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民航服务;职业教学;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改革与发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主题。一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政府做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国政府在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我国职业院校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热潮,包括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等等。本文就当前民航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几点意见,以期对民航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启示。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从根本上转换教育观念。
目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里已经明确指出,一定要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现在很多学生对于民航服务这门学科还有许多不足的认识,这种思想影响着一些学生,当他们抱着这种态度上课的时候,很多课程内容就很难继续下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当不但没有兴趣还觉得学了没有用的时候,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得起来,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要先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民航服务专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开设民航服务课程时,应该先给学生上一堂专业课程学习动员的课。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差些,所以与其想着让他们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才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不如我们先推他们一把,纠正一般人对这些专业课的误解,让他们意识到课程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只有他们真正正视了,学习的主动性才会高一些。上课时候有兴趣,接受内容就更容易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充实课程内容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像数学里的公式一样是恒久的,也不会像艺术课那样充满了想象和绚丽。我们的叫课堂内容要立足于企业的,立足于生产。这就需要我们的民航服务专业教师不仅要学习课本里的内容,还要学习企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于与此相关的行业知识也要有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就充实课程内容方面做以下2点分析。
1、从整体上来讲,就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创新”活动,授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生动、有趣味的教学。当然这就必须得加强教师的管理以及培训。对授课教师采用学生评教、教务查评教、教学督导听课评教等方式督促教师在备课、授课等环节中更加积极、努力、认真;同时加强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荣誉、资金、升职等方面的奖励等,从而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此外,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增加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知识素养,使之应用于课堂,使课堂焕然一新。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靠授课教师去完成,所以在教师的培养上决不能吝啬。只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2、从细节上来看,就是对课堂的多元化设计。对于当代的职业大专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老师需在课堂设计时进行创新改革。如拓展创新教学时空,在教学时间上,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在空间上,由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在形体训练课,礼仪综合实训课中,老师们不再拘泥于室内教学,广场、路边、花园、密林等等都成了教学场地,还为校园内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耐受力。
三、让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教育要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既要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也要有很好的工作技能。在课堂上,我们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培训。民航服务行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服务行业,它对服务的标准越来越具体。每一步的实践都要好好做,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做好。民航服务行业是要直接面对顾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基本的礼仪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所以要把每一点都尽量做好。真实的岗位实习、实训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社会需求。比如说,在进行基本素质的简单礼仪实训中,需要塑造衣着得体、形象气质佳、热情、和气、诚恳、耐心、礼貌、大方得体、善于沟通的个人形象,教师本身做好这些,在做示范的时候就能为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参照模板,学生实训起来就更加容易。另外在实训课中,老师们可以改变以课本为媒介,以单一讲解、角色扮演为手段的教学方式,采用“一对一轮流、个性化岗位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地面服务实训课中部分同学轮流扮演问询员、票务员、安全检查员、值机员、乘务员等身份的民航员工,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扮演不同的旅客来考验民航员工的心理素质、专业能力、沟通应急能力。同学们根据原本的性格特点扮演不同旅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一个岗位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对一”的岗位化教学。同时让学生真正能把知识转换成全方位的技能。
为提高学生的形象气质、增强民航服务能力、技术操作能力。还应采取多元整合,动态优化专业课程,如形体训练、礼仪实训、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训练等类似的课程进行内容的整合,让其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相互补充,构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链条,同时课程之间环环相扣,资源共享,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后,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专业课程特色,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同学们最专业的指导和全方位的打造,即发挥了教师的潜能,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个性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创新活动,需要学校的战略上的高度规划、多部门的协调配合、资金的保障、加强教师的管理、培训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多管齐下,才能全面提高民航服务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为中国民航业培养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技能、高尖端人才。
关键词 方向;结构;细节;处置
这么多年以来作为职业教育来讲一直都在进行着改革,可以说一刻也没有停下过它的脚步。这些教改包括课程构建、教材体系结构、教学方式与方法等等不一枚举。特别是一些专家型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为此倾注了不少心血,也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纵观这些研究成果,你会发现:不管是从研究的内容还是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都普遍性的具有普教系统的教育教学影子,更多的关注于教法的体现(至于是否与职业技术的学习是否匹配、适合与否却很少关注),极少甚至基本没去涉及培养的方向性和课程结构性方面的研究。职业技术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纯理论基础的学习,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尽管这种理论不一定要好高深)之上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这些既与普教有关联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更多的欠缺表现在作为老师的缺少行业具体的应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能力规范。其实知识不在于多,更多是要会去用才是根本。还有就是最近几年来的国家教委所属的全国技能大赛(从本科、专科到中职以及国家劳动部所属技工院校的行业竞赛,本人也曾受邀参与过行业技工院校的竞赛指导与考题设计工作)的举办更是促进了各校使出浑身解数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就是从电类专业的教研角度探讨能力建设所涉及的一些因素的点滴尝试,以求抛砖引玉。
1 学科培养方向的确定
这点是前提。因为专业方向确定了所培养对象今后适应什么性质的工作。也就需要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撑。其次就是在大方向确定下后的层次确定问题,因为,作为劳动者的素质决定其工作性质。不同素质和能力水平的人会就职于不同的岗位。对很多比较大的学校而言,由于所招生规模比较大,那么培养方向就越显重要。还有就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是我们面对的培养对象能力和素质是参差不齐的。那怎样来处理这些实际存在的实际问题呢·那就需要考虑一个多层次多方向性的培养方式(这点对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随之提高),还有就是相应的经费的支持和实验设施的配套。这些已不是本文所探讨的范围了。
本文力求从一个比较单一角度来谈谈培养方向,就是在略去学生已有的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的培养方向的确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具体的专业方向设置问题。电类专业从一开始比较单一的设置方向就是家用电器,这之后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和一些学校的师资水平的改善所开设的专业方向逐渐有所变化。这个变化在笔者看来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并且略显模糊而没有清晰的培养方向可言。就目前的就业方向来讲(就业方向也就意味着影响我们的培养方向),企业流水线具有比较大的用工量,这也是众多学校都能培养的普工。其次是电子企业需求量较少的也是比较好的岗位——检测,这种岗位要求人员就要高于普工了。再次就是企业研发部门所需的研发人员(这点我想在此解释一下,作为教师而言不要看到研发二字就感觉我们的中职学生高不可攀,或者认为不是中职所能达到的培养层次,其实这是个认识上的个误区),特别是那些中小企业的(比如重庆一些小家电生产商,LED产品制造商)。而研发人员的素质需求也会是因工作层次而要求有所不同,有些性质的研发工作作为中职生而言是完全可以达到它的需求的。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设置培养的目标与方向问题了。
培养方向的确定是建立在对用工企业实际需求的考察来确定的——到底用工企业的工种需求具备何种能力与哪些基础知识水平的劳动者!而不是坐在办公桌边凭空的想象。我想这点恐怕目前对众多学校而言都没做过这个具体的工作。因为在对教师的考核体系里没有这些规则。那么可以想象,培养方向的问题就是一个凭空想象和模糊的概念。这就决定了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比较差也就能够理解了。其次是目前以学科教育为基础的课程结构模式总体上看还未有突破,具体表现的就是基础性知识的广泛而无具体针对性,单纯理论知识而无相应的具体应用的实现形式,这样就难免体现出与应用的脱节,间接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的探索意识的缺失(后面将会谈到对这一体系的实验系统构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对策与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需要创新创业人才来引领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大力构建该模式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高素质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要目标。高职院校可通过强化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落实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夯实创新创业物质基础、完善创新创业制度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主要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2010年5月,教育部颁行《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十以来,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让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新气象、新常态。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以复杂、尖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需要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学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最终奠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尽管全国各类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教育活动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学生创业素质较低。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随着近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较大幅度降低,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有下降趋势。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择业就业观念陈旧,怕苦畏难情绪严重,自主创业的意识淡薄,缺乏对创业的重视和深刻认识。
(二)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专业从事创业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创业教育一般由招生就业部门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课教师甚至辅导员担任。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且自身很少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和经历的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时只能停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理论课讲授,缺乏实际教学效果。
(三)缺乏专业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教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尽管设置了《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所用教材或是套用本科学校教材,或是搬用社会创业培训的课本,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教材,更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四)学生创业实训经费和基地建设不足。高职院校资源场地有限,只能提供给极少数学生创业的办公场所,造成创业实习场地不足,这种情况制约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校的高职学生缺乏创业资金,但学院虽然有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没有提供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导致高职学生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不能到位。
四、高职院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要求贯穿到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去,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材、进课堂。
(1)调整并确定具有创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借鉴国内同类高职院校的经验,探索并积极构建具有创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1)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时就应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将创业教育课内教学实践、课外创业实践充分结合。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教学内容注重创新创业必备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方法的学习。具体包括: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大学生创业必备知识、创业项目论证、创业项目实现、创业风险规避等。
2)完善创新创业教材,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吸收最新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果,结合学生需求积极开发有明确的教育针对性,育人效果明显的校本特色教材。同时面向所有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在课程中以案例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在创新创业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创业学、企业管理理论等基础课程,创业团队、创业计划书、创业市场营销等核心课程,经济学、心理学、会计金融学等交叉课程等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多学科组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个人兴趣、创业方向,合理安排课程和必修学分,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创业兴趣。
(二)坚持全程设计,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和机制。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成长规律,三年全程设计,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年级重点通过职业发展教育、GYB培训,引导学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二年级重点开展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沉淀,引导仍然有创新创业激情的学生寻找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创新创业基地,开展SYB培训等;三年级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和成功典型报告,培养坚持创业梦想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三)强化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素质。
(1)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各类创业竞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创新创业政策;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开展GYB、SYB创业培训活动;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教师。通过宣传和培训,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每年定期举办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科技作品竞赛等,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支持学生设立创新工作室。高职院校应定期举办创业知识讲座、组织经验交流、事迹报告等活动。通过邀请有创业经历的资深企业专家到校作报告;邀请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回校作创新创业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者的成长足迹、所需素质及个性特征,并组织学生与他们座谈、交流,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欲望与信心。大力支持学生设立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企业和教师的真实项目作为实践内容,立足职业岗位创新,组建创新团队。工作室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及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于一体,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养,相关领域职业实践能力较强、经验丰富、高层次的专门性应用人才。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强的课程。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高。而高职院校近年来引进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高、社会实践经验少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入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同时,加大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高职院校教师交流经验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
(五)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高职学院应加大创新创业投入,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同时应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学院内部应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培训、创业场地、创业项目推荐等服务;拓宽渠道,积极利用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场地,扶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驻。
(六)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意见和管理办法,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具有专业背景项目、获奖项目优先入驻创新创业基地,重点加以扶持;对教师指导创新创业工作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
参考文献:
[1]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李晓娟.当代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24).
[3]董廷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析-以兰州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0(3).
[4]刘大洪.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与方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7).
[5]李瑜.基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0).
关键词:高等学校 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的出版,力图为社会各界了解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现状,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宏观资料; 为高等学校之间,教育与经济、科技以及其他行业之间加强联系与协作,促进国内外高职高专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其建设内容主要是:提高示范院校整体水平、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其中,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是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启动了约30个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目的是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当前,在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引领下,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展开,部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涵盖面广,技术上复杂,工作量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实践中遇到好多困难。如何真正做到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在实践上进行努力探索。著者全面分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和趋势;深入研究职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和技术特点;注重探讨科学技术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运用;注重统筹规划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硬件装备;注重具体分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注重把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以下三条基本经验:一是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二是提高内涵和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三是中央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宏观调控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
因此,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是:优先考虑经济发展和民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资源建设是从事专业教学活动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工作,是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国家水平的高职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全国专业领域内教学改革指导性技术标准;建设成为同类专业领域全国范围内的自主学习中心;建设成为全国行业领域的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按照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结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运用示范性院校建设成果,建立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支持下,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企业在线培训等功能。以达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特色、提高内涵、服务社会的目的。
该著作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认识与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且使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思路、视野和方法得以拓展和更新,还将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提供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方案。关注其研究的前沿,从中选择对当代职业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主流思想和权威成果,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分析,深入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精髓,一方面的目的在于使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在认识与实践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另一方面旨在拓展和更新职业教育研究的思路及观念,充实我国职业教育与理论研究平台,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和形成属于职业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基础,为进一步建构中国的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做铺垫,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一份先进的教学资料,为职业教育学硕士生及博士生的培养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前沿理论深度的研究方向。对高职教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书内容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为当前和相当一个阶段内,高职教改工作所急需。本书内容既以成功的实践经验为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本书内容在国内职业教育界备受关注和欢迎。该书研究视角独特,方法灵活多样;观点独到新颖;见解独具指导性;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价值。
【关键词】职业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
1.职业院校舞蹈教学创新的研究背景
舞蹈是职业院校舞蹈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在学生教育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针对舞蹈教学进行创新,不单单可以促使舞蹈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学生传统学习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一定创新意识,推动学生走上一条全面发展道路上,因此在职业学院舞蹈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除去应当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当对舞蹈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促使学生养成更为完善的舞蹈思维模式,让学生可以在日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更为熟练的应用自己的舞蹈能力,从而也就可以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对本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做出保证。
2.职业院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2.1并不是将培养专业舞蹈能力作为目标
职业院针对学生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将培养专业舞蹈能力作为目标,因此在招生的过程中,并不会针对学生舞蹈基础做出明确的要求,因此学生的整体舞蹈水平自然会呈现出来一种参差不齐的态势,某些学生在进入到职业院校之前学习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因此会在身体形态以及灵活性上占据一定优势,因此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会显得比较容易。但是还会有一些学生在进入到学校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舞蹈学习,这种学生的舞蹈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在接受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想要跟上课的节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2.2重视实践轻视理论基础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职业院校舞蹈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重视实践而轻视基础,教师针对学生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重视的仅仅是表演作品,但是针对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舞蹈作品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更不要说表演。还有一些舞蹈教师针对学生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会向学生示范各个舞蹈动作,而后再让学生对自己师范的动作进行模仿,在此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学生是难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创造性学习思维。太过重视理论知识或者实践的教学模式其实都带有一定缺陷,并不是全部学生都适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假如学生没有办法在课堂教学环节当中将舞蹈知识学习好,那么就会对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造成一定影响,难以对后续舞蹈课堂教学效果做出保证。
3.职业学院舞蹈教学创新方法
3.1依据学生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舞蹈的学生,审美水平一般都要比普通学生高一些,在进入到崭新时代当中之后,这其实是一个追寻个性的时代,因此舞蹈作品应当具备更强的独创性。所以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倡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创造,倡导学生创造出来和现有舞蹈形式不同的舞蹈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定创新意识,并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其实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荣誉,以便于可以让学生在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觉醒自身的自主性意识,在不断练习的过程当中养成创新型思维模式,并且还应当有着将自身战胜的勇气,在观看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应当带有质疑精神,不断的依据自身的见解来对原有的舞蹈作品进行创新。
3.2培养学生舞蹈创新基本能力
在对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定观察和参与能力。在舞蹈教学本身具备的特征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只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可以掌握更多的新能力,充分的体验新动作。因为舞蹈教学具有夸张性,并且时空跨度也比较大,因此在舞蹈教学环节当中,也应当让学生养成一定想象力,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后续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将自己放置在合适的场景当中,感悟舞蹈的美感,对舞蹈的含义形成较为深入的认识。
摘 要: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挖掘与创新思维的锻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在职业教育阶段求学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与初中和高中相比而言,职业院校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并不高,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并非要简单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该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挖掘与创新思维的锻炼。那么,在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出和谐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和谐的教学情景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悲戚的情景会导致学生出现痛苦的情感,积乐观的情景会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愉快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种适宜的教学情景,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让学生扮演廉颇和蔺相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编成为课本剧,并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这既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
采取以上的方式,那么语文教学就不再枯燥、无趣,而变得丰富、多样,正如爱因斯坦强调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作为礼物来接受,不能让学生将其看做艰苦的任务”,基于这一因素,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必须要意识到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设置好适宜的情景,催生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开创新的大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着直接的影响,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那么必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不用谈创新了。反之,若能够采取科学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创新敞开大门。
例如,在《杨修之死》的教学中,可以将重点问题放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杨修的死因;第二,我们可以在杨修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提出以上两个问题后,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被迅速的激发出来,并将这种兴趣带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
采取以上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也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构建出一座桥梁,种种实践也证实,只要教师能够采取适宜的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三、重视发现与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需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与读书时间,并积极的将合作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能够从与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讨论过程中加深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从他人的思路中得到启迪,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够形成一种独到的见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萌芽,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间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例如,在《俗世奇人》的教学过程中,在讨论“杨巴”与“杨七”“奇”的地方时,就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分析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杨七这种埋头苦干、真才实学的人,也需要像杨巴这种随机应变与圆滑世故的人,在讨论的过程之外,教师需要随时的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砍看法,保护好学生的创新热情。
四、鼓励学生进行多方思考,发展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对于学生而言,想象力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知识,知识有限,但是想象力却可以概括世间的一切,职业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也强化了这一认识,因此,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让学生站在多角度的问题下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考虑到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具备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多创设一种幻想式命题作文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进入适宜的情景中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即可自由自在的翱翔,无拘束的进行思考。
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教学活动局限在教材内容,而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观察,深入的体会到文章的意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与想象,这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重视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预习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意义构建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也是信息的构建者,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师的引导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同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要意识到,学习的目标并未简单的达成认知目标,而是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继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以及促进者,在预习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好相关的资源、经验与情境,联系教师的文本信息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充足,丰富他们的构建经验。由此可见,在阅读课中对学生进行预习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例如,在《清贫》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让学生从“是怎样的人”这一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与探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预习朝着深入的方向发展。
此外,在预习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料,创设出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来安排学习任务,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学习策略。
总而言之,在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让学生站在多角度的问题下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宜社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雯.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
[2] 张瑛.构筑没有围墙的语文课堂――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2)
【关键词】工学结合 教育教学制度 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它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基于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和总纲,进而带动专业调整和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重构、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
我院财经类高职开办五年来,紧紧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着力建立和创新富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教学制度,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丰富的优质人力资源。
1 形成就业导向的专业结构体系
办学六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就业导向作为科学设置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基本依据,努力使专业设置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贴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紧贴企业行业职业岗位群需要。如以河南中原城市群建设、郑州全国物流中心建设、濮阳支柱产业振兴所需现代服务业技术领域岗位群整合专业群,在细化岗位群职业所需知识、素质和关键能力基础上培养构建专业群公共技术平台;以地方支柱产业特定就业岗位需求灵活设立专业方向,将4个专科专业调整和整合为经贸、会计两大专业群9个专业方向,并根据专业建设定位明确营销与策划、会计电算化作为专业群中两个核心专业,从而形成以核心专业带动相应专业群建设的专业结构体系。经过不断摸索和建设,使营销策划专业成为河南省高校教改试点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成为河南省高校骨干专业建设点。
2 建立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在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必须以双证融通模式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毕业时既取得毕业证书又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在实施过程中,应着力抓好两个环节。第一,根据行业技术领域内岗位群所需基本职业素质,构建专业群公共技术平台的知识和能力模块;根据特定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构建专业方向的知识和能力模块。第二,将岗位群内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分解为单项(单元)知识和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并按实际培养需要划分形成一组公共技术平台核心课程和实训项目,形成各专业方向的岗位职业资格课程和技能综合实训。例如,营销与策划省级教改试点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包括以其为核心专业的专业群中5个专业方向,应首先按照国家职业岗位标准的要求,确定以“营销师”、“企业策划师”基本教学模块为基础,构建三个专业、9门课程、6项综合实训所组成的公共技术平台教学体系。在后续专业方向学习中,学生结合自己的预就业去向,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在完成全部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进行为期半年顶岗实习后,可以取得相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 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自开展专业教改以来,我们始终把课程开发作为财经类高职特色办学的重中之重的工作,结合企业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着力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即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专业设置、教学设计、过程控制、教学考核、质量评价以及其他教学建设诸方面,建立起基本的制度规范;建立反映教学文件制订、备课、授课、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辅导、作业、单元与单项能力训练、考核等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课程标准。对应不同的专业方向,结合企业技术和管理岗位规格标准,探索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案,使课程内容紧扣工作岗位的各项技术规格要求。同时,还充分结合新课程开发,开展规划教材、配套教材和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已建立5门课程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建立3门课程知识点素材库和虚拟实训项目,建立利用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与共享平台。根据企业资源信息化、网络化的需要,建立数字化的基于知识积累理念的实训与科技项目资源库,努力使部分课程达到国家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4 打造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付诸实施,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也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瓶颈”。要解决好这个“瓶颈”问题,就必须走校企合作、校内校外基地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双轨建设之路。首先,要着力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校内的实训基地按工厂经营管理模式办,校内的工厂按实训基地的教学要求办,能够使实训基地成为“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工作过程流程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的“教学工厂”,给参加实训的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这些实训,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同时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目前,我们依托自主建设的校内基地和引进的校外企业行业,基本保证经贸、会计两大专业群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需要。其次,必须大力建设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将教学实习基地与学生就业基地相互结合、同步建设,建立起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体的实施运作机制,并不断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平台。
5 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有一支能够真正“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因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专业调整与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都要靠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去操作和完成。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不仅仅要注重提高校内专业教师“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比例,更为重要的是要大量聘请行业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的机制。使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始终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始终与前沿的技术和工艺保持最迅速的对接和应用。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在教师及教学人员聘任和兼职教师管理等方面,应明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一体化定位,建立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学制度,下达教学、教辅及兼职教师科学合理的结构比例,特别是对营销与策划、会计电算化两个重点建设专业必须坚持专兼职教师比例一比一的要求,等等。这些逐步配套的制度和措施,将促使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形成“双师”结构的团队优势。
参考文献
[1] 卢兵等:《建立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制度》,《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
[关键词]四合;高职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教育
[DOI]10.13939/ki.zgsc.2015.07.129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度的加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高职教育也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但是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也相应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的高职教育因为基础薄弱,仍然表现出发展不平衡,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对高质量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培养出既具有高专业技术水平又具有高职业素养的学生,必须开拓创新,以“四合”为主线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1 “四合”的提出
职业教育是建立在行业和企业的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要求和职业标准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标杆,同时也是依靠行业和企业为职业教学提供实训的环境和设备,并给予技术和实践的指导。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和企业对岗位从业人员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不断探索,努力争取与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创设合作教育平台,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合作,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教育部名曲指出:高职院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合作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创新教育就应该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的道路,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推动校企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可以说,“四合”不仅涉及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战术层面,更涉及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层面的问题。高职教育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创新教育就应该以“四合”为主线,加强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互动。“四合”的宗旨在于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四合”要求高职院校的决策层和管理层不仅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且还要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设立,使高职教学的各个合作层次能够有效衔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合作发展是“四合”的目标,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途径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赢。
2 基于“四合”理念进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创新教育
2.1 以企业为依托,合作办学,实施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四合”理念中,合作办学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高职教育将校企合作,做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作为学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导向,可以说校企合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工学结合的实施质量。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人才培育的重任,更要在技术方面有所创新,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企业加强合作,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发展创新教育,将地方资源充分的加以利用,并以企业为依托,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来制定人才教育和培养的方案,并以此为参考依据继续课程体系的设置。随着社会和企业的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的调整人才培育的方案,不断地进行改革,除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外,还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育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以点带面,引领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
2.2 项目教学,合作育人,重视职业素养教育
“四合”理念中尤其对合作育人加以强调,合作育人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的社会在和教学过程的实现上。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主要内容在于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参考职业岗位的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进行课程的重组和改革,合理增设新课程,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构建立体式课程体系。立体式教学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线。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专业技能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以职业素养来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标准。
2.3 工学结合,合作就业,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合”理念重视合作就业,专业的好坏跟就业前景直接相关。教育部明确提出,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建设小屋定岗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机会和平台,这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顶岗实训能够使学生直接接触到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尽快地适应职业岗位,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十分有利。而在实训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找到突破口,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对学生提高整体职业素养具有促进作用。
2.4 产学结合,合作发展,实现多方共赢效应
“四合”理念是以合作发展为基本目标,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途径来促进发展,通过多主体之间的合作,完成合作多方面主题的共赢。高职教育在多年的不断探索中采取人才水平评估的方式来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在大力发展创新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通过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实现高职院校、企业、社会、学生四方的发展共赢。
3 结 论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和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客观科学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表现,找到有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合”理念的提出,以合作办学为基础,以合作发展为目标,强调合作育人和合作就业,通过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致力于既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走创新教育的道路,是新教育改革形势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四合”理念更是对创新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合作努力,以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欧阳建友,王钊.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
[2]黎光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37-02
近年来,按照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部署,全国高校陆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等课程,初步实施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但是,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和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够系统,不能很好地完成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因此,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切入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意在帮助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和行业就业形势,初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主动规划的意识和积极性。但大部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和持续性。
2.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授课老师大多都是学工系统一线辅导员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这些教师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方法,虽然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对社会环境、职业环境了解不够深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性不强。当前,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但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严重缺乏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个重大工程、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实施,缺少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大学生只是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但在大学生四年中没有执行既定的职业路径和实施计划,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路径
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创新的实践路径。
1.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吸引力。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需要拓展专业指导、职业能力培训等内容,增强职业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园艺园林学院从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入手,聘请优秀校友、企业高管为职业指导兼职讲师,组建了由学工队伍、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资深专业教师、企业高管以及优秀校友构成的教学团队,创新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呈现,职业规划基础理论部分由校内老师担任,社会环境和职业认知由校外兼职讲师讲授,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
2.构建贯穿大学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切入点和重要方式,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园艺园林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多样化的平台,在大学生中实施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积极主动地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同时开设了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全程性、动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尤其需要分层次设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不同的年级,更要考虑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我校面向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必修课,大学二至四年级开设《创业概论》、《择业概论》、《KAB创业教育》等公选课,共计96学时,6.0学分。大学生可根据个体发展需求和生涯发展的特点进行选修。学院则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开展不同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认识专业,掌握生涯规划测评工具,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二年级开展专业讲座,指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大学三年级开展创业教育、就业及考研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有侧重点地学习专业课程,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四年级举办就业政策宣讲会、就业指导讲座、校园行业专场招聘会等,营造良好的求职环境,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着重对学生进行择业、职业咨询和求职技巧的指导。
3.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推进职业规划的实践教育。校企合作是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平台,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可以改变目前实习教学弱化的状况,增强实践环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联合开展专业竞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先后与普邦园林、棕榈园林、岭南园林等7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园艺园林行业奖助学金。并以奖学金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联合开展学科竞赛,构建专业实战平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至此已成功举办了多届“普邦杯”、“茏腾杯”景观设计大赛等专业品牌活动,为大学生提升实践技能提供了实战平台。同时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的活动,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缺乏完整、准确的了解。且高校对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了解相对滞后,而企业精英对社会接触面广、信息灵通,开展职业指导更有针对性,更容易奏效。学院通过举办“企业精英讲坛”、“优秀校友励志报告”和“就业应聘技巧”等系列讲座,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供毕业实习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的目的之一是以奖优促学,协同培养,优先选拔优秀的园林行业人才。因此,建立合作关系的7家企业每年均到学校举行专场校园招聘会,提供工程施工、规划设计、绿化养护等多个专业对口的职业岗位,优先录用应届毕业生进行岗前实习,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职场和工作性质,为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教育过程的始终。同时,高校应当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教育。本文从全程化教育的视角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路径,希望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宋伟,姜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多维立体化导向教育体系设计[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6):259-263.
[2]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3):49-51.
[3]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5):40-43.
[4]黄一岚,黄新敏.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58-62.
[5]施运华,施戍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6):142-145.
[6]白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3):61-66.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CHEN Xiao-ling,YU Qian-hua,ZHOU Hou-gao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