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高中学科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科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学科教育培训

第1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户外体验式培训 高校课外体育教学 个体需求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开展现状

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引入高校已逐步被认可,已有100 多所高校开设或者准备开设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在该校体育选修课网站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上点击率最为频繁。在高校体育课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符合高校体育选修课的实际需要、更符合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更符合现代社会化人才需要的要求。一些大学已将户外体验式培训课作为体育课程的选修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又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以及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已经具有专属的训练基地,应用于课外体育教学。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桎梏。

传统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是一种以灌输中心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过程一味强调“接受学习”,强调应试的技巧,而缺少了个性、缺少了人文的关怀。而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一种既符合传统教育的规律,但又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和模式要求的全新的学习与教育方式,它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

现代的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是由多个针对不同训练目的的项目组成的,这些项目的使用按照不同的训练目的进行排列组合,将不同类别、不同应用层次的项目穿插使用,在安排项目顺序的时候,能够做到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它在项目的组成,课程的设计上充分的考虑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个性以及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它主要是通过这些设计、实施,达到一个提高和改变的目的。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

户外体验式培训的课程安排上更符合教育学关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也更符合马斯洛的,人的能动性是客观环境不断变化产生新的要求,新的客观要求为人所接受就引起了人们的需求,这种需求包括了物质(生物)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理论;并且也更为灵活。所以户外体验式培训在课程的安排原理上更能吸引学习者,也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三)户外体验式培训的课外体育中的具体应用

户外体验式培训根据个人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制定课程,不仅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能吸引学习者,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也更能培养学习者良好、健全的个性。比如:一个学习者,他在完成空中抓杠这一项目中,从开始的不敢、害怕到勇敢的跳出这一步,在他完成的同时,他也完成了一次战胜自我、突破自我,也使自己得到了一次提升、一次飞跃。还有一些项目是培养对伙伴的建立信任,从而实现合作。例如“信任背摔”的目的就是让学员们体验站在下面看上面的人时和自已站在上面时完全不同的感觉,从而理解每个人在工作中的位置不同,感受也不同的道理.同时学会战胜自已和敢于相信同伴、信任部下。让学员真正感受到“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成功的前提”这一道理。

再比如户外体验式培训的项目里面有着很多的有关于沟通方面的项目、课程,如破译密码,它是在看不见、不能说话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所得到的信息与其他的学习者交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项目、课程对学习者在沟通方面、与人交流方面等都得到了提高;户外体验式培训主要的是培养学习者一种团队的精神、一种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的方式,它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它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理论通过一种更直观、更简洁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是让学习者学到知识,更是让学习者直观的体验到知识,正如荀子所说:“知之不若行之”,王夫之,“知行相资以为用”等等,知就是知识,而行指的就是教育原则、学习的方式。

三、户外体验式培训在体育教学中的三种重要开展方法

(一)提问。

提问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首先,教师在宣布培训项目后,一定要根据项目规则的理解度向学员进行提问,对疑问处逐一解释清楚。其次,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发现偏离游戏规则之处,应通过提问,确认情况,给与及时辅导。最后,在项目结束分享时,提问的方法最关键。有经验的教师是从来不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学员的,而是通过设计精辟的问题,让学员自己领悟寻找答案。换言之,在项目结束是,你想要学员知道的小结内容,通过提问,让学员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户外体验式培训中应用较多的互动方式。一般项目开展方案的制定,项目阶段性小结,项目结果的分享,都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加以实施。小组讨论的时间把握很重要,通常在10到20分钟左右。在小组讨论互动中,应要求组长引导,把控时间。另要求专人记录,以便后期的大组分享。

(三)大组分享。

大组分享与小组讨论经常是合并使用的一种互动方式,一般是安排在小组讨论后面。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讲小组讨论结果,每人时间一般把握在3分钟左右,对演讲精彩之处,应给予掌声鼓励,对演讲的闪光点,应加以发挥和总结。大组分享交流需注意的是:要点提炼和时间把控两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它充分的符合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将它有效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个性和特长,全面培养学习者良好、健全的个性。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兴趣和教育学、马斯洛需求理论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能够通过满足这些需求达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基金项目:1.2012年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XGC2012D08;

2.2013年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资助课题,课题编号:YB201331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由周培源等著名科学家倡议建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协会会员的主体是工作在中小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技辅导员和科学教师。从成立以来,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动员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工作,提高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素质和能力。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策略与实践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科技辅导员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工作作为为会员服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3年来,结合国内外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课程改革实际,力推大学与中小学衔接、校内与校外相衔接、专家与科技辅导员对接的培训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校内外科技辅导员共同发展的培训策略。

依托大学和校外教育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培训骨干与送培到基层相结合

从2009年开始,协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建立了4个“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整合和利用这些大学以及校外教育机构业已形成的培训资源,根据各个培训基地的不同特点,结合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不同需求,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骨干科技教师与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截至2011年底,培训人数达3800多人次。

与此同时,协会还成立了科技教育培训专家团,这支由科技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组成的培训团队,每年都根据各地的需要送培训到基层。如2011年,分别将培训送达西部、四川省绵阳市、山西省太原市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等地,培训科技辅导员近万人。

加强理论探索,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研究,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为了促进协会的培训工作,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组织力量启动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实用研究”。研究成果编成《科技辅导员培训指南》、《科技辅导员学习指南》、《科技辅导员工作指南》工具丛书,成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提高自身能力,参与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的重要依据。

科教合作探索适应发展的培训方式方法

“科教合作”是协会培训工作始终坚持的理念。在协会的培训中,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具体化为科技工作者、科学教育研究者和科技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开发的培训课程,邀请一线科研人员、高校科技教育研究者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出版了《科教合作――高中科学教师培训新探索》、《在项目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两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引导科技专家逐步从研究人员向培训师角色转变,引导参加培训的科技骨干教师向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转变。这种“科教合作”的培训模式在各个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一个全新的培训运作系统建构和运作机制探索,必将为今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培养创新人才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有效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未来探索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将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在科技辅导员培训中坚持“科教合作”的原则,不断推进人力资源与课件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断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和策略,努力形成能满足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不同需求的培训体系。具体做法包括:

整合资源,形成品牌

每个培训基地都将打造出一个特色项目、建设一个资源平台、合作一个研究课题、开发一套实践课程,进一步推进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并充分利用协会网站等电子化资源共享与互动平台,把培训教材做成资源包,在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技辅导员,使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科教合作,多方互动

协会的培训将继续推动大中小学对接互动、科技专家与科技教师对接互动、教师培训与教师对学生培养对接互动、科技辅导员培训与教师科技活动对接互动、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课题项目对接互动等,形成机制,促进发展。

示范带动,送培基层

协会将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使骨干教师在当地学校以及区域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省、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科技馆的作用,坚持送培到基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如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联盟机制。

重点推进专题性培训项目

第3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一、全市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中小学89所,其中小学42所,初中3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

全市中小学现有教职工9345人,其中专任教师9173人。专任教师中,小学3314人,初中3397人,高中1918人,职中426人。小学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6.7%;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6.3%;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

占比9.5%;职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3.7%,中级职称教师占比52.5%。

在职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11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2人,省特级教师20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8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师德模范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人,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36人,泰州市、**市“名校长”、“名教师”26人,县级以上各类骨干教师1010人。

二、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教育系统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泰州第一、全省一流”的奋斗目标,沿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基础教育、提升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社会教育”的战略路径,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我局先后两次被评为**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一次被评为泰州市“人事(编制)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建设先进县(市)”,2011年被评为“泰州市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市”、“泰州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市”,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把师德教育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一是坚持用思想教育引领人。扎实开展一年一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把师德建设与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与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结合起来,**教育系统涌现出了无偿捐献骨髓的叶彪、勇救落水学生的杨向明、救人不留名的谢兵等英雄模范人物。二是坚持用实践活动培养人。深入开展“家访周”、“双诺双评”(“学校向社会承诺、教师向家长承诺”、“家长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和帮困助学“阳光行动”等系列活动,规范广大教师的师德行为,激发广大教师的爱生热情。三是坚持用规章制度规范人。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市师德建设十条禁令》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广大教师执行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四是坚持用快查严处警示人。切实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肃查处和追究师德失范的人和事,坚决杜绝有偿家教、体罚学生、歧视学生等不良师德行为的发生。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好学生、发展好学校的重要条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开展全员化教育培训。按照全省所有教师每五年普遍轮训一次的统一规定,制定落实在职教师全员培训规划。2013年暑期,市教育局组织了6个类别、24个班次、2400人次的集中培训活动,各学校开展了以实施新课标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近三年,教育系统先后选派40多名英语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以及其他管理人员,分别赴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接受为期四至八周的培训,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二是组织常态化学养测试。建立完善市本、校本两个层面的教师学养测试制度,按学科、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把学养测试和基本功大赛的结果与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挂钩,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三是打造高层次名师团队。先后印发《**市“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骨干教师的评选、培养机制。市级层面组建特级教师讲师团,校级层面组建名教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帮带组,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四是发挥区域性教研作用。在全市小学、初中分片区建立了12个区域教研中心,放大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区域教研中心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教研活动,加强经验交流,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实践能力。五是实施随堂性学业监测。学校选拔精干力量建立课堂教学评价委员会,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随堂检测,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评比和公布检测结果,同时把检测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使之成为培养教师和提高效率的制度化、常态化抓手。

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和水平。近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举措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一是严控农村教师进城。严格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工作的意见》(泰委发〔2008〕58号)确定的原则和市人社局、教育局《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师调配工作的意见》(泰教人〔2010〕8号)确定的规则,严控农村教师进城,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二是招聘计划向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倾斜。最近几年,我们招聘的新教师90%以上都安排到了农村学校,有的年份100%的招聘计划都下达给了农村学校。加大紧缺学科教师招聘的力度,2010-2013年,我市共招聘音体美学科教师

62人,每年音体美学科教师招聘计划均占当年教师招聘总计划的20%左右。三是要求改教人员回归定岗。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部分音体美专职教师改教了其他学科,导致音体美学科教师愈加紧缺。对此,我们要求学校在安排课务时,让改科教师回归音体美学科教学。四是组织学校结对共建。研究出台《**市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共建工作考核办法》,按照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义务教育学校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要求结对双方学校互派一定比例的教师轮岗任教,对结对双方学校实行捆绑考核,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学校的辐射效应。五是安排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多年前,我们就启动了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工作,并把到农村学校支教的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今年起,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申报一级、高级教师都必须具备2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支教(任教)的经历。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在校际之间交流,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六是进行师范生定向培养。2012年起,我市启动了五年制师范生定向培养工作,委托泰州师专为我市单独编班定向培养五年制师范专科生。对经过培养、考核、测试合格的毕业生,市编制部门在当年我市教师招录计划中切块专项下达编制使用计划,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配备需要,安排到有关农村小学任教。2012年和2013年分别招录了18名、27名定向培养师范生。

4.创新队伍管理机制。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建立健全了四个方面的管理机制。一是绩效考核机制。2010年、2012年分别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逐步形成了务实管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内在的进取动力。各学校不断深化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岗位、职务、职称、考核奖惩等管理手段,学校管理秩序持续优化。二是岗位管理机制。今年6月,我们根据省、市人社部门的统一要求,在教育系统事业单位部署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对所有教师进行岗位定等评级,重新签订聘用合同,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将与绩效考核制度一样,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职称评审机制。突出师德表现,进行满意度测评,把师德表现作为职称晋升的刚性要求,严格实行“一票否决”。突出工作实绩,扭转长期以来过于重视论文、课题的倾向,加大教育教学实绩在职称评审指标中的分值和权重。突出支教经历,把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在校际间交流,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推进队伍的大融合、素质的大提升。四是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出台《关于加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011年,组织实施了中小学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任用的系统工程,通过公开报名、民主测评、学校推荐、笔试面试、组织考核,89人进入了学校后备干部队伍。经过为期四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重点工作推进、学校管理实务见习等方面的脱产锻炼,23名后备干部被选拔任用到学校领导岗位。2013年,启动了第二轮学校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

三、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矛盾和困惑

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还客观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一方面,最近几年,小学增设了英语课程,普通高中增设了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课程,而编制标准并未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现行的教职工编制,城乡学校实行的是两种标准,不适应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小班化教学的形势和要求。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均衡。最近几年,我们虽然已经通过公开招聘给农村学校补充了不少教师,也增加了农村学校教师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但是城乡学校在教师年龄、学科、学历、职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而且这种不均衡现象难以在短时期内从根本上消除。

三是农村年轻教师不安心。一方面,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以及教师本身家庭的原因、婚嫁的需求等,都致使部分农村年轻教师人心不定;另一方面,吸引和激励农村教师的机制不活、力度不大,也影响了农村学校年轻教师扎根农村的坚定信念。

四是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五严”规定背景下,由于不允许统一组织学业质量测试,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衡量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教师之间有效竞争机制的建立缺乏现实的、必要的基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打算

今后一段时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队伍。

一是加大岗位交流力度。按照满足需要、有效激励、多措并举、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组织调配、自主请调、校内平衡以及支教调节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片区内校际之间符合条件教师的调配和流动,逐步解决部分学校教师总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不断缩小校际之间在师资配备上的差距。继续深入推进城区学校教师支教农村学校的工作,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在乡镇校际之间岗位交流的工作,把支教经历和岗位交流经历作为职称晋升、提拔任用的必备条件。

二是加大杠杆调节力度。根据课程改革、小班化教学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新要求,重新确定教师编制标准、核定教师编制总量,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调整、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强化绩效考核的针对性、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不断加大对教师师德行为、教学业绩的考核力度,真正做到优德优先、优绩优酬,从根本上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研究出台激励性政策措施,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逐步消除城乡学校教师配置不均衡现象。综合运用绩效考核、岗位交流、岗位设置、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多种措施,形成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合力,有效激发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第4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27人,女性17人,年龄在23~45岁之间,分别是来自四川省12个市州下属44所不同县级以下初中的地理教师,地域分布广,具有较强代表性。被调查者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30人,大专11人,中等师范1人。专业结构为地理科学18人,汉语言文学14人,物理1人,化学1人,美术3人,计算机2人,历史1人,教育学2人,英语1人,其它1人。表明初中地理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任教科目结构:专职地理教师31人,兼职地理教师13人,兼任科目有:体育1人、数学4人、信息技术2人、生物1人、英语1人、历史1人、语文1人、美术1人、物理1人。表明地理教师师资短缺,兼职较多。入职以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中学地理教师中,参与国家级培训21人次,省级培训16人次,市级培训17人次,区级培训15人次,校级培训16人次,县级培训5人次。被调查者均参加过不同级别的继续教育培训。参与国家级培训者占被调查者的47%,表明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等级较高,培训素质较好。在参加此次培训的遴选方式中,96%的教师是受领导安排,仅4%的教师是主动争取。由此看出,教师培训的个人积极性不高。除个人因素外,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教育管理的行政干预性较强可能是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初中地理教学状况简析

(1)教材使用情况:中国在2001年义务教育改革以来,发行多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各地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在44所调查学校中,使用人教版教材21所(48%),北师大版3所(7%),使用中图版4所(9%),湘教版5所(11%),其它11所(25%)。被调查者大多在教学中只参考了学校规定使用的教材,少数教师也参阅其它版本教材。(2)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问卷设计了“你认为影响你的教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28名教师认为地理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10名教师选择课时少,10名教师选择教学资源不足。有4名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学生素质差,7名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足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3)对地理中考分数的期望。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科目及分数由各地教育局规定。地理是否参加考试及其分值的高低反映了该科目的重要地位。被调查者均认为地理应参加高考,若以百分制计算,27%的教师认为地理分值应占100分,其余认为分值应少于50分合理。

3.教师培训需求剖析

从培训内容上看,100%的教师期望获得各地理知识点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案例培训,50%的教师希望获得课堂管理方法的培训,93%的教师认为应接受地理学和教育学发展前沿知识培训。从培训时间上看,50%的教师认为1个月的集中培训时间过长,46%的教师认为培训不应占用暑假休息时间。

二、结论与讨论

1.对初中地理教育重视不足

被调查者有64%的教师直观感受到地理科目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其直接表现为地理不参与升学考试,有的地方参与升学考试但分值比重较低。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多样。一是学科本身的原因。地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此地理教育相对于其它学科教育而言,教育历史时间较短。二是地理学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还未能被大众所熟知和认可,不可避免对地理教育比较忽视。三是教育管理者要在各个学科之间进行平衡涉及到各个利益体关系,改变地理弱科的传统还需要时日。但提高对初中地理教育重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增加地理课时和在中考中的分值。

2.农村初中地理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中学因为编制和教育财政原因,以及学校领导对地理教育的不重视,所以不能保证专任和专职地理教师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地理教学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兼任教师未经过系统的地理学学习和训练,加上授课任务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势必会影响地理教学质量。被调查者最为关注的培训内容是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地理教育的理论前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还处于较低的需求层次,业务水平还需提高。

3.教师缺乏发展专业能力积极性

44名被调查者中主动参加培训的教师只有2人,其余均为主管领导指派。作为一名教学实施者,研究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大多数教师只是熟悉指定使用的教材版本,而少有对其它版本教材进行研读和借鉴。这表明教师在业务上缺乏钻研精神。与教师访谈后总结原因有:一是因参加培训不能上课,导致课时津贴等收入降低。二是培训名额少,即使争取也未必能够选上;三是地理科目不受重视,职业前景与其它科目相比暗淡,自我提升的动力缺乏。

三、改进建议与对策

1.高度重视农村地理教育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意识,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面对21世纪的全球问题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地理教育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全社会都要重新审视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农村中学地理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同时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向社会介绍地理、向学生推销地理,帮助家长重新认识地理,传播地理科学的社会经济意义,使社会、学生、家长、乃至全人类改变对地理教育的认识。

2.提高地理教师综合素养

地理教育的振兴关键是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提高现有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刻不容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提供良性竞争的平台,让地理教师同其它科目教师一样具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学校层面在地理教师评定职称、奖金分配、课时安排等方面与其它科教师同等对待,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地理教师培训力度和激励机制,让教师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地理科学发展状况和新成果;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教师应对个人发展持有积极的认同感,要有追求专业发展良好意识、愿望、兴趣和行动,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3.加大农村地理教学设备投入

第5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我们看到,株洲教育正悄然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这得益于我们坚决实行的‘五年行动计划’和‘三年攻坚计划’。”局长钟燕充满自信地说。

何谓“三年攻坚”?简单地说,就是三年内完成小学扩容,初中创优,高中提质。

当初提出的时间节点已然来临,三年耕耘,收获几何?

为每一个孩子摆下一张漂亮的书桌

石峰区光明学校校长郑旺军和他的同事们这几年的底气越来越足。这一切源于学校的变化。

过去,光明学校一直面临“剪刀差”的尴尬。一方面,学校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交通便捷,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千方百计往里挤;另一方面,学校原来是厂矿子弟学校,多年来办学条件没有改善,原本规划到这里就读的学生想方设法往外走。

“三年攻坚计划”让学校面貌得到了改变。石峰区前前后后投入15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升级改造,三栋大楼拔地而起,与此同时,教育教学设施也实现了“鸟枪换炮”。原来学校只有24间教室,1100多名学生硬塞在一起,没有一间功能教室,想要开展特色教育根本无从谈起。现在,学校功能教室齐备,容纳量也大为增加,学位增加了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精气神足了,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我们现在正在向花园式、学习型、特色化学校迈进,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留下美好的记忆。”郑校长的语气里充满了自信。

在贺家土小学,我们感受到为扩容而展现出的“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意志。学校位于株洲市纺织路,这里是芦淞区的心脏地带,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多,并且每年按5%的速度递增,学位压力很大。学校书记刘玟艳告诉记者,这两年学校周边又新增了7个楼盘,这些楼盘共有3000多住户,至少有1000名左右的孩子需要学位。这就需要未雨绸缪。周边厂矿子弟学校都已经合并过来了,“乾坤挪移”的空间没有了,班额又不能突破。怎么办?区里把目光投向了学校右侧临街的20多个门面。但要拆门面不是易事,那是租户们安身立命的依靠。好在租户们听说是为了给孩子们建教室,经过区政府以及教育、维稳、街道等相关部门多次协调沟通,大都给予了配合。“我们用诚意打动租户。”学校总务主任刘勇介绍道,“那段时期,黄健强校长每天都坐在办公室,等着租户前来聊天。”最后,所有租户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搬走了。其实,教育也做出了牺牲,要知道,20多个门面,租金每年有15万多元。“为了孩子,这点损失算不了什么。”刘玟艳指着工地说,“这块地有500多平方米,区里投资602万元,新建一栋五层的教学楼,能够增加12个班。”

如果说,光明学校和贺家土小学是“改造”模式,那么,栗雨小学就是“扩容”模式。

栗雨小学位于株洲市天元区栗雨工业园内。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总投资达5000万元。走进学校,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1000多平方米的室内运动馆,320个座位的多媒体厅,开放式的阅览室、音乐室、计算机房,标准的250米塑胶运动场。先前,园区只有两所村小,教室简陋,设施陈旧,尤其是容量有限。随着园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两所村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周围的银海小学、天台小学、泰山学校等学位也一片吃紧。“栗雨学校的新建,解决了园区内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弟的就读问题。学校的优质服务也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学校副校长周芳自豪地表示。更难得的是,学校还为园区发展预留了6个班级的学位空间。

事实上,株洲市基本做到了城市规划到哪里,教育就规划到哪里;城市建设到哪里,学校就建设到哪里。在市教育局,我们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攻坚计划实施三年里,株洲市为城区义务教育扩容共投入76384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8所,新增小学学位14320个,初中学位5000个。

“二枚腰”更加坚挺起来

与小学着力于扩容不同的是,株洲市初中攻坚的重点是创优。株洲市并不缺乏优质的初中学校,但更多地集中在民办,公办的优质学校相对薄弱。相对于小学和高中,初中的“二枚腰”似乎显得“软”了点,老百姓戏称为“铜头铁脚豆腐腰”。这虽不是株洲市的“专利”,但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教育管理者难以容忍。

“对教育满不满意,老百姓是用‘脚’投票的。”钟燕局长的话十分形象。“只有增加公办的优质资源,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才能使教育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创优!创优!这成为三年攻坚初中学校的冲锋号。

石峰区枫叶中学就是株洲市初中学校创优工作的标本。

先看硬件的升级。这所学校原来也是一所厂矿子弟学校,因为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一直是师生们心中的痛。“三年攻坚计划”让校长倪太辉挺直了腰杆。他向记者自豪地盘点这几年学校的几个大手笔:科技馆,300万;塑胶跑道,300万;电子白板、教师手提电脑,60万;食堂,20万;绿化,20万……总计1100万。

再看软实力的提升。由于这几年学校根本不需要考虑“钱途”,领导班子全力以赴抓教师队伍建设,着力于内涵发展,一心一意实施“人文智育、快乐德育和阳光体育”。特别是学校以科技创新为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校科技陈列室里,看到琳琅满目的学生小发明、小制作以及获奖证书、奖杯,记者怎么也难相信,这曾经是一所薄弱学校。

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原来学校招生得求人,有一次计划招400人,结果只招到了200人;去年学校还是计划招400人,结果有800人报名。

与枫叶中学一样,石峰区的田心中学也经历过“凤凰涅■”。“三年攻坚计划”实施后,区里给学校投入500多万元。校长左仲端用“两墙两厅”“五楼五廊”来概括学校硬件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校着力于课堂建设。他们把英语作为突破口。为什么选择英语呢?左校长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学校背依南车电机,这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员工出国交流多,国外专家也多,英语学习氛围浓;家长对英语教学需求强烈;学校本身英语师资强,拥有像肖劲波、殷慧等叫得响的名师。“抓住了课堂,创优才有了根本。”左校长的话语可谓切中肯綮。

创优,不仅需要抓住特色,抓住课堂,更需要抓住教师这个主体。株洲市十九中的校长邓钢就是从这里着手的。

2006年,邓钢从六中来这所年轻的学校报到时,面临的压力显而易见:教师来源复杂,分别来自5所学校,大多是执掌教鞭不久的年轻教师;学校办学条件很落后,当时的后操场还是一片黄泥地;学校周围雄踞着景弘、景炎两所优质民办学校,生存空间相当逼仄。“相对于办学条件落后和竞争压力,我认为最大的最应该解决的问题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邓钢回忆道,“学校的最大推力自然是教师。”时间印证了他的判断,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师素质显著提升。好在学校行动在先,效应也得以体现。

抓教师队伍建设,十九中的套路很多。最典型的是他们有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俱乐部”。“在俱乐部里,年轻老师制订计划向老教师请教,形成‘师徒结对’。”2004年参加工作的赵玲老师在十九中刚成立时还只是一个刚工作两年的青年教师,“校内的这种结对成长方式帮助了年轻教师的成长。”赵玲告诉我们,教研培训是“一个课例,两次实践,三次研讨”,老师们集中在学科基地,针对某一课例集中研讨后由老师到班上去实践上课,老师们听完之后再点评,点评后再修改,换个班再上。“这种教研培训是很辛苦的,但是成长也很快。”赵玲现在已经是数学“成长俱乐部”的组长,在去年株洲市课程比武大赛中,她与自己指导的教师双双拿下了一等奖。

硬件设施提高了,教研水平上去了,年轻的十九中在2012年成为了株洲市第一所经过督导验收的创优学校。邓钢笑着告诉我们,现在他每年上半年手机都要关机很长一段时间——想找他进十九中的人实在太多了。

三年攻坚确实让初中挺直了腰杆。基础教育科科长王迅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过去,因为离长沙近,很多优质生源跑到长沙就读初中;现在,随着初中创优的开展,生源外流明显减少,甚至有回流现象。他笑着说:“创优为我们修筑了堤坝,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给高中学校插上腾飞的翅膀

株洲市高中学校曾经步履蹒跚。

“有一年全市仅一个学生考取北大,社会上各种议论的声音都有了。虽说不能以考取清华北大论教育质量,但是听到家长们的这些闲谈我们都抬不起头啊。”采访中,一位高中校长告诉记者,在将高中收归市管前,株洲市的企业办高中面临着众多问题。市级不管,区级无力承担,在这种“两不管”的境地下,普通高中教育每况愈下,株洲老百姓对此颇有微词。

株洲市俨然沦为了教育资源的洼地,在优质生源的争夺中,多数家长们在权衡之后,决定舍近求远,将孩子送到长沙、湘潭等地上学。“尖子生都外流出去了,那我们怎么办呀。”有的公办高中校长在教育局诉苦。

“高中教育非提质不可!”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调研,为教育把脉,高中“没有特色、装备落后”这两个最为薄弱的环节被列为重点攻克对象。“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和“实现装备现代化”成了高中提质的两个最具体的做法。

“三年攻坚计划”明确表示要让城区高中“实现装备现代化”,在湖南省率先装备“学科基地”。所谓学科基地是指包括音、体、美在内的13个高中学科,每一个学科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实验室,用做学科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拔尖人才培养。每个学科基地有一个主持人,主持人可以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学科团队,从而使学科基地成为推进学科建设的核心资源,成为引领全市高中学科发展的旗帜、标杆。

南方中学就是“三年攻坚计划”中最大的受益者——拥有全市13个学科基地中的5个。

很多人会好奇,这个学科基地怎么有近一半集中在南方中学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关于学科基地建在哪里,教育局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最后,钟燕拍板,学科基地建在哪里由一线教师决定。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自主申报创建任何一个学科的学科基地,申报通过后,教育局组织中评会议。各个学校的申报团队和该学科的一线教师聚集一堂,由申报学校的学科团队陈述,然后接受一线教师的质询、答辩,老师们根据陈述和答辩情况投票。老师一人一票,投票结果当场公布,票数决定学科基地花落谁家。

整个过程主要包括4个环节:申报—陈述—答辩—投票。2011年5月16日至25日,角逐10天,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13个学科皆“名花有主”。南方中学由于准备充分,一举拿下5个学科基地。

学科基地一建成就一举改变了城区高中装备落后的局面,甚至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实验都选择在株洲市的高中学科基地进行。

2012年12月29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院长彭贤锦教授一行就前往南方中学指导生物学科基地的后期开发建设、生物标本馆建设、组织培养技术联合开发以及学生创新合作培养等工作。彭贤锦对生物学科基地大加赞赏,认为它可以和很多大学的实验室、科研室相媲美。

学科基地既是所建学校的学科基地,也是全市高中教师和学生的学科基地。建好后,全市各个高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到基地学习。

最重要的是,学科基地实际上是全市各学科教师的研训基地,建成后就发挥了教师研训的作用。“有了学科基地,教师培训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这样的培训更具有实战效果。”在南方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刘正芳老师详细地介绍培训过程,培训前,学员自学,进行教学设计;培训中,实行同课异构,当场演绎;培训后,到所在学校跟踪效果。在培训中,每个学员都要在所有人面前展示自己,同时暴露自己的不足,而点评的环节又要求说真话,说实话,不搞相互表扬,不搞一团和气,因而许多学员坦言,“那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压力大,反弹更大,学员们都铆足了劲往上赶,几乎所有学员都找回了过去的教育激情。每次总结时,学员们都流泪了。“那场面与我们当初教育实习完全一样。”政治学科带头人雷伟华表示。

教研创新了,教师被带动了,学生受益了。

株洲十八中更是借助“三年攻坚计划”完成了自己的蝶变之路。十八中由原市五中、六一中学、铁路一中、四三中学4所学校的高中部整合而成。这种整合让很多家长非常不放心,学校也难以招收到优质的生源。几年下来,学校走入了发展的死胡同,生源质量不高——高考成绩不行——家长不信任——生源质量不高,找不到出路。校长李国柱后来发现,很多学生热爱美术,于是十八中走起了美术之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学校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三年攻坚计划”一出台,十八中就积极筹备,一举把美术学科基地拿到了手。陶艺、雕塑、油画、水彩……现在十八中的美术特色已经吸引了株洲绝大部分的美术特长生。学校美术教育特色已经成为株洲的一张名片,而十八中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2011年学校顺利成为全省首批普通高色教育实验学校,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用副校长李志华的话说,搞美术教育有三个方面的难处,即装备、普及和观念,“现在装备改善了,学生也可全员参与了,家长观念也逐步改变了——可以说,我们搬走了头上的‘三座大山’”。

“这13个学科基地已经成为了学科教学研讨基地、学科教学资源研究与集散基地、学科教育培训基地,深受一线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株洲市教科院院长吴刘光明既自豪又自信。

不仅仅是学科基地,2011年,株洲市新配和更新了9所高中学校理、化、生学科的仪器设备,新装备22间通用技术实验室。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新建文科综合实验室和理科综合实验室17间。2012年,更新9所学校的“班班通”终端366个,新配和更新了9所学校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的仪器设备。教育局还计划在2013年更新9所学校的计算机共2466台,改造升级网络和校园广播系统。

按照株洲市教育局的设计初衷,促进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多样发展才是目标所在。所以,学科基地建设只是解决了市直普通高中的装备问题。在攻坚计划中,“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这套组合拳中的第二招。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就是支持高中学校从实际出发,发挥传统优势,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环境,建设一批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三年攻坚计划”的愿景是打造4所全省一流的优质高中,培育1所国家级特色高中和1所省级特色高中。

美好的愿景没有落空。

2012年6月26日,株洲市八中“梦航”音乐会如期上演。大型歌舞《青春飞扬》、原生态舞蹈《赶山》、芭蕾舞选段《万泉河水》,以及钢琴、小提琴独奏……让观众如醉如痴。这个连续举办了四届的音乐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株洲有个“搞音乐舞蹈特别厉害”的学校。学校选送的舞蹈《花开时节》获第九届新加坡“世界‘金狮奖’音乐、舞蹈大赛”最高奖,2012年8月25日学校又应邀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夏季音乐会”,《青春起跑线》的舞蹈惊艳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我们学校已经获批市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验学校”,校长曾湘漳告诉记者,八中在舞蹈特色教育方面的成绩已是有口皆碑,艺术考生高考上线率达90%,学校还拥有全省一流的中学生篮球队、桥牌队等。

第6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广大高中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行为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高师院校为了顺应高中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要求,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从改革效果来看,高师院校仍然没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教育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教育培养模式滞后于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速度。本文针对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探讨了当今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高中新课程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等进行了新的诠释。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与内容、教育实践环节、教师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该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是学科专业的播种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厶作探究的协作者,是资源保障的服务者,是终身发展的示范者……由此可见,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高师必须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满足高中新课改的要求。

一、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对广大高中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行为等提H{如下的要求。

1,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掌握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理论,具有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

2,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广博而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具有驾驭新教材。有效指导学生提高课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进行教学和具有教学评价的能力。

5,对课程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要具有新的价值观,同时具有在新价值观指导下的教学评价能力和组织教学评价能力。

从高中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目前,作为培养教师“母机”的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准教师”来说,显然还不具备上述的诸多能力。

二、当前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重新调整。教学内容仍然陈旧。

近两年,我国大部分高师院校对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把传统的三大模块体系,即专业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改为通识课程、教育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七个模块。改革后的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选修类又分专业选修和公共选修,学科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重由原来60,以上下调至15,左右,教育类课程由原来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教育实习,改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和教育实习。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实践课程的课时和学分。另外还加入了创新教育的课程。从课程设置上看,改革后的课程更加合理,也更有利用培养出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广博而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师。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大部分高师院校也进行了改革。规定各门课程都尽量采用最新出版的教材,但即使这样。其课程内容的宽泛性与完整性远远达不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要求。达不到迅速发展的教育实践对师范生教育理论与技能的要求。由于高师的教授们用惯了老版本的教材,所以在他们的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仍然以老教材为主。许多新版本的教材,更新率低,有些作者只是变化了教材结构,教材的内容和老版本的大同小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教育类课程教材多数虽都已更新,由于教材的出版周期长,当今新高中新课程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变化,新的教育思想、理论不断产生,致使教育类的教材不论怎样更新。其教学内容、观点总是落后于当前,总是无法满足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手段仍然单一

从整体来看。高师院校师生对新课程的认识比高中迟缓,表现在教师方面,高师院校除了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及一部分参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外,大多数教师由于学科壁垒的阻隔,长期致力于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无暇跟踪教育理论的新进展,先前学习的教育理论大多已经陈旧,因此,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等基本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育理念滞后表现在学生面。尽管高师院校在相关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新课程的通识教育,还专门增设了32学时左右高中新课程培训。但由于有关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空洞,仅限于理念上的灌输,缺乏实践性和实用性,致使相当多的学生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有的似是而非,有的若明若暗,有的浅尝辄止,有的一知半解。反映在以后的教学中,就是不能将先进的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仍然重教轻学,以教代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过多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多年来,高师院校教师基本沿袭了前苏联的学科中心体系。追求课程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习惯沿用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个性发展。虽经多年改革,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同,教师主体的地位少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对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显得很不适应,教学方式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如高中新课程中新增设了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研究性课程及选修课,但我国现在大部高师院校却大多实行分科教学,授课的方式多为讲授式,强调“专”“精”效应,很少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具有多媒体教学的能力。的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及师生互动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PPT文件取代粉笔和黑板,从以三维动画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到网络教育平台的利用,都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然而现时不少高师院校教师依然习惯于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上课。或者将Word文档、P胛文件照搬到屏幕上,成了电子黑板,教学手段及其单一。 (三)增设了实践课程,但实践过程封闭,缺乏竞争与活力。

在实践课程改革上,高师院校除设置教育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外,还增设了教师口语、板书与板画和微格教学等教师技能课程。但实践教学过程并不理想,缺乏竞争与活力。例如,微格教学课程,每个学生仅有一次10分钟的微格教学实践,这样的机会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实在是珍贵而且稀少,学生通过微格教学的环节提高自己的教师技能,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教育实习是学生得到实践锻炼最重要的环节。但目前很多高师院校的存在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够。投入精力不足的问题,再加上缺乏足够的见习、实习基地。有的高师院校干脆就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学校,自主安排实习。导致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薄弱。甚至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了师范生教育技能的提高。由于实践课程的环节严重缩水,导致师范生在教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管理等教学技能水平上存在缺陷、延长了师范生入职的适应过程。以至于高中优秀教师普遍认为高师院校的课程与教育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低下。

(四)评价理念已更新。但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高师院校虽然早已实行学分制。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多年来落后的评价体系,高师依旧沿袭多年单一的课程闭卷考试评价式。学生们仍然是“60分岁”。考试过关便是事大吉。这种单一的评价式早已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泯灭一空,致使大学课堂睡觉、说话的现象严重。学生们各行其事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们也早已找到了“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考试规律。虽然高师院校也尝试着评价方式的改变。把有些课程闭卷考试改成开卷考试,但开卷考试的题目缺乏新意,学生往往是迅速地在书上找到答案后,抄到试卷上,之后交卷大吉,考试过程变成了一项抄写的体力劳动。有些课程虽以小论文的形式考核,但因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有关科研论文撰写的指导和训练,最后交给老师的小论文大多是没有自己观点,东拼西凑图书馆资料整合后的文本。毕业论文的评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面对学生写出的“糟糕”的论文,有些高校教师甚至呼吁取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虽然高师院校加大毕业论文的学分、课时,加强了论文导师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这却依然不能改变和提高论文的档次和质量。毕业论文的题目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只有极少数学生能拿到实验。做问卷调查的题目,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题目还是局限于理论层面,这使得大多数学生无暇思考自己论文的框架、结构和观点,就从网上大段大段地下载资料。之后大量的资料堆砌在一起,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这样的评价体系势必使师范生把在大学期问评价理念带到高中,这样的评价观也必然妨碍高中新课改更深层次的推进。

三、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高师院校仍须加大改革力度

“基础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服务对象”教师教育如果脱离了基础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为更好地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需从理念到思想,从课程体系到课程结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等方面都要作相应的变革。

(一)加大实践课程管理力度,让实践课程真正发挥实践作用。

发达围家普遍认为,教师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教师培养应该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的“摸爬滚打”和“师徒相授”。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教育实践环节。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可以认为。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途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其主要做法,一是加强教育见习的管理,改变教育见习走马观花,走过场的现状,二是以微格教学训练为抓手,加强模拟实习、试教、说课训练,三是加强教育实习各环节管理。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实习过程管理等,切实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内容偏重学科知识与高中新课程相脱节的现状。紧密结合生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努力吸收现代科技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成就,充分体现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更新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少而精,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要在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础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面满足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自身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反对“满堂灌”和“填鸭式”等做法。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精讲教学内容,及时介绍学科发展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第7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一、科技馆教育传播的要素分析

教育传播学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交叉学科,对科技馆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教育传播学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受教育者。因教育信息和教育媒体与本文研究的内容关系不大,下文将重点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角度阐述:

1.教育者。科技馆教育者应该由三类人群组成:教育管理者,负责研究科技馆教育理论、策划和组织实施教育项目等;资源建设者,研发学习资源,包括展品及配套的学习单、教材和指导手册等;学习指导者,包括辅导员、实习生、志愿者等。教师群体有丰富教育经验和教学资源,应充分参与科技馆教育传播工作。

2.受教育者。科技馆的受教育者,依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及需求不同,可重点分为以下几类群体:①学生群体,可细分为儿童、少年和青年三阶段,是科技馆最为重要的受众群体。科技馆应依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及需求特点等进行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实施。②家庭群体。据统计,科技馆参观受众中有超过50%是亲子家庭,即“家庭群体”。③科普教师群体。是科技馆受教育者的重要部分,他们一方面接受科技馆各种教育资源并参与教育培训;同时也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流动展的种子教师,承担起教育传播者的角色。④社区群体;⑤其他群体。如偏远地区的受众、行为能力障碍人群、有特殊需求的专业人士等。

国内科技馆发展的30多年,一直将学生群体以及以青少年为主的家庭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忽略了教师群体的作用。本文重点围绕教师群体进行分析。

二、国外部分科学中心科普教师项目的情况介绍

(一)美国探索馆的教师项目

1.师范学院。“师范学院”启动于1998年,其对象是初、高中的科学科教师,包括初教者项目(两年以下初、高中科学或数学科教师)、暑期学院(新教师和在职教师)以及领导者项目(丰富教学经验的教练和导师)三个层级。这三个项目相互重叠构成对科学教师的完整培训体系,通过持续的周末讲习班、先进的暑期学院以及互联网资源在线支持来实现。

2.探究学院。这是职业发展项目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将探究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探究式学习工作室和研讨会适合职业进修者、管理者、首席教师、国家教育改革领导者、校外教育者、大学社团等各种学习者。此外,该项目还在线教学指南供课堂教学实践者使用,指导探究式教育实践。

3.展览教育资源共享。成立于1999年,其目的是帮助每个合作方学会如何将展品作为教学工具进行使用并设计活动或展品。该项目还会依合作方需要开发工作室,包括如何加强讲解员素质、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开展教师职业进修项目。

(二)芝加哥科工馆的教师项目

1.教师教育课程,面向学校教师免费开放,包括连续5天的暑期培训课程和学期中6次课程培训,内容涉及生命、地球、环境和宇宙科学等。通过该课程,老师可获得科学课程的课件、材料和视频。参与系统培训的教师还可获得科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学分并得到中学科学教育机构的认可。

2.教师实习项目,面向伊利诺斯技术学院和芝加哥州立大学学习教育的学生。他们在芝加哥科工馆工作6周时间,参与教育项目的策划实施、观众辅导等。

(三)安大略科学中心的教师项目

1.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通过体验式讲习班,加深教师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传给学生。这为教师提供提问、讨论并分享的机会。

2.教师学习资源提供项目,提供教师指南、展览查询、课程、电影或展厅相关资源等供教师下载,还提供若干活动,如新型教师资源,提供展厅展品的探索指南;展览/项目探究,为部分项目、讲习班等提供专题展览探究活动;同时还包括如实地考察小提示、学校课程评估表等其他信息。

(四)新加坡科学中心的教师项目

1.专业教师研修班,以实验室为基础并包括大量的动手项目,教师可以依据一定的规则设计不同活动项目,学科内容包括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厨房科学和数字媒体等。同时,还会分享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2.科学交流与创新教学研讨会,这为教师提供与专家进行科学交流的机会。它与传统课程不同,除注重教学策略、课程评估外,还关注其教育理念如何应用于实践;并鼓励教师创造新的、展示科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

三、我国部分科学中心科普教师项目的情况介绍

(一)台湾地区科技类博物馆的教师项目

1.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老师项目

科博馆设置科老师(自然科学辅导教师),高、中小学内担任自然科学教学或具有服务热忱的老师都可申请成为科老师。其职责包括担任义务联络员,负责学校与科博馆之间的联系;协助师生到馆参观或研习活动,随队辅导教学活动,促使学校运用馆内资源开展活动;推广科学教育活动,参与活动规划与推广。

2.台湾自然科学教育馆的科普师资培训课程

科教馆举办常态化的科普师资培训课程,主要面向全台湾的国小教师或本馆科老师免费开放,性质上是国小教师的在职进修课程。内容上配合自然与生活学科各学期单元进度设计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延伸。培训课程分三类:①主题式师资培训,围绕某一大主题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课程,采取滚动轮换方式更新;②科普式师资培训,开展一次性体验活动,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小制作任务;③种子教师培训:接受科技馆的先期培训后,负责培训学校教师,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科技馆的展品和教育项目资源,进行科技馆教育项目的推广。

(二)中国大陆地区科技馆的教师群体活动

在中国大陆,仅中国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及厦门科技馆开展教师群体活动。中国科技馆的教师活动分两类:(1)科普教师专项培训:对象为各区县青少年科技馆工作人员和北京市中小学科学课老师;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及演示实验、科技小制作、科技魔术等。(2)团体预约教师培训:针对学免的团体教师进行培训,介绍科技馆可提供的教育资源,如参观路线、实验演示、学习单、活动室活动等。

广东科学中心的教师群体活动也分为两类:(1)在线资源提供,如学生工作纸、专项探究活动、室外展项定向探寻活动等电子资源;(2)联合教育部门、师范高校、中小学等开展交流培训活动,内容包括科普教育资源介绍、交流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的教育理念以及探索课余科学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等。

厦门科技馆会对其培训中心外聘的科学课老师进行教学培训,这些外聘老师多为各中小学的科学课老师。对其进行的教学培训也会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国内科技馆学校教师项目的发展建议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国内科技馆教师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和形式较为受限。而国外科学中心的教师项目则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本部分结合我国科技馆发展现状,对教师项目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一)明确科技馆(科学中心)的功能定位

国内科技馆应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的提供中心和科普教师群体的培训中心。欧美科学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学教育资源已成为馆校结合合作模式的重要保障。如展品资源可作为教学用具,课程、培训等是教师技能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普教育人员成为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网络资源成为教师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宝库。我国科技馆要想与学校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应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学校科学教育的资源提供中心。同时,科技馆应担负起中小学科普教师培训的职责,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升科普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水平。

(二)充分认识到教师项目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项目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正规教育中的重要群体,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教学经验和媒体使用能力。同时,他们也将成为科技馆科普教育的传播者,一方面,参与科技馆组织的科学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承担起“种子教师”角色,完善科普教师的培训链条。他们既是教育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实施者和评估者,对活动开展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阶段、分步骤的组织教师活动

国内科技馆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科学中心在教师项目的先进经验,在结合本馆可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层次化、多样化的科普教师活动。

1.初级阶段应努力将科技馆打造为科学教育资源的提供中心。基于此,除了开展对团队预约教师的培训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如官网、微博、微信)新媒体手段来完善学习资源提供项目,如学习单、展项信息、活动信息、电影或展厅等资源;还包括专题探究活动、活动评估表以及问卷调查等。

2.中级阶段应努力将科技馆打造为科普教师群体的培训中心,包括教师交流会和教师培训两种形式。在这一阶段,应与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及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引领作用、高等院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和教师资源及中小学校的科普教师力量,推动科普培训和交流活动的开展。

3.高级阶段应开展如美国探索馆的师范学院、探索学院等内容。此时,培训对象已不局限于培训科普教师,学校管理者、国家教育改革领导者、校外教育者都可能成为培训的对象;活动内容扩展至完整的课堂活动、系列化的培训体系、结合探究理念的探究工作室和研讨会等。这是对科学中心的高水平要求,目前在我国科技馆中还比较难以实现,是一个较为长远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创新我国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对策研究》课题组.《创新我国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对策研究》结题报告[R].中国科学技术馆,2011.

[2]白宗新,陈竞蓉.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科技论坛,2005,(03).

[3]PhilipBell.LearningScienceinInformalEnvironments[M].theNationalAcademiesPress.WashingtonD.C.2009

[4]GeorgeE.Hein.LearningintheMuseum(MuseumMeanings).1998.

第8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根据市教育局2010年度工作思路、市教育培训院研训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常规管理,狠抓教育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开展以教育教学和校本研训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维和重难点为课题研究的教育科研活动,加强课改实验研究利教科研管理。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强化教学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开展以抓实常规教研为主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务实稳妥推进有效教学的实施,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探索构建有效教学的策略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3、开展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主题的教学评价研究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多侧面地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评价教学,用评价规范教学,真正发挥评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功效,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4、加强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选课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和模块教学等难点问题的研究,将高中课改推向核心区域。探索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依法科学实施高中新课程。

5、加强教育教学制度重建。根据省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修订、完善和细化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测制度,落实“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每学期对我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争创“规范化学校”。

6、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组织高中教师学习教育局转发的《海口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将高考质量评价与学生入学成绩结合起来,将学生的高考成绩与特长发展和综合实践能力等结合起来,力求评价的综合性、全面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以教学质量评价引导和促进高中课改的深化,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这个中心,根据研训合—的新形势、新特点,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努力提高教研效益与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教研要质量。

(二)突出两个重点

1、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研究普通高中课改实验中的深层次问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两大热点和难点为专题,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卜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通过课改或教学开放周等形式,组织学科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将先进和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突出课堂教学规范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结合有效教学的开展,下大力气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我校常规教学、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三)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各科组要有计划组织本组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引导本组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思想。上好每一堂课,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2)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称评聘、评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实行“一票否决”。

(3)开展以网络研训为突破口的优质资源库建设,建立三支队伍: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指导队伍:一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深谙教育教学规律且熟悉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研究队伍:一支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结构合理,学历达标,师德高尚,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教师队伍。

2、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狠抓教育质量

建立健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各年级教学过程管理,抓全程,全程抓,强化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质量意识,建立教师质量奖惩制度,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抓住重点,创新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继续实施新一轮(XX—2010年)中学教师全员培训,把新一轮“岗培”与“校本研训”、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的总体部署分步实施,迎接省级评估验收。

(2)青年教师除参加校本培训外,重在自主学习、专业教师指导。个人自主学习主要是阅读规定的教育专著和自我进行课题实验,指导教师对培养对象在教学及实践研究方面具体引领。师徒均做好读书记录以及活动记录。

(3)本学期校本研训的重点,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帮助教师从多角度反思,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帮助教师学会教学,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重建学校文化。

共2页,当前第1页1

(4)遵循“三级培训,以校为本”的原则,把基地培训和校本研修结合起来,积极拓宽课程实施途径,充分利用网上全员培训资源和远程教育手段。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充分发挥校内名优教师的优势,开设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犁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使广大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有所获,学有所用。

(5)规范培训档案和学分管理。教研室要对我校培训档案进行检查,规范、完善教师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教导处组织“学分登记年审小组”,对我校教师XX年年度学分登记审查,送市教培院年审。

4、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渠道,加强原有课题的继续研究、指导和管理工作,教研室组织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风气,以教研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各学科组应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合理利用网上资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规范教学过程,提高管理效能。

加强新课程下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案。本学期拟试行我校64项教学管理制度。

6、加强对本届中考、会考、高考的科学研究和备考工作,提高备考效率。

(1)教导处要组织各年级组对上学期高考、会考、中考以及各科期考进行质量分析,认真分析各科在考试中所暴露山来的具体问题,找准原因,研究对策。

(2)加强对本届中考、会考、高考的研究和备考工作。各年级备课组要发挥团队优势,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应考计划,减少应考的盲目性、随意性。各种任教师要与一所重点校的同科教师联系,定期上门听课、取经、交流信息等。

(3)学校领导要关心照顾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对成绩突出的毕业班教师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调动教师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继续抓好教研组的规范管理。教研组长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组织实施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原则上隔一周开展一次教学教研活动。要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为主渠道、学法指导、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以及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工作,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各教研组长要发挥“教师多媒体备课室(二楼)”的作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弥补教学上的不足。

8、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凡两人以上任教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学科,都要成立年组备课小组,选定备课组长。备课组长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备课要求,逐项落实,并认真做好记录,每二周送一次考勤。各年级备课组长要与年级组长、科组长协商,有计划地安排好各学科的单元过关测试,考试的成绩送教导处汇总后在年级内公布(严禁成绩做假)。

9、本学期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三本”(即教案、学生作业批改情况以及教师听课本)。教案以及作业批改均按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执行。听课次数按教育局的要求进行。

10、开展评教评学和行风评议活动,促进教师师德师风的根本好转,形成良好的教风。期中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全面听取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见。期中还将进行一次“评教评学”学生座谈会,凡是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将实行“问责制”并限期改正。

11、加强对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欣赏课、综合实践课以及选修课的教学指导,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2、继续加强对理、化、生、计、语音等实验室的管理、检查、指导,充分发挥这些实验室的作用。购置所需的实验器材,开足开好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逐年改造一批实验室。

13、加强对兄弟学校——新坡中学的支持。定期派出有关学科骨干教师上门支教、送教,相互学习,共同进行。

第9篇:高中学科教育培训范文

20__年全县师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突出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教育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农村标准化学校教师培训等为重点,根据昆明市教育局制定的《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园丁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实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园丁工程”的重点,明确表述为对农村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工资待遇和教育培训“四倾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模式,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创新教育干部培训机制,着力提高教育干部队伍素质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解决和理解深化教育改革中出现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去年开展了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新一轮全员培训。继20__年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基础上,今年仍认真开展新的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作,对11名已培训的新任校长颁发培训合格证,使全县中小学校长100%持证上岗。以此同时开展中小学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培训工作。

二、加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着力打造骨干教师群体

骨干教师培训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过硬、专业优良、有研究潜质、教学个性突出、实践能力强、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在教育教学方面起带头作用,在校本研修中起引领作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与县内外名师的联络、工作协调、学员的综合性深度培训、聘请县内外教师、专家学者担任和指导培训工作。主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需求,确定研究课题,集体攻关合作完成。

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疑难问题为导向。具体包括:

1、薄弱学校指导并选定一所农村薄弱学校为实践基地,开展以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相关学科教学质量为重点的研训活动。

2、建立骨干教师上挂培训制度,每年选拔一批扎根农村教育的骨干教师到县内外集中脱产培训,促进其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视野,重构知识体系,增强学科研究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使其在农村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返岗研修并在学校和本乡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新的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3、组织开展评选推荐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表彰活动。

4、按照昆明市骨干教师动态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的相关规定,去年以中学为主,今年主要是小学。使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更加规范稳定有序进行。3月底完成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乡级选拔培训工作,4月底至五月完成县级培训、评选工作,并推荐出市级评选名单。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充分调动和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多形式、分层次开展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为核心的继续教育培训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昆明市《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强市的决定》等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精神,加强我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要求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每年平均不少于45学时。通过培训,使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基本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1、强化师训工作软环境建设,积极投入教育改革,创新师训工作理念,求真务实,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力争有新举措新突破新发展。

2、积极开展“三生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充分认识开展“三生教育”的重大意义,明确“三生教育”内容、渠道和形式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求全县教育系统各学校把实施“三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做好各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组织考核、学分登记认定等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管理考核制度,促进校本培训规范有序地开展。并做好“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总结收尾工作等。

4、继续做好全县中小学班主任远程、非远程培训工作。切实加强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指导、管理和考核。

5、组织完成好全省中小学教师寒、暑两次履职晋级报名、培训、考务工作,按县教育局责任目标考核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电子管理工作。

6、结合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与亮点课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论坛,努力把××教育论坛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7、据调查很多学校由于无专业教师而不能开设音乐课,今年预计对艺术教师进行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校正常上音乐课。

8、根据昆明市教育局制定的《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园丁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从今年起,新增小学幼儿园老师需有专科学历,新增中学老师需达本科学历,学历不达标、年龄在45岁以下的老师,必须在2015年之前以进修方式取得学历,到2015年学(来源:文秘站 )历仍不达标的老师,将不得在教学岗位上任教,而逐步转岗到后勤、管理等岗位。为此,继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认真作好08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班和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班的面授、考试等工作,预招20__年函授本科班新生学员入学,解决近年师专分配来教师学历提高问题。并适时宣传、筹划教育硕士的招生信息工作,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开办研究生课程班,使普高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达到30%左右,80%以上的职高专业课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努力使学历提高培训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到20__年,教师的学历水平达到昆明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即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拥有高一级学历的小学、初中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9、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中学物理、化学实验管理人员适时进行培训,使我县的中学实验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10、积极完成上级师训部门安排的各项培训任务,结合本县实际有的放矢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探索推进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培训工作。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财务人员培训、实验教师培训、卫生人员培训等各项培训以及其他临时性、突击性的培训任务。

四、创新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着力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1、认真落实《云南省第二期农村中小学校教学骨干培训班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履行县、校各项职责和任务,积极协调和配合培训院校,抓好参训教师的返岗实践与研究、教学跟踪与评价两个阶段的各项辅导与考核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送教、讲学、跨校兼职等为形式的导学活动,重点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2、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增强高一年级任课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促进教师新课程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提升高中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高中素质教育。今年继续在上学年的基础上,加大对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同步研修培训的管理力度,认真总结上学期经验,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加强组织管理、技术支持和过程监控。督促检查,明确职责,按时上报各种表册和信息,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3、按省教厅的布署,根据本县实际,创造性地举办小学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100人,分成两个班,每班分别进行两个时段培训,每次培训四天。

4、根据前学期调研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扎实有序的认真开展第五期小学英语的上岗培训与提高培训工作。以拓展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教学能力为重点,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项培训,着力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5、认真总结前两年标准化项目学校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以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反战为目标,继续组织开展20__至20__年13所标准化项目学校建设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为今后标准化项目学校建设持续稳定推进作好准备。

6、结合昆明市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特点,富有创新地举办地方选修课培训工作。培训前认真开列教师教学实际所需科目培训菜单,广泛征求意见,聘请县内外骨干教师、县外教学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和专题,开展地方选修课的系列培训讲座活动,今年的地方选修课程均安排六门以上,使××地方选修课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7、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每册教材)的全员培训方案,推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实施意见、布置安排启动工作,适时重点进行主要学科(语、数、外)知识培训。

8、下乡开展对学校教师教学现状、培训需求的调研工作;并写出调研报告,同时下乡开办讲座培训。

五、以对外办学为契机,实施“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办学机制

1、“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稳步有序推进。据省、市、县政府相关文件,我省利用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将用5年时间为 全省12870个行政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县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把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训点确定在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专业为《农业行政经济管理》与《农村企业经济管理》,招收学员35人,使学员拿到一张文凭、学会一门技术、掌握一类项目开发,成为具有大专学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09年继续做好此项工作已招学员30人正在就读本校,并准备预招20__年学员,进行组织协调、入学测试工作等。

2、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不达标及服务窗口行业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积极配合县语委、县信息产业办完成“三普”(普通话、外语、计算机)的教育、培训及考试工作。

3、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业培训,前两期培训已基本结束,如期圆满完成,收效良好。继续完成09年137名培训鉴定合格证的办理发放。今年将继续做好实施此项工程。为此我校与××县就业局,××县农村劳动力办公室合作,在不影响且保证完成师训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计算机设备和师资力量,承担一部分培训任务。通过进行职业培训并推荐其就业,既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生存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进校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点。

4、认真组织20__年—20__年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计算机培训工作。今年初共报考134人,分五期进行,共计完成321个模块,由昆明市人才中心统一电子摄像并进行上机网络考试。预计今年继续举办20__年××县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工作,按新的要求组织落实,做好网上报名、培训考试及相关协调工作。加强计算机室的软硬件建设,准备启动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加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加强党支部的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优化师训工作的软环境建设,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2.不断总结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形式方法和档案管理,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求真务实,卓有成效。

3.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通过实施承诺制与问责制的新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各类岗位职责的执行、监督力度。

4.认真搞好新课改的通识培训、校本培训、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学分考核认定与发证工作。

5.我校已经创建成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要力争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努力搞好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等硬件建设,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好准备。

6.严格考勤制度,加大考勤惩奖力度,把病事假与年终考核、各类奖金直接挂沟考评,努力实现优勤优质优效优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