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资学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并以价值工程在薪酬管理和人员聘用决策中的运用为例,探讨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中充实相关学科方法手段的必要及可行性,这一探讨过程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实用及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新的应用性课程,由于设置时间不长尚未完成其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完整化、系统化,教材的编写缺乏具体方法论如必要的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结果导致本课程知识含量不足。本文以价值工程原理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薪酬管理”和“人员聘用决策”中的应用为例,提出一些具体教学做法。
一、薪酬管理、人员聘用决策与价值工程原理方法的应用
众所周之,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是上世纪40年代由美国人劳伦斯·麦尔斯(L. D. Miles)创立的一种以提高产品(或劳务)的“价值”为目的的先进管理技术;在价值工程中,“价值(V)”被定义为“功能(F)”与“成本(C)”之比,其含义是指用最低成本代价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产品的必备功能。由于强调“功能分析”即缘于使用者购买“产品”是购买其内在“功能”而不是产品本身的具体结构,价值工程的思想因此在工业产品技术创新和建筑产品设计方案的比较选优等领域获得广泛运用;至于价值工程从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转化为一门定量化的实用管理技术,则主要在于其提出了以下两方面的应用原理要点。
第一,为了解决“功能”与“成本”量纲不同(后者为费用单位,但前者表示功用且无法定量)因而无法得出两者确切比值也就是使“价值”得以准确量化这一问题,通过先引人成本“为实现某一功能的现实成本”;功能“为依照功能重要性系数(功能重要性系数可按环比评分法和包括0一1,04评分法在内的强制评分法确定)对成本进行分摊计算得出的功能目标成本”概念,再定义“价值系数二功能目标成本/功能现实成本”,从而实现功能与成本的可比;当可比性一旦建立起来,价值系数的作用便在于衡量按功能度量的成本结构的合理性并具体指明成本结构的改进方向,其判据是:若价值系数大于或小于1,将分别表示与相应功能对应的现实成本过低和过高,因而应分别予以提高和降低;若价值系数等于1,则表明此时功能现实成本与功能目标成本相互匹配,因而成本结构一般无须改进。
第二,为了实现不同方案的定量化分析比较,提出“方案价值指数=方案功能指数/方案成本指数”概念,并通过定义“方案功能指数”等于该方案对各项功能的满足程度与相应功能重要性系数的乘积之和再与相关各方案上述乘积之和的总和相比所得的比值、“方案成本指数”等于该方案成本与相关各方案成本之和相比所得的比值,从而给定方案价值指数的具体算法。在此种情况下,功能指数超越成本指数即成本转化为功能的程度大小便成为方案选优的基准,其判据是:取价值指数大于1且值大者对应方案为最优方案。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薪酬管理是指对员工报酬的给付标准、结构进行确定与不断调适的动态管理过程;而人员聘用决策在本质上则属于多方案选优问题,即“人力资源产品”的使用者需依据一定的可靠方法从多个备选人员中优选出能更好满足使用需要即具有更高“性价比”的特定人选。显而易见,以上两者均属前述价值工程定量化管理技术应予解决的问题范畴。
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求解
(一)薪酬管理问题实例
例设:因人工工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某企业拟将某一职位的月薪水平自当前1 000夕口月调高至1 200元/月。但企业劳资管理部门认为,当前该职位工资结构按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及福利报酬工资各占40% ,40% ,20%比例分配不利于人员激励,为配合今后逐步实行的绩效工资改革,新的调资方案应进一步突出人员的工作技能要求,并因此将岗位、技能与福利三者的重要程度比确定为2: 4: 1。试作答以下问题:一是就现行工资结构评价其不合理性;二是分析此次调资带来的工资结构变化。
基于前述价值工程原理方法形成的本例解法可归结如下:①为判明现行工资结构的不合理性,可按表1所示解题过程求出与工资结构成分对应的岗位、技能、福利3项功能目标成本同对应功能现实成本相比所得的价值系数,经观察可知,由于3项价值系数中的第一、第三项取值大于1而第二项小于1,因此可判断现行工资结构是不合理的,至于其改进方向则是在降低岗位和福利工资的同时增加技能工资;②如表2分析计算过程所示,此次调资带来的工资结构变化是工资总额从原来的1 000元/月调高至1 200元/月,其中技能工资从原来的每月400元增至686元,岗位、福利工资则从原来的400元和200元分别降至343元和171元,即岗位、技能、福利工资的每月增减数分别达到一57元、+ 286元和一29元。
(二)人员聘用决策问题实例
例设:某企业就某职位进行人员招聘,前来应聘的甲、乙2人月薪报价各为2 000元、3 000元。经企业人事部门设立学历、工作经验、人员个性特点、体质条件等四方面考察指标(依次用A,B,C,D表示)并按10分制评分,二人得分情况分别为:甲依次得IO分、7分、6分、8分;乙依次得8分、9分、8分、8分。若对于各项人事考察指标,企业人事部门认为根据该职位特点,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要求均应摆在首位且同等重要,而相对于体质条件,人员的个性特点条件应更为重要。问该企业应选聘哪一人员出任该职位。
本案例属价值工程多方案选优问题,其具体解法步骤可归结如下。
(1)如表3第①栏所示,定义人员4项考察指标为人力资源使用者所需“产品”的功能并确定这4项功能的功能重要性系数;
(2)如表3第②栏所示,按功能重要性系数与功能满足程度得分(即企业人事部门赋予应聘人员各项考察指标的评分)乘积并通过对乘积进一步求和确定甲、乙两人员聘用方案(下称甲、乙两方案)各自的加权总得分依次为7. 96和8. 38;
(3)确定方案功能指数。甲、乙两方案功能指数分别为7.96/(7.96 +8.38) =0.49,8.38/(7.96+8. 38)=0. 51;
(4)确定方案成本指数。甲、乙两方案成本指数分别为2 000/ (2 000 + 3 000) = 0. 4 ,3 000/ ( 2《XX)十3 000 ) 0. 6;
(5)确定方案价值指数。甲、乙两方案价值指数分别为0. 49/0.4 = 1 225 ( > 1) , 0. 51/0. 6二0. 85(
(6)根据上步计算结果,甲、乙两方案中前一方案的价值指数大于1,表明该方案“价用所值”;后一方案的价值指数小于1,表明该方案“价超所值”,因此,应取前一方案为最优方案,即企业人事部门应聘用甲出任相应职位。至此本案例分析完毕。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全员、全科德育教育已经加入到当代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实现全学科、全范围的素质教育指日可待。本文主要关注我国当前电子电工学科素质教育的推广情况,在进行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教育环境的电子电工学科素质教育办法,以期对中等职业院校提升自身素质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电子电工课程教学;素质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策略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46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106—02
收稿日期:2014—07—29
作者简介:解鹤(1982— ),男,江苏镇江人。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电子电工。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现状十分堪忧,由于难以保证良好的生源,中等职业院校压力巨大。中等职业院校要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就必须保证其毕业生的就业。因此,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重点就在于改革当前的就业结构,即实现素质就业。在这一理念中,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被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素质教育的实现有赖于多学科的综合发展,在学科教学当中引进素质教育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都会将电子电工类学科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科,由于这类学科的毕业生容易就业,因此,也成为了中等职业院校的重点发展对象。中职院校要想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就应当将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植入到电子电工学科当中。因此,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如何才能够实现素质改革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和谐统一。本文在大量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职院校电子电工课程的开展情况,对如何实现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一、实施电子电工学科素质教育的重点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逻辑水平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当在熟悉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编写出适合学生的授课教案。每一章、每一节讲些什么,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都应当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应当通过自身灵活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本知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有的章节之间联系较强,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联系较为紧密的章节结合起来讲解,以建立起系统性较高的教学体系。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同一章节介绍了几种不同的触发器,但是,每种触发器都具有相似或者相同的逻辑构件,教师应当将这几个有关联的部分一并讲解,确保学生能理解这些触发器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整章的知识要点。在每一章讲解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单独安排一节课来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确保学生记住知识点。
(二)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
1.在教学当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记忆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结合相关实验来加强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解“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的电磁学章节知识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有关电磁学的知识,很难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建出电磁学的模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电磁学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边讲解,边提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丰富教学实践的内涵,促进学生记忆质量的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当完成理论教学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提升,确保实验质量。例如:在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实验当中,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提出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RC、RL与AV等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甚至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实践教学也不能单独存在,而是要与其他的教学方式综合应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了大纲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教学创新,以确保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
二、实施电子电工学科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教师团队
为了确保素质教育达到既定目标,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更是如此,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手段,还要有自我创新,确保能够胜任素质教育繁重的教学工作。
1.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自身师德的培养是其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教师师德的培养方面,学校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学校应当加大相关硬件建设投入,为教师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应当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在理解学生想法的前提下适时地调整教学手段。此外,学校还应当定期以讲座、论坛的形式开展提升教师素质的培训,确保教师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
笔者认为,教师在学校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还要能以良好的修养、丰富的学识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榜样。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师德高尚的教师能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师德较差的教师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只有教师的人格完整,才能教出人格完整的学生。
2.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水平。由于中职院校属于特殊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出其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差异性。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完成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目标,就应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素质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电气化设备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这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来提升自己。有的教师在教学之余独立设计组装并运行了一套电子电工实验器材,并在教学当中予以运用,极大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这在素质教育当中是值得推崇的。
(二)深入基层课堂,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教师处于教学的第一线,其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质量。
1.让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不同的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有各自的侧重点。电子电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相关思想,应当学会挖掘教材当中的隐藏元素,明确教学当中要体现出的重点,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做不仅顾及到了学科教学,同时也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2.一个会讲课的教师能通过灵活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来达到教学目的,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是让学生喜爱教师、喜爱课堂的关键。因此,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个人情感,通过个人魅力来活跃课堂,就能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提问是否合理,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结语
在上述理论的支持下,中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变得较为容易了。相关教学单位要提高对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
参考文献]
[1]孙玉锋.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2]王稼耕.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电子电工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课外阅读(中旬),2013(6).
[3]顾爱琴.职业学校电子电工课程教学管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2).
关键词:自制教具;演示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56-2
1 放大实验现象,激发探究欲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往往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探究的热情和欲望,尤其是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一些教师自制的、能把微小变化放大、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 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利用一个小的电风扇,导入新课。打开电风扇吹动放在桌子上的纸片,说明风扇给空气一个向前的推力,然后提出一个让学生将信将疑的问题“空气会不会给风扇一个力的作用呢?”在学生的疑惑中进行实验展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将一个可充电的小电风扇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轨道上。打开电风扇开关,发现电风扇和小车一起向相反方向运动,利用这个演示实验把空气对电风扇的微小作用力放大。据此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2 设计实验方案,引发深度学习
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思维的发展也更具深刻性。尤其对于自制的实验装置,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实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体会融入到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案例 在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探究环节,当老师利用DIS实验系统探究完运动物体之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后,笔者增加了让学生探究磁铁之间非接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小组合作利用力传感器研究两个磁铁之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质量和磁性都不同),画出方案设计图。
在各小组完成设计后,进行展示交流。选几个小组派出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其他各个小组对其提出改进意见,经过不断的讨论与修正,最终大家推选出最优的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这与笔者在课前自制的实验装置图不谋而合,如图3所示。
将一根长铁棒固定在两个铁架台的正上端,将两个质量不同的条形磁铁通过细线悬挂起来,细线呈竖直状态,目的是让磁铁的重力与细线对磁铁的拉力二力平衡。两个条形磁铁各自的一端N、S极正对,另一端通过细线与固定在铁架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两个力传感器与两个条形磁铁在同一水平面内,这样两个力传感器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的读数就是两个条形磁铁彼此受到对方的吸引力大小。
3 改进实验装置,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
现在教材中或试卷上介绍的实验方案虽然理论上看起来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存在可行性的问题,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不可逾越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做到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然后,再用改进后的自制实验装置进行科学探究。
案例 如图4所示为很多DIS说明书上或试卷上经常介绍的实验装置图,让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如果按照此装置,实验误差在30%左右。笔者在调节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发现两个不可避免的难题:①要保持两光电门传感器的小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很困难,铁架台的竖直杆本身就无法调节到正好竖直,这样就不能保证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经过光电门传感器时挡光的宽度都是直径,尤其下面的传感器测量的时间误差很大;②小球由静止释放时,是手动控制的,只是通过肉眼观察小球直径差不多能通过光电门的小孔,但是小球实际运动过程中挡光的宽度很可能比直径小,存在很大误差。
针对上述问题,改进后的自制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①用一个宽度为2 cm,长为6 cm,厚度0.2 cm的钢片作为挡光片代替小球,这样改进的的好处:不需要维持两光电门的小孔完全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即使错开一点也没关系,由于它的长度为6 cm,在钢片下落过程中经过两光电门的挡光宽度可以保证始终为2 cm;②钢片释放时用一个夹子来代替手动控制,这样可以保证钢片在下落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减少实验误差。
利用此装置,实验误差为3%左右,可见在经过实验改进后,精度大大提高,是可行的。
自制教具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多变的设计,它具有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原理直观、现象明显等特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开发价值。它的使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的实验内容,提升了物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有效问题的设计提供肥沃的土壤,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更具深刻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程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改革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49-02
实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培养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植物资源化学》课程是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交叉整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本课程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用化学及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应用价值、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与技术以及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学科。当今世界提倡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植物资源而言,问题尤为突出,从“物尽其用”的原则出发,必须对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植物资源化学是研究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必不可缺的研究学科。同时,植物资源化学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作为植物资源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这门课程的质量,是提高植物资源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相继开设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专业方向,如何针对农林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组织好《植物资源化学》课程教学,成为高等农林院校相关教师面临的十分迫切问题。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平衡:目前植物资源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过程和目的,均与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存在较大差距,常常达不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内容基本不变,实验技能训练内容不平衡,重提取,轻分离,缺定量检验,即仅重视和强调化合物的提取分离过程,而忽视有效部位、单体化合物的设计和分离分析,而后者又是植物资源利用、生产和研发的核心。
2.教学模式过于被动:完全的被动式教学过程,没有学生主观能动性施展的空间。传统实验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实验,这容易造成学生按照实验讲义的步骤按部就班地拿到实验结果,不能发挥其主动性。学生在交实验报告时也多相互借鉴,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实验的讨论仅限于实验注意事项,仅有个别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这不利于学生发挥其主动性。
3.教学手段枯燥单一:几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手段,教师先将实验目的、原理、提取分离流程等写在黑板上,上课时指导教师先讲一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整个实验过程都是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已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而较少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都是不利的。
由于这门课涉及知识面广,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结构复杂,理化性质多样,是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植物资源利用方向中比较难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理论知识,突破理论学习难点,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上讲台讲课以及多媒体实验教学改革等环节对本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体现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专业方向特色,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式进行
1.改变教学模式。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是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与方法,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实验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用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准备在植物资源化学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每次实验前由事先指定的学生(2~3名)熟悉实验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方法,然后由其余同学评判、比较,最后由教师补充,然后开始实验操作,并由这几位同学和教师一起组成指导小组,巡视指导其他学生的操作。在传统实验基础上,更多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试验,即在植物资源化学实验中,教师根据植物资源发现与利用的要求,选取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强化技能训练的实验题目,引导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所需仪器设备、试剂、制定实验流程。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讨论,选择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自己所选的工艺路线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更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内容。植物资源化学课程实践性很强,侧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理论联系实践,掌握重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检识等实验技术。但由于学时有限,我们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精心设计,适当削减溶剂提取内容,增加现代分离(如色谱分离)和定量分析内容,调整后者的学时数,逐渐将两者的学时数调至1∶1的比例。实验技能的提高是建立在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平台上的,故应更多地投入本学科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本实验室一些较为先进的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速离心机,紫外、红外分光光度计均已配备。对于大型仪器,应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基础上,给予其一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跟上现代化要求的步伐,增加其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撰写修订适合我们自己的实验教材,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更适应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
3.提升教学手段。由于植物资源化学实验操作比较繁杂,在讲解时难以表述得十分清晰,我们申请学校教学研究项目资助,采用数码摄像机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程录像,再经过编辑,制作成光盘资料供教学使用。同时还准备利用POWERPOINT、展台等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并把学生的操作拍摄下来,让同学们自己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各种原因,这样做将会非常具体而生动,充分激发学生做好实验课的信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题组老师在大量查阅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出植物资源化学实验技能的运用及对学生今后工作的作用,纠正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和片面依赖实验讲义“照方抓药”的现象,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造力、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植物资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掌握植物资源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植物资源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了解各类型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现代创新药物研制的一般方法,为学好其他后续相关课程和学生就业后从事植物资源相关行业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植物资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更为直接和关键的作用,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对植物资源化学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评价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对于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验教学环境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3]。当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已逐步引起教育者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基础理论的讲授,还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学生智能的培养。植物资源化学课程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作为植物资源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这门课程的质量,是提高植物资源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植物资源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进行植物资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植物资源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与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郭尚义.国内外大学实验教学的比较与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7):73,75.
关键词:微视频;教学资源;医学教学课程
在医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采用传统教学法,因为高职学生背景不同,对其理解力也不一样,教学效果难言满意。在新的教学方法研究中,视频教学得到了广泛的推荐,可是在进行讲课准备之前会发现,视频教学时间长,会导致学生耐心持续下降,并且要进行视频滑动去寻找知识点。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将微视频引进来,将冗长的视频剪割为小知识点,让学生不再视觉疲劳,在课堂外也可以观看学习。
一、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概念与应用优点
1.1微视频教学定义
在教学的角度观察微视频就是用教学大纲、目标作为根据,选择一个专业适合视频教学播放,拍成一系列的微视频,按照内容、知识点设置时间长度,由教师使用。微视频有着编辑类型的短片,在内容上有纪律型短片。
1.2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对微视频的研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微视频技术的的研究,主要研究在医学方面;二是在微视频资源中的研究。
1.3微视频教学资源使用优点
微视频费用体现出了物美价廉的特点,使用的时间和使用方式也是自由的,由学生或者是教师决定,教师也可以提前将视频录制出来,有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样能够将教学效果提高,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转折点,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许多。
二、开发出微视频教学资源
2.1制作幻灯片
借助幻灯片可以将“导入情景”、“概述讲解”以及“探讨结果”实现。可以选用一种办法是新建幻灯片添置文字、图片元素,借助改善时间顺序与时间去将图片播放过程确定下来。另一种办法是提前将幻灯片内容做好,再将幻灯片里面内容排序即可。
2.2录制屏幕
屏幕使用专家或是软件能够直接将演示性操作进行录制,在教学过程里面应该使用录制训练办法,在结束以后,用鼠标点进转换框。用户点击视频的时候就会有反馈消息出现。
2.3录制解说词
录制解说词是借助软件里面的“音频”效果体现的。通过微视频教学资源里面的解说词,录制相对应的图片在幻灯片里面,要保证声音、画面协调一致。
2.4微视频资源的优势
(1)微视频资源微学习者提供了很多认知通道,在一定限度上能够加速学习者容易接受信息,也可以将学习速度与记忆提升。
(2)在微视频教学资源中,提供着信息与知识点,可以把知识点、方法与理念进行视觉化,在一定时间内将教学信息展现出来,让学生负担变轻,加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性能。
(3)微视频教学资源有一定的特点。视频中可以将知识点丰富,通过生动、现货的画面,让学习者更容易了解知识,不但可以提升对讲解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让学习者保持注意力。加强记忆力。
(4)微视频教学现场感比较强烈。微视频能够将课堂实际过程真实记录,将学习紧张的氛围营造出来,给教师与学生一种强烈真实的感受,增加了学生的认知感,给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调动其积极性能。
三、将微视频教学资源使用在医学课程中
3.1在课堂里面使用微视频教学资源
在医学课堂里面,使用微频教学资源开展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将案例导入、教师授课、学生商讨、探讨结果。
3.1.1案例导入时期
借助微视频资源方式将完成好的案例在课堂里面展示给学生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应该多去鼓励、激发学生,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进一步提出问题再将目标明确。
3.1.2教师授课时期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方案,使用数据库进行展示,检查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并且给出答案与评价。操作包括着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可以对技术有着熟悉掌握,并且将微视频资源投放到网络上,方便学生下载方便。
3.1.3学生商讨过程和探讨结果时期
最开始的时候要根据教师的指引,使用微视频查阅资料、教材。进行小组商讨,并且制定方案。然后再使用微视频去将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并且要去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观看微视频,将知识进行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多去学习以及商讨,才可以将结果确定下来。
3.2在实验教学里面使用微视频教学
由于在课堂上学生存在着差距,有的学生能够把很快将知识点理解,有的则需要时间进行消化,这样会让一些学生接受不到知识点,将操作实验结果影响到。通过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将数据库软件演示下来,制成微视频供学生学习。微视频的教学资源应该与课程相融合,能够学生重新掌握知识点,也应该让学习进度顺利实行下去。
3.3在自主学习中使用微视频教学资源
将微视频教学资源放到网站里面,学生们可以自由点击,使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学生们自主学习分为两个时期,课前时期与课后时期。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进行提前预习,在上课之后,借助微视频解决上课不懂得问题并且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乐趣。
3.4学生与教师的应相互学习
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反映与信息反馈,指引学生在每节课的知识点熟悉掌握,与此同时也应该随时的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回答,进一步将现场的氛围调动起来。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们学习情况进行改进方案,在最后选出优秀的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们能够获得真实的课堂效果。另外,教师本身应该有着自信、流畅的感受去进行讲课,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配合着,也能够将学习者的学习乐趣激发出来,将学习效率提升了。在最后,为了对微视频的教学资源与传统型教学进行探究,应该开展实验研究在教学过程的时候,这样方便分析最后的结果。
结束语:学习者可以通过使用微视频资源,主动性的进入课堂学习,并且受到启发。学习者能够借助学习微视频教学资源实行学习,将时间与空间进行扩展,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受到丰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韩爱国,高健.教学资源平台在职业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5,(9):163-164.
[2]刘玉建,贺行巍,蒋建刚等.小组协作竞争结合交互式网络系统教学在湖北省某高校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5,(6):90-93.
[3]张琼宇.浅析微课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18):89-89
[4]孙慧斌,赵保东,王大山等.数字口腔显微镜视频在口腔外科门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2):25-28.
[5]刘艳宏,李建树,伍志良等.临床医学教学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整合[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2):58-59,51.
一、情境教学,帮学生找学习方法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英语课堂几乎是他们接触英语的唯一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组织开展高效自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找到学习英语的好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做到教学情境化。例如,三年级学习水果单词时,我校教师让每个学生带一种自己最喜爱的水果,创设一个水果王国的情境,利用手中实物进行学习,练习做小组游戏。学习动物单词时,让学生做一些动物的头饰,创设一个动物王国的情境进行教学。
二、用交际性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听、说能力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互相交流、沟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使用英语,特别是交际性英语组织教学,才能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可以使用体态语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作铺垫,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例如,我校教师在给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上课时,也经常会使用stand up,sit down等简单教学课堂用语,虽然学生第一次听不明白,但只需稍加体态语,他们就知道了,无需说明它们的中文意思。在课外,教师也经常用简单的日常用语和学生交流。一次,一位教师用“How are you?”和三年级的一个小男孩打招呼时,他用两只眼睛疑惑地看着这位教师,觉得很奇怪。但过了一会儿,他小声地回答:“How are you?”这位教师笑着跟他解释应该怎样回答。第二天又看见他,又问了同样问题的时候,他马上就回答“ I am fine.”这比让他们背诵一百遍的效果要好上很多。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日常生活中,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适当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应根据英语实际教学内容,利用“加工工具”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为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有助于使课堂教学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不依靠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词。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明白狮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小狮子头饰、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师:我认识了你们这么多的新朋友,真高兴。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去认识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1、课件出示小狮子图。
2、指导读好“狮”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一)初读
1、正确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认一认、读一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仔细观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二)观察第一只小狮子
1、说说他在干什么?——滚、扑、撕、咬(板书)
2、课文里是怎么写的,读一读(生自由读)
3、你知道他还会练什么本领吗?
这只小狮子练这些本领练得怎么样,从课文里找出描写的词语。
板书:整天练习
(三)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练、习
(四)观察另一只小狮子
1、说说他在干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大家学学他懒洋洋的样子。
2、用“懒洋洋”再说一句话。
(五)指导读好狮子与小树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思考:
为什么懒狮子不学本领呢?
(六)指导朗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狮子妈妈的话。
2、想想平时你做错了事妈妈是怎样教育你的,试着当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
3、同桌互相试试看。
4、如果你是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你会怎么想,打算怎么做呢?
关键词:两课;社会实践教学;资源
高校“两课”(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简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用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历史趋向及传播媒介手段多样化,传统的“两课”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很难高效益地承担起这个重要任务。“两课”实践教学作为“两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越来越受到关注。
实践教学可以解决“两课”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它促进学生接触社会,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并独立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智慧,将所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有利于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因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连结并具有针对性,使教师的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干枯的理论说教,思想理论教育富有了说服力,也提高了“两课”的整体教学水平。
“两课”实践教学作用显著,目前各高校都在以不同形式展开,但是实践教学在实际实行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在高职院校表现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课”教学组织困难,师资力量欠缺,时间与经费不足,其中可行性实践教学资源的选择是所面临问题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对其他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下列形式可以为目前高职“两课”实践教学提供很好的平台。
一、充分挖掘校内现有资源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电影、录像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无论是《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还是《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源可以部分购买,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还可以利用学校教师外出参观及学生暑期“三下乡”所拍摄的影像资料。在资源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信息新、时代感强、有较强针对性和说服力的优秀影片、电视片,比如《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还可以观看《今日说法》、《基本礼仪示范片》、《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影视资料;《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选择《中国出了个》、《小平十章》、《伟大的历程》、《中国之路》、《华西之路》等影像资料供学生观看。这些跨越时空的视频影像资料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拓展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可以领悟和感受社会和他人对自己角色的期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目睹在理论指导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把“两课”的内容与要求根植于学生头脑中,进而外化成学生自身情感、意志和行为。
(二)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目前很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文化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专题教育、讲座、展览等都是重要实践教学资源。“两课”教学可以借助这些活动平台开展。具体方式就是“两课”教师要根据开展活动的特点,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相关主题内容并与开展的活动有机结合。但上述活动通常由学生会、团委、学生工作部门来组织进行,为增强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两课”教学部门需做好学工部、团委、辅导员等其他政工管理人员的协调工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挖掘身边平凡人的典型事迹,建立典型教育机制
典型教育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平凡人物典型事迹的示范作用,来激发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大学生学习、对照和仿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通过举办先进人物事迹展,请先进优秀人物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在观看展览及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强化自我激励和自我超越。
二、建立实践基地
“两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建设若干个具有典型性、具有代表意义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基地可以是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的历史事件发生地或历史人物活动地,以及具有时代先进意义并被人民群众认可的企业、事业单位等。考虑到经费和学生时间问题,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周边的社会教育资源。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政治学习时间,在此时间内,学生一般无课堂学习任务,“两课”教师可以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分批组织学生前往实践基地参观学习、调查研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教师本身而言,也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对于那些参加工学结合,而难以正常参加学校常规组织的“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可以利用“工学结合”平台,把学生所在的企业建立为“两课”实践基地,将“两课”社会实践与专业课实习进行结合,在“工学结合”评价体系中加进“两课”教育的内容。企业尽管与学校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一般说来。优秀企业文化内容上都具有以人为本、追求社会进步、顾客至上等共同理念,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普遍联系。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企业文化氛围中,会不自觉体验、学习,会结合自身就业、成才、成人和成功的热切期望,模拟群体成员的身份和角色,在文化冲突、融合、瓦解和重构的过程中,完成价值观重新建构,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
【关键词】网站建设实训 资源库建设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41-03
一、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中职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是中职课程改革、教学实施进行到一定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既是课程、教材改革尝试推进的需要,也是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需要。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发展成熟而迅猛,为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提供了可行的现实条件,但已有的职教资源与实际使用的需要不匹配。故此建设实用的、优质的、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库,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上述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现代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推荐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一直没有停止过。正因为教育信息化中信息资源的建设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使得资源库的有关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教育部已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了建设各类的精品课程,更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和资源库,以此更能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正在初步改革,在其中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管理,很多课程都开发了资源库,将对应的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录像、微课等共享,并鼓励同行、老师也将自己的操作录像、授课视频、讲课课件等上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课程发展和专业的建设。
二、《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采用的网站建设课程的教材都是针对网站及网页的自学者,大部分只是针对网页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没有更多的实例提供参考,更没有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库。由于中职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他们需要不断的模仿、借鉴,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够在熟练掌握操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果脱离了教材的基本实例而没有进一步的拓展,又缺乏教师的引导,他们就会停滞不前。
三、建设课程资源库的意义
建设一个《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的资源库,教师能轻易的采用贴近项目式的素材,学生也能通过模仿、借鉴并进行创新,在培训中体现出“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氛围,实现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建立该课程资源库具有以下的意义:
1.教学资源库中包含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案例等,教师可随时选取与利用,满足教学需要;减轻重复劳动,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资源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课后可以自由地复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资源库的建设丰富了教师教学资源的来源和扩充,使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
将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打造成具有中职教育特色、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具有适用性、在中职中专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实用性课程。研究和建设的资源库应根据企业的项目结合教学建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
(一)该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计算机专业网站建设岗位进行调查,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此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对项目式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理论研究,奠定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3.实验法:以学校2015级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作为试点,将开发好的教学资源库用于教学实践,并在真正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二)教学项目的配套教学资源库
为了使企业项目贴近教学,应通过调查分析《网站建设综合实训》岗位职责,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根据工作流程转化为教学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并通过学生参与的试讲、评审、修改、再试、再评,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形成可供其他教师模仿和实践的教学资源。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归纳为教学项目,并配套有对应的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应包括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拓展训练、学生工作页、教学录像、教学文献资源、教学素材、教学微课等。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归纳为以下十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配套有对应的教学资源库,如下表示。
(三)教学资源库的制作方案
1.出版本课程教材
本课程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视为一个整体项目过程,打破传统网页教学的条块界限,按照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制作的实际项目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将各个项目整合成一本适合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
2.教学设计(教案)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
3.多媒体课件
课程每一个教学项目都配备有多媒体课件,采用信息化手段制作丰富的PPT,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案例库
网页设计是一门设计课程,针对设计课程特点,收集大量高质量的设计作品,通过大量的案例欣赏,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设计、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拓展训练
每个项目都配套有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进行项目拓展,巩固技能。
6.教学录像
将典型课例进行录像,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重要参考资源。
7.教学文献资源
教学文献资源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主要为一些积累的经验材料源,如教学文档(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研究论文、教学小结、教材、参考文献等资料,方便教师查阅和参考。
8.教学素材
包括图片、声音、动画素材(Flash演示等)、部分实践操作演示的视频文件等。
9.教学微课
将课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反复观摩、借鉴学习。
10.学生工作页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配套有学生工作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工作页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四)教学资源库支撑平台的开发
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库支撑平台,使之可以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放到网络平台上,供教师和学生下载教学,如下图所示。
(五)教学实践应用的教学方法
传统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演示法、讲授法,强调的是操作步骤的讲解和训练,导致培养的学生思维狭隘,毕业后多从事一线的操作工作。本课程综合实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常见的劳动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行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尝试采用德国最新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结合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进行。
1.“引导文”教学法
是一个面向实践操作、全面整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此方法学生可对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策划和操作。学生独立制定计划、执行工作并对成果进行检查。在引导文教学中,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2.情境教学法
可以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需求,模拟公司工作流程,让学生置身工作情景当中,扮演公司职员等角色,对项目进行分析、实施、评估,通过完成项目要求达到教学目标。
3.项目式教学法
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通过项目需求,由老师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步骤、程序和分工实施,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对项目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资源库建设解决的教学问题
1.按照网站开发与建设岗位技能要求,将两年所学网页与网站类课程进行整合,在校集中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训练,以小组形式完成网站的开发任务,既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又能应对未来企业的需要和工作要求。
2.仿真实际网站开发的工作流程,提供综合性、系统性的“实战训练”所配套的项目资源,教学资源库中包含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微课等,教师能轻易的采用贴近项目式的素材,学生也能不停的模仿、借鉴并进行创新,实现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
六、本资源库建设的特色
(一)体现了内容上的创新
本资源库的将网站综合实训视为一个整体项目过程,打破传统网站实训教学的条块界限,根据企业真实的项目按照网站构建的实际项目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将各个项目整合成可供学生查阅、模仿、借鉴的资源库。
(二)体现了较强的实践性
本项目研究以仿真实际网站开发的工作流程为主,课程组织体现出公司工作组织方式,贴近企业需要,因此从内容、组织方式、研究过程均体现出较强的、鲜明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刘信平.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
[2]严水冬,王.对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0)
[3]王丽,曲维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库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6(4)
[4]刘艳华.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知识文库,2016(8)
[5]谢晨芳.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