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

第1篇: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是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调查过的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音乐教师,教师到位状况基本是零。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点是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相关领导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甚至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很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本来就了解的很少,加上他们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第四点是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比赛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音乐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第2篇: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 新课改 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

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此,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访和讨论,以期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改进。

一、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总体上说,美术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大有提高,教学设施逐步得到了改善。这就为我国的美术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很不平衡,西部与东部地区,城市与农村,乡镇与乡村,在教育资源、教学设施、师资状况等方面差异很大,美术教育水平也不大相同。而“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农村的美术教育是最为薄弱的环节”,美术教育现状是很不乐观的。以县级学校为例,极大部分学校还没有专用的美术教室,也没有一件专供学生写生的石膏静物。去年“五一”去农村风景写生时,我顺便走访了许多乡村中学,结果发现有70%的乡村中学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更多的美术课依靠其他学科教师或班主任来兼任,使美术课成了平衡教师工作量的砝码。乡村中学尚且如此,乡村小学的现状就更不用说了。据调查在乡村中学,本科学历的专职美术教师人数为5%,大专学历的专职美术教师占40%。所以,从目前广大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来看,笔者认为,除了要切实提高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更要加强农村美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课程安排不够完善

去年夏天,我走访了许多乡村小中学,据这些学校的教师说,美术课程每周只有一次,有时还让其他课的老师占用,这远达不到新课标的每周两节到三节课的要求,还有些乡村中小学没有开设美术课。就我校来说,高一级美术鉴赏课两周一次,美术课和音乐课轮流进行,高二、高三级没有开设美术课,只有一些专业生才学习美术技法,并且训练时间很少。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必须开设美术课,小学初中最少每周两节,并且应将美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而目前来说,在一些城市也只开设每周一节的美术课,更何况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呢?另外,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的小组,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举办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但这些活动在农村中小学就成了泡影。

三、美术教材准备尚不充分

美术教材是根据美术教学大纲提出的教育目标和目的任务,选编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从广义的角度说,美术教材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图像教材、实物教材之外,还包括视听教材、计算机信息教材等。但是这些教材在农村中学来说就更为稀少。据调查农村中学90%的学校没有画室,更不用说展室,多媒体教室几乎为空,美术课就很难占用,再加上制作课件也无电脑配备。本来就很难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抽象,既累坏了老师,也听睡了学生,根本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以致很多学生的艺术细胞被摸杀了。

1.美术教科书

美术教科书的内容不再是美术课堂唯一的教学内容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自然受到美术教师的格外关注。当下,美术课堂教学由封闭式、单一化教学模式向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极大地激发了美术教师自主创新的热情,教师千方百计利用各种美术教学资源于课堂活动之中,以体现自主教学的话语权。然而,在这种高涨热情的背后,却隐含着美术教育理性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出现了种种偏颇。尤其在农村,虽课程资源很多,但学校为了安全,要求学生不能出校门,使得很多有利的资源被浪费。对一堂风景写生课来说,农村美丽的自然景观是很理想的教学资源,但紧闭的校门却成了最大的阻碍,导致师生长期在封闭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下,使用统一的美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被设计成了固定统一的套路,教师只需如样“翻版”,久而久之,教师不仅失掉了认真研究具体教学情境下教学目标的习惯,同时也失去了自身的教育理想追求。当然也不会对创造性地吸纳与整合课程资源感兴趣,在落后的农村,更加封闭了这些线索,美术这门课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

2.美术教学的物质设备

美术教学的物质条件是教学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保证,随着教学技术学的完善和医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发展,教学物质设备在质量规格上和功能上都不断得到改进。

美术教学活动比其他学科更为特殊,所以,教学的物质设备也更加复杂。美术教学物质设备完善的程度是衡量学校美术学科建设水平、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影响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全国有75%的学生在农村,而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在目前,大多数农村家庭有两个学生,这就更加给农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困难。因为我也生活在农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对于农民的收入很了解,又顺便走访了一些农户。据他们说这几年的庄稼收成还算可以,政府也对农产品的价格有了调控,但是对于一个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很难供他们上学。

2.社会因素

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先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这些年来,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还实行了免除学杂费的政策,这都有利于学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尤其是有特长的一些学生,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农村的一些社会风气对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或者是不学无术的学生,这也就给学生造成了社会舆论的压力,家长也不愿听这样的舆论,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美术专业敬而远之。

美术教学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能力,我们要大力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改变美术教学现状,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的现状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兴旺有很大的改变。

第3篇: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健康;医疗

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因素,健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健康水平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家庭收入,减少贫困(樊明,2002;王弟海,2008)。然而,获取医疗服务是人们保持健康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医疗服务及其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们的健康水平(Grossman,1972)。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基层的医疗机构由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诊所(村卫生室)三级构成。村诊所作为我国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承担着的基本的疾病诊疗和公共卫生两大任务,由乡镇卫生院进行直接管理。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关注不断增加,大多数乡村都建立起了标准化的卫生室,但村医这一职业的状况并未随之改变。我们从需求供给角度分析乡村医生职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需求角度

2013年末,我国农村人口6.30亿,占总人口的46.23%。然而农村人均卫生费用1274.44元,仅为城镇同一指标的40%。为了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自本世纪初,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覆盖率。虽然这一比例在近年来逐步提升,但城乡居民的人均医疗费用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反应出城乡居民所享受的医疗服务的巨大差异。并且,由于在农村家庭中,身强体壮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弱妇孺。由于经济收入较低,生活环境较恶劣,营养和卫生状况较差,健康保健知识接受较少,且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容易出现各种身体疾病。另一方面,受交通、时间、和经济条件等相关因素的制约,仍有大部分患者选择在乡、村级医疗机构就诊。因此,农村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的需求相比于城镇居民较高。近年来,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国家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分级诊疗新的就医秩序,是医疗改革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而在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现状是否能够应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是分级诊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2供给角度

乡村医生的来源及现状。乡村医生是植根在广大农村的卫生工作者,长期以来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中国乡村医生的前身——“赤脚医生”最初是一支由不脱产的村级卫生人员组成的,直接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农村卫生队伍,主要职责是办理全村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传染病隔离和报告、环境卫生指导、卫生宣传及简易医疗和急救工作(任苒,2011)。乡村医生作为最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目前其主要任务有两方面,第一是在上级卫生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初级卫生保健,做好农村的卫生预防保健;第二是基本诊疗工作,开展农村常见病诊疗和慢性病的防治以及重大疾病的转诊。乡村医生工作收入。目前,乡村医生的收入主要由诊疗收入和公共卫生补贴两方面组成。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前,村医收入水平差别不大,除了一些南方沿海地区,其他地区村医的收入基本维持在每个月1500元左右(苖艳青等,2011.9)。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村医的收入结构由以业务收入为主转变为以政府补助为主。但村医的收入并没有普遍的较大幅度提高,基本水平不变。目前,村医收入仅仅相当于农村小学教师的一半,相比外出务工人员有较大差距,与城镇诊所收入更加不能比较。因此,留在村里做村医的机会成本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医疗的逐步完善,村医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量比较大,在传染病、慢性病及精神病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新农合报销等等方面要求增多。诊疗方面时间不固定,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较大。乡村医生职业可持续性。有一定医学技能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或寻求其他较高收入的工作,目前在农村村医普遍年龄偏高,并且后备力量不足。相关调查显示,在年龄分布上,55岁以上的村医占42.88%,4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70%以上(朱建华,2012)。甚至仍有当年的赤脚医生担任村医的情况。由于村医属于基层工作,收入低,条件差,致使年轻医生放弃工作外出谋生,而具有医学知识的新一代学生又大多不愿从事村医工作。一项针对医学本科毕业生任职村医的意愿调查显示,87.7%的学生认为农村需要村医,但60.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担任村医。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21.3%的学生认为工作环境差、设备简陋,19.2%认为工资待遇以及福利低,其他原因是农村生活水平低、社会地位低、很难得到自身发展(陆方等,2013)。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是关乎农村居民健康的另一重要方面。根据吕宝波等2013年的调查显示,村医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各项内容知晓情况不均衡,基本公共卫生知识水平亟待提高。根据朱建华在2012年的调查也显示,乡村医生中已经取得助理执业医师的仅占19.41%,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占80.59%。乡村医生大多为男性,且70%以上医学教育程度为中专,学历层次偏低。并且据了解,乡村医生所取得的各类医学学历中,绝大部分是的通过成人教育等学习方式取得的,也存在着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村医缺乏相关医疗知识的培训。目前乡镇卫生院所普遍进行的管理,大多集中在公共卫生防治政策方面,很少涉及到村医在工作中运用到的医疗诊断知识,乡村医生到大医院实习学习的机会更少。较大的生活压力和经济收入的不足,导致乡村医生有动力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收入,而医疗行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又给具有信息优势方的医生,提供了“以药养医”的可能性,也就无法避免多开药、开错药的现象发生。因此,乡村医生既缺乏足够的诊疗知识,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促使医生加强职业能力,恪守职业道德。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堪忧。

3相关建议

因此,农村基层医疗目前处于供给不足的状况,需要进行相关政策的改革来保证供给的数量及质量。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在做出职业选择时人们会扮演三种角色,即“经济人”,理性的寻求自己的经济收益最大化;“社会人”,寻求自己在组织中的社交需求的满足;“自我实现人”,即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要保证乡村医生供给及乡村基层医疗的质量,有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村医工资水平,保证村医的收入水平相当于当地乡村教师或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平均收入。同时,将村医岗位纳入事业编制,提高村医的社会地位。提供养老保险,为村医解决后顾之忧。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留住目前奋斗在农村一线的村医,同时吸引具有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加入村医队伍,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2)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到大医院临床实习的机会。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上级提供有价值的培训,几乎所有的村医都表示愿意参加。目前各乡镇卫生院组织的村医培训机会少,培训方式基本均采用讲座形式,培训知识与村医工作不匹配,形成敷衍了事的现象。应该提供更多关于常见病、慢性病、传染病等方面,以及健康保健,巩固村医的基础知识,使村医在就诊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时更加专业和准确。提供大医院临床实习的机会,可以调动村医工作的积极性,跟大医院的医生学到更多切实可用的知识和技能。(3)严格实施相应考核和激励措施。我们了解到,目前对村医的考核要求主要在于处方保存、就诊记录、医疗垃圾处理等方面,但并没有严格的执行,事实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方面严格约束村医在诊疗时的就诊行为,另一方面激励医生自主学习,并采取更加准确的诊疗方式对待病人,减少开错药,多开药的现象发生。从态度方面改善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医疗卫生体系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促进、恢复及维护健康为目标所幵展的各种活动,并强调把医疗体系作为一种投入或资源以医疗服务为形式来解决社会医疗问题的机制。并第一次给医疗卫生体系规定了两个主要目标:“第一个是以改善群众健康目标,第二个是满足除了改善社会成员健康以外的普遍合理预期的目标,第三个目标是通过财政支出来保障疾病费用负担。”虽然相比而言,目前我国在基层医疗方面仍存在较多突出问题,各方面矛盾层出不穷。但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相信医疗环境会逐步改善。

作者:刘仁婧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弟海,龚六堂,李宏毅.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以中国跨省数据为例[J].管理世界,2008(03).

[2]陆方,张至刚.医学本科生任职村医的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调查研究,2013(06).

[3]苗艳青,王禄生.基本药物制度下村医收入的补偿渠道[J].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09).

[4]吕宝波.村医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04).

[5]田疆,张光鹏,任苒,李晓燕.中国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2).

[6]朱建华.乡村医生的现状分析与学历层次需求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2).

第4篇: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我们发现,目前我国乡村职校师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难适应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乡村职业学校的师生比明显低于其他各层次、各类型教育,主要原因是师资来源不足。目前,我国针对乡村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几乎为零,大多归属到其他类型或层次的师范教育,这使得乡村职校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渠道。此外,许多乡村职业学校在引进师资时,经常会受到编制等条件的限制,现行人事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人才向学校流动,同时也不许教师进入企业兼职。

师资来源不足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岗教师工作动力不足这一现象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工资待遇方面,普高、职高教师收入差距失衡,乡村职校教师待遇水平普遍偏低;二是社会美誉度不佳,乡村职业学校一般都是差生聚集地,导致社会对职校教师也低看一眼,从而对部分职校教师心理造成冲击;三是官本位的学校管理,职业学校早已习惯于政府的全面干预、大包大揽,缺乏为广大教师、家长、学生服务的激情与动力,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常常凌驾于教育教学之上,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乡村职业学校对人才缺少吸引力的现象已旷日持久,职校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老龄化和专业能力差等问题。职校教师无论是数量补充还是素质提升,途径都不通畅,与普通中学相比,乡村职校教师的年人均培训次数远远落在后面;即便有了培训机会,许多培训也是重形式、轻实效,没能使教师在培训中得到有效提高。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改变乡村职校师资队伍现状,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乡村职业教育真正需要的。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师必须是“浓乡型”,需要具备六种素质。

一是扎根乡村的角色意识。指得是对自身承担的乡村职校教师这一角色的地位、行为规范及角色扮演的认识、理解与体验,包括乡村意识、乡村情怀和乡村责任。只有具有这些品质的师范生,才能热爱并投身到乡村职业教育,这也是成长为一名卓越乡村职校教师的动力之源。

二是领悟乡村的思辨能力。指得是在乡村文化历史及社会发展背景下对知识的反思能力,包括理解与掌握能力、批判式思维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等。思辨能力无疑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乡村教师的思辨能力要突出乡村性,要有将知识置于乡村情境中进行理解、辨析、批判和掌握的能力。

三是适合乡村的教育手段。要掌握与乡村职业学校教学环境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包括三字一画、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网络教学技术。职校教师在这方面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如何适应乡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职教和体现乡村职教特色。

四是感知乡村的表达方式。要能将乡村文化融入到教师的日常书面语言表达中,并善于让他人感知、理解和掌握,表达形式包括板书、教案、教学日记、学生评语等。感知乡村的表达能力,既包括教师一般的表达能力,又有特殊能力要求,要能体现乡村特色文化与风格,比如在校本教材、本地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需要教师感知当地文化特色,并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五是融通乡村的交流风格。包括教师在与乡里人沟通中表现出与乡村风土人情融合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和精神气质等。一般来说,作为乡村教师,交流要具有乡里风格、乡俗风格和乡愁风格,不仅要具备一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熟练地掌握乡村口头语言表达的特殊习惯和风格范式,这样才能与具有浓厚乡村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良好沟通。

第5篇: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

(二)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三)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 农村 学校 音乐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 教育 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 艺术 ,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 发展 。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四)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 历史 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6篇: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 教学资源 调查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数字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凸显,正如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应华在《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实践》一书所言:计算机和网络是一扇通向世界先进教育的大门,打开这扇门,就会发现外面教育世界的无限精彩;计算机和网络是一个挽手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忠实朋友,和这个朋友相处越久越深,教师们对其信赖感就愈强,思想和行为改变也愈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在拉大,山区乡村教师数字教学资源应用能力普遍低下,这成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必须逾越的“坎”。

一、数字资源应用在乡村学校举步维艰

日前,笔者围绕数字教学资源的应用,采取问卷和座谈的形式,对南方某市两个山区县的农村教师进行专题调查。

表1.乡村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情况调查表

注:年龄A指20~35岁、B指36~45岁、C指46~60岁;培训次数指参加县级以上、每期7天以上的培训。

统计表明,目前山区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能力偏低,使用热情不高,提升的积极性不强,数字教学资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为有限,现状堪忧。

二、数字资源“困”在乡村学校,原因何在

1.教育观念滞后

许多农村老师未能认识到教师的角色正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机制间变换,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在从“海绵式”向“淘金式”转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时常讲出这样的话语:都教半辈子书了,不要太复杂,我的学生还有上重点大学呢;用电脑、上网等上课,那是城市学校的事,再说,校长只不过说说而已……除了重要性认识不足之外,还存在畏难情绪――老教师“临近退休不学了”、年轻教师“人在农村随波逐流”。这些观念极大地伤害着我们的教育,因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 威拉德・达吉特 在《地球村在行动》一书中指出)。

2.平台建设滞后

突出表现为:硬件设施配置不全不足,实用性不强,老化现象严重,有的形同虚设;数字化音频、视频等资源短缺,添置和保管没有规划;校园网建设滞后,甚至空白;县、校两级对教师用好网络、微信、微博等通讯平台服务教育教学的引导工作不力等。

3.信息技术滞后

因为疏于使用,大量中老年教师未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年轻教师虽然会简单操作,但对资料的处理合成就显得力不从心,更谈不上移动终端课件、精品开放课程、学科主题社区等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数字资源应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

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使用过程智能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等特点。实践证明,它对学生在以下方面有深刻的影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互动精神,进而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和帮助他人的能力等。

四、乡村教育数字化,路在何方

第7篇: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针对目前艺术教育师资不足、课时被侵占的现状,教育部将在2012年启动省域艺术教育改革(达标改革)。即根据目前高考以省为单位划分分数线的现状,要求以省为单位,对辖区内所有中学强制性规定每周开设艺术类课程的时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均等、公平地接受相应的艺术教育。类似的省域达标改革除了艺术课程外,也包含体育课程。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将在部分省份先行的基础上,以省为单位改革学生的评价体系,即在升学体制中,体现和添加艺术教育和体育的成果评价,使美育和体育能在升学体制的评价中占到应有的份额。目前我国的艺术和体育教师短缺现象严重。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缺编数在20%~30%之间,而艺术教师缺编数则高达40%~50%。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教育部计划通过增加师资名额、其他学科超编教师培训转岗、组织“跑教团”负责多校艺术教育和体育,以及大学生支教等方式解决这一难题。这一改革将在部分省份开展试点工作。为进一步加大社会各界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2012年,教育部还将修订义务教育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同时,推进高校师范教育类音乐学、美术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并继续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天津

8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实现街面无流浪孩子

从2012年2月起至2012年年底,天津市民政局、市综治办、市教委等8部门将联合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力争到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的目标。专项行动中,严厉打击拐卖、拐骗和操控流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及时查找流浪未成年等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帮助其回归家庭。各区(县)教育部门要及时安排返乡适龄流浪未成年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对职业学校接收的家庭经济困难并符合条件的返乡未成年人予以资助或减免学费;对不适合入校接受教育的,要支持救助保护机构开展替代教育。各乡镇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员会对生活困难的未成年人要加大救助帮扶力度;对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要通过救助保护机构照料、社会福利机构代养、家庭寄养等多种方式予以妥善照顾。

山东

“乡村学校少年宫”搭建课外育人平台

为缓解农村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阵地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山东省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各地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办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途径,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办出了特色。淄博市形成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3种建设模式:在校舍比较充裕的学校,利用空置房屋和场地改造、扩建“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室与教室分离,重点为本校学生服务;利用学校现有教室、场地,对教室进行一些改造,添置必要的活动器材,上课时用于课堂教学,放学后用于开展活动;利用学校附近的农村文体活动中心,依托其设施、场地、师资和活动器材,增加项目、完善配置,为周边学校和未成年人免费提供服务。现在,山东全省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100多所,开办各类培训班、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多万期(次),将“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成了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社会肯定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品牌。

浙江

治理择校乱收费,招生详细信息将上网公开

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阳光招生”,治理公办中小学乱收费顽疾。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接到的102件教育收费投诉中,有40%涉及择校乱收费。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省政府纠风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发出《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乱收费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实行“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今后,包括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家长姓名、户籍关系、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的招生结果,将第一时间上网公布。如有多余学额,一律通过“摇号”方式确定招生名单。浙江省教育厅表示,各地要合理划定中小学学区,努力把公办中小学择校率降到5%以下,或做到大幅下降。

英国

第8篇: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乡村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 功能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92-02

一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设乡村公益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它是促进乡村文化站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乡村图书馆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其接受和运用科学知识能力、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必须着力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设好乡村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

二 乡村公益图书馆的建设缘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及农村社会整体状况也获得了发展,但是农村的阅读现状不甚乐观。乡村公益图书馆应立足农村,专注于乡村公益图书馆建设,拓宽农民和农民子女的阅读视野。改良农村的文化生活土壤,进而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贡献力量。乡村公益图书馆将改变农村阅读,将让农村的孩子把有书读视为宗旨,让家境贫困的孩子能够有读书的机会。

三 乡村公益图书馆的宗旨

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宗旨,是要在乡村地区找到一些不屈的向上的灵魂,慰藉他们的孤独,温暖他们的心灵,为他们的成长和自我完善打开一扇门,并为其精神发育提供必备的精神食粮。

四 乡村公益图书馆的工作方式

乡村公益图书馆作为民间教育公益组织其工作方式是:在中国选择一些县级地区,逐步建立覆盖全县的公益图书馆网络,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系列教育、文化活动,从而实现拓宽本地文化视野,更新本地精神生活的长期追求。

五 乡村公益图书馆发展构想

1.图书馆建设构想

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乡村图书馆,和一些散落在各个村子里的小书屋(小书柜)构成乡村图书馆建设的整体框架。

小书屋是完全独立的小型图书馆,这个建设可能比较吃力,无论是图书还是当地的志愿者,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考虑建立,而小书柜相对来说比较简便易行,小书柜设立在当地的小商店中,由书屋与店主协商后,店主同意执行书屋的各项制度,并且承诺不收费的情况下,由书屋提供图书,商店提供柜台并管理图书,书屋定期调查,并提出意见。如果有牟利行为,即收回图书。将一部分主流图书集中起来成立书屋乡村公益图书馆的主馆。按照阅读层次和阅读人数的不同,将一部分书分流在在小一点的书屋(书柜)里,成为各个村庄的一个小的读书阅览点。一方面方便了读者,另一方面,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在当地人力条件以及读者大众相对集中的条件下,按照书屋现行模式开办新书屋,并做好协助管理工作。

2.农村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构想

建设一个以乡村公益图书馆为中心的农村社区文化中心,成为农民的学习和活动中心,成为农村农民和农民子女了解世界、认知社会的一个文化中心,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农村提出实践意义。这个中心包括乡村多媒体教室,可以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以及播放电影,提供社区农民活动的场地和设备,成为体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面貌的一个核心展示平台。

六 目前乡村公益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1.场地问题

第一,经费不足。由于经费不足,只能利用农村现有的建筑资源稍加整饬而成,这些建筑资源包括:

村两委办公室。条件好一点的村庄,有几间两委办公室,包括广播室(可能兼民兵室)、会议室、办公室、活动室等,这些房间的利用率一般都不高,在这些房间的任何一间摆上书架即可完成一个图书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没有书架,将书整齐堆放在桌面上也可以。

村小学教室(图书室)。一般情况下每个行政村都会有一所或大或小的小学,由于计划生育的落实,现在入学儿童人数普遍降低,很多校舍空置。而且一般学校都会有一间学生图书室,可以考虑将这些图书室利用起来。

农村小卖店。小卖店一般位于村庄较热闹的地方,在其周边通常也会有很多村民在那里闲坐,如果小卖店有足够的空间,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村民的房舍。如无其他选择,可以探寻处于村庄中心的农户,看是否有合适的地方,但通常对村民的借阅积极性会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经费充足。经费充足,只需五千元左右,就可以在村庄的中心位置村民较集中的地方盖一间15~20平方大小的图书室。

2.图书问题

在目前书价昂贵的情况下,从市面上购置肯定不现实,农村为图书室掏钱的可能性不大,要有外力的支持才行。

从出版社入手。其经验,如前所述,北京已有志愿者做了开创性的工作,现在需要大家形成合力多发掘出版社资源,并将这一工作系统化、制度化。

网络募集。网络的社会动员力量是很大的,但目前分散邮寄图书的成本问题还不好解决。可考虑建立乡村图书馆的网络平台,分省分区分县建立网络集散中心,在县一级与县图书馆或文化局合作建立图书集散点。

商业募集。较大的图书公司通常会有大量的库存图书,它们在各地城市也有网点,这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图书管理问题

就目前而言,志愿者缺乏图书管理专业知识,书目的分类等不科学,但是日常的图书归类以及管理仍然很琐碎,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图书管理员是一个全职的人员,尤其在目前的形势下,志愿者就比较吃力。因为是公益,没有办法给管理员支付生活费用,这个问题比较棘手。

在农村,寻找出没有成本的管理办法有:(1)发展农村志愿者。将一个社区中热心家乡公益的人发展出来,由他们来管理图书,他们应该是很乐意无偿地来做这件事的。(2)动员小学生志愿者。小朋友的志愿精神是天生的,只要有组织动员,他们可以有很大的热情来管理图书,因为这能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一般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担当此任,如组成4~6人的管理小组,两人一周轮流一次,每周六日下午开放。

七 对于乡村公益图书馆的思考

乡村教育不仅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求知的窗户,而且也使孩子们更好的流向上层社会,使“下流社会”的现象有所改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中国历来不缺少教育理论家,缺少的恰恰是实干家。和大多数其他公益组织一样,缺少资金。

再一个就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以及九年制的义务教育的后遗症。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但应试教育这颗毒瘤限制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很多农村家长(城市家长也一样)往往认为孩子去图书馆看书耽误了学习考试,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孩子们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使初中的孩子尤其是初三的孩子往往迫于各种压力只埋头于书本知识。而中学校长也片面追求升学率更导致了乡村图书馆事业开展的艰难。作为公益组织,乡村图书馆的存在就是要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最终目标是消灭社会问题。因此就农村教育这个话题,我们需要有更为广阔的视野。要改变农村的现状,需要各公益组织齐心协力更需要社会整体人文环境的改善。

我国政府对公益组织注册有严格的限制,但扶持力度不够,与国外相比政府做得还不够多。也许从严禁非法集资的角度讲似乎还有些道理,但是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有挫折就放弃改革。

乡村图书馆的各项管理仍有待完善,如资金、资产和预算管理等。流程和风险管控也应该跟上,虽然不能和企业相比,但如果按照企业的模式去做,相信公益组织会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http:// ,2007.10.24

第9篇: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河北省的义务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够均衡,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不断扩大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和群体差异现象是对教育公平的严重挑战。

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

长时期以来,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就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政府财政投入不够均衡。从河北省近年来中小学生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配置情况分析,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城乡差异比较明显,虽然从整体上看,城乡义务教育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城镇普通中小学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均高于农村。

师资力量的差距。师资的数量、质量关系着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城乡师资力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数量上的差距。教师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大中城镇教师普遍集中,偏远农村教师缺编严重。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分布失衡。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学校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城乡差距较大,在城镇,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比例明显高于乡村。城乡教师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城镇教师的稳定性较强,乡村学校教师变动频繁,优质教师流失严重。

办学条件的差距。笔者走访发现,城镇学校的各种教学仪器、设备都比较齐全,而农村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普遍短缺,不足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同时,城乡学校校舍差距也很大。

教师收入水平的差距。由于乡村经济一般不及城镇经济,在目前“省级统筹,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城镇教师。此外,有些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比较差,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还不高,这些都与城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教学质量的差距。受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差距的影响,必然形成教学质量的差距。就目前而言,城镇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农村,由于城乡各地教学质量层次不齐,许多农村家长为了使子女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就读,不惜更多的教育投入到城镇上学,由此,形成了农村学龄儿童大量流失,而城镇学校则“人满为患”。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村学校一个班只有十几个人,而城镇学校一个班多达六七十人,重点学校则班级人数更多。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急剧减少,只好将许多农村学校进行合并或撤消。

城乡学校布局不够均衡。目前,河北省城市中小学校布局较为均衡合理,学校的设置基本上考虑了市区居民的分布,学校所在区域环境的安静、幽雅等各种因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居住状况就近入学。而农村则不然,据笔者调查,河北农村中小学基本上设在乡镇所在地,而乡镇学校并不一定在该乡镇所辖区域的中心位置,这样,势必会造成有些农家子弟从上小学就开始远途跋涉,困难自不必说。

城乡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差距。河北省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 “省级统筹、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农村义务教育主要是以县乡两级财政为主体。由于各地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部分的县乡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就很难保证及时到位,从而使教师工资的发放,学校各种教学仪器、设施的完善、补充受到影响。而在城市,各级中小学基本上由市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教育经费也是在全市统筹的情况下拨付的,这样就大体上能够均衡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至于使校际之间差距过大。

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造成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既有外因,也有教育本身及相关政策的因素。根据考察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相对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收入相对城市偏低,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会受到各种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虽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分割的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但消除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现状,还需要有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现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河北省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省级统筹,各级政府分级管理的模式。这种体制存在许多弊端:首先,义务教育经费分摊主体责任不明,分担层次较低。一方面,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居民家庭承担了较大份额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县级政府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比重过大,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乡来讲,确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其次,河北省目前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基本上采用的办法是城市负责城市、农村管理农村。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高于乡村,必然会产生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第三,教育投资分配、使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教育经费要做到“三个增长”,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至于经常出现教育经费的挪用或截留,从而影响义务教育的发展。

政府教育投资不够均衡。义务教育是一项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其支出应是一项公共服务支出,教育资金理应由国家承担、政府提供。但目前,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从总量上讲并不到位,从教育资金的分配上讲也不均衡;对城市的教育投入较多,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对重点学校投入较多,对一般学校投入较少。

农村经济的欠发达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由于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县乡的财政收入较少,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农民收入偏低,无力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此外,有些个别农户,因病、因灾或其他意外事故导致家庭困难,子女上不起学,早早地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又使农村教育面临生源减少的尴尬境地。

农村土地的锐减使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造成留守儿童无人管理,辍学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开发,占用了大量耕地,再加上农村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收入偏低,使许多农民进城务工。另外,还有部分青年农民抱着“圆梦”的理想,希望在城市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也离开农村来到城市。留在故土的只有老人和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看管,辍学现象严重,许多农村中小学人去室空,只好合并或撤消,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农村生活条件苦、待遇低,难以引进高质量的教学人才。到农村从事教学工作,不仅条件艰苦,收入也比较低,所以,许多人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即使在任教师,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其结果相当一部分教师都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农村,进入了城镇一级的学校,更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

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接受基础教育,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作为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的合格规范教育,它所保障的是基本人权和人的发展权利,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所以,适龄儿童无论出生何地,政府都应该为其提供均等的经费,使其接受相同条件和水准的教育。

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北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突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城镇义务教育的发展明显快于乡村,并且二者的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加以有效遏制,将会影响到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并成为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温床。

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是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建设人才强省、经济强省的需要,有利于贫困地区尽早脱贫致富。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不可能人人都去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接受初等教育是其最低的要求。在接受初等教育之后,就基本上具备了就业的能力,其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投资收益率,从而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