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劳动实践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实践感悟

第1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1.本规定中所称的“普通工”,在建筑企业(包括各种工程队、修建队)是指从事挖土、担土打夯、调制灰浆、筛洗砂石和搬运砖、瓦、木料、砂石、灰浆、钢筋的工人,以及清理现场的工人等(“灰土工”是否包括在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确定);在厂矿企业是指临时招用的从事搬运原料、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工人和清扫车间的工人等;在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是指临时招用的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工人。

2.本规定所称的“勤杂工”,是指在企业、事业、机关、团体中的勤务员、服务员和一般通讯员,不包括旅馆、饭店、浴室等企业中从事营业工作的人员。

(二)关于普通工的工资标准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劳动力主要来源地区分别规定几个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该尽可能在同一地区招工。

2.普通工的收入与农民的收入作比较的时候,应该以建筑业普通工的三个等级中的二级工的工资标准与农民的收入作比较,以普通工的日工资标准乘以二十五天半作为普通工的月收入,以一个农民劳动力的全年收入除以十二个月作为农民的月收入。

3.普通工的工资标准,应该根据他们所担负工作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4.计算城乡生活费,应该包括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文娱费及因在建筑工地工作多耗用的鞋袜费。

5.普通工实行“新人新标准、老人老标准”,应该采用对于老工人补发新旧工资标准差额的办法,以便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单位可以统一按照新的工资标准规定计件单价。

6.家住城市的长期临时普通工,应该按照“新人”待遇,执行新工资标准。

7.临时普通工合同期满续订合同时,原则上应该执行新工资标准。如果遇有特殊情况,应该在符合暂行规定精神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灵活掌握。

8.铁路、交通部门的普通工同样执行地方规定的工资标准。

9.厂矿企业的正式普通工的工资标准今后如何处理,另行研究。

(三)关于勤杂工的工资标准

1.勤杂工的工资等级一般以不超过四个等级为宜。

2.大、中、小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勤杂工工资标准,应该有所差别。

第2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关键词:劳动实践;综合能力

我校占地面积约10亩,校园里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大桥相伴,古樟辉映,校园面积宽阔,环境舒适优雅。2009年,我校被确定为桂林市、资源县教育局劳动实践基地,学校通过基地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育人之路。

一、以基地为依托,为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搭建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变革,它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职能的变化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使教育教学从片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实际,确立了《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劳动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合理组织并采用多种活动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一)采取分级管理模式,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基地菜园18块菜地都分配到每个班级,每个班分为4个小组,轮流管理。为了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基地的打理、翻耕、播种、浇水、除草等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要求学生每次劳动后都要写日记,并做好观察、记录蔬菜生长过程,及时总结经验。

(二)开展行动研究,上好研究课

我严格做到: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积极进行总结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概括出研究结果,形成教学反思,引发新的问题,使研究具有动态性,突出指导性。从沙地整理的要求、栽种时要成线、对称、品种种植成片、完工后工具收集摆放等方面加以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一次菜地负责人在几次喷药后发现没有效果,蔬菜一天天枯萎下去。我知道后,随即组织学生观察、探索,终于弄清是蜗牛在作怪,于是学生就去找消灭蜗牛的药剂。虽有但很难买到,于是又另想他法,最后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利用早晚的时间捉了几天,使蔬菜长势逐渐好转。

二、加强过程指导,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熔炉

小学新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小学生能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不要把上课下课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劳动实践基地的创建,更便于学生在种植、观察、体验、交流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蔬菜基地中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对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健康成长、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利用基地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当“菜农”,种植各种花卉、蔬菜、果树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播种、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期管理、种子收藏等生长全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教师可组织学生从播种、发芽、开花到结果长达5个月的亲历种植、观察过程,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延伸到劳动实践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味劳动成果的喜悦,使“劳技”教学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实践空间,实现教学资源互补之目的。

例如,在进行地瓜“翻秧”的教学实践时,开始学生们争论不休,因为有的学生说不用翻秧,有的说必须翻秧,否则就会影响产量。为了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我让学生多咨询农民再下结论。几天后,学生进行交流后才知道:原来在水分充足的情况,茎节处有次生根生成,次生根能大量吸收养分和水分,从而造成红薯产量低,在这种情况下,红薯藤蔓就要经常翻动。而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少翻动或不翻动红薯藤蔓,让茎节处的次生根生成,为植株的生长提供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这有利于植株生长和生存。学生在了解到正确的知识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开始了翻秧实践。

(二)形成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第3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通过实践创设情境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参与适当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体验。譬如,我在讲授《锄禾》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并要求学生写出劳动的经过和感受。当上课钟声响起,我就先让学生以这次劳动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然后开始导入《锄禾》的学习。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兴致勃勃地进行互动性讨论、感悟。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认识的内驱力,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唤起学生的经验积累来同化新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2.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生活经验更不足,对诗句的理解、体验、感悟常常会出现障碍。假如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融声、光、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譬如,我在讲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通过多媒体将庐山瀑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一看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不言而喻地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这样,不但缩短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实际距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整合资源,产生美感

小学教材里收录的古诗词不少,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整合课文资源上做“文章”。教师必须坚持采取“两步走”的整合策略:

第一步,整合同一主题的诗词。小学教材里的古诗词中虽然作者不同、写作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如以“送别”而言,有李白的《赠汪伦》,抒写汪伦以歌声送友人,作者借潭水抒友人对自已感情之深;也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人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和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学生只有对上述同一主题的诗词进行整合,才能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第二步,把握同样题材的作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譬如,我在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疑问:“此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许多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诗人的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拓展了视野,更加深入地感悟诗词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三、感悟意境,以诗传情

第4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关键词】德育工作 和谐发展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一定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个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系统过程。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1.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显著。比如:母亲节、教师节时组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时组织爱国主题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加强礼仪常规教育。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开展了争做文明学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进行常规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升旗手由各班自主申报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增强了教育效果。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为了让学生贴近生活,体会劳动人们的辛苦,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念,我校每年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彰武县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生产劳动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一批批学生在那里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练了本领,磨练了意志。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的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的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

1.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通过校外活动培养学生品质。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烈士陵园、敬老院、生产实践基地等单位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三、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学生的德育工作还要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相应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把教学楼走廊设为“文化艺术长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各层长廊内容各具特色。一楼长廊设有校歌、校徽、校风、校训、交通安全等栏目;二楼以舞蹈艺术为主,记录了学校舞蹈队的辉煌历史,收集了舞蹈队的演员们参加省、市、县及国家各级各类比赛和演出时的精彩瞬间,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三楼以绘画艺术为主,用四块版面展出不同年段学生的绘画作品,定期更换内容,记录了小画家们的成长过程;四楼以班队报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第5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火红的五月不仅是当代大学生燃烧激情的月份也是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劳动光荣,是劳动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当一位劳模站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应感到遥远而无法靠近,而是怀着亲近而可敬的心情去感悟我们伟大的劳模精神。

   

校党委宣传部为了能让我们学生一代能够更好地体验劳模精神,感悟劳模品质。在五一期间,组织了一支经贸管理学院团队,奔赴台州荣时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一天半的“走进劳模”活动。

   

5月3日下午,荣时集团的副总、浙江省劳模周成志一行接待了我们企业实践小组。在会议室,他向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之后,介绍了企业的有关情况:荣时集团作为专门制造打火机和鞋业的民营企业,在不断地壮大企业内部自身力量的同时,经受住国际市场的考验,稳中求发展。随后便带我们参观企业的各条流水线:材料的入库、切割、构型、磨平、组装成品等各个环节。同学们晓有兴致的观看企业流程和了解有关情况。

   

从下车到参观企业结束,周总给我们的影响始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他身穿职工工作服,来回于车间之中;脸上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一切都是这么自然亲切,可以想象皱纹是掩盖不了一个艰苦创业而走向成功的劳动知识分子的艰辛历程。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上海人,经历过从国企走向民企,顶着各种压力,逐步从一个普通员工走上企业副总的不平凡的经历。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各方面素质修养。工作的认真负责不仅是企业员工切身感受到,同时也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真实感受。我们刚进企业要事先安排好宿舍区,且要进行流水线参观。作为副总的他亲自为我们安排好宿舍后还教导我们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并且由于工作繁忙安排了一个具有多年经验的企业负责人给我们讲解各流水线上的有关情况。抓住细节,不忘自己是企业的一员,具有主人翁精神。这一点我们企业实践队感受深刻。周总的细心,不仅是对自己身旁的而且对企业的细节也如此。在带领我们穿过企业时,由于路旁的消火器橡皮弹出,被周总发现后,马上弄好安装至原位。不忘随时随地地教育员工。5月4号清晨,我们实践队与企业员工一起升国旗。合唱国歌时,由于部分员工文化程度不高,对国歌熟悉程度不够。周总就对员工进行了现场教育。

   

在接触企业时,可以说莫过于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和协作。与企业员工联欢也是我们这次企业实践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事先没有经过预排,而直接进行员工与学生节目融合表演,不仅是对员工与学生能否默契搭配的一次检验,而且也是对我们企业实践队的一次挑战。联欢中,各项小品、歌唱、相声、大合唱等节目使晚会一次次迭起。

   

在接触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时,最重要的是与企业管理层的接触,因为一个英明的管理层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周成志作为企业副总、浙江劳模在不断输入自身管理理念壮大企业本身同时,也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劳模,周总也不忘教育我们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不断充实自我,同时要加强团队协作精神。自身定位对于一个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结合自身明白自己能干什么,而不是什么够能干。同时在与周总座谈时还体会到,其特有的管理理念:强化民主意识,形成全员参与。上至国家,下至企业,能否发展,民主很重要。对于一个民营企业形成个人主义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如果形成员工敢提、敢说的氛围,不光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会长久地发展下去。减少程序、精减成本。实现利润是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一个企业如果能把现有程序5步减少至3、4步,这难道不说是资金节约的过程吗!当然这需要企业人员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关心下属,丰富生活。关心下属的吃穿住行,融入下属,与下属心贴心,不仅能够使下属了解管理层而且能够形成无话不谈的朋友,从而间接的为企业献言献策。

   

当谈及周总成功的背后是否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时,他深有感触的是:向上的精神。一直支配着他努力工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对于周总如何形成这种信念以及取得今天的成功,是家庭的力量无穷力量。值得欣赏的是周总现在还保留着剪报的习惯,因为他坚信“活到老学到老”。利用平时空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了解社会,完善人格。

   

实践的第二天早上,我们分别安排到各个车间和板块进行实际操作。我作为实践队板报小组成员,毫无疑问被安排到企业宣传板这一块。宣传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因为板报不仅在宣传自身文化的同时还要向外界展示企业的活力和朝气。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校园板报与企业板报的不同。为了板报最终在体现劳模精神的同时不忘青年人所应该具有的朝气,我们还对企业进行一番了解。

   

其他实践小组成员在亲自下车间进行劳动中,也尝到了劳动的辛苦,但热情还是不减,因为在不断增强劳动意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的相关流程,并且与员工进行适当交流和协作,从而感悟到劳动的价值。

   

经过短暂的企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到,荣时集团今天的成功来源于企业员工的不断奋斗和进取。作为一个专业打火机生产商,正是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市场的搏击中,造就了敢于在狭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韧性。作为荣时集团的副总,管理层的经营理念能否体现科学性、先进性,甚至于务实性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荣时集团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三高”思维,在激烈的国际打火机市场中形成的只有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发展的思路,才使企业慢慢的具有源源不断的生机,才使企业在市场的大潮中不断成熟。

第6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①、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②、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③、不限篇幅和篇数;④、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

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深入村屯,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总而言之,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怕”变“乐”,由被动变主动,,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参考文献:

第7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民主;和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29-0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民主、和谐语文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中,教师总会看到一些学生不能够积极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尤其是阅读教学,无论是自主感悟还是创新感悟,他们都是无动于衷。这应当是阅读感悟的课堂不能出现宽松、民主、和谐气氛之大敌。为什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这样?究其原因是教学中学生不被尊重的缘故。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有自尊,如果在学习中自尊都没有,他们就会不愿意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己任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语文课堂气氛。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阅读感悟的“劳动”成果。从平时学生的阅读感悟看,学生阅读感悟的“劳动”成果是他们都感觉不到的,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的阅读感悟就更是一团糟。但从以尊重学生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语文课堂气氛的角度去思考,不管学生阅读感悟是怎样的,教师都要从学生的人格意义上加以肯定。如教学《姥姥的剪纸》时,一些学生的感悟多在浅表的文字意义上,为此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逐步地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深刻的文学和文化感悟。这样,学生在感悟时,会感到宽松、民主、和谐,在获取成功时更会感到心情愉悦。

二、关爱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学生之间存有一定意义上的差异,这是任何班级都不可避免的。因而,促进学生之间的逐步平衡,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是完全依赖于对学生进行机械重复训练去达成阅读感悟的目的,而应当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对学生施以一定意义甚至严格意义的关爱上。在相关阅读感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得出的结论是,关爱学生是实现宽松、民主、和谐语文课堂气氛理想通道。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都去施以爱。而教师想要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比较炽热地爱着学生,就需要良好的心态,需要理想的方法。如对一些问题学生,在阅读感悟上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尤其是那些学习行为和思维存有严重问题的学生,更不能经常对其进行辱骂和斥责。教师只有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那么学生在阅读感悟的课堂中才会感到愉悦。如教学《青藏高原一株柳》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感悟的交流,一名学生所交流的内容让大家不知所云。但教师只要像于永正先生那样去循循善诱,像李吉林老师那样去热切期待,就会达到“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的效果。后来,那个学生有板有眼地将自己的感悟表达了出来。同时,其他学生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课堂教学更加宽松、民主、和谐。

三、 凝聚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的阅读感悟,从语文学科课程的相关特点看,应当是一个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但语文教学不能忘记学生阅读感悟的合作讨论,而应是经常开展合作讨论。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也经常利用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去讨论相关的阅读感悟问题,但总感到学生合作讨论的效果不是很好。为什么合作获取不到好的效果?首先是教师没有将学生的心凝聚到阅读感悟的合作讨论上来,致使一部分甚至是相当多的学生觉得合作讨论与自己无关。从这个层面上说,创设宽松、民主、和谐语文课堂气氛能高度凝聚学生。凝聚学生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创造凝聚学生行为的时空,二是让学生的智慧得以充分碰撞,形成智慧上的凝聚。如教学《姥姥的剪纸》时,在学生都沉醉于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先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联想,猜猜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是否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简简单单的一幅窗花。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在交流中,学生们说得非常得体和到位。如有的学生说姥姥的剪纸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器;有的学生说姥姥的剪纸是姥姥与“我”和周围邻居情感联结的桥梁;更有的学生说姥姥的剪纸是寄托着“我”与姥姥情感的载体,这载体不仅仅承载着“我”的童年,更为主要的是承载着“我”的多年,乃至于就是承载着“我”的一生。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凝聚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语文课堂气氛中进行阅读感悟,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明.增强小学语文课堂吸引力策略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S1).

[2]赵翠兰.我国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的调查――以F小学的个案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0(08).

第8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在公益劳动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清明植树中同学们毫不嫌脏、耐心、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干的热火朝天,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们倍感自豪,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我们学院组织的这次活动目的是为迎接新闻评估做的准备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学院的一分子,能够为此尽自己的力更为自豪。不仅能创造好的条件,也为我们自己提供了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性。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而学校组织的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第9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生活实际 生活素材 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通过一年多的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我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多方位的体验成了联系品德与生活的彩虹桥。

一、选取生活素材,有目的性地教学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虽然说新课程都配有丰富的图片,但这些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还是喜欢有血有肉的人物。教师要做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创设类似的情境(小品、生活情景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把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等,供学生探讨、解决,实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品质。

如教学《平安回家》这课,我特意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故事。比如《篮球女孩》,通过听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女孩为什么会失去双腿?失去双腿意味着什么,她此后的生活将面临什么等,进一步认识到车祸带给个人、家庭的伤害,懂得道路交通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幸福。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道德教育

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而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教育教学给予学生的不应是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知行统一,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不少偏远山区农村的孩子不爱农村、也不爱劳动,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找一份工作,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之所以形成这种思想,有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热爱人民。劳动是最光荣的,任何一种成功都与勤奋分不开的。“天才出自勤奋”,不仅揭示了一个朴实的真理,还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发奋努力。只有勤奋开拓、敢于进取,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儿童热爱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离开儿童的生活实际,要引导儿童回顾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回味生活。

例如,教学《春天来了》这课时,我先让学生在日历里找“春分”这个节气,带领学生走进“春姑娘”的世界,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春姑娘”,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争当环保小能手”的活动,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爱护环境的。孩子们个个畅所欲言,非常高兴。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所学知识。

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他们的生活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我们要灵活安排活动计划,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及早做出安排。例如教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时,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在课外时间,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秋天,收集图片、资料,自己动手画画,亲自拍照片,等等,让他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都能感受到秋天的美,了解到关于秋天的知识。

四、贴近生活,进行有效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创造情感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悟、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创设的情境可以是生活的情境,故事的情境,角色的情境,辨析的情境,是非的情境等,通过这些活动情境让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流角色畅性、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得到训练和发展。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模拟”、“创造特定的情境”等方式,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课堂教学实效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