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家禽养殖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禽养殖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禽养殖市场前景

第1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家禽养殖经营面临的形势

由于席卷世界各地的金融危机影响,各地都在调整经济、金融等相关政策积极救市。当前,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许多家禽养殖经营单位和经营者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诸如“融资难”、“销售难”、“市场差”、“风险大”等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纷至沓来,从而催生了市场疲软、成本上升、企业竞争加剧、发展环境趋差、发展后劲乏力等新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家禽养殖经营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养殖用地“闸门”的严控,使新企业用地困难;物价上涨过快,使饲养原材料等养殖成本增加。这一切就相应造成了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市场就是这样,行情好时,大小企业各得其所,行情趋坏时,为争夺市场难免相互挤压,这样,一些中小企业势必处境艰难,有的还面临停产、破产的命运。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下,养殖经营者发展的困难比起20xx年“非典”和20xx年~20xx年“禽流感”的直接冲击有过之无不及,甚至可以说是生存的压力前所未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鸡苗和鸡肉价格暴跌 去年10月份以来,父母代种雏由前阶段的每套25元暴跌为9元左右,下跌177.38%;商品雏的价格由前阶段的每只3元暴跌为0.9元,下跌233.33%;毛鸡价格由每千克9元暴跌为7元,下跌28.57%;肉鸡出口受阻,副产品进口居高不下,使种鸡和肉鸡养殖户严重亏损。

鸡肉产品消费放缓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金融机构相继发生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生产萎缩,订单减少,出口减少,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状态,从而严重影响社会工矿企业团体消费对鸡肉的需求,给养殖企业带来直接冲击。

“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养鸡产业链 前阶段受“三鹿”奶粉和“大连”问题鸡蛋事件的严重影响,使肉鸡加工厂对市场前景产生恐慌而停止收鸡,导致养鸡农户“卖鸡”难,使种鸡业苗鸡滞销造成整个肉鸡产业链销售不畅。

肉鸡生产成本增加 饲料原料成本不断上涨,豆粕最高价每吨5000元,玉米每吨1900元,磷酸氢钠高达每吨6300元。加上疫病导致兽药等费用的增加。另外,招工困难,社会工资上涨,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劳动力成本。

合同违约率增加 受目前市场行情影响,养殖场所订苗鸡合同不能全部兑现,有的要求取消合同,有的要求降价处理,有的要求减少进鸡数量等,家禽业的生产计划被严重打乱,无奈之下部分种鸡被提前淘汰,同时把部分种雏作商品苗鸡处理,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国际金融危机也严重挫伤了农民养鸡的积极性,有的缩小存栏数控制规模;有的清栏空棚关门闭户。显然,养禽业下一步的生产销售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资金周转困难 前几年,各养禽企业抓住机遇,调整规模,开发新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目前摊子较大,抗风险能力不强,每天生产支出费用较高,资金周转在非常时期较为困难。

祖代种鸡存栏量创历史新高 近两年受肉鸡价高利好的拉动,20xx年我国祖代种鸡引种65万套,20xx年引种78.3万套,已突破历史最高水平,种鸡存栏量已达到饱和。“涨潮必有退潮时”,供求关系的改变必然导致肉鸡价格回落,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前家禽养殖经营的调整思路

拓宽筹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 产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资金紧缺是制约家禽养殖经营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城市,流向了房地产业、建材业、证券业等行业及其下游产业,而对农业产业尤其是畜牧业除国家的扶持资金外基本上是微乎其微。因此,我们要在继续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项目资金并发挥其导向作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广泛吸纳民间资本、金融信贷资本及外资,还可以通过股份合作兴办实体,扩大经济收入,增强造血功能,拓宽融资渠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并存的多元化家禽业投资格局,从而促进家禽产业的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解决“环境差”问题 优化发展环境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投资环境,要加强政府部门各方面的工作整治,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等方面给家禽养殖经营者最大的便利和实惠,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鼓励全民创业。二是要改善服务环境。畜牧主管部门要作好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搞好指导,推进服务质量的提高。生产部门要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为养殖户提供优质产品。加工企业要尽早与养殖户签订收购合同,科技部门要积极做好技术服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家禽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家禽生产、流通秩序,为家禽业发展保驾护航。

健全行业管理,解决“风险大”问题 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目前家禽业行之有效的行业管理措施。一方面,要集中农村各养殖大户的物资和智慧,建立家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 进一步搞好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有序流转,向养殖大户及专业合作社集中,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经济互补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带领养殖户走共同富裕之路。另一方面,养殖企业也必须走“强强联合”之路,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形成规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市场开发,解决“市场差”问题 市场开发主要是搞好两大市场的建设,一是国内市场。目前国内市场对禽产品的消费需求尚不旺盛,尤其是农村市场需求始终处于原始的疲软状态,供给十分充足与需求很不旺盛的矛盾导致禽产品消费无法维持高增长。作为家禽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搞好禽产品的消费与引导。既要宣传禽产品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又要强调禽肉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要搞好国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大型禽产品批发市场少而不规范,尤其是农村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所以必须从思想上、战略上、行动上重视大型家禽产品市场建设和农村市场建设,形成系统的市场开发行动方案,通过宣传引导,实现扩大内需,培育壮大禽产品市场。二是国际市场。要在稳定现有市场的条件下,努力开拓新兴禽产品出口市场,选择和开发多国市场、多地区市场,把产品做到多个国家、多个地区,以减少相对集中的个别市场波动给家禽产品市场带来的影响,减少出口禽产品对单一市场的依存度。

强化健康养殖,解决“质量劣”问题 禽产品质量是禽产品的生命线,也是养殖经营者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国家禽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方式仍占主体,标准化、集约化加工生产的要求与传统分散的养殖生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全国禽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大趋势下,当前禽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不少隐患,禽产品市场尤其是国际贸易仍面临质量安全因素不稳定的巨大压力。家禽企业或经营者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建立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管好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流程,着重加强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确保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产品的健康和产业的健康。

创新营销策略,解决“卖鸡难”问题 养殖者,既要埋头养鸡,又要抬头看市,要擅于掌握信息,抓住商机,随机应变,化难为易。销售方式可以上门配送、连锁经营、超市经营、订单销售、网上销售等。对于养殖企业来说,还应该搞好品牌建设,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创立自己的养殖品牌,提高企业的效益。

促进肉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肉鸡业在整个养殖业乃至大农业范畴中产业化程度最高,带动相关产业最多,是出口创汇最大的一个产业。肉鸡具有生产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比其他畜牧产业或传统的种植业更能体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企业赢利。它带动了养殖业、饲料业、兽药和生物制品、运输业、餐饮业、加工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肉鸡养殖业有着不同于工业企业的特殊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一是由于成品为鲜活产品苗鸡,必须当日销售。二是行情好坏具有不可预测性。还有受国际贸易、相关商品的进出口和走私、国内饲料原料供应、苗鸡供求关系、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为肉鸡养殖龙头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

对列入国家八部委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就养殖企业而言,现在普遍免征企业所得税,这对原先只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享受的政策一下子放开了,不利于体现扶优、扶强、扶大,建议国家对列入考核的国家龙头企业制定扶助政策,以帮助养殖业集团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外向化拓展、国际化接轨。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较大,能显著提高农民收益的企业,在龙头企业专项资金中予以优先扶持;对培养地方家禽品种,提升产业品牌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在国家有关项目中予以优先立项;对家禽用饲料粮,粮食部门给予政策倾斜,以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

平稳市场,进行总量控制 近几年来,我国的养禽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市场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企业由于承受不了市场大幅波动退出养禽行业,得以生存的企业也因为市场的异常波动影响了正常的经营活动。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建议农业部对行业发展应有整体规划。畜牧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从源头上控制祖代肉种鸡的进口规模,敦促在养祖代种鸡准时淘汰,杜绝超龄服役。同时适度提高祖代种鸡企业准入门槛,确保父母代种鸡的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市场需求。

建立农业保险和风险基金,抵御市场风险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农业面临着市场和疫病两大风险。而当风险发生时,除了国家和地方对突发事件有一定补偿外,基本上都是农民自我承担。农业龙头企业虽然可以对农民给予一定的扶持,但毕竟能力有限,因此不能作为农业保险的主体。建议国家对农业保险予以立法,组织各商业保险企业承担此项重任。国家也应当在财力上对参保企业和个人予以必要的财政扶持。

第2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1.乡村网吧随着信息业的高度发展,许多农民已开始利用互联网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足不出户便使客商云集。开通互联网,能定期为农民供货、价格、产业等方面的信息,可大大促进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如今上网冲浪的人不在少数,上网学习、娱乐、寻找信息已成为各地农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开网吧,前景十分看好。

2.科技书店现在的农村大都搞多种经营,农民们也广寻致富门路。通俗易懂的农村科技致富书籍能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及相关知识,越来越受农民朋友们的欢迎。倘若能够因地制宜地提供一些适合实用的科技书刊供农民们选购或租借,一定会有可观的收入。

3.上门照相农村中需照相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农村还缺少照相馆,尤其是老弱病残者,照相就更难。专门下乡照相,上门服务,不失为一条较好的生财之路。

4.家具调剂城市中有不少人将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旧家具,以低价卖掉,重新购买新家具。而这些旧家具,在某些乡村依旧很时尚、很抢手,投资者不妨把在城里收购的旧家具运到那些地方出售,生意必将红火。

5.流动修理如今农村的空调、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各种农机具都有一定的拥有量。但如果这些东西坏了,往往要跑很远的路送到修理部去修理,对农民朋友来说,实在不方便。若办一个流动修理部,开一部小型人货两用车,带上一些维修工具和零部件上门服务,一定会大受欢迎。

第3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互联网;农副产品

【Abstract】The modern demonstration area of green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based on network mainly to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linked to establish a sale from planting to full public transparency in online trading platform,as well as provide the trading platform with a green and healthy suppl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monstration zone.The trading platform is mainly used for one class of customer demand for green and healthy agricultural products.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aquaculture) began,management,harvesting,packing and transport of the whole process,through the blind camera lights shooting,always appear in front of customers,which allows customers to see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or process, you can also allow customers to play food games,and observe the growth of products, but also prove that our products are green and healthy.

【Key words】Green ecology;Internet;Arm and sideline products;Plant;health

0 序言

“民以食为天”,农副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饭桌的安全日益成为上至国家政府、下至普通民众迫切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家禽家畜在饲养过程中使用禁止的饲料添加剂、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超期以及过度包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信用度屡屡降低。如何吃上安全健康的农副产品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

绿色食品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同时,在各超市里面,一些农副产品也贴上了绿色食品的标签,然而其销量却不尽人意。一则,绿色食品的定义不明确,人们不知道有着怎样生产、种植、养殖过程的食品就是属于绿色的;二则,由于社会信用度差,人们对这种认证也抱着怀疑的态度。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特别是对食品食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农药化肥残留、无有害添加剂的食品成为人们饭桌上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 项目设想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毒韭菜、毒豇豆等不良食品危害人体健康,深受人们的痛恶,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果蔬残留过量的有害成分,引起人们把目光转向绿色食品,而现有绿色果蔬稀缺,绿色果蔬市场前景巨大。许多人希望能买到绿色健康的果蔬,但是由于不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无法辨别市面上果蔬的好坏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本项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客户能放心购买满意的果蔬产品,并能确保每一位客户买到的都是绿色健康的果蔬。

如何才能将这一平台变成现实呢?互联网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清摄像头性能不断的完善,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率不断增加,网络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从而为高清影像的实时传输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和绿色农副产品的生产流程结合在一起,实现对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与共享。

传统的果蔬种植大多是大棚里批量化生产,作物一成熟就向外界目标客户推广销售。相比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本项目的种植有自己的特色。现如今,许多人除了追求食品上的健康,也在追求工作之余的心理放松。本项目采用“互联网+私人定制“总模式,往下再细分为 ”客户先定制,基地后种植”、“基地先种植、客户后定制”和“客户定制、客户种植”三种子模式,每一种模式都能让客户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特殊的种植销售模式不仅可以让客户吃到健康的良心菜,还能帮助客户享受心灵上的愉悦。如果能以实时监督的形式,让客户亲眼见到粮食、果蔬从种植到成熟,家禽从出生到上市的全部过程,从而实现农副产品生产的透明化,使得客户买得放心,吃的安心。同时还可以了解作物或者家禽的生长过程,增长农业生产知识,增添城市生活乐趣。

2 实施过程

2.1 生产管理

在种植过程中,贯彻落实“绿色”理念。

施肥:不施用化肥、农药,使用作物废秸秆制成微生物有机肥。

供水:为防止作物潮湿易上菌,使用滴灌供水。

防害:使用杀虫灯、人工防治等方法进行物理性防害。

2.2 检测系统

生产种植前期,检测生产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肥沃度与浇灌系统水源的水质,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土质。

生产种植过程中,应用云技术对果蔬作物的水份、养分等实施二十四小时调控,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作物进行供水分、供营养。

生产种植后期,检测果蔬产品的营养元素与重金属的含量及比例,整理列表;检测数据保存到云端,方便客户随时查看。

2.3 监控系统

从种植管理到收成销售,利用监控设备对生产基地进行24小时全程联网监控,客户可以通过客户端随时观看即时录像,做到透明化、公开化生产种植和可视化操作,接受客户随时监督,让客户真正了解和放心食用本基地提供的绿色果蔬产品。

3 实施模式

3.1 基地先种植,客户后定制

在种植基地里,有成熟的果蔬作物,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口味,在本种植基地的网站或者手机APP上选购现成的番茄、芹菜、苦瓜等果蔬。本基地会根据客户的需要,安排专门的送货人员将选购的菜派送上门。

3.2 客户先定制,基地后种植

在作物开始种植之前,本基地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果蔬品种,供客户选择种植。客户选择好品种,本基地即开始为客户精心培育果蔬产品。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本基地会使用监控设备实时监控作物的生长情况,如果客户对果蔬的绿色度信任不足,可以调取相关监控视频以解不安。待作物成熟,基地会通知客户,并根据客户需要送货上门。

3.3 客户定制,客户种植

本基地提供一定范内的果蔬品种和一定面积的种植地,供有兴趣的客户选择和种植。客户选择好自己的品种之后,在本基地内培育,客户可通过互联网在自己的家里种植。客户想要知道作物的实时情况时,可调取监控设备观看,通过互联网对作物进行供水、施肥。本基地也会替客户实地观察作物成长情况,一发现不良状况,会提供适当的技术指导与种植建议,保证客户种植出高质量的果蔬。

4 问题与展望

4.1 国内认知度不高

与传统的农业模式相比,国内对基于网络的现代绿色农业产业链的模式和优点认识远远不够,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他们似乎还是对传统的大棚种植比较认同,而认为基于网络的现代绿色农业需要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建设这么一个产业链,需要聘请相关的技术人员。

第4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1.蔬菜、水果模式。本模式适用于城镇周边区域,交通便利,有具备购买力且持久的消费群体,该区域的种植户应成为城镇蔬菜水果的主要供销商。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应分析市场情况,消费者生活习惯,预测市场走向,考虑当地气候资源,决定种植蔬菜的种类和品种,同时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注重品种搭配,如结合地膜种植技术保证白菜、莲花白等叶用蔬菜四季生产供应,蕃茄、海椒、茄子、豇豆成为反季节基层工作,同时生产供应黄等时令蔬菜,四季配种葱、蒜等调味蔬菜,达到和实现城镇居民蔬菜商品基地的目标,并能做到多余外销。水果种植过程中,应考虑矮化、密植成熟期早,更换方便的树种品种。把色鲜味美、糖分水分含量高、鲜食的水果作为主要种植种类,做到春、夏、秋都有新鲜可口的水果供应,如春季应生产供应草莓、樱桃、杏及早熟品种油桃,夏季应生产供应桃、李、枇杷、葡萄及早熟品种苹果,秋季应生产供应苹果、梨、晚桃及猕猴桃等。

2.粮食、果树、经济作物模式。该模式适应于海拔500m-900m距城镇较远,但交通较方便的区域,种植户将地势

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及灌溉条件好的用地种植一定数量的水稻、小麦和玉米,收获的粮食除部分食用和出售外,其余可作为养殖家畜、家禽的饲料。将坡度较缓、灌溉较方便的用地种植耐贮藏的果树,如苹果中的秦冠等,将坡度较大、光照较好田边、地边种植核桃,核桃品种应选择矮化、薄壳品质优良品种,同时应将核桃作为该区域主要发展果树种类之一,因为核桃易种植,管理方便,易粗加工,耐贮存,同时有很高的商品价值及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经济作物的种植种类,小春作物应考虑油菜、豌豆等作物,尤其把油菜种植放在首位,油菜适应性强,管理相对粗放,是南方地区主要油料作物,随着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的提升,食用油市场前景乐观,该区域可大面积种植油菜作物;大春可在坡地种植一定数量的大豆,随着大豆系列产品开发,大豆市场需求量增大,

大豆种植面积应增加,因此该区域种植优质高产大豆,并扩大种植面积。

3.经济树种,药材模式。此模式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相支持,方可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农户在种植过程应了解本地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及植物品种特性。种植经济树种中,应把茶叶和辣椒、花椒、竹作为选择种类。茶叶的种植区域需要土质肥沃、土壤偏酸性、小气候条件好,具备这些条件可种植茶叶,种植时加强管理,多施农家肥,适时采摘,配以优良的加工工艺,茶叶可作为这些区域主要种植植物;辣椒是南方大部分地区主要调味作物之一,随着各种菜系的大融合,辣椒相关产品的开发,辣椒市场需求量增大,种植辣椒时应考虑鲜销产品和干制产品品种相结合,避免市场滞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花椒和竹的种植同样要考虑当地自然资源,多方分析后得出可行性方案,种植生产出市场走俏产品。在特殊的自然资源区域种植药材类植物,如适应茶叶种植区可种植杜仲、厚卜、黄白等木本药材,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可种植天麻、当归、党参、大黄及尝试种植虫草等药

材,在药材的种植过程中应结合前人经济和市场行情,不应盲目种植。

4.食用菌、果树模式。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保健意识的上升,市场对食用菌需求量增大,食用菌市场的开发使食用菌种植规模扩大,并成为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山区食用菌的生产应主要放在木耳和香菇干制品的生产上。木耳(黑木耳)的生产应选择地势开阔,水源较近,交通方便,易于收集培养料的区域,种植过程中除掌握好相应的种植技术外,还应根据种植地区气候状况注重管理,适时采集和干制;适合种植黑木耳的区域同样可以种植香菇,并尽可能培养出干制花茹。该区域适合生产的果树主要品种是板栗,板栗种植过程主要是更换品种,所更换的品种应是矮化、成熟早的品种。

第5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区按照“稳粮、扩菜、增畜、上果、添花”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基地建设,强化龙头带动,注重科技支撑,着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2008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4万亩),总产25万吨,建成百亩以上连片种植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余个,是全市乃至全省的基地县(区)之一。大家畜、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13万头、10.8万头、52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0.83万吨、0.32万吨、1.37万吨,规模养殖场(户)上百家、养殖小区5个。苗木花卉面积6480亩,经营场户30家,其中百亩以上苗圃4家。果品面积5.2万亩,总产8.93万吨,以设施大棚杏、樱桃为代表的优质杂果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到8600亩。红薯产业迅猛发展,“莽塬红”牌红薯产品远销省内外,面积达到2.8万亩。

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一是规模小,产业聚集度低,区域布局不明显,难以产生规模效益。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尤其在果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区是梨的优生区,但其种植面积仅占果业总面积的30%左右。三是科技含量低。受惯性思维影响,仍然沿用老经验,使用老技术、老材料作务、管理,与市场脱节,严重限制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四是缺乏品牌。在市场上拿得出、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五是扶持力度不够。未充分建立起“全面、便利、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贷款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产业发展,制约农民增收。

为改变这种现状,各相关镇办、部门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大事,咬定目标不放松,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迅速掀起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热潮,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坚持“政府统一领导、政策全面扶持、部门精心包抓、镇村全力实施”的原则,按照“南有苗菜花、北有果畜奶”的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双千双万”工程,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高,为农民增收夯实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面向国内外市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

2、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合理流转土地,充分调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3、坚持重点突破原则。以设施蔬菜、设施杂果、高效畜禽、苗木花卉、优质梨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

4、坚持科技支撑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普及实用技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名牌产品。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广健康、生态的种养殖新模式,以“畜—沼—菜”、“畜—沼—果”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

6、坚持财政扶持发展原则。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用于产业发展,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重点对规模连片、优质高效的生产基地和产业进行扶持。

三、区域布局

依托资源禀赋,结合产业基础,立足我区实际,全区农业产业的总体布局是:南有苗菜花、北有果畜奶。

塬上马庄、双照两镇,抢抓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建设工程实施机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杂果,重点推广新型日光温室建棚模式(新型日光温室建棚模式为半地下、厚墙体、钢结构、大跨度),积极推进“蔬菜上塬”工程。结合全省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抓住大宗型苹果园改造的有利时机,对现有树龄老化、病害严重的老果园进行淘汰,在以马庄镇北坡头东三支干渠为轴线的整个台塬区域,推广种植市场前景看好、品优价高的黄金梨、南水梨、新高梨;对品种优良的幼园,通过推广“四大”关键技术及主杆挂果等新技术,实现果业的提质增效。以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为方向,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及荷兰猪、长毛兔等特色养殖业。在以四号路为轴线的两翼,通过加快品种更新改良,注重包装宣传,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等有效措施,扩大“莽塬红”红薯种植面积,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品牌响、标准高、效益优的红薯种植基地。

半塬马泉、古渡两办以渭丰牧业有限公司、永安堡和渭店奶牛养殖小区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猪、奶牛等养殖业。依托陈家台和石斗村困难职工再就业基地,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渭河南沣东、钓台、陈杨三办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苗木花卉产业。重点在咸户路两侧、高速公路以南发展设施蔬菜,在渭河南岸曹家滩、马家寨、王道村一带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满足城市绿化、家居美化的需要。结合实际,发展奶牛、生猪、蛋鸡等适度规模养殖业。

同时,注重拓展农业的其他功能,以苗木花卉、蔬菜、特色养殖等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四、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

坚持“行政推动、

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驱动、服务促动”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力争用3年时间,全区新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推广优质高效梨1万亩,新增苗木花卉1万亩,新增奶牛、生猪、家禽分别达到0.6万头、7万头、12万只。

第一阶段:抓点示范。集中精力抓好双照镇肖何庙、毛村两个示范生产基地建设,到年底,肖何庙建设新型日光温室285亩,毛村建设新型日光温室100亩。在马庄镇建设4个百亩以上的连片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全区新增设施蔬菜1600亩,推广优质高效梨2500亩,新增苗木花卉4000亩,新增奶牛、生猪、家禽分别达到0.2万头、2万头、4万只。

第二阶段:全面推广。2010年全区新增设施蔬菜3700亩,推广优质高效梨3500亩,新增苗木花卉3000亩,新增奶牛、生猪、家禽分别达到0.2万头、2.5万头、4万只。2011年全区新增设施蔬菜4700亩,推广优质高效梨4000亩,新增苗木花卉3000亩,新增奶牛、生猪、家禽分别达到0.2万头、2.5万头、4万只。

(二)重点工作

集中精力实施好“双千双万”工程,带动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1、区肖何庙千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新建新型日光温室1000亩,部分日光温室推广应用“畜—沼—菜”种养模式。

2、区毛村千亩设施果蔬生产基地。新建新型日光温室1000亩,部分日光温室推广应用“畜—沼—菜”、“畜—沼—果”种养模式。

3、区万亩优质梨生产基地。基地东起渭城、西止兴平、北接礼泉、南到东三支,涉及马庄镇、双照镇的22个行政村,推广种植优质高效黄金梨、南水梨、新高梨1万亩。

4、区万亩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基地东起咸户路、西止渭河、南至长安县、北到三号桥,涉及钓台办的5个行政村,分为城市森林景观区、苗木生产区、水生植物区、设施花卉区、经济林苗木区、展示交易区等六大区域,发展设施花卉600亩,种植苗木7400亩,种植红提葡萄1000亩、清水莲菜1000亩。

五、扶持政策

(一)设施蔬菜、杂果

凡百亩以上连片新建的示范基地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1、由水利、电力、交通、农发等部门负责做好基地规划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2、新型日光温室每亩补贴1500元,水泥大拱棚(俗称燕子棚)每亩补贴1000元。

3、由区信用联社负责做好基地群众发展果蔬贷款工作,每户群众最低2万元。

4、由区农机中心负责做好大棚自动卷帘机的补贴和推广工作。

5、凡按照“畜—沼—菜”、“畜—沼—果”建设的基地,每口沼气池补贴1500元。

(二)畜禽养殖

重点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实施积极的财政激励政策。

1、对新建存栏奶牛200头以上的养殖场,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建存栏奶牛3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辖区原有奶牛养殖场(小区)实施改扩建项目,参照新建场(小区)落实同等财政激励政策。

2、对新建年存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建存栏1万只以上的养鸡(鸭、兔)场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三)苗木花卉

1、政府统一配套基础设施,搭建平台,其中新建主干道3条共10公里(柏油路),修建生产辅道12公里(沙石路),新打机井30眼、维修机井40眼,埋设电缆5公里。

2、对新建百亩以上连片清水莲菜,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

3、对新建百亩以上连片新型日光温室大棚花卉,每亩补贴1500元。

4、对新建百亩以上连片苗木花卉的农户,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

5、对带动能力强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实行一次性5—10万元的奖励。

(四)优质高效梨

1、政府统一采购种苗并无偿提供给农民群众。

2、凡新建500亩连片以上的生产基地,政府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3、由区农机中心负责做好基地内生物、物理增温、灭虫等技术所需仪器设备的推广补贴工作。

上述发展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经区农林局验收合格后予以兑付。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书记、主管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农工部,区发展计划局、财政局、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农林局、水利局、交通局、科技局、旅游文物局、农发办、供销社、市区电力局、信用联社及国土、工商、质检等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以及相关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由农林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主管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各相关镇办也要及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完善推进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在全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方向同一、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迅速在全区掀起新一轮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相关镇办、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横幅、板报等宣传工具,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调整的重点及方向、区上的扶持政策送到农民群众手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关心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尽快在全区形成农民为主、政策扶持、社会参与促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严格考核奖惩。为确保用最短的时间使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区上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点内容,作为评价各相关镇办、部门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对成绩突出、进展较快的镇办及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层层落实责任。为了确保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实效,区委、区政府决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工程实施区级领导和部门包抓制度。区级领导继续坚持“3+2”包抓机制,镇办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包抓工作第一责任人。区农林局要做好基地的规划设计和生产全程技术服务工作;相关镇办村组要做好产业发展所需土地的调整和流转工作,并制定出台积极的扶持政策,人、财、物全面倾斜;相关部门特别是水利局、交通局、农发办、市区电力局等要做好基地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同时,要将本部门的有关涉农资金和项目向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倾斜;区旅游文物局要指导镇办做好农家乐发展工作;各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体现市场主体地位,主动与农户、基地签订购销合同,加强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和品牌注册等工作,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和镇办,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要主动介入,全面加强对上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涉农项目和资金,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

第6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 牛繁改 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06-01

引言

长顺县是绿壳蛋鸡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原始的绿壳蛋鸡品种,现已鉴定,作为贵州省禽类品种遗产资源,具有很高的保护、开发、利用价值。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开发利用地方性禽类品种遗产资源,并成为地区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新形势下,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绿壳鸡蛋的特色品牌,积极构建市场化的发展平台,打通向外发展的道路,在推动绿壳蛋鸡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品牌优势,积极申请权威认证,逐步建立独特品牌,实现品牌化、市场化,促进优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现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当前长顺县绿壳蛋鸡的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的养殖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

一、发展概况

就目前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情况来看,发展已经覆盖全县十七个乡(镇),七十五个行政村,养殖户达到20000余户,饲养蛋鸡总数超过4500000羽,与2005同一时期调查比较,翻了近十翻。鼓扬镇是绿壳蛋鸡的原产区,在乡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其养殖数量翻了好几翻,2000年时仅有一万羽左右,到了现在,已经达到500000羽,逐步扩大为绿壳蛋鸡养殖中心,成为重点保护开发的核心区,极大的推动了全县绿壳蛋鸡产业化养殖的发展。

绿壳蛋鸡主要生长在山林里,最初仅局限于村寨中饲养,饲养方式为典型的传统式散养法,虽然有鸡舍,但主要是散养,还有些依靠灌木丛进行自然饲养。养殖效率极为低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市场价格上涨以及政府大量优惠鼓励政策的引导,近几年不断涌现出一些大规模养殖的养殖户或者是养殖场,这一点在鼓扬镇的格道村尤为突出,养殖数超过50000羽。养殖农户规模最多的也是在鼓扬镇,其养殖规模每户在500羽以上,按照传统的养殖办法,去除劣势品种,保留优势品种。目前鼓扬镇5个行政村养殖总数超过500000羽。从整体的市场前景分析,绿壳蛋鸡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平均价格为白土鸡蛋的价格3倍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绿壳蛋鸡的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如何应对未来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众多养殖户思考的关键问题,根本来说。还是以提高养殖技术,提高质量和产量为本,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二、鸡舍建造

绿壳蛋鸡喜在山林里生长,鸡舍建造应该遵循通风向阳的原则,鸡舍的前后可以适当的设置宽120cm、长70cm的通风窗,按照每隔3米的标准设置,鸡舍内设置饮水器、饲料槽、栖息架,按照鸡舍大小等距离摆放,要在鸡舍向阳面开一个高160cm、宽75cm的门,门外铺一层沙子的空地,便于蛋鸡活动,一般的养鸡场鸡舍都适合绿壳蛋鸡的养殖,也可以因地制宜的根据地势或者空闲的房间搭设简易鸡舍。

三、孵化

选择种蛋的标准依据其重量,在40g以上的作为种蛋,通过人工孵化技术进行孵蛋,首先控制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分批次孵化应该选择恒温,每批次要交叉分开放置,要将大头朝上放在蛋盘上,在孵化期前18天内,要保持蛋壳表层温度在37℃,进入19天后,要进入雏机。一定要平放,保证机内温度在37℃,前18天内保持湿度在60%,19~21天内保持在70%。其次是翻蛋,要保证每隔两个小时翻一次蛋,程度在90°;再次是出雏,一般情况下在孵化进入20天后开始出壳,第二天基本出雏完毕。第四,种蛋进入孵化期之前要进行消毒,产后消毒一次,放入孵化前消毒一次,出雏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一般选择福尔马林溶液蒸熏。

四、绿壳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的饲养要有所区分,一般雏鸡主要喂养20%的粗蛋白,青年鸡选择15%的粗蛋白饲料,而种鸡选择17%的粗蛋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鸡的代谢情况决定饲养量。

1. 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般认定出壳至一个月内的为雏鸡,一周龄的雏鸡温度控制在33℃,以后每周相应降低2℃,要保证雏鸡周围有均匀的温度热。孵化机内的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但地面要保持干燥,按照鸡龄决定育雏的密度,10日内的每平方米放置40~50羽,11~20日内的每平米放置30羽,21~30日内的防治20羽。雏鸡的饲料一般选择玉米、大米、稻糠、豆饼等杂粮,保证其营养的均衡,饲料每天光照23小时以上,随后几周内可以适当减少光照时间,一般选择日光灯照射即可,根据室内面积选定大小。

2.青年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饲养至一个月以上便成为青年鸡,进入青年鸡阶段后要适当调整饲料的配比,根据阶段性用途分为膳用鸡和后备鸡,膳用鸡主要以长肉为目的,选择全价肉鸡饲料,集中供食不限量,并适当喂养青饲料。每天保证新鲜充足的水,保持每平米12只以内,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55%,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照,晚间适当进行日光灯照。等仔鸡生长至80日时便能够上市销售,否则生长速度减慢,造成饲料浪费,经济效益降低。后备鸡的饲养要有所限制,防治过肥或者早熟,对于后备鸡的饲养要保证水源的充足和清洁,采用合理分群养殖法,定期淘汰发育不良的仔鸡,根据个体大小决定养殖密度,每平米控制在8只以内。

3.种鸡的饲养管理

青年鸡在生长至20周龄后便进入种鸡阶段,种鸡群控制在100~150只之间为宜,开始产蛋前半个月开始喂养全价饲料,一天喂3~4次,每只每天控制在60~70g之间,保证水源充足,这一阶段要增加光照时间,保证每天光照在17小时以上,每间鸡舍可以安置40瓦的灯,红光为首选,产蛋期的温度在23℃左右为宜,湿度在53%左右为宜。

五、疾病防治

绿壳蛋鸡养殖的疾病防治工作贯穿于整个养殖环节,出壳鸡要注射鸡马立克氏疫苗,根据雏鸡日龄划分喂药时间,5日内喂一次,12~14日内喂一次,35~37日内喂一次,每次保证在3天以上。一般预防细菌性疾病的首选药是恩诺沙星,选择10%的100ml溶液与200斤水勾兑,进行喂药。预防呼吸道疾病可以选择强力霉素等药物。饮用水要用百毒杀进行消毒,3周龄时期以预防球虫病为主。种鸡阶段主要预防鸡新城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支气管炎等疾病,选择灭活的油乳剂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苏世广,许月英,秦浩亮,等.蛋重和蛋形指数对乌骨绿壳蛋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232-233.

[2]许兴嘉.绿壳蛋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技术要点[J].家禽科学,2008(3):27-28.

[3]王福明.不同饲养方式对凉山岩鹰鸡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58-159.

第7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45.2%。县城白沙镇号称“中国氧吧”县城。县境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号称“ 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地形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然而,目前泸溪县林下经济虽然有了初步的发展规模,但仍处于林农自发摸索阶段,缺乏让林农循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为此,我们就泸溪县的林下经济进行了调查,以期探索出适合本县乃至湘西山区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

一、泸溪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10年来,泸溪县实施了退耕还林、长防林建设、世行贷款造林、八百里绿色行动等几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新造林24.2万亩,新增有林地面积28.32万亩。这些森林优势的形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2009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进入流通领域,可进行租赁、流转,泸溪县的林下经济发展开始走向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林农模式

主要有林粮间作、林烟间作和林菜间作等。如全县30多个柑桔产业合作社共发展桠柑10万余亩。桠柑成长初期,在柑桔空地中种植红薯、花生、马铃薯等,亩收益达到500余元。这样既弥补了果树生长的先期投入不足,又增加了土地肥力,促进了林木生长。达岚镇、合水镇、武溪镇、浦市镇、八什坪乡等乡镇部分村民利用退耕还林后期巩固项目探索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农间作,在林间套种烤烟,实现林农双赢,亩增收2000余元。洗溪镇邓家坪村的民民生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兴隆场镇的喜农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蔬菜种植,分别有常规蔬菜230余亩和辣椒面积300余亩,这种林菜复合模式种植的蔬菜大受消费者的喜爱。兴隆场巴斗山的辣椒、邓家坪的大蒜、萝卜被市场誉为高山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兴隆场的玻璃椒,声名远扬,出口国外,被县里定为致富支柱产业,正在进行包装上市。另外,解放岩的生姜种植面积也达到800余亩,市场份额占到吉首市场的一半以上,每年为农户带来800余万的收入。

2.林药模式

泸溪县是中药材生产大县,中药材种植已经形成规模的有青蒿、迷迭香、金银花、杜仲等,泸溪县八什坪乡农民张祖金,依托华立(吉首)青蒿素制药有限公司、重新科瑞南海制药有限公司和本县武陵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全乡90%以上的农户利用林下空地,荒山荒地进行中药材种植。共发展青蒿5000余亩,迷迭香1000余亩,年产青蒿和迷迭香干品70~80万斤,产值2000余万元。并且种植范围还辐射到邻近的武溪镇、梁家潭乡和沅陵县的二西乡。合水镇林农刘自文在本镇新桥村种植金银花新品种“九丰一号”300余亩,还带动全村10余户农户种植40余亩,金银花干花供应湖南济草堂金银花科技开发公司,亩产值达到600元以上。

3.林禽模式

森林不仅可以为鸡、鸭、鹅等家禽提供良好的生存和活动环境,还能提供昆虫、草料等食物资源。林下的青草、杂草、昆虫、小动物以及新鲜阳光、空气等作为畜禽的食物、空气和活动场所,从而生产出市场销量大、售价高的带“土”字的畜禽产品。据了解,林下养殖的土鸡不易生病,且口味好,售价比普通肉鸡高50%以上。另外,通过鸡、鸭、鹅等家禽摄食控制林地内杂草生长,减少林木病虫害发生,降低林业生产成本,同时可将家禽粪便发酵后施入林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果产量,实现“林养禽,禽育林”。武溪镇朱食洞村杨磊等林农创办的泸溪县金庄土鸡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本村沙渡溪水库周边山林面积280余亩,水面50余亩.养殖土鸡4万羽,养鱼2万余尾,年出售土鸡5万余羽,土鸡和土鸡蛋销往吉首、泸溪、沅陵、常德等地酒店、宾馆,产品供不应求。2010年合作社总收入150余万元,纯收入达到40万元,平均每亩林地养鸡增收达到800多元。

4.林畜模式

在林下放养牛、羊等牲畜,或在林下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林下的青草且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同时放牧有利于强健牛、羊体质,增强抵抗力,提高其生活力和生产力。林下放养牛、羊等发展方式在泸溪县各个乡镇都有典型。例如,武溪镇朱食洞村石旦生林下散养南江黄羊300余只,潭溪镇大成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散养南江黄羊200余只,潭溪镇楠木冲村向巨全散养麻羊130余只。这些林下放养牛羊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牛羊的生产力,同时,所养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林木提供大量有机肥,促进树木生长,形成生物产业链。另外,县种羊场及县铁骨猪资源基地通过在林下种植牧草、圈养种羊及本县乡土品种——浦市铁骨猪,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浦市铁骨猪属于我省地方猪优良品种,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肉质好等优良特性,市场前景广泛,2010年还获得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5.林蜂模式

泸溪县植物资源丰富,油茶、桠柑、油茶、桂花、山槐、野山菊等资源为发展林下养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潭溪镇小陂流村民和养蜂场,长年养有意大利蜂50多箱,利用不同的花期进行异地养蜂,年产蜂蜜300余公斤,年收入12万多元,经济效益显著。另外我县武溪镇五里洲村,白沙镇红土溪村的养蜂规模分别达到了65箱和40箱.

6.林特(特种养殖)模式

即利用本县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特种养殖,包括养殖竹鼠和娃娃鱼。泸溪县的竹鼠养殖已初成规模,全县形成了以泸溪县森竹绿色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特种养殖大户。该公司竹鼠养殖常年存栏1000余只,年出售竹鼠2000多只,售价高达60元/斤。目前全县竹鼠养殖规模达20000余只,养殖企业30余家,全年总产值达到200余万元。潭溪镇朱雀洞村的鑫兴大鲵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林下人工开发的溶洞,发展新兴的大鲵(娃娃鱼)养殖,开创泸溪县娃娃鱼养殖先例,现已初具规模,并获得高收益。

7.林游模式

以森林景观作为休闲、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作为休闲、游玩场所或开发农家乐。例如泸溪县的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县级的代朝山、巴斗山自然保护区等。这些地方山大林密,植被丰富,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其林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市的200倍以上,发展森林旅游前景可观。随着泸溪县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升温,森林农家乐也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这也是泸溪县的一种新兴的林下经济。泸溪县军亭界渡假山庄,依托军亭界林场3万余亩的森林资源,总投资400余万元,打造目前我县最具规模的休闲农家乐。其休闲项目有烧烤、采摘果园、水库垂钓、原生态养殖体验、原始油房水碾、天然浴池、民间民俗表演、民间艺术品展览。渡假村除了接待本县游客休闲渡假外,还辐射到周边的沅陵县、吉首市等县市。2012年被授予“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是我州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乡村旅游景区。洗溪镇峒底村红山果园负责人谭永峰,大学毕业后创办泸溪县红山桠柑专业合作社(公司),带动全镇9个村的林农发展果业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2010年5月,还创建以自养山鸡和纯农家菜为特色的“红山柴火饭店”,成为全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中的佼佼者。其公司被州政府确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被省委、省政府定为“为民办实事省级示范企业”,红山果园被省科技协会定为“湖南省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泸溪县现有各种森林和生态类型的农家乐,休闲农庄达40余家。

二、泸溪县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泸溪县林下经济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林下经济虽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发展较为成熟的模式,有一定的科技支撑,但仍存在不少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区域分布不合理

林下经济区域分布不够合理,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如果林下养殖在局部或者总量养殖数量失控,可能会造成动物疫病防控和生态环境受冲击等问题。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不平衡。某些乡镇规划不合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林下经济缺乏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得不到长远发展.对于产品进入周边的大中城市缺少营销策略。

3.模式比较单一,缺少复合循环模式

泸溪县林下经济多是传统的单一模式,立体或者循环种养的模式少,缺乏对林下资源的综合利用。

4.缺乏标准的生产技术规模

农户缺乏统一的技术培训,造成生产上操作不合理,产量不理想。

5.大多数林下经济模式辐射效益不太明显

全县林下经济从业者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缺乏龙头带动。虽然有金庄土鸡、民和养蜂、红山果园、军亭界渡假山庄等典型示范,但还没有完成形“公司+基地+农户”的动作模式,不足以带动周围林区的共同发展。

三、泸溪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积极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成效宣传,促进社会各界对林下经济发展认识的普遍提高,吸收民间资金投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全面深入、广泛宣传,通过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出台政策,加快发展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在泸溪县尚处于自发的自然状态,政府要及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和鼓励。一是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林下经济发展。二是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相结合,在资金使用上进行有机结合,推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3.扶持龙头,典型带动

由于林下经济目前还不成熟,具有盲目性、探索性和试验性,干得干不得,大多数农户在等待观望,要等到别人干出效果之后,才会纷纷效仿。因此,扶持龙头和大户,抓好典型带动很重要。一是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种养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要各自选择2~3个种养户作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二是发现培育本地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开拓精神的大户先干一步,起到龙头和典型的作用。三是筑巢引凤,招引外面有一定投资能力、看好林业发展方向,有志于发展林下经济的能人或人才。并且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让其做大做强,起到滚雪球式的带动作用。

4.强化服务,合力推动

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千家万户,需要众多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一是搞好技术服务。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在产业选定、项目发展、产品开发及其程序操作等各个环节,有关部门要搞好送科技下乡、下村,甚至下到农户或项目,通过会议、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方法,普及推广林下经济方面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二是搞好资金服务。县、乡财政应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快速发展。搞好上级扶持资金整合,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和捆绑投入,共同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金融部门要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信贷支持。三是搞好市场服务。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能得利。

参考文献:

[1] 向林荣 陈连荣等 武义县林下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华东森林经理 2011.25(3):29~32.

[2] 鲁泽广 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 河南农业 2007(11): 45~46

[3] 董棣 泸沽湖区域内生态与经济问题的思考[ J] . 生态经济, 1993( 5) : 48~51.

[4] 李金海, 胡俊, 袁定昌 发展林下经济加快首都新农村建设步伐[ J] . 林业经济, 2008( 7) : 20~ 23.

[5] 邓家友 发展林下经济正当时[J] 湖南林业信息网.2011年5月6日.

第8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一、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年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0.39亿元(90年不变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1%;加工产值达到12.4亿元;肉类总产量9.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量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生猪出栏36.8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家禽出栏4400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山绵羊出栏3.14万只;出口肉品达到10500吨,创汇1532万美元,上缴财政达到78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数的15%,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达到了人均牧业产值4045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000多个,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54个,拥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只规模蛋鸡饲养场96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存栏达到735头,养羊小区21个,存栏达到3100多头,奶牛生产基地1个,存栏达到650头,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此外,全县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饲养量、存栏5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时宰1.2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畜牧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业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畜产品质量标准上,如不与国际接轨,势必被淘汰。面对上述挑战,分析淇县畜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都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县人均养殖量在国内领先,但是养殖总量还不大,参与国际竞争还显得身单力薄,同时,还有三分之一规模小的养殖户,它们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急待扩大规模。二是畜禽品种结构还不尽合理。我国人均禽蛋产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同时,我国奶类产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别是我县奶类生产方面还是一个瘸腿。三是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养殖业原料中的农残,畜产品中的病残、药残均还未从源头得到彻底解决,急需统筹规划,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四是畜牧工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为3:1,淇县虽比全国的1:3高,但也仅为1:1,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滞后。五是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的生产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振兴淇县的畜牧经济,使淇县畜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突出发展奶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县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具体就是“一突出”“二发展”“三稳定”“四带动”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业。奶牛业做为一个新兴、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必将成为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大力推动奶牛业发展,重点是做好淇县绿佳公司与公司的合资项目,引进世界先进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快速繁育高产奶牛,年繁育高产良种奶牛达到3000头,同时,带动农户在3年内,良种奶牛达到3万头,使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并进一步筹建奶牛加工厂,力争跻身全省前五强。

“二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养羊业和乳品加工业。以、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进全县养羊业,继续实施“公司+小区”的合作模式,推广商品羊的饲养技术,加大波尔山羊的繁殖速度,力争三年内波尔山羊存栏达到1万只。以三博公司为龙头,引进乳品加工新技术,提升奶业加工品质,建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第9篇:家禽养殖市场前景范文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13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00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13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13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13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3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