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

第1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小学六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最后一年,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学生们不仅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同时还面临着即将升入初中的挑战。因此,在这一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最为重要的是还要为学生们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数学成绩也在侧面上反映了一个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提高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究竟如何来做?下面将会进行具体的分析。

1具体的策略

1.1数学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由于六年级的同学,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也具备了比较强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进行知识的全面灌输而是善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明白自己引导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灌输者。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中大的问题,产生了兴趣,他们才可能尽自己所能的去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逻辑水平都会得到非常大的提高。而这些能力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力的。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学六年级的分数乘法的章节时,可以先不要将方法进行讲解,而是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的乘法教学,再将现在的分数乘法与之相联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举出一些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只存在于课本上的枯燥的数字,它也是能够被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1.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课堂氛围的营造: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眼前的学习的,而且是使其终身受益的。同样的,这也是一门学科教学的关键之处。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督促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其实,课前的预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将所要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初步的理解,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将它当做问题放在那里。等到老师讲课的时候,便可以重点地听那一部分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为了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可以事先说明,自己在下一堂课上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找同学回答。这样的话,学生为了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就会仔细地进行预习了。(2)帮助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思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注重的不应该只是该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在教学的过程要注重调动其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上,当教师面对一道与圆有关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然后再让同学们比较这些解题思路的优劣,然后选出最为有效的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过程沉闷的氛围,还让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3)最后是课后的复习,这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发地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对于学习中不懂的地方,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并解决,如果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下来,然后再向老师提问。1.3随机地进行复习:由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了本年级学习任务的完成,最为重要的还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的复习。因此,教师在讲解本年级的新知识的同时,也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于以前旧知识的复习。六年级的数学学习已经接近小学数学学习的尾声,因此其知识点必然是非常杂乱的。所以巩固以前的知识,梳理知识网络将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当教师在讲到分数的运算时,除了对该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之外,还可以将以前学过的平均数的运算等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

2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年,学生们都面临着即将毕业考试的挑战。其心理压力一定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提高分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有助于其缓解心理压力的。另一方面,由于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在毕业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是非常之大的。所以其分数在一定层面上也体现出了,一个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因此该阶段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作者:陈彦启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上营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张等金.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学导报,2014,(3):248-248.

第2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六年级;团队精神;学习欲望;挖掘教材;关注细节

六年级对一个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既要脱掉孩提时稚嫩的羽翼,又期盼着长大强健的翅膀。尤其是最后总复习阶段,知识的储备情况和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其步入中学后的学习状况。因此作为小学六年级的老师要综观影响孩子发展的各种因素,关心每个孩子的点滴细节,使其顺利度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段时光,很阳光、自信的步入中学。下面我将从教师团队,学生的主动性,教材的挖掘、习惯培养四个层面来谈一谈我校六年级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发挥团队精神,追求共同进步

每个学校六年级的老师应该是学校大团队中的小团队,只有这个小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劲往一处使,就不怕火焰不高。例如,我校平时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各成一个小团队,共同制定教学进度,分析学生状态,研究上课内容,对比教学成绩,这样三管齐下,迫使每个孩子不偏科,各门功课,齐头并进,使我们的三科优秀率和优良率尽可能的达到最佳效果。这种团队中的团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要求六年级老师的教学水平,既要考虑所带班级的整体水平,又要关注每个孩子学习成绩的个体差异。如此以来,每位老师每天都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得不深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不得不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大家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习欲望,要求学生主动学习

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老师只是客观因素,学生自己才是主观因素,而学习成绩的好或者差取决于学生这个主观因素。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六年级教师也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

首先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时常联系家长,告知这个阶段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这一阶段学校的各项工作,多陪伴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其次建立班级内部相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各班老师按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合理的分成几个小组,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形势,这样的竞争,可以激发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要求进步的欲望。尤其在复习阶段,老师们会更多地关心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而优秀生因为学习内容都掌握了而在课堂上休息,不思进取,但在这种竞争下,优秀生也会继续努力。

另外,复习阶段,学习任务比较重,时间比较紧,学生会对学习感到厌烦,这样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抵制这种较压抑的学习氛围,我们会在班级内部和班级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调节学生学习压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挖掘教材,理清知识脉络

复习阶段,如果授课老师能够钻研教材,列出科学合理的复习提纲,精心设计练习题的话,复习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以数学课程为例,按教材后半部分的编排,复习内容概括为四大部分,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大部分,每部分又罗列出了许多较小的复习点。尽管面面俱到,但是如果老师不加整理,按教材设置复习而过,那么在学生头脑里就形不成知识脉络图,忽略知识间的联系,解题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疏忽大意等症状。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先后顺序,之间有什么联系,教材呈现的内容少了什么,还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关键知识点的命题有哪些,命题形式是什么……这些都要在课前一一研究。

四、关注各种细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就数学学科而言,应该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正确计算的习惯和耐心检查的习惯。

首先谈一谈审题习惯,主要从平时公开课小组学习的表现和测试卷中出现的问题两方面来说。上课时要求学生切实理解问题后,再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做作业或答试卷时要求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子进行标注。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审题习惯明显好多了。

再说说书写习惯。到了六年级,各科教师都会大力抓书写,书写认真是提高成绩的又一保障。数学作业中的题号、解方程的格式和错题更正都必须让学生按要求严格书写。配套练习或者试卷中的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都要求学生在空白的地方写出解题过程,这样的话,既避免学生互相抄袭,又能提高解题正确率。计算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整齐书写步骤,若写不整齐的,先要求画横线再书写解题步骤。

第3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27-01

要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奠定更科学、扎实、有效的数学基础,教师应从知识的回顾与组织、练习与探讨、深入与创新三方面着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善复习课的教学结构。要在知识回顾与组织的过程中,开展个人形式、小组形式的系统性探讨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将结构性复习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真正提高其数学基础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回顾与组织,开展结构教学法

复习课的重点在于旧知识的提取、记忆与整理,从小学数学的特点上看,其主要以数学基本常识为主,高年级对数学进行低水平的抽象化教学,具有知识体系相对庞大、知识点分散等特点,对学生的记忆、整理与掌握提出较高要求。在六年级的复习课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对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回忆与练习,以结构教学法为主,开展回顾与组织的复习课课堂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回顾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组织,只有从更高层次上对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复习课的本质目的。结构教学模式下的知识回顾与组织,要求教师既要向学生呈现一类知识范围中的所有内容,又要使学生能对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有效掌握;既要求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又要会运用知识。以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中的“线与角”为例,为了在该章节复习课中提高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能力,教师可先向学生提供包括“线与角”“线与角的位置关系”“线与角的活动特点”等结构主题,该过程可采用课堂自由回答模式,激起学生的快速回忆与思考,从而完成“回顾”的教学任务。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知识的整体回顾后,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他们分发包含每个知识点的列表,让各小组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美观、科学的结构图,从而完成“组织”教学任务。在结构教学法中,教师应注意及时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提倡练习与探讨,采取小组合作法

在对知识进行重新掌握、结构分化的基础上,数学复习课还应致力于帮助学生将理论向实践层次发展,只有在练习与实践的基础上应用知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进程。一般情况下,数学的复习课以主题式的知识内容模块为依托,教师在同一课堂或同一阶段所开展的复习教学活动与内容性质具有一致性。应以一定的主题为指导,在知识回顾与组织的过程中,开展个人形式、小组形式的系统性探讨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及时将结构性复习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真正提高其数学基础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与探讨属于复习课中效果较佳的教学模式,应建立在小组合作策略上。学生在针对一定主题进行讨论时,参与分工与合作、评价与自省的自我教育环节,可从中获取更为客观、真实、全面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复习方法提供可靠依据。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为例,在该部分的复习课教学中,可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采用“实践――理论”的模式展开逆向教学。采取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利用各种大小的圆进行图案设计,并对其进行上色处理,使其呈现为一幅具有一定含义的图画。小组需对该图画的基本图形进行解释,并在课堂上分享图画的整体含义。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并将该小组应用到的圆的定理数量进行总结,总结最多、最合理的小组可获得奖励。

三、着眼深入与创新,实施探究活动法

复习课,顾名思义,包含了回顾、温习,但也同时具有“习得”之意,正所谓“温故而知新”。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出发,为学生提供全面、细致、科学的复习方法,就能将知识更有规律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生处于可塑性高、好奇心强的阶段,教师要以复习课为出发点,通过丰富的知识回顾、讨论与练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要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复习课中应着眼于深入与创新,实施探究活动法,将复习阶段的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例如,以“线与角”的拓展性知识点复习为例,可给学生提供一幅某地区的规划图,计划建一所学校,如何选址更合适,小组讨论、设计并说明原因。教师也可进行其他类型探究活动的设计,要在评价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以鼓励、肯定评价为主。也可各小组相互评价,以调动小组成员探究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六年级作为小学成效的总结阶段,学生不仅能在该阶段获得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能从回顾、练习、总结中获得解题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抓住数学复习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与创新,只有与时俱进、科学、合理、有趣的复习课才能真正实现复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卫星.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08).

第4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面临的永恒话题,从客观角度出发它体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从宏观角度出发它体现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能否有合格的人才输送到初中中去的大问题。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讨论。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工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动机原则”由心理学家布鲁纳率先提出。以“动机原则”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要积极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心里的学习动机实际上就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的动力。一旦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就会懂得刻苦努力的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知识量。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渗透有关数学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使得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适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例如在教授“圆柱和圆椎体体积“这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两组圆柱和圆柱体的教学模具(每一组是等体积等高度),通过叫学生往模具里面装沙子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发现将装满沙子的圆椎体往圆柱体里装的时候,有时三次都装不完,有时三次装刚好,有时三次都装不满。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两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和高进行对比,在引导过程中将它们所含的内在原理传输给学生。

2.把握好常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握好常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明确提出自己合理的规范和要求,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将作业本、学习用品以及对作业的实间安排都准备安排好,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新章节的预习、学过的知识的复习、课后作业、作业总结等。在课堂上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并且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性。

3.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注意观察哪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特别有兴趣,在解题时有哪些解题方法,将这些方法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选择出最通俗易懂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充分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题解答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数学带来id快乐,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调节课堂气氛,是学生能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下,以饱满的精神去进行数学的学习,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4.分析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做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能了然于心。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将新的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想到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能否能够听懂。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学习相对比较轻松,使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听懂和了解新的知识,教师的辅导工作压力也会相应的减少,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实践去对差生进行辅导。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单纯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时远远不够的,所以只有通过教师课后进行辅导,教师在辅导之前无比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自愿补习,只有在自愿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得好、学的快。

同时,教师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对学生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复习辅导,在复习辅导的过程中要有计划的将知识点进行分类,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在学生不会的东西较多的情况下就生气、心急,这样是很不利于辅导工作的进行。

5.努力完善知识结构,创造学生的发展平台

对于六年级数学来说,最后的复习阶段是一个难点,由于学生对旧知识的以往,出现的问题很对,对制度进行综合运用更为困难。要解决这一困难教师要做到有耐心、有计划的帮助学生将知识结构进行逐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对于六年级的数学教材本身来说,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在对新的知识进行编排的过程中对旧知识也处处渗透。例如在分数四则运算这些章节中,就以归一应用题、平均数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等这些题目对就知识进行复习。在学生解答类似题目时,教师可以通过讲一题带一串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复习旧知识,是学生学而不往,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减轻最后总复习的压力,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完善和情绪,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创造了更好的平台。

6.合理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相当重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强烈的自尊心,特别是小学生,好表现、爱表扬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7.结束语

总的来说,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时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尽最大的可能提高教学水平,使得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更加细致、深入和精要。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边教学边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保证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数学教学之路任重道远,教师要以勤学、善思、苦干为教学原则,全面的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l张学军.如何使六年级数学教学行之而有效[J].考试周刊,2012,(56)

第5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复习;巩固;缺陷;弥补;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学习就如同建造一幢大楼,根基对于整座大楼的稳固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基础知识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六年级学生面临着步入中学阶段学习的关口,自身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升学考试,同时也影响着他们中学阶段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做好基础知识教学之余,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学生的学习认知。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主要有数与代数、量与计量、几何知识、统计等内容,每个知识体系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但整体上是层层递进的步骤。每个知识体系对于其他知识体系的学习都有着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在传统的总复习中,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按年级知识进行复习,但是在学生看来,这是在“吃冷饭”,重复以往的旧知识,学习兴趣相对较低,重视程度也不高。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复习策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知识测试,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内容就要重点复习,以便能够提升复习的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教师就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于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与学习体验,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哪些知识是不牢固的,是需要重点复习的,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而不是简单的依靠教师的引导与监督。

二、加强专题训练的教学

数学作为一项理科科目,规律性较强、专题性较强,同时知识点相对较多,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复习方式是不科学的。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数学知识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将难点知识、重点知识各个击破,消除学生的数学知识盲点,提升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让学生对于各种题型、各个知识点能够进行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当然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相对较弱,在复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比如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比如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间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年月日、时分秒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综合的学习与统计,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也要通过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般来说,用年份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但是为什么整百年份要除以400?例如:1896年是闰年,为什么1900年就不是闰年呢?继而引导学生进行认识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让学生通过相关专题知识的学习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综合认知。

三、做好知识缺陷的弥补

查缺补漏是复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引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能力。让学生对于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的认识,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查缺补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规划与策略实施。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使复习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第6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烟台地区初中学段采用的是五四学制,使用的教材是改编的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因此我们所用教材的“内芯”来自于北师大,又兼具地方特色.迄今为止,烟台地区新课标的实施已进行了近四年.为了了解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感想、困惑、建议,特对全市(栖霞市是烟台地区的一个县级市)32处学校任教数学新教材的部分教师做了调查问卷,现把结果整理出来,供各位参考.

需特别说明的是:这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产品,多数未加雕饰.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笔者自己的体会、思考、学习的结果.

新教材对新课标精神主要是通过教材功能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学观念的变化、新教材栏目的变化、知识呈现方式的变化等来实现的.这是新教材不可磨灭的亮点,这是有目共睹的成果.但仍然有其不可漠视的问题:

1 商榷螺旋式上升的合理性及建议

商榷 《标准》中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与知识特点,在教材编写时,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学习可以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但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一线教师的具体体会是:

知识不够系统,前后联系不大,内容安排跳跃性过强,与学生的接受能力脱节,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新教材为了体现循序渐进的编写理念,把知识分散于六、七、八、九不同年级讲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安排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忘前面相关知识,知识点比较零碎,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教材章节编排不合理,顺序错乱,前后知识连接性差,使学生学得“东一头,西一头”,找不到方向,学习无法深入,不利于相应认知结构的构建.体现不出数学上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思想;

新教材与旧教材比,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我们心中既有的系统、规范的体系,知识的呈现零乱,不规范. 虽然我们知道这体现了认知规律,还教学本来面目,但我们担心教给学生知识是杂乱的.因为我们习惯了规范、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教材中对许多规律,法则没有给出统一的规定.尽管我们知道这种开放性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也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但最后教师又装腔作势地作出了民主后的集中,扼杀了所有学生的劳动等等.建议 我们绝不怀疑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学习过程中的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原则的科学性,因为这种原则具有哲学的理性.但我们质疑的是螺旋式上升应采用怎样的节奏、时机、频率会给教学带来的副作用最小,发挥出其内在的科学力量,从而减少智力浪费,减轻教学负担. 这正是教材编写时应慎重考虑的问题.风帆电池广告这样说:“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我们新课改的马、车要跑好跑稳跑成功,还是需要教材这副好鞍好风帆.

2 商榷知识结构科学性及建议

商榷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写要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包括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也包括选择若干具体内容,体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间的实质性关联,展示数学的整体性;教材还应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但一线教师的具体体会是:

知识结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数学基础知识部分的编排上.因为编者的考虑过于简单化,没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部分知识点,以及例题、习题之间不连贯,出现跨越度过大,台阶过高,断层过多的现象,给学生的学习制造了障碍.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相似形中,多次出现二次根式的运算,尤其是勾股定理中运用比较多,而二次根式在八年级上册最后一章才出现,这不仅在学习上出现一定的障碍.对于教师讲课也增添不少麻烦,让教师纳闷: 该不该讲根式的乘法?该不该讲分母有理化?即使讲又非常仓促,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形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章,涉及许多问题的证明,而严格的证明和相关的符号表示,却在八年级上册才出现,即学了两年数学再接受规范证明有点晚.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分别学习了: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六年级上册);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七年级上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性质探索(七年级下册);相似形(八年级上册).虽然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采用的是问答证明题,但其过程就是证明. 由于没有规范的步骤,使证明比较凌乱.而且又对《证明(二)》章节前面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内容又进行了重复的证明.

有个别题型如“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到底是试还是增加学习的难度. 增加教师的难讲度?如购买一样厚皮的大小两个西瓜,在讲解具体的题目的计算过程,学生很难听懂,计算繁琐,耗时过长(讲解几乎需要一节课). 如果在这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本末倒置. 我们总用考或不考;考多或考少;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来分配时间和精力.这种想法来自心底,有时是不自觉行为.

勾股定理课题学习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不学又觉得可惜些.

六年级出现“三视图”“展开与折叠”等学习内容时间较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因此学习时增加了一定难度.

一次函数的知识放在初二上学期讲只能加剧学生的恐惧感,因为函数知识以前放在九年级讲学生都觉得很抽象.

合并同类项的一节中应讲单项式. 多项式的概念.在去括号后是否应适当增加添括号内容?添括号和去括号法则安排有些滞后,对有理数的混合计算显得不方便.

建议 把在讲勾股定理之前安排好二次根式的学习,这样既为勾股定理的学习铺好路架好桥又加深了对二次根式的理解和应用.

建议《证明(一)》安排在六年级并且(1)把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放在一起讲,学生接受更容易.(2)应尽早让学生接触有关证明的知识,在六年级一开始就讲严格证明. 许多已经进行新课改的地区已经这样做了,北京四中的谷丹老师给学生讲严格证明,效果不错,学生挺喜欢的.

数学推理证明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 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证明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严格规范的证明方法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几何内容,在代数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从解决几何问题这条明线和解决代数问题这条暗线双管齐下,同时使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的过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潜移默化的理解推理证明的严谨性; 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掌握用综合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防止学生掌握了用动手拼凑、猜想验证式的问答证明以后,再改严格证明费时费力,并且降低了数学力量.

即使不调整知识结构,我个人认为在《证明(一)》中除了出现的一些新题型需讲解外,其余根本无须讲解,只是增加一下对命题的理解,“已知,求证”增加在证明前就行了.

对于“试一试”和“议一议”的题型要控制好难度;仅仅面向有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以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有关知识与方法,属于高要求,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去完成它们.

“三视图”、“展开与折叠”等内容最好放到七年级以后来学,函数的知识放到八年级或者以后讲.因为随着知识的增多,对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式也越多,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较易接受.

3 商榷新课标目标的把握性

商榷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但一线教师的体会是:

教了十几年书,轻重缓急一清二楚.现在上新课程了,却感觉不知轻重了,不知道哪部分是重点.但无论怎么贯彻课改,中考还是摆在那里的.

课改就像赛跑,发令枪已经响了,运动员也都从起跑线上跑起来了,却不知道终点在哪儿,不知道目标.若跑了一半再告诉目标,岂不是会走许多弯路?

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新教材中对具体的内容的要求比较笼统,再加上对于考核、评价的标准无法确定,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知识中,所需达到的底线不明确,教师对于各知识点所达到的标准不明确,只能凭感觉进行教学.例如,六年级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第三节绝对值是否应当对字母的绝对值进行讨论,课本仅在一个课后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小题,教参也没提到,作为教师也无法要求.又如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五节平行、第六节垂直到底应该讲解几种做法不够清楚.讲多了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很难把握这个尺度.

七年级的学生学因式分解中只讲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而在习题中十字相乘法,分组法却常常用到,要想补充却又无从下手;“因式分解”课时安排得少了,学生对本章的理解有难度,做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

建议 六年级第一章与第四章应放在一起,否则感觉跳跃性太大.

平方根、立方根及其运算与二次根式及根式的运算分两步进行. 但在练习题中却互相穿插,讲课中教师把握不准该不该把知识向外扩散,如果把两部分合并为一章,前后连接会比较紧密.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安排顺序调换一下,讲完“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能更易理解“一次函数”.

以上教师的做法反映了新课标给教师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正是新教材所提倡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增删,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本身就应该是课程.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改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即教师在实践中要将教学方式与学科整合,这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诚如一位老教师所说:教了十几年书,轻重缓急一清二楚.那么请问新教材实施近四年怎么才能感知到轻重缓急呢?怎么才能把握哪部分是重点呢?实际上新教材从来就没有预设重难点之分,有这样的议论本身就反映了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标理解不深,把握不足.我们认为,实施新课标需要耐心、细心,需要实际行动的体验,需要时间积累经验,积累所谓的感觉. 同时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带着些许肤浅的认识,心里稍稍有了底,再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教学中时时拿出《标准》,就象中兜里总装着语录一样,不断地翻看,用以修正航向.只有这样我们的课程改革的路子才能走准了、走正了.套用通俗歌曲的歌词:跟着感觉走,紧抓住课标手,课程改革才能越来越明了.

4 商榷新教材教法及对策

商榷 新课标对新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而一线教师的体会是:

新教材中对于许多问题,只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淡化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服务的,最有价值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问题的全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探索与创造的乐趣,同时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许多人却单纯的就问题的过程而讲授或让学生经历问题的过程,不顾其它. 这样一来,表面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然而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就势必造成“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新教学方法的采用,对一部分学习主动性格外向争强好胜的学生创设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越来越出色,而那些基础差,性格内向,学习不主动的同学,则学习越来越差,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讨论,互相交流后,共同解决, 这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而现在教材中,无论问题多么简单,统统要组织讨论,如果不这样就不是改革了.

有时我们上课多半时间是学生活动,老师只讲了很少的时间,而且下课后又无作业可做,我们认为的知识点没有落实,一节课下来我们心里空落落的,有时甚至自责,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是一节失败的课.因为大家都有同感,作为数学组长的我,还要强装笑脸去勉励大家说:实际上是不习惯,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本来面目.嘴上虽这么说,但底气不足.

建议 新教材再好,如果不能很好地实施,也难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要灵活地处理好教材,新知识的出现要自然,新概念要在已有知识的迁移中掌握牢固.不要什么都讲,要大胆取舍,“精讲”和“放手”必须处理好.面对新教材呈现的特点,也给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表演舞台,各种方式方法的教学大量出现.可谓百花齐放,都为一个目标:贯彻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为了下一代.

为了顺应新教材的教法改革,让学生体验亲自动手自主探究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抽象能力,应提供一些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具.但有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受办学经费的影响,这些先进的教具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白日梦.

新教材意在培养学生动手探索能力,但教师和学生连教具都没有. 我们自己制作的又不理想. 我觉得:最好能给教师和学生配备一些简单、可用的教具,来辅佐新教材的学习.实在不行,那就需要改变“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积极的自产自救.

我在下乡调研所听到的、在初中数学公开课展示所看到的、在自我学习中体会到很多有趣的事例:

“截一个几何体”中,可以用土法切萝卜,让学生动手,亲自体验、获取知识,虽然土,但思想新.

经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学生得到如下的结论:(1)已知在平面镜中的像求实际物体时,把像向左翻转所看到的就是实际物体;(2)已知在水中的像求实际物体时,把像向上翻转,看到的就是实际物体.正如费赖登搭尔说:“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

5 商榷新教材习题搭配的合理性及对策

商榷 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问题等多种层次;在设计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教材可以编入一些拓宽知识的选学内容,但增加的内容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但一线教师的体会是:

现在所用的教辅、练习与教材自相矛盾,编课本的人对课标理解不透,编练习的又对课本不理解,练习太难,不少老师的选择是抛开课本、课标来教课.因为按过去的思路,各种考题出自练习,习题难度大,学生不会做,老师便加入补充习题(这些题中有不少的偏题、怪题、难题、移植题、超纲题).题量大、学生压力大,负担更重了,结果学生没时间和精力去发展个性、特长.这又是与课改目标相违背的.

新教材的例题讲解过于简单,练习题较少,习题类型单一,课后习题太少;资料上的习题过深、过宽,与教材不配套;教材编排与考试命题有些脱节.

练习中设计的应用问题不合情理或与实事不符,有人为编造之嫌.

六年级第十章:第三节“世界新生儿图”不明确且不直观,对讲课没有多大的辅助作用.

建议 习题的编写应精心设计,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体现新课标的思路.

习题的编写方法应以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经过改变数据、改变题目类型、交换题目的已知和结论、改变题目的含义、把结论适当的延伸、开放结论或条件、几道题目的组合或者结合实际编题等手段自力更生,毕竟自己做的饭是倍香的!

6 商榷新教材使用计算器的合理性及对策

商榷 教师应当在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法则等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考试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还应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有条件的地区,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函数计算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益.在《实数》一章的学习时用计算器和不用计算器有些矛盾,在学习计算器应用时,学生非常喜欢用计算器,但考试时又限用计算器. 一线教师的体会是:

使用计算器影响学生估算,如估算平方根和立方根一节,多此一举.对学生来说,用计算器来估算又快、又好,何必那么麻烦,有无病之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计算器,运算能力的培养从何谈起?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差,是不是计算器惹的祸?

课本上用的计算器与实际上统一用的计算器型号不符.

在新课程中我们鼓励使用计算器,于是在平时的作业中学生们自然选择了这个宝贝啊!父母制止时,学生会说:老师准许啊!有些家长来问老师,老师您真的让他们使用计算器吗?我只能说新课程中鼓励使用!但是考试的时候,就不让用计算器了,因此成绩就会有一定的影响啊!面对这些我们该怎么办?

建议 计算水平的下降是否全是计算器惹的祸?是不是有些学生有依赖计算器的倾向,就干脆不用计算器呢?飞机失事发生过,可没有哪个国家就取消飞机作为交通工具.关键我们是如何使用计算器.我个人认为计算器的使用可遵循如下的原则:(1)讲计算器的使用;(2)有的内容计算较繁,可使用计算器;(3)考试时,试题明确要求使用计算器,否则计算器要编号收起来,教师集中保管,用时及时发放. 当然还要培养好学生使用计算器方面的自制能力,绝不能滥用.

我们教给学生使用计算器,从效率上来说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把学生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同时教会学生基本的计算器操作技能. 从现代教育上来说,也是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不重视.相反,我们还要加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建立学生的估算意识;

第7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现实生活 教学效率

一、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涵义和意义

1.含义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不同,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生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加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2.意义

(1)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同时,可以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不同的教学难点,寻找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教学题材,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情趣、知识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总结近几年考试题可以发现,很多知识点是考察学生自主发现、解决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且对这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不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主要是缺少。所以,在小学课这方面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学习,能够更好地把考试要点和基本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仅能够让生活常识更好的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关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并且,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化内容也能让数学教学变得言简意赅,能够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课堂内容,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优化课程学习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1.巧设生活情境,激发探求欲望

情景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生活情境是指通过把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的实际内容相互联系,通过把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事物作为数学题材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圆柱形状水杯,或者玩具圆锥、粉笔等,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出来几个简易房屋,在讲课的同时让学生看这些物体,通过物体的对比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所讲内容,进而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点的把握。在讲完课程之后,教师也可以再结合现实生活找出几个样板,例如罐头瓶、易拉罐、冰淇淋等,让学生区分是圆柱还是圆锥,提问学生回答,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述,并归纳总结记忆方法,进而进行圆柱和圆锥知识的进一步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实验情境,鼓励实际操作

生活与课堂相联系,就必须要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物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实验情境,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激发探究兴趣。

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图形时,可以让学生都站立不同的角度观看教师讲桌,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对讲桌进行观察,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之后的结果说出来。教师也可以在讲台上放置一个模型房屋或者教学用圆柱体等,让学生从不同侧面观察,认识和学习图形在空间中的形状。另外,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相关图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而学生也就能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意义,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使用联想教学,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公式以及图形的抽象化,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联想教学法。联想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自身的特征,利用数学模型以及数学同其它事物的关联性进行教学探究,另外,数学也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建立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而且有利于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点,可以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喝过牛奶或者灌装饮料呢?那么,饮料瓶子上面写的蛋白质30%,水分60%,脂肪2.5%,白砂糖10%……这些30%,60%,2.5%,10%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提问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在进行错误纠正,之后开始引入正题,把整罐饮料分成多少份,每一份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等等,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然,无论是情境教学法还是其它教学模式,都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对实际生活的深化贯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佳文.浅谈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J].浙江大学学报

第8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课堂 有效性学习 模式 师徒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第三批立项资助课题“小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08B07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44-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六年级的课堂教学更加讲求高效。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践行新课标理念,提高教学效率,许多教师采取学生二人小组“师徒结对”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讨。然而,要使师徒学习有效进行,关系到师徒学习的时间、方式、内容具体操作和理论导引。本文在从教师从实施“异质、均衡、互助、共生”的分组原则去组织和引导好生的“教”和激发差生的主动“学”师徒学习模式入手,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对六年级英语课堂师徒有效性学习模式探究。

二、概念的界定

师徒学习模式是学生的二人小组的一种帮带的学习模式,是基于合作学习基础上的一种目标性更强、针对性更明显、任务更细化的学生的二人小组学习模式,遵循“组内异质、均衡、互助、共生”原则,强调课堂上的合作学习。

三、组合的方式

(一)根据成绩,自主拜师

教师首先把全班学生大致分成两拨,平时成绩较好,较稳定的当师傅,成绩较差,学习自觉性较弱的为徒弟;然后尊重徒弟的意愿,让他跟着自己选定的师傅学习,克服了“被支配”、“被学习”的状态;最后由教师把关,做适当的调整。

(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优势互补,即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作共赢的组合。通常为学习伙伴。有些学生成绩虽然不错,较细心,但不善表达,不适合带徒弟。还有些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流畅,但又缺乏耐心。把这两类学生组合成学习伙伴,便能达到优势互补、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学习的过程

结合小学六年级英语新课标对教材的学习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给师徒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具体如下:

(一)课前检查,杜绝蒙混

在英语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按照教学要求学生通常会汇报课前预习的情况。我尝试把堂上汇报预习情况的环节放到师徒学习的时间里,让师傅对徒弟的预习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检查、补充,更有针对性,这样,徒弟再也没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了。

(二)课堂讨论,引导发言

在课堂的小组讨论中,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可能出现小组内个别组员话语霸权膨胀,部分组员插不上嘴的状况,而师徒讨论或学习中,规定徒弟必须首先发言,如果徒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师傅可通过多种方式的发问来启发徒弟的思维,引导其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一位师傅在教徒弟理解人称代词宾格和人称代词主格的句子“____ often help ____. ”一句中(they/me)的含义时,徒弟怎么把两个词用错了,师傅急得冒汗,徒弟还是弄不明白,后来,师傅计上心头,问徒弟:“这里谁去帮助别人就是主语,就做大哥放在句子开头用主格;谁被别人帮助就是宾语,放在动词后用宾格。师傅用提示的方式引导,徒弟很快答出正确的答案,终于把主格和宾格区分清楚。可见,这不仅让徒弟不得不去动脑思考, 还让师傅自身的理解力、表达力、思维的敏捷度得到了锻炼。

(三)课上复习,及时巩固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规律显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的知识转化为长时记忆,及时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教师可在课堂余留一些时间(10分钟左右),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师徒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在师徒复习时,师傅解答徒弟质疑和引导学生归纳答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向徒弟解释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其占据40分钟不放,甚至争分夺秒地拖堂,还不如精讲多练,在堂上挤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师徒复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遗忘速度最快的时候得以及时复习、巩固新知,并且是师傅解答的过程中师傅和徒弟一起记忆,一举两得。

(四)交换评改,及时纠正

课上评讲作业,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味地讲答案只会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刺激,不利于学生发现错误,发展思维。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不加以认识和改正,就会重复犯错。评讲作业时,师徒交换评改,将错处圈出,老师讲评完后再留少许时间给学生修正作业,学生不懂的及时问同学或老师。力求达到有错必纠、复习巩固的教学效果。

(五)作文互批,共同提高

小学六年级英语每单元进行一次写作练习,如果老师自己一个人批改,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多。这种高耗低效的评改方式无益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让师徒共评一份习作,是评改习作的有效性做法。在评改习作的过程中,首先,师徒共阅一份习作,边默读边圈画,徒弟的任务主要是朗读习作,师傅的任务是修改写错的单词、句子和语法,并且查看语句。然后两人把作文重写一次,最后,通过墙报的形式,师徒一起把自己的习作在全班展示。这样,学生体验到了自批自改习作的乐趣,同时加深了他们对作文的整体认识,领悟到作文的基本要求。师徒共评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尤其是师傅们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增强了分析能力,而且使徒弟们修改容易混淆的单词、语法等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具体的措施

(一)了解学生,把课备精

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学习特点,兼顾性别,遵循“组内异质”的合作原则,将学生进行最优组合,密切观察师徒合作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组合。此外,40分钟的教学时间要压缩成30分钟,教学内容要重新调整、合理安排。教学节奏要更加紧凑,教学重、难点要更加突出,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配发学习本,理清情况

给每位师徒配发专用学习本。教师上完课后,将当节课的复习内容列出来,师傅做好登记,并按部就班进行复习。师傅还要对徒弟每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评价,以此作为师徒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之一。

(三)激励表扬,制定标准

班级开展“优秀师徒”、“名师”和“名徒”的活动,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师徒学习的情况,同时把师徒学习本的学习内容及完成情况、学习进步情况纳入量化考核范围,并记入学生 的成长手册之中,每月月底通过“申报”、“小组推荐”、“民主选举”、“教师核定”等环节评选“优秀师徒”。 徒弟们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在班级树立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徒弟进步大的 “名师”榜样。同时,也对进步较大的徒弟给以“名徒”称号,形成学习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第9篇:六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范文

虽然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课堂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已成为不少老师的共识,但仍有不少老师为提问而提问,问题设计得不精不当,起不到预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文本挖掘不深,目的不明。2.备课不精,随意性大。3.束缚有余,开放不够。笔者认为只有老师深入研读文本,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拓展性、实效性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化解重难点,并走出文本,畅游于语文知识的海洋中。

一、深入钻研文本,把握文本内涵

文本是老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是最重要依据。老师首先要通读文本,弄清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儿,单元是如何组合的,在这一单元中居于什么位置?重点难点是什么?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就可以高屋建瓴,成竹在胸,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提高效率。对于这一点,笔者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的。记得在上学期我对全县上了一堂教学公开课,我进行了试讲,课下,教导主任问我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时,我险些结舌。是呀,不知道自己在这节课中该做些什么,所有的设计或其中的问题都会游离在学生的学习之外,是无效的。后来的一番建议让我意识到了解教学目标是设计一节好课的关键,如果不了解教学目标及课程标准就设计教学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精彩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找准提问切入点

光研读文本还不够,还要研读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出的问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学生才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在备课时就思考如何向学生讲明白,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表现了它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为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组织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青海高原,边塞风光的资料,有关柳树的特点和生长资料,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青海高原的自然环境。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笔者有意将学生从未知区领入到已知区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提问在兴趣点上。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示儿》这首诗时,我以作者身份把学生带入南宋时山河破碎的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说说所了解的那段历史。这时,我又适时告诉学生作者临终不忘自己的祖国,感到深深的遗憾。把他的儿子叫到床前做了交代。学生听到这都感到惊奇,此时我适当地引出了低沉课文朗读,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2.提问在疑难点上。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课文《》的三四句诗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五岭和乌蒙山连绵起伏,诗人却说他们像细小的波浪和泥丸,这不矛盾吗,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畅所欲言.

3.提问在发散点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苏教版六年级课文《草原》一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主客可能说些什么呢?大到民族大团结,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小到草原美景,主人的热情好客等,把你想到的写在书上。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得到了多向发展,使课堂增添了许多生存和精彩。

4.提问在情境之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在苏教版六年级课文《麋鹿》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看完有关麋鹿的图片和活动的录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珍稀动物,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保护区,以及我们该怎样保护珍稀动物。这一环节既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悟文本内容,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我稍作等待,给学生思索和回忆的时间,学生思绪如泉涌。

三、还提问权于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平时笔者会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例如在人文性特别强的课文中,笔者大多会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时间长了课堂就渐渐地活跃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实现了,例如:课文学到这儿或者学完了这一段你还有什么疑惑,想说点什么?时间久了学生就自觉吐露心声,思维也活跃起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