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对支教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支教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支教的建议

第1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1 情绪感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在正式讲课前,教师不但要组织好学生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更要做好精神准备。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用高昂的兴致、抖擞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情绪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也会从低沉的情绪中转变过来,主动地进入“最佳”情境。反之,如果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满脸倦意,情绪低落,毫无生气,学生自然兴味索然,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效果显而易见。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教学任务要通过教师对教学的理解,用自己的情感赋予丰富的情绪向学生传达。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去注意教师的情绪波动、情感的变化。所以,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演员”,把学生当成“观众”,教师在舞台上尽情地表演的同时积极让“观众们”参与到表演中去,让“观众们”被“演员”的表演折服,进入到“演员和观众”共同的表演中,去感受精彩的演出。其次,教师把自己从“演员”变成“观众与导演”,把学生变成“演员”,让他们接着浓厚的学习情趣尽情在舞台上好好地表演。教师就做好“观众与导演”的角色,认真地观看,做好的编导与指挥,目的是使舞台上的表演者更加激烈与精彩地表演,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目中有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质、品格、学识、情趣,更能流露出心灵深处变化着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发挥眼睛的作用,通过眼睛向学生进行多种无声的教育。讲课前,教师应当目扫全堂,透出严慈,让瞬间的目光起到稳定情绪、组织教学的作用。讲课中,教师带着振奋、活泼、愉快的神情娓娓而谈,学生就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教师要善于用鼓励的眼神启发学生举手发言,用制止的眼神示意学生终止小动作,用督促的眼光提醒调皮的学生遵守纪律。要充分发挥眼睛无声的、丰富的表现力量。因此,“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为了有的放矢地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教师的眼界中,不仅应摄进全体学生,还必须摄进学生的全部活动,真正做到“目中有人”。教师的眼睛可能不是炯炯有神,但却应该会“说话”。愿每一位教师都能运用好自己的一双眼睛,发挥其特殊的教育作用,做到“多少事汇聚眼底,以一目尽传精神”。

3 言语动人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一有机会就会开小差,搞动作,特别是一些底子薄的学生。为此,教师要用生动的、有情趣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吸引住学生,调动起他们听课的“胃口”。一味的高音或低音都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时还适得其反。为此,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声调,该高时高,该低时低,让声音充满抑扬顿挫的和谐美。

教师的语言应该采撷相声语言的幽默美、演讲语言的激情美、服务语言的热情美。“情感派”语文教学名家于漪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用充满情趣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从一个平静的状态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世界,使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没有情感的语言是一杯水,而融入了情感以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人的心弦,激起情感的共鸣,具有振魂摄魄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富有情趣,让它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使语文课堂摆脱“匠气”和“死气”,充满“生气”和“灵气”。

4 机智过人

课堂是教师展示才能和智慧的舞台,也难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也许课堂上会出现奇怪的声音,也许学生之间会发生争吵,也许会有外来的干扰,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这些突发事件上,如不迅速、巧妙地处理,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此时就需要教师有过人的机智。

处理突发事件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但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冷处理”。教师针对情况,随机应变,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放一边,推迟到下课再去解决,先稳定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活动上来。

例如,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刚要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根钉子。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教师选择了后者,他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到了下课,他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肇事者深受感动,主动承认了错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要以其深厚的阅历、广博的学识和敏捷的思维为基础,这就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头脑,尽快做到在课堂上左右开弓、游刃有余。

再如,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但是他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我们班上的‘黑板报’画刊头、题花,大家说好吗?”学生一阵应和之后稳定了情绪,教师开始讲课。下课铃响时,教师惋惜地合上书本,轻声说:“时间不够了。”敏感的学生马上听出教师的话外之话、弦外之音,懂得了课堂上出乱子会影响大家的学习。

总之,情绪感人、目中有人、言语动人、机智过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也会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

参考文献

第2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障碍,即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应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对学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其次,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再次,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完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学校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日趋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越来越明显。因此,国家在2004年就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中职教育中也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也应开设并开足课时,并加强心理教师培养,以此发挥其积极作用。另外,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相比文化课学习来说,在成长中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可利用学校中的校园专栏、网络论坛、校园广播、微博、博客等形式,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可成立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中心“、心理信箱”“、悄悄话信箱”等,鼓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自己无法处理的麻烦事或一些想法通过信箱反映出来,然后由教师通过写信等方式给他们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并为学生心理问题答疑解惑、疏导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中职学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意义重大,而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生活中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会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心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另外,学生的情绪及其情感教育也要跟上,并适时进行引导教育,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释放学生压抑的情绪,获得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维持。四、强化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消除青春期性心理障碍,进行健康人际交往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阶段,在生活上与成人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多,学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及其发育的规律,懂得一些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友好相处,坦诚地与异性正常交往,和谐人际关系。并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社会沟通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四、总结

第3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摘要: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展势头迅猛。从数量看,高等职业院校占到了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的70%,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专业人才。但就质量而言,却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切实际,教学内容空洞陈旧,教学方法一般化,管理、设备欠完善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实”字下功夫,切实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实际需求实用技能实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既不同于以学术研究为特色的普通高等教育,又与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教育有本质区别。为迅速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以实际需求为准则,以就业为导向,对号入座地确立培养目标

1.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建立与相关企业、单位、人才市场和毕业生的沟通机制,准确地掌握实际需求,发展变化的情况,结合学院的实际,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保持专业长盛不衰。

2.增强前瞻性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化的进程势不可挡。中央公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接着又公布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七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决定,这必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产生深远影响。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会产生一些新兴专业;原有专业也会发生变化。只有高瞻远瞩,做到先知先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树立精品意识

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培育一个品牌专业,带动其他专业。根据地区产业和学校教师、设备的优势,有领导有计划地创造条件,以求日臻完善。

二、从实际出发改教学内容和方法

1.调整充实教学内容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使用教材的情况是很混乱的,有的专业使用传统教材,有的专业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教材,有的专业使用通用教材,目前的教学内容陈旧、空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调整充实教学内容。

以会计专业为例。目前会计职业市场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差别趋势,学校应注重在某细分市场上大做文章,充分发挥优势,重点出击。如地域差别化,导致发达地区会计人才缺乏;人世效应,导致外企会计应用人才紧缺等等。会计专业,要适应这种需求,就要适当减少培养一般会计人才的教学内容,增加国外会计制度,法规秩序等方面教学内容。

2.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理论知识,重在针对性、实践性。以“必需、适度”为原则。要善于抓“牛鼻子”理论知识,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有成功经验。它以一个实践项目为载体,以能力技能获得为主线,将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训练融汇其中,在项目中边实践边学理论,针对性极强,较好地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各类学校都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在此前提下,还必须重视相关的素质教育。高职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具有守法观念与协作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另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应聘技巧,提高职业应变能力。

4.教学方法要讲求实效

首先,职业教育中的理论知识教学,要以“知”为出发点,以“行”为落脚点,关键是在“知”过渡到“行”的环节上,从理论知识的需要出发,采用与之密切结合的实例、案例教学。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收集实例、案例,使之成为资料库。

其次,要充分发挥直观演示作用,如运用表、模型、实物、幻灯等。使学生直观透彻地掌握理论知识,主动形象地感受其实用价值。这需要教师事先了解教材中各个章节所用的教具,有所准备。

第三,要强化训练,提高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用能力,这是职业院校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职业院校教学的特点。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能力唯一途径就是训练;实用能力要达到熟练技巧的高度,就必须多训练。因此,精讲多练,应该是职业院校教学的一大原则。

最后,精心设计实习,总结经验教训。实习,既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又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检测。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重视总结评讲,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每个学生必须写实训报告。肯定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要写总结。从质量着眼,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师生总结的情况,开好评讲会。给学生在就业前指明方向。

三、科学管理,加强基本建设

1.建立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的教师,既要会讲,又要会谈。既是教师,又是教练。要求是很高的。

提高教师素质,只有靠外援和自力更生两条途径。靠外援,如到相关高等院校进修专业,到企业单位实习专业,请专家来校教授专业等。自力更生,是最实际可能有效的。

奖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这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扩大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发扬教师的敬业精神。

奖励教师动手,提高教师的实用技能。组织学术研讨会,创造研究气氛。有条件的院校,最好办一份学报。有利于教师,有助于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

2.加强基础设备的建设

如实训、实习基地、实验室、实验园地(农业的),图书馆等基础设备,是职业院校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院校,还必须添置软件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设备。

3.建立学校与企业、单位、人才市场和就业毕业生的联系机制

这个机制关系到学校整个工作的成败。因为它是调查、分析、研究实际需求动态变化的关系到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机制,要由院校领导直接抓专门机构管。随时向全校教师通报情况,便于教师采取应变措施。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职法制教育 犯罪 中职学生

一、中职法制教育常见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当下,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一些法律课程,比如《法律基础知识》课程,但该课程涉及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性,没有引导作用,再加上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什么帮助,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有的学校虽然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但是该教材的内容也比较单一,适应中职生特点的案例比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在不断完善的,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也应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也应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学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而且开设的课程太多,缺乏正真的术业有专攻,只要是和专业有一点沾边的课程都设置了,这就挤压了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一些法制和德育课程,就算有,也是重视力度不够。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现在很多学校的政治课老师都兼任法制课老师,很少是真正的法律专业毕业的,他们缺乏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照本宣科,有的老师甚至叫学生自习,一般在实际问题上束手无策,甚至解决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单纯的照本宣科,即以理论为主导,缺乏必要的实际案件分析,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就更不愿意去听课了,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法制课程和法制教育形同虚设,与我们的预期目的背道而驰。

(四)社会消极氛围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滋生了一些不良氛围,存在极少数以赚钱为目的,全然不顾道德和法律的人,现在中职学校很少是封闭式教学,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学生能接触到这些来自社会上的消极氛围,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大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使得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重任。职业教育所倡导的“敬业与诚信”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而最大的诚信莫过于对法律的遵守。法制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应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劳动者法律素质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的政治进步和社会秩序的长治久安。职业教育不单纯是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教育,更应该是注重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宣传法律知识的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加强法制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价值观功利化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家长,对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同时市场经济的转变给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带来较大的冲击,一些领域的道德规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和不良社会风气以各种方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加上中职学生大多数年龄偏低,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社会分辨率低,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要设法转变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低下,法律意识单薄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理想,向往和追求美好、文明、崇高,远离黄赌毒和暴力、虚荣。

三、做好中职法制教育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以及全面提高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那么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现有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业学校开设的法制课程比较少,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结合专业情况开设一些法律课程,那么学生除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了解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其次,把法制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老师在讲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提高法制课程授课老师的素质

首先在学校招聘新老师时,择优录用一些专业素质好的法律专业老师,其次对当前担任法制课的老师进行再教育培训,就可以弥补现有法制课程科班人员不足的问题,从而形成一支以法律课、德育课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授课老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那么法制教育和宣传的效果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充分利用课堂、兼开“第二课堂”

作为一名专职的德育课老师,我深知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针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法制课枯燥无味的特点,我积极探索法制课程的授课方法,针对内容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一些典型、真实、贴近生活的案例,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播放一些漫画、动漫或者小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课堂外,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可以举办一些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演讲赛、辩论赛,也可以利用墙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法律宣传,塑造一种知法、守法的良好校园氛围。让学生参加一些主题鲜明、形象直观的司法实践活动,如旁听一些案件审判,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相关法律工作者开设法制讲座、剖析典型案例等,或者是请少年犯现身说法,进行面对面的法制教育。比如邀请公安部门有经验的基层警察来讲述一些自己办案的亲身实践,通过这些直观的活动,向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起到了良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三是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教室中的电视或者电脑观看一些法制节目。

(四)对学校周边严加管理

第5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一)关于关联方的界定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定义关联方为: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其他企业。这项定义基本上是以“控制”为界定标准,而将有“影响力”的各方排出关联方之外,从而关联方的范围过于狭窄,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有机可乘。现实中,有的企业通过多重参股合资公司,使两者关系非关联化;有的企业将交易时机选择在正式入主上市公司之前,则名正言顺地避开对关联交易的监管。所以,我国对关联方的界定,应包括受重大影响方面,把同受某一企业或某一人重大影响的两方或多方视为关联方,此外,还应将已与上市公司签署协议或做出安排,在协议生效后即将成为关联方的潜在关联者的交易也应视为关联交易,使对关联方的界定更为严谨合理。

(二)建立关联交易独立报告的披露制度

    由于关联交易的复杂程度以及关联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小股东对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进行判定时,需要详实的信息基础。因此,不仅需要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而且还需要借助于独立第三方以中立、专业的角度客观地进行评价关联交易,并披露该评价意见。所以应建立关联交易独立报告的报露制度。

这种独立报告披露应包括三项:(1)独立董事报告披露制度,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重大关联交易(指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继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此后《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也要求“独立董事就本次资产交易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发表独立意见”。虽然现行制度要求独立董事就关联交易发表意见,但是还应公开披露该意见,这样既能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又能监督独立董事的工作效用;(2)独立财务顾问报告披露制度。聘请独立财务顾问,以独立报告方式就该项交易对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而言是否公开合理发表意见,并说明作出该意见的理由、主要假设和考虑因素;(3)独立资产评估报告披露制度。在关联交易涉及资产转移变动的时候,必须有独立资产评估师的资产评估报告,并且说明评估采用的方法与基础。上述三项独立报告能增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为中小股东评价关联交易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是关联交易公开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切实执行关联方表决回避制度

    关联方表决回避制度是股东权力制衡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我国已明确了关联股东表决回避制度(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5月18日修订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中规定:“股东大会就关联交易进行表决时,涉及关联交易的各股东应回避表决,上述股东所持表决权不应计入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或干扰了表决回避制度的执行。因此,我国应对表决回避制度的具体细节作出详细规定,如应列出相应的配套监督措施,要求向证监会或交易所详细报告表决情况,对外公开披露表决结果和回避执行情况,列出不回避的例外情况等等,对于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而给中小股东。或其他利益关系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关联交易,应规定有关当事人可以以其形式上或程序上存在瑕疪请求撤销决议或者要求赔偿,以加强关联方表决回避制度的实际操作性和效用。

(四)增强限制抽取利益型关联交易的制度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

    在抽取利益型关联交易中,大股东往往利用与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之间的买卖、借款、担保以及互易等合同行为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虽然我国曾出台过一些制止此类关联交易规章制度,但是法律效力不强,或是实际效用不大,譬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禁止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业务,这原本上是制止当前最为常见的大股东利用借款合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直接有力的措施,但是《贷款通则》的法律效力不够,甚至连行政法规都算不上,而根据《合同法》规定,只有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属无效,因而不能认定大股东向上市公司借款合同行为是无效的;再如,依据民法通则,中小股东可以“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为由,请求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抽取利益型关联交易行为无效,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效用不大,因为这需要原告承担举证责任,而要在实践中证明上述主观上的“恶意串通”和“非法目的”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制定专门法律或修改公司法,根据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联关系,在其行为的生效要件上做出特殊的规定,增强可操作力度,提高相关法规的位阶,堵住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侵犯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漏洞。

(五)完善股东对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民事诉讼制度

    证券市场民事诉讼制度是遏制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侵犯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的强有力武器,由大股东承担侵权行为给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造成的损失,可以增大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成本,同时也是对受到侵害的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给予民事救济。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徐徐地打开了证券市场民事诉讼的大门。但通知规定和现行实施只是民事直接诉讼制度,即中小股东对证券市场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要求上市公司予以赔偿。然而,实际上侵权行为是大股东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做出的,况且在抽取利益型关联交易行为中上市公司也是受侵害者,所以,为防止大股东“请客”、上市公司“买单”情况发生,需要在直接诉讼机制上再引入派生诉讼机制。派生诉讼是指当上市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到他人侵害,特别是来自于股东、公司的高管人员等的侵害时,如果此时公司怠于采取行动或提请诉讼,具有法定条件的公司其他股东可以代表公司对侵权人提起诉讼,派生诉讼的特点:(1)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起诉侵权行为人;(2)提起诉讼的股东自身权益并未直接受到侵害,是因公司被侵害而使得股东权益间接受到损害;(3)该诉讼提起的前提是公司对侵害行为采取消极态度和怠于行为。规定股东派生诉讼机制意义重大,它赋予了中小股东为上市公司利益而对侵权人提起诉讼的权利,将侵权责任落实在实际侵权人身上,从而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免受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以及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债权行为的危害。因此,为防止大股东借关联交易达到不良目的,很有必要在我国法律制度中设定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同时,为防止该权利的滥用,也应对股东行使该项权利的前提条件作出详细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李明辉。 试论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规制[j].证券市场导报,2002(4):53-61

第6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操作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191-02

中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三年时间的学习,大多数要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检验工作或者流程的操作。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外,必须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熟练的操作设备。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 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因素

2010年5月,教育部专门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规程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在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并不能得到应有的技能培训,动手操作能力根本无从谈起,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较多,总结为以下几点:

1.学校决策者观念转变较慢

虽然有关调查显示,近几年选择就业的中职学生高于选择升学,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仍有很多中职学校大力提倡学生向本科升学,狠抓升学率。这与学校决策者的观念转变缓慢有着直接的关系。中职生升学深造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它作为主要目的,显然不可取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2.转型期间,资金缺乏

现在有些中职学校正处于转型期间,学校也希望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从而使他们上岗后能最快的进入角色。但是资金的缺乏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办真正的职业教育,就必须有配套的硬件设施,让老师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设备应与社会同步,及时更新,学生到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办学资金短缺,难以有效地做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有的学校个别专业,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都未真正开展过实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据统计,中等职业教育占财政预算的比例远远低于普通高中,从而造成学生实训条件差、学校专业建设缓慢。

3.师资力量不强,专业教师缺乏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理论基础性宽的显著特点。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是由各种学历教育转变而来的,就是说多数老师都是半路出家,从其他学科改行而来,他们本身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对专业教学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有些从普通高中转行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兴趣不高。

虽然近几年我们一直在高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实际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仅有5.4万人,占19.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以后学生的就业制造了障碍。

4.校企联合办学进展不畅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曾指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倡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进行“订单式”培养对中职学校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场所,学校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但是,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造成校企联合办学不顺利的原因较多,一方面,企业觉得麻烦;其次企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不信任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另外还有非人力所能为的原因就是:有些地区缺乏有规模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要实现校企合作更是难上加难。

5.专业设置不合理

中等职业学校能否办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设置。一个特色专业的形成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教学质量,还要有先进的实训条件。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缺乏应有的规划和长远的眼光,不调查论证,脱离实际盲目开设一些不切实际的专业。教学条件达不到,实训设备不配套,就业场所不调查就盲目开设,造成教学质量低,动手能力差,不符企业的要求,就业率很低。总体来说,多数学校专业设置多而不精,缺乏特色专业,浪费了人力物力且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从而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 应对措施

我认为,以上几个方面是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尽快改变现状,就会影响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甚至被淘汰。中职学校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做好学生实训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转变观念,让职业教育回归职业轨道

从本省近几年对口本科招生计划逐年缩减的趋势看出,升学的路已经越来越窄,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希望一些学校的领导能认识到这一点,树立“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理念,尽快转变思路,实现就业为主,升学为辅。

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由于政府投入有限,中职学校应该积极筹备资金,争取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另外,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办学,以真诚的态度来争取,以更好的教学质量、更优秀的人才输出为回报,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资金,而且学生还能取得更好的实训效果。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个专业都有“双师型”教师

学校可以建立各种培训机制,有计划地送部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或到企业实习,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4.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

第7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知识观是知识社会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建构主义知识观包括四个基本的原则,即主动性原则、协作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建构主义知识观在知识的性质、教学的对象、教材的地位、教室的作用、教学的方式、学习的情境、师生的关系、教学的评估等方面,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内涵、性质、范围、功能、价值及其来源、获取途径、归因标准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不同的知识观对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方向有深远的影响,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1 什么是建构主义知识观

1.1 建构主义知识观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知识观是知识社会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传授获得的,而是由具有不同认知能力的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借助教育者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而成。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提供认知工具、发掘知识资源、鼓励学习者与环境互动,建构个人知识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知识观包括四个基本的原则,即主动性原则、协作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主张,知识不是外部灌输、被动接受的,也不是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认识主体在与经验世界的对话过程中,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并不是白板一块,空着脑袋被动地等待教育者灌输信息,而是凭借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建构,通过对问题作出主动的探究与积极的诠释而获得的。学习者在形成自己对知识的内部表述时,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一过程不仅包含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协作性原则强调知识的建构是在合作协议中实现的,它反对单纯的聆听或观察,认为单纯的聆听或观察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知识,它重视由教师、学生、家长三者所构成的学习者社区的作用,主张透过协议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规划、对话和记录是协议建构的三个基本要素。规划是指学习者用语言、图画、手工等各种符号展示他们的活动计划或设想;对话则强调对他人的意见进行反思,通过讨论和实验不断调整各自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记录是指详细地提出成果报告,帮助他人了解学习者活动背后的含义,并成为学习者不断反思的动力和资源。协议建构的三要素清晰地指明知识是如何在合作协议中建构的,以及为何小组学习方式是合作协议式学习的最佳方式。

适应性原则主张,知识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认知的目的是为了使人适应现实生活,并组织生活经验,而不是为了发现客观世界的绝对本质。适应性原则强调知识在人们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强调我们对所面对的、所遭遇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用一种一成不变的知识去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恰当而又正确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我们主动地建构、诠释与解说,需要我们不断地重组、改造与试验。

发展性原则主张,新知识的增长是通过同化、调适与反思逐渐发展而成,是以背景知识为基础并受制于背景知识的。由于知识有赖于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因此,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不再是无足轻重的,而是建构知识的“基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对问题作出主动的诠释,在他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不能处理所面对的问题时,学习者就必须对自己先前的想法作一番检查与修正,然后再运用修正过的知识,重新再对问题作一番理解与诠释,直到发现一种合理的解释为止,这一过程会推进学习者认识能力的发展。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这四个原则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1.2 建构主义知识观的主要派别

建构主义知识观有许多不同的派别,主要有心理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情境建构主义。心理建构主义是由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他认为认知既不是主体内部结构的自然展开,也不是对客体的简单摹拟,而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而成。认知发展的过程不是由主体内部的心智成熟或外部的教育所支配的过程,而是主体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通过自外而内的“同化”(同化是指学习者将外在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与自内而外的“顺应”(顺应是原有认知结构受到新的外在信息的影响而产生质变的过程)相统一的方式逐渐建构起来的。

社会建构主义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L.S.Vy-gotsky)为代表,其理论强调“社会交往”在知识建构中的决定作用,强调认知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联性,重视学习者与社会的沟通与互动。其主要观点有:(1)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决定因素;(2)高级心理机能不是由内部自发产生,而是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之中,在学习者学习与心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的互动与语言的沟通,需要成熟者所提供的支持与引导。(3)人的发展是从外部的、展开的、集体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精简的、个体的活动形式的转化中实现的。

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一种静态的物质,它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一种有意义的知识,必须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得。情境建构主义反对传统学校教学把知识的脉络抽离出来,强调学习的整体性,知识的连贯性。情境建构主义认为,要获得一种知识,或实现某个目标,或解决研究过程中所碰到的某个问题,必须直接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能按照规定的步骤去解决。

近些年来,由于受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影响,建构主义知识观不断地与社会交往理论、个人化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相互作用,对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方式的更新,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2 建构主义知识观在教学上的应用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教学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是认知的主动者,是知识与意义的诠释者、创造者、发明者以及问题的探究者;作为教师则是问题和情境的设计者、讨论沟通的引导者和协调者,以及知识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视作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指导学生主动地做出合理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具体地说,建构主义知识观在知识的性质、教学的对象、教材的地位、教室的作用、教学的方式、学习的情境、师生的关系、教学的评估等方面,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建构主义教学观。

就知识的性质而言,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肯定知识的主体建构性、生成性,否认有绝对客观的知识存在,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主张知识不应该简单地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而应该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就教学的对象而言,建构主义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习的探索性、情境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信仰在新知识的建构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收集资料,变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角色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发现学习”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主张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课题的内在驱动的学习。

就教材的地位而言,建构主义教学观不再把教材看作是绝对正确、不容怀疑的“圣经”,而是把它看作是师生共同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可以用探索、挑剔的目光来研究它,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思考,产生自己的独特理解。因此,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只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

就教室的作用而言,建构主义教学观不把教室看作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把教室看作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把教室看作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把教室看作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把教室看作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运作的场所,而把教室看作是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不把教室看作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是把教室看作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总而言之,建构主义教学观把教室看作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而不是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

就教学的方式而言,建构主义教学观反对知识的外部传授,强调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活动区教育、小组活动教育、集体活动教育等方法,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与丰富生动的学习情境的互动,不断同化外来信息,并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来顺应外来的新信息,建构出新知识。就学习的情境而言,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观非常强调师生之间的多元的、自由的、开放的、合作的学习情境的建构和维持;非常强调教师要善于并乐于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启迪学生探究,引发他们联想和想象,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扩充知识的意义,转化性地运用知识。

就师生的关系而言,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造知识,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学生是知识与意义的诠释者、创造者与发明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问题情境的设计者、引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再只是真理的垄断者和宣示者,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而是真理的促进者、追求者和探索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机械“中介”,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指路人。与传统教师扮演的主导者角色不同,与传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成了能够主导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的主动者,教师则从主导者的角色,转变成了从旁边引导学生、协助学生的角色,并以开放的态度指导学生的解题方式。师生之间成为共同的探讨者和合作者。

就教学的评估而言,由于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知识是建构出来的,由于不同学生的经验和建构策略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会不同。因此,不能用预成的、标准的、统一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而忽略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经验差异性、生成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否则就会阻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评估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处境及建构知识的质与量作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评估学生的发展情况,以此作为调整教学方向或方式的依据。

第8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存教育 思考 建议

早在20世纪70年代,面对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专家们编写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该报告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看作是新世纪全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

当前,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生存教育问题越发成为高职院校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2009年初,总理在视察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时提出了“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在职业学校学习,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举办了以“学会生存”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加大对生存教育的宣传力度。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就业、学校的教学、管理等领域有着积极作用及影响,以下主要对高职院校的生存教育活动予以探析。

一、生存教育应重视对健康性格特征的培养

大学生性格特征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看到,大学生健康性格特征的培养在生存教育训练中至关重要。

1.健康性格的态度特征。突出地体现着大学生个性的本质,主要表现在: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在工作中勤奋、认真;对待自己谦虚、自信、自尊等。

2.健康性格的情绪特征。大学生性格的情绪特征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实践表明,当代大学生健康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体现在富有热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这与学生多在顺境中成长,又具有比其他青年群体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关。

3.健康性格的意志特征。大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等特点,在生存教育活动中呈现出果断、镇定、坚忍不拔等优良的性格特征。

4.健康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指在认知态度和活动方式上经常表现出主动观察、敢于探索、勇于想象等特征。

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生存教育系列活动中,学生以自身经历印证了健康性格在求职、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04级应用电子专业学生李娜在求学期间连交学费都困难,但经过在国内、国外的实习实训后,现已开办了公司,目前,公司拥有42名职工,年利润100多万元。

二、生存教育应重视对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人生价值观是一种信念,表现为个体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和方式。其中,价值目标是个体人生价值观的核心,人生价值观对学生的生活道路与生活方式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

目前,根据专家的调查材料,当今大学生最为重视的人生价值观依次是事业成功、国家强盛、纯真爱情、身体健康等,而奉献社会、光宗耀祖等排序在后;大学生最愿意采用的价值手段是拼搏进取、诚实守信、深谋远虑等,而甘为人梯、循规蹈矩、委曲求全等排序靠后。

在高职院校的生存教育中,应重视对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其中,邀请专家进行适当适时的指导是很重要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学会生存”系列教育活动中,先后请到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的及乃涛主任、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经理张磊博士等为学生导航。专家们高屋建瓴,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现状及未来加以指点,强调了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教导学生认清当前形势,及时调整心态,把自己的专业学精、学细,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三、生存教育应重视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家根据思维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把思维活动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但对解决者来说是新颖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的问题。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其思维活动总体上属于常规性思维,需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从事技能型、应用型工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日的学习实践中,多读书、勤积累、肯钻研。在生存教育活动中,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特意聘请学院特聘教授许振超来校讲座,这位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先后练就了“无声响操作”、“一钩准”、“一钩净”、“二次停钩”等高超技术,创造出令人佩服的“振超效率”。对于创新,许振超的认识很朴素: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绝活”,这些“绝活”可以使我们成为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许振超的事迹对学生触动很大。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国家逐渐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力度,相信高职院校的生存教育活动会更加丰富多彩,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第9篇:对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血脂异常;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2-01

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011年,某单位职工查体后,将血脂异常:TC5.18-6.19mmol/L,TG1.70-2.25mmol/LLDLC3.37-4.12mmol/L;(边缘性血脂异常)筛选出100人随机分组,以奇数例为密切观察组,偶数例为对照组。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0例对象,其中男性86人,女性14人,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2岁,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50例为密切观察组,偶数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应用策略

对所有筛选出的人员进行如下处理:

2.1 健康教育 血脂异常的危害并与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宣教工作相结合。

2.2 饮食指导 要求采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摄入量

2.3 运动疗法 增加适合自身的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

2.4 戒烟、限盐酒 盐6克/日左右,酒

3 分析

该单位查体发现血脂异常(TC、TG、HDL、LDLC、脂肪肝)的比例高达50%,血脂异常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增加了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血脂异常对身体的危害是隐匿的、逐渐的、进行性和全身性的。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许多人不重视早期的干预,血脂异常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硬化。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高血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还可导致脂肪肝、周围血管病变等。血脂异常属于生活方式疾病,超过90%的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有关。《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全国有超过2亿的血脂异常患者。防治血脂异常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全科医师如何控制社区居民的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每年一次的健康教育与单位的查体相结合,较方便实用,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根据上述数据:对照组,正常率偏低大概10%,好转的大概30-40%,无变化的占大多数超过50%,加重的比率占10%,密切观察组,每季度一次的健康教育需单独联系,并且要有一定的检验费用,增加了经济负担,占用了一定的时间。正常率超过20%,好转率超过50%,无变化的20%左右,加重的仅2%。密切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纵观两组正常率不高,这与个体自身的代谢状况,遵医行为,对血脂异常的理解重视等均有关系。频繁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差,医疗费用高;需要长期控制,不能根治,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和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相当于治标。健康教育的支出相对较少,临床预期效果较好。相当与治本。但大多数血脂异常患者不太乐意接受健康教育的指导,依从性差。大家对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是认同的,但生活方式的改变必须将原来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改变。大多数人对已成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不想改变或者力不从心,这就需要以家庭为单位,动员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也要动员社交圈的共同参与。这也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有规律地重复给予健康教育灌输。控制血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控制血脂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