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智能物流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物流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物流规划方案

第1篇: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1 智能物流系统基本构成

食品冷藏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和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其中冷藏运输也叫作冷链物流,是冷藏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货物出库到消费者签收之间的所有活动。冷链物流对食品的卫生、营养、新鲜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对食品的配送质量和效率提出新的挑战。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冷链物流是较科学的解决方案,智能物流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的是物流过程数据智慧化、网络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因此,智能物流系统基本构成包括:

(1)物流货物监控和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实时监控、双向通讯模块、WEB实时查询。

(2)智能优化物流配送系统,配送物品分析,配送路径规划,车辆动态调度模块。

(3)智能终端系统,开发智能硬件和软件系统,智能终端集成GPS定位、IC卡读写、磁条卡读写、摄像头、条码扫描、语音等多种功能。

(4)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与智能物流相结合,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四者之间数据共享,形成完善的冷链经济生态系统。

2 智能冷链物流关键技术

2.1 RFID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技术的读写器设备对射频标签进行非接触式识读,达到对数据自动采集的目的。RFID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在智能物流应用中至关重要,它能够快速又准确地进行海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输入,在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2.1.1 数据采集

RFID能够识别高速运动物体,也可以同时识读多个对象,具有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等特点。电子标签是FRID的信息载体,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包括货物信息、加工信息、配送信息、仓储信息、销售信息等都必须全部记录下来。在智能物流系统中,为每一件货物都安装上RFID电子标签,保证了货物信息的完整性。

2.1.2 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对冷链物流尤为突出,智能物流要实现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者的全过程监控,满足消费者的产品知情权,并且能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RFID存储容量大,并且是对每一件货物的唯一标识,存储冷链物流全部过程的信息,并且可以对标签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使得信息不易被篡改和窃取,方便相关人员对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实现产品的追溯管理和安全维护。

2.1.3 环境监控

冷链物流整个环节都需要处于冷温环境下,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主要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采用温湿传感器和RFID实时采集环境信息,这样就可以对冷链物流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当发现异常时能够及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实现了环境的可控性。

2.2 GIS技术

GIS是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与工具之一,主要用于物流配送方面,使用GIS可以构建一张综合物流图,将订单信息、网点信息、送货信息、车辆信息、客户信息等数据都直观地在一张图中进行管理,它能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对于改善食品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2.1 物流地图查询

将物流企业的网点信息,例如地址、电话、配送员等,标注到地图上;并且通过GIS采集道路动态信息,如交通流量、道路拥塞等,以及物流的配送路径和位置信息都实时的反映在地图信息上,用户和管理者通过移动终端便可以快速查询相关信息。

2.2.2 配送路线规划

管理物流网点地理信息大数据,划分物流分单责任区,并与网点进行关联,使用GIS地址匹配技术,搜索定位区划单元,将地址快速分派到区域及网点,并根据该物流区划单元的属性找到配送员以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采用物流配送辅助规划系统,合理规划路线,保证货物快速到达。

2.2.3 配送车辆管理

从货物出库到客户接收进行全程监控,使用GPS对车辆进行实践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合理调度车辆,提高车辆利用率。并且安装报警设置,当有特殊情况出现时,发送提醒指令,保证配送车辆顺利达到。

2.3 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是智能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机载终端和移动终端,它必须具有开放式操作系统,使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互联网接入,通过安装应用软件和数字内容为物流系统提供服务的终端产品。通常需要具备高速接入网络的能力;开放的、可扩展的操作系统平台;较强的处理能力;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触控、语音识别等)。智能终端,集成了GPS定位、IC卡读写、即时通信、指纹识别、条码扫描、单据打印、语音和信息查询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将逐步完善并应用于智能物流系统中。

2.4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商平台、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组成。其中,物流是指物质实体的运输、存储、配送、仓储和物流信息等管理活动。电子商务下的智能物流可以优化配送中心及物流中心网络,设计适合电子商务的物流渠道,以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且使用物流服务可以向上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查询、物流方案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财务结算等。智能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代表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3 结语

智能物流的核心就是信息的智能获取技术,智能传递技术,智能处理技术以及智能运用技术。在智能物流的各个环节中,技术的实现存在差异,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物流活动的智能化管理,如何达到智能物流的最优化,在于技术运用的不断创新和系统架构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第2篇: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是以推广和发展制造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为目标的多专业综合性高新技术研究所,致力于工业智能化单元、系统集成及其相关配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研究领域有:制造业信息化ERP、企业计算机综合应用软件,包括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MIS)、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自动控制与应用工程,包括系统与集成、网络与通讯、制造过程控制与管理、柔性制造系统、车间级物流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技术和自动检测;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应用工程;机电一体化非标设备的研制和应用工程。

记者:北自所成功实施了很多制造业物流项目。以你们的经验,制造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做物流系统的优化或改善?

匡永江: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制造是主业,物流是辅的工作,它的作用是助生产一臂之力。因此,很多制造企业都是在生产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发现”了物流升级优化的需求。以我们曾经实施过的一个项目――某大型板材加工企业生产物流系统为例:该公司由于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机床能够24小时不间断无人生产,但是原有的生产物流系统不是全自动系统,无法匹配高效的自动化生产,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配合生产需要,在生产车间设立自动仓库系统,与自动化的生产机床对接实现按需自动上下料和信息管理。这样就满足了该公司24小时不间断无人生产的需求,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除了被动地改善物流外,制造企业,尤其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新建工厂时往往倾向最先进的生产系统,包括物流系统,以保持和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例如我们的一个客户,是一家知名的家具生产企业,致力于打造全球知名的品牌。他们在国内外、行业内外调研了好几年,最后下决心建设一个全新的、先进的智能工厂。新工厂具有鲜明的“智能制造,按需生产”的特点:生产从客户需求开始人手,根据客户的房型设计产品,然后客户可以按照房型选择该公司的成熟产品模块,并形成最终方案,工厂定制生产家具。而且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不许动、不落地、不返修高效生产。我们给该公司做的生产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具体包括WMS、WCS、智能堆垛机、AGV、RGV、全自动输送线、货架等等。

总结来讲,制造业物流就是把各个生产环节串联起来,物流系统与生产线、生产节拍紧密配合,各种先进的物流装备都是这个综合性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实现高效生产。只有物流合理顺畅,才能提升整个工厂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如果物流不顺畅,就会影响生产。

记者:制造企业物流系统改善项目的难点是什么?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有哪些?

匡永江:相比较其他行业的物流建设,制造业物流建设更加复杂,因为制造业包含很多不同的子行业,而且各具特点。这也造成了不同的制造业物流系统都有一些自己的独特性。

从制造方式来分,制造业可分为流程制造业和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的典型行业如化工业,这种制造的特点是生产与物流融为一体,连续生产必然要求物料配送是连续进行。而且这个行业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生产,在生产车间建设规划时,需对生产和物料配送规划得十分充分、到位。因此,这类制造业的物流反而是成熟、清晰的,并没有太大的实施难度。

对于离散制造业,还可细分为产品生产量大的制造业和产品生产量小的制造业。生产量大的典型代表如汽车制造行业、家电制造行业。这些行业由于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成熟的生产模式、物流组织模式,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流水线生产。因此,这些行业的物流体系也有了很多成熟的、可借鉴的模式。而对于一些单品产量很少的制造行业,如重型机械加工,这种行业的流程、工艺都十分复杂,而且很多大型或超大型装备的制造还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等因素,技术领先的国家往往封锁技术的外泄,因此我们也很难有借鉴、模仿的机会。这都造成这类型制造业物流规划和实施的难度很大,很多时候需要专门立项研究。

制造业物流从制造生产的流程上来分,还可分为生产(线边)物流和通用物流两大部分。制造企业的通用物流建设,也就是建设用于存储原材料、辅料、成品的仓库,和其他行业的仓库建设大同小异,因此也是比较容易规划和实施的。

比较难的部分是生产(线边)物流的规划和实施。不管是全新工厂的生产物流系统建设,还是改造项目的物流优化和改善,都和生产工艺紧密结合,首先要做好工艺分析,按照生产流程先规划设计物流动线,再考虑生产设备布局,采用正确的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多数国内制造企业对物流并不了解,因此往往先建工厂,购进设备,再考虑物流。这就造成物流系统建设面临很多限制条件,难以做到最优。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记者:您认为造成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破解?北自所的优势在哪里?

匡永江:由于我国原有体制的原因,制造企业在建设项目的时候,都是要找各自行业的设计院去做上厂的设计规划。对于这些设计院来说,设计规划的重点不是物流,他们首先会去考虑厂房(土建)和生产工艺等,由于缺少规划意识,物流规划也是他们的弱项。我国长期以来制造业物流水平比较低,和这方面有一定关系。现在各个设计院对物流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且随着项目的增多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但是已经建成的工厂由于企业经营或者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很多都需要进行物流升级优化。

因此我最近就在考虑,北自所能否与设计院强强联合,把物流规划设计纳入设计院的业务范畴,共同提高制造企业物流系统设计建设的能力。其实在国际上,物流规划设计通常由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完成。但是我认为,设计院相比咨询公司的优势是有设计能力,能把概念细化和落地。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就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就更有竞争力。

其实在制造业物流领域,北自所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首先,我们有深厚的底蕴。北自所创建于1954年,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国内最早从事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和自动化立体库建设的单位,国家科技部指定的全国推广应用物流仓储技术依托单位。其次,由于制造业物流与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等密切相关,因此综合能力很重要,而北自所在这方面有优势。我们致力于制造领域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和应用,为客户提供包括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及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北自所拥有ERP、MES、物流、装配线等一系列项目实施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的综合优势。

记者:请您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一下北自所是如何帮助制造企业优化物流系统的。

匡永江:我们通过对一些行业生产工艺的透彻研究和分析,研发出适合该领域生产特点的物流自动化系统,构建了全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我们有很多成功的制造业物流案例。如我们为纺织行业开发的“全自动落丝系统”,由自动落丝机、辅助运转设备、机器人、设备运行调度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组成,采用了激光定位技术、激光安全防护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无线以太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设备调度优化算法。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为:自动落丝机与卷绕机自动对接后完成自动落丝,并将丝饼暂存于车体中心棒上,丝饼随自动落丝机运行送往平衡间,并转运到辅助运转设备上,再由机器人直接抓取并放置在丝车空挂架上。该系统以机械化设备完全替代人工实现落丝、装车和转运自动化作业,能够满足同时多品种生产按单一品种装车的需求,并自动完成丝饼产品信息的跟踪及标签打印。这套系统符合制造业“机器换人”的发展方向,为纺织企业减少劳动力人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带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该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成功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

记者:制造企业实施物流系统改善项目能收获哪些益处?

匡永江: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物流优化实施项目,给制造企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上,还能改善企业的现场环境,提升企业形象,甚至解决很多管理上的难题。例如我们实施过的另一个案例,某电气开关生产企业,之前的物料配送和管理模式粗放,物料管理部门使用叉车为生产部门配送生产备件,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都不能做到精准。这使得两个部门经常为零部件账物不符而发生矛盾。该企业实施了物流优化项目,用AGV配合生产节拍实现物料的精准配送,不仅以上问题迎刃而解,还带来很多附加效益。首先,物流运作模式改变了,AGV配送物料取代了叉车作业,减少了人力,也更加安全可靠。其次,原先叉车送料单批次数量巨大,大量用不完的零件堆到生产线边,管理混乱,现在是需要多少送多少,生产线边更干净,物料管理不混乱。还有,按照生产计划把必要的零部件送过去,不用的储存在库里,物料账目清楚,而且账目与货物存放位置对应上了,可以清楚掌握物料消耗情况,减少重复采购造成的物料积压和仓位占用,也减少了资金占用。

第3篇: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需要战略性规划和顶层设计的系统思维,在实施落地上则需要循序渐进,我认为智慧城市急需跨界、跨学科和跨平台的多方资源与人才对智慧城市建设出具战略性顶层规划,特别是各部门、各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不同的定位与应用的需求,常常会片面性和局限性地去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忽略了智慧与智能之间的纲目并举。

因此,经常会在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

通常情况,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在规划的指导下,设计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规划实现目标架构的路径。在智慧城市阶段,由于信息系统涉及了政府、企业、市民等多类主体,投资巨大、运营难度大,因此,顶层设计更需要考虑: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谁付费等实际问题。

许多传统行业,正在认识到信息化服务领域潜在的商业价值,比以往更愿意开展战略性的投入。因此,需要用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顶层设计。除了综合设计系统的整体功能、信息资源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指导系统建设总的框架的技术可行之外,更关注商业的可行,设计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使系统成为用户满意,政府、商业上可行的多赢工程。产业整合:分析产业链结构,分析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度,识别有能力的企业,采用产业链整合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经营管理的较高境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局部智能化的产业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者,需要回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如:非物化文创内容与科技融合的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居民生活智能化需求的变化,这些所能做的就是一个不断地改进城市经营智慧和管理智慧的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旅游、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市民要享有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导航、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慧教育、智能停车管理等智慧社区的一系列服务,这需要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协调与规划的决策作用。

只有面向公众规划与运行,只有动员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管理,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才是成功的关键,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的共识,促进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同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

第4篇: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隶属于海尔集团的大型骨干企业,依托海尔集团位居世界白电二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卓越实力及品牌优势,开创了中国家居集成先河,致力于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精装修房一站式全程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社区及住宅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住宅功能部品(整体厨房、整体卫浴、空调、电工产品、家电产品等)设计配套解决方案、装配式装修解决方案等,全面介入前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后期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整个过程。

根据集团提出的“世界白电三强,中国家居第一”的战略目标,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海尔集团“中国家居第一”的战略任务。海尔家居在集国际领先的设计能力、全球物流采购网络、国内一流的施工监理及海尔独有的售后服务体系于一体,实现了现代家居的个性化、模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2003年结合集团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两位数增长,海尔家居提出了新的目标“中国家居第一品牌”。

海尔智能是海尔家居的核心组成部分,定位于“有核心产品的系统集成商”,“有自主品牌的智能化产品供应商”,“国外知名安防楼控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针对社区、酒店、超市、大厦等提供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全面介入前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后期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整个过程。同时拥有全系列的海尔数字可视对讲、安防监控、防盗报警、智能环境控制、门禁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

2005年海尔正式签约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一一GE安防中国一级经销商。海尔智能依托海尔集团强大的技术实力,整合全球的科技资源,潜心研究,成功开发出了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代表家居智能发展方向的“海尔家居智能集成技术平台系统”,并一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智能化领域的全国最高奖。同时,海尔家居智能系统平台创造性的融入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代表国家标准的网络家电系统,真正实现了家庭的高度智能化。

海尔智能立志成为中国建筑智能化第一品牌,做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推动者,全力推动智能建筑领域集成专业化、产品产业化、营销国际化。

第5篇: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五年前,IBM敏锐地发觉“智慧”的发展趋势,并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带入中国。这一概念不仅符合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政府重视民生的政策,因而在中国得到迅速推广。

“智慧”的“自转”与“公转”向人们阐述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人人都会成为“智慧”的推动者。现实也很乐观,国内ICT领域的多数企业,甚至传统家电企业都在为智慧城市添砖加瓦,推动部分新概念的落地: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不一而足。

放眼全球,智慧城市的广泛建设带来很多先进经验,而众多的国际企业成为传递经验的践行者。IBM作为智慧城市的引领者自不必提,而来自日本的NEC也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作为一家有百年历史的ICT企业,NEC是日本较早倡导智慧城市的企业之一。据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井汪杰介绍,NEC于1977年首次提出“C&C”(Computing&Communication)的伟大构想,预见了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大趋势,这也是NEC所倡导的“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雏形。在日本,NEC参与了数量众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管理模式和系统构筑经验。作为文化相近的东方友邻,日本的智慧城市战略及实施经验对中国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日本,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概念存在多年,日本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系列国家信息化战略来推进国家ICT建设,最终建成无缝的基础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电子政务”、“医疗保健”和“教育人才”三大发展战略,激活产业和地域的活性并培育新兴产业,从而体现以人为本,创造使国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会。

1. 个人信息管理

“i-Japan”战略有一个核心内容——“国民个人电子文件箱”,其目的是让国民管理自己的信息资料,通过互联网安全可靠地完成工资支付等各种手续,达成信息共通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使国民享受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NEC的云计算共通核心服务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等已在日本的长崎市、横滨市、富士市等几十个城市和区域导入。

2. 数字医疗

目前东京的电子病历系统在各类医院已经得到普及。电子病历系统整合了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和知识库,能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护理信息,为护士提供自动提醒,为医生的诊疗活动提供帮助。此外,医院还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实现了医生移动查房和护士床旁操作。

目前日本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诊疗过程的数字化、无纸化和无胶片化。其中,NEC不仅参与日本各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构筑,还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推动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区域医疗服务网的发展。

3.节能减排

日本在2007~2008年间迅速展开了对智能城市构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等一系列相关要素的试点实验,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建设包含各要素在内的综合智能社区。在官民联手建设智能社区联盟的同时,日本也在横滨市、北九州市、丰田市、京阪奈科学城这4个地方开始了试点实验。

NEC在2012年提出了强化收集及分析“大数据”的业务方针,并成立了专门针对能源的分析组。在何时何地,何种装置生产或消耗多少电力,这些信息正可谓大数据。NEC致力于将自己的数据分析技术充分应用于电力领域。

以上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设中关于政务、医疗和能源三个领域的概括。从关系民生的细小之处中不难看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正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NEC正在将这些经验带到中国。

智慧“武器” 民生为本

NEC于三年前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围绕民生的五大问题:安心安全、节能环保、交通物流、医疗养老以及教育,建立一种能够应对城市变化的机制,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环境。据中井汪杰介绍,NEC致力于在城市的各项功能中,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将人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利用,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营。

NEC(中国)从2012年起将智慧城市作为公司新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中国国情,基于物联网应用,将日本先进的智慧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并服务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现代化建设。NEC积累了大量基于物联网的行业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安防/生物识别、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医疗/养老、防灾应急等等,它们组成了NEC攻城拔寨的智慧“武器”。目前NEC在中国重点推进安防/应急、节能环保、养老、物流等方案。

智慧安防——人脸识别/指纹识别

NEC的图像识别技术、状态不变性分析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图片、视频和指纹的智能分析,广泛应用于智慧安防领域。目前,NEC人脸识别及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澳门海关和香港海关的通关认证中。在中国大陆,NEC与本地伙伴合作将其导入到国家司法考试的身份认证中。

2011年,NEC为安徽省建设完成的千万级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指掌纹系统,平均30秒即可完成一枚现场指纹查询比对工作。新系统启动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查破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是2001年以来安徽历年平均破案数量的10倍以上。目前,安徽全省共建设了NEC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终端系统2300多套。今后,该系统还可进行扩容,最大可存储5000万人捺印指纹数据,从而大大提高系统对跨省作案案件的查破能力。

此外, NEC还将人脸识别技术与独特的视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流通行业,以发现内部人员和顾客的偷窃行为或者提前识别VIP客户,革新购买体验,增加营业额。

智慧养老

——老年公寓智慧管理系统

中国正走向老龄化社会,但养老的理念和实践都非常落后。NEC在日本有着多年提供医疗和养老院智慧解决方案的成功经验。从2011年开始,NEC与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包括移动化服务管理、实时数据挖掘、基于云的数据分享、智能人员定位等特点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

建筑物八成以上的耗电来自空调或照明,NEC楼宇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在建筑中安装大量的温湿度及影像传感器,对空调和照明进行能耗控制,实现对大型建筑的分布式能源管理。

此外,在清洁能源方面,NEC拥有世界领先的锂电池技术,目前已成功运用于新能源汽车中,日产的Leaf电动车采用NEC的锂电池曾创下单次充电续航185公里的记录。NEC高性能电池还可应用于家庭储能系统,从而解决由于太阳能、风能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能源浪费问题,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智慧物流——智能冷链管理系统

NEC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包括: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冷链管理系统、电动车Telematics系统、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移动车牌识别系统等。目前,NEC已将日本先进的智能冷链管理系统引入中,并成功地用于医药流通领域。

民生一直是NEC智慧城市战略关注的重点,中井汪杰表示,在防灾应急、医疗养老和节能环保方面,NEC不只是建立一个物理的系统,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整套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得来。以防灾应急为例,日本这个地震频繁的国家在震后应急通信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井汪杰举了个例子,在东京都厅联络灾情有专门的屋子,政府设立专门的接线员与各个区进行电话联络。政府对这些接线员有个特殊要求:必须住在步行五分钟可回到联络室的范围内。这是由于一旦发生严重的地震,现代化的交通中断,移动通信瘫痪,只有步行和固定电话是可靠的——这是只有NEC才能提供的经验。

把脉症结 实现智慧

中国的智慧城市事业已从前期“概念导入”进行到“规划和试点”阶段,截至目前,政府已经完成193个智慧城市试点规划。在中井汪杰看来,未来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两个重要趋势:一是“从方案规划到深化应用”,二是“从单纯信息化建设转向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带动本地的产业升级”。同时他也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这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障碍。他说:“各部门已经进行了多个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但系统间缺乏关联,且可能逻辑顺序混乱,信息化投入达不到最优化的统筹运作的效果。”而这个障碍最终还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去破除。

第6篇: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区域,海西经济区建设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闽台经贸合作站在—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闽台之间的贸易量持续增长。福建省作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惠台政策,闽台贸易发展将有一个健康与乐观的前景,也必将带动两岸物流业走入蓬勃发展的新纪元。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港口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大网络、大服务、大产业”发展格局,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合作,物流先行。理论与实践证明,物流合作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两岸物流合作可以显著降低经贸成本。闽台物流合作要全方位进行,分为“硬件合作”和“软件合作”两部分。从“硬件”部分来看,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从“软件”部分来看,重要的是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双方关于物流业法律法规的协调及对物流业的服务与便利化、物流人才培养的合作等。

二、物联网的发展推动物流智能化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领域广泛拓展,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信息与物流结合的崭新时代。有专家指出,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的诞生直接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物流行业走向智慧化、智能化。智能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物联网应用于物流运输,可以实现货物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应用于仓储领域,可以实现货物识别智能化,采用RFID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有效避免人工输入可能出现的失误,大大提高入库、出库、验货、盘点、补货等工作的效率。在物流业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基于RFID等技术建立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的智能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网络,对物流车辆配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管理的系统;基于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局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基于智能配货的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物联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物流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三、物联网背景下闽台物流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1.加快物流学科体系改革,突出专业与技术融合,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物流人才《福建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加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鼓励物流企业广泛采用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等,实现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流程可视化。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动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并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应用信息平台对接。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和物联网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技术体系的标准,产业融合需要跨学科专业、理论与技能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中、高级应用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适时根据闽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及时调整物流学科体系,优化课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我省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缺少学科前沿模块类课程,内容上无法紧随时代的发展,以上专业课程均没有涉及到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或者有也只是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作概括性介绍,篇幅短小,停留在了解这一层面。从调研中得知,我省物流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且难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升级和人才储备的需要。物流专业作为前沿学科,这几年不断崛起,福建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学习和追赶台湾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制、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闽台高校联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嵌入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课程,如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形码技术,物流标准、互联网等。突出物流业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特点,为海西建设输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2.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合编企业实训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大陆与物联网相关的教材尚缺,大多教材是近一年内出版的,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台湾的学校知识教材开发比较成熟,可先引进台湾的优质教材如《RFID规划与应用》、《智慧型运输系统》等。但由于物联网是一门新兴信息技术,其在物流业的应用由于成本高、技术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等多方面的原因仍处于探索阶段,也无典型成熟企业经验可作借鉴,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物流企业实训教材善缺,闽台两地的专业教师可以联手编写,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充分了解闽台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严格的论证,对比分析物联网技术在闽台物流业应用中存在的差异、把RFID数据收集与传输设备、移动跟踪设备的使用等编入实训教材,不仅使学生了解关于物联网的新理论,还要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汲取到物联网的最新技术营养,为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在大型先进的物流企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及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教师的水平决定着专业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教师是关键。目前从事高职教学的骨干教师大多为70年代、80年代人,而物联网概念于1999年才提出,国内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物联网课程的开设、RFID的应用培训却是近几年才展开,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教师较为缺乏。而台湾高职教育拥有丰富资源:台湾高校对物联网课程的开设较早,如台湾树德科技大学96年就已经开设了与RFID基础应用技术、RFID科技及应用等相关专业课程。可以聘请台湾知名教授通过定期授课、现场教学、座谈交流、专题报告、实践操作、主题讨论、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重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中心实训室建设物流实训室可以给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先进的实验环境,学生不仅从课堂教学中掌握书本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了解物流业务流程,并熟练操作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的每个环节,从而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7篇: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SEW集团(以下简称“SEW”)成立于1931年,专业生产各种电机、减速机、变频和伺服控制设备,其生产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领先地位。SEW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精品、服务、本地化三大发展战略为主线,现已成为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知名企业,在天津、苏州拥有2个制造中心,以及7家装配及技术服务中心和50余个办事处,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不断扩大的工厂规模

到达位于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苏州SEW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减速机为原型设计的办公楼,外形十分独特,其精致、优雅的风姿为苏州工业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州SEW公司为SEW在华东地区的装配和技术服务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从机械到电子的全套驱动解决方案服务。

苏州SEW公司总经理赵刚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为了更好地开拓华东地区市场与服务客户,SEW苏州装配中心建成投产。随着华东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SEW公司业务迅猛增长,原有工厂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SEW公司于2011年开始进行苏州二期工厂的布局规划,从提高装配效率和产能以及实现工厂现代化等多重因素出发,在新工厂设计中合理地将智能化物流系统融入装配工艺流程,实现了二期工厂的高效率运作和高水平管理,保证了整个华东地区的产品供应。

苏州二期工厂占地面积7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3800万美元,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投产运营,具有单班年产30万台的组装能力,是SEW目前在中国产量最大的装配厂。

合理的厂内布局

SEW苏州工厂为典型的按单装配型工厂,其规划布局采用了环形设计,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依次设置了零部件收货区、拆箱入库区、拣选区、零部件缓存区、装配区、测试区、上货站、喷漆烘干区、下线包装区、发货区。工厂内部物流系统不仅应用了自动化立体库、自动输送线,还采用了SEW自主研发的无接触供电自动导引小车(AGV)、无接触供电电动单轨小车(EMS系统)等智能化物流设备。在信息技术方面,从零部件入厂到成品出库整个生产与物流流程,都采用了先进的SAP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在现场运营管理方面,不仅采用了看板管理、超市货架管理等先进的物料配送方式,而且现场工程师还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地找寻瓶颈工序并进行分析解决,以改善产线布局,减少装配动作。合理的工厂布局、智能化的物流系统、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使SEW苏州二期工厂的装配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还大幅减少了单位产量的用工数量。

据了解,SEW苏州工厂共有8000多种零件,可以组合生产出超过4000万种成品。为了能够及时完成生产与交付产品,工厂内部必须要有充足的标准化、模块化的零部件库存。采用智能化物流系统、先进的物流设备与信息系统,对实现高效准确的物料管理与配送上线、提高装配效率、保证交货期、降低整体成本尤为关键。见图1。

顺畅的作业流程

本刊记者随同苏州SEW公司总经理助理陶贻新参观了整个工厂。工厂物流作业主要流程如下:

1.零部件接收

零部件到达工厂后,通过手持终端扫描条码信息,收货信息实时自动录入SAP系统,SAP系统与自动化立体库IWMS系统实时关联。

2.零部件入库

IWMS系统为入库零件按不同的重量、高度、规格自动分配货位。不超重但是高度较高的零部件一般存于自动化立体库的上层区域,不超重但高度较低的零部件则存于自动化立体库的下层区域,超重或超高的零部件则存于自动化立体库旁边的普通库。

3.零部件拣选

销售人员签订合同后,将合同录入SAP系统,即自动生成BOM(物料清单)并关联到自动化仓库系统。根据生产计划,BOM零件会自动从立库中被取出,送至拣选区,工作人员扫描托盘或托箱上的条形码,系统会提示相关信息和明确指令,工作人员按指令拣选零部件,然后配送至所需装配工位。

4.零部件补货

为产线进行零部件补货的管理方式有三种:一种为超市货架管理,即当超市货架上的零部件数量低于装配所需数量时,系统自动发出指令,工作人员进行拣选补货;第二种为看板管理,每一种产品装配所需的标准零部件都在产线旁码放两盒,一盒使用,一盒备用。盒子倒过来就说明空了,仓库人员看到倒过来的盒子就要扫描条码进行补货;第三种则为按单补货。见图2。

5.零部件缓存

对于第二天生产才会使用的已经拣选完成的零部件,放置于零部件缓存区。

6.成品输送

装配完成的成品分为小型产品和大型产品。小型产品直接放在输送线上送至EMS上货站,再经长达380米贯穿整个工厂的空中输送线(共20台EMS小车,采用无接触供电和波导通讯)运至喷漆房;大型产品装配完成后,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无接触供电的AGV会自动到达装配工位取走并送到EMS上货站,再送至喷漆房。见图3。

成品在喷漆房内完成喷漆、烘干工序。

7.包装

根据不同的订单需求对成品进行不周的包装,主要采用木箱包装和纸箱包装两类。见图4。

8.成品存储

包装好的成品暂存于成品存储区等待发运。

智能化的物流系统

1.绿色高效的自动化立体库

SEW苏州工厂内的自动化立体库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与SEW苏州公司合作建成,有着多方面的创新。该立体库由12排货架、6台堆垛机、6条巷道、按灯系统以及IWMS管理系统等主要部分组成,不仅满足了SEW多种规格、类型的零部件的自动入库、出库、先进先出管理、货到人拣选等功能,节省了工厂的仓储面积,提升了存储与分拣效率,还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一方面,该自动化立体库应用了SEW的能量回馈系统,将堆垛机货叉取货以后在下降过程中产生的势能转化为电能直接为运行机构电机供电,多余的回馈给电网,降低了耗电量,减少CO2排放。

另一方面,该自动化立体库出入库系统的减速电机采用了SEW的现场分散控制技术,这些电机和减速机并未像普通的自动化立体库一样配备控制室,而是通过分散安装方案,省去了配备控制室、电控柜等相关设施,节省了电缆用量,减少了安装调试时间,使用维护方便,也便于线路的延伸和拓展,同时节省了空间。

2.采用感应供电和波导通讯的电动单轨小车(EMS)

电动单轨小车采用无接触供电和波导通讯技术,实现了每一个小车跟计算机之间的无线通讯,该技术为SEW自主研发,实现了智能化的空中运输。同时,感应供电悬挂单轨小车取电的可靠性有了大幅提高,不再担心摩擦磨损;不怕水,不怕灰尘;采用空中输送方式,极大地节省了地面空间;运行速度快,无接触供电允许的最高运行速度每分钟可高达600米,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比传统的输送线允许的运行速度要快很多。

SEW是首家提供全套EMS解决方案的公司,可提供轻载和重载EMS全套解决方案,包括标准驱动减速电机、无接触能量传输系统、无线通讯技术、车载控制器、系统诊断和监控以及车辆调度系统。当前,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通用、大众、宝马、菲亚特、长城等国内外汽车工厂,以及烟草等其他行业工厂内。见图5。

3.感应供电AGV

该工厂物流的平面输送导入了感应供电AGV,同样采用无接触供电方式。将电缆设置在地下,AGV可以全天24小时持续使用,提升了作业效率,节省了电瓶维修和更换费用。而普通的电瓶AGV需要不断充电,不能持续使用,更换电池等使用维护成本高。

SEW也是首家提供该技术方案的公司,能够提供包括项目规划、系统仿真、所有电控元件、系统安装调试与监控,以及售后服务在内的全套服务。见图6、图7。

系统效果与未来规划

赵刚告诉记者,二期工厂智能化物流系统的建设给苏州SEW创造了多重价值。

一是自动化立体库的应用大幅节省了仓储面积,对于装配工厂来讲,这意味着更大的生产面积、更多的产量,意味着价值;堆垛机自动存货、取货,更好地替代了人工,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拣货准确率和物流效率,能够更加精准地保证产线需要。

二是工厂内部平面输送、空中输送、EMS、感应供电AGV等多种智能化物流系统的综合应用,大幅提升工厂的运营效率,提高产量,保证了及时交货,更好地保证了SEW华东地区的产品供应及客户服务。

第8篇: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流系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仍需逐步完善,很多实践教学停留在验证、认知阶段,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理论学习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融会贯通、独立思考,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流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机会。

《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可以利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利用先进的仿真模拟软件,使学生在综合实训的模拟系统内进行互动式实战性操作,从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常见的物流仿真系统

目前,ProModel、Flexsim、Witness等都是市场上常常看到的模拟仿真软件。在实际应用和国内外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的物流仿真系统普遍需要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和特点:强大的建模规划功能、先进可靠的优化仿真、直观便捷的可视化的功能要求,以及能够产生运行数据分析报告。这里简单介绍ProModel和Flexsim,RaLC三种仿真分析软件。

(一)ProModel系统

ProModel是由美国ProModel公司开发的离散事件仿真软件,可以构造多种生产、物流和服务系统模型。它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并向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环境,提供二维和3D建模及动态仿真环境场景。用户根据需求,利用键盘或鼠标选择所需的建模元素,就可以建立仿真模型。ProModel仿真软件,主要针对生产制造业的系统仿真,对制造和物流系统的人员、机器、物料、夹具、机器手、输送带等动态建模元素,可以设定元素的速度、加速度、容量、运作顺序、方向等属性。

(二)Flexsim系统

Flexsim是工程师、管理者和决策人对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动态系统的方案”进行试验、评估、视觉化的工具,能使决策者轻易地通过计算机建构及监控任何工业及企业的分布式流程,可以从Excel读取资料和输出资料(或任何ODBC数据库),可以从生产线上读取现时资料以作分析功能,Flexsim也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模拟对象。Flexsim采用部件(Object)来建模,通过部件的参数设置,可以对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

(三)RaLC物流系统仿真软件

RaLC系列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是一款三维动画物流系统仿真快速建模与分析工具软件系统。RaLC系列软件以3D动画为载体,对智能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等多个物流系统元素进行仿真抽象和设置,快速构建三维动画计算机系统仿真验证模型,采用视窗操作、功能模块直接拖放使用,操作简单、模型建立快速便捷。

本文将以RaLC软件为例,探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三、课程设计教学

(一)RaLC软件功能

1.软件功能组成:RaLC仿真软件中包含了仓库、配送中心的所有的设备。不仅有普通仓库用到的:货架、叉车、手推车等常用设备;也有先进的自动智能设备:自动码垛机、AGV无人搬运车、自动轨道车、升降机、自动立体仓库、移动货架、旋转货架等百余种与现实物流环境相对应的物流设备模块,只需点击按钮就可以添加设备。使用时只需按要求对其属性做相应调整即可,无需进行复杂编程。

2.建模方式:RaLC仿真软件采用视窗操作方式,物流设备及功能模块可直接点击按钮添加使用。各个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根据在设备上的货品流向方便地通过双击鼠标即可建立连接,在建模过程中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和修改人员动作、物流设备功能与参数、仿真数据驱动。

3.数据分析:RaLC仿真软件包带有仿真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解析模型日志,可以得到设备的能力图、作业时间分布图、作业内容分布图等数据图表。以此反映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运行情况,为改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二)课程设计案例的提出

课程设计的案例问题最好是企业的实际问题,但这就存在企业信息或数据资料的获取问题。企业资料的获取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但如果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往往存在不能找到合适企业、或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关数据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省市及大型物流公司都有举办各类物流设计大赛,这一类大赛往往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企业数据与案例资料,同时兼具问题导向。建议可将该类大赛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规划、设计与仿真的企业案例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步骤

1.给出企业案例信息与数据资料,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课程设计。

2.组建学生课程设计小组,并选出项目组长,通常小组为3-5人。

3.分小组查找资料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任务分解方案,及各小组的任务分工情况,将方案上报教师,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4.课程设计环节,建议由学生独立进行,期间遇到的问题由各小组自行探讨解决,以此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5.课程设计初始方案研讨。各小组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在此次研讨会上提交,包括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将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各组畅所欲言、相互交,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6.各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方案的修改,解决问题、优化模型。

7.课程设计总结交流会,提交最终的课程设计方案,由每组组长介绍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以及收获体会等。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评述与总结。

四、结束语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建模、运行以及优化方案后,需要学生根据仿真的结果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整个课程设计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最后设计方案与初始方案之间的区别,课程设计优化的过程等重点环节。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的运行结果有何不同,并写出学习仿真软件和建模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沈丽、孙卫华.物流开放性实验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10).

第9篇:智能物流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物流;鲜活农产品;配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57-03

1 引 言

鲜活农产品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产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也随着进一步升级,消费者在鲜活农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对其质量、新鲜度以及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国务院于2012年1月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该文件提出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推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完善信息采集平台,建设12316信息平台等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推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及智能物流在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

2 鲜活农产品及智能物流概述

2.1鲜活农产品的定义及其物流配送要求

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鲜活茉莉花、鲜活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鲜活蛋和奶。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满足时效性要求,一般情况下,鲜活农产品保质期较短,需要在规定期限内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以,对物流配送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其次,要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由于鲜活农产品一般都是易腐烂变质产品,而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也随之提高,多数情况下,鲜活农产品采取冷链物流配送方式,对于比较特殊的鲜活农产品还需采取特殊保鲜措施;最后,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求损耗率低,大多数鲜活农产品在配送前就已投入了很高的加工、储存成本,而且部分产品不易分割,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将无法出售,经销商会蒙受很大损失,因此,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要考虑仓储设施、运输设备、配送通道等对产品的损坏程度,尽量选择损耗率较低的配送方式。

2.2 智能物流的定义及特征

智能物流,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化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信息管理、智能分析技术,智能化地完成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环节,并能实时反馈流动状态,强化流动监控,使货物能够快速高效地从供应者送达需求者,从而为供应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求方提供最快捷服务,大大降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智能物流的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可以实现监控的智能化,对车辆与货物进行监控,并主动获取和分析信息,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监控;其次,通过EDI等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数据传递的智能化,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柔性化;再次,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控和分析,可实现企业物流决策的智能化,及时对物流过程与调度进行优化,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后,通过大量基础数据和智能分析,可实现物流战略规划的建模、仿真和预测,确保未来物流战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 智能物流是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有效途径

首先,智能物流能够集中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发挥信息优势。智能物流是采用了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配送方案进行修正,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更高。

其次,智能物流强调智能监控,有利于保障物流配送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在智能物流条件下,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仓储到运输配送,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签,所有产品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的被记录在信息系统内,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对鲜活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保证鲜活农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轻松地追溯到问题的根源,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智能物流侧重于信息的自动化传输,有利于鲜活农产品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降低交易成本,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企业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在智能物流条件下,企业之间应用EDI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和传输,这样既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鲜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更快捷的从供应链末端传递到上游各个企业,这样将大大降低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由于信息是实时共享的,企业之间的谈判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的时间也将缩短,最终使供应链各个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3 建立鲜活农产品智能化物流配送体系

3.1 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种养户经常面对复杂的市场状况,尤其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市场需求会大幅波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物流相关部门可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市场上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等信息,探究鲜活农产品需求波动的原因及规律,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因素关系图。并进一步对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把握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合鲜活农产品价格等关键信息,构建需求预测模型,不断提高短期、中期和长期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帮助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安排生产。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市场信息才能提高预测模型的科技含量,因此,对于生产、采购和销售的相关信息,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收集和整理。

3.2 建立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企业对物流节点布局的优化可以大大降低仓储和运输费用,还可以提高运输效率。目前,由于经济体制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仍广泛存在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促进种养基地、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合理化布局。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要在遵循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物流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客观分析企业、仓库以及客户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市场需求,从提高物流效率和节省整体物流成本的角度出发,模拟和优化节点布局决策,实现物流节点和设施系统布局的合理化。此外,应制定运行效率的考评指标体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科学调整物流节点的网络布局,提高物流节点运行效率,为物流运输优化奠定基础。

3.3 建立科学的物流配送通道优化模型

鲜活农产品配送分为两个操作层面:配送通道的设置和物流运输的执行。合理的配送通道是合理物流运输执行的前提。以鲜活农产品二次物流为例,配送通道设置解决的是从哪个点运到哪个点的问题,物流执行解决的是该运输通道下,运多少、何时运的问题。鲜活农产品配送通道的设置受制于运输费用、道路状况以及运输工具等条件。相关部门可根据智能交通系统(ITS)采集的相关数据,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下对物流节点进行优化布局,建立物流运输通道优化模型。此外,还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持续跟踪区域道路的变化及资源流向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根据模型的智能测算结果,及时优化后的运输通道,指导和调整运输,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4 构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可分为几个层次,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和计划层。数据层主要对物流信息以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业务层是对物流合同、票据进行处理;应用层主要对仓库作业计划、路径选择、控制评价给予支持;计划层主要是帮助管理人员制订物流配送战略规划。

要完成以上各层次的工作首先需要一个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它是数据进行标准化传输的基础;其次需要一个运行管理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入库及出库处理、作业控制、仓储计费等;还需要信息平台,该平台可将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相关信息及时发送给供应链企业;此外,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可将物流配送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管理者通过此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必要情况下,还可建立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可为买卖双方提供网上交易的功能,进一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

3.5 建立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

智能化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通常要使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商,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这有利于促进物流配送商之间的良性竞争,引导运力配置,降低运输价格,保障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效率。

构建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需要物流主管部门牵头,区域物流部门组织物流配送商参与。根据《意见》要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信息采集平台,相关部门可通过信息采集平台准确收集信息,选取合理的指标对物流配送商进行量化评价,比如区域物流队伍一二次物流运输到位率、运价水平、配送产品损耗率以及客户的评价等。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替代人工记录考评的方式,定期考核物流配送商绩效,发现作业过程的薄弱环节,强化优势,弱化劣势,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4 结 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变革,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也因此受到了挑战。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物流将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真正进入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的时代,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从而推动整个鲜活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芳我国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07(1):12-19

[2]司银霞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