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支教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习支教;思想政治;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34-03
自1997年开始,山西忻州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及河北师范大学等高师院校陆续开展了扶贫实习支教、顶岗支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成功证明了实习支教实习模式的实效性、科学性,也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实习教学教育新模式[1-3]。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吸取各兄弟省份院校成功经验,在南北疆广泛开展了高师院校的实习支教,涉及多个学校和几乎所有的文理术科专业,效果显著。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义、组织领导、经费支持等内容。
为期一个学期近四个月的实习支教,让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远离校园,远离家庭,深入基层,走进乡村,接触的是相对以往更为复杂的环境、境遇、人群、习俗、思想与文化,面对的可能是更为多变的挫折、彷徨、困惑、诱惑,甚至侵蚀、渗透等恶劣影响,脱离了校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年轻气盛、尚未成熟和容易接受外界影响的他们而言,决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的校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此外,以实习支教为契机,将其作为落实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有效从课堂教育延伸到实践领域,从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具有极强的价值诉求。
相对“实习支教”创新模式的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有效跟进略显不足。一方面是实习支教模式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原有高校的校本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实习支教模式自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不足日益凸显。
实习支教模式具有如下与传统大学生实习模式不同的特殊性[4]:首先是实习人数多、规模大、周期长、地域广、布点散。其次是由于受援学校条件参差不齐,指导教师覆盖实习点的有限性,实习支教学生需要逐渐培养和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自主能动性。再次是因为实习支教具有义务性质,而市场经济中有偿劳动的价值观点与义务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学生对实习支教的工作性质还未能深入理解和认识到位,需要学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最后是鉴于实习支教受援学校所处的地方经济条件较差,实习支教学生的物质生活相对是艰苦的,精神生活相对是贫乏的,因此也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为时一学期的实习支教生活对学生而言必将是严峻的考验。上述的特殊性也就赋予了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和难点:诸如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对象特殊、教育途径有限、教育内容复杂等。随着实习支教学生的学习活动转入各支教学校,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支教学校,但是发生的变化则为:单一形式变为多元化,整体统一变为根据学生所在学校的不同具体情况而呈现小范围、多形式、复杂化、分散化的倾向。
目前,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效果有限。由于实习支教点学生的众多、实习支教点的分散、当地交通网络的局限,使得原有的教育师资队伍发挥的作用有限。二是校本教育在时空上的错位。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际上很难在第一时间便有效地作用于学生主体,时间、空间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三是教育途径方式较为局限。实习支教点的分散及多处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条件难以满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便更多地依赖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校缺乏整体统一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四是监管略显薄弱。由于人数有限,学校方面的指导教师很难全面覆盖所有的实习支教点,只是巡回进行分散式的监管,因此在实习支教日常活动中,不仅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实时了解,而且对教育管理的回应也就不够及时,还有就是委托监管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
二、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与分析[5]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分配至和田地区各实习学校的新疆师范大学第十三批实习支教学生,涵盖数学、化学、物理、生物、中文、体育、音乐等理科、文科和文体类专业。随机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6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回收率为96.9%,有效率为94.4%。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基本信息、国情知识和区情知识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学习汇报的渠道和途径。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在实习支教前后,学生对国情、区情、乡情、民情及实习支教意义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特别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艰苦奋斗精神的认知方面有了显著变化,对其专业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与信念、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意识及师德师能提高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实习支教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习支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实习支教让学生在这次特殊的校本外实践教学中更为客观地清楚地意识到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素养的层次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不足,结束实习支教返校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学习效果明显改善。另一方面,这次特殊的实践教学经历,让学生透过基础教育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一窗口,对区情和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也进一步提升了对国情和国家方正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感。此外,在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尝试解决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更为牢固的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得以针对性提升。不仅如此,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现实的是非辨别与诠释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大力增强。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会反馈至教师,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成就感,也使得教学变得不再枯燥,而变成师生沟通的桥梁。
第二,实习支教的环境特殊性和条件艰苦性为实学生提供了磨炼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良好实践机会,而这些恰恰是当代青少年、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便是提升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塑造积极稳定乐观向上的意志品格。在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中,实习支教发挥了强有力的实践育人以及推进固化作用。学生在较为艰苦的支教环境中,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受到了良好的洗礼,渡过了初期的难关并适应后,他们对如何在艰苦环境中运用自己的所学所知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和从事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切实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一点则成为他们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不仅如此,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思想情操得到了熏陶、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得到了巩固,锤炼了意志,培养了爱心,陶冶了情操,磨砺了品格,在体会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无形中实现了思想道德方面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化。尽管为时仅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这种弥足珍贵的基层锻炼,却实现了大学课堂难以真正实现的教育目标,即由真切感悟上升至理性升华。
第三,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问题,通过实践证明,实习支教不仅实现了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的模式突破,还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校本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教师―教材―教室”展开,以理论教育为主。实习支教则借助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优势,形成了实习支教前中后不断线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第四,实习支教使大学生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社会责任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也树立了决心。在实习支教过程中,从基层农村学生上课时期盼的眼神里,实习教师读懂了他们对知识的那份渴望;从学生们恋恋不舍为他们送行留下的热泪和哽咽的哭声中,实习教师体验到了自身存在的那份价值;从学生家长和当地教育部门工作者的嘘寒问暖与亲切关怀中,实习教师感受到了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大学生们在亲身感受这一份份浓情的同时,也增进了基层教育的感情、对贫困农村的感情,并能够进一步正确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大学生在实践洗礼后,回到母校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积极性,无形中也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校风改善。通过实习支教,师范生不仅增强了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与诚信意识,也充分意识到了自己在基础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三、加强实习支教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意见[6]
1.积极构建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通过加强实习支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内涵建设,积极拓展实习支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平台与资讯传播渠道,以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网络教育作用,切实贯彻落实实习支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的构建,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途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做出有益的尝试。
2.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一方面,实习支教前,采用动员大会、经验介绍座谈会等方式方法,加强对支教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引导与就业指导,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实习支教,他们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职责,能够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要做好实习支教期间的思想指导,在实习支教过程中,需要通过指导教师、当地管理部门和班干部、实习组组长,密切关注学生思想的动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帮助其进一步巩固教学技能。不容忽视的是,在实习支教结束后,非常有必要针对实习支教中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召开实习支教汇报会、实习点经验交流座谈会、优秀实习生表彰展示汇报会、指导教师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实习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3.充分发挥实习支教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学生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他们兼具学生与党员的双重身份,非常了解学生和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因此,在实习支教前要通过思想谈话、组织生活,帮助并促使学生党员进一步认识到他们所肩负的责任,能够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情况,影响身边的同学,引导身边的伙伴,并能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树立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的同时,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努力做好指导教师的帮手和助手,积极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为实习支教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确定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的评价指标。目前,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指标尚未确定,有待完善,设计合理、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势在必行。实习支教过程中,务必注重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和品德表现,在当地实习学校的配合和监督下,实现动态管理与指导;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学生间开展自我教育和监督管理,力求构建出动态化、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评价机制,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积极的就业观和乐观的人生观。
5.加强思想导师在管理队伍中的关键作用。实习支教实践中,不仅需要实行指导教师管理制度,还应该适度地增添和配置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导师。思想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突破常规,不一定非要有明显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可以是忘年交形式的朋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学们遇到问题会更愿意找思想导师倾诉或寻求帮助,也更易接受导师在思想上的建议和指导;不仅如此,通过与学生长时间接触,这些导师还可以从专业学习角度出发,给予深层次的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也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李思殿.实习支教:一举双赢得教师教育改革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9,(25):22-24.
[2]杨挺,覃学健.基于合作教学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改革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2):197-200.
[3]戴建兵,程浩.探索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新模式[J].河北师范的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78-81.
[4]韩泽春,王秋生.实施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32-35.
【论文摘要】新形式下,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式趋向多元化,出现了许多不良倾向,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搞好新时期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正确认识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向多元化,当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较之以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辩证地认识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有效地解决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搞好新时期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我们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1 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向往金钱,向往享乐,价值观出现了扭曲,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的实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竞争、利己思想的传播,当前大学生在追求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片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价值,过分强调自我利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往往从自己的价值立场出发,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忽视集体和他人利益。同学间团结互助意识逐渐减弱,做事情、交朋友都以能否为自己带来利益为标准,利己思想逐渐蔓延,社会责任感日益丧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他们普遍存在的一种趋向。
(2)部分大学生开始崇尚金钱,倾向于拜金主义。在金钱诱惑下,很多学生把挣钱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把金钱看为了衡量认识价值的唯一尺度①,将发财致富视为他们人生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贡献感逐渐淡漠,因而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挣钱上,对学习漠不关心,对班级集体活动概不参加,有的为追逐财富甚至逃课旷课,放弃学业选择经商…他们把金钱的多少视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标准。
(3)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崇高的价值目标,将人生价值目标定位于享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开始追求高消费的生活,做事情讲求排场、阔气,以个人享乐为目的,将理想、信念等抛之于脑后…他们不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后也不愿意到基层去工作,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向往大都市,追求安逸奢侈的生活。他们将人生价值的目标定位于享乐,将个人价值看地高于社会价值。
2 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搞好新时期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不可否认,在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不足。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直接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正确认识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我国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途径比较单一。目前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其他零散的课程活动来进行,很多高校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部署,开设了基本的德育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摆设。课程安排的时间与课程的重要性不成正比,不少学生只是为了赚取学分,为了通过考试而去学习这些课程,并不是自己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对知识的需求而去学习。教学途径的单一性使得大学生很难掌握基本的价值观知识,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我国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偏向于理论的教育,偏向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以单项的讲授为主,更多地是单纯的老师授课,讲述课本的内容,学生听课,记笔记,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交流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做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看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导致缺乏一种宽松、民主和热烈的教学氛围。教学方法的单一,很难使教育的真正意义落实到学生教育中,学生很难在那样简单传教授课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教育内容比较空泛。我国高校教育缺乏应有的价值教育目标,在价值观教育内容上比较空泛,理论内容居多,比较形式化,不形象具体,很难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其内容。目前高校教育基本上偏重于道德认知的理论传授,侧重于大学生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却忽略了大学生实际的道德困惑和价值取向的迷茫,缺乏对大学生现实问题的指导。同时,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重智轻德;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突出的政治价值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德行修养的倾向;生活教育、精神教育、环境与健康教育、审美教育等匮乏不足②。
3 不断完善高校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摇篮,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阵地,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占领网络领域。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很多大学生不满足课堂知识的讲授,开始通过网络来获悉知识,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空间越来越大,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占领网络领域,使其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引导作用,比如说,在网络上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素质,对网络进行科学地管理,进行正面的舆论宣传与导向,弘扬主旋律,弘扬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通过有效地技术手段来防止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从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其充分发挥在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导向作用。对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教育上,不能单纯的讲授理论,而要多采用启发的方式、参与的方式、讨论的方式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应该更多地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达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从而要引导大学生学会从实践的角度去认识、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革命老区,听取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去参加支教、扶贫计划,让更多的学生体验艰难的生活等,以此来触动大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 从而逐步确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要把握好教育的突破口和立足点。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应着重加强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加深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从而排除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当代高校教育的教育者,更要在新的起点上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高等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把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要将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制定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案,落实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要把高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学校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战场,家庭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阵地,而社会是一个大的舞台,是练兵场,对学校家庭起着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或缺。因此,必须将高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使其充分发挥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引导作用,学校要引导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工作,而家庭和社会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21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竞争的时代,而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贯穿和体现人生价值观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袁贵仁著.《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59页
② 吴亚林著.《价值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237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所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人生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亚林.价值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北京大学学院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黄艾华、郝琴.论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d].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
关键词:教学互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016-01
教学互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开展教学互动,必须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合数学教学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提高数量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但在一些教师的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念的不断深入,研讨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得到推广运用,但由于受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部分教学互动形式化,互动效果差,对课堂教学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单一型互动。主要表现为老师是互动中心,是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占绝大多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占很少一部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是单一性的。
1.2点缀型互动。主要表现为互动的目的是为了锦上添花,没有互动实质。多数停留在“是否”型的简单问答上或是对数量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记忆背诵。
1.3模糊型互动。主要表现为互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是为听课而设计的,是为课程改革而安排的,完全不考虑数学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等教学因素。
2.教学互动问题的矫正之策
2.1合理选择互动内容。要实现教学互动,必须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选择好互动题目。数学互动题目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从讲授内容中最富有启发性、争议性、批判性、创新性的内容中选择;二是从以往数学教学中积累的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疑点、难点、重点中选择;三是从课前教学准备会上,了解到学生相关问题中选择;四是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中选择。选择的数学互动题目要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2巧设关键问题,激境对话。以往教学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每堂课都能流畅地讲下来,而且能够深入教材,准确地抓住重点、难点与关键,自认为胜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孰不知,在我们粉墨登场的同时,在你与个别学生课堂提问的同时,无形中增添了许多被遗忘的角落。学生们中可能有的思绪漫游,有的小声聊天,有的私下里搞小动作,甚至有的酣然入睡。这也许说明他们不遵守纪律,不是一个好学生,但与此同时,又怎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他们爱上吗?再好吃的美味佳肴,也会有让人感到乏味的时候。同样,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如反复使用,也会使学生厌烦。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胜的特点,在教学上不断标新立异;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励自我学习的动机,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的适当环节中,创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之间的对话,或者是学生之间的辩论,给他们以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注意对学生相互之间的对话方式、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学习需要,开启学生的心智,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一方面表达了自己,一方面促进了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如果学生在争论中出现"跑题"现象,我总是让他们“悬崖勒马”,并鼓励他们课下去研究讨论。
2.3培养集体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活动是在班级群体之中发生的。班级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感表达等等。每个成员在课堂的互动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形成共识和共建。那么,小组活动将在课堂中以它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走入知识的海洋。特别是课堂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完全消化和接受的,它需要一个思维的转变和过渡阶段。而在这个思维理解的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又不是老师一个人都能够一一解决的。这就需要靠大家的力量,互相切磋,互相解疑,三个五个共同研究。此时,小组活动就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而且好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同时,又帮助了差生。这比我们单枪匹马做差生的转化工作要强得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语文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在高职教育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语文教育对于培养高职生人文素养、学好其他学科,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由“知识技能本位”向“素质教育”转变,面对现阶段语文教育中仍存在的诸多不足,更多教师思考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1、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院校对高职《大学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高职学校认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因而高职生主要是学习职业技能,专业课程教学才是教师的重中之重,因而《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地位逐渐丧失,使得其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这将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课时减少,许多高职院校的一些理工科专业不开设大学语文课,而有的院校以选修课、讲座、大课方式的课堂形式进行语文教学,很多学校将高职语文教育流于形式。
其次,教师教学方法落后。许多教师在进行高职语文教学时,基本沿用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一枝粉笔一张嘴”等单向的教学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很显然已不适用于现阶段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新理念,语文课堂若是成为一家之言的照本宣科,那势必会抹杀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
再者,忽视了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教师强调以高职语文教材为中心,以知识教学为本,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起来乏味,学生听得也极其枯燥。语文具有基础、德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以及生活应用功能等,是培养学生素养最重要课程,但这一功能在现今的语文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最后,考评形式单一、语文教育投入有限、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等等,也是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2、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应对策略
2.1、革新思想,重塑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现阶段,“教育要发展,观念须先行”,高职教育由‘技能本位’到‘综合型素质’的转变,高职语文教育应该顺应“培养综合型素质学生”的目标,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重新将语文提升到基础性的地位,从教学观念上重视语文教学,行动上支持语文教育的科学实施。
高职语文学科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首先,从高职院校的领导,到老师,再到学生,都要革新思想,转变观念,重视语文学科在职业教育中对人成长的作用,语文教学知识是对我国5000年来的语言文化的传承,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弘扬,在处于“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无论何种阶段的学习,学好语文是一个合格的中华儿女必须要做到的[1],因此每个人都应树立“终身语文”的思想,提高的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也是时代对我们高职院校的迫切要求。
2.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
一是要转换教学主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本位思想。高职生不是小学生,他们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职生在学习语文中的自主性,而教师转换成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是教师要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化语文意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应灵活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高职语文《普通话与口才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标准普通话用影音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朗诵技巧,增强模仿和学习能力;在学习《荷塘月色》等名家名篇时,教师可以将现代音乐、一些关于荷塘的景色图片、flash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仅可以深化课文意境,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技能。
三是在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教育。语文是提高高职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最重要的课程,具有其特有的优势。除了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与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知识讲座、校园文化月活动等结合起来[2],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如“文学社”、“大学生就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社团和社会活动,并将这种切身体会作为语文教学写作的一个部分,寓语文教育与素养培育统一于实践之中,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2.3、多元化评价考核
许多教师在期末评价高职生语文能力时,主要采取以试卷的形式评分,这种评价方式并未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评价过程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是一种静态的、终结性的评价,因此教师宜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多角度、评价考核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
教师应创新考核形式,这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动力。例如,教师可采用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绘画、表演等形式检验高职生语文中“说”的能力,或用书法、打字录入、微博、影评、手抄报等形式来考核语文中“写”能力,避免采用试卷单一的考核模式,转变“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最终标准”的思想,更好地体现与语文的实用性。此外。教师还应当对高职生语文学习行为的考核,即“平时成绩”,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平时作业等作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考核,教师最后可把多项考核指标综合起来、以他评、自评、相互评为手段来评价考核学生,才能发挥好评价活动的引导、激励和教育功能。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语文教育中仍存在的诸多不足,高职院校尤其是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革新思想,重塑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并且要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法制教育 现状 措施
1.前言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刑事犯罪的低龄化在中职学校中时常发生,这其中出现较多的是伤害、抢劫和盗窃,也有极少的暴力犯罪案件。这对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也给国家的社会化进程起到了负面作用。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当下青少年的身心进行合理的法制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给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2.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法制教育不够重视
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中,常会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的一个次要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以致学生和老师都对法制教育视为教育的附属内容。在一些学校中缺乏领导组织机构,没有计划和安排,这就形成了在职业学校中,法制教育只是一种口头的号召发,没有落实到对学生的教育中。
在职业学校中对于法制教育的课程一般只开设20多个学时,极少的学时只能让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做到蜻蜓点水,无法对教学的要求保证。甚至有的学校只是将法制教育作为考查课,学生只需要在学期末写个学习体会就可以结课,这样的教育力度只能使法制教育在中职学校得不到充分认识。
2.2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改为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这就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些潜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慢慢滋长;一些封建迷信活动等社会的丑恶现象和消极现象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中职学校中的学生。这种思想的侵入给尚未成年的中等职业学生带来了思想的冲击,一些学生在此过程中没有成熟的心智,受到不良风气影响的概率增长。
2.3家庭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家庭在青少年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中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表少年的身心健康,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给学生的心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极有可能使学生的产生逆反心理。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包庇,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行为恶劣,品德低劣。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期望过高,利用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比如粗暴的棍棒教育,这就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2.4中职教育的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极差
在相关的调查中显示,中职学生的有关法律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电视而不是学校的自身教育,从此可见,学校的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很差,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主要的由于在中职学校中投入专业的教师并且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教育评价比较偏激等。现在,一些中职学校中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教师,一些法制的课程都是由德育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讲解,其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在培养学生法制教育时不能够做到充分讲解法律知识。
3.中职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加强的方法
3.1将法制教育当作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的法制教育中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实现依法治国。中等职业学生现在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其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中职生只有正确的树立法律观念和意识,才能从法律的角度看待社会,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理想的、有道德的、有文化的、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在学校的教育中要充分重视法制教育,才能实现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2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在中职学校实现依法治校是稳定其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实现依法治校第一要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是平等的主体,同样在法律方面也是平等的,所以学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将法律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为学生营造深厚的法律氛围。
3.3提高教师的法制教育水平
在中职学校中实施法律教育,就要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具备足够的法律知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依据学生的自身心理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学校可以从社会当中进行法律教师的招聘,这样在学校形成一支以法律课和德育课为骨干的教师队伍,来保证学校法律课程的有效实施。
3.4利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校的法制教育
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一样,法律教育也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灌输,其应该将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上来,使学生在内心形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旁听各种类型的案件审理过程,使学生对各种案件有切身的感受,同时还可以在法官和检察官的组织协助下进行法庭活动的模拟,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4.结语
总之,当前中职法制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在中职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才能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苏芳辉,赵晓燕.中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
[2]林耿林.论法制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神州(中旬刊),2011(5).
(一)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的缺乏
在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较少,存在过多的案例内容。学习者对于会计行业的案例了解较多,但对于系统的职业道德知识却缺少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材而造成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学习,学生注重的是各种会计证的考取,教师的教育业偏向于考试。这就造成学校较多的注重对有关会计专业知识、公共德育的教育,对于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这方面的教材也就偏少。多数情况下,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也将存在某种程度的违法行为,这些都是职业道德知识缺乏,法律知识欠缺的表现。
(二)教学方式、模式的落后
在当前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教育中,对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全面,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多数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职业道德模式和思想道德教育,将应试教育作为重点,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职业修养。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职业道德教育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为理论依据,以考试为导向,对于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道德问题涉及较少。在教学模式方面,缺少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传统的知识灌输为教学方式,局限于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不全面,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思考不充分。
(三)缺乏对学生实践的培养
现在的高等教育中,普遍的缺少实践环节。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中,实践环节的缺少导致课堂教授的知识不形象生动,对于学生而言,所学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与实际生活偏离较大,不能使学生直接、深刻的理解、思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几节课堂、几本教材的学习就能养成的,对其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中,学生缺乏会计实践,对会计行业的现状不了解,对于违背职业道德的危害的认知不足,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会计行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财产安全等。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改善
(一)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诚信是最基本和重要的品质,在专业教育中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在教学中,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将案例与职业道德相联系,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解,结合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行业的发展状况,人员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同时,榜样在道德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便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会计职业道德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提升对会计行业的认识。还可组织教师、学生听会计专业人员的典型诚信案例讲解,增强师生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德认识。
(二)完善课程结构
由于当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单一、内容简单,职业道德的课程主要是《会计法规》及一些会计考试所规定的法规课程,且这些课程的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教学的目的也是以考试为主,教师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的介绍、背诵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就需要对课程的改革,需要在教学中确立职业道德课程的地位,以提高教师、学生对其的重视。应将部分职业道德课程设为必修课程,加大讲解的内容,还应增加有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以职业道德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合理的开展课程,调节课程结构。
(三)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学生具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和业务能力。对于初入会计行业的人员而言,往往会因为业务能力不强、判断能力不足而在工作中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因此,高等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提升其职业判断能力。例如,学校可安排学生去银行进行实习,熟悉结算方法,了解有银行业务的办理程序,对银行的出纳等工作职责进行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税务局学习,让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有关纳税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偷税”“避税”的危害。在学校内,可组织开展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三、结语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中学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对策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由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不同,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多重性。教师设计支架和切入点时无法完全顾及全部学生的需求,因此会造成一些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时无法与最近发展区相联系,造成知识脱节或者学习困难。
2.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缺乏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探究的时候便会缺乏动力,学生探究效率不高,或者小组讨论等环节看似很热闹,但效果不佳情况。
3.支架式教学模式给了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许多有思想的学生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和观点,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敢表达,更不要说向老师提出问题,这种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对某些中等程度的学生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造成我们常说的“就差一层窗户纸,捅破就明白了”的现象。
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拘泥课本内容,使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使那些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的学生无法融会贯通。
5.效果评价单一,缺乏针对性。高中生思维敏锐,观察力强,太多单一的评价,诸如“很好”、“做得不错”等对很多学生来说作用不大,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实质性评价,是符合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积极的评价,这些评价能在今后诊断性、反思性学习中发挥鼓励作用。
6.教师、学生思想的转变。随着新课改深入,现在很多教师都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经常出现过于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忽略教师重要作用的现象。如何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成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大难题。
二、支架式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教师、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地位。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支架的设置者。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作用,好的支架设置者如同优秀的教练,了解每一位选手的特点和能力水平,知道建设什么样的支架,何时构建,何时撤除。但是教师要清楚自己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支持者,而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要明白他们才是探究、合作、交流的主体,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要获得知识就必须自己开动脑筋去挖掘、去探索,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张开嘴巴等着老师喂。笔者并不认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而是在不同任务、不同关键时刻能发挥最大作用的人才是课堂的主体。有可能在一节课中,主体不断变化几次,这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及课堂发展情况而定。并且,师生间的互动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建构空间。“探究”的东西比“告诉”的东西,“吃”起来更有味道。
2.找到“教”和“学”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支架式教学模式最关键的部分是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设定邻近学生已有水平的教学情境,激励其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掌握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和兴趣,使教学保持在最近发展区内,该“补”的“补”,该“切”的“切”。由于实际教学中,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层次,最近发展区有多重性,要求教师在设置切入点时照顾大多数学生,并给予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些提示,创设问题情境时尽量体现一定的坡度。
3.教师提供的支架应具有方向性、发展性和渐撤性,最终使其与学生的知识融为一体。
高中生的自我知识建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教师提供的支架应给予一定的方向引导,从而使之少走弯路。同时,这个支架在设置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要考虑与后面即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知识的联系性,为今后发展和知识构建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学生的思考、探究活动的深入,学生对知识脉络的把握会逐渐清晰。这时,教师必须把学习管理权、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逐渐把支架撤除。
4.教师应多角度提升自身素质。
很多教师对支架式教学模式虽早已接触,但操作能力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不够高,无法很好地掌握其精髓。例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自己的作用,或者课堂过于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意义建构等,这都是教师对支架式教学模式操作能力不足的表现。因此,要使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政课堂中很好地发挥作用,教师应多角度提升自身素质。
首先,熟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现代化教学设备种类繁多,投影仪、计算机、录像等被广泛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其使用方法不熟悉,定会手忙脚乱,打破整个布局,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威信,而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课程进行不下去,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调试好教学设备,并熟悉各类先进的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和简单故障处理,对于突发事件可以采取很好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应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同时,恰当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更可以是课外的。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每节课增加一点点,积少成多,三年下来,相信学生会收获颇丰。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与时俱进”,关注一些学生关注的,体验一些他们喜欢的,知己知彼才可以对症下药。
5.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这就导致教师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灌输,学生缺乏思考,很难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更不可能全面发展所需的能力。因此要使支架式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在课堂中,评价方式必须改革。
首先,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小组合作中起到关键作用,在课堂发言表达中更流畅等,而不是单一地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另外,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学之间的评价。
其次,除了考试以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更多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兴趣的研究,写成书面调查或者小论文,抑或者进行交谈,这些评价方式等都可行。
参考文献:
[1]孟艳华,唐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教研,2014,(17):9.
[2]高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49-50.
[3]高穗.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J].校长阅刊,2005,(12):30-33.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72-01
当今的教育正面临着教学改革,教学课堂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已经非常的普遍,基本上大家都能够比较娴熟的运用几种软件来制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学课件的制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制作内容上缺少特点,有些基本上都是把课本上的文字一点点的打上去,这样一来和课本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有的甚至还不如用黑板加粉笔好使,不要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一定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制作好自己的教学课件呢?本文就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和劣势
多媒体课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是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当中可以使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用动画或者视频来让学生观看,使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知识,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知识,对课程的学生不断充满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
多媒体课件也有它的缺点,多媒体课件缺少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样会造成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变少,教师很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对知识量的掌握程度,比如:有的知识可能比较容易,学生一看就明白,但是他们也要等课件演示完毕,才可以学习下面的知识点,还有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肯定需要很多的时间来消化知识,但是演示过程可能瞬间就过去了,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就过去了,所以说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不太适合利用多媒体的,我们就不要过于牵强的硬着头皮来使用,否则会事倍功半。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
(一)从制作手段上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方式和方法很多。例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可使用ppt、FLASH、dream weaver、Author ware等工具,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课件的实时播放;还可以使用用SQL及ASP等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才能更好地突出自身诸如生动直观、人机交互作用、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优势。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性:课件的内容一定要把握教育性、科学性的原则,任何课件都是辅助教学的。2.启发性:利用情景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观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交互性:为了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课件要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4.共享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输、共享更加的便利,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率。5.乐趣性:多媒体课件应该不断的给学生带来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6.综合性:综合利用图象、声音、动画、等优势,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7.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等。这样,就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
(三)从使用上看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要方便使用。毕竟课件是辅助教学来使用的,应该不需要专业的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搞明白,一个软件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会使用,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以用。因此,课件设计要考虑不同人群和不同基础学生的差异,以确定课件是否适合他们的要求。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的问题
(一)从制作情况看,目前课件大多数都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但他们的技术基础不一样,做出的课件效果也有很大区别,基本上有以下特点:
1.静态表现的多,基本上都是ppt、Author ware来制作的,运用动态网页制作的很少,可以师生交互的比较少,不能及时的进行交互。
2.网络课件太少,不能能很好的应用于网络,阻碍了教学课件成果的普及和推广。
3.研制出的软件缺乏系统性。
4.适应性不强。教学软件不太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很难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
(二)教学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不太明确。很多人搞不清楚内容和形式哪个重要,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目前,很多人在制作课件时,往往会忽略很多的问题,太多的注重表面的花哨,把课件做的五颜六色,根本没有从课件的制作原则出发,没有考虑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只考虑界面的美观是不能用来进行教学的,如果有过多的因素干扰教学,这样不但没有促进课堂教学,有时候还会对课堂造成一定的影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技术的先进不代表你课堂效果一定好,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制作软件,前提是一定要遵循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一定要办课件的教育学放在首位,不要盲目的选择课件的类型,或者移花接木的方式把课件带到课堂当中。
参考文献:
[1]高轶.高职院校多媒体课件制作[J].中国市场,2008,22.
[2]高新民.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的几点尝试[J].中国电化教育,1999,9.
[3]贾璐洁,王晓燕.多媒体课件制作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推行,为农村更多想要上学的孩子实现了就学梦想。但是,不同文化和各科思潮的涌入,给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整个农村的长远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手段。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农村广大在校青少年进行先进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增长知识、认识社会,还有利于了解当前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主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途径。中学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会通过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以及学生的日常言行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对于提升农民自身素质、规范农民日常行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扶持、先进的观念引导,更需要作为建设主体的当地农民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时效,将会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补充。
二、我国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及农民素质的提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都与城市存在诸多差异。结合当前发展的现状,可以梳理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难以胜任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施者,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储备的专业知识和所采取的做法会直接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师资队伍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①首先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水平难以应对当前教育的要求。农村教师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虽然部分教师入职之后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在学历方面达到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能力方面并未得到同步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和多方面知识。其次,农村中学教师的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专业教师较为紧缺,因此,思想政治课便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或者由后勤教师代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水平难以得到保证。最后,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较差,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农村中学教师进取心不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还与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相关,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上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联系当前的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个不求上进的教师是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较差。
2. 思想观念滞后,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目前,不仅是农村,甚至城市的大部分学校也迫于升学压力,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都存在偏差,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德育,忽视了其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伦理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农村中学中,从领导到教师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轻视心理,这种观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例行公事的组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最后的教育效果却远未达到教育的目的。
3.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都有使用。但是,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部分课堂中,仍然还在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没有创新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制约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没有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其次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学校的教学设备老旧,致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被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最后是农村的德育模式单一,对于不同的学生只能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远低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
4.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适应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一部分条件优越的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给学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鼓励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等。而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形式的班会、校会和思想政治课等形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缺少实践活动的参与。而这些理论知识的内容大都过于理想,只能给学生树立一个高尚远大的道德楷模,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这种“高、空、大”的道理只能在思想里束之高阁,并不能得到他们内心的认可和共鸣。
三、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其他地区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
1. 转变观念,正确领会农村人才培育的需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必须提高地方领导及学校领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政府的力量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再以学校的目标来要求教师教学的过程,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校长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曾指出:“要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关键是校长和教师。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就能吸引一大批孩子来读书。”“农村中学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一个具有现代人才培养意识的好校长。”②而对于好校长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组织观念和法制观念,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能把握时代脉搏、准确预测未来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引导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 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优秀的农村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农村中学教师待遇低下,人员流动性较大,激励机制不完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的教育经费有限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减少教师城市外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探索多种渠道的经费来源途径,解决学校经费紧缺的现状。
3.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模式,是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改变农村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适当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借鉴和运用其他先进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再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最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以结合校园特点,每年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各年级和班级也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校会、班会等文化宣传的作用。注重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