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谈谈对支教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对支教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基本要求;技巧;具体做法

《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赏”含有欣赏赞美的意思,“识”是指肯定和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它是一种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对于班主任而言,赏识教育就是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获得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动力和信心。

一、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

1、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法国有个寓言故事:冬天请不要砍树。因为冬天看起来要死的树,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只要给它足够的阳光和水分,它就会焕发勃勃生机。我们的后进生正如冬天沉睡的小树。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看待他们,即使是荒野的树根,我们也要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所以教育者应该有一种欣赏“问题”学生的积极心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学生,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是金子,是可以造就的人才,教育者不能总是把眼光放到几个优等生身上,而是应该运用赏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拥有成功。

2、用激励的话语鞭策学生。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激励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需要来自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种管理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动力。赏识是一种激励,而激励则是班主任给成长中的学生的最好礼物。学生们会从这种激励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爱和关注。这种爱和关注会使他们身心感到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了一种回报激励的欲望和勇气,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会产生奇迹。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婷婷,从小是一个双耳失聪的孩子,在父亲周弘的不断激励教育下,逐渐成长为“全国十佳学生”、“中国第一个盲人大学生”、留美博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美的相互接触。作为教师,也许不经意的对学生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简单的一个,随意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记,也会让你因此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因为这就是心灵对话的魅力。要让学生摆脱伤害,真正的理解学生,必须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人格体,必须与他们平等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的对话与心灵的交流,用欣赏的语言去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充满自信,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二、赏识教育的教育技巧

1、用“豆腐嘴”,揣“刀子心”。

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错误,班主任要遵循一个原则:态度平和、原则坚持、“高压线”不能碰。所谓态度平和是要在保持理智的情况下教育学生,才不至于情绪失控而让“刀子嘴”伤了学生的自尊,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所以说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在“豆腐嘴”的前提下,坚持原则,直到学生意识到没有希望为止,此为“刀子心”。

2、多谈“优点”,忌说“缺点”。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一种观点一旦经过多次强化,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当教师一再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惯性,产生消极心理,这对学生有害无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优点,不断给他优点的心理暗示,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学生优点上,这不仅会强化巩固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生命的成长。

3、拥有耐心,学会等待。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待“问题生”,班主任要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问题”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并非一日形成,班主任要求学生克服,改正缺点恨不得全部在一日内完成,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教学方式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学生改正缺点的规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4、省察自我,学会反思。

这既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赏识教育的观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种不好庄稼的农民”。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反思,遇到问题不是要问“你怎么了”,总在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自问“我怎么了”。从自身找原因,并及时解决。

三、赏识教育的具体做法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给个别学生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附属物”的绝大部分学生弥足珍贵的自尊心、自信心必然蒙受重创,从而对教师、对集体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公正的态度看待学生。

2、以发现的眼光对待学生。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生生间的禀赋、品性也各有差异。要使学生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同的学生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有时欣赏他们微小的闪光点,比呵斥其显著的劣迹更有效。

3、以宽广的胸襟包容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可见,宽容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以宽广的胸襟欣赏学生,正是为了让学生在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得到反思和自省,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赏识是雪中送炭,它会使生命之花绽放;而轻视则是雪上加霜,它会使生命之花枯萎,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会欣赏学生。

参考文献

第2篇: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市场导向;素质本位;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23-01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政治、经济、科技、劳务市场发展,竞争的必然结果。

一、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课程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一个学科专业中,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表现为课程门类不全,新的需要的课程开设不出来,而旧的不需要的课程又删除不掉;课程门类之间在结构比例方面不合理,有的开设过多,有的开设过少。二是各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三是课程门类繁琐过多,内容交叉,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

2、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

这里主要指各门专业课程所讲述内容是陈旧落后的,课程设置基本沿袭传统的模式,仍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3、课程缺乏实用性,对就业不利

职业教育学校中开设的许多课程缺乏实用性,仍停留在知识传授阶段,知识、技术等都是过时的,跟不上需求,缺乏实际应用性。授课内容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用不上。

4、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表现如下:课程内容的选定没有吸收学生参与,没有照顾其需求和特点;课程内容的显现方式单一,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课程的进度、难易度等不合乎学生的特点;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等。

5、课程呈现方式呆板,学生不感兴趣

主要表现为形式单一、不生动活泼,缺乏新颖性;教学方式陈旧、枯燥,单纯是教师口授,学生听讲,记笔记,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够,教学枯燥乏味。

6、课程内容缺乏范例性,联系生活不够

学生学的是死知识,不能用,不能举一反三。

7、课程中实践环节不合理

一是在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一些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缺乏特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二是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中,讲的知识过多,而操作、练习和实验较少,尤其是生产中应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操作、练习和实验安排少。

8、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

所谓迁移性是指一门课的内容在原理与方法特别是思维方法方面,对于另一门课的内容有联系性、转换性和促进性。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既显示出课程内容的陈旧和封闭,也显示出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随着职业教育结构不断深入的改革,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综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特点和趋势,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下一些思路和看法:

1、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门类和招生数量既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又要适应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的变化[2]。二是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具有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素质。这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灵活的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确保毕业生具有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

2、以素质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以素质为本位强调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在思路上要突破或超越技能、能力的局限,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设置中,要做到在门类上使科学、技术课程与人文课程结合;在内容结构上使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与人文价值体系相结合。

3、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主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吸收学生参加课程改革的决策与设计,使课程改革队伍由现在的用人代表(企事业)、培养人代表(教师)、管理者代表(行政部门)三结合变为四结合,即加上学生代表。学生代表要参与课程改革的决策过程和设计过程,在各个环节上都要听取学生的意见。第二,在课程的编制与使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听取学生的意见,适应其需求和特点。第三,在课程的计划与教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以探究与实践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探究是一种探索、研究、发现、创造的活动。这要求课程知识技能的体系以能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问题方式、方法和原理为主要构成,使学生找到问题为学习开始,以解决问题为学习过程,以产生更高水平的新问题为学习的小结。

实践是一种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运用知识于实际,或从实际中发现、发展知识的活动。一般来说,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有一半至2/3的比重是实践活动或实践性活动。

5、以终身学习为主要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它要求在课程中更多地充实有关思维、知识形成、认知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从中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在课程呈现和表现的过程中,更多地增加学生自已探究,自己发现新知,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除此之外,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还要做如下努力:充分地认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加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完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机制;创建新的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注重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逐步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机制;增强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等。

参考文献:

第3篇: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一、 首先,澄清对政治教学工作的错误认识

有人认为,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门再简单不过的课程,没有什么深奥的难题,教师简单一讲,学生课下背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岂不让学生成了背书机器,起不到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学这一基石没有充分体现。其实,政治教学有很高的艺术性,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如果你没有对生活的认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而又认真的职业观,是不可能胜任此项工作的。很多学校不重视这门课程,没有专职的教师,把它作为次要的课程来教,结果培养出“知识优秀,品格低下”的学生,他们成了一个个的做题高手,却逐步养成偏激、固执、脆弱、冷漠的性格,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政治教学决不容忽视。

10多年来的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学工作很强的艺术性,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浅薄、狭窄,压力感、紧迫感时时撞击着自己,一个称职的政治课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精雕细琢”。

二、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创新运用于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1、 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体现教学新理念,创新教育就是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A以学生为本,首先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有个性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性。政治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二十个学生会有二十种认识,二十种答案,谁对谁错,只要有道理,能体现出的、积极的、向上,观点都应给予肯定,这就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的个性认识,由此可以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进步的时代精神。

学生个性的发展,很容易使学生与老师进行心灵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B以学生为本,注重榜样的作用

中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路口,他们敏感,稚嫩,性感丰富,可塑性极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精神鼓励与支持,这就需要了解一些伟人们的成长的过程也经历。

再者,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如通过初三政治课的学习,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哪一个国家率先使用,它就会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这就是创新带来的效益,再如我国的封建社会,创造发明达到了最高峰,中国的科技文化曾长期在世界上独领,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中国一度成为当时世界强国。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先导们的创新精神及其过程从而得到启迪和创造欲的激发。今天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使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同学们的思维更广阔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因为人的行动是爱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通过榜样教育,同学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四有”人才,随时接受祖国的挑选。

2、 教学开放,制定教学新策略

政治教学,仅仅靠课堂上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如初二政治,是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掌握一些法律知识,这些知识与同学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与法律打交道,爱法律保护,也爱法律约束,如果单纯的讲,同学们听起来枯燥无味,这可以进行开放教学。教学内容可由教材向教材以外的方面程度拓宽,教学形式可由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如在进行第三课第二节,“规范经济行为。打击经济犯罪”这一节教学进,事先让几位同学准备一个节目进行表演:厂家制假、商家售假、消费者受害。由此可以设计几个问题:①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违法行为?②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怎么做?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

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推动学生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而积累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如,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成知识的“传播者”,而老师则与学生合作者,咨询者。如在学习初三政治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节内容时,可由学生上台讲解,他们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历史课的学习,再加上自己的知识与觉悟,讲解“百年悲怆”这个问题,这位“老师”满怀悲愤之情,把中国如何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讲行如同大家在观看一部历史影片一样,感染力极强,这样同学们不公掌握了知识,而且受到了良好的爱国教育激起了大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关心时事,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集政治教学于一体。这对政治教师要求较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高度的政治觉悟,鲜明的政治态度,政治教师不但要熟悉教学大纲,而且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动态,世界发展格局。用事实向学生证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日益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就要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发奋学习,立志成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首先培养自己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时政问题,也是同学们最感谢兴趣的问题。作为一名女性,我喜爱电视剧,但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我更喜爱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是我每晚的必修课。了解的多,就有利于教学。例如“伊拉克战争”期间,我国的“非典”时期,除了备课、上课,完成教学工作外,我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的见解每次课前5分钟,一定向同学们“播报”学生们兴趣很大,紧接着上政治课的兴趣也高涨起来,甚至有时课外活动时间,还来找老师为他们上政治课。政治课成为同学们乐于接受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的爱憎分明,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还可以对这些事件进行评论,人人成了评论家,观察员,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大大提高了。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

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时期,存在向好,向坏两个方面发展的可能,绝大多数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培养下成了有用人才,但也有极少数人,因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思想政治教学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我们要了解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心胸开朗,乐于交往

②情绪健全,情感丰富

③性格良好,有自制力

第4篇: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但是,我们都知道教师在生生对话过程中决不是一个旁观者、和事佬的角色,相反是一个善于倾听、善于激励点拨的引导者。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更有效的引导学生间的生生对话,我尝试用人性化的评价激励学生参与生生对话。如我在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 “普罗米修斯被沉重的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峭壁上,双手和双脚都戴上了铁环。……”这一节,学生朗读之后,我这样问道:“多么可怕的刑罚!多么坚强的意志!你是怎样品味这些词、句的呢?”学生之间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生:“我从‘沉重’一词体会出刑罚的可怕。因为普罗米修斯被这沉重的铁链锁在悬崖上使他不仅失去了自由,而且遭受着肉体的痛苦。”

看到学生联系生活,在想象中把“沉重”这个词语的内涵理解得如此丰富、深刻,我十分高兴。又一名学生主动站起来说:“无遮无盖”和“日晒雨淋”联系起来更能让人体会到刑法的可怕。烈日炎炎的夏天,普罗米修斯被似火的骄阳烤得汗流浃背。瓢泼大雨时,雨水在他的身体上肆意流淌,冲洗着他的伤口,定会痛苦难熬。但普罗米修斯却坚强地忍受这样的痛苦!我和同学们都被他的表达感染了,激动地说:“你注意了语句内部的联系,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第5篇: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高中英语 自我计划 自我调控 自我指导 自我评价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52

所谓元认知,简单地说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以及结果的意识和控制。元认知策略是由美国斯坦福高中,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1976年率先提出来的。元认知策略的前瞻性和影响力在教师今天的教学中日益显现出来。元认知策略的具体应用包括教师的应用和帮助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时,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一旦教师成功地教授学生应用元认知策略的精髓,那么学生就既可以对自己的过去的英语学习进行分析,又可以对将来的英语学习做出更好的注意、理解和规划,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无数教学实践证明,高中英语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使用元认知策略,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结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总之,在教学中践行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主要是从自我计划策略、自我指导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调节策略和自我评价策略这五个元认知策略的具体展开方面来探讨元认知策略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的启示和指导。

一、自我计划策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示

中国人在做事的时候都非常强调计划的重要性。例如“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等等一些成语都是警示人们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的。同样的,元认知策略中的自我计划策略也是在强调计划的重要意义。自我计划,顾名思义,指的是在进行认知活动之前,个体制定好具体明确的目标以及计划实施的各个步骤,预测可能的结果,随时准备好应对不同的局面甚至是突发状况。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学期的开始时针对上一阶段英语学习的弊端与时俱进地提出新的学习计划。比如,高中时期的英语学习重点难点之一就是英语语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下意识地多给学生准备一些跟语法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我们也可以称自我计划策略为瞻前顾后性的策略的原因。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制定计划除了要宏观之外,还应该具体一些。比如说,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总的学习安排出具体的英语学习计划,可以具体到每周,甚至是每天。早晨的时间,记忆力最佳可以用来背诵记忆英语单词,下午的时间容易犯困,就可以听一些英语歌曲。晚上万籁俱寂,安排做一些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来巩固和提升英语语法水平是最好不过的。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时刻谨记帮助学生养成计划学习的好习惯的重要性,适当地从旁指导,使学生的计划更加切实可行。

二、自我指导策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示

自我指导是元认知策略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指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把高中英语的学习步骤或者方法呈现出来,用来引导和监督自己的学习。高中阶段,是提升和拔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和终身的学习成就。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比较繁重的,要想指导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进行自我指导的话,就容易得多了。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下的自学时间是十分充足的。具体的做法就是需要指导学生对自身的英语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针对弊病和不足展开自我指导,学好英语。学生在解答英语试题的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自我指导以及对做题速度的把握主要采取的就是元认知策略。总之,自我指导策略是元认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自我监控策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示

在高中英语教师中间常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的自我监督的影响力胜过教师监督的十倍。”自我监控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某些行为的有意识关注。主要包括:自我记录、自我提问、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学生学习时,最大的敌人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在学习上。比如说,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是学生需要攻克的一个难点,有的学生甚至说“珍惜生命,远离阅读”。学生在练习高中英语阅读时,就要集中注意力,节省时间,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问题回答。这一点不容易做到,需要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不断提升。自我监控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是最难的,需要学生不断地探索。

四、自我调节策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示

自我调节是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补救,比如说向英语教师求助,向身边的同学求助,根据对认知效果的检查,及时纠正调整认知策略,保证英语学习的顺利开展。自我调节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生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平稳地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泥于已有的计划,随时根据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做出适当的更新。

五、自我评价策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示

第6篇: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聘用制;人事档案;管理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几乎都使用聘用制度,因此高校人才流动比较快,而随着人才的流动,其人事档案也需要随之进行流动,这就需要个人与高校的人事档案部门及时的做好沟通,以此确保自己的档案能够及时的调转,不会丢失,某些重要的经历能够及时在档案中填写等。

一、高校教师聘用制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采用聘用制的方式来聘请教师,这就聘用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师的价值,使得教师能够积极进取,这对高校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聘用制方式对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需要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其对人事档案管控产生的具体影响如下:

1.档案工作程序的影响

高校教师采取聘用制度之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步骤已经不适应现阶段高校档案管理情况,比如收集、整理、保管等都有所差异,因此在这种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编制表现出更多新的特点。因为我国整体的人事制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人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高校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能够选择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高校人才流动十分常见,人才的流动就带动着人事档案的流动。这对需要人才与高校档案部门建立切实有效的联系,以确保自身的档案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存,不被丢失。从此,高校人事档案整理不仅仅是重视保管,更加重视利用,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能够促进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更利于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会选择使用更多的整理以及保存方法,以便更能满足人才的需求。

2.档案内容的影响

高校聘用程序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人员聘用需要通过各个阶段的选拔,同时经过不同的环节,以此才能选择出更为出色的人才,而上述聘用的过程都需要记录在人事档案中。以便通过人事档案就能够看出该名教职员工的聘用以及在高校的发展历程。因为聘用制下的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因此高校的人事档案内容,不仅仅注重聘用人员的基本信息,比如年龄、工作经历以及成就等等,更重要的是注重其社会信誉问题,一旦该名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中记录其信誉不佳,高校不会聘用。现阶段我国正在开展个人信用档案工作,为高校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高校教师聘用制度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措施

在聘用制度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其对档案工作程序以及档案内容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为此需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管理工作。

1.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因为高校的选拔教师的制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固守传统,需要做出改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此有所意识,做好心理准备,以此满足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由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并且做出相应的调整。

2.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

标准化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就没有高质量,高速度。标准化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石,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节约人力物力的技术保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前提之一就是人事档案材料实体的标准化。使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每份正式材料都做到所有要素具备,真实可靠,外形完整,符合内容精确的要求。同时,要做到格式的规范化,档案材料表格设计要合理,印刷和书写材料如纸,笔,墨水的质量要保证,以及材料尺寸大小的规范化。再次,要实现档案信息的现代化采集,处理,传输和利用等工作的标准化,尽快出台网络环境下人事档案信息的等级划分和权限的规范标准,人事档案信息数据输入规定,软件使用标准及数据编排细则等事关基础性工作的国家标准。

3.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水平

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不高这是由于人们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起初的收发,整理,剪裁等最基本的文秘工作的阶段,认为只要工作态度端正即可,根本不需要一些高学历,高文化背景的人去做,所以导致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偏低。但是,这种情形在实行全员聘用制的情况下。直接违背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我们应该对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激励,考核机制。竞争上岗;要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还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有效性;也可以聘请专家作专场的报告或现场的技术指导,扩大我们的眼界。总之要真正选出那些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热情,能够胜任工作并且有活力,有热情,有条不紊的人员充实队伍,并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培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校教师聘用制环境背景下,对高校管理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有关部门人员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不能固守传统,适当的调整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并且适当的添加档案内容,尤其是聘用人员的信誉,当然这还需要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同时做出改革,建立个人信誉档案记录,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虹。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6(21)

[2]巩霞。中国与美国人事档案管理之比较[J]。兰台世界。2006(20)

第7篇: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学校组织文化 教师身份认同 影响

学校组织文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构建完整的教师身份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校来说,教职工都是生活、工作在一定的学校组织环境中的,学校组织文化不仅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更会影响思维方式和教育价值观念,文化的影响具有长期性与稳固性特征,学校组织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学校组织文化概述

(一)学校组织文化的内涵

所谓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在运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以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反映出学校组织特有的“思考方式”和“行事方式”,其内涵具体表现为:第一,学校组织文化并非一种独立形态,而是受到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第二,学校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活动中沉淀、被组织成员认同和遵循的,具有普遍的意义;第三,学校组织文化具体表现为组织的思想理念、信仰、价值观、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形态等;第四,“富有特色的思考方式和行事方式”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标志。

(二)学校组织文化的基本结构

学校组织文化的基本结构由表及里概括为表层、中层和深层,即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或心理的三个层次。

1.表层文化:物质层文化

表层文化表现为实体的物质层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学校组织文化结构中最表层的且可直接感受到的部分,是“硬文化”。它以物化的形式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校容校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

2.中层文化:制度、行为层文化

中层文化是通过教职员工行为表现出来的,由具有本校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共同构成,主要是指对教师和其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学校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教师和组织行为的要求。

3.深层文化:精神层文化

精神层又称学校文化的深层,主要是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是形成学校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学校精神层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最深层,是学校教职员工长期形成的心理习惯和思维理念,属于“软文化”。

学校组织正是通过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来影响教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教师的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

“社会学”视角的专业身份认同强调教师专业认同是与社会情境有密切关系的概念,其中的温格(Wenger,1998)的实践共同体理论当今影响力日盛的一个建构主义人们理论,该理论强调个体与结构在实践共同体当中的互构关系,指出认同是人们在共同体当中对于各种所属关系的投资与其场景下进行的意义协商之间的张力下建构起来的,是一个二元的互动过程。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教师的个人经验与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制度情境互动结果,而且不仅是个体经验和共同体经验的相互作用,也受到共同体所在的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的影响。

三、学校组织文化与教师身份认同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机构实践共同体,其中的学校组织文化是实践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它影响到处于该社会情境中的教师身份认同的建构。学校组织文化中的基本类型有科层文化,教师文化和以亚文化形式存在的学生文化。

在现行的学校组织制度中,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科层文化,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系统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在科层体制中,教师处于组织系统的最低端,教师会感受到来自学校领导的强制性压力,不能与管理人员有效地沟通和交流,教师的合作需要难以有效表达。这种文化形态潜在地限制教师的身份认同,使其难以获得归属认同和安全感。

教师文化是教师个人与集体间形成的组织氛围,就教师文化而言,哈格瑞夫斯(Andy Hargreaves)曾分析过四中不同性质的教师文化,即个人主义文化、分化文化、合作的文化以及硬造的合作,这些不同性质的教师文化深刻影响着教师的身份认同。在个人主义教师文化的影响下,教师同事之间难免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的不和谐,致使彼此间的专业合作不能有效实现。

学校组织文化的多重结构性要求我们不仅要注意外显的物质层文化的建设,更要注意居深层的“软文化”,如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的塑造,以及居于中层的制度层文化的强化,也只有它们的真正互动,学校的文化管理功能才会得以彰显和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孙建敏 译.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3.

[2]郑金洲.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48.

[3]张军凤.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2007,(07).

[4]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

[5]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1-241.

[6]殷磊.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高教研究,2005,(3):54.

[7]周淑卿.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79.

[8]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 New York: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8.

[9]郝彩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危机及应对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4):23.

[10]刘熠.叙事视角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建构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9):9-11.

[11]王新如,郑文.谈学校组织文化与学校效能[J].教育科学,1997,(3):55-59.

[12]唐玉娟.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J].现代教育论坛,2009.12.

[13]李芹.学校组织文化内涵、结构与功能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

[14]吴秀聘.组织文化与特色学校[J].教育导刊,1995,(11):20-23.

[15]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06).

第8篇: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论文摘要:从人文价值的角度,探讨奥林匹克精神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包括:促进世界和平,人们在竞争中实现自我超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民族和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主义精神?公平竞争意识等方面的集体体现?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奥林匹克精神树立了大学生爱国奉献和集体主义观念,重在参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德意识和公平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充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 

    《奥林匹克》中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整体结构来看,奥林匹克精神是这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了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思想就不可能得到贯彻,奥林匹克运动也就无法实现其促进世界和平和建立美好世界的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迅速推进,不仅给我国经济领域带来了深刻的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很容易接受新观念?然而,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如何建设好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利用当前大学生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开发对人类文明与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奥林匹克思想,探索大学生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奥林匹克精神对人类的贡献 

 

1.1促进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 

和平的实现,离不开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但是向往和平?追求美好生活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奥林匹克运动试图通过体育运动竞赛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建立起友谊,促进世界和平,减少国际间争端和战争威胁?因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正义事业的追求目标相一致?目前促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外交成为国际关系交流的重要手段? 

 

1.2重在参与,永不言败,在竞争中实现自我超越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顽强拼搏?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高度概括,在奥林匹克赛场,它永远激励着运动员去攀登体育运动的高峰,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运动健儿靠的正是这种精神,在顽强拼搏的体育赛场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纪录,或是在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中,努力实现着对美好目标的追求,甚至绝大多数运动员明知希望渺茫,仍在付出辛勤的汗水实现着自我极限的超越? 

 

1.3体现了人类社会对“真?善?美”追求的统一 

“友谊?团结和互相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在公平竞争的精神原则下,让世界人民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来寻求一种互相了解?友善待人?平等交流?团结共进的文化方式?奥林匹克运动寓意人类的团结?友谊与和平,她的产生与发展带给人类的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追求的统一,是人性本质的反映?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是对人类本质的特有表现,它表现为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体育运动禁止“兴奋剂”,统一规则,维护裁判公正,就是体育运动追求“真”的体现;“善”表现为体育文化的国际性与无国界化,它不受国籍?种族?民族的影响,远离政治的奥运创始原则,并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友善待人?增进友谊?追求和平的理想环境,其表现为人类向往和追求“善”意的终极关怀;“美”不仅表现为集体竞技的和谐美?个人竞技的竞技美,而且表现了人类对完美的精神的追求?奥运赛场重在参与?永不言败,只有强者?没有弱者的拼搏精神,正是人类对“美”的永恒追求?

    2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文价值体现 

 

2.1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百年奥运,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为了生存,人必须具有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钢铁般的意志?奥运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人是作为目的,而非工具出现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是人类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肯定?奥林匹克主义给竞技运动设置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它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强调体育应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进而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的建立? 

 

2.2奥林匹克精神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精神支柱,奥林匹克运动赛场的竞技是国家民族精神的竞技,它与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变迁?国力的增强或民族复兴密切相关?国运盛,体育兴,一个国家在奥林匹克运动实力的强弱是其经济实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反映之一?正是从这个窗口,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在那里,国旗的升起?国歌的奏响,代表了国家的荣誉,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健儿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每当此时,唤起的是整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振奋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此时,在人们的心中,祖国的利益和荣誉高于一切?这种精神不仅在体育赛场激励着运动健儿的顽强拼搏,而且提高了国家全民族的凝聚力?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既是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更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2.3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之魂反映理想主义精神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也是运动健儿不断进取?顽强拼搏和永不满足的奋斗理想?这种理想主义精神不仅是体育赛场的精神动力,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思想的精义是超越?是创新,它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去追求新的完美?正是源于这种理想主义精神,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2.4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反映出人类的道德与追求 

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竞赛的理想准则?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费厄泼赖”(fair play),是一种人道礼让的平等精神?其意义之一,是寻求一种奥林匹克赛场在条件相同状态下公正?公平的竞赛;其二,是通过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来实现无种族差异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虽然,今天的奥林匹克赛场存在着许多违背体育道德的不公正因素,但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却是人类对体育道德的永远追求? 

 

3奥运精神人文价值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人文素质包括文化素养?艺术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等诸多因素?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而奥运精神人文价值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启示? 

3.1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奉公守法,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多做贡献?作为社会栋梁的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了解和学习,更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克服和抑制与社会伦理准则和法规制度相悖的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从而主动地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3.2培养学生重在参与,积极进取的顽强拼搏精神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号召人们在思想上要达到一个新境界,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克服障碍去争取更大的胜利,体现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而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主要是培养学生3个方面的能力,即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借用奥林匹克“格言”的理念,是培养学生进取精神的有效途径? 

高校体育教学也应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和终身体育的习惯?因此,应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又一定要有“超前”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始终能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类社会自强不息?发达昌盛不可缺少的高贵品质?并把这种高贵的品质迁移到今天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去,不论有多少艰难困苦,遇到什么阻力?障碍?艰险,都要拥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英雄气概? 

 

3.3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和公平竞争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竞争精神在不断增强,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唯利是图思想作祟?缺乏诚信友爱?公平竞争意识淡化,甚至丧失民主与法制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因此,矫正大学生的这些思想偏差,可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精神”教育大学生?在奥运会上,运动员是在一套被国际社会共同承认的“规则”下进行实力对抗,不论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参赛者在比赛场上都是公平的,谁也无法享受特权,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和凌驾在规则之上?奥运会的这种精神在向社会传达公平竞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人类社会树立一套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对引导大学生提高公德意识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4激励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人性的完满?身心的和谐发展一直是奥林匹克精神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教师要认真贯彻“利他取向”的教育原则?这种教育原则是使学生学会换位思维,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助人行为,最终形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格特征?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激烈的对抗竞争,频繁的人际交往和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都为实施“全人格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种社会角色的尝试机会,要使学生的个人行为适应群体的需要,与同伴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学会主动关心他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就是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既要使学生能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又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责任心,这样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高校的体育教

学活动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竞技运动知识,更要注重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文化的解读,充分发辉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人文价值?这样不仅可以纠正长期困扰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种种误区,又推动中国体育教育的革新,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m].北京:文汇出版社,1996. 

[2] 何振梁.世纪之交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科学,1997,17(1):7-11. 

[3] 谢亚龙.奥林匹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第9篇:谈谈对支教的认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156-02

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为乡镇村级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他们为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不计其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甚至挽救了生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和实施,其中部分人员因学历水平未达到执业基本要求将不能继续行医。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参加继续教育,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尽快达到执业、助理执业医师水平,通过考试拿到“两证”,以取得继续行医的资格。

1 执业医师考试现状分析

执业医师考试是国家对医疗行业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才能参加综合笔试,这充分说明了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是国家对执业医师准入的第一道门坎,而在执行这一准入考试中,的确也成了医学毕业生的一道坎。

在每年的执业医师考试中,考生最担心的是实践技能考试。根据有关统计总合格率在60%~80%之间,三站考试中合格率最低的为体格检查与基本技能考试。在三项考试中相对较好的是问诊和病例分析,X线、心电图也是难点之一,单项合格率占50%~60%,部分考生为零分。这说明考生作为临床医生来说基础学得不扎实,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考生程度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随机对近年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县级卫生学校毕业生合格率比例最低,高职高专、本科院校成教毕业生合格率较高,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生合格率最高。

2 培训学员组成及存在主要问题

参加学习的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乡镇村级医务人员,在这些人员当中,有近一半是县级卫校毕业生,其次为地级卫校代培生。年龄差距在25岁以上,最大的已50多岁。学员不但年龄差距大,业务能力相差也很大。从这两年的教学及实践技能模拟考试反映的情况看,确实有部分学员在临床技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 体格检查基本技能不扎实

体格检查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收集临床资料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系统、全面、规范的体格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医疗设备先进的今天也是如此。而有些学员在这方面很欠缺,首先是对“五诊”即视、触、叩、听、嗅没有全面掌握,主要表现为动作生疏,操作不规范,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其次,对检查的内容、目的不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检查不清楚(如、顺序),对怎样检查使体征更明显、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知之甚少。部分学员只会背条文,不会动手,成绩当然也不会好。

2.2 心、肺听诊,腹部触诊,X线、心电图阅读不尽人意

心、肺听诊在临床上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多听多练,而个别基层卫生人员在看病时几乎不听心音、呼吸音,听诊方面也是弱项。心电图、X线检查可说是常规检查项目,是执业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心电图在教学上本身就是难点,再加上与X线阅读一样在农村使用较少,按学员的说法,在学校时学得少、练得少,毕业后接触少、用得少,导致部分学员成绩较差。

2.3 基本操作技能环节薄弱

与体格检查相比,学员在基本操作技能方面更欠缺,如无菌操作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戴无菌手套方法,合格率仅在60%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抢救措施中心肺复苏术、输氧操作不规范、动作生疏、顺序不清、步骤不清,合格率也不高。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说明学员在基本技能操作方面差距较大。

3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临床技能教学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情况及学员状况分析说明,实践技能是最欠缺的。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同时也间接地说明,学校在实践技能教学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试想一个不会行心肺复苏术的医生怎么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个“五诊”都不能很好应用的医生又怎么对疾病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改变教学理念

充分认识技能操作的重要性,革除实际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基本技能的弊端,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调整,增加实训课时,加强技能考试在学习中的比例,使学员真正达到理论过硬动手能力强的要求。

3.2 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特别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当好学生的表帅,传道、授业、解惑。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并及时传授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要做准确、规范的示教,指导学生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设备,让学生多动手练习视、触、叩、听基本方法和其他基本操作技能,体验阳性体征的表现,掌握临床技能,利用假期见习和毕业实习,到县级以上医院切实搞好临床教学,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3.4 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发挥临床考核的杠杆作用

参照国家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改革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方案,加强对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和督导,严把毕业关,对学员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病例分析,X线、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断与分析,常见临床技能操作等进行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医学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的主要环节。加强临床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不但对其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保证,要想使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顺利通过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考试,保证医师的执业水平,提高医师的执业能力,就必须从提高教学质量上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