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管理定量方法范文

经济管理定量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管理定量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管理定量方法

第1篇:经济管理定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管理系统工程;教学模式;改革

0引言

管理系统工程属于应用科学层次,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管理系统工程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思想体系,特别针对行业性发展的院校,重点造就学生基于行业问题导向的管理类的创新能力。该课程所提供的思维方法是管理专业后续课程的提高,所提供的技术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能较为长远的发挥作用。

1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特点

中国石油大学管理系统工程是基于系统思想指导下研究现代优化理论与方法在石油工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一门现代管理决策技术,是研究实际运作过程中系统思想如何实现定量表示的技术方法,为培养学生在针对石油行业特色管理创新能力提供支撑的方法论课程。主要以建立系统的思想为基础,以模型方法及其预测功能、评价功能和仿真功能为主要内容,以定量模型建立、分析、评价的逻辑过程为思维路线,结合生产实际案例,较系统地阐明了系统工程方法在石油行业中应用,是一种对行业系统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我院开设的管理系统工程相关课程群,本着”能经营、善管理、懂石油、外向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一个中心、六个依靠、两个坚持”的工作基本准则,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系统科学学科体系和较为合理的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并养成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在定性分析指导下进行石油发展过程中的定量分析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学会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为正确地解决石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奠定基础,为实现管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该课程理论教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系统思维方法和系统工程处理问题的思路,包括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系统、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模型化等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服务。第二部分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供定量分析的技术措施。通过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还可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缜密清晰的逻辑思维,甚至于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考虑到我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石油特色的原则出发,制定本实施方案。

2教学改革的形成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提出了按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基本需求,确定学生素质要求,再按学生素质要求提出学生学习的一体化知识体系,按照知识体系分层分类构建课程体系。为培养石油管理类学生管理创新能力,满足石油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论,尤其是正确思路和数学方法与现代计算工具的支撑。

依据培养目标,我们重新确定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依托运筹学的方法方式,将系统工程与石油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学生在管理系统工程之前学习过运筹学课程,已经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多的优化理论与方法,但运筹学会产生方法导向误导和理论太深,学生掌握比较困难,不利于行业应用类院校学生管理创新能力的形成,就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按新大纲组织教学;充实师资力量,组建教学梯队,成立了以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组为核心的,由相关教师参加的管理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小组,教学中使用Lingo、Matlab、Project等软件;开展实践性课程教学;探讨考试方式的改革,为向理论考试加上机操作相结合方式转变做准备。

课程建设小组经过多年的建设,该课程已基本成熟,突出了行业特色,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系统思考奠定了基础。

3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考虑到学院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把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3.1以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为改革主线,理顺教学改革思路抓好经典管理定量方法教学内容的整合工作,强化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整合经典管理定量方法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突出石油管理的特色,将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对现实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分析力、综合力、预测力和决策力的案例、模型方法吸纳到教学内容体系中,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在突出管理系统工程模型方法特色的同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定量模型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注重开发和设计与本课程教学、科研相关的辅助教学,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2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强化课程组的团队学习能力,将系统工程课程的所有参与人员组成一个以负责人为核心的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优化教学的学习与创新团队,经常性的参与石油企业的科研任务,把生产实际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形成良好学习互动环境。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主要以主讲教师自行把关,系课程小组集体备课把关、课程负责人总体把关的管理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针对考试考核问题,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对于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影响举足轻重。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课程小组非常重视考试方法的创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科学的、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例如针对函授、远程教育学生以思维方法为主,本科生以应用为主,研究生以方法论为主。实现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的努力程度、本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多项内容结合,并且强调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3.3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工作以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社会和生活各方面的典型模型、预测与决策等方面定量方法案例为背景,运用论坛、讨论、讲座、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案例教学,一方面能够强化不同教学对象对课程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将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丰富,这些能够改善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取得的良好效果,在这个基础上重视和加强相关案例教学讨论室、实验室的建设。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编写相应的实习教学指导书。主要用于培养不同的受教体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完成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学习过程。

3.4将创新落到实处,重点抓好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针对行业发展的特色,建成一种更加符合实际、人性化的,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的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网络教学环境,运用网络教学,方便教学对象的学习;网络信息的丰富、网络教学设计的强大、实验与仿真功能,这些能够方便教师的教学准备和科学研究,为科研工作和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4.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学习通过强化课程教师的团队学习能力,课程组就会组成一个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优化教学的优秀团队,有利于形成良好教学环境。

4.2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为保证良好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设计实行主讲教师自行决定、系课程组集体讨论的管理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4.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在管理系统工程教学中,要适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数量化、概念化的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4.4强化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定性分析指导下,应用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和对求解结果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管理决策能力服务。

第2篇:经济管理定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公共财政;私人财务;政府财政;公共财政论;国家分配论

在我国,研究公共财政问题是近年来的事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在我国是否适用,也成为广大财政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拟就公共财政的一些理论问题谈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对公共财政概念的重新认识

讨论公共财政问题,首先必须弄清公共财政的概念。笔者认为:

(一)公共财政是与私人财务对应的概念,是对政府财政的客观要求

公共财政是与私人财务(财政)对应的概念,它是代表社会公共利益,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这里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是指广大民众的利益和需要。公共财政行为目的的社会公共性,是公共财政与私人财务的区别所在。从行为特征上看,公共财政是一种收入和支出活动,这构成公共财政与其他公共行为的本质区别。

显然,我们这里对公共财政概念的定义与传统说法有一定差异。按照传统观点,公共财政就是公共经济,就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由于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因此,公共财政几乎成了政府的同义词,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在这里,我们将公共财政表述为一种代表社会公共利益,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是强调公共财政作为一种收支活动的行为寓意,也是突出公共财政作为政府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与政府本身在概念上的区别。

公共财政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公共利益和这种利益的载体棗公共需要的存在,这是公共财政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共财政作为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需要的实现手段存在的必要性。公共财政作为一种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其实施主体是一定时期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在国家和政府存在的条件下,主体的责任自然应该由国家和政府来承担。因此,国家财政必然是公共财政。

国家财政的社会公共性首先是由国家和政府的社会职责和功能决定的。国家及代表国家的政府是社会管理者,当然也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体现公共利益并使之得到实现,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最为重要的职责,因此,国家财政必须是公共财政。不体现和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的政府财政是不正常的和有缺陷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公共财政是对政府财政的一种客观要求。

(二)公共性是政府财政的一般性质

按照传统观点,公共财政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存在是市场机制天然存在的缺陷使然,也就是说,由于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有一些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因而需要政府出面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对市场缺陷加以弥补。显然,这里是将市场经济当作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的表现形式。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公共财政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的特殊性质,而是政府财政的一般性质,因为体现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是政府财政的共同出发点和归属,不论任何社会形态的政府财政都是如此,在这里所不同的只是由生产力水平差异决定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的层次,以及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的范围。

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即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政府财政涉足了大量私人财务的事务,它是否具有公共财政的性质,如有例外,如何解释公共性作为政府财政一般性质的论点。笔者认为,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政府财政仍然是公共财政。在这里,主要的问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私人的个别需要被控制到了最狭小的范围内,相当部分个别需要被异化为公共需要,或者被采取了公共实现的形式,正是这种私人需要的个别性与其实现形式公共性的不协调,才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在提供私人产品,满足个别需要方面的低效率,这种低效率正好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的公共属性。我们不能因为某种机制在操作上的不正常而否认机制本身的存在,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代行了许多私人财务的职能而否认政府财政的公共财政性质。

(三)公共财政的意义在于对政府财政职能作了合理定位

之所以要强调政府财政的公共财政性质,是因为公共财政对政府财政作了合理定位,它明确了政府财政的职责范围和主要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将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及其分工作了合理的划分。公共财政强调纳入政府财政范围的应该是具有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的事务,对那些私人利益和个别需要,政府只能为其正常实现提供外部条件,而不必直接参与其实现过程。因为私人利益和个别需要有其自身的实现机制,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使私人利益和个别需要的实现具备了充足的微观动力,因而政府不必直接介入其实现过程;同时,个别需要所体现出的千差万别的个体偏好,使政府不能直接参与其实现过程;此外,个别需要的实现完全可以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个人之间进行,这种等价交换的过程一方面满足了购买者对商品物质形态的个别需要,另一方面则满足了售卖者对商品价值实现的追求。与此不同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很难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来实现,其实现的责任只能主要由政府承担。可见,社会成员的个别需要的满足和实现不必也不能由政府财政来实现,而社会公共需要则应该主要通过政府渠道得到满足,政府财政实质上是为满足公共需要而存在的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界定了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即政府财政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应该在公共需要的领域内,其意义在于对政府财政职能作了合理定位,它强调政府财政的社会公共性,并在概念上将政府财政与私人财务区别开来。

二、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公共财政论与在我国有广泛影响的国家分配论之间的分歧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些坚持国家分配论的人认为,公共财政否定了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是对政府财政职能范围的缩小和肢解。坚持公共财政论的人则将国家分配论当作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落后的、过时的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是公共财政,国家分配论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以上两种观点,笔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特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社会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更要受特定时期、特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因此,我们很难说什么理论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只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就值得去学习和研究,况且,国家分配论曾经在我国财政理论界有着最为广泛的影响,它对指导我国特定时期的财政实践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尽管它的一些用于指导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实践的管理原则和理论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它的核心内涵棗摬普墓抑魈逍詳却仍然反映了财政活动的一般特性,因而并没有过时。这里必须澄清对国家分配论的两种误解:一是将传统理论当作国家分配论的全部;二是将国家分配论误解为由国家统揽一切分配的理论。其实,在传统体制时期产生的国家分配论的理论观点只是其在特定时期,根据特定的实践背景提出的理论,而不是国家分配论的全部,它也可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继续研究和提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分配理论;国家分配论也不是由国家统揽一切分配的理论,它只是强调财政分配中的国家主体性和主导性,在这种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基础上,国家分配的范围是由一定时期国家职能范围决定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国家分配论也没有过时。

在我们看来,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两者的主要观点并没有本质的分歧,不同的只是其强调的侧重点,比如国家分配论强调财政行为主体,公共财政论强调财政行为的目的和范围;国家分配论突出财政产生与国家产生的本质联系,公共财政则突出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与私人财务在活动范围和原则上的区别。在这种外在形式差异的背后,两者的基本立足点却是相近甚至是相同的。表现为,摬普之所以成为公共财政是因为它是一种代表公共利益、实现公共需要的财政活动,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这种财政活动的主体当然只能是国家和政府,因为国家和政府是公共利益的当然代表,公共财政实质上是对政府财政职能的定位,是从另外的角度对国家财政的定义。可见,公共财政论也是以国家主体为基本立足点的,这一立足点构成公共财政论和国家分配论最本质、最关键的共同点。在这一共同的基本点上,公共财政并不会缩小国家财政的范围,也没有肢解政府财政的职能,因为政府财政职能范围的变化是围绕国家职能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定时期的经济体制及由之决定的国家职能的大小,而不是公共财政本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承担的私人需要的实现归位于市场,使社会公共需要和个别需要都有其稳定的、更有效率的实现机制,并建立以弥补市场缺陷,为市场机制正常运作提供外部条件的公共财政运行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对政府职能转化的要求,也是对政府财政职能所作的合理定位,这并没有否定财政的国家主体性,也没有肢解政府财政,而是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及由之决定的公共需要的范围调整了传统体制下政府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状况,将政府财政的职责和功能规范在公共服务领域,使其更加合理和完整。

三、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尊重不同社会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性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财政应该是一种公共财政的结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应该重视政府财政的这种公共特性。对这种公共特性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取得了很多科学反映公共财政运行一般规律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因而也是我们在研究公共财政理论时应该尽量去学习和借鉴的。但是,笔者不赞同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即过分强调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公共财政理论的共性而忽视其特殊性的倾向。我们认为,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不同,公共财政理论所参照的实践基础也不相同,因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公共财政理论也会有一些差异。我国是一个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尚不完善,市场机制也正在发育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互补关系和相应的机制也远未理顺和形成,由此决定了我国的公共财政理论研究应该体现自己的特点。那种过分强调公共财政理论的共性,忽视和否定其不同的实践基础,在理论研究上局限于对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的简单传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模仿西方公共财政学是不可取的,也是十分有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实践基础,探讨和创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理论,并以此为我国的公共财政实践提供指导,这才是目前我国财政理论工作者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二)重视对转轨时期公共财政制度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界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实践起点选择上的误区,即往往将目标体制作为理论研究的实践起点,按照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一般原理,设计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管理模式,并试图照搬这种模式去解决特殊体制时期的特殊问题,其结果当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对目标体制下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它远不是当前公共财政理论研究任务的全部。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这种转轨的实践是中国所特有的,转轨过程中的社会经济矛盾及其表现形式既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也不同于目标体制时期,具有很多特殊规律。因此,在旧的运行系统及其管理规则正逐渐失效,新的体系及其规则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特殊历史时期,政府财政应该实行怎样的管理模式,面对经济运行机制的某些特殊矛盾,政府财政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政府如何应用财政手段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在建立目标体制的过程中政府财政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等等,这些实践问题是西方现成的公共财政理论所无法解决的,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理论,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正确选择财政理论研究的实践起点,重视对转轨时期社会经济规律和公共财政规律的研究,使政府财政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重视对我国公共财政应用理论的研究

我国传统财政学研究重点更多地局限在对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财政的本质、职能和体系等基础理论问题上,过去形成的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流派也主要侧重于在以上基础理论问题上独树一帜,并没有形成与其基本理论相配套的应用理论体系,使财政学这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总带有一些抽象、空洞的色彩,削弱了其为解决实际问题所应有的作用。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目前我们在财政应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财政应用理论的研究仍然是零星分散,不成体系;二是财政应用理论的研究在时间上往往滞后于实践,缺乏必要的超前性,仅仅成为国家政策出台后一种撚皵性诠释;三是财政应用理论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对现行制度和体制的剖析,弱化了理论的创造性和客观性;四是财政应用理论的研究往往脱离中国的客观实际,在理论体系和政策措施上侧重于套用西方模式,使财政应用理论的成果缺乏针对性。以上财政应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财政理论的正常发展,也成为我国财政改革往往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今后对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中必须加强对社会经济实践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应用理论的研究,使我国财政理论体系更加完善,也使我国财政理论研究能真正发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

(四)实现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本土化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在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化,因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管理理论和经验成为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我们在对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盲目和盲从的非理性现象,将正常的学习和借鉴引入歧途。这里有两种倾向尤其应该摈弃:一是重传播,轻研究,在自己的理论著述中往往肆无忌惮地抄袭西方理论,这不但对理论研究没有意义,而且败坏了理论研究的风气;二是重形式,轻内容,仅仅将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标榜自己学识的工具,不论是否有针对性,是否适用,盲目套用西方经济学的行文风格和表达方式,使一些理论著述文字晦涩难懂,甚至文理不通,让人不知所云。要使公共财政理论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强调其本土化问题,这是由公共财政理论作为社会科学理论的特点决定的。我们要广泛学习和吸收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但对这些理论的学习不是盲目的照搬照套,也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简单传播,更不是将西方理论当作一种装饰外表的花环。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消化、吸收并为我所用;是与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我们强调公共财政理论的本土化,并不是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的简单排斥,而是强调以我国的具体情况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以解决我国的财政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的目的,形成能体现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规律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和观点。

公共财政理论本土化首先是其实践基础的本土化,这一点在前面已多次强调,也就是说我们进行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不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经济实践,而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实现过程。我们的研究必须考虑中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对公共财政的承受能力;考虑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可能对公共财政制度带来的影响;考虑中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及由之决定的公共需求范围与西方国家的差异;考虑我国的政体及其决定的政府机构规模和结构;考虑中国特有的复杂的政企关系及其对公共财政体制形成和完善的影响等等。毫无疑问,实践基础的本土化,是公共财政理论本土化最重要的含义,是我们在公共财政理论研究中最应该重视的问题。

公共财政理论本土化的另一重要含义是行文风格和表达方式的本土化,这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前面我们曾经谈到,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有部分研究者盲目模仿西方经济理论的行文风格和表达方式,使其著述晦涩难懂,甚至文理不通,这不仅影响学习和研究的质量,而且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文风。我们提倡在理论研究中保持本土化的行文风格和表达方式,也就是要按照汉语言的行文风格和表达方式来传导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写出中国人能看得懂的文章,对西方理论的翻译介绍也应该尽可能地符合汉语言的表达方式。这实际上是对我们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弄懂了西方财政经济理论,并对中国国情有充分了解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来准确地表达异国的理论,也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将西方理论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并发展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见,公共财政理论的本土化不但是一个行文风格和表达方式的技术问题,也是提高研究人员素质、端正研究作风、提高研究质量的问题。

第3篇:经济管理定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财务管理

在国内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医疗行业的改革迫在眉睫,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的生产流通方式、医药的卫生体系等三个方面。在进入了21世纪,医院要在巨大挑战中寻求机遇,成为医疗行业研究的重点。

一、为何要运用全成本核算对医院进行财务管理

根据医院管理以及决策,把在医院整个服务过程中的一切消耗进行划分、信息记录、材料归集及分配、做出分析报告等用以提供有关成本信息而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方式即为全成本核算。通过实施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医院管理人员可动态及时观察到医院各单元环节的质量状况、运行效率和获得的经济效益,能够切实的把以一切服务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药总量控制及总体结构调整等管理思想落实到医院管理经营的全过程中,让医院各个管理制度都能得到贯彻落实,改变各部门科室原来的被动服务方式,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经营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医疗及其服务水平,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各科室在全成本核算体系管理制度的职责如下:总务科根据有关动力能源消耗的成本费用来分管并控制水、电、气等费用消耗标准,完成指导并考核各科室对水、电、气资源节约使用的目的;财务科负责管理与做好后勤保障、服务供给相关等有关成本的费用,做好数据统计汇总、相关质量考核等工作;技术科负责整理与维修保养设备有关的成本费用及把握修理费用等指标,并指导各科室人员对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

二、强化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相关措施

当下国内按核算对象的不同可分为项目法、病种法、综合法三大类。项目法核算对象为医疗服务项目的核算,对各个服务项目的总成本进行定期核算;病种法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种来逐一进行成本核算;综合法以单位各部门及科室当作成本核算的对象,很多医院实施综合法对包括印刷费用、科研费用在内的业务费,含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的材料费,以及修理费进行核算。

1.建立全成本核算医院管理小组来加强财务管理

管理小组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设立完善的包括医院现在的固定资产、各类药、材料及低值消耗品等各项财产,对其进行计量、报价、查收、领退、清点、盘查、报废等操作的制度体系。设置必要的消耗定额,并为加强管理定额而做好相关成本核算的初始记录和有效凭证,最好建立完善的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进行计算机程序化管理,从而增强了医院成本核算效率和提高了管理效果。通过对医院进行业务活动中的各类劳动及物资消耗的计量和计算结果来核算分期医院归集的成本,合理核算从而得到可靠合理的数字记录依据。按照有关记录进行计算、对比及分析,可最大程度的采用较少的劳动量和较低的物资消耗,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从而使医院明确自身职责,达到开源节流。可按医院管理的不同需要,对医院策划开展的服务活动中的手术、化验、检测、医疗等各种项目进行具体的成本核算,全面而高效的控制所需成本。

2.建立并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分析制度体系

首先是根据配比原则对科室当期成本进行正确归集,如果当期成本不能进入可使用分期摊销的方式处理。其次是选用内部转移价格或者直接分摊的方法来合理地分摊费用。再次是将全成本核算的理念融入到医院全体职工的认识中。还有,在职工的工资费用、房屋资产的占用空间的消耗应归入到成本核算当中,来抑制对人力资源、空间及设备等内容的浪费。最后为加大各科室对水、电、气和医用材料以及经常性物资的消耗节约意识,可定量、定期、定额控制成本消耗。

3.成本计算具体操作

固定成本、可变动成本、间接费用、管理费用是科室总费用的四个部分。固定成本包括在职人员费用、维修设备仪器费用、占用房屋费用。变动费用有公务费、业务费、材料费及其他费用。间接成本、管理成本的合理分摊是按照所服务科室的业务收入资金、工作量的高低、职工人数的多少进行合理分摊。全成本核算就是根据各科室间的收支结余的特定比例提取工资的总额。其收入包含直接收入,还增加了部分间接收入,包括各种检查收取费用和各类药品收入及各科室收取实习生进修费的收入等,这些收入会按相应比例归各科室用来支付所有的费用成本,有固定资产占用费用、各科室的材料物品消耗费用、水电气费用、在职人员的福利、社会保障金、后勤服务金、管理及修缮费用、科研教育基金等。

4.强化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效果

在运用全成本核算措施后,医院应把立项选择和科室结构建设作为重大经营项目。在依赖医院经济管理组织基础上,开展事前成本分析和预测工作,重视对论证项目和经济合同的管理,尽可能降低投资的风险性,抛弃盲目选择,让医院的财务发展建设规划更具科学性。从医院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来看,使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成绩更加显著。

三、结语

强化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不但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和主体活动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数据,而且可以在对这些数据分析、评价后,更好的帮助医院找出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为加强医院经营管理和控制成本费用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从而提升了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更好的让全成本核算体系服务于医院,提高其在医疗行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曙明:浅析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措施[J].硅谷,2010,(19):136.

第4篇:经济管理定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贷款 信用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72-05

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房源管理采取的是贷款项目在办妥贷款抵押之前由开发企业提供期间担保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开发企业无力建成项目导致贷款抵押无法落实的潜在风险。我们如果将开发企业的期间担保责任看做是房地产企业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或有负债,那么从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政策性住房贷款性质出发,基于降低贷款风险的考虑,很有必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把好房源准入关,切实控制贷款风险。

一、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

1.信用风险的含义与特点。现在普遍接受的信用风险定义是:信用风险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信用风险是非系统性风险。虽然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系统风险能通过信用风险体现出来,但是房地产企业的还款能力主要取决于与企业相关的非系统性因素,如财政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创新能力及相关房地产产品销售情况等非系统性因素。

2.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是对于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和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征信和信用评级。在市场经济成熟发达的征信国家,信用管理的侧重点在于对消费者个人进行信用管理,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信用管理更侧重进行企业信用管理。

二、住房公积金贷款项目准入的开发企业信用管理

房地产项目开发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较高技术水平的高风险的经营运作。项目开发需要一个有较长周期,项目的一次性、不可重复性特点和过程中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构成了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住房公积金贷款房源准入中需要对开发企业直接和潜在的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管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规避。

(一)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1.选择开发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目前常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房源项目准入中的开发企业资信评估虽然也采用了定量分析的形式,但是实际上还是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定性分析上,以对借款人报表中反映出的各种财务比率等情况的定性分析为主,主观随意性较大,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考虑结合现代信用风险模型,选取成熟的评价体系,借鉴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建立适应住房公积金贷款房源管理的开发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在分析比较了传统的判别分析统计方法、Logistic回归、基于现代计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方法、Credit Metrics模型、KMV模型等之后我们考虑选择Logistic回归非线性模型。主要是考虑两个因素:第一,Logistic回归非线性模型能很好地解决非线性的问题,有较高的准确度,是学术界视为主流的方法,相对比较成熟;第二,Logistic模型对于变量的分布没有具体要求,适用范围更广,直观明了。2.构建开发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全面、真实、科学、公正、实用”的五项原则,借鉴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立新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房源管理的房地产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表1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房地产企业进行信用评价

1.数据的选取及处理。选取上市的33家房地产公司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财务及其他数据指标,其中上市的公司中有5家ST股票,1家*ST股票。

因为不同指标量纲、经济意义、表现形式的不同,不具有可比性,无法相互直接比较,所以,首先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一是对定量指标的处理。定量指标的处理又分两种,第一种是对于有公认标准的,将企业相应指标与公认标准的比值作为无量纲化值;第二种是无公认标准的,将企业相应指标以行业平均值作为基值,各企业具体指标与相应的行业基值的比值数作为无量纲化值;二是对于定性指标的处理。首先确定一个适度值xi,即该数值为这个适度指标的“最佳点”,然后将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按正向指标进行处理。

具体来说:

流动比率:2为标准值;速动比率:1为标准值。分别取企业相应值与标准值的比值作为无量纲化值。

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润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注册资本以行业平均值作为基值,分别取企业相应值与基值的比值作为无量纲化值。

公司行业地位和开发资质等级赋值。上市公司非ST类,注册资本低于10亿元的赋值0.5分,注册资本高于10亿元的赋值0.6分,行业领军企业赋值0.8分。上市公司ST类赋值0.2分,上市公司*ST类赋值0.1分。一级开发资质赋值0.8分,二级开发资质赋值0.5分,三级开发资质赋值0.2分。

2.Logistic模型的基本原理。Losistic回归在统计学方法中的被认为是预测精度为理想的模型,而且对数据与假设条件要求很少,能处理定性指标,同时,Logistic回归的稳健性比较好,能适用于不同的检验样本,此外,Logistic回归可以对违约概率与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能分辨出哪些变量与企业的信用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是否获得房地产开发企业住房公积金贷款准入y与指标变量x,之间通过p,(给定x,条件下y=1的概率)发生关系。该模型可表示为f(x)=ln[pi/(1-pi)],建立回归模型方程为:

ln[pi/(1-pi)]=β0+β1x1+β2x2+…+βnxn

给定一组房地产开发企业样本{(xi,yi)}ni=1,其中xi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指标变量,yi∈[0,1]是一个二分类的属性变量,(yi=0表示第i个企业不能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准入资格,yi=1表示第i个企业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准入资格),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可以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准入资格,公式如下:

p(y=1|x)=■

其中,x为m维向量,β为维待求的系数。由于其非线性模型,无法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因此可以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求解:

设从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案例作为样本,分别表示为y1,y2……yn,设pi=p(yi=1|x),在给定的xi条件下,yi=1的概率。同理可得,yi=0的概率可表示为:p(yi)=pyii(1-pi)1-yi

其中,yi=1或yi=0 (i=1,2…n)。因为各项观测相互独立,其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其联合概率分布,设L(θ)为等于各边界分布的乘积:

L(θ)=■pyii(1-pi)1-yi

L(θ)为n个观测值的似然函数。对于确定的标本值yi (i=1,

2…n)来说,它是β0和βi (i=1,2…n)的函数,即Pi=■。我们的目的是求出得参数的估计量,且应使L(θ)最大,因为使L(θ)最大化非常困难,所以我们选择使ln[L(θ)]最大,因为ln[L(θ)]和L(θ)是单调函数,当ln[L(θ)]取最大值时,L(θ)也同时取到最大值,根据Logistic函数,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Pi=P(yi=1|xi)■

ln[L(θ)]=ln[■pyii(1-pi)1-yi]

=■[yiln(pi)+(1-yi)ln(1-pi)]

=■[yiln(■)+ln(1-pi)]

代入公式可以得到:

■[yi(β0+■βixi)+ln(1-■)

=■[yi(β0+■βixi)-ln(1+eβ0+β1x1+βmxim)](1)

公式(1)称为似然对数函数。为了求得系数,且使L(θ)最大,分别对βi(i=0,1…m)求偏导数,并令其为零,得到如下公式:

■=■(yi-■)=0(2)

■=■(yi-■)xij=0 (j=1,2...m)(3)公式(2)与(3)得出的βi为极大似然估计,而相应的条件概率估计值为pi,这个值是指在给定的xi的条件下yi=1的概率估计值,其代表了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值或预测值。

3.Logistic模型的应用。采用软件SPSS16.0forwindows对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对变量筛选方法的逐个实验,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得到的筛选效果较为满意,因此选择该方法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变量筛选。

从模型整体检验表中可以看出,R为判定系数,它是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一个度量,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判定系数R方为解释平方和ESS与总平方和TSS的比值,即:

R2=■=1-■

Adjusted R Square 为调整判定系数R2=1-■,式中,k为包括截距项在内的模型中的参数个数。所谓调整,就是指R2的计算式中的■e2i和■(Yi-■)2都用它们的自由度(n-k)和(n-1)去除。Std.Error of the Estimate为估计值的标准差,估计值的标准差越小,估计值代表的线性就越大,相关点的离散程度就越大。判定系数与调整判定系数越高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越好。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四步拟合样本的判定系数为0.807,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也为0.780,说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整体拟合性,已经达到了模型建立的要求。通过上面的计算和SPSS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检验样本的回归模型方程的表达式为:

ln(■)=0.279+0.017X2+0.102X4-0.045X6+0.804X7

从最终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销售净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公司行业地位这四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还款能力及信用程度,会对房地产企业是否可以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准入资格有较大影响。

(三)案例分析

常州市某家房地产企业具有暂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注册资本金5 000万元。其开发一楼盘项目,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了贷款房源准入审批材料。根据实地查看和资料分析,对该企业我们做出如下信用评估:

1.数据提取。根据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其销售净利润率为0;流动比率为1.26,经无纲量量化处理取值0.70;资产负债率78.36%,经无纲量量化处理取值0.87;考虑该公司为非上市公司,且根据调查发现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存在经营风险、股东变动风险和关联人风险,有不能按期交付和资金断裂的可能,商业银行纷纷停止对其提供期房按揭贷款,也没有商业性金融机构向该公司提供项目开发贷款,因此就该公司行业地位赋值0.1。

2.评价结果。将上述值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值为0.41,因此做出不批准该项目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房源准入的决定。实践证明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避免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曹道胜,何明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及其借鉴[J].金融研究,2006,(10).

[2]王宗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3).

[3]傅强,李永涛.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5,(9).

[4]杨军.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3-28.

第5篇:经济管理定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成本管理;管理创新

经济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加快了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在这样的新型经营环境中,企业已不可能再采取经验式和理性式管理,必须从战略角度,应对动态环境,将管理活动提高到战略层次,形成战略与战略管理的理念,追求成本优势,进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力求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有惊无险,立于不败之地。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是这一需求的必然结果。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1992年,在《创造竟争优势的新工具―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JohnK.Shank和VijayGovindarejin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开发与实施,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果与成本行为进行全而了解、控制和改善,从而寻求企业长期竟争优势的成本管理手段。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一方面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传统成本管理体系自身变革的需要。

我国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明确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目前,主要研究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特点、意义和内容等。由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实施步骤和实现模式都离不开它的体系框架模型,因此本文从构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体系入手,进行探讨。

二、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思想及其启迪

《孙子兵法》被尊奉为兵家圣典。《孙子兵法》中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战略管理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研究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孙子兵法》十三篇的首篇为《计篇》,其中论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以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主要论述通过战略运筹和主观指导能力的分析,以求得对战争胜负的预见。孙子的战略运筹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了影响敌对双方有关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道”、“天”、“地”、“将”、“法”。

孙子战略思想的“五事”是以“道”为首,没有信仰的军队,等于没有灵魂。道在“五事”中居于核心地位,只有树立正确的道,才能够有正确的选将标准,行之有效的各种条例、条令。“五事”中的“天”、“地”属于自然条件,人们只能去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在战争中运用它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它们,使之为战争服务。“五事”中的“将”、“法”属于人事,是可以人为的,“将”是人选的,“法”是人定的。

根据上面的阐述,我们将孙子的战略分析思想归纳为以下模型,如图1所示。

三、构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借鉴孙子战略分析思想模型,结合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以及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模型如图2所示。

(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建立竞争优势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还没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笔者在借鉴了相关理论后,认为研究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应服从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立足于战略的角度来探讨企业成本管理的,其确定的管理目标应能体现企业战略的特点。战略管理的整体目标就是要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要培育、维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重点关注企业的成本行为对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帮助管理者选择最佳的战略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成本管理战略,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的目标同企业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既充分体现了战略管理的思想,又反映了成本管理理念的自我更新。

其次,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目标要符合成本管理系统本身的功能性特征。成本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产生和利用成本信息,以满足决策者的管理需要。尽管战略成本管理是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在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基本的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借助于战略性成本分析方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战略性成本信息。

最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念还应落实到成本的持续降低上来。尽管企业在不同的时期,由于要实现和维持竞争优势,所采取的成本管理目标、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但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定位主要还是追求成本的持续降低。这也正是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具有耦合性的地方,只不过战略成本管理更强调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有利于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之“道”――构建企业成本管理文化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经济犹如军事,只有荣辱与共,上下同心,才能无往而不胜。企业经营者总是尽其所能使企业内部同心同德,让员工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感,否则就谈不上企业的振兴和繁荣。显然,将战略思想中的“道”运用到经济中,涉及到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特定时期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习惯及态度的综合,是企业素质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既是企业管理思想、管理风格和行为所形成的环境氛围,也是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所构成的环境氛围,对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具有导向、约束和激励功能。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文化影响着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建立成本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成本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率。如树立员工“爱企业如爱家”的思想,这其中就包含了丰富的“成本意识”的内容。因此,构建企业成本管理文化能够促使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各项措施得到顺利执行。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之“天”、“地”――环境分析

企业的外部环境一般包括两大部分,即一般环境与经营环境。

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天”就是指企业竞争的一般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等内容,企业竞争的一般环境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间接的影响,但其影响是深层次的、是长久的。如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制度的许可,或违背了传统文化,或背离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和方向等等,都会对企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同样,如果企业未能及时适应一般环境发展变化时,其经营活动必将受到影响,或者因此而蒙受巨大的损失。企业的一般环境分析,一般采用PEST分析法,它是企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英文字母的缩写。企业在一般环境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环境因素的内容以及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收集和占用环境因素的大量信息资料;最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环境因素变化的方向,得出环境分析的结论――环境将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地”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中就是分析企业竞争的特殊环境,包括企业产业特点、用户需求、市场变化、物资能源供应、劳动力资源等。一般而言,在竞争环境分析中,应重点评价决定行业潜在盈利水平的五种力量,即进入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即波特的“五因素分析法”。企业竞争中的特殊环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战略分析中非常重要。

(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之“人”――人力资本与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将”的思想运用到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就是对企业经营者素质的要求。将帅的选择,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可以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

战略成本管理中“人”一般有两大内容:人的意识和人的行为。在企业中要营造“成本意识、成本观念”,与企业实现获取成本优势的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根据战略成本管理的标准,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内容。企业员工成本意识的形成一方面要靠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靠企业的有关制度加以巩固。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当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保持品牌优势、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依托。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下,应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人力资本的管理、挖掘人力资本的潜力,才能加强自身竞争力、稳定集团的战略地位,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五)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之“法”――内部组织机构及管理方法

“法”的思想运用到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就是指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经营成败与否,主要是看它管理的成效,而管理的成败又与其组织形式密不可分。组织为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与行为框架。任何外部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组织职能的变化,并带来组织结构与组织过程的变化。因此,衡量组织职能的一个基本标准,是看其能否与外部环境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新的战略管理体系需要战略分析工具来支撑。从战略的高度讲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同成本信息的产生和利用做一个合理的嫁接,就有了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三大分析工具及具体的分析方法,即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这三大分析工具间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彼此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企业要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其成本产生于那些地方,了解产品成本的链结,其次从行业、市场和产品等三个不同的层面的定位分析来确定企业是应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还是产品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从而确定成本管理的方向。一旦企业的竞争战略确定,就要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从战略上找出引起成本的因素,然后寻求降低成本的战略途径,以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

四、结束语

《孙子兵法》中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军事战略管理思想,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以孙子战略分析思想中的“五事”:“道”、“天”、“地”、“将”、“法”,构建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模型,对于完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当然,这种分析还需在理论上完善,并通过实证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杨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

2、朱军.孙子兵法释义[M].海潮出版社,1992.

3、西南财经大学现代会计研究所.战略成本管理的新视点――一个分析模型的构想[J].四川会计,1999(10).

4、陈珂,高伟.关于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J].财贸研究,2001(6).

5、宋金珉.企业营销战略成本管理探讨[J].商业经济,2010(3).

6、欧燕群.构建我国饭店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

7、陈坷.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8、宁建新.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管理[J].经济师,2001(2).

9、徐纪敏.《孙子兵法》和企业战略管理[J].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2008(2).

第6篇:经济管理定量方法范文

文章基于商业调查中供应链管理发展情况的基础数据,对企业调查对象进行轮换,并通过统计估计方法实现对轮换偏差进行处理,发现通过轮换后的调研精度显著性提高,足以证实定期抽样调查通过样本轮换能够防止样本老化带来的系统性偏误,并基于实际调查工作中保证样本轮换工作环节的有序展开,提出了进一步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

抽样调查;样本轮换;统计估计;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从内部管理转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供应环节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研究,目的旨在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与满足客户的需要。供应链管理的对象为生产——销售链上的主体,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从对象上看,处于上游的供应商需要通过供应链下游对象的需求反馈来不断提高供应链服务;从管理部门来看,通过企业对其所在供应链服务评价的调查,将有助于通过发现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供应链服务质量、降低供应链成本与提高效率。相关部门为了解当地企业供应链发展情况,采用商业模式实施抽样调查,定期组织调查进行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由于在当地展开的供应链管理定期调查,为了实现科学的统计研究以及对供应链管理获取更广泛的实际评价,在抽取企业样本时要正确合理地进行样本轮换。本文基于对供应链管理水平的调查分析,对企业调查对象进行轮换,并通过统计估计方法实现对轮换偏差进行处理,发现通过轮换后的调研精度显著性提高,足以证实定期抽样调查通过样本轮换能够防止样本老化带来的系统性偏误。

1关于样本轮换

所谓样本轮换,就是在连续调查过程中,每隔一定时期部分的或全部的轮换样本单位。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防止样本老化,即抽取样本对总体代表性逐渐降低,提高抽样效果。样本轮换是连续性抽样调查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间题,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研究方面,无论是出于供应链上中下游环节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都不同,对供应链管理评价的重点也有差异,因此,出于对供应链发展情况的全面掌握,需要定期对供应链评价调查的抽样对象进行样本轮换。在连续性样本轮换调查中,一般存在单水平轮换(one-levelrotation)和多水平轮换(multi-levelrotation)两种轮换方法。但是,实际中很多轮换样本调查一般都使用不同的轮换模式,而不同的轮换模式又导致了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实际中很多连续性轮换样本调查存在着轮换模式设计不合理,抽样估计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都将导致调查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调查总体的连续变化特征,从而影响到时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以上因素引起的抽样轮换偏误问题,学术界并未有统一的有效估计方法,但目前可用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法来加以处理。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大型劳动力抽样调查,还是商业调查中针对行业发展的定期抽样分析,抽样样本老化的问题不可避免,在轮换方法的设计日渐成熟的条件下,通过对样本轮换偏误的统计处理实现对轮换抽样方法科学性的进一步论证。

2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模型构造

本文针对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调查而言,模型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对调查数据指标化的熵值赋权用以对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进行定性赋权,并作为样本轮换后指标重要性的比对基础;二是对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模型。其中,轮换率的计算实质上是对换出、入调查对象的计算;而轮换统计估计则是通过换出入调查对象前后回归分析,并通过最优无偏估计量实现换出后精度的提高。现将两模型计算步骤列举如下

2.1熵值法计算步骤(1)指标矩阵标准化针对本文的xm´n指标矩阵,m表示选择的企业样本对象的个数也即指标矩阵的行数;n表示各个指标的个数也即指标矩阵的列数。(2)计算指标的熵值,说明了对于供应链管理总体评价的因素重要程度。但此时的熵值并不是直接权重,仍需要进一步转换。(3)计算指标的权重

2.2基于估计量的轮换率计算本文对基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最优轮换率计算,主要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优估计量调整计算得出,计算步骤如下:基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最优轮换率计算,本文将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参数予以实现:从最优估计量出发的关于轮换样本数与轮换率的计算,只是从估计量的方差角度出发,并没有考虑到调查费用的约束以及其他的相关因素。一般来说,如果考虑调查费用约束,实际采用的样本轮换率会低于最优统计量计算出的比率。如针对本文研究的商业调查供应链,对于调查对象的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范围和规模差异大,轮换变化频率较大。但是,由于商业统计调查的预算约束,对供应链管理情况调研的企业抽样调查中,样本轮换率宜定为1/3至1/4为佳。

3实例

3.1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为了解当地企业供应链发展情况,抽样调查定期组织对200户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由于在当地展开的供应链管理定期调查,为了实现科学的统计研究以及对供应链管理获取更广泛的实际评价,在抽取样本企业时要正确合理地进行样本轮换。从上述基于调查问卷的供应链管理来看,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总体评价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说明调查范围内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通过上述因素的梳理改善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在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因素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贡献时,采用了熵值赋权,原理为指标之间的差异越大权重越小。根据熵值赋权得到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各因素权重如表2所示。根据熵值法得到的观察指标权重主要集中于供应链的外部上下游厂商与客户的管理,占到总体评价权重的一半以上(0.617);尤其是下游客户管理指标在供应链管理评价占比达到0.357,对供应链管理综合评价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在一方面印证了基于实际调查表明的当地供应链管理处于较低水平,又进一步指出导致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主要因素,即要通过下游客户销售回笼的价值流转加速检验与反馈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绩效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基于调查分析供应链管理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对比的基础,即量化测度的供应链影响因素与定性分析的供应链因素重要程度是否具备一致性。

3.2最优轮换率与参数估计根据前后两期关键指标——供应链管理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出ρ前后两期调查主要指标的相关系数为:再由公式(8)计算出最优轮换率为0.5426,按照四舍五入的标准,将最优轮换率确定为0.5,即连续定期调查的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方式换出一半。按照实际调查研究中的调查费用以及其他因素的约束,有时候无法按照基于回归估计量计算出的轮换率进行,因此根据供应链管理调查实际情况获得的数据,计算出轮换比率对应表,以便因实际情况而调整轮换比率,方便实际调查工作的展开。为进一步论证抽样轮换前后的结果对比差异,对是否进行过抽样轮换的因素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对比结果如表5所示:从上述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轮换前后供应链管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是不同的,不仅仅是对供应链影响因素变量的大小差距,甚至连影响方向都有差异,这一方面说明样本轮换对抽样调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防止样本老化对研究问题的解释产生系统性偏误;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改进是能够改善供应链管理绩效,因此供应链影响因素对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是呈正相关关系,由此认定样本轮换前的结果因样本老化而导致对现实情况的分析产生了系统性偏误。根据方程总体的残差平方和来看,轮换后的方程估计量残差平方和明显地要小于轮换前的值,由此,可以从整体方程的估计效果进一步判断出本文所研究的供应链管理调查数据经过样本轮换后的效果要优于未轮换前的分析结果,从统计量化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样本轮换作为纠正样本老化具有显著效果;根据样本轮换后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指标对供应链综合评价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通过改善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模块,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科学化与流程化,就能从本质上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从而由企业反馈出对供应链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水平会相应提高。为印证描述分析中,基于调查数据的定性描述中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权重,将样本轮换后基于回归分析的供应链管理影响因素指标进行标准化后与其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表6所示:根据以上轮换后的定性定量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从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并未发生变化,这就充分说明了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后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都能够说明该地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地方提供促进供应链管理的政策都能提供比较可靠的论据,即对抽样轮换是对抽样调查中的样本老化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可以对轮换后的数据进一步采取量化方法挖掘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信息。

3.3因子分析在通过了样本轮换后,对200个企业对象的上述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因子分析对观测指标进行提炼,用以发现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分类。这是基于可供分析的调查数据进一步挖掘,将来自于调查数据可能因人为设定的指标存在相关性或重合信息进行再精炼。可以看出,公因子1主要为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外因,是由下游客户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组成;公因子2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了生产流程管理和信息流管理。两大类公因子的提取以及调查指标的自然归类充分说明了供应链管理的意义所在,通过对生产经营的流程化控制与信息集成实现内控管理效率的外生化,促使实物流与价值流的高效周转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更大的价值。

4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发展情况的实际商业调查为基础,以样本轮换对企业调查对象进行了抽样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抽样调查的轮换进行前后差异很大,即样本老化现象已经在定期的抽样调查中出现,为了克服样本老化对抽样调查结果导致的系统性偏误,而影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样本轮换实际上是来自微观主体的调查工作必要的处理环节,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安排与组织进行。关于样本轮换的分析研究,拟提出未来进一步的改进方向:(1)需要进一步探索轮换统计处理技术,科学构造统计估计量。样本轮换设计在国外的理论与实际讨论得比较多,但是对于样本轮换存在的偏误问题却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统计估计。本文以企业为对象进行的微观主体调查,所采用的估计量和估计方法为一般性处理方法,属于连续的单水平轮换处理,国内外的大型劳动力调查研究基本上采用此类方法,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连续的多水平方法可能更为适合,就需要专门为企业的连续多水平样本轮换再设计构造出更为科学的统计估计量。因为,比较家庭住户调查与企业调查,二者的差异性很大,可以根据对企业的定期调查搜集历史资料,探索构造一种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基于样本轮换技术的抽样调查估计方法,配合更加行之有效的轮换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基于企业调查对象的抽样调查估计精度。(2)在制度层面探索一种统计调查方法,以确保样本轮换的顺利进行。对于定期抽样调查而言,将定期抽样调查形成为抽样调查工作制度更容易保证抽样调查科学地展开。本文以基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调查为例,对于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提高有助于其自身成本的节约,流程化从而管理效率提高,并且也助于了解我国供应链发展情况,无论是商业调查还是相关政府部门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能够保证将供应链调查持续进行下去,就应当将样本轮换的调查制度科学设计与安排,从而通过抽样调查科学化保证调查质量的提高,为供应链调查结果的使用方提供更为可靠的分析结果。如果是定期商业调查,组织调查的单位和人员需要熟悉设计好的轮换调查方法,最好以工作制度的模式安排实施,以保证定期调查工作的展开是建立在长效而连续的样本框基础之上;如果进一步形成了相关政府部门对供应链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调查,那么最好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统计上报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对样本老化的样本轮换处理,同时不断更新减少样本轮换偏误的统计估计量算法设计,科学地实现抽样轮换并保证统计估计结果精确度的提高。(3)从基层调查统计人员的素质抓起,以实现样本轮换工作的切实推行。除了抽样调查工作本身的制度化安排与内容上的科学化设计,抽样调查工作的实施更需要基层调查统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予以保证。因为抽样调查样本框中出入样本的轮换,实际上是由调查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落实对调查的执行来实现的,而样本轮换工作是一个需要细致与严谨工作态度的工作环节,这就要求执行样本轮换过程中,调查人员首先具备对自身工作岗位和职责的认同感,不能够马虎行事,而应该以执行与完成样本轮换工作流程为统计调查工作的职责。这需要一方面从基层调查统计人员的业务素养抓起,定期进行样本轮换等抽样统计调研工作的岗位培训、制度培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的培养,以提高统计调查的质量;另一方面,需要传达到位调查统计研究的重要性,落实调查统计工作的责任,促使基层统计调查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维护样本框的调查工作,鼓励其进行有效的调研以发现抽样统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索样本老化的频率,从调查工作的各个方面减少主观性偏差对抽样调查结果带来的人为偏误。

参考文献:

[1]SenAR.SuccessiveSamplingWithpAuxiliaryVariables[J].TheAnnalsofMathematicalStatistics,1972(43).

[2]biningInformationinSurveySamplingByModifiedRegression[J].ProceedingsofTheSectiononSurveyResearchMethods,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1996(91).

[3]FullerWA.,RaoJNK.ARegressionCompositeEstimatorwithApplicationtoTheCanadianLaborForceSurvey[J].SurveyMethodology,2001,(27).

[4]GambinoJG,KennedyB,SinghMP.RegressionCompositeEstimationforTheCanadianLaborForceSurvey:EvaluationandImplementation[J].SurveyMethodology,2001,(27).

[5]SinghAC,KennedyB,WuS.RegressionCompositeEstimationforTheCanadianLaborForceSurveyWithARotatingPanelDesign[J].SurveyMethodology,2001,(27).

[6]赵俊康.考虑偏差时的样本轮换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4).

[7]侯志强,吴启富.二级单元调查六次时的一种两层次样本轮换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9).

[8]刘建平,陈光慧.多水平样本轮换调查及其组合估计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7).

[9]方国斌.网络抽样调查样本轮换的理论与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1,(11).

第7篇:经济管理定量方法范文

《统计原理》是该课程的先期课程。以此为基础,设计《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如下。

第一,调查方案设计:计划4学时;选择调研主题,制定调查方案。

第二,调查问卷设计:计划8学时;按照指定选题,设计问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问卷修订;问卷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团队,以5至7人一组)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到达熟练设计不同问卷的实践教学目的。

第三,调查方法:计划14课时。其主要内容分别为:

(1)网络调查。在“调研100”“、调研中国”、问卷星等网站,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网络调查问卷,并实验注册、答卷、解析和数据编译等工作。

(2)CATI电访调查实验。在统计学重点实验室完成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的使用,试访问,并通过抽样框的使用,掌握电话调查的访问技巧,达到调查方案对该方法选择的要求。

(3)小组座谈法。主要通过“模拟焦点群组访谈”实验,锻炼学生主持会议、协调沟通和整理定性资料的能力。

第四,数据整理和分析:计划10课时。其主要内容分别为:

(1)问卷数据编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问卷和问题编码,将问卷信息转化为定量数据的技能,掌握市场调查的数据整理技术。

(2)问卷信息甄别和数据审核,保证问卷数据质量。

(3)掌握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等基本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制图方法。

(4)掌握统计分析写作的要求,完成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对于不同专业学生而言,实践教学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安排不同。职业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数约占总课时数(72课时)的30%~50%,即为22~36课时。从教学内容看,以36课时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精选,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班级校内实验室教学,则重在选用电话调查法、网络调查法、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活动。从教学改革和创新上看,该课程通常以5至7名学生组建学习团队的方式,贯穿于本学期各章节的课程学习和作业要求之中,以学习团队为单位提交调研分析报告(附设计方案、问卷)作为平时考核的计分依据。

如果仅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则仍可能存在诸如学生参与现场调查的组织与管理活动较少,现场协调控制能力的培养相对弱化,数据、报告接受社会检验的较少,应用能力弱等不足。为此,有必要把对上述能力的培养放置一部分在课堂之外,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本文策划依托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当地商务局搭建的校政企合作平台,以加入本地电子商务协会的方式,补充、推动和丰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化学习和参与实践,从而达到培养目的。

2学生课外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伊始,笔者对学生提出“555”的要求,即:至少阅读5本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关注5种专业性杂志期刊,撰写5篇读书笔记。对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要求,综合概述为“多看、多练、多写”。多看,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杂志和相关专业网站,通过间接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从理论上了解如何开展方案设计、问卷设计,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和基本分析方法。当前,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多样,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益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时下流行的网络检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的多种方案,思索、比较、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案。多练,就是要求学生有机会多加练习,积极投身于模拟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通常的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类:一是竞赛类活动,如校园技能节中开展的“网店设计”大赛、调查大赛、ERP沙盘竞赛、各类社会组织面向职业类学生举办的一些赛事,是学生们练兵和加强团队合作的好机会。二是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暑期的顶岗实习(特别针对中国移动10086呼叫班的学生)活动等,是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好时机。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地域来源分布主要在江苏淮安各地,有很好的条件参与本地的调查,尤其是面向基层的调查;加之,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围绕着一定主题而开展的,因此,事前做好调查项目规划,一举两得,参与社会实践的成效将会更加显著。三是个人或团队自选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或基于专业兴趣,或有创业需求,或打算提前介入特定行业(职业)、或完成课程而主动选择的社会实践。这些锻炼不是模拟,而是实战,因此,参加这类锻炼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尽量减少犯错,最大限度地展现和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锻炼效果比较明显。多写,就是要求学生善于激发写作动机,创造更多的练笔机会。读书笔记、调查方案、调查分析报告、竞赛作品、热点征文、活动方案规划、新闻报道等都是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主动参与的各种练习写作的机会。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教材上三言两语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出来的,而是通过个人的积极参与、修改、补充、完善之后,在获得需求方的评价(否定或认可)之后慢慢积累起来的能力。

3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关系的处理

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非常积极,有时不惜放弃一些课堂教学时间;有的学生仅仅局限于课程学习,记忆几个基本概念,学习和实践的收获有限。为此,要求学生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关系。

(1)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如喜欢的行业或职业、将来有条件打算介入的领域等),进一步明确该课程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好课堂学习时间。如:想进入营销行业、电子商务行业、会计行业等,首要应具备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在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时间是专业所要求的时间和知识内容,是将来入行之本。要结合课程教学课内外安排为自己拟定切合实际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计划,并灵活实施。

(2)分清各阶段计划完成项目的主次,把握阶段的重难点。在面对实践工作或学习任务时,既要学会兼顾全面,同时也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合理调度,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期间学生如果频繁陷入兼职的繁杂事务之中或以实践之名忽视课堂学习,长期以来,会导致缺乏理论知识,这样的学习终将得不偿失。那么,在什么时间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较适宜呢?大赛类实践通常不受时间影响。鼓励和要求学生把社会实践安排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或学习之余的空余时间,充分把握好在校学习的时间,而且撰写实践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地,以时间换空间,例如电话营销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方式。

(3)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充分吸收消化,最终形成综合调查能力和素质。有些“纸上谈兵”的调查策划文案和问卷一旦进入现实,往往接不到地气,无法落实,甚至会发现不少漏洞。鼓励学生在空余时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性地参与一些正规机构组织的调查实践,如参与调查组织、数据处理、数据审核与分析等环节,这样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课程的内容,同时,对本课程延伸涉及的相关知识和问题的探究更具主动性。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认识更加全面,增加了如何对营销策划活动提供数据支持等定量分析的概念。

第8篇:经济管理定量方法范文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GL044);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GXS5D191);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1AJL005);辽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2DB005)

作者简介:姜昱汐(1975-),辽宁本溪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评价、风险管理;门贵斌(1959-),哈尔滨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战略;赵雪凌(1977-),辽宁鞍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管理;奚秀岩(1974-),辽宁法库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战略。

摘要:根据产业集群内涵,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值最小差距最大化组合赋权方法计算多种权重的组合权重, 并对我国五个典型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不同产业集群发展差距较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取了产业集群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最小差距最大化组合赋权模型,消除了不同赋权方法下评价排序不一致问题,并最大程度地区分了评价结果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评价模型;组合赋权;最小差距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57288;F40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8-0069-06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产业集群(以下简称城轨产业集群)评价是制定城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科学依据和保证。产业集群发展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同定性评价相比,定量评价有助于找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中常见的产业集群定量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计量分析法[1]。该方法通过计量分析,来研究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及其同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当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太多时,很容易因为违背计量经济的基本假定而导致该方法计算结果错误;二是侧重于测量产业集聚度的方法,包括区位熵[3]、地区基尼系数[4]、EG系数[5]等方法。这类方法通过选择反映产业集聚度的一个指标或几个指标,根据不同地区该指标所占比例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函数,并根据函数值来比较产业集聚度。考虑到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受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因而选用区位熵等单一指标或多个指标的简均方法不能科学反映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三是综合评价方法[6]。这类方法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对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分析不同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找出影响产业集群的主要因素,为不同集群的比较提供基准。综合评价方法有助于找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可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对促进产业集群的交流、学习和发展,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分为三类:一是主观赋权评价方法。胡芳[7]、刘海天[8]选择AHP方法计算了指标权重。二是客观赋权评价方法。董秋霞[9]应用熵值法对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廖原[1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三是组合赋权方法。王锦秀[11]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进行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的现有研究中,一是缺乏针对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二是现有综合评价方法不科学。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等单一赋权方法对相同对象的评价得分和排序常常不一致,组合赋权时常常是将几种单一赋权权重简单相加,且没考虑评价方法要尽可能大地区分评价对象。

本文对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五个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我国城轨车辆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一是构建了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产业集群研究深入到城轨车辆方面,拓展了产业集群研究的应用领域;二是提出基于最小差距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方法,并通过光滑化方法保证了模型计算的可行性,解决了不同评价方法排序不一致和不同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值近似的弊端;三是对我国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

本文在借鉴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韦伯集群经济理论、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迈克尔·波顿产业竞争力理论等研究基础上,参考现有的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城轨车辆产业集群特点,从现状和发展潜力两方面入手,以集群规模、集群企业关联度、创新能力、公共服务与政策支持、集群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为准则层,选取相应的指标。

12 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通过指标海选和指标筛选两步,构建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和指标层分别见表1的第2~3列(因为本文的数据均为企业非公开的调研数据,考虑到企业数据的保密要求,本文用A1、A2、A3、A4、A5分别代表五个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并只给出五个集群的标准化数据)。

2 基于最小差距最大化组合赋权方法的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21 城轨车辆产业集群评价模型建立的思路

(1)指标原始数据标准化;(2)通过不同的单一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3)基于评价得分差距最小的最大化原则,通过单一赋权权重确定组合权重上下界,构建计算组合权重的优化模型;(4)求解优化模型,得到的最优解即为满足约束条件下评价得分最小差距最大化的组合权重;(5)根据组合权重确定评价对象的排序。

22 基于组合赋权的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模型

221 组合权重确定思路

科学合理的组合权重应该涵盖所有单一赋权权重信息并满足权重归一化等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最大化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通过每个指标不同单一赋权权重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获得组合权重上下界,以保证组合权重能涵盖单一赋权权重信息,以权重的归一化条件作约束,确保求得的组合权重满足所有权重之和等于1的基本要求;以所有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得分两两之差中差距绝对值最小的作为目标函数,建立目标函数最大化模型,确保得到的组合权重能够最大程度地区分评价对象,避免权重不合理导致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得分近似而使其无法区分的弊端。

222 组合赋权模型的构建

(1)以所有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得分两两之差绝对值最小的作为目标函数;(2)以多种单一赋权方法得到的权重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组合权重上下界,并保证组合权重之和为1;(3)建立目标函数最大化的优化模型。模型具体如下:

其中n为评价对象个数,m为评价指标个数,l为单一赋权方法个数,xj为第j个指标的组合权重,是待求的变量,rij和rhj分别为第i个和第h个评价对象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指标值(i=1,2,…,n; h=1,2,…,n),wjk代表根据第k种赋权方法求出来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k=1,2,…,l)。

式(1a)的含义为求得的组合权重使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得分之间差距最小的最大,选择差距绝对值的目的是消除正负号的影响。

式(1b)的含义是每个指标的组合权重应该介于该指标单一赋权方法获得的k个权重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式(1c)和式(1d)分别为组合权重的归一化条件和非负性条件。

因为优化模型(1)中的目标函数mini

223 基于组合赋权的评价模型构建

设x为求解式(2)得到的组合权重,第i个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为ci,则:

(3)

同现有的组合赋权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基于最小差距最大化方法得到的组合权重,一是保证了所有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值差距最小的尽可能地大,避免了评价对象结果因近似而导致其状态无法区分的弊端,提高评价结果的辨识度;二是涵盖了单一赋权方法的信息,保证了权重的合理性。该模型计算容易,使组合权重在计算上具备可行性和可靠性,保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3 2011年中国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实证

31 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

选取中国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城轨车辆产业集群作为评价对象,通过对五个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并结合南北车集团统计年鉴,得到2011年城轨车辆产业集群的相关数据。

32 2011年中国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评价

32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城轨车辆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这类指标值越大表示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越好。为了消除指标量纲和量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通过模糊隶属度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

设xki为第i个评价对象第k个指标的隶属度值;vki为第i个评价对象第k个指标的值;n为被评价的对象个数。指标标准化公式[13]:

(4)

将五个产业集群的相关数据带入式(4),可得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如表2的3~7列。

322 单一指标赋权方法

分别根据熵值法[14]、标准离差法[15]和AHP[16]方法,计算指标的单一赋权权重,分别列入表2的8~10列。

323 基于最小距离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权重计算

将表2中的相关数据带入式(2),采用matlab编制程序,求解优化问题,可得组合权重如表2第11列,其中p=1000。

324 各种赋权方法评价值最小差距对比

将表2的8~11列给出的三种单一赋权权重和组合权重带入式(3),可得由四个权重计算得到的五个产业集群的综合评价值,并计算每种方法得到的综合评价值的最小差距绝对值如表3。

33 五个产业集群评价值计算和排名

将表2第11列带入式(3),计算五个集群准则层评价值和综合评价值,并给出排名,具体见表4。

34 中国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分析

341 不同地区产业集群总体发展状况差距较大

从表4第13列可以看出,就总体情况来看,在A1、A2、A3、A4、A5五个城轨车辆产业集群中,A5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最好,A3其次,A2和A1分别排在第三、第四位,同前四个集群相比,A4的发展状况要落后很多。而从五个集群的发展历史来看,前四个集群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方面起步较早,技术和产业链的发展都比较成熟,与之相比,A4起步较晚,整车制造技术和产业链配套也相对落后。

342 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的各准则分析

根据表4的第2~13列,可知五个产业集群各准则发展排名和综合状况评价结果和排名,由排名结果可以看出:各准则层的排名与产业集群综合排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1)产业集群规模准则分析。从表2可见,对五个集群的产业规模来说,A5的产业规模最大,虽然A3产业规模略低于A5,但是市场开拓能力较强,其市场占有率较高,因此产量也较高,而A4的产业规模最小,这是制约A4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集群企业关联度准则分析。由表4可见,A2集群企业关联度发展最好,该集群中资本和技术合作企业最多,A5中具有资本合作的企业数较多,技术合作企业较少,相比之下,A4中资本和技术合作企业远少于前两个集群,该项发展也较差。如果企业之间存在资本和技术合作,则意味着产业链上的企业关系更加稳固,也有利于配套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显然,鼓励产业集群中企业进行资本和技术合作,对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积极作用。

(3)创新能力准则分析。从表4第6列可见,五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差距较大。本文选择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指标来衡量集群的创新能力。就创新投入来看,2011年,A1、A2、A3、A5的研发资金投入相差不多,A4相比之下投入较少,从研发人员和研发机构两个指标来看,A2、A3、A5的投入要远远高于其他两个产业集群。显然,A2、A3、A5的研发投入(包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要远高于其他两个集群。本文选取集群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和产品国产化率来反映创新产出,从发明专利数来看,A2、A3、A5的专利数量要远远高于其他两个产业集群,显然,这三个集群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较高。而从产品的国产化率来看,五个产业集群都达到了70%以上,但是通过调查可知,城轨车辆的核心技术还未完全实现国产化。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各集群应在提高创新效率的基础上,注重对城轨车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改造,使产品尽快实现全部国产化。

(4)公共服务与政策支持准则分析。该准则是促进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具体包括经济、技术和中介机构等支撑。经济支撑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五个集群的经济支撑因素可以看出,发展最好的是A2,其次是A5和A3,这三个产业集群既有地方政府的经济扶持,也注重发展自身的融资能力。在城轨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税收减免等间接扶持等方式来促进该产业集群的发展,但是当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当地增加外部融资是促进集群资本不断扩大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产业集群应该通过和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合作来发展其融资能力。

(5)集群主导企业经济效益准则分析。主导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衡量主导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方面,也是决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表4可以看出,A5和A3该方面发展较好,而A4发展较差,这严重制约了A4的发展。

343 影响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根据表2第11列的组合权重,可确定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

集群企业数、年产量、集群员工数和市场占有率是影响产业集群规模的主要因素。集群企业数和集群员工数反映了集群主导企业的配套企业状况,配套企业和集群员工数越多,集群生产配套可能越完备,由表2可见,A5配套企业数和集群员工数最多。年产量反映的是集群当年的生产状况,由产业集群生产能力及其市场开拓能力两方面决定。从年产量来看,A5在2011年的产量为1038,而排名第五的A4年产量不足100;从市场占有率可见,A5的市场占有率为3515%排在第一位,大于排在第三、第四位的A1和A2之和,A3排在第二位。从调研可知,城轨车辆产业集群的产品主要销往周边区域,而A5和A3周边近年来城轨建设发展较快,因此需求较多,这也是A5和A3市场占有率远高于A1和A2的一个主要原因。显然,虽然近年来A1和A2的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受地域因素影响,同A5和A3相比,A1、A2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而A4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一个主要因素除了地域,还受自身生产能力影响。因此,要想减少地域因素的影响、提升市场占有率,A1、A2和A4应该从自身入手,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维修和售后服务,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突破。

在创新能力方面,集群拥有的专利数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对城轨车辆这类产业,技术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拥有的发明专利数越多,说明其在该领域掌握的关键技术越多,这样才能在该产业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研发机构数、企业产品的国产化率和研发投入资金也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研发机构数和研发投入资金代表产业集群的创新投入。从表2可见,A5的创新投入最多,创新能力排名最后两位的A1和A4在研发投入方面远远低于其他三个产业集群。但从代表创新产出的一个指标——企业产品的国产化率来看,虽然A3的投入略低于A5,但是其国产化率却比A5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所有产业集群在创新资源投入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特别是加速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只有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我国的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在技术上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集群主导企业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对产业集群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从表2和表4可以看出,综合排名前两位的A3和A5在该准则层的发展也较好。而该准则层中的所有因素都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显然,经济效益是支撑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实现城轨车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其经济收益。

除了上述因素,是否具备相关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从城轨车辆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初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表2可以看出,综合排名第五的A4缺乏地区财税扶持政策,这导致相关企业缺乏入驻该产业集群的动力,不利于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各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力度和深度各不相同,以及市场发育程度不一,致使五个城轨车辆产业集群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就未来发展来说,各产业集群应注意投入和产出的统一,一方面加大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注重产业链的发展。未来发展中,一方面要兼顾数量、产量的增大,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利润、技术创新、外部融资等方面的改进,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下,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扩大产业集群规模,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本文构建了城轨车辆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最小差距最大化组合赋权方法,以我国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城轨车辆产业集群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贡献包括以下三点:

(1)构建了城轨车辆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城轨车辆产业集群的特点,兼顾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指标可获得性,以集群规模、集群企业关联度、创新能力、公共服务与政策支持、集群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为准则层,选取21个指标,构建了城轨车辆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了最小距离最大化组合赋权方法

从最大地区分评价对象的思路入手,基于评价值最小差距最大化思想,以单一赋权方法得到的权重取值范围和权重归一化为约束条件,计算最优的组合权重,使得到的最优权重在涵盖单一赋权方法信息的基础上,最大化评价对象之间的最小差距,改变了用不同评价方法排序不一致和区分不明显的问题。

(3)找出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因素

通过对各产业集群的评价结果分析,找出各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取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城轨车辆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和针对性意见。

参考文献:

[1]Porter ME Clusters and the New Eeonomies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3(98):77-90.

[2]Morgan, J Q The Role of Regional Industry Clusters i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f Process and Peformance[D]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04.

[3]Chasteen K, Kissman K Juggling Multiple Roles and the Act of Resistance[J] Contemporary Family Theory,2003(6): 361-378.

[4]Kim Y, Barkley D L, Henry M 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Linked to Establishment Concentrations in Nonmetropolitan areas[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0(40): 231-259

[5]Ellison G, Glaeser E L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105):889-927

[6]鲁开垠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理论解释[J]岭南学刊,2004(1):6-15.

[7]胡芳西安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8]刘海天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D]郑州大学,2012.

[9]董秋霞,高长春基于熵值法和TOPSIS法的创意产业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软科学,2012(4): 12-16.

[10]廖原成都汽车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评价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0.

[11]王锦秀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

[12]李兴斯非线性极大极小问题的一个有效解法[J]科学通报,1991(36):1448-1450.

[13]李刚,迟国泰,程砚秋 基于熵权TOPSIS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J] 系统工程学报, 2011(3):400-407.

[14]章穗,张梅,迟国泰 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 管理学报, 2010(1):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