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活动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条为更好地促进我区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根据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关于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依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青岛市社区文化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文化中心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素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社区文化中心设施、设备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三条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第四条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设应纳入城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及党的基本路线、社会公德、家庭伦理、卫生健康和法律法规等教育。
第六条以“为居民服务、为社区服务”为宗旨,积极开展有益于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健康发展。
第七条对社区居民开展图书借阅、电子浏览和文化培训、辅导、讲座等文化服务,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第八条受区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委托,协助监督检查当地文化市场。
第九条充分发挥社区各类人才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第三章设施、设备
第十条社区文化中心是指由政府设立或社会力量参与设立,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场所。
第十一条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方便居民、讲究实效的原则,有条件的要按照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提出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150m2的要求,配套三室一场(即:图书阅览室、社区课堂或培训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消防设施符合标准,有防盗设备。
第十二条社区文化中心应设置标识牌,各活动室也应设置相应标识牌,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上墙,明确标识各种设备的使用办法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有计划地购置、更新、充实文娱、宣传等所需设备,逐步增加必要的现代化文体器材。
第十四条社区文化中心的设施、设备、图书属国家或集体固定资产,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侵占、挪用;其固定资产的处置,应按照《青岛市四方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有关规定办理,其中对文体方面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先经区文化部门审查同意,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违者,依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文件规定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十五条依据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社区文化中心应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明确其职责,严格实行责任制;应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台账,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并对实物加贴标签,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使用合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登记制度、保管维护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社区文化中心主要负责人因工作需要调离岗位时,应对本中心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编制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并签字盖章,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第十六条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指导社区文化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对所属社区文化中心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的流失问题负监督责任;负责组织社区文化中心每半年及年终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实、账卡相符;除按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有关规定办理年检申报外,应同时将所属社区文化中心固定资产中的文体方面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报区文化部门备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检查工作。
第四章管理
第十七条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主体是所属街道办事处。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切合实际的各种规章制度。
第十九条社区文化中心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在坚持公益的前提下,根据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可采取免费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以弥补经费不足,建立起适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良性循环的服务运行机制。
低偿服务应以必需的水、电、管理人员适当值班补贴等成本费用为限,以此测算收费标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社区文化中心开放时间要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原则上每周不少于40小时,节假日要向居民开放。如更改开放时间,应以适当方式预先通知居民。
第二十一条社区文化中心一经成立,不得随意撤消、合并或改变其名称和性质。因行政区划的变更确需变动的,应征求区文化部门的意见,在不缩小原面积的基础上,移地配置,做到同步进行。
第五章人员
第二十二条社区文化中心主任一般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兼任,配备专兼职人员1-3名。同时,可招募社区志愿者协助管理文化中心事务。工作人员应具备社区文化中心管理的基本业务知识和防火、防盗、防事故等方面知识,热爱文化工作,服务意识强。
第二十三条对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违章、失职造成不良影响或事故的,要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处罚。
第六章经费
第二十四条社区文化中心经费以政府投入、社会投入、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及资助等多种渠道解决。
第二十五条图书购置费和业务活动经费应逐年增加。
第二十六条经费的使用应接受街道的管理和监督。
第七章指导
第二十七条社区文化中心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文化部门和街道文化中心的检查和指导。
第二十八条上级文化部门和街道文化中心应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九条社区文化中心工作纳入创建“和谐社区”活动考核,同时,纳入对街道办事处文化工作的年度绩效考核。各街道必须有70%以上的社区拥有社区文化中心方可参加先进文化街道评选。
第三十条对领导重视、管理规范、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参与广泛、经费有保障的社区文化中心给予表彰、命名。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参照此《办法》执行。
第一条为加强景区(以下简称景区)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景区保护和管理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景区管理范围为三苏祠、I期建成区和清眉州古城墙北段。其中,I期建成区指:东坡区纱縠行南段(西门牌坊至南门牌坊段的街道)、原东坡金城区域;清眉州古城墙北段指:自眉州公馆北侧向南241米,城墙本体(宽5米)及本体两侧外延10米。
第三条在景区范围内的下列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办法:居住的居民;从事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开展经营、游览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市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是景区保护、开发、利用、管理的主体,负责景区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经相关职能部门委托做好景区执法工作。文化部门负责景区内文物保护执法、文态调整的指导监督;公安部门负责景区内治安秩序、交通秩序的维护;城管部门负责景区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处罚、城市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规划部门负责景区内建筑规划设计和风貌改造的规划管理;建设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景区内项目建设;工商、卫计、食药、商务、旅游、税务、消防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景区监督管理工作。东坡区人民政府及所在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景区内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景区内的开发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老城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苏祠保护规划》、景区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要求;未经规划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搭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也不得进行外立面改造。
第六条景区内各类建设、修缮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其布局、高度、体量、造型、风貌等必须与景区相协调。
第七条相关部门应做好景区内的通讯、电力、广电、供排水、燃气、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规划。需进行施工建设的,应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方可施工。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景区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应当报请管委会会同文物行政部门按程序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在进行建设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管委会或文物行政部门。
第三章市容卫生和公共设施管理
第九条景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刻划、涂污、拆除或以其他方式损坏文物、景点、树木、花草及公共设施。
(二)私拉乱接水、电、气、通讯等管线;临街搭晾衣物、堆放及悬挂其他物品等。
(三)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和危化物品;开设产生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环境物质的各类生产经营场所。
(四)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燃放烟花爆竹。
(五)未经许可在公共区间设置宣传促销摊点、户外广告和发放促销传单;占道经营。
(六)随地便溺、吐痰;乱扔果皮(核)、烟头、口香糖等废弃物。
(七)三苏祠内,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管制刀具、宠物,吸烟以及未经许可的演奏、演唱、练功等活动。
(八)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及其他消防水源;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及消防车扑救面;以及设置固定式铁桩、水泥桩、地锁等其他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行为。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使用、占用文物保护场所进行营利和其他活动;利用三苏祠、古城墙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影视拍摄须经管委会同意,商业拍摄实行有偿使用。
第十一条景区内各经营业主的店招、店牌、店旗的颜色、字体、材质和形体等应该按批准的规划方案设计制作,与景区整体风貌协调。
第十二条景区内经营业主须承担“门前三包”责任,确保店铺店面整洁有序。
第十三条景区内各单位、居民及经营业主应严格按照有关消防技术规范标准设置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及器材,规范用火用电,加强防火、防灾等安全工作。
第四章交通管理
第十四条景区内纱縠行南段及原东坡金城设置为步行街(区),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限时限行。限时限行管理办法由公安交警部门、城管部门制定、实施。
第十五条景区内禁止车辆乱停乱放。所有机动车、非机动车须停放在停车场和划定的停车位。
第五章业态管理
第十六条景区内新进和变更业态必须符合《I期区域业态控制规划》,并由工商、商务、卫计、食药、文化、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对新进、上档升级、转行且符合业态规划的商家,按《I期区域内业态调整有关扶持政策》给予扶持。
第六章文化活动管理
第十七条景区公共区域文化活动实行定点限时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管委会会同城管、公安、文化、环保等部门和所在街道办事处制定、实施。
第十八条在景区指定区域开展文化活动严禁噪音扰民;遇政府性公益活动及中高考等特殊情况,暂停开展文化活动。
第十九条参与文化活动的团体及个人应自觉遵守景区管理秩序,维护景区社会治安,爱护景区环境卫生,维护景区良好形象。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应主动作为、履职尽责、依法管理,共同做好景区管理工作;对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和个人,由纪检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纪依规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附则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在加班加点建设县文化图书大厦的同时,采取实地检查、随时抽查等方式,抓好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设施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县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器材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县镇村文化广场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通过开展督促检查和业务培训活动,加强对文化器材、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监管;为13个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阅览桌、书柜、液晶电视等设备,申报了76个村、2个社区文化活动器材和16个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县文化图书大厦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建成镇综合文化站17个,管理规范、借阅正常的农家书屋达到80%以上,新建示范农家书屋2个。认真开展我县首次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评出达标站8个。
(二)“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县文化图书大厦尚未建成的特殊原因,及时筹措资金,对文化馆办公楼进行了维修,给图书馆租赁了免费开放场所,按要求新购图书2000余册。文化馆、图书馆克服业务用房紧张等困难,及时公示免费开放项目、开放时间及服务方式,积极为广大市民服好务;各镇利用文化站(室)、文化广场,认真开展舞蹈培训、广场舞、健身操、科技讲座、锣鼓培训和书报刊借阅等活动。为提高免费开放工作整体水平,我们还下发了《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文化活动室免费开放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对镇文化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等多个文件,成立工作组,对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多次实地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对整改结果再次抽查,有效提高了免费开放整体水平。全县“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率达到100%,累计服务人次24.8万人,较去年增长20%以上;创建羌族羊皮鼓舞表演、“书香”读书学会等群众欢迎的品牌服务项目20个。
(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先后到各社区、移民安置点、敬老院放映数字电影149场,在嘉陵广场举办迎新春文艺展演活动13场,组织摄影、书画艺术家为群众义务赠写春联2100多幅、送书画100多张。县新华书店、图书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送图书进军营、社区、下乡活动,县文化馆开展“走在春风里”文化下乡巡回演出10场次。各镇、村围绕春节、三八、艺术节等节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80余场,各社区文艺团队开展广场文艺演出120余场。同时,我们还举办了第三届省农民文化节我县分会场活动、迎春茶话会、“迎新春社区文艺汇演”、“魅力”社区文艺展演周、庆祝建党92周年文艺演出、县八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等活动,配合全市扶贫开发推进会、日报优秀通讯员培训会,举办了彰显地域特色的文艺晚会。成立了“书香”读书学会、青年艺术中心、交谊舞协会等4个群团组织,协助召开了“首届省阅读文化节活动”座谈会,举办了留守儿童书画大赛,、交谊舞协会来我县进行了联谊活动。同时还举办镇村文化工作者、民间文艺骨干培训班4期,组建秧歌队、合唱队、演出队、舞蹈健身队各4支,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文艺演出、培训等活动。
(四)积极创作文艺作品。设立了50万元的文学艺术创作扶持奖励专项资金,制定了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整理出了一批优秀山歌小调,新发现了一批民间歌手,创编了《新人美茶香》、《请喝一碗罐罐茶》、《表席》等地域特色文艺节目10个,县电视台《故道名城》栏目中制作了民歌专集,历史剧《姜太妃传奇》已完成初稿。
(五)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成立了羌文化研究会,抽调7名同志专门从事羌文化研究、挖掘、整理等工作;成立了《县羌族民俗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邀请对羌文化有一定研究的部门领导担任编委会委员,下发了关于征集羌族民俗文化丛书编纂资料的通知,对全县的羌文化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摸底,对羊皮鼓舞等部分名录实施了活态传承。目前正在进行羌族羊皮鼓舞组稿工作。今年4月,我们陪同县委主要领导,前往北川、茂县、映秀等地,对羌文化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对接交流。围绕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规划,向省文化厅申报《羌族民俗文化传承演艺广场》等6个项目,总投资3.43亿元。
(六)非遗保护工作扎实开展。成立了县非遗保护中心,落实了编制和人员,为开展非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不断挖掘、整理和积极申报,《罐罐茶传统手工技艺》成功申报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成了传承人、传习场所的考察工作,对2个罐罐茶传习场所、1个羌族羊皮鼓舞培训基地进行了命名和挂牌,目前正在筹备羊皮鼓舞申报国家非遗名录有关工作。围绕第八个世界文化遗产日,采取播放专题片、悬挂横幅、制作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非遗保护法,集中展示我县非遗工作成果。
(七)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与县统计、经合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文化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对筛选出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先后帮助他们包装文化产业项目4个,上报资金1.13亿元。代政府草拟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新发展文化企业8家,今年全县文化产业值4578万元,较上年增加30%。
(八)文化市场规范运作。通过不懈努力,市编办同意成立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8人,为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一年来,我们共举办法规宣传、培训3次,开展专项治理整顿4次,检查经营单位287家,立案处罚5起。聘请网吧义务监督员38名,查缴销毁涉嫌赌博的电子游戏机65台,查缴地面卫星接收设施120余套。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3次,收缴非法出版物300余件。受理行政许可56件,办结率100%。党政机关推广和使用正版软件正在加紧安装。
二、强化新闻舆论宣传,全面提升广电综合水平
(一)常规宣传重点突出。围绕全县“两会”、“一府两院”组成人员履职承诺、打造百亿工业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要节点和中心工作,先后在“两台”新闻和专题节目中开办了《十精神在》、《数字2012》、《民生新看点》、《欢乐过大年》、《履职承诺三公开》、《委员提案面对面》、《重点项目追踪》、《我爱我家创卫进行时》等栏目,集中报道了全县各级各部门调结构、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奋力建设陕南强县的新举措、新成效。充分展示记者编辑“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果,开设了《幸福新农村》、《小康路上》、《劳模在身边》、《凡人善举》、《道德广场》等栏目,从点到面真实地反映了全县各级建设新农村的新思路、好办法和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代表。与县交通、林业、卫生、教体等部门联合开办了《交通在线》、《美丽》、《医院风景线》、《教育》等新闻栏目,重点关注全县实施交通大发展、建设生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取得的成果。
(二)特色宣传内容丰富。利用新建成的电视演播室和新设备,邀请县上领导、行业带头人、先进模范做客演播室、直播间,解读党的十精神,畅谈全县改革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深入挖掘羊皮鼓舞、山歌等地域文化,拍摄制作了具有浓厚羌族韵味的电视专题片《浑金璞玉羊皮鼓》、《山歌催得山花开》,开办了《罐罐茶剧场》,成功拍摄了《山城的笑颜》、《永远的短信》两部方言微型电视剧。在电视台增加了《请您欣赏》和《温馨提示》栏目,全方位、多频次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建设成果。广播电台进一步完善了节目设置,增加直播节目时段,直播和自采节目达到75%。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频道连线直播专辑一个小时。
(三)对外宣传稳中有进。进一步完善外宣工作奖惩考核机制,和下属部门签订了对外宣传上稿责任书,按月考核通报;加强与省市广播电视台的沟通联系,邀请省市台资深电视人来台里授课辅导,提高记者编辑新闻采访水平。1至11月份,在市电台发稿1290条、省电台发稿163条、中广发稿8条,在市电视台播发新闻417条、省电视台发稿36条、央视发稿5条。
(四)宣传管理扎实有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县有关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精神,规范领导活动报道,减少会议报道,实现重点宣传栏目化;进一步细化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程序和监审责任,充实收听收看评论员队伍,实现了宣传播出零事故。截止11月底,我们共制作播出《新闻》242期、《新闻纵横》247期、《县区要闻》专集10期,采访播出《今日》50期、《兴州聚焦》35期;同时,有7件作品荣获2012年度“广播电视奖”、2件作品荣获2012年度“人大新闻奖”。
(五)事业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放映农村数字电影2250场,占全年任务的102.46%。安装“户户通”设备13816套,安装率达到100%,开通率达到98%,维修“户户通”设备1400余套;发展有线数字电视1500户。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机制,全年未发生任何播出安全事故。
三、认真开展工作,推动文物旅游不断发展
文物工作方面,加强文物安全与保护工作,与有关村(社区)的文保小组代表和群众文保员签订责任书,落实了基层文保工作责任,完成了县级文保单位立碑和四至界桩安装工作,认真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完成了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楼、白水江江神庙和南山塔的申报工作,组织参加了全市讲解员培训,委托西安宝合设计咨询公司编制了《灵岩寺文物保护规划》。完成了南天门、南北展室、凉亭等设施的屋面维修,宿办楼正在加紧施工,邀请省文保中心专家开始设计编制灵岩寺布展陈列方案,全国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按计划实施。旅游工作方面,由深圳市麟德旅游规划公司承担的《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汉水北源”乡村休闲带概念规划》和《八渡河流域氐羌民俗生态旅游带概念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组织30多家涉游企业、单位开展了“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对《旅游法》等旅游法规进行了深入宣传。认真编写招商引资项目,利用西洽会、陕甘川旅游年会等重要会展,广泛进行旅游产品宣传推介。配合央视“百山百川行”摄制组开展了旅游宣传片拍摄工作,配合省旅游局“微游”活动组开展了采风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业务联系,精心包装文物旅游建设项目,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工作,为文物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结合假日旅游质量安全大检查,做好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宾馆)等旅游单位的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对全县农家乐进行了调查摸底,按照省级标准积极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镇垭河村现已通过省市初验,新评星级农家乐15户,推荐四星级农家乐2户。积极同林业、中药等部门单位商讨,共同筹划我县旅游节会活动。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水上景观河堤项目,游客接待中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景区旅游道路绿化工程,景区五龙广场和核桃坪管理区等内部设施完善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全年接待游客43万人次,旅游收入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25%。
四、加强效能建设,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相关规定,深化干部作风建设,落实好学习教育、公务接待、财务管理、车辆管理、挂牌上岗、去向公示等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围绕“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镇村、镇村开展帮扶、调研工作,给村、村解决玉米籽种300斤,举办烤烟、袋料香菇技术培训活动5场次,慰问贫困户23户,配送档案柜2个,解决文化站建设缺口资金3万元,发放慰问金5000元。圆满完成了12件议案、提案和建议案办理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管理,严格执行公职人员婚丧喜请等宴请情况周报等制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全系统未发生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与不足:一是缺乏文化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缓慢;二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三是地域特色文化挖掘、展示不够;四是旅游产业发展迟缓。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针对问题,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文化旅游工作新局面。
五、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期。2014年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文化惠民工程、“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打造、新闻舆论宣传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文化特色鲜明的文明建设新局面。到2014年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免费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文化精品不断推出,文化产业值增加29%,新闻舆论氛围更加浓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全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一是抓阵地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两馆一站一室一屋”规范化建设,创新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提高免费开放水平。文化图书大厦力争年内投入使用。二是抓活动开展。积极支持各类民间文艺活动,以广场文化、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镇村文化、民间文化活动为载体,依托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和协会,深入开展“书香”、“送文化下基层”等文化活动和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示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深入开展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申报工作,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传习场所和传承人建设。加大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和文化旅游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精心策划我县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用,积极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努力培育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立足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规划,精心策划、包装、储备和争跑文化发展项目。
4.努力打造文艺精品。充分发挥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作用,重点扶持一批反映历史文化、山水、特色民俗的文艺精品和文学作品,推出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一条宗旨
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公司文化建设是全体
员工共有的责任,全体员工应义不容辞积极参与。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个部门的专业职能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推进,紧密配合;企业文化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依靠全体员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中,有机地和本部门、本单位、本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结合起来。
第二条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以安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在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的同时,对公司文化进行系统宣传和持续推广,统一公司治企理念,统一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管理水平,为公司文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期目标:(2008年)
通过公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贯彻,从根本上消除公司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滞后,消除企业文化惯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学习氛围。
进一步完善公司文化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用制度规范广大员工的行为。
通过岗位应知应会培训和事故案例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通过熟知、熟记相关内容,进一步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概念、作用、意义的再认识,广大员工的基本素质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中期目标:(2009年-2010年)
通过公司文化的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在广大员工中得到深化,企业制度文化更趋完善、规范、合理,并能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凝聚力更进一步增强。
员工能自觉把自己的工作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联系起来,并能有效地指导自身的工作,员工工作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公司文化对公司形象的宣传、维护及知名度的提高显现突出作用。
长期目标:(2011年及以后)
员工的价值取向与公司的价值观高度一致。在可见的未来,公司成为广大员工最愿意为之服务的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公司文化为企业超常规发展、规范化管理与技术创新起到显著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文化促进生产,文化推动安全,安全与生产的和谐彰显公司文化,公司文化对公司的形象发挥突出作用。
第三条基本原则
参与性原则:全体员工要积极行动,踊跃参与公司文化的建设工作,务必扫除企业文化建设的空白区域。
导向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在公司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必须始终围绕公司安全核心理念,营造正确的企业文化舆论氛围,旗帜鲜明奉行并宣扬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坚决果断地反对和批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思想和言行。
关联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创造性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部门日常工作管理结合起来,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推进公司文化建设。
持久性原则:公司文化建设是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教育、引导员工,有决心、有耐心、有信心,打好企业文化建设攻坚战,切实将企业文化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工作计划中去进行落实,从组织、人员、经费、物资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不断完善,持续提高。
效能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加强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通过灵活多样的渠道,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协调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应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公司文化推进过程中听从指挥,服从调配,发挥整个文化宣传网络的最佳效应。
合法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在企业文化传播渠道的建设和宣传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章企业文化建设计划
第四条企业文化建设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由公司文化办公室汇同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土建工程部、安监、培训中心等部门协同规划,按照逐年分解,分步实施的步骤进行。在规划目标的同时,分步编制出当年的年度《计划和预算表》,其内容包括:建设目标、培训计划、企业文化活动安排、经费预算等。
《计划和预算表》经相关部门会审后提交主管领导审核,并报请董事会审批。
第五条每年底至次年初,各分管部门要在充分总结上年工作的基础的上,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分别对各自承担的工作内容进行年度规划和安排,并附年度《计划和预算表
目的:规范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适用范围:本公司各部门、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宗旨
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公司文化建设是全体
员工共有的责任,全体员工应义不容辞积极参与。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个部门的专业职能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推进,紧密配合;企业文化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依靠全体员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中,有机地和本部门、本单位、本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结合起来。
第二条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以安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在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的同时,对公司文化进行系统宣传和持续推广,统一公司治企理念,统一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管理水平,为公司文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期目标:(2008年)
通过公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贯彻,从根本上消除公司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滞后,消除企业文化惯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学习氛围。
进一步完善公司文化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用制度规范广大员工的行为。
通过岗位应知应会培训和事故案例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通过熟知、熟记相关内容,进一步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概念、作用、意义的再认识,广大员工的基本素质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中期目标:(2009年-2010年)
通过公司文化的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在广大员工中得到深化,企业制度文化更趋完善、规范、合理,并能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凝聚力更进一步增强。
员工能自觉把自己的工作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联系起来,并能有效地指导自身的工作,员工工作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公司文化对公司形象的宣传、维护及知名度的提高显现突出作用。
长期目标:(2011年及以后)
员工的价值取向与公司的价值观高度一致。在可见的未来,公司成为广大员工最愿意为之服务的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公司文化为企业超常规发展、规范化管理与技术创新起到显著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文化促进生产,文化推动安全,安全与生产的和谐彰显公司文化,公司文化对公司的形象发挥突出作用。
第三条基本原则
参与性原则:全体员工要积极行动,踊跃参与公司文化的建设工作,务必扫除企业文化建设的空白区域。
导向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在公司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必须始终围绕公司安全核心理念,营造正确的企业文化舆论氛围,旗帜鲜明奉行并宣扬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坚决果断地反对和批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思想和言行。
关联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创造性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部门日常工作管理结合起来,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推进公司文化建设。
持久性原则:公司文化建设是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教育、引导员工,有决心、有耐心、有信心,打好企业文化建设攻坚战,切实将企业文化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工作计划中去进行落实,从组织、人员、经费、物资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不断完善,持续提高。
效能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加强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通过灵活多样的渠道,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协调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应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公司文化推进过程中听从指挥,服从调配,发挥整个文化宣传网络的最佳效应。
合法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在企业文化传播渠道的建设和宣传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章企业文化建设计划
第四条企业文化建设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由公司文化办公室汇同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土建工程部、安监、培训中心等部门协同规划,按照逐年分解,分步实施的步骤进行。在规划目标的同时,分步编制出当年的年度《计划和预算表》,其内容包括:建设目标、培训计划、企业文化活动安排、经费预算等。
《计划和预算表》经相关部门会审后提交主管领导审核,并报请董事会审批。
第五条每年底至次年初,各分管部门要在充分总结上年工作的基础的上,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分别对各自承担的工作内容进行年度规划和安排,并附年度《计划和预算表
目的:规范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适用范围:本公司各部门、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宗旨
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公司文化建设是全体
员工共有的责任,全体员工应义不容辞积极参与。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个部门的专业职能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推进,紧密配合;企业文化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依靠全体员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中,有机地和本部门、本单位、本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结合起来。
第二条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以安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在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的同时,对公司文化进行系统宣传和持续推广,统一公司治企理念,统一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管理水平,为公司文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期目标:(2008年)
通过公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贯彻,从根本上消除公司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滞后,消除企业文化惯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学习氛围。
进一步完善公司文化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用制度规范广大员工的行为。
通过岗位应知应会培训和事故案例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通过熟知、熟记相关内容,进一步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概念、作用、意义的再认识,广大员工的基本素质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中期目标:(2009年-2010年)
通过公司文化的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在广大员工中得到深化,企业制度文化更趋完善、规范、合理,并能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凝聚力更进一步增强。
员工能自觉把自己的工作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联系起来,并能有效地指导自身的工作,员工工作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公司文化对公司形象的宣传、维护及知名度的提高显现突出作用。
长期目标:(2011年及以后)
员工的价值取向与公司的价值观高度一致。在可见的未来,公司成为广大员工最愿意为之服务的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公司文化为企业超常规发展、规范化管理与技术创新起到显著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文化促进生产,文化推动安全,安全与生产的和谐彰显公司文化,公司文化对公司的形象发挥突出作用。
第三条基本原则
参与性原则:全体员工要积极行动,踊跃参与公司文化的建设工作,务必扫除企业文化建设的空白区域。
导向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在公司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必须始终围绕公司安全核心理念,营造正确的企业文化舆论氛围,旗帜鲜明奉行并宣扬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坚决果断地反对和批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思想和言行。
关联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创造性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部门日常工作管理结合起来,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推进公司文化建设。
持久性原则:公司文化建设是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教育、引导员工,有决心、有耐心、有信心,打好企业文化建设攻坚战,切实将企业文化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工作计划中去进行落实,从组织、人员、经费、物资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不断完善,持续提高。
效能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加强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通过灵活多样的渠道,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协调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应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公司文化推进过程中听从指挥,服从调配,发挥整个文化宣传网络的最佳效应。
合法性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在企业文化传播渠道的建设和宣传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章企业文化建设计划
第四条企业文化建设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由公司文化办公室汇同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土建工程部、安监、培训中心等部门协同规划,按照逐年分解,分步实施的步骤进行。在规划目标的同时,分步编制出当年的年度《计划和预算表》,其内容包括:建设目标、培训计划、企业文化活动安排、经费预算等。
《计划和预算表》经相关部门会审后提交主管领导审核,并报请董事会审批。
第五条每年底至次年初,各分管部门要在充分总结上年工作的基础的上,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分别对各自承担的工作内容进行年度规划和安排,并附年度《计划和预算表
》报请公司董事会审批。
第六条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公司年度规划要求认真落实,并按规划要求,制定出本部门、本单位企业文化相应的计划,在报主管部门的同时,一并报公司文化建设办公室备案,按照公司统一部署,统筹安排人员参加各项活动,或因地制宜组织本单位员工开展相关活动。
第七条公司设立企业文化专项经费预算,
由公司文化建设办公室统筹安排,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
第三章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
第八条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公司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总经理任组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和安监处长任副组长,其余班子成员、财务总监、两办、企业管理部、安监处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企业文化办公室,党委副书记任主任,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
(二)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公司文化建设方案的审定和公司文化建设的总体领导、安排和部署,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企业文化建设重大事宜作出决策。
2.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1)公司文化建设办公室
①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年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②指导公司各部门及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
③组织筹备公司重大庆典、大型专题等活动,利用活动宣传公司文化;
④汇同相关部门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评比考核;
⑤负责公司文化传播渠道的协调、审查、考核工作及公司信息动态、广播、橱窗、宣传栏、板报、标语的管理和宣传工作;
⑥负责公司内外接待和联络及公司文化的介绍和宣讲;
⑦加强公司文化活动的情况调研,随时掌握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进行信息反馈和沟通。
2)人力资源部
①协助参与企业文化年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②制定公司管理人员、员工等年度企业文化培训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③组织新员工入职前的企业文化培训和考核;
④建好培训情况登记资料库。
3)财务资产部
①协助参与企业文化年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②落实年度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实施的资金运筹准备;
③审查公司文化建设资金的运作,负责公司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
④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效果评估。
4)安培中心
①协助参与企业文化年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②协助人力资源部制定员工整体培训计划和实施细则;
③负责组织并实施员工安全培训、特殊工种岗位技能培训、考核和管理,并建好员工培训档案;
④负责培训对象的落实,协助人力资源部总体培训任务的完成。
5)安监处
①协助参与企业文化年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②检查、督促和考核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
③配合企业管理部编制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④规划并落实井下各场所安全宣传图板及标识;
⑤协助公司文化办公室完成地面生产场所和公路沿线安全宣传图板规划、制作;
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效果评估。
6)土建工程部
①协助参与企业文化年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②组织实施井下、地面各项工程的设计、改造和使用维护;
③协助公司文化办公室、企业管理部对地面形象的设计和规划;
④检查、督促各项工程的工期质量和进展,按期完成工程计划。
7)企业管理部
①汇同公司文化办公室编制企业文化年度、中长期发展规划;
②负责制定企业文化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汇同公司文化办公室参与公司企业文化的考核检查和效果评估;
③汇同公司文化办公室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各项活动及协调工作;
④每半年至少一次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效果专题调研,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
8)信息管理部门
对公司文化建设管理过程中所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予以支持,及时更新公司网页,提供企业文化宣传的对外沟通平台。
第九条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执行情况纳入各部门、各单位的绩效考核范畴,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本部门、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小组长,其工作职责是:
1.结合公司文化建设总体工作部署,制定本部门、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2.协助公司文化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在不影响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前提下,确保员工有效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
3.结合部门(单位)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第四章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内容
第十条打造公司外部形象表层文化;进一步完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持续推行公司的有效管理,夯实管理基础,着力打造企业管理中层文化;着力培育公司与广大员工的共同利益体,努力形成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念一致,以企业文化指导员工的思想,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十一条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公司文化活动突破口,加强员工《企业安全核心理念》、《制度操作及规范》、《岗位应知应会》、《案例教育》和《员工手册》等宣传教育,并以此为核心不断逐步增设新内容。
第十二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典型人物和先进事例宣传,营造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浓厚氛围。
第十三条公司文化办公室应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的先进事迹、外部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案例、贴合公司文化的格言、警句、故事等公司文化宣传重要素材的收集整理,建立并丰富公司文化案例库。
第十四条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撰写公司文化活动开展的心得和读书体会,择优编发通讯,并向外推荐优秀稿件,作为员工交流企业文化建设心得的平台。
第十五条公司文化建设办公室应依据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按照本公司文化活动安排部署,统一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和内外宣传工作。
第五章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十六条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领导垂范、培训教育、舆论导引、行为激励、树立规范、造就楷模、利用事件、活动感染、形象重塑、建立礼仪。
领导垂范:各级领导者应深刻理解公司文化,言谈举止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说服、协商、参与、命令、榜样等方式有意识地将文化融入日常行为,以身作则,推广公司文化。
培训教育:培训是集中、系统的教授过程,可以迅速地在广泛的范围内形成学习气氛,实现宣传效果。各部门、各单位在组织参加公司文化培训的同时,还应把企业文化培训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培训工作体系,统筹安排,全员培训。
舆论导引:舆论可以营造氛围,引导行为,通过舆论宣传可以统一意识,宣传文化。各部门、各单位应通过各种会议、利用公司网站、广播、橱窗等,对公司的核心理念、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行宣传和引导,形成企业文化宣传的良好氛围。
行为激励:对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体现公司精神、作风的行为,各部门、各单位不仅要建立奖励机制,公司每年也将进行一次表彰,以强化员工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将企业文化逐步内化为员工的理念。
树立典范:员工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外化形式,直接表达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公司文化要求,不断完善、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奖罚考核机制,确保企业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
造就楷模:楷模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象征。各部门、各单位在塑造先进典型的过程中,要结合公司文化活动内容一并考核,促使员工成为先进典型的同时,也是企业“文化标兵”。
利用事件:重要事件是表明公司态度、宣传企业价值理念的良好机遇,同时也体现了企业文化。为此,各部门、各单位应密切配合公司的行为和表态,把握企业内外部重大事件的发生时机,以企业的具体行动表明企业的理念。
活动感染:团体活动以互动、轻松的方式营造了无界限的沟通氛围,使个人的理念在团队活动中得到感染和升华,从而在活动中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认识企业的文化理念。各部门、各单位除积极支持配合公司组织的相关企业文化活动外,还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的影响与塑造,增加内部凝聚力。
形象塑造:形象与文化密切相关,树立和传播企业的形象可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各部门、各单位在进行企业形象塑造、展示和传播时,应注重加强员工对企业形象的认知,各项工作必须严格遵循集团公司企业形象的相关规定,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建立礼仪:公司礼仪是企业特有的文化活动,可以向员工传递明确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遵照公司礼仪的统一规定,或参与公司组织的,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的相关的礼仪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礼仪修养。
第十七条企业文化活动一般利用业余时间,如确需占用工作时间举办活动的,报主管领导审批。
第六章企业文化的培训
第十八条培训是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手段,并以此促进员工学习并熟知公司文化。此外,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座谈讨论、撰写心得等多种方式,促进员工学习企业文化。
第十九条结合企业实际,对各级人员的公司文化培训应有所侧重:
新员工
培训方式:讲座、参观、讨论
培训内容:《公司发展史》、《公司文化基本情况》、《员工手册》
培训要点:营造学习氛围;加强考核与评估;领导介绍与宣讲;重点强调公司文化的认同。
普通员工
培训方式:讲座、讨论
培训内容:《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知识》、《制度操作及规范》、《岗位应知应会》、《案例教育》
培训要点: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与内涵;阐述公司文化的成因和作用;重点指导员工把公司文化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各级管理人员
培训方式:讨论、座谈
培训内容:《企业文化知识》、《相关制度及规范》、《企业管理知识》
培训要点:深入探讨公司文化的内涵;结合管理实际,互相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经验;重点理解企业文化与安全生产及经营业绩的关系。
第二十条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企业文化宣讲竞赛活动,并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同时利用各单位安全或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宣讲优胜者参加企业文化巡讲。员工参与公司宣讲的情况和成绩进入《员工企业文化培训考核档案》。
第七章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及奖惩
第二十一条公司对各部门、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落实效果,按一线、二三线和机关部门,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和考评,并对在活动中考核评选出的优胜部门和单位,在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的同时,授予企业文化建设“流动红旗”。
第二十二条在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的基础上,公司设立企业文化总经理年度特别奖,用于奖励对公司文化建设中具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或个人。其奖励标准为:部门2000元,单位5000元,个人500元。企业文化总经理特别奖由公司文化办公室和相关部门根据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决定,由总经理颁发。
第二十三条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不积极,落实效果差,考核不合格的部门或单位,除给予通报批评外,对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罚款200元/次。影响公司文化建设,给公司文化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人、部门或单位,分别罚款100元/次、500元/次,其个人罚款由当事人承担,集体罚款由责任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分担。
第二十四条在外聘成熟人才时,应依据企业核心管理理念严把招聘关。引进人才时,不仅要强调人才对公司文化的认同,还要把企业文化的归属作为外聘人才的考核指标。对不符合公司文化要求的人员和对公司文化产生不良影响的人员,应及时提出辞退建议或解除劳动合同。
第八章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五条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基本义务
1.公司举办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并遵照统一的规定,服从安排;
2.活动期间不得无故迟到或缺席,违者严格按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3.义务将企业文化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自觉遵守公司相关规定,争做企业文化使者和维护者。
第二十六条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职责:
高层管理人员: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公司文化各类活动,利用各种场合和形式,积极宣传公司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知和外部影响力,并在人员配备、运作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各级中层管理人员:坚持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管理,统筹安排本部门或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把企业文化考核指标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各级管理人员:注重自身素养提高,积极参加活动,言传身教,起好表率和带头作用。
普通员工:主动接受公司组织的企业文化知识培训,认真学习相关企业文化读本,严格遵守公司倡导的各项理念,积极同违反公司文化理念的行为作斗争,结合本职工作,踊跃参与企业文化各类活动。
第二十七条员工参加企业文化建设的权力
1.员工有权利参与公司组织的企业文化相关知识培训和企业文化活动,公司或单位不得无故拒绝或拒不执行;
2.员工有权利对所接受的企业文化培训组织者和培训效果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
3.经批准参加公司文化培训和相关活动的员工,有权利享受公司为受训员工提供的各项待遇;
4.员工有权力向相关部门或管理人员提出改进企业文化活动效果的建议和意见。
第九章附则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推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运行机制,着重解决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的存在问题。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以完善体系、提升效能、促进均等为重点,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覆盖。
1、县级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升级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永宁新区青杠湾“两馆一中心”用地进一步落实。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的规划设计。争取省文化厅对我县“两馆”建设的立项和资金支持。
2、完善我县图书总分馆制,扩大流动图书车的服务范围,推进全市图书借阅“一卡通”工作。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古籍善本修复保护工作。
3、试点建设县文化馆“农民工文化驿站”、县图书馆“留守儿童文化之家”。打造水潦彝族乡高坪村“乡村文化院坝”县级示范点建设等新型文化阵地。
4、继续实施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完成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再建50个村文化活动室和3个以上社区文化活动室。
5、继续完善全县231个村级农家书屋的图书更新、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接入,保障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正常运行。
6、探索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管、用机制和农家书屋多种管理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让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推出更多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让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
1、组建县文化(教师艺术团,培养一支相对稳定、常态化的,能胜任省、市、县大型文化活动的人才队伍。
2、组织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活动,以优异的文艺作品参加省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舞蹈、音乐专场比赛,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和川南群众文化展示活动。
3、探索创新“文化、百姓舞台”运作模式,采取县文化部门举办、乡镇参与相结合等形式,将该项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向乡镇延伸发展。
4、通过外请专家、内请行家等形式对文化艺术团成员、文艺骨干积极分子和乡镇文化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常年培训,提高其文艺才能、文艺素养或文化管理能力。
5、各乡镇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为特色,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活动。
6、开展元旦、新春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下乡活动、“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文化惠民主题活动,开展“文化、百姓舞台”广场文艺活动、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和非遗项目展示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四、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强化文化遗产保护
着眼于塑造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再上新台阶。
1、继续开展春秋祠的维修保护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
2、完成重点项目——上下桥及松坡楼抢救维修工作。
3、完成县木雕石刻陈列馆的布展,启动寺遗址保护方案,开展清凉洞摩崖造像群的保护维修及全县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
4、完善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数据资料。加强非遗传习基地建设和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巩固县非遗保护工作成果。
5、挖掘整理新的非遗资源,争取在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5、组织开展“文化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
五、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三化建设,探索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1、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综合执法队伍监管市场和执法办案的能力素质。
2、深化农村文化市场委托协管工作,改革网吧市场管理,推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
3、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狠抓大案要案、典型案件办理,维护市场秩序。
六、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1、制定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2、制定两个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规划,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两条文化旅游线路。(春秋祠AAA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其旅游线路、寺遗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其旅游线路。
七、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和经费管理使用
1、探索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在免费开放工作上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管理”(“1+N”的管理模式,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盘活乡镇综合文化站阵地。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管理工作新模式。
2、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和村级文化经费实行统筹安排、考核定补。基本原则是按照阵地管理和大型文化活动两项进行考核,确定补助金额。
1乡镇综合文化站确定专人管理,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工作,开放时间每周5天以上,用好用活阵地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安排经费不少于2万元。对没有实施免费开放,文化站阵地仍然闲置不用的不予安排经费。
2对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乡镇,由乡镇综合文化站向县局专题报告并附活动方案,县局根据活动规模、内容确定补助金额;没有开展大型活动的不予安排。
3对文化活动开展好、资金缺口较大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可以加大补助力度。补助经费从减扣的其它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中调剂安排使用。
4村级文化活动开展和必要的场地、设施建设,由各村向县局专题报告并附活动方案或添置设施清单,乡镇分管领导审签报县局确定补助金额。没有开展活动的村不予安排经费。
摘 要 农村文化建设已取得的成绩距离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文化活动相对城市来讲比较少,目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建议从几方面加强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不断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 现状
近年来,财政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以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先锋,相继投入数百万资金,支持农村书屋和乡镇文化站建设,支持文化下乡、电影下乡等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文化生活。但是已取得的成绩距离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文化活动相对城市来讲比较少,目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仍显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投入机制也存在短缺而低效的弊端,文化领域新增加的投入应主要用于农村难以落实到位,从而导致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短缺。
二、部分农村文化产品供求结构矛盾突出
目前,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政府供给的文化活动与农民需求的文化活动有一致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据了解,目前农民对政府提供文化设施的需求最大的主要是文化活动站或服务中心、图书馆、农民技术学校或培训班、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而政府提供的文化设施则明显存在一些文化产品供给过剩,而另一些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面对农民结构的变化和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现有农村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不强,符合农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数量较少,适合农民阅览的图书和反映农村生活的电影不多。农民家庭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以看电视、打麻将等为主。针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开展的文化活动还很少。
三、人员老化,观念落后,基层文化建设缺乏活力
由于没有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农村在岗文化人员老化严重,再加之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致使基层文化活动缺乏创新和活力。如农村文化站在岗人员平均年龄已达50岁,思想、意识、业务很难适新形势下文化活动的需要。目前,全县14个乡镇文化站只有极少数按编制配备人员,属财政开支,其余严重缺编。
四、农村文化组织管理体制重复设置浪费有限资源
由于现有农村文化建设职能分属多个行政主体。在县一级,县广电局负责电视广播,县文化体育局负责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县委宣传部负责群众文化宣传工作。在乡一级,党委有党委组织的文化活动,教育办有教育办组织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内容重复率高,组织形式简单,政出多门,领导网络不健全,分类不明确,边界不清,谁都组织管理农村文化,谁都不负全责,谁都没有同其他部门协同起来做统一的规划与投入,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原本有限的农村文化资源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
五、农村文化建设缺少绩效评价机制
农村文化建设的绩效评价对农村文化建设起着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作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但目前为止,江苏农村文化建设评估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尤其缺少对已建成的农村文化设施发挥效益情况的考评机制。使用较多的评价指标仍仅限于一些实物量指标,如现有文化场馆多少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多少本藏书、多少盘光碟、多少台电视等等,缺少现有文化设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农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指标,文化设施的利用率等考察文化建设发挥效用的指标。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不断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纳入规划、列入预算,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随着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对文化活动所需的场地和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群众开展活动的需要,群众文化事业要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应纳入县、乡镇、村的基本建设规划之中,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为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更新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文化单位的管理模式,研究制订文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资金的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是创新理念,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针对各地文化建设经费普遍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内争、外联、自补”的方法动员社会各界共办文体事业。内争就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上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外联就是多方联系,找米下锅,借地生财,如大力发展民办文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对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设备设施建设的捐赠等;自补就是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建立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绿色通道。同时,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文化项目,并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照顾。
三是完善机制、出台政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队伍。财政部门要加强与文化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从经费上给予倾斜,积极支持文化部门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培养,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立足地区实际,制定出台财政优惠、鼓励政策,引进具有较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年轻人才到乡镇文化站工作,切实改变目前乡镇文化站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同时,应改善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管理
本文为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HB12TQ011)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7日
建设农家书屋是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问题,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河北把农家书屋建设当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各级财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建好更要用好,在加大对农家书屋硬件投入的同时,应抓紧探索建立高效的农家书屋运行机制和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农家书屋发挥更大效用。
一、河北农家书屋建设进展情况
河北的农家书屋建设2007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实施,几年来,这项惠民工程快速推进。截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农家书屋35,920个,覆盖了全省72%的行政村,使500多万农民受益。
目前,河北的农家书屋建设和使用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家书屋的场地类型多样化。书屋的场地设置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有的建在村委会,有的建在村文化活动中心,有的建在党员活动室,还有的建在当地小学内;二是资金筹措渠道多样化。农家书屋建设资金除了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拨款外,还吸纳了一部分社会资金,比如社会各界捐款、新华书店援建、有实力的村集体出资、个人筹建等;三是管理人员来源多样。承担农家书屋日常管理的人员以村干部和文化能人为主,还有的是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志愿者等;四是图书种类多样化。目前,书屋的图书、期刊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生活保健、少儿、文艺、科技、卫生等,还有一些报纸、音像制品等,种类较多。
二、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尽管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资金短缺。目前,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的筹措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地方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贴、鼓励社会捐助。按照一个书屋先期投入2万元的标准计算,河北全省近5万个行政村先期投入就要近10亿元。目前,每家书屋建成后每年正常运转的经费约需0.7万~1万元,要保障已建成的35,920个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同样需要一笔较大的资金投入;二是管理的约束性不强,缺少懂业务、会管理的专职管理人员。农家书屋要发展,一方面要靠投入,一方面还要靠“文化能人”来组织管理。据初步统计,农家书屋现有管理人员70%以上都是兼职,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图书管理素质有待提高。而且专职人员待遇较低,影响工作热情。还有的地方管理的约束性不强,书屋开放时间随意性较大,甚至出现较长时间大门紧闭的情况;三是图书更新较慢、配置不尽合理。国家规定,农家书屋的图书每年至少更新10%,目前一些农家书屋还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在图书配置上,尽管图书种类较齐全,数量较充足,但是实用性强、适合农民阅读的农业科技类图书和光盘制品仍显不足;四是农家书屋的认知度和利用率有待提高。由于宣传不到位、管理不到位,以及受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和观念等的制约,一些地方的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成了“漂亮的摆设”。
三、如何让农家书屋发挥更大效用
农家书屋是惠民工程,建好更要用好,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其发挥更大效用。
(一)保障资金来源,加大投入力度。农家书屋如同农村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需要通过政府的长期投入来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书屋的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投入外,大部分是靠社会捐助,这虽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但由于其具有一次性特点,缺乏长期性、重复性和持续性,因而大量资金需求难以保证。因此,在保证政府投入、鼓励捐建的同时,应广开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通过社会集资、企业赞助、农民参与、设立基金、与企事业单位联办等途径直接融资,并设立捐建平台,以冠名、通报表彰等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鼓励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参建农家书屋,大力支持农民自己筹建书屋。此外,还可以引入市场化手段,走“公益起步,市场化发展”的路子,推进农家书屋的自我良性发展。积极探索“售、租、借”相结合的路子,比如允许农家书屋在新闻出版部门指导下开展出版物销售、售卖相关文化用品,从事与文化活动相关的服务比如打字、复印、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健康文化活动及其他相关服务等多种经营,实现“以文养文、多业助文”的良性循环,在满足广大读者求知求乐等文化消费的同时,获得自己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经费,不断扩大书屋规模。
(二)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为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河北省先后出台了《河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河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评估验收办法》、《河北省新农村书屋捐赠管理办法》、《河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建设出版物采购管理办法》、《河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新闻出版总署针对农家书屋的具体管理也制定了《新农村书屋管理员职责》、《新农村书屋图书借阅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对保障书屋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保这些制度的落实还缺乏监督机制,有些制度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现行的对书屋的评估制度有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对书屋的硬件要求很具体,而对管理员素质水平尤其是书屋的利用率等方面的要求和考核指标并不明确。这些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要加强书屋的管理,一方面要靠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还要靠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书屋管理员是直接面对村民服务的,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村民的阅读兴趣、情绪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农家书屋建设目标的具体实现和落实。从长远发展来看,书屋管理员不能只会借借还还,他们应既懂图书的采编、分类、外借、保管等业务技能,还要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既要充当窗口阵地宣传员,引导、培养村民的阅读习惯,进行信息导航,又是成为课堂培训、施教于人的“老师”。此外,随着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农家书屋融入数字信息化大潮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将来的管理员还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因此,必须要通过培训、辅导、考核等手段打造一支热爱本职工作,懂业务、肯吃苦,稳定的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三)抓好出版发行环节,优化图书配置。农家书屋是为农家所开,为农村读者所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类图书才是农村读者所盼、所需。因此,应尽快建立出版发行与农家书屋直接对接的机制,一方面节约出版发行成本;另一方面及时掌握村民对图书的所想、所需、所盼,有针对性地做好出版发行工作。
在出版环节上,要坚持让农民“看得懂”、“喜欢看”、“用得上”的原则,要选择真正贴近农村读者的生活需求、阅读爱好、文化水平,适合农村读者口味的图书。首先,要出版农民“用得上”的书籍。出版社应深入市场调研,细分读者群体,了解农民的阅读爱好,了解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和迫切需要的书籍,然后再进行专题策划,增强出版物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其次,要选择农民喜欢的传播方式,出版农民“看得懂”的书籍。要做到“看得懂”,就要强调读物的通俗性,必须从农民的实际阅读水平出发,要符合农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坚持少讲“为什么”,多讲“是什么”,讲透“怎么做”,尽量用农民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经调查,当下农民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是电视,其次是报纸和期刊,最后才是图书。因为看书太慢、太枯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农民劳作一天之后,身心疲惫,更愿意欣赏娱乐性强的电视节目,虽然也有求知的欲望,但是更希望以轻松活泼的形式来获取,所喜欢读的书也倾向于图文搭配、文字解说简明的图书。因此,在图书的表现形式上,可以大胆创新、多元结合,可以将图片、漫画等形式融入其中,一些农业科技类书籍可尝试图文并茂。
近年来,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不断减少,造成了广大群众“买书难、看书难”的局面。因此,在营销发行环节上,出版单位可以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延伸功能,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出版物发行的一个基点,一方面实现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和完善农村出版发行网络,打造农村出版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市场和新农村实际需求相对接,培育农村出版物市场。
河北省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民的阅读习惯、文化背景和对出版物的需求也有差异。农家书屋在图书配置上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此外,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也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变化,因此书屋图书的配置也应与时俱进,应根据每年的社会形势和热点问题以及农村读者的当下需求对图书进行适当调整。
(四)加强宣传,提高书屋的认知度和利用率。针对一些农村群众对农家书屋认知度和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应通过宣传和举办活动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发现和培育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方面的典型,从而提高全社会对于农家书屋的认识;还要大力宣传推介读书致富、读书成才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人,让农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形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文化活动,激发村民的阅读兴趣。例如,针对学龄儿童可举办故事会、假期儿童电影节等,针对老年人可不定期举办保健知识讲座,针对青少年可开展家庭读书征文、读书演讲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读者的阅读态度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主要参考文献:
[1]郝淑红,石磊.略论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策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的现状
县级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虽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几年从上到下的强化,是有所收获,但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重视重大活动的开展,轻视活动完成后资料的收集保管。重大活动的开展,从初步制定方案到活动的圆满开展,有组织机构,分工明确,活动轰轰烈烈,重视活动的开展与运行。但活动结束后,万事大吉,资料无人问津,乱堆乱放,分散保管,忽视了资料的收集、归档。
二、活动主办单位怕麻烦,缺乏主动收集、整理、移交积极性。活动主办单位在开展活动前,积极主动热情。但活动结束后,需要收集、整理。因为此项工作繁琐,且特别是涉及到其他部门资料较多,头绪多,内容杂。有的主办单位将自己手头产生的保存起来,对其他相关部门因重大活动产生的资料不主动收集整理。
三、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力度。每个重大活动,涉及到地方党委、政府、新闻部门、联合单位,甚至涉及到乡镇农村,部门多、资料杂,活动开展期间能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各自为政、资料分散保管,造成重大活动档案的肢体分离,形不成一次重大活动的全貌,反映不了重大活动的整体。
四、经费的紧缺也是造成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进馆困难的主要因素。由于每个重大活动涉及部门多,如广播电视部门、新闻报刊部门及其他各相关部门,各单位产生的资料,因主办单位不能全部付费用,因而其他部门拒绝向主办部门移交,档案因而难以集中统一。
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进馆在山西芮城县已基本纳入正轨,根据这几年工作实践和我们遇到的实际困难,我认为加强县级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一、加强领导,制订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的领导,重大活动档案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收集、归档、移交必须采取行政手段,仅靠档案部门督促是不行的。政府应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制定出本地“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档案行政部门参与重大活动的工作机制,并将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重大活动档案有效开展。近几年来,国家档案局和地方都出台了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办法。但对县级来说结合地方特色也应制定自己的管理办法。我们2007年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档案局联合下发了《芮城县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把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列入部门考评机制,从法律角度引起主办单位的重视。从重大活动的重要性、建档的必要性,重大活动的内容范围,建立重大活动档案程序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重大活动档案有规可循、有制可约,有处可存、有据可查。
二、明确责任者。主办单位牵头,主办单位是第一责任者,相关部门都是责任者。每次重大活动都有一个主办单位,特别是涉及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一般是由县委办和政府办主办,有些可能是部门主办,如:教育、计生、文化活动等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办。所以,主办单位应是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的第一责任者,应承担重大活动档案管理重任。但每次活动又涉及广播电台、报社、通讯组、公安、司法等相关单位。所以每次重大活动开展时,主办单位应牵头成立重大活动档案管理领导组,相关单位都是领导组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负责分工,重大活动资料产生单位档案要按分工及时收集、归档、移交。资料收集、整理好后,由牵头单位统一编号、移交县档案馆。
三、活动经费统一管理、统一支付。前几年芮城县宣传部门组织的重大活动档案由于分散保管,在后来一次搞展览利用原重大活动档案时,通讯组原拍摄的大量照片拒绝提供利用,最后以5000元的费用才取得原始资料、图片。县委宣传部长对此体会最深,对我们提出开展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非常支持。2006年联合下发了《芮城县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为顺利完成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重大活动开展费用应统一由主办单位统一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支付,把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列入预算,活动结束后,在档案资料及时移交后才可支付经费。否则,重大活动档案特别是电台、新闻、通讯部门的档案资料县财政统一已支付或者主办部门已支付,然而,资料不移交,甚至归产生单位的承办人所有,拒绝移交,严重影响重大活动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更对以后工作中二次利用无依据可查。
四、档案部门应加强监管。重大活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档案部门是主管单位。所以,县级档案行政部门应采取提前介入、及时指导、登记造册、追踪拍摄、督办交接、搞好展览、定期开放等手段,使重大活动档案得到有效的收集、保管、利用。培养一批精通档案业务的人员,及时对重大活动档案进行指导、监督。保证重大活动档案的齐全、完整、管理规范、及时进馆、开发利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1.档案局应成立专门机构。成立重大活动档案管理领导组,纳入工作规划,责成专人负责,及时与主办单位联系,召开专题会议,协助主办单位制定分类方案。
2.县档案局应配备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机、计算机等。在重大活动开展期间,追踪主动拍摄,为重大活动收集录音、录像、照片、保证重大活动档案的齐全完整。
3.及时指导。重大活动开展前,档案局业务人员应指导主办单位注意收集重大活动档案;活动开展期间,对重大活动档案进行登记,随产生随登记,以便收集齐全;活动结束后,业务人员要指导主办单位档案人员进行整理、编目、造册登记、移交进馆。
4.档案馆要设立重大活动档案专柜。档案馆应对主办单位移交来的重大活动档案单列存放。建立统一目录、建立台帐。
关键词: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文化建设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所高等院校同样也需要构建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在社会人文环境和大文化背景下,在学校这一特定社会空间内,师生依据学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物质形态。在中部崛起、中原文化区建设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郑州大学为创建国家一流大学,更加需要对校园文化建设做出整体规划和构建。
一、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认识
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生存系统由人所创造的全部成果和生存条件。大学校园是学校精神、文化和学术的物质载体,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现代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着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人、教育人。因此,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整体规划、系统实施。
二、郑州大学校园文化现状
(一)郑州大学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1.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以物质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帘的校园文化,以其感染力陶冶着着莘莘学子的精神世界。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郑州大学“造林绿化400佳单位”。郑州大学校园景观以两条轴线构成:历史轴线和生态水系景观轴线。历史轴线通过挖掘中原文化特质,提炼适宜郑州大学风貌的文化点,展现了一条从历史到未来的景观长廊,突出体现校园核心景观的文化性;生态水系景观轴线是一条充分体现黄河流域地域特色的湿地生态景观水系。
2.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完备的校园文化基础设备,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郑州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13.9万余册;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重点学科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大学生活动中心丰富了学生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中心体育馆,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先进的比较齐备的文化设施为开展内涵深刻、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郑州大学校园文化软件建设
1.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行为规范等。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郑州大学建立社团组织管理规定、校园文化活动经费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此外还有工作和学习制度、责任制度,以及学校一些非程序化制度。这些规章和制度引导着校园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2.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为主体的校园主体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校园文化活动反映了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的一种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校风和学风。郑州大学一直秉承着“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和“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科技创新,奉献社会”的学风,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郑州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按其内容和目的可分为学术报告会、知识竞赛、文体艺术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原嵩阳文化活动等方面。
(1)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会
讲座和报告是拓宽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陶冶思想情操,扩充信息容量,塑造理想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郑州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名师名家讲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邀请专家和学者采取讲授、演讲、报告、座谈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平台。
(2)文化知识竞赛
文化知识竞赛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郑州大学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化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征文大赛”、党史知识竞赛、“我眼中的郑大”征文比赛、“品茗书香”大学生辩论赛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文体艺术活动
文体艺术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成分,它对大学生给予美的熏陶,培养其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塑造其良好的身体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的人才。如大学生舞蹈大赛、青春歌手大赛、宿舍文化元素设计大赛、阳光体育运动会、金色年华书画大赛、比利时皇家音乐节等多种文体艺术活动。
(4)大学生社团活动
大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学生群体。郑州大学新校区共有九十多各社团,包括有理论科技类、运动休闲类、艺术文化类、兴趣爱好类、实践服务类社团发展中心。每逢社团招新之时,方显校园文化魅力所在,号称“”丝毫不夸张。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们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它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民主协作的意识。
(5)中原嵩阳文化建设活动
书院文化作为高校校园的一种特色文化而存在,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于2009年正式成立,延承了宋代嵩阳书院的文化渊源,依托中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致力于培养国学人才。嵩阳书院的导师聘任制,百年来嵩阳书院的首次会讲,不仅具有特色,也利于人才的培养。嵩阳书院与九江学院 “白鹿――嵩阳书院文化之旅”访问团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使书院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提升。
三、目前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