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第1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方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不仅城市数量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城市的规模也愈发的巨大。尤其是那些位于平原的大型城市,其城市发展的思路多为以单个核心为基点,不断向外扩张,在发展满足需求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的隐患,其中多雨季节城市的内涝和径流污染的问题尤为突出,更有甚者已经成为了威胁国民经济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中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广场、路面和建筑的屋顶等部位大量的应用了非渗水硬质铺装,导致了原本水资源就匮乏的地区由于地表大量被大量的硬质铺装覆盖,降水无法渗透到地下,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程度。这些问题不仅是困扰我国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世界范围也存在着诸多类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思想应运而生,为了解决现有城市规划带来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海绵城市。

1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最初的目的是在于降低城市开发过程中对于各种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出发点在于通过局部的措施以及分散控制,对强降雨产生的内涝和水体污染进行控制,使得被开发的地区的水文情况尽可能的接近自然状态。具体来讲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从对城市地下土壤的含水量控制、雨水的回收利用以及地表水流量的控制等方面出发,提高城市抗击内涝的能力并加大对雨水的渗透等。充分利用渗透、滞留、储蓄、净化、排放等规划和技术上的措施,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城市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使得整体的城市环境像海绵一样在降雨过多时可以通过城市内自身的开放水体和土壤将雨水快速的进行排放和储存,当城市降雨量较少或者遇到干旱的时节时,城市开放水体和土壤中储存的水量可以有效的缓解市政绿地的灌溉需求。

2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与海绵城市规划间存在的差距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通过人工模拟自然循环方式来达到减少城市开发影响的规划思想,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需要定量定性的对城市总图的规划布局进行分析,并且结合GIS等专业的软件的数据分析对城市的竖向规划进行从新的整合,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在成是规划过程中所容易忽视的方面。

2.1城市竖向规划欠缺

在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当中对于城市竖向规划的要求还较少,往往将规划的重心放在区域的划分和轴线的制订上,往往忽视了城市竖向规划对于城市雨洪管理的作用。虽然当前在进行局部的城市规划中,会对区域内的道路与场地的标高梳理,但是当讲视野放大到整个城市的层面上,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还缺乏对城市整体竖向统筹的措施,各片区内往往笼统的划定标高范围,当遇到强降雨时在各板块的交界处会因为竖向设计的不协调,导致局部积水。

2.2城市规划中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

海绵城市的规划从技术上要求在进行城市规划之前,需要对目标区域展开详尽的调查和定量的分析,确定目标规划区域的建设容量,并对周边的水域、积水区和生态敏感地带进行数字化的分析,从而确定规划的主体与方向。当前我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规划区域各功能组织的分析,并通过先关策划和调研对场地内适宜做何种功能进行确定,虽然在逻辑上行得通,但大多偏向于主观的判断,例如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常常会根据市政道路的等级对市政给排水管网进行分类,越是主要的道路其给排水管网的直接就约大,这种“一刀切”的方式缺少了对于相应地区降雨和供水量的科学定量分析,造成了局部容量过剩或容量有亏欠。

2.3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我国城市在进行规划编制时采用的是总体规划先行编制,各项专项规划相对于整体规划而言在时间上略微滞后,规划人员往往先考虑功能的划分,之后确定道路的等级和市政设施等,对于下位规划的考虑处在一种理想的状态。然而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城市的总图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协同进行,各专项规划都要向总图规划提出相应的意见和要求,而在总体规划的制订过程中需要对个专项规划进行统一协调,这样才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较高程度的实现总体规划的目标。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3.1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规划的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先规划后建设,突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展示规划设计的引导和控制作用。(2)生态优先: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应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下保护,优先利用自然生态排水系统与低影响雨水开发构建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积存以及可持续水循环,提高城市雨水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和生态功能。(3)安全为重:以社会经济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为出发点,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消除雨水安全隐患,增强城市灾害减灾控制能力,保障城市雨水安全。(4)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水环境资源现状、地质特点、水文条件、地理条件、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和内涝防治要求等,确定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目标,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调蓄池、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低影响开发系统。

3.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规划设计的控制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争取把70%以上的雨水在当地渗透、积蓄以及加以利用;而达不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整体雨水控制目标,不是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好城市,也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随着海面城市的提出和规划设计生态理念的改变,城市的雨水并非一定要全部排走,而是尽可能地保留收集利用,作为“海绵城市”,雨水排放量应小于30%。老天爷送给我们的水,我们至少要通过渗透、自留、蓄水、净化、使用、排放等方式利用70%以上。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主要是通过渗、净、滞、排、蓄、用等策略来实施的。具体来讲主要对一下四个方面进行控制如图1。

4展望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先行阶段在我国的城市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等环境友好性的规划理念越来越流行,我国原有的城市理念和设计手段越来越跟不上城市规划更新的要求。水作为生命起源中最重要的因素,理应得到全体人类的重视,推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规划设计方法不仅是对人来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尊重,更是可持续传承人类文明的需求,希望通过本文对于“海绵城市”理念以及其规划方式的图解示意,为我国城市规划的提高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为实际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圣杰 单位:从化市规划建筑设计室

参考文献

第2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在海绵城市里,一旦突发暴雨,所有的绿化带、水池、湿地都将发挥蓄水、净水的功能;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道路冲洗、绿化灌溉、洗车、消防备用水源等。更通俗地说,海绵城市就要像海绵一样能吸附雨水,解决城市淹积水问题,还能将收集到的雨水释放利用,破解自然干旱难题,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目前,海绵城市是针对城市通病的总体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韧性”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如今已成为全国城市工作重中之重。那么,海绵城市怎么建?治涝排水效果怎么样?暴雨是检验城市管理系统的特殊“试卷”。简单来说,就是要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当然,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市政工程,告别“逢雨即涝、雨后即旱”的任务十分艰巨,绝不能“就水论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哄而上,一蹴而就。要加强规划引导,统筹有序治理,系统建设海绵城市。

第一,要正确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和本质。尤其在海绵城市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一大热门的今天,各级决策者更要深刻理解海绵城市背后的内涵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不会再沦为新的形象工程,避免由此带来的新一轮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旨在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本质上讲是对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重地表、轻地下”“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的反思和修正,是一种人与土地、人与水的生态关系的回归。强调人水共生的理念,用系统的方法和整合的生态技术,解决城市中突出的各种与水相关的问题,是对简单、粗暴工程思维的反思。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绝不能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建设,警惕跟风投资。

第二,要科学制定规划,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各地制定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制定标准规范及其工程建设标准明细表和技术导则,科学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实现“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的根本目标,特别要防止挖湖堆山之类的新一轮“破坏性建设”。

第三,建议创办生态智库,对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进行总结、提升。通过收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前瞻性地研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相关“硬”标准。尤其要研究探讨特殊地理条件下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绿化建设的解决方案,加快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切实提高城市与人、城市与水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3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Abstract: Many cities in China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road drainage system recently. In order to solve the city security construction of the municipal road drainage system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scienc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from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design researc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four aspects, which will play a guiding role.

关键词:排水;设计;施工;管理;创新;方案

Key words: drainage;design;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innovate;programme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118-02

0 引言

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随之而来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一些低洼城市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成为重点改善对象。市政道路排水不完善会导致生活污水积累,给城市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我国排水管道长度人均不足30m,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①规划不完善。

良好的城市规划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一般来说,市政排水系统由城市规划局进行总体设计。道路排水方案交由管理部门进行招标施工,缺乏长期规划意识是市政道路排水不佳的影响因素,没有优秀的设计理念和合理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也就不可能设计建设好排水系统。

②施工管理差。

市政道路排水施工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技术不过关导致管道偏移,管道衔接出现错位,造成排水不畅;排水管道渗水严重,其原因可能在于所用材质不佳、管道铺设方式有误;市政排水工程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管理意识不科学,没有完善的监督验收体系,导致排水系统问题出现。

从城市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实地调研,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在施工时要严控质量管理,引导科学合理施工,培养敬业的管理意识。组建一个完善的排水工程系统,提高道路正常使用性能,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扩展的方案解决模式,为我国市政道路排水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1 规划管理

一般而言,市政道路排水规划是由上而下进行设计,首先对区域内道路进行总体设计,制定总体方案。之后结合城市当地排水现状,针对道路排水进行总体规划,并落实到每一个道路排水工程中。在进行总体规划时,要考虑现有城市排水系统、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然后对排水系统进行整体布局,制定科学的改造方案。

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还没有统一的思路,许多城市只看重地面建设,提升外观美化程度,而忽视了地下管网的建设。科学的规划应考虑地上建设和地下建设两方面,实现协调发展。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整体性规划。

洪涝灾害给居民带来巨大的威胁,且严重影响城市生态。因此,在进行管网规划设计时,要考虑解决雨水和生活污水等日常排放,且具备相应排洪功能。注重排水系统的日常需求,重视防洪功能建设。只要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科学规划排水体系,建立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信息系统,就一定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设计研究

满足车辆通行、提升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及降低运行成本都与市政道路排水有很大关系。在建设过程中,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刚性标准关系到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和结构耐久性。

2.1 行车道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区汽车保有量也持续增多,致使路面积水产生泵吸作用,影响路面结构稳定性。在非机动车道和降雨量较小的区域,采用单坡排水方式,施工难度小,提升了排水系统的完整性;在路面较宽的道路,采用双坡排水方式,提升雨水径流速度和路面排水效率。

2.2 人行道

人行道如果长期浸泡在水中就会造成路面的沉降,影响行人行走安全。在靠近档墙的一侧设置一条排水通道,与行车道两侧共用雨水口。如果路面表面有接缝,积水会进入到结构内部,不但会降低路面抗压强度还会影响路基的使用寿命。当路面产生积水后,要尽早排出。

2.3 绿化带

绿化带的排水设计按照道路施工期间排水和运行期间排水两部分来进行,如果需要及时处理排水,还要按照积水程度和相应积水量确定需要排水的体积和速度。通常,绿化带排水管径约为15cm,坡度为2.0%左右。充分保证水流的稳定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将会取得较好的排水效果。

雨水口作为雨水收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性与路面是否存在积水、雨水是否能够排放通畅有很大关系。通常,雨水口布设距取25m,雨水口选用350mm×500mm球墨铸铁雨水口。当雨水口连接管选用DN225管径时,一根连接管最多可连接2个。

3 施工管理

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要避免开工急、管线复杂和场地狭窄问题的出现。在施工预备阶段,要识别和熟悉图纸,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做好可见故障的排除工作。在施工阶段,做好管材质量验收,保障基槽和管道安装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并按要求完成管道功能测试和管道沟槽回填工作。

在施工材料和设备选择上要严把质量关,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要达标。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临时排水系统,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并做好新老路基、新老路面和两旁标高不标准区域的衔接。

4 创新设计

4.1 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

把原来的路面打破,按照合理比例添加一定量的水泥以及沥青等相关原料,进行摊铺及碾压,即冷再生技术。该技术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工程造价低和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可明显提高道路路面养护效益。

4.2 海绵城市的排水技术

目前,“逢雨必涝”几乎成为国内城市所面临的普遍问题。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要优先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在进行基于海绵城市的排水技术应用时,首先要进行实地考虑和合理规划。综合运用生态边沟、绿地调蓄池、雨水智能板和雨水过滤净化装置等技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5 结论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面临排水系统科学合理设计的问题。绍兴市在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和基于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设计理念下,统一进行规划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城区设计方案和施工管理制度。通过奖惩机制引导科学合理施工,培养员工的敬业管理意识。从城市市政排水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形成科学推进机制。有利于提升市政排水工程的实效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文明.关于市政道路排水及改造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27):274-275.

[2]郭志军.市政道路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知识,2016(05):131.

[3]钱玉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与施工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8):174-175.

[4]李嵩霄.市政道路排水的设计思路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227.

[5]张富佳.城市道路路面排水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6(07):89.

[6]解华,方诗圣.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创新设计[J].安徽建筑,2016(03):25-28.

[7]佘步存,蒋岚岚,粱汀.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2016(01):65-68.

[8]卢家兵.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2):168-170.

[9]肖传奇,武瑞生.市政规划过程中道路排水及改造施工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6):249.

[10]王华.谈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J].山西建筑,2016(09):146-148.

[11]祝峻.浅析市政工程中道路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建设科技,2016,06:104-105.

[12]孙志华.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126-127.

[13]李嵩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规划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191.

第4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园林工程;应用可行性;应用措施

1引言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地对城市洪雨水进行管理的一种新概念,目前,在许多城市已经被投入使用,它很好地解决了城市突出的水问题,以及生态和环境问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实现正是通过大量的植被种植,因此,政府应加强园林工程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进一步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布局,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做好提供充分的保障。接下来,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工程中的运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中应用的价值

海绵城市不仅是自然环保理念的综合体现,也是改变城市道路积水、规避房屋倒灌现象、缓解热岛效应、降低污水排泄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项目工程,对城市形象、城市宜居性、城市功能等都会存在积极影响。从城市形象来看,很多多雨城市、地势低洼城市、径流量较多城市遭遇强降雨时,容易出现雨水“漫城”的现象,给外地游客留下负面影响,对城市排水泄洪能力存在担忧,尤其是在雨水挤占污水、恶臭水体排泄通道下,可能会造成恶臭水体堆积在路面上,给游客留下“味道”上的深刻印象,借助海绵理念的渗透,路面沉积水可以很好地渗透到地下,污水、恶臭水体可以得到有效净化,运用绿植增强城市抗洪、抗涝能力下,还可以贯彻绿城理念,进一步改观城市面貌形象,从城市宜居性来看,城市道路积水不仅会阻碍交通,飞溅水沾湿行人衣服,内涝型城市直接对城市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除了直接停产外,一楼居民、商店等可能在雨水作用下被浸泡,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借助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可以蓄积与排泄相结合,增强城市抗洪抗涝能力,渗水与滞水相结合,减少城市积水现象,透过净水与用水相结合,还可以减少城市污水、黑臭水体,通过“蓄水反补”,缓解城市温岛效应,城市宜居性大幅度增加,从城市功能来看,传统城市对雨水、径流水、生产生活废水等的处理较为被动,大量消耗净水,排泄污水,雨季来临时,下水道、水渠、湖泊等泄洪能力较差下,很容易出现洪涝,另外,城市化的进程中,热岛效应日益显著,在夏天,城市内温度普遍较高,再加上大量空调外机,室外温度进一步被拉高,借助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城市抗洪、泄洪功能得到统筹规划,路面积水问题得到很好的治理,在夏季,蓄积的水体可以通过“蒸发吸热”的形式降低城市温度,大量绿植的运用既可以起到绿景作用,又可以为室外群众提供绿茵场地,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宜居性、完善城市功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工程存在现实价值。

3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可行性分析

影响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运用的质量主要是有城市信息了解程度、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规范性、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城市信息了解程度来看,不同城市呈现不同城市信息,对海绵城市理念的需求程度、需求目标、规划方案也会存在差异,在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时,应当注重城市信息了解,根据城市现状,了解境内水体、地势、污水排泄通道、气候类型、城市布局等信息,以此为基础,评价泄洪压力、降温需求、植物栽植要求、空间规划要求、黑臭水体净化压力、海绵城市改造成本等信息,鉴于此,一般可以充分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与待改造城市适配性,不仅可以规避后期建设风险,还可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能对城市发挥应有的效果。从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规范性来看,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需要重视决策会议、方案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工程验收等流程,决策会议是评估资金、成本效益、风险等与城市建设是否相协调,对后续专项市政建设资金划拨等工作具有奠定作用,方案设计是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将海绵城市理念转化为具体方案的过程,对后续施工过程具有指导价值,方案可行性论证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对成本、风险、工期等状况论证可行性,避免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矛盾,或建设成本超出专项资金总额等,工程建设质量可以通过现场监督、建设公司资质审核、定期验收已完成工程量等形式保障施工质量,避免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现状脱节,预期目标无法得到实现,工程验收是在工程结束后,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海绵城市理念的特殊性,可以延长验收期限,或延长追责期限,便于综合考虑工程家建设质量。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工程大部分需要长期维护,另外,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并非独立时,该项市政工程一般与当地地理水文、人文活动、城市基建等息息相关,因而,海绵城市需要具备持续存在能力及拓展能力。从持续存在来看,海绵城市体系初步落实后,市政府应划拨专项资金,委托工程管理人员,修缮绿植、疏浚淤泥、监督黑臭水体净化公司等,从拓展能力来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呈现不断扩充的姿态,海绵城市体系应当具备可拓展能力,同步城市拓展,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综上所述,市政府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时,注意城市信息了解程度、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规范性、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可以充分保障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质量。

4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具体措施

4.1选取与城市环境和气候相适应的植被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将水分进行有效的储存和排放,从而对雨洪水进行有效的利用,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当前任丘市在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有关要求时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了园林工程建设中,采取了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了众多的集雨型绿地,这有效地解决了任丘市水资源短缺以及减轻排水系统运营压力。但海绵理论的运用离不开绿色植被的支持,如果任丘市政府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植物用于园林建设中,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园林建设的蓄水能力。所以,政府在建设园林工程之前,首先应选取任丘市环境和气候相适应的植被进行种植,促进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政府首先应对所在城市的环境,气候以及年降水量的分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紧接着,应聘请相关的植被和海绵城市研究专家,结合城市的环境和气候对植被进行合理的选择。可以先设立植被实验室,进行小面积的植被种植和试错,并且采取植物快速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和生物滞留技术对植物材料进行有效的测定,可以将植物置于干旱,适中,水淹的三种条件下,利用植物荧光仪测定在这三种条件下成熟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值,并且详细记录每一种植物材料叶片在三种条件下的荧光产量,然后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在保证实验数据准确的情况下测试植被的抗旱性和抗涝性,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植物材料本身的根系发达程度和自身繁殖能力,对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根系稳定程度和生长繁殖速度进行测量,并且选取一个恒定的参考标准。而就任丘市海绵型植物园植物的选择来看,其在栽植水生植物时就选择了抗旱性,抗涝性强,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的植被(芦苇、千屈菜)种植,这既营造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而且也起到了雨水储蓄净化的功能。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因地制宜选择栽种植物,可以将园林景观中植被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打造一块巨大的海绵,解决城市的各种水资源问题,促进城市的不断建设和发展。

4.2建设可渗透地面,为植被提供充足的水分,加强储水和排水效果

海绵城市的整体布局思路主要包括“渗,滞,蓄,净,用,排”等六个步骤,这同样适用于市政园林工程的建设,因此,针对渗的工程,政府应积极地财务措施,建设可渗透地面,从源头减少径流,净化初雨污染,促进海绵城市在市政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而可渗透路面是指采用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能强的材料所铺设的地面,雨水通过这样的地面可以很好地往下层进行渗透,从而大大解决地面积水的问题。以海绵型植物园的建设为例,其位于任丘市京开道以西,北环路已北,整片园区共占地36.19公顷,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创造了河、湖、岛相连的格局。植物园在修建过程中全园铺装面积51331.58m2,透水铺装面积33793.54m2,透水砖应用比例为65.83%,正是这些可渗透地面使得植物园做到了水能存得住,大雨排的出。现如今,新建道路中华西路、昆仑南道、渤海西路、会战北道、泰山北道等9条道和植物园园、站前公园张华绿色家园等9处公园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主要的三种可渗透路面分别是透水砖路面,透水混凝土路面以及嵌草砖路面,因此,在铺设可渗透地面时,应根据园林景观工程的具置以及地形地貌采取合适的路面进行铺设,可以在人行路和园林广场中铺设透水砖路面,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一定的路面坡度,在坡向道路两侧采用嵌草砖路面,这样既可以在降雨时,通过路面坡度将雨水进行有效的渗透,解决地面积水问题,还可以起到美化园林景观的作用,实现有效地渗水排水。

4.3采用下凹型绿地,打造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自然形成或者人工挖掘的浅凹性绿地,主要用于汇集和吸收地面的雨水,并且通过植被和沙土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到土壤当中,很好的涵养园林植被,促进其茁壮成长。因此,可以即利用雨水花园这一特点,在市政园林景观的工程中采用下凹型绿地,打造雨水花园,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张华绿色家园公园根据现状地形做的下凹性绿地,设计时在雨水花园区域底层铺设了碎石,上层铺设了上层铺卵石及散铺种植土,并种植半湿生植物,这样可以在下雨时将雨水汇集到雨水花园中形成雨季池塘景观,有效增加了公园的观赏性。与此同时,还可以考虑在其表面覆盖一些净化能力强的沙子,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净化水资源,在此基础上,在地下铺设与其相通的管道,将净化过的水用于补给景观用水,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这种下凹型绿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蓄水和净化水的功效,还可以通过其表面植被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有效地改善环境,美化整个园林景观,将海绵城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促进城市的绿色建设。

4.4在植被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植草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城市的内涝一直以来都深深困扰着城市管理者,其具有积水量大,积水面积广的特点,在段短时间内很难进行解决,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生态植草沟是一项十分有效地设施,因此,可以在市政园林景观植被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植草沟,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例如,植草沟是种有植被的地表浅沟,可以收集,输送和排放雨水,并且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与雨水花园类似,但植草沟的成本较低,且能够较好地美化园林景观,但铺设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铺设时应充分结合地形,可以在市政园林景观中不透水的路面再用干式植草沟进行铺设,并且聘请相关的园林设计和植被铺设人员,将植草沟的断面形式设计成三角形或者梯形,并且控制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如果坡度较大,可以采用阶梯式的方法进行铺设,同时控制植草沟的深度和宽度,不断地进行实验,确保其可以有效地收集和排放水资源,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植草沟可以用于衔接其他的单项设施,比如城市的雨水管道系统和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等,所以,可以将生态植草沟与雨水管道联合应用,发挥其最大的效果。通过在市政园林景观中建设生态植草沟,不仅可以很好地将其与外界雨水管道系统进行连接,最大限度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4.5注重园林工程和天然水体的保护,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各个城市内部的天然水体也遭受的很大的破坏,并且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因此,要想促进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工程中的有效应用,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对天然水体和园林工程的保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市政园林工程的建设当中,大部分的水景观都是人造的水体景观,这在日常的管理和运行当中具有很大的经济和水资源消耗,完全不符合海绵城市的新理念,因此,应注重对天然水体的引用,可以设置管道,将城市内部的天然水体输送到每个园林景观当中,利用天然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来形成自然的美丽景观,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很大的费用和水资源,还可以有效地补充地下水,实现自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应意识到,市政园林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长时间的维护和运营,才可以真正地建海绵城市。所以,政府还应积极地采取措施加强对市政园林工程的维修和保养,可以派遣专业的植被修剪人员对园林植被进行定期的修剪和改造,将植被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还可以个聘请专业的维修人员对可渗透路面,植草沟等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一旦出现路面损坏等问题,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完善,提升整个市政园林景观的质量,促进海绵城市的形成。

第5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思路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例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下垫面硬化比例不断增加,明显改变了城市的水文、水力特性;加上过去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的城市排水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针对这一严峻的问题,我国政府提出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应对各种自然变化等方面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降雨时,通过存储、下渗、净化等途径将雨水存留或利用,从而补充地下水资源;在城市需要水时可以将存留的雨水释放,统筹完善水文循环系统性,以应对长期复杂的人工及自然环境。

2“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下称《指南》),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本底。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②运用生态的手段修复、恢复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系、湿地等其他自然环境;③低影响开发。控制合理的建设开发的强度,以对城市环境生态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在城市中留存足够的生态建设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下垫面的比例。

3荆州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

3.1生态基底保护———划分海绵城市禁建区、适宜建设区

以荆州市城市发展大格局入手,以市区1576km2作为研究本底空间,为了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系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防止城市建成区的无序蔓延,初步形成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郊野公园、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等均被列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之内,构成城市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建设区域在中心城区480km2,即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02.5km2的基础上,纳入组团,形成由规划二广高速公路、318国道、长江、江汉运河、镍业南路、上海大道、沙公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铁路及长湖围合的区域,也是中心城区城市增加边界,构筑了荆州市“中心城区+组团”的发展模式。

3.2生态

3.2.1垂直式渠化断面改造垂直渠化断面改造方法分为两种,分别是改造成斜坡式生态断面以及垂直式生态断面。垂直断面改造为斜坡断面:改造河段水面较宽且周边有一定用地,主要是破除垂直挡土墙,修整斜坡断面,栽种滨水植物形成自然护坡。垂直断面改造为垂直生态断面:改造河段水面较窄且临驳岸常水位深度不大于0.8m区域,临垂直驳岸放置种植土竹筐并种植水生植物,丰富岸线景观层次,且具有一定净化水质作用。3.2.2斜坡式渠化断面改造改造河道断面为斜坡式,要求较高的亲水性和景观要求。改造方案为自然生态护坡,坡面栽种滨水植物。3.3低影响开发——落实年径流量控制率目标低影响开发的核心理念是对雨水径的源头进行控制,从而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状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LID的主要设施包括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雨水渗透、滞留设施。低影响开发主要控制目标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鉴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可通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因此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低影响开发的首要控制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径流控制率的要求,确定荆州市年径流控制率目标为≥70%。确定目标后,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分解,参照《指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荆州市各海绵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以75%为基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或改造的难度调整指标值。对于未建设用地占比较大的区域,建筑密度适中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或改造难度小,可适当提高指标值;对于已建设用地占比较大的区域,建筑密度较高的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或改造难度大,可适当降低标准。按如上标准确定各分区控制目标,如表1所示。通过加权平均,中心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1.7%,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3.8%,满足70%控制要求(见图4)。确定各分区年径流控制指标后,将指标进步一分解至各分区地块,再根据《指南》介绍的方法分解至各单项指标(下沉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在修建性详规及施工图设计时根据片区年径流控制率要求及单项指标落实LID设施。

4结束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仍处于探索研究的初级阶段,其建设内容也扩展至城市内涝治理、黑臭水体、雨污分流等城市水系统问题,规划设计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设计、技术方面的优势,多专业融合,充分考虑保护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设计更多城市海绵体,营造生态文明的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夏洋,曹靓,张婷婷,胡娜,尚旭海.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思路及策略———以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为例[J].规划师,2016(5).

[2]柳骅.LID理念下城市水域景观的低影响开发策略研究[J].广东园林,2014(2).

[3]刘朝彪,吴相利.“海绵城市”构建规划实施策略分析———以哈尔滨市群力雨洪公园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4).

第6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一、组织机构

办事处成立2021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处环保办,由同志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活动主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三、活动时间

2021年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开展30周年,本次活动时间为2021年5月9日至15日。

四、活动内容

(一)围绕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主题,以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节水,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在城市节水工作的引领作用,把人水和谐的要求贯穿和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构建自然健康水循环系统。

(二)以系统性思路推进城市节水,宣传立足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系统性推进节水做法,重点宣传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用水效率方面的工作,让节水减排、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三)以城市节水新成效激励全社会参与节水,宣传城市用水效率提升成效、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污水再生利用成效以及水环境改善等,提升人民群众节水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五、活动要求

(一)开展节水进社区宣传活动。结合绿色社区创建,在社区、街道开展节水宣传,通过电子媒体宣传、张贴标语和宣传画、发放节水手册等线上线下方式,推广节水措施,培养良好用水习惯,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倡导节约每一滴水,消除水龙头上的浪费,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宣传展示辖区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组织广大群众参观房前屋后的雨水花园、植草沟、绿色屋顶等设施,让他们亲水、近水、惜水。

(二)开展节水进公共建筑宣传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社区协调配合在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商超等公共建筑,开展节水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和用水等习惯。

第7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材料;建筑构造

1海绵城市策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出现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另外地下水过度开发和回灌不足也对气候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热岛效应、土地沙漠化等,这些问题是当下城市建设中应当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关于城镇化建设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谈到“海绵城市”快速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已经发展数百年的城市,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现代城市,在城市规划一开始就出现的弊端并不能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只能从城市的水系统方面和建筑设计方面进行一定的技术化改造。而水系统的改造需要更大的经费和精力,有时甚至会妨碍城市交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建筑本身的设计与改造尤为重要。

2“海绵城市”在建筑角度的实施分类

实施海绵城市计划可以综合利用渗透、滞留、蓄在建筑方面实施海绵城市的目标有2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海绵城市理论提出后建筑的方案应该如何设计;二是对海绵城市提出前已经建好的建筑应该如何改造。下面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建筑场地材料、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建筑构造节点的创新方面进行详述。

3新建建筑设计

3.1设置渗水铺装渗水铺装与非渗水铺装相比有以下优势:①自然降水能够较快地渗入地下,适当地保持地下水资源存量。②路面积水量减少,使行人车辆安全出行。③有利于调节地表温度和湿度,维持生态平衡。另外,对城市环境来说还有吸收噪音、吸收粉尘的作用。选用渗水铺装时可采用渗水砖、透水混凝土,以及生态铺装等材料。(1)渗水砖具有较高的耐久性、渗水性等特点,可用于人行路、路侧石、围树石、盲道石等,在建筑总平上可提供帮助。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某小区广场(见图1)。另外其色彩丰富也可用于广场、塑模彩砖等。(2)透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渗水性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园林、广场、景观道路铺装部位。另外其色彩丰富的特点,可以根据环境功能设计图案大型,其构造节点如图2所示。各个省均先后在公园、道路等地方实施。(3)生态铺装指铺装与铺装之间故意留出一定大小的空隙,可以在上面种植植被,优点是可以和植物相结合,主要应用于景观道路及生态停车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地上生态停车场(见图3)。

3.2绿化屋顶绿化屋顶对于雨水一直具有良好的渗透和滞留绿化植物选择的主要原则如下:①选择抗寒性强、耐旱的草本植物和矮灌木。②较低的养护管理要求。③移植耐修剪、容易成活、生长较缓慢的品种。④选择能够吸收污染、抵抗空气污染的品种。⑤选择不易倒伏、耐积水、抗风的植物种类。⑥选耐瘠薄、阳性的浅根植物。如: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与宿根花能力,并且可以配合雨水收集装置设置渗透层实施净化。在南方地区雨季,时常几天连续下雨。通过绿化屋顶的植被会有大量雨水渗透且滞留在土壤之中,并可调节顶层建筑功能用房温度。新建建筑设计可按照正常绿化屋顶建造方法建造,以蓄水种植隔热屋面屋顶为例。卉、藤本植物、绿篱、抗污染树种等。种植层:在设计种植层时,主要对种植层的栽培介质的密度进行控制,其栽培介质的堆积密度不宜大于10kN/m3。滤水层:滤水层可分为根系发达、根系弱两方面。灌木或乔木等根系发达的绿化植物可在粗骨料上铺60~80mm厚细骨料,细骨料按5~20mm粒级配,上粗下细。绿篱、藤本植物等根系弱植物可选用聚酯无纺纱过滤层或玻璃纤维布过滤层,具有重量小特点。蓄水层:蓄水层的处理根据植物的选用不同而有所区分,当选用灌木或乔木等稍微大型的绿化植物时可选用轻质多孔粗骨料蓄积,粗骨料的粒径不应小于25mm,蓄水层(包括骨料和水)的深度不小于60mm。当选用绿篱、藤本植物等小型植物时,可选用80mm厚15~20陶粒,内铺穿孔PVC管,对土壤层保持相对量的水分。防水层:防水层的考虑需根据建筑屋顶的防水等级设置相应的防水方法,二毡三油、SBS防水卷材或复合防水。附加蓄水池部分需要选用等级不低于C25钢筋混凝土材料一次浇筑完成。

3.3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自动系统和普通收集。自动系统是在建设时在屋顶檐沟排水处、地面地漏和明沟暗沟处、绿地低凹处设置集水口,经过一系列的过滤可以将雨水存储于水箱之中,以用于建筑内的生活用水及绿地的灌溉(见图5)。如果降水量过大,也可以通过收集装置合理规划依次排水,减少出现城市洪涝的几率。普通收集就是指通过简单的方式收集雨水,例如在建筑旁边设置蓄水池、渗透井,造价低,但适用范围有限,需要人力管理。雨水收集系统的造价及后期的维护比较昂贵,建筑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部分实施。而普通方法虽然造价很低,但始终影响整个建筑场地内的气氛。关于雨水收集系统我们可以参考瑞士政府的作法。瑞士政府将这种政策推行到每家每户,在各户居民住宅的屋顶设雨水回收口,利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的蓄水池。经过简单的沉淀过滤后可直接利用水泵将雨水输送到房屋的各个部分。如输送到屋顶处,建立屋顶花园,为花园植被提供水分。沉淀后雨水还可以被输送到卫生间和厨房,用于洗涤衣物、冲洗厕所、种花种草、清洁室内等。

3.4提高场地内绿化率除以上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场地内绿化率来实现海绵城市计划。在南方,尤其是岭南地区气候,建筑更提倡通透性。在建筑设计中可设置下沉式庭院,下沉式绿色花园,也可将首层架空,尽量减少对该地区原有绿地植被的破坏,以及设置绿化停车场等一系列方式来提高场地内的绿地率。也可以在大型的建筑聚落群中设置人造湖,如小区、学校等。人造湖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群起到了一定的蓄水作用,也可促进地下水的回灌,水量的蒸发使建筑群内的小型气候有很大的帮助。如:广西科技大学的积微湖、宗元湖,华林郡邸别墅区观赏湖,以及清华坊的人造湖畔等,大量的这种做法对市区的热岛效应也有一些改善。

4已建建筑改造

对已建建筑改造本文主要探讨普通屋顶改造为绿化屋顶,应该注意以下4个问题:

4.1旧建筑的屋顶是否能够承载住绿化屋顶的荷载原有屋顶一般是普通上人屋顶,均布荷载大约是150kg/m2,规范指出上人屋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加建屋顶花园。因此,我们需要在不改变均布荷载的情况下,进行改造。

4.2改造后的屋面需要什么样的防水层可以将原结构的防水油毡层改为SBS防水卷材,这样既可以增强屋面的防水性,又可以降低结构的均布荷载,从35kg/m2降到10kg/m2左右。

4.3是否增设过滤层和排蓄水层过滤层可选用聚酯无纺纱过滤层或玻璃纤维布过滤层,重量小,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不妨碍植物毛细管作用,且会保证蓄水能力。排蓄水层大致可以选用80mm厚15~20陶粒,内铺穿孔PVC管,对土壤层保持相对量的水分。既能保持水量充足,又避免植物水分过多而死。

4.4屋顶绿化植物种类对于已建屋顶绿化所选植物应具备耐旱,根系浅且弱,没有穿透屋顶防水层能力、抓地牢不易被风吹起、所需土壤层薄,对屋面荷载小等特点,如佛甲草、爬山虎、牵牛花、凌霄、地锦类、油麻藤、茑萝、木香等植物都具备以上特征。

5结语

“海绵城市”理论的实施已经刻不容缓,在建筑领域上已通过设置渗水铺装、建造或改造绿化屋顶、雨水的收集,以及建筑场地内绿化率提高等手段切实地贯彻“海绵城市”理论。只有坚持“海绵城市”理论,才能有效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有效地改善城市气候。

参考文献:

[1]yyx52026.城市环境与旧建筑屋顶绿化改造[Z].[2016-05-12].

[2]邹宇,许乙青,邱灿红.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9):65-78.

[3]周迪.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174-175.

[4]李必瑜,魏宏杨,覃琳.建筑构造上册[M].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31-151.

[5]廖朝轩,詹丽梅,陈家梁,等.城区水文循环机制与改善策略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8,19(1):49-53.

[6]张辰,贺晓红,吕永鹏,等.美国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12条原则的启示[A].中国市政工程,2013,(168):14-16.

[7]廖朝轩,江育铨.都市水环境与雨水利用计划[J].台湾环境与土地,2014,2(2):50-59.

[8]鞠茂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5,(3):7-10.

[9]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3):1-7,

第8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 建筑模型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建筑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设计投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

模型制作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通过将平面设计转化为三维立体设计,以直观的表达,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是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学习的基础环节之一,学生利用模型进一步理解建筑师借助模型酝酿、推敲和完善自己的建筑设计创造。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及都市规划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审查项目。它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空间效果。因此,在国内外建筑、规划或展览等许多部门模型制作,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实践能力

根据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要求学生达到掌握一般建筑模型制作基本知识,造型基本规律和建筑模型的基本技巧以及设计运用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基于场地、功能、技术条件下理性的设计方法,注重与设计课程相结合,以期实现学生对于建筑空间组合形态关系等多因素的思考转入到使用模型进行分析推敲中去,使学生养成以动手为主,手脑结合以手代脑的学习方法。掌握建筑模型制作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建筑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建筑设计审美意识,以便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及环境设计中灵活的加以运用。

(一)课题项目

以“实体模型” X城市X小区规划制作为方案。实体模型是按照设计方案的平面图、立面图为依据,适宜的比例缩微制作而成的。并适当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在制作方面要求精细、质感强、色彩和协同一,以达到真实、形象、完整和艺术的效果。能使学生将借助立体模型,对原规划设计中的功能、构造、空间、机理和色彩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发展完善。

(二)人员的组合

以4人为一组。每组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相互讨论与协作。与此同时,在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相应提出了“精讲多练,考教分离,”的方针。“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多练”要使学生制作有目标、有创意、有实效。

(三)课题的确定

用以确定设计出好了的AutoCAD平面图、立面图进行校正,然后按要求比例缩放为1:700打印成图(0号绘图板大小)。

(四)工具与材料

1.工具以铅笔、美工刀、剪子、手术刀、45度角模型专用刀、弧形模型专用刀、直尺、三角尺、比例尺、蛇尺、砂纸、0号绘图板等。

2.模型材料采用特种建筑模型卡纸、植绒纸、波纹纸、彩色纸、透明薄皮、厚海绵、模型胶、白乳胶、即时贴等。建筑模型卡纸制作简便,粘接容易适宜学生构思训练,在表现质感方面容易进行模拟处理等特点。易于接近真实的比例、造型、色彩、质感和规划的环境、结构、构造等。

(五)色彩与表面处理

色彩与表面处理是建筑模型制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达到模型的色彩与表面处理真实、协调统一,根据学生每组的讨论、决定,教师做引导进行选材。

(六)排料划线

将已打印好了的图纸放在建筑模型卡纸上,在图纸和建筑模型卡纸中间夹放复印纸进行描图,需要注意的是图纸在建筑模型卡纸上的位置要计算好,这样可以节省材料。

(七)加工部件

在做建筑模型实验初期,先用美工刀精心雕刻、修整、打磨。根据要求和现场条件布置建筑物的体量构件,不断地进行修改,核算其空间尺度。教师作示范,然后学生在自己亲手制作。

(八)单体制作及装饰

规划初步模型,将加工好的单体部件用模型胶粘合成型,再将模型的墙体、门窗、阳台等进行精细装饰。模型的作用与要求和单体体块模型基本相似。其重点表现建筑物间及建筑组团间的相互关系,并简略表现环境布置概况,而其中的单体建筑仅仅表示长、宽、高与屋顶形式,其他凹凸部分随着比例的缩小可以忽略。

(九)环境与配置

在建筑模型中,除了楼体建筑外,环境配置的好坏,对整个建筑模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的配置包括道路、路灯、绿化、水面和建筑小品等。要制作好环境配置中的各种物体,需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来展示原建筑设计中的整体构思,也是本实验重点内容。环境配置的选料,应根据制作建筑模型的目的,学生应运用艺术联想规律去发现适合与制作环境配置的各种材料,这样往往可以达到简洁、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

二、创新能力

指创新的思维、想象和实践能力,具体包括观察力、记忆力、发散和综合思维能力、判断和评价能力、探索和实践能力等。在本次实验中,有许多学生虽然有创新的欲望,但缺乏行动的信心和创新的毅力,往往在实施过程中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恒。最后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创新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于有见解的学生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及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认识错误的学生要正确引导,避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实验模式既能促使学生思考,又能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为学生完成研究型实验项目和进行实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实验创新的重要特征是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置。

三、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接触到反映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最新设计成果,在读图前,强调分析走在动手之前,以图纸或电子文档形式加以整理分析,使学生能对建筑进行一次“虚拟体验”,制作过程不苛求模型的精细程度,但是要求突出建筑特点,使学生从对原建筑的复制走向个人的认知,根据建筑学的基本问题选取制作对象,从“环境限定”、功能空间与形态营造材质与建构三个方面,要求各小组选取多个对象,最终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选定制作对象。

在实验教学创新中,以阶段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创新模式,对于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有帮助。在实验评价学生作品时,以功能实用、有创新的实验作品将获得更高的分数,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动脑动手,使每堂课都能涌现出各式各样前所未有的创新实验功能,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四、结语

以大学生能力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探索一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在模型制作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践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互动式教学,积极培养大学生创新的兴趣,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组织创新实验团队等手段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最大的收获在于,学生养成了在设计中自觉注重分析过程的习惯,这将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主动性、参与性、分析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表达为主的模式,使实践环节的教学更富有实践性和启发性。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谢林,王又佳,金秋野编著.建筑模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

[2]侯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西部科技,2009,(7)

[3]沃尔夫冈.科诺著主编.建筑模型制作[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高.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4)

第9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管理;人才供求;北部湾经济区

一、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

专业人才供求背景在客观世界中,人类是复杂的存在,而人类聚集而成的社会系统更为复杂,故对城市的管理必须遵循系统的规律。城市管理就是以城市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为对象,采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及决策等一系列管理职能,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城市管理专业是应时代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城市管理人才。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开放发展的龙头,其由一个默默无闻地区变成当今的多区域合作中心,进而上升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区域,变成当前经济投资的热点。近些年北部湾经济区的动力十足,城市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无限。而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城市的建设、城市的规划、城市的管理,城市管理的重任变得尤为突出,针对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其能否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发展需要等问题,有必要对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专业人才供求状况进行研究分析。

二、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人才供求现状

目前,在本科阶段开设有城市管理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汕头大学、钦州学院、贵州大学以及云南大学等38所院校。而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设有城市管理本科专业的仅仅钦州学院一所,其余的还有广西大学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分院开设有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此外,南宁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广西农业职业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城市规划、城市园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专科专业。北部湾经济区内没有城市管理专业硕士点,单纯从当前培养的本专科层次人才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的需要。从上述高校专业设置的情况来看,城市管理专业一般有研究型专业人才和应用型专业人才两种培养模式。一般而言,研究型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都是“985”和“211”的高校在培养,如北京大学其城市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考研升学或者到科研机构工作。而大部分的地方高校一般都是培养应用型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比如钦州学院城市管理专业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其出发点主要是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通过专业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现代城市运行规律,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城市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毕业后能在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或者NGO组织中从事城市管理相关工作,如从事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居民社区管理等工作。目前为止钦州学院城市管理专业还没有毕业生,但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分析,笔者发现大约1/2的城市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考研,而只有1/4的学生有明确的意向要从事城市管理或社区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北部湾经济区其他开设有城市管理相似专业的高校,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生毕业就业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很少。这也就意味着尽管北部湾经济区每年都将近400名左右城市管理或相似专业的毕业生,然而真正留在北部湾经济区工作且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毕业生非常少,根本满足不了目前及未来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指出广西要持续大力推进实施三大行动、六项试点、九大工程,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质的突破。这意味着从政府的角度上,政府也意识到良好的城市管理秩序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运行环境,为百姓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管理以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城市管理。然而从当前与城市管理相关的部门人员结构看,大部分从业人员只是某项专业技能,缺乏系统掌握城市管理理论的人才,缺乏城市管理的统筹协调人才。而前面提到的三大行动主要有城市规划提升行动、城市承载力提升行动和城市管理提升行动。六项试点主要是“多规合一”试点、海绵城市试点、街区制试点、宜居小区试点、智慧城市试点和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九大工程包括风貌特色工程、棚改安居工程、地下管廊工程、城市双修工程、蓝天碧水工程、交通畅通工程、城市安全工程、风景园林工程和社区公共服务工程。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依靠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城市管理从业者相关的协调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表明,随着政府城市管理意识的强化,对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高校城市管理及相关专业是高层次高素质城市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能满足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当前的城市管理人才队伍需要的是既了解政府相关法规、政策又掌握专业领域管理工作标准的管理人员队伍,从事管理工作时既能做到分工明确、负责到人又能听从智慧、联合行动,对城市实施统筹管理,让城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这对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明确客观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及城市对该专业的需求,调研小组着手在北部湾经济区几个城市的市政管理局、社区等进行了调查与探析。站在市政管理局的角度,城市发展城市建设是关键。市政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具体做好城市中各项市政设施设备的管理、城市中各处园林的绿化、城市每个角落的环境卫生以及城市发展的综合治理等,并且随着中央政府提出的“美丽中国”“美丽乡村”规划,乡镇建设、乡镇管理也会纳入市政管理的工作范畴。因此,市政管理局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急剧增加,在与市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中,了解到这些市政管理部门急需既系统掌握城市管理知识,又能灵活运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通才。特别是城市管理中技能型人才,包括熟悉城市管理现代化技术、懂得城市规划知识,能从事城市经济分析、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备投资分析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其他专业领域没法替代的。站在社区管理的角度,社区需要的是会管理、知经济、懂法律、明社会学,并有一定工程技术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社区管理工作中有较全的社区管理知识、扎实的管理才能、较强的组织能力,可以从事社区服务或物业管理工作,并且这些人才在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动社区的全方位发展,协调社区大小管理事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社区管理工作本身的繁琐性,导致目前到社区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流动性很大,无法很好地发挥其专业特长,为社区为百姓服务。

四、结语

从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供给情况上看,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不多,很多高校还未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城市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只能考公务员,否则就业没出路,专业也无法发展起来。所以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处在探索阶段。而从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上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综合性城市管理的要求对城市管理从业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比如说分析城市管理中宏观问题和宏观政策、分析解决城市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沟通协调能力和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针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分析,笔者所在学校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需求、钦州本地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一定的管理技能、社交技巧、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且具有城市管理某方面专业技能,以满足城市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城市综合管理[EB/OL].(2014-12-10)[2017-08-27].

[2]韩沛,彭媛媛.广西:城市建成区将构建15分钟生活圈[N].南宁晚报,2016-08-30.

[3]钱玉英.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