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很多国家都把自身的经济重心偏向低碳型发展,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年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更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但是针对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完善,下面我就来简要的介绍下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些改善措施。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1.1法律法规的制定
任何一项措施的执行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低碳经济自然也不例外。和低碳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就要数环境的保护了,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全国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确保我国的环境保护。此后人们逐渐发现这项法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漏洞,因此,又接连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完善。
1.2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可以说是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性的指标,也是当前我国需要改善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耗仍然主要以煤炭为主,几乎占到所有能源消耗的七成以上,其余的有一半以上还是被石油等能源占据,而一些比较清洁的天然气、核电、地热等能源却占有比例很小,这很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1.3产业结构与行业能源消费
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有力证据,当今我国还是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占到了总额的46.8%,虽然第三产业的数据和第二产业的相差无几,但是在行业能源消耗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别,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能源消耗竟然占到了总能源消耗的七成以上,并且大部分都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这种现状很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改善。
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较低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注重提高自身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这些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这种发展效率比较缓慢,就目前现状来说还是比较低,不甚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发电这一行业的效率较低,进而降低了整个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提高我国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2.2能源的高消耗
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在我国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整个生产过程还是存在着高消耗、高污染的现象,这一点从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就可以看出来。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一直都比较的大,甚至于都大于1,这种现象就很直观的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电力消耗来维持的。
2.3环境污染严重
我们上文也有所提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有很大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一些第二产业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更是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这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是非常不利的一个现象。
2.4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极不合理,高污染、高排放的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煤炭、石油等环境污染严重的能源所占比重也比较大,而一些清洁能源和高科技能源所占比重严重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5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全国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确保我国的环境保护,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完善,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漏洞,并且在一些更为详细的规定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国的法律法规急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3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3.1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因素,并且目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使得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我们首先要进行治理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大环境治理保护资金的投入,事实也证明我国也正在逐步增加这种投入比例,但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环境污染治理科技水平,采用新型的高科技来提升自身的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3.2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大,导致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而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首先,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此调整产业结构。 在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我国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相接壤的西南地区可以发展污染小的轻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 其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创造服务业品牌,从而改变和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最后,需要完善工业部门企业的竞争机制,淘汰落后技术,以大规模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
3.3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70%以上。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需要大力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如生物质能、海洋能源、光能等,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管理方面,需要制定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对各行业的耗能情况进行监督和奖罚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技术方面,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发展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原煤和原油利用率,并加强在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
3.4进一步加强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关键作用
政府应该发挥税收作用,实行税优惠政策,使税收政策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起积极作用。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鼓励,加大资金投入,逐渐形成政府引导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排形势。此外,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3.5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提升社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上,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走先进和环保的农业之路。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生态工业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工业园建设,推行无污染、低耗能的生产技术。 在生态旅游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目的。改变传统粗放式的旅游模式,提高旅游业科技含量,降低旅游业对资源环境依赖性,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旅游业。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很不容乐观,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仍然是我们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9,(07).
[2]宿凤鸣.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实现途径 [J]. 综合运输 ,2010,(05).
关键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循环利用;发展;创新
收稿日期:2010-12-20
作者简介:何杏红(1976―),女,河北定州人,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1-0095-03
1 引言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严重的问题,CO2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因此我们呼唤低碳经济的到来。
2 “低碳经济”的背景分析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能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2007年6月,中国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先后召开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9年9月,主席在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并将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
2.1 气温升高会环境带来危害
(1)气温升高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人类生病几率越来越大。
(2)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台风、飓风、海啸,同时极端天气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难。
(3)气温升高会从陆地上吸收水分,使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粮食减产,威胁国家稳定。
(4)气温升高使冰山积累速度远比融化的速度慢,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断绝了当地与周边地区的饮用水源,从而引发冲突和战争。
(5)气温升高使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因为CO2会导致海洋碳酸化,造成杀死大量微生物,最底层食物链断裂,从而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污染海洋加速其它生物的灭亡,形成恶性循环。
2.2 水环境的污染带来的危害
(1)水污染是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全球有14亿人缺乏清洁食用水,即5人中就有1人缺水。
(2)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大部分河流遭受不同程度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污水排放量约达142亿m3,占全国年均排污量的40%。目前,我国水库的供水能力为5 400亿t,虽然多数供水水源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可见,传统观念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3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分析
3.1 发展低碳农业
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高耗能产品,某种意义上属于低碳农业。不使用农药化肥就意味着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化肥用在土地上还可以降低30的农业排放,要想抵消其它的农业排放(牲畜粪便,生物质燃烧)要求耕地固碳率达400kg・年/hm2,牧场则需达到200kg・年/hm2,有机农业系统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即抵消掉80%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一池三改”,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生活垃圾、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既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又节省开支,这就是典型的农业低碳化。除此以外,不论是秸秆还田,还是把秸秆粉碎掺加畜禽粪便发酵后做为生物质有机肥,或者将秸秆作原料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纤维板、燃料都可以大大减轻对生态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
3.2 发展低碳工业
传统工业所造就的经济增长是以破坏生态文明为代价的,其结果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灾害频发,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低碳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反思、自省和自我救赎的结果,是人类理性的回归。打造生态工业――新型工业化,要体现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上,要大力发展再生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大力发展再生生态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大力推广新技术,减少CO2排放量。
3.3 能源低碳化
我国在过去的25年间快速的工业发展导致了能源需要的快速增长。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放缓,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至2030年仅中国和印度2个国家就可能占全球初级能源的需求增量的51%。中国的初级能源需求量在2000~2005年间增长逾55%,目前占全球初级能源需求当量的16%,预计2010年后不久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而绝大部分能源都靠国内煤炭资源来满足,而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的SO2造成中国国土30%地区遭受酸雨袭击,对耕地、食物链、水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全球20个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来自中国。这和中国的煤炭生产和使用不无关系。当前我国制定了中国能源政策总体目标是实现能源充足供应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试图逐步解放能源行业,改变未来中央计划和能源供应安全领域的低效状况。同时,将能源供应多元化,如核能、天然气,提高能效和保护能源环境等问题也正陆续被政府提上议程 。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是减缓中国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高速增长的另一项举措。所谓调整产业结构是指减少能源消耗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改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通过提高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抵抗外来冲击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将得到提高。另外可再生能源技术应该成为政府政策行动的主要领域,如潮汐,风能等。
3.4 发展低碳交通
如果去8km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坐汽车减少1 700g CO2的排放量,开车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可以让驾驶变得更为“绿色”。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的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
3.5 让办公低碳化
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计算机及显示器,这样做除能省电外还可以将电器的CO2的排放量减少1/3。办公室内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无花观赏桦等主要可吸收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放的苯。
3.6 发展低碳旅游
发展低碳旅游,应当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其中包括3个重点。
(1)转变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方式;同时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
(2)扭转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品牌性。
(3)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升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形成全产业链式的循环经济模式。
3.7 发展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指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的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CO2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
(1)外墙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做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70%地方采用泡沫聚苯板。
(2)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来实行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3)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等。
4 结语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 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因此,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都应该从日常生活中面向公众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意义,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科学的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R].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6.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R].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7.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
关键词:碳排放;碳信息披露;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09-02
碳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对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减排计划和方案及其执行情况等温室气体管理信息,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与机遇等相关信息适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活动,也称为温室气体管理信息披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的气候也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为保护全球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主席代表我国对世界做出了承诺:到2017年我国启动总量管制及配额交易的碳排放市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5%(以2005年为基准);到2030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和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到20%左右。碳排放信息披露是减少污染、实现碳减排的基本步骤之一。
一、我国碳信息披露现状
目前,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人民群众都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碳信息的披露情况。
就政府方面而言,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碳信息披露增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报告》中披露,2014年里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各个领域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对碳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报告中披露有关情况。例如,截至2015年底北京已关闭2100多家钢铁、石油加工、水泥等高能耗低产出等污染大的能源消费型企业;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已到达了4万多亩,成为世界上退耕还林还湖最多的国家;各地政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服务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6.2%,比2010年累计下降15.8%,完成了“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92.3%。
就企业方面而言,我国企业自主披露碳信息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碳信息披露质量在加强。《2015年度CDP气候变化报告(中国版)》报告表明,中国企业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还在初期阶段,到2015年CDP问卷填报截止日期,国内仅9家公司完成CDP信息披露,略高于2010年的8家。国内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披露的进度很慢甚至几乎没有变化,但是有更多中国公司通过CDP供应链项目做出披露,而且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也在逐渐改善。这说明,一些供应商企业正在响应其跨国公司客户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气候变化相关的数据需求,表明来自其他经济体的企业影响力正在推动中国市场的低碳发展。
就法律方面而言,相关碳信息披露法规逐步出台并逐步完善。目前,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主要有两部。一部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由于部分温室气体已经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范畴,所以该法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到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另一部是《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这是我国最早的明确要求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的法律,也是目前我国强制要求企业公开部分环境信息的唯一一部国家级立法。就部门规章而言,2007年,我国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企业公布相应的环境信息情况。国家证监会也颁布了《关于重污染行I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规定了重污染企业需通过环境保护总局核实通过方可申请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另外,一些省市政府积极颁发的法律法规也体现了我国对碳排放信息披露更进一步完善。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均涉及碳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二、我国碳排放信息存在的问题
1.碳信息披露法律不完善
我国目前相关碳信息披露立法比较分散,我国分散的立法模式使得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环境信息披露范围,主要表现为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法律法规要求其披露的信息内容范围不同,现行法规就碳信息披露的要求笼统宽泛且不统一,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只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有关信息,而没有规定其向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清洁生产促进法》虽然有相关方面规定,但披露主体仅限于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并且要求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模糊。目前出台的法规与政策中并没有具体措施指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规范碳披露信息,具体只能认为是方向性的指导,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去规范披露行为。
2.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意识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还比较欠缺,主动披露的意愿不强。由于碳信息披露在我国历时时间较短,国内多数企业还没有明白“低碳”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企业甚至认为低碳和自身没有多大关系,有些则仅仅知道低碳的概念,却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对于如何建立低碳目标、采取低碳手段、实施低碳战略等均不知所措。极少数企业在碳信息披露中涉及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及战略部署。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日常企业活动中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极少数企业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更没有企业在对外报告中提及节能减排的具体信息。
3.碳信息披露不规范,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缺乏独立的披露碳信息的报告形式。碳信息披露零散地分布在年报、招股说明书、社会责任报告中,形式多样。碳信息披露时的数据主要为定性信息,而非定量信息。比如,社会责任报告中大部分提到减少了碳排放量,而真正减少了多少,利益相关者却无从考证,多数以模棱两可的方式带过。而在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于有关碳排放信息方面的数据并不多,如果披露碳排放信息也仅仅是二氧化碳的减少量,其他温室气体的减少量也并未详细披露出来。这样则更加不利于我们以确切的数据对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
4.碳信息披露不全面,避重就轻
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独立的碳披露信息报告形式,碳信息披露属于自愿性披露,造成碳披露信息缺乏系统性且不全面,往往避重就轻。从目前企业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企业披露较多的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以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对于一些有损公司形象的数据以及事件,大多数企业选择直接避免披露或者避重就轻,只披露其中一小部分,以免造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企业将碳排放信息视为不宜公开的商业信息,将碳信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数据保护,董事会反对股东更多披露要求的案例不少。
5.碳信息披露没有有效的激励及监管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长远的利益,只注重短期的利益。在企业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自觉性及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往往也就随意性较大,披露质量也不高。同时,国家对于相关碳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碳信息披露的补偿或优惠措施不多,很难弥补企业相应付出的成本代价,企业出于利润的考虑也会对碳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三、 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发展方向
1.健全和完善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法规及政策
在法律规范方面,应尽快建立统一的碳信息披露规范和标准,在我国综合立法基础上,以国际通行的披露标准及框架为依据,结合我国实情,制定碳信息披露实施细则、指南等,解决因为现有法规内容简单和规定不一导致的可操作性差和碳信息披露范围不一致、可比性差的现实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在企业层面分解和落实碳排放指标,将其作为政府考核企业的重要依据之一,促使企业制定碳减排战略规划,并通过建立碳信息管理体系,对企业碳排放实施量化管理。
2.提高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意识
基于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碳信息披露意识差,我国政府应对相关碳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宣传,强化企业的低碳及碳信息披露意识。企业作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主体,应该自觉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碳信息披露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外部环境对碳排放的要求,实现企业低碳发展。通过产能转型、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气体排放,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但从长期来看,非但不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反而会因企业的绿色技术动力创新所带来的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约而增强其综合实力。
3.构建有效的碳信息披露激励与监管机制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优惠措施,o主动积极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关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并建立合理的碳信息披露奖惩机制,使得企业自身更有动力去履行减排的责任。实施适当的国家调控与干预,加强政府环保部门与监管部门对碳信息披露的监管。有效监管机制的建立不仅应考虑政府监管、第三方鉴证机构监管和公众监管等外部监管机制,还需要企业内部自身设置良好的监管机制,如设置管理层监管与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监管,形成内外良性互动的监管机制,确保监管的有效性。
4.培养碳信息披露方面的专业人才
人才是推动相应领域进步的关键。通过提高我国碳金融知识层次,培养更多碳金融方面的人才,从而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于企业自身而言,对碳盘查、碳交易信息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专业的部门和人才队伍,缺乏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企业必须先完善组织保障和专业人才储备,才能保证碳信息披露质量。
结语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政府应该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等。
参考文献:
[1] 吴勋,徐新歌.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来自资源型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229-233.
[2] 常运艳.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浅议[J].财务与会计,2015,(10):58-59.
【关键词】低碳经济 现状 长效机制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能源资源匮乏、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被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注重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应用研究,甚至被视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作为依托传统重工业发展起来的淄博市,尽管经济曾一度快速增长,但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经济模式是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在低碳经济热潮的大背景下,研究淄博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作。
本文对淄博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剩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淄博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第四部分是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是在2003年首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在英国能源白皮书《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中被提出。国内的学者对该话题做了许多研究。诸如庄贵阳(2005),付允(2008),潘家华(2010)等等学者对低碳经济概念做了界定。潘在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各种定义之后认为, 低碳经济是指在一定碳排放约束下, 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 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 Global shared vision)。庄贵阳,潘家华,朱守先(2011)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为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尹希果,霍婷(2010)从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低碳经济实现的制度安排和不同国家的低碳经济进程三个方面,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此外,邢继俊,赵刚(2007),付允,马永欢等(2008),庄贵阳,任力(2009),程天权,杨志(2012),王凯伟,毛星芝(2012),郑佳佳(2013)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析了内涵、评价、发展路径和模式。
以上研究大都是对理论概念进行研究,从整个国家层面上进行分析探索。毫无疑问,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有着自己的发展现状和进程。于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地区进行分析就显得意义重大。
三、发展现状
淄博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参考近几年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等相关数据。
一是以煤炭和原油为主要能源,经济“高碳”特征明显。目前,煤炭、原油在全市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高达97.4%,其中煤炭占55.6%。尽管近些年来淄博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有所调整,但是煤炭和原油的消费总量均仍在不断上升。
二是淄博市二次产业比重大,支柱产业能耗水平较高。淄博市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2009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所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3.3%。在重工业中,十大高耗能行业在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能源消耗水平较高。2009年,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7%,而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0.2%。这说明,高耗能行业耗能较高,而产出相对较低。
三是淄博市能源强度较高。近年来,淄博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使得淄博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2009年,淄博市的万元GDP能耗是1.68吨标准煤,与2005年的指标相比下降了19.76%,降幅比全省平均降幅水平高出1.25个百分点,但单位GDP能耗仍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指标相比高出了57.2%。
四是淄博市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淄博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总存量增量大,这种情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随着淄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短期内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十分困难,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将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也很艰巨。
四、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广节能减排。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包括大力推广利用低碳能源;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着力推进新能源支撑项目建设。三是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包括大力发展质量优良、生产效率高、可以循环进行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构建生态工业链条;积极发展绿色服务业。四是推进低碳型生活方式,建设低碳城市。比如构建低碳交通和倡导低碳生活。五是构建长效机制,加大监督与扶持力度。完善相应法规标准和考核体系;构建绿色财政税收体系。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11).
[2]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3]付允,马永欢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摘 要 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家乐作为第三产业在农村旅游业发展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并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我通过暑期社会实践针对农家乐低碳化发展现状开展了一周的调查研究,通过与村干部的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农家乐低碳化的发展现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限制农家乐发展的要素。
关键词 农家乐 发展现状 低碳 限制因素
一、农家乐发展现状
1.北京密云县石塘路镇石塘路村农家乐发展现状
北京密云县石塘路镇石塘路村,毗邻密云水库,曾被评为“生态文明村”,1997年开始接待民俗旅游,1998年以后密云县政府与市政府提出了“百万市民游密云”的口号,游客剧增实现了农民的创收,经营模式逐步具体完善,为保护北京市水源――密云水库,该村采取了一系列可借鉴的措施,实现了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注重对水源的保护。
2.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门口子民俗村农家乐发展现状
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门口子民俗村,位于密云水库南麓,被命名为市级民俗村。该村是因为密云水库的建设从库区迁移至此,分为一个主村和两个边村,村里人多地少,没有主导产业,社会治安较乱,村民上访多,就业率低,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为了维护村子的稳定,开始在口门子两个边村进行规划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取得上级政府的支持之后,去外地学习农家乐的发展模式,逐步开始了农家乐的建设,开始发展的时候大部分村民并不支持,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鼓励和支持之后,八家农户开始了经营农家乐,随着带头示范农户的成功,更多的农户开始发展农家乐,镇政府也加大了扶持力度,来促进农家乐进一步发展。现在口门子共有农户56户,做农家乐大概有40户。口门子利用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以密云水库和水库鱼为载体,发展渔街和农家乐旅游,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解决了大部分的就业问题。
3.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常州村农家乐发展现状
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常州村,1995年新任领导上任,开始开发九顶山风景区,由于景区内没有旅馆,领导轮流住在农户家里由此促进了农民开始兴办农家乐,是天津市第一家开办农村民俗旅游接待的村,该村目前有50多户从事农家乐,2006年该村建立了天津第一家“农村信用共同体”,为每位农户评定等级,等级最高的可以享受15万元的低息贷款。老百姓对于兴办农家乐总体认可度较高,1995年以前人均每年收入700-800元,到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0元,2009年底农民人均收入21000元。
4.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裕长寿村农家乐发展现状
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裕长寿村,坐落在天津市蓟县城东16公里处的穿芳峪乡,村里共四十六户,168人,2000年以前人均收入不到两千元,11月份新书记上任,开始发展农家乐旅游业;2001年兴办农村旅店,2002年6月民俗户发展为12家,年底实现人均收入4000 元,2003年民俗户发展为22家人均收入6000多,2004年民俗户发展为46户,人均收入10000多元,2005年底人均收入16000多元,2006年人均收入20000元,到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30000多元,该村在依靠农家乐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该村的负氧离子是天津市内的40多倍,18.6%为长寿人口,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二、限制农家乐低碳化发展的要素分析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农家乐经营过程中不够低碳环保的方面,和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宣传、环境保护、游客出行交通方式、资源短缺、人多地少、政府支持力度等几个方面。
1.在农家乐宣传力度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农家乐兴办初期,网络不发达,农民甚至亲自到西直门拉客,而且旅客不了解情况,导致游客较少,可谓创办艰难。现在石塘路村的大多数村民一般都是自费联系网络公司在网站上进行宣传,比如出城网、地图网和手机网等等,宣传成本很高,农民负担较重,而且有的网站存在欺骗、宣传不力的情况,农民花了大量金钱投资宣传,但并没有带来游客的增多,直接导致了农民的损失。
常州村在兴办农家乐初期曾组织全村统一在报刊中宣传,当常州村的农俗旅游接待逐渐得到外界的认可后,便不再统一组织在报刊宣传了,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03年村里开始自建网站进行宣传,吸引了许多旅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游客基础,现由于资金问题网站宣传方式搁浅多年,在原先形成的游客基础上,各个农家院中现招揽的旅客大多为回头客或者是靠打听亲朋好友慕名而来的,因此常州村的宣传现状多是靠口碑宣传。
长寿村和常州村的情况较为相似,曾统一组织村里在报纸和电视台进行宣传,现在由于资金问题也多靠口碑宣传,旅客多是由亲朋好友介绍而来,多为回头客。
2.在使用一次性餐具方面
我们通过与农户的访谈了解到,四个村几乎每家农家乐经营者都提供一次性筷子和餐巾纸,比例可以达到100%。而只有10%左右的调查者称家里有消毒柜,可以实现餐具的循环利用。一次性筷子由于卫生方便受到经营户的青睐,但是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的问题日益凸显,但经营者并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依然为了图谋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巾纸。
在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的时代,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能认可,一次性筷子和餐巾纸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白色污染和破坏,农家乐经营者为了寻求方便便使用了一次性筷子和餐巾纸,由此可以看出农民依然还没有强烈的低碳环保意识。
3.消耗水、电状况
由表可以看出,经营户一般能够及时在没走一位旅客就清洗一次被褥,但是以家庭为主机洗或手洗,而在长寿村,经营户是把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单、枕巾等,送到统一的清洗店,集中清洗,并进行消毒处理,此举可谓集约式经营,省水省电又省力。但是,游客使用空调和热水器时存在着浪费现象。据调查,好多游客在夏天的时候开着窗户、盖着被子,开着空调,严重加大电的消耗,浪费能源。所以在节水、节电上,农家乐经营户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游客在水、电上的消耗,而且床上用品最好集中清洗。
4.使用一次性购物袋情况
通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农民为图方便,在购买生活日用品时还是大多使用商场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子,对环境构成了白色污染。据了解,全国每天用掉30亿个塑料袋,每年废弃量超过300吨,而降解则需100~200年。
5.在使用清洁能源方面
北京市密云县石塘路镇石塘路村的市、镇、县政府曾提出“暖起来、亮起来、循环起来”的口号,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大多路灯都已年久失修,说明在践行低碳化方面还存在不彻底,不深入,没有善始善终的问题;该村北部有一个生物质厂子,所谓生物质厂子就是把玉米秸秆和生物叶压缩成颗粒,一方面是用于烧暖气以实现无烟无污染,另一方面用于阳光浴室,但在实地调查中我发现,由于生物质能源价格比较高,该能源并没有在全乡得到普及,普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化石能源――煤炭,造成了比较大的碳排放量。口门子村的农家乐经营者一般使用的是节能灯,为了更环保,更节能,村里正在实施为非农家乐农户提供节能环保的节能灯,该村的阳光浴室也很有特色,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供暖,清洁无污染;而常州村和长寿村基本每家每户使用的都是节能灯,两个村每个客房都有单独的卫生间,使用的是电热水器,相比之下,太阳能更符合低碳的理念
6.在交通出行方面
据统计数据显示,游客前往“农家乐”经营村的交通方式主要是自驾车、90%以上的游客是自驾车到达旅游目的地。而由于京津远郊山区交通不够便利,公共交通工具较难进入旅游村而且当地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严重限制了当地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7.当前普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矛盾是资源短缺、人多地少
例如石塘路村人多地少,不少农户想要扩大农家乐经营规模都无法实现;口门子村就是农户的庭院面积太小,自家无法绿化和植树,受到资金的约束,村里没有办法实施统一供暖,现在基本每家都用节能的吊炕,但旅客房间并不设有设置,为积极响应低碳号召,村里主打以使用节能灯、太阳能、阳光浴室等,来降低碳的排放。针对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的问题,常州村的措施是向社会吸收资金以解决该问题,使企业与农户相互合作,融为一体。
8.在政府给予相关财政补贴、提供农家乐经营管理培训方面
例如石塘路村的农户在创办农家乐初期都是靠自己的存款或向亲戚朋友借钱、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当地政府没有给农户相关的补贴,后期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经营管理的培训,村民在采访中强烈表示,希望政府应该给予农户更多的扶持,逐步实现当地农家乐发展的系统和正规化。常州村和长寿村则是通过“农村信用合作体”为农户提供贷款,不同的是长寿村是几户农家为一户提供担保而常州村是由村委为农户提供担保;常州村和长寿村经常为农家乐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常州村每年至少开一次“农村旅店村民大会”,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
三、农家乐低碳化发展前景展望
通过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如今的农家乐发展存在着可圈可点之处,让我们看到农家乐民俗旅游虽然刚刚起步,但在一定程度上正逐步走向正规,因此“农家乐”经营的合理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现已成为“农家乐”经营的未来必然发展趋势。事实上,由于管理效率低下、“农家乐”经营者素质普遍偏低、资金缺少等综合因素造成农家乐经营距离低碳化还有一段距离,许多农家乐经营者不能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依然遵循粗放、高碳的生活经营方式,村干部在某些问题上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着力改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带头作用,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政府、村领导、经营者以及游客四方努力的条件下,农家乐旅游将会成为在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先锋领域;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践行低碳生活,传播低碳理念;从而发挥农家乐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早日实现更为低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中国集体经济.
摘 要 结合低碳经济理论内涵,对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低碳模式
一、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1.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足迹是指生产某人口群体所消费的物质资料的所有资源及其所产生的全部废弃物质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包括生产性生态足迹和消费性生产足迹。利用生态足迹可以判断某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和是否具有生态安全性。
2.“脱钩”理论。“脱钩”理论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质消耗总量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甚至更高;但在某个特定阶段后会出现变化,经济增长时物质消耗并不同步增长,而是略低、甚至开始呈下降趋势,出现“倒U”型。
3.“过山车”理论。根据格鲁斯曼和克鲁格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关系:当人均GDP 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人均GDP 的进一步提高而下降,人均收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的曲线。即: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转型轨迹就是人类经历生态环境质量的“过山车”。
上述思想内涵与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低碳经济的前提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将碳排控制在最低点。
二、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1.“两型社会”建设背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采取各种措施,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将人类活动规制在环境容量之内,减少污染产生量,实现排放无害化,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为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契机。
2.产业面临转型。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实施,意味着区域产业环境将持续发生重大变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产业合理分工和密切联系,产业面临生态转型。2007年,武汉城市圈总人口为3134.84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8.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52:44.57:43.91;目前,就整个区域而言,第二产业仍居重要位置,产业比例严重失调。
三、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1.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武汉城市圈国土面积5.81×104平方公里,不到湖北省面积的1/3,却集中了全省1/2的人口和超过60%的生产总值,见表1,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根据刘嵘等提出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技术、生活等多方面,其中对其发展影响最大的是GDP。目前,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的有CO2排放量、工业能源消费比重和植被覆盖率等。武汉城市圈碳排放正努力控制。据统计,2006年武汉城市圈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044838辆,2007年909784辆,2008年为861691辆。能源利用结构可以从一、二、三产业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来分析。
2.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模式构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在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通过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充分利用区域创新节点改善能源结构,实施碳源控制;通过产业生态转型的方式,建立产业链,充分发挥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以改良生产方式以减少碳过程中碳汇量;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力量,约束人们生活方式的高碳化消费,共同创造文明节约的生活氛围。见图1。
四、结语
武汉城市圈作为一个地域空间体系和城市经济联合体,具备低碳经济实践的基本条件和可能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 构建原则 启示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在飞速发展当中,同时发达国家向中国境内转移高污染产业,建立在化石能源上的工业社会已经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发展时代。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等是我们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严峻问题,它们已经严重阻碍到了人类发展乃至生存的脚步。
在此背景下,2003年以政府文件形式英国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这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重点的经济模式很快受到了普遍关注。[1]“低碳经济”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风靡全球。全人类都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碳经济。相对于我国而言,“高碳经济”增长方式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进程,更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能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那么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2]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构建浅析
(一)开展低碳经济评估的必要性
环境及气候变化是我们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和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由“增长=发展”改变为“经济—生态—社会”三维系统,从而全面综合的研究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和谐共同发展。[3]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人们为求发展而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致使全球环境变化下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的在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破坏环境行为,用来维持环境、大气的平衡,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一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短处进行定量考核,另一方面对低碳城市构建以及指导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借鉴。而且在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各个相关因素分析后,得出主要影响因素,就进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构建的原则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综合的发展模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完成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过程,也是极其重要的过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综合全面性原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涉及经济、能源、碳排放及环境的一种综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是一个系统体系,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确保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综合的反映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指标应当具有系统性强,包含信息量大,重复性小等特点,但要注意指标体系不应过于庞杂。
2.可操作可计量性原则。依照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选取指标的基础,这些指标可在统计资料中取得,或者经过计算或推导现有数据资料可以得到,并且选取指标时选择可操作性强、可以进行量化的数据,避免选择那些难以量化或者是搜集不到数据的指标。
3.可对比针对性原则。面对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及人口等差异,衡量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时应选取人均指标或相对指标,使其具备区域之间的可对比性。同时应选择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且能反映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指标。这些指标应针对低碳理念,低碳经济特色,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应当区别开来。
4.动态性调整原则。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符合动态变动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从而进行相应的实际变动,这样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才会被指标体系客观反映出来。指标不是静止不变的,虽然其使用在一段期间内大部分是静态的,但在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发展时也应做出合适的调节,适时的添加或删减指标,调整其权重也要随着指标对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启示
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是我们所要解决问题当中的重中之重,低碳经济是应对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线索,另一方面可以对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实行。
对于指引现代社会构建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等是通过对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体系进行建立,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结构、各区域经济规模等进行量化等途径完成的。同时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可以使其与低碳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综合考量不同区域的碳排放等状况,这样可以为各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建议。之后在分析对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得出重要部分,以便寻求出解决节能减排这个问题的契机。可以说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考核不同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方法和途径。
到目前为止,全面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多。差异性较大的这些指标体系包括现有的Tapio的脱钩指标来反映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当两者的增长速度或趋势不相同时,就称之为脱钩现象。[4]张学毅、王建敏从能源消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朱有志等构建了四个准则层13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外,[5]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设计的一套指标体系,但是他们都未对碳排放于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这样使得尚无统一认识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更为复杂。要在相当程度上消除现有指标的不足就必须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wing a Low Carbon Energy,Feb,2003[R].Http://bert.gov.uk/files/filel0719.Pdf.
[2]杨金贵.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J].经济视角,2010(4).
[3]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38-43.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财政政策
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暖,主要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在运行中主要是解决气候的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该事件已经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中国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前行的国家,不但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要承受环境负担,所以我国的整体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低碳产业链的发展,让我国的低碳产业在国际发展中立于前列,在产业发展中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虑环境为子孙后代带来的影响,因而要运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节能降耗的效果显著。“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安排336亿的财政内投资,中央财政总体资金额达到505亿元,用于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与城市污水设施配套处理。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导致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根据现行数据统计累计下降大概10.1%,而这直接节约了2.9亿吨标准煤。
(二)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显著提升。我国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展显著,不但提升其整体的技术水平,并且产业发展也形成一定的规模,2013年底,我国的新生能源主要占比已经超过原有的13%。2014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位居世界榜首,成为全球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在全球发展态势不利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30%的高增长。2014年底,中国的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300万千瓦,风力发电在全球排名第四,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较大。
二、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煤炭依旧是能源结构的主体。我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发展时期,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有必要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于低碳产品的研发。根据相关资料预测,我国的能源消费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持续稳步的增长,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将会达到50亿吨以上。从能源结构考虑问题,我国的煤炭消费占比最高,截止到2015年,在我国的整体能源消耗中占比量达到76.5%,而发达国家不能超过22%,以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的总体发展态势,表面我国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必须解决有关环境与企业发展的问题,协调煤炭能源的妥善利用方式。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也需要合理调整,现在比较大的产业结构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环境方面的劣势主要体现在耗能低、污染少,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整体的发展状况落后,占比也较低,所以我国的整体经济增长更依赖于第二产业。2014年,我国的第一产业总体占比达到GDP的16.1%,与上一年相比其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整体比重为44.8%,上升比重是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是47.1%,整体比重下降升0.3个百分点,出现上述情况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滞缓,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资金支持不能落实现在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所以在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技术创心是核心内容,当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较为薄弱,究其原因是缺乏资金支持。一方面,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免,现在我国的很多技术的研发都是依靠政府临时拨款,以及技术立项后申请资金补助,这种资金供给方式很低效,并且资金到位滞缓,当资金经过层层审批到位后,很多技术的研发已经错过最佳阶段,因而没有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资金获取的主要方式是贷款,但是金融机构对于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银行不看好低碳项目的融资渠道,即使选择,资金总额上也会受到限度,这将不能满足低碳能源的研发需求,也将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很多资金对于整体的项目研究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实施政策
(一)政府减免低碳产生的税收。在低碳产业中政府地位举足轻重,为了鼓励低碳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对这些企业给予财税支持,鼓励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吸引其他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措施如下:第一,强化财政中的鼓励和约束作用,减免从事低碳企业的所得税,鼓励更多的企业从事该行业。如果企业购置环保设备,政府可以补贴一部分资金,可以推行投资退税政策,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国内外企业加入该行业;第二,完善低碳技术中的财务激励政策,通过研究、开发、引进这些税收积累政策,积极的引进外国的优良技术,推动国内外技术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其中包括技术税收减免、技术转让等有效措施;第三,运用各类合理的关税,保护国内和国外资源以及投资环境,努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完善关税政策,抑制高耗能的产品,支持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升级企业产品和技术,鼓励资源的二次运用。
(二)能源价格的改革机制。我国需要将各种能源都引入到市场中,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规律调整资源的配比,让市场价格可以准确的反应出环境变化规律,最终建立可持续的能源价格系统。第一,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要求煤炭价格相互联动,可以及时的处理煤炭产业中的各类矛盾;第二,完善与煤炭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的产业结构情况,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发展规律,国内的供求情况,在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建立以竞争为主体的市场结构,要求天然气的价格内外统一,并且给用户提供合理的使用方案,以节约能源为原则。另外,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要求市场整体和谐有序,推动绿色能源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必须依靠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的优化能源产业结构,通过转变生产方式,降低化石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占比,尽量用无污染的可替代能源进行生产活动,主要的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率,减少碳的排放量,避免污染,以能源的发展带动经济的高效运行。同时正确的财政政策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关键性地位,不但能保障低碳经济的稳步发展,更能起到调节及引导的作用,为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一、引言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受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影响,在高速运转过程中逐渐向着低碳经济与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迈进。根据世界全球变暖的经济报告显示,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凸显出其高效性与实用性。结合上述分析,我国在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努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与实际应用,以此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实力。
二、低碳经济理论探究
低碳经济具体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更少的资源实现高效化的经济产出,在整个经济运作过程中极大的减少环境污染。低碳经济运作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未来发展与奋斗的目标,可以为公众创造更加优良的生活标准,极大的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更为社会今后的发展与输出提供了更多机会,是社会市场经济提升自我创造力与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清洁能源结构与清洁能源的效率问题,其发展核心是清洁能源技术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公众的可持续发展,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完善化的能源革命,帮助市场经济建立高效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整体市场价值。
据有关数据调查,随着世界科学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经济市场在新型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也在不断进行转型与突破,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西欧国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最高开始应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内容秉承可持续能源发展原则,在发展与应用的初期阶段,该经济运作模式由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克恩博士进行研究与编排,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应用与研究,这种高效化的能源利用模式,极大的促进了西欧各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进一步奠定了西欧各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地位。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壮大与完善,在大力推广能源应用与经济生产的过程中,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逐渐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安全问题是社会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其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在大力提升本国资源开采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忽视了能源安全问题,致使我国城市环境与社会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石油资源等危害性较大的能源,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控制与管理,必将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帮助下有效改善了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提升了自身整体经济市场的发展效率。遍观世界整体发展格局,我国作为世界上石油资源拥有量最多的国家,在积极推进能源利用与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能源安全问题,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核心,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减少能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影响。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我国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理应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国内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得到好转,充分实现国内资源的超常利用,以此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市场的发展与壮大。
四、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1.碳中和技术
碳中和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指的是对材料在燃烧前进行脱碳处理,同时还可以对燃烧后的材料进行富氧燃烧以及脱碳处理,这一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转化制氢技术的应用。第二类是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在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深埋于地下,以此实现减排的目的,这种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地下盐水储存以及不可开采的煤层当中,是一种实用性较高的应用技术。第三类是低碳新能源技术,这类技术具体包括风能、光能、太阳能、燃料电池与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这类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其研究时间过短,在实践中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欠缺。
2.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费,并且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使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未来市场中的主要能源。能源利用系统优化同样是节能减排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实际应用于我国的工业生产与产品研发层面,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工业生产与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能源利用系统优化技术逐渐成为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提升能源材料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使我国社会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秉承节能减排的实际目标,逐步实现了高效益、高效能、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碳经济运作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未来发展与奋斗的目标,可以为公众创造更加优良的生活标准,极大的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更为社会今后的发展与输出提供了更多机会,是社会市场经济提升自我创造力与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进出.新时期下的低碳经济[J].信息技术教育,2013,12(09):23-24.
[2]杨剑锋.传统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西北科技大学院报,2012,23(0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