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冷链物流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冷链物流规划

第1篇: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规划》拟冷藏库建设到1000万吨,为冷链物流的完善做足政策保障,预计规划能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规划期为2010-2015年。

《规划》提出,进一步提高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以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禽肉能从产地快速、新鲜、安全地输送到消费者手中,都是得益于冷链物流的发展。

完成七大任务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而我国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仍在稚嫩的起步阶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有七大主要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加快节能环保的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通过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等技术,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落实工程

根据规划,还将推行工程在重点建设,作为我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

一是冷库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满足全社会对储藏设施的急需。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

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以及包装、配载等处理流程,形成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购置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逐步减少“断链”现象的发生。

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采用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其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强化资产重组与战略合作。

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选择50个果蔬、肉类、水产品等部分大型农产品生产及物流企业,率先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六是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鼓励大型肉类和水产品企业开展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广肉类和水产品冷藏运输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推动零售环节超市、大卖场冷柜销售方式,形成“无缝化”连接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中央直属猪肉储备冷库和地方猪肉储备冷库建设,依托企业冷库完善猪肉储备体系,提高政府对猪肉市场的调控能力。

七是果蔬冷链物流工程。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励企业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服务企业。

八是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完善冷链物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在冷链建设重点工程中,同步建设监管和检测设施。依托现有监管和检测资源,进一步提高主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转中心、进出口口岸的查验和检测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为农副产品流通提速

《规划》是响应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并借鉴了发达国家“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先进经验。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发展现状,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但流通过程中腐损率高。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以及居民消费质量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而我国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第2篇: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并明确要严格冷链监管体系,扶植大型冷链企业,在税收、土地审批、冷链配送、车辆管制、水电费用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

尽管冷链物流得以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也日益重视并大力推进冷链物流,然而,快速发展中也不乏出现了盲目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现象。此外,由于我国食品及农产品的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较远、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很难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运行管理。因此,解决我国冷链物流所存在问题,提高农户收入、降低市场的末端价格,笔者认为未来要通过以下方式,建立我国新型的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城市生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

通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伊利雪糕+湾仔码头水饺)公共型冷库、(便利店+快递)企业联盟、(批发+零售)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冷链商流+冷链物流)一体化冷链体系,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求车求货)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多温度带)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系统集成中心,打造我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食品制造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活动中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到商品的仓储库存要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实现可视化管理。一方面,如果不能实现,不但会造成销售量的下降、库存过剩等问题,还会降低食品追踪的可能性,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冷链物流的合理化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实现食品跟踪管理、提高食品的新鲜,同样也会增加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等问题,即存在二律悖反的现象。为了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物流企业要通过加强共同化、协作化的意识,以满足客户及市场各种需求。

第3篇: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有意思的是,这些园区的入局者不仅有雨润类农产品生产巨头、顺丰快递类物流巨头,更有阿里、淘宝等电商巨头以及联想控股等资本大佬。鉴于此,我们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认识,恐怕也要有一个新的定位,即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不应当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圈一块地、建几座冷库、招进几家第三方冷链企业再加个管委会那么简单的事了。特别是随着生鲜食品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跨界经营,除了传统的有形的冷链物流园区之外,如今还出现了以电子商务为依托、以生鲜食品宅配为主业的无形冷链物流园区。

——“有形的园区”亟需无形的手。

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资源整合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整个系统上下游之间还缺乏整体规划与协调。据了解,冷链物流园区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头、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有的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涉及到经销商,在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涉及到政府监管,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当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4个类别:一是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园区;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园区;三是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园区;四是以冷库为主体的冷链物流园区。无论从园区参与主体还是园区模式,都存在一个如何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的问题,从而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为此,有专家建议通过园区组织开展“区域联盟、专线联合”联储联运战略,把单体冷库、单线运输连点成线、结链成网,做到区域龙头和品类老大的资源整合,实现冷链365天、24全天候、全程门到门、覆盖无死角的发展目标,组建“冷链大平台”,将园区变成一个“冷链大公司”,制定一套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标准,即“冷链蜘蛛计划”。

——“无形的园区”亟需有形的腿。

驱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是生鲜电商宅配。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商场买卖规划为1.24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进一步晋升到6%,而中国生鲜食品的网络买卖额占比尚不到1%。能够预计,后续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正是在这一大背景,催生出了所谓的冷链物流无形园区,即生鲜食品电商网购大平台。而首先试水且颇有成效者便是电商业界的大佬。自2013年7月2日天猫正式宣布试水生鲜配送后,阿里物流事业部就与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冷链物流公司合作,为水果类生鲜提供配套服务,并对上述地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连成一张全国性的冷链网。

第4篇: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关键词:河北省;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网络;网络模块

一、引 言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同时又是京津冀都市圈中的“菜篮子”,农产品供给地。2012年,河北省蔬菜产量7695.1万吨、肉类产量442.9万吨、水产品产量116.3万吨,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7%,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1.5%,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同时,河北省销往北京和天津的蔬菜占两地农产品市场的50%和40%以上,居外埠进京津蔬菜市场份额之首。为了保障京津蔬菜等农产品的供应,河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急需扩大。

河北省政府依据国家发改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精神,于2010年底公布了《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用于谋划与调整河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为农产品冷链化提供了政策性支持。

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驱动力

河北省人口7240.51万,城镇人口3201万,拥有种植业无公害产地707个、畜产品产地1377个、水产品基地139个,生鲜活农产品种类丰富,鲜蔬果、畜肉品、水产品等冷链对象物产量巨大。各类农副产品市场607个,年交易额接近1000亿元,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83个。同时供给北京新发地、岳各庄、锦绣大地,天津金钟、何庄子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占据了这些市场的一半份额。因此,河北省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巨大,在消费要求逐步提高时,冷链物流市场潜力非常可观。

同时,河北省地处渤海之滨,环绕京津重地,交通网络发达。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5.7万km,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56km,新、改建农村公路0.6万km,铁路里程5879.9km,其中地方铁路里程2172.4km,中央铁路营业里程3707.5km;河北省8个地级市被划为京津冀都市圈成员,与京津两地拥有密集的交通网络相连。因此,河北省道路网络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总体来看,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驱动力一是来自农产品产量巨大,冷链流通比重小,损耗大;二是需求市场变化,消费者对新鲜农产品需求激增;三是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如交通网络发达,南北经济交汇处,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成员,都为其带来了广泛的农产品冷链需求。另外,2010年的《规划》从“重点领域、空间布局、重大工程”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思路,提出打造“一带两基地四体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即环京津物流聚集带,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和以唐山为中心的沿海两大冷链物流基地,肉类、果蔬、水产品和加工食品四大冷链物流体系。在强劲的产业政策支持下,河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将迎来一个繁荣的契机。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模块结构

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是一个复合系统,包含了自然系统(农产品生产系统)与人造系统(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双重特性,也决定了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系统的理解,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中最小的单元是一个一个发挥独立功能的元素,多个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发挥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即模块,多个子系统按照一定关联性组成大系统。因此模块是系统的中观概念,是系统组成的根本,也是系统功能与作用的体现。

系统由输入、转化、输出与约束环境等四分部分组成,结合系统的一般性结构与农产品冷链市场的基本组成,本文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结构由两个大模块组成,即基础模块与辅助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模块、功能模块、服务模块;辅助模块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等。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基础模块

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是一个服务性网络,人造系统特征性明显,其基础模块可分解为:需求模块、功能模块、服务模块三个组成。

1.需求模块

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需求模块即是冷链农产品需求市场,是整个系统的输入和运行基础。受市场进步的影响,农产品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加,同时冷链物流具有“分散性强、集聚性差”特征,其物流网络的设计难度高,因此冷链物流网络不能像普通物流那样追求规模效应,物流节点呈点状分散,这种点状分散的需求需要冷链物流网络的有效整合,以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功能模块

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功能模块即是冷链物流网络能为农产品流通提供的物流功能及其他市场功能,例如冷藏储运功能是基础功能,流通加工、包装、促销、信息反馈等功能都可由物流网络来承担。功能模块是网络建设的核心,也是网络作用与功效的体现,选择不同功能模块的组合,决定了其网络拥有何种功效。

3.服务模块

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服务模块是冷链物流网络的输出,即为目标市场提供的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服务要求高于普通物流服务,同时冷链物流对象损坏的不可逆性和消费者的“一票否决”习惯,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服务模块地位尤为重要。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辅助模块

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亦是如此。政府的引导与规范性政策指引网络的运行,行业标准保障了网络的效率,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辅助模块包括政策模块和标准化模块两个部分。

1.政策模块

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工作应有对应的物流政策环境来支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特别是作为我国弱势产业与急需成长的产业,农产品冷链物流现阶段对政策的依赖更为迫切,依赖政策的引导与恰当的扶持来增速成长,形成产业基础和市场关注度。

2.标准化模块

冷链物流技术要求较高,我国又缺少对应的运作理论与长期实践,因此制定相关的产业标准,可有效地提升产业技术和规范市场运营。河北省相关机构与组织应积极规划资源并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标准,以指导产业的发展和引领市场。

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个经济部门与资源的相互配合,从资源需求到产品输出以及产业运营环境等环节,需以系统的整体观来设计与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是社会系统,其模块之间相互依存,例如需求模块一定程度上对功能模块产生决定性影响,反过来功能模块又会进一步促进需求模块的发展,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模块的建设工作应符合系统的整体观,从更高的角度去统领这些模块。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模块建设

模块化工作是系统建设常见的方式,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分块建设可有效提升建设效率与降低建设难度。结合系统理论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模块建设可分为构建环境、培育主体、提升参数、扩大范围、面向未来五个步骤来实现。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模块建设步骤

1.构建网络建设环境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基础薄弱,政府及相关组织应从多个层面提倡鼓励农产品物流冷链化,甚至可以出台政策限制农产品非冷链物流的实施,以营造一个有利的冷链物流环境。

2.培育网络运行主体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培育出数个具有领导地位的冷链物流企业,以模范作用来带动整个市场的前行,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以达到扩充和完善网络的目标。

3.提升网络运行参数

受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制约,现有的冷链物流技术都较为初级和低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和完善期间,我们需要提升相应的技术及网络运行的其他参数。

4.扩大网络适用范围

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目标是实现冷链物流覆盖更多的产品类型和产品流通渠道,扩大冷链物流网络的适用范围将是模块建设必须完成的步骤。

5.预测未来市场需求

系统的建设需要面向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亦是如此,在模块建设之时必须考虑到未来市场需求对系统的要求,充分考量未来需求的变化与趋向,以减少重复建设的成本。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模块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与问题

我国农产品的冷链流通比率低、损耗大、网络基础差,虽然有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扶持,但是短期内提升还是有难度,其模块建设过程中必会遭遇到一定的障碍与问题。结合市场现状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特征,预测其网络模块建设中可能的问题有:产业标准制定难度较高、技术背景薄弱、模块参与者的冷链意识改变障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与参与程度以及当前的冷链物流人才的储备等。这些问题将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建设工作,甚至延缓农产品冷链化进程,因此网络建设时必须考虑如何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甚至需要提前去储备与铺垫,才能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顺利构建。

五、结 语

总之,受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整体水平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同样有限与不发达。农产品流通冷链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多个角度来引导与规范,需完成一系列的市场准备与铺垫。通过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分解,以模块化方式去完成其建设工作,有现实意义与价值。以模块建设为切入点,逐步构建与完善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可以在未来的农产品冷链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保障京津“菜篮子”工程的持续性建设。

参考文献:

[1] 江琳琳.基于需求分析的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

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 陈佩佩,等.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

及政策措施建议[J].研究与探讨,2011,(11).

[3] 旷玉玲,等.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构建研究

[J].研究与探讨,2011,(12).

第5篇: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关键词: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22-02

一、果蔬冷链物流的内涵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冷链物流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各个环节中的质量和安全,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低温系统工程。

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在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果蔬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使得其生产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同时果蔬是鲜活产品,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不耐储运,且在采摘之后由于后熟等生物特性极易失鲜,从而使其营养价值和商品的经济价值降低或失去,甚至给人们的饮食健康带来隐患。通过冷链物流处理果蔬产品,有利于降低其流通中的损耗率,这对保持产品质量以及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使冷链物流迎来了重要发展契机。与此同时,河南省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也显示,河南省重点建设物流行业之首,就是食品类冷链物流[2]。

2011年十一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3]。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建设,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为发展果蔬冷链物流提供有利契机。

二、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市场巨大。一方面,河南省经济持续发展,居民购买力不断增长,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对冷链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正逐年增长。另一方面,河南省是农副产品大省,物产丰富,比如洛阳的樱桃、灵宝的苹果、开封的西瓜、民权的葡萄等。为拓展销路,将本地产品保质保量地输送至较远距离的地区甚至国家进行销售,也催生对冷链物流服务的大量需求。

2.地处中原腹地,全省有贯通的铁路及公路网络。河南省具有发展物流的先天区位和交通优势。以郑州为中心,500公里内覆盖了中国3.5亿消费人群,700公里内覆盖了中国7.2亿消费人群,且都在两小时高铁交通圈的覆盖之下。周边城市洛阳、安阳、商丘、濮阳、信阳、南阳等有望发展成为区域物流枢纽。

3.速冻食品及肉制品行业冷链物流技术有望扩散。河南省拥有三全、双汇、思念、众品等一批速冻食品、肉制品生产企业,冰熊、新飞、登科等冷链装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冷链物流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在地域范围内的扩散,为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相关知识普及度低。冷链物流涉及的环节多,每个环节的温度控制都会影响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据有关资料统计,现阶段中国果蔬产品的年冷藏量约占总产量的10%,冷链流通率仅为5%左右,果蔬采摘后的商品化处理率不足30%,物流损失率高达30%~4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物流损失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目前全国约有90%以上的新鲜果蔬及其制品基本上处于没有冷链保证的条件下运行[4]。河南省也不例外。该省的果蔬生产大部分是在农村农户,极少有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农业公司。果蔬采摘及初步整理工作等都是由农民在常温下完成,然后经过简单包装或者以散装的形式用卡车运往市场销售,全程不经历温度控制,产品的损耗率高,新鲜度下降。另外,经冷链物流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的销售价格高。人们尚未充分意识到冷链物流果蔬产品相比一般果蔬所具备的优势,大部分人因其价格高而放弃购买。这就导致对冷链物流果蔬产品的有效需求下降,冷链物流处理的规模小,难以采用高效专用的设备,进而物流成本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冷链物流服务供给能力低,服务水平不高。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众多。由于需求市场大,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并不严峻,很多公司都是简单从事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缺乏积极投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积极性。致使河南省从事专业冷链物流服务的公司很少,现有冷冻冷藏设备陈旧老化,大多数冷链加工企业自动化仓库少,仓储成本高。在运输方面,铁路冷链车仅占2%左右,规范的保鲜冷藏运输车辆严重缺乏,规范的保鲜冷藏运输车辆严重缺乏,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平均冷藏运输率约为10%~20%[5]。为社会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能力低,服务水平不高。

3.物流系统的柔性差。果蔬冷链物流由于处理对象的特殊性,其平稳供给对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有着特殊意义。而河南省第三方物流等社会物流资源规模小,尚未形成处理果蔬产品的完善物流体系。部分果蔬产品在消费市场缺货或者价格高,而产地的供应农户却因收购价格低而亏损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在极端天气发生时,会出现人们排队购买甚至哄抢蔬菜的局面。

4.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协调困难。在河南省,果蔬的采摘、分选、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分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一般模式是由种植果蔬的农民采摘并进行简单分选果蔬,果蔬收购商人到果蔬产地收购,洽谈运输公司将收购的产品运往郑州等城市的大型果蔬批发市场,果蔬零售商人到批发市场采购或者电话订购等。中间也可能经手多个批发商,最后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从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果蔬经历的环节多,分属于不同主体,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导致物流成本高,进而降低了果蔬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的竞争力。

四、河南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1.系统推进全省的物流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网络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物流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冷链物流运行的效率和效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借助发展中原经济区的契机,成立相应指导部门,依托现有交通运输网络,引导社会资源在果蔬生产集中地或中转地成立预冷及初加工仓库设施。另外,打造专业化信息平台,提供供需交易及冷链相关知识传播等服务。

2.规划果蔬生产地,形成规模产区。根据各地的地理资源情况,规划指导果蔬的产地。在一定地域内,尽可能实现品种的集中生产,形成一定规模的果蔬产区。果蔬产品集中生产和处理,有利于发挥专业化的物流设施设备的功能。

3.鼓励城市共同配送,建立从果蔬产地到市场的便捷渠道。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方的合作下,或者几个果蔬产品有共同的流通渠道时,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就是果蔬产品的共同配送。实施共同配送,可以降低果蔬产品的流通成本,同时还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发展第三方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社会化冷链物流的利用程度以及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水平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省虽然有双汇、三全等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但大都是针对肉制品、速冻食品的专业物流,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果蔬产品。高效的冷链物流系统需要高资本和技术投入,且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期比较长。如前所述,河南省从事专业冷链物流服务的公司很少,现有冷冻冷藏设备陈旧老化。对此,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税收优惠等给予支持,新建或者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5.制定果蔬产品采摘、加工、包装等作业标准。冷链物流涉及环节多,每个环节的质量都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比如,采摘过程要根据果蔬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产品,这是保证冷链物流质量的前提。制定各个环节及操作的标准,严格控制,有利于保证冷链物流产品的品质。

6.加强人才培养。目前河南省冷链物流人才的供给不足,省内企业对外省的人才尚缺乏吸引力,已经逐步成为制约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物流业是实践性强的行业,因此应鼓励政府、高校、培训机构及企业合作,加强复合型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五、小结

发展果蔬冷链物流,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对新鲜而营养的果蔬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河南省这个人口及农业大省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河南省的果蔬冷链物流存在着普及度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物流服务供给能力及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可以通过规划果蔬产地,引导物流网络建设,鼓励共同配送,发展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司等手段调动各方力量发展果蔬冷链物流。

参考文献:

[1] 方昕.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物流技术,2004,(11):55-59.

[2] 省略/html/article/2011-4/171040.asp.

[3] baike.省略/view/47975.htm.

第6篇: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关系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品质。由于农产品品质容易受温度、湿度、气体等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为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需要在流通领域中对其采取冷藏储存、冷藏运输等低温保障措施。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变质食品在从产地采购开始,经过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直到消费者手里的整个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特殊的供应链系统。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是农业较大省份,除了要将自身的农产品运往全国各地以外,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的桥头堡,每年还要承接来自东盟各国的大量农产品进口。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成为广西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

1 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1)农产品资源丰富,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广西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近年来农业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 721亿元,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增幅14.3%。其中,水果1 094.41万吨,增产8.3%,产量居全国第六位;肉类387.77万吨,增产4.5%,水产品275.09万吨,增产5.1%。特色农产品丰富,水果品种非常多,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柑橙、板栗等名优果鲜享有盛名,尤其香蕉是我国主要产地之一。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条件,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有数据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损失率分别达到20%~30%、12%、15%,而冷链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冷藏条件尤其欠缺,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湘桂、黔桂、枝柳、云桂、南广、等铁路干线和国道、省道线纵横交错。2010年铁路通车营运里程达3 200多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 500多公里,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的完善也提升了冷链物流的能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如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柳州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桂林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广西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广西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截止2010年底,广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达到37个,年成交额约21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7个和增长85%。

2 广西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机遇

(1)广西将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水果集散中心带来的机遇。东盟各国是热带水果之乡,盛产山竹、榴莲、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中国盛产苹果、梨、柑橘等温带水果,两国水果是双方贸易中存在较大的供需潜力,贸易互补性很强。据2011年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进出口水果总量(包括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橘属水果的果皮)635.8万吨,其中东盟占67%,进出口水果总金额62.3亿美元,其中东盟占51%。通过广西进出口的水果贸易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从广西凭祥口岸进出口东盟国家的水果量达100万吨以上,2011年凭祥口岸对东盟水果进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一,已成为中国对东盟水果进出口的最大口岸。目前,广西正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水果集散中心的建设,迫切需要为水果流通提供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冷链物流服务。

(2)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带来的机遇。2011年,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构建稳定的“南菜北运”流通渠道,保障北方冬季蔬菜市场供应,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在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基础上,将广西、云南列入开展“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范围,将重点支持广西产地集配中心、主销区交易配送专区、产销商流链条、信息服务平台等四项建设。试点的运行,将推动广西冬季瓜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同时也给蔬菜瓜果冷链物流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3)国家政策扶持的机遇。近年来,国家为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出台了许多政策。例如,2009年国务院推出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着重强调了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尤其是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将带动达2 000亿左右的投资,冷链物流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广西应充分抓住政策机遇,发展与壮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3 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广西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1)冷链物流覆盖生鲜农产品的比率低。冷链物流要求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均处于产品所需的低温环境,才能将农产品的损耗降至最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蔬菜水果冷链物流覆盖达95%以上,肉禽冷链物流覆盖达100%。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覆盖率仅分别为5%、15%、23%,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巨大,仅果蔬一类就达1 000亿元以上,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广西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投入,农产品冷链物流覆盖率很低,大部分仍在常温下进行运输、储存、销售,农产品损耗率达20%~30%。水果蔬菜尤甚,腐烂变质平均数为35%,广西2010年蔬菜产量2 433万吨,水果产量1 094.4万吨,如按1元/千克的损失计算,新鲜果蔬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达100多亿元。

(2)冷藏储运能力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我国库容量9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一带相对发达地区,人均冷藏库吨位为0.006吨/人,与美国相差33倍,人均冷藏车数量0.2辆/万人,与美国相差40倍。即便是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好的北京地区(冷藏库42万吨,冷藏运输汽车约2 700辆)同美国相比也分别相差10倍和5.7倍。广西冷藏储运能力较低,拥有万吨级以上容量的冷库仅有南宁五丰联合食品有限公司、柳州肉联厂、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其他大部分为中小型冷库,总库容有限。大部分冷库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多层土建冷库,技术含量低,温控区间小,相关设施不配套、有的已经陈旧老化,从体制与适用范围上分属于肉类、水产、果蔬企业,企业自运营冷库的效益不高。

(3)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在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多由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物流公司来完成,组织化程度高。如在日本,主要通过农协把农民手中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储运、统一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广西的农产品物流中,大部分为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商、个体批发商及个体摊贩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由于规模小,竞争力弱,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经营管理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规模效益。

(4)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广西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专门从事冷链物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尤其是能独立开展预冷、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更少,大部分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另外,由于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的缺失,导致了冷链物流行业内的从业企业良莠不齐,企业间形成恶性价格竞争,也限制了行业发展。

(5)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与一般物流人才不同,冷链物流人员不仅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制冷技术、低温设备管理、食品科学等冷链技术知识。冷链作为新兴的物流细分领域,人才培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掌握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广西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高校是各类人才输出的动力保障。目前,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多,但设置冷链物流专业的高校很少。2010年,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高校开设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北京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院等50多所院校增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在广西高校中,大部分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缺乏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专业,也没有开设冷链物流课程,冷链物流人才及其匮乏。

4 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1)政府要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国外,发达国家把农产品产后储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用于产后加工储藏保鲜的投入远远高于产前的投入,已形成较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过去由于人们消费水平低,对农产品的保鲜、安全等要求不高,冷链物流得不到有效发展,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到目前为止,广西相关政府部门还没有一个关于冷库、冷藏车、冷藏容量等方面的统计数字,相关的政策扶持就更谈不上了。当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广西应借助这一有利契机,结合本地实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对重要的项目给予引导和扶持,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营造农产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2)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冷链市场的需求,冷库、配送中心等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升温。从广西来讲,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造和发展:一是改造传统冷藏设施,将传统冷藏库功能由现在的“仓储型”转换为“冷链物流配送型”,商品储存和库温设置逐步趋向多品种、宽温带和低温化;仓储方式逐步趋向货架式、托盘化,以满足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二是依托现有的物流基地发展新的冷链物流设施。可结合广西规划的全区物流发展区域布局,即北部湾经济区、桂中、桂东、桂西四大物流区域,南宁一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柳州、桂林、钦州、北海、防城港、崇左六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梧州、玉林、百色、贵港、贺州、河池、来宾七个专业性物流中心,打造一、二、三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例如,依托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正在建设13万吨冷藏、冷冻库,构建集仓储、配送、运输、加工、商贸、信息服务为一体,海、陆、铁多式联运的冷冻物流体系,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冷冻物流基地。

(3)加强冷链技术研究。大多农产品为易腐食品,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从生产到消费需要整个环节都处在低温控制范围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大致经过预冷、冷冻冷藏加工、冷冻冷藏运输、冷冻冷藏销售四个环节,其中涉及到预冷环节的空气预冷、真空预冷、水预冷技术;仓储环节的冷藏库设计技术和制冷技术;运输环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等等。与国外相比,这些技术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国内大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是采用土法保温方法,原因是如果使用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食品企业物流成本达产品销售额的50%~70%,而采取土法保温或常温运输方式,物流成本只有20%。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国内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等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

(4)培育发展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市场的巨大需求量为冷链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与生产商、经销商自营冷链物流而言,第三方物流具有专业优势、业务优势和成本优势。作为中国东盟水果集散中心、“南菜北运”试点基地的广西,大量农产品需要外运,可到目前,广西还没有一个独立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因此,广西应适应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建成一批高效益、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建设中,一是针对冷链物流行业高投入的特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冷链物流行业,给予明确的政策优惠,例如在企业税收、冷库建设征地、冷链车辆管理审批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二是制定冷链物流行业标准,规范协调冷链物流个环节;三是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手段;四是推动冷链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等。为冷链物流的发展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5)促进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物流建设一样,发展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依赖物流信息网络。广西应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鼓励开发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交易管理等应用软件系统,健全虚拟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冷链运作流程,包括包装、运输、储存、分拣、配送以及批发、零售每个环节进全程追踪、追溯管理。在冷链物流中推广使用条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GPS系统、GIS系统等信息技术,提高广西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水平。

(6)引进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引导广西高校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设置冷链物流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冷链物流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鼓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冷链物流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企业职工培训,举办各种层次、各种专业、不同岗位、不同技术与管理工作性质的培训班;建立一套完整的冷链物流从业标准和准入资格的体系等,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丁俊发. 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 中国流通经济,2010(1):26-28.

[2] 覃毅延,唐连生. 广西新鲜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12(1):24-26.

第7篇: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关键语]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 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 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 , 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 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 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而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 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按照一般冷链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将冷链物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以下几项活动: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和消费。具体如下: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初加工、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存、运输、物流信息)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批发商、零售商(销售、物流信息)最终消费者。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生鲜易腐农产品(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福建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 而绝大多数的冷藏运输商仅是从传统演变而来,一般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 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冷链

[作者简介] 陈艺(1983—),女,福建福州,硕士在读,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

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没有形成跨区域服务网络,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而且,任一环节、任一家企业的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如加工环节中一些企业使用不好的原料;运输与配送环节中一些企业用保温车代替制冷车;销售环节中一些企业的冷柜温度设置不当,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储存期。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

城乡物流系统协调性差,物流设施严重不足,县一级高速路网覆盖率约60%左右,普遍缺乏大型冷库等存储设施;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滞后,县一级基本都有1个以上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但部分乡镇尤其是闽西北山区的很多乡镇都没有农产品集散网点,农产品集散难度较大。?从储存设备来看, 目前的冷库大多仍采用老技术, 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 功能比较单一, 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冷库的储蓄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 30%, 有的甚至达不到20%。可见,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三)农产品冷链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只有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网站; 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对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平台停留在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的基本功能上,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缓慢、覆盖面窄,信息流量有限、失真的风险较大。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造成企业和客户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匮乏

冷链、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由于物流市场的不发达,这样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举例来说,预冷是冷链当中最关键的环节,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农业经营者有此相关方面的技能,而且也缺乏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这使得大多数农业经营者甚至没有意识到预冷的重要性。虽然福建多数高等院校已开设物流专业,物流师的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也初步展开,但多数院校和机构的培养条件不尽人意,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也没有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此外,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物流职业培训仅仅是侧重于工业品物流人才的培养,而对农村、农业、农产品特点有深刻理解,又能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人才则是凤毛麟角。

三、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对策及思考

国家发改委7月28日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一) 不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三层物流节点网络,加快建设为周边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服务的物流项目,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重点加强县一级高速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载体,也是农产品流向全国、流向世界的路径。要做到村村通公路,并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同时,根据各地区人口数量、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配送中心,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引进先进设施设备(如加强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等),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二)尽量缩短流通环节,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要尽量减少流通环节, 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创造条件让仓储式会员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 缩减作业环节, 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推广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与配送,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中的分销配送业务,构建城乡双向物流。

(三)加强技术革新

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必须将其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要加大对具有福建地方特色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力度。如:蔬菜加工重点发展和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及调理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提高质量档次;水果加工重点开发超临界液体萃取食品、果汁饮料、罐头、果酒等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和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要采用轻便材料、透明材料、绿色材料,实现农产品包装的轻便、实用、精美,既美观又无污染。在吸收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 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三是在运输方面上信息的沟通可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 POS 技术、EDI 技术和 GPS 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四)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因此,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区域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鼓励省内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进修,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鼓励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信贷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农产品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从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体系。

结束语

总之,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行业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3) .43-47

[2] 孙红菊. 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 物流技术 , 2009,(03)158-159

[3] 郭黎霞. 福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 管理观察 , 2010,(13)225-227

第8篇: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借鉴

(一)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美国农产品的生产以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著称,其产地市场集中,农产品物流以大规模直销和配送为主,平均78.5%的农产品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批发商销量仅占20%左右。在利润驱动和竞争压力下,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美国十分重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生产企业,实现了生产者、运营者和销售者的资源与信息共享。以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冷链技术等为支撑,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现代化和专业化,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以蔬菜产业为例,美国的蔬菜物流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蔬菜从田间采摘到进入终端消费者始终处于所需的低温条件,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全方位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且物流环节的损耗率极低。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

(二)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作为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先驱者,日本交通运输设施发达,农产品保鲜、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物流装备和技术先进,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完备,已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为了实现生鲜农产品采后的高效保鲜,提高附加值,日本在全国生鲜农产品主产地建设了高密度、专业化的冷库,采用先进的冷藏、冷冻技术及设备,减少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实现物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目前日本拥有保温冷藏车12万辆,98%的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损耗率为5%,形成全程温度控制的高效冷链流通网络。此外,日本还建立了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送达最终消费者。

以果蔬冷链物流为例,日本从如下几个方面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一是产地加工企业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延长了果蔬的保鲜期;二是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使鲜活果蔬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三是冷藏运输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节能和注重环保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冷藏集装箱与铁路冷藏车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的产、贮、运、销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实现物流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时传递。

(三)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加拿大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高速发展;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规模;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宏观管理保障机制。以蔬菜冷链物流为例,加拿大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蔬菜冷藏运输,目前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蔬菜冷链物流已经取代了产地和市场间的“点对点”运输,使得蔬菜贮存、运输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便于检测和监管。为了更好地保障蔬菜安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建立了6个有关蔬菜等植物性食品质量检验的通用模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与本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网络,使农产品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成本,间接地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产值。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仅为5%,是我国的1/6;物流成本不足30%,是我国的1/2。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障碍分析

(一)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

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冷链物流各环节间缺乏沟通与联合,冷链物流资源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例如:我国目前冷库的建设结构并不合理,存在肉类冷库与果蔬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城市经营性冷库与产地加工型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大中型冷库与批发零售冷库数量比例失调的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上下游之间缺乏组织协调性,处于自发或者无序状态。

(二)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目前针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虽然在农业部、商务部等各部委相关法规中均有体现,但并没有形成体系。这就造成了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阶段。以日本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先后颁布了《物流法》、《物流二法》、《物流效率化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和《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等一系列促进综合性物流发展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全面指导物流业的发展。中国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方面还严重滞后。

(三)缺乏资金投入的支持

这表现在我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尚不能做到采摘后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 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贮藏保鲜加工)来实现的,而我国这一比率仅为30%。美国农产品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之比为3.7:1,而我国仅为0.38:1(见表1),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四)缺少高素质物流人才

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冷链技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需要具备物流技术、供应链流程、信息技术系统及电子商务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国高素质的低温物流管理和物流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供需缺口很大。高素质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抑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导致企业运作起来力不从心。

(五)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

我国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等方面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汤姆逊集团 (Thomson Group)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我国在这些方面则有待进一步发展。

(六)冷链物流的运输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比较而言,美国拥有冷藏车20多万辆,发达国家汽车冷藏运输占整个冷藏运输量的60%-80%;公路运输中,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 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检测与自动温控设备。在我国总运行的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有6900多辆,占比仅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七)冷链物流的库容设施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冷库容积为880万吨,仅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虽然我国冷库总容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冷库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先进的冷库管理理念,技术比较落后,导致利用率不高。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冷库总储量为35.4万吨,人均冷库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万分之五,其中,约七成冷库已有近30年库龄,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由于我国在运输和冷库设施上的落后,使得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费用占到运输产品成本的70%,而根据国际标准,这一指标最高不超过50%。

三、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环境。

硬件方面要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场站、港口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并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职能,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软件方面则是要要从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角度给予大力扶持,尽快建立包括整个物流节点在内的农产品冷链标准,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强对冷链操作标准执行的监督力度。

第二,培养符合冷链物流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管理学、金融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需要对冷链物流发展具备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具体可通过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另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物流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空间。

第三,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从农产品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用户各个环节在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力开发和规划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水平和冷链物流效率。此外,在冷链物流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鼓励 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

第9篇:冷链物流规划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农超对接

一、“农超对接”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大意义与内涵

近年来,诸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新名词流传于网络。显然,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其中有成本上涨、产量减少的原因,也有人为炒作的因素。此外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我国很多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因为冷冻保鲜能力不足,收获后腐烂变质,还有销售渠道太长,使得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成本过高,这些都极易造成价格的季节性波动。

1.“农超对接”──发展农业经济的新模式。2008年12月11日,为了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控制农产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通过这种模式,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接采购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

2.农产品冷链物流──控制农产品销售价格的物流保障方式。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其中高度重视农业物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的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发展农村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粮食、鲜活农产品以及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现代物流,建立农村物流体系”,同时还明确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要制定“专项规划”。2010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2015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这份专项规划的出台,将使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迎来发展新契机。通过规划实施,我国将再增加1000万吨冷藏库的能力,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

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零售等环节始终处在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不足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较高,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二、“农超对接”给农产品冷链物流带来的机遇

1.“农超对接”前景较明朗。2007年,在商务部和农业部的支持下,沃尔玛、麦德龙等9家大型连锁超市开始采用“农超对接”模式。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安排4亿元资金,在全国选择了15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省份开展“农超对接”试点。2006年以来,商务部、财政部累计安排3亿元资金,共支持164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与改造农产品冷链和配送中心项目277个。2009年,则重点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所在县域内当年建设完工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快速检测系统、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覆盖农产品流通全程的冷链和物流配送系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2.“农超对接”需要冷链物流。农产品进入超市,一般要经过菜农、采购商、批发商、供应商、超市等多个环节,许多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受外界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而腐烂变质。为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在运输途中避免腐烂变质和耗损,提高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实现最佳物流,农产品需要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冷链运输。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果蔬、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40%,产品腐损率较高,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失就达25%。每年约有近1.3亿吨蔬菜和1200万吨果品在运输途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需求。不恰当的运输方式造成生鲜农产品损失,如能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引入冷链物流,可最大限度减少果蔬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取得的成绩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展至今,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取得了不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