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劳动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

第1篇: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一、引言

我国计算机教育正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模式转变。在高等院校的内涵建设中,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极其重要,加强专业教学计划改革,通过重点专业改革的引领,形成专业领域高地,形成高等院校的专业特色,这是新一轮高等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我国新型信息化进程而言,加强计算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新技术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拓宽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其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通过分析企业的用工需求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反馈信息,不难发现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已不适应人才市场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基本未脱离学科型教学体系,已不适应企业对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从整体分析,原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相对独立,课程门数较多,相关知识未能有机渗透融合。从知识方面分析,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因不能及时与应用“接口”或与相关知识接轨,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从能力方面分析,原专业教学计划难以对企业所需高素质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技能操作体现不明显。

其二,原教学计划中实训技能培养欠佳。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原计划采用的课程模式是“三段式”,它是以学科为中心,辅以实践教学,这样就失去了高校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而目前企业技术有它的科学性、灵活性、发展性、实践性。

其三,课程内容及部分教材陈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选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老的专业计划中,教材中原理知识较多,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新型应用技术介绍相对少,其内容远远不符合生产、实践的需要。当代企业专业技术类的教材普遍存在着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的特点,要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满足当今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注入新的内容,以保证毕业生从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步伐。企业对毕业生要求除具备综合文化素质外,更多的是会使用现代设备以及具备转岗应变能力。教学计划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突破“学科体系”旧的传统体系,建立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交互的教学体系。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过去单一的产品竞争和市场竞争,已上升到一种多方位、新理念的竞争。我们提出的教学计划改革,只有树立全新的现念,专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以专业实训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理论知识适用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要构建知识与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时展的需要。以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

(二)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基础,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改变原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比例,根据培养目标,对多门专业技术课程结构进行整体优化:例如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通信工程概预算整合,课程名为《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目标更加突出培养学生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通信工程绘图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职场环境实训

走出教室到行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行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行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比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让学生去电脑公司硬件当前发展现现状及价格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只有合理安排实训教学,使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当今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为主的时代,对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更多的综合实训,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引入证书培训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因此,引入证书培训有两种方式:一是和企业建立联系,签订合同,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二是考察和分析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各种企业培训项目。包括劳动部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全国计算机应用软件人员水平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信技术考试、通信行业职业资格考试等。通过证书培训,使学员能力充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快速掌握主流技术。同时,此项目也是政府大力支持项目,政府为学员参加培训和认证考试提供费用补贴,培训课程通过后,学生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小结

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紧跟先进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断的进行更新,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由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教育学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浩平.关于编制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探讨[J],郑州经济治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81-82

第2篇: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一年级下册思品教学计划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生活教育的内容。

1、教材编排遵循的是儿童生活的逻辑。

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小朋友们已经养成了初步的行为习惯。在新学期里,他们将继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引导小朋友乐于帮助他人,使小朋友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快乐。

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使教材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其中家庭生活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儿童家庭的组成,与儿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习惯、气氛、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与家庭合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负责,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关注儿童生活好习惯的养成。

例如第二单元《红绿灯的悄悄话》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娓娓道出红绿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方便,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要加强自我保护,在保护中快乐地生活。

3、教材注重和突出培养儿童的爱心等品德教育观。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但也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生活德育存在于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要在发展学生内在的德性上下功夫。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处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

如第一单元《天天都快乐》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在互助中学会爱,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4、教材体现儿童个体与自然的内在整合。

儿童生活是相互贯通、整体呈现的,儿童生活充满着乐趣和色彩,充满着想象和创造。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并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第三单元《迷人的夏天》让儿童在衣食住行中感知夏天,在观察和经历夏天中学习科学、学习生活,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指导儿童能在生活中学习,又在学习中生活,才能真实地感受生活和创造生活。儿童将迎来小学生活中的第一个暑假,准备升入二年级。暑假生活中小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因此,科学、合理地指导小学生愉快地过好第一个暑假,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期教学目标

1.感受新学期的变化,情绪积极、精神饱满地迎接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形成积极的自我期待。

2、喜欢和同学、老师一块学习和游戏。

3.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习惯。

4、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地做事,认识到与人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保障。

5、爱护公物,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6、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自觉遵守规则,学会保护自己。

7、感受自然,乐于探究,认识季节特征,了解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8、学习观察、收集、整理生活信息和资料,并能简单初步地运用。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我将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第3篇: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历来为语文教师所重视,但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也是绝大多数师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师生共同的心声。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偏低,这是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这样的作文教学与我们的课改要求相差甚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无可否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谈谈看法: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1、作文教学简单粗放,缺乏循序渐进的科学性。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制订一个翔实的计划,以便分阶分步实施。这个计划应包括整个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包括每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和要求,这个计划还要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规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的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笼统地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制订整个作文训练方案。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随意性大。作文教学采取简单而易操作的三部曲,那就是“教师出作文题--学生习作--教师打分写评语”,写前指导,教师笼统讲讲技巧,再提几条要求。写作是学生的事,教师只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袖手旁观。批改时,只要作文满足篇幅要求、书写整洁、语句通顺,就给及格分,高分的严格控制。评语无关痛痒,哪篇文章都通用。难怪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痛,导致在学生中流传一个口头禅“放牛娃害怕下雨天,学生娃害怕星期三”(作文课都习惯排在星期三)。一学期只按学校常规教学检查要求,做了足数的作文但只批二、三篇,有临时有事,便到班上随便布置一下作文题目的,还有平时不做作文,等到学校或上级来人检查时突击布置作文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目前许多老师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这种无规律的“突击战”根本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惰性或应付式心态。

四、农村学校还要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类宣传。

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中来,还要呼吁广大教职工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和研究中来。农村学校有必要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实施“一帮一、一帮几”的结对帮扶要求,让老师随时关注留守儿童,发现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学校还要尽力举办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在节日里组织留守儿童过一个温馨快乐的节日,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有“家”的感觉。学校还要大力呼吁和促使社会各界各类人士共同来探讨和研究留守儿童问题,从而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总之,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能为留守儿童做的事非常非常多,我只期望通过我个人的呼吁,得到广大农村教育同行们的支持,共同来关心和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份爱足以体现社会的温暖,只要我们用真心去倾听,用真爱去温暖,用真情去为留守学生服务,就能为祖国未来们撑起一片爱的绿荫。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第4篇: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记》 《雄辩术原理》 课程观 比较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99-01

一、《学记》与《雄辩术原理》课程观的相同之处

(一)关于教学计划

《学记》按照大学修业年限制定教学计划:“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年分别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雄辩术原理》提出了一个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教学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7岁前的早期家庭教育。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初级学校。昆体良认为,儿童应在公立学校中学习。培养儿童养成无私和自制等品质。三是文法学校。学习“文法”课,道德教育贯穿始终。四是雄辩术学校。在雄辩术学校中,学习一些与雄辩术有关的课程,还需学习演讲、辩论的基本技能。

(二)关于课程内容

《学记》中课程内容是十分丰富。德育、智育兼有。在其教学计划中能明显看出,一至九年的教学计划不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也不同,有“正业”与“居学”之分。昆体良认为,雄辩家应该知识广博、善于思辨、触类旁通、无所不能,使人心服口服。课程内容文理兼备,体系完备,

(三)奠定了分科教学的基础

《学记》所规定的大学开学典礼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要吟诵《诗·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首先学习如何当官执政。“礼”,主要是教人做人的道理,如何在社会中生存,获得生活本领。《学记》里讲的“皮弁祭菜”,表明上看是教人尊重老师、长辈,但实质上是教人安分守己,维护封建统治。借助于大学课程的教学,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统一。“乐”,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可见,《学记》继承了孔子分科教学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分科教学的基础。昆体良提出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计划,《雄辩术原理》中规定的课程内容为文法、辩证法、修辞、算术、天文、几何、音乐,也就是西方的“七艺”。奠定了西方分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昆体良的重要贡献之一。

二、《学记》与《雄辩术原理》课程观的不同之处

(一)关于课程内容

《学记》重视“六艺”的礼乐,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到战国末期,礼乐更受重视。《雄辩术原理》重视传授科技知识。古罗马的课程深受古希腊的影响,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在大学中广泛开设自然科学类的课程。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对外贸易的日益频繁,加之地理位置优势,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都为希腊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开课的方式不同

《学记》中教学内容是按照不同学年的教学目标而设置,没有明确提出学生上课的具体形式,课程设置方式单一,课堂组织松散。《雄辩术原理》中,主张课程设置应该多门学科交叉、同时进行,课程开设多样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多样化,这也是昆体良在教育史上重大贡献之一。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原则

《学记》的教学内容分为“正业”和“居学”,课程设置的原则体现了课内与课外、主业与副业、专业与兴趣相结合。《雄辩术原理》中的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专业知识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广博而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昆体良认为,学科基础知识不牢固、不扎实,所学的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不利于学科体系的建立。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学科并不能培养出雄辩家。但是“我们所培养的不是现在已有的或过去的那种雄辩家,而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雄辩家,没有任何缺陷的雄辩家”。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笔墨详细论述了学科基础的重要性,坚持的课程设置专业教育必须以坚实的普通教育为基础。

总之,《学记》与《雄辩术原理》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无论古今中外,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揭示了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教育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两部著作的作者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性的努力,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两颗光辉夺目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任钟印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王炳照,郭齐家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80-03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结合,是在政府引导下,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交替、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解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才能稳步推进。

一、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模式改革现状

(一)校企合作难,深度合作更难

学校需要找到好的合作企业,才能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良好条件,而许多企业怕影响生产,不愿提供工学结合岗位,所以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很难。泗阳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泗阳中专校)作为宿迁地区以工科为主的综合类中等职业学校,有些专业很难找到良好的合作企业,有的企业学校与其合作也只是形式上的协作,难以深入。

(二)时间安排难,岗位合适更难

工学结合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而企业是按计划生产的,很难提供学生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校企合作时间不稳定,难以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阶段性的。这种合作在短期内难以衡量学生的劳动为企业创造的收益,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自身也因顶岗实习时间短,对实习的工种、工序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其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的提高等均受到一定限制。

(三)专业对口难,完成任务更难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企业不愿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而且多数专业很难联系上专业对口的企业,这样“工”与“学”不对口,再加上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缺少系统学习时间,很难完成教学计划。

(四)实习管理难,控制辍学更难

有些学校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提前安排学生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或为了降低管理难度,整学期安排工学交替;有的学校直接把学生安排到外地工厂实习或工作,学生在学校还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关课程,就到了企业这个新环境,难以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和繁重的劳动,坚持不下来便离厂回校,甚至辍学回家,造成实习管理困难,生源流失严重。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然而,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试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由于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没有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建立运行与教学管理机制,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如双主体办学协议、标准文档(培养标准、总体方案)、教学文档(尤其是企业培训方案、培训手册),所以工学结合运行不畅、质量不高。

(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校企合作的主要障碍

学校以育人为第一目标,追求社会效益;企业则以赢利为第一目标,追求经济利益。两者目标不同,就很难深度融合。同时,有许多企业很难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车间),技术力量、水平不高,也很难派出有技术、有能力的员工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企业担心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管理,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就不愿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校企合作难以持久。

(三)顶岗实习学生专业不对口,工作量重,劳动强度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且相当复杂,企业有难处,学校有苦衷,学生有怨言。企业的核心是追求利润,而接收实习学生要支付一定的报酬,因此不可能只让学生来学技术,必然会把学生作为新购买的劳动力来使用,加大其工作量,提高劳动强度,为其创造更多的收益。在学生自身方面,有的学生所学知识与就业岗位所需要求联系不紧密,甚至专业不对口;有些家庭困难学生,为了多挣些钱,减轻家庭负担,甘愿承受高强度、超工作量的劳动。

(四)工学交替管理不到位,质量不高

首先,没有科学设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实习岗位、实习内容随意性很大。工W交替既要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情况和学校的师资设备情况,还要根据企业需求、阶段任务确定。其次,“工”与“学”的矛盾问题,学生到了企业,不像在学校,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加大学生的劳动量,延长劳动时间,繁重体力劳动的透支,下班后只想休息,哪还顾得上看书学习。第三,工学交替期间,管理学生缺少必要的措施和办法,导致管理不到位,质量不高。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

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政府统筹规划,促进校企合作交流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制定并出台有利于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职教发展的政策,形成企业招工、个性化的企业培训方案、工作本位学习为主、工学“交替” 跨部门合作机制、保障企业参与的政策制度,明确现代学徒制地位。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做好工学设计,开发完善系列文档

根据行业标准,结合企业需求,基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设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议、总体合作方案、招生招工方案,开发双向互动的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企业培训方案)、课程标准、校企教材(尤其是企业培训手册)、学习资源、考核评价标准与实施方案(尤其是企业培训考评手册),完善学徒三方(或四方)协议,学籍管理办法,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方案,质量监控与考核等制度,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专兼结合,强化教师业务素质

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根据规划分期分批选送有关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其次,注重自身培养,利用企业技术优势,抓好校本培训。泗阳中专校利用寒、暑假,选送骨干教师到境外培训。第三,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结构情况,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实践或挂职锻炼,熟悉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学习掌握一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收到了良好效果。有的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师,经过培训和自学,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都有了新的提升,知识面也得到拓宽,有的教师还承担第二专业或第二门课程的教学,缓解了学校专业课教师不足的矛盾。

(四)深化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学校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工学结合教学任务并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技能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取得该模块相应等级的岗位资格证书,为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五)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工学结合质量

首先,加强校企项目管理团队的沟通,通过企业走访、电话、邮件、微信群、QQ群等媒体手段,学校定期与合作企业沟通交流学徒情况,协商处理相关问题,在教学、管理上,做到迅速有效。其次,加强实习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要定期深入企业,每周召开一次班会、每月召开一次总结分享会,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每天的日志撰写,总结一天的收获和不足,教师必须按时批阅,并提出意见及建议,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第三,学校转变观念,分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生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和应对,探讨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教育和引导实习学生自觉遵守厂规厂纪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和稳定。

第6篇: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每学期开学伊始,学校都会安排教师撰写学科教学规划,其目的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但是不少教师对此认识模糊,出现了马虎应付不在乎的倾向,或轻描淡写,或一抄了之,或干脆不理不睬。

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

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提出的“布利斯定理”就揭示了这个道理。“布利斯定理”基本内容是“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事前计划,那么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有一个美国心理学实验,很好地证明了“布利斯定理”。实验方案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第一组学生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成绩记录下来;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第一组进球增加了24%;第二组没有丝毫长进;第三组进球增加了26%。

研究结论:行动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要做之事的每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把它深深铭记于脑海中,当你行动的时候,你就会得心应手。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就是计划的重要性。做事没有计划,行动起来就必然会是一盘散沙。事前拟定好了行动的计划,梳理通畅了做事的步骤,做起事来就会应对自如。

埋头苦干固然是很好的做事态度,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我们花上大量的时间,事情自然就会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O,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只有事前想得清,才会事中不折腾。规划可以作为你实现设想过程的指导,大大节省你的时间,减轻你的压力。有了好的规划,你就有了好的开始。反之,做事没有规划,行动起来就必然会处处被动受阻。做好规划,是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有精心的规划设计,所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下工夫对本学期进行的教学任务及流程进行详细的计划。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有做到知晓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其次,要详细了解学生学情,只有做到清楚“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可见经过深思熟虑制定的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蓝本、准绳,而绝不是应付上级的检查的应景之作。

科学地制定学科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准备更加充分,执行更加顺畅,效率更加提高。但是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才是有用的计划。实施计划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计划,教师就一定能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疏忽对自己的提升,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其实,推而广之,我们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未雨绸缪,科学规划。

第7篇: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校企融合工学一体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不论是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还是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来看,都是公认的十分有效的模式。

工学交替是指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实习交替进行,使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与企业工作岗位有机结合,手脑并用,在实践中学,学后再实践。其教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综合素质较高,必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然而,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下,高职院校真正实行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还很困难。很多高职院校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我院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进一步发展了工学交替理念,提出了“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更具实践操作性的概念。

一、主要困难

企业不热心建立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比如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校、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政策,依据“职业培训合同”开展培训。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约束企业,企业对工学交替普遍不热心,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从短期来看,企业承担人员培训的任务势必影响其效益。所以,在没有相关国家政策和法律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情况下,学校必须想办法使企业从工学交替活动中得到益处。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计划不适应工学交替模式传统的教学计划往往灵活性较差,而工学交替活动是围绕企业需求和学生能力需求展开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服从企业的生产或经营活动。因此,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地把理论课安排在企业生产的淡季,把工学交替安排在企业最需要人手的生产旺季,解决好“工”与“学”在时间上冲突的问题。

学生管理难度大参加工学交替的学生兼有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角色,由此增大了管理难度。一是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同,导致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产生误差;二是工作与学习环境更迭和交替,容易使学生自律意识淡薄;三是在顶岗工作过程中学生比较分散,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对顶岗工作期间学生的管理应以企业为主,学生的日常管理由校企共同负责,学校派教师进驻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一道,解决好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保证教学质量难推行工学交替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企业在工学交替中,一是要尽社会责任,二是要利用学生的顶岗工作创造价值。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企业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提高技能水平、学生无法掌握关键岗位的技术、在不同岗位实习的学生受到不同的锻炼导致有的学生能力不强等问题。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应加强校企深度融合,还要加大实践考核力度,制定科学的考核目标、考核标准、考核科目及考核方式,以激励学生参加工学交替的积极性。

工学比例控制难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对高职教育同等重要。因此要合理安排工学比例,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适中,杜绝重工轻学或重学轻工的错误倾向。与企业沟通融合难企业与学校一般都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人员的往返会有困难,另外,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必然有所不同,加上缺乏沟通与相互了解,所以融合起来难度较大。

有关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与企业人员对工学交替的意义理解各不相同,可能存在不理解工学交替的意义,不支持工学交替的做法等情况,所以,要加大学习与宣传力度,使有关人员转变观念。

二、实践探索

针对以上推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困难,我院积极探索,并借新校区建设与省级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机会,提出了“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推行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新途径。在新校区建设了3000m2的标准厂房,投资一千多万元购置了各式普通机床、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并与大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创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企业携生产设备与人员进驻我院的实训厂房,实现校企的真正融合。这两家企业一家是精密机械零件加工企业,主要设备是立式加工中心,另一家是模具企业,主要设备是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和线切割机床。合作企业的设备与学校的实训设备分类并列布置在实训车间内。企业的生产过程完全向我院的教师和学生开放,可以随时参观和学习,企业的产品订单任务有松有紧,当生产任务紧张的时候,我院的设备可以有偿提供给企业使用,技能好的学生和教师也可以有偿为企业工作。企业生产任务少的时候,其设备可以提供给我院实训使用,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兼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训。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解决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遇到的各种困难。企业进驻学校,既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又可以降低成本(能源价格、人力资源、管理费用、资金占用等),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和生产环境,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事情,企业没有理由不热心。我院以数控技术专业为试点,进行了专业课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结合合作企业的生产情况,灵活安排“工”与“学”,尽量做到工学一体化。例如,将试点的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变更为半天进行理论授课,主要由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进行,半天进行生产实际操作,在生产过程中穿插补充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主要由指导教师、企业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学生实训加工的工件以企业实际生产的简单零件为主,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零件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学生在实训中加工的零件无偿提供给企业,企业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并承担学生实习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这样,学校既可以节省实训材料开支,又可以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企业会督促技术人员认真教育指导学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双方均能从中受益。

一般情况下,学生还是集中在学校里,并且由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师傅共同指导和监督,随时随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必须事先认真仔细地协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过程中双方必须积极协调,灵活处理,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当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依然应占主导地位,要恰当地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对于低年级学生,应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理论课的比例显然要大一些,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逐渐加大实践课的比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应尽量穿插到实践中讲解。这就要求对整个培养过程通盘考虑,并且要分阶段区别对待。

企业与学校在空间上融为一体,实施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双方人员的沟通与融合。学校可以直接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讲授相关课程,还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鼓励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在替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三、实践效果

我院以2008级数控技术专业的两个班作为试点,与进驻的企业一道探索并完善可行的校企融合模式以及工学一体的具体操作方法,初步实践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学生一致反映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较以前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接受,更有兴趣,学习效果更好。学校与合作企业也觉得彼此更容易协调,教师和企业人员也都比较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同时,也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校外专家的肯定。当然,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继续探索也许还会遇到其他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一定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丁宗胜.高职教育模式若干问题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聂伟,等.“工学交替”概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3]陈志生.推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

第8篇: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一、必须充分认识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学校各学科开展实验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在现代化学校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及实验教学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开展各类实验和技能操作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学校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有助于将学校的综合实验室办成为农村的科技实验站,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水平,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培养我乡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技术大军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大批合格的新生贡献力量。

二、我乡中、小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教基[*]11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区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步伐的通知》及靖发[20*]28号等文件的精神,按照《*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作验收评估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投入,分类指导,认真实施,力争今年实现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率达100%的目标。

(二)要求

我乡按《*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作验收评估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出符合本乡实际的实施方案和普及验收标准。

1、实验用房。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室、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科技活动室等用房的面积及数量要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检查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2、实验室设施。实验桌凳、演示台、准备台、仪器柜、通风橱、图书柜架、阅览桌凳等,符合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规定的规格、尺寸、式样和数量。实验室的其它设施,要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和《*中小学(中师)实验教学基本规范》的规定要求。

3、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按照国家教委(教育部)颁发的目录标准配备。

4、实验人员。中学实验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学历要符合《*中小学(中师)实验教学基本规范》要求。一类完全小学配备一名专职实验教师,其它小学可配备1--2名兼职实验教师,且均应达到中专以上学历。

5、实验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齐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小学自然课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课堂演示实验。教师有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通知单;学生有实验报告;实验教师有实验记录。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积极开展音、体、美、劳各科教学训练工作。

6、实验室管理

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各项

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科仪器设备、器材、器械、图书的陈列存放及管理。要符合《中小学校实验室工作的规定》、《*中小学(中师)实验教学基本规范》和《*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工作验收评估体系》的要求。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工作

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是巩固和提高我乡“两基”成果的重要举措。

(一)设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成立乡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乡直各单位紧密配合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做好全乡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规划,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普及的实施工作;制定学校实验用房、设施、仪器配备方案及规范,并组织实施;提出中小学实验人员的配备标准,组织有关人员的培训达标工作,督促检查各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负责组织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类里的业务督导及检查、评估、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负责归口组织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体育、美术、卫生器材,电器材,图书等物资的采购供应、质量管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指导和鼓励各中小学校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各村要相应成立“普实”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二)加大“普实”经费的投入。在“普实”经费投入中,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原则,保证我乡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工作顺利开展。各学校要从勤工俭学的收入和学杂费收入中自行筹措一部分经费,增加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体制,发展多种形式办学。拓宽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普及投资渠道,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在自愿捐资助学和办学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开展实验教学。

(三)加强实验操作考核考试。为巩固各校的实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对技术装备基本达标的学校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对各学校实验及技能操作训练进行考核、考试。

第9篇: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任务型;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74-03

商务英语特点及课程设计理论

商务英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英语人才为目标,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学用结合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商务英语写作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不以语言学习为最终目的,注重用书面英语完成信息交流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能力。“语言讲解+写作”的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有待改进。课程设计须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制定大纲进行宏观指导,教材编选及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课程设计即用教学理论和信息制定教学大纲,按大纲选编教材,确定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法,建立教学评估系统。随着任务型、过程型教学大纲的流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法之间的区分已经变得模糊。

任务型语言教学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指导作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由交际法发展而来,主要理论依据是英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理解性输入和自然教育法。他对学习和习得进行了区分,认为“习得”强调通过交流获得有交际价值的知识,比较而言,“学习”获得的知识交际价值有限。任务型教学提倡“在做中学”,以具体任务激发学生动机,以完成任务为学习过程,以任务完成的情况而不是单纯的考试来考核学习效果。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用语言做事”。任务型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核心是模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用英语从事的各种活动,把写作教学与学习者日后在商务活动中的语言应用相结合。

《商务英语写作》是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商务英语等专业的语言技能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是在商务活动中用书面英语进行有效沟通,达到商务交际目的,不仅强调语言的学习,还要培养解决商务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Carter概括过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真实语料,以目的为中心和自我学习。真实语料涉及教材内容;以目的为中心和自我学习要求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从以PPP(Presentation,Practice and Production)为主的灌输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的体验模式转移。

(一)以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大纲编写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往往由权威部门制定,教师使用现成的大纲和教材完成教学计划。大纲设计发展到今天,“教什么”和“怎么教”开始融合,任务既是教学目标和内容,又是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师直接参与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可,权威部门开始把权力下放给教师,以便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制定适用性更强的教学大纲或计划。因此,若条件允许,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写教学大纲。

Ellis归纳了任务型教学大纲设计的基本步骤:(1)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及认知能力等因素确定目标任务及类型;(2)根据任务难度、信息类型等编排任务顺序;(3)按完成任务的需要列出学习者必须掌握的语言形式和功能,制定教学大纲,为教材的选编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准备。

下文按三个步骤论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

第一,确定商务英语写作目标任务和主要类型。根据Estaire和Zanon的观点,在教学大纲设计阶段应确定最终任务目标,建立任务大纲。

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师要调查和预测商务英语写作的环境和用途,在语言水平、知识、活用等方面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商务英语写作的学习需求是掌握商务写作原则与技巧,完成交流和沟通目的。目标需求是养成用英文书面语进行沟通,完成商务交际的能力。商务英语写作目标任务的设计要突出这些能力。为使学生的商务写作能力接近并达到最终任务目标所要求的水平,教师要把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子目标。

1997年,英国专家Nick Brieger 讨论了“商务英语范围”,认为商务英语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识。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涉外保险、国际运输、涉外劳务合同及其他商务活动运用的英语都属这个范围,应该包含在商务写作教学大纲里。商务英语写作大纲还须考虑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涵盖商务活动常见写作体裁及类型——询盘与请求、回复函、订购信、确认信、催款信、投诉与索赔、理赔与拒绝函、销售函、广告信、通知与通告、备忘录、会议记录、电子邮件、传真、简历、求职信、辞职信、解聘信、申请函、意向书、商务报告、商务文件(证书、证明,授权信、协议合同)、调查问卷和社交信函(包括邀请函、感谢信、道歉信、推荐信、祝贺信、欢迎信、慰问信)等。

第二,商务英语写作任务的编排。商务英语写作包括使用规范格式用英文书写商务信函,使用商务文书,处理国际商务单证等。教学大纲要把各写作体裁按难度的层级关系排列,各体裁要设置紧密衔接的任务,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写作技能。大纲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和商务角色,设定任务的实施步骤、时间和参照结果。还要参考语码复杂性、认知复杂性和交际压力等因素以控制任务难度。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经验、智能因素、母语影响及背景知识等调整任务难度,以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个体差异及课堂时间的限制。

第三,商务英语写作的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处理。写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紧密相关。如果学习者不具备基本的商务语篇阅读能力,就不能掌握并分析商务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商务英语写作就无从谈起。教材提供的范文只能涉及商务英语写作实践中极小的部分。要完成商务写作任务,必须有一定的词汇量并掌握足够的惯用表达方式。商务英语写作大纲要列出各体裁及主题的高频词和基本句型。以订货信为例,货物规格的表达、付款方式、包装方式、交货方式都涉及行业术语,有限的范文不足以展现实际商务活动中的所有情况,把相关表达方式列在范文后会给学生提供很大便利。

(二)以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教材编选

外语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以语言形式为单位编写教材。课文和练习主要以呈现大纲规定的语言形式为目的。随着语言交际功能进入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视野,教材的作用逐步变成让学生接触某体裁的真实语言材料,为完成类似交际任务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