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的学生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当时在具体的实践中却不能很好地应用,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不符合当今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要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职业学校应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并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让学生在获得生存技能的同时,人生境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二)积极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计划的规范管理
目前,职业学校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不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如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数量严重缺乏,而且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职业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建立并完善教师评审体系,以职业技能和论文为主要评审标准,引导教师在正确方向上发展。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可以职业学校还可以建立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对于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得到学生普遍认可的编制外教师,学校可以考虑提前给予转正。由于职业学校教学中操作性的内容较多、需要投入大量设备,而很多学校目前还不具备这个实力,所以,职业学校要进行灵活办学,积极引导学生到各类企业中去进行实践锻炼,有效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学生毕业后会很快进熟悉工作岗位,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这样,不但职业教育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且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符合职业学校办学的目标。另外,职业学校还要加强教学计划的规范管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岗位标准,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然后在遵循学生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按照具体的教学计划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本文来自于《教学研究》杂志。教学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5-0084-01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尽相同。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就要遵循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未全面落实,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空置,造成教学管理向应付检查转变,沦为形式化[1]。
(二)教学目标本末倒置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味追求学生超高的考试成绩,将考试分数视为唯一的检测标准,以此来评定学生的优劣等级。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严重受限,逐渐转变成为考试的奴隶,学习只是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我国教师老龄化是目前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据调查,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年龄偏大,就连普通高等院校也不例外。这一现象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时方法单一,无法满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虽然,年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极为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基层实践锻炼,在授课时往往以理论为主,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高等职业教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仅要明确认识管理理论,更要明确认识高职院校本质规律,全面掌握教学管理的内容等。因此,以下两点必须得到重视:第一,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发展的根本就是教学质量,即教学要围绕教学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健全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的模式制度,对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第二,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完善建立一套工作认知制度,促进全体教师正确树立教学管理质量意识,有效掌控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管理责任落实贯彻到整体教学过程中。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师生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有机整合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教学文件等规章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要保证权威性、公平性,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另外,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应充分结合其需要,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加强全新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证教学制度紧跟时展步伐,促进教学质量及水平持续提高。
(三)建设师资队伍
1.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以达到人才培养、维护教学秩序及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市场对人才提出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高职院校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持续变更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对其系统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较高要求。针对如此特殊的工作性质,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服务意识、超高综合素质和合理结构的教学管理队伍[3]。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方方面面入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兼具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教员。另外,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教师,使其全面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学科知识等教学要素;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入校兼职教员,让学生学习工作经验和最新操作方法;采取合作办学形式,定期送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其能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获得教学内容以外的宝贵知识经验。
三、结语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完善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华惠.新形势下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5):235-236.
[2]马立.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4(13):200.
一、全省教学管理情况
(一)整体情况大部分县级农广校能够合理安排授课计划,任课教师做好教学辅导,编写教案、制作教学辅导课件,班主任尽最大可能组织学员参加学习,保证到课率,按照省校要求做好考试考务工作,将主要教学环节采取留文字、留视频、留照片等形式丰富教学档案,学籍管理基本规范,录取、毕业、学籍异动记录完整。
(二)值得推广的经验1.双班主任制教学班多方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有效确保教学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学员到课率。(1)平泉市农广校衔接中专的各个教学班都安排了双班主任,1名是为农广校专职教师,1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教学班的组织与管理。(2)丰南农广校对特色中专班实行“双班主任制”管理,即学校安排一名班主任,乡镇或企业安排一名班主任共同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了面授辅导落到实处。(3)安新县农广校农村干部中专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农广校教师和乡镇组织委员担任班主任,由镇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学员,农广校负责教学管理,学生到课率和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4)藁城农广校实行三人管理制,即农广校两名教师负责教学班管理,聘一名课外实习实践指导员,班主任不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调研活动,增强学员学习凝聚力,提升教学预期效果。通过统计和调查,学员到课率达到了85%以上,学员对教学满意率达到95%以上。2.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1)廊坊市农广校注重课前准备、授课、课后等各教学环节的管理。课前准备。对教师提出“五备”的明确要求: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时间、备授课方式方法、备学生,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有效授课。一是严格组织到课率,二是有效讲授、有效互动,在有限的教学单元时间内完成课程目标。永清县校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每次开班前都要大造宣传声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次上课都要签到,课中要录像和拍照。另外,每个班都建立了班级微信群,确实做到了整个教学过程可查可视。事后评价。一是收集各种有效信息,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上课学员的反馈,教学组织者的反映等,二是将学校形成的正式评价意见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传达给授课教师,以利其改进提高,形成良性机制。(2)藁城区农广校结合农药经营人员专项培训,制定详细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做到四统一,即案设置、材、学指导、统一考试考核。科学组织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根据专业特点,增加了进销货查验和可追溯管理、农药安全使用模拟实训—无人机植保应用现场教学等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便于学生接受。(3)平泉市农广校在教学班中成立了班级组织和学习小组。学员按照学校创新的“635225式”办学形式,即集中6天到县城或是就近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大课堂学习,共享专家培训和互动交流,教师下沉到村35天的分段集中理论、实践培训和跟踪服务,学员进行225天的生产自学。
二、农广校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索
教学管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加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和有效途径。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农广校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是省农广校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教学督导形成常规机制,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长效发展。加强对市、县各基层教学点的监查督导,省校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定期对全省各市、县基层教学点、教学班进行全面普查。采取听汇报、看设施、问问题、查档案、提建议、促规范的办法,对各基层教学点实施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点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出勤管理、考核与成绩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进行重点督查。同时通过与学生座谈,和任课教师座谈,与班主任座谈,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研讨教学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教学和管理质量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督导制度,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做到整个督导过程在符合督导制度约束下的痕迹化管理。
(二)完善全省教学管理工作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规范,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工作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反映学校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加强教学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档案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教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全省农广校系统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省校将制定《教学档案管理规定》,对各级校教学档案的管理进行规范,包括教学档案的内容、归档流程、保管期限、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等,努力实现教学档案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赏识教育;必要性;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方法
一、赏识教育的涵义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肯定等为原则的教育管理方法,通过鼓励与赞扬,来教会学生与外界互动,形成自信的人格。(1)尊重是赏识教育的前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尊重就没有爱,尊重与爱是受教育者的需要,也是教育者应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者真诚的尊重与爱,能唤起施教对象的尊重与爱,能点燃受教育者的希望。(2)肯定是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赏识就是给予施教对象比较高的肯定。教育者有无赏识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能否成功。“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表扬会使“好”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好。
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赏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1)赏识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很多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而喜欢上一门课程;或者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而积极向上、勤奋努力。被关心被肯定的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2)赏识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观念,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转化后进生有重要作用。赏识教育就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后进生转化。(3)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第一、职业学校实际上面对的是同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成绩和家庭社会背景方面具有明显的弱势特征。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教书育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更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信心。第二、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而脆弱,却又趋于成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既要关注其能力提高等外部特质的形成,更要关注其内在的需要、动机、理想或困惑。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感到受尊重和被鼓励,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最大的成功。
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法
1、坚持正确的学生观。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作为教育者,面对一群有朝气、有活力但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必须树立人人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要相信学生有转变的可能,有成功的可能。职业学校的学生好比受过伤的小鸟,需要老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付出加倍的努力;需要教师用爱心启发爱心、用希望点燃希望,用快乐感染快乐。帮助学生用真情实感来体悟自己周围的人间真情与社会责任,从而变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2、日常教学活动是赏识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日常的教学活动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教学活动,所以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1)纠正学生厌学情绪,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职业学校教师的第一要务。渴望得到知识、学到技能本来是人们很小时就有的愿望,但这愿望在中学时代因为屡遭挫败,屡受打击而慢慢丧失。为此,教师帮助学生恢复教育最初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2)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不良的听课习惯,一节课很难始终专注于学习,因此任课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要过多,要做到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是关键。(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用赞许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之后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认知风格的了解与尊重,能使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需要联系起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赏识教育要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1)科学性。第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赏识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第二,赏识教育要求教师有耐心,能持之以恒。不少教师对困难生的教育一开始还蛮有热情,又是表扬又是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第三,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更不能滥用。赏识要在正确客观地分析之后,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表扬、鼓励。并且,赏识不能过度,需要因人的性格不同而适当操作。(2)艺术性。第一,语言上的艺术性。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多用肯定与表扬的语言,诸如“你做得很好”“下次一定会更好”等语言,虽简单,但效果却很好。第二,行动上的艺术性。赏识教育仅仅停留在语言上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行动让学生感受到。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学习、讨论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肯定学生的观点,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适时点拨,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与肯定。第三,体态语言上的艺术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语言的作用反而显得乏力,比如,当学生成功了一件事时,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微笑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学生遇到痛苦或烦恼时,老师用手拍学生的肩膀、抚摸学生额头就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安慰。
结束语
职业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不仅使学生能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也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因此职业学校要实现其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合理实施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 申艳红.探讨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J].情商,2010(3)
中职学校求职就业教学管理中职教学是直接面向社会的应用性教育,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培养初中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根本目标。明确的求职就业属性,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在“以职业技能”为主线的职教思想指导下,改革、创新管理策略与方法,突出教学的方向性和实用性,增强教学活力。让学生形成与社会职业岗位对接的综合职业素质,在未来求职就业的大潮中占得先机。
一、提高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是中职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教学有效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为了使教学活动达到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必须提高对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教学管理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明确以培养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这一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强劲需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重中职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规范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的管理,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与社会需要相脱离、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状况,学校要成立由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团队,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构建起以能力为本位,“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文化基础课程要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以基础性内容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以应用性内容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专业基础课要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使综合基础理论课程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实践课要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突出专业方向和实践能力,实现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紧密结合。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既有较强理论功底,又有扎实的实践技能和较好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第一,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重点抓好师资的结构性调整,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第二,要注重教师的业务提高,根据学校教学需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培训,让教师及时获取所教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形成较强的生产现场动手示范能力和在生产第一线解决有关技术方面疑难问题的能力。第三,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组织教师带着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提高教师应用新技术的能力。第四,聘请长期工作于生产、技术、管理一线,并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促进学校与生产企业的无缝对接和教师知识结构的有效升级。
四、实现常规教学工作管理检查制度化
常规教学工作管理检查制度化,是保证中职学校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是强化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
1.制定教师备课、上课、技能指导等方面的检查制度,检查教师备课是否做到备教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和实验,上课是否既面向全体同学又体现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因材施教,技能指导是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动手能力培养。
2.教务管理部门每天要定时或不定时巡课1~2次,及时掌握上课、自习、技能实习实训情况。每周检查班级教学日志1次,掌握教师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
3.教学领导和教学部门负责人要经常深入班级随机听课,做到听课有计划、有要求、有记录,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苗头,及时督促和指导教学工作。
五、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应在学校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来构建和完善。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要从政治思想表现及敬业精神、教学过程及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能力及教学实际效果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根据学校关于备课、上课、辅导、实习实训指导等常规检查的记录和相关领导的分析判定,更要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看法,给每个教师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要遵循欣赏、发现和激励的原则,把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从多个角度做出艺术性的、有针对性的、贴近学生心灵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多给学生几把标称的尺子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评价中找到超越的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得到更完美的发挥。
如何使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适应学生求职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来抓,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服务为宗旨,以求职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根本落脚点”的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以科学的教学管理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梁耀.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之我见.职业,2011,(1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体系
正 文:
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展扩招,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整体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数量并不等于质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一套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1、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概念
随着我国近几年高校的连续扩招,高职教育的学生总数占据了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接受高职教育学生数量的增长在暂时迎合了社会的需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及其结果满足社会、家长、学生期望和需要的程度。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差别,所以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尽相同。简言之,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首先,办学指导思想。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前提就是对高职教育进行定位。只有对高职院校进行了科学的定位,才能够保证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
其次,师资队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基本变量。师资队伍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中期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师资队伍能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相反,则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再次,教学管理。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作保证,任何质量都无从谈起。要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的细化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在确保教育质量、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学生。学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产出品,学生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明确和清晰,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随着当前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专科、成人高等、中专、本科院校等几路大军使职业教育的数量不断增加,数量虽然解决了,但是粗放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水平越来越严重,突出表现在培养目标的模糊,缺乏清晰明确性,在培养过程中,过多的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轨道偏差。
2、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够明显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非常鲜明的岗位针对性。但是,由于受到办学目标和方向偏差的影响,过度模仿普通高等教育,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而没有去适应岗位职业的要求。在高等院校扩招的形势下,高职院校仍然满足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够根据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缺乏职业院校教学的特色性教育,从而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
3、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专业设置极力模仿本科院校
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评价质量仍简单地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质量和方式,,不注重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测评学生的成绩不是以能力为重点,这是典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粗放性办学方式。粗放性的办学方式还表现在专业课程设置模仿本科院校及专业划分过细等,这些都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三、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路径
1、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明确和清晰,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要想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具有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通常情况下,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制定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岗位知识和能力调查分析报告;其二,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专家意见;其三,设置具体的培养方案。通过相关的市场调研报告做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设置,最后由论证专家进行论证,三个环节相互依托,相互联系,构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指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够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序提升奠定重要的前提条件。
2、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和跟踪反馈
教学过程控制是指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合格从业人才而采取的手段。教学过程监控在教学中意义十分重大,是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而言,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合理的师资配置、合理的实训设备配置、合理的图书资料配置、合理的信息资源配置、完善的质量考核评价制度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有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来保障,同时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构成教学过程控制保障体系。毕业生跟踪反馈是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弄清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根本途径, 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跟踪反馈,不断正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3、不断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教育评估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它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这样一番劳动进行的评估究竟是为谁服务。在评估的过程中,被评对象就会积极配合评估小组,认真分析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客观真实的评估工作报告,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理念。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评估工作,能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总体质量,不断挖山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著,2001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职业培训;兼职教师;建设管理
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极其重要。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兼职教师成为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以新乡市为例,全市目前共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49所,兼职教师远远大于专职教师。如何建立一支规范、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优化职业学校教师结构,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目前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兼职教师队伍现状
1.1 兼职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缺口相对严重,大部门的兼职教师来自于基层企业和职业院校。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虽然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没有收到过系统、正规的教育理论学校和培训,学校对其也不能提供相应的职业发展支持。难以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来自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由于兼顾原单位的教学工作,存在备课不足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存在流动性大,更换频繁等问题。通过对新乡市的49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兼职教师情况调查显示:全市共有316名兼职教师,其中232名来自大中专院校、84名兼职教师来自企业。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1%,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为32%,尚有67%的兼职教师的学历在专科及专科以下;从职称结构方面,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23%,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30%,还有47%的人员没有职称。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职业学校很难能聘任到高层次、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兼职教师主观能动性受制约
大部分兼职教师来自于企业,虽然熟悉本专业的具体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但对职业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够,对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还有一些兼职教师没有真正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兼职教师每个人的工作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对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同等原因,导致了兼职教师在实践指导过程中讲授理论知识偏少。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缺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存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长期规划,仅是为了解决师资匮乏而应急,往往出现专业课程无人承担才考虑聘请老师,甚至出现不能为兼职教师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导致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之间缺少交流。
1.3 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难度较大
兼职教师多数是来自职业院校和企业,平时在单位工作多、任务量大、难以在学校长期胜任教学工作,另外民办学校对兼职教师的吸引力不够,薪酬待遇偏低导致了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且流动性较大,在管理方面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很多学校将聘任的兼职教师看成是学校发展的暂时性需要,并没有做出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规范,忽视对兼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要求;管理是一种松散的被聘与聘任的关系,实际中存在个别兼职教师不服从职业学校管理的现象。大部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对兼职教师的报酬按照实际上课课时数量进行计算,缺少相应的奖励、激励措施,导致兼职教师的积极性缺乏,不能激发兼职教师的潜能。
2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2.1 强化科学管理、规范聘任制度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需要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制定聘任制度,广泛吸收优秀人才加盟教师队伍,确保企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进入学校兼职任教,并切实发挥出其作用及其潜能。建立起高效的用人机制,为聘任兼职教师提供空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从兼职教师的招聘方式、准入制度、招聘程序等方面进行管理,制定并举行严格的招聘考试,筛选优秀人才;加大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对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2.2 明确工作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每次上课的出勤情况、迟到早退的惩罚、请假手续;因与原单位工作冲突而导致的调课、缺课说明;对兼职教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案的要求、定期制定教学规划、作业布置要求;仪表、道德行为规范、承当的责任和义务等。教学管理包括: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明确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确定好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任务,教学的内容、进度,提出完成任务的措施与要求,掌握好教学的时间,定期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管理制度是为了使学校常规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
要建立健全奖励、激励和资助体系,调动兼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激起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兼职教师不单单是对授课报酬的需求,对于工作环境也是有所要求,需要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配备现代化的教学仪器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差别性激励原则,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要了解不同的兼职教师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激励。
2.3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教师信息库
【关键词】教学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特色与创新
一、引言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本科和中专旅游专业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既涉及服务,又不局限服务;既涉及管理,又不局限理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立足旅游行业企业的服务和基层中层管理岗位,按照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旅游行业企业培养基层管理者的近期目标和毕业后2年后成为中层管理者的远期目标。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最直接相关的就业职业领域为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行政部门等单位;其岗位群如表1所示。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面向的岗位群
就业范围 初始岗位群 发展岗位群
旅游景区 内导、客运、餐厅服务员、营销员 内导部、营销部、客运部主管/经理
旅游酒店 餐厅、客房、前厅服务员、营销员 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营销部主管/经理
旅行社 计调、营销员 计调部、营销部主管/经理
旅游行政部门 工作人员 办公室主任、业务股室负责人
因此,依据旅游行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熟悉国际旅游法规和国际礼仪,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现实的培养方案与这方面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对现有的旅游管理教学进行特色培育和创新指导。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价值理念创新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就在于,普通教育强调有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强调要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培养的是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有职业教育的个性即特色。这种特色首先表现为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在这方面,德国的“双重职业训练制度”、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尤其是瑞士的“洛桑模式”,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与同类高职专业办学理念和思路的不同应在于,目前各类高职专业办学一般都注重了产学研结合和教学的实践环节,满足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引进、建构以及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理念、职业意识即“职业灵魂”的塑造。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上,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上,不仅应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更要强调吸收先进的企业文化,高标准、严要求、细管理,打造高职专业“准企业文化”,锻造学生的“职业灵魂”。立足专业的创新与特色,实现专业教育的“人无我有,人有我高”。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培育与创新的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培育与创新不仅仅是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创新,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创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培育与创新的因素主要有: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核心能力的确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知识模块调整、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组织与管理创新、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质量评估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推进高职高专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特色培育与创新。
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特色与创新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与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突出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打造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教学和创新的根本。对此,各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专业教师,同时按照老中青合适比例进行配备,培育或引进一批旅游管理领域相关的专业教授或副教授或博士等,并组建专业特色培育与创新教学小组,任命专业的带头人,负责带领整个教学团队进行教研和教改课题申请与实施,并建立相应的科研奖励标准。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
第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问题。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突出”,即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素质与能力并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选修课与实践课同时拓展,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三,教学内容与手段问题。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成果塑造等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与创新的重中之重,事关专业建设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创新能力塑造。近年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都在不断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方面,一些院系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适时修订教学大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环节。表现出了较高的教学水平。近几年,一些院系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确立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评估标准和考核标准,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具有较强的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
第四,学生能力培育问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与创新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走校企合作之路。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塑造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将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校内实训不断线,校企合作贯始终,学生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在系应与旅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如酒店、宾馆、旅行社等,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从而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
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与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人文素养、公关礼仪、计算机应用、管理理论等通识性课程的教学,尽可能地多开选修课,多途径地吸收国内外旅游研究新成果和旅游发展的最新信息。安排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练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涉及领域的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基本原则。还可以多结合一些通识性课程提出了一些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观点,设计了一些具有很强的参与性的活动方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第二,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以网络为平台,加强教学交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不仅使学生可以多方面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明确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对以后的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特别是加强案例分析法、模拟训练法、实地观摩法、亲身体验法等方法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
第四,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不仅有利于专业教育的现代化、规范化,使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而且还可以保证旅游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创造性地使学生的培养途径从封闭式课堂环境,拓展到实验环境,实现从理论知识培养到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第五,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旅游教师队伍,以适应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知识更新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成败和进度。
第六,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考评体系。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阶段,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考核评价办法。考核评价方法的主要形式包括: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和会诊式考核。如会诊式考核可以邀请实际从事旅游管理和经营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一线业务骨干,针对学生的业务实训过程中提出问题,以拓宽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切实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除此以外,应尽量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使学生各取所需。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地方高校特色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新思维[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6,(21):67~70.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rovides another option for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the teaching with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simulation teaching software. We point out that to implement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43”to unfold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integrating synchroniz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course and the process of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interspersed with the teaching competition in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inspection standard.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教、学、做”一体化是从技能高效传授的认知规律入手,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引起了教学的深层次变革。有关专家明确指出当前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的呈现方式、信息的获取渠道,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终身学习创造了技术条件。结合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让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终身受益。
1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要求
1.1 一体化教学概念。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汇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2 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时间结合统一。打破传统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的做法,将两种课程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课程,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上的结合统一。教学内容上,将专业课分拆,能采用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尽量实施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结合信息技术,依行业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进行多重组合。
1.3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师生角色对换,学生行为主导,自主策划并完成任务;教师引导辅助、评价学生的执行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及主动性;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流程模拟、使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变先学后练为边做边学,使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得到较快提高;对每一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了授课中的过程监控,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
2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选取该专业13门专业课程进行说明(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为主,该模式贯穿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同时适应信息技术条件,全部专业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主要采用“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的基本教学程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目前采用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综合实训,同时,下一步还准备选取核心课程例如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
3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路
3.1 采用虚拟环境进行教学。实训教学环境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训教学的任务,虚拟教学环境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比如3D动画整个系统提供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采用3D动画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以及各种业务的流程操作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训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预算投入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现场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不可能接受到物流企业实质性重要岗位的实训。因此,学校采用虚拟环境进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2 采用仿真教学软件教学。与传统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相比,采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有着独有的特点与优越性。例如:①效率高,仿真结果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非常清晰,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掌握。②节约成本。真实实验设备贵重,容易损坏,维修困难,仿真软件的使用只要有一个安装了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机房即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教学中单纯使用仿真软件也有不足之处,可尝试将软件仿真与传统实训相结合。教材方面,学校可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一体化教学专业教材,使教材内容具有工学结合的特色。例如,在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采用益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虚拟企业软件,通过3D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实训系统,让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通过模拟现实的环境中反复实训,可以了解现实中物流企业的各种类型,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以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获得宝贵的上岗经验,毕业后能迅速胜任现实物流企业的各个岗位。
4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4.1 采用“43”分阶段的实训教学模式来展开一体化教学。分析研究物流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特点,以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系统地开展一体化教学。构建“43”分阶段、分环节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必要理论知识讲授阶段布置任务阶段学生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阶段 教师评分反馈阶段;专业初级实训环节、专业分解技能实训环节、综合实训环节等三个实训环节。
4.2 实现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与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同步性。实践教学过程就是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以“全真+仿真”的实践教学模式为途径,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将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到实践技能之中。在实践教学中,以动手操作和技能训练为主,教学内容涵盖“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等相关职业标准中相对应专业知识要点和操作技能要求,实现职业技能鉴定与一体化教学同时同步。
4.3 在一体化教学中穿插教学竞赛。“竞赛式”教学法源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通过竞赛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还加速了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真正做到了教学的有效性。在一体化教学当中,由于是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竞赛时间可以设计整节课或几节课,也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十几分钟的竞赛环节。可以自然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集体;也可以以两大组为单位,形成两军对垒的局面;这些都是集体的对抗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4 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标准。一体化教学考核环节比较重要,一体化教学环境中的师生角色应为师徒关系、上下级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师生采用“员工”间的讨论与交流,企业式的分工与合作,差别化的能力培养计划与进度,启发式的自主探索和创新。同时,鼓励学生根据物流专业教学设置的项目要求完成任务,进而据此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参考企业的绩效考核方式,将企业制度引入教学管理中,如对项目完成出色的同学给予职务晋升的奖励等,改变传统的用试卷分数来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真正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静,胡海清.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中的整合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0):267-268.
[2] 韩光明.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课程有效教学模式[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41-43.
[3] 钟 静,易灿.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12(5):9-11.
[4] 曲鸣飞,陶砂. 基于仿真技术的单片机实验教学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