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实践典型事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贴近学生生活,真实可信,以情感人
列宁说:“如果没有情感,就永远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有亲近感、亲切感,真实可信的课堂例子,方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学生既感悟和理解理论知识,又心悦诚服的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在进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教学时,我以“金堂的红桔、实用菌的发展”为教学实例。由于很多学生的家庭就经历过或现在正在经历红桔、实用菌的发展所带来的苦恼,例子一提出,就迅速引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短短几分钟的讨论,学生不仅理解了市场供求和商品价格的关系,还有学生感叹家长的知识水平太低、不懂得价值规律,自己一定要认真学习。说句实话,这一例子的运用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我也是在教学进程中才领悟到的。当然,用这样的例子要求教师必须要熟悉学生生活,要能用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新奇引入,趣味盎然,以趣激学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们也认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来自对新奇内容和新奇知识的追求。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感性事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于乐,更能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创造的智慧与乐趣。例如:在进行“矛盾的含义”教学时,我以“将狼先生请回来” 为教学实例。咋一听事例的前一半,学生吓了一跳,欲明究竟的表情也写在了脸上。老师却就此打住,开始引导学生讨论,经过充满激情,趣味无穷的讨论,同学们得出了结论:“这一对天敌是相互依存的” 。 这样做,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会学习。
三、典型精当,创设情景,培养思维能力,以景助学
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的解析、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化和运用均有赖于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针对教材的相关内容,选择典型精当的事例,创设情景则能有效的帮助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教学时,教师设置了一个情景事例,“请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作为一个新建的拥有五百亿资产的国企老总,你首先需要什么?”(学生积极讨论,答案多种多样。随着讨论的进一步展开,答案逐渐趋向于首先需要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权力);“当你拥有权力后,怎样保证这种权力不是谋私的资本,而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依托,是谋求和指挥企业的发展的保证?”(答案由讨论初的多样化趋向于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你认为这种监督机制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的范围除经济常识本框内容外,还涉及到了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政治常识的民主监督、依法治国。对此,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伏笔);“你拥有了权力,也建立起了企业发展的监督机制,是否就能够确保企业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确保企业的性质呢?”(讨论的结论是离不开党的领导);“那么我国现阶段所建立的企业管理体制是什么?其中的监督机制、方向保证又是如何实现的?(学生讨论归纳)那么,作为国企的老总,你是否只需要处理好企业自身的发展就可以了呢?还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在和教师一起设置的情境中充当角色,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有效的培养了思维能力,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四、紧扣时代脉搏,凸显时代特征,明理施教
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政治课教学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凸显时代特征,及时反映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而教材的修订在这方面是明显滞后的,如果教师能在深刻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恰当的针对性强的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事件、新成果等鲜活的热点材料作为实例,其结果绝不仅仅是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简单。更能让学生胸怀全球,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例如:在进行“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教学时,教师选择了“美国操纵的伊拉克武器核查案”这一热点做为切入点,要求学生讨论分析美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然后教师在进行适当的点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这种事例的运用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实践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五、追寻探索,勇于创造,突出德育功能,培养健全人格
思想政治课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德育育人功能。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向上,形成乐观、健全的人格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题中之义。在这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意志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总是照本宣科式“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没有新意、没有创造,那么,首当其冲受到摧残的将是学生的人格。如果教师能不断探索、不断创造,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弘扬正气,用积极的事例去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反思事例、感受社会与生活,或者组织学生参观访问,通过“活例”实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觉悟。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认识
“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也正是如此。所以,思品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如在学习《我的角色与责任》一课时,可以先进行“我是谁”大比拼,看教材范例明白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角色,规定时间内快速写出在什么情况下“我是谁”,写的越多越好。然后再进行“小小讨论会”,评一评“我”做好了谁,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讨论除了在家里,“我”在学校、班级里、在社会上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小故事。“生活化的主题为他们创设了“实话实说”的氛围。通过讨论会,学生进一步明白一个人要当家就要树立主人翁精神,不是谁当家就是谁说的算,能为集体出主意,就算没有被选用,也是为集体做贡献。因此,创设来自生活的的情境比空洞的说教要更有力。
二、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优化学生思想行为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在课前我们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调查、访问、采访、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在活动中整体有所改变。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活动,以此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如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学生要在课前进行调查、实践、还有查阅资料,激起了保护家乡周围环境的美好愿望,并在课中讨论交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一些创意性的环保小发明等。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课后的实践指导,如举办“做个环保小卫士”活动。开展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等活动。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的行为发展及时得到外界评价的反馈信息,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为家乡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保护环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学生会慢慢地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三、选择生活榜样,激发学生上进心
在思品教材中,我们每一节课都选择一个或几个榜样来激励学生.然而,仅仅是书上的榜样是远远不够的。再说,如果选择的是古代榜样,因其年代久远,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加之小学生受知识水平、阅历程度、思维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很难理解古代榜样人物的政治观点、行为意图、精神实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导致“明理”难以深化,古代榜样人物的“精髓”也难以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那些现代的、典型性强的、极有影响的榜样人物,其形象高大、事迹感人,的确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真实生动的事例。但往往因为离学生过于遥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选择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因为他就在我们身边,可信度较高,学生会因此感到亲切、模仿性强,就更能容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时,我们看到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爱劳动,更不觉得“劳动最光荣”,甚至学会逃避劳动。针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找班级中“爱劳动”的小朋友。
看看谁是班级里的劳动小能手?于是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表扬起了班级里常常主动打扫教师的同学。并请这些同学发表讲话,同时其他同学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光荣。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德育工作者。班级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实践证明,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小一点、新一点、近一点、实一点”是做好班级工作的有效途径。
所谓“小一点”,就是瞄准大目标,抓好小事情,用平平常常、点点滴滴的小事教育学生。例如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落实到爱班级、爱学校、爱社区、爱国旗、爱国徽、爱人民等;把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如吃饭时请老人上座,积极帮助家长做家务;待人接物客气;爱护同学、小弟弟和小妹妹等具体小事上。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所谓“新一点”,就是用最新发生的事情教育学生,最好让亲临现场的学生或知情者报告。比如所在小区里刚刚发生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组织学生自己去评判,哪些是值得弘扬的,哪些是应该批判的,借以增强学生的识别能力,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所谓“近一点”,就是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或事例达到教育的效果,使德育工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比如要教育学生辨别是非,可利用班级和学校最近发生的事情;邻居、同单元、同楼区最近发生的事情等,因为这些事情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不由自主地和别人谈论,这恰恰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大好时机。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筛选典型的信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主导班级舆论的健康发展。再如要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就要先教会学生自我服务。从学会自己穿衣服鞋袜人手,学会叠被褥,到及时整理房间,把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保持条理整洁,帮助家长料理家务,再到主动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德育的总体目标切割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再把阶段性的小目标通过具体活动来实现,避免空洞的说教。
所谓“实一点”,就是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因为小学生感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直觉思维,喜欢直观的东西,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更不会进行抽象的思维和空间想像,所以,教育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让他们很直观地看得一清二楚。比如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就要组织学生观看先烈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画展或听老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等;要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就要让学生观看非典时期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事迹,也要观看自私自利、危害社会的不法之徒的可悲下场。这样,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实实在在,往往会在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1、六月份是公司开展“劳动生产竞赛月”,按照公司劳动竞赛整体安排,根据我们站的实际情况,首先制定了开展“六比六赛“劳动竞赛月具体实施方案。其次把全月的生产任务分解到上中下旬,然后分解每个人身上,这样形成了人人知道自己每天能干多少活,有多大工作量,什么时候完成任务,这样才能确保工期完成,努力创最快施工进度。第三党支部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了解掌握劳动竞赛进展情况,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利用会议、板报及时总结宣传劳动竞赛先进典型做法,推动竞赛活动扎实开展。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到劳动竞赛活动中来,教育和组织职工以铁人精神为榜样,立足岗位,多干工作,多创经济效益,为推进站和公司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把劳动竞赛六项具体活动同主题教育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周密组织,每天起早贪晚工作到十多个小时,圆满地完成六月份生产任务,努力创出新成绩。按照公司整体计划,三年内要将养护里程全部按标准养护,今年我站标准路里程为21.38公里,六月份完成标准路11.48公里,六月份完成了38.58公里道路养护任务。
二、六月份完成主要工程量:
人工修路肩:19.5km
疏通涵洞:38处
整修平交道口:30处
处理跳车5/612道/m
处理翻浆:20m3
维护翻浆:200m2
油砂补坑:3112m2
单层封层:120__m2
标准路备土430m3,
铺1m×1m拖拉机过道板50m2。
在六月份“劳动竞赛月,安全生产月”中,我站印刷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面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安全标语。机械班的同志在公司安全环保科和站领导的教育下,特别是在比安全生产,赛文明施工中,没有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每天早出车前进行安全教育,晚收车进行一天的安全总结,并定期检查车辆的各部性能,保证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确保安全无事故。
三、劳动竞赛月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及典型事例。
在劳动竞赛月中我站涌现出了许多典型事例。“立足平凡岗位为市场拓展做贡献的好工长崔彦宾。”崔彦宾,是20__年公司招收的市场化职工,是一个从外表看又黑又实的小伙子,可干起活来象只老虎。这位同志在站领导的亲切关怀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在今年担任工长这个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着,自觉发扬大庆会战光荣传统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始终用青年的热忱,投身到工作中,以出色的成绩赢得领导的信任与职工的赞扬。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取,查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制定行之有效的在整改措施。在“劳动竞赛月”活动中,崔彦宾同志更是热情高涨,带领民工起早贪晚圆满地完成组织上交给各项生产任务。“立足岗位做贡献、无怨无悔写青春”的好干部张艳春。“解放思想转观念,提升素质拓市场,践行理念树形象,做精主业是榜样,履职尽责保稳定,合心聚力促发展”,是向阳公路管理站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张艳春,一个年轻的生产指挥者,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勤于学习,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严于律已,用实际行动努力实践着向阳公路管理站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三月份开工以来,张艳春同志每天都是四五点起床,晚上七八钟才回来,和工人们一起上路一起收工,没请过一天假,没早退过一次,每天都工作到十多个小时,始终坚持在现场指挥生产,把施工质量放到第一位,严把质量关。在他的带领下,劳动竞赛月经过全站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排除一切不利因素,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六月份工程量53.05的万元的好成绩,体现了一名青年干部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学纲要转观念立足岗位做贡献”的工长孙岩。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人生的价值就是甘于吃苦,无私奉献。孙岩是20__年8月公司招收的市场化职工,在短暂的一年多时间里,这名同志在站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培养下,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当工长已近三个年头了。大家都知道当工长是很辛苦的,起早贪黑,工作时间长 ,可孙岩同志既是工长又是大客司机,可他从不叫苦叫累,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推进企业发展尽职尽责。在“劳动竞赛月”活动中他的表现更为突出,体现了一个新职工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抓质量到现场,立足岗位做贡献”的好技术员包奎。他每天四五点钟深入施工现场抓安全、抓质量、抓生产进度。同时还做好反聘老职工的思想工作,在工作上经常与他们一起沟通,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使老职工从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激发他们爱岗敬业,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热潮。还有“站在公司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党员赵连学。“立足岗位做贡献,争当后勤优质服务能手”的好青年窦艳丽。这些先进典型的出现极大地调动了我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圆满地完成我站六月份生产任务。
四、存在的不足。
1、生产质量、标准路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我站管养的路线大多数地处市中心,开发建设比较早,设计使用年限,远远不能满足近几年车辆的猛增,所以路面的病害经常发生重复性。
3、加强生产管理工作,努力向标准化单位迈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以“劳动竞赛月、安全生产月”为契机,确保我站下半年的工作落实和生产任务的完成。
2、继续发扬在劳动竞赛月中好的作法和先进事迹。
一、 “事例”支架――唤起表达素材
学习支架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提供帮助,使得问题顺利解决 。“事例”支架,则是教师为了唤起学生的表达素材,而提供的典型事例。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在明确了全文写父亲和儿子间的三件小事(栽花、赏花、写信)之后,现场调查学生的学习所需:“大家最想研究的是哪一件事?”“第三件!”没想到同学们所想与文章的学习重点基本相符。“好!现在熟练朗读写信这件事,针对这部分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没想到的是,一个男生一上来便提出了“为什么父亲说,‘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核心问题。我顺势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某件小事,谈一谈对这句饱含哲理意蕴语句的理解。这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从何想起,也不知什么样的材料符合这个比较宽泛的要求。我联想起本班学生的一个真实事件,随即描述了何欣桐同学昨天下午,带领组员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之后,心中的那种愉悦感。这种辛勤劳动换来的美好环境,就是“给”获得的愉快体验。学生豁然开朗,纷纷抒写自己“给”的经历:
生1:我在彭城广场看到许多“闪客”,他们有的拿着小铲,铲掉了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有的正在清除地上的口香糖,让徐州人有一个洁净优美的运动娱乐环境。他们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家乡人民灿烂的笑容,付出难道不是快乐的吗?
生2: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车到站停下时,一位老态龙钟的奶奶,步履蹒跚地上了车,“嘀!老年卡!”随着刷卡机的声响,车上的人很不自在地动了一下,并没有让座的意思。我看了看车上张贴着的那大大的条幅“尊老爱幼,”立刻起身让座。老奶奶朝我微微一笑,我的心顷刻间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
教师借助生活中普通而常见的小事作为引发点,启发他们寻找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从而更加真切地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哲理。
二、 “下水”支架――厘清表达顺序
“下水”支架,即教师提供下水文,帮助学生厘清表达顺序。特别是在迁移练笔中,“下水”支架效果极为显著。
《沙漠中的绿洲》一课,训练点设为:仔细观察题头照片,以“迪拜的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首先,将“从下到上”的明确顺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在此顺序下,写出“草地――树木――高楼――雕塑――天空”的清晰链条;最后,提供一个总起句:迪拜的街头风光真美!
课堂上进行这一环节时,再也不见平日里布置练笔之后,那一张张冥思苦想的脸庞。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同学们写出了思路清晰的练笔。此环节的成功无疑得益于巧妙的“下水”支架,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清晰的表达顺序。
其实,教师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并不困难,只要亲自体验“水的深浅”,亲自调查哪里有暗礁,哪里有风景,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跨越,便是顺畅无阻的。
三、 “插图”支架―― 揭示表达主旨
“插图”支架,是在学习活动中,教师针对学习者把握表达主旨而提供的“插图”支持。
《寻隐者不遇》这首近乎口语化的小诗,仅从字面便可知诗意。很显然,只知诗意是远远不够的,但诗之境,诗之情,又如何使学生领悟呢?思来想去,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诗人用如此凝练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位怎样的隐者形象呢? 学生竟无一人回应。我意识到,这是学生的思维无法直接跨越的地方。于是,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插图:那山、那云、那树、那人,大家都用生动逼真的语言进行了描绘。一段段文字出炉之后,让大家再来回想那巍巍高山上,挺拔的松树一片又一片,苍翠遒劲的松叶透出阵阵松香,那茫茫的云雾弥漫在山谷间,缠绕着一座座山峰,仿佛仙境一般,同学们便将“松”与“人”慢慢地联系起来。于是,就有了学生这样的表达:“松林中穿行的他仿佛与那松树合为一体,松的品格也融入了隐者的品格,使我想起的《青松》一诗:‘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不就是一位品行高洁的隐者写照吗?”
这是教师为学生从诗意的理解到诗情的感悟、主旨的升华,搭建了一个非常必要的支架。此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恰逢时机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而没有直接“告诉”,更没有完全替代。“插图”支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揭开了表达的主旨,这是教师的教力求达到的境界。
思想是行为先导,正确意识对学生成长起积极推动作用,错误意识则对学生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小学生自幼就形成对周围世界不同看法,但往往缺乏应有主见。教师职责就是引导他们明辨是非,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品质,为他们健康成长或终身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好坏是决定他们今后是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上不良风气染指学生,让他们受到一些不好影响,导致学生养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这对小学生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如今学校留守学生较多,他们大多缺少父母关爱,婆婆爷爷对其过分溺爱,隔代教育不仅不能引导学生走上正轨,反而使家庭教育丧失。诚然,学校要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教育责任自然落在每位教师身上。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外,也应该注重学生思想品质教育,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那么,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以人为本,树好形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时时要以优美语言、文明行为、整洁外表等文明形象影响学生;处处要以谦逊态度、先进思想、良好作风感染学生。体育教师做好学生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应该让自己先做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俗语说:“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体育教师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体育教师如果竭尽全力地去教每一个体育动作,学生绝不会在一旁干瞪眼,他们自然会随着老师融入优美的动作中,和老师在体育动作上产生情感共鸣,默默地在内心深处与老师一起分享体育动作的优美与和谐。这样,体育教师用无形的语言(体育动作)对学生进行了隐形的思想品德教育,真可谓“无声胜有声”。当然,体育教师使用文明用语,对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也非常重要。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育教师优美语言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他们向着文明道路迈进。这对提升学生文明素质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精选内容,激发兴趣,有效利用体育教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实现三维目标,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传授,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教材中有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体育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兴趣,使学生在不自不觉锻炼中发展个性,升华其情感。在一定层面上说,体育锻炼可以磨炼学生不怕吃苦的意志,可以培养学生拼搏、竞争能力,可以训练学生受得挫折或委屈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时,充分利用了体育教材中涉及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去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有意让学生体验成就感,使学生看到成功希望,从而调动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教材中,我针对一些学生摔倒后,又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练习的真实事例,大做文章,并及时给其宣传、表扬,以此让其他同学在深受感动后,能够学习他们百折不饶之精神。这些教学细节,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拼搏进取能力以及为班级集体争光的集体意识都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体育教师还可利用教材中有关学生主动参与保护或帮助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利用列队形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保持朝气蓬勃精神面貌的意识;利用教育学生爱护体育器材和参与整理场地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可见,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抓住典型,创设情境,合理运用体育活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礼仪行为;必要性;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80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社会现状,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过于溺爱,造成孩子独霸、专横、为我独尊……不懂得礼貌和尊重他人。多数父母和教师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轻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加之社会种种不良现象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心灵状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的确,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仪表不整,行为不文明等在一些家长和教师眼中确实是不起眼的事,可他们未曾想过,成人对这些小事置之不理,孩子就会习以为常,集小成大,聚少成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阻碍了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小就应该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习惯。为此我针对我园幼儿一日生活中每一个不良行为的纠正,以及对好的行为礼仪的培养。努力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当中。通过幼儿礼仪、教师礼仪、幼儿园礼仪的研究。不仅研究幼儿行为,同时探讨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和家长素质的提高,以至于整个幼儿园礼仪环境的改变。把尊重概念体现在研究过程中。使大家体会到尊重与被尊重,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共同营造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幼儿园3-6岁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习惯。
(三)研究过程
1.环境氛围对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纲要》提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各班的主题墙的布置上。如小班洗手间墙上贴有“文明好宝宝”的图画,并配有小儿歌,寝室有“安静睡眠不打扰他人”的图。中班幼儿的作品有“礼貌的小白兔,热情好客的小鸡”的形象展示在活动室。大班幼儿主题墙 “遵守规则” “我们一起升国旗”的图片展示,这样的环境设计使幼儿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其次,利用文字、图片等形式来提醒幼儿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最后体现在幼儿所处的人文环境上,教师时时处处为幼儿营造民主的心理环境上,利用自身的榜样与无形之中向幼儿展示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2.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是幼儿礼仪教育养成的基础。《纲要》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时机。如早晨入园、晚上离园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丰富的晨间活动使幼儿学会了整理玩具和图书,与他人交往等,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就餐时间训练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游戏活动则培养了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处。
3.参与主题活动是培养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渗透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如:大班组织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参观小学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参加升起仪式。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入小学的愿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公共场所礼仪、爱国礼仪。中班结合区域活动“欢迎来我家”练习使用礼貌用语、与小伙伴友好交往、与爸爸妈妈友好相处的礼仪,帮助幼儿形成了一系列的礼仪习惯,小班通过《我是好宝宝》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模仿操中通过模仿小花猫走路、洗洗小手宝宝睡觉,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排队洗手、安静睡眠,轻轻走路等,热情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礼仪。
4.家园协作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幼儿园教育如果离开家庭的教育支持与配合就会使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效果不明显,培养的好习惯得不到巩固和加强。试想在幼儿园教师要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而回到家后家长却没有要求,没有巩固这一习惯那只会事倍功半。因此,通过家长参与活动、宣教的多种形式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交流教育经验,互相协调教育方法,从而使家园教育步调一致。
(四)社会活动是幼儿礼仪行为教育养成的有利保障
《纲要》规定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联系与合作。幼儿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园结合实际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如带幼儿走进社区去寻找、发现文明(文明的行为、文明的标志)等走进社区主题活动。通过幼儿的眼睛看、小嘴巴说、唱,小手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请社区的工作人员、医生、劳模走进幼儿园,为幼儿讲述社区的故事,带幼儿进社区实践―捡垃圾、植树、帮助孤寡老人打扫等让幼儿亲自体验感受劳动的乐趣、助人的快乐,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充分挖掘典型教育事例是幼儿礼仪教育养成的提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素养提升;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与农民素养现状
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以上。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所以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要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先进事迹(或事例),通过农民自己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激发建设的自觉性。在建设过程中,要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由农民参与投入,自己作主,自己管理,让自己信赖的人组织实施,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难以遏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步伐。农民素养亟须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与农民素养的提升对策
1.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介绍了整体城乡发展的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事例,从组织领导、规划、宣传教育、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标准提出具体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规划了具体的工作程序。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响应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号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切实行动方案。
2.科学编制规划
新农村建设把加快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具体操作中,由城市建设规划部门负责,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用3到5年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自然村落的县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和其他31部门积极配合,编制了省级新农村试点乡镇整体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规划的流程严格执行“计划图,审批一支笔,”一个系统的管理方法,注重协调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逐步淘汰太分散的自然村庄,村里的大村,实现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结合本县农业、发展旅游业的支柱产业,独特的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和建设社区,逐步形成一个场景、一村一品的村庄产业特色。
3.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词】中职学校政治课创新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192-01
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让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 教师应关怀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中职学生的客观实际来看,他们大多数在初中阶段属于学困生,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已是学困生。长期的学业成绩不理想,使他们较少得到教师的关爱。因此,要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应当从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入手,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被关怀的满足和得到热爱的幸福,进而把这种关怀和热爱发扬光大,洒向班级、洒向自己工作的岗位、洒向社会,使他们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成长、发展、奉献,绽放出一朵朵社会主义和谐之花。
二 教师应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做学生的领路人
当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向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使是最新编写的教材也不可能跟上互联网的步伐。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离不开创设乐学的环境,应该做到学生乐意学、乐意想、乐意做,达到情理相融、知行合一的境界。在这里,教师丰富的学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学识丰富的教师每节课都能给学生崭新的教学信息、典型的生活事例、精辟的知识见解,对课文的理论原理能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使学生每节课都会吸收到新的知识营养,自然而然地亲其师而信其道,并积极主动地付之于行动。
例如,在讲授“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按照课本宣讲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立场和主张,就显得论据单薄。要是再能列举我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并确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以及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等事例,会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理解“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同时增强每个同学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责任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行动。又如,在讲授“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时,除了利用教材中所举的问题之外,还可以列举和问题上我国的严正立场等事例,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进而转化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自觉行动。
三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实现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转变
封闭式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把学生局限在课堂、教材、教师窄小的范围之中,理论知识成了缺乏情趣的干巴巴的抽象原理,使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并对说教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开放式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以社会作为自己的大课堂,充满情趣地融入各科的知识,特别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印证课本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习礼仪,讲文明”一节时,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和情节,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在讲授“职业道德”一节时,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形式,让学生从社会中广泛地收集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然后以演讲或板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四 提高教学的艺术表达能力,消除师生间教与学的语言隔阂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人的表达,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善言者能够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引人入胜;而口才笨拙者只能平铺直叙,使人听了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显然,作为讲授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在讲述时,教师应善于把教材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变繁为简、变深为浅、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在讲解释疑时,教师应善于引经据典,准确地运用已知的原理做出解释和论证;在讲演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概括有序、充满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带到乐学的境地。例如,在讲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一原理时,除了在理论上说明清楚之外,教师不妨动情地朗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诗句。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恰当的古诗、形象的比喻等语言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成功地变抽象为形象,不失说理的功能,而且还增强了思想感情表达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 关注信息,充实教材,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