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未成年少女保护法范文

未成年少女保护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未成年少女保护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未成年少女保护法

第1篇:未成年少女保护法范文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高中生中有近7%的同学承认自己有过,且数量还有上升的趋势。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2006年8月16日国内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在显著位置的一则报道:“浙江省疾控中心”对该省两所综合性大学1―4年级22712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涉及性现状的调查显示:平均13.1%的大学生已经发生过,其中男生17.6%,女生8.6%。他们开始的平均年龄为19.51岁。其中体育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6.3%和24.9%。

该项调查还显示:在有过性经历的学生中,27.4%的学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男女平均数为1.54个;2.44%的男生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1.25%的男生有双性性关系;2.57%的女生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0.82%的女生有双性性关系。

这项调查一公布,社会一片哗然和震惊,网上不少人发出疾呼: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不仅是问题,而且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了。

无独有偶,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曾以“长大未成人”为题,通过对吉林省几名未成年少女怀孕情况的调查,揭示出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调查中说:目前,我国19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平均5%―10%的男孩和3%―8%的女孩有过或性体验,少女堕胎出现了让人吃惊的增长速度,以至于全国不少城市成立了“少女意外怀孕救助中心”来帮助她们实施手术。”

调查和现实说明,如今“80后”,甚至“90后”一些青少年早恋和格外大胆、格外出格。做为一个人,他们的行为已经突破了做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底线……在2007年的“两会”上,一些来自教育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肃然提出了这些问题,并称之为家长和教师们的“心头大患”,希望全社会认真关注,也开了“两会”提交议案的先河。

后果可怕

从浙江省“疾控中心”和央视“新闻调查”这些权威部门的调查中,我们足以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如央视评论所说:“这一切发生的如此之快,对于古老的中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其严重后果及背后的原因,实在值得我们深思。然而目前令人担忧的是,方方面面对青少年中发生者数量激增的危害和后果之认识,还都停留在对身体的损伤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层面,完全忽视了青少年发生人数增多将扰乱社会结构,危及种族质量的致命后果。我们如果对这一致命后果认识不清,并以此为出发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势必削弱矫治力度,形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尴尬局面,成立再多的“少女意外怀孕救助中心”也无济于事,最终依然难以减少、以至杜绝青少年。

青少年过早的除了从医学的角度看可能成为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发人群危及社会外,其最致命的后果在于:这种行为跌破了人的双重属性底线,将扰乱社会结构,危及种族质量。因为不仅是男女间一时的欢愉,它还有着强烈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决不能跌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从自然属性上看,的原始驱动力是人的自然本能和生理需求,这是一种繁衍后代的本能。“食、色性也”,性作为人的第二大本能,最紧要之处是担着延续种族的重任,它与这个种族每一代人的质量紧密相关。

从社会属性上看,人是许多社会条件的产物,是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表现而存在的,也是这种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人的体现的社会关系,往往会改变原来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从而对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就社会而言,对这两个属性的挑战,是最致命的挑战,决不能让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底线屡造突破,这是需要国家从社会安定、种族质量、伦理关系等角度严格把握和治理的,否则构建和谐社会无从谈起。

形势严峻

造成青少年数量激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育人观”出现了偏差。现在从家庭到社会都非常关注教育,家长们“望子成龙”,社会希望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于是从家庭到学校,统统把眼睛盯在青少年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教育、培养上,这些做法无可厚非,但如果仅限于此,就有些片面了,那种认为性教育无关紧要的观点是错误的,是教育中的一大误区。我们国家目前的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从家庭――学校――社会,基本局面是:“家长刻意回避”、“学校有心无力”、“社会关注不够”,家长依靠学校、老师依赖家长,即使有一点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说“悄悄话”的初级阶段,很多必要、必需的性知识依然靠孩子们自学、自悟,整个教育的实施步履艰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教育似乎成了单纯的谋生手段的培养,其育人的功能大大弱化。实际上真正的人才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这其中也包括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性价值观,性教育是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梁启超曾经指出: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在前不久召开的“中英青少年性教育研讨会”上,中英两国的专家和学者就一致认为:“一个人仅仅在事业上成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通过系统的性教育,掌握生活的技能,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 因此,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有关领导也明确指出:关注青少年性教育,是家长和社会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