机管的现状与问题.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