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第1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创新理念 美术教育 职业中学

在传统职业教育中,美术教学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内容特征,相对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学生技能进行培养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因此,美术职业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积极运用创新教学思想和最新美术发展成果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效果。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存在创新与改变的要求。本文就影响美术教学因素、创新教学理念的组成、教学模式的构建等课题,做了深入的阐述,旨在提职高业教育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影响美术教学创新的因素分析

(一)素质教育理念的模糊性和机械化

素质教育强调素质和知识的基本性和全面性,以平衡人的各种发展要素,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同时针对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又提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系,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创新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职高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却暴露出诸多认识方面不足:素质教育理论淡薄,表现为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不强;素质教育创新的原理和规律不明确,认识模糊,疏远和虚化美术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肓从求众,使教育教学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目标中显得被动、落后,认识上的模糊性,实践的机械化,限制了教学活动中创新的空间。

(二)美术教学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职高美术专业教学具体过程的思路、方向及做法在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着明显错位。美术学科最为显著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创造、创新能力,而美术创造、创新能力作为艺术实践能力的最高集成,它实际上又反映出思维创新的层次和水平。职高美术教学要重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诱发这种思维还必须尊重艺术思维的多元异化特征,激发艺术个性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求取丰富的创新内容,促进素质教育在实践能力上的高新发展。但现行美术教学中,强制接受式的传统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充斥了民主和谐的自主式课堂结构;封闭的教学模式压制了全面开放的教学空间;疆硬单一的定势定向教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致使实施美术素质教育的促创作用苍白无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要求难以形成鲜明卓实的教育效果。

二、实践创新教育理念的途径与过程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会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自信乐观、积极进取。但我们不急于怀疑他们的动机,这是由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决定的。宽容的本质,是要我们从学生的过失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践相联系。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师必须主动的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个性就没能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学生的创造才能是不可限量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新题材被不断地发掘。激发他们创造热情,大胆展开联想,使学生想做、敢做、会做、能做。鼓励学生不断的观察,大胆地构思和想象,一步步唤醒他们沉睡中的征服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界的感受及对生活的体验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积累创作素材,同时应有意引导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概括、提炼取舍、为创作所用。

(三)联系学科特点,创新课堂教学

职高美术学科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为实现的,室内外课的实践性特点尤为突出。审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点是借助形象思维方式及造型技术手段进行审美思维、审美想象、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等一系列综合艺术实践活动而最终获得的。形象思维的延伸、发展与创新是审美能力的质量核心,主要反映审美创新的实际水平。因此,职高美术过程应努力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教学思想、学习意识等创新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坚持开放性、启发性原则,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课型、教学过程、学生思维空间等的全面开放。开启审美心智,激发艺术潜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植适宜的土壤,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只有合理有效地发挥好美术课堂教学的积极教育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拓展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进而推动艺术创新能力向较高层次的顺利发展。

(四)美术课程改革应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是一种重要的技能培养,因而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①加强美术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美术教学积累学习技能的经验有利于提升学生日后的学习能力。②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学习,有利于将学生引向正确的学习方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课堂的行为,生活处处可以学习。③通过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养成等。

参考文献:

第2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微型学习 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一直作为公共必修课而存在。但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看课本老师讲课本,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弊端,使学生渐失学习语文的兴趣,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急需改革。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微访谈、微小说、微电影等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进入了“微时代”,而“微型学习”的理念也应运而生。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被看作是新的学习环境下实现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实用模式。它的出现与学习媒介终端和内容的微型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被提倡并推进了多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很多情形下还是以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授课,这显然已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以及目前学生的认知需求。微课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创新与补充的教学方式,逐渐以其独有的特点加速着我们的教学改革。在将微课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教学视频在轻松的氛围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使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在课堂中使用微课,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互动,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监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Theo Hug是较早界定微型学习概念的学者之一, 他认为“微型学习是处理比较小的学习单元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我国对于微型学习的理念的研究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正越来越被重视并逐步被加以应用。但把微型学习的理念与高职院校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相对较少。将微型学习的理念引入高职语文教学与这一具体学科结合起来,以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进行有效的探索性实践和研究,找到在微型学习的理念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之间最佳的切入点,不仅为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新的课程理念的突破和确立提供了借鉴,也为高职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另辟了新思路。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侧重于在教学方法上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探索,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自身的特点,兼顾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华,营建微型学习理念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用。

1.微型学习是指向实际问题的,是在数字化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基础上对学习的重新规划,要重构学习形态。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部分本是内容丰富的模块,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取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课本-粉笔-黑板的模式使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加入微型学习的元素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作品赏析教学中,在教师讲授的同时,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时代的同题材的作品,不同作者的同题材的作品,不同体裁的同题材的作品,使视觉的直观与教师的讲解高度融合,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互为借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篇目。

2.微型学习提出了“松散和分布式知识”“即时知识”“关联知识”等相关的新的概念,对现有的教学和教育理论构成了挑战。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写作模块实用与枯燥并重,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引入微型学习理念,以微课的方式展现具体的情境中文体相近的文种的区别,与其他写作文体在写作技法、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进行正反例文的比较等,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理论,使学生真正明白某一文种怎么写是正确的;以微课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再现成功案例,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微课的形式展示教师示范写作的过程,在一个良好、开放的氛围中师生同台竞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的微课我们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减少需要学生强行记忆的内容,每一个微课的时间不超过3-20分钟。同时注意内容的实用度和丰富性,避免过多没用和无关的信息,内容长短符合实用的学习需求。

3.微型学习是一种即时获得解决问题知识的学习,因此要从情境和实践的角度来看待微型学习,分析、设计和开发。语言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沟通和交流的效果。传统的口语课堂教学由于练习方式的单一练习过程的老套,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普通话重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想要说的勇气,乐于说的信心;以微课的形式对不同的口语表达形式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说的能力;以微课的形式再现生活中的情境,使口语课堂的教学和生活相连接,使学生在运用中有所提高。

4.微型学习的理念不是简单的教学理念的更新,而是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微课进入课堂教学环节,不仅可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资源,更是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际需求而灵活运用的短小精悍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布置预习提纲,列出自定微课知识点,同时征集学生所需加强知识点并进行筛选;课堂教学中,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嵌入微课知识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深化。课后梳理中,教师答疑,总结反思,使学生触类旁通,得到知识能力的双重提高。

5.微型学习的理念以及微课的应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对其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将微课与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相结合,不仅具有研究视角的独特性更具有教学实践的创新色彩。以微课服务于课堂,找到两者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虽然目前国内对以微型学习的理念从某一门课程的学科建设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关注较少,但我们仍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行。

微课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微课是在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诞生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它融合了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的手段,以生动形象的短片的形式呈献给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更好地使用微课,不断对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研究,为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提供借鉴。

微课的引入无疑促进了教学课程数字化的改革进程。微课不仅是一种共享的教学资源,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性在于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对推动课堂教学数字化进行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微课不是单纯的学习资源更不仅仅是视频,微课的本质是“课”。它包含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认证服务四部分。微课小、散,但有序。注重微课教学信息服务的描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各个微课间的关联,保证微课处于有序的状态,这些都为为微课的组织、检索、推荐、个性化、聚合等奠定基础。未来的微课是“群建共享”的、个性化的、情境化的、社会化的,微课的“可重用的微内容及其聚合”“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参与架构”等方面的新趋势与新特点将受到更多关注。

(本文为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成果,课题编号:[SKL-2016-2649]。)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2]吴美娇,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现状分析及优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02).

[3]马婧,韩锡斌,周潜,程建钢.基于学习分析的高校师生在线教学群体行为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2).

[4]温敏儒.语文教学中的五种偏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1,(01).

第3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摘要]文章以中国民航大学乘务学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量表测量发现现有高职在校学生虽然整体创新能力较好,但却面临着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和创新能力内部结构失衡等问题。高等职业学校及其教师应对此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并从教学理念、授课方式、创新团队等方面加以解决。

[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 年级性衰减现状与对策

[作者简介]张传彬(1981-),男,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航安全管理;宋洋(1977-),男,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航安全管理。(天津 300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4ZLZLZF00078)和2014年度中国民航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公共管理学》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与课程实验模块的接入研究”(项目编号:CAUC-ETRN-2 014-02)的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103-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首次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作用”,把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时,为了鼓励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还规定“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人股”。这必将成为中国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在明晰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方向的同时,我们需要先弄清楚这样两个问题: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究竟怎样?现有的教育及教学环境是否有效提升了高职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前者能够帮助我们对高职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后者可以让我们了解高职学生在现有教育条件下是否提升了创新能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的创新使命及特点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突出的特点是恢复中断了的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生力军,对在校学生的要求是抓紧学习并成为各领域技能工人。在这一时期,建立了许多职业大学,成为后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提升高等教育覆盖率。尤其是90年代末,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也成倍增加,从1999年的161所398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548所781万人。第三个阶段为21世纪初至2014年,解决的是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结构失衡问题,使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更加科学,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对高职在校学生的要求是要将自己的技能结构适应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2014年开始,国家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解决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学生的创新力不足的问题。对高职在校学生的要求是不但要学习职业技能,而且要有职业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认为,到2020年,中国专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超过1480万人,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从功能上来说,高职教育将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生产力转化的需要。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着将知识、技术和发明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无疑需要大量的创新性工作,才能够顺利实现生产力的转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可以说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学生肩负着创新的功能性使命。

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现象的表现及成因

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测度,学术界有很多研究。有学者将智力水平和创造力倾向作为测度指标,也有学者进一步将创造力倾向分成创新观念、创新欲望、创新毅力、创新兴趣、创新观察力和创新性思维。基于此,本文所谓的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意识、创新观察力、创新毅力、团队合作和创新技能。所谓的“年级性衰减”是指随着高职学生年级的增长,其创新能力并没有随之提高,相反是在下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随着年级的增长,创新意识和观察力下降。以观察力为核心的创新意识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只有在现实中总结出业已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创造性地加以解决。从现有的研究发现,高年级的高职学生,其观察力反而居于较低水平,这部分是由于高职教学方式使然。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等单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较少使用讨论等双向互动的方式,而后者往往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随着年级的增长,对职业知识和技能越来越不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高职新生对于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加之高中时的学习习惯被不知不觉带人了高校,使他们相对较易于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然而,这种习惯并不容易被长久保持,随着年级的增长,其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也应反思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面对信息社会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如果不从体系上加以适应,将很难承担起其应有的职责。

第三,年级的增长并没有提高在校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的创新毅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的创新毅力是决定创新过程是否成功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集思广益;而个人较好的创新毅力则是保证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在高职学生中,随着年级的增长,不但越来越缺少团队合作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而且自身也缺少解决难题时迎难而上的毅力。这或许是由于在学校期间,高职学生较少遇到需要主动解决的技术难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由教师示范而来。另外,这也与高年级学生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

三、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的实证研究

这里以对中国民航大学乘务学员调查结果为例,分析该现象的表现和成因。

1.空乘专业在校生的整体创新能力现状。如表1所示,在创新意识方面,乘务学员所得平均分为7.98,没有超过总分15分的60%,乘务学员在创新意识方面比较欠缺。在创新观察力方面,总分为15分,学员们平均得分高达11.83,有79%以上的学员得分都在10分以上,说明乘务学员整体上有着较好的创新观察力水平。团队合作意识满分为25分,均值为18.07,得分17分以上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76%,说明乘务学员责任感和群体合作意识比较强,能很快融入创新团队。在创新毅力方面,乘务学员所得均值为13.42,非常接近满分15分,有96%以上的学员得分在11分以上。

针对乘务学员未来工作的特点,笔者参考国内几大航空公司乘务员手册的内容,尝试制作了衡量乘务学员创新技能的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乘务学员(52.31%)只答对一道题,只有1.54%的乘务学员三题全部答对。这说明他们对乘务员基本知识还不够熟悉,专业技能掌握不够牢固。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并不低,在创新观察力、创新毅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甚至有较好的表现。这说明许多人持有的“高职学生素质较差”“不具有创新能力”的认识有着一定的片面性,与高职在校生的创新能力现实有着较大的差距。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认识到,在高职学生中间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动力,值得深入挖掘。与此同时依然要看到,高职在校生的创新技能储备严重不足,专业知识结构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

2.空乘专业在校生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上面量表所衡量的是乘务学员的整体创新能力,却不能说明不同年级的乘务员之间的创新能力差异。为此,采用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乘务学员的创新能力的高低(见105页表2)。

如表2所示,创新能力各项变量测量值在不同年级间有着差异性的分布,并且差异比较显著。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察力方面,大一年级乘务学员比大二年级学员表现要好。这或许是由于初入学校的学生还抱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观察力。但是,这并没有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从而使之日渐衰减。在团队合作与创新毅力方面,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也有着较显著的差异,且高年级的表现好于低年级。这是因为大一年级刚入学不久,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军训和集体活动,这会增加乘务学员的集体荣誉感。期间还会进行会操表演等,会强调团队合作,这也在无形中增强了乘务学员的群体合作意识和自我毅力。而大二年级学员过多关注于个人发展,且群体支持相对较少,这使得团队合作和创新毅力明显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大二年级在校学生已经有一年多的专业学习,按照常理来说,其创新技能得分应该高于大一年级,但分析结果却恰恰相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大一年级刚入学,学校对他们的管理更加严格,课程较多,没有太多娱乐时间。再加上大一同学也还保持着高考前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学业更加关注。而大二学生在校已经快两年,适应了新环境,结识了新同学,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自由时间增加,这使他们对课程投入的精力减少,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另外,有17.69%的乘务学员认为航空公司比较看重学员是否有亲切的外表。这说明,航空公司看重外在形象的招聘导向使得乘务学员们越来越不关心自身的技能获得,相反会将很多精力放在与学业不甚相关的事情上。这部分解释了随着年级的增加,为什么乘务学员们的创新技能并没有显著提高。

总之,虽然乘务学员整体的创新能力表现不错,但不同年级间有着显著差异。大一年级乘务学员在创新意识、创新观察力、团队合作、创新毅力和创新技能等所有的指标上的表现都显著好于大二年级乘务学员。乘务学员的创新能力呈现出“年级性衰减”。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切实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晰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把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高职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使新技术通过高职学生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二,改革现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单向讲授为多元互动,将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来。可以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们在工作中体验创新的乐趣,提升创新的动力,从而使得高职学生在学期间始终持有较高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第三,把提高学生创新知识与技能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并贯穿于高职教育各个年级。要使学生理解,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创新知识和技能,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取得较大的成就。

第四,加强高职在校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其在学期间自愿参与和组成跨年级的创新小组,以团队的形式解决若干技术问题。这种创新小组不但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由于创新小组成员的跨年级性,从而有效激发各个年级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珍视高职学生身上所拥有的创新潜力,通过多种方式消除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问题,同步提升各个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

[

参考文献]

[1]刘大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文献述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

[2]刘建湘.略论职业教育功能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18).

[3]柳小年,傅新民,朱发仁.高职大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调查[Jl.职教论坛,2006(10).

[4]任君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5]沈兴全,吴淑琴,温全生,等.测试报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2(3).

第4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我国的高级职业教育工作正在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许多人选择了接受高职教育。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培养高职学生在职业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公共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公共英语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本文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从实际应用出发,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理念;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我国职业工作者必须了解或者掌握的一种语言。因此对于正在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的高职学生来说,公共英语课程是一门非常有必要深入掌握的课程,尤其是应该针对日后职业需要学习一些更加实用的职业英语知识。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开办的公共英语教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降低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用效果,必须更加深入地基于职业教育理念对其进行改革,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组成较为复杂且水平不一,大多数为高中毕业生,还有一些中职学生等,通常一个班级由40至50人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不可能做到照顾每一个同学的英语学习水平,而且由于是公共英语课程,在管理上也可能出现很多疏漏,学生有时候不认真听课学习也难以进行管理。此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采用“2+1”或者“2.5+0.5”的学期组合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大约为两年左右,公共英语课程大多开设两个学期,此后就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开设了专业的英语课程。种种现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安排的不足之处,也必然会对实际的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思想不明确,教学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开办公共英语教学应该针对的是学生将来会在工作中使用到的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基于职业教育理念制定教学计划,才能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教学模式落后,在我国大规模推进教育改革的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还是使用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基本依赖于老师和教材,只为完成学习任务,许多学生在考完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后就不再关注英语学习了,这种教育模式弊端较大,学生学完之后依然不能做到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第三,高职英语公共教学师资力量建设不完善,许多高职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只有英语知识而没有较为丰富的职场经验和知识,学生因此也就只能学到英语知识,无法学习到这些知识在真正的职场中进行运用的方法,师资力量建设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和问题,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职业市场不断发生改变的时候,更应该对于现在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才能够真正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成果。

二、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做好目标定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因此更应该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理念并将其有效融入到各科教育中。因此要改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首先就需要高职院校重新明确教学目标的定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切实结合当前就业趋势,制定符合学生就业需求的一系列教学措施,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色。此外,老师和学生也应该准确把握英语教学的定位,老师应该更加技术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能力进行学习和巩固,注重实用性以及专业性。

(二)创建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学习状态低迷、英语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应该对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深入地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加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可以针对某一种职业进行一个场景模拟,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用英语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内容。这种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工作模拟中考验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目标,结合职业教育理念,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模式,才能提高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应用能力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要将其与现在的就业形势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和老师也应该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用的职业英语应用知识,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翻译、书写以及口语交流等方面都要进行更加专业地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增强实践

高职院校可利用院校的性质,开展“双师”教育模式,即教师应该既具有英语教学方面的专业水平,同时也有较为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参考,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多与一些外企或者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实际体验在职场时如何灵活应用自己学到的英语知识,进一步加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三、结束语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水平,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把握职业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师资力量,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才能够适应现代职业市场的变化,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职业技巧,才能在求职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优秀,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真正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洁.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4):154-155.

第5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通识教育 音乐教育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77-02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其基本含义是:自由教育是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要促进人的身体、道德和智慧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是要促进人的理性的充分发展,从而使人从愚昧和偏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必须以自由学科为核心,应避免狭隘的专门教育。[1]现代意义的通识教育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一报告中提出的,它是传统的自由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2]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3]

职业教育是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特点是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这就具有过专的工具理性倾向,有较为严重的知识割裂和异化现象,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的轻视和人的片面发展问题。在知识急剧增加和分化的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愈加严重。[4]同时,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外,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

以“提高和发展精神素质,培养和谐的人”为目的来开展职中的音乐教学,可能是职中音乐教育应该走的一条路子。关键在于,要找好“识”和“德”的结合点,从而使音乐课既有音乐课的特点又起到比思想品德课更好的作用。

通识教育正是紧紧抓住“识”与“德”来做文章的,因为这是一个合格人才的根基所在。笔者将结合近几年的教育实践,谈谈如何运用通识教育的理念来进行音乐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凡能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相关内容都要不遗余力地“拿来”。

音乐是一种混生性的艺术活动,它涉及文化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学内容也应是丰富多彩的,绝不限于课本内容,选择权在“教师的教师”――学生。笔者的教学板块有:“情感体验”、“社会关注”、“音乐常识解答”、“礼仪知识”、“音乐创作”、“演唱PK”、“表演模仿秀”、“主题聚焦”、“精品欣赏”等。

情感体验,使学生重温美好的情感,接受精神的洗礼;社会关注,使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懂得关注社会也就是关注自己;音乐常识教学,采用有问必答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礼仪知识,使他们学习接人待物的基本礼节,懂得自爱,增强自信;音乐创作,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同时也使他们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从而积极地学习;演唱PK,使他们懂得鉴赏,学会竞争与合作;表演模仿秀,使他们认识到成功的表演背后凝聚着智慧和汗水;主题聚焦,选取一个主题(时事、情感等),围绕该主题展开教学,使他们明白音乐从来都是有感而发;精品欣赏,在他们心中树立鉴赏的高度。

下面是我的一堂情感体验课的教学案例。学生在感动中重温真情,体验到了音乐的巨大力量。

[设计感言]音乐是触及人的心灵和本质的东西,那我们就用音乐敲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从而使他们去渴求获得音乐的知识和修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欣赏歌曲、小品和一组主题照片,感受音乐艺术背后的动人故事,领悟“以情带声,用心去舞,用生命去演绎”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欣赏歌曲、小品和一组主题照片,感受、思考和领悟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欣赏法、启发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天亮了》

歌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韩红简介、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斯卡布罗集市》

歌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之一――阿特•加芬克尔简介、欣赏歌曲

3.思考、讨论:艺术创作既然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那么怎样才能演绎好一个艺术作品呢?

4.欣赏小品《前面有棵树》(2007年CCTV小品大赛一等奖作品)

5.看一组主题照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6.有感情地演唱《感恩的心》

7.作业:以小品《前面有棵树》为题材,借用《天亮了》或《斯卡布罗集市》或你喜欢的歌曲的旋律,自己填词,做一首歌曲,歌名就叫《前面有棵树》。

二、教师课堂角色的多样化

通识教育要求在教学中,着重引导人积极向上,引导人对人生的审视与探究,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与方法。[5]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在上“情感体验”课时,笔者是主持人,让学生跟着笔者的脚步驰骋“情海”。在上“音乐常识解答”这一内容时,笔者是权威发言人和顾问,有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笔者再作评判和解答。上音乐创作课时,笔者扮演创作助理――学生交稿,笔者弹奏,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展现自己,让他们知道“原来我也能创作!”;有些学生课后还跑到笔者的办公室,迫不及待地把他脑中的旋律哼给笔者听,请老师帮他记下来修改并要拿去发表。在上“山丹丹模仿秀”这一内容时,笔者是表演参与者,其他学生是观众评委,其间其乐融融,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欲望。

三、教师知识结构的多元化

教师在通识教育中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教师可以使学生得到统观的知识和人格的陶冶。[4]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多元,才能更好地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通识教育关注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任何公民,旨在使学生获得作为社会的人和国家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和态度,从情感和理智两方面促进人的协调发展。同时,早期的自由教育者认为,真知源自内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对人的启发诱导。[5]

教师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够包容,学会包容,爱学生,这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音乐教育就是让学生能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而音乐教师要努力成为美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涂艳国.试论古典自由教育的含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

2 万秀兰.国外通识教育的方式及其启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

3 俞大丽、夏焕堂.谈构建艺术类院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1997(12)

第6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新课改 自主 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路人”。如何在教学中践行新的课程理念,真正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主动地承担起学习的责任?为此,我在平时的思品教学中展开了不断的探索,下面谈谈我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尝试。

一、整合教材,拓展教学时空

在教学内容的运用上,教师既要凭借教材,又要不局限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要求,随时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与发展的需要。

我们根据生活实际和青少年身心特点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剪裁,或增或减。删除了空洞或陈旧的内容,增添了学生感兴趣、与时事联系紧密的内容,并设计成专题课。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的内容时,结合学生实际,我开设了以下四个专题探究课:1.拒绝诱惑,告别网吧;2.珍爱生命,远离;3.尊重科学,消除愚昧;4.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再如依照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的内容,我们紧扣时事,回归学生生活,开展了三个专题探究活动:1.我看“十一五“规划;2.宣传绿色消费,合理支配零花钱(压岁钱);3.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共同打造和谐校园。这些专题课在吸引、打动着学生的同时,能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时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优化教学过程,开展专题研究

1.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开学初,我们充分地利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系列专题讲座,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它的目标、形式是什么”、“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一般程序有哪些”等等,同时还有计划地展示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一些资料、成果。这样,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研究性学习”操作的环节、具体过程,知道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思想品德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并能在研究过程中生成、感受并自觉践行思想品德课的观点。

2.确定研究课题。

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目录浏览全书,知道教材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学,对教材中的观点或内容有赞同、质疑、补充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认知及条件组成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选题的方式可多样化:可由教师围绕某一教学内容编制一组参考课题供学生选择;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也可由教师创设一定情境或提出一定要求,让学生自由选题。

3.开展课题探究。首先,小组成员依照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合作设计研究方案。制定方案时,教师应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能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其次,围绕某一课题,小组成员合作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将研究性学习方案付诸实施。

4.搭建平台,展示成果。如在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课时,我就安排了A小组同学上台展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的研究成果。小组成员各展所长,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演讲活动,有“做环保卫士,创绿色学校”的行动宣言,有精彩环保用语大荟萃,也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方案交流,还有“优秀环保企业介绍”等精彩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脸上始终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注重多元评价,完善评价机制

1.改变评价项目。学生的总评成绩由课堂成绩(包括课堂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课堂发言)、作业成绩(包括书面作业、行为作业)、研究性学习成绩(包括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作用、效果和课题报告)、期考成绩四大部分构成。

2.丰富评价内容。除了增加评价项目以外,在每一个项目里还充实了许多具体的内容。以作业为例,我们强调作业应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体现开放式、合作式、多样化、行为化。

作业可以是名言警句的背诵,可以是某项活动的设计与总结,也可以是漫画的创作,小论文、小评论、小调查的撰写,还可以是对某项行为习惯的实施与执行。实践中,我们积极鼓励学生的作业作品化、个性化,并多方提供其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使其产生自信心、成功感。

第7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念;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133-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35

1 . 高职英语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高职英语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兼人文与技能的基础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重任。”但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远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职业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主导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没有高职特色;教学实践环节薄弱;行业英语教学“滞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大学期间不但没有进步和发展,反而不如高中阶段。这就说明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效率低下。即“费时低效”、“高分低能”、“聋哑英语”等现象(戴炜栋,2001)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仍然十分突出。

职业教育理念是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如何更好地适应教学新形势,调整和改进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 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崔允,2001)。近年来,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有效教学进行阐释。姚利民(2001)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钟启泉认为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实现了学生成长(钟启泉,2007)。因此,有效教学的焦点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程红、张天宝(1998)认为有效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即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学有效果主要考察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程度;有效率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有效益主要指教学活动的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其中有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它是有效性的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与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教学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认真、细致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3 . 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形式,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实现职业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3 . 1 教学准备策略

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备课。教学前,教师要吃透教材,掌握课程教学要求,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利用和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多样的师生、生生互动,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只有精心准备教学,才能避免耗时、费力、无效的教学局面。准备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3 . 2 教学实施策略

3.2.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渠道。注重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提高有效教学的力度,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中的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教师要把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在确定的主题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诸如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模拟活动、游戏、口语竞赛等,让学生在“教中学”、“做中学”,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2.2 选择适合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选择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交际法、语法翻译法、认知法、直接法、自然法、听说法、视听法、情景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高职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要看它的有效性,是否适合高职教育特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

第8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 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2015年度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09-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养老方式和陈旧的老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转,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做保证[1]。随着有知识、有文化、有经济实力的新一代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对专业护理、心理沟通、精神慰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人教育为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增加知识积累、提高技能水平、提升学历层次的有效渠道。我院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中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实践,并取得了一点的实效。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

由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人教育的学生大都是养老行业的一些从业人员,在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时,坚持以“职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出发,以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为先导,并以此为核心拓展延伸到教学及管理的各主要方面,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培养“实用职业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以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2个面,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保健、紧急救助为4个点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模式。教学内容与养老工作职业标准相对接,使老年服务与管理专成人教育学历证书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内容相融合。

(二)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由于该专业成人教育的学生基本都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在教学过程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教师为本”,向“学生为本”过渡,由原来的理论讲解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了开发引导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等 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互动教学[3]。同时,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

(一)专业课全程模块化

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人教育的课程分设8个模块,每个模块由一名教师负责,称之为“模块负责人”。 “模块负责人”在本模块下设计若干个项目,项目课程由2―3名教师共同承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一线养老行业的专家能手、本学科的专业研究者与学生一起参与课程的设计,使教学效果更加符合实际岗位的需求。

(二)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强化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人教育的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是要掌握对健康老人、自理老人的辅导能力;二是掌握对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能力;三是要掌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部门岗位的服务与管理能力。

(三)强化课程融合重组

将部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根据项目课程的要求纳入相关模块课程。比如法律课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社工课结合;体育课太极拳、五禽戏与康复课结合;外语与老年专业外语课程结合,力求学以致用。

(四)创新学生成绩评价方法

采用以学习过程和工作结果相结合的三元评价方式,注重完成数量与工作质量相结合,技能掌握与运用相结合,职业素养与技能相结合,基本功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即教师、团队、学生个人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模块课程实施过程中,记录小组日志、个人日志、教师日志,将各工作日志作为模块课程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结语

在推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在优化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人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发挥高校的优势,同时与老年专业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实的老年社会服务能力,真正成为符合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急需的老年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白.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12

[2]刘翠兰.高校如何培养适应老龄社会需求专业人才的探讨[J].老龄科学研究,2014(2):29-36

[3]张颖心,张开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1576-1577

第9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摘要:语文作业不仅是课堂的巩固和延伸,更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科学合理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作业;巩固知识;发展智力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学习的热情不够高,不能够很认真的完成作业,抄作业乃至不做作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那么如何改变我们职业中学学生的这一现状,是每位教师应深思的问题。鉴于此,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尝试让语文作业设计有新意、有弹性,让学生选做自己喜欢的作业,并摸索出中职语文作业设计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要有新意,让学生能享受到“阳光的味道”

传统的学生作业无论在设计理念、作业形式和评价体系上都显得呆板生硬,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新课标倡导的学习过程要“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我尝试在作业的布置上转换角度,另辟蹊径。比如在多音字的处理上,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梳理探究多音字,不限汉字、不限形式,只是告诉他们你编的句子越是搞笑越容易记住。很快就有学生写出类似“倔强的你勉强地笑着,我知道你并不坚强”这样的句子,相信用心去梳理的学生在将来对多音字的考察上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恐惧。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享受到了“阳光的味道”,学生当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二、语文作业的布置形式上要多样化,不仅仅只限于书面

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落实语文实践效果的同时,设计科学适当的作业是体现与落实语文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学生语文应用实践的必要手段。于是在我的语文作业里有了不少口头作业。“口头”即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杜绝大量机械的抄写,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还语文教学姓“语”的本色。

1.“多朗读、勤背诵”学习语言

“还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是近几年中学语文教改的呼声之一,这也是我国语文“厚积”的传统经验,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很多时候我的作业都跟背诵有关,也许有老师会说那不是死记硬背,增加学生的负担吗?但我始终认为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条必经之路,没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有很好的语文素养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以为多读勤背的学习方法与新课改倡导的理念并不违背。

2.“编故事、谈体会”运用语言

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语言实际运用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连接与沟通,和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凸现“生活化、实践性、人文性”三大特征。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乡镇农村,胆子小,朗读水平不高,阅读面不广。于是我就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依据学生的能力选定书籍要求他们归类朗读文章,一段时间以后要求他们脱离书本,结合自己的理解改编故事或者谈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理解文章的内涵,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运用语言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表意见、说看法” 发展语言

学生在学会初步运用语言交流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发展语言的能力。不仅能够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还要能够品味文章中的赋予表现力的语言以及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当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章时,他们也能在学习中比较各种表达方法的优劣,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多样化、更流畅。在学习《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后,我就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阿Q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听着学生们或深沉或激昂的看法时,我觉得他们的思想认知也成熟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在广泛阅读中,让他们能学会如何思考问题、看待人生,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也很好的发展了语言。

三、语文作业的布置内容上要创新化,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针对我们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对于作业内容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根据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不同,作业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总体上说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生活体验型作业。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已经不是儿童,但他们还不能够完全晓得父母的艰辛,于是利用十一长假布置“给父母洗脚”这一小学时老师就留过的作业,并要求写下自己的感受。很多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学生,是第一次发现父母为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感慨良多而学会了感恩父母。

2.作品型作业。把作业转化为作品创作、展示的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也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了《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根据作者在文中对于荷塘的描述以及自己对于荷塘的理解,创作一幅《荷塘月色》图,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做作业兴趣,又在绘画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课文和陶冶了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操,收效明显,可谓“一石三鸟”。

3.利用较长的假期布置学生办手抄报。我们针对职高一年级新生的实际情况,曾让学生出一期跟语文有关的手抄报,范围比较宽泛,就是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加以编排,而手抄报再次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最好载体,这一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到了学习的快乐。

通过近几年对中职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我发现只要语文作业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职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肖川主编.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袁湛江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上)(下)[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