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自媒体运营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媒体运营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媒体运营问题

第1篇: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我就在想这个时候我们大家不都是学生吗?有的人就已经开始做自媒体的老板了吗?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自媒体的经营者应该都是本人的自己写了自己发表文章,自己运营

可能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选择一个团队来进行股一个公众号的运营,经营好一个自媒体可能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吧。

但是我想我对这个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在之前,趣头条上面也有写文章,可是进步却真的不是很大。

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只想着功利性的去让读者去阅读,产生了很多标题党。

还不如过一种慢节奏的生活。

昨天我在晚上睡觉之前有一阵儿的失眠,一直都在想了很多灵感,突然泉涌而出。

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每次要到睡觉的时候有精神,眼睛一闭就很多次会全都浮现在脑海里面。总是激动的想要记录下来。

第2篇: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折叠订阅号和推出阅读数,对微信自媒体们来说算是两轮比较大的洗牌。现时,自媒体在微信公共平台的爆发期接近尾声,逐步进入稳定期。这个观点即使算不上是共识,也是很大一部分从业者的看法。毕竟取个好名字,到处扒扒素材,每天花点时间拉拉互推,就看到粉丝蹭蹭蹭往上涨的日子过去了。现在要想白手起家做个新的微信订阅号来达到屌丝逆袭的目的,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即便如此,最近“一条”还是创造了上线一个月累积百万关注者的新传说。可见,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新的自媒体项目还是能做成的。所以,不如讨论下现时搞微信自媒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好?

先说说自媒体类型的问题

大致上,微信订阅号应该说是自媒体的主要形式,现在的微信订阅号可分成4类:

I、媒体型:微博之外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不包括微博),而且这个载体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比公号要大得多。基本上大多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媒体的微信公号都属于此类,微信可以算作是整个媒体运作的一部分。

II、草根型:没有或只有极少数原创内容,大多数内容通过编辑整理某类主题的相关资讯或内容构成。比如“魔鬼销售学”这样的账号,主题明确编辑得当,关注的人质量也不错,但依然是草根的路子。

III、个人型:由个人维护的微信公号,风格印记强烈,内容多为原创。冯大辉的“小道消息”可能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账号背后大多数融进了记者、博主、专业人士的个人兴趣或者第二产业,也有一些是全情投入当成事业来做的。这些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自己玩的媒体。

IV、团队型:由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团队共同运营,进行内容创作。这种类型订阅号的背景构成比较复杂,可能是像“罗辑思维”这样商业上完全独立的团队,或者像“新闻哥”这样的在大媒体下相对独立的内容团队或运营团队。

这四类中,I类不属于自媒体的讨论范畴,撇开不谈。集中谈谈II、III、IV这几类的情况。

草根型:市场饱和尽量避开

因为草根型自媒体不需要生产内容,只需要对内容选择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草根型的自媒体对运营人员的要求略低,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一种自媒体形式。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草根型的自媒体是总量最大的自媒体类型,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整个市场的饱和度比较高。举例来说,如果把每个微信订阅号都提取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他的主题,比如“电商”、“健康”等,其中热门度比较高的30个关键词,每个词的背后都对接着过百个微信公共账号。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账号,大约占5~10%左右。这样一来仅排名前30的关键词,背后就有上千个草根自媒体在传播相关内容。本身草根自媒体已经具有如此庞大的数量,再加上同主题的账号间的内容有很高的重合度,从用户的信息需求角度来说,确实已经比较饱和了。

现在新出现的草根自媒体,大多数都是一些草根订阅号的运营方在触到运营瓶颈后拓展的新号。通过原有的账号,他们可以为新的账号倒去一部分关注者,解决前1000个关注者的问题。但新一批设立的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并不太值得期待。从我间接控制的一些账号的数据来看,与一年前原始账号的推广速度相比,新一批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普遍哟下降30%以上。显然,文摘式的草根账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触碰到增长瓶颈也会越来越快,所以如果不具备内容生产能力,比起怎么搞的问题,我更倾向于不要搞。至少,不要抱着太大期望来搞。

个人型:作为试金石试试就好

个人运营的微信自媒体,情况相对好一点。互联网一直流传着1:9:90理论,事实上代表内容的1和代表互动的9都是偏大的预估,长尾所占的比例比90还要更长。因此内容相对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稀缺性。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内容创造能力,只要有合适的平台总有被挖掘出的一天。比如起点造就了网络文学行业,bilibili挖出了一堆剪片up主,微博让段子手赚地盆满钵满,虎嗅发掘了新的商业科技。

这些内容创造者的才华毋庸置疑,但当这些人都聚集到微信之后,这下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垂直平台的内容编辑其实充当了挖掘机的角色,找对平台做好自己的内容,自然能让别人看到。但当所有人归集到微信这个大一统的大平台后,这个挖掘机和流量通道就不在了,好的内容没了出口,如果运营者又欠缺运营的能力或者积极性,那内容基本就被闷死在自己的微信公号里了。

当然完全闷死的情况还是少数。物以类聚,内容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会让他们之间的关注者交叉,由此达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但内容生产者要同时处理运营、商务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能力足够,精力也是问题。以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为核心组成一个2、3人团队,他的效率提升是成倍的。个人自媒体,说到底不过是一个过渡形态,如果内容生产者已经在垂直平台接受过市场的检验,那在微信上稍稍试水后,还是尽快组团地好,绝对好过单刷副本。

团队型:定位+内容+通道=搞定?

由于团队型的自媒体品种比较复杂,养殖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还是直接用例子来做解释吧。

“新闻哥”是一个关注人数极大的微信公号,从阅读数反推其关注人数,大概有200万左右真实用户。他本是腾讯新闻的一个独家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把最奇葩、好玩、吸引眼球的新闻找出来整理在一起,或者把一些重要的新闻找出来用搞笑的配图和易于阅读的配文来解读。腾讯新闻将这个栏目单独延伸到了微信端,后来这个栏目就火了。现在“新闻哥”是各个微信排行榜时事类榜单和总榜单的榜首常客。

为什么要用“新闻哥”做例子呢?因为相比于其他榜首常客,比如“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虽然“新闻哥”也有官方背景,但从形态上来说,他是最接近自媒体的一个,可以看作是条件最“完备”的自媒体。

“新闻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是定位。自媒体的定位和草根订阅号的主题,这两者之间看似相似,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差异的背后是内容的生产成本。既有取材成本,也有原创成本。“新闻哥”的定位是时事内容娱乐化的二次编辑,这样的定位本身就很讨巧,是否能被大众认可也很容易验证。而且这个定位一旦确立,就表示“新闻哥”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取材成本极低。此外,基于这些素材的二次编辑,也可以达成低成本的原创。

虽然取巧的定位让“新闻哥”看起来简单。但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本身腾讯新闻在内容制作上的实力就毋容置疑。对于眼球型的娱乐选题,更是驾轻就熟。这种发现新闻和遣词用句间的专业能力依然不是大多数纯草根所具备的。所以虽然定位决定了内容,但内容本身水准的重要性绝对不可能低于定位。

然后就是推广的通道,“新闻哥”当然是通过腾讯新闻客户端来达到推广目的的。不过对自媒体来说,这并非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腾讯新闻客户端只是一个载体,“新闻哥”也没有受到微信的额外照顾,所以如果自媒体能通过内容与外部稳定的流量源达成合作,同样可以将用户引导到个人微信上。除了刚才说的起点、bilibili、虎嗅等,其他内容聚合平台优酷、知乎、猫扑、虎扑,或者像是雷科技这样还在萌芽期的平台都有可能成为稳定的关注导入来源。毕竟一开始就说了,内容还是稀缺的。

有了可复制的定位、高质量的内容和稳定的推广渠道,其实只要肯花精力猛干个翻云覆雨,多多少少都是能有些小成的。当然如果有土豪在背后撑腰,同时对自己的内容有自信,可以学习“一条”直接花钱砸粉丝的做法,初步看来是非常有效的。至少相对于传统的杂志、报纸,“一条”在这上面的投入也不算是太大。

第3篇: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事实上,如果仔细审视这些已经做新媒体的传统媒体,除了少数如《周末画报》尚且算是成功外,大多数表现平平,受制于内容平台、推广渠道等原因,依然在转型之路上苦苦挣扎。

在移动媒体开发和运营商天智通达CEO李极冰看来,传统媒体之所以面临困境,主要是版权、运营和产品三个问题逃不开。在新媒体运营上,通过类淘宝的媒体平台模式,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可能把公司做活。

为何传统媒体总是被动?

李极冰,曾任中国联通(微博)总经济师、UT斯达康公司首席经济学家。2009年,3G牌照发放之后,他创办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今年推出的“Vc阅读”是一款类淘宝的阅读商城类应用,旨在为网民提供一站式阅读体验。

之所以创业,一方面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传统媒体在面对移动互联网新世界时无法逃脱的困境。

版权、运营和产品问题是传统媒体绕不过去的坎儿。“这三方面致使传统媒体陷入到整体的被动,一个战略性的总体被动,这个态势不可逆转,给他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天智通达CEO李极冰说。

在李极冰看来,一个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运营让自身失去版权控制,版权纠纷层出不穷。另一个问题来自运营,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没有互联网的思维,没有服务平台,没法独立运营,只好把自己的内容交给互联网的运营商SP,或者把它交给电信运营商,把自己变成一个内容提供者CP,实际上是把自己就给贬级。

另一个问题来自于产品。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阅读时间碎片化,人们更需要用碎片化的时间得到自己更想要的东西成为消费趋向,这种消费趋向要求必须得做出一些更适合精准分类的一些人的消费需求。包括他的媒体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传统媒体并没有这种能力做出这种适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这种产品。

“失去对版权的控制,失去对终端用户行为的控制,失去对流量计费的控制,失去对品牌的控制,失去这四个重要的控制以后,实际上不再是一个媒体运营商了。”李极冰说。

类淘宝式移动媒体运营

在转型新媒体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有三条道路可选。第一条是自己研发平台,在自己平台上运营,属于自运营;第二种,就是把内容交给互联网运营商代运营,自己实际上没有运营权;第三种是将内容放到公共平台,由第三方提供运营平台。

天智通达想做的是移动媒体的淘宝网。“我们提供平台,大家都能在上面开店运营,大平台上有一个微平台的概念。”

这种公共平台的好处可以解决单个媒体App的流量太少和推广运营不利的问题。在VC阅读平台,每一家媒体App的用户流量聚合成总体流量,总流量再回归到每个媒体App。除了常规的手机预装、线上线下等推广方式,平台还可通过产业联盟的模式,在这个平台下运营的媒体通过统一的格式,加一些链接进行互推。

目前,天智通达的媒体客户已经超过500家,如《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最体育》、《瑞丽》、《看天下》、《新民周刊》等都在VC阅读平台上运营。

这种模式如何实现盈利?

李极冰认为,资讯已经去中心化了,内容失去垄断性,单纯的资讯并没有太大价值,单纯运营内容将是死路一条。如果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才能做活。

第4篇: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482.7亿元,同比增长321.2%;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被大力拉动,达到 1200亿元,2013年有望突破 2000亿。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网民继续高速向移动互联网集体迁移,充分彰显了移动互联时代的真正到来。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新趋势

第一,“自媒体”应运而生。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不断普及,2012年 Q3数据显示 ,新型移动社交应用用户规模达 3.5亿,环比增长 16.7%,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信息、传播信息,从论坛、社区到博客,再到现在的微博,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媒体,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应运而生。客户从社交、购物、移动支付等等行为都在产生巨大的改变。

第二,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凭借着用户之间重重叠叠的关系嵌套,形成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而这种强大的传播效应对于传统传播范式的一个重大改写就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凡是大面积的社会传播必须依赖“大媒体”的格局,由新媒体形成了超大的“圈子化”、“部落化”。社会化关系媒体营销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度高,而信任度高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链。

第三,实时互动成为现实。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特征,正好能适用现代用户日常生活时间呈现碎片化的趋势,满足用户使用的简单、便捷、最小化需求。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极大丰富,“用户寻找信息”的被动服务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信息寻找用户”的主动服务模式,因此,以用户为中心,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性主动与用户群体进行互动,传播个性化业务和服务信息,较其他大众媒介更需要整合、运营。

第四,互联网业务竞争更加激烈。移动互联业务逐渐形成四大细分市场:移动增值、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根据 2012年 Q3数据显示,移动增值以 76.3亿,同比增长65.3%,占比

51.6%的份额,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第一大细分市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依靠完善的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和收费系统等优势,着力整合上下游的产业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在很多业务上展开了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

二、移动互联新时代我们如何面对

移动互联时代我们要整合多种移动自媒体为我所用。20世纪末,唐・舒尔茨教授就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简称IMC)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的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如果将企业的营销活动比喻为一场战役,那么整合营销传播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一系列战斗中有效的武器以及运用他们的时机,同时对战果进行定量评估,以不断挑战武器组合,提高战斗效率。

整合营销传播要求: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与消费者建立持久的关系,尤其是建立顾客品牌关系;设法使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每位员工都参与传播;使传播媒体多元化。

很多公司在移动互联自媒体方面的传播存在信息分散、互动不及时、传播内容与媒介特性结合度不高、与群体特征不匹配、监管缺乏、后台业务服务咨询支撑不足等问题。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如何提高传播效率,确保传播效果? 2012年中国移动深圳公司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发扬光大,走出了一条整合营销传播创新之路。

三、移动互联自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新模式

第一,整合移动自媒体传播资源。中国移动深圳公司拥有优惠中心、深圳官网、网上商城、iPhone客户端、安卓客户端、无线城市、139邮箱、服务厅网吧自助终端等多种多样的移动互联自媒体,为整合这些自媒体建立了新的组织架构。“移动互联自媒体”的组织架构由自媒体资讯传播管理员、网络公司、在线客服、品牌 /项目负责人四部分构成。自媒体资讯传播管理员负责统筹自媒体运作管理、计划安排和管理;网络公司负责活动策划、内容编辑、 /维护 /监测管理;在线客服负责协助公司解答网民提出的相关活动 /业务问题;品牌/项目负责人负责内容的审核。组建“移动互联自媒体”管理团队,实施从需求整合、内容审核、分析管理的扁平化管理,告别过去多头并立,管理混乱的局面,有效整合移动自媒体传播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内容管理实时监控。搭建“品质管理平台”,助力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运营达到传播信息的严谨性,内容管理的一致性,实现了内容管理的电子化。各方通过平台规范操作,使审核流程透明化,效率提升。“移动互联自媒体”的客户服务流程分为专人渠道和数据库渠道。专人渠道由公司将网民问题告诉客服团队,客服团队将答案反馈给公司后,由公司进行针对性回答。数据库渠道由公司和客户团队将检测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数据库,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了实时监测互联网平台,一是对核心互联网平台优惠中心、深圳门户、网上商城进行实时数据记录,由调研公司及自媒体公司综合评估营销效果;二是通过其他自媒体渠道管理后台,例如企业微博后台,由自媒体公司搜集、监控传播数据,综合评估个性化传播及互动效果。

第三,个性化精准传播。从不同的客户需求和偏好出发,结合不同渠道的优势与特性,做出移动互联自媒体个性化传播策略。根据各传播渠道的不同特性,制定符合该渠道特性的传播形式,结合资讯传播、活动传播手段,强化消费者在接收资讯时的感知,提升用户体验。以“优惠中心”网络平台为一级核心进行优惠活动信息的整合,以深圳官网、网上商城、iPhone客户端、企业微博、服务厅终端、139邮箱等为二级传播渠道,对优惠中心的优惠活动信息进行个性化的传播。根据不同项目的传播需求与传播目标,针对性定制传播排期与资源组合,进而使项目、策略与资源实现相关匹配,推高整合传播的总体效能。消费者在各平台经过良好的体验后,最终被引导至在线渠道,通过在线服务、在线销售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

第四,联动传播。将各传播平台纳入“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之后,以“优惠中心”网络平台为中心,对其他传播平台的信息内容和媒介排期实现统筹规划,构建自媒体传播体系,将公司各品牌 /产品的优惠信息整合传播,实现自媒体体系中各类媒介的联动传播。使今后的优惠活动信息能转达到媒介接触习惯不同的用户群中,扩大传播覆盖面。网上商城、优惠中心、微博平台、深圳移动客户端等实现公司地域活动联动,使传播活动最大化,实现移动互联自媒体的全联动。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内容包括深圳公司的大众传播重点、公司开展的区域落地营销活动以及合作商家的优惠信息。客户可以全面、高效、有选择地接收深圳移动的全方位信息,自媒体平台也是在官方与客户不断的良性互动中,愈具黏性、愈具影响力。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所具有的双向性、信息的时效性和信息传播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性,通过深圳移动官方微博,聚集移动品牌活动的忠实粉丝,形成庞大的自媒体互动传播网络。公司开展地域性的线下营销活动,可以实时通过移动互联自媒体实现传播,与客户进行相应互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播的效能最大化。

第五,“传播、销售、服务”一体化。以互动信息传播为主,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互动服务,并进行在线服务销售的一体化运作,将传播效益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信息平台及时最新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通过自媒体的传播模式,充分体现客户至上的品牌文化 ,在传播中贯彻、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的互动,鼓励消费人群和客户体验新产品与新服务,制造、并促发购买需求;与网上商城联动,实现在线订制、在线推荐销售、在线缴费和在线开通等实现一体化销售购买模式;实现在线资讯和问答、在线通知、在线评奖、在线报名等一体化服务模式。

四、移动互联自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效果显著

通过建立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管理体系,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强大的中国移动门户,通过全面的优惠资讯传达、及时的互动服务受理,全面提升用户黏性,并拉动电子渠道销售。除了节省市场传播成本,电子渠道对服务厅的分流也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用户对电子渠道的黏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观。

第一,传播效率提高。“移动互联自媒体”不仅整合网页、掌上、微博、终端和数据业务等渠道,最大化信息传播范围,更可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合理安排信息的展示、互动的形式以及资源,使信息传播达到更精准效果。“移动互联自媒体”平台还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偏好对内容进行过滤和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使用户体验得到最大优化。2012年 1月到 10月,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单价(CPC:0.05),是传统互联网广告成本(CPC:2.6)的1/200,传播效果是传统互联网的 50倍,广告转化率达 52%,比传统互联网提升17%。

第二,传播效能倍增。深圳移动互联网(门户网 +网上商城)优惠信息:2012年优惠信息点击量平均达 128万 /月,较2011年提升六倍(643%)。深圳移动无线城市移动频道:自 2011年 7月上线至12月总访问量达 1333万次,2012年月均点击量达 1605万次,较 2011年月均点击量增长 12.7倍。深圳移动频道手机客户端:客户端全部查询及办理总计达 1161万条,其中“最新优惠”的点击量位于客户端九大功能之首。深圳移动新浪官方微博:从2011年 10月至 2012年 10月整整一年时间,粉丝从 0.6万人增长至 16.3万人,增长 27倍,其中广东粉丝比例人数占 42%左右。现月均微博次数达 500条,较2011年增长 67%;转发量达 1.76万次 /月,较 2011年增长 16倍。

第三,带动消费显著。通过移动互联自媒体联合推广,2012年移动互联各渠道销售增长显著,综合业务受理总体增长 4577万单,较 2011年增长48.6%。手机客户端及无线城市移动频道 2012年成功办理订单量总计 5049单。重点产品2012年情况如下:G3终端 2012年总体增长 6228单,较 2011年增长269%,主要源自网站增长;中高端合约增长 1.88万单,较 2011年增长188%,主要源自短信办理增长;网站充值缴费金额较2011年增长 13.6倍;数据业务办理量较2011年增长107%;短号家庭网较 2011年增长103%。

第四,用户体验完美。优惠活动是吸引用户的主要促销方式,“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中拥有多渠道、及时互动等特色服务,使用户接受优惠信息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心,切实体会到深圳移动带来的通讯优惠,促进整个城市通讯服务质量的提高。“移动互联自媒体”覆盖多个传播媒介,用户可以选择自身熟悉的媒介接触深圳移动的优惠信息,更符合个性化需求。同时,经过资源的重新整合,监管力度得到加强,信息的互动性更高、专业性更强,能有效提高用户黏性,能使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得到提升,带动整个社会信息接触方式的进步。

第5篇: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关键词】自媒体;国有企业;声誉管理

声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声誉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在私人企业中,声誉通常被置于企业运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往往设置有专门的声誉管理部门。在长久以来,国有企业因为有国家和政府的声誉作为担保,自身的声誉管理并未被充分重视,尤其在大型国企的地方分支部门,声誉管理甚至仅仅由客户服务部门兼营。国有企业不重视声誉管理有其原因。其一,国有企业通常在某一领域形成垄断,声誉的好还不能直接体现于其产品的销售中。例如电信、石油、电力等垄断性国企,民众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其二,国企的声誉与政府的声誉相联结,国企认为政府才有责任维护自身的声誉,继而国企便能自动享有这种声誉。其三,传统媒体时代,政府控制的媒体并不会对国企进行声誉的破坏性的报道,这一方面由于媒体因自身“国有”属性的身份认同而进行的自我审查,另一方面也由于媒体的管理机构会及时对可能造成国企声誉影响的报道进行干预。但是在社交网络组成的自媒体时代,声誉管理对于国企而言,将变得更加棘手,那些过去的优势也需要重新审视。

一、国企的声誉弱点

1.认为国企“与民争利”。在传统认识上,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总体来说,国有企业被认为带有鲜明的政府印记的具有公益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经济实体。如今,对于国企的认识,不管是在学界还是在民间均有了变化。在前几年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国进民退”这个词被多次提到。学界普遍认为,国有经济过多的侵入原本应该由民营经济运营的领域,这是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倒退。

2.质疑国企的利润与垄断。经济形势越差,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越位明显,这种干预的一个重要形式就增加投入。在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更是激化了民众对国企高利润和垄断的认识。因为毫无疑问,相比民营企业,国企更加容易获得这些投资的项目。在对国企的利润和垄断的抨击上,中石油、电信等企业是首当其冲的靶子。

3.质疑国企“福利过高”。国企的福利条件有受到误解的可能,但是这并不妨碍民众对国企的无差别的指责。2011年,湖北恩施电力公司职工集资成立的富源公司被央企国电集团收购,按照规定电力企业职工持股的必须退股,因此原本入股的大部分职工都获得了近百万的退股收入。在网络上,这一事件被描述为“湖北恩施电力总公司分红6亿元人民币,400多人一跃为百万富翁,多者达千万元”。事实上,与政府一样,国企受到的员工福利过高的质疑从未停止。尽管从实际情况看,这与具体企业的盈利水平有一定关系,但不妨碍民众进行集体批评。因为国企被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但普通民众认为并未享受国企带来的利润。

4.质疑国企“内部繁殖”。普通民众认为并未享受国企带来的好处之一便是国企中大量的内部子弟职工。一方面,民众承认国企待遇好,而另一方面,不少国企早人员招聘时确实录用了部分职工子弟,这为民众所诟病。从现实中看,许多内部子弟员工并未有良好程度的教育,仅因为其父母是国企员工而享受录用时的优先权,甚至有的国企因此便有了家族化的趋势。

二、自媒体时代的新挑战

60年来,除了与民争利一点,其他国企在声誉维护中存在的弱点几乎都存在。但在自媒体的社交网络中,个案被放大和传播。相比原本传统媒体,后者即使给予报道,也相对客观和温和,言语更加中立,也有许多潜在的禁忌。但是社交媒体中,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传播更加透彻和无所顾忌。从传播的特点看,国企的声誉在自媒体有这些新挑战:

1.个人化和个性化传播。自媒体的者不用对媒体机构负责,加上者通常匿名,其尺度和深度远非传统媒体时代可以相比。在的内容上,自媒体带有更多的个性色彩,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和煽动性,情绪化的语言加上图片和视频的配合,比起传统媒体上平实的报道具有口碑传播的先天优势。

2.去中性化传播难以控制。自媒体通常利用微博等具有去中心化传播特点的社交媒体内容。所谓去中心化,即内容的没有一个中心可言,任何外在的点都可以成为引爆传播的原点。国有企业的负面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将难以干涉。传统媒体时代,控制传播的源头——媒体,便可控制信息的发散,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则是另一个局面。在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干涉自媒体内容时,其内容已经通过网状的传播路径四散开去。

3.社交网络是信息的“中央集权”。在传统媒体时代,国有企业凭借其在政府机构的关系能够较容易地干涉媒体的内容。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控制权并不在地方或者某家媒体手上,而在于社交网络运营商。当前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运营商集中在北京,这就形成了一种信息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和各地的国有企业不得不在信息控制上求助于中央媒体管理机构和运营商,这对于国企干涉负面信息将带来更大的成本。

三、自媒体时代如何管理声誉

1.企业树立社交网络的声誉意识。很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是不同社交网络的,或者只是略微听说微博。要建立社交网络网络时代企业的声誉维护制度,从企业负责人到具体负责宣传或者媒体公关的人员必须熟知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规律,做好自媒体时代危机应对的充分准备。

2.建立社交网络预警系统。建立专门的互联网团队来监测网络信息,包括流言、竞争对手的中伤、媒体的负面报道等,第一时间商讨对策进行应对。在平时,这个互联网团队可以在社交网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和口碑传播,确保企业的形象能够在社交媒体中有所覆盖。

3.指定符合社交网络特性的危机管理方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公关危机管理可以防止危机的出现或改变危机发生的过程。检查所有可能造成公司与社会发生摩擦的问题和趋势;确定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估计这些问题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在威胁;确定公司对各种问题的应付态度;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四、结语

在由微博等社交网络构成的自媒体时代中,国有企业原先的依靠者政府机构自身的声誉正在接受社交网络的拷问和挑战。政府机构从宽松的依靠其控制的媒体维持和谐共处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疲于应付对其行政效率、腐败等积弊的质疑。在这种状态下,国有企业如继续奢求政府机构能够给自己带来声誉上的哺育则不现实。去中心化的自媒体和呈现网状传播的社交网络值得国有企业重新重视企业声誉管理,因为,不仅国企需要声誉来维护企业形象,而且政府也需要国企以良好的声誉运行。事实上,在社交媒体时代,国企的声誉和政府的声誉成为一个整体。

参 考 文 献

[1]徐金发,刘靓.企业声誉定义及测量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9)

[2]王红茹.国进民退成体制之争.《中国经济周刊》.2010(3)

第6篇: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关键词 手机报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On the Puzzle Faced with the Handset Newspaper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Concerned

Wang Xuelian Wang Lei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Foreign Language,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Foreign Language,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

Abstract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our country handset newspaper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s the handset newspaper's difficult position profession policy, profit pattern, content localization and marketing way faced, and analyzed the reasom ofthese difficult positions,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handset newspaper puzzle countermeasure

一、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①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三、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②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③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第7篇: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索贝展台在重点位置展出了华栖云的全套解决方案,除了网络电视台,还有魔豆移动视频、拉普达云图站、飞流直播、APP运营……一系列的专业云服务产品,基本上覆盖了“互联网+”时代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种云上视频服务。余总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华栖云是索贝数码和阿里巴巴集团成立的合资企业,专注于媒体云服务,承载了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大数据、电商等多个行业的互联网基因和理念,继承了索贝数码对媒体云、云集成、媒体业务等多方面的深厚理解力和技术沉淀,华栖云致力于“助力媒体机构专业上云”,同时也为行业和互联网视频应用提供广泛的存储、视频制作、直播、分发等全程云化服务。

余总介绍说,索贝已经在云服务方面耕耘了多年,非常了解视频传媒业务,这次和阿里云的强强携手,将会充分发挥双方的优良基因和成熟技术,提供多个层次的实用化、规模化的视频云服务。

首先,存广电领域,面对广电媒体将核心生产系统向公有云、混合云平台的转移大势,华栖云深度打通阿里云与华栖云的相关资源,为客户提供媒体混合云相关的咨询、设计、实施、赋能运维等相关支撑,为传统电视媒体和专业视频网站提供“栖云专家”服务,华栖云已经成为媒体云平台集成专家。

其次,华栖云基于索贝多年的广电技术和产品积累,为专业媒体以及行业用户,提供非常实用的“华栖云梦工厂”服务,用户无需采购昂贵的视频制作系统,基于专业的视频和流处理技术,只需要注册到华栖云,通过自服务模式,就可以获得媒体采集、存储、制作、直播、、互动运营、大数据等相关专业服务,按需要购买资源,非常简单就可以使用这些资源,从而不仅仅为广电专业传媒,同时也为企业、学校、婚庆、PGC/UGC等行业和趋势化的自媒体视频应用提供了专业化、快速易用的视频云化服务。

余总进一步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华栖云梦工厂现存提供的实际落地应用,面对风口上的互联网视频直播大潮,华栖云梦工厂推出了成熟的“飞流”直播服务,面向新闻、综艺、体育、事件类直播推流应用,支持专业或非专业摄像机、手机、无人机、无线背包和各种视频编码器的视音频流,从手机视频的低a率流直播至广播级的4K流。

和很多其他提供直播的云服务有所差异化的是,“飞流直播”服务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全程服务体系,除了必须的高并发、低延迟性能之外,还具备诸如VR支持、云端导播、多样化风格模板等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除此之外,就在8月,华栖云与sony专业系统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sony的无线新闻制作解决方案XDCAM Air将在全球展开服务,而在中国,华栖云和阿里云将帮助索尼在中国实现云端服务,“飞流”直播就是承载这个云端服务的平台,XDCAM Air能够提供在新闻现场的多个摄录一体机的文件及实时视频流上云回传,基于“飞流”直播平台实现高效快捷的无线新闻制作,这也充分说明了华栖云的专业化云直播服务在技术上、成熟度上、可靠性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介绍了华栖云梦工厂的“飞流”直播服务之后,余总又带我们来到了“拉普达”云图站服务的展位,这是一套具有广泛覆盖面的云上后期制作解决方案,无论是电视台、新媒体视频、专业PGC用户、传媒专业教育,都可以通过“拉普达”云图站来获得敏捷、随需扩展的后期制作能力,

华栖云的用户只需要在网上点点鼠标,就可以获得云存储空间+传输加速能力+云上图形工作站的整套资源,使用索贝提供的广播级专业视频编辑软件NOVA;用户也可以在之上自行安装其它的专业后期软件,无需再采购昂贵的专业图形工作站、本地高速存储网络系统,也不需要不断购买、更新和升级硬件,只需要上传素材就可以获得在云端进行多层高清甚至4K实时后期制作的能力。并且,可以轻松随着后期制作工作量的变化而改变云上资源的配置,比如云图站的数量、存储空间大小、网络加速带宽,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效益。未来华栖云梦工厂还会提供集群渲染、媒体资产管理等更多扩展服务,让视频节目的后期制作不再为用户带来重装备、高消耗的烦恼,为传媒、企业、个人提供灵活增减的视频制作“轻资产”,实现高效能、高质量的视频制作业务。

华栖云梦工厂提供的云直播和云上制作解决方案,为很多广电传媒和行业视频应用提供了轻松可用的敏捷化云上工具和资源,不仅如此,在当前这个自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华栖云还为广大的自媒体用户提供更多的运营支撑服务,比如基于阿里云每天20亿级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服务,帮助媒体用户准确分析舆情和热点,这就像是中小型媒体用户多了一个强大的“外脑”,极大提高运营决策的能力。

再例如运营商服务,华栖云梦工厂为新媒体运营商提供很多平台级的运营工具和服务,从视频采集、拆条、编辑、集群渲染和集群转码到多终端的融媒体,全程提供灵活的工具和伴随服务,已经在包括CNTV、BesTV在内的国内众多融媒体运营商投入应用。

余总说,除了上面说的这些精彩的云上工具和服务之外,华栖云梦工厂提供基于统一内容管理、一体化数据分析、专业数据安全的融媒体多屏视频内容服务;对中小型媒体和企业和PGC用户来说,华栖云梦工厂则通过提供“微媒体云”视频应用服务,来满足他们依托微信公众号进行低成本高覆盖的自媒体运营的需求,这个“微媒体云”从活动模板、互动形式、流量保障、电子商务各个主要环节提供全程的开发和运营支撑。

余总向我们介绍了华栖云的众多精彩云上服务,同时也指出,融媒体发展的大势之下,很多原来的传媒运营经验和实际工作流程都存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光有了云工具和云服务是不够的,用户用不好,再敏捷、再优秀的云服务也会难以生存,因此,华栖云的一个理念就是不仅仅要向用户提供云服务本身,还要存新型人才的培育和扶植方面,为融媒体提供全程的支撑服务。为此,华栖云推出了“华栖云教”服务体系,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技术平台+内容服务”的模式,在国内广泛与众多大专院校的传媒专业合作,并开展完整的专业技能云上培训业务,为媒体教育行业搭建融合媒体实践平台,为媒体单位进行相关人才的技能再提高培训,为学生与媒体搭建互通的桥梁,从而真正推动视频云服务的全面落地和发展。

第8篇: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一、城市电视媒体面临的竞争

(1)省市级媒体的竞争

多年以前,城市电视媒体以其地域优势、新闻贴近当地实际,在同央视、省级媒体等同行业的竞争中不落下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电视媒体的优势不再,其面临着省市级媒体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首先,来自央视、省级媒体的垄断性挑战。央视是作为国家媒体频道,有着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资源,尤其是在某些重大新闻内容的报道方面,其他媒体很难与其竞争;而省级媒体也不断向下拓展,不断创设生活、新闻等频道,与城市媒体争夺收视率。其次,来自别的城市电视媒体的竞争。几乎每座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电视媒体,这就造成了相邻城市间的电视媒体之间也会有竞争,而且除了本地的新闻报道,别的电视节目都大同小异,使得电视观众心生厌倦。

(2)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竞争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自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开始挤占传统媒体的份额。毕竟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比较,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势。比如,在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等方面,传统媒体都占不到丝毫优势。在视频播放方面,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原有的弱项也被补足;在大型体育比赛、演唱会等的实时转播方面,互联网也有着越来越大的优势,获得了许多年轻观众的青睐。

此外,自媒体、互联网等对广告市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全新的广告传播形式,给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固化的广告投放形式,已很难吸引到商家的注意。同时,电视媒体的营利模式与新媒体相比较也过于单薄,使得其运营愈加困难。

(3)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然,城市电视媒体自身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城市电视媒体受到地域限制,技术水平一直不高,相关设施落后,新闻制作成本较高。而人才引进方面更是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亟待提升,这就使得城市电视媒体的整体竞争力很弱,节目质量也很难提高。其次,受地域性所限,城市电视媒体的收视率也很难提高,大部分情况下,城市电视媒体的新闻覆盖面很窄,常常局限于当地居民。

二、城市电视媒体发展研究

对于城市电视媒体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竞争与挑战,必须奋起直追,推陈出新,除了把握已有的地域性优势,更要在人才培养、节目创新方面获得发展,从而增强行业竞争力。

(1)把握地域性优势,挖掘新闻资源

城市电视媒体多年发展下来,在当地群众心中已有了其他媒体所没有的亲切感,这是别的省级媒体、新兴媒体都不能代替的,其所包含的当地的地方性文化、历史以及人文标识,也是别的媒体难以获得的。城市电视媒体所拥有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地域性,本地的地域优势为当地节目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城市电视媒体必须充分发挥出这一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研究发现,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时效性的新闻都是最吸引眼球的。面对竞争者的挑战,城市电视媒体要不断挖掘当地的新闻资源,突出时效性。以时效性的新闻报道吸引观众,将民生新闻作为挖掘重点,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发掘本地新闻资源的同时,不断增强新闻节目的采编、加工能力,更好地满足电视观众的新闻需要,不断拓展城市电视媒体对观众的吸引力。

(2)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人才作用

不管是什么行业,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人才更是重中之重,高素质人才必须成为城市电视媒体发展的关键。就当前城市电视媒体的发展来看,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节目创意方面的人才以及主持方面的人才都是紧缺的。而以上人才正是一个电视媒体想要获得发展的核心所在,当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在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培养知名主持人、知名制作人、知名编导对城市电视媒体来讲非常重要。比如,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他主持过许多全国知名的电视节目,《感动中国》、《新闻周刊》等等,家喻户晓,许多的重大新闻报道、新闻活动也都由他来主持。白岩松可以说已变成央视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他所发表的观点被千千万万的电视媒体观众所铭记。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人才在电视媒体发展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人才的引入往往较为容易,最难的是将人才留下。能不能长久的留下人才,就要看一个電视媒体的整体条件。对城市电视媒体来说,要通过人事方面、运营机制、管理层面等的深化改革,激发自身活力,为高素质人才涌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只有积极的发挥人才作用,才能获得不断的发展,增强城市电视媒体的竞争力。

(3)勇于创新,丰富电视节目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手段不断涌现,城市电视媒体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实现与自媒体、互联网等的融合,在电视节目的内容上大胆创新,不断拓展新的收视群体。比如,凤凰卫视的《天下被网罗》节目就是优秀的榜样,其将节目本身与互联网络结合起来。在节目内容方面,其每天为观众搜集国内外的网站、论坛中的新闻信息,并充分地表达人们的意见,该节目紧抓热点信息,普及知识的同时,以活泼有趣吸引观众。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创新性的电视节目内容已变成各家电视媒体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与自媒体、互联网等的融合,又为城市电视媒体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当然也对城市电视媒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城市电视媒体怎样有效地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紧抓时代脉搏,也是一个重大挑战。融合不同形式的新闻信息渠道,提高新闻的即时性,丰富电视节目内容,不断扩充电视媒体的发展路径,进而实现资源信息的分享,是城市电视媒体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9篇:自媒体运营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运营;汉语文学专业;人才培养

一、新媒体运营的涵义

“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可谓是高频率词汇,但人们对新媒体的定义则是众说纷纭。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新媒体”自然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的统称。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手机媒体的不断更新,以及其他媒体的发展则为新媒体提供了技术支持,技术是新媒体的核心。因此,新媒体的定义具有时间性和技术性。而新媒体运营,则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产物,新媒体运营通过以微信、微博、手机终端为主要自媒体平台,为大众推送丰富的文学阅读、创意广告、视频,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惊人的更新速度、全面的文化素材、创意的广告文案等,抓住大众的视线,成为大众获取资讯、日常阅读、消费导向的重要手段。

二、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才需求

新媒体运营人才主要指能够完成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大众或“粉丝”提供优质、有高度吸引力的传播性内容的人才。余红教授的调研显示,社会最需要的新媒体人才前三名是:后台研发(26.25%)、文本编辑(11.57%)、产品经理(11.36%)。笔者从智联招聘搜索有关“新媒体运营”等相关招聘信息,综合2017年7月招聘信息,发现福建省厦门市各大岗位需求达525人,而新媒体运营人才需求最大的城市———北京则达13798人。通过整理相关招聘信息,本文将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位类别和职位类型进行分类。职位类别:文本制作与编辑;视频制作与编辑;客户维护;数据分析;技术维护;活动推广。职位类型:专员;编辑;助理;主管;总监;经理;策划。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对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进行了整理,见表1。根据以上表格显示,“文本制作型”新媒体人才需求最多,占到33.9%。新媒体的内容制作,虽在部分内容中具有“新闻”属性,但目前大多数内容制作以转变为信息或资讯为主。新媒体运营人才从过去面向新闻受众的“新闻采编”岗位走向面向新媒体用户的“内容制作”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制作的内容被关注、阅读乃至转发,就需要深谙社会化媒体平台传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去制作内容。大致来讲,内容制作型人才主要为各种组织或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自媒体提供内容。由此可见,具备较好文字撰写功底,同时拥有较强的文案策划能力的人才是市场的最大需求。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现状分析

(一)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设置实用性低

秉承着传播文学文化的优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依然保持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化概论、基础写作”等传统教程。学习内容比较单一。而现今,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型人才而是多元化人才,纯理论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应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文理渗透、宏观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不能够满足现今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以及限制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弹性化。传统教材使课堂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不再被大学生所接受。

(二)课堂教学内容不适应社会需求

根据对目前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调查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课题研究创新不足、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当下,颇有经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大都出生于新媒体发展不够完善的时代,自身对新媒体不具有敏感度。并且,以往传承的理论思想,依旧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起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对于新媒体环境的感受能力、融合能力,阻碍了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导致教学内容毫无创新特色。故而,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之上,教师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或照本宣科,或将课本知识通过PPT或视频放映出来,虽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并无改变和发展。这不仅与学生心理需求形成冲突,而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思维逻辑的拓展。

(三)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根据近年来汉语言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本专业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专业人数的二分之一,事业单位汉语言专业岗位需求同样呈下降趋势。尽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宽、出路较广,文秘、广告策划、编辑、记者、公务员、教师等岗位均有大量就业选择,但课程设计的不足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出现脱轨等问题,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信心低,兴趣低。同时,该类岗位的替代性强,譬如,编辑、记者、广告策划均存在极大的竞争。本专业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足以应对市场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生纷纷转向其他岗位发展,导致该专业的人才流失严重。同时,随着国家的发展,企业级社会岗位对理工科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这无形中也给文科专业造成压力。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面向新媒体运营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

随着新媒体运营的发展,编辑、策划等岗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通过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各类文学知识的积累与探究,对文章内容的编辑能力、策划能力的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该类岗位存在先天的专业优势。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融入新媒体相关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出路。

(二)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相关课程有高度兴趣

对福建省几所普通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抽样学生达5000人,在回答我们提出的“是否对新媒体运营相关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时,92%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学习。新媒体运营已成为当今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个企业的文化传播、产品的宣传、企业客户的维护等,都离不开专业的文案编辑与策划。学生们认为若是能够在校期间有该方面知识的积累,在未来的就业中,将树立更高的信心,形成核心竞争力。新媒体运营的编辑与策划重视创意,符合当代学生的兴趣。

(三)国家教育研究的支持与推广

2014年1月15日,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新媒体教学联盟”(简称“新盟”),为全国高校新媒体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搭建起重要的交流协作平台。“新盟”将广泛吸纳全国各高等院校新媒体相关系所、专业、方向的管理者、学科带头人、教师、科研人员加入,共同推进中国新媒体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的85所高等院校、95个院系的230位教师加入“高校新媒体教学联盟”。

五、面向新媒体运营扩展专业科目建议

(一)立足专业,探求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更为人所重视,作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当承担起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但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时,也应与时俱进,展望未来,在新的时代下,树立新的目标,应了解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确保汉语言专业能够学以致用,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二)设立新媒体专业课程,实现产业对接

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功底及语言文字功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应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延续传统的写作教学基础之上,增设“新媒体概论、网络技术、网络语言”等新媒体专业课程,将二者融合,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能掌握传统的写作文化,而且对新媒体有一定的专业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一性,而是多向性。自媒体运营和发展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提供了相应的实践对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运营平台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大众需求,从而作出相应的革新。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课程偏向于文学理论方面,教学方式也偏向于文本解读、照本宣科的原始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必要途径,只有理论学习而无实践基础,则不能满足现今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性教学,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大范围地了解当今市场的发展及变化,从而掌握社会需求发展方向、发展动态。通过运营公众平台,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加了解大众及“粉丝”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数据化分析,从而能够使其明确发展方向,促进该专业的学生开拓创新。

(四)重视网络,发挥创新思维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数据、信息对大众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的形成,使大众都有抒发自我、满足自我的途径,新媒体“快捷性、互动性、大众性、传播性”等特点使信息海量化、碎片化传播,大众通过搜索引擎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信息进行精确式搜索,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思维无疑是一个挑战。为了满足大众需求,提供优质的信息来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维,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余红,李婷.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需求调研与专业培养[J].现代传播,2014(2):134-138.

[2]赵子忠.行胜于言———高校新媒体教学联盟[J].中国传媒科技,2014(3):14-15.

[3]石慧.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314-315.

[4]王文丽.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转型的思考———以铜陵学院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6(4):98-101.

[5]王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建设探析———以《新媒体可视化》课程为例[J].新闻传播,2014(17):5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