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神经内科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内科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护理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压力性溃疡,压疮最初称为席疮,再发展称为褥疮,现称之为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神经内科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偏瘫、大小便失禁、昏迷等多种状况,很容易发生压疮。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男74例,女46例;年龄26~82岁,平均62.5岁;原发病均为神经内科疾病,其中脑出血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梗塞57例,病毒性脑炎9例,癫痫6例;入院时皮肤都完好无破损。按照随机原则,设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防压疮护理方法:

1.2.1动态评价

实施计划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压疮治疗护理中的动态变化积极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2.2保持皮肤干燥

常规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清洁平整,每日擦浴1~2次,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衣服、被服,对于大小便失禁、呕吐、出汗等患者,应及时清理、更换,尤其是老年患者,必须确保和消除其共发病因。留置尿管的患者,翻身时特别注意避免身体任何部位压住管路,尤其是尿管连接头部位。

1.2.3护理

经常改变患者能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因为能维持身体局部微循环的畅通,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常规是2h翻身1次,有研究表明与侧卧位相比,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有利于某些解剖部位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

1.2.4营养支持

神经内科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进食量少,致使患者营养状况较差。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的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给予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控制感染,不能进食者行鼻饲饮食,危重患者静脉补充营养及高能量液体。

1.2.5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预防压疮的基本知识和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和方法,进行预防压疮的方法指导,如翻身技巧、床上擦浴的方法、营养饮食配方及选择,以高度的责任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燥,不厌烦,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到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中。治疗操作要轻柔准确,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使之配合治疗护理,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1]。

2 讨论

压疮是由于外力(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而形成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已有研究表明,导致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分为局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全身性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年龄、体重、体温[2],老年人、消瘦者、体温过高或过低者、精神抑郁者均易发生压疮。另外也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长期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心情抑郁,精神紧张,主动活动及配合性较差,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被抑制,组织容易被分解,易诱发、加重现有的疾病,从而促使压疮发生。

压疮发生率是对基础护理质量的真实反映,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体重较大、长期卧床、皮肤抵抗力差,极易发生压疮,压疮发生后很容易引起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感染[3]。实施预见性的压疮护理和管理,能有效预防院内压疮的发生。1、2期压疮护理原则是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继续发展,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多采取暴露疗法。而对3、4期压疮护理原则是保持清洁疮面,促进愈合,有坏死组织时应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对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每1~2h翻身1次,做好记录。加强健康教育也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手段,告知患者及家属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压疮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只有掌握了全身和局部以及心理到生理的全面综合治疗,才有助于压疮的预防愈合。

综上所述,压疮虽然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一大难题,但只要根据压疮危险因素评分结果,针对不同危险等级制定不同标准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计划,使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7):20.

第2篇: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核心医疗制度;神经病学;研究生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76-02

核心医疗制度是临床诊疗过程中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执行的医疗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诊疗质量。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发现核心医疗制度对神经病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也有促进作用。

1.核心医疗制度在新的医学教学形式下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医学研究生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招生的扩大使研究生数量明显增加,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对教育的要求更加现代化和高精化[1]。但是我们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也发现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许多学生为了考研,在本科学习阶段忽视临床实习,将主要精力放在外语学习和考研准备上,导致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低下,并且对临床诊疗常规不熟悉。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由于找工作、做科研,在临床上时间也大为缩短,易为毕业后的临床工作造成隐患。

医学研究生除了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完成一定的科研论文准备工作外,必须在病房进行临床“三基”能力的锻炼,以提高研究生的医学诊疗能力。以往的临床学习是研究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参加科室日常诊疗活动,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学习。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带教老师的临床水平、工作和教学态度,以及研究生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随意性很大。很多研究生只是被动的参与临床工作,当医生危机感与责任感不强,到实际工作中明显能力不足。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形势,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模式被用于医学研究生的教学中,如案例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2-3]。而我们发现,作为临床医疗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医疗制度的教学功能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对研究生临床能力的规范化培养非常关键。

2.不同的核心医疗制度对研究生教学的作用

不同的核心医疗制度对研究生教学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将分别阐述:

2.1 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在神经内科,科主任查房每周至少一次,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三次,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要求至少每两周教学查房一次,查房时要求相关下级医师参加。进入临床学习的神经病学研究生基本安排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带教,分管4-6张病床,要求在上级医师查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查房过程中上级医师要查看研究生体格检查手法以及病历质量,对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甚至对研究生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都要进行指导。在具体执行中尤其注意神经系统相关检查手段及量表的应用,如每周需要进行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和焦虑、抑郁等心理评定量表。对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癫痫、多发性硬化等还要重点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执行,诊疗措施是否按照目前相关指南规范化处理。

通过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让研究生明白必须把自己当作住院医师看待,而不再只是个学生而已;使研究生必须全面掌握自己负责床位病人的情况,对临床诊疗程序有了直接实践经验,也增加了研究生的责任感和相互协作的团队感。在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实行中,上级医师讲述的国内外先进的循证医学理念和学科研究进展,以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迫使研究生多看本专业和相关学科基础和临床知识,增加了临床学习的动力和竞争意识。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2.2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神经内科要求首次病程记录必须由本科医师完成,研究生则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自己采集病史并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来完成病历书写,在记录时严格注意时间、位点内的医疗行为。好的病程记录可以促使研究生加强对病人病情的细致观察,全面掌握病情变化,时刻提醒自己做医生应该对病人尽的义务,从而起到规范自己临床工作的作用。通过和上级医师的病历记录对比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临床思维的局限;而反过来,由于上级医师有自己习惯的临床思维模式,研究生有时候通过规范的病史询问和对病人的密切观察,可以完善病人的资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实施,可以帮助研究生及时发现诊疗过程中的不足,增加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加强了研究生对医疗文书的法律意义的重视,反过来进一步自觉规范病历书写,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提高。

2.3 值班、交接班制度。日常值班、交接班是医疗行为中最基本、最固定的方式,参加人员多,连续性强,因此可以作为研究生临床学习很好的载体。

为了充分利用日常值班、交接班制度的教学优势,神经内科对研究生做了明确的要求:①严格遵守医院工作纪律,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整体转变。②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程序。要求研究生不得单独交接班,必须先向带班本科医师汇报;遇到患者有病情变化,必须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不得自行处理。跟随老师会诊,扩大交叉学科的知识面。在此过程中逐渐训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③医德医风培养。通过师生间传、帮、带,使研究生注意学习在临床工作中同事间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遇到问题用积极的方式处理,以保证临床工作秩序及医疗行为正常开展,减少医疗隐患,避免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通过日常值班、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加强了研究生对医疗规章制度的切身体会,使研究生全面了解到科室所有患者的情况,扩大了对疾病病种的掌握程度;也增加了其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参与感和责任心,对毕业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病例讨论制度。包括疑难病历讨论和死亡病历讨论。神经内科规定凡遇到疑难病历、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病人,均应组织会诊讨论,尽早明确诊治方案,避免不规范治疗。死亡病例则在病人死后一周之内进行,重点是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神经内科要求研究生轮流进入监护病房,跟随上级医师一起学习神经科危重症的管理。神经内科急重症病人较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龄病人越来越多,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多见。这部分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而在住院过程中常易并发感染、多器官衰竭的合并症,由此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4]。神经科监护病房病人住院时间长,用药复杂,会诊科室涉及广泛,要求研究生具备更强责任心,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这也要求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穿刺等有创操作,熟悉各种监护设施的观察和使用。通过对危重症病人的管理,系统学习急重症诊疗措施和抢救技能,锻炼自己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在监护病房期间,疑难病历讨论和死亡病历讨论较多,这要求研究生先对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遇到交叉学科的问题,多查阅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而通过讨论,验证自身的观点,吸收讨论精华,扩大临床视野。在每一次讨论中研究生都可以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促进他们加快掌握对各种危重症情况的处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临床诊疗各种的兴趣和参与感,对提高临床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5 医患沟通制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想要得到的医疗信息越来越多。而医疗保险改革的不成功,政府对医疗投入严重不足,以及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都导致了现在我国医患关系过度紧张,相互不信任。临床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走上医生的岗位,因此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加强医患沟通意识和技巧的训练尤为重要。

神经内科严格规定研究生不得单独接诊病人,必须跟随值班老师进行诊疗活动,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简单的初步沟通。在病人住院期间重点学习上级医师与病人及家属就病情变化、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后、贵重药品使用、发生欠费、急危重疾病转归等项目的沟通方式。在实践中让研究生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如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同时还要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发现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不要自己处理。

通过加强研究生对医患沟通制度的认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而通过对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增强了他们以后当医师的信心;也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尽可能避免以后工作中出现医患矛盾。

总之,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临床诊疗中,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其成为一种有力而且必需的教学工具,对帮助医学研究生在神经病学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宜辉,王雷,柏建鹰,等.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68.

[2] 彭斌,倪俊,徐蔚海,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0,5:782-784.

第3篇: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青年脑卒中 保健知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年龄逐年呈年轻化趋势,青年脑卒中越来越普遍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青年脑卒中患者124例,就脑卒中基本知识、危险因素、用药知识、康复知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饮食与活动休息、辅助检查等知识进行调查;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4例,男81例,女43例;年龄26~45岁,平均35岁。小学文化23例,初中文化35例,高中以上66例。其中脑梗死90例,脑出血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住院时间均在2周以上。患者神志清醒,能理解并准确回答问题。

方法:⑴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依据《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医院整体护理指导丛书》,参阅有关文献,专业护士讨论、专家评定的形式设计。内容包括入院宣教、脑卒中基本知识及危险因素、用药指导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康复知识、辅助检查配合、饮食知识等。调查人员由具大专以上学历的责任护师担任。入院后即进行第一次调查,以调查问卷为基础与被调查者交谈,充分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使其完全了解后填写,不能填写者采取患者口答,调查者代为填写。第一次调查后即按照神经内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时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⑵健康教育内容:①入院教育:向患者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环境、制度、作息时间等,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②心理指导:青年人正处于学习、事业的关键时期,突然患病后担心身体的残疾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家庭,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应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③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的基本病因、早期症状、就诊时机、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提供疾病治疗的可靠信息。④危险因素: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劳累等。对患者进行脑卒中各种诱因和危害性的宣教,使患者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诱因。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告诉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表现,使其了解出现什么症状或体征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并教会如何避免诱因。发现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⑥用药指导:介绍常用药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⑦检查指导:告知CT、MRI及DSA检查的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⑧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及饮食指导: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在青年脑卒中起重要作用,应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生活规律,适当运动。⑨康复知识指导:早期康复训练是语言、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可明显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的患者在起病24~48小时后应尽早开始语言、肢体功能锻炼,减少致残率。⑩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在饮食、服药、休息、康复锻炼和定期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防再发。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

结 果

124例青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结果比较:健康教育前后124名青年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健康教育对于青年脑卒中患者有积极影响。见表1。

讨 论

近年来,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与复发率大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良的遵医行为密切相关。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社会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青年患者由于对脑卒中疾病知识、危险因素、并发症预防及早期康复锻炼等方面的认识不足,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健康教育对患者良好遵医行为的养成有促进作用[2]。通过对12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脑卒中疾病知识认识程度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通过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青年患者对脑卒中知识的认识,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增强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第4篇: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内科护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课程改革定位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桥梁课程,涵盖医院各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操作技能。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印发,护士职业岗位任务分六大块:健康评估、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执行医嘱、护理操作。高职层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传统的教学以“知识+技能”为主,重点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有悖于高职培养目标。护士职业技能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更要求高职护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充足的知识积累也以熟练的技能作为外显形式,改革应以“熟练技能+必须知识”为目标,技能训练、能力本位教学应是《内科护理》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二、 课程改革设计理念和思路

1、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在《内科护理》课程设计上,应围绕当前的行业标准和护理执业需求进行。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并据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立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满足学生岗位能力的需要,获得护士职业资格,及学生工作后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作为教学理念。

2、设计思路

通过行业调研、护理毕业生的岗位调查和护理专家的座谈及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印发,提到的责任护士的职责,确定内科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并据此总结和提炼出内科护士的职业能力。再把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改革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内科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识别病情变化,具备对危重患者做出应急处理的能力、具有实施内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常用检查配合、常用诊疗器械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具有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等。

2.知识目标 应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应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护理配合的治疗要点、应知与内科护理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等。

3.素质目标 树立“生命至上”职业意识,具有认真负责、虚心好学精神、具有关心、爱护、尊重护理服务对象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具有与患者及家属和谐沟通的能力、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具有热爱护理专业、乐于奉献、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四、课程内容设计

该课程分为九个模块,分别是呼吸内科护理、心内科护理、消化内科护理、泌尿内科护理、血液内科护理、内分泌内科护理、风湿内科护理、神经内科护理、传染病护理。每一模块又分成若干个任务,将学习活动融入在工作过程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内科护理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教学方法设计

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设计积极有效的教学实施。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思路,然后按照提出问题的思路进行讲授,使学生通过思考,按照问题思路构建基本知识。

2.PBL教学法 将学生置于临床个案中,学生对个案分析,提出假说,然后寻找资料,分析假说,最后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去查找有关问题的答案,记录各学生的表现,以便了解不同学生的弱点所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3.案例教学法 ①病例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2份或3份临床病历资料,并拟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诱导性,有利于病例讨论、深化所学知识、经历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病例选择可以是单一的典型病例,也可是综合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全心衰,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体现疾病知识的相关性和连续性。②课堂实施: 在每一个模块讲授结束以后,引入病例讨论,总结该模块所学的内容,把所学的东西前后串联起来。首先,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病例资料,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该病例的初步医疗诊断,并根据病例资料分析其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诊断,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然后,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观点和思路,其他成员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讲评,完整准确地概括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补充遗漏之处,分析错误原因,使所学的知识完整确切。

4.“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 将教学场所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法: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基本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大教学情景能够支持学生进行持续的探索,学生能够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间内从多种角度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求解。

六、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本课程在原有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考核方法上增加形成性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成绩,对学习者学习目标进行阶段性测试,把职业素养、社会能力、学习态度等列为《内科护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等多方考核融为一体。

第5篇: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糖尿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47-02

引言: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的b细胞或t细胞功能缺陷造成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分泌障碍、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等,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具有相对遗传性。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性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传统的糖尿病护理大多以内分泌科为核心,因此,导致护士只关心本科患者的行为方式。对糖尿病进行治疗,也需要患者主动配合,需要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足够的了解,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本次研究中,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临床护理的作用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女性41例,男性39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4.6±2.4)岁。除内分泌科外,神经内科15例,普外科17例,老年科9例,肿瘤科11例,产科5例。

1.2方法

糖尿病护理小组由各科室护理人员组成,1名组长为护理主任,各科室成员为:内科护士长、外科护士长、肿瘤科护士长、神经内科护士长、内分泌科护士长、产科护士长、营养科护士长,各为1名;急诊护士、内分泌科护士、门诊护士各为3名。以自愿报名方法选拔护士。

护士考核由科室护士长与组长进行,主要以评估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并发症、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等相关知识,并由科室护士长与组长给出考核结果。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临床医生亲自授课,每周一节专题讲座,对护理小组中每一位成员,定期考核相关的专业知识,当所有成员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后,才能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果,对所有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为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

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应实现少食多餐制,饮食应当以少糖、无糖为主,饮食以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为主。帮助患者培养起健康的饮食理念,养成定时定餐的习惯。尤其是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以及减少降血糖药物剂量。此外,各种富含可溶性食用纤维的食品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血糖、脂代谢紊乱,并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以不少于40g为宜。提倡使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类、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不但提供饮食中纤维素含量,并有利于各种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限制饮酒。每日摄入食盐应限制在10g以下。

知识普及:许多病人对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一知半解,必须要对患者详细解释糖尿病的危害,以及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以及糖尿病的并发症等,提高糖尿病的认知率。当病人了解糖尿病后,才能重视治疗,让患者服从指导,遵循医嘱可有效减少糖尿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运动指导:针对患者目前的病情,制定出一套最适合于患者的运动方案,帮助患者制定运动时间、运动方法,从而让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病情的变化,运动方案也需要随之作出更改。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必须按照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变更服药时间,以及服药剂量。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让患者了解服药的必要性、安全性、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且患病后身体会有许多不适感,也会有极大的经济压力,内心也充满对疾病的恐惧。多与患者交流,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患者讲述糖尿病的特性,缓解患者心中的焦虑,并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可有效帮助预后。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尽量保持休息状态,避免过于劳累,导致病情加重。及时注意身体相关指标的变化。在护理过程中,可指导患者如何自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设计调查问卷,为患者建立护理档案,通过对问卷的填写,问卷分值为0~100分,可了解患者对服药依从性、血糖状态进行了解,并可获悉患者自我监测、饮食状态、糖尿病认识、日常运动等。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结果录入SPSS19.0中做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经护理后,患者血糖、服药依从性皆有良好的改善,患者在运动、饮食、自我监测、糖尿病认识等各个方面的评分,皆有显著改善,护理前后分数差异显著,(P

3讨论

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后,各科室之间能加强交流,在原发病基本有效治疗的基础上,也可使得糖尿病患者得到专业护理。护理组成员积极参与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可有利于在糖尿病护理领域专业水平的提升。可使糖尿病临床护理更加科学、系统、规范,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第6篇: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目前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心理模式”转变,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医学教育仍以专业训练为核心,忽视了全面技能的培养。随着学校的扩招,医学实习生成倍增加,但有规范化实习条件的医院较少,为了缓解此矛盾,各教学医院的实习生人数大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带教老师的负荷,超负荷的教学量,势必影响教学质量。随着就业难度加大,大部分医学实习生选择考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考试复习方面,而淡化临床实习,自觉性、主动性差,不愿深入病房多接触病人。新的医疗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实习生失去很多动手机会,导致病史询问不熟练,体格检查手法不正确,遗漏检查内容,病历记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导致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精细。医院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带教老师为不惹上麻烦,多数情况下不让实习生动手,从而导致实习生本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不能实践,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青年教师临床教学经验不足,部分带教老师本身基础训练不过硬,查体操作不规范,加上繁重的医疗任务,导致医生对临床带教积极性低。

2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我们在前期的高等院校教学评价中,进行了相关的岗前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都促使我们必须积极推行岗前培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

3岗前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3.1入院下科前培训

3.1.1爱院教育:首先由医教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和相关科室概况、医院特色项目、医疗设备、科研学术水平等情况,通过介绍使学生们明白他们已是一名真正的实习医生,让实习生热爱所在医院。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大集体生活中,并释放他们的热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1.2规章制度的宣教: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院工作秩序、防止医疗差错或纠纷、提高医疗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法规[1]。将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让实习生明确各个环节人员的职责,并让学生起监督作用,促进教学工作的落实,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整个实习过程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3医疗安全教育: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让实习生认识到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和防范、医患法律关系的重要性,明确在医疗过程中自己及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安全及风险意识,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另外,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情况,会接触被污染的器械等,通过典型的例案,让学生在医疗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

3.1.4医德医风教育:要使医学实习生完成从一个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必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加强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实习生深刻领悟到“救死扶伤”的内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在医德医风教育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明确医德医风的基础、重点、方向和核心等内容[2]。同时组织实习生观看先进医务工作者生平事迹的电影或录像,讨论观后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3.1.5病历和处方书写规范:病历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对实习生进行病历书写的培训,可使实习生掌握病历书写的相关要求,明确正确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加强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重视及规范病历书写。另外通过优秀病史和差的病史的展示,让学生亲眼目睹病例的优劣,对其实习期间的病史书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处方书写质量也具有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通过对处方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及品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的讲解,可普及处方书写相关知识及管理规定,提高医疗质量。

3.1.6计算机操作培训: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同样具有法律效应。进行相关操作的培训,可以使实习生尽快进入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避免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电脑操作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诊治上,对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1.7礼仪培训:礼仪是医患双方赢得尊重和爱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佳形式[3]。优美的仪态可以给病人以亲切的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疗工作质量[4]。通过对实习生的礼仪形象培训,可让实习生给患者以良好的印象,增强患者的信任感,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印象,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对防止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3.1.8基本技能的培训: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实习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医学实习生刚学完相关课程,马上就进入到临床实践工作,大量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无法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另外,由于相关课程较多,大部分的课程在实习前已学完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内容已忘记,在实习前熟悉相关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组织相关临床经验丰富,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好的临床医生进行讲解和示范及学员之间的相互练习,可使其较快的将所学知识熟练并用在临床实践中。另外,通过组织实习生观看《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等光盘,使实习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规范操作,保证医疗质量。再有,通过临床模拟训练中心,使实习生再次在模拟人身上进行相关操作和无菌观念的训练,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7篇: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神经梅毒;健康教育;个体化

神经梅毒指受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梅毒是梅毒的晚期表现[1]。由于不规则的治疗或半途中断治疗将防碍切底杀灭螺旋体及机体免疫力的产生,易导致复发,特别是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的复发[2]。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是完成规范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我科从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6例神经梅毒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除2例拒绝治疗自动出院失去随访外,其余都能完成规范的治疗,治疗依从性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ggte资料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期间被确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共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年龄30~85岁,平均47.4岁。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以下15例,中学17例,大专以上6例。46例采用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2400万U/d)分次给药,疗程14 d,继之苄星青霉素G(240万U/周)肌肉注射1次,共3周。2例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其中1例改用庆大霉素治疗,疗程14 d,1例改用红霉素口服治疗,2例拒绝治疗自动出院,失去随访。

1.2 方法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问题的评估,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

1.2.1 健康问题评估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用观察、倾听、交谈、护理查体、查阅病历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对已婚者详细询问性病史及不洁史。评估患者病情如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有关疾病的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愿望、社会背景等,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

1.2.2 健康教育形式 ①语言教育法:采用一对一谈话法讲解相关知识。利用巡视病房、治疗、护理前、后,与患者交流,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使护患双方交流密切,增强信任和理解,消除患者因隔离而产生的孤独感,尽快进入心理适应过程;②书面教育:运用科普知识,科室内编写一些健康教育资料、用宣传栏形式供患者及家属阅读,主管护士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教育需求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教育;③随机教育:每次查房、治疗前、后结合患者的状态进行教育,有疑问时,立即给予纠正或解答;④形象化教育方法:针对患者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掌握的深浅程度,如消毒隔离、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方法等,进行示范和纠正;⑤门诊或电话咨询教育: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消毒隔离、饮食情况,有否定期复查,用药情况等进行随访。

1.2.3 健康教育内容

1.2.3.1 神经梅毒危害及预防 神经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侵害神经系统,出现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不进行规范治疗将给患者的组织器宫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身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将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所以神经梅毒一经诊断则及早治疗、足够剂量、规则疗程。同时进行梅毒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梅毒给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带来的危害,积极治疗,预防神经梅毒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2.3.2 日常生活的指导 神经梅毒患者患病期间注意营养,增强免疫力。由于使用大量抗生素,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胃肠道不适,指导高营养、易消化、清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细节,防止传染他人。

1.2.3.3 药物知识教育 梅毒一经确诊尽早予以青霉素驱梅治疗。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有杀灭作用,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就会收到减少并发症、治愈疾病、及早恢复健康的作用。治疗时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吉赫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JHR)和过敏反应。吉赫反应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反应,可发生于任何方法治疗梅毒后24 h内,这是由于抗生素治疗后梅毒螺旋体大量崩解,释放毒素及异性蛋白,经吸收所致。晚期梅毒反应较迟,神经损害者可出现头痛加剧,似假性脑膜炎及癫痫症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2]。在治疗前充分告知患者发生该反应的可能性,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严密观察。本组患者没有出现吉赫反应和过敏反应。

1.2.3.4 消毒隔离 梅毒是性传播疾病,它的传染方式有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和母婴传播。直接性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但也可由梅毒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的衣物等间接传染[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消毒隔离知识教育,如处理污物的方法等。通过该项措施防止了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告诉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如发生性接触必须使用安全套。与家属分床、分居、分用生活用具。注意适当的隔离,以防止大人间或大人与小孩间的间接感染。对患者和家属讲解性传播疾病知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会将疾病传染给别人或他的配偶或性伴,避免对方感染的方法。提倡安全的。通知其及孩子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患病期间不宜妊娠。梅毒的性传播只在有皮肤黏膜损害的情况下发生,然而只要与梅毒患者(无论那期)发生过性接触,都应该按医生的建议进行临床和血清学检查。梅毒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不要感染他人。晚期梅毒虽然传染性逐渐减小,但也要小心进行防护。

1.2.3.5 心理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入院至出院到随访整个过程,包括家属或患者性伴。由于梅毒患者多由于与异性往中染病的,一旦患病不仅产生生理痛苦,而且对其心理也将带来重大打击。有些认为性病是脏病,见不得人而讳疾忌医,所以,对于不理解治疗重要性或不依从治疗的患者,我们充分与其沟通,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心理。从发病平均年龄来看,青壮年男性居多,他们之中有些怕失去家庭和睦,有些对性传播疾病恐惧;女患者则要承受因名誉损失可能带来的家庭压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因而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绝望等。因此,根据不同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指导。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系统性疾病,是一种可预防的性病,它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是完全可以康复的[2]。使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2.3.6 康复护理指导 精神异常及痴呆的患者要求专人陪伴,加强防护指导,并指导及早进行认知功能锻炼。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指导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和生活技能的训练。

1.2.3.7 出院教育 出院指导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恢复健康。出院指导尤应注意预防疾病再次发生。对出院后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纠正,并给予心理调适与支持。预约复诊,有效地提高患者康复期自我护理水平。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时症状基本消退,实验室检查好转只表示临床治愈,但未达到生物学上的痊愈,在抗梅治疗完成后,还须进行长期临床及血清学的观察,以判断远期疗效。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治疗后第3个月,以后每6个月复查脑脊液,连续3年或直至脑脊液完全正常。电话随访。

2 结果

本组大部分患者和家属基本了解梅毒的基本知识,从生活起居的消毒隔离到治疗依从性、性态度均有较大的改观,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切断传播途径。也相应地提高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少数麻痹性痴呆认知障碍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欠佳,作者针对其家属的特点进行教育,也达到教育目的。 44例患者随访未见复发或加重。2例拒绝治疗自动出院,失去随访。

3 讨论

由于社会和文化背景,得了性病会备受歧视和责难,患者的内心感受非常复杂,因此,在整个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时时刻刻都要耐心细致、以诚相待,不厌其烦,否则,会适得其反。临床发现由于梅毒是性传播疾病,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在一对一的时候更容易接受教育,而且,教育效果更好。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更愿意接受书面教育。所以,要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因人施教。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的引入,体现了与临床护理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起到提高其依从性、减轻其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4]。本组患者除4例是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外,其余的都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生活自理能力受限。亲属是患者主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满足患者亲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对他们实施同步健康教育,使其了梅毒防治的相关知识,能减轻亲属的压力,使其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照顾、支持,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江.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2.

[2] 薛立伟.梅毒学临床实践.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20-148.

第8篇: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护理程序 胰岛素泵 应用

Nursing procedure in insulin pump treatment application

Li Wenzhi

Abstract: The insulin pump is one kind of simulation normal physiology release and causes it close physiology insulin level,thus causes the diabetic 24 hour blood sugar controls at the normal range.However affects directly in insulin pump use process a series of questions the blood sugar control,thus,enables the patient to grasp the insulin pump correctly the use and diabetes faculty is connected the knowledge very important.In the nursing process,we apply the nursing procedure the method,has obtained the good effect,presently reports as follows.

Keywords: Nurses the procedureInsulin pump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77-02

胰岛素泵是一种模拟正常的生理释放和使之接近生理胰岛素水平,从而使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然而在胰岛素泵的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血糖的控制,因而,让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泵的使用及糖尿病专科相关知识至关重要。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6月~2010年7月糖尿病患者56例,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4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3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2月;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4例,初中26例,小学6例,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泵7~10天。

2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护理评估。

内容:①一般情况调查,即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婚姻状况等;②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治疗的配合程度等;③患者是否了解胰岛素泵的安装使用及管理,胰岛素的剂型及储存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注射方法;④心理状况及对医疗护理的要求。

2.2 制订教育计划。

2.2.1 教育目标。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及胰岛素泵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或避免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2.2.2 教育方法。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知识层次、接受能力等因人施教,可采用个体教育、集体教育、随时教育等方法,如口头讲解、示范、看录象制作、糖尿病小册子等。

2.2.3 教育内容。制作胰岛素泵的书面健康教育资料,再根据患者的需要、文化程度给予针对性宣教。

2.3 教育措施。

2.3.1 疾病知识。利用宣传栏、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堂及小册子等向患者宣教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如饮食、运动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以及药物应用的相关知识、低血糖的症状和预防处理;胰岛素泵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报警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3.2 对带泵的指导。①每天检查胶布固定是否牢固,并避免管路扭曲断裂;②检查泵的运转情况和胰岛素的剩余量。③胰岛素泵可置于口袋或挂在腰带上,沐浴时可从快速分离器处脱开胰岛素泵,但时间应在1小时内,沐浴完毕应立即安上。④强大磁场、高电场可干扰胰岛素泵的功能,如需特殊检查时应使用快速分离器将胰岛素泵取下,检查完再接上。

2.3.3 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局部清洁。每日检查局部是否有红、肿、痛、痒、出血及针头套管脱出。一般5~7天更换管路及注射部位。1例患者安装胰岛素泵4天局部出现红肿,给予拔管,更换输入部位,局部用碘伏消毒,经处理后红肿症状消失。

2.4 评价。

2.4.1 评价时间。健康教育指导4~6日,根据确定的目标,对患者健康教育计划,评价完成情况。

2.4.2 评价目标。

2.4.2.1 态度或行为改变目标评价:通过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再次入院率、低血糖的发生次数来衡量。

2.4.2.2 技能性目标评价:通过让患者演示胰岛素泵注射的方法来评价。

2.4.2.3 知识性目标评价: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来评价患者的理解水平。如:胰岛素泵的相关知识、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糖尿病的饮食、运动治疗的相关知识。

3 护理体会

护理程序使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独立思考与钻研的工作能力,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护理效果。现代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自我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全面有效的血糖控制并非依赖药物可以达到,健康教育也是比不可少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护理程序,对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与自理能力,促进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泵的使用及相关的专科知识,让患者真正掌握和应用好胰岛素泵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9篇:神经内科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59-02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是威胁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前3位,仅次于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其致残率高达70%-80%[1]。由于疾病的严重性,造成患者丧失自理能力,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和护理成为患者的主要依靠,使家属在家庭护理中成为核心力量,对患者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拓宽其知识面,保障患者的有效护理得以延续,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1解除患者亲属的思想顾虑

脑卒中致残率高,康复时间长,出院后,如何确保康复过程顺利进行延续,对整个家庭是个挑战,故做好患者亲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亲属有心理准备,不能产生厌烦情绪,要有耐心、信心,给患者以关心、支持和鼓励,这样不但能使患者有效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而且可使其在精神上、心理上获得安慰,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情绪更加稳定,心理更健康,促进了康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2]。

2对患者家庭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2.1心理指导

当患者急救治疗意识恢复,病情稳定后,意识到自己已是完全需要他人照顾的瘫痪患者时,常不能接受现实,产生否认心理。因此要向患者讲解有关知识,使其树立乐观的情绪,有信心与疾病作斗争。根据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疏导方法,有针对性地与其交流减轻心理负担,并积极讲解原发病的相关知识,使之能尽快认识到通过治疗和自身努力,可以恢复或基本恢复健康,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2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有几类情况,一类属于个体生活方式者是可以控制的,如吸烟、饮酒和平日的饮食习惯。已发生脑卒中者要坚决戒烟,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少吃甜食及含糖量高的食物,因为血糖增高可使病灶扩大,症状加重,伴糖尿病者更应减少糖类摄取;有高尿酸血症者少喝啤酒,少食海鲜;高甘胱氨酸血症者要减少富含胱氨酸类食品的摄入,多食用谷类食物等富含B族维生素食品;对超重高肥胖者,限制饮食,减少高能量食物的摄取。还有一类是家族因素与环境因素结合,是可以调控的。高血压病是脑卒中的第一位危险因素,有资料表明,收缩压>150mmHg ,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是≤150mmHg的28.8倍,舒张压> 90mmHg为≤90mmHg的19倍,高血压的干预调控意义重大[3]。

2.3关于运动锻炼与康复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体育锻炼-如慢步走、自由操、太极拳等运动是很必要 的,适度运动可促进四肢及内脏器官,特别是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排泄身体内的一些毒性或代谢产物。另外,肢体的运动或患肢的按摩,可通过感觉刺激信号传递到大脑,促进大脑病损处脑组织“休眠”细胞或功能减退者转为正常,促进病损脑细胞“再生”,使细胞膜或细胞器的代谢好转,肢体的功能逐渐好转,出院时还不能行走的患者通过肢体适当运动锻炼、按摩等而扔掉了拐杖,生活能 自理[4]。

2.4关于用药问题的健康教育

脑卒中伴随的高血压、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应选择适当的药物维持疗效。如同时有高凝血倾向、高脂血症也需要经常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降脂药,但有关问题需到医院咨询内科医生,最好做定期复查

2.5 卧床者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健康教育

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不便,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经常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如已经出现早期褥疮,尽早使用按摩及药物治疗,防止发展。并发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者,提倡少量多次进食软饭,预防呛咳、逆人性肺炎发生。伴有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者,要准备急救药,以防疾病突发,如有发病尽快送医院。已有脑血管痴呆者,除要注意预防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外,积极改善脑血液循环、改善脑代谢,同时配合语言、认知康复训练 。

3教育路径

3.1护士应分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出院健康教育,使患者出院后得到更好的照顾,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其次为宣传栏、印刷品,有条件可以附以录像、广播等方式,并让患者及 家属主动学习。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到因人施教,注重个体化,反复多次,循序渐进。

3.2开辟多种途径为患者家属提供获取护理知识的来源。如与他人交流,购医学书籍、网络教育等,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结果.针对患者与家属的不同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地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以满足不同文化家庭背景、不同个性的家属所需,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服务。

4小结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由于生理、社会关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改变,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如恐惧、绝望、烦躁、焦虑等。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医院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化的重要手段。家属是患者最主要的照顾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患者进行非技术性的护理工作,增加了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亲情,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所以做好亲属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使其回归社会及缓解家庭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朝民,脑卒中的康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 1 ):3.

[2]鞠锦斌,陈爱萍,胡霞,等,狂犬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7,10:197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