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第1篇: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高效建设;园林建设;绿化管理

1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资源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规划好自然土壤的应用,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工作的科学性。自然土壤表面的10~25cm是适合植物根系生长的土壤,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结合当地的土壤特性制定合理方案,才能在建设绿化园林时,尽可能少地破坏土壤的原样。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工作,还要考虑各种植物成长过程中对于土壤的需求,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力求生物多样性,能够保证园林绿化工作的效果。在必要之地实施改造,并尽最大可能利用原土回填,让土壤保护当地的生物物种,不仅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还极大地节约了园林绿化建设的资源消耗。

2科学选择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

能否科学选择园林绿化所用的植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能否实现低碳化目标。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低碳高效园林绿化工作的支持。科学选择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

固碳能力强的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固碳能力因此成为衡量植物是否低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夹竹桃与垂柳等是较为常见的植物。

2.2选择科学方式搭配植物

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需要开发科学合理的植物搭配方案。将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讲究颜色搭配,都是做好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技巧。在选择植物时,彩色植物的比重较大,这是因为彩色植物中的花青苷色素能够更好地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美观度。除此之外,彩色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强,能够保证园林内部环境的合理性。一般来讲,彩色植物中落叶植物较多,考虑到秋冬季节彩色植物绿叶脱落,美化环境与平衡环境的作用难以发挥,园林会出现空白期,还需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做好彩色植物与常绿植物的搭配,使园林一年四季都可以处于固碳释氧的良性循环中。

3积极选用低碳环保的园林绿化材料

除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绿色植物外,园林绿化建设还包括配套建筑物的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安装。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在建设城市园林时,应当选择环保性材料,例如石材与竹制品。利用这些环保材料代替钢材、水泥与玻璃,能够有效落实低碳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看台建设中应用圆木,用石材打造园林中的桌椅,用碎石铺设小路等手段,都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低碳化。积极落实低碳思想,从园林绿化建设的材料入手,提高园林的节能性,有利于拉近园林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距离,更能激发城市居民对于园林的情感。

4积极使用节能型园林绿化技术

在各类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建设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期待。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多,使得城市的用水需求不断提高,节约水资源是建设低碳园林的关键环节。将节水型技术推广于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环境和谐度。在选择园林种植的植物时,应当选择一定比例的耐旱植物,减少植物自身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要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与养护过程中的用水情况,结合园林内所用植物的用水情况,制定园林灌溉的方案。在灌溉园林植物时,要利用多样化的灌溉技术,像渗灌、滴灌与微喷都是节水灌溉的先进方法,不仅能够节约园林绿化建设所用水资源,还能形成良好的园林绿化建设氛围。除了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好节流工作,还要做好水资源的开源工作。所谓开源,就是通过建设集雨池,利用雨水的收集与循环使用,大大减少灌溉用水量,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低碳高效的目标,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向城市居民传达正确的资源使用观念,让园林绿化工程发挥出多样化的功能。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使得各行各业都开始调整生产与运行的标准。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要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入手,在考虑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低碳研究力度,让园林绿化建设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一致。

作者:赵利国 刘伟 单位: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理处 石家庄市裕西公园管理处

参考文献:

第2篇: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管理发展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企业的发展与管理也应该向其进行不断的靠拢,顺着这一思路进行发展,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在英国提出的,我国在2009年正式提出,我国国际发展合作委员会指出,低碳经济就是相对于传统的经济来说,在一个比较新的层次,更好的实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解决节能以及环保的相关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它是属于一种污染小、能耗低的新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的破坏进行缓解,解决气候变暖以及灾害增多这样的一些问题。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在发展以及进步的科技的基础上,将能源的利用率予以提高,实现一种清洁能源的创新,这样来进一步的造福于人类。因此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不仅仅是国家的一个大计,也是各个企业要做到的。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企业大发展来说,带来的极为重大的意义。第一,改善了企业的运营环境。第二,提升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包括三个:低碳经营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崇尚创新的管理理念。第三,低碳经济加速了企业的发展转型。例如说,一些企业在这种理念下就可能会选择产业转移,或者是改变经营业务,或者是进行产业调整以及技术的升级。低碳经济也会对中心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发挥出东部的资金优势以及西部的能源优势。第五,低碳经济也转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在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改善与升级。包括采购、财务、生产、营销等等。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策略

在这种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应该树立一种绿色管理的观念,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宏观方向。

第一,企业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一个企业的形象就是它的无形资产,在这种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就应该首先要树立一种自身绿色与环保的新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对员工产生一种积极的作用,来进一步激励员工的自豪感,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感,促进一个企业的凝聚力。此外,在对外方面,也能够将自己的影响力予以扩大,进一步增加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信任度,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来对企业的份额进一步的扩大,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二,开发低碳技术。低碳技术即开发节能环保产品,通过开展这样的研发相关活动,进一步开发出新的、环保的产品,降低企业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所产生的一些负面性的影响。开发这种节能的环保的产品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应该予以重视的环节,也是进一步推动一个企业的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实施绿色生产的过程。对于传统的企业生产来说,其在生产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也会消耗点大量的资源以及能源,这一些都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在绿色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企业应该不断的优化自己的工艺,实现一种绿色生产。不仅仅要做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要做到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比如说,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到使用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进行循环利用,这样来减少对废弃物的排放。

第四,开展绿色营销。这也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发展的趋势。在传统的营销中,企业往往是利用产品、价格等一些传统的手段与方法进行销售。绿色营销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更加注重低碳环保的概念,在营销的同时,要充分的考虑到保护环境,控制污染。通过这种绿色营销的实施,在企业管理中,就能够体现出低碳经济的思想,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也要对于社会的责任勇于承担,这样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形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说,绿色营销是未来企业在竞争中的一个优势,是能够为企业占领市场的一个法宝。

第五,建立一种新机制。首先,要定岗定员,做到责权明确。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有规定的人员,力求实现一种一岗一人,也可以考虑一人多岗,要做到责任明确。在一些企业以及经理办公室,往往是一人多岗,但是因为职务的限制,在交接部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下级指挥上级的尴尬局面,而如果是赋予工作人员相关的权利,就会使得工作处于一种合理的状态,对企业内部人员的一些不和谐气氛予以消除。其次,做好会计的监督。财务部门要切实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对每一项开支报销要进行核定,防止一些采购人员以及出差人员多报、滥报、错报的一些行为,将成本控制好,做到源头上进行节约,防止浪费。再次,做好人事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门要为企业选择合适的职员工作人员,将每一个员工的资料方案予以完善,确定好专人专岗,发挥出没一个员工的潜力,以及效用,防止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人力资源部门还应该定期的组织一些培训,增加员工的专业能力,切实的让每一个员工树立起一种绿色经营管理的理念。

三、总结

总之,低碳经济对于社会、自然、以及企业都起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社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那么就必须要遵循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管理者应该立足于长远,积极的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结构优化,大力的发展绿色产业,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促进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禄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0;1

[2]成英,李伟.杭州个人房产办证40分钟领证——企业管理模式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应用探索[J].中国房地产.2010;1

第3篇: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日

一、低碳经济

全球变暖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温室气体引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效应中,CO2的作用高达77%,而我国又是全球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减少CO2的排放是我国现阶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一词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的结构优化,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电力企业CO2排放现状

我国电力碳排放不但总量大而且增速快。近年来,电力行业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等,加快节能减排。2000年至2011年,我国发电企业供电煤耗已从392克/千瓦时下降到329克/千瓦时,但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约300克/千瓦时的供电煤耗相比仍有差距。2013年9月27日的《中国上市公司碳约束报告》显示,电力、钢铁和化工已经成为中国前三大高耗能行业。其中,2010~2012年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平均排放量为3.39亿吨,2013~2015年或将达到3.70亿吨;钢铁行业试点地区2010~2012年的年度排放量为1.32亿吨,预计2013~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约为4.8亿吨,年平均排放量为1.6亿吨。分行业看,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全国排放总量的50%,主要由燃煤发电产生。从全国来看,2012年火电行业平均供电煤耗324克标准煤/千瓦时,折算成单位发电量碳排放约为8.4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全国发电行业上市公司共有58家,其中7个试点省市的家数占到38%,共22家。2012年装机容量为18,178万千瓦,年度发电量为10,276亿千瓦时。2010~2012年试点地区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平均排放量约为3.49亿吨,根据试点地区GDP增长与发电量之间的关联性,结合发电行业供电耗煤目标,预计2013~2015年试点地区火电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年度排放量为3.70亿吨,电力行业碳排放配额缺口约2,100万吨。

三、中国低碳电力经济发展的措施

发展低碳电力战略基本框架涉及宏观规划、结构优化、制度落实、电力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转变等多个方面。

(一)宏观规划方面。在宏观规划方面要基于我国国情,科学研判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低碳电力的需求,制定宏观规划并随环境变化灵活调整和完善,确保低碳电力战略实施各项工作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到位。重点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低碳电力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匹配的短、中、长期目标,过快或滞后的发展都可能引起电力供需严重失衡,对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二是其在电力工业各环节——即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的全面协调,与一般商品存在库存调节不同,电力发输供用以及电能交易瞬间完成,任一环节的资源错配都将造成上下游的巨大浪费。

(二)结构优化方面。电力行业以低碳为目标的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发电侧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和需求侧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电力利用率。一是从发电侧来看我国的电力行业应:①优先发展水电;②优化火电设备,大力发展高效洁净的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关停低效的中小机组;③在安全可靠基础上开发核能;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太阳能发电;④加大新能源特别是风能的并网力度,优化能源利用率,促进我国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我们应该加强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以能源的综合规划为基础的电网企业引导用户用电习惯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上的。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电网企业积极地开展需求侧管理不仅使电网的运行平稳,更减少了电网峰谷差带来的能源浪费。根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测算,在将来30年如果进一步提高终端用电的效率,那么发展中国家大约可以减少40%的能源投资,所以在电网中积极地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三)电力技术进步方面

1、现有火电企业应大力推广洁净燃煤发电技术,这包括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低NOx燃烧技术,30~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超临界(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空冷发电技术等,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

2、核电企业由于其核能的特殊性,其发展的空间虽然巨大,但是对于科技含量要求极高,虽然经济的拉动能力很强,但是不利于大规模的扩展。因此,目前我们应重视核电技术人才的培养。

3、针对风力发电特点,应大力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和建设蓄能电站,通过智能网实现电能优化配置。同时,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也是增加电网调峰能力、避免风机弃风,使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达到最大化。

4、努力研究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发展各种新型能源发电技术。例如,甲醇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生物质燃气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发电、潮汐能发电等。

(四)消费观念转变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消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电力消费观念由“高碳低价”向“低碳高价”的转变也初具条件。这将使“自上而下”的国家战略与“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逐步实现融合,为低碳电力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充分应用舆论工具,宣传低碳电力带来的好处,主动引导低碳电力消费。其次,要畅通低碳电力购买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便于消费。此外,还应建立认证机制,表彰低碳电力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给社会带来示范效应。在发展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随着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采用合理的营销技术与商业模式,包装低碳环保的电能商品,实现差别营销策略与对应的需求侧管理技术,提倡科学的、低碳的用电方式,满足电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也是电网企业应对低碳挑战中的关键一环。

主要参考文献:

[1]路石俊,杨淑霞,林艳婷.低碳经济下电力行业发展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第4篇: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装备制造业实践发展

引言

当前是一个低碳经济时代,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低碳经济实质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完善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不同方式,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利用,避免产生过多污染物,从而促使全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新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为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更好地发展,市场企业需要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自身战略制定工作中,注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积极引进利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有效解决生态环保与能源损耗等问题。

一、低碳经济及其发展必要性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基础,通过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使用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全球经济与生态环保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各个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1)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和内在需求。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变得日益频繁起来,越来越多的能源被开发利用,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就比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①。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变得尤为重要,每个国家都要在促进经济发展基础上高度重视降低碳排放强度,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各项传统能源的损耗利用,避免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到环境空气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在我国传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大量企业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该模式对传统能源开发利用的依赖程度偏高,一定程度缺乏对新能源的创新开发意识,从而容易导致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科学有效保护工作。而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新型经济形态,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内容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能够更好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目标。因此,各个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战略选择,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3)发展低碳经济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文化上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赢得各个国家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强调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国通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促进与发达国家最新技术的研究合作,共享最新技术成果,并有效参与到各种规则制定活动中,从而全面掌握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发挥出自身“世界公民”的责任作用,推动全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装备制造业及其特点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基础,主要负责为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加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社会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工作,其是实现国家现代工业化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制造业主要包括了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其中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核心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也就是“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资本密集。与其他一般产业相比较,装备制造业建设发展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各项工业装备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加工都要涉及到巨大成本支出,投资规模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数十亿。因此,装备制造业是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目前我国经济市场上装备制造业全行业的三资企业产值过亿元的就超过了1000家。(2)技术密集。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对高新技术的依赖要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各项装备除了对加工生产技术要求较高,还对研发设计水平、工艺综合实力以及知识产权投入方面要求高。因此,装备制造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该产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创新研发使用。(3)劳动密集。装备制造业与其他加工生产业一样,需要投入到大量的人力,装备制造业是一种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同时存在的新型产业。大型装备生产项目的组织开展需要依靠大量人力去完成,像一些地铁建设项目、船舶装备生产项目以及军事装备生产项目都会涉及到复杂的建设生产内容,不同环节工作任务都需要靠人力介入进行解决。因此,装备制造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少有的一种对资本、技术以及人力都有着较高要求的产业。

三、装备制造业在低碳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挑战

当前我国制造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装备制造业所占比例偏低,更多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大量企业是从事低端产品的加工制造,资源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成为了制造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因素。这种不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造就了我国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现状,不利于我国制造业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更多是集中在一些价值创造偏低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对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设计,随着市场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的不断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将会逐渐丧失,更多的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将会面临经济挑战问题。

(二)能源挑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会导致更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同样生产1美元的工业价值,中国实际消耗的能源量却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在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能源效率低的问题,该问题会导致大量能源的浪费使用,同时会增加社会的排放量,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展。除此之外,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还面临着能源安全挑战问题,虽然我国是一个石油储备大国,但是由于开采技术的限制以及社会对能源产量的高需求,大多数石油都需要通过进口方式进行实现自我需求满足,对外依存度偏高③。对外越来越高的能源依存度会导致我国装备制造业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国民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急需要优化改良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应用新能源技术。

(三)环保挑战

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装备制造业对传统能源使用的高依赖程度,导致每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并且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这样无疑会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来源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燃烧,而工业制造业占化石能源消耗的50%比重是温室气体排放主体,装备制造业过于依赖于传统能源的消耗使用,未能够及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开发或引进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和设备,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不减反增,这也是造就我国目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的主要原因。

四、低碳经济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一)政府完善产业低碳政策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积极完善装备制造产业低碳政策,确保能够给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出政府在市场上的科学引导作用。首先,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法律法规政策内容,政府部门要制定出先进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监管政策,推动市场资源价格市场化,避免用电差别定价现象的出现,并且要对资源性产品出口取消出口退税的相关政策,引导装备制造企业科学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生产设备。其次,政府部门还需科学引导高耗能产业发展,对某些加工业采取兼并重组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集中度,协调不同企业之间的工作,实现共享专业化生产利益,有效促进高耗能产业的优化升级工作发展,充分发挥出新技术成果价值。最后,有关机构部门要构建出完善的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管体系,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相关企业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治理排放展开监督,提高装备制造企业低碳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政府部门要专门设立专项经费与物质奖励④,引导激励高校与企业展开科研合作,共同去研发绿色低碳生产技术与设备,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企业制定合理低碳战略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及时优化调整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注重提高自身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装备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条件,合理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市场要求的低碳经济战略。首先,企业要制定出柔性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管理发展与新兴技术开发研究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企业内部的加工生产、营销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低碳经济战略风险,确保能够及时处理好各项危机。其次,装备制造企业还需制定清洁生产战略。企业要结合不同装备产品生产需求,合理设置污染处理设备,严格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应用清洁技术,综合考虑到产品的可回收利用,通过清洁技术的辅助应用将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量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让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贯穿到整个产品设计加工、污染物治理排放过程中,实现企业绿色低碳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改良优化能源结构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要积极改良优化能源结构,打破传统以煤炭为主导能源结构的弊端,朝着节能减排的工作发展目标不断前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税收优惠政策与价格机制,科学有效地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中优先采用碳密集度低的清洁能源,充分发挥出优良能源结构效应的正能量。装备制造企业要自觉树立起先进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到创新应用绿色低碳生产技术的重要性,装备制造企业要及时淘汰掉那些高碳排放量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聘请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对新技术的开发研究,降低企业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⑤,实现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政府要要明确装备制造业的碳排放标准,通过制定实施强制性碳减排政策、价格补偿政策,引导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改良,降低企业二氧化塘排放量。

(四)建设企业绿色供应链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加强装备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引导广大装备制造企业树立起先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保证能够满足低碳经济的本质发展要求。首先,装备制造企业要认真做好生产前准备工作,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原材料、设备技术等资源进行采购,企业内部采购人员要切实落实好绿色低碳管理措施,科学采购碳排放量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量低的原材料;而技术人员则要正确安装好各项清洁能源生产设备,督促生产人员规范操作。其次,在生产环节当中装备制造企业要督促全体员工合理使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和设备展开产品加工生产,充分发挥出能源的价值作用,并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最后,装备制造企业要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绿色生产管理人才队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专业的低碳经济管理培训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低碳经济发展管理意识和能力,促使其能够将绿色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各个管理环节工作中,确保实现企业事先制定好的低碳战略发展目标,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实现低碳绿色技术创新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必须积极创新研究应用低碳绿色技术,优化改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首先,装备制造企业要优化改进内部生产工艺技术,完善各项加工生产设备,确保能够最大化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能源的损耗利用。其次,企业还需创新构建出“产学研”工作体系⑥,通过加强与当地优秀高校、研究院的合作联系,发挥出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展创新技术研发项目活动,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低碳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促使企业能够拥有自主产权的低碳绿色技术,创造出更多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最后,装备制造企业还需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发展要求,合理引进利用各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新能源推广应用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降低对传统能源的开发使用依赖程度,实现清洁能源的全面开发利用目标,这样能够避免装备制造业各项生产活动排放出更多的污染物,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第5篇: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房地产业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在国民经济的十五个行业之中,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低碳经济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的响应。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和实践程度还远远不够,我国的较高的GDP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消耗大量的资源获得的,如果长期的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我国在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培育方面,将表现出乏力的状态,而这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极为不利的[1]。因此,有必要直面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短缺事实,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才能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才能够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作为一个高耗能的产业,房地产业在对国民经济贡献大量的GDP的同时,也在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房地产业需要为此作出积极的反应,以“低碳建筑”的形式寻求未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较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要在施工或者使用过程中,积极的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技术材料,最大限度的降低材料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此为基础,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我国房地产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业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多个角度给出了发展低碳房地产的途径。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管理信息。

1、我国房地产业低碳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1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巨大

根据我国《低碳地产研究报告》统计,在现有的建筑中,建筑面积已经超过了500亿m2,并且以每年20亿m2以上的建筑面积递增。在这些建筑物中,有99%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并且只有不到5%的建筑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在有意的进行节能减排[2-4]。因此,我国房地产业走低碳房的发展道路是有巨大的潜力的。而实际上,按照美国咨询机构——麦克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研究报告的预测,到2013年,我国低碳建筑的产业规模将达到目前的三倍以上,而10年后,我国用于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会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1.2低碳经济有助于平衡我国房价的波动

在我国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一直牵动着社会的神经,高房价购房者难以承受,低房价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无法承受。总之,房价是消费者、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博弈之中的棋子,一直在做没有规律的摆动。而对一个成熟的市场而言,任何商品的持续摆动和持续背离价值规律都是不正常的,回归到一个合理的、稳定的水平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上的要求。但是,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将低碳经济应用于房地产业的生产经营,将有助于平衡我国房价的波动状况。而从长远角度看,低碳经济的应用还会促进房地产业开发成本的降低,使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发展的状态。

1.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转型、结构调整依靠房地产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头戏,尤其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大面积的铺开的历史时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转型、结构调整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直接相关[5]。具体而言,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改变城乡的面貌、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额进步做出较大的贡献。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也为政府提供一个巨大的、持续的收入来源。因此,我国的当务之急便是怎样继续发挥好房地产的基础性作用,为国民经济的整体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服务。而不是一声令下过度的打压房地产,瞬间将房价回归到几年前的水平,这样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

2我国房地产业在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挑战

2.1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的舒适度问题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之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明显,而舒适度的提升便使得家用耗能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房地产业的业务范围还停留在原始的阶段,尚未延伸到节能环保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方面[6]。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购买方的房地产业就要受制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尤其在面对低碳经济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在对新材料的研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还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2当前我国住宅低碳技术仍存在着不足

房地产业实施低碳发展路线需要技术上的支撑,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房地产业在住宅技术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在节能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低碳技术方面研究经费投入数量有限,加之推广宣传的力度不够,使得节能减排技术在向市场转化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与合适的转化方式,这样一来,转化工作的成功率较低,产学研结合的效益也十分有限;其次,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低碳产品良莠不齐,对这一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后,应用于房地产业的节能减排产品的价格一般较高,在低碳住宅中进行普及是有一定难度的。

3、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低碳地产的模式分析

3.1构建公共机制倡导低碳生活

为了开发房地产业的低碳发展模式,需要创造有利于低碳房地产技术创新的环境条件,全面的建立规划、设计、开发、施工及物业管理领域的密切合作的研发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支持低碳房地产技术的研发、示范和使用[7]。同时,要鼓励更多的房地产企业投身到低碳发展的领域之中,倡导业主增强低碳意识,使其居住空间内的装饰、通风和采光、隔热、保温等都能够选择低碳的建筑材料、选用节能型的取暖和制冷系统,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量。

3.2制定地产低碳评价标准

发展低碳地产需要要有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应主要围绕低碳设计指导原则、低碳施工技术规范、低碳等级认定标准等方面进行。比如,对低碳设计指导原则来讲,就应该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住宅小区规划等设计环节入手,坚持新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以此来实现建造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和环境成本之间的综合平衡。

3.3健全低碳房地产技术体系

我国应该通过开创低碳信贷产品、设立碳基金、鼓励和引导房地产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支持其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2)加强建筑材料的保温性、提高供暖系统的使用能效等途径,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下,适当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3)采用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加速发展天然气、核电、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3)采用被动式的能源策略,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再利用、再节约、再循环。

4、结束语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因其处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链的中游,因此与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等行业都直接或者间接的相关。因此,在低碳经济的号召下,房地产业应该走低碳之路,并是其成为化解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矛盾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使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能够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博,徐伟航,王积田. 浅析低碳经济下房地产业发展蜕变[J]. 商业经济,2010(10):1-2.

[2]郑华,张涛,黄有亮,陈德军. 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策略[J].建筑经济,2010(7):111-113.

[3]魏润卿. 论低碳经济与低碳地产、绿色建筑[J]. 科技管理研究2010(22):38-41.

[4]喻燕,卢新海. 中国低碳房地产发展问题与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2010(5):48-50.

[5]黄朴,崔建霞. 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J]. 价值工程,2010(11):8-9.

第6篇: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对策;可持续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状态。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低碳旅游应运而生,这既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响应,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

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认可和追求低碳生活方式,这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整个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推行低碳理念有着广泛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研究地区概况

河南省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区,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之处,动物、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是“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这里山分豫皖,水分江淮,域内峻山秀水,环境优美,奇特旖旎的自然风光,被誉为大别山的一颗“璀璨明珠”。

河南省商城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东有国家级地质公园金刚台和森林公园黄柏山,西有素被称为“中原神水”的汤泉池,全县有高等植物近1800种,素有“天然药库”、“豫南药乡”之称,同时商城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是红色革命的摇篮,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商城县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秉持“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合红绿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旅游形象宣传,五年来全县共接待县内外游客64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64亿元。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既是对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这是国家为了配合低碳经济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

商城县作为革命老区,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工业总产值较低,旅游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因而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商城县应当大力发展低碳旅游,贯彻执行“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一方面努力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推动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业带动其他如农业、服务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商城县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利于其大力发展低碳旅游。首先,自然景观得天独厚,金刚台、黄柏山、汤泉池等一大批自然景观,为商城发展旅游业提供提供了基础,利用这些自然景观,商城可以发展成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探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吸引广大消费者前来旅游参观;其次,商城县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绿色纯天然、无污染农副产品,如茶叶、蜂蜜、药材、大米、油茶等等,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这也为发展特色农产品旅游、乡村旅游提供了重要条件;最后,商城县位于大别山革命,是红色革命的摇篮,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我们发展红色精品旅游、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1.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我们应当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开发设计出低碳环保的旅游产品,尽量避免高碳排放的因素,使用排放量较低的交通工具,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区,合理的规划低碳旅游线路。

首先,利用大别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国家级地质公园金刚台和森林公园黄柏山,开发出包含森林探险、攀爬、青少年野营训练、水上漂流等项目的“山水风景游”;

其次,汤泉池素有“中原神水”之称,五星级酒店“茗阳汤泉”的落户,更使得整个景区成为集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再次,通过开发“特色农产品旅游”和“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农副产品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推动低碳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当地特有农副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推动农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最后,大力开发“红色革命游”,结合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实现低碳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2.发展低碳旅游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

发展低碳旅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参与者的共同努力。首先,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对低碳旅游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对发展低碳旅游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必要的资金,鼓励酒店、交通等相关旅游行业采用新能源、新技术,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其次,旅游企业要积极开发设计低碳旅游产品,减少旅游过程中高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与酒店、餐饮等部门加强节能降耗的合作,推动整个旅游行业的低碳化发展;最后,消费者作为低碳旅游的主体,应当努力树立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将低碳贯彻到整个旅游过程中,促进低碳旅游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梅.我国低碳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7).

[2]王计平,李敏敏.低碳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研究—以崇明岛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3]王雪峰.低碳旅游的概念及发展对策探讨.当代旅游,2010(4).

第7篇: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刘少华,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12)

夏悦瑶,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12)

一、低碳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联系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其核心是转变发展观念,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学者何建坤认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自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浙江、广西、江西、河南、山东、湖南等省相继提出本省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视和肯定,进一步充实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也更注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随着新型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学者们也开始投入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许多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产业和信息化为动力,追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也有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的结构和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并以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城市带领农村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但是,众多学者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界定中并没有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这一重要途径。而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基础,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以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质量内涵,形成一个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低碳城镇化网络。

3.低碳经济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城市圈,需要妥善解决工业化、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1)全球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要求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也是城市化时代。当前,为应对全球气温变暖问题,世界各国在创建和应用低碳经济上达成基本共识。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建设道路上,已先一步实现了从人口转移型向结构转移型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行低碳经济,在实现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多数省份也着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创建低碳城镇,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天津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狠抓节能降耗,以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为方向,推动产业向低碳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8篇: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小企业;能源利用率

一、引言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2009)指出,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世界各国政府只有从现在到2014年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建立起可完整运行的低碳产业结构,才能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关爱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成为新世纪的主题,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主席在2007年9月的APEC会议和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都强调中国将坚持走低碳经济道路,发展绿色经济,积极为世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大力促进经济转型与产业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国策,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势必要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因此,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道路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GDP约占全国GDP的60%,提供了75%左右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中,中小企业责无旁贷,当然也面临诸多问题。

1.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占GDP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到1.8%,与“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2%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从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结构看,外资企业对低碳经济反映敏捷,积极加大低碳经济相关的研发投资,外资企业在华投入的研发经费增多,并不能够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其研发成果也不属于中国企业。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来看,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只有24%用于新产品开发,用于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不到10%,对于新产品的研发更多精力放在短期项目,对于那些长期性、有市场前瞻性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则重视不够。这本身与中小企业大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有直接关系,同时,又与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有着紧密的联系。

2.能源使用效率低

目前,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仅为33.4%,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低10%左右,特别是能源消耗重点行业比如电力、钢铁、石化、交通和建筑等平均能耗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20%-40%。因此,我国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要使中国的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进一步使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011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披露,按照十二五的规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这些节能减排的目标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严酷的挑战,由于技术和设备落后,能源浪费较大,今后将有一大批无法满足降耗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

3.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扶持不够

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一直向大型企业倾斜,因而在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等方面,中小企业面临诸多的不公平。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抓大放小”,对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就 很难得到政策上的帮助。目前,尽管国家取消了一些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中央也一直强调要把营造完全市场经济和确立平等市场主体地位作为促进中小企业走低碳之路的基本出发点,着力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但相对于外资企业所享受到的“超国民待遇”,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所享受到的种种政策扶持,规模上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在相关政策上同样处于绝对劣势。

4.中小企业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淡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节能减排重要性认识不足,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片面追求企业利润增长,没有将资源短缺和牺牲环境的成本纳入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中。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普遍存在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低等问题,加之缺乏科学严谨的管理模式,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技术落后与管理的无序往往导致能耗大,污染严重,加之缺乏合理配置资源能力和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恶性循环。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1.大力加强中小企业低碳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产生出大量废液、C O2、固体废弃物,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探索符合环保要求的节能、低耗、少污染的生产方法,即绿色制造技术或低碳制造技术。这项技术,立足于尽量减少中小企业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产品制造与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在提高中小企业效益的同时增进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在创新低碳技术过程中,要依托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和软环境的优势,与之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和核心技术,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低碳产品。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还应达到I S 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

2.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化石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化石能源主要是指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得越多,则碳排放量越高。目前,我国使用化石能源的比例将近90%,因此,必须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或其他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也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较大。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年在《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中指出,在创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庞大再造工程中,“首要工作乃是能源经济的变革”,并提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应当尽快从以石化燃料(石油、煤炭)为核心的经济,转变成为以太阳能、氢能源为核心的经济。2003年他又出版了《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明确提出地球气温的加快上升,要求将“碳排放减少一半”,这必定要“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要向可再生能源转换”,即“加速向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经济的转变”。

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鼓励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业也可以借贷贴息;二是政府应加大财政倾斜投入力度,建立高效节能产品、环保产品推广的财政补贴机制,落实补贴资金,制订具体方案,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入;三是制订税收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引入创投基金,促进低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今年科技部联合财政部、中国银监会等八部委共同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扩大低碳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规模,综合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低碳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促进低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4.倡导企业低碳文化

中小企业应积极倡导企业的低碳文化。一方面,通过建立低碳管理模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节水节电、节约纸张、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等,依靠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的低碳文化。鼓励企业员工少开一天车、少开一台电梯、少开一天空调、少开一天灯、少用一张纸,杜绝浪费能源现象;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低碳文化的建立,有利于展现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提升员工的低碳环保意识,有利于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预定目标。

四、结语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贡献,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着眼于低碳经济,紧紧围绕低碳经济制定中小企业发展策略。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中,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提升经济效益。当然,政府也要在建立低碳扶持机制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广泛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3):18-23.

[2]郑翠华:低碳经济下中小企业发展的两难选择[J].企业导报,2010,(12):1-3.

[3]梁 琳 杨 坤 张 丁:中小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选择[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9-82.

第9篇: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范文

一、金融危机对产业调整的新要求

(一)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产业结构

金融危机前,2006年和2007年,中国的三次产业比分别是11.8%∶48.7%∶39.5%和11.7%∶49.2%∶39.1%,如果把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减少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增加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之一的话,可以看出,与2006年相比,2007年中国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了,而第三产业比重减少了,说明产业结构不但没有优化,反而是劣化了。金融危机后,较之2007年,2008年(11.3%∶48.6%∶40.1%)和2009年,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减少,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从2007年至2009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呈逐年优化的趋势。

可见,从实证数据来看,金融危机并没有阻碍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因此,产业调整应该继续遵循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前瞻性长远战略,注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推动作用,而不需要为了应对危机进行临时性的调整。

(二)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且不断加快的发展态势。2006年GDP年增长率为10.7%,2007年为11.4%,均保持了难能可贵两位数字的经济增长速度。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呈现出逐年减速但减速幅度逐渐缩小的发展态势。2008年和2009年GDP分别比上一年减少了2.4%和0.3%,达到了9.0%和8.7%。

可见,金融危机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过,从2009年开始,金融危机对经济的阻碍开始有所缩小。因此,产业调整应该注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以有助于形成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的原动力。

(三)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居民收入

金融危机之前,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一方面,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农村。2006年和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长率分别为10.4%和12.2%;农村居民的收入年增长率分别为7.4%和9.5%。另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1759元,比农村居民3587元的人均收入高出8172元;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为9646元。金融危机之后,危机导致了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的大大下降。与2007年相比,200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均大幅下降,分别从12.2%和9.5%下降为8.4%和8.0%。2009年,略有回转,分别为9.8%和8.5%。同时,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从2007年的9646元,扩大为2008年的11020元和2009年的12022元。

可见,金融危机不仅导致了居民收入增幅的减少,还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因此,产业调整应该有助于人民收入的提高,同时,还应该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保障危机之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四)金融危机对产业调整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根据金融危机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影响,当前,产业调整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产业调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推动作用。二是注重产业调整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三是注重产业调整对居民收入的提高作用。四是注重产业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

二、符合产业调整新要求的低碳发展路径

若要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以及有效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产业调整就必须符合当前国际和国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本质上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效能,遵循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同时,符合低碳经济内在要求的产业调整,才是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发展模式。所以,当前的产业调整应该遵循低碳发展的方向。

(一)产业结构的低碳调整

以低碳发展方向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该着力做好以下方面:一是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中的行业一般都属于低排放、低能耗行业,发展第三产业是遵循低碳经济方向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第三产业附加价值相对较高,而且劳动者收入也较高,有利于内需、就业、消费等问题的解决,从而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并增加人民收入。二是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尤其是传统产业。当前中国的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且产业中多为资源性行业或者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这种“高碳”特征显然有悖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尤其是那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三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内区域布局全局出发,按照生产力、区域布局、低碳化的思路,引导沿海地区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产业群,支持内地发展特色优势企业,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同时,要加快地区间产业转移,减少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推动区域经济协作。根据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真正增长点。

(二)产业内部的低碳调整与改造

1、发展低碳农业

发展低碳农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发展以微生物的利用为主的“白色农业”,它是把传统农业的动植物资源利用扩展到微生物资源利用,创建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目前农村微生物运用最广泛最有成效的是沼气,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同时,“白色”农业还要求注重循环利用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二是注重减量化原则在农业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的有效形式。三是鼓励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将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系列开发。四是运用再思考原则发展低碳农业。具体的,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调整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等。

2、改造第二产业中的传统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行业

一方面,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中国许多传统产业提供的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和耐用消费品,这些产品市场需求比较稳定,潜在市场需求较大,在经济不景气时市场波动幅度较小,抵御危机的能力较强。因此,改造传统产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应用。以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分析和前瞻性规划,确保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行业在未来的产业接替中保持领先地位,这样既有利于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而且有利于危机后在国际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

3、优化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

鉴于当前中国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今后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比如应该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此外还应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

4、发展低碳产业集群

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作。根据产业的经济特性,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相关企业所在地域的相对集中,注重培育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吸引要素集聚的机制,以及促进产业集群不断创新的机制。具体的,一是将传统制造业集群改造为低碳产业集群。二是将工业园区综合优化为低碳产业集群。三是将生产业集群提升为低碳产业集群;四是将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定位于低碳产业集群。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始终存在着两个主要的约束条件:一是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二是经济增长对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在应对危机,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约束条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转变生产方式,推动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进程中,必须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体的,一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指标和约束体系。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三是鼓励和引导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四是要加快节能减排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