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1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一、财务管理对商品混凝土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也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对商品混凝土企业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促进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规范经营

在商品混凝土企业实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要阶段,是企业整体经营的必然需要。通过采取财务管理,企业的管理行为得到细化,企业的管理行为更加有效,企业的整体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所以,从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总体发展来看,财务管理对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十分重要。

2、财务管理提高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采取全面财务管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整体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措施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财务管理来讲,其重要性主要是提高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综合经营效益。

3、财务管理提升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经营水平

财务管理目前已经成为商品混凝土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对商品混凝土企业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所以,财务管理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保证了企业经营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商品混凝土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而言,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无外乎来自三个方面:企业外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因素。

1、企业外部因素

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因素

商品混凝土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垫资现象,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坏帐损失严重。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商品混凝土企业如何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

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而言,财务风险如果不及时得到控制,将会对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不但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对商品混凝土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1、商品混凝土企业要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财务风险的防控,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就要从观念上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优化,使企业的财务制度能够更加完善有效,从根本上推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因此,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实现有效防控的第一步,我们要在观念上理顺这一思路。

2、商品混凝土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

目前内部控制被公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来讲,要想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就要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程序,保证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起到防控财务风险的目的。

3、商品混凝土企业要积极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在商品混凝土企业中,财务风险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没有实现对资本的合理利用,在资本利用过程中不透明,无法发挥资本运营的积极效益。因此,要想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就要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保证商品混凝土企业经营的有效性。

四、商品混凝土企业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取得的积极效果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商品混凝土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比较严峻的,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会对企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从目前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实际经营来看,多数企业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保证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消除了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化解了企业经营风险

通过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整体管理经营行为得到了优化,财务管理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保证了企业整体效益的实现,化解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2、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强化了企业制度建设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中,加强内部控制是重要的一条。通过建立健全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制度建设得到了完善,同时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优化,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很有帮助。

3、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来讲,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是经营管理中的必要措施,通过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得到了直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由此可见,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混凝土企业应该而且必须正确的面对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减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保持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悦;;试论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5期

[2] 俞芝瑜;;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J];当代经济;2006年01期

第2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1.1受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受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相关政策形势影响,尤其是目前持续低靡的有色金属市场,使矿业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与威胁,而这些挑战和威胁是企业很难预测和改变的。例如,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家对土地逐步推行市场流转,从企业角度来讲,将会加大矿区及生产设施占地使用成本;国家对环保的要求逐步提高,使得矿业企业对安环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步淘汰落后的在用采出矿设备等,这些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现行成本,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进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1.2债务在资产结构中占据过高比例

矿业企业一般投资较大,而自有资金有限,那么就会造成债务在资产结构中占据过高的比例,而投资回收期长,使得企业无法一次性偿还债务,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中。另外,由于债务利息过高,企业在偿还本金的同时,还需要偿还高额的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通常会以资产抵债,如果经营不善,企业将会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1.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就矿业企业来说,决策失误具体表现在:

1)不能科学考虑矿山采选能力,造成固定资产投资浪费。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因不能准确判断矿山的实际产能,造成盲目上项目,形成固定资产闲置。这些项目一般投资大,而又很难获得预期收益,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一体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矿山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扩大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的财务风险分析——以某矿业公司为例王玉荣巴彦淖尔西部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影响力,往往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延伸到下游产品,即增加对冶炼项目的投资,以建成采选冶一体化的大型联合企业为目标。但矿山与冶炼行业的差异,容易造成企业对下游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相关环保、能源、工艺等的科学的论证,最终导致下游投资失败,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1.4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矿业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较差,很难留住优秀的财务人员,同时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下,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部分矿山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同时,企业决策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而财务人员水平较低很难提供对生产经营有用的决策信息,容易造成财务决策失误。在制度执行中,财务管理制度被架空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1.5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矿山企业尤甚,由于财务部门与生产现场可能出于不同地域,造成与矿山现场的各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会出现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使得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不能准确、及时记录管理等。

2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鉴于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作为矿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拥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了解自身的财务缺陷和发展短板,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用发展的眼光、全局的视角,做出财务决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本文针对上述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提出了以下几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提升财务管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企业员工尤其是决策层要时刻关注时事,研习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家政策动向和市场运行规律,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应变措施,降低市场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

2.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选聘优秀的财务人员,设置可操作性的财务预警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以及现金盈余比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反馈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为公司决策层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2.3以内控为抓手,提高风险意识,明确责任,加强沟通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以内控为抓手,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功能及职责,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在利益分配上,应兼顾各方,以调动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全员风险教育,特别是领导层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2.4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通过筹资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良好的资产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矿业公司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要想构建良好的资本结构就必须减少财务负债或者将财务负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类,时刻关注企业自身的负债率,尽量避免企业因负债而进行资产抵押。良好的资本结构不仅能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还能间接吸引投资。

2.5实行分散经营

分散经营是指企业将筹措来的资金分散投资在多个项目上,这样即使某一个项目发生亏损,可以用其它盈利的项目进行弥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应在扩宽投资渠道的基础上,实行分散经营的方式。除了与各大银行保持紧密的联系之外,还应该与相关联的企业以持股的形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矿业公司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和收购的模式,优化资本结构,避免公司因一次性投资而造成现金周转不足。

2.6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结合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最大限度的优化企业各项财务操作流程。企业管理层要对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进行严格监督,以免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3结束语

第3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一、基层行会计财务风险点与分析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风险一是现行的部分制度需要修订。如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仍遵循的是2000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期间经历了全账户管理的废止、部门预算的实施、财务综合系统的上线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人民银行的财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均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现行的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已存在严重滞后性,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财务工作需要。二是前瞻性的制度较少。财务制度是一个体系,包含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内控制度作为规章制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作用关键在于对风险的把控,通过检查或者实际业务综合分析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类问题,明确相关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处置制度。而在现实工作中,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会计财务工作在慢慢转型,强化了监督职能、业务要求从单一向综合转变的形势,这一类预见性的内控制度是较缺乏的,现行的内控制度多是事后补救,少有事前预防。

(二)部门预算不科学风险一是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人民银行预算编制时间为每年的7、8月份,而年度工作计划则为每年的年初,时间的差异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除养老保险统筹、住房补贴、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项目有具体的测算标准外,其他各项业务支出均没有定额的标准或指标参数。同时基层行在编制预算时主要采取基数增长的编制方式,变化因素考虑不全面,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影响了预算的质量。二是预算难以全部执行到位。部门预算相对于过去执行的全科目、全账户预算模式,有一定优越性,如基本支出项目中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各账户不再受小指标限制,各账户据实列支,增加了费用核算的真实性。但在现实工作中,当突发性、临时性业务集聚出现时,往往需要进行账务调整才能达到费用科目的指标相一致。

(三)岗位设置不合理风险会计财务部门作为基层人行重要的业务部门之一,其对内部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会计财务工作岗位具有特殊性,部分岗位之间需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但是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部门人员结构老化,一人多岗、兼岗现象普遍,强制轮岗制度可谓形同虚设。

(四)核算不规范风险核算是人民银行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业务性的会计核算和内部财务核算工作组成。在基层行的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对业务性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一般较为重视,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业务操作规程又在岗位人员配备、重要物品的使用保管、账务组织体系的管理方面也有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而对内部财务核算工作的管理显得相对薄弱,缺少健全的制度及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例如:备用现金限量、盘点管理不严;账务核算与对账时间跨度较大、科目运用及核算不准确等等,形成了财务核算上的风险。

(五)监督工作不到位风险一是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目前基层行单位内部监督除了会计财务部门自我监督外,只有内审部门每年一次的内部审计和,现行的监督模式也较为单一,对相关风险的提示性不强。常呈现出重事后轻事前,重检查轻监督的状态。二是监督不够专业。内审和纪检监察部门除了对内控制度熟悉之外,还需对被监督部门的日常工作有一定深度的了解,然而部分监督者对会计财务业务不熟悉,仅以制度对照监督,未能在监督过程中予以有效的业务指导,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风险防控等方面均未能得到良好落实。

二、强化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一是根据业务发展要求,建立健全会计财务制度。基层央行应高度重视会计财务风险,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如尽快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并针对新业务出台相关制度规范,使会计财务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守、有制可遵。二是狠抓制度落实。制度是基础,落实才是关键,会计财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同时要强化会计财务人员的责任感,认真学习相关制度规范,在业务处理环节上做到按规矩来,照制度走,培养端正踏实的工作作风。

(二)完善财务预算编制方式,保障预算编制质量一是细化预算编制程序。组织单位各职能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将每年的预算按照项目属性划分相关职能部门编制,各职能部门依据上年经费开支情况和本年度工作安排提出预算草案,并由会计财务部门审核。二是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在目前预算编制测算标准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宜根据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分别采取不同的编制方法。如公用经费,可采取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目标费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编制;人员经费,可采取固定工资加相关计提项目加绩效考核的方式编制。三是做好预算编制的分析调整工作。会计财务部门对上级行的审批数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查找预算编制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逐步缩小预算编制与现实的偏差,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四是加强部门预算绩效考评。通过拟定考评工作方案,开展现场和非现场考评,撰写和提交考评报告的程序开展绩效考评,帮助基层行及时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完善岗位责任制,提升会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基层人行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有侧重的选择年轻人或者合适的人员进行分层次、逐步推进的轮岗模式,培养综合性业务人员,缓解人少岗多的现实困难。二是强化学习力度。会计财务人员应自觉学习与会计有关的业务理论、政策法规和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主管部门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业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确保会计财务人员尽快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通过举办业务技术竞赛、开展业务检查、加强人员内外部交流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加强账户和账务管理,确保财务核算安全一是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开设银行账户,及时对账,,确保现金和银行账相符,每年要定期进行银账户年检。二是加强对账务核算的管理。正确设置会计科目,严格按照科目性质进行账务核算,不得变通或超范围扩大开支;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坚持现金盘点,做到日清月结,确保现金管理的安全。三是开展对经费的监测。根据每月的报账情况,及时编制全辖经费进度情况统计表,对照上级行核批的指标数,同时根据每月财务支出情况,对增减幅度异常的财务指标,运用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根据具体原因预测下月主要财务指标使用情况,以便统筹安排支出,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4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随着当前国家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在逐渐加剧。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对提高促进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新兴医药市场发展、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情况加剧等因素给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机遇。如今,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跻身于世界制药大国的行列。2016年底,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支出为35312.40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占比也保持着逐渐攀升的趋势,医药工业总产值在GDP中的占比已经上升到了4.06%。国内医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内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一样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但是,随着市场因素对企业发展作用的加大,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为了加强医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应对当前企业发展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同风险防控的结合成为了当前医药行业管理改革中的重要手段。

一、医药企业经营特点及财务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IPO持续走高,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说,由于我国当前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保持着较高的需求,且需求弹性较小,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医药行业的发展都可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行业前景下,医药行业为了实现自身企业经济效益、附加值利润和市场占有量的增长,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生产规模和新产品开发中投入资金。但是,由于医药行业本身受到科技水平和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较大、企业扩大再生产中资金投入量多、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过长,导致了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除了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最主要来源于医药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缠身高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企业资金上的风险,对医药企业生存和经营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例如,我国医药企业前期投入费用过高,在成本回收过程中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且企业出产的医药产品大部分将进入公共医院,可拓展的市场范围相对较小,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在逐步增长。因此,为了尽量规避医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规模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投资、融资、资金回收等财务方面的风险,加强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医药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内控视角下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

内部控制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然而目前医药企业中面临的问题在于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框架中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完善。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存在着管理混乱且极易发生风险。尤其是企业在药品生产、原料采购、市场影响等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企业的成本、资金、负债、应收账款等方面存在着控制失效,资金占用率高、周转期长等问题,企业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影响均在不断上升。

(二)财务信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加强对医药企业资金系统的监管,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的有效进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管理决策和相关财务工作进行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主要依据。然而,在医药企业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和内控监督,在实际经营中资金的使用、预算的执行、会计核算等工作方面中人为性干预影响过大,不乏存在一些虚假的财务报表内容,为了一己私利对企业的资金及盈利情况进行缩减或扩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导致了企业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企业相关管理决策,使得企业失去了相应的市场敏感性,导致风险发生概率的增加。

(三)企业财务内控及风险防控专业人才不足

目前,医药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更加注重对医药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却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引入和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控和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步伐缓慢。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等相关设施难以得到完善和应用。同时,医药企业的财务部门人才结构多以会计基础工作及核算性人才为主,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型人才,导致了医药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同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大了企业发展经营的风险。

三、基于内控的医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大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制度体系的建设力度

为了应对当前医药行业风险发生概率持续上涨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积极提高市场竞争和资金管理意识的基础上,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快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中,要落实企业风险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考核评价指标,并以制度的形式将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同企业职工绩效考评联系起来,切实起到提高企业各部门和岗位员工的风险责任意识,明确非风险管理职责,从而提升企业对风险防控管理的有效性。

(二)建立财务信息化建设

为了实现医药企业风险因素的实时监控,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企业应尽快加强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云计算、大数据等财务信息处理技术,企业管理层可以实现对市场环境、行业竞争、企业生产、资金使用情况等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通过信息化财务系统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披露,通过信息化的财务处理系统将企业财务信息的记录、分析、结果、公示等工作逐步引导到规范化的道路上,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人为干预财务信息导致的企业经营性风险的出现。

(三)引入专业内控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为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加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医药企业应尽快实现对管理型人才结构的优化,除了医药专业人才外,还应尽快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型专业技术人才引入和培养机制。根据医药企业财务工作及风险防控的需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岗位制度管理下,企业应减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综合性的财务管理及风险防控的团队,采用现代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战略决策中的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决策方案等,保障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对于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企业管理及内部控制中风险预警和防控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在企业中逐步形成全员化的风险意识,增强企业在对经营管理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风险时的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医药行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医药企业不但要提高自身在宏观经济环境中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医药企业应加强对自身经营和发展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对经营风险的有效防控,并加快对企业风险评估及管理体系的建设,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者:唐闰春 单位:广东安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洁,孙金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战略研究——以亚宝药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6(07):114-116.

第5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渠道的多元化。高校在复杂环境面前面临的风险也是前所未有的。在经济化社会过程中财务人员舞弊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在财务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养成财务管理的意识,把预算作为财务的核心,会计核算作为管理的重心。在实际管理中必须要将资金流的控制作为重心,通过缜密的制度来确保资金的安全。

关键词: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新时期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的内部控制作为高校财务的两个方面,一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同时,高校由于教学规模的扩大,高校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高校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相当多的高校仍然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管理不透明等缺点,从而引起舞弊等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加以规范,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得到规范化的发展。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单位由于管理不善,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之承担一定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一系列的决策所决定的可能产生的损失。而这种损失具有不确定的特性。正是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与机遇同在,要求高校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意识,防范于未然。

2、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由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协AIPCA前身)于1916年在《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中提出的。在其中,内部控制是指保护公司与财产等做记录,而且要求记录的时间要有准确性和完整性。在1936年《注册会计师报表的审查》一书中,指的是内部控制是以保护公司财产,确保实验统治数据的正确性。在1985年,美国会计学(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国际内部会计师协会(IIA),美国财务经理协会,管理会计协会,(EMA)建立了反虚假财务,而在1992年,《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范化。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推进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财务报表的建设,使之得到更大的发展。

3、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分析

3.1内部控制关系到风险防控。财务防控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风险的存在。风险主要存在于资金的准备,系统的决策,分配和核算环节中,在这些环节中,每个细节都应该仔细准备,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财务风险既有系统风险也有非系统风险,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防范风险应该遍布内部控制的每一个方面。管理风险的时候应该从全局出发,抓住大局,把握细节,将每一个控制的细节列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3.2建立完善的制度,降低管理风险。内部控制的制度化就是运用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使人员流动,物资配送,人员管理等环节都采用规范化的操作方法,通过系统完善的制度,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降低工作成本,同时,也通过完善的制度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3.3内部制度不断完善。财务制度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因此要想获得较强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在管理方法等获得创新,并且使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取得应有的效果。通过在物流管理,人员控制等方面的完善,从内部出发使内部制度更加完善。

4、管理思想和科学结合完善控制体系

4.1系统管理的思想。一体化整理管理系统又叫系统管理,他是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作为切入口,来提升单位整体的运行效率,使系统构造和管理模式趋于完善。系统管理不是简单的模块叠加,追求的整体的完善和综合运行效率的提高,强调的整体性的协调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在规范化的管理过程中,各个系统都能保证收益,每个部分都能够井井有条的作用和完善。系统管理即是对控制的管理,也是对大中型事件发生过程,作用等多方面的管理,是一种全方面,立体式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各个系统的配合和实际操作过程的系统的完善。特别是,对系统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对目前发生的状况的管理,更涉及未来发展状况和趋势的管理,是一种中长期的规划。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系统控制是设计未来发展的一项核心业务。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

4.2高校管理系统的构成和存在的问题。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必须要和高校发展的规模和理念紧密的结合。有的高校规模较小,其发展模式可以采取相对集权的方式来进行,使财政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而对规模较大的高校,再采取这种方式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可以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各级组织的合同配合和积极参与,使每一级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使高校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会计计算的核心业务,高校必然要将预算,会计财务审核以及复核等作为管理的核心。资金预算是整个业务管理的基础和核心,通过一定量的财产及财务安排,高校实现了资金的划拨等任务,从而使整个学校的业务得到充足的发展和扩充。而复核等又是财产审计的核心。通过一系列的核算,可以规避风险,防范员工营私舞弊的风险。因此,会计也许必须始终牢牢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切入点,来提高单位管理的运行效率。但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对预算重视不够的问题。

5、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措施

5.1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新时期,内控制度的完善要求既要做到岗位分离,各个岗位的专业化得到提高,又要求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在21世纪,同时也要求单位能够防范安全风险,在互联网不太安全的情况下作用防火墙等网络来达到网络防控的目的。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

5.2科学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学校各项收入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能用到其他方面。学校应该更多的将钱放到学校的中长期规划中,而不能挪作他用。要避免拆东墙补西墙现象,改变在资金的使用上的随机性。因此,学校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量入为出,尽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3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来确保规范化的资金安排。在工作实际作用中。要建立完善的市场规范化体系,在规范化的体系操作中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在信息的审批以及复核中,必须做到严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的处理,同时要及时财务信息,从而使师生都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学校财务状况。高校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体系刻不容缓,在高校规避财产风险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掌控,利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使学校发展在一个可供原则的范围之内,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23):88-89

第6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企业资金管理 风险 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很多,但是也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为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资金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资金的运营中如何规避风险是首要任务。

一、风险的定义及构成因素

由于人类对未来的认识水平有限,无法准确预测其未来的结果如何,对未来发生的事总会有一些不可预知性,这种不可预知性就是一种风险。例如,我们投资股指期货的时候,在你买入或者卖出的时候,风险就伴随着你的资金。在经济学上,企业或者机构在投资某个项目时,在其努力将目标实现的经营活动中,将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事件,这些因素或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及其对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是无法事先预知的,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目标实现的程度。这种客观存在的,将会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者事件就是风险。

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这三部分构成,这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风险的存在、发展、发生和结果。风险因素有很多分类,一般来说主要是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或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这种事件的发生即使是非常小的概率,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损害,是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

损失是指某种事件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发生后会给企业、组织或个人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减少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损失一般有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两种,比如一个生产经营业企业不幸发生了火灾,厂房烧毁是直接的损失;但是由于厂房的烧毁,结果造成工人不能上班,无法生产产品,由于没有产品造成的损失就是间接损失。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可能会造成损失。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运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运营中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投标工程不做评估,认为只要能中标就能获得利益。由于建筑行业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为分得一块蛋糕,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不计成本,一旦有新项目上马,立即进行投标,不对项目的收益与风险进行评估,一旦一个项目资金投入时间过长,资金无法及时收回时,就会形成资金积压,资金的投资效率低下,也会增加资金的风险。

(二)资金分散。从资金管理的角度上看,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许多企业对下属项目部普遍采用的是项目经理管理负责制度,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控制力弱,项目资金管理往往由项目经理说了算。由于各个项目分散,很多时候公司对项目部鞭长莫及,这也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难以管理、容易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

(三)财务信息失真,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现在的项目负责制的情形下,由于各方利益的关系,部分项目经理,甚至财务经理或者财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出于不同目的的考虑,造成了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及不透明现象,从而导致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形成财务风险。

(四)内部监管不力。由于目前的施工企业主要实行的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分散,从而给监控带来难度。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迫于项目经理的压力,摈弃财务的相关制度,违背原则办事,这些都会给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带来风险,特别是对于大额资金的拨付,如果财务制度浮于表面,走过场,则将会对企业的资金置于险地。

三、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运营管理中,要综合考虑效率与风险的问题,资金在追求使用效率的时候,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要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追求其使用效率。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控制好资金的风险,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进行投标的项目很多,在投资某个项目时,需要对各个投资项目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估,找出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投资组合,如项目投标前,要对投资方进行认证,主要从投资方的实力、信用、投资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同时,要对项目中标后的资金回收情况进行评价,防止资金套牢。在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时,要把风险控制在自身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以内,避免遭受灭顶之灾。

(二)制定项目预算计划书,严格按预算执行。在项目中标后,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和项目经理密切配合,对中标项目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预算书,并尽量细化。在预算中要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投入及收回时间,如购买材料的购买与支付工资等内容,项目上马后要考虑中标地的天气、环境情况,也要考虑当地投资品的供应情况,防止项目上马后因各种风险的发生从而导致资金不够、开支过大、工期延长等无法控制的现象。

(三)盘活资产,尽可能地快速回笼资金。在建筑企业的资金运营中,现金才是最为重要的,其关系到企业的生死之道,因此,要加强对资金的回收。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客户信用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并尽可能地缩短客户的资金支付延长期,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对已完工的建筑安装工程,要及时督促投资方进行项目的验收与移交,并及时收回垫付资金,对发生的过期应收账款,更要加强催收,多渠道、多措施回收欠款。

第7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的现状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薄弱。当前很大一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医疗制度建设更为重视,但于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忽视,这对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在实际内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套用财务制度的问题,这不仅无法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而且还达不到降低财务风险的作用,不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风险评估意识薄弱。近年来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但由于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控制体系还较为薄弱,相关程序还需要不断完善。再加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预算和风险评估机制缺乏科学性,风险评估意识较差,这也导致投资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严重威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安全。

监督不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从而实现对内控制度的科学评价,并使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也成为一种摆设,从而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内控管理水平处于较低的程度。

信息化程度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内控体系,因此基层卫生机构在会计工作中,要通过引进财务运算操作软件,加快推动会计系统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但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工作还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在配备上都不齐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落后,这对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人员会计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但缺乏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无法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工作,从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的措施

提高全员内控意识,完善内控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建立健全会计内控控制制度,并完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强化对机构内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督。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员的内控意识,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落实到实处。完善治理结构,对机构内组织机构及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做好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有效的对会计工作中舞弊行为进行防控。通过对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的水平。

建立风险评括机制,强化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系统划分医疗质量评价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预算控制系统、货币资金控制系统、日常收人支出控制系统、实物资产控制系统)内部审计控制等子系统以日常工作进行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工作,所有重大的投资项目需要进行可行性的论证,防止财务风险发生;对医疗活动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监督,同时开展医疗岗位业务学习,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风险意识,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内部审计监督。基层卫生机构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重要的监督部门,能够有效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机构各个部门都要对自己的工作和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汇报和评价;内审部门对各部门的实际状况进行审核,同时要保证其独立性,内审人员要通过严格的培训和筛选才能上岗,同时还要严格账目核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及时将考评结果汇报给上级管理部门,确保审计监督的及时到位;对内审部门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评价,将责任分解,并在绩效考核中体现。监督检查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职责是否已进行细分,内控制度是否有待完善,授权批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等。

强化监督流程,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

加快信息化进程。目前在一些大型的医疗机构中普遍都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内控管理,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这就需要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更新升级财务管理系统,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高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会计人员作为内控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在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内控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内控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而且在培训和教育工作中,还要重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强化,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加快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加大内控制度执行的力度。

第8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难题;措施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后,正处于减速阶段,企业在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如何使建筑施工企业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才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一、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意义

1.对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财务管理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从项目工程结算到成本控制、从项目物资管理到风险防控都离不开项目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因此,项目财务管理的质量是保障项目管理的全方位及管理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

2.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1)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市场竞争提供依据。项目财务管理提供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可以将项目视同企业的生产车间,项目发生的材料、人工费用等视为直接成本,发生的项目管理费用视同制造费用,因此,项目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项目贡献毛益的边际利润部分,为企业市场竞争提供依据。

(2)提高财务灵活性,防范财务风险。项目财务管理可以直接影响项目的现金流状况,企业现金的流动性和财务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一旦现金周转出现困难,就会制约企业发展,不但使施工项目处于危险中,也给整个企业带来风险。

二、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面临的难题

1.施工环境恶劣

(1)基础工作薄弱,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所处工作环境都较恶劣, 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存在一定难度。现场的会计人员有临时借调的,有的是未经专业技术培训,无证上岗。从而出现了银行、现金账不能日清月结,会计账簿设置不合理、不齐全,成本核算方式不科学,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而企业培养一名合格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大约也需要3至5年的时间,大多企业都不会承担较大的人工成本和等待3至5年的时间。因此,项目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项目现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工程项目管理往往受到地理环境、项目特征、施工期限等影响,每一个项目都不是完全相同,带来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的差异,给工程项目制定统一的、可执行的财务制度以及成本预算与实际发生较大的差异,这些困难导致财务管理力度不够。制度及核算办法的不完全适用,也带来了执行力薄弱的问题,同时,给项目经营考核、奖惩兑现容易造成不公平。

(3)项目现场缺乏必要的财务核算条件。①原始单据不合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施工项目现场往往处在交通不畅的边远地区,项目日常经营、生活所需物资、交通及低易品等采购多为在当地解决,白条、收据和无发票情况普遍存在。②金融机构网点铺设不到。受地域限制,不能在每个项目施工地点开立临时账户,以满足经营及财务管理需要,现金使用额度较大,不能严格执行现金使用规定,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4)财务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审计监督不到位。项目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处的管理链条较长,层级较低,企业整体利益意识不足,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单个项目在整个企业中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较小,这给审计监督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关注度的不足,特别是小而散的项目,更是审计监督触及不到的死角。

2.恶意市场竞争造成标价不合理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招投标往往是以最低的价格中标,这已经是这个行业领域里人尽皆知的规律。明显低于预算成本的中标价格,给项目执行期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多的问题:当期账面亏损,造成数据不够真实可比;期待补偿弥补,收益与成本费用不配比;项目财务基础资料可用性差,不能给企业管理带来决策依据。

3.地方保护政策给财务核算带来困惑

在当前的税务政策下,国家和地方的税收分成造成地方保护政策与税法不一致的问题。发票开具和税收缴纳往往不能同步,甚至有些地方利用复印件作为入账依据,给项目财务核算和管理带来困惑。

三、完善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项目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层要认真分析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经营过程全方位进行财务监控。从主观上重视财务管理意识,并充分考虑各项目的特殊性,运用现代的财务管理手段,加强财务管控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面对施工企业的困难,当期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企业特点,制定可行的财务人员培养计划和职业通道,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比如,采取轮流制度、为提拔加分、薪酬与项目效益挂钩等方法,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财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加强总部财务与各项目财务人员的沟通,比如,适当采用总部财务与项目财务人员适当轮换方式,使项目财务人员了解企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有助于提升项目财务人员的管理高度和拓宽管理思路,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项目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制度。结合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方法,充分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明确预算内与预算外资金、费用审批程序,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都要求按照相关规定审批,同时建立适的考评机制,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

(2)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及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可行的资金集中管理和工程款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从资金流程的每个关键点控制风险。

(3)建立项目工程款结算与应收款管理等相关制度。针对施工企业垫付大量工程资金的特点,要加强项目工程结算和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企业资金安全隐患;提高项目现金流预测能力,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控力度。

(4)寻找多种适合的管理策略。现场经营条件具备不完全,企业只能寻找新的管理方式,比如,采取项目经理与总部签订项目经营效益承包指标,包括经营效益、工程款回收、质量安全等指标,以最终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4.明确项目责权利

企业要想减少经营和管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就要在经营业务发生当时就分清责权利,并要严格考核制度,确保企业利益,最大范围杜绝舞弊行为。

建立项目监察审计覆盖没有死角的相关制度,定期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监督检查与项目绩效考核相结合。

5.强化项目成本费用管理

首先,制定适用的资金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制度,严格成本费用预算办法及审批手续,建立施工项目的材料采购计划、采购的经济批次、经济存货量、比价采购、大宗原材料招标等采购制度,严格成本费用的划分及支出审批,在各环节上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其次,合理配备劳动力及设备,并按施工计划合理安排进退场时间,尽量减少因各种因素造成的窝工而发生的损失,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员及设备合理配备,也可以防范一定的安全风险;最后,统筹安排,合理组织施工的计划、进度、工程结算时点,避免因施工组织计划不合理、不周详而造成的人财物的浪费,同时,还应完善项目施工的现场记录,并形成档案,在需要时根据施工变更索赔制度及约定,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利益。

通过施工企业自身的精益化管理,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优势,逐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投标市场,引领招投标走向健康的发展。

6.积极沟通各地方相关部门

施工企业的经营特殊性使企业的税收缴纳等事项需要在施工地进行,遇到一些与税法等不一致的地方政策,目前只能尽量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争取取得理解和支持,或通过变通的方式,比如在复印件等相关入账依据上加盖行政机关公章或进行相关说明等,给施工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四、结论

项目财务管理目前还存在诸多的困难,但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同时,对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只有加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程 娟:浅谈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1):124-126.

第9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一个单位的管理制度就是这个单位的行为准则,一个单位只有建立起一套严谨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整个单位的每一个员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在这一套制度当中,财务管理制度则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单位的业务活动离不开财务,而一切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就是财务管理制度。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严谨,导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小到现金缺金短两,账务处理不符合准则规定。大到挪用公款,弄虚作假,篡改账目等。给单位乃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应该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及监控做起,避免出现钻制度空子的现象。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应于本单位财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其基本制度而言,应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预决算管理制度等。根据业务不同还可制定如会议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医疗报销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制定相关财务报销流程。在制定制度时切忌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而应将规定或标准数字化、具体化。如会议费管理制度可具体到某一城市的某几家承办会议单位,以及这些承办单位的食宿标准等。制定完制度,下一步就是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对所有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及监控。对任何不按要求或没有达到制度规定标准的经济业务以及预决算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

二、加强预决算管理,提高预决算管理水平

部门预算是事业单位特有的内控手段之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既要与上级主管单位预算接轨,又与单位内部各部门业务活动相联系,且贯穿于全年财务管理始终。预算管理既要避免铺张浪费、内容不实,又要防止初期少报,后期过多追加。在年初应及早布置全年预算编制工作,向各部门说明预算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各部门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对汇总的预算应及时对其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核实,对于有出入的地方财务部门应与各部门一同商讨解决方法。另外,财务部门应在年中结合上半年业务活动情况以及下半年业务活动计划对年初预算做出调整,使预算能够更合理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情况。只有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编制出合理的,有参考价值的预算,为全年财务工作指明方向。

部门决算是对部门预算的编制以及执行情况的检验与评价。财务部门在决算中应把每项经济业务及支出与部门预算相比较,如一次会议支出可以编制会议费预决算对照表等。将预决算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对比一目了然。对于超出预算的项目要求部门负责人写出书面说明。预算与决算的出入不仅反映了各部门对预算执行标准把握的好与坏,同时也反映了预算编制水平的高与低。当然,一个单位预决算管理水平是业务部门同财务部门共同协作的结果。

部门决算又反映了一个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的控制应根据各部门不同的业务特点区别对待,对于行政等例行支出较多的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应接近等比例增长,速度过快或过慢均是不正常的。而对于经济业务需要集中在某一阶段进行的业务部门,需站在全年的角度对其预算进行把控。年终对那些未达到或超出预算较大的部门,在来年的预算编制中应严格把关,避免类似情况出现。

最后应把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情况与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相结合,对于那些预算执行过慢的部门应在其考核成绩中予以体现,只有将预算执行进度与部门、个人的利益相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管理和把控预决算。

三、强化风险管理,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加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财务管理人员具有洞察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尽量将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风险的产生主要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如预决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制度不严谨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会直接导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坐收、坐支、截留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金库”,弄虚作假、未经领导同意私自报销个人开支,不按规定管理、使用发票,致使发票受损毁、丢失等风险。现金及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及流程不严谨、不完善导致出现挤占、挪用、贪污等风险。这些风险和漏洞的存在都需要单位财务部门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措施予以应对,较科学的方法是先查找各风险点,然后针对每一风险点进行前期预防、中期监控以及后期处置的三阶段应对措施。做到力争不出现问题, 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弥补,并将损失降到最低。

如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等不完善的问题,前期措施包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以德先行的思想意识,提高风险意识和反腐防控能力;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使财务部门各项工作均按照制度、办法展开;不定期认真学习单位相关制度及办法等。中期措施包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作为基本制度指导财务部日常工作;根据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对各部门预算进行制定、执行、总结。根据医疗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相关制度指导单位报销、统计等相关工作。后期处置措施包括:继续完善单位各项财务制度,及时发现其中的漏洞和不足;定期对阶段工作进行总结,查找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并想办法改正。对关键岗位,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及时通过对制度的修改完善监督管理系统。

四、加强对专项资金,特别是财政拨款的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一般分为财政全额拨付或部分拨付,部分自筹的方式。而财政拨付的资金一般都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和领域,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尤其要重视财政拨付资金的使用和监管,让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要想提高对财政拨款的管理水平,其关键仍然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预决算制度,对财政拨款、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操作尺度,预算编制中的基数加增长的办法仍然存在,甚至将财政拨款、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分配,使得这些资金在预算编制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对财政拨款的管理极不严肃。只有本着科学严谨以及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对财政拨款从预算的编制到执行再到向上级单位汇报,每一步骤都一丝不苟,才能确保专项资金物尽其用。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与企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特别是实物资产管理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固定资产。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前瞻性,规避政府集中采购和违规采购现象时有发生,且人为因素过多,影响采购客观性和有效性。对固定资产的验收和登记制度不健全,财务账与实物账相脱节,手续不完备。固定资产在转让、处置、赠送等活动中没有按规定向上级单位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甚至造成公为私用的情况,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还有就是单位内部日常核算时对已经完工且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并没有记为固定资产,同时没有计提相应折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