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

第1篇: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逐步走上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管理效能,推进精细化管理,注重经营核算和运行成本的集约型发展道路。精细化管理就是细节的管理,这就意味着制度的细节、组织构架的细节、人员服务的细节、工作的细节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财务分工越来越细,财务信息的流动量和流动频率不断增加,客观上要求医院实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进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一、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在传统管理中,医院的人、财、物各行其是,缺乏统一信息管理,新制度下,信息化建设成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加快财务信息的传递与整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各项财务资源、迅速做出科学决策。

第二,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部门信息系统与之相连,通过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保证医院人财物、收与支的一体化,可以切实解决目前医院粗放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医院由“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型。

二、新制度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新制度实行前,医院实行分散化管理,各院区人员、财务、物资采购等分别核算,财务信息采集存在滞后性,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缺陷。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改变了财务系统组织结构,实行各院区财务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建立财务中心,下辖预算、会计、成本、物价、结算五个办公室,实现大财务统一管理,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设定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逐步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会计平台系统,实现医院财务网络化管理

医院建立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使多部门信息系统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原有的财务核算软件与HIS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物资采购系统,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使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将所有信息统筹规划,形成了信息孤岛,未实现各级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传递需要靠财务人员手工核对后录入,导致医院在财务信息方面的准确性、时效性较低。有鉴于此,医院建立了会计平台系统,留出接口分别与HIS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等软件(下层软件)相连,由下层供应商按照财务需求提供数据,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直接读入上层软件,并按照事先写好的程序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该共享平台的建立,使财务工作在日常业务中能够及时、准确地整合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了支付业务数据与财务核算数据的贯通,使得财会业务的协同得以实现。财务部门通过共享平台在医院各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使财务工作真正实现事中控制,保证整个医院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高度集成。

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延展了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医疗、财务等管理部门通过内部网络直接与各物流部门相连接,借助计算机系统的自动监控,医院的人、财、物实现集成管理,无论在医院整体层面,还是个别部门的控制层面,都有效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同时还加强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与监督,提高了内控的效率与效果。

2.开展网上报销业务,实现医院财务集团化管理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医院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还需将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实现医院运营的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新制度对医院财务收支核算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医院先后完成支出的部门核算、收入的部门核算、院区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等信息化建设,信息的来源向业务的源头延伸。针对多院区办公,职工分散使用、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医院加强集团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院内局域网,开展网上报销业务,为各相关科室设置登陆财务系统热点,让业务支出从源头开始进入信息系统。在这一流程下,医院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提交财务报销申请,领导可用数字签名的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业务审批,财务部门对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

网上报销业务的开展,在充分保障院区工作的前提下,极大地方便了各院区的财务报销工作。医院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和授权机制完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取消了人工输入凭证、登记账簿,事后编制报表、勾稽复核等会计过程,通过共享平台,将医院有关财、物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决策管理者面前,使单纯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大减轻的同时,强化了预算工作,规范了报销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保证网络安全,实现银企互联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运营商、银行三方紧密合作协商,建立了银企互联模式,在网上报销流程的审核结束后,直接进入银行支付平台,真正实现了报销业务的流水线作业,减少各环节的重复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财务执行的动态监控,使医院财务管理数据实现有效整合,会计审核、复核、出纳付款、银行支付等环节的一体化操作成为现实。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临床、医技、管理等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已经越来越依赖医院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系统,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系统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院通过重建信息部门计算机机房设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安全。购置高端防火墙、网闸、杀毒软件等,并定期更新;建立分级授权访问机制、密码保护、数据库审计以及完善存储与备份体系等;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及故障恢复检查等,最终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

4.转变财务工作重心,加强财务分析

新制度下,随着医院财务管理内涵的扩张,精细化管理进程的深入,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而医院共享平台的建设,使财务的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职能有望实现,财务机构的主要职能由核算转为管理。医院财务主要职能的转变,使财务人员摆脱了简单核算工作的束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参与到医院管理中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分析医院人、财、物的利用情况,研究医院运营活动取得成果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依靠信息系统进行流程优化,提高医院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医院物资库存率,优化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医院效益。

医院实施的领导决策系统将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多种数据来源进行统一,实现管理层、信息层、操作层多层业务全新集成,有效提高了各项经济信息资源利用率。系统对于医院例行报告,如月报、季报、年报等等进行单位、部门、年度多维度立体式纵深分析,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信息报告,使医院决策者更加轻松地掌握医院的有效信息。

5.加强财务人员培养,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意味着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扩展到管理、控制、分析财务信息上。为此,医院着重加强人才培养,实行大轮岗制度。医院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培养财务人员创新意识,在思想上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提倡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提出新方法、新观念;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轮岗,一方面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使财务人员充分了解财务基础工作,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使其不再局限于做账、核算、统计等基础工作,还要了解预算管理、决策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基本模式,完成医院财务人员从账房先生向财务分析师角色的转换。为了满足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医院通过招聘等模式引进新的人才的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培训,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管理队伍。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对医院的影响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现和推动医院体制创新、提升服务、规范管理、增加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基本医保制度的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财务流程再造带动工作效率的提高

医院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财务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整合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自助挂号缴费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二)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推动全成本核算

全成本核算是各级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也是节约医院运营成本的主要手段,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建立“一个机构、一个账簿、一个账户”的核算体制和运营机制,统一财务职能,明确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范围,达到全方位的凭证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监督、全要素的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提高管理效益。

第2篇: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制度 建设 现状 创新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

(一)资金的来源以及费用的使用比较复杂

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一般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第一,平常的教育经费以及每年的科研经费。大部分高校过分依赖我国政府财政的拨款,但是想要自己管理支配拨款资金会非常的难,这是因为高校的大部分资金使用都会算入政府的采购计划里,政府对于这部分资金管理得非常严格,监督也比较全面,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都必须做到依据规章使用,防止漏洞出现。第二,大部分的高校对待预算以外的资金使用情况比较随意。预算以外的资金使用情况没有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约束,因为这些资金大多是通过企业捐助、个人捐助、高校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获得的,一些知名的院校通过以上渠道获取的资金远远多于普通的院校,有的甚至会超出国家政府财政拨款。

(二)资金的预算和实际执行存在着缺陷

一般来讲,一所大学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预算机制,在做到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财务制度的情况下,做出具有准确性和条理性的财务预算报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事先预算出的项目执行。主要表现在:第一,往往一些事先预算出的项目资金不知道去哪儿了;第二,一些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第三,实际的执行没有和预算有效地相结合。这些现象都使预算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一些院校在进行资金预算时,是进行整体的资金预算,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是由不同专业的院校或不同系来执行,因为每个专业的院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必然会有所不同,故最后会与院校的总预算有所差异。

(三)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高校在对固定的资产进行管理时,往往存在许多不完善的现象。教学设备等固定的资产在购买时,往往都是各部门进行独立的购置,缺少统一的管理。这造成账目的记载非常的不规范,当有些设备材料丢失或者损坏时,没有办法依据账目进行查找。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效率不够明确,因为没能够进行及时的监控以及调查研究,对于是否需要进行更新的设备审查得不严格。没有必要更新的设备进行了更新,不具备报废标准的设备进行了报废,这些都是铺张浪费的现象,同时也是造成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二、对高校财务管理概念的重新认识

(一)财务管理以及融资和理财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不断地扩招等。这些都迫使高校无论是在办学的规模上,还是基础的设施建设上以及教学设备的购置上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主要的资金来源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取。这也就使高校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负债办学。高校每年都会偿还银行巨额的贷款利息,如果在需要偿还本金的情况下,高校没有其他的渠道来获取资金,就会使高校财务管理面临困难,甚至面临崩溃的风险。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单单是对高校的资金进行管理,还应该积极拓展筹资的渠道,通过不同的方式拓展出更多的融资渠道。

(二)成本核算的观念

在传统的成本核算的观念里,国家包办了高等教育的所有支出,对成本核算的概念理解为,国家给多少高校就花多少,如果出现不够的现象,可以再向国家申请。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高校对成本的核算加以重视。我国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大约在10000元左右,而国家的拨款加上学生的缴费都达不到这个数目,所以高校必须对成本核算即培养人才的费用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观念

主要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有以下两种:

第一,融资风险。在对校舍进行扩建时,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高校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取资金。大多数高校的收入主要是靠着国家政府的拨款,而部分高校在面对银行贷款利息以及偿还本金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这就会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融资风险。第二,收入风险。高校的主要收入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国家政府财政的拨款,另一个是由高校进行自筹资金。虽然国家政府财政的拨款相对于来讲比较稳定,但是数量非常有限。高校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自筹来获得,但是自筹资金非常的不稳定,因为自筹资金存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高校之间存在的差异、院校所处的地域以及环境、高校自身的名望以及生育等,都会影响到高校的自筹资金的进展。当高校的预算完成后,各项工作都已经开展,而此时在资金方面出现了问题,资金不能够及时的到位,这必定会给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

高校的财务管理应该把如何防范风险作为工作的重点,对收入的来源、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带来的风险进行认真的评估,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的发生。这就需要高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把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开拓高校资金来源的新途径

做好高校的财务管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资金进行节流,另一方面就是增加资金的来源。大部分的高校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根本无法支撑现在越来越大的费用。这就需要高校在资金的来源途径上进行开拓。例如,可以利用高校的固定资产和社会企业进行合作,把因为季节性或者周期性闲置的一些场地以及场馆对外进行开放。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还可以为高校增加资金收入。

(二)高校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的模式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复杂,因为科目、数额、不断的增加,管理者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必须进行信息化的模式。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商品的变化以及价格的更新速度也非常的快,如果高校的财务实现信息化的模式,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当前最新的物资器材的市场价格,以求用最低的价格,得到最大化的使用价值。通过信息化的模式,还可以使高校建立以财务部为中心的全院校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上下之间的交流,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及沟通。这样也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财务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负债办学。对于高校来讲,它不像企业一样有很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巨额的资金管理缺少经验。所以,必须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应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院校的管理制度,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地进行防范,同时可以对管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同时,还必须清楚高校筹资情况,对每一笔费用的使用情况都了如指掌,争取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可以进行科学化的安排,对建筑成本进行最大限度的制约,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作者单位为沈阳工程学院财务处)

第3篇: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和会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企业财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不管是否需要会计予以反映;企业会计则是对这种运动进行反映,前提是必须存在资金运动。二者的联系就在于,财务作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特定经济关系,需要会计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反映,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来看,随着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融合更加密切。另外,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内部,从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配置上没有也不需要分开。同样,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本身也能够加以区别。但在管理实践中,鉴于相同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上的一体化,很多人认为,会计制度应称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尤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更没有分开的必要。本文也赞同上述观点,下面的论述中所提到的内部财务制度就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为了维护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秩序,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各类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任何一个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不可忽视的基础建设。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对制度建设的定位,在他看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实现其目标,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三个大问题:一是企业的制度安排的问题;二是企业战略选择的问题;三是企业文化塑造的问题。对于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在这三个大问题上,都不可以回避,都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也必须从企业的这三大问题入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的核心功能是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提供激励和约束。其具体功能:一是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提供有效信息;三是降低不确定性;四是降低交易成本;五是外部性内部化。所以本文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内部财务制度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协调内部各项会计管理活动及其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次,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包括高级财务管理者对一般会计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成效的依据。

第三,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科学、合理规划企业会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体现和推行企业科学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第四,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专业人员充分发挥管理才能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包括制度设计和组织维护两个方面。那么其主要任务也应该有两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也就是制度设计。要想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现其所有的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首要的任务是企业必须设计一套科学有效、适合于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率的、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2.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也就是制度维护。如何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不但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制度实施机制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实施的顺畅。实施机制是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企业是否能够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员工素质、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并不是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从而影响了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

前文已经论述了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本文认为,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言,更为关键的任务是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制度实施机制是企业制度体系充分实现其功能,发挥其作用的保障,而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状况是通过制度效率来衡量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们的制度结构尽量达到耦合状态,纠正不足和矛盾,弥补缺失和漏洞,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以求制度系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

为了提高制度体系效率,确保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本文认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制度优先的意识,无论是对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还是对一般员工,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企业必须重视制度创新;第三是企业内部监督、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是运用现代财务治理理论,加强企业财务治理。

(一)制度优先意识

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最大优势并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制度上的优势,也就是优于其他企业的制度体系。这种优势首先就表现为:在企业全员当中形成制度优先意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权威性是不容受到丝毫损害的,无论任何人、处理任何事务都必须照章办事。

企业的大部分内部制度尤其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更为重大的如内部财务制度、人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作用对象就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各级领导,而并非一般员工。通过考察分析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企业违规违纪案件,我们就会发现,但凡存在违规违纪事件的企业,其管理高层的制度优先意识就比较淡薄。制度是他们制定的,不能完全按制度办事的也是他们,尤其在一些可能约束他们行为的制度面前,当制度规定与他们的意愿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以权代法”,制度的威严在他们面前荡然无存。

任何企业,只要这种现象发生的次翟蕉啵尤其在各级领导、多个领导身上出现,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就会逐步陷入混乱,甚至走向瘫痪,继而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反,企业的制度意识很强,人人都能按照制度的制定开展自己的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优势就会充分的体现,就会逐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科学、合理、完善而且高效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员,尤其是管理高层牢固确立制度优先意识。

(二)制度创新

创新为何能成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理论上我们首先来看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的科学论断。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必然经历从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到不适应的变化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也认可马克思的观点,并提出了制度效率递减规律: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分析,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所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原有的制度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此时就必须对原有制度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就会下降。甚至有的理论还认为,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上,制度创新决定着技术创新。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我们对某些效率降低到已经不适宜的制度规定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完善,经常会发现或为核销流程繁琐低效率而抱怨、或为控制标准不切实际而发愁、或为考核指标不合理而哭笑不得、或为符合制度规定而不得不损害企业利益等等。

(三)分层管理与三权分立

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的本质就是“财权流”,这里的财权就是指某一财务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投资、筹资、收益、财务决策等权能。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财权配置问题。

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分层管理”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尤其是对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都体现了分层管理的思想,从股东会(所有者层次)到董事会、经理层(经营者层次)再到财务部门(业务处理层次),其财权配置情况是不同的。一般情况都是,越到上面的层次,决策的权力越大,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轻;越到下层,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重,决策的权力越小。这种配置有利于顺利实现所有者的利益,充分挖掘经营者的管理智慧和才能,能够调动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但实际问题时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最多也只是上一层次对其以下层次的监督,财务治理的效果不是很好。

第4篇: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 现代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创新

论文摘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和整体价值服务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发展的永恒主题。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进行科学创新,对财会管理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改革中,企业财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一个突出而紧迫的重要问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财务行为。也就是必须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筹措资金、使用资金和分配收益,才能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建立企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

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金活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主要是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透过价值形态管理,达到实物形态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3)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尽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已有多年,但我国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旧是会计和财务不分、财务仅是作为会计的附庸而存在,其对象仅限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内容充其量也只是成本费用的控制而已。因此,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筹集资金、用好资金起积极作用。

2、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

企业财务、会计分别设立机构是体制创新的思路,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其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同,其财务管理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基础上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才具有可操作性。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财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反映利润取得的时间,反映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反映受风险大小的影响。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

企业财务会计体制改革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中应当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讲求实效。要充分认清会计环境,遵循国家法令法规,体现效益原则和内部控制原则,有利于和国际企业财务制度衔接,还要考虑到改制中的便于操作。

(1)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企业的经营者及财务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结合起来。

(2) 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学习班及会议等形式,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和会计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财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使广大财务人员自觉重视职业道德的修养,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

(3)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促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

在现代企业中,公司的财务管理通常与公司的高层领导有关,如总裁、财务总监等,还有一些级别较低的部门主管。因此,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促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避免公司的管理出现漏洞,减少公司的经济损失。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强有利的保障。

总之,财务管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以财务决策为中心,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因此,财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合理地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抓住发展机会,规避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集合债券;问题;一、引言

自2007年10月底,全国首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2007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成功发行,填补了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下债权融资的空白,债券市场第一次向中小企业敞开了大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作为我国甚至全球的金融创新产品在市场的推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被称为“中小企业资金饥渴的及时雨”。然而,截至2011年2月底,在3年多的时里总共中小企业债券总共只发行6支,募集金额29亿,服务企业58家。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其他金融创新产品一样,在其推广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争议。

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展历程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国内债券市场的出现并不是从2007年才开始的,原国家科委早在

1998年就统一组织过高薪技术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但直到2003年03高新债的推出及在2006年成功兑付,这一做法才开始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目前,我国已经发行了6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三、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的意义

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对发展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积极意义,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大创新。

1.发债主体角度

在融资模式上,集合债券的推出,使得中小企业融资,不再局限于银行贷款、中小板和创业板的IPO融资渠道。

在发债主体上,由多家中小企业各自作为债券发行主体联合起来申请发行债券,突破了国家对债券发行主体的政策性抑制。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多个企业共同发行,这能分散总体风险,每个企业只需承担部分融资风险。

在财务管理上,集合债券是综合成本最低的外源融资方式,一方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成本要远低于发行股票融资与银行贷款的成本,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因而具有“税盾”优势,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进行债务融资,不会影响其所有权结构和日常经营管理,对于想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2.投资者角度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债务人必须按期还本付息的契约性合约,投资债券的风险小于股票投资。同时,集合债券收益率高于同期限档次的银行存款利率,其流动性高于银行存款。

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法律关系的创新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与管理,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有关部门、银行、券商、评级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发债企业等)众多,法律关系非常复杂,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采取开拓性的创新思维与方法予以解决。这就需要法律关系的创新。

2.财务制度的重构

发行企业债券对中小企业的规范运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财务制度建设方面。作为非公众企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符合税务机关的规定,而没有必要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日常运营。但企业债券作为公开发行的金融工具,发行方承担着真实可靠的披露企业信息的义务。因此规范运作,尤其是建立可靠的财务制度尤为重要。尽管合格规范的财务制度能够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短期内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影响,以及企业需要承担的必要的费用也增加了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的成本。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不完全是一个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其中还包括了规范企业运作、提高企业影响力等多重作用。考虑到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诸多优势,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券的形式直接融资。但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银行、券商、评级公司、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发债企业等多方参与,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

因此,亟需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明确发债各方的职责权利等内容。此外,市场发展的背后需要多方力量的推动,包括政府机构的政策扶持、融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债券基金、投资公司、甚至可以包括基金等)的积极参与、信用增级体系的不断完善、投资银行的不断创新等。

参考文献:

[1]李靖.集合债券: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上海证券报,2010.3.24

第6篇: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一、抓住重点,确定目标,充实内控制度建设内容

黄骅市水务局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非常重视,一致认为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不仅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经过认真研讨,制定了《黄骅市水务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的实施方案》,下发给机关各科室、下属各单位。确定了黄骅市水务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与目标:

1.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2.完善和制定水务局内部控制制度,全面贯彻执行。

3.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4.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5.加强非税收入的收支管理。

6.加强机关日常支出的管理。

7.有效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促使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单位各项经济事项。

8.提高下属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建章立制,明确权责,夯实内控制度建设的基础

围绕水务局内控制度建设的内容与目标,经过认真研究,制定并印发了《黄骅市水务局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水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收入管理制度》、《支出管理制度》、《非税收入收支管理规定》、《现金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共13项财务制度。为了保证各项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单位日常支出的管理与控制,印制了《黄骅市水务局费用申请单》、《黄骅市水务局借用现金审批单》、《黄骅市水务局修车申请单》、《黄骅市水务局外购申请单》、《黄骅市水务局招待申请单》。严格各项支出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做到各项支出事前有计划和审批,事中有监督和控制,事后有审核和验收。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内控制度建设的保障

长期以来,很多财务人员对会计的理解就是记帐、算帐,

这种观念是非常狭隘的,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重要的管理工作。会计的作用除了会计核算之外,还有控制经济活动,评价单位经营业绩,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营前景等。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片面理解,大力提高全局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组织全局财务人员及下属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集中学习和讨论,使其对《会计法》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会计法》中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了会计在社会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强调了其核算、监督职能,肯定了会计在经济事项决策中的重要地位。

(2)高度重视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3)对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作出特别规定,强化公司、企业的会计管理,以保证推进企业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4)加大了对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保护力度,严格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5)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制度,从法律形式上严肃地确定了会计事务的责任主体,对纠正会计信息失真,加强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要求财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搞好自学,记好学习笔记。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鼓励财务人员大胆创新,总结经验,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对单位财务管理、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和分析。

四、强化管理,精简机构,理顺内控制度建设流程

我局收费收入的费种较多,每年征收额也较大,收费收入的管理一直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收费工作中,我们加大力度投入收费征缴工作,寻求新的收费增长点,保证收费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收费,严禁擅自扩大或缩小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并严格按照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

五、针对实际,查缺补漏,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短板

第7篇: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校;中小学

强化财务管理是学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校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措施。随着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改革的落实,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基本解决了学校经费保障不足的矛盾学校。然而,随着教育经费的逐年增加,一些学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管理随意性强

在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中,绝大部分学校领导主要重视的是教育教学,不太重视学校财务管理,致使学校财务管理逐渐边缘化,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实行“校财局管”,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统一在县财政部门或者教育部门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学校的会计主体责任弱化,导致学校领导形成一种错觉,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分不清领导和财会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个别学校领导重业务,轻财务,重钱的管理,轻物的管理,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事。领导想起来就过问一下,想不起来就放到一边。存在较强的随意性。

二、内部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

加强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实现会计工作与职能的必然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中小学校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应加大建设力度。应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县制发的有关中小学会计工作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工作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或者虽然建立起来,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个别学校领导,财经法规意识淡薄,为了本学校的小团体利益,甚至违反规定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严重违反了财经法纪。

三、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低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大多数农村中学小学校的财会人员几乎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不仅不《会计法》、《审计法》等有关法规,而且对财务账目的专业知识也是糊里糊涂,账务处理混乱,票据管理不规范,白条支出比重较大,收入支出不平,漏洞明显等乱象层出不穷,至于编制预算、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则更是不可能的事。

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的投入,基本解决了学校经费保障不足的矛盾,然而,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规范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全面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民主理财。

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坚持民主理财,推行民主理财,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上级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民主理财管理有关文件精神,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超过一定金额的大额支出,由民主理财小组经民主决策后,再由校长签批。坚持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管理制度,定期向各全校教职工甚至学生利用内部网站、广播及板面等形式对学校的收入情况,支出情况,及时公开,增加学校财务透明度。真正做到科学民主理财。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让有限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充分发挥应有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如谁负责原始凭证的记和管理、谁负责票据保管和开具、谁负责公章印鉴的保管和使用,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做到科学分工,各负其责,其次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确保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管钱、管物就不能管账,负责稽核的就不能再负责记账,负责记明细账就不能再负责记总账等等;再次,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就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一个适合本单位财务管理需要的相对独立的会计机构,会计机构内部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稽核、分析、制单等岗位,并建立岗位考核、岗位轮换等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监管能力。同时,正确认识和接受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财务风险。

三、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从目前农村中学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会计人员都是由各科任课教师兼任,会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在培训时,第一,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培训。比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金管理条列,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等。第二,可以参照中小学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分两类培训。财务制度应培训当地市县自定的中小学财务制度,食堂财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其他一些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会计制度培训应首先培训中小学会计制度,统一报表格式,按科目逐条进行讲解,这样效果更好。

第8篇: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财务;控制;问题与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控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界的关注。很多单位也对内控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是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用的是财政资金,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率,亟须进行内控建设。

1.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内控意识相对薄弱,特别是领导的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内控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领导的内控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

1.1.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许多单位的主要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有的领导甚至认为,单位使用的是财政资金,资金完了再申请,不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抱着有与没有无所谓的态度。

1.1.2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控制(或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导致没有形成科学的预算和决策,资金存在浪费现象。

1.1.3对经费支出缺乏控制意识

许多单位目前尚未为各项经费支出建立明确、合理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对不少经费支出采用实报实销制度,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要实施报销。

1.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包括制度建设、人员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等。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主要表现在:

1.2.1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有专业的会计人员,但还有部分单位,由于编制少、经费紧张等原因, 没有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人员兼职。因此,这部分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欠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2.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单位还没有单独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而且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工作中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不完整。部分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相关制度已不适合当前工作。

1.2.3印鉴保管上的漏洞较多

应该说这是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疏漏。有的单位将财务章和法人章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还有的单位将支票、财务章和法人章同时由会计一人保管,出纳形同虚设。没有严格执行“会计出纳分设、支票印鉴分管”的基本财务制度。

1.3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管理混乱

部分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1.3.1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

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内容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签字。有的发票只有一个总额,没有具体明细和清单。还有使用假发票,虚列支出,套取资金。

1.3.2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

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实际使用着的某些固定资产却尚未作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固定资产台账,管理与使用脱节。有些还能使用的资产过早报废,形成浪费。大多数没有财产定期盘点制度。

1.4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

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其合理、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控制的目的。部分单位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方法体系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1.4.1岗位设置不规范,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

关键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牵制制度的重中之中。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关键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部分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

1.4.2授权审批的金额界限不明,授权审批制度有待改进

授权审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它要求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要有明确的授权审批主体、授权审批金额权限和审批流程。但从调查情况看,许多单位都是长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没有形成审批制度。这虽与单位规模较小的特征相适应,但有可能影响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2.1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

2.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为财政“节流”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强化会计工作基础,需要财政机关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的工作能力,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2.3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第9篇: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校 内部控制 研究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18-02

一、高校内部控制实施及目标

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正式施行,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按照要求,作为事业单位的高等公立学校应遵照执行。高校内部控制是学校通过制度制定以及实施,防范和管控学校经济活动的风险,实现办学目标。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障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安全并有效地利用资产、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效果、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等。

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意义及现状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是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是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基础条件,是高等学校遵循现代大学制度、践行依法治校、落实学校章程的重要途径,是判断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实施是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对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进行的评价,对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已经实施,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健全,但在如何衡量这些制度的科学、合理及实施效果暨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方面,没有与制度建设与实施同步。教育主管部门目前也未对高校的内控制度评价提出统一要求。总而言之,当前高校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评价需要完善和规范。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支出类型的多样性、高校利益的复杂性及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对高校的影响等客观因素使得合理保障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效果更成为一种紧迫。因此,内部控制制度评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

(一)评价主体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主体应确定为高校的管理者,评价目的是为准确把握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总体情况,及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高校应设立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或类似功能的委员会,常态化地领导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工作。

(二)评价的内容

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b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整性(c1),主要评价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完整性而言,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高校财务制度或财经工作条例、内部审计制度、高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干部管理制度、预(决)算管理办法、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设基建项目管理办法、修缮项目管理办法、学科管理办法、人才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

内部控制控制方法的规范性(c2),主要评价高校内部控制的方法是否健全规范,控制方法是否在相关的文件或制度中进行了明确。主要包括:(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学校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是否明确划分职责权限。(2)实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学校在分权控制的基础上,是否按授权权限履行监督、审批职责;不得越权审批。(3)实行归口管理,按照部门分工及岗位设置对学校人、财、物实行归口管理。在预算经费管理上,体现归口管理原则,按业务相关性进行归口管理,各职能部门对相关经费的预算编制、督促执行、效果评价负有责任。(4)实行预算控制,高校的全部经费是否实行预算总额控制;科研经费是否实现分明细预算控制。(5)实行财产保护控制,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加强借出款项管理,及时清缴借出款;严格按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资产管理,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报废及处置等事项。(6)实行会计控制,学校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学校的财会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会计机构设置是否合理,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7)实行单据控制,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是否按要求填制、审核、归档及保管。(8)实行信息内部公开,学校是否有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信息公开的内容是否明确,是否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实施相关信息公开。

内部控制的适应性(c3),主要评价高校能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制度的变化及时制定或修订与学校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内控制度。2014年,高校实施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国家的诸多制度也并实施,以评价某高校2014年内部控制的适应性为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高校是否实施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操作手册;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差旅费管理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会议费管理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培训费管理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因公出国经费管理办法;是否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相关收费、资助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相关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实施细则及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等。

2.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b2)。定期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c4),高校是否建立了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是否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可分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单位层面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等。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预决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除此之外,该指标评价内容还包括根据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整改情况。

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情况(c5),高校是否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每年是否提交了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除此之外,该校是否就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情况作为内部控制审计公告。

学校开展临时风险评估情况(c6),学校是否因外部环境变化或经济活动需要、管理者要求等情况及时开展了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三)评价过程

指标建立。内控评价指标是对评价内容的具体反映。多种因素决定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评价指标不能用任何一个或几个单一指标来进行,笔者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目标层(a)指高校的内控制度评价;准则层指标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b1)、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b2);指标层指标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整性(c1)、内部控制控制方法的规范性(c2)、内部控制的适应性(c3)、定期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c4)、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情况(c5)、学校临时开展风险评估情况(c6)。

指标赋值,评价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6个指标全部为定性指标,利用专家判断法,b1指标赋值为60分,其中:c1、c2、c3指标赋值各20分,b2指标赋值为40分,其中:c4、c5指标赋值15分,c6指标赋值10分。在对北京某高校2014年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中,通过若干名专家根据该校内部控制制度实践情况及专家的专业判断,取各指标平均分,该校得分为70.25分。各项三级指标得分都不超过85分,其中c6指标得分为0,该校内控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的完整性需要健全,内控方法的规范性需要进一步明确,内控制度的适应性也需要加强,同时应该定期适时地开展风险评估,内控专项审计和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 朱静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要点(一).财会信报,2014(11)

[2] 郭涛(导师:祝爱民).高等学校综合财务评价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3] 黎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关问题的探析.国际商务财会,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