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力提升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

第1篇: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区环卫局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决定》文件相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提升效能为重点,效能监察为手段,积极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进一步提高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行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打造为民、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环卫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苏子。

(二)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提高环卫局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四)推行一线工作方案,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五)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务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实施步骤

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分为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提高巩固3个步骤:

第一步:制定实施方案阶段。结合环卫工作实际,在充分了解分析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区环卫局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及各项配套措施,同时开展好各项学习培训、宣传动员等工作,做好组织保障和舆论宣传准备工作。

第二步:组织实施阶段。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具体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开展好工作。

第三步:提高巩固阶段。在逐项开展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查缺补漏,及时整改提高,切实巩固行政能力提升制度的实施成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强各有关部门对我局实际工作的指导。

四、具体措施

按照《市区行政机关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的建设工作。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

建设学习型机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区环卫局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开展以“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学习培训和“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活动,通过组织培训学习,使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有新境界,理念上有新突破,素质上有新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完善培训报备制度、集中培训制度、培训登记制度、培训抽查制度。通过各项学习制度的建立,全面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保证学习效果。

(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是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机关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我局针对工作实际,通过规范行政能力,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尤其注重规范行政处罚的行为。主要采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方式,按照《省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定》及《市区行政机关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制定符合我局实际情况的行政处罚具体裁量标准和实施方案。

(三)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

全面梳理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对重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推动执行力的提高。一是确定重点管理目标,从本年度重点工作中确定几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二是实施目标倒逼管理,按照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任务表,通过流程再造,时间分解控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任务倒逼责任人,以监督倒逼落实,以社会倒逼部门,对经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实行全过程倒逼管理;三是进行目标成果检查,在年度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随时进行自检自查,及时纠正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推行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是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我局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真正做到“决策在一线制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

我局作为一个职工众多的单位,处理好一线与机关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所以要建立一线工作制度,建立一线职工民意沟通制度,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五)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时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局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务工作效率;二是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健全网站、电话、政务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五、工作要求

行政能力提升时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行政能力提升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成立工作领导 小组,完善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由局领导担任行政能力提升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专门部门,制定专人主抓,落实工作责任,科学合理制定计划,细化方案,做到扎实深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二)加强贯彻落实

我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项推进工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认真抓落实,从根本上保证该项工作的全面完成。

(三)加强痕迹备案

在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备案,做好工作档案的管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工作情况,积极争取上级的指导。

第2篇: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 学生辅导员 学生社团 人才培养

目前,用工单位对毕业生的考察内容已经从专业课成绩、英语能力、计算机水平等常规指标向多方位、多层面发展。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往往局限在学生专业领域拓展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这种定性的培养方案不仅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埋没一些学生的才能和潜能。可通过建立一个以学生辅导员为核心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弥补现存培养方案的缺陷。该培养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更加贴近学生。以辅导员和学生社团相配合,通过个性化档案建设和针对性培养计划,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一、辅导员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随着大学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和深化,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辅导和高校学生活动的制定与督促。因此,与授课老师相比,辅导员更加贴近学生群体并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威信。基于以上原因,将学生辅导员引入培养方案能提高方案的适用性和普及性。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辅导员须在综合测评组织的帮助下进行以下工作。

1.信息采集和资料库建立

本培养方案是基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信息库作为个性化培养趋向的依据。学生辅导员作为该信息库的维护者,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然信息和参加各种类型比赛的获奖情况等,并对学生进行交叉分类。辅导员可以通过信息库的检索功能方便的整理出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

2.人才推荐和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中,学生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因材施教将具有特长和爱好的同学推荐到适合的组织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学生工作辅导员还需配合相应组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以实质性的提升学生技能。对于多次尝试同一领域技能却无显著提升的同学,在征求本人意见后推荐其加入其他组织。另外、辅导员需在个性化培养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对素质培养导致成绩下降的学生进行督促与预警。

3.提升必备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软实力”在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向更加深入、更加重要的方面发展。所以,培养方案将这些能力的提升作为必选内容,由学校有关部门进行统一培训和辅导。

心理素质的提升包括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培养、受挫耐压能力的锻炼、心理调节能力的提升等。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提升主要是配合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进行深化学习。

二、学生社团的职能

1.学生社团定位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并且普遍存在监管松散、活动模式化等缺点。因此,目前的学生社团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本培养方案将学生社团从普通的学生组织上升成为辅助学生辅导员提升学生素质、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教学机构。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提升素质。

2.学生社团工作方式

为确保学生社团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需进行下列工作:

首先,应完善学生社团机构设置,建立一个社团监管部门。通过该部门进行社团资料采集、社团培养方向确定、社团活动审批、社团活动完成度测评、社团会员技能提升情况考察等。通过进行上述工作,对培养方向相近的社团进行整合。同时,通过技能考察结果进行社团等级评定,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拔以保持社团在良性竞争下逐步进步趋于完善。

其次,定期组织个性化技能培训或兴趣提升。根据类型不同开展相应的培训和素质拓展活动。在活动进行的同时,记录学生参与情况和能力提升情况。最后,定期向学生辅导员进行人才跟踪汇报;对信息库中学生参与活动及活动中的提升情况进行汇报,并通过信息库对比功能对未获得提升或进步不大的学生进行筛选。根据个体情况,对其进行动员或建议其更改素质培养趋向。

3.学生社团职能示意图

三、培养方案实施方法

1.培养方案实施条件

为使本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学校可根据需要在管理制度做出相应调整:

首先,高等院校体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辅导员的地位,但其在高校中仍属于不被重视的群体之一。故其在对学生素质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受到较大限制。所以实施院校应通过相应规章制度提升学生辅导员的职能和工作权限,以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执。

其次,高校须将信息库的建设作为办公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库中应详尽包括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学习情况、参赛获奖情况、兴趣爱好、参加个性化培养的提升情况等。同时,授权辅导员对其进行维护和更新。并定期检查辅导员的完成情况和完成效果,作为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测评方式之一。

最后,实施院校需定期举办或承办各种方面领域的比赛。通过这种方式,检测与鼓励学生投入到个性化培养方案中,使其在比赛中获得提升得到锻炼。同时,实施院校可创办个性化奖学金以奖励在培养方案中获得较大提升的学生。

2.培养方案整体示意图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以学生辅导员为核心的高校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原理、功能以及使用说明,总地来说,此培养方案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方案针对性强、学生认可度高;(2)个性化培养可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3)培养方案工作原理简单、信息库软件实用性强,便于高校推广;(4)资料库亦可作为辅导员举办及参与活动的人才备选库。

参考文献:

[1]邢博闻.基于讲座类学生社团的高校辅修系统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

[2]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

第3篇: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做好战略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建筑项目施工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项目发展战略和项目职能战略选择两个方面来进行了分析。其中,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管理主要从近期战略方案、中期战略方案以及远期战略方案进行了探讨。而企业职能战略规划主要从市场营销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以及人才战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只有不断的有效规划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提升职能战略水平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才能让企业不断的良性发展。

一、建筑项目施工发展战略

选择建筑项目施工发展战略主要从近期,中期和远期战略来进行分析。

1.近期战略

方案企业近期战略的主要方向是由稳定型向发展型过渡的战略。对于当前国有建筑企业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集中经营增长的战略方案。另外,集中经营增长战略目前仍是建筑企业的主要战略方案,此方案指导企业仍然集中建设建筑产品和提供建筑服务。

2.中期战略

方案建筑企业的中期战略方案必须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让企业尽快能够得到效益,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中期战略方案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完成公司相关经营策略的转型,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让企业经营上能够稳步快速发展。

3.长期战略

方案建筑企业长远期的战略方案是将众多的市场机会与企业内部优势结合起来,采取发展型的战略。主要包括集中化战略,市场发展战略,市场转移战略,多样化经营战略。建筑企业长期战略方案必须立足长远,根据公司的长远目标而进行制定,方案的制定必须符合公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保持公司长久的竞争力,保障公司在同行业内处于较好的优势。

二、施工企业职能战略

选择企业职能战略选择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来说也非常重要。做好职能战略规划对于提升企业的项目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做好企业职能战略选择工作,就要从市场营销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战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市场营销战略

建筑企业要想做好职能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战略是关键环节。要想做好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工作,就要从软硬件两方面做好工作。对于企业要建立信息网络,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其次,建筑企业要加强与国外工程公司的合作,提升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赢得相应行业的口碑,将企业做大做强。另外,企业要不断的占领新市场,扩大市场领域。最后,市场营销要想做好,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有效的提升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奖励等措施来提升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不断的包揽更多的项目。

2.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战略是提升建筑企业技术含量的最有效措施。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得当,可以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能力提升了才能让企业更加有竞争力。为此,作为建筑企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技术创新战略工作。首先,要通过完善各项职能,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其次,要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与建筑行业的技术部门进行合作,保障企业引进更加有效的工艺和技术。另外,企业做好科技创新激励工作,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议,鼓励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生产人员,从工作中不断的创新,通过奖励,评比等方式来有效的促进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要从企业培养高效人才以及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来进行分析。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不断的保持竞争力,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人是项目的执行者,人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项目实施的顺利程度。为此,作为企业,必须从多个方面来培养优秀的人才。首先,要对企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技术人员要定期进行技术知识的培训,可以聘请建筑行业的专家来企业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促使员工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能力。另外,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通过考核的办法来督促员工不断的进行学习。通过自身学习,来运用于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为了给员工工作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所以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以人为本”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根本,他体现在很具体和很小的、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小事上,其判断标准就是企业的凝聚力。

三、总结

第4篇: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青年干部;创新思路;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张先厚(1963-),男,陕西安康人,甘肃省电力培训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在峰(1964-),男,甘肃白银人,甘肃省电力培训中心培训处处长,高级讲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31-02

干部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是事关企业长久发展和干部队伍可持续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电力行业来说,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方式不断提升青年干部队伍的胜任能力是培训中心面临的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2012年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在青年干部培养项目中大胆创新,充分借力外部咨询公司智力资源,在项目实施中采取了全新的管理模式,整合多种培养方式,通过对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探索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青年干部培养方式。

一、训前测评:由经验培训走向科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精品培训项目而言,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是保证项目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上,往往依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学员的实际需求及岗位需要。但随着培训成熟度的提升及培训体系的日益完善,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必然要由“经验培训走向科学设计”。

2012年的青年干部培养项目中,通过引进MTS测评系统,在训前对个人能力素质进行测评,找出每个学员的短板和优势,进而针对个人和团体的优劣势设计学习方案。

1.确定指标

在个人能力素质测评指标的设计上,采取了学员上级访谈和本人问卷调研两种方式确定素质指标。最终,围绕青年干部的“自我管理、团队管理和业务管理”三方面确定了带领团队、分析能力、计划管理、监督指导、责任意识、执行能力、主动沟通这七项素质指标。

2.定义指标与在线测评

测评指标确定后,需要对每个指标进行行为定义。每个素质指标分别包括五项素质剖面(如图1),再针对每个素质剖面从测评题库中抽取适合此次培训学员的测评题目。通过行为定义与题目选择可更为准确地反映出学员的胜任水平,从而为后续的学习设计提供更为系统、科学、实用的指导方案。

3.出具测评报告

在线测评结束后,MTS系统会根据个人的测评结果为每个学员生成《被试者测评报告》。报告从学员的胜任系数角度,通过对所选指标的学员反映进行精确计算,并将学员的个人素质表现与学员群体水平进行比较,分别得出个人与团体的报告。最终,利用素质剖面技术深度剖析学员在每个测评指标上的特质,帮助学员找到素质短板,并提供其实现持续素质改善的发展建议。

4.基于测评结果设计培训方案

针对测评报告的发展建议,在项目设计上以提升团体能力短板为主要学习目标,同时兼顾个人的成长发展设计整体培训方案。以团队建设、发展他人、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七项能力指标为主,结合工作性质和具体操作实践设置了六大课程学习模块;其中,针对六大培训模块设置学习方式,结合培训内容,安排两个单元的行动学习、一个单元的考察实践和贯穿始终的训后行动计划,形成了不断循环的学习模式。(如图2)

二、混合培养:促进培训效果最大化

设计新颖、有针对性、培训效果明显的系统培训方式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为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项目的设计上遵循成人学习发展的“70-20-10规律”,以提升青年干部当下岗位胜任力为立足点,以成就未来卓越管理者为着眼点,设定了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三种角色,以此为出发点搭建混合式学习平台。

在“学习者”环节,项目设计了体验式学习、面授课程、参观考察等以知识传播为主的学习方式;“实践者”环节设计了行动学习工作坊、自主学习、主题演讲、课外活动、辩论赛、论文撰写等以技能提升为主的学习方式;“传播者”环节设计了分享沙龙、读书会、训后行动计划、成果转化等训后学习方式。(如图3)

1.体验式学习

在体验式学习环节,从团队建设、室内体验式活动、体能训练、户外晨练四个角度设计了体验式学习内容。将直接的感官体验和知识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强化青年干部的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勇担重任的团队精神。

2.面授课程

在青年干部的课程安排上,以“思想境界上有新的提升,理论水平上有新的提高,能力素质上有新的增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为课程目标,确定了“党性修炼、管理攀升、思维激荡、知识拓展、心态锤炼、卓越表达”六个模块的专业学习,结合工作性质和具体操作实践,在课程模块学习的不同阶段插入主题研讨、案例讨论、学员分享等多种课程内容转化的学习活动,以促进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对接。

3.参观考察

在参观考察方面,选定同行业先进企业和国内优秀企业为经营管理实践基地,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达到青年干部培养的知行合一。

4.行动学习工作坊

在面授学习外,重点将“行动学习工作坊”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培训项目中,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青年干部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行动学习把青年干部培养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在行动学习中通过不断解决各种复杂的挑战性问题培养青年干部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变革创新等经营管理中需要的干部素质,并沉淀出大量可应用的管理工具、案例,这都将有助于提升青年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业务改善。在为期45天的青干培训项目里,共设计了两期行动学习工作坊。

以指向实际工作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启动、方案评审、教练式促动、成果汇报四个环节,结合学员的专业背景和岗位特点,分别挑选了“世界咖啡”、“群策群力”和“焦点汇谈”三种结构性较强的工具作为行动学习的研讨工具。

项目启动:首先为学员导入行动学习理念。通过深度讨论,工作坊确定了这次行动学习所要达到的业绩指标和能力提升要求,同时就深度汇谈结果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促动”,包括聚焦主题、确立愿景、SWOT分析、关键行动确定、行动方案细化六大环节。在聚焦主题时,通过反复讨论,学员们最终确定了“如何促进‘三集五大’在本部门的顺利推进”等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和管理的学习主题。

方案评审:制定出的行动方案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是否满足项目主题需求、是否具有执行的意义,这些需要在不断的提问引导下让全体学员群策群力,通过反复讨论、反思,最终选定符合公司战略、满足主题需求的学习内容。

教练式促动与成果汇报:在方案的产出过程中,通过“群策群力”和“世界咖啡”两种方式,从可行性分析、细节执行到解决方案进行全面促动。“群策群力”以对话、轮流发言及个人展示等形式展开,不仅为学员提供了积极探索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战略分步实施的想象平台,也帮学员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明晰了自身定位和挑战目标。“世界咖啡”则是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弹性的小组讨论,以“桌长轮流制”为机制,从澄清问题、分析问题、排序问题、开发方案和制订行动计划五个步骤针对训后的计划落实展开讨论。讨论完之后每组推选小组代表进行方案汇报,针对汇报的方案由其他学员和促动师利用“SMART”原则进行分析论证。

5.自主学习模式

在项目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培训班开展了“主题研讨沙龙”、“辩论赛”、“读书会”、“主题演讲”等自主学习活动,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辩论赛”中,项目设计了“人生机遇和能力哪个更重要”、“企业文化外形与内质哪个更重要”的辩论主题,为学员激荡思维、观点碰撞、提升逻辑表达能力搭建了趣味化的平台;“主题演讲”活动则是通过学员的感性回忆与理性沉淀,将培训学习与岗位工作相结合,设定了“电网行业发展专题”、“公司发展战略落地与执行专题”、“管理案例分享专题”、“人文素养提升专题”等主题演讲活动,让学员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相应的专题进行演讲。同时中心组织老师组成评委小组,对每个参赛学员的演讲作后续改善点评。通过主题演讲,既为学员提供了形象展示的平台,也提升了学员的公众表达能力。

6.主题活动及课外活动

培训之余,还相继开展了“爱心园地”、“快乐早班车”等主题活动,丰富参训学员的业余生活;同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和组织向心力。例如,在“爱心园地”里,通过轮流记录班级里的好人好事,及时为生病、有困难的学员送出祝福和问候,让大家在学习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课外活动中,定期开展羽毛球、兵乓球、打太极等体育比赛和趣味晚会,提升学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进学员之间的友谊。

三、反馈评估:多管齐下推动效果落地

有效的培训评价可以为培训效果落地提供有力的证据。项目期间,中心充分考虑当前的工作实际,在以往比较成熟的评价机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探索,建立起“课程评估—知识内化—成果转化”的三段式评估步骤,使培训评价机制更成熟、考核评估效果更显著。(见图4)

1.课程评估

课程结束后,要求所有参训学员填写培训课程评价表,从课程评价、讲师评价及项目管理三方面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总体评价,并出具整体的项目评估报告。

2.知识内化

在知识内化环节的评估中,为促进培训知识的内化、固化及转化,中心组织学员定期开展“课堂微分享”和“培训心得撰写”活动。其中,“课堂微分享”让学员每天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分享近日的读书内容或者课程感悟,并以即时贴的形式粘贴于学习园地内;“培训心得撰写”则让学员结合工作实践和培训知识即时撰写课程心得体会和专题论文,并以演讲报告的形式呈现。

3.“2+1”成果转化

为使培训真正见成效,培训中心针对此次培训项目设计了“综合能力提升的‘2+1’成果转化计划”,即1个以个人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行动计划、2个以改善组织工作为目的的行动计划。学员在每个课程模块结束后,需要根据“2+1”行动计划表制订自己的训后改善计划。由项目管理人员引导学员在《行动笔记》中记录当天学习收获及行动改善计划。同时,行动计划针对每个行动步骤设计了课堂笔记、一对一学员分享、集体研讨、行动公示和行为评价环节。通过训后行为公示和评价环节,对学员的训后行动计划进行监督,有效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

4.训后行动监督

培训结束后将所有学员的“2+1”行动计划收集备档。每份计划一式三份,即学员本人、培训中心、学员主管上级各持一份。主管上级会根据计划表对学员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评分,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培训中心处。对于落实较好的学员培训中心会作为优秀样板在公司系统内推广宣传。

第5篇: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技能骨干;培训;山区供电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89-02

韶关供电局电力管辖范围含三区八县,在广东电网是县级供电局最多的地市局。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行一体化管理,通过两年的时间,全面实施了县级供电局的“一体化”管理,迅速把县级供电局的电网规划与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供电服务等综合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目前韶关各县级供电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县局管理理念和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员工知识滞后的现象比较突出,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执行不到位,管理效果不佳。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在年龄结构上,县局35岁以下员工占33.6%,35~45岁员工占42%,45~55岁员工占20.6%,55岁以上员工占3.8%。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2.5%,大、中专及职校类学历占35.8%,高中及以下学历占61.7%。在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上,8个县级供电局拥有专业技术职称总人数仅占8个县级供电局总人数的17.8%,其中高级工人数占职称总人数的0.2%,中级工占13.3%,初级工占86.5%。三是技术骨干缺乏、生产管理流程不规范。电力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但在基层供电局,技术硬、素质高的生产技能骨干队伍缺乏,技术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1,2]

要实现韶关电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达到广东电网公司一体化要求,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生产技能骨干队伍。加强技能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培养一批技术硬、素质高的生产技能骨干队伍,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刻不容缓。

一、课题的提出

针对县级供电局的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基层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提升技术骨干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县级供电局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县级供电局的一体化管理进程。基于此,研究一套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生产技能骨干培养模式很有必要。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要能满足县级供电局战略发展对人才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要能满足各岗位技术技能提升的需要,促进个人发展。决定开展针对生产技能骨干培养的“火种计划”课题研究,并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为通过调研分析、方案制定、试点培训、评估总结,形成《生产技能骨干培训实施方案》,通过系统化、差异化的培训提高一线核心岗位技术技能骨干的理论水平、技能水平、管理能力,巩固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最后组织推广实施,以指导县级供电局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培训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生产技能骨干的带头作用。

二、“火种计划”具体内容

1.“火种计划”课题的内涵

火种计划”课题的内涵可简单概括为“一个依托,两个结合,三个转化,四个模块”。“一个依托”即依托市供电局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及班站管理资源。“两个结合”即培训需求与培训方案,培训师资的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实习、实践的紧密结合。“三个转化”即把经验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把骨干转化为老师。“四个模块”即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跟班实习、实践反馈四个模块,全面覆盖理论、实操技能与现场管理。

2.“火种计划”的具体做法

为确保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将“火种计划”分为试点、初步推广和全面推广三个阶段,即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调研诊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跟踪辅导―阶段评估”五个步骤实施。

(1)试点阶段。韶关供电局的生产技能骨干培训以变电运行、送电线路工种为试点,逐步推广到各专业(工种)。8县级供电局分别推荐变电运行工种与送电线路工种思想素质好、技术过硬、有一定能力的技术技能骨干共16人(每个工种每县级供电局1人)参加试点培训班。按照集中培训(共3周)、跟班实习(共1个月)、实践反馈(共5个月)等阶段进行历时7个月的培训。采取一对一师带徒形式,传授教练技术,使生产技能人员达到更高等次的技能水平(如中级工提升至高级工,高级工提升至技师水平等)。

(2)初步推广阶段。除继续开展变电运行工种外,还相继开展了配电线路、抄核收工种等其他工种的生产骨干培训班。8县级供电局分别推荐变电运行工种、配电线路、抄核收工种的技术技能骨干共48人(每个工种每县级供电局2人)参加试点培训班。培训班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一对一”的指导环节。在实践反馈推广应用阶段要求采取市局指导人定时上门“一对一”进行辅导。如:县局变电站与市局就近的变电站结成对子,市局培训指导人每周一次上门现场指导。现场指导首先要保证最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得到及时指导,再逐步铺开延伸到其他细节。点面结合,确保现场指导不走过场。同时培训内容也有所改进,更加注重日常工作流程及实用性,体现了“培训与使用并重,培训是为了使用”的原则。

(3)全面推广阶段。在初步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通信、信息、继保、检修等生产骨干的培训,并计划用2~3年的时间全面展开其他工种的生产管理骨干培训。

(4)五个步骤的工作。一是对县级供电局一线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培训短板进行摸底,掌握县级供电局一线核心岗位技术骨干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二是根据调研结果,制订具体培训实施方案,包括内容、教材、时间、计划人数、跟班实习地点、考核方式、培训评估方式,对每一培训模块的培训内容进行细化。按照培训方案实施培训,开展5天的理论培训和10天的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常用理论知识与应用基础知识、设备新技术、现场技术规程、安全生产技术与标准操作流程等。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开展实习与实践,首先在相应部门班组跟班实习1个月,对有关标准规范与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之后安排学员返回本工作岗位,进行实践与应用推广(为期5个月),并做好全过程的反馈记录,最终形成一份实践学习报告。在每个阶段及每个培训模块都进行跟踪记录,根据学员学习期间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及实践反馈效果对试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估促转化。

三、试点实施

根据课题组前期确定的开展流程,即“调研诊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跟踪辅导―阶段评估”五个阶段,选择了变电运行、送电线路两个重要工种开展试点工作。

第一,课题组通过访谈、座谈、现场观察等调研方式,掌握了在县级供电局中对两个工种一线核心岗位技术骨干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

第二,课题组对调研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梳理、归纳,制定了两个工种生产技能骨干的针对性培训实施方案。在培训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模块培训内容与学时(见表1)。

表1 培训安排表

培训模块 培训内容 培训学时

理论课程 本专业相关的电工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现场规程;标准规范;规章制度 (30个学时)

技能课程 本专业相关基本业务技能;实操标准动作;规范化流程;安全工器具应用 (60个学时)

跟班实习 班组管理及5I班站标准化设置;工作流程;业务技能实操;提交实习报告 1个月

实践反馈 推广与应用所学规范化操作流程;记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差异与问题并及时反馈;接受效果监督与技术指导;形成心得体会并总结完善 5个月

第三,集中培训主要由5天的理论培训和10天的技能培训构成。理论培训模块采用集中授课形式,授课教师通过PPT、录像演示、现场案例教学对学员进行培训,抓住重点对日常工作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技能培训模块则是由授课教师围绕日常核心工作对学员进行实际应用培训。

集中培训完成后安排学员在市局相应部门班组跟班实习1个月,按既定的实习计划对照所学专业有关标准规范与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形成实习报告。跟班实习阶段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以学习班站的管理模式为主线,系统性地学习班站标准化管理、风险管理体系等。通过跟班学习,学员对设备、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相关执行标准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第四,学员回到本身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安排学员在市局跟班实习时的师傅跟踪辅导,并做好反馈记录;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以点带面进行推广,跟班实习师傅则继续担任学员的指导人,对学员在基层班组的推广执行情况进行质量追踪,督促学员真正发挥核心岗位技术技能骨干的作用。

实践反馈阶段使骨干的技术管理能力及教练技术得到了提高,通过推广以点带面,学员所在班组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标准流程的掌握能力、设备故障分析排除能力、应急抢修能力,最终达到了“找出短板形成方案、指导意见修改落实、滚动修改充分完善、自我评估形成最终解决方案”的目的。

四、达到的成效与问题总结

1.实践成果

“火种计划”为基层班站生产技能骨干厘清了班站核心业务,通过以点带面、高效传递,全面提升了班站员工执行核心业务的能力。通过多工种、多班次的“火种计划”生产技能骨干培训班,成功地将市局先进的专业技能、规范的管理流程全面复制到县级供电局生产班组,推进了班站规范化、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在县供电局基层生产班站的执行落地。

(1)个人绩效得到提高。学员以学习班站的管理模式为主线,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班站标准化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跟班学习,学员对设备、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标准执行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通过培训,学员的技能水平、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同时,作为教练的生产骨干学员,通过在推广应用阶段不断给本班班员的讲解传授,沟通互动,其教练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3,4]

(2)组织绩效得到提高。通过以点带面的推广,学员所在班组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站工作效率随之得到了提高。管理方面变化显著,学员所在班站的面貌焕然一新,变化非常明显。县局班组开始以工作历为平台开展日常工作,班组日常管理、工器具定置工作已规范完善。

(3)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火种计划”的实施使班组焕发出一种强大的动力,一方面生产技能骨干通过集中培训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同时在“一对一”跟班实习与返岗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学员获得了成就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学员在返岗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以点带面,为所在班组树立了标杆,带动了班组其他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激励其他员工积极调整工作状态,从思想上、心态上、行动上实现了良好转变。

(4)建立了创新性、成熟的基层生产骨干培养模式。传统的课堂集中培训,培训方式单一,学员多处于“课堂学,课后忘”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火种计划”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一对一跟班实习”“行动学习―返岗实践”的培训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应用和转化,更重要的是,学员在返岗实践的过程中,能将转化的知识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传播给班组其他员工,产生辐射效应。“火种计划”经过试点和推广,其操作模式已基本成熟,完善了技能人员的教育培训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总结提炼模式及经验,应用推广到一线技能人员培训。可以预见,运用该培养模式将在各个工种培养出一批技能骨干,形成“燎原”之势,加速了县级供电局一体化进程。

(5)获得可供借鉴的实践方案。学员在返岗实践过程中实施的行动学习,为所在班站存在的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短板)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包括问题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的差异、解决措施、能够达到的目标等模块,这些解决方案也为其他班组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2.问题总结与解决

(1)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仍有欠缺。市局的一些制度在县局不能完全执行,一些好的管理方法未能在县局得到使用。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韶关供电局加强管理制度在县局的宣贯,敦促县局积极改进和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的过程应灵活机动,对符合县局发展利益但与项目本身推广的管理方法相冲突的情况,应适当调整项目内容。

(2)学员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培训效果有差异。虽然有些班站的硬件条件较好,但培训成果推广应用的程度不高,这与学员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针对这一问题,应借助视频、短信、内部论坛、海报等多样化方式加强对项目的推广和宣传,营造项目氛围,引发学员重视;另外,应加强对学员的考核与评估,树立典型,促使学员充分重视项目内容。

总之,开展“火种计划”课题研究对县级供电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效益。今后将不遗余力地推进该项目的完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县级供电局的管理水平,实现市县局管理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翟淑萍.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2.

第6篇: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一、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相关业务联系,甚至还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商务交易。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化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培训体系,以便能够有效提升石化企业员工的信息技能。

二、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策略

1.充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石化企业管理者应该合理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全面纳入到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逐步形成分工明晰、责任明确和相互协调的培训机制,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优化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流程,并为石化企业员工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提供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而促使石化企业的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中,为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培训方式,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当前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网络培训方式,组织员工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线培训,合理地将网络学习课程上传到石化企业的共享网络平台,或者联系专门的培训公司设计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资源库,并由员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进行学习。这样,石化企业的员工便能够随时随地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以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3.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以确保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石化企业开展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之前,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范围、员工作息时间安排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培训内容,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同时,在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从而确保培训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强化培训的应用性,提高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在进行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强调石化企业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并指导员工积极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工作,以便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结语

第7篇: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三、耗材问题诊断与整改:提升作业效率40%、作业质量60%

调研国内钣金维修时发现,大多数4S店存在耗材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维修后的钣金在防锈蚀和抗撞击等性能方面都大打折扣。

四、工艺诊断与整改:效率提升40%以上、质量提升80%左右

诊断国内4S店钣金维修,在工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标准工艺流程不规范或没有;②工艺步骤执行方法不当,效率和质量偏低;③工作前准备不足造成施工效率不高;④施工中无效动作较多。

统计目前国内钣金维修类型,中小型类维修约占钣金维修总量的85%~90%,若对这些钣金事故采用龙神钣金快修工艺,将大幅度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目前,从已经施行的4S情况来看,其作业效率提升在40%以上,作业质量提升在80%。

五、6S诊断与整改:直接提升效率20%

目前国内4S店车间普遍存在的6S问题为:①地面标识不清、车辆通道不明确;②钣金车间物流不畅、工位和通道无明确划分;③警示、提示、区分标识不全;④新旧零部件和工具、耗材等随意、随地摆放i⑤车间看板无内容;⑥车间电、气布局不合理。

龙神钣金快速修复套装专门有针对车间6S问题的评分指标和整改方案,每到一个整改店,我们都会现场诊断并提议整改计划,再经4S店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协助实施。

六、产值效能诊断与规划

龙神钣金快速修复系统产能计划表充分结合国外钣金快修经验和国内钣金维修条件,不仅可以帮助已建的各个4s店简便科学地分析现在的产能效率、确定将来所能达到生产能力,而且还对即将建设的4S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目前正在实行的样板店,产值计划提升60%,初步整改已经完毕。

龙神钣金配套服务

一、工艺场地规划

经过调查显示:多数4s店存在总工位面积小,物流通道混流拥塞的现状,严重影响维修的作业效率。龙神根据现场工位与物流诊断,提供尽可能变动小、投入小的科学合理的物流以及工位布置解决方案并指导实施。

二、工位定置规划

经过调查显示:无效且浪费的作业人员动作时间约占总作业时间的20%,通过定置工位设计,确保60%以上的在待修车辆在开工到完工时间内不发生无效移动,作业人员在工位区域内经济合理作业,从而疏通物流通道,提升工位利用率和周转率。

三、项目全程跟进

实施项目启动、项目工作诊断、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全程工作,并提供更高层次的优化方案,确保整改店持续改进。

四、薪酬机制辅助设计

为了更有效提升饭金快修系统的可执行性,根据工艺方案,提供样板店薪酬机制辅助设计方案,以推进样板店的管理效果。

五、售后服务承诺

1 工艺装备模块质量保证期:对属于本公司质量责任的问题,自交付之日起一年,返修率可控制在5%。以内。

2 售后服务及时性:

24小时设立客户技术热线,解决90%技术问题;

大区设立驻点售后服务人员,12小时服务到住;

全国范围内,紧急订货备件一周内到位(特殊情况除外)。

3 技术支持:

售前培训:设备及工具原理、操作使用、维护保养;

技师现场实操指导培训;

集中培训:利用培训基地系统技能培训、颁发证书。

4 充足厦时的备件供应:

全系列产品的备件供应;

全系列产品配件库存充足;

进口特殊备件三个月内到位。

六、售后服务网络保证措施

①服务网络:覆盖所有品牌4s店;

②服务半径:本市覆盖率90%;

第8篇: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我局将按照市局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具体方案如下:

一、宣传培训主题

本次宣传培训活动主题为“识灾、避灾,家喻户晓,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主要内容是对我县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乡(镇、街道)村监测责任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应急知识培训。

二、宣传培训目的

宣传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向社会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氛围,促进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宣传培训对象

本次宣传培训对象是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乡(镇)村地质灾害监测人、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全体群众和成员单位负责人。

四、宣传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次宣传培训采取省、市、县三级结合,分类培训方式进行,以集中学习、室外宣讲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式开展,主要围绕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灾情报告等内容进行宣传。国土资源所要结合实际,室外宣讲要深入乡村、学校、厂矿、企业、旅游景区和在建工地等开展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

五、培训安排

(一)省国土资源厅主要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分管局长、科(股)长、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培训,分2批5期进行。

第一批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工作的分管局长和科(股)长,分2期进行。我县参加第2期培训,培训地点为太原。

第二批为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分3期进行。我县参加第5期培训,培训地点为临汾。

(二)我局主要负责对乡(镇、街道)所长以下工作人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培训。

以上培训,时间自定,总体培训要在7月中旬前结束。

六、总结评价

各有关股(室)、所要对宣传培训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认真总结、上报好的经验做法。

七、有关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各国土资源所要充分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突出教育防范、超前防范,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作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第9篇: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范文

认识到企业培训的特点,对我们开展好企业培训工作很有必要,企业培训工作要真正从服务的对象出发,研究他们的岗位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在认真总结本企业培训工作经验、借鉴其他单位优秀培训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实施企业员工培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定位;必须体现岗位职务特色,创新培训方式;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下几点需要企业关注。

一、以终为始,明确培训目标

对企业来说,培训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解决问题,二是提升能力。

设计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首先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培训首先要让员工意识到所学习的内容与他们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密切相关,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而问题既包括工作问题也包括思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采用教育和培训的最适合的形式。也就是围绕着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知识,给员工提供研究问题的基础知识信息;有效地组织开展深入的研讨,完成从提出题目,设计研讨方案,推进研讨进程,最终提出方案建议。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问题的“拥有者”是学员,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员,成果应用的受益者也是学员。

其次,要以能力提升为出发点设计。而能力提升的任务则更适合由培训来完成,在员工教育培训中,要从学员岗位职责需要出发,按照胜任岗位的标准,考虑工作中的新问题对干部能力的新要求,对员工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能力培训。能力培训含有一定的知识学习,但其主要的形式还是训练,途径有两种:一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想方法训练,即在解决问题中对学员进行发现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二是要辅以一定形式的技能训练,使学员在履行职责中的一些关键行为能够在训练中达到熟练,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推进培训转型

当前,国家和培训行业等内外部客观环境都呼唤着企业员工的培训转型。要求企业培训更加凸显企业特色,紧密结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为企业创造更高投入产出比的学习价值,这正是培训转型的本质目标。

一要加强内部课程开发和内训师培养。培训转型,对企业内部课程开发和内训师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急需探索和建立系统开发内部课程、培养内训师的机制和方法。通过制度加强企业内训师激励和引导。通过体系性课程开发,实现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的落地;通过专题式课程开发,更好地宣贯组织战略和工作思路;通过行动式培训项目开发有效解决业务问题,提升组织绩效,支撑战略实施;通过案例式课程开发,广泛挖掘管理经验,传播组织智慧。

二要加强培训与企业人才管理的链接。培训转型,必须加强培训需求、方案策划、效果评估与企业人才管理的链接。新型的培训应以企业战略、组织绩效和人才发展为导向。培训需求和方案策划应根据企业战略方向、绩效问题和人才职业发展阶段需求等确定。培训效果评估应与人才测评和人才选拨、晋升相结合。

三要加强培训机构自身能力建设。培训转型,必须加强培训机构自身学习成长和管理能力建设。一流的企业培训机构,需要一流的培训管理者和培训管理水平。培训机构要在组织设置、职能分工、人才能力上符合培训转型的新要求,超前培养培训转型需要的人才、前瞻谋划更加符合新型培训要求的组织模式。

三、创新培训形式

通信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为培训创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行动学习、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兴起使得企业培训的边界得到了有效拓展,并为集中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支撑。同时,社会化学习的普及也迫使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不断探索E-learning、M-learning等新兴模式,为人才培训持续注入新鲜活力。这里,介绍几个新兴的培训形式。

1、微课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在培训中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一个设备操作方法、一次班会、说课……都可以做成一次微课,教师可以从任一点切入进行设计开发,开发技术简单易操作,并且便于资源重组。

2、MOOC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幕课,主要的教学活动是靠一段“教师讲授式”视频,辅以课程资源包的形式来开展的。

MOOC课程和普通的网络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为学员提供了“参与式学习”的体验。

MOOC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生态链。在线上,我们可以与来自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们进行交流、共享。同时我们也可以自发自发组织线下的活动。

3、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以企业发展与绩效为目标,在关注平衡不同类型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集合面授学习、在线学习、体验学习、行动学习和测试评价于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具有目标集聚、效果持续、可测量和评价等多种优势。

在培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混合式培训实施的关键在于e-Learning的支撑。e-Learning体系实现了教、学、测、评、管一体化,是一种高效灵活的学习解决方案。学者郑世良认为:人格化的人本主义是e-Learning的内在特性,在创设真实情境,强调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现了主体的个性化,互动的平等化,内容的整合化,空间的网络化及时间的持续化。

在培训调研、培训组织、培训价值评估、培训延伸的阶段,e-Learning的优势非常明显。

培训的新概念不断涌来,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还是课程资源开发,目的还是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四、了解需求,科学组织设计

访谈是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访谈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是培训方案设计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也是提高培训方案设计质量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培训需求访谈调研呢?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发现,按照“预热、聚焦、锚定”这三步开展培训需求访谈调研,可有效提升培训需求诊断的准确性,有力提升培训课程设计质量。

1、预热

由于访谈调研是培训方案设计者与主办方或学员互动沟通的过程,互动既需要共同语言,也需要相互信任,还需要明确目标、提高效率。因此,培训方案设计者应提前阅读相关文件资料,了解与本次培训及业务相关的基础知识、政策背景、发展概况、培训历史、培训预订等信息,做到对受训单位和培训对象的基本需求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认真盘点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确认的问题,为下一步高效访谈做好充分准备。

2、聚焦

访谈调研的优点是可较深入地了解培训需求,而缺点主要是样本量小、占用被调研者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为了扬长避短,一是在选择被访谈对象时,要尽可能使样本涵盖各相关单位、各类目标培训对象;二是在访谈时,要主动询问培训需求的针对对象,是否是多个单位的共性需求等;三是通过在前期列出访谈提纲,时刻聚焦要了解的培训对象、业务重点、面临的困境、可提供的帮助等主要问题,把握谈话方向,得到答案后及时切换问题,提高访谈效率。

3、锚定

访谈调研往往会得到较丰富的信息,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在访谈结束时立即总结提炼,以免信息的遗漏。若访谈了多人,要在每次访谈后标注重要结论,进一步提炼明显的共性需求和可采纳的代表性需求,并且锚定本次培训针对的问题,将培训需求转化为初步的课程,才能为下一步培训课程优化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五、重视持续,促进成果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