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职业教育培训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培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培训计划

第1篇: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理念,增强林业系统执法人员的自觉性和凝聚力,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品质,执法文明、清正廉洁、作风扎实的林业管理队伍,促进林业依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教育培训内容

(一)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

1、组织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等组织开办的各类林业执法人员岗位培训班。参加人员:市、县区木材检查骨干人员、各县区分管领导。承办单位:林政科。

2、组织参加市法制办等市直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执法岗位轮训班、执法资格培训班。参加人员:全体执法人员;承办单位:林政科。

3、组织参加“齐鲁先锋”干部学习平台网络学习,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平均学分不低于8分。参加人员:全体执法人员;承办单位:人事科。

(二)市林业局举办的各项培训

1、局中心组学法教育活动,每季度至少一次,全年至少4次。参加人员: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单位负责人;承办单位:人事科。

2、全局干部职工学法教育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全年学时不低于40小时。参加人员:全局干部职工;承办单位:局普法办。

3、局执法人员学法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法制讲座、研讨会、演讲比赛、专题培训等,每季度1次活动。参加人员:局全体执法人员、森林公安干警;承办单位:局普法办。

4、警示教育活动,组织进行廉政党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风工作教育,参加人员:局领导、局全体执法人员、森林公安干警;承办单位:人事科。

(三)林业系统内部的各项培训

1、木材运输管理培训班

培训内容:木材检验、运输管理知识,廉政和文明执法;

参加人员:全市林政执法人员;

举办时间:5月中旬;

承办单位:木材检查站。

2、林业依法行政和标准化执法培训

培训内容:林业行政管辖和回避、行政执法程序、森林资源管理规范、林业行政强制措施,廉政和文明执法要求;

参加人员:全市林业系统执法骨干人员;

举办时间:7月下旬;

承办单位:林政科。

3、公益林管理培训班

培训内容:林木采伐、林地管理知识,廉政和文明执法;

参加人员:全市林政执法骨干人员;

举办时间:9月中旬;

承办单位:政策法规科。

第2篇: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论文关键词:文化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模式;教学方法

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众多,包括培训项目的时效性、师资力量的配备、培训软硬件设施的支撑及培训过程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而目前电力企业对培训质量的控制往往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培训内容也侧重于对员工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对学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宣贯认识不足。

一、在电力企业培训中引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以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安庆培训基地”)为例,2010年全年共完成省公司培训任务64期,培训2570人次,65200人·天;学员对培训综合服务、培训质量平均满意率都在95%以上。但冷静思考后我们发现,质量满意率是学员对每期培训班综合评估后的平均数据,无法掌握学员经过培训后在工作中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是否显著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训质量的控制应该注重培训过程中对学员自身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学员对企业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使学员能从主观上自觉地以公司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什么是企业文化?首先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发生、发展、延伸的历史,以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信仰、人生观念和承载着这些的有形的文学、艺术著作、宗教仪轨、建筑等等,无形的(或者用联合国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等。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从创立到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承载的有形的、无形的文化理念。这个文化不仅由企业内员工共同构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所以,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培养共同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从而获得彼此的认同并形成凝聚力。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就是不仅要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人”,还要使他们成为有企业认同感的人。这对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梅奥(George EltonMyao)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企业中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归属感。美国企业正是通过不断培育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具有一个大多数员工都认可的共同理想和使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提供了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在电力企业中尤其是这样,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就是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因为技术要求很高,工作难度很大造成的,恰恰是简单的工作,出现了低级错误,出现了习惯性违章,而这些问题如果员工的责任心强一些完全可以避免。

电力企业培训部门是大力宣传、引导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桥头堡,如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培训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催化剂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安庆培训基地在培训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谈一点个人的拙见,供大家商榷。

二、多样化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实训教学管理过程中,是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还是制度化管理方式,或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培训对象、时间、用法不同,实施的培训效果也不同。

譬如,对新入职的员工、退伍士兵的培训,就可以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约束学员的行为,既减少了安全隐患,又使学员自觉地把军训中养成的不怕吃苦、严于律己的顽强作风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安庆培训基地自2004年开始承担省公司退伍士兵的岗前培训工作,一直采用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实行班主任三次点名制度和请假制度,成立班级临时党支部,将学员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表现按7∶3进行量化考核,每月一考核并作为优秀学员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报省人力资源部备案。严格的管理使学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严格规范,保证了培训高质量的完成。学员在培训中形成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习惯、严谨的作风,为更好地适应电力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可采用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学员在制度约束下规范操作行为,必须严格遵守实训室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学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学员毕竟年龄和性格比较成熟,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应该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朋友加兄弟的感情与学员沟通、交流,使师生关系和实训质量达到较好的效果。无论培训期的长短,我们都在培训班里挑选两位班长,一个负责学习,一个负责生活,配合班主任了解并及时解决学员学习、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等方面的问题,给学员一种“家”感受,这样整个培训过程就会更自然、亲切、和谐。

总之,作为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应该将自己“教育者”的位置转为“服务者”的位置,将人文关怀和规范严格的管理相结合,在培训管理上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教学形式

“企业文化”教学并不是教科书式的照本宣科,培训过程中可以在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团队沟通与合作方面开设专题讲座。比如安庆培训基地对2010年新进员工培训开设了《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电力企业》专题讲座引领了新员工努力的方向,针对农电培训师培训班开设的《培训师的教学方法与授课技巧》广泛地激发了学员的兴趣,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得到学员一致好评。

其次,还可以开展宣传企业文化的主题演讲,让学员深层次地理解企业文化。2009年笔者在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承担第一期新进员工培训工作,学院就组织《弘扬国网企业文化,争做优秀员工》的主题演讲。学员们饱含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心灵上的震撼和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会转化为巨大的动力。

组织学员进行技术交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员广泛交流工作经验,以增进学员的相互了解,加深学员的友谊。记得在一次全省用电检查员岗位技能培训班技术交流会上,在谈到工作中查处用户反窃电行为时,一位学员甚至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全场对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报以热烈的掌声。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形式,加强文化思想培训、传播公司优秀文化是电力企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时必须重视的环节。

四、优秀的培训师是宣传“企业文化”的排头兵

培训师是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正如一个大学与另一个大学的区别最终是教师水平的区别,一个培训机构与另一个培训机构的区别,最终也是培训师资教学能力的区别。通常培训机构都把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师资的培训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诚然,优秀的培训师首先应该是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精英,并且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把该领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乃至技巧、窍门和前沿技术传授给学员。学员才会认同你,才愿意与你交流沟通。

优秀的培训师还要怀着一颗热爱和敬重培训事业的心,在传授学员技能的同时还用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品格感染着学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员以深刻的影响,如果老师不能遵守上课时间,学员就会很懒散;老师备课不充分,学员的学习态度就更不认真。因此培训师应该有意识地用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品格影响参加培训的学员,让学员获得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一个能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

除此之外,培训师在教学上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对喜欢迟到的学员,可以诚恳地讲述企业对迟到职工的处罚及由此产生的职业生涯的影响;对缺乏自信、基础较薄弱的学员,可以谆谆善诱地引导他们将有难度的问题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学员自觉向上的积极心理,逐渐形成认真负责、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时候,学员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你、尊重你。

五、结束语

第3篇: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在以学徒制为导向的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企业培训师作为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各成员国重视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其中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欧盟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关注点。欧盟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各成员国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旨在对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内涵及专业发展策略进行系统阐述,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一、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内涵

由于各国之间职业教育机构设置各有差异,各成员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界定不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培训师可按职能和工作环境加以区分[1]。从其职能和工作岗位角度可分为四个不同类别:普通学科教师、职业理论学科教师、学校实训室实践学科或模拟学习环境教师、学徒导师或实践培训指导教师。从工作环境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学校本位环境中的教学人员和工作本位环境中的企业培训师。教师通常在职业教育机构工作,而培训师则受聘于企业。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而培训师通常是企业员工,除了要完成他们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学生在学徒期间的实习指导工作。

近年来,提高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能力已成为欧盟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2010年,欧盟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通过的《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的布鲁日公报》就呼吁成员国通过制定灵活的培训和投资政策,加大职教从业人员的初始培训和在职培训力度,也呼吁成员国各级政府、地区部门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创造机会,以提高教师和培训师的工作实践能力,同时强调培训师的总体教学技能和能力[2]。2012年,在《重新思考教育: 投资技能以促进更好的社会经济成果》中,欧盟委员会强调,在初始和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建立企业培训师能力框架;通过确保教师和培训师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和教学技巧和能力,了解市场及工作流程,能够参与专业网络工作以及确保企业支持教师和培训师的在职专业发展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3]。在上述政策的基础上,2016年,欧洲职业培训?l展中心(CEDEFOP)专门了《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和培训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报告,报告指出,负责任和胜任力强的企业培训师对于确保职业教育机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及提高工作场所培训质量是非常关键的[4]。他们在加强教育与工作间的联系、开发新课程、提供高质量的学徒制和各种形式的工作本位培训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为此,要为职业教育的企业培训师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支持,使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教学技能都能达到最高标准。

企业培训师如今需要从单纯传递职业知识和技能转向提供指导和咨询,指导和支持工人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促进企业文化传播[5]。培训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应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任务的能力,职业培训师本人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并在公司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资格和能力需求及标准

(一)培训师能力标准

尽管欧盟各国对于培训师所具备的能力标准各有差异,但对于基本能力标准是有共识的。至少以下四类能力被认为是重要的:与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技术领域相关的能力;服务于企业战略和通过培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相关能力;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和培训相关的能力;帮助学徒支持学习过程的横向能力[6]。每组能力在不同环境中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有其侧重面,但多元文化意识或教学技能可以被公认为是更为重要的。

(二)培训师能力发展的三大支柱

定义能力标准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对企业培训师有效支持的第一步。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教育机构教师和培训师的继续专业发展。在欧盟,职业教育教师和企业培训师的继续专业发展主要基于三大支柱:课程培训,评估,先前学习认可和从事培训行业的资格认证。

培训主要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继续培训两种形式。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的政策报告中对于职业教育机构教学和培训人员的职能及其应承担的任务作出明确指导,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的初始培训,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机构教师和培训师的继续专业发展,以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方面,各成员国对自己本国教师继续专业发展的持续时间、结果及程度作出清晰界定。

目前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在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还是在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关于企业培训师资格及能力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在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中,以工作本位环境为主线的国家,如奥地利、丹麦、德国、荷兰,对培训师资格有明确规定。培训师通常是合格的从业人员或技术工人,要在该领域里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教育培训证明;而以学校本位环境为主的国家,如塞浦路斯、爱沙尼亚、芬兰、马耳他、波兰、葡萄牙,对企业培训师的资格要求是按照教师的同等要求对待的[7]。

在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情况较为复杂,各国对培训师的资格要求没有统一标准。一些成员国如奥地利、爱沙尼亚、捷克共和国、法国、波兰对企业培训师没有明确要求。还有一些成员国,如法国、波兰、罗马尼亚只是在机构层面上设置了要求。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些国家,如奥地利、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罗马尼亚规范了关于培训师的能力标准,明确了从事培训师行业的非强制性资格,包括对前期学习的验证和认可[8]。

认证是保障和提高培训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案。认证可以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获得,也可以根据评估验证获得。一些国家,如奥地利、法国、希腊、爱尔兰、罗马尼亚的认证过程[9]是将培训项目能力标准作为基础课程进行的。除此之外,大多数国家建立了验证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0],对在工作和专业实践中获得的能力进行验证,也是资格认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三、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策略

企业培训师的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有校本培训、高校培训以及企业培训等形式;有短期、中期、长期等形式;有获取资格证书的培训形式,也有研讨班形式。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培训途径,具体归纳如下:

(一)培训师专业发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终身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

1. 初始职业培训阶段

一些成员国,如芬兰、爱沙尼亚、马耳他、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奥地利、德国、瑞士等将企业培训师培训的投资列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计划之中。在职前培训阶段加大力度宣传、介绍或扩大学徒培训,为刚入职的年轻人提供基于实习实践的学习培训机会,并不断完善其培训质量。

在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支持职场导师培训计划,将其作为政府培训策略的一部分,极大促进了基于实习实践的学习进程。对于培训师的培训项目是所有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政府工作指南建议参与了大量工作实践指导的企业培训师应该参与在职培训项目。培训的内容按国家级标准制定。各培训机构所选择的内容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所有提供者都按国家级水准进行操作,确保培训质量和标准的一致性。

在瑞典,为了推进学徒制的进展,自2009年以来,工作本位学习计划和增强企业培训师能力计划已提到议事日程上。越来越多的公共资金投入到各项支持实习伙伴关系的业务领域,国家开展多项活动,将各项计划落实到位,通过网络,与各地的培训提供者建立联系,对企业培训师进行培训,促进企业和职业教育提供者之间的合作。通过引入职业教育联络员,来支持学校或老师与企业培训师积极沟通,并提供支持材料。

在爱沙尼亚,政府在2013年出台额外预算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更好地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挂钩。计划选拔至少1000名企业培训师参加培训,至少10%的企业培训师将接受在职培训。

从整体上看,欧盟各国企业培训师的职前培训有如下特征:由教育培训部门发起;通常有既定的能力标准规范或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可以确保培训项目广泛的覆盖率;培训质量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供应商确保;利益相关者,尤其是社会合作伙伴的参与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更好合作。

2. 在职职业培训阶段

为保障成人继续教育的质量,各成员国在国家层面上规范培训师能力标准,研发资格证书或认证机制体系,支持企业培训师在职培训。

罗马尼亚基于统一制定的职教教师能力标准,为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制定了全国标准化培训计划。截至2010年,全国所有的认证培训工作都由培训师承担,而这些培训师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能力标准,获得认证的培训师方可上岗。同时该能力标准也被认作为培训师提供培训课程的蓝本以及用于验证和证明在非正规和非正式情况下获得能力的标准。

在法国,成人职业培训协会代表劳动部制定了成人教育培训师的资格证书实施细则,这是唯一具有国家认可的专业证书。资格证书可以通过培训课程获得,也可以通过非正式和非正规学习之后进行验证来获得;许多申请者都通过后者获得了认证。成人教育培训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是在遍布法国各地的成人职业培训协会所属的12个培训中心进行的,包括一个26周的课程和7周的企业实训[11]。

国家当局、成人教育者职业协会、在职培训机构、高等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提供者共同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应该注意的是,此类行动计划倾向于面对更广泛的群体,包括提供继续职业教育的企业内部的培训师以及成人职教教师。培训师资格证书(成人培训师、成人教育培训师、继续教育和培训部门的培训师等)被视为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中的一部分[12]。将培训师资格证书纳入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有利于开发职业教育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体系并使之规范化,提高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企业聘用培训师可将培训师资格证书作为审核条件之一。

(二)培训师专业发展是行业企业的重要举措

行业组织针对某一特定部门或行业开发培训师能力标准或资格认证标准,确保培训质量,提高企业关于证书可用性的思想意识。行业委员会向接纳学徒的企业提供支持,有时“授权”培训企业,为培训师提供培训。培训可以基于培训师能力标准进行,能力标准是由行业委员会与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或教学领域的专家以及职业教育提供者合作制定成形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培训侧重于开发教育及教学能力,通常是短期和非正式的。

在德国,区域行业委员会提供培训项目,由德国行业协会按照国家规定基于成果导向型课程开发。培训师可自由选学课程,培训形式可以是脱产或?I余的,持续时间从6个月到30个月不等。

在荷兰,专业技术中心授权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实习场所,该中心开发自己的认证系统,应用一套行业公认的质量标准,如培训师上岗细则就是其中标准之一。该标准具有非正式性和自律性。所有资格认证体系都有相同的性能,即在学生、学校、企业、专业技术中心、行业组织和政府之间具有强大的交流功能。专业技术中心为认证企业或那些正在寻求认证的企业培训师提供培训和教学材料。

在奥地利,企业培训师的培训质量是通过企业和职业教育提供者之间的密切合作来保障的,由各自的行业协会和职业教育研究所提供支持。在比利时,28个部门中大约有一半的部门为培训师组织短期或长期培训。一些小部门联合组织培训[13]。

培训内容是基于行业部门需求或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包括更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及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开发和实施完全由行业部门组织或与培训提供者合作进行,培训之后会组织考试和认证。这些项目的证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认或具有非正式价值,但被雇主或行业部门认可。雇主通常重视培训师认证证书。在一些国家如奥地利、德国、斯洛伐克,行业组织创建企业培训师数据库。被列在数据库的人员被客户认为是有保障的高质量培训师[14]。

(三)培训师专业发展是欧盟相关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

来自于欧盟社会基金和终身学习项目,特别是来自于达?芬奇计划的欧盟基金,作为试点项目在支持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项目通常从修订企业培训师能力标准和资格证书入手,由项目开发人员精心设计和实施培训师培训项目,在此基础上,成功的试点项目方案可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机构、特定领域,例如社会合作伙伴、专业协会以及初始和继续职业教育领域的个人机构、企业或非政府组织。

在意大利,欧洲社会基金项目和联合团队基金支持的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其目标是注重能力培训,以适应技术创新和市场全球化;促进对正式、不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和验证过程的标准化,并将培训项目与当地需求挂钩[15]。

在德国,作为列奥纳多?达?芬奇计划的后续合作项目,政府出台了初始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教育者认证标准和职业教育者国家级资格认证标准。目前,由地区行业委员会负责促进资格认证进展情况并提供培训项目,帮助申请人为考试做准备[16]。

在芬兰,培训师的能力标准策划和培训项目是在欧洲社会基金的资助下开发的。目前,在芬兰《教育和研究发展计划(2011-2016)》中,用以确保在职培训师有足够培训机会的措施包括:建立一个永久的基金模式、可自由选择的培训方式和全国范围内开发的培训内容。

试点项目,特别是那些与终身学习相关的项目,都是基于?W洲几个国家合作进行的,这可以引进国际经验,与同行学习。

四、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一)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 培训细则。欧盟各成员国为培训师提供培训项目的公共机构大致包括:教师培训机构、在职培训机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公共机构或公共职业教育机构、市级机构、职业协会、企业及其他提供者等。

在不同的框架和计划下,各国所提供的培训持续时间各异。培训师资格要求或能力标准的设定有助于确保上述机构所提供的项目和学习成果的连贯性。但培训项目的时长没有统一标准,可以从10小时到30个月不等,受制约的因素包括:认证条件、培训师的任务和责任、培训形式、培训之前的经历和资格认证、培训内容等。各个机构从培训项目的目标出发,应充分考虑具体培训计划的持续时间,要有合理的估算,才能做到有效提高培训师教学能力及横向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平均40个小时可被视为最佳时长。获取资格证书的培训项目往往是基于学分的,这样的项目可以持续200小时至2年。

2. 培训内容。对培训师的调查表明,培训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提高了各项技能,但他们大部分时间花在提高技术技能、扩展知识主体和社交技能上。然而,迄今为止最认同的项目培训目标是开发企业培训师的教学能力和横向能力,因为企业培训师通常是技术水平高度熟练并且有较高的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但他们缺乏教学、社会和管理能力[17]。另外,企业培训师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往往被视为一成不变的。然而,这些培训师从生产一线转到培训行列,他们的技术知识如何得以维持并不断更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3. 培训参与度。培训机构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做到让企业培训师积极参与培训,同时要保证企业为培训师提供足够的时间计划和实施培训项目。调查显示,大多数培训师能够参与在职专业发展(87%),其中60%的人能主动积极参与培训。那些未能参与培训的人员有可能是不了解培训项目或对具体培训项目不知情。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激励政策不到位,得不到雇主的支持,员工很可能失去接受培训的动力。这些障碍需要通过诸多行动得以解决以便更好地推动培训师专业发展计划。

(二)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改革方向

1. 立足于提高企业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培训师的工作能力及帮助其获取资格证书,使他们履行提高公司员工技能的责任,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生产力。继续专业发展应该涵盖所有领域的能力:技术技能、社交技能、沟通技能、教学能力和横向能力。

企业培训师应该对国家资格框架,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及欧洲项目提供的合作机会有充分的认识,推动培训师能力标准的发展与国家资格证书框架的发展相结合。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常规职业活动的一部分。培训师身兼终身学习的重任,要鼓励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2. 保障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

培训项目应该由政府保障,对培训师的能力标准或资格要求实行法律层面上的约束,可通过公共教育提供者或通过各种教育供应商进行认证。其中制定合理的能力标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培训师明确学习需求和所需的能力级别,从而更好地策划和推动培训师的专业发展。

第4篇: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研究程序分三个阶段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综述,找物流行业相关单位和人员访谈,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物流职业教育培训的参与程度、满意度及其社会适应状况,从培训态度、内容、目的、期望及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预测,修改与完善调查问卷,然后定稿。发放调查问卷,访谈个案。课题组于2014年7月15日——8月16日对广州市下辖的天河区、越秀区、黄浦区、荔湾区、海珠区、白云区、增城区、从化区、花都区、南沙区、番禺区等11个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物流职业教育和社会适应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分布于广州市的物流快递公司、机场货运站、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车站、仓库、物流公司、货代公司、配送中心等50家用人单位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占98%。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找个别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入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和融入城市社会的想法、建议及要求。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处理,其处理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即定义变量﹑数据录入﹑统计分析和结果保存。本研究主要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技术技能等级、收入等基本情况,重点就新生代农民工物流职业教育状况及社会适应性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2.结果与分析

通过计算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alpha),其值为0.84,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在所有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历分别占8.69%、39.7%、45.43%、6.18%。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统计表。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物流职业培训花费的时间,其中1~6个月的人数占64%,7~12个月的人数占21%,12个月以上的人数占15%。这说明一半以上人数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时间较短。从表2可知,73%的农民工接受用人单位组织的职业教育培训,21%的农民工自己花钱去学校或者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只有6%的农民工选择政府部门组织的免费培训。30%的农民工对目前物流职业教育培训不满意,49%的农民工对目前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基本满意,17%的农民工对目前物流职业教育培训比较满意,4%的农民工对目前物流职业教育培训满意。从表4可以看出,53%的农民工参加物流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职业技能技术,只有7%的农民工参加物流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由表5可知,18%的农民工培训后对岗位不适应,60%的农民工培训后对岗位表现出一般适应,只有12%的农民工培训后对岗位表现出完全适应。在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物流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中,培训不规范因素占21%,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因素占45%。上述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物流职业教育培训效果不令人满意。培训不规范,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难以适应岗位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对高技能物流人才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广州市的培训机构和学校制订的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比较模糊,且培养目标不明确。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落后,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对接力度不够。培训出来的物流人才,很难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背景下物流岗位的新要求。

3.对策与建议

3.1制定与完善

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凸显高技能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要适应广州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和广州市物流行业的生产实践要求。针对物流行业的工作属性及岗位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广州市急需的高技能物流人才。物流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包括航空物流、水运物流、公路物流、铁路物流、管道物流及多式联运等方面。因此,培养适应广州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高技能物流人才,要制订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物流行业发展态势及需求,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目标的物流教学培训计划。比如,南沙区主要发展的是水运物流,那么在培养物流人才内容方面,重点针对水运物流这一块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水运物流整个操作业务流程知识。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培训,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方可真正适应水运物流岗位工作要求。

3.2建立和完善

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一是通过多媒体课堂设置案例与讨论、练习情境,建立情境教学模式。二是把课堂设置在物流企业工作现场或者物流实训室,邀请物流企业精英进行现场指导或进行企业实操模拟,建立基于物流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要求的教学模式。三是课程分为不同模块,每个模块分为若干个任务,建立物流项目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物流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紧密结合,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3.3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形成和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物流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革除目前高职院校物流教学、顶岗实习弊端,实现高职院校和物流企业高度融合,企业吸纳与安排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岗位,为每位学生安排企业指导老师即师傅,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训练和开展工作。学生在企业受训的时间占学生学制的三分之二时间,剩余三分之一的时间由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传授。要逐步建立起政府部门引导、物流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物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形成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物流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4.结束语

第5篇: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从实际情况来看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对煤矿企业来说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工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企业为了获得长期的发展,安全生产是关键,然而安全生产离不开教育培训,企业的经营效益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才能够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职工才能够按照相关安全制度进行安全生产。

其次,职工教育培训是生存发展的基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现代企业当中具备操作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是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才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职工教育培训可以为煤矿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煤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现阶段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采用的是“金字塔”的培训方式,这种模式是将职工的安全培训、技术由初级到高级逐渐进行划分,逐渐加大职工技术难度、技术含量,使职工培训达到系列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目的,这种培训模式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即:塔基部分、塔中部分、塔尖部分,其中“塔基”是煤炭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培训工作,“塔中”是煤炭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重点,“塔尖”是煤炭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最高目标,可以为企业培养出较高的操作尖子。

二、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有效模式特征

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有效模式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教育形式多样化

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并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它将教育向家庭和社会扩展,使得职工可以接收到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育。可以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非正规教育和正规教育相结合,提高了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的活力。

(二)采取网络化教育

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是由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职后教育构成的,是一个横向的教育系统,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采用光、图、声等多媒体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

(三)教育内容新颖实用

相对于学校教育重视系统知识、基础知识的学习来说,煤矿职工职工培训更加侧重的是前沿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重视的是职工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和提高,也就是说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培训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技术、新设备,然后将新的理论应用到新的技术和设备当中去,更好的为产品的升级服务。

(四)教育体制多元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煤矿职工培训已经形成了由国家、社会团体、行业、单位、私人合作举办的局面,实现了受教育和办教育权利相统一,同时职工教育培训实行了多种证书制度,例如职业准入证是技术证书,职业上岗的重要依据是岗位证书。

三、提高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的途径

(一)采用课堂教学和技能培训的方式

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也应该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的模式和机制进行创新,加大对学练相结合的重视程度,要对煤矿职工培训机制进行改革,实施技术员工等级制和员工等级制,对员工进行创新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开阔职工的视野,激发出职工的创新精神,为煤矿企业培养出技能操作力强、安全意识强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建立起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是提高煤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煤矿企业就要构建起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在培训过程中要发挥出人力资源部门和人事部门的带头作用,单位?炔恳?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年度职工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门和人事部门要对职工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坚持全面发展、按需施教、服从大局的原则,按照数量、层次、时间、类别等方面制定出一套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保证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循序渐进、统筹规划,避免出现低效培训、随意培训的问题出现,同时煤矿企业也要建立起比较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实行持证上岗,落实轮岗培训制度,保证培训学员学习的持续性和计划性,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提升职业教育培训的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机制

煤矿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定期对受训的职工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培训成绩不好的职工要予以处罚,要将培训成绩与工资挂钩,这样才能给职工一定的压力,避免出现教育培训形式化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要建立内部技术等级晋升制度,煤矿企业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对于通过教育培训获得相应技术证书的职工,要放宽晋升的条件,激发出职工不断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将培训人员与薪金相挂钩,将职业教育培训划分为几个责任区域,当教育培训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给予区域负责人一定的惩罚,当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成果的时候,应该给予区域负责人以奖励,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者的热情。

(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煤炭职工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要依赖于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因此煤炭企业要从以下方法来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方面,要对职工教育者的知识进行更新。煤炭企业要认识到职工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也要随着设备、技术、管理的变化进行更新,职工教师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充实和更新,从实际情况来看一部分煤炭企业职工教育教师由于长期脱离生产线,对井下作业的注意事项、操作方法、排除故障、维护方法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煤炭企业要注重对职工教育培训教师实践经验能力的提高,将提高职工教育教师能力作为提高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工作。

另一方面,要建立职工教育教师的考核制度。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我国对职工教育教师的考核缺乏了一定的标准,因此对教师的考核也就缺少相应的依据,难以衡量职工教育教师的水平,不能够给予职工教育教师带来工作的动力和压力,因此煤炭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职工教育教师考核制度,要根据煤炭企业实际设备、技术知识,按照职工教育教师的专业进行分类,定期的考核职工教育教师的水平,对于达标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对于不达标的教师要予以处罚。

同时煤炭企业要引进煤层气、煤炭、煤机、煤化工等方面的专家,要定期的开展专家讲座,通过观摩学习、专家指导、教研分析、现场指导的方式提升煤炭职工教育培训教师的素质水平。

第6篇: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铁路机务系统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务系统要想赢得生机和发展必须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做好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够保证铁路机务系统的安全运输、生产稳定,对于促进铁路机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铁路行业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广泛应用,社会对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进入适应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必须要加强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升铁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2]。

2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建立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职工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铁路机务系统进行职工培训的前提条件。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铁路机务系统都没有制定完善的职工培训管理体系,导致职工培训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培训质量难以提升,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组织培训之前,铁路机务系统的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前期调查工作,也没有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导致培训内容简单化、碎片化,缺乏针对性,也难以提起职工参与培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二,职工培训形式单一,现阶段大部分铁路机务系统在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时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授课、讲座的形式,没有注重职工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培训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培训后的反馈工作也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职工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严重降低,导致培训效果差。

2.2培训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

由于需求分析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内容简单化、碎片化,缺乏针对性。铁路机务系统工作人员很多来自于复转军人,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接受事物的能力有待提升,因此要针对职工的层次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如此才能提升培训的效果。另外,机务系统也没有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导致职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难以被提起。此外,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也没有结合职工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当前大部分铁路机务系统在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时还是采用集体培训、讲座的形式,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环节,职工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严重降低了职工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培训效果。

2.3培训方法单一,缺少培训考核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单一、陈旧影响了铁路机务系统职工培训的效果。目前,铁路机务系统的职工培训内容没有根据铁路机务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导致职工培训活动形式化现象严重。另外,铁路机务系统职工培训活动缺少考核机制。对于参加培训的职工没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也就不能正确评价评估培训效果,不能发现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培训的效果[1]。

3提升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有效对策

3.1建立完善的职工培训教育体系

高效的职工培训工作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作为支撑。铁路机务系统在开展职工培训活动之前要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做好职工的培训需求分析,进而根据职工自身和铁路机务系统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和具体的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时,铁路机务系统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参加培训的人员的实际需求,对知识、技能、理论、思想等不同类型的培训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规划,从而提高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另外,铁路机务系统还要完善职工培训工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在培训结束之后相关人员要对培训工作的过程、内容和效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和评估,及时搜集参与培训职工的反馈信息,帮助职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进;还可以根据培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培训计划以及培训方式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铁路机务系统职工培训的有效性。

3.2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工作

为了切实提高职工培训质量,铁路机务系统相关部门在开展培训工作之前必须做好职工的需求分析工作。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铁路机务系统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以及职工个人需求、职工工作的实际情况、岗位职责等,需要将职工个人与相应的岗位相联系,做出科学、客观的需求分析,要求培训需求在满足职工个性化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还要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然后再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科学的培训内容,这样将铁路机务系统整体发展战略与职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培训工作才能更有成效。

3.3改进职工教育培训方式

为了提升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必须要针对当前铁路机务系统职工培训方式单一的现象,丰富职工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手段。首先,可以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例如铁路机务系统可以在传统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开展研讨会和座谈会,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加强培训过程中职工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还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有效拓展职工培训方式。建立QQ群,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使得铁路机务系统可以统一进行教育培训,不用按照传统的方法,坐在会议室里“听讲”,职工只需要拿起自己的手机就可以接收培训内容,既节省了职工的时间,也提升了教育培训的效率。铁路机务系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企业职工的远程教育培训,包括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培训,培训人员可以提前将要培训的内容制作成动漫视频,然后进行播放,不仅激发了职工学习的兴趣,还活跃了培训氛围。另外,铁路机务系统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可以将培训人员划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之间进行PK,胜出的一组可以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精神奖励。这种培训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铁路机务系统职工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

3.4完善培训激励制度

培训激励制度是铁路机务系统职工培训的动力。只有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训激励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铁路机务系统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才能提升铁路机务系统职工培训的效果和持续性。完善培训激励制度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目标激励,铁路机务系统可以为职工提供一定的人员晋升空间,包括去一些专业的院校进修,也包括出国培训等。采用目标激励方法可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职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铁路机务系统建设中来。二是经济激励,经济激励包括奖金激励、福利激励等,通过这些福利措施即可以避免职工与铁路机务系统的这种纯粹契约关系的概念。三是职业发展激励,铁路机务系统可以通过这种职业性激励和社会性激励来激发职工的培训学习愿望和需求,使铁路机务系统永葆青春,永葆活力。

3.5完善培训设施

铁路机务系统要为职工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包括硬件条件,也包括软件条件。为此,铁路机务系统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环境,比如,建立模拟驾驶训练场、实训基地、电教室、仿真教学装置、模型室、机泵室及阅览室等学习场地,提升企业职工对现场工艺流程的直观认识和实际操作感知。

4结语

总之,铁路机务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运输行业,其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面对当前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铁路机务系统首先要更新教育培训理念;然后要建立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做好职工需求培训工作;改善职工教育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培训激励制度和培训设施,提升铁路机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实现员工综合素质提升,进而才能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贾宝成.铁路职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第7篇: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1.法律法规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也适用于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我国2004年修正后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的这些规定是我国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最根本的法律保障。《劳动法》是规范我国职业劳动领域中的基本法律,该法这些规定指明大学生农民工要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而获得一定的教育培训是获得职业技能的前提。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规定:“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2007年颁布的《就业促进法》规定:“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企业应当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就业促进法》等有关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内容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上述这些法律尽管为大学生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有关规定只是包含在某些条款中,而且这些法律规定比较分散,涉及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不多,而且往往仅仅是原则性的抽象规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适用性不够,导致人们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而且这些法律对相关部门未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以及教育培训措施不到位如何处理,并未做出较为具体规定,这使得在大学生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仍然很难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大学生农民工思想观念守旧。尽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学生的精英就业观念却没有改变,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1]。部分大学生农民工仍然坚持旧的观念,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自以为是,期望值过高,对一些相对较低薪水的工作不屑一顾,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而且他们中有些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所欠缺。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本没有存在去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敢实践,害怕风险,缺乏创新精神。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农民工当初就有着“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以光宗耀祖”的思想观念。加上城市的优越环境使他们宁可扎堆在城市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单调而机械的工作,也不愿回到农村。而城市所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这就使大学生不得不自降身份与农民工一起竞聘[2]。相当多的大学生农民工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意识淡薄,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主义的冲击更加剧了他们自身的功利主义思想,有空余时间时没钱去接受培训,而有工作时又忙于挣钱没时间去培训[3]。相当多的大学生农民工哪怕接受教育培训也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他们参加教育培训往往首先会对教育培训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看中短期收益,往往参加在短期内可以带来收益的项目的教育培训上。他们往往更多重视从业能力教育培训,而对法律、思想道德、生活常识、自我保护意识、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往往持比较模糊甚至排斥的态度。

3.有关单位重视程度差强人意。第一,相关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提供的教育培训对象将大学生农民工排除在外,少数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无规划,有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培训机构经费投入不足,已拨付的经费出现挪用现象,必须通过收取一定的培训费来维护正常运转。甚至有些地方的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收费过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涉及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工会、妇联等不同部门,需要这些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才能做好。但是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一些政府部门对市场上的培训机构缺乏监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学生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第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关注程度有待提高。对于已就业的大学生农民工而言,许多用人单位往往更看中短期的成本收益分析,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对大学生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支持的热情并不高。由于对大学生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支出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运营成本,而且这样的教育培训具有较高的外部性,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投资容易发生收益外溢的现象,特别是在那些用工季节性强的单位中,这种收益外溢现象表现得特别明显。这样,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往往就会缺乏足够的积极性。第三,高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态度亟待改变。长期以来,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培训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把职业教育培训安排在大学生毕业阶段,而且开设的课程往往也是讲座或者选修课,造成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严重不足,使得一些大学生毕业未能就业或就业质量很差,以至于部分人成为大学生农民工。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一些高校有着“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观念,对已毕业的学生职业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哪怕即使予以职业教育培训,也是由继续教育学院进行。此外,社会上也存在一些针对成人包括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机构。但是,无论是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还是社会上的其他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往往都存在教育培训质量问题。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为了赚取利润,打着教育培训的幌子,却不管教育培训效果,教育培训搞形式主义。教育培训课程不考虑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充分了解普通成人教育培训与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差异性,随意压缩教育培训时间,有的教育培训设施落后,相当多的教育培训教师空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甚至有些教师授课时随心所欲,授课的质量有待提高。

4.教育培训内容亟待完善。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书籍种类很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而且这些书籍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有些教育培训书籍内容陈旧,内容未能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部分有关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书籍以及教育培训单位教育培训内容常涉及的是农林牧副渔以及建筑、油漆、电焊、餐饮、美容美发、缝纫编织、家政服务等行业的教育培训,对日益发展的制造业所急需的科目却很少,与现代化大工业、制造业相关的教育培训很少,有关思想道德、法律知识、文明礼仪、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内容不多。教育培训内容的缺失,加之实践性不强、内容陈旧,这影响了大学生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热情。

二、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措施的完善

1.制定完善涉及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是办好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维护大学生农民工继续接受教育培训权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发展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充分保障大学生农民工的受教育培训权,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完备的涉及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形成严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调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所构成,保障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各项法律制度的有机的统一整体。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大学生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在我国,有必要制定有关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其内容涉及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相关主体、客体、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肯定性或否定性法律后果,从而做到由国家统筹安排,具体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并指导实施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为了使大学生农民工在教育培训中受益,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教育培训费用减免、时间如何保证以及参加教育培训可以获得补贴或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来激励大学生农民工产生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2.大学生农民工提高对接受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农民工发现开发自身的潜能与创造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生存能力,进而逐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可见,大学生农民工是否主动接受教育培训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大学生农民工应该高度重视。因此,大学生农民工应当认真分析自身实际情况,充分了解自身特质以及不同工作对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将自身接受教育培训和社会实际的需求紧密结合,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继续接受教育培训的益处,从而培养明确的教育培训目的,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接受教育培训过程中保证足够时间的安排,制订具体明确的教育培训计划,从而掌握充分的教育培训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教育培训方法。在接受教育培训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要打破从一而终的就业观,不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教育总是体现主体性的教育,并伴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4]。大学生农民工在接受教育培训时,既要重视从业能力方面的技能教育培训,也要重视法律、思想道德、生活常识、自我保护意识、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现代社会,大学生农民工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等新生事物,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大学生农民工只有不断接受教育培训,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进入21世纪后,现代信息技术长足发展,大学生农民工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就应该已经掌握了较为充分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此,大学生农民工在接受教育培训时,应当学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各级政府、媒体要树立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采取积极措施,多从大学生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来思考工作,积极做好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宣传活动,这也有助于大学生农民工形成主动接受教育培训的主动性。

3.相关部门提高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重视程度。第一,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教育培训是一项公共事业,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财政拨款是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资金来源。在注重发挥政府财政拨款的同时,也应十分注意通过其他渠道筹集教育培训经费。各级政府可以鼓励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个人捐助来促进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各级政府要落实从事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对教育培训主体的教育培训计划可行性、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充分的审核,对教育培训主体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对教育培训主体进行认真的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淘汰不合格教育培训主体,对实施教育培训主体违法行为依法惩处,从而保证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第二,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用人单位要针对大学生农民工特点,大力开展专项职业能力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考核工作,争取使教育培训的大学生农民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取得岗位资格证书者,方可允许上岗,要将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列入用人单位成本,保证大学生农民工获得足够的教育培训时间,保证大学生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时工资的全额支付,对接受教育培训表现好的大学生农民工予以适当的奖励,从而做到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规范化。第三,高校等教育培训机构保证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很多大学生农民工是因为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不能正常就业,高校学校作为大学生的“娘家”,参与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义不容辞,相关职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以及职业院校等培训机构也应当利用自身的资源为这些大学生农民工提供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这些教育培训机构质量评估考核力度,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不规范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单位,及时予以淘汰或降级。有关教育培训机构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优先聘用既有实践经验又懂教学的优秀教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要适应大学生农民工生存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改革,注意引进先进的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第8篇: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北省的农村职业教育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面向不想务农的初中生招生,生源越来越少;务农的农民想上学,但各种条件已不允许。河北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打破固有招生限制,“送教下乡”,把正规的农业职业教育送到农民家门口,让他们在不离家门、不离土地、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能够系统学习中职课程。

2009年7月,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适用人才的意见》,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使农村的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等有志青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从各地返乡的农民工,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可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其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认真遴选承办学校,要求“送教下乡”必须由省级重点以上的骨干学校牵头,拥有足够的涉农专业师资、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必需的基本办学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二是课程设计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侧重学习当地产业发展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授课形式上,把专业课堂搬到乡镇和农场、养殖场,方便学员上学,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比照三年制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三是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形式,组织专家制定了专门的教学计划,将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与实践有机结合。四是严格教学管理,对学生作业及考勤制度、学分取得办法等作出严格规定,并把学员“产品品质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市场运作能力加强”等作为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成立专家组,定期深入教学点检查。

“送教下乡”迅速给河北农村带来巨大变化。邢台农业学校从2010年起就对邢台县岗底村实施“送教下乡”,学校根据该村特点专门制定了以苹果、板栗、核桃三个主要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在进行正规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向学习优秀的学员颁发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村里规定,对取得初、中级证书的农户,村里的“富岗集团”优先收购其果品,每个果品上都将贴上生产人的姓名、技术等级,消费者如果觉得好吃,可以直接向集团订购该果农的果品。持证果农生产的果品,收购价每斤比未取得证书的农户高1角至3角。2010年,村里191名55岁以下果农通过了果树工技能培训,岗底村成了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6万元。

自2009年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到2010年底,河北省132所中等职业学校在乡镇农村建立了1346个教学点,招收两届农民中专生近20万人,开设种植、养殖、农业经济、农业机械化等4个大专业56个专业方向。2011年1月31日,刘延东在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村委会的感谢信上作出重要批示:“河北省‘送教下乡’的做法很好。职业教育就是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农村,适应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服务,才能体现价值,才能更有作为。”

2. 浙江:开办“农业MBA”打造“现代农民”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打造“现代农民”。为期7年的“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圆满收官后,从2011年起,浙江省新一轮“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正在迅速铺开。

为把广大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2004年起,浙江正式启动“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政府买单,农民上学。7年间,各级政府财政共投入资金28.5亿元,1002万农民接受了各类培训。正是这些快跑的农村“弄潮儿”领跑着“现代农民”。随着资本的大量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大量涌现,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刻不容缓。2010年4月,浙江省首家“农民学院”在湖州开学,首期200多名农民大学生入学。学员多数为湖州市农业产业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人,他们学完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大专文凭,还可升入浙江大学有关学院继续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

为进一步探索“政校”联手、加快培养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的浙江模式,2011年2月,浙江省开设了农业“MBA”班――“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标志着浙江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试点工程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和带动农户数占浙江省总承包农户数的50%。此次人才提升班首批69名学员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年龄在50周岁以下,都是通过参加成人高考,择优录取,分为专科和专升本两个班。其中37位具有高中文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被录取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生;另外32位具有大专文凭的社长,录取为经济学专业的专升本学生。在接受为时两年半的学习,通过考核后,他们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大学学历证书。每位学员学习经费采取政府资助、学校减免、个人自负相结合的办法,培养费用7740元全部由省财政资助,学员只需承担入学生活伙食费和住宿费。让泥腿子们上“MBA”,就是要改变原来对农业人才的粗放式培训方式,通过实际技能培训、案例教学和专题讲座等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向他们传授现代农业营销知识,目的是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据悉,今后提升班的选拔范围将逐步放开,除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外,还将探索向普通农民放开的途径和方式,让所有农民都能够受益。

政府重金买单,给力农民培训,传递出两个鲜明信息:一是田野里大有希望,希望的田野呼唤现代农民;二是浙江将加快塑造现代农民,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可否认,农民素质较低已成为当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的瓶颈与制约。而科技支农,智力帮扶,正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与上轮培训相比,这轮培训不再局限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而是以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为重点。此轮培训,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目标之高,前所未有。仅“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省级财政预计就将投入8500万元。让更多农民成为自主创业者、稳定就业者和进城落户则是浙江进入“十二五”之后新一轮农民大培训的目标。

3. 海南启动四级农民培训体系建设

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成为国际旅游岛的六大定位之一。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然而,多年来,海南省农民培训处于无序状态,培训机构有事就培训、有钱就培训,缺乏系统长远规划,省、市(县)、乡镇之间农民培训缺乏有效衔接,结果是培训的成本高、效率低,不能适应热带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为弥补农民教育的不足,构建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海南省创新思路,规划建设四级农民培训体系:省建农民培训中心、市(县)建农民培训学校、乡镇建农民培训基地、村建农民培训点。随着2011年3月海南省农民培训中心建设项目获省政府批复,该省启动了全省四级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力争用3年到5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民培训体系。

海南省农民培训中心项目将新建一幢面积6500平方米的教学培训综合楼,包括教学实验室、远程演播室、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培训设施,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教育培训资源平台、网络平台和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等三大平台,辐射、指导、带动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使之成为全省农民培训的龙头。

4. 安徽“阳光工程”技能培训造就百万新型农

建设新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大展身手。2004年起,安徽省启动“阳光工程”,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2009年,新型农民培训列入省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以来,全省已累计培训农民超过100万人。2011年全省计划培训新型农民5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4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2万人、农民创业培训3万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6万人。

2011年,安徽省培训重点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生产大户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主体,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培训分两个层次:一是普及性培训,全省计划培训38.57万人。二是提升性培训,全省计划培训16.43万人。培训中,将逐步统一编制新型农民培训内容规范,实施模块化教学,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质量。

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和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省级财政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人400元。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省级财政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人800元。这些补贴不是发放现金,而是由培训基地对农民进行免费培训。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的阳光工程培训,实行差别补助。

近年来,全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累计培训55.8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9.72万人,转移就业29.22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31万人;农民创业培训5.09万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5.73万人。“培训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培训切实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和领办合作社能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阳光工程以城镇用工需求为目标开展培训,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依托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安徽省还加大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力度,2010年共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32万人、农民技术员3184人,切实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创业培训,一批有创业愿望和基础的农民实现了创业梦想,成为创业带头人。据统计,2010年全省共有2.21万名农民经培训后实现了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创办企业和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8582个,带动9.19万人就业。

相关链接

发达国家劳动力培训做法

德国劳动力培训

德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2005年5月,全国平均失业率为11.6%,东部地区高达18.9%,西部地区为9.7%。为改善国内的就业状况,德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改革。哈茨计划历经多次简化、合并、创新,已逐步完善发展到第四阶段。概括“哈茨计划四”最突出的政策走向,就是强调要进一步帮助失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近期,德国就业政策改革的总体目标,一是改善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大力促进自主创业活动,解决失业问题;三是增加大龄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为达到上述目标,德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发放培训券,让失业人员根据需要自己寻找合适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再拿培训券到当地劳工局换取培训费用。

法国的农业教育培训计划

法国为保证农业教育培训任务的落实,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农业教育归农业部管理,中高等农业学校校长的任命、教育经费的拨发、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人员管理均由农业部管理,教育部只负责农业教育文凭和国家基本文凭的对等协调工作和宏观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强化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充分考虑农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要求。其次,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培训。国家、私人一同办农业教育,农民培训经费有固定的来源,充分调动了各种力量的办学积极性。农民培训经费主要来源有:政府提供;农业发展协会征收税;未建筑面积税。由于经费到位,农业高等教育、技术教育分工明确,农业工人、技术员、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都由相应的教育机构承担。

美国的一揽子就业培训计划

从1994年底开始,美国把一系列培训计划和就业项目统一到“一揽子职业中心”。其主要职能是:一是提供全国各地的职业培训计划及实施机构情况、再就业服务项目情况以及劳动力市场信息;二是对求职者进行评估和测试,以帮助其选择适合的职业培训计划;三是开展职业介绍,进行工作匹配;四是宣传介绍失业保险规定,帮助失业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五是接待与就业有关的一切咨询,并协助解决问题。这类中心提高了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以及培训后的就业率,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以便改进培训就业的工作质量。

第9篇: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远程培训,在线学习,教学过程管理

一、前言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战略部署, 2011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批准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之一,由清华大学牵头,50所高校参加,总课题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该项目作为理论研究与示范实践相结合的项目,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教育理论上有创新,要为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二是继续教育实践上有突破,要为全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示范性案例和经验。2011年12月24日,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为50所高校授予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

二、国内外关于培训平台建设的发展概况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开发了不同专业的培训平台建设项目,并在长期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中以澳大利亚培训包建设的比较突出。

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建设起步很早,它属于澳大利亚职业培训计划,是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倡导并会同各州政府制订的,被称为“国家职业培训报”。这一培训包主要特色是: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效率,以保证经职业教育所获得的技能和资格在澳大利亚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

目前,职业培训包已获得56个产业的认可,并正有17个新增的产业培训包在制定中。在不久的将来澳大利亚培训包将会覆盖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90%领域,它将对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国内的培训包建设项目已初步形成,目前,国家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子项目―培训包项目建设已完成,使我国培训平台开发与建设工作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在国内同类专业的培训平台建设项目中处于领先位置,同时天津职业大学也积极开展一体化“双证书”培训,推进“岗位技能培训包”教育模式,对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岗位培训,并使考核合格者取得相应职业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推动了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

三.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框架搭建思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主要实现三层次用户管理、六模块自主添加、N门网络课程自主添加功能,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及远程交流平台,进一步缩短学员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远程网络自组式”学习框架,从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管理到教学考核均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为广大学员节省了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为广大教育管理者节省了教育成本,使教育资源的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节约。

2.1三层次账户管理。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为不同用户提供远程登录功能,并使不同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不同需求:(1)管理员用户:每期学习班学员、教师将获得唯一学号、帐号,审核学员、教师用户身份,审核技术交流平台交流内容,维护平台各种新闻。(2)学员用户:经审核后学员完成课程在线学习,通过平成相应课程的学时,并在线完成主讲教师布置的作业,查询成绩。(3)教师用户:经审核后可以自选模板添加课程,完成课程的搭建、上传资源、学时的组织、查看学生提交的作业、给出成绩并提交等工作。

2.2六模块自主添加。根据目前继续教育生源及结构,开发六个主题模块,分别是:函授专科、函授本科、自学考试、职业培训、远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各主题模块课根据具体培训形式的改变而自主添加和修改,以最优形式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各主题模块平台中不仅仅含有学员自主学习的必备教学文件,同时,涵盖了各主题模块的各类通知、公告及相应教学管理信息,使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过程管理一步实现,节省了传统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为继续教育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也为同类型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培训平台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2.3 N门网络课程自主添加。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具有强大的课程自主添加功能,平台搭建形式可动态自主添加课程、选择模板、完成课程组建,不需要重复由软件公司技术人员设计,由平台管理员审核教师并自由添加课程,使平台建设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规避了传统平台中课程需提前设置、后期课程无法增加的问题。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满足未来辽宁省继续教育的发展,为继续教育培训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发展空间。

四、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功能

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的组成结构是:1+N。1是指一个平台管理中心,N是指多门网络课程网站。网络课程网站可以在平台管理中心中自主开通,并具有课程网站独立的管理后台和展示前台。

3.1教师用户。教师首次登录平台可进行用户注册,注册后需经平台管理员审核并开通课程方可登录,登录后进入继续教育培训平台课程管理后台,可以填写个人信息并进行课程搭建和管理,培训平台为每门课程提供五套模板备选,教师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并根据模板的模块安排搭建课程并上传课程相关资源。

教师添加的课程会在前台首页上显示,若要查看所添加课程的具体内容,需要点击首页页面左侧课程导航中的课程名称,本平台的课程简介部分内容为公开内容,而具体的学习资源和课程安排需要拥有学员资格才能浏览和学习,有效保护了知识产权,详细可参见课程学习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