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算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医院整体运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后,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医院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本文首先对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现阶段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医院;财务制度;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一直处于医院财务管理的首要位置,合理的预算编制是保证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准确的基础,能够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提供重要的帮助。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后,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内容更加明确,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制度方面也更加具体。基于此,加强对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预算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
第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内容进一步明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基于医院年度财务计划和整体的发展前景目标等,必须对医院收支计划不断的明确,提出了将医院一切收支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统筹资金管理,增强了预算工作的约束能力,为医院运营规范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办法也进行了完善与补充。新的医院预算管理办法主要采取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同时结余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这些预算管理办法确保了预算控制对财政资金投入的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医院成本控制,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的集中体现。第三,新医院财务制度结合了国家相关财务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等,对医院预算编制、审批、决算考核等流程进一步明确规定,让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管理迈出了一大步,对提升医院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现阶段医院预算编制脱离实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相关预算管理人员在采集相关数据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数据的分析也不够科学,导致预算编制与医院实际情况不符,增加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医院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意识,各个科室之间沟通不够通畅。在医院其他部门中,普遍错误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无关,给医院预算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制约,也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了解医院各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影响预算编制的操作性。第三,没有将医院预算目标作为预算编制计划的指导,对执行情况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导致预算工作权威性受到影响。
(二)医院预算执行力度弱一方面,医院预算执行人员对传统命令式的执行积极性不高,将预算执行工作当做是一种负担,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尽心尽力;另一方面,有些医院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仅仅是为了上级部门的检查,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作为预算管理中关键环节,预算执行中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其负责,就会导致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预算执行的效果可想而知,对医院财务运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第一,医院预算管理考核指标不够完善,在对预算考核过程中,往往侧重于收支指标,对医院整体的战略目标以及非收支指标不够关注,导致预算编制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受到影响。这种预算考核的片面性,严重影响对预算执行的效果反馈,不利于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很多医院中,预算考核的结果往往没有与员工的福利待遇挂钩,缺少必要的奖罚制度,不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了医院预算管理目标实现的难度。
三、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医院财务制度相关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建议:
(一)不断的健全医院预算管理组织预算编制工作不仅仅是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全员参与其中,由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汇总。具体来说,第一,医院需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年度的财务计划等,组织全院人员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第二,医院各个部门都需要各司其职,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到财务部门中,具体包括收支数据、科室项目支出、基建支出等等;第三,医院各个科室中,应该将医疗专业组作为预算单位,对本年度本专业的收入、支出等进行有效的测算。
(二)强化预算执行,实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具有严肃性,一般在执行过程中不进行预算调整。如遇重大突发事件、临时性工作任务确需调整的,应经院预算管理小组讨论审批。财务部门将预算收入指标额分解到每月每个科室,月度终了,对照指标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每月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统筹安排,控制费用,杜绝不合理支出。对超预算的支出进行内审,审核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在预算范围内的支出未经领导授权批准,一律不得开支,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与完善医院预算评价考核制度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要求医院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同时根据预算执行的反馈结果,综合分析其与成本控制目标之间的差距等,将其纳入到医院综合考核体系中。同时,医院还需要不断完善预算考核制度,将年终评比的结果与员工的收入分配挂钩,同时考虑到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特点,只有不断激发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预算执行评价考核制度,才能保证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才能发挥预算管理控制与约束的作用。
(四)不断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医院财务人员是预算管理的主力军,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财务方面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要能够对医院各项工作熟悉与了解,这样才能在实施预算管理中做到精细化,满足预算管理工作的需求。财务人员还需要具备协调各个科室人员,鼓励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因此,还需要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出现,不仅明确了医院预算管理的内涵,同时规范了预算管理方式方法,为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撑。针对现阶段我国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包括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预算执行力度弱、预算考核不科学等,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完善医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制度,保证预算执行与评价反馈,提升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医院财务工作顺利实施,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新颖.浅析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研究,2014,15(2):155-156.
[2]邓勇.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当代经济,2013,32(12):99-100.
[3]朱倩,刘明华.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全面预算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8(8):104-107.
[4]徐俊英.浅论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医院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9(8):88-89.
[5]蔡艳.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探讨[J].经济师,2013,25(2):166-167.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实施 财务管理 影响 探析
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2013年开始实施的《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顺应新形势要求,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预算管理制度、绩效考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必将对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为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人力保障
《新制度》首先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一级和二级财务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职权作了明确规范。其次,明确规定”高校应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作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长管理学校财务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职责”,提升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地位和战略高度。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调动和职称评聘也做了明确规定,保证了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财务管理体制。
教育部等各级主管部门也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新制度》的宣传学习和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尽快掌握《新制度》的精髓和变化内容,进一步开阔的视野,转变固有的观念和核算习惯,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新制度》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调整了收入和支出分类口径,增加了收支管理的内容,为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有效路径
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涵盖了高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新制度》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预算调整等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促使高校建立起一套严格而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积极稳妥的收入预算和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支出预算相结合,使预算编制更加合理合规,执行中便于控制和管理,维护预算的执行力和刚性;《新制度》还重点增加了决算报告编制依据、要求和申报审批程序。预算决算编制互相呼应对照,有利于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持高校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运作秩序。
《新制度》根据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的要求,将财政补助收入规定为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明确界定“科研事业收入不包括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 适应公共财政改革要求,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结转和结余管理做了详尽说明,从制度层面合理规范了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路径。
三、《新制度》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并引入绩效考评机制,为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指标依据
《新制度》首次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引入高校财务管理中来,即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随着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高校收费逐渐被公众接受,但社会上对高校收费标准的疑问也从没有断过,高校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发展的事业单位,同时又向学生收取了高额的学费,这些钱是不是真正用到了学生的培养上,或者说一个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到底有多少,是很多人的共同疑惑,也是公共财政公开体系的重要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按照企业成本核算的思路分配、归集和计算高校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将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配比,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对于专项经费和科研经费,也要求按照项目细化管理,单独核算,进行绩效考评。
《新制度》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方面实施政府采购,从源头上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采取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取得费用按期进行摊销等有效举措,既能真正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又能为管理者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供依据,提高国有资产回报率和保值增值率,真实还原高校的资产负债率。
《新制度》将高校基建帐纳入事业帐统筹管理,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加直观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管理成果。将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作为高校正常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核算,进行统筹安排和可行性研究,有利于加强监管,规避基本建设投资风险。
《新制度》优化了财务报表体系,新增了适合当前新形势需要的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以其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财务数据和财务分析指标。
《新制度》实施以后,高校财务核算提供的各项财务管理指标更加真实有效、全面系统,大大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也为社会各界了解监督高校发展提供了依据。
四、《新制度》建立健全了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和财务监督制度,为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从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逐步开始了大规模扩招和新校区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财力不够,投入不足,负债筹资成了高校的共同选择。目前,负债筹资这把双刃剑的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贷款,我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个别高校甚至积债难还,资不抵债,频临破产,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日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在目前高校积极“化债”的大背景下,《新制度》的实施必加快高校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可行性研究,及时识别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规避。《新制度》强化高校借款审批程序,要求高校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的管理,不得违规举债和利用国有资产提供担保”,这对于高校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防止国有资产损失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为保证高校经济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提高高校办学效益,高校应对已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的原有财务内部监督控制的内容、方法、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与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高校财务内部监督控制机制。《新制度》提出完善高校财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高校要完善本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要把注意力从事后监督转化到事先控制、审前防患,把单一靠上级督查改变为内部牵制、相互制约,通过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相结合,寓监督于管理之中,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五、《新制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制度》虽引入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但高校不同于企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性质没变,所以高校不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更多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好尺度,避免因过渡追求效益而影响到教学水平的提高,对生均培养成本等指标的核算应建立在高质量的培养水平上,对科研经费要在分项目单独核算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项目间的协调合作、资源调配,避免重复研究、重复购置,同时确保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新制度》的实施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旧制度的衔接过程中,要做好全面的资产清查和深入细致的核算工作,信息化建设要跟上财务制度改革和财务管理新要求的步伐,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要避免在执行中不加分析的“一刀切”做法,确保衔接工作平稳顺利。
总而言之,新的高校财务制度进行了实质性的创新和改革,对高校的各项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各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和监督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保障机制,确保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
1.1基于科室成本开展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核算医院成本分为院级、科级、单病种和单项成本,医院要在核算科室成本基础上,逐步开展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科室成本的过程。合理划分行政后勤、医辅、医技和临床四类核算单元,将医院成本核算从院级落实到各核算单元,将全院成本控制目标分解至每一个核算单元,进一步明确各成本核算单元的经济责任,既是科室成本核算的关键环节,又是成本核算的基础。直接成本是科室自身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支出,直接计入或采用按内部服务量、内部服务价格等方法计算后计入科室成本;间接成本是临床、医技科室接受其他科室分摊的费用,按“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和一定标准分配后计入科室成本,归集形成科室医疗业务成本,再按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三级分摊方法,对行政后勤、医辅、医技科室耗费进行结转,形成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成本。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不含单独收费卫生材料和药品成本)所进行的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医疗项目成本;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摊,计入有关医疗项目成本。医院可借助作业成本法,归集直接费用,以成本动因分配间接费用,追踪资源消耗过程,使项目成本更客观。病种成本核算是对出院患者在院期间为治疗某单病种耗费的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及单独收费材料成本进行叠加。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考虑了病人入院后可能接受的治疗流程,一旦确定病种临床路径,就可简洁、合理计算病种标准成本。其步骤是:(1)在项目成本核算基础上,对每一病种成本项目加权平均,得出病种成本核算基数;(2)结合临床路径,对病种成本核算基数进行修正;(3)参照DRGs分组标准,对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再次修正,得出病种成本核算最终数据。
1.2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实施成本可行性论证医院可以运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结合科室具体情况,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建立年度成本分析报告会制度,对全院成本核算进行总结,对科室成本战略进行分析,对下一年度医院和各科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出指导性建议。在成本投入方面,医院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进行充分论证,从投入与产出对比来看待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将本量利分析方法与预测技术结合,进行保本预测,确定保本业务量以及实现目标结余所需控制的目标业务量、目标业务收入以及目标成本水平。医疗设备价值一般约占医院总资产一半左右,医疗设备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经济收益约占医院总收入一半以上,因此,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要经过科学论证。医院可通过规范设备购置管理,提高大型医疗设备购置投资效率:(1)申请科室应对所要购置设备进行充分、科学的调研,包括设备技术上的先进性、可行性,目前在全国的运行情况、普及率,所在地区的使用及分布。(2)建立健全科室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在购置论证中,应设立有多部门参与的设备购置领导小组,充分收集各方信息,为准确决策提供保障。(3)应用保本分析法、投资回收法、利润现值和投资额比较法等量化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引入净现值法进行投资评价,考虑投资项目资金流量的时间价值,以便合理反映项目投资价值。(4)职能部门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发现运营中的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共商解决对策,保证投资效率。(5)对设备使用效益进行事后评价,客观评价购置得失,为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提供参考。成本效益分析既是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计划引进立项的关键依据,又是通过运行实践对引进项目实效和预期目标的客观验证,能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医院可调取财务软件中的相关项目统计数据,得到设备收入;设备固定成本包含设备折旧、维修费用、房屋折旧、人员经费;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卫生材料费。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要以使用效率为桥梁,结合收益情况、设备完好率、收费定价标准、业务开展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监测,获取成本与效益之间的量化关系,为指导设备购置提供依据。
1.3依托HRP信息整合平台,实现成本管控的精细化医院成本核算要实现网络化,通过各终端录入人员的规范操作和准确录入,以及各种收入和成本基础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标准化,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分析与信息共享。目前,大多数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围绕医疗环节展开的前台业务系统,可提供科室开单收入和执行收入信息,但行政后勤科室被排除在外,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各业务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各模块之间的业务关联都是通过定期纸质报表或相关系统中导出的电子数据传递来实现的,给财务一体化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成本核算效率低、数据准确性差。医院必须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制作HIS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与成本核算系统的数据接口,搭建成本核算数据平台,依赖系统产出科室成本报表。融合现代管理理念和流程,整合已有信息资源,搭建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RP),是医院实现人财物、医教研、护药技管理科学化的支撑环境。医院建立以经济管理为主线的HRP系统平台有:建立统领财物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面向核算体系的财务管理平台,面向物流供应的物资管理平台,面向成本核算单元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面向绩效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成本核算、过程监管的整体运营、决策分析平台,集成传统HIS下医疗业务、药品和医疗物资消耗等数据,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医院可以通过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物流管理、考核评价等各项信息系统的链接,搭建统一的成本核算平台,实现成本管控数字化。
2医院成本管理的功能拓展
2.1实施成本管控,支持医院内部决策和发展战略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预算中的成本控制,进行成本控制是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管理目标应服从于医院战略目标,借助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去赢得并保持医院的竞争优势,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决策有用的战略性成本信息,谋求成本的最优化。医院财务部门应从战略高度对其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将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从而创造竞争优势。可以结合科室收入、成本和收益等综合分析科室的成本构成、成本分类和成本分摊等,进行比较、趋势、因素等多方面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分析决策、控制的成本信息。医院预算管理委员要在详尽分析内外部环境(医院自身财务状况、科室设置、人员编制、技术实力、设备状况、管理制度,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同行业分布及实力、本地区居民收入状况和医疗消费需求特点、当地配套医疗资源等)的基础上,结合以前年度预算执行和完成情况,制定预算目标。医院可以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归集、分类、分摊,产生准确的成本数据,为科室绩效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同时,定期对科室的实绩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估,考评中明确责任,区分预算执行中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对责任部门创造的预算绩效,按照增加收入、节约支出金额一定比例确定奖励额度;对主观过失造成的损失,按收入减少、超支额度酌情确定责罚额度。科室成本核算可以为奖金分配提供基础数据,综合考虑科室在医院发展中的位置、科室整体实力、业务内容、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工作量、服务质量等因素,结合成本管理和收益水平,选取绩效考核指标,合理制定核算与分配办法,将成本节约与科室、个人利益挂钩,激励约束职工行为。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计财处),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 当前许多医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遇到诸多问题,甚至流于形式。文章针对当前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探讨如何抓住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重点,促使全面预算体系在医院的管理与资源分配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
关键词 ] 全面预算;预算管理;预算实施重点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32-02
[作者简介] 姚晶晶(1983-),女,江苏南京人,会计师,mba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通讯作者] 贲慧(1968-),女,江苏南京人,正高级会计师,MBA研究生,研究方向:医院经营管理、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的战略落地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工具,是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国家政策对医院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等级医院评审中的一项重要考评标准,它更是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核心,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是提高医院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虽然许多医院相继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致使全面预算流于形式。为了进一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本文就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重点进行探讨。
1 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与传统的财政部门预算目标不同,全面预算管理主要以满足医院内部管理需求为目标。它是以医院长期发展战略为导向,通过确定医院整体以及各个经济单元的目标,以编制、控制、调整、考核为主要内容,将经济单元的个体目标同医院整体战略目标关联起来,使其自觉对其负责的经营活动范围进行全程的控制和管理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其目标是提高医院内部资源的利用率,使各个经济单位真正做到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相结合,使员工对医院的理念、价值观、文化等有一致的认同,最终实现医院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结合并得以实现的目标。
2 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必须将其落实至制度与规则,使其有章可循。医院除了要遵循国家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相关规定[1],还需要在国家制度的基础上,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更为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包含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要求(总体要求、原则、范围和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全面预算管理具体程序、作业流程图及相关的记录表单等内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能够具体指导医院预算管理活动,成为规范医院日常管理的准绳,对预算执行部门产生约束力,达到防止预算管理松散、预算管理环节流于形式等现象的目的。
3 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科学合理、组织高效、权责明确等原则,一般应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责任单位[2]。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院领导、财务负责人、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责任中心负责人共同组成[3],是医院内部预算最终决策部门。预算管理办公室是处理全面预算管理日常运行事务的综合管理部门。预算责任单位主要包括各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医辅责任中心,是预算管理的执行层。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预算管理权威性的必要保障。
4 落实管理内容与责任分解
全面预算是判断医院资源是否有效分配和运用的重要形式。根据医院的一般运营特点,可采用“三级预算管理”体系,即按照“预算归口管理、三级目标统一”的原则,由一级总预算、二级归口职能部门预算和三级责任中心预算组成[4],实行以财务预算为主线,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预算。一级总预算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性预算的汇总、以及财务预算的编制,二级部门预算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主要负责归口支出预算及资本性支出预算,三级责任中心预算由各临床、医技、医辅责任中心负责,主要负责经营预算,如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等业务量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医院运营的方方面面,各单元的责任分解与明确是落实预算全院、全员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全面预算执行与控制效果的前提条件。
5 完善全面预算管控程序
5.1全面预算的编制
预算的编制流程可遵循“三下二上”的流程[5],主要包括:下达医院总体预算参考性目标、上报责任单元依据各自的分工研究制定的二级部门预算、下达审议后的二级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责任单元三级责任中心预算初稿、下达审议后的三级责任中心预算,并予执行。
5.2全面预算的审批
医院预算编制完成后,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要求上报主管部门。主办部门经过认真审核后进行综合平衡,并上报同级财政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核批复。
5.3全面预算的执行与分析
医院必须要严格执行经过审批的预算。预算管理办公室需要将预算逐级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并予以定期公告。管理人员还需按月度或季度编制预算执行报告,以便及时掌握和发现预算执行情况的异动,并对日常关注重点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为医院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依据。
5.4全面预算的调整
为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预算一旦一般不予调整。只有在发生对医院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影响至预算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才允许对预算进行相应地调整。预算的调整需严格按原预算编报审批程序办理。
5.5全面预算的监督与考核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各科室部门负责人是预算管理的直接责任人。预算的执行结果最终反映为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预算考核可分为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6]。日常考核需强调动态性,重在检查、监督预算是否正常执行,主要指公示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便于各部门进行规划调整;年终考核则重在“奖先进、惩落后”,主要指依据各项经营指标进行打分考核。
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与分析、调整、监督与考核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管控程序,只有坚持预算的过程化管理,才能真正将预算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 韩斌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73-74.
[2] 黄显云.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2,(3):60-62.
[3] 郑大喜.基于战略导向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31-33.
[4] 何瑜.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分析[J].财务与管理,2014,(6):24-25.
[5] 兰娜.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J].会计师,2014,(2):41-43.
关键词:固定资产 联合监督 编码 程序
从1997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等多项改革,原有财务制度体系因其固有的滞后性决定了它已无法客观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活动.从2007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就着手研究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经过15年,财政部于2012年2月7日以财政部第68号令正式颁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于2012年4月1日全国施行;财政部于2012年12月6日以财政部第72号令正式颁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并于2013年1月1日全国施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全国执行。到目前为止,我国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宗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科学事业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等行业会计制度为补充的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
一、固定资产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 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作为固定管理。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大类: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 ;装具及动植物。行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财政部备案。对于应用软件,如果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管理部门未设置或名存实亡
据笔者了解,大部分事业单位根本就未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其职责由单位办公室或财务部门兼任。这样的岗位设置极不合理,原因很简单:一、不专业 ;二、如由财务部门兼管,既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也易出现腐败。
(二)“二重、二轻”―重购买、轻管理、重使用、轻保养
单位重购买是有原因的:一、单位年底突击花钱,有“洗钱”嫌疑;二、单位负责人的认为:单位固定资产购买的多,对外就能体现单位业务繁忙,提供的社会服务多,也就是说负责人的政绩就能体现出来;三、通过固定资产票据来处理“三公”经费,以规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直接导致虚假资产出现,资产管理处在无序状态,部分资产长期闲置,使用率低,资源浪费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盘亏、盘赢混乱假象时有发生
没有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就必然导致固定资产总账与固定资产明细账不符,与固定资产卡卡片不符,与实际存在实物不符。单位不重视制度执行,在资产清查盘点时,发现盘亏原因是使用部门设备已报废,未办报废手续和进行账务处理;发现盘赢却是购入或受赠的固定资产未入账等等混乱假象。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原因
(一)外部联合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外部监督包括上级主管机关监督、同级财政部门监督、同级审计部门监督、政府采购部门监督以及媒体监督等等监督。单部门监督是远远不够,如何联合监督,怎样联合监督,联合监督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决定了,我国目前联合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了这种联合监督机制,就其本源,监督力度无法体现。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账务体系不合理
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编码、购置、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盘存制度。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
四、针对管理混乱原因,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决策方案
(一)外部联合监督
1、财政部门联合政府采购部门狠抓源头,严控固定资产采购第一关
事业单位年初预算表中有一项政府采购预算表,其中包括项目名称、计量单位、数量、采购项目类型、采购目录、采购方式、采购资金来源等事项,单位预算经过“二上二下”程序,经过人大批准后,予确定 。财政部门应根据审批预算下达直接支付指标,采购办加强审核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形式合法性。财政部门联合政府采购部门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防止固定资产购买随意性、变相性,预防腐败的发生。
2、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应联合媒体、审计部门加大联合审计力度
上级主管部门联合媒体、审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法定审计或专项审计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有漏洞的,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防止漏洞发生。如资产管理方面漏洞严重,其中相关负责人已触犯刑律的,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以资产审计作为一个突破点,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把审计反映的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坚决惩治腐败行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高审计的震撼力。
3、提高单位负责人认识,走出不以固定购买数量为政绩导向的误区
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它的特性如不具有消费的竟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具有消费的强制性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作为单位负责人应该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决定了事业单位活动宗旨是给人民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产品,当然也应遵循一个前提:以最小投入达到最大输出。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是财政资金不断投入,提供的产品不断输出。如出现投入大于输出时,谈何政绩?购买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供公益产品,单位固定资产数量之多,金额之大,不是主要,主要的是人们老百姓能够亲身感受公共服务与产品的优越性,对此单位负责人应该走出这样认识误区。所以单位负责人加强正确的政绩观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内部管理
1、成立资产管理部,明确管理职责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应加强同其他部门编制、下达和组织落实每年资产采购计划;做好资产登记、保管、盘存等日常性工作;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下,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2、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很低, 不能动态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信息化程度越高,效率越高,随着用友、IBM等资产管理系统都比较完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这些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系统。随着单位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相应扩大,而目前很多单位仍停留在手工管理模式,其运作机制已和单位的业务发展规模不相适应。
3、坚持“谁用、谁管、谁负责”原则,制定固定资产编码、采购、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盘存制度
资产采购与验收、库管等职责应予分立,避免集中一人。资产的保管与账簿的记载应当由不同人员分管,严禁责任混淆。同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执行的有关规定,将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责任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对此,笔者就编号到盘存的资产管理程序制度,谈谈我的个人经验与看法。
(1)明确编码制度
原国家标准(GB/T 14885-2010)采用4层7位数字代码表示,第1位表示门类,第2、3位表示大类;第4、5位表示中类;第6、7位表示小类。其分类结构如图1所示。
固定资产分类代码的第1位表示的是固定资产定义6个门类。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历,通过增加数字代码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分类。
编号公式如下:固定资产编码=【国家标准分类代码】+年份+月份+日数+购买序号
举一例 : 某单位在2014年2月份通过政府采购购买了三项固定资产:2月6号购买彩色办公旗舰 HP CP6015dn打印机二台、2月28日购买绿友牌22寸草坪修剪机一台.
打印机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标准属于【通用设备(2)-计算机设备及软件(01)-输入输出设备(06)-打印设备(01)】【国家标准分类代码】为2010601
修剪机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标准属于【专用设备(3)-农业和林业机械(11)-植物管理机械(04)-修剪机械(03)】【国家标准分类代码】为3110403
按照上述编码公式:
彩色办公旗舰 HP CP6015dn打印机二台固定资产编码分别为
【国家标准分类代码】+2014+02+06+001=201060120140206001
【国家标准分类代码】+2014+02+06+002=201060120140206002
绿友牌22寸草坪修剪机一台固定资产编码为
【国家标准分类代码】+2014+02+28+003=311040320140226003
(2)明确采购至盘点程序制度
先有申请部门填写资产购置申请单一式三份,报请单位政府采购小组、单位负责人通过后,由申请部门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各一份。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采购后,应及时将发票、采购货物验收单位送交财务部门。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采购货物票据副本,做好固定资产明细账、卡片及标签登记工作。
资产管理部门将资产交给申请部门后,申请部门负责人应在固定资产登记明细表上签字,以明确科室保管责任。
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调动、离任,免职等事项盘点、年度时期盘点,财务部门应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盘点统计工作。
需要处置资产,申请部门填写固定资产处置表,报政府采购小组同意后,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如属于上报主管财政部门的事项,还应获财政部门批准)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善后处置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全过程。
资产管理部门将处置结果报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结果负责财务处理或财政部门备案工作。
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减少登记工作。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将盘点分析报告上报本单位政府采购小组负责人及单位负责人,另交财务部门负责人一份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规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3
1.财务管理职责混乱现象较为严重
管理职责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是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确保每一位员工能够恪尽职守的规章和约定。财务管理职责更是要充分的发挥这一点。而在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中财务管理的职责划分很不明确,同时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的这则范围并不是很了解,这样财务制度就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主要作用。比如说忽视财务制度、财务纪律的严肃性,任意干预企业日常决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财务管理主要的缺陷所在。
2.日常操作过程不够严谨规范
在很多企业和单位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过程中,涉及到账目管理工作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滥用会计科目,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账外设账,弄虚作假,私设小金库;不定期盘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不经常核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造成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等情况,这样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单位的收支平衡,使得企业资金出现亏空的状况,导致企业今后的发展频频出现异常。这些都是我们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管理不善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我们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
二、解决以上存在问题的主要方法
1.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而言我们首先则是应该做到近乎完美的内部控制。主要还是在于对财务人员的控制以及决策人员的合理分配进行入手,这样在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我们通过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合理分配过程中我们则是应该本着合理分配科学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过程,同时对于管理制度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财务人员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条不紊的工作,同时也能够达到我们对管理制度完善的目的,使得企业内部管理过程能够走向积极正确的发展道路。
2.充分完善会计体系
会计体系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应该进行科学建设。在企业资金的不断流动过程中,会计的角色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保证自己流向正确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我们对于会计体系的建设应进行逐步科学规范的建设过程,首先是会计岗位的设置合理性,其次就是对于会计岗位管理的目的性以及管理目标的明确,在此之后就是会计广为人员流通过程的准则,最后则是会计岗位只能要求。这样的体系建设才能够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管理制度也会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和针对性。
3.财务职责进行明细划分
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之中,对于财务职责的明确是我们财务管理的根本要求。在进行财务指定的同时我们对于职责的划分应该做到十分的明确,将责任到人的原则能够得到重视并且进行落实。在财务管理各个岗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其业务范围包括哪些,这样我们才能够对其细化管理制度才能起到积极作用。比如说对于会计人员工作范围的明确,财务监督人员的监督机制是否得到完善等等,这是我们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根本所在,这是我们逐渐使得财务制度得到完善的必然要求。
4.日常操作过程达到认真严谨
一、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
(一)财务制度分类从管理需求的角度财务制度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财务机构设置及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范围、财务人员聘用及管理条例。第二类:与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联系紧密,企业资产、资金核算及管理制度。企业资产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内容的管理,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利润分配等管理办法和程序,以及为核算制定的实施基础计量和计价等方面制度,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费用摊销等。第三类:与风险管理相关内控制度。包括资产控制、负债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投资、筹资风险控制、全面预算制度等第四类:与企业管理采用手段相关的制度。如: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1.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以盘点制度为例:盘点制度存在于任何企业中,适合企业的盘点制度,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盘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要写进盘点制度。珠宝行业的钻石盘点,有行业经验的人都知道,30分以上有国际证书的钻石在钻石腰棱上有证书编号,拿高倍放大镱能看到与国际证书一致的条码,这个条码是唯一的,是钻石身份象征,在珠宝企业的盘点制度中必须规定盘点细则,30分以上钻石必须逐项查看腰棱号码是否与国际证书相符。企业财务人员会变动,也不是全有行内经验的,盘点细则在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就能避免因人员变动给企业带来因操作不当带来的管理问题。2.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管理手段企业不同时期的管理手段不同,制定的财务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不能一劳永逸。初创型公司管理手段受企业资金限制,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不能达到管控效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岗位职责与管理规范,特别是单据方面的管理,更需要细则,对财务人员岗位操作规范要求更细,系统的不完善,必须通过制度把关。当公司不断发展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制度也应随之修订完善,特别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方面的制度及内控方面的制度不能三、五年都不变。以零售业为例,公司成立初期只有一、两家直营店,为了节省资金,供应链管理系统相对落后,门店现金管理没有纳入供应链系统,就必须要求门店每天必须借助EXECL表填写资金日报表,这阶段的现金管理制度就必须详细规定每日资金日报表如何填写报送。发展到几十家,更新了ERP系统,资金日报表纳入ERP管理系统,系统会自动生成门店的每日资金报表,这时原有制度就需要修改,财务人员工作岗位职责也需要修订,新制度规定要求财务人员每日上班必须检查ERP系统中的门店资金日报表,超过规定的限额提醒门店必须存入银行,在新的ERP系统中除现金存入银行这项可操作外,其他均由系统自动生成,减少人为操控风险。3.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需求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管理需求也不同,财务管理制度侧重点也不同。对于基础管理薄弱的企业,财务基础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具用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这关乎企业未来发展速度和规模。基础薄弱的企业,随着业务不断增加、规模扩大就会暴露很多管理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忙于救火,成为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瓶颈。对于处于扩张期企业现金流的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内控制度建立,必须将筹资、投资风险内控制度放在首位。许多企业的消失都是败在扩张期没有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因此建立完善的投资制度、筹资制度、业务流程管控制度、全面的预算制度成为这个时期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成熟型的公司现金流稳健,市场也趋于饱和,公司增长缓慢,这个时期的企业必须向内部管理要效益,加强细节管理,许多公司表面看似管理没有问题,细分析发现资源浪费不少。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做好成本、费用、等方面管控,减少资源浪费。
二、企业财务制度的实施与应用
财务部是制度的执行部门,制度能否得到落实执行制度的人是关键。
1.建立与制度配套的奖惩机制以差旅费制度为例,每个企业都有的差旅费制度,员工出差借款往往报销不及时,如果财务人员不追回,有的超过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不还,因此从两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在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中明确规定,每个月必须对业务往来进行管理,注明业务发生时间,对于超过两个月的,必须注明原因,并通过公司内部邮件发给具体经办人,以达到提醒的目的,如果财务人员没有提醒,导致超期,影响财务人员业绩考核影响奖金;管理好的也会有奖励。二是经办人对于迟报的,根据迟报时间对经办人进行罚息。
2.建立持续的财务制度培训公司的制度随公司发展不断完善和修订,另一方面员工也在变动,财务部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与之有关的财务制度,同时要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对于制度的学习进行考核,对于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要另外再补课,参加人员要记课时,三次不合的给以罚款。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一、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2014年1月1日起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高校经济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财政预算改革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上的体现。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明确了以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和准确编制学校决算为红线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主要任务,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效益,通过学校财务制度的不断科学和完善确保学校财务科学有效地运转。(一)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基础发生较大变化。旧制度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新制度报表体系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细化会计基础,特别是将基建核算并账等,能够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二)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新制度要求对除图书档案、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以外的各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更加清晰和准确;资产折旧或摊销计提也利于核算资产实际价值和成本价值,实现对高校各种资产的准确掌控。(三)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准确化。新制度细化支出分类后加强支出核算与管理,结合完善而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得以规范。这样就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培养学生的成本,实现校际之间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的挑战
(一)新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面临巨大压力。相比旧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核算办法中收入、支出类科目更加细化,在近几年的执行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详尽的分类标准,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中常出现收入和支出科目分类操作困难甚至分类容易混淆的现象。欠缺细化分类标准的情况下,财务人员主要依靠经验判断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又造成了校际之间不统一或校内不同时期之间会计录入的标准上的差异。有时在录入凭证时一项业务面临几种选项,也会给财务核算加重工作量。(二)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操作难度较大。新制度的折旧或摊销要求对资产按平均年限计算,这就势必要求高校对校内资产进行重新分类认定工作。这中间缺乏新旧制度的过渡,带来操作困难。在新资产定义给出之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进行新的固定资产认定,同时新旧资产分类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发现,由于折旧或摊销缺乏更详细的补充规定,高校之间在计提折旧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这样也导致在固定资产清理中校际之间统计存在差异,降低了参考性和对比性。(三)高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挑战。新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在人员专业素质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需要极大地提升,新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收支管理要求财务实践中要节约与控制成本,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熟悉新的制度约束,提高业务素质。另外,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新制度要求高校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和高校财务核算制度,这些都对财务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透明性,都对高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新问题,对财务管理提出新要求,研究对策以应对新会计制度给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加强新制度下高校财务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建设。随着社会进步,高校财务管理必定要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道路,加强新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建设。一是高校内部核算工作的科学与规范是一个重要方面。新制度执行几年来,会计科目的经济分类、功能分类和支出分类等得到了较为严格的规范,针对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高校财务制度可以研究更为详细的规则和分类细则,继续提高财务核算工作效率,并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统一化和标准化。二是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更加的完善。通过较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流失,实现会计制度的新旧衔接特别重要,涉及学校基建、后勤、会计等多个单位核算,从而推进高校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化。三是按照新制度要求,加强对财务预算的控制,注重资本使用效益。新高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突破。预算工作的科学和准确可以有效避免国家资产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为日后的财务工作树立了明确目标,发挥对决算工作的引导作用。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反映高校财务核算的科学化程度。新会计制度把办学效果等动态指标纳入预算考核,赋予财务预算以更高的责任,也说明高校财务预算科学化、正规化、透明化的重要意义。(二)新制度视角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推动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近几年的很多高校得益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强大支援,在办学规模、软硬件设施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绩。但也发现,在迅速的扩展式发展中,不少高校财务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基本建设投资的控制管理,为了满足规模的扩张需要而筹措数额巨大的资金进行规模扩张,缺少可行性分析甚至缺少投资论证。这是明显的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缺失的表现。由于内部控制缺失导致高校财务管理违法违规现象屡见不鲜,发人深思。做好高校内部控制工作首先要做好高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把一切财务行动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体系来规范和指导高校资金运行,强化包括校领导在内的所有高校职工内部控制观念,在充分发挥会计与财务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高校资产安全以及资金使用效率。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中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常常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动态控制以防范财务风险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前提。加强预算管理以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也是学校教育重点突出、保证效率的需要;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是提高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可以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严格规范和执行既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建设规划,是控制成本、防范风险的需要。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运用现代化控制手段和技术加强设计高校财务管理的动态控制措施,确保高校财务科学高效运转。(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虽然近年来不少高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高校之间发展常常是不平衡的。对有的高校来说,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造成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以中部区域的教育大省河南省来说,其高等教育投入远远没有达到与经济协调发展相匹配的水平;历史原因和该省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维持这种情况必将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严重后果。重要的对策就是区域内部分高校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以体制机制的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运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规律,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校际之间优化配置需要高一级政府部门协调和控制,同时也需要高校之间的友好沟通。事实上,各高校校内更容易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制度改革往往是把双刃剑。高校财务管理运用新模式的会计制度,为高校提供了改革的机会,但也存在诸多新问题。要求财务工作者不断思考。(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校财务管理在很长时期内存在着人员素养低下问题,这是由于历史发展因素以及旧的会计制度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调研中发现,不少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在2014年以前的工作人员并无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很多基层最新财经法规的执行力度,财务工作创新能力不强。同时新制度条件下,对会计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中,很多问题出在人员素质问题上,因而,提高高等学校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正规的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至关重要。高等学校要培育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只有拥有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才能应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各种财务方法创新。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前沿,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更应具有创新思想,更应具有很强的终身学习理念,以确保获取最新相关知识,适应时代新变化。学校教育以德为范,高等学校理应努力培育和提升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双优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 研究意义 财务管理
虽然国内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评价研究尚且存在一些主要缺陷:其一:研究大多是针对宏观层面或是医院行业,而没有关注具体的医院,没有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研究问题,每个医院有每个医院的特点,当从整个行业来研究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时,难以区分这些因素与本医院的关系。其二:研究的方式主要以历史数据的研究为主,大多只是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或者以多年的数据来研究,不能对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估计。国内的财务管理的研究是在旧的会计制度的体制下,没有体现出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差异,因而没有显示出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优势,因而也不能对医院的潜在问题进行现实会计环境下进行分析。
医院财务管理是整个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医院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日化,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立医院首先强调社会公益性,其次才考虑自身的盈利性,然而面对财政补助的严重不足,财政差额拨款的公立医院只能强调效益维持运营。越来越多的医院领导已深刻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医疗收入的提升,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流动资金的合理运用,耗材的高效使用,医疗支出成本的有效控制,工资与绩效的挂钩的激励方案,医院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衰成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公立医院在做好为社会公众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地面对市场机制带来的竞争,这就要求医院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则是最直接且有效的途径,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已势在必行。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医院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特点制定了新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促进了医院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了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促进医院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促使医院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我个人的见解是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不同的医院应该有不同的方式,不能只从宏观层面分析医院的财务管理,而应该具体到一个医院,具体根据这个医院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来分析新会计制度下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应该以新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为理论基础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对医院目前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分析新医院制度改革对会计核算(核算范围,会计科目,会计软件),建设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及财务管理的影响,从而发掘新医院财务制度中的突破创新点,对财务管理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设计适应公立医院经营发展的改革方案。比如对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进一步与科室绩效挂钩、财务岗位考核机制,内审模式的采用等等。结合实际工作指出一家三甲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财政补助不足、固定资产设备陈旧,闲置,应收账款管理薄弱、内控流程有待加强,节约成本意识淡薄、分析造成这些不足的内外原因,,最终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比如给予宣传的财政支持及力度,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及固定资产清理系统,严格控制医药耗材的控制与使用,降低采购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启动全成本核算、加强财务报表结果的分析研究,建立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新会计制度中预算管理、收入,支出,成本管理及核算、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净资产管理等主要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综合分析在现行医院财务制度下三甲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映射出三甲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提出的改进对策,以此研究来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研究《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必要性。该三甲医院隶属于高校医院,属于2所直属附属医院之一, 医院位于风景秀丽的蚌埠市龙子湖畔,是皖北地区最大的医疗中心。医学院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生委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的附属医院。安徽省三所高等医学院中,蚌埠医学院建院最早,在安徽省的医疗人才培养中蚌埠医学院参照于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的模式,教学一体. 医院同时还负担着六所大中专学校的临床见习和实习任务并且担负着皖北千万人民的身心健康。该医院始建于1915年,距今已近百年院史,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省直三级综合性现代化医院。医院不论是在财务管理制度上,安徽省医疗人才的培养,还是医疗水平上都是安徽省医学行业的领先者。医院财务部门使用用友财务软件并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导出收入成本统计数据相挂钩,是现代大型公立医院会计核算方式中代表,岗位设置出纳,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制证会计,帐表会计,符合公立医院的基本模式。因此,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角度出发,结合新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透明度,为医院管理层、政府等医院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为支点。从多角度对财务管理进行概述和分析,以该医院为例,通过对三甲该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现状分析中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改进,为其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社会依据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该医院的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研究可以为其它三甲医院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田立启等.新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卫生经济研究.2013.3.
[2]田立启等.新财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卫生经济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