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初中语文学科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学科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学科常识

第1篇: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演讲,教学,学法

初中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作为初中一门主要课程必须提高教学质量,以保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适应他们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需要。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必须改变原来的传统教法,适应新时代,面向新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素质。而课堂教学效果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基本技能训练所达到的标准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幅度等几方面的总和。如果这几方面达到了综合发展,并且能实现教育者所期盼的目标,那么可以说课堂教学效果是高的,反之则低。本文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谈谈几点体会。

1.要有改革创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一个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使命: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帮助学生找到学好语文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并相信语文应走在新课程改革前面,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作指导,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在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对于人生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作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的标准;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具有启发意识和民主意识。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新课堂。总之,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改变,以及新课标的要求而改变,不能一成不变。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充满创新的成分,在创新中改变,在改变中完善。

2.课前小演讲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大部分学生能发言,但真正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完全提高,加之初中阶段,是他的语言形成的好时期。于是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我对初一学生,要求在课前每人轮流讲一则故事或一则笑话。初二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警句。初三要求针对某一现象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通过三年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并且为了自己每堂课的讲演准备,也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丰富了课内知识,同时在演讲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以致于全体学生每天都在盼望上堂语文课,虽然这不是课堂内容,但给学生上好语文课增加了兴趣,培养了课堂上的思维等。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语文课不比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选入书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精心安排的,具有丰富的内在感情,因此每课都有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如果不注重情感教育,尽管讲得头头是道,但台下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因为学生没有情感上的共鸣和美感上的满足,绝对收不到好效果。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实践告诉我们,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我们都注重情感教育的话,学生不但受到美的感染、感情上的共鸣,而且本课的知识也学得很好,技能也自然掌握到手了。因此,我非常注意每课根据一定的文体给予一定的情感,极力开拓课文中内在的感情因素。通过对教材中的散文,小说和诗歌中的“轰轰烈烈”或“寂静无声”,“兴高彩烈”或“悲凉凄苦”等情感因素的发掘,调节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在讲述课文《最后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朗诵这篇课文,然后用庄重、深沉的语言叙述战争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当讲到时,我结合学生爱唱歌的特点一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这音乐的烘托让学生进入到了一种对祖国无比热爱,对和平生活倍感珍惜的氛围之中。启迪学生心灵深处的激情,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把学习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发奋学习,报效祖国。这堂课里学生个个认真、庄重,很快将本课的知识,能力掌握住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课堂上的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竞赛,什么“公开课”、“优质课”等。而评委们往往为某一教师的巧妙“设计”打出高分。笔者以为一堂课的成功并不代表整个教学过程就十分完善,而许多的“精彩”表演,不外乎主要是教师的“表演”,学生跟着转、看。而这一过程结束,其意义也就结束了。除了执教者获得“好评”之外,学生也会学到某些知识,甚至受到某种训练,但这种设计不具方法论的意义。若无教师的这种“调动”,学生对于下一次的学习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学。

这里我所要谈的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教法指教师用来指导调动学生的方法。而学法指学生自己掌握和形成的学习方法。这三者必须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凡是科学的方法都有客观的依据。读书的方法来源于“书和读书人”的两种客观存在。要指导学生自能读书,就不能不研究尊重这两种客观存在。书,有各种各样的,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不同,杂文小品与科技新闻不同。读书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单从认知类型就有视觉型(看过的东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过目不忘);听觉型(听过的事物不易淡忘);触觉型(动口动手效果最佳)。如果从学习行为的速度与正确性加以区别,又有敏捷型、沉思型、迟钝型、冲动型。因此,教师表演得再精彩也不会使全体学生真正掌握。学生个体不一样,年龄不同,他们都将长大,独立,要自己去读书,所以要逐步强化独立读书、独立学习的方法。这才是真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那么,教师怎样去指导呢?我是这样做的:①举例。就是选择最有价值的典型例文、例段、例句、例词等等。这种选择很重要,做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为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创造条件。②指导,即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总结规律,形成方法,训练思路。③示范,就是老师做给学生看,你教的方法、规律灵不灵?怎么用?教师带头把这些规律、方法运用到课堂上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这不仅是对规律、方法的验证,也是对实践的一种导引。有了这一点,学生会自觉地去学习。④给机会,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就像给练武人提供场所。⑤及时表扬,就是对做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奖以“金牌”。这是一种总结,一种激励,对学生心理的成长很有意义。同时对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及时指出,予以纠正。

第2篇: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一、语法知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语法是什么?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与运用中,人们总结出来的一整套系统的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是人们学习和使用汉语必须遵循的规则。黄伯荣语、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明确指出:“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语言结构规律的一种。”汉语语法从汉语语言的实践与应用中产生,反过来指导人们更好地运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提高人们的汉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促进汉语语言自身的发展。照理来讲,学生学习必要的汉语语法知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就无需讨论,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持相反观点的大有人在,似乎持初中语文教学不应该教语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由于不少人对十年语文教学的失败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将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归咎于学习语法,语法成了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因此,不少人,甚至一些权威的学者,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的基本特点时,对工具性有意贬低,人为地夸大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语文的工具性作了明确的界定,人文性是语文的另一个基本特点,这两个特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更何况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身就是辩证统一的,如果没有工具性作为基础,人文性就成了无尸的鬼魂;没有人文性,工具性就成了无魂的野鬼。只有人文性和工具性齐备,才成为血肉丰满摇曳多姿风情万种的人。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我们不应该说哪一个需要,哪一个不需要,缺少了任何一个,其后果都是可以预料的。

二、学好语法知识是语文评价成功的需要

语文学科考试,无论是中考,还是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作文是每一份语文试卷的必考题。作文的分值高,对表达的要求最具体综合而全面。作文是一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性体现,是一个学生驾驭汉语水平最直接最外在的反映。此外,语文考试还涉及病句修改、仿写句子、对对联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语法知识,运用语法知识正确而灵活地完成。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们看到因为课标对汉语语法教学的淡化,中考对汉语语法知识考查的弱化,语文教师对汉语语法知识教学的虚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例如: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简单的病句,现摘录如下三个句子:(1)四月的上海是一个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美丽的季节;(2)校长的发言和亲切的面庞还不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3)能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是一个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从上面三个句子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懂得提取句子的主干,就能将第一句浓缩成:上海是季节。显然这样的判断是缺乏常识违背常规的,上海是地方,是城市,不是季节。而第二句中“发言”和“面庞”只有一项能和“回荡”搭配,另一项则不能。具体地说,“发言”可以回荡在耳旁,“面庞”不可以回荡在耳旁,只能浮现在眼前。第三句犯了句子前后意思不对称的毛病,略作修改就可以了。

上述三个病句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学生缺乏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缺失。凡此种种,都生动地说明了初中阶段语文学习必须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才能稳健地应对语文学科各种考试。当然,学习语文根本目的不是考试,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但是语文学习不能回避语文考试,没有考试的语文学习是不健全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语法知识学习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做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内在需要。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对语言的认知感性程度远大于理性,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还处于上升阶段,语法知识的学习不能过于系统,更不宜机械地讲练,语法知识的学习要做到科学合理,灵活多样。

第3篇: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人格教育

教育作为以实现人的身心发展为专门职责的社会活动,在人格的养成上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途径。作为由个人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成的人的共同体,社会要延续和发展,就必须使生存于其中的个人养成一定的人格,即形成个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具备的基本品质、整体形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客观地要求初中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激发每位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同时引导初中生形成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要使全体初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一、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方法

1.塑造教员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优异的初中语文教员,要想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育小我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在心思质量方面,语文教员要乐观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在教育观念方面,语文教员要对峙“以报酬本”、“终身进修”、“旷达的语文观”等思维;在进修质量方面,语文教员要有过硬的教育身手,严于教育,具有深沉的文明底蕴。只要如许,就能成功塑造教员的形象,然后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

2.把人格教育放在教室中进修。在教室中,教员要营建公道公平、生机四射的教学气氛;要多在教室中采用协作教育的方法。教室教育是教员和学生双向教育的进程,在互教互学中,教员要充沛发扬学生的积极性,起劲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才能;教员还要进修进步前辈的理念和经历,革新和优化教室教育理论进程。

3.把人格教育连续到课外运动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不只是逗留在教室中,更应该连续到课外运动中。只有经过理论,才能把从思维教育和审美熏陶中培育出的抽象的感情力气,内化为真实、实在的信心和行为方法,然后进一步构成不变的性情特征。因而,教员应多采用一些课外(比方阅读)方法指点学生,并为学生的人格理论创造时机。

4.寓人格培育于言语才能中。要把人格的培育寓于学生言语才能的培育进程中,从阅读教育和听说教育动身,促进学生育成健康的人格。我们倡导自我阅读和全体感悟阅读的教育办法,指导学生在掌握阅读办法的基础上,依照本人的阅读习惯和思想方法感悟文章的真理,如许,可以尽量发扬学生的自动性。还有,我们很注重听说教育,由于所说是人与人之间言语交流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学生言语本质的进步,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听说才能的进步。

5.最大限制地发掘语文学科的潜能。初中语文教育不只是让学生阅读、累积、解读和运用语文常识,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常识从感性条理上升到理性条理,并以此进步小我文明本质,使人格获得升华,这些都是初中语文教育的内涵潜能。教员要擅长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精髓,并应用丰厚的语文资本以及优异的文学人物等,滋养学生的内心,然后到达培育和塑造健全人格的目标。

二、语文学科化育人格、修养身心的作用

第4篇: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关键词】:人文教育 策略思考 教育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感悟力、鉴赏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崇高的传统美德,体悟博大的文化底蕴,继承凝聚的民族精神,形成深邃的思维体验,为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中的基础学科,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如何做人,这种观念古今中外从来都没改变过。但是当前初中的语文教育却发生了偏差。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特别是中学基础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技术,轻人文,以分数取人,忽视或无视学习者人文精神的成长。在这种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语文教学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弊端,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人文内涵被忽视和淡化。

1.初中语文课程内容设置远离生活,人文思想流失严重。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然而,目前,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定优劣是教学评价中最常见的现象,高考的升学率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直接保障。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定优劣是教学评价中最常见的现象。在初中课程的设置中,语文这门学科尽管课时并不少,但内容主要被高考所必须掌握的 语言、文法、修辞等“理性”内容和八股式写作技巧的枯燥训练所占据。学生被框在课堂里,框在语文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了生活实践。

2.语文教育理念走入误区,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统一、刻板、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为了与严格的考试训练相适应,有些初中的语文教学依然偏重知识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使语文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忽视了语文人文教育态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属性,导致语文学科人文内涵及文化底蕴的缺失,使语文这门充满人性之美、人文底蕴极为深厚的学科,沦为了一种应试的技艺之学。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思考

1.调整语文课程安排,充分发挥人文教育作用。首先,首先要善于挖掘课内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的底蕴。

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把人文教育、人格塑造与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和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

其次,开放课堂内部系统。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学习媒介的开放的语文课程体系,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教学摈弃指令性,完全由学生凭借学习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答案不求统一,允许学生发表不同于自己的见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大胆想象。

2.更新语文教育理念,凸显人文精神。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由于旧观念的根基很深,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人文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而且语文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大有助于语文教学。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敢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将学生之心紧紧系住。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去快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倡导人文化评价。

第5篇: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应用能力;能力的提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沟通与交流的纽带,人们借助语言文字记录历史、传递文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它深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要想让语文教学目标转换为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或者是教学目标涵盖提高学生语文应用教学能力,就应该找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契合点,互补长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精神、领略情怀

初中阅读能力主要要求学生在小学词汇量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常识字。掌握朗读课文的语速、感情。会对不同的文章区别使用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学还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

1.提高阅读速度

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主旨,并且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课外读物。

2.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

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在讲授教材中的文章时,针对文章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此种类型的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作者又是运用何种写作方式表达自己情怀的。

3.让学生扩大阅读量

学生阅读量的扩大不但要靠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还有督导,为学生介绍一些杂志,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经常开展一些“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发现阅读能够带来乐趣。要多提倡学生进行有纸阅读,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心无杂念地沉入到阅读的乐趣中。

二、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写、会写、乐写

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能够运用写作的手法记叙一件事情,或表达自己的感情,所写的文章能够做到语言运用恰当、简练,有创意,有想法,在文章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还会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初中阶段的写作往往对文章实用性没有太多要求,并非针对某个个体的任务进行。多是锻炼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题目的立意大多来自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例如,今年的奥运会上,110米跨栏比赛选手刘翔在比赛中的失利就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社会对此争论不休。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话题,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2.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写作

网络是当下初中生最为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写作,对于有新意、有亮点的言论或思想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这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与肯定,不但激发个别学生网络写作的兴趣,还会让大多数学生注意自己在网络中发表言论的写作手法与技巧。这样,潜移默化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到了提高。

三、学习语文常识,积累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还要求学生要了解基本的语文常识知识,例如,短语的结构、句子的成分、复句的类型、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重要作家的情况和著名作品相关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积累语文常识知识,这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语文学科知识范围广,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最终的考试成绩一般体现不了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要想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到的知识影响自己的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就要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真正把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积极探讨各种方法,实现教学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4).

[2]刘会茹.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应用能力[J].信息教研周刊,2012(7).

第6篇: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一、综合性学习要以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载体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重视过程积累而形成能力的学习方法,因此综合性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亲历合作、感受成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趣味性,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1.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黄河,母亲河》是七年级语文中的一节综合性学习课。在完成这节课后,我特意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探访家乡的母亲河――青龙河》。黄河远离我们这里,远离同学们的生活,学生们大都没见过,很陌生;可青龙河就在我们家乡,学生们看得见,感受得到,调查起来很方便。课余时间学生很快就搜集了大量关于家乡青龙河的材料:它的概貌、历史变迁、传说故事、综合治理、美好未来。在活动交流课上,各小组带着自己小组整理好的材料积极发言,有理有据;各组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气氛十分热烈。这样学生既了解了青龙河的现状,增进了同学们知家乡爱家乡的感情,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提炼、加工、选择材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了语文应用水平。

2.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要以实用为主,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要为活动而活动,要强调实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我们每个学期都举行一次大型的语文活动――语文综合才艺展。在学期初就把这个活动布置下去,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内容不限,参加项目多少不限,可以个人参加,也可以小组参加。一个学期的充分准备时间,每个学生都能拿出自己的绝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想展示朗诵的一个劲找教师指点,细到每一个停顿;想表演课本剧的经常找教师辅导, 细到每句台词、每个表情;想演讲的同学更是抓紧练习,还有的借来演讲家的光盘呢,练得很有模样;想设计手抄报的早把美术教师都请来辅导了,更是拿来许多优秀报纸做样子呢。期末展演时我们会请学校领导以及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做评委,对学生的才艺给予评判指导,褒扬优点,指出不足,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一箭多雕。

3.语文结合性学习活动,要有丰富多彩的形式,避免模式化

形式多样化、内容开放化、思维多元化是我们遵循的原则,采用班级与小组、个人相结合的模式,朗诵会、社会调查、信息交流、民间故事、综合才艺展、课本剧、书法、演讲、手抄报等多样的形式,实现课堂内外,不同学科,校内校外的立体交叉、多元开放的学习,实现各个层面的沟通。

二、注重语文课程与多学科的跨越和沟通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课程相互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单靠语文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奏效的,因为任何方案的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情感的体验、道德品质的形成,都必然要涉及多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各种知识的综合利用。因此,语文综合学习使语文与数学、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互相渗透和融合,同时也体现了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

三、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学科教育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才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能神舟上天,就没有那么多新的科学发明,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多彩的生活。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获取新知,形成能力的过程,更是整理系统思维的过程,具有独特性。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运用旧知分析整理形成新知。在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后,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捕捉成功的闪光点,查找不尽如人意之处,为类似活动拿出更新的设想。这样反复训练,使学生思维更缜密,设计更新颖,考虑更周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一面。

第7篇: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优势;效率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单靠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始大行其道,发挥其强大的作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构建和谐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或是单一地以文字进行传授,或是单一地采用图像来展示教学内容,或是单纯地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却很难将这几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新课程改革中的多媒体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有趣的学习,构建和谐生动的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打破课堂45分钟的限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纵横交错,创造情景、引发想象。例如,学习初中课文《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黄土高原地域上这种特色的民俗表演搬上荧屏,把课文中枯燥无趣的文字符号转化为音频和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实了语文课堂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有力地冲击和扭转了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导入课文、背景简介、文学常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课后习题。这种内容和形式都很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潮流,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拥有丰富的素材库和快速的切换技术,在课堂上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内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讲解《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桃花源这种世外桃源的景象,然后再利用多媒体配以丰富的视频,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世外桃源的美景,在课外延伸的课程中加入了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山川美景,并同时于无形当中加入一些课外知识,将课外的知识及时有效地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的知识面不仅仅停留在课内,更是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

3.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

初中语文知识点的杂而泛是许多教师公认的教学难点,多媒体教学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多渠道的优点,用多媒体设备来扩展语文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时候需要记住死的知识点,像一些名家名人名篇名作,用多媒体做出来可以省很多时间。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1.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不可否认,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后,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备课和授课两个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是否有了多媒体,对教师的要求就降低了?其实不然,教师想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还需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只有对这两者都有深入了解,才知道用什么媒体最合适,以及怎样用这种媒体,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准备好软件,包括板书设计、教学挂图、录像带、光盘等等,有需要的时候,教师要亲自动手制作课件。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反映,随时采取措施应变,这是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2.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已开始渐渐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对传统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特别是对历史悠久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冲击最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也有它本身的弊端——价格昂贵,无论是在多媒体硬件的购买上还是在教学课件的开发上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为基础,这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一笔无法支付的巨款,多媒体教学因而在这些地区也就无法实施,从长远角度来讲,就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水平及学生素质之间的差异。此外,在这个以电力为主的时代,一切现代化设施几乎都是以电作为动力来实现其运转的,一旦断电,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学校电力发生问题,多媒体教学也就不能再使用,这是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当然,即便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上述缺点但是也不能阻止初中语文紧跟时代潮流发展的步伐。

第8篇: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工具性、实践性与情感性兼具的综合学科,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和品德教育,养成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之外,阅读教学也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阅读能力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它一般涉及人文修养的培养。只有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有深厚的积累和广泛的了解,对科技、艺术和文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兴趣积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各个领域的秘密,去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开拓个人的视野。在初中阶段,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阶段培养阅读能力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语文课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才会进一步培养写作的技能。在与其他课程的比较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和政治等文科课程的学习,对其他理科课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正确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阶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按照以下几个阶段,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进行:

1.积累阶段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始阶段,是一个动态且连续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了,能够为下面两个阶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而言,在积累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语言材料方面,即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打牢字义、字音和字形等方面的基础,要让学生能够判断单复句的结构,掌握阅读材料的文体特征等信息;思想情感方面,即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各种语文范文和课外读物,让学生积极汲取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学常识方面,语文教师要教导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有效培养起来。所以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首先,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因为判断力的培养是形成思维力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在这个方面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语句来训练学生的判断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对比句来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修改句子,以达到与课文中原句一样的意思。其次,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学生熟悉全文的基础上,指导他们给全文分段,再给段落分段,并给句子划分结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再次,语文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让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感情,与作者达到“共情”,以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感情的熏陶。

3.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是上面两个阶段的总结。在这个阶段可以检验出学生掌握阅读能力的程度,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科学知识和语言知识,合理利用想象才能客观评价文学作品。所以教师要激励学生对具体的故事情节、人物举动以及作品特点做一定的评价,不在乎对错,关键是让学生说出心中所想,以此判断他们的评价能力。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语文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各科成绩的提高,不仅是文科课程,就连数理化课程也需要学生掌握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学会阅读,才能进一步领会、理解课文的意思,读懂阅读材料,进而形成写作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师也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初中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日后的社会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胡耀鹏.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0).

[2]苗树琪,阅读教学中的感悟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5.

[3]范晓倩,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刘立青,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5]任晓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9篇:初中语文学科常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122-01

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锻炼、培养写作的技能。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阅读能力作为基础的地位更显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于数、理、化学科习题和指导说明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学习,甚至在这些科目中有些已经与语文学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赖的关系。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达到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方法本身无可厚非,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不自觉地使用“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总是尽可能地把课文分析讲解得足够细致、足够透彻,唯恐有丝毫的遗漏。虽然有时也从教学方法上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那也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的。学生们顺着教师捋的这根线往前走,而缺乏自己的主动性、思考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性,等到他们自己接触到阅读材料的时候,就会机械、呆板、按部就班地分析课文。

2.教师存在教学的问题

教师作为初中阅读教学的辅导者,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要,但部分教师存在一些教学的问题:(1)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观念较落后,教师通常为了应付中考片面地追求教学目标。我们的学生是一个具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教学方法而不是追求教学目标。(2)阅读教学形式的僵化。初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阅读的书籍经常是我们语文教师规定的书籍,学生大多没有阅读兴趣,同时阅读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3)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单一。在实际阅读过后,教师往往会给予学生阅读评价,但是老师的阅读评价比较单一,阅读机制没有受到重视。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难以由量变达到质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展了他们的眼界,积累了他们的语文知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写结合的习惯。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可趁此机会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

2.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策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自己亲身试验的阅读方法,讲解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在其他类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旁征博引来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好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样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课下,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注意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多讲述自己的阅读生活。

3.巧妙处理教材,灵活有效教学

教材的处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好的教材处理能够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得愉快。要实现巧妙处理教材,灵活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打破为教材是从的僵化思维。对教材能充分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2)整体把握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从课和单元入手全面把握教材。(3)合理剪裁教材。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删减重复的内容和要求过死的内容和乏味难解的内容。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并非易事,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文化底蕴,让学生从你身上感受书的魅力,让阅读教学走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海艳.初中语文阅读学案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2]蔡爽.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张乐江、刘振梅、刘玉萍.语文教学中要“阅读阅读再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