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物流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请介绍一下《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 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 00万标准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务院在近JL年下发的中央l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 《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该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2 出台《规划》,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答;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首先,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其次,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呆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熏要举措。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我国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3 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4 《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5《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规划》同时确定了农产品冷链建设的七大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二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巾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发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
关键词: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uch as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n discuss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practic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trend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从以往的只注重商品数量逐步过度到关注商品的质量,进而关注生产商品的整个产业链是否环保等方面来,由于冷链物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降低损耗等方面的优越性,冷链物流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自2009年国家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步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层面的第一个专业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内涵
1.1 冷链物流概念
冷链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随着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的家庭[1]。
我国关于冷链的定义: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首先冷链是一条供应链,它涉及各个不同的节点和不同的主体,既有供应的源点也有消费的终点,即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其次冷链对温度有控制,要适于物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最后冷链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硬件即是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设施和设备,软件即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物流操作流程和规范、冷链物流标准、冷链物流技术和对整个冷链过程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的人。
1.2 冷链物流的适用对象
冷链是以保证冷藏冷冻或有温度控制的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物品所需的生理温度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物品的品质、营养、安全性等要求。目前,冷链物流的使用商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及冰激凌和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如药品、血液、疫苗以及部分工业用品[1]。从中可知,冷链物流的使用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
1.3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农产品冷链物流即将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服务对象所进行的冷链物流活动。由于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因此,没有特殊说明的冷链物流即指农产品冷链物流。
2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和管理,现已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包括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链,使新鲜物品的冷藏运输率及全程冷链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1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建起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衔接和配合,已形成了与加拿大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冷链物流网络,并且冷链流通率和冷藏运输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2.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之一。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发达,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网络连通度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2.3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各个环节的技术装备都相当完善。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冷链运输率和全程冷链率都较低、冷链物流技术较落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能耗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3]。
3.1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冷链物流设施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和冷库两个方面。我国冷链运输主要集中在公路和铁路运输方面,水路、航空所占比重较少。而我国的公路、铁路冷链物流设施都比较短缺,部分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衡,亟待更新改造。我国的铁路冷藏车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占公路货运汽车总量的0.3%,运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冷库总容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冷库结构布局不合理,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重视东部沿海地区冷库建设,轻视中西部地区冷库建设,导致冷库总规模和结构分布都不能满足需求。
3.2 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
冷链物流技术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技术落后、冷链物流设备简陋会直接影响冷链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冷链设备和冷链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多数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上来,导致我国冷链流通率和全程冷链率一直在低位运行,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3 专业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由于农产品涉及种类庞杂,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性质不同,对温度和时间性的要求不同,且物流运作模式也大相径庭,况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因此专业的提供某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数量严重匮乏。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3.4 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运作难度大,对信息化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普通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运营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从普通物流转过来的,不仅不熟悉产品的特性,而且对冷链物流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缺乏基本的了解,极大地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3.5 冷链物流管理和服务人才匮乏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最严重的短板就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冷链物流管理或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能够胜任现代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
4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但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冷链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1 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向好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如表1所示。未来国家会继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这一系列物流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对易腐产品产生大量需求,因此经济环境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平均GDP增长率近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定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一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未来随着我国城镇体系的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将逐年提高,而城镇化水平与冷链需求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城镇化水平越高,居民对冷链的需求也越大。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量是农村居民的4.5倍,随着城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居民对冷链易腐食品的需求量会迅速增长。
4.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步伐
物流是一个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要“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逐步提高。
4.3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逐步完善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不仅影响着冷链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更关系到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流通效率,尤其是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朝着标准化、合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 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2009年11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迈上了法制化建设轨道。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稳步推进。
4.4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信息是冷链物流的“灵魂”,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就不可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追溯体系和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改善[2]。《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目前,我国已规划建立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使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RFID、GIS等技术,以实现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性。未来,随着RFID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逐步提高。
4.5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发展壮大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可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降低企业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决定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重要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未来国家会出台一些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并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力度。
4.6 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加速
农产品冷链物流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做好人才培养才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并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业务运作,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1-10.
[关键语]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 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 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 , 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 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 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而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 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按照一般冷链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将冷链物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以下几项活动: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和消费。具体如下: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初加工、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存、运输、物流信息)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批发商、零售商(销售、物流信息)最终消费者。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生鲜易腐农产品(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福建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 而绝大多数的冷藏运输商仅是从传统演变而来,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 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冷链
[作者简介] 陈艺(1983—),女,福建福州,硕士在读,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
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没有形成跨区域服务网络,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而且,任一环节、任一家企业的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如加工环节中一些企业使用不好的原料;运输与配送环节中一些企业用保温车代替制冷车;销售环节中一些企业的冷柜温度设置不当,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储存期。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
城乡物流系统协调性差,物流设施严重不足,县一级高速路网覆盖率约60%左右,普遍缺乏大型冷库等存储设施;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滞后,县一级基本都有1个以上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但部分乡镇尤其是闽西北山区的很多乡镇都没有农产品集散网点,农产品集散难度较大。?从储存设备来看, 目前的冷库大多仍采用老技术, 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 功能比较单一, 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冷库的储蓄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 30%, 有的甚至达不到20%。可见,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三)农产品冷链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只有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网站; 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对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平台停留在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的基本功能上,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缓慢、覆盖面窄,信息流量有限、失真的风险较大。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造成企业和客户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匮乏
冷链、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由于物流市场的不发达,这样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举例来说,预冷是冷链当中最关键的环节,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农业经营者有此相关方面的技能,而且也缺乏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这使得大多数农业经营者甚至没有意识到预冷的重要性。虽然福建多数高等院校已开设物流专业,物流师的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也初步展开,但多数院校和机构的培养条件不尽人意,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也没有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此外,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物流职业培训仅仅是侧重于工业品物流人才的培养,而对农村、农业、农产品特点有深刻理解,又能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人才则是凤毛麟角。
三、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对策及思考
国家发改委7月28日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一) 不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三层物流节点网络,加快建设为周边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服务的物流项目,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重点加强县一级高速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载体,也是农产品流向全国、流向世界的路径。要做到村村通公路,并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同时,根据各地区人口数量、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配送中心,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引进先进设施设备(如加强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等),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二)尽量缩短流通环节,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要尽量减少流通环节, 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创造条件让仓储式会员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 缩减作业环节, 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推广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与配送,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中的分销配送业务,构建城乡双向物流。
(三)加强技术革新
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必须将其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要加大对具有福建地方特色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力度。如:蔬菜加工重点发展和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及调理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提高质量档次;水果加工重点开发超临界液体萃取食品、果汁饮料、罐头、果酒等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和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要采用轻便材料、透明材料、绿色材料,实现农产品包装的轻便、实用、精美,既美观又无污染。在吸收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 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三是在运输方面上信息的沟通可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 POS 技术、EDI 技术和 GPS 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四)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因此,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区域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鼓励省内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进修,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鼓励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信贷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农产品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从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体系。
结束语
总之,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行业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3) .43-47
[2] 孙红菊. 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 物流技术 , 2009,(03)158-159
[3] 郭黎霞. 福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 管理观察 , 2010,(13)225-227
关键词: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成本控制
1我国电商生鲜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硬件设施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
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从汽车冷藏车辆来看,我国有保温车辆3万辆,而美国有20万辆,日本有12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从铁路冷藏车辆来看,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冷藏车只有6970辆,仅占2%,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厢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此外,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等非常缺乏,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多万立方米,但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当原材料不足或生产淡季时,冷库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在冷库建设中存在重视肉类冷库,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1.2整体规划不完善,资源整合受影响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规划内容包括厂房规划、储藏设备规划和运输设备规划等。软件规划就是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它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
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由于中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的资源组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1.3法律法规不健全,产品安全防护弱
冷链物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现产品质量和市场安全问题,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是保证冷链物流运转的基础。但我国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冷链物流各环节设施、设备以及操作规程和温度控制等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HACCA(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尚处于启蒙阶段。
2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2.1缩短流通环节,发展冷藏运输设备和低温保鲜技术
2.1.1尽量缩短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我国农产品即使在低温下进行流通,其在流通渠道停留的时间仍然比较长。因此,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快速及时地进入消费环节,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流通渠道进行改造,尽量减少流通环节,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所以,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应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冷冻冷藏产品,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2.1.2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并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
2.2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和行业协会并制定标准
2.2.1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建设
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建立起一整套的冷链基础设施,因此要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成立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也就是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链物流模式。除了本地销售的农产品以外,外销的农产品可以由供应商将货物运送到主要城市冷链物流整合中心,整合后进行长途运输,由地区整合中心进行装箱提货和当地运送,再整合后发送到零售直销点。在整个过程中均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实施监控。
2.2.2组建行业协会,引导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市场主体利益、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组建的低温物流行业协会将主要围绕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和为企业服务两方面开展工作。在这方面,天津市走在我国低温物流行业协会发展的最前列。目前,天津市全市近70%的大型低温物流骨干龙头企业加入了低温物流专业委员会,低温冷藏规模占全市的60%以上。
2.3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整体规划系统
2.3.1创造促进我国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由综合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发展我国鲜活冷链物流的若干政策意见。一是制定产品经销企业、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等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税收、信贷和用地支持政策;二是加强对冷链物流技术研发投入,将冷链物流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三是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支持冷链物流中加工、运输和仓储等薄弱环节,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产品批发市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和国家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要加强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大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产品冷链在观念上有所改变。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nan province in the field of circulation loss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quality, ensure safet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untermeasures
1 湖南省主要生鲜农产品生产现状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湖南省素有“鱼米之乡”和“湖湘熟,天下足”之美誉。湖南的蔬菜、水果、生猪、淡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根据湖南农业信息网显示:2011年湖南蔬菜总产3 337.4万吨,比上年增长6.9%,居全国第7位。水果(瓜果类)总产868.8万吨,其中柑橘458.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居全国第1位。2012年湖南蔬菜面积1 858.8万亩,增长3.8%,产量3 480.91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909.3万吨,增长4.7%。2012年湖南出栏生猪5 878.80 万头,比上年增长5.4%;生猪存栏4 245.52万头,增长2.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27.63万头,增长1.0%;出栏牛146.60万头,增长3.6%;出栏羊638.16万只,增长0.8%;出栏家禽41 650.30万只,增长6.1%。2012年湖南水产养殖面积419.21千公顷,增长3.9%,水产品产量220.08万吨,增长10.0%。“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价格平稳,环比增幅在4.3%左右。湖南省近五年主要生鲜农产品生产概况和占全国生鲜农产品比重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对表1进行分析湖南省各类生鲜农产品产量(或播种面积)呈逐年连续上升趋势,除牛奶占全国比重五年来基本上保持不变之外,其余几大类生鲜农产品五年来占全国总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水果、肉类在2012年较2011年有微量下降)。
为了进一步比较分析湖南省主要生鲜农产品生产发展状况和在全国的比较优势,本文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法来进行数据分析。某省份某种农产品的“生产集中度指数”是指该种农产品在该地区人均播种面积或人均产量除以全国人均播种面积或人均产量而得到的比值。该指数值能反映出某省份某种农产品生产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如果数据值大于1,则表示某省份在某种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则表示某省份在某种农产品生产上缺乏优势。湖南省主要生鲜农产品生产集中度指数如表2所示。
根据对表2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的主要生鲜农产品如蔬菜(播种面积)、肉类等的生产在全国有较强的生产优势,水果、水产品、蛋类等的生产在全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牛奶的生产在全国处于弱势。通过分析,近五年来湖南省的主要生鲜农产品中蔬菜较全国的比较优势逐年上升,水果、肉类、水产品和蛋类也基本保持稳定。
2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2.1.1 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但现已初具一定规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的冷链物流较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而言,起步晚、发展速度慢,湖南省也不例外。随着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在逐步扩大,湖南省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如坐落在岳阳市的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已于2011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该中心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已完成投资
5 000多万元,建设了1万吨冷藏库、40吨结冻库、1 500平方米精加工车间、50个农产品展示厅,中心配套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集农产品加工、冷藏、批发、配送、检验检测和电子信息商务以一体,以岳阳市为中心,辐射湖南省的长沙、益阳、常德和湖北省的荆州、咸宁等地的40多个县市区,年农产品储运、加工吞吐量60万吨,年交易额将达到10亿元。如正在建设中位于湘潭市的湖南金阳城农产品物流园、位于宁乡双江口镇长兴新区的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位于长沙县黄兴镇的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等。
2.1.2 政府重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涌现,运作模式也逐步增多
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在《湖南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关于发展冷链物流的任务:完善已有的冷链物流节点,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发展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建立全程“无断链”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
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出来,一方面推动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冷链技术的推广。如红星冷库、马王堆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五里牌冷库、全洲医药食品物流港、衡阳冷库、湘潭伟鸿食品有限公司、人人乐、新一佳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2.2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缺乏统一规划,供应链体系尚未形成,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冷链物流,难度很大。因为冷链物流牵涉的管理、监管部门多,没有从一开始就统一规划,从而出现了企业发展、行业指导、政府监管脱节,造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混乱。物流是一个系统,采集、仓储、配送、运输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个节点。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湖南省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各节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的供应链体系,造成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无法进行有效调节。湖南省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大部分由生产方和经营方来完成,生鲜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很慢,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在从事冷链物流作业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考虑本身利益,不利于冷链物流的长足发展。
2.2.2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低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缺失
目前湖南省冷链物流设备等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冷链技术也比较低下。一方面根据产业信息网显示,湖南省按公共冷库容量分类属于第三类,另一方面湖南省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温度实时监控。同时湖南省缺乏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湖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
2.2.3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
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由于从事冷链物流特别是从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工作,受到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当下也没有相应的职业院校培养专门的人才,大部分靠的是在企业里面跟师傅学,边学边上岗,由此一来很难推动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通过对湖南省开设了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调查,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来看,大部分是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市场营销、商务经纪与等专业中加入一二门制冷技术等课程,而缺乏系统的培养。
3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 政府牵头,优化整合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示范)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
湖南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整合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优化全省范围内的冷链物流节点布局,构建科学合理、适应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有利于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冷链物流网络。同时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有利地指导各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防止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顾及到偏远地区特色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等问题。建议根据湖南省农业生产的现状,各地建立相应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在岳阳建立淡水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在常德、益阳建立柑橘、茶叶冷链物流设施,在衡阳建立黄花菜冷链物流设施,在怀化、邵阳、娄底建立林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等。
3.2 完善地方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逐步推广、引导专业质量认证
相应的法律法规就是我们社会活动的准绳,科学规范的标准就是我们工作的标杆。湖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建议根据生鲜农产品生产发展的实情,结合湖南省生鲜农产品流通和消费水平,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借鉴兄弟省市和国外先进的经验,制定符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和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只有有了统一的标准,才能有根据地对冷链全过程实施监管,确保质量。
生鲜农产品属于特殊商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突出湖南省生鲜农产品的优势,建议引入相关的质量认证体系,逐步推广、引导相关企业参与诸如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MP(良好作业规范)、GAP(良好农业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专业质量认证。
3.3 引培结合,确保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湖南省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在全省68所高职学院中,有36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布点比例高达52%,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招生12 222人,占全省360个招生专业招生人数的2.92%。建议在此较大培养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业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比如增加农产品商品学、农产品冷藏技术、冷冻技术、制冷技术等相关课程。培养出具备管理学、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制冷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建议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从国内外引进高端人才,以推动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 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 2006.
[3] 湘牧. 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开业[J]. 湖南农业,2012(3):115-116.
[4] 王彩霞,等. 浅析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 中国市场,2013(42):21-22.
[5] 冷雪霜. 湖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与对策研究[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45-48.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重化工和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地处东北亚地区中心,有着发展其现代物流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特别是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决策,为黑龙江省发展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及物流配送等提供了便利。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效率和效果相比还相距甚远,黑龙江省现代农产品物流的规模发展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相关体制不健全等因素,使现代农产品物流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现代农产品物流总量较低
黑龙江省物流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并非受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青睐。所以,整个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使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黑龙江省经济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GDP数值上。据各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结果显示,2011年黑龙江省的GDP是12503.8亿元,广东省GDP的总量为5.3万亿元,是黑龙江省的4倍多;从货物周转量上来看,2011年黑龙江省是1896.8亿吨公里,广东省是5610.67亿吨公里,是黑龙江省的3倍多。与同属东三省的辽宁省相比,辽宁经济总量是黑龙江省的1.5倍,而其货物周转量是黑龙江省的4.2倍。涉及到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总量来讲就更低。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迟缓,从整体上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物流结构尚未优化
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并无固定运输模式。黑龙江省农产品货物周转量中铁路运输所占的比例为73.6%,公路运输所占的比例为22.4%,水路运输的比例为1.1%(见图1)。与之相比,辽宁省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农产品运输量所占的比例是:铁路占22.1%,公路占10%,水路占68%。如图中各省份的水路运输都是很发达的,而黑龙江省有内航松花江,外联黑龙江,天然的水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山东经济大省相比,其铁路运输占货物周转量的36.9%、公路占63.4%、水路占1%,这就说明黑龙江省在公路建设方面虽然并不落后,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表明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以绝对总量来看(如图2),黑龙江省的铁路货物周转量比较高,这与黑龙江省的地缘因素紧密相关。黑龙江省在公路和水路层面的运输却是远逊于其他省份。公运方面,广东省的农产品货物周转量是黑龙江省的3.13倍;水运方面,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农产品货物周转量是黑龙江省的304.1倍。从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上没有自己的优势。公运与水运发展滞后,而铁路优势也不明显。
(三)农产品物流销售体系管理混乱
黑龙江省物流管理部门主要由铁路、公路、航空、经委、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组成。其管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管理部门和行业之间在发生业务及其相关事宜往来时,缺乏沟通和了解,办事效率低下。这种没有做好横向联系的沟通体制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物流的有效发展。首先,管理混乱直接影响综合运输经营。黑龙江省虽然存在着多种运输方式,但彼此间信息不沟通、不透明,仍然处于多头管理和相互割裂,不利于发挥运输群体优势,使黑龙江省运输系统的量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没有达到质变的效果。其次,造成物流资源浪费。在多头管理和条块割裂状态下,公路、铁道、航运和水运等运输方式缺少多方式联合运输的“宏观物流”协作意识,现有资源并未得到优化配置。另外,还存在严重的行业和部门关照问题。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运输政策时都要把本部门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公平竞争格局,不利于形成具有合作意识较强的“宏观物流”系统观念。
(四)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滞后
黑龙江省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多,但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却极为有限,有规模效应的企业更少。能查到的哈尔滨物流公司有近150家,涉及到农产品运输的企业虽占一半以上,但多为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黑龙江省缺少大中型的专营农产品运输业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黑龙江省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物流园区,因为物流园区是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之一。依据产业集群理论的解释,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依靠物流园区的空间聚焦优势,良好的集群优势将达到规模经济运输,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且配送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五)专业农产品物流人才匮乏
黑龙江省没有专门为农产品运输而开设的物流公司,其前身基本上是由运输业和仓储转化形成,既缺少专业的管理专家,又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更缺少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经营者。而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要远大于供给,特别是一些外国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公司或合资企业对物流专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渴求逐年增加,尤其是农产品物流企业职业经理人严重短缺。与发达省份相比,黑龙江省在专业物流教育层面还较为欠缺。目前,全省设置与物流相关学科的院校为数不多,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也均奔往长三角等地,没有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现有的物流职业素质教育并未跟上,专业员工物流业务培训极少,一定意义上无法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
二、制约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物流管理缺乏“一盘棋”思想
现代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分工特点愈发明显,但物流的整体管理却呈现出综合性运作态势,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载体联系较为密切。黑龙江省的农产品物流行政管理仍然受计划经济时代运作模式的影响,主要是条块分割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部门分别由铁路、公路、民航、商贸等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没有一个部门有统筹管理和整合整个物流运作系统的资源。物流运作系统内的子系统被硬性分割,子系统间缺少有效的横向联系;同时,对内物流和对外物流也进行了间歇性分离。由于黑龙江省长期内外贸分离格局,导致了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内外分割。这种农产品物流系统非科学的断裂,妨碍了农产品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
(二)物流观念尚未形成
黑龙江省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研究已经愈发重视,但从整体上说,社会物流的观念还尚未树立,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彻底,仍然存在于搬运、装卸、配送等环节,没有认识到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空间潜力。一些生产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农产品的加工、市场销售以及价格等,极少有人特别地注意农产品物流方式的适宜性和灵活性对农产品企业发展的影响。从对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来讲,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仍然专注于自营物流运作模式,只是简单地从自有运输能力出发,忽视了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最终没有把有限的资源加以灵活利用。也有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会向专业的运输公司购买仓储或配送等服务,但这样的服务多是一次性或临时预约的订单,没有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三)物流主体企业的业务能力不强
受农产品本身特性的限制,对物流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从包装、配送还是存储等方面均对物流企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黑龙江省经营农产品物流的企业多数是在传统型货物运输企业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其经营业务的实质内容包括仓储、管理库存、配送等,多数物流企业并没有针对农产品加工和经营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功能还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专业的物流企业功能即设计、运营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要,从特点上来看,它是根据专业物流理论和信息,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完美的物流专业服务。从黑龙江省现有的经营农产品物流企业来看,对于农产品物流的需求无法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等软硬件相匹配。
(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当前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来看,黑龙江省的数量优势明显,并不低于其他发达省份,但从质量上来看就显得过于陈旧,更新换代的频率较慢,许多设施和设备管理不善,导致损坏情况较严重;同时,设备的管理制度的贯彻没有完全做到位,管理技术较为落后,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较为低下,仍然是以传统的物流思想来指导工作。这在某种情况下,极大地遏制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出口广阔空间的拓展,因此,尤其要注重黑龙江省公路和水运系统的建设。从当前的货运周转量的结构上来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水运和公路相关硬件的建设还比较落后,其应用的效率和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标准,尤其是水运系统的建设,在几个省份中的数据显示处于劣势。因此,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加强对水运和公路运输系统的建设投入力度,为水运和公路运输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从企业自身来说,务必购置一批适合企业自身运营需要的现代物流运输系统,包括配送中心、存储场所、保温室、冷藏柜、集装箱、运输车等,以满足全省农产品在物流方面的需求。
(五)物流经营的管理人才缺乏
经营农产品物流的现代物流企业是与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创新结伴前行的。黑龙江省对农产品物流管理和流通的传统认识、理解和操作已完全不能满足当前农产品物流需求,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要与时俱进,思想也要随之更新。物流企业需要有专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掌控农产品的物流活动。而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的缺乏恰恰是影响当前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和壮大的重要瓶颈。虽然我国大学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定量的专业物流人才,但多为缺少实践经验且工作地点首选在长三角一带,导致黑龙江省真正受过高等教育且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并不多见。再加上培训成本的逐年提高,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加大,使很多培训只停留在形式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管理人才的梯队建设。所以,当务之急应加大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培训机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可以采取“送出去”的策略,选派专业人员去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物流企业进行深造;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策略,适当聘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对物流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加以指点,以培养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梯队。
三、加快黑龙江省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措施
(一)大力发展公路和水路建设
公路和水路运输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物流营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需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以提高农产品周转量。从现实需要和黑龙江省物流业的现状出发,黑龙江省的公路物流业相当落后,尤其是乡镇公路的建设还不完备,导致很多区域农产品物流缺乏时效性。铁路投资额度大,见效较慢,并且黑龙江省地形地势较为复杂;而公路受地形变化影响较小,且能沿山脊、山腰伸展,尽量采用直线,做到直达运输,最终缩短里程,同时造价还偏低于铁道。航运时间较短,只有半年期限,速度相对较慢,很难适应农产品物流急速运输的需求。航运投资较大,成本较高,并不适应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需要。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方式应主要以公路和铁路交通相结合的模式运作,在现有公路网络层面,以哈尔滨市为轴心,齐、佳、牡、大庆和绥化等市作补充,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物流的整体运营管理工作,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形成辐射黑龙江省的公路配送网络。健全黑龙江省公路网络,使各路交通做到无缝链接,以加快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现有横贯东西的天然水道松花江,以及对边贸发展有较深远影响的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等,都是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水运物流的基础条件。在周边充分发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配送优势,积极发展对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以提高黑龙江省的农产品货运周转量,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另外,结合黑龙江省地域本身的特点,研制适宜冰上运输的交通工具,进而实现黑龙江省农产品全年边贸通航。
(二)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
1.科学选址对于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而言,其科学合理地选址至关重要。选址主要应从四方面考虑:一是需要注意各市城区以及城镇连接处和各城市中心距离差异而造成诸如配送成本、管理成本和各项服务时效性的矛盾问题;二是农产品物流园区内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无缝及有效衔接;三是农产品物流园区的选址与绿色环保、减轻交通压力的关系;四是农产品物流园区与大型重点制造企业和服务业的供应链全局化问题。在整个选址的过程中,应以专家小组为指导,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认证、考察和研究,最终以方案的实施作为选址的佐证。这样就保证了选址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前瞻性。2.建立企业集群导向的产业体系对于农产品物流园区已有的产业发展要重视相关产业之间网络体系的建立,要努力形成各种功能的物流企业、运输组织、工商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同时,积极为进入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优秀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以使新进入的企业可以长期植根于此。在农产品物流园区附近可以建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与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产业集群优势得到有效发挥。3.物流园区的市场化运作黑龙江省物流园区的市场化运作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现代农产品物流行业对外贸易效率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完成物流园区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与经管主要分为两大方式:其一,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投资并进行合理施工建设的方式;其二,由各大企业联合投资合作开发兴建的方式。不管是何种方式的运营,作为政府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协调规范、职能转变、服务保障、加强引导、减少审批流程和做好政策适宜倾斜等工作,而具体的物流园区的运作应放手交于市场,需要设立第三方物流行业管理协会、投资担保和监管公司等。物流园区的各项投资均应依照市场规律的原则,通过土地价值的上涨、出租收益和物流园区的相关配套服务等形式完成投资的回收。专业负责农产品物流运输和配送的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后,遵守物流园区的相关规章制度,依法经营,自主运营,全面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做到资源合理利用,达到运作高质、高效。
(三)推进自营物流转化为第三方物流
当前,黑龙江省多数中小型农产品企业的物流活动都是以自营为主,只有少数企业将其运输等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所以,现有企业的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并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部分物流业务均由企业内部运输和配送系统来运作。从整体来看,农产品企业的自营物流仍占较高比重。1.放松市场管制在物流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农产品企业将物流业务进行合理外包,主要考虑的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因素,企业不可能做到所有业务均专业化,同类企业多如牛毛,要想在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出奇、有特色,因此,增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出路,只有安全、速度得到有效保证,才可以在农产品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竞争力。因此,农产品企业务必集中现有资源做好核心业务的运营,将自身并不擅长的物流业务外包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黑龙江省取消各类市场管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农产品企业竞争的外部环境,促使农产品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同时放开物流市场的准入,允许民间各类资本投资于农产品物流行业,使农产品物流市场具有各种规格的第三方物流,为农产品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时提供选项。2.转变物流观念黑龙江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需加大农产品物流服务外包的宣传和引导,适当地加大对涉及农产品企业物流管理的培训投入,使规模经济的观念逐渐深入到农产品企业,使其意识到物流服务外包对农产品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的意义,使农产品企业的物流运营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好有效链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承载力直接影响农产品企业是否选择其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仓储学会2010年的调查表明,农产品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特别注重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运输能力。因此,要想使农产品物流得到有效满足,必须建立健全物流设施及网络体系,招揽和培训专业物流人才,将信息技术与巨大基础设施相整合,提供通透式的物流服务方案。
(四)健全物流产业制度体系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运作要做到有序、高效,直接取决于黑龙江省的物流产业能否有一个快速、健康、完善的发展环境。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物流基础平台体系及完善区域间的合作交流机制,农产品企业的物流服务才能长期、有效地得到保证。1.建立健全物流产业政策政府颁布的物流产业政策会直接影响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整体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物流的信息化等。因此,黑龙江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物流产业发展的可扶持问题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对物流产业进行科学定位。2.构造物流产业基础平台体系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能否达到高效,仍依赖于整个物流产业基础平台体系的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黑龙江省整体物流产业发展状况,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依托黑龙江省各区域经济的优势和对专业物流服务的强烈需求,依托已建成的综合运输、配送网络体系,对各物流服务节点进行合理延伸。加快货运站、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以尽快满足对专业物流服务日异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提升营运质量和效率。3.完善区域间物流产业合作交流机制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作离不开区域间的紧密合作。从横向和纵向层面来加强东三省间的物流产业的有效沟通与学习,从大范围来整合和规划整个物流产业的资源,以达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黑龙江省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以满足农产品企业物流活动的需要。同时,黑龙江省政府部门也需选派典型物流企业参观和学习沿海地区著名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在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物流信息化、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先进物流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合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此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
(五)创新物流产业管理方式
黑龙江省现代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必须依靠物流产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其物流产业的管理方式必须改变和创新,只有这样,现代农产品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光明。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身为黑龙江省物流产业未来发展的主宰者的政府部门必须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更新观念,做好对物流产业管理方式和模式的改造和升级。1.监测体系的创新黑龙江省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物流产业的前提条件,是通过对物流产业整体运营的监测了解其整体运营现状,并对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最终采取有效调控措施进行全面控制。对于黑龙江省整体现代物流产业的监测体系创新而言,首先要明确其物流产业的监测和监管部门,确定物流的监测客体,需要采用较为适当的调查、剖析和预测方法,全面提升对物流统计和监测工作的质量。可以适当地联合形成覆盖东北三省的物流行业管理协会,以此作为物流产业的调查与监测主体。物流产业的监测客体主要涉及其行业的不同领域,诸如仓储配送、物流技术、行业服务标准、服务费用等多个层面。在调研报告、专题研讨和行业发展的趋势预测等方面的基础上,构建有序的现代化监测体系和方法,以进一步加强对原材料采购、存储、运输、流通加工和物流配送等相关结点的研究。2.规划体系的创新黑龙江省政府主管部门在全面制定整体物流行业发展规划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区和粮食大区及工业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提供地的现实,所以,黑龙江省在开发“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进程中,务必要对现代农产品的物流发展规划、粮食物流运营规划以及工业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物流运营规划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1)要建立各个层面企业的物流信息,全面共享网络体系和机制,比如,生产、销售、贸易和相关服务企业等。全力促进大庆、安达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务的发展,提升鲜活产品物流加工配送和增值服务的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形成以城市批发为核心,乡镇市场为基础,配送加工和大中型连锁超市运营为补充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运营体系。(2)肇庆、绥化、佳木斯等地的粮食物流发展规划必须和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体战略思想相协调,建立城市间的粮食补给通道,并做好有效延伸。(3)要重点对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等城市的煤碳资源以及大庆的油、天然气等资源的物流发展规划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创建有序、高质和高效的资源运输体系。对于以上资源的物流发展规划及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哈大齐”工业走廊作用的发挥,进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增长。3.主管部门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其他省份相同,黑龙江省的物流产业的发展和运营仍然受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宏观调控,更离不开主管部门对整个物流产业的支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政府主管部门既是监管者,又是向物流企业提供服务者。所以,黑龙江省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强观念的转变、工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方式和效率的改善,彻底地从以监管为主的角色转换为以服务为主的角色。具体而言,黑龙江省物流产业主管部门需要继续丰富和完善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内容,制定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政策,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六)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SWOT;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
基金项目:2009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0901009);200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09BYJ050);2009年河北金融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课题编号:JY200910)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冀中南经济区包括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邯郸、邢台等6市,是河北省最大的经济板块。经济市区总面积1,530.04平方公里,占河北总面积的35.45%;总人口4,747万人,占河北总人口的68.37%。本文对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显著。在宏观区位上,冀中南经济区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中南部,区位优势显著。北与京津呼应,东与黄骅港和石黄高速连接,西靠山西煤炭基地,南与中原比邻,境内有京九、京广铁路、石德石太、京广高速、太青高速、正在建设的银青高速,107、108等国道形成两纵两横交叉的铁路公路干线,交通发达。
2、经济实力强劲。从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可以看出,冀中南区域是河北最大的经济区域,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347.44亿元、7,108.27亿元、8,258.54亿元、9,680.2亿元、10,475.94亿元,生产总值占河北GDP比重分别为62.87%、61.73%、60.24%、60.50%、61.53%,占比均在60%以上,是河北经济的重要支撑。
3、农产品资源丰富。冀中南经济区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河北农业产业的主产区。2007年冀中南经济区各市粮食产量占到了河北的75.75%,棉花产量更是占到了河北省的91.14%,油料、猪牛羊肉产量占比均达到了70%以上,牛奶产量也几乎占到了河北省的一半份额。高比重的农产品产量是冀中南经济区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前提。
4、人才、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冀中南经济区拥有河北主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6市优势互补,科技力量雄厚,并且聚集了全省主要的人才资源、科技机构和高等院校,具备极其强大的科技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262.85万人,占全省的61.07%;技术开发机构237个,占全省的67.52%;普通高等院校56个,占全省的67.47%,专任教师3.32万人,占全省的67.34%;在校学生数58.9万人,占全省的68.17%;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83万人,占全省的28.31%。可见,冀中南经济区是河北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
5、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平台初具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冀中南经济区在公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数字河北”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宽带、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基础地理、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
(二)劣势(Weakness)
1、物流技术水平落后。技术问题是制约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运输环节,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配套,装卸自动化水平低,智能化运输设备和专用工具严重不足;仓储环节,现代化恒温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普及率较低,检测技术较落后;加工环节,技术含量低,深、精加工产品少,转化能力差;保鲜环节,传统技术使用多,冰温气调保鲜、减压保鲜等新技术应用少;信息处理环节,过程控制自动化和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相对滞后。
2、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较低。冀中南经济区物流业处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还只能靠企业依托自己的经济力量,发展企业物流。真正能够介入企业的全面供应链管理,尤其是生产物流管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很少。很多中小型企业因为没有第三方物流的支持,企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3、物流行业人才缺乏。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造成物流行业高级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就高校层面上来说,冀中南经济区各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的数量较少,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数量不足;其次,就企业层面上来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冀中南经济区缺乏物流研究方面的人才;再次,就政府的层面来说,冀中南经济区对物流人才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
(三)机会(Opportunity)
1、物流业需求旺盛。冀中南经济区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拉动了对区域物流的需求,包括农产品物流需求在内的各种物流需求都比较旺盛。
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前提下,研究如何促进冀中南区域经济和农产品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对加快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提高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农产品物流受到政府部门重视。2009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随即河北省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实施意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受到政府部门重视,发展机遇良好。
(四)威胁(Threat)
1、农产品的特殊性带来的威胁。由于农产品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易腐性、数量大等特点,使得农产品运输中对流、倒流、迂回难以避免,而且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也受到限制,对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从而使得农产品物流风险加大。
2、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1%。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据估计今年外贸物流业务量将下滑30%以上。由于金融危机使整个行业不景气的原因,现在物流企业贷款很难,资金链供应出现问题。
3、对外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威胁。2007年初,欧盟开始实施《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日本也在5月施行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这些“绿色壁垒”成为困扰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二、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规划与发展对策
(一)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规划
1、打造“一带一通道”农产品物流格局。即以服务京津为目的,重点发展保定等环京津地区的“环京津农产品物流产业带”;以黄骅港为龙头,覆盖沧州、衡水、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市,连接晋中南、鲁西北、豫北等广阔腹地的“冀中南农产品物流通道”。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巩固和提升冀中南经济区在河北省规划物流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培育农产品物流节点城市。强化石家庄、邯郸和沧州等作为冀中南经济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推动要素集聚,增强带动能力。把石家庄培育成为农产品物流的创新、信息、研发、金融和人才培养中心,把邯郸培育成为晋冀鲁豫区域农产品综合物流集散中心,把沧州培育成为大宗农产品物流枢纽。
2、推进两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建设。对于交通枢纽型物流集聚区,要着眼于国家构建“东北―关内”、“东部沿海―西北地区”等重大物流通道,加快建设海港、内陆港、空港物流集聚区,推进港口―腹地互动协调发展,增强物流集疏能力。海港物流集聚区:强化黄骅港龙头带动作用,完善和提升港口集疏功能,壮大农产品产业物流,扩大集装箱、杂货运输等物流业务,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内陆港物流集聚区:建设石家庄内陆港国际保税物流园区,增强集装箱仓储、配送、加工、保税、信息等“大通关”能力。谋划建设邯郸、保定等一批内陆港项目。空港物流集聚区:着眼壮大空港经济实力,依托石家庄、邢台等机场,谋划建设空港物流项目,提升物流服务功能。
对于产业基地型物流集聚区,要着眼于提升支柱产业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农产品产业物流集聚区,构建以订单为核心的物流供应链体系。
(二)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
1、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加快培育一批与冀中南经济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提升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服务和支撑能力。做大做强邯运、沧运、河北物流等20家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其通过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程度和服务质量,努力形成知名物流品牌,积极开拓境内外物流市场。
2、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广应用国家物流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工具装备、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加快推广自动识别、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智能交通等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金融、税务、海关、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邮政等部门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一批跨区域、跨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3、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优化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农产品物流功能完善、集疏运通畅的港群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以铁路、公路主干线为支撑的陆运服务体系,推进石家庄、邯郸等机场建设。依托港口、铁路和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大型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站,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整合现有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盘活存量资产,推进现代化、标准化仓储设施建设,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服务的需要。
4、加强对现代农产品物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科学研究上,既要重点研究不同农资和农产品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寻求最适合的物流模式,又要研究农产品物流如何实现增值,同时还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上,一是培养宏观管理层次人才,以提高政府物流管理水平;二是培养物流企业管理人才;三是提高员工素质。
(作者单位:1.河北金融学院;2.河北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蕾,张义珍.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以冀中南经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8.
[关键词]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01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宁夏这方塞上净土,其出产的农产品,不仅颇具区域特色,而且品质上乘。然而,虽然宁夏有如此品质的特色农产品,但却由于没有先进的冷藏储存设备以及完善的低温运输链条,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损率高达25%~30%,不能保证鲜活农产品到达消费者餐桌时的品质。宁夏的农产品也只能“墙里开花墙内香”,不能走向全国。为了使宁夏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我们必须发展冷链物流以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1 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宁夏目前农产品物流运输主要以敞篷卡车、厢式汽车为主,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使用率极低。且处于运营状态的冷藏运输设施也相当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同时,低温仓库等存储设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系统的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高于国际标准2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1.2 农产品冷链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除外贸出口部分的农产品以外,宁夏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是经销商实施的。而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多是以自营物流为主导,农户基本上处于分散经营状况,市场化程度低。同时,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宁夏区内能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的物流供应商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由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他们并不能提供包装、预冷、冷藏运输等“一条龙”的冷链服务,且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导致农产品的保鲜运输只能由农场自行承担,这样既增加了销售成本,又加大了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腐损率。
1.3 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管理相对落后
宁夏目前低温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相对较少,大多是临时改行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以前经营过物流的人,并没有经营过农产品的冷链;以前经营过冷藏、冷冻仓储的人,也没有对物流有过专业的研究和学习。由于整体发展的滞后,研究人员和学者也只能是摸索前进。
1.4 温控设备落后,情况实时反馈系统不够完善
宁夏目前的温控设备及反馈系统相对落后,不能及时掌握、调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致使农产品的保鲜运输率极低,大多只能晒干远销。这样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本来进行晾晒,而且收益不高。同样,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大多超市的低温陈列柜设备陈旧,不能保证24小时控温,导致农产品变质,造成二次浪费,降低消费者的认同度。
1.5 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冷链物流模式落后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农产品验收、预冷不及时,导致货物变质。例如,宁夏枸杞由于大多数农场在运输前没有做到及时预冷,使得每年都有大量枸杞的品质和药理稳定性降低,严重的则导致枸杞腐烂变质。第二,流通环节、装卸次数过多,农产品腐损率增高。宁夏旧式的农产品冷链运输过程中环节过多,农产品要经过多次装卸,而每一次的装卸都是对农产品新鲜度及品相的破坏。同时,由于装卸搬运没有合理计划和调度,导致农产品因常温时间过长而变质。而且还会导致二次污染,降低安全性。例如:硬脆度是灵武长枣的直接反映。由于运输中装卸次数过多、操作不当,使长枣品质降低,其形态、结构、色泽、质地、风味等诸多方面都会出现变化,储藏时间减少,易腐烂。
1.6 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不够齐全,没有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①农产品市场上没有统一规划的信息系统,仅有提供财务、库存管理功能的软件;②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③供应链上缺乏供企业之间进行交流的统一的信息平台,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 提升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2.1 加快冷藏、运输等硬件设施的研发,减少运输损耗
针对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淘汰冰冷车和机冷车等陈旧车型,并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市场需求,加大对多品种、小批量且能适应冷藏快运业务、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冷藏车的投入,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应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的研发投入。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我们应该根据农产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建立能时时温控、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大型低温仓库及中转中心,并在农产品产地建立小型预冷、保鲜仓库。如新鲜蔬菜的预冷站。
2.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外包业务
根据实际情况,宁夏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考虑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的低温物流运作部门;在农产品重点输出县市,开展低温物品区内配送;与生产商联合,按块开展低温运输服务等物流业务。建议整合周边一些中、小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和小型蔬菜集散地,建立一个大型的生鲜农产品收购及冷链配送基地,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储存农产品、联系订单、低温运输。这样,既能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企业营运成本,节省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又能使他们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同时,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执行和监督规则,引导第三方物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3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基于宁夏缺乏冷链物流管理人才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引导和推动自治区内各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及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建议宁夏大学开设物流专业并设置冷链物流相关课程,来培养理论性较强的高素质本科人才,鼓励他们研究开发先进的冷链物流管理技术;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商学院开设物流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具有充分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高校建立此类专业的资金扶持以及政策上的优惠。
2.4 建立低温物流安全追溯体系
根据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宁夏应积极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农产品冷链体系,整合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农业的规范的冷链保障体系;并在“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农产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建议在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上,建立一个有统一标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即建立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追溯系统。
首先生产者自行打印产品追溯码,之后在此批产品以后的流通过程中,各个参与者通过读码器,读取产品信息,并通过各自账号,进入追溯系统,输入产品流通信息。同时在各个冷库和冷藏车中配备温度敏感装置,定期检测特定批别产品温度,并上传至追溯系统。最后通过公共查询系统实现数据对公众的可获得性,达到冷链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批发、零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追溯。
2.5 改造传统的物流模式,培育新型的物流通道
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尽量把链条做到最完整。并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纲,因地制宜推进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型体系的建设。
针对宁夏冷链物流环节过多的现状,应考虑在冷链物流中加入“预冷站”和“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两大元素来开辟两条新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通道。第一,“在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以最快的方式把生鲜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第二,“在无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在这种情况下,重点发挥的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配送中心在为农户保证了销路同时也为消费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2.6 完善政府部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物流监督机制
首先,自治区政府应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成立农产品冷链安全管理委员会,协调卫生、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对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标准制定、农产品流通加工以及消费等环节实施管理,并推进政府部门问责制度和危机处理制度建设。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存在的农产品冷链安全问题,加大行政部门对农产品在流通加工领域中的监管力度。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规划和指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副产品的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农业生产信息普及、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发展规划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开展信息收集、筛选、网上、市场预测等服务,使得信息服务平台能真正为民服务、为民创收。
参考文献:
[1]张春颖,王秀云,李娜.我国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0(10):53.
[2]洪玉兰,肖其荣.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44.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调研;发展战略;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62-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LIU Qiao1,SHEN Xin2,LIU Li2,HUANG Zhi-peng2
(1.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Heilongjiang,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fo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mote the income increase of the peasantry and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the situ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ld cha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fter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ts main issues were analyzed, the point that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ultry, fruit and vegetable, aquatic products, and processed food cold chain fields was proposed, then the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above areas were describ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Heilongjiang province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屠宰、捕捞后,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2010年6月18日颁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冷链建设状况如何?如何建设与“现代物流业”相适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黑龙江省如何制定适合省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来指导今后的建设与实践?带着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根据黑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要求与安排,分两个子课题组,深入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绥化等8个地级市以及甘南、同江等8个县(市)进行了调研。课题组发放“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70份,回收问卷65份,其中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6%。课题组除了采取问卷调查外,还采取座谈会、汇报会、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上述县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同时,课题组受黑龙江省发改委委托,设计了8份调查表,交由全省83个市县发改委协助完成调查,调研涉及农产品生产、消费布局(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基地及市场建设,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等)、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相关情况(现有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及使用管理现状等)、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等。
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冷链物流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技术现状、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发展环境5个方面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该省发展冷链物流应重点开展的领域以及措施建议。
1 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标准化种植水平日益提高,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准则等多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得到推广应用,覆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87 580 hm2,年产量701万t。果园面积达到35 340 hm2,年产量50万t。肉类、禽蛋、乳制品、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87.9万t,649.5万t、101.9万t、38.07万t。目前,全省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获得标识认证的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1 60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484万hm2[2]。对黑龙江省蔬菜、水果、肉类、禽蛋、乳制品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初步测算,分别为4%、3%、10%、13%、95%和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7%、25%、30%、90%和1%,冷链物流的规模正在逐步增长。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有冷藏库近400座,冷库总容量约为62万t,其中高温冷藏库、低温冷藏库、冻结物冷藏库的比率分别为40%、45%、15%。冷藏运输工具主要是冷藏车,数量为415辆,冷藏容量为22万t[2]。目前冷库大部分是以土建为主,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冷库规模相对较小,绝大部分库容都在1 000 t以下,1 000 t以上的中型冷库比率约为30%。
1.3 冷链技术逐步推广
绿色农产品基地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思想、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正在努力实施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运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生猪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基于RFID技术逐渐向储藏、运输和销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冷库建设中开始运用较为先进的发泡技术,新建冷库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为以气调式冷库为主体。
1.4 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不断涌现
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拥有冷库的企业有145家,有农产品加工型企业180家,其中肉类、蔬菜、水果、乳制品、禽蛋和水产品加工型企业分别占38.4%、16.1%、17.8%、18.3%、7.2%、2.2%。主要生产加工的农产品集中在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和禽蛋类。全省已经开展冷链运输的规模以上企业为21家,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1 112人,从事冷链运输的机械冷藏车243辆,冷藏船吨位3 t。全省农产品销售中有规模以上农贸批发市场62家,综合性超市农产品专销区80个。
1.5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专门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环境也在逐步完善。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鲜活农产品快速流通通道建设,构建起通往京津等主要城市的农产品绿色通道,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等,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便利,有力推动了冷链物流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体现,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2 黑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生鲜农产品冷链发展总体水平较低
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衔接尚不够通畅,缺乏系统化的连贯作业,损耗严重。部分农产品在加工初步环节采用低温处理,而运输和销售环节断链现象严重,全过程冷链的比例过低。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3,4]。
2.2 冷链设施设备规模严重不足
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国有冷库大多使用了30年以上。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或低温场所操作。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相对较少,果蔬冷库建设还较为落后,产地加工冷库建设也较缓慢。夏秋蔬菜生产旺季供应过剩,冬春淡季自给不足,主要靠从省外调入,恒温保鲜库设施严重不足。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屠宰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还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高温屠宰、高温运输造成的二次污染给肉制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2.3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第三方物流主要以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黑龙江省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能提供全面的、综合的、集成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大量冷链物流服务资源分散于食品、农产品初级加工等领域,资源整合与增值服务能力较弱,致使农产品产后损失较大,附加价值未得到深度挖掘。
2.4 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程度低
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冷链物流手段尚未普及,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冷链各环节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各环节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和共享,农产品追踪溯源技术的支撑能力尚较弱[5]。
2.5 冷链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冷链物流系统和专业培训。省内开设有物流、食品、制冷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极少,专业大学生的有效供给量不足,造成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缺乏多层次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3 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发展领域及主要任务
3.1 肉禽类冷链
发挥黑龙江省“全国重要猪肉、牛羊肉、禽类产地”的区位优势,建立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产品产地与销售终端无缝对接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改造屠宰生产流水线及温控设施,提高肉类屠宰加工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肉类屠宰后产品排酸、预冷等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三是以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为依托,建立产销对接的肉禽类初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四是提高冷却肉销售比例,大力推广冷藏运输车辆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鼓励和支持超市、大卖场及农贸市场等销售终端采用冷柜销售的方式。
3.2 果蔬冷链
黑龙江省应发挥特色果蔬品种多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建立以生产基地为基础,以集散市场为载体,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1)加强特色果蔬生产基地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黑龙江省果蔬种植的地域优势,大力建设大庆寒地葡萄种植基地、尚志市三莓浆果基地、双城西瓜种植基地、阿城白菜生产基地等特色果蔬生产基地,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果蔬产品品牌,加强果蔬生产基地的冷藏、保鲜、储存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果蔬拣选、保鲜储存和包装等环节,保证黑龙江外销特色果蔬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增加。
2)完善果蔬集散市场冷链网络建设,依托哈达果蔬批发大市场等省内专业果蔬集散市场,建设集交易、冷藏、质检、运输、配送为一体的区域配送型果蔬冷链物流中心。
3)推进果蔬加工企业冷链系统的升级改造。加大投资力度,支持果蔬加工企业加快应用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加强果蔬预冷、保鲜、精深加工和包装环节,完善冷链链条,扩大冷链物流规模。
4)完善果蔬产品的季节性双向冷链体系建设。黑龙江省冬春季节果蔬供应不足,大部分依靠南菜北运。而每年的7~9月份,露地蔬菜和果品产量大、质量优和口感好,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适合北菜南运。借助果蔬种植的季节时间差,加强季节性果蔬产品的销售、预冷、包装、保鲜、冷藏和冷运,大力发展满足黑龙江省果蔬产品季节性调运需要的双向冷链物流体系,保证果蔬产品全年的充足供应。
5)大力培育专业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大对第三方物流的鼓励扶持,加快整合大型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企业和果蔬储运企业冷链设施和服务资源,建立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的龙头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企业。
3.3 水产品冷链
着眼于深化水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水产品冷藏比例,建立以大型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市场为支撑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加大冷链设施投入,鼓励和支持重点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冰鲜、冷冻等冷链设施,引导水产品基地健全速冻、冷藏等冷链设施。二是建立快运网络,针对水产品易腐的特点,积极推广冷藏、冷冻等冷链运输方式,全面提高水产品快速通达能力。三是强化配送功能,依托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市场,加快速冻库、冷藏库、深加工车间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仓储、配送、定制加工等物流业务。
3.4 加工食品冷链
围绕加工食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产品运输、配送、销售等各环节,建立以龙头食品生产企业为主体,实现产后预冷、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及运输和冷冻销售等功能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加强流通加工基地建设,依托浆果、乳制品、速冻蔬菜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分拣、清洗、切分、冷藏等功能的流通加工基地,构建以品牌食品加工流通基地为节点的冷链物流网络。二是积极推进食品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业务外包,整合社会冷链物流资源,构建以订单为核心的一体化冷链产品配送模式,全面提高共同配送水平。三是加快改造提升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大卖场等食品交易平台,完善冷链服务功能,加强食品采购、销售流程控制,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 结论与探讨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有着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应用为支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优化布局,重点突破,强化特色,科技引领,管理创新,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完善和创新,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农产品冷链服务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和竞争优势,切实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2010.
[2] 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黑龙江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 刘 乔,沈 欣,孙 栩.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