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农村教育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教育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教育的现状

第1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农村教育是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对最迫切需要教育的人1:3,完成政府及国际社会对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教育使命;因而也产生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向往和期待。但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问题,与理想的农村教育有一定的距离。认清理想的农村教育及其实际。将会使我们理性、现实地进行农村教育。

任何教育都是功用性与理想性的结合,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农村教育的理想是什么?从农村教育功能的价值标准来看,抽象而言有两个方面,即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与之相适应有两种“定位”模式,即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我们习惯于站在社会立场上强调其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个别差异,影响了人的自主能力的发展;而现在农村教育的社会功能又强调了什么?农村教育是否只强调社会功能而无视人的发展在教育中的地位?理想的农村教育在这两者间的施行现实及成因,正是本文力求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教育理想缺失的表现

(一)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农村教育并未满足农村社会需要,造成教育理想的缺失;表现为教育目标单一,没有形成适应农村需要的教育质量观。

农村教育发展缓慢,没有培养出与农村需要相适应的人才,这与农村教育的目标错位有关。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应试性、唯城市性和离农性。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是面对少数尖子学生;不是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偏重于智育;在智育方面,不是力图促成学生智力均衡、全面的发展,而是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不是立足于农村实际,而是偏重于传授与高(中)考相关的知识。农村教育把目标定得如此狭窄,其结果是,一方面,本地教育的空疏无用日渐显明,人们对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另一方面,则与升学与否以及升学的质量作为评价农村学校的主要指标,把升学率的高低当作改变农村面貌的同义语。这样,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农村教育不应用精英型教育的质量标准衡量大众化教育的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历来是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但不少农村地区教育仍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他们认为主科专业知识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并且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仍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仍偏重对高才生的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仍偏重升学的题海战术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国一直强调缩小城乡差别,农村的教育要为农村的建设服务,但现实是农村贫困地区耗费了有限教育资源,为发达地区作了无偿贡献,难以达到为农村的建设服务目的。二十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教育的功能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兼顾升学”。90年代中后期起,中国农村社会全面转型,“已经造成农村教育不一定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事实。重点应是‘为农村社会转型服务”’。ya]农村教育面对这样的要求,应不断进行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看,农村教育中忽略了“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的教育理想。

在进行农村教育时,我们应该确认教育的三个面向原则,即面向个人、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市场、面向未来中十分重要的就要为农村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保证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即是确认面向人、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的是教育不仅要传授给人谋生的技能,同样是人自我完善、成长发展的途径和过程。

在农村教育中,且不说地方经济困难造成教育硬件严重不足,又不说地方教师学科结构是否合理,我们只说在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学以致用”当然不错,但绝对化恐怕亦有弊病,爱因斯坦也说:“‘教育是什么?’当一个人走出校门,忘了所有的具体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的结果。”这段话发人深思,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实用功利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人予以充分的重视,否则与科举何异?

自有教育以来,人们就在追求促进人的发展,亦即发展人的个性。农村教育对提升人的地位、人的价值、生命质量的作用如何?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反过来说,如果教育不能提升人的社会地位,只是把人培养成某种思想的奴隶、某种知识的工具,而不是以人为本,不能促进人的幸福,那就不是文明的教育。所谓人的地位的提升反映在四个方面,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这四个方面反映了教育的基本功能,也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性质。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生活在农村,关注农村学生的生命过程,就需要“学校的育人目标应该越来越‘渺小’,从过去培养一个完美的人,到通才,再到现在培养一个充实的人’,。〔’]具体地说,关注学生的生命过程的现代教育质量管理目标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健康的体魄、基本的文化修养、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充实的精神等。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教育活动中最充分地表现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教育活动的主体性要求就是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并最终取得教育成果。教育活动的创造性要求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发现新知识的途径和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不要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学生,否则,人会被异化为一架机器,失去主体性和创造性。总之,要使教育的主要目的回归到“帮助个人计划他们自己的生活,使个人更充实、更有价值和更幸福。”在教育中重视了人的发展,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教育理想的缺失原因探析

农村教育在一些方面并不像社会所要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在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些缺失时,发现是有其现实性的。

首先,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农村教育的不平等会造成农村教育理想的缺失。

中国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的二元分割性。它是一种双重的二元教育制度。其表现形式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其实质内容是,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向着城市学校和各级学校中的“重点”倾斜。其直接结果是,分属于两种制度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的实现程度截然不同,不同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必须宿命地面对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从分教育层级来看,高等教育所获得的公共资源远远多于基础教育,为了创办一流高等学府,上亿的财政拨款往往投给几所办学条件已经相当不错的大学,而农村中小学校危险教室改造的经费,则要通过农民集资或希望工程的方式解决,落后地区尤其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由县级财政筹集,连起码的教师工资都不能保证,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农民的受教育和培训机会减少。“这样一种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陆学艺说,“其结果就是使广大农民和贫困阶层陷人结构性、制度性的机会不公状态,在参与市场竞争方面缺少足够的能力,因而也就缺少适当的向上流动机会。”

在农村义务教育列为教育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后的2004年,根据《中国教育报》夏天对174个地市和县教育局长的问卷调查结果,超过50%的农村中小学“基本运行经费难以保证”(这意味着国务院规定的“三个确保”在一半以上的农村地区没有实现),有58%的农村学校危房改造经费无法落实,超过40%的小学仍然使用危房,超过30%的农村小学“粉笔论支有限发放”,接近40%的农村小学“交不起电费、有电不敢开电灯”,而缺少课桌凳的小学也接近40%。另外,“大学毕业生当教师需交费录用、工资拖后发放”的农村中小学则接近10%ova〕总之,在诸如师资的配备、教学条件的改善、课程的开设等方面,农村教育都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保证,以致于影响理想农村教育的实施,这是在进行农村教育改革时应清醒认识到的现实。

其次,从农民受教育的心态来看,也会造成农村教育理想的缺失。

从受教育的动机来看,自古广大农民把教育看作是改变自己命运和地位的根本途径,因此,送学者或求学者的动机非常现实而单一,这就是学而做仕、学而经商、学而从军、学而务工,总之,学而跳农门。受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以求改变门风、光宗耀祖,以图老来有养、病来有靠。一句话,农民受教育的动机和出发点并非直接为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科教兴农,而是为了谋求一个稳定的职业,一份稳定的收人。

农民是最讲实惠的,而当今的新的“读书无用论”,也是因此而产生的。农村贫困地区大部分农民子弟因家庭困难很勉强才读完初中,而少数农民子弟几乎花完全家的积蓄或借钱才读完了高中、中专、大学,本指望跳出“农门”找份好工作,但近年来的现实是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奈回家务农,现在所干的农活还得跟长辈从头学起,读书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于是部分农民觉得倒不如让子女早点回家务农,还可以节约开支,增加收入。这使得农民对教育的理想不过是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层次上,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进步的基础在于认识到不足,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农村教育理想中对更广目标及对人本身关注的缺失与其生存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充分认识农村教育理想缺失的合理性,只有当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育的现实性,我们的理想才能不沉于弥幻之中。

第2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一、“留守儿童”给教育教学带来困惑

 

(一)“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现象

 

“留守儿童”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敏感话题。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农村小学的学生不管从视野到认知都与城里学生有着一定的差距。这是因为他们所处地理位置偏僻,教学资源匮乏,课外书籍少,文化氛围不够浓重等因素造成的。

 

又由于农村所处的环境的限制,学生的胆识胆量也比城里的学生小,上课怕羞不敢大胆回答问题,怕回答错误挨老师的批评,所以课堂上总是静悄悄的,偶尔老师想活跃一下气氛,讲个笑话学生都不会开怀笑一下的,都是互相瞧瞧低头憋着不笑出声来,老师所讲的知识到底学会了没有,很难从学生的神情上判断出来,这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农村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时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影响是各方面的。在有子女的农民工中,只有很少的农民工是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而绝大多数的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叔、伯、姨等,这就产生了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行为习惯、自觉性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1.性格缺失。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的缺少父母关爱,他们的成长可以说是在信马由缰的环境中成长,身心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几乎享受不到正规的家庭教育,时间久了就养成了他们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不良心理。尤其在别人面前,永远显得不够自信。

 

2.学习成绩及学习习惯较差。

 

隔代监护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不够重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以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一旦学习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就会使“留守儿童”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这类孩子心里埋下了不够重视学习的阴影。这就严重影响了这些“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更令人担忧。

 

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大多在祖辈或其他人的监护下成长,没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多的好的家庭教育和行为引导,学习成绩明显不如其他学生,行为上,会不自觉的做出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根据我辖区的几所农村学校情况表明,大约有25%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写作业,说脏话骂人,不讲卫生,有的还喜欢小偷小摸,成为全校有名的头痛生,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家庭的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习上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能有效的巩固和提高,学习目标不明确,时间一长就有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怎么会提高?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学习习惯较好的只占10%左右,中等偏下和较差者占到65%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行为习惯更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呼吁大家都去关注、调查和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二、学生流转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困惑

 

我所在的小学距县城比较近,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家长,有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总认为县城的学校办学水平高,设施齐全,现代教育理念新。因此就想方设法地托人找关系把孩子转到县城去上学,城里学校也愿意要好学生,因为当下教育现象是考核与绩效挂钩的盛行时代,这些好学生能为老师创造利益,为学校赢来很好的声誉,学校当然愿意要。所以一旦有机会,家长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去上学。剩下那些走不了的或无意识走的,都是行为习惯差,家长不重视的,有问题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就成为农村学校的主力学生。

 

学校一旦都成为这样的学生,再会搞教育的校长,再会上课的教师,也不会把学校办成特色学校。常常听到老师抱怨最多的一句话,我们农村学校成了特殊的学校了。就是这样的特殊,教师们也没有放弃那个学生,为了教育好这些学生,教师们无不埋头苦干,使着浑身的解数。虽然和城里教师同样都是在尽心尽力的进行教育教学,甚至付出的还要多,但同等的付出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不是教师的水平有限,而是有力施展不开。最后还要收到上级部门的考核扣分,不高的工资,每学期都要被虎视眈眈的威胁一次。

 

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给农村教育的困惑

 

近几年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配备,场地的设施虽然在不断的完善提高,不断地改进,但比起城里学校来说,还显得非常滞后,像目前正在倡导的新的教学技术还是没办法应用,如电子白板,微课制作,反转课堂等,业务学习时都有所了解,都不是些陌生的名词,但学校没有这些设施,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县上举办的优质课比赛,微课制作大赛时候,我们的农村教师就显得束手无策,即使勉强去参赛,还要提前去城里的学校请教城里学校的老师帮助来完成,参赛的结果最多拿个鼓励奖回来了。说实在的,这样资源匮乏,跟不上形势的落后学校,真的不会吸引年轻教师来农村学校任教,更不会吸引那些稍微有所发展的学生来上学。

 

关于目前农村教育、农村教师、农村学生出现的一些困惑,都是因环境因素、经济条件、信息闭塞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并不是哪个领导、哪个校长、哪个教师能解决的,它的发展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提出来,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解决的。面包会有的,未来是美好的。

第3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语文教学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传承,是对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认识,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学生可以正确的学习国语及中国深厚的语言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还要打好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教育基础,小学除了是学生达成初步的语言思维以外,还要进行德育、学习习惯等素质的培养。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中国教育相对懈怠的农村教育环境下,尤其在个别落后的农村,其语文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等方面凸显不足。有的地区还与现行的《教学大纲》背道而驰,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工作。

1.1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

小学语文是一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也是一个涵盖量较强的学科,教师不能一一尽善尽美的为学生教授所有,唯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的被动性化为主动,吸收更多语文知识。农村地方较为局限,学生的认知事物很有限,所以在认知广度与深度上都与大城市环境有着相对的距离,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认知更多事物的有效方法。但是,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个别农村小学生家庭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量;校方教育经费有限,所以阅览室构建简单,藏书有限,不能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是的学生无法通过更广阔的阅读,来增加自身的知识视野。

1.2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信息更新慢,这样为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带来很大的阻碍,个别地区还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新教学案例启发,导致教学创新意识匮乏。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天真活泼的学习特性。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师资匮乏

在农村小学,能够真正掌握娴熟的综合语文教学的老师少之又少,受到农村条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不会在农村小学常驻,都是向往进城市发展,进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缺乏,得不到新的师资换新。这样现状证明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技能有待提高,很多教师未必能熟悉的操作电脑,利用电脑来给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善对策

语文作为语言工具、科学的学习的窗口,也是表达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掌握语文知识是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发展。针对以上提及农村小学语文现状问题,笔者谈谈一己之见,为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得到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2.1注重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它小学生学习语言、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的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外衍生,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是语文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发展措施。所以,农村小学不能忽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应该构建学校阅览室,增加其藏书量,及时更新其刊物。同时,建设班级间的图书角,鼓励学生自主阅览课外书籍,并对其内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图书资源最大化的建设效果。教师方面,应该准确把握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投其所好,引导学生适度的进行刊物的阅读,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日积月累自己的词汇储备量,以便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2.2转变教学理念

在给小学生教授新知时候,如果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会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对语文的兴趣度也会随之降低。新课改背景下,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重要的改革措施,要把现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中,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而且让他们养成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时俱进,争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增加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增进学生趣味性的有效手段。

2.3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度已经日渐增高,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集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小学可以通过帮扶、手拉手、捐资集资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建设,普及乡镇小学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料。个别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建设计算机机房,逐步完善小学多媒体教学设施。这种种的改进措施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对语文教学热情。

2.4提高农村小学师资建设

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团队,是提升小学语文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型课程改革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专业的语文综合素质,尤其是农村小学较为年轻的教师队伍,更要有坚定的教学信息,力求让农村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提升教师团队质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中占据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主动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找到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重视新课改理论的重要性,学习与升级自己对课标的认知度与教材教法的熟悉度,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3总结

综合上述,在新时代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校方资源调配、教师资源的改良和教学设备完善程度等方面,都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的主要考虑出要素。而且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职业素养;小学构建图书室或图书角,是提升学生阅读量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德保.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118.

第4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过于强调农村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建设的问题,而忽略了教师课堂的教学能力,导致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前景堪忧。该如何来稳步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呢?这对于许多农村英语教师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那么现在的农村中学英语教与学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呢?如下是我十几年来在农村中学任教时所见所思。

1.初中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师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英语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加强英语师资建设,是推动英语课程开设的前提,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师资状况如何呢?

目前,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在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基础、学校管理水平、经济待遇等各方面差距很大。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破旧、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经济收入和城市中学或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也很大。好几年前农村教师工资长期被拖欠、随意克扣极大地影响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农村英语教师大量流失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想方设法调入城市中学或改行,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资源的青黄不接。随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和初中面临的升学高峰,初中教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师补充相对滞后,师资不足相对突出。同时,随着高中规模的迅速扩大,选走了一批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这样就使已经严重缺编的初中英语教师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大量转岗教师出现了。他们没有在大学里受到系统的专业培养,只是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或没培训,凭借大学里学的一点英语(有的老师是中师毕业的凭借的只是初中时学的那点点英语啊!)就从事了初中英语教学了。可想而知那将会是什么一种现状啊。他们之中有大部分是教学基本功不过关,如发音不准确,口语和听力基础差,书写不规范,教材教法不熟悉以及专业知识面窄等等。他们如何能完成好既定的教学目标呢?

2.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我所在的区域为例,80%的英语教师不能用流利的英语组织教学,因为这些教师基本都是转岗的。致使学生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能力得不到培养。目前我国许多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又无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那些干扰交际的背景知识及文化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严重,只能机械地将教学模式定为"刺激--反应" 或"读单词--讲规则--教语法"的句型操练,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这些几乎完全排除了文化因素的任何考虑,抹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教学的共同弱点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读"、"用汉语教英语"的传统模式机械地进行教学。学生的种种片面认识和部分教师的简单教育教学方法,使农村中学生英语教学出现了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实践中,很多学生往往感到掌握英语很难,"哑巴英语"成为普遍现象。

3.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受到目前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以及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他们的叛逆心理较强,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大多数对英语的学习无兴趣,持着考前突击,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不正之风,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普及。三是家庭教育欠缺。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父母接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英盲,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的文化气氛不好。许多年轻的父母整日沉溺在麻将或牌桌上,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父母为了生存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难得有时间和孩子相处,孩子成了留守一族,教育孩子的重担落在了祖父母或亲戚家中;这些家长根本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更谈不上给孩子进行英语口语会话的空间和环境。这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在家形孤影单,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监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任自己随大流,造成了厌学的情绪。

4.解决策略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

4.1 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等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但不少地方仍存在着旧账未了新账又添的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直接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因素。

4.2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

4.3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强化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建立新型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除学历补偿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

另外做为农村的英语教师还应该做到如下几方面:

(1)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在实施任务型家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资源渠道,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2)抓好教师的进修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改革与教研实践的紧密结合,而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为教师的反复实践、研究提供资源和制度保障。

第5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现状 对策

1.农村小学英语的现状

(1)语言环境缺失。

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地域限制,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学生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因此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害怕说错被老师批评,英语学习遇到困难后更容易放弃。

(2)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部分农村青壮年为了生活,纷纷涌入城市打工,他们的孩子则留在了农村,成了“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关心、照顾,以及身体力行的示范,学习习惯和思想意识较之城里孩子都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这样的基础科目就足够了,更不愿意投资为孩子买录音机、磁带等学习用品,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而有的家长虽然也能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学校缺乏必要的软硬件条件。

农村由于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教学设备缺乏,上课仍然是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有些学校的录音机也已年久失修,不能满足正常的英语教学需要,更谈不上放映机、幻灯机、VCD机、电视机等。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的教学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而这种“满堂灌、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课时负担过重也是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强化的又一原因。

2.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1)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没有适合学生学英语的环境,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环境。为此,每节课我先安排5分钟的自由交谈,有时是老师示范,学生做;有时是根据情景让学生找自己的朋友交谈,让他们在课堂上尽量地都动起来。英语课上,教师指着书问:“What’s this?”学生齐声回答:“It’s a book.”教师表示赞许之后,又指着远处的门问:“What’s that?”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这是复习环节的一个片断。这样的现象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已不足为奇。两组对话有明显的共同点:没有信息差,明知故问,属于假交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2)新授表演,快乐简单易学。

学习新内容是整节课的重要部分。一般把教学过程安排得过分严肃,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假如在传授中穿插一些小型表演,如:老师说Ears,ears,学生说Listen,listen.(Eyes,eyes——Look,look.)教学就会显得特别的精彩、灵活,更见成效,活跃了课堂气氛。

(3)操练表演,巩固应用拓展。

课堂上操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目的都是使学生掌握学过的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在操练中加入一些动作、场景表演,给学生创设一定情境,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在操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把新旧内容串起来,在情景发展中适当地应用所学语言,从而让一些尖子生脱颖而出。

第6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对策;农村;现状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我国虽然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相当一部分乡村小学至今还存在教室短缺、危房严重、教学设备不全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办公经费有限,仅仅能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真正投入到教学设备上的资金非常有限,从而影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加之最近几年适龄学生急剧减少,一些现代化教学设备无法引入,像电子白板、计算机等先进教学设备,偏远农村见都没见过。

2.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当薄弱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离开教师谈教育那就是一句空话。然而在偏远的农村,薄弱的师资队伍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相当一部分学校虽然学生人数少,只有几十个学生,但年级数齐全,学前班到六年级都有,缺的就是老师。七个年级只有三四个老师,有些课程根本就没办法开设,只有搞复式班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极为低下。另外,农村大部分教师只凭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授课,没有机会和场合进行研讨,没有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因此他们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教法陈旧。还因为教职人员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加之学校教师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部分教师工作作风散漫,得过且过。

3.农村学生学习条件低下

农村学生由于自幼长在农村,他们见识少,没有得到城市优质资源的共享,视野狭窄。如今推广的先进教学法中的有些环节,靠学生的能力是根本完成不了的。由于农村学生身边没有网络、图书馆、书店,他们的学习资料极其匮乏。学了国家免费的教科书之外,手头没有一本教辅读物。因此,学生没有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4.农村家长教育观念陈旧

现在农村的独生子女增多,而家长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娇惯子女现象严重,任何事都随子女心愿,纵容子女犯错,“留守儿童”的出现以及家长与学校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的教育负担。另外,部分家长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无所谓,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根本不与学校配合。这些因素导致了现在的教师出现了“不家访”和“怕家访”的情况。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致使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二、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

1.解决农村小学师资紧缺现象,落实农村教师优惠政策

农村教育要发展,有专业强的师资队伍是首要条件。如果没有专业对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一支教师队伍,就根本谈不上发展教育。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人事安排上应多考虑偏远落后的农村学校。另外,由于农村自然条件差,一部分教师思想波动大,有走心没守心,干上几年,想尽一切办法进城,原因是农村生活条件差,教师待遇不高。因此,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留住农村好教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关心贫困教师,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在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教师安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当前形势下,由于行业间的差别,农村教师的思想波动大,由此加强师德建设,弘扬正气,消灭邪风相当重要。通过学习先进、树立榜样等方法帮助教师认清形势,巩固专业思想。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疏导,使其解放思想,拥有良好的心态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3.提高家长教育意识,关注“留守儿童”

第7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一、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艺术教育被忽视

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教师备课照抄“专家教案”,“负责”的抄教材、抄备课资料,不“负责”的上期抄下期,下期抄上期,一次备好,几年享用。

二、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师资队伍短缺,业务素质低下,这是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有的专业不对口,个别观念陈旧,思想封闭,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其它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三、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现有的设备使用不当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坏、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学无从谈起。还有的学校将设备存进库房,多年不用,键盘类的乐器簧片因潮湿而生锈发不了音,弦乐器一般存在弦断码子倒的现象,教者不会用将设备闲置而报废。有的学校有管理而无验收,开学初将艺术设备发放给任课教师,学末收回来,过程管理不严,有的教师将设备拿回自己家中孩子玩或者借给他人使用,造成资源流失或者损坏。

四、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外等“主课”的成绩,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还有这样一个原因: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五、总结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音、体、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山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2.加强硬件建设

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葫芦丝、巴乌等。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在统一使用的教材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特点,落实课程计划。并本着“先专职,后兼职”的原则,安排好音、美教师。与此同时,要把重视艺术教育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一项指标,作为每学期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并经常检查督导,以保证音、美等艺术课教学落到实处。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

第8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对策

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和基础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顺利地开展农村幼儿教育,对于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提高农村家庭生活质量,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的学前教育,让每个农村儿童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既是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然而,农村幼儿教育目前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1.农村地区幼儿入学率低

在农村,许多家长都有这样守旧的观念,认为学前教育学不到什么实际的知识本领,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家长总是认为幼儿的成长目标就是吃好、穿好、玩好,并没有期待通过学前教育促进孩子今后的成长。除此之外,农村的居住地都较为偏僻,幼儿园无法独立成班,这也使得幼儿的就近入园和家长的接送十分不便。许多以个体形式举办的幼儿园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往往会在选址的时候考虑到生源、管理、成本等一系列因素。这也使得一些优势区域幼儿园分布密集,数量较多,而那些弱势区域完全一片空白。

2. 办园设施、条件建设有待扶持与管理

一般情况下,公办幼儿园在农村是很少的,大多数都是民办幼儿园。而且幼儿园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只有2~3个班,教师人数也多为3~5人。大部分幼儿园的业主都是采用自建房、租用房或店面等作为园舍。许多幼儿园没有幼儿寝室、食堂。幼儿的休息、就餐等存在诸多不便。有些幼儿园甚至连户外活动场地都没有,只能在室内进行小范围的活动,光线和通风条件等都非常的差。这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许多幼儿园仅是在活动室摆放十几张桌椅,前面挂上一块小小的木质黑板,几盒粉笔,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教学课堂。连VCD、彩色电视、录音机、投影仪都没有,硬件设备极为缺乏。这些都是需要得到迫切解决的问题,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应当要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和扶持。

3.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农村家长的主要职业都是务农,由于大多数家长一年四季都在忙于农活,孩子基本都是自己入班学习。离班的时候虽然有教师组织护送,但是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机会极少。即使能够见面,交流的时间也是微乎其微。教师对于幼儿的家庭情况并没有进行详细了解,亦没有和家长主动沟通联系。将幼儿的在校情况向家长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说明。与此同时,家长也并未积极与校方交流沟通,配合幼儿班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教育认识不到位,存在严重偏差。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应该是幼儿园全权负责,与自己毫无关系。这样一来,校方与家长就形成了完全没有交流的局面,对于幼儿的教育二者并没有采取一种相互积极配合的态度,也就无法共同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农村幼儿教育观

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要形成一种关心幼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的新风尚。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为幼儿园的兴建出资出力。其次,要想方设法转变家长观念,在社会上寻找更多支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地发挥好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辐射作用,采用多途径、多形式的家庭指导动员工作。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2.提升乡村幼儿教育的办学质量

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各方面存在不足,但是不可否认,近几年来农村幼儿教育一直是在不断发展的。特别是乡村幼儿园的出现标志着乡村幼儿教育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由于农村幼儿教育的起点比较低,要想让其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则需要更为科学的指导。农村幼儿教育作为农村的新期望和美好未来,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担负着培养好新一代的伟大历史责任。因此,社会以及各地方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村幼儿教育,推动其不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各地方政府要重视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支持和监管力度。实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对农村幼儿园老师定期实行检查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帮助其树立起新的适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观念。对于那些存在质量不合格、设施不达标、硬件不齐全的幼儿园,应该进行相应的整改。情况特别严重的要予以取缔。定期对各幼儿园进行检查评估,不断加强和完善各园的管理。相关部门要以幼儿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宗旨,在资金政策宣传等方面都要对幼儿园进行鼓励扶持。另一方面,幼儿园的负责人也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习各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努力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所聘任的教师要严格把关,力求以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学习生活提供前提和保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创新家长教育形式,构建家庭和幼儿园联手发展幼教的良好局面

幼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合作,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和教育。利用各种开放日活动、家长联系卡、宣传栏等向家长宣传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早期幼教的方法及意义。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让家长了解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明白早期的幼儿教育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能的神童天才,而是要让他们了解一些日常的知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各方面能力,树立起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纪律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幼儿教育。

三、结束语

作为终身教育的启蒙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农村教育也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虽在不断发展,却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缺陷。只有社会各界引起重视,做好各种扶持引导工作,为农村幼儿教育出一份力,方能推动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农村幼儿教育的流弊及发展研究切.江西教育科研,1995,(2).

第9篇:农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邵东县农村学前教育 现状 发展策略

1.引言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使农村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享有良好的机会,这是体现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党和政府很重视幼儿教育,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邵东县位于湖南省邵阳市东郊,全县人口为130万,其中农业人口118万,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1所,近16万学生在校接受教育。邵东县是一个教育大县,主要以农村中小学教育为主。近年来,邵东县积极响应政府“十一五”规划,不仅力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加大投入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对促进邵东县农村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加快邵东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邵东县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邵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农村经济与城市相比还不发达,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也相对落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也相对比较缓慢,甚至在少数乡村依然存在幼儿没有条件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邵东县农村的学前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举办的“学前班”、“幼儿园”的形式来实现的,主要接收3―5岁的幼儿进行学前的一年教育。从邵东县教育局每个学期对全县幼儿园所进行的目标管理的督导检查情况来看,农村幼儿园的管理相对城区松懈,发展落后。全县农村幼儿园出现“低、小、散”现象,即民办园条件差、保教质量低,办园规模小、分布散。家庭型圈养式幼儿园存在的比较多,教育方式过于陈旧,教育内容和方法“小学化”严重,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邵东县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

2.1办园条件差。

我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个体经营的幼儿园与学前班主要依靠收取儿童的保育费以维持生存,为了节省开支,造成现有的园舍建设简易、不规范、设备稀缺,且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不仅不能为幼儿创造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条件,反而对幼儿的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障碍,并阻碍幼儿的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

2.2教育教学方式落伍。

当前,许多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小学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为直接向幼儿教授小学才应接受的知识。这种教育方法违背了幼儿生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学习心理特征,容易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产生不良影响。当前农村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小学化”现象,且有些幼儿园没有分设教养员、保育员,而只是配备一名教师,这使得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

2.3幼师素质偏低。

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师资水平的高低,而农村的幼儿教师,其基本权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且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比较少,这就导致其教育教学水平不高。而较低的待遇容易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从而制约幼教质量的提高。与城镇的幼儿教师相比,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素质,缺少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机会,缺少经费开展教研活动,这也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

3.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策略

为了加快邵东县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使农村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必须不断深化幼儿教育的改革,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使农村学前教育尽早走出误区。

3.1加强领导的管理和监督。

当前,农村幼儿园已经实行了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所以,各级领导部门应不断提高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强化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工作,突出教育部门的主管作用,并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职能,使管理和监督双方到位,不可造成任何一方的缺失。

3.2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制约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投入偏少。如果政府不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那么学前教育的投资额就将严重不足,使得学前教育发展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所以,国家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而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使得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遏制。

3.3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育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正规化”、“小学化”倾向是制约当前农村幼教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就应该将学前教育事业与社会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加强其在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事务中的责任。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其专业水平,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待遇。同时,让农村幼教工作者不断提高认识,树立创新思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创办出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比如,充分利用农村的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等等。

参考文献:

[1]徐群.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亟待发展[J].早期教育,2004,(12).

[2]姚炳辉,谢雅芳.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4,(7-8).

[3]任爱红.影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因素分析[J].早期教育,2004,(12).

[4]郑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