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观经济学的例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互动式教学;教材
《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民办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经济系和管理系每年有1000多名学生要学习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国际贸易原理、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打好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才有可能学习好这些专业课。但是,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形和数学工具来分析问题,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具有相当强的逻辑关系,而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教师难教,学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很难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更遑论用学过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了,这样反倒使得微观经济学失去了本来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既保留微观经济学原本的特色和学科体系,又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每个经济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1 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合适的教材
民办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新兴的高校层次,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很多课程教材的选择上都还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教材。比如,笔者学校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一直使用的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该教材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体例上在国内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上都是上乘之作。但是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该教材内容非常繁杂,内容也比较深,体系严密,逻辑性太强,除一小部分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同时,由于生源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程度相差很多,给老师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最近几年市面上的标明针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微观经济学教材逐年增加起来,但是水平也参差不齐,基本内容没有太大差别,缺乏特色和针对性。而国外的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相对于国内的教材来说,趣味性强,难度也不大,但是,相对来说逻辑比较分散,也不完全适合中国学生的特点。因此,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对于提高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必要。
1.2 学生缺乏经济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笔者所在的高校,在江苏省内历年高考招生中,其录取分数在独立学院中始终名列前茅。但是,就学生本身而言,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中更希望老师提供结果,然后记住结果,为应试做准备,从而失去了经济学教学本身的逻辑性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如果教师推导了各种模型的分析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数学分析方法,对于一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又往往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产生厌倦甚至厌恶的情绪,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1.3 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微观经济学的教材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和模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现实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理解生产论和成本论的相关内容。而我们的教材中的很多案例都是以西方国家的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大多描述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缺乏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实例。当这些例子中提到的现象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现象有所出入的时候,学生就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差别,也很难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甚至会对理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
1.4 教学条件有限,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一个教学班一般都有100多个学生,从而导致教师对于课堂内容控制力有限,很难组织起规范的案例讨论,教师也很难掌握所有同学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另外,由于母体学校的特色,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工科实践基地建设,忽视经管类实践基地建设的问题,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有限,缺乏具有经管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导致学生只是在课本中学习,而很难具有实践的机会。
2 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2.1 尝试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编写一本适合本校学生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对于改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教材编写的方向,可以以现在使用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为蓝本,删掉一些对于三本院校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内容,从而避免了内容的繁杂性而导致的学生的畏难情绪。例如,可以保留从供求入手,弹性的分析,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论,市场结构理论和要素理论。而对于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等相关内容可以合并成一章,简要介绍,只要学生把握基本内容即可。从大的框架下可以增加相关的教学案例,如每个章节前面增加导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每章结束后,添加一两个案例或相关的事件,引导学生用本章学过的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每一章的内容中,大部分知识点应配有相应的简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每章结束后,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配合相应的题目加以巩固。
2.2 实施互动式教学
相比于一本、二本学生而言,三本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弱,但是,学生相对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也比较强,一旦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是有能力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
2.2.1 适当分组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一个班100多个人,教师很难顾及到所有的学生。教师可以把10个左右的学生分成一组,每一组设一个组长,上课时候要求同一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组长也可以轮流,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就会变得顺畅许多。
2.2.2 把互动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互动式教学的设计,把互动式教学方法渗透到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中等各个教学环节。
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要求各个小组按照案例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在课堂上,按照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以及对于问题的回答,给各个小组相应的分数,建立起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案例的选取,教师应该尽量选择当下的热点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经常更新案例库,保持案例的新鲜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一例到底,用一个案例讲述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教师也不需要把每个知识点涉及的新的案例讲述一遍,节省了教学时间,学生也对案例的印象更加深刻。另外,也可以采用短小精悍的案例来说明相关问题。如讲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书上吃馒头的案例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讲其实并不合适,因为他们很少吃馒头。可以用体育课后喝饮料来说明,刚开始时候喝一口都觉得很解渴,当一瓶饮料快喝完的时候,再喝一瓶就没什么感觉了。再比如,在讲授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时候,可以举交换商品的例子,实践表明,学生听了以后,直观感受很强,对知识点的印象也很深刻。在每一章结束或者某一小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这种社会调查可以是实地的调查,比如了解本校学生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考察影响因素,每一种因素如何影响了需求。也可以是查找相关的数据资料,例如,哪些因素影响了住房市场的价格?如收入因素可以查找相关的统计资料,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引导学生使用统计数据库,使用统计工具。从互动教学的形式来看,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学生独立演讲,课堂辩论等形式,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的目的。当然,前提是教师要提前布置好规则,做好设计。
2.3 优化考核方式
2.3.1 强化平时分的统计
笔者所在学校,几乎所有课程都是用三七开的分值比重,即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但是在考核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的平时分数给的都十分随意,学生分数较低,就把平时分提高一点,这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平时不逃课,或者几乎不逃课,老师就会把平时分都给满,从而产生了一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平时分的学生。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严肃平时分的计算方式,比如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熟悉,这种熟悉建立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和关注上。每一次课堂讨论都把平时分公布出来,奖惩要严明,考试前公布所有同学的平时分数,增加透明度,从而避免学生浑水摸鱼现象的产生。
2.3.2 对试卷形式进行调整
根据各自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设计题型。传统的考试中往往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而忽视用基本原理解释经济现象,忽视基本原理的应用。笔者认为,在试卷的设计中应该提高应用部分的比重,适当降低计算的部分。微观经济学最核心的不是要学生算,而是要学生掌握经济学的思想和灵魂以及应用。
3 小结
独立本科学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实践与互动环节,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调整考核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 117~120.
[3] 彭柳林,李晓云,陈青雁.交互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117~120.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案例教学 课程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属于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而案例教学法合理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应用平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了解到经济学和生产、生活等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1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微观经济学课程涉及面较广,内容较抽象,而授课对象一般为大一或大二的学生,对于处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
首先,微观经济学内容面涉及较广,包括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等。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很难将这些理论与模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论多又容易混淆,比如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做出决策,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对边际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这时可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如此昂贵?”来使学生加深对边际决策的理解,所以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是值得推敲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时一般要进行假设,很多理论只有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才能成立,而不同的假设又会导致不同的理论结果,这使得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次,微观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使用的工具较多,有些理论需要借助数学公式进行推导,有些理论需要运用图形来分析,有些则需要构建模型进行理论推导。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数理基础,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最后,尽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但如果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学生掌握的只是空洞的理论,无法理解学习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也就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鉴于微观经济学的以上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更易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方式
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运用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主要的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2.1 案例讨论式
教师在讲完某个章节或者某个理论知识后,将与该理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适当的提出问题引导大家,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加以总结。比如在讲到“供求弹性”问题时,提出为什么会“谷贱伤农”(农民丰收反而收益下降了)。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深化对“弹性和收益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开放的氛围让大家各抒己见,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还应注意的是,教师所选的案例应贴近生活,让学生容易理解,尽量避免采用复杂的案例,紧扣知识点足矣。
2.2 案例导入式
所谓导入,即通过案例来导入即将学习的内容。理论化的经济学知识较抽象,通过先引入案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讲“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这章前,先引入经典的灯塔案例,以及提出“为何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无繁衍之忧?”让学生先思考并讨论片刻,然后进入到理论部分的学习,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3 案例专题辩论式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采用专题辩论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这门课。教师可选择贯穿各章节的综合性案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为正反两组,每大组又分成若干小组,以每小组五到六人为宜,确保小组人员的分工。比如,在讲完“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后,组织学生辩论“政府对价格进行管制的行为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这样,学生会在课后大量收集资料,进行讨论,理清辩论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采用这种方式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的控制,以及明确辩论规则,并且可以采用激励法,对最后被大家推选出的最佳辩手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
3 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1)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尽量选择能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作为案例,以国内经济热点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国外案例进行分析。在确定案例后,教师还应进行案例设计,弄清楚案例所关联的章节内容,清楚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截取案例中的重点部分让学生讨论,避免案例过分冗长和复杂,达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目的即可。
(2)适当运用多媒体配合案例教学。教学活动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通过播放社会热点问题的视频与所学知识点串联,可以增强学生用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完理论部分后,可以利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截取视频中的重点部分给学生观看,如《财经郎眼》《经济半小时》等视频。在播放视频前,提出几个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看完视频后,让大家结合视频,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视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教材有很多,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斯蒂格利茨和沃尔什合著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程》。对于学生来说,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实用性是很重要的。经济学是一套连贯的理论,如果教材难度过大,学生就不易接受,真正学到的知识就少。在国外的教学中,很多课程没有固定教材,教师上课也并不依据某一本教材,而是列出一长串参考书供学生阅读,而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强调以教材为本。可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很少融入案例或新闻摘要,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在指定教材的同时,还应在讲课之前为学生精心选择教学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目包括经济学经典教材、经典著作、经典论文,有价值的期刊和经济学学习网站。国外学者,特别是美国大学教师编写的教材案例比较丰富,可惜是取材于国外的经济现实,有些在中国课堂中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还需要大量收集经济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的第一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很丰富,但也很抽象、深奥、难懂,学生难于消化,特别是要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证明和推导经济理论,使很多学生普遍感到经济学难学。要做好教学,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其专业兴趣,多传授实用性强的知识,最终使经济学原理“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将微观经济理论学习过程中的抽象、难于理解的问题,变为具体和简单。
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在对教材进行整理、归纳后,借助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内容、精彩片段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图、表和数学都作为其基本工具,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可以节约出大量的课堂时间,这对教学内容的完成将更有利;同时教会学生看图表、做图表对学习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非常重要,尤其需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如何作图。“一图胜千言”--解释经济现象时,有时用图来说明要远远好于语言的罗列。
第二,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环节也早被提出,敢于提问才能敢于批判、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因为,正确的提问代表着创新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也就没有创新成果。从学习活动方式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限于“预习、听课、复习”之中,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懒于思考、缺乏问题意识”。这种学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可以考虑将课堂实验的方法引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来。形成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探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因人施教。
第三,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现代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我们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社会的研究,揭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还要加强对我国经济实践的研究;通过大量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原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所有人都生活在经济社会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和经济有联系。西方经济学原理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人们生活、理财的可靠指南。
第四,注重习题练习。通过做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并且我们可以在学期初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选题查找参考文献.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课题并总结自己的观点。最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前进行答辩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其它同学提出的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表达、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性格。
3、考试形式改革
对任何课程来说,考试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虽然它是教学过程的终端,但对整个教学过程逆向影响十分显著,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来说,考试是其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学生深化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到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解决分析实际问题,使其所学内容得到强化,加深了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的理解并且提高其综合素质,也使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考试也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是对教与学的一次全面性反馈。通过考试,教师可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阶段性变化,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但教师不能只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要仅仅在追逐最后的分数。我们可以通过累加式组合构成学生的成绩,即《微观经济学》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的权重确定,教师可根据授课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小测试,并围绕讨论写出小论文,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不再通过死记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试。所以平时成绩应包括出勤、课堂提问、个人作业、小测试、小论文等形式占最终成绩的30%。同时对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调整,注重考评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增加开放性和应用性的题目。这类题目紧密结合当时的经济热点问题,从报纸或网站上选取恰当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的视角,使用不同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这种题目并没有唯一答案,只要学生在论述中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是合格答案。这样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又较好地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反馈作用。
《微观经济学》教材有很多,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斯蒂格利茨和沃尔什合著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程》。对于学生来说,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实用性是很重要的。经济学是一套连贯的理论,如果教材难度过大,学生就不易接受,真正学到的知识就少。在国外的教学中,很多课程没有固定教材,教师上课也并不依据某一本教材,而是列出一长串参考书供学生阅读,而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强调以教材为本。可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很少融入案例或新闻摘要,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在指定教材的同时,还应在讲课之前为学生精心选择教学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目包括经济学经典教材、经典著作、经典论文,有价值的期刊和经济学学习网站。国外学者,特别是美国大学教师编写的教材案例比较丰富,可惜是取材于国外的经济现实,有些在中国课堂中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还需要大量收集经济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的第一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很丰富,但也很抽象、深奥、难懂,学生难于消化,特别是要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证明和推导经济理论,使很多学生普遍感到经济学难学。要做好教学,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其专业兴趣,多传授实用性强的知识,最终使经济学原理“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将微观经济理论学习过程中的抽象、难于理解的问题,变为具体和简单。
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在对教材进行整理、归纳后,借助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内容、精彩片段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图、表和数学都作为其基本工具,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可以节约出大量的课堂时间,这对教学内容的完成将更有利;同时教会学生看图表、做图表对学习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非常重要,尤其需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如何作图。“一图胜千言”--解释经济现象时,有时用图来说明要远远好于语言的罗列。第二,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环节也早被提出,敢于提问才能敢于批判、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因为,正确的提问代表着创新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也就没有创新成果。从学习活动方式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限于“预习、听课、复习”之中,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懒于思考、缺乏问题意识”。这种学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可以考虑将课堂实验的方法引入《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来。形成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探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因人施教。
第三,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现代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我们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社会的研究,揭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还要加强对我国经济实践的研究;通过大量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原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所有人都生活在经济社会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和经济有联系。西方经济学原理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人们生活、理财的可靠指南。
第四,注重习题练习。通过做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并且我们可以在学期初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选题查找参考文献.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课题并总结自己的观点。最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前进行答辩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其它同学提出的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表达、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性格。
3、考试形式改革
对任何课程来说,考试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虽然它是教学过程的终端,但对整个教学过程逆向影响十分显著,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来说,考试是其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学生深化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到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解决分析实际问题,使其所学内容得到强化,加深了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的理解并且提高其综合素质,也使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考试也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是对教与学的一次全面性反馈。通过考试,教师可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阶段性变化,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但教师不能只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要仅仅在追逐最后的分数。我们可以通过累加式组合构成学生的成绩,即《微观经济学》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的权重确定,教师可根据授课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小测试,并围绕讨论写出小论文,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不再通过死记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试。所以平时成绩应包括出勤、课堂提问、个人作业、小测试、小论文等形式占最终成绩的30%。同时对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调整,注重考评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增加开放性和应用性的题目。这类题目紧密结合当时的经济热点问题,从报纸或网站上选取恰当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的视角,使用不同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这种题目并没有唯一答案,只要学生在论述中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是合格答案。这样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又较好地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反馈作用。
论文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的改革。
论文摘要:探讨了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在开设微观经济学课程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等方面的新尝试,阐述了该课程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经济学;高职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59-02
引言
经济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科学,由于经济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性,而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后”,在高职院校中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既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又能提高学生对市场经济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但是,由于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模式较落后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等原因,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课程设置的预期目标远未达到。如何将这门课程教授到位,让学生对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有着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是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经济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质量和任务时常冲突
经济学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教学计划要求一学期60学时左右讲完微观、宏观两部分内容。教师如果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结合教学对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少;教师如果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学生学的东西多了,但往往似是而非,这样就出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尴尬局面。
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目前,经济学教材很多都是通篇的经济理论,很少或有的教材根本没有经济生活的实际案例,学生容易失去主动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完全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获取知识。课后对于经济学教科书中经济理论图形和专业术语,学生产生了一种畏难的情绪,从而认为经济学是枯燥的、沉闷的。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综合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形式单一,要么是传统的板书教学,要么就是多媒体教学,在讲授过程中也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模式。由于经济学不同于一些应用性学科,该学科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方面理解问题,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学方法缺乏综合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往往也是事倍功半的结果。
(二)学生方面
1.学生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
经济管理类学生很多是文科生,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但在数学方面比较薄弱。这一明显的知识结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比如在教学中讲到经济学家的生平、经济学的渊源时,学生非常感兴趣,但讲到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内容时,则不习惯接受。
2.学生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深入了解
经济学有很强的实践性,但高职学生刚刚从高中毕业,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学了很多,但实践活动却很少,有少数同学甚至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难以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迫切需要了解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企业运营管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及宏观调控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经济学教学的必然选择。
3.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
大多数学生对上课的内容课前不预习,造成上课比较被动;课后也不复习,学过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随着章节的展开,就出现了学后忘前的现象。甚至有些同学生对布置的课后作业题不及时完成,或是直接抄其他同学,使作业训练的效果达不到。
二、改进经济学教学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把握核心,梳理主线
经济学内容较多,但有着完整的体系,是围绕核心理论展开论述的。如:微观经济学围绕“价格理论”这一核心理论展开,首先分析“价格”的决定因素:需求和供给,需求产生于消费,供给产生于生产,因此微观经济学接下来章节分别介绍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教师在教学中理出一条主线,把章与章的联系,节与节的联系串起来,使学生对全书的内容有着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综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经济学教学内容中有经济理论、图形、数学公式,因此,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是常用的、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列举通俗易懂的实例,把抽象难懂的理论给予具体形象化。如:“边际”这一重要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较难理解。如果仅从理论的角度去解释,学生则会感到枯燥难懂。通过讲述俄罗斯的克雷洛夫的一则寓言《杰米扬的汤》的例子,学生很快在这个寓言故事中悟出了边际的含义。这样的举例不但让学生理解了难懂的概念,而且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因此,案例教学能将抽象的理论变成鲜活的知识,呆板的模型变成现实的图画,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2.讨论教学法
经济学教学中,需调动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中来,而不是仅靠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阐述讨论结果。讨论结束后,教师做必要的归纳、总结、评价,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更有条理。比如,在学习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总量GDP时,可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如何确定每年经济增长情况?怎样反映出世界各国贫富的差异?通过这些问题讨论,学生很容易掌握GDP、实际GDP及名义GDP及人均GDP的概念。讨论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胆量,使学生人文素质能力也得到提高。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把搜集来的信息通过图片、短片、精彩片段等形式展示给学生,生动、直观,引起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商品弹性大小时,把不同弹性的商品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将很感兴趣的理解“弹性”这个微观经济学重要的概念。另外,由于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需要做图、做表量较大,因此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可以节约出大量的课堂时间,对教学内容的完成将很有利。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可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优化组合。加之教师语言上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会使各种教学方法有更好的效果。
4.鼓励学生关注经济社会
生活无处不经济,现实生活周围充满着经济知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会观察、分析、思考经济现象,训练经济学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应多看报、多听新闻,了解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运用经济学理论去分析、理解。为了鼓励学生关注经济社会。
5.考核方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取的是期终考试成绩和平时考勤成绩加权平均法,并且期终考试成绩占的比重较大。这种考核方式主要测试学生对经济学概念、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成绩的高低主要由学生对教材上经济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决定,熟悉程度高的得高分。从而忽视了学生根据经济学原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关能力的考查,所以无法反映经济思维能力的形成和高低程度。这种考核方式,还是体现了在经济学教学中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起不到有助于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性作用。因此,经济学考核也应测试出学生能力的水平的不同。比如,课堂上对大胆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学生,根据问题质量和数量给予评分。课后,对那些积极搜集材料,组织、参加学院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辩论会及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评分。由此激励同学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结束语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型、应用型、创新性、创业性,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业素质等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布谊.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17-18.
[2] 王鹏飞.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应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114-117.
[3] 孙晓荣.《经济学》课程交互式教学法研究初探[J].当代经济,2010,(4):101-104.
(一)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材的不确定性
西方经济学教材种类繁多,如国外原著和翻译版,比较经典的有曼昆、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和平狄克等的《经济学原理》,国内高鸿业、梁小民、黎诣远的《西方经济学》,还有很多高校学者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独立院校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市面上很少有针对独立学院特点而专门为独立学院学生编写的教材,所以很多独立学院依然采用校本部所指定的教材,但是普通本科院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注重培养的是理论型人才,而独立本科院校在经济学课程中则需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大多采用高鸿业主编的教材,该教材逻辑性、推理性、完整性都很好,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也一直采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适应,因为高鸿业版本内容较抽象,数学理论使用较多,案例太少,对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太难,苦于无其他适合的教材,因此依然采用。
(二)独立学院学生数理基础较差
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学术规范上又偏重于用大量的数学语言表现,因此,在学西方经济学之前需先修经济数学。从独立学院招生情况看,经管类专业招生文科生比重较高,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例,2011年经管类专业招生情况看,文史类招生人数高达理工类招生人数的4倍。工商管理专业文史类招收40人,理工类招收10人。整体而言数理基础较差,所以西方经济学历来是学生感到头疼的课程,学生在刚接触经济学时,兴趣非常浓厚,当微观经济学开始涉及数理推理时,有些同学不坚持,到后来逐渐放弃,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
(三)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年轻型
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开始是依托本部专任教师,只应聘辅导员。但由于依托本部教师上课,因对其约束力小,很多教师应付了事,同时对学生有比较心理,认为独立学院学生不如本部学生好。这种依靠本部的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问题时,因此开始转向自身应聘专任教师队伍的机制。独立学院是年轻的,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更是年轻的,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例,自聘教师90%都是讲师职称。西方经济学教学要求非常高,大多高校承担该门课程的都是教授职称或是非常优秀的讲师。自聘教师基本是高校毕业直接参与教学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有限,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从各高校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看,基本都是讲授,教师教学方法较单一。这种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只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通过恰当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如边际效用论、博弈论、企业竞争等,但宏观经济学的例子就较难,易过时,即使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理解了某一理论,学生往往也不能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当前的热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学生对社会了解的缺乏,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加大,更谈不上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和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所以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佳。
二、提高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方向
(一)选择合适的教辅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早在2005年以前就进行了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调研工作。2005年1月开始联合有关高等院校,着手组织编写全国性的独立学院系列教材。但至今未出现一本优秀的被大多独立学院都采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所以高鸿业主编的教材依然被广泛采用。基于此情况只能备好辅导资料,如茅于轼的《大家的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梁小民的《小民说话》、《小民说经济》;弗里德曼的《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还有一些经济论坛,中经信息网等资料都可以作为辅导材料。但是,我国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教材内容很难跟上时代,跟上国情,我国《西方经济学》才出版到第5版,而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已到第17版。因此,选择国内教材,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教师必须时时更新教学资料,关注时事结合理论分析,学生才容易接受。作为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教授顾沛指出“教材不是编出来的,是教出来的,来回反复修改,来回‘磨’。”好的教材起到引导点睛的做用。因此,应集独立学院优秀教师及我国经济学者之力磨出一本适合的优秀教材。
(二)正确对待学生
从高考招生录取看,独立学院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学生已经进入学校,在此方面已不能强求,因此根据现有的条件,提高他们的大学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1.尊重学生独立学院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特别是有些因高考失利到来的同学,不仅需要辅导员的帮助,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他们,只有尊重他们,他们才更愿意合作,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共同进步的过程。刚开始学西方经济时,学生满怀着喜悦和憧憬,在他们看来学经济学和钱有关,当讲到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分和弹性概念时,理解差的学生开始跟不上,因此应该放慢进度。作为授课老师,尽量认识学生,让其知道教师对他的尊重和认可,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为后续的深入教学工作奠定基础。2.加强练习西方经济学习题练习不可少,王则柯老师上中级微观经济学提到,如果平时不做练习就不用参加考试,因为即使参加考试了,结果也是基本都不会做。要求学生上课时都必须准备草稿纸以备画图和计算,同时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在摸索中前进。常言“笨鸟先飞”,只有加强课后练习及习题集的练习,才能更好掌握专业术语和更深理解基本原理。教师也应趁热打铁,及时指导,吩咐安排监督完成,严格要求学生。
(三)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讨论为辅,课外教学专题讲座和实践教学并用,以科学、生动和灵活的讲授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准确诠释课本内容,穿插案例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微观经济学案例较多,特别是效用论和博弈论,学生经常津津乐道。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其参与讨论热点话题,主动思考。如:当前通胀对自身有什么影响;国家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十二五”规划期间怎样调整经济结构等,让其为国家献策,培养主人翁精神。课外之专题讲座,既可以请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才,也可以请地方著名的学者作报告拓宽学生的眼界,了解经济前沿,把握时代方向。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调研,深入社会才能了解社会,分析问题才能更透彻,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寒暑假参与企业的生产,了解企业的成本,分析企业的长短期利润。鼓励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建立课题研究。如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建立了学生创新基金,学生已成功申请了《荆州市区域竞争力调产研究》、《荆州市优势产业选择》、《关于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的对策研究》等基金,培养了他们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一师一导”制
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擦出思想火花。独立学院教师普遍年轻,教学及科研水平有限。专任教师少,及时交流提高的机会就少。因此,在节约独立学院办学成本的基础上,可以聘请退休的优秀老教师,建立一名老教师带一批年轻教师的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要想讲好西方经济学,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包括经济数学、经济史、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很多知识,还必须有社会经验的积累。因此导师对教师的每月一评,周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年轻教师申请科研时能提供有用的建议,提高命中率,对教师的发展和学院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3.激励机制的建立
独立学院年轻教师为了生活,承担了大量的课程,课时量较多,如此,教师又有多少时间思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呢?资源是有限的,承担教学任务过多,必然科研水平就欠缺。教学和科研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不能或缺的,他们相互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一些院校限制教师的选课门数和周课时,但这种方式必削减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因此,关键在于学校建立怎样的激励机制。如:获得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物质奖励;鼓励教师科研给予适当的工作量,提供教师外出培训和考察的机会,让教师有归属感。
[关键词]奥运会;奥运经济
Abstract:Producedinthelate19thcentury,themodernOlympicmovementhasbecomethehistoryofmankindforpeacefulpurposeslargestactivities.Alongwiththeconstantdevelopmentofhistory,thebeginningofthe20thcentury,the1980s,InadditiontoOlympicsportscompetitionoutsideanotherimportantcomponentofthecommercializationoftheOlympicGameshasbecomeclearertrend,TheeconomicvalueoftheOlympicGames(includingtourismvalue)hasbecomemoreapparent.August8,2008,theOlympicGameswillbe29circlesinthecapital,Itoowasheld,thenGamesfortheinvestmentnecessary?Fromwhichwecanseehowtheeconomicsrationale?BasedonpreviousOlympicsdoforoureconomicanalysis,theBeijingOlympicstomakeeconomicchangesforeseen.
Keywords:OlympicGames;OlympicEconomic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以前几界奥运会经济方面的有关情况: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奥运经济运作的新模式,反映出奥运会所具有的潜力价值。自此以后,奥运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运作阶段,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但也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洛杉矶奥运会在奥运史上书写了全新的一笔,即把奥运作为产业经营,于是诞生了奥运经济。在这方面,美国人尤伯罗斯先行一步,用经营的理念将奥运产业化,并且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产业赚钱的先河。
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举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展示。韩国以奥运会为契机,跨入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新的民族文化形象。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根据调查,在汉城奥运会筹办期间(1981-1988年),为韩国带来27亿美元的国民经济收入,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2.4%,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个。1985-1990年期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上升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被认为是奥运史上的成功典范。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不仅在于奥运会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给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带来了长期的积极影响。巴塞罗那奥运会把奥运规划融入城市改造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特点。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促使了亚特兰大成为美国第二大通讯发达城市。奥运会成功申办后,美国针对亚特兰大进行了超过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改进国际机场和兴建新的电信基础设施、写字楼等,使亚特兰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巨大的改进,提高了城市竞争力。根据调查所知,1991-1996年奥运会举办前期,亚特兰大给美国带来了约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95年同年美国实现GDP75438亿美元。1996年奥运会举办期间,带来了35万人次的入境游客。同年美国GDP达到了7813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同年到美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达到4850万人次,其旅游收益就占美国GDP的744亿美元;到2000年,美国GDP实现9224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而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美国的经济还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97年实现GDP81595亿美元,增长4.5%;98年实现GDP85089亿美元,增长4.2%;99年实现GDP88565亿美元,增长4.5%。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萨马兰奇称之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004年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使希腊的国民经济在申办之后实现了4.2%的增长。奥运前期希腊政府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雅典基础设施进行改建,大规模的奥运建设工程,为希腊带来了4%的GDP年均增长率,增加了15万个就业机会。2000年希腊实现4%的GDP增长,2002年GDP实现2011亿欧元,到2003年GDP实现2136亿欧元,远远高于欧洲其他地区过去三年平均0.2%的水平。雅典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了20.9亿欧元的经济收入,盈余达到1.306亿欧元,使希腊2004年的GDP实现2264亿欧元,同比增长4.15%。下面的表格以具体的数字详细的说明了奥运会举办前、中、后的经济情况对比(资料摘自〈2008北京〉)
举办国GDP奥运投资举办国入境人次举办国旅游收益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影响
奥运期间前中后总投资额前中后前中后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26746.43亿(1987年)29543.99亿(1988年)31341.23亿(1989年)35亿20万
(1987年)22万
(1988年)25万
(1989年)13.076亿(1987年)14亿(1988年)16.296亿(1989年)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55589.84亿(1991年)56106.39亿(1992年)55527.66亿(1993年)96亿34万
(1991年)36万
(1992年)37万
(1993年)23.5亿(1991年)30亿(1992年)200亿
(2002年)巴塞罗那从一个西班牙普通的中等城市一跃为欧洲第7大城市和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成为欧洲第三大旅游度假城市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73384亿(1995年)75438亿(1996年)81595亿(1997年)10亿4473万
(1995年)4608万(1996年)4850万(1999年)260亿(1995年)443亿(1996年)744亿
(1999年)亚特兰大成为美国第二大通讯发达城市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44304.4亿(1999年)45160.47亿(2000年)46921.73亿(2001年)16亿445万
(1999年)601万
(2000年)775万
(2001年)28亿
(1999年)42.7亿(2000年)77.7亿
(2001年)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悉尼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2456.4亿(2003年)2603亿(2004年)2097.12亿(2005年)72亿1300万
(2003年)1100万(2004年)1610万(2005年)74亿
(2003年)85亿(2004年)96.05亿(2005年)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从这些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来看,都是注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选择地支持新兴行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使举办城市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但与此同时,在大力发展奥运经济的前提下,也应正确看待奥运经济,因为过度商业化的运作,反而会与奥运的主旨相违背,必然会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2006年北京奥组委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OneWorldOneDream)的口号,并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精神理念。使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了全世界人期待关注的焦点。
我们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对2008北京奥运会做出一个大概的预见:首先通过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以下几点:
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这就是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大大激励了北京市民,为了能将北京的古老文化与悠久的历史传统完美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北京的市民一定会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到最好,以提高其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北京在国外游客心中的地位;
二、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奥运会期间将有数以万计的国外游客来到北京,这将会给北京带来巨大的经济动力。我们知道,大量游客的涌入势必会加大了如:宾馆,酒店,出租车公司等服务类行业的工作量,这样就需要有更多的服务人员为其进行周到细致的服务,这使得酒店,宾馆等服务类行业不得不扩大其服务员工的数量,这将会大大的提高再就业人数,从而降低失业率。同时,大量的外国游客来到北京,也一定会被北京的悠久神秘的历史文化所吸引,而他们也必将会购买大量的纪念品,这样一来,就提高了纪念品的需求量,使纪念品的生产者加大生产量,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生产者也会制订像适应的价格,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
三、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我们不妨把2008北京奥运会看作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执委、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在2006年8月22日在京会见由德国青年体育联合会主席因格?威斯率领的德国体育代表团一行时向客人介绍,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总预算为23亿美元,预计将会少有盈余,约为1000万至2000万美元。23亿美元的资金将不会依靠国家拨款,主要的来源是国际奥委会约10亿美元,主要是来自电视转播权收入和TOP赞助商计划的分成,剩下的13亿将主要依靠组委会通过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计划以及门票销售等来筹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计门票销售将为1.4亿美元。而同样北京奥运会将会有近百家的赞助商,其中不乏如VISA,联想(Lenovo),阿迪达斯(adidas)耐克(nike)等世界知名企业。另据资料显示北京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24日举行,共16天,比赛大项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样,为28项,预计参赛运动员和官员为10500人,需要的体育场馆共为36个,其中31个在北京,5个在外地,训练场馆为60个。这意味着还将会有更多的投资商与北京奥组委进行合作。
其实,如若我们把奥运会看作一个巨大的市场,那么通过微观经济学的某些理论我么更不如把它看作是一种垄断(monopoly)。一种供给垄断,它独家提供给需求者所需要的广告效益。竞争企业通过不断的提出各种条件,从而与奥运会更好的合作。同理在诸多的竞争企业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经济学中常用的理论——博弈论(gametheory)。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阿迪达斯(adidas)和耐克(nike)同为世界知名的运动品牌,如果两家公司都同时与奥运会进行合作,通过奥运会的广告宣传,或得更多消费者瓜分市场,但利润减少了,因为这两家公司都要承担赞助费用和广告费用。但如果一家公司与奥运会合作而另一家没有,那么合作的一家就回把没合作的一家的顾客也吸引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出售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这种博弈中,每家赚到的利润既取决于一家企业的广告策略,又取决于另一家企业的广告策略。
通过以上的论述,相信大家对于奥运经济的运做一定有了详细的了解,在奥运会的投资运做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运用经济学理论的地方。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得出更进一不的理论。没错,可以说奥运会能够在北京召开,对于北京甚至中国来说都是一个机遇,一个让世界更直接,更全面了解中国的机遇,相对来讲也是中国更清楚,更详细了解世界的一个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关注奥运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动态,从中学到更多的把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的例子来。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2006年11月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的实施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实施模式、手段等都须要探索。文章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征,从教学的实践出发,分析双语教学实施的条件,并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策略进行探讨。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大批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科技,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高学术水平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后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育部采取了很多方法,而双语教学就是其中之—。
高校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非母语(主要是英语)进行部分或全部专业课程的教学。国际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浸没式、过渡式和维持式三种。三种方式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成功率较高,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比较难以把握。
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在很多方面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值得研究讨论的东西也很多。笔者在2004年上半年赴美国接受双语教学的培训,回国后开设了相应的双语教学课程,因此,拟结合专业的特征,从教学的实践出发,分析双语教学实施的条件,并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双语教学的实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教育部要求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六个专业之一。在这一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外向型专业,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尽管英语也占有相当比重,但是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结果造成该专业学生四、六级的通过率虽然很高,但是专业词汇相当贫乏,也不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在实际应用时遇到诸多困难。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将外语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培养出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兼具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必要性也为学生所认识,在最近关于本专业双语教学的一次调查中,9o%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开展,对于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很大作用。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也是可行的。因为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学生入校时的分数高,英语基础相对比较扎实。因此,我们选择了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作为试点,目前,开设和拟开设的双语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原理、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金融等。
本学期笔者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为国际贸易原理,该课程的总学时数为48学时,选择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的原版教材InternationalCEonomicS(8thediiton),作者是DominickSalvatore,20(0年6月出版。在内容上共分为11章,分别是nItroduction,ClassicalTrade Thoeries,Neo--classicalTradeqheories,Modem Trade Theories,the EffectsofFreeTrade,Tariffs,Non—tarif Tradebarriers,ExportPromotionandohterPolicies,Argumenst infavorofProtectivetrade,Globalizationnad和Regionla Economic nItegraitono
对于双语教学,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原版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板书,讲述时同时使用英语和中文;二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全英文讲述。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在国际贸易原理双语教学的实施中采用的是第一层次的做法,考试则采用的是全英文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反应比较好,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双语教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二、双语教学实施的条件
通过本学期双语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双语教学要成功实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合适的原版教材、高素质的教师和高度配合的学生。
一是合适的原版教材。原版教材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强、出版周期短、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特点,一本合适的原版教材对于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原版教材的选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首先,国内引进的教材有限,而且价格偏高。比如说在选择国际贸易原理的教材时,其实最合适的一本是在国外看到的PirncipleofnItenrationalTrade。但是当时的价格就在100美元以上,选作教材显然不太合适,而回到国内以后,发现根本无法找到类似的教材,最终只好选择nItenrationla Economics。其次,原版教材的思维模式、理论体系与现行的中文版教材有一定的脱节。在调查中,很多学生提出,双语教学应该使用原版教材,但是,还必须要有配套的中文教材作为参考。教材中本身就融合了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等要素,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与国外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中所形成的学习思维方式也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因此,在理解原版教材时,特别是起始阶段,有一定的难度。最后,是教材的难度。有的时候,无法选择到一本难度适中的原版教材。比如说微观经济学,目前我国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体系大概介于国外的初级微观和中级微观之间。选择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原版教材,数学分析少,难度偏低,而选择中期微观经济学的原版教材,基础知识偏少,数学分析过多,从本科生的角度,难度偏高。
二是高素质的教师。双语教学与普通教学相比,对于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外语水平。双语教学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无论是在课程材料的准备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而学校对于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与普通教学并无二样。从国际贸易原理这一课程来说,书本上的信息量总是很有限。例如,在我们所选择的原版教材中,因为是美国人所写,举的例子自然是美国的,美国的学生因为了解案例的背景,所以也许一句话就可以带过,而学生可以有很深的体会,但是中国学生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在准备课程内容时,除了必须把基础知识介绍清楚外,必须去搜集有关案例的背景资料,并增添本国的案例。中文的内容比较容易搜集,而英文的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此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案例讨论等方式。作为教师,在讨论前准备时就必须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想出应对措施。用英文去准备,去实施案例教学,要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高度配合的学生。学生的配合也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一方面,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双语教学的内容便无法讲述,特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程太难,以后出去找工作时大多数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表面的成绩,同样一门课程,由于难度加大,双语教学的分数可能比普通教学的分数低。另一方面,是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很多双语教学课,才开始时使用的外语比较多,后来由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所使用的外语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了纯中文讲述,双语教学的目标便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着语言和专业的双重压力,因此,在课前必须复习,课中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后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去消化吸收。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同时也不能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在本学期的双语教学中,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相当配合的,例如,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在分小组要求结合给定材料查找资料,制作Pfrr并进行讲述时,学生的热情令人感动,所取得的成果也非常令人满意。
三、关于实施双语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思考
毋庸置疑,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进行国际交流所必须的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进一步加深,要求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应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也是势在必行。从双语教学的实践出发,笔者认为,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需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和激励。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双语教学都非常重视,有的学校甚至会选派一些教师去国外进行短期培训。笔者在今年上半年也有幸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在国外短短五个月的学习和生活感觉受益匪浅。但是,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不应该是间断的。因为讲外语最重要的是环境,从我本人的经验,在国外时感觉进步很大,听课、和国外的教授进行交流几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回国以后,说的机会很少,有的时候会发现表达不是很精辟。虽然说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但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可以在平时也组织一些培训班和讨论会之类,要求所有上双语课的教师参加,一方面交流经验,另一方面也提供英语对话的环境。也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国外的学者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等。另外,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评价体系又与普通课程一样,这也就意味着,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的劳动也许得不到相应的承认,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教师开设双语教学课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建立双语教学课程的特定评价体系,对于双语教学加大支持力度,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第二是学生的选择。我们目前的双语教学课程因为是必修课,所以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但是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样,在这次调查中,基础好的学生希望增加英文讲述的比例,建议可以在新知识讲述之前,通过用英文进行场景模拟、讨论等方式先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示,然后再进行详细讲述,而基础差的学生希望不要用英语讲述。同样一份试卷,基础好的学生觉得非常简单,而基础差的学生可能连题目也看不懂。而老师在进行讲述时,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只能是按照学生的中等水平安排英文和中文讲述的比重,结果,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压力很大,久而久之,甚至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时所使用的英文可以多一些,而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在教学时所使用的英文可以相对少一些,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达到双语教学应有的效果,即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方法;启示
《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今后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经济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学生们普遍重视、喜欢这门课,也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中获得知识量的期望值较高,对教师鼓励的同时,也对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以来,国内教学中存在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服务意识不够等问题。因此,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现有的经济学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2012年10月-2013年5月,笔者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访问学者,对昆士兰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经济学的教学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昆士兰大学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做法和特点,针对我国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我国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昆士兰大学教学的主要做法
(一)昆士兰大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昆士兰大学经济学教学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昆士兰大学经济学教学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只有参考教材,上课前老师会将下节课的PPT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预习,然后自己去看参考书,而且每周都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进行在线交流和小组讨论,这都作为考核的成绩,使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结果能够自我选择、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这跟国内经济学课程以教师授课为主,特别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来,教师传授的信息更多,但是因其速度快,内容多,并且经济学本身内容广泛,理论性强,图形多且复杂,结果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经常只能埋头记笔记,很多时候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无从谈起是十分不一样的。而且在昆士兰大学经济学课堂上,你可以经常看到老师讲一个问题时被学生打断,学生不明白,当场就可以提问。
(二)昆士兰大学教学注重过程管理
昆士兰大学教学非常注重过程管理,首先,昆士兰大学教授必须在下一次上课前将上课的PPT内容发给学生,所以其教学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过程非常严谨。其次,昆士兰大学非常注重平时考核。每位教授的经济学课考核成绩包括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小组讨论报告等。再次,昆士兰大学注重平时辅导,在教授门上有任课教授的联系方式和辅导、答疑时间,一般一周2次,每次1-2小时,如果学生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电话预约。另外还配有教学辅导课,由高年级学生或者是聘请的老师来负责,lecture负责讲课,辅导老师负责习题以及对学生不理解的进行辅导。
(三)昆士兰大学教学突出实际,紧跟前沿
昆士兰大学的经济学教学非常重视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Professor KK-Tang在讲到总支出模型的时候就举了2013年1月11日日本政府提供116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来结束通货紧缩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例子,并通过数据计算为什么采用的是116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在其课堂中,数据和案例基本都是2013年的,其是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在从事教学中不断体现,这是值得我们国内经济学教师好好学习的地方。另外,西方经济学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中,不断地涌现出许多新的学科,在旧有的学科里面也存在新的发展。因此,必须以一种动态的眼光看待经济理论。体现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昆士兰大学做到了尽量使旧有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国际经济学界最前沿的进展,而不是只局限于原有的体系,比如原来的微观经济学就并没有博弈论的内容,但现在博弈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昆士兰大学在四年级就开设了博弈论课程。昆士兰大学本科采用了分四年学习经济学的方式,大一学习基础理论,然后逐渐加深,大四的学生是那些能够拿到荣誉学位的优等生才会学习较难的经济学,包括博弈论。而国内的经济学本科只有微观和宏观。
二、几点启示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经济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社会科学,其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所以经济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果只会一些工具性的东西但没有经济素养这个最重要的“灵魂”在里面,结果只能是“百无一用”。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所谓“经济素养”就是一种能用经济学思维抽象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方面我们建议学生要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一方面,多看看经济史,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经济学说史和经济思想史等内容能让学生了解各种经济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对经济理论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区域性合作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来看,国际间的校际交流和学生的短期培训和互访,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新信息,学习新知识,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改变填鸭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除了上课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验和评价,能够自己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自我改进。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开放式、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决策能力。
(二)提高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昆士兰大学非常重视科研,科研成果也是众所周知,好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自这里,可是这并不影响其教师对本科教学的重视。因此,我们应该提高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课堂上,我们要充满活力的给学生认真讲好每一堂课,认真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不是只顾自己的进度。在课外,我们要结合最新的经济学发展动态认真备课,指导学生进行教科书和参考书的选择,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辅导答疑,进行学习评价,提供研究咨询和信息服务。这些服务是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时间和艰苦的劳动的,学校应该给予这些劳动和付出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激励教师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为学生服务,将这些作为教师考核、晋升的主要依据。当然,有服务的意识没有服务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获得能力,学科内容的驾驭能力,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知识形态转化的能力,获取外文资料和阅读理解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控制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能力等等。这些不仅需要教师平时的积累,也需要提供学校一个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强调案例教学和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经济学课程有三大特点:理论抽象、图形多且复杂、数学知识运用广泛。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内再现;另一方面,经济学理论的总结,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市场经济发展的概况、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假设的条件均有差异,这些使学生理解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西方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其理论的得出与变化,可以通过坐标图来形象直观的再现,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因素繁多,理解起来比较费解。而且,许多经济理论的得出,是通过数学推导而来的,通过数学证明其因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导致自变量变化及变化程度的,掌握这些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昆士兰大学的案例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启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案例,比如讲sunk cost的时候,我们只是讲定义,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但是我们举一个例子告诉他们,他们就很快明白了。另外,针对图形多且复杂、数学知识运用广泛,我们要通过做题和自己动手画图来强化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昆士兰大学不仅安排了辅导课,在正式课后专门安排人员进行习题辅导和课程辅导,另外还在办公室提供咨询和答疑。我们可以借鉴昆士兰大学的做法,安排大四或者刚工作的老师给予他们一周上一次辅导课,另外,安排一到两次答疑时间。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情况,通过习题和小测验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叶文镇.美国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及其借鉴意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73-77.
[2]耿香玲.差异与启示――对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经济学教学模式的观察与思考[J].常熟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6):83-86.
[3]童霞.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教学体会[J].无锡教育学报,2006(9):69-70.
[4]Alauddin, M, and Butler, J.E. (2004a) From a Vicous Circle of Anxiety to a Virtuous Circle of Learning: Experience of Teaching Statistics to a Heterogeneous Clientele,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1(3):202-208.
[5]Alauddin, M. and Butler, J.E. (2004b).Teaching Economics in a Changing University Environment: Some Australian Exper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31(7-8):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