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建设经济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设经济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设经济与管理

第1篇: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管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102-01

一、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对经管实验室的重视度日益增加,我国各个高校对经管类实验室建设所投入的经费额度不断扩大,人员配备也越来越齐全,但是,由于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存在诸多问题以待解决,如:

1、各经管实验室课程设置单一,知识体系重复,教学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目前,各高校经济管理各院系独立分散建立实验室,导致资源的分散利用,学生无法根据兴趣选择相关课程,教师也没有机会给其他系的学生上课。2、传统的规定性实验占较大比重,创新实验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实验课程教师人才缺乏,能力有待提高。4、实验课程教材建设落后,缺乏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资料。5、缺乏科学的功能分区和管理制度,尤其是实验室的档案资料没有缺乏归类管理,许多课程实验结果没有有效利用起来,导致相关实验课程的开展缺乏有序性和有效性。

二、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目前,高校经管类实验室主要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管理模式。在分散式管理模式下,各经管院系从各自需求出发,分别建立独具专业特征的实验室,并对其进行独立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是指由学校统一设立实验室管理组织,在通盘考虑各专业的特征和实验课程需求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各个实验室的具体功能,对各专业实验室的资金、硬件、软件、人员等资源进行统筹配置,以实现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一种管理模式。

对比以上两种管理模式,前者容易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实验室,成为重要的硬件资源,各经管专业的实验室所配置的计算机硬件差别不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所运用的各操作软件上,而一台计算机可以安装几乎所有经管类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即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资源可以实现共享,然而,在分散化管理模式下,各实验室重复购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集中式管理模式在建设之初,可以通过统筹建设资金,对实验室进行功能化布局,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提高利用效率;此外,分散式管理模式不利于经管类实验课程的有效开展。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关联性很强,专业基础课很相似,且具有诸多交叉选修课,因此,许多课程的实验课的开设需要借助统一的实验室对资源进行统筹安排,有利于课程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学生档案的有序管理。而分散式管理模式下,各实验室之间很难实现资源的交叉共享和统一安排,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削弱了各课程实验结果的利用率以及学生学习评价效果。

三、经管类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挥经管类实验室的作用,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八个方面做起:

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实验课程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具体包括: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制定实验课程授课教师的培养与奖励制度;对实行集中式管理模式下的经管类实验室,建立中心主任负责制,实行人员统一领导,资源统一分配,制度统一执行的有序化管理。2、实现资源的统筹安排,对实验室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变传统的规定性实验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实验,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3、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实验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实验、课程综合实验、专业课程实验、创新实验以及创业实验几大模块。其中,基础类实验是针对基础课程所设置的实验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普及基础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综合实验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所设计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的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则是针对某一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综合运用各专业课程知识的实验课程,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实验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发开展的实验;创业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聘能力和具体的工作能力而开设的实验性很强的实验。4、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调整实验教学的学时数量,以及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开课时间顺序,以高效配置各项资源。5、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建立开放、高效的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资源由实验室总负责人统一管理,由实验课程授课教师与负责人联系,由其分配各项仪器、设备,学生无权自主开展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配合创新实验课程的开展,实验室应该强化其开放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班级负责人制度,由每一个班选举一位同学作为实验课程的负责人,由其就学生自主实验课程的开设时间、所需资源等与总负责人进行协调,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协调制度。6、制定将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科学而全面的考核制度,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实验课程开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协调发展。虽然目前各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均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制度的完善,相信,我国各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必将走过这一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路经济建设;质量管理;分析;对策

交通建设质量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公路经济建设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受到我国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建设一定要遵循安全、低耗、优质以及高效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对其施工加强质量管理,是确保公路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重视公路经济建设以及质量管理。

一、当前公路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我国公路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发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前期准备不足

当前,公路项目在进行建设之前,相关部门准备不足,容易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由于公路经济建设通常规模较大,是劳动力、技术以及资金密集型的施工过程,同其他项目相比较,具有使用年限长、施工周期长、建设规模大、项目投资大等特点,因此在建设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规划统筹工作,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充分考虑。

2.设计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在公路建设设计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不足,各项技术比较落后,设计水平较低,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库,设计方案不能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公路设计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3.管理经验不足

当前,我国在公路项目管理方面欠缺经验,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制以及招投标制,但在实际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按照相关制度严格实行,造成了项目质量不高的情况。

4.施工经验不足

公路项目施工方由于施工经验不足以及相关技术、管理经验的欠缺,导致施工单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把控,产生诸多施工问题,对公路项目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5.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公路经济建设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对公路项目的监管主要通过监理人员以及监理单位进行管理,对实际的施工进展以及运行情况没有实施动态以及微观的管理。因为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公路项目在施工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公路项目的施工质量。

二、加强公路经济建设与质量管理的几点措施

1.加强质量意识

公路项目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都是因为施工人员自身质量意识不足造成的,因此,提高公路施工质量,需要全体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质量意识,强化项目质量与施工进度和项目效益不冲突,是共同发展、相互制约的关系。施工人员要在实际施工中,积极配合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公路项目整体质量的提高。

2.实行质量责任制度

在公路项目施工中,一定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同时,还要根据项目特点,明确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对项目建设的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制,如果项目在施工中发现质量问题,要确保追责到负责人,建立惩罚机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奖罚,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对促进项目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效果。

3.强化合同管理

对合同进行管理是公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从根本上增强项目质量管理能力,一定要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加强施工合同管理,需要在合同制定的过程中,明确规定产品分析、产品测量、产品实现、资源管理、管理职责、项目质量以及交工时间等内容。调动施工方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其在项目施工中,主动承担控制工程质量的责任,然后通过监理人员以及监理单位对施工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提高公路项目的整体质量。

4.完善管理体系

在公路经济建设中,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政府监督、监理机构监督以及施工方自检的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公路项目的施工情况,要成立专项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条文以及质量管理措施,在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要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有效分析,并且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同时,还要增加检查强度,对施工中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质量抽检,及时掌握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

5.强化成本控制

在公路经济建设中对其成本进行管理,首先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良好的项目预算可以反映出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其次,还要对成本进行科学管理,工程负责人要合理控制好项目的机械成本、人工成本以及材料成本,对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考察材料供应商的经营资质,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关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项目成本,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三、结语

公路经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质量管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公路项目建设现状,对其质量管理进行了有效分析,希望给予公路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丁克勤.公路经济建设与质量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2015,23(20):147-147.

第3篇: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 保障能力 建设

医院应该按照上级提出的“规范化管理”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抓好“外收内补” ,围绕效益抓管理,依靠管理促保障,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着重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理顺机制、强势推进、务求实效,调整工作方向,加强医院科学管理,进一步推进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促进医院由投资扩张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建立节约效益型医院。

1.科学宣传调度,层层绩效归集

医院成本核算是一个目标体系,不应该将考虑问题的范围局限于成本本身,也不应该局限于成本的发生过程。它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医院为视角,配合医院的战略选择,以医院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为重点;第二层次以医疗科室为视角,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以建立统一、稳定的一线科室为基础;第三层次以医疗项目为视角,利用资源、成本、质量、数量、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以降低成本为核心。

1.1医院层成本核算。

医院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医疗效益最优化。实行成本核算,建立医院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加强内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成本,以提高医院的生存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医院只有关注市场,通过收集、分析、比较竞争对手优势信息,学习并超越竞争对手,努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医院战略的选择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必须考虑成本的支撑力度和医院在成本方面的承受能力。而降低成本必须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并有利于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医院的竞争力取决于技术、设备、环境、服务,相应地,需要投入人力资源成本、设备购置成本、基本建设成本和文化建设成本等。

1.2医疗科室层成本核算。

医疗科室的经济活动直接决定着预算的实现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科室成本核算是将全院的各项成本逐级分步地分摊到直接医疗科室。充分披露各级各类科室的全部成本,是医院成本核算最基本的落脚点。成本核算应本着“管什么、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突出“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它不仅仅是医院管理人员的责任,更是医院全体员工的责任。根据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及部门业绩考核的需要,按相关部门确定为成本责任单元,围绕各责任单元的经济活动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形成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

1.3医疗服务项目层成本核算。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对某一个或一组服务项目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进行归集和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医院最基本、最精细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反映该项服务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等。坚决取消科室承包、开单提成,医务人员奖金分配与所在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的分配办法。通过综合目标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病人费用,提高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奖金分配机制。

2.坚持依法理财,提高保障能力

2.1充分发挥三个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党委当家管财的“龙头”作用。一要始终坚持集体依法理财。要做到年度预算,大项经费的投向、投量等必须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分管首长必须在党委集体领导和监督制约下行使审批权力,做到依法管财、用财。二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对预算外经费实施收支两条线,收益经费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党委要通过宏观调控,把有限财力用于医院建设急需,降低开支比例提高军免补贴,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三要完善监控机制。要对经费开支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确保党委随时掌握经费收支、使用和“家底”情况。

二是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一要当好党委当家管财的参谋,坚决按章办事,依法为党委当好参谋、出好主意,确保各项财经工作有序运行。二要强化理财的责任心和工作有序运行。三要强化理财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责任感,认真抓好经常性检查监督和管理,坚决防止因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而发生违纪违规问题和违法犯罪案件。要加大财务管理宣传力度,通过充分调动广大官兵、职工参与理财、管财的积极性,来监督财务部门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是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微观管理作用。一要认真组织学习财经法规。要把学习财经法规,作为依法使用经费的第一需要抓紧抓好,通过学习切实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财经纪律观念,做到依法用财。二是财务后勤保障部门要重视财务检查工作。要通过定期查账、对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促进各业务部门加强经费的微观管理,确保财经法规的有效执行。

2.2注意抓好两个环节

第4篇: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148-02

[作者简介]王佳齐(1985-),男,四川乐山人,助教,研究方向:课外科技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大学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这一问题一直饱受社会各界诟病,表现最突出的是高校课程设置未能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重理论而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慢,不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职场上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在教育特色不断突出以及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独立学院必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肩负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

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过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比重低,缺乏实践基地和设施设备,实验教师队伍素质欠佳和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如何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实验教学中心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新建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建立经济与管理实训中心,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措施建议――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1. 发展定位要明确

清晰明确的发展定位是确保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功的关键。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要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心,非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中心,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平台,经济管理类教师教学发展、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

2.规划要突出特色,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建设规划绘制了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未来蓝图,必须突出特色,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要建设覆盖经管类专业的高仿真社会经济与管理活动教学场景,按社会化、企业化的运作流程构建高仿真、运转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完善认知性实验、技能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的教师队伍,建立先进的信息化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与配套的教学保障体系。

3.紧密结合现实需求,不断创新教学理念

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校学习的内容按照科目、专业进行划分,但进入职场后,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将不再局限于某门课程,而是经济管理领域内所有内容的一种综合体现。因此,教学要紧密结合现实需求,尽可能模拟现实商业社会的运营管理,让学生体会到处理现实问题要把握整体性、全局性兼具分工协作性。教学理念要注重以先进的高仿真经济社会与管理实验环境为依托,建设与理论教学互通的、专业覆盖深度与宽度协调的、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模拟实习、实战体验、竞赛活动等多种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经济管理综合实践能力与经济管理素质。

4.建设专业素质过硬、结构良好的实验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在实验教师队伍方面,努力打造一支由实验教学带头人、骨干专职实验教师、兼职实验教师、实验员等构成的实验教学梯队,积极引导和激励骨干教师更多投入实验教学。目前,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较强,成长迅速。中心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职人员23人,76人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心教师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大多数专业方向和领域,其中也不乏理工科背景,结构较为合理。近两年承担了7项省级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

5.坚持软硬件两手抓,打造设施先进、配套的实验教学环境

学院高度重视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自获准立项以来学院共投入建设及运行经费1482.5万元,使中心实现了快速发展,实验教学条件达到四川省内先进水平。目前中心实验教学设备先进、配套齐全,实验教学软件丰富,能满足中心多层次实验教学的需要。目前中心下设32个实验分室,拥有服务器、学生电脑、沙盘、电话程控交换机、多节目源自动播出系统、RFID读写器、商业条码打印机、RF高端手持终端、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2182台,有现代企业运作综合实习软件、用友财务软件、金蝶K3系统软件等33种经管类实验教学软件。仪器设备及实验教学软件使用率较高。

6.构建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中心的建立只是硬件基础,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则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核心,设计科学、合理、全面并能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出成果的重中之重。根据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循序渐进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能力培养要分层次进行实训。围绕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规划设计,包括认知性实验、技能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认知性实验是面向全院(所有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开设经济管理素质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加强经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技能性实验针对经管类学生、第二专业学生和选修经管专业实践课程的学生,以专业能力开发实验平台为依托,设置经济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研究创新性实验以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和其他对抗性、仿真性实验室为载体,在这类实验中,组建竞赛小组,培养人才梯队,配置指导老师,提高学生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7.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进行高仿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仿真就是把典型和浓缩的社会经济管理环境及经济管理活动搬进校园,包括实验教学场景的高仿真和实验内容、流程的高仿真。教学设计仿真既让学生用“真实身份”进入角色,消除其工作中的“陌生感觉”,又通过真实案例的训练,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力。

综合性实习专业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较大。现代企业运作综合实习是重点打造的大规模跨学科综合性实验项目。在综合实习中,学生能够体验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高仿真的经济管理环境,担任各种职业角色,处理各种岗位业务,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取得了可喜成果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历经五年的探索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学院坚持“以赛带训,赛训结合”,成果丰富。自2008年以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用友杯”“金蝶杯”等创业设计或模拟经营大赛中屡次获得大奖,其中包括省级以上“挑战杯”系列奖项20余项,如第三届“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第四届“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3年四川省大学生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等。在四川省201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审中, 11项经管类创新创业申请项目获得立项。

[参考文献]

[1]熊小芬.独立学院建立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8-92.

[3]张学洪,曾鸿鹄,朱宗强.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特色发展之路――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12(3):82-85.

[4]李雪转.“两符合、三层次、四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06-208.

第5篇: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要经济配置的手段,不断的发展扩大市场经济需要信用体系的完善,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为了进一步实现和提高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的成本,实现市场经济的有序化、公平化竞争。市场经济必须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发展现代市场交易必要的因素,遵守信用交易的原则。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信用缺失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影响之恶劣,必须全面的提高信用的重视程度,对于信用缺失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信用监督管理的立法和制度完善入手,加强信用的监督管理,扩大推进产权的改革,强化内外部信用管理,专注国际市场的机遇,以诚信为核心打造企业的发展信用中介机构。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信誉机制,建设国际信誉机制,实现当前市场经济下,跨国公司良好的市场信誉积累,提高技术管理的水平,维持市场运作。开放利用国外先进的社会资本,建立市场秩序,实现信誉的转移。文中在从工商行政管理的理念入手,充分的发展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的提升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制度。

一、当前市场经济信用现状

1.信用缺失的危害

市场经济信用缺失的危害。信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市场发展为取向改革的进程缓慢,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信用制度的缺失,但是由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严重缺失,信用制度的支持匮乏,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屡见不鲜。

在实际的生产企业的资本结构扭曲、债务问题的状况频出。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接受社会监督的情况较热的环境下。尤其是在资本新兴市场上虚假的业绩,已经成为当前市场发展的障碍。说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缺失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步。社会信用环境制约着社会消费、投资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企业的投资、融资以及引进外资的情况,同样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讲信用所造成的危害加剧了信贷的风险,冲击着市场发展的秩序,造成了信贷危机。信用缺失使得人们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人们对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的预期。信用缺失产生的危机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心理上的期望,加剧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恐慌,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信用缺失使得企业的生产要素的交易成本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信用缺失使得市场经济的机制漏洞逐渐的增多。使得市场经济发展受到自身局限性的影响,盲目的发展商品造成经济活动和市场秩序的紊乱。缺乏信用制度基础,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公平性难以保证。信用的缺失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金融风险,企业长期的交易设置了障碍,导致的商业信用缺乏,使得企业进入金融市场投融资渠道获取资金的扩大规模、经营受限。

2.信用缺失的原因

市场经济信用缺失的原因。信用缺失使得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的难度增加,严重的信任缺失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额外交易的成本,提高企业的贸易风险。信用的严重缺失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落实发挥,造成市场经济混乱秩序的不良市场发展的趋势。造成信用缺失的原因很多,但多数来源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信用不足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产物,誉国家信用文化道德状况密切相关,在市场建设过程中,与道德情操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建设,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道德。政策的多变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体制的不确定性以及在相应的完善摸索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多变性难以避免,相应的正如摆脱不了计划场经济的思维模式对于市场经济。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低,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政府长期的介入市场经济发展,助长了企业的失信,使得企业对未来发展没有预期。

3.市场经济形势下信用建O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形势下信用建设的新形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信用缺失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的信誉和国际竞争力。信用已经当前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际投资环境的重要尺度,但是由于我国当前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的严重制约因素。信用缺失现象,影响了现代交易支付手段的应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信用缺失现象的严重状况与市场经济发展背道而驰。

二、工商行政管理信用体系建设的构想

1.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中的地位

工商行政管理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中的地位。相关法律的支撑作用,随着市场需求不断的完善,信用管理体系运用各种信用工具,管理使用帮助信用交易方式。信用在现代管理阶段取得快速发展。正确的报告消费者的信用状况、诚实放贷,积极的借鉴国外的法规,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标准,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通过法律手段明确企业的资产,对实现公平准确的评估企业的个人资产,为企业信用活动提供真实的自信。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明确政府的管理权限,对于在政府的管理权限之内考虑相关的矛盾,对于缺乏风险意识企业的进行科学的引导。政府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减少审批流程和审批的内容,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对违法行为及时的给予纰漏。符合相应的工作人员行使权利的必须规范在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为约束企业的行为对企业的进行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2.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中的地位

工商行政管理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中的地位。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的管理,提高市场交易信用的透明度,极大的减少因授信不当而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对于失信的企业和市场机制、使用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管理中被筛选掉,积极的发展科学有序的市场环境,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发展。制定符合实际的信用管理政策,在制定信用管理政策积极的考虑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围绕企业内外部发展的经济环境对产品的发展现状,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使得其发展与企业相匹配的信用管理制度。并注意规避交易风险和信用管理,建立客户相应匹配的信息对称性,在企业经营风险的来源上对客户数量和质量进行密切的关注。

3.社会在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中的地位

工商行政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在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中的地位。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建设,以互相责任为核心的道德世界,相互信任、相互承认平等的原则,尊重他人的人格。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契约精神。对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信用体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放企业信用数据库向信用中介企业开放,减轻信用中介机构的负担,在通讯技术上提供相应的着支持政策给予引导,在监督管理上加大力度,加强对其信用产品质量的监督,重视信用中介置于需要信用产品开发。加强信用行业的自律,行业管理协会要承担起行业自律的工作。

三、结论

信用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信用活动日趋成为主体,信用作用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仅次于利益成为第二市场运作的动力源泉,同时信用风险同样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风险逐渐呈现出来扩大的趋势,在合理规避风险,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共同的努力。通过对工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研究明确工商信用体系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确实加强信用监管,做好监督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正源.发挥工商行政管理优势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04).

[2]杨陶.工商部门在构建市场主体信用工程中的定位与任务[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12).

第6篇: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随着时代的需求不断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可以使得管理的程序更为简捷和方便。在医院的经济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统可以使医院的管理效果更佳。对此,本文将简述信息化的建设推动医院经济管理的高效与高质。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医院经济管理 高效与高质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21世纪这个新时代,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核算中,也越来越重视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这个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医院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不仅使得效率增加了,还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规范了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例如对于医疗设备的更新和药品成本的费用等,都由于医院的财务管理科学信息化、系统化而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信息化的建设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可以带来一定好处的,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于医院的信息化技术相关内容简述如何在信息化的建设下推动医院经济管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一、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过程

目前,对于我国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上看来,基本上都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要使得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要完全信息化;也就是说要把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当成管理的中心,让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拥有一定的自主独立性,在其他方面上的管理能够达到分部进行,其工作的重心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

第二个阶段就是要把患者的信息电子化,也就是要使得临床信息系统全部电子化,在医院的临床信息上把病患的病历全部都录入电脑并要在全医院内普及。那么就可以使得医院的信息系统都能够相互联系起来,这样在对于医疗服务上的管理能更为完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于病患者的病历信息的管理,信息化的相通可以有秩序地联合其医院各部门的信息,进而以便于对各部门的信息综合管理。

第三个阶段,就是把医院所有部门的信息都结合起来,便于所有信息的有效交换。通过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医院的其他部门都可以查询到相关部门的部分信息,也就是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化。这样就有助于医院各部门的数据交流,大大减少了沟通时间和处理数据问题的麻烦。有以上三个阶段可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医院的管理上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构成

由目前的情况上看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科技与技术不断纯熟,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医院的各方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占据着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信息系统的组成条件为首先要符合医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然后要符合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要求,最后要符合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要求。在对于医院的相关业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我们就要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业务活动,完成对其产生的数据的收集、传递和储存。在传统的数据收集模式里,对于这些庞大的数据分析是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使得医院在对于数据的分析工作上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并且确保在录入数据时不出错就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对于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我们只要保证信息的传输正确,就可以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上出现相应的反应,就能自动生成实时记账凭证。这样也可以大大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对医院内部的业务状况和财政状况相互连接,便于相应的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并分析。

三、信息化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上的相关应用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技术的更新,医院在其管理模式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更新。经济的管理系统是决定着医院的运营,因此,在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上,更换好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系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方式和载体,为了使得医院在经济管理上更为高效快捷,就要合理适当地应用信息化系统。以下将简述信息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相关应用:

3.1、对于医院管理系统的模式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功能相对完整且开放。医院的内部的各个部门都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模式。医院系统内部是有着各个不同的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职能和作用也都是不同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它们在工作上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这就对于医院在管理系统的模式上的要求就高了。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来,大部分的医院都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些必要的信息数据都会录入电脑。明显的,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在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因为信息化的科技与技术不仅可以收集数据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使得各部门的管理能有机结合。

3.2在医院中的经济决策

医院对于设备和药品等的购买必须是要非常谨慎的,因此对于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上就要更加小心谨慎,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在医院中有大量的经济决策,对于这些决策我们需要收集一定的信息数据,然后再给以反馈,这样才能决策出最优的实施应用。例如在对于医疗设备的购买、药品的购买费用、各种成本的建设所需费用等等,都是需要信息的录入,对比后才能得出最准确的信息数据。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的经济管理方面上的应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3.3医院内部经济的管理过程

在医院,对于其经济上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医院每年都应该设定自身的期望目标,同时让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于医院目前的情况做出定论,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评估,然后再结合医院的期望目标制定一个合理的经济方案交由上级领导审阅,领导讨论后再决定一个医院内部未来发展的经济目标。

第二、要尽可能地应用高科技技术,例如把医院的有关经济数据全部录入电脑,使得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上都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这样可以快捷有效地得到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而可以有效地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方案。

第三、要针对相关部门所提出的经济决策为依据,然后再结合医院目前的财政状况和未来发展计划,对医院内部的相关财政的支出和收入做一个详细的预算和计划。

第四、对于医院内部的财政预算和计划要在实际中实施起来,并且要有一个监督机构,督促相关的财政人员和财务管理部

门在对于医院的经济实施过程中,要一直处在预想的范围内。并且监督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对于经济上的管理工作和个人工作操守。

第五、要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归纳相关的数据,然后再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上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对比,从而找出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要定期地对于医院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把信息系统上分析出来的内容和结论为相关依据,然后交由上层领导,让其作出相应的修正措施并给与一定的参考数据。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看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也开始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去。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可以使得相关的数据管理的程序更为方便和快捷。在医院的经济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医院完成对于财务上的管理、财政的监督等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使得医院的经济管理更加高效和高质。

参考文献:

[1] 肖燕.?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 中国外资. 2011(19).

[2] 郑慧.?探析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完善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20).

[3] 袁彭尼.?浅析我国医院财务管理[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1).

第7篇: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77-04

一、引言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实验田和桥头堡,上海自贸区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着难得的范本和经验。与此同时,陕西省正值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以及“关天经济带”、西咸新区国家级新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本文通过对上海自贸区一年来金融改革开放特别是外汇管理政策方面的实施政策和经验成效梳理,为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实验园区(以下简称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发展所需外汇管理政策支持提供思路,为探索内陆地区开放开发新模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情况

(一)上海自贸区基本情况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该实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9月29日正式挂牌开张。实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核心)、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4年1-8月,上海自贸区(企业)进出口货值达到500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2%,其中,进口3700.4亿元,同比增长8.9%,出口1303.6亿元,同比增长10.1%。截至2014年9月中旬,区内共新设各类企业1.2万余户,新设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超过3400亿元。经过一年的发展,上海自贸区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我国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实验田。

(二)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情况

为保障自贸区内各项金融工作进展顺利,人民银行协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各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自贸区建设政策,明确了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总体方向,共同构成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框架。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上海自贸区新设金融及类金融机构等超过3000家,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累计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的意见和13项实施细则(如表1)。

(三)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政策主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要求,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该细则按照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有效防范风险、“成熟一项、推动一项”原则,实施经常项目、直接投资、对外债权债务、企业集团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结售汇管理等外汇管理政策创新措施(如表2)。

(四)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政策的启示和借鉴

一是大幅度的简政放权。从具体内容看,不仅简化了区内主体和境外之间经常项目交易单证的审核,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的手续,还率先在全国实行外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赋予企业结汇选择权,规避汇率风险;同时,还取消了相当部分的债权债务行政审批的手续,促进了跨境融资的大幅度便利化。在改进外债风险管理的前提下,赋予了微观主体更多的境内外融资的自主选择权。

二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深入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上海自贸区投资管理制度更加开放透明。据了解,2014版负面清单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由190条减少到139条;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制全部改为备案制;企业准入由“一个部门、一个窗口集中受理”;服务业23项开放措施全面实施。

三是促进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的发展。通过改进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汇资金池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各项试点的政策,大幅度放宽试点企业的条件,简化审批流程和账户管理,有利于总部经济在自贸区大面积的集聚。

四是积极支持融资租赁业务在自贸区快速发展。允许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境内收取外币资金,简化飞机、船舶等大型融资租赁项目预付贷款手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极大地便利了区内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促进区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是对系统风险的零容忍。加强统计检测的分析预警,严格履行外汇数据信息报送义务,督促银行、企业等按照现行外汇管理规定,主动报告异常或可疑情况,防止异常跨境资金的流动;完善外汇收支预测、预警体系,对银行和企业的可疑情况进行提示;依法开展现场核查和检查,实施分类监管;在出现重大风险时,可以及时调整政策,采取临时性管理措施。

三、外汇管理政策支持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建设的借鉴与探索

近年来,陕西省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已经获批建成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出口加工A区和B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5月,《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规划》获得国家民航总局批复,空港新城成为全国首个国家航空城实验区。2014年10月17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整合空港新城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依托西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家海关口岸,积极申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设立空港新城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国家航空城实验区。从国家战略到陕西省的决策部署,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承载,大西安、大空间的地缘优势不断被深入挖掘,陕西推动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建设逐步深入。

(一)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前瞻性开展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建设外汇政策设计

一是研究与贸易自由配套的外汇支持政策。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业务流程。建立前台“一站式”外汇业务服务体系,简化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单证审核流程。支持企业集团经常项目集中收付汇与轧差净额结算。督促银行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等原则办理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手续。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主体监管,对园区内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定点联系制度。探索差异化管理方式创新,鼓励园区内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便利跨境贸易。

二是研究与投融资便利配套的外汇支持政策。进一步放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途径,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与创新,推动中国-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项目在陕西落地,探索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融中心,推进丝路基金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战略能源中发挥作用,促进陕西与中亚各国建立更为紧密的经贸金融合作关系。

三是研究支持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外汇支持政策。结合陕西企业发展特色,鼓励西电集团等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改进外币资金池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政策,放宽试点企业条件、简化审批流程及账户管理。便利金融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

四是研究支持融资租赁业务的外汇支持政策。取消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对外债权业务的逐笔审批,实行登记管理。融资租赁类公司开展对外融资租赁业务,不受现行境内企业境外放款额度限制。鼓励合格外商融资租赁公司开展租赁外债业务,促进园区内企业通过开展设备融资租赁获取先进技术设备。允许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境内收取外币租金,解决货币错配问题。简化飞机、船舶等大型融资租赁项目预付货款手续。

五是研究促进外汇市场发展的外汇支持政策。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调整辖内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政策,鼓励园区内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加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即期结售汇和衍生产品交易。便利银行开展面向区内客户的大宗商品衍生品的柜台交易,帮助企业规避大宗商品价格风险。

(二)深入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性开展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外汇管理机制建设的探索

一是建立新常态下以负面清单为主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机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区外汇管理也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势,采取负面清单的政策取向,对现有外汇政策进行有效整合,打破经常、资本等条块分割的外汇管理模式,实现包涵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申报等全口径外汇业务的企业主体管理,探索建立以负面清单为主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机制,进一步减少市场主体运行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为涉外主体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是建立跨部门监管政策配合的协调机制。自贸区建设涉及商务、海关、工商、税务、财政、人民银行、外汇局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政策不协调和沟通不畅将导致自贸区管理的盲点和空白。在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区建设中,一方面应推动跨部门监管政策协调的顶层设计,联合国际海事、各地海关、港口、税务、公安等部门搭建第三方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形成监管合力;另一方面,在推动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区建设中,应更好地协调商务、发改委、税务、海关等多个部门,探索建立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区建设跨部门联合监管协调机制,减少政策冲突和监管冲突,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提升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的执行效率。

三是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风险应对机制。通过将现有的多个外汇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和连接,探索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内数据集中采集和集中监测体系。通过设计科学的指标校验关系、合理的指标预警值和判断风险的指标编制,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统计监测与预警分析,有效防范外汇收支风险。指导督促银行切实履行代位监管职责,主动报告异常或可疑情况并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强化非现场检测与现场核查检查,实施分类管理,将外汇违规信息纳入金融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大违规和失信惩戒力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汇管理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参考文献

[1]冯宗宪.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线路划分和功能详解[J].人民论坛,2014,(4):79-85。

[2]孙媛媛.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效率评价与差异研究―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J].丝绸之路,2014,(12):20-24。

[3]谭林,魏玮.产城关系视角下我国丝绸之路沿线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8-64。

[4]吴绒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段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丝绸之路,2014,(18):5-7。

[5]张亚斌,马莉莉.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问题的述评及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4,(9):101-105。

The Referen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Xi’an Free Trade Experimental Zone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ZHAO Fei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第8篇: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会诊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目前,国家20多所高校开设了会展管理专业或方向。哈尔滨商业大学积极应对黑龙江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省教育厅应将教育厅/专业设置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在2000申报这个特殊的特点工业和批准,在同一年,招聘第一批展览经济和管理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研究等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

所谓的会展经济,就是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在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区发展与城市相关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也被称为展览业。展示经济是一个多因素、多产业融合、跨区域、多空间新经济的扩张,会展业的规模对全经济体制对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会展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会展业是一个实用性、运营性和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在新兴产业中,会展活动十分复杂和广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特点。人才应该有新的知识和想法,以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因此,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致力于基础艺术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有一个强大的创意、策划、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两位大师会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并能够在设计、规划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加快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学科建设的发展,并且将学科建设发展行业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把专业人员培养成有更多的有很高的创新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会展业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经济现象,包括经济科学,管理,贸易,营销,公共关系,美学、工程、设计心理学等,涵盖研究学习、计划和实施三个主要层次。会展业人才培养应从几个层面入手。我们通常说,展览人员是指研究、规划和实施水平人才,包括核心人才的展览,会展业的支持人才与会展业支撑人才。会展中心人才会展研究,规划和展览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他们在行业最高水平,最强的专业展览业支持人员包括设计、施工、运输、设备生产和销售人员;会展业支持人员,包括高级翻译、旅游、酒店等。满足核心人才数量的需求小,这是会展业决策点。但培养核心人才是最重要的。最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专业的培训。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水平主要集中在对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上。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相较落后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国际问题,指导部门的实际工作。目前,中国展览研究不包括在政府部门的科技研究管理系统,整体头发状况。随着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的会展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与之相关的指导。目前,我国会展业的人才需求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人才稀缺和人才短缺是行业普遍认同人才短缺的理论。目前在各方面的迫切需要提高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业的管理水平不平衡和缺乏专业人才展览是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会展财富杂志主编朱立文。在中国的大部分展览人才,只有来经验随着展览,真正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所以展览人才短缺不是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是缺乏专业人才。从我国会展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知识结构单一,部分知识老化等现象,高质量综合专业人才短缺。

(二)师资力量不足

会展经济与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师在行业中的情况,主要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学岗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缺乏对会展的深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教师权力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素质。教师课程。中国会展理论研究的缺失与中国会展理论的研究有很大的关系。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老师团队的素质决定了专业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出砰的声响.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介绍和培训要重视,形成合理的专业师资结构。第一完整的利用学校教师资源,探索教师、培训和教师的潜能实践并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其次以校际协办,交叉大学校际学分优秀教师,接受对方,请老师进来,学生到其他学校参加相关课程学分弥补教师短缺的新教学模式;第三学校在会展行业中教授优秀的从业人员,加强教学理论实用的系统。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会展业市场起步较晚,会展业各个领域人员缺乏,从而导致会展专业人力资源稀缺,这种稀缺对于我国会展经济来讲是一个极大的瓶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现在急需会展经济专业的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门新兴的专业,这个专业是隶属于会展行业,这个专业是为会展人力资源建设而开设的,这个专业就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作者:李静穆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9篇:建设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机制;环境保障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0.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0-49-02

企业预算是指企业在预测和决策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对预算年度内各类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进行合理预计、测算并进行有效财务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与激励等多方面的内容。2000年9月,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要求企业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2001年4月,财政部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企业要全面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机制;2002年4月《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实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2003年11月26日,财政部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预算(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03]43号)对企业实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公司、企业和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单位都要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预算(征求意见稿)》要求实行内部预算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号令公布了《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自2007年6月25日起施行,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工作体系,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国资委财务监管工作有关要求,以统一的预算编制口径、报表格式,向国资委报送年度财务预算。这些行政规章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并进入规范管理和实施阶段。现有企业预算管理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认识偏差,因此,预算管理工作变成了财务部门单方面的管理活动。

一、企业预算工作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和制度

当前,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处于松散阶段, 上层管理的目标与基层的具体实施缺乏联系。企业各职能部门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还达不到相互的统一,在推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不到位。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明确企业的董事会、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科研开发机构在预算管理中各自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

(二)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控制力度与分析机制

预算数据面广量大,无法得到具体控制,预算管理缺乏严肃性,在管理过程中控制作用和约束力得不到发挥,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企业各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和各企业对各部门预算执行的分析,对预算的贯彻执行难以进行强制控制,进而使得预算的分析不及时、不全面、不深入。存在“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的错误认识。可以说,预算管理是财务收支预算的发展和深入,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其只是一种财务管理行为,由财务部门制定预算就行了,甚至把预算管理认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收支的计划。

(三)预算管理考核力度不够

企业在执行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刚性管理,企业内部广泛存在着考核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没有操作性、考核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与经常化、考核标准缺乏规范化的现象,进而导致考核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

二、建立健全执行预算的良好环境

(一)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全员预算管理意识

提高企业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及对预算管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预算管理对明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协调企业内外经济关系、有效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企业应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体宣传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重要作用的认知程度。因为,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各部门协调、全方位渗透、全过程实施监控、全面量化考核的管理活动;同时,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预算管理知识,掌握经营活动预算、投资活动预算、筹资活动预算和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监督、考核方法,掌握各种实物计量指标和价值指标的计算和综合平衡方法,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

(二)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在预算执行中要切实落实企业的经营策略,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所以,企业必须围绕预算加强刚性控制,保证执行预算的强制性。企业的财务预算确定下来以后,在企业内部就具有“法律效力”,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按照预算进行,严格执行预算,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能突破或调整预算。为了保证预算的正常实施,使企业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营活动,企业的各执行机构就必须按照预算推进计划,实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做法,编制季、月滚动进度预算,建立每周预算执行调度会、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找出问题的关键,预测发展趋势。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对预算管理进行控制,要重点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运用强制手段保证预算管理的实施,把企业管理的方针、策略全部融会于执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和预算机制落实控制局面。

(三)建立预算监控和考核体系,努力提升预算管理的综合效果

如果没有严密的预算管理考核机制,预算编制过程的数据就可能会出现偏差,预算执行过程也可能会出现失控局面,企业各部门、各级员工也就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去完成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最终使预算编制没有准确性,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目标没实现,预算作用没发挥,企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因此,要建立严密的预算监督和考核机制,使预算管理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如果从预算管理监控和考核的角度来看,应该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考核、对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的监控和考核、对年终决算与预算差距的监控和考核、对实行预算管理效果评价的监控和考核等几个环节;如果从预算管理监控和考核的措施方面来看,应该包括监控和考核的目标、标准、信息、评价、奖惩等几个方面内容。企业建立的预算监控和考核体系,是为了给预算管理和预算机制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在各环节上必须是全面的、环环相扣;措施上必须要有实际操作性,做到具体有力、相辅相成的效果。这样,预算管理的监控和考核才能严格落实到位,预算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才能显现出来。

(四)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专职机构和规章制度,为预算管理工作良性运行创造环境

预算管理具有面面俱到、参与层次多、涉及面广、人员范围大、执行周期长、利用指标数据繁琐等特点,如果没有专职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是无法发挥预算管理综合效益的,因此企业一般应该按照: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小组――预算管理岗位的层次和管理模式来构建预算管理的机构设置,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和办法来规范职能部门、核算单位、管理岗位,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监督、考核和奖惩过程中的责权利,建立以全员参与为推动力,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责权利为手段的预算管理体制,把预算管理工作引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