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科技服务行业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服务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服务行业现状

第1篇: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养老服务行业;信息技术;云计算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要达到4.8亿,因此我国对养老服务需求也在逐年增长,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有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方式,这几种方式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需求、安全保障需求及生活照料需求等有着一定的差距,同时空巢老人、社会加速转型、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都加剧了养老问题及其矛盾。为了解决养老瓶颈就出现了智慧养老模式,该模式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一种新型养老服务理念,其核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远程监控,并将老人、医护人员、医疗机构、社区等进行紧密的联系,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养老模式。

1养老服务行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普及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养老需求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养老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目前智能化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及虚拟平台在国内多个城市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由于养老地点不同,相应的养老服务内容也不同,可获取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下文就对养老服务行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展开探讨。

1.1居家养老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居家养老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先进的手段提供智能化、便捷性、高效化的养老服务,不仅可以满足老人的多元化需求,还能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如为家庭老人提供安全服务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及各类传感器,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远程监控,使老人处于远程监控的状态,一旦老人在家中摔倒或是其他事故发生,地面传感器则会立即通知亲属及其协议约定的医护人员,以便于对老人进行及时救治。如老人在家中做饭,如这一过程中长期无人问津则由传感器发出警报,以便于对健忘老人进行提醒;或是老人在做饭途中外出,煤气仍处于开启状态,这时传感器在警报发出一段时间仍无人响应的情况下,煤气则自动关闭,确保居家老人安全。此外,江苏某地区社区居家银行老服务中心采用紧急救援系统和一键式呼叫服务,来为居家老人的安全提供保障,在家庭中也采用了红外线扫描仪,通过该机器对家中进行波段扫描,如发现老人在家的状态但连续十几个小时无干扰或无走动的现象,则说明老人可能患病或是有突发意外状况。此外,还有多个省市已经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的养老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为独居老人提供电话关爱、紧急救援呼叫等科技服务,还针对失智老人提供防走失定位服务,避免老人走失。浙江某社区居家社区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远程健康监护,通过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对居家老人提供血压跟踪测量、远程心理治疗、远程心跳监控、远程倒地报警等多种服务,保障居家老人的安全,并对其进行健康管理。

1.2机构养老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我国多个养老机构中均对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新的尝试,如为老年公寓建设云端管理和实体服务的信息化系统,通过智能感应系统避免老人走失现象,还可以通过可视系统让老人与家人之间进行交流与对话,打造人性化的养老机构。如北京某老年服务中心通过研发智能化的老年公寓系统,让住户体验到智能化的服务,如通过平板电脑,老年人可以在房间里预约服务或订餐,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将老人的病程医嘱、病例信息及病情观察信息集中展示在老人房间,实现移动式医护保健。如在合肥某养老物联网示范单位中,向老人免费发放具有一键呼叫功能的手机,并提供24h服务,对智能养老示范工程与呼叫中心进行整合,并向养老机构的所有老人提供卧床检测、自助体验、行为智能分析及跌倒自动检测、运动计量评估等多种服务。

2养老服务行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瓶颈

2.1资源分布不均

根据相关社会调查显示,对于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中部地区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相对较为完善,中部地区其次,而西部地区相对发展较为落后,除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相对良好。由此可见,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种类及数量上的差异。

2.2覆盖面狭窄

对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受益覆盖面比较来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设备配备水平及信息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南京市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安装呼叫中心联网作业,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生活帮扶、紧急救助等24h服务,而青岛市智慧养老项目仍在社会福利院及其相关试点小区中展开,仅有几百位老人受益。又如上海某老年公寓中将移动计算、云计算、面部自动识别等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加强老年公寓的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使住户可以体验到智能样养老服务,但这作为商业化产品只能在类似养老机构中得以推广,且受益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中智慧养老服务的建设仍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对养老服务行业的产业化及专业化发展水平产生限制。

2.3缺乏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标准

随着智慧养老等新型理念的提出,在智慧养老系统中也发明出了多种新型产品,但由于我国养老服务智能化及信息化建设相对不足,市场中缺乏对智能化养老服务建设的统一标准,导致养老智能化产品缺乏稳定性,而对于智能化养老产品的使用效果及等级划分标准都缺乏明确的规范。如浙江省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中,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中为老人提倡远程居家养老、情感关怀、医疗保健、远程教育、远程文娱、网上商城及虚拟社团等服务,而在对居家养老服务中主要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法律维护、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服务,由此可见,在同省中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是显然不同的,所提供的智能服务也不同,主要是导致智能养老产品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从而导致智能养老产品的质量不同,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对养老服务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制约。

3养老服务行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策

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在民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在养老服务行业中应用现代科技产品,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还体现出信息时代和养老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技术的创新可以确保养老机构、社区及家庭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确保老人安全,从而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3.1加大对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

为了解决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实践经验,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试点工作,并扩大试点范围,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中,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老人提供高效、全面的服务,并对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使养老服务水平得到提高。虽然部分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但由于受到地方经济及科技水平的影响,在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时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并没有充分利用,难以满足老人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因此针对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国家或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扶持地方养老失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到中央或地方的财政预算中,为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其次,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人或单位参与到智慧养老中去,通过政府补贴、税收减免或是信贷优惠等政策给予照顾,充分整合社会有效资源。

3.2大力推广优质智慧养老项目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发出老龄服务产品也是时展的必然,但目前针对已开发的优质智慧养老项目缺乏充分有效的利用,而对于这些优质的智慧养老项目如何进行充分利用则是当务之急。首先,对于这些由政府所主导的优质养老项目应对其试点单位所取得的效果及时总结,并对其应用的关键条件进行评判,并将其树立为典范,通过新闻媒体对其成功的应用经验大力宣传。其次针对企业自主研发的老龄服务产品,在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肯定,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本地区养老服务行业中加以应用,提高该地区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及科技水平,企业还可以借助政府进行口碑影响,从而激活更大的优质指挥养老项目的社会效益及市场价值。

3.3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标准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受到党政部门的重视,并形成了一定的标准和法规,但从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态势来看,当前的标准规范并不十分完善,因此还需要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制定。首先在养老服务领域中对只能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设计和规划,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尽量避免短期行为及重复建设行为,并将多方力量进行整合,从而打破行业壁垒,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其次,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如美国的长期护理机构所展开的照护业务改革项目,针对特定人群开发的综合健康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评估指标对不同保健机构医护人员个性化综合照护支持能力及业务连贯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满足其养老服务需求。这项评估体系设计理念及其实践操作对于我国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在我国养老服务信息标准建设中可以借鉴其设计理念,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养老服务标准。

4结语

在信息化时展背景环境下,为了满足我国的养老服务需求及时展需求,在养老服务行业中就需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等多种优势为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对养老服务行业进行科技创新,使养老服务行业的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从而实现智慧养老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于新循,袁维勤.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准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06):136-140.

[2]梁春艳,袁翠红,汪蔓,何伯红.养老服务行业慢性病护理人员培养方案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05):130-131.

[3]俞爱平.养老服务行业B2B+B2C双层众筹融资模式可行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7(11):95-96.

[4]吴慧,竺杏月,狄昌娅.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6(10):16-17.

[5]黄佳豪,孟昉.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治理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1):49-52+88.

[6]张岩松,阎永胜,赵焕成,康茂长.加强大连市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4(29):51-52.

[7]张乃仁.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5(10):74-78.

[8]柴瑞章,.养老护理员人才队伍现状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03):18-20.

第2篇: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 服务贸易 对外开放 产业结构 TC指数 技术创新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极大地促进了高科技研发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作为衡量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准,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议题,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途径,对于改变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意义重大。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相关概要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概念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企业或公共单位致力于知识创造、经营与传播的经济贸易活动,其知识密集度较高,多依靠新兴技术与发明,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商业服务组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一般分为生产者服务业与消费者服务业,前者是提供支持活动的商业机构,比如银行与信托等金融服务行业;软件与广告等设计服务行业;会计与法律等商务服务行业;教育与培训等教育服务行业;研发与技术等科研服务行业等等。消费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集中在酒店服务、医疗服务、房地产服务、保健服务领域。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建立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或自然人流动等形式,提供具备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创新含量的创新产品以获取收益的商业行为。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特征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相较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言,往往拥有自身的技术专利,创造了服务的高附加值,它们的产品包含着大量知识,会直接参与消费者的知识创造活动,诸如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咨询等行业,与消费者的知识互动明显,建立了双向学习的需求关系,其行业雇员一般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是消费者创新活动的合作者,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起着发起、推动与传播角色。因此,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以及中间投入性等特征。首先,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服务不具备商品确定的与有形的空间形态,绝大多数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供应者无法向消费者表明服务样品的空间形态,且服务效果也只有消费者在购买了该服务以后才能感知到。其次,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生产过程具备时间与空间上的统一。再次,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消费效果与品质而言,基于服务供应者的技能水平与服务态度差异,以及服务对象针对具体服务的差异需求,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呈现出异质化特征。最后,知识密集型贸易服务容括了生产者服务业与消费者服务业两部分,前者明显多于后者,生产者知识密集型服务往往作为其他商业活动的中间要素出现,承担着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商品附加值的中间投入功能,因此以生产者服务业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通常不是最终消费。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价值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靠服务贸易的拉动,2011年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为服务贸易,知识经济的出现促使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与品种呈现知识化倾向,推动了各国家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升级,促使世界经济形态向高级阶段转变,这一过程集中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知识应用与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要求,是衡量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相较传统服务贸易来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链以知识技术的形式取代劳动力,其人才构成主要为具备较高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脑力工作者,对社会大范围产生的就业效应不明显,但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通过对社会生产的拉动间接增加就业机会,如服务外包创造的就业机会,发达国家每年有2%到6%的就业岗位流向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形势、科学技术进步等方方面面。

二.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818亿美元,接近2006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总额的三倍,我国近六年来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具体分类贸易

我国人口基础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使得人力成本较低,随着我国加入WTO,近六年来建筑行业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增多,由图可见,建筑行业2006年到2011年进出口总额增加了3.8倍;同时由于我国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IT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工程的支持,多年来致力于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为改造传统行业服务,使得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的进出口总额增加了3.4倍;在保险行业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巨大的国内市场吸引了众多国外资金的注入,增加了保险行业的进口额度;另外,我国金融服务行业受到体制与政策限制较多,发展非常缓慢;在影视文化产业领域的出口以武装动作片为主,且多为港台、日韩等文化背景相似的亚洲地区,六年来的贸易额度基本持平,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图表显示,我国进出口规模较大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集中在咨询、保险、建筑、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其他项目如金融、电影和音像、广告和宣传的规模较小,产业发展结构的两极化预示着国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集群化发展效益,产业间的协调功能差。

(二)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采用TC指数,TC指数是指该国(地区)某一产业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

TC=(某商品出口―某商品进口)/(某商品出口+某商品进口)

当TC取自范围大于0时,越是接近1,说明此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越强;反之当取值范围小0时,越接近-1,说明此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越低;当取值接近0时表明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般。下图是我国2001年至201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分类行业TC指数

如图所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4左右,国际竞争优势低下,这与我国缺乏全球化的国际企业有关,我国服务行业发展晚,产业化基础薄弱,且垄断现象严重,行业本身的竞争活力不足,政府干涉成分较多,出口少进口多,贸易逆差情况严重。具体到单个行业来说,处于极大竞争劣势的服务业有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较大竞争劣势的服务业为金融服务;微弱竞争劣势的服务业为通讯行业。在竞争优势方面,我国尚没有极大竞争优势行业,较强的优势行业是广告、宣传、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电影音像类、咨询类保持着微弱的竞争优势。结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分析,我国信息化服务贸易虽然在国家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战略背景下发展迅速,但规模较小,很难参与国际竞争;金融服务贸易至2005年才全面对外开放,无论是经营条件还是管理水平都无法与国际接轨;诸如保险服务行业,人才素养结构参差不齐,缺乏熟悉国外法律与国际惯例的高素质人才,难以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在技术贸易方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极大劣势反映了我国技术贸易发展水平的落后,国内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受到国外专利的限制,技术创新与运用呈现被动局面。

(三)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

服务贸易开放度(ODS)是测量某国家某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概念,反映了国家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服务贸易。我国2000年至201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如

笔者之所以选取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作为考察阶段,是因为我国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逐步开放对服务行业的限制,包括削减关税水平,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完成了与国际规则相一致的《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建立了相关的法律系统,致力于调整与优化自身贸易结构。从图中可以发现,2007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达到顶峰。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亚洲国家的服务贸易主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图中显示2008年与2009年两年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下降,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再次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坚持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方面做得不错,但服务贸易管理制度与立法系统还存在着漏洞,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现象、职能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化管理、部分法律法规的操作性不强、中央与地方的相关政策存在差异等等,造成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我国东部省份,如北京、江苏、上海、天津、广东等五个省份的地方性开放度更大,区域发展政策惠及更广,创新型人力资本更集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也就更高,占据全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相较之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水平远远落后。

(四)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

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价值构成中,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重要性源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对高新技术的内在要求,即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依赖国民经济的前瞻性驱动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高素质人才,还需要获得政府等公共政策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外部环境的支持。一方面,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型人力资源存在政策环境的基础障碍与体制障碍。我国大城市对创新型人才的聚集效应明显,但中小城市经济不发达,高等教育与科研院所不足,造成人才地理性分化严重,且我国人才培养的体制落后,缺乏专业化、开放化的指导思想,高校办学与市场需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适应力较低。另一方面,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育迟缓,科技中介机构不仅自身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还担任着促进行业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的催化剂角色,根据2010年我国科技情报调研项目报告,我国科技中介结构的类型、组织规模、成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成立于三年以内的超过80%,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组织规模方面,机构人数在二十人以内的超过70%,组织规模小意味着组织系统不健全,运行机制落后,且服务内容单一。从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类型来看,接近70%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性质为情报咨询、项目评估、创业支持范畴,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来说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发机构仅占16.8%,可见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尚且无法适应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对知识与技术运用的核心需求。

三.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优化应坚持协调发展,关注产业成长性。纵观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软件业的渗透性较强,可以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革,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能很好地带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国可通过软件业加速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人才集聚效应,为制造业提供知识生产的有效平台,形成市场技术研发与人才配置的良性滚动。再比如,近年来我国网络服务业迅猛发展,可利用网络服务业为工业生产服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的转变。另外还可利用网络服务为地方专业市场服务,地方专业市场一般为国家地方性特色经济市场,网络服务可影响传统特色经济的运作方式,既能激活新形势下的经济活动,又能开发传统特色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除此,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着区域性发展失衡现象,一方面,防止发展失衡需要寻求合作。比如东部知识密集型产业较多依托科技创新基地,是打造出口产业的集聚地,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可引导相关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产业链的延伸。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帮助中西部服务业引资、引技,以及引智,建设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在政策上鼓励外商投资,促使行业机会的显现。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化策略

提升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应从改善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现状入手。一是信息产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一差距是我国信息产品缺乏造成的,提升我国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在核心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当今诸如手机芯片等领先技术均属于国外。因此我国信息服务行业强大人才储备,提升自身创新研发能力是发展关键;二是金融行业,我国应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通过经济调控与行政调控相结合,规范国内市场,重在打破我国金融行业的垄断现象,鼓励有序竞争。面对金融国际化,国家应完善汇率机制,坚持适度保护与有序开放的原则,促使国外金融业的先进水平为我国金融业发展起到示范与激励作用,扶持国内金融业积极研究与创新产品,逐步适应国际市场要求;三是技术服务贸易,我国技术服务贸易落后,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严重,其根源在于国内市场的技术创新动力缺乏,以及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我国政府应向高技术产业实施政策倾斜,鼓励民用科技计划,重视吸收国外科技人才参与项目合作,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重点高新技术产品的投产提升我国技术服务的整体竞争力。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体系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有赖于立法制度的健全。首先,国家应强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立法原则,在逐步开放服务领域的同时坚持稳定国内市场与维护国家,保障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国家经济与政治安全。在此原则上,依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确立多边协商原则,制度服务贸易基本法。其次,我国服务行政部门的种类繁多,统一性较差,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冲突频频发生,服务贸易基本法的制定应考虑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其发展制度、发展规律相互衔接,切实面向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开放需求,既确保科学合理,又突出可操作性。再次,改善外资立法体系。我国外资立法应遵循WTO协议,立足于基本国情与外资利用的实际背景,完成与全球多边贸易法律体制的接轨,比如修改对国外服务行业投资的股权限制,强化外资法规的透明度,改变外贸立法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合理简化外资审批制度,从而改善投资软环境。最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政府方面应强化《知识产权协议》的执行力度,整顿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知识侵权行为,通过对公平竞争原则的坚持,维护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经营自与自主知识产权。除此,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企业自身处于技术开发与贸易的中心位置,提升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树立员工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意识必不可少,对于专有技术除了防止泄密外,应积极申请专利,促进技术转让,扩大影响。

(四)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培养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解决人才问题,走产学研究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企业的职能相互统一,例如高校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结合,科研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通过产学结合促使学员投入前沿技术的研究课题,又比如高校面向企业开展学术研究与咨询活动,提升校研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力。二是服务行业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向把关,比如在高校建立科研基地,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供应机制等等。另外,我国科技中介结构的发展滞后,应大力推进科技市场建设。一是打造科技服务的发展平台,可利用网络整合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信息资源,提升科技中介服务的信息质量,鼓励科技中介机构之间开展交易洽谈会、成果对接会等互联活动;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牵头扶持重点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帮助机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专业人才,促使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做强做大。三是政府成立专项资金用于高科技企业孵化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同时建立考核与表彰制度,奖励先进,配合宣传,帮助提升优秀科技中介机构的知名度。四是强化组织协商与管理,防止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的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现象,可召开工商局、质检单位、民政部、人事厅等各职能部门的联合会议,突出协作与配合。

参考文献:

1.金雪军:《中国知识服务业发展问题探析》,《软科学》,2007年第16期。

2.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趋势》,《服务贸易》,2009年第06期。

3.熊正德:《对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度量》,《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08期。

4.刘海云:《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0期。

5.杨青:《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11期。

第3篇: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Abstract: If Jiaxing realizes the transfer to strong economy, it needs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promotion of th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which need the support of modern services with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high human capital, and high added value. The paper makes the SWOT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Jiaxing, and points out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nd on the basis of SWOT analysis,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Jiaxing modern services by SWOT matrix.

关键词: 嘉兴市;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战略

Key words: Jiaxing;modern service industry;SWOT analysi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127-02

1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上,首次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当前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服务业作了定义,它们既有共性,也在其范围问题上存在着差异。这里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做如下定义: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借助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出现的新兴服务业和被改造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附加值、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2 嘉兴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1 服务业总量不断增加 自“十一五”以来,嘉兴市的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在2006—2010年间实现年均增长13.5%,比同期GDP增速高出约1.1%。如表1所示,2010年全市服务业产值实现同比增长12.5%,达到833亿元。2006—2010年,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33.5%提高到36.0%。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2.2 领域迅速拓展,重点行业亮点纷呈 近年来,嘉兴市服务业在涉及领域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已经涵盖了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咨询等多个领域。其中,科技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到2009年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87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家。

3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

3.1 嘉兴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势 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嘉兴是一座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拥有7个国家AAAA级景区,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非常丰富。②良好的空间区位条件。嘉兴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实现了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嘉兴绍兴跨江大桥、杭浦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③具备成熟的产业承接平台。嘉兴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成熟,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省级经济开区11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多个,为全市发展科技研发、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重要平台。④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业发展氛围。嘉兴对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认识越来越深。

3.2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劣势 ①高素质人才缺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是依靠高智力的人才。目前嘉兴无论是在人才总量还是在人才结构上和周边的上海、杭州等城市都有较大差距。如表2所示,嘉兴2010年的人才结构中大学本科以上才达到7.82%,而初中及以下的人口达到了58.52%,高素质的人才缺乏可见一斑。②相关要素支撑不强。总体来说,目前嘉兴对服务业的投入比重仍然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服务企业为研发主体、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科技资源的成果转化水平较弱。③结构不尽合理,层次偏低。嘉兴服务业内部主体依然是批发零售、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其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金融保险、信息科技等新兴服务业。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对比上,新型服务业要远高于传统服务业。以上两者相结合,就反映出嘉兴市的服务业发展的整体产业效益不高,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3.3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会 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服务业就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嘉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057元(9144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20元。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普通百姓对服务业的依赖和需求日益高涨,这给服务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图1)②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上半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嘉兴市服务业倍增行动计划》和《嘉兴市促进服务业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③浙商回归工程,让嘉兴服务业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

3.4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挑战 ①来自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从长三角地区内部看,上海和浙江都非常重视对信息产业、金融业、现代商贸等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同一经济区域内相似的发展模式使得两地的服务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周边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吸盘效应,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聚集,使得嘉兴服务业临着更大的来自市场的挑战。②产业分散、聚集效应不明显。目前,嘉兴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布局还处于分散状态。除了房地产、通讯、金融业外,其他服务性企业实力较弱且布局分散,不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不利于本地区服务性企业的长远发展。③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不够。部分服务行业存在多头管理,不利于企业的运营发展。

3.5 嘉兴发展现代服务业SWOT矩阵分析 针对当前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可以通过SWOT矩阵来确定未来嘉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如表5所示,横坐标列出了优势(S)、劣势(W),纵坐标列出了机遇(O)、威胁(T),表中交叉部分表示可能采取的战略措施。

4 嘉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4.1 统一规划,分类指导 针对嘉兴服务业发展布局情况,建议尽快出台“嘉兴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通过政府的科学设计和引导,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2 完善体制机制 为了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深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管理。

4.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应下大力度推进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改变当前嘉兴服务业专业人才缺乏这一现状,努力为本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振华.服务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科学发展,2010(7).

第4篇: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产业;统计指标;服务质量;服务创新;产业结构优化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做出了拓展生产业的重大决策。加快发展生产业,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现行服务业统计内容已经很丰富,统计调查方法也在逐步改进,但是对于生产业统计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所以,如何从生产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微观机理出发,探讨生产业统计特征,构建合理的可行性统计指标体系,将是我们在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生产业的理论内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生产业高速增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众多学者围绕生产业的外延界定、发展规律、对经济和就业增长的贡献、区域聚集、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等不同视角,对生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研究的背景和重点不同,对生产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从“服务”一词的含义来看,它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作为名词,生产指的是产品或者商品,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品。如1962年马克卢普提出生产业必须是产出“知识”的产业,强调生产业产品的知识性。生产业是提供信息、金融保险、物流、设计、商务、法律、会计、技术、管理咨询等知识的服务业。

作为动词,则是指提供服务或产品的过程,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实现特定的功能。从服务对象看,生产业的服务对象是生产者,生产是一种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通过市场卖给了其他生产者,而没有到达最终消费者。不少学者就是从这个视角来界定生产业,如Greenfield(1966)认为生产业就是向生产者,而不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的服务业。而从服务功能的角度来看,生产是一种满足生产中间需求的投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者服务。如Coffer(1989)认为生产业扮演着一个中间连接的重要角色,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是一种中间性投入产业。

简而言之,生产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政府管理等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生产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而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二、生产业统计的现状

对生产业开展统计调查是监测生产业发展态势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生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对其统计分类的研究还不深入,在具体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统计范围不明确

这主要是由于生产业的外延界定不统一所造成的。生产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依赖于制造业而存在并参与到生产制造过程中,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多环节中,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同时,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生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融合趋势。生产业和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使得难以确定统计意义上的生产业的具体外延,导致国际上对生产业的范围界定存在很大的分歧,造成了生产业统计分析上的缺陷。

(二)分类统计标准不准确

理论上应该按照上述行业分类标准进行统计,但是由于生产业是一种从制造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新兴产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具体的统计口径。我国行业统计基本上都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来分类统计的,而上述任何一种分类标准与《国民经济分类表》都无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统计结果很难反映实际的情况。比如,目前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是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第三产业划分出生产业,但是按照生产业的定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一些行业也应属于生产业,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导致生产业统计数据偏小。另外,对第三产业中的生产业的统计也比较粗糙,没有将生产业从传统服务业中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核算。如批发和零售业一般合并统计,而批发业中绝大多数行业属于生产业,零售业中大多数属于消费性行业,将这两者合并统计,导致生产业统计数据偏大。

(三)统计指标不能反映生产业的全貌

在统计指标的设置上,通常借鉴制造业的统计思路,局限于财务方面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量化指标。但这种指标设置的思路,与生产业的本质内涵有比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不能反映生产业的知识创新特性。生产业的服务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生产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发展的势态。②不能反映生产业的服务效率。生产业发展水平不在于服务能力的高低,而是服务质量的高低,即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无形层次。因此,仅仅设置财务指标,难以反映生产业的整体特点和发展趋势,无法满足政府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三、生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对生产业开展统计调查是监测生产业发展态势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生产业的统计范围、统计标准和统计指标做了深入的探讨。

(一)生产业的统计范围

对于生产业的分类研究由来已久,各国专家学者对生产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表1总结了国内外机构/学者提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生产业分类方法。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世界各国对生产业的分类标准还不统一,但研究者们比较普遍的认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等行业,构成了生产业的主体。

国家“十一5E'’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拓展生产业”的主要目标:一是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三是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四是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五是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中指出优先发展运输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

这两份纲领性的文件对生产业的行业划分基本一致: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提出现代物流业,后者提出科技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从现代物流的定义来看,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业和交通运输业基本涵盖在现代物流业之中,因此,笔者在参照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按照《纲要》的精神,将生产业划分为:现代物流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

(二)生产业的分类统计标准

为了克服因为服务部门的人为划分而导致分析的片面性,对于生产业的分类统计标准,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采用投入一产出法,以中间需求率40%和60%作为临界点,高于60%的服务行业被认为是具有典型生产服务特征的服务行业,低于40%的行业被认为是具有典型消费品特征的服务行业,40%~60%为混合服务业。投入一产出法既能从本质上体现生产业的内涵,且操作性较强,有利于进行横向的国际比较,避免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生产服务特征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投入一产出法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将生产业的行业划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一一对照,对生产业的分类统计标准进行了界定。见表2。

(三)生产业的统计指标

根据生产业运行机制和基本特征,可将其统计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统计学指标。包括:单位类别、组织机构代码、法人代表、单位所在地及区划、单位注册地址及区划、联系方式、行业类别、登记注册情况、登记注册类型、企业控股情况、隶属关系、开业时间、企业营运状况、执行会计制度类别、机构类型等。

2、服务能力指标。包括三类指标:①资产负债指标,反映企业实体规模,包括:资产总计、流动资产等;②经营状况指标,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偿债能力;③人力资源指标,反映企业从业人员状况和从业人员报酬情况:单位从业人员季末人数、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季末人数、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3、创新能力指标。生产业的服务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生产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发展的势态。因此,需要建立反映生产业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指标,如信息基础设施、知识员工的数量、平均受教育年限、R&D费用支出、专利申请数、技术市场成交量等。

4、服务质量指标。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新经济就是服务经济,服务就是竞争优势”。它指明了服务经济在新经济中的地位和服务对赢得竞争优势的巨大作用,深刻揭示了服务质量与竞争力之间的内在关系。良好的服务质量是生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服务质量指标包括服务质量绩效指标、服务质量过程指标等两部分组成。服务质量绩效指标测量的是服务质量的结果,它取决于服务内容、提供服务质量的水平能力以及顾客对服务质量的需求与期望。服务质量过程指标应反映服务过程的主客体,它主要包括企业对服务的书面陈述、市场研究程度、管理执行程度、管理控制程度、团队协作程度和意外灾难处理能力等6个指标。

第5篇: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州立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其最大特点是依托州立农学院开展工作,州立农学院负责制订本州的农业发展计划,全面负责本州的农业教育、科研、人员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州立农学院的教师是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核心力量,其工作时间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工作时间的40%用于教学,30%用于科研,30%用于农业科技服务等[1]。而且农学院教师的职称晋升与农业科技服务紧密相关,按规定每位教师每年下乡服务时间不能少于3个月,并有严格的服务考核指标,凡达不到要求者不能晋升职称。各县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由州立农学院直接管理,主要负责农业生产一线技术问题的解决,向农民传授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了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向州立农学院反映。美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另一大特点是经费的立法保障,通过法律手段来确保农业科技服务经费的投入。美国政府规定,用于农业科技服务的财政支出必须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联邦和各州政府的农业科技服务经费按1∶4配套,各州县必须通过财政预算来确保经费的落实,并从法律角度界定联邦、州、县各级政府在农业科技服务方面的责任、资金的划拨及分配使用。

法国、荷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典型的公私合作模式,政府与民间涉农组织充分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和参与作用。在整个体系中,诸如法国的国家成果推广署和农业发展署,荷兰的中央、省级农业咨询局等国家机构代表政府起主导作用,主要负责一些基础性、公益性工作的开展,包括农业科技研究、农业教育发展、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储备、科普宣传、涉农无息贷款等。法国、荷兰模式中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公司等营利性的私人企业承担。如法国的农业合作社,有将近4000个涉农企业入社,其社员遍及全国,涉及农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具体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工作。荷兰也有完善的农业合作体系,涉农私有企业在农业咨询局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进行商业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政府机构不参与任何商业活动,只负责制定相关经营规则并进行有效监督。而且荷兰将农业科技服务融合于区域经济发展之中,对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畜禽乳业等不同农产品划分不同的服务地区,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其农业科技服务有很强的区域特点。法国、荷兰模式将私有涉农企业作为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载体是体系的一大特色,涉农企业是国家农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介。该体系的最大优点在于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引导私有企业良性竞争,为国家农业发展直接服务,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农民三赢的局面。

日本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以农业协会为基础的官民结合模式,源于1948年日本政府颁布的《农业科技改良助长法》,高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分为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3个层次,对日本社会经济转型,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两个鲜明的特色:1.重视科研、教育日本政府在农业科研方面有非常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要求,国立科研机构是科研骨干和核心,集中国内外一流的科研人才,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或应急性的科研工作,其成果要求有学术、社会价值。地方科研机构是国立机构的延续和补充,从事普及性、应用性的研究。日本政府同样重视农业教育工作。其最大特点就是中等农业教育的产学合作,即企业和学校、学校和学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员在对方所学的课程和学分。其主要做法是在《学校教育法》的约束下,普通高中、函授制高中及涉农企业的培训机构三方合作,以委托制、实训、巡回指导等方式实现中等农业教育的产学合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生产实际。2.政策机制保障得力早在1956年日本政府就以法令的形式颁布了《农业改良资金援助法的有关规定》,对都道府县的涉农资金予以保障,以稳定农业生产经营[2]。政府作为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为公立科研机构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经费保障。目前,公立涉农科研机构95%以上的经费来源于各级政府,而且经费充足。另外,日本政府善于用相关激励机制来营造充满竞争活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环境。从日本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中不难看出,有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服务才有发展空间。

以色列政府将农业科技服务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是一种政府绝对主导模式。政府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主体,所需经费几乎全部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以色列的农业科技服务经费投入比重超过农业投入的3%,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属于政府公务员序列,这从资金和人员层面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在整个体系中,私营企业、行业协会仅仅是补充部分,基本上游离于体系之外。以色列模式的另一特点是强调资格认证。正因为有政府的绝对主导,所以对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就好严格控制,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首先必须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然后再参加政府组织的从业考试,合格后才能录用,成为国家公务员,可以说以色列每个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能及时有效地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启示

中国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中还有太多计划经济的影子,是以政府序列的服务机构为主体、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直线模式,中间很多机构仅仅是起到传达上级精神的功能,在实质服务中几乎发挥不了作用。

现行模式的动力源主要来自行政手段,市场机制在其运行中作用不明显,也就导致了科研机构、服务部门、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把政府当成了第一负责对象,而非农业生产经营者。从而变相引导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忽视了与农村、农民的直接信息联系,很多推广计划、项目的实施是面向政府和上级,而非农业生产和市场,科研成果和生产需求严重脱节,不利于发挥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企业、农民等各方的积极性。因此,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才是推动中国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的前提条件。首先,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政府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政府隶属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是核心力量,包括各层次农业高校、各类科研院所和各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其次,从现阶段中国私有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实力和规模来看,应该是政府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得力补充,政府还需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其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将市场竞争机制融入整个体系之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社会化参与程度,促进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合作的市场竞争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目前,中国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多为农业行政部门的隶属单位,有的甚至与行政机关的办事机构混为一体,从而导致了权责不明、机制不畅、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因此,明确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权责,是推进中国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条件之一。政府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主要负责基础性、公益性的服务项目,同时将服务职能延伸至产前、产后,拓展至农业科技服务的市场、管理、信贷、法律保护等各个方面。以中国现状来看,尤其需要加强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对于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要一改放任自流、自主创收的涣散局面,将其纳入国家事业单位体系,工资、基本福利由财政全额拨款,在待遇上予以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在工作权责上予以明确,将县、乡两级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此外,经费投入不足也一直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据了解,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农业科技服务经费占农牧渔业总产值的1.6%~2%,而中国仅为0.5%~0.7%[3]。而且这些国家农业科技服务的社会化水平非常高,非政府农业科研投入所占比重均超过了50%。因此,要想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加大有效投入。一方面,政府需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经费硬性增长的长效机制,保障农业科研、农业科技服务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强调社会各行业承担农业科技服务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科技服务行业投入。

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等国对农业科研、教育、人才的重视程度的启示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是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的关键。要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率,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必须有效地实现教育、科研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只有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新成果才能快速被推广应用,科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的需求。同时,高新农业技术的应用又离不开专业人才推广,这就需要教育这种有效途径,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中国的农业科研水平相对于农业发达国家并不低,每年的科研成果很多,但学术性、基础性的成果比例较高,农业科技成果中高达40%左右的属于农业生产者不感兴趣的“冷型成果”,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太低,不到20%。此外,农业教育和农业技术人才储备应该说是中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一个短板。受传统“跳出农门”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还是不愿选择农业学校学习和从事农业工作,农业教育、农业行业均属于弱势行业。因此,政府需高度重视农业科教,将农业科教提升至关系到整个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另外,政府还应从政策上引导和宣传,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改善和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待遇,从而形成一支稳定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并让他们自己认识到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与国家、社会及个人发展的重要关系。

第6篇: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攀枝花 生产业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D4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74-02

所谓生产业,意即为了满足企业和组织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产生的中间需求所提供的中间投入服务,而不是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是具有较高的知识、技术与人力资本含量的服务,主要涵盖了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五类行业。在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生产业作为当今产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它源于制造业生产体系中间投入服务的外部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性地位。

根据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将倾力将攀枝花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生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用生产业发展理论,借鉴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的经验,结合攀枝花的具体情况,提出攀枝花发展生产业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一、攀枝花市生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攀枝花经济的发展。攀枝花生产业的增加值由2003年的21.1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9.50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三倍,年均增长15%。

2013年,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调息、企业发展促进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的积极影响,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755亿元,同比增长19.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9%。其增加值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主要行业中排名第三;增速为主要行业第一,连续保持了四个季度的快速发展。2013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012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4%。与国家紧缩楼市调控政策的持续密切相关,最后三个月房地产业虽有所发展,但总体仍延续了前三个季度低迷的发展形势,其增加值、增速以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主要行业中排名靠后,发展情况不太乐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13年实现增加值6.163亿元;同比增长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3%。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有所回落。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569亿元,同比增长7.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46%。

二、攀枝花市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攀枝花市的生产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未能较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业的发展要求,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生产业经济总量低

攀枝花生产业占GDP的比重较小。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生产业占服务业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保持在60%以上,国内发达城市生产业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50%以上,如上海达到53%,而攀枝花2012年生产业占服务业比重仅为37.6%,可见攀枝花生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

(二)生产业的结构层次低

从世界范围看,生产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结构也在不断升级,附加值高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导了服务业的发展潮流,创造了更多的产出。与此相比,2012年攀枝花的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这两大知识型服务部门占当年GDP的比例未超过3%,而运输与邮政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生产业的比重则相对较高。

(三)高技术专门人才缺失

生产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规划、整合、控制、评估等工作,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度。因此,生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创造条件,指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及优惠政策,引进高端的专业人才,并有目的的培养专门技能的服务人员。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日益专业化与迂回生产表现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服务业人才缺乏。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金融、物流、信息等高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技术人才,尤其是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目前,攀枝花市的服务专业技术人才还相对不足,特别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数量更不能满足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服务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发展结构不尽合理

服务业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传统行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我市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工业发展需要生产作为保障,但目前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生产业规模较小,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尤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三、攀枝花市生产业发展对策

为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轮驱动”、协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国际化、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四化带动,以渗透、延伸和拓展各生产环节为突破口,推进生产快速、高效、优质地发展,实现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与联动发展,构筑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生产业体系

(一)重视生产业规划

进一步完善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不同层次、不同种类规划组成的发展规划体系,重视规划的相互衔接协调,增添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将规划逐步落到实处,缩短规划与实施的时间距离。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升级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物流配送、制、多式联运,使原有的流通业、运输业、邮政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成渝经济区已有设施的等级,尽快打通区域对内对外通道,建立高效畅通的水陆联运渠道;同时,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拓展中转、配送、转口贸易等功能,提升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将攀枝花定位为政府推动、面向市场、辐射攀西的融资型产业金融中心。政府的职能在于支持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信贷业务,拓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鼓励金融保险业务的创新,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数据库等现代化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生产业,是政府今后积极支持的重点行业。

健康发展房地产业。一方面,加快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打造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推进住宅产业化;另一方面,开发配套设施齐全的商务写字楼,形成具备规模的中央商务区。充分利用区域土地价格成本低、政策优惠、环境良好的条件,吸引房地产企业来渝投资开发房地产。

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健全和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市场体系,规范发展典当、拍卖、评估、租赁、职介、资质认证、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服务、广告等各类中介组织,健全市场与政府间的桥梁。

(二)推动生产业对内对外开放

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服务业同一行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费、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依法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生产企业、跨国公司来攀设立地区总部、服务中心、分支机构、研发中心、采购培训基地等,经认定后实行审批、办证全程代办绿色通道制度。建立支持生产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规模。

(三)放宽生产业行业准入

凡新办生产企业,注册资本按法定最低注册标准执行。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依法予以核准登记。

(四)加大对生产业的税收扶持

切实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产业、涉农服务业、金融业和新办服务业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税法允许范围内,实行鼓励生产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生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的扶持政策。

(五)拓宽生产业投融资渠道

鼓励符合条件的生产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生产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加大政府引导投入力度,财政在服务业引导资金原有规模基础上,逐年适当增加投入,重点引导支持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项目示范以及重大活动等。各县(区)政府也要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引导社会多渠道投入。

(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物流业、旅游业、电子商务和消费业,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引进服务行业的名牌、名品、名店和知名企业,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强化服务业项目的收集、包装、布局等统筹管理,加强项目库建设;加快推进格里坪铁路物流园区、密地商贸物流园区、汉风物流仓储中心、米易青杠物流园区等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使在建续建项目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七)加强生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快建立多层次的生产业人才培训体系、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创业型人才。设立生产业人才特别贡献奖,并选派一定数量的生产业优秀人才,纳入每年的高层次人才出国培训资助计划。

参考文献:

[1] 胡晓鹏,李庆科.生产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 33~46

[2] 陆小成.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知识链模型研究.情报杂志, 2009(2):117~121

[3] 程大中.中国生产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经济研究, 2008(1):76~88

[4] 霍景东,夏杰长.制造业与生产业:分化、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参考, 2007(41): 22~26

[5] 李善同,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6] 李江帆,朱胜勇. “金砖四国”生产业的水平、结构与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2008(9): 3~10

[7] 聂清.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效应研究.国际商务研究, 2006(1): 6~12

[8] 马风华,李江帆.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评述. 经济管理, 2008,30(17):92~97

第7篇: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越来越高,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且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唐山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作为一个一、二产业偏重的城市,唐山应创新思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速度,逐渐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现代服务业对于优化唐山的经济结构、缓解资源的限制和就业压力、提高产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现代服务业是唐山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一段时期,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拉动唐山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次,现代服务业是创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创新型工业只有在工业和服务业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如果服务业发展的不够充分,创新型工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再次现代服务业能够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最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增加就业渠道。

二、唐山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能力分析

(一)唐山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唐山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唐山的服务业发展不断壮大,对GDP的贡献也在逐年上升,服务业拉动唐山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服务业就业人口不断增多。

但总体来看,唐山的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起其他地区还是发展缓慢,对GDP的贡献低于全国以及河北省的平均水平。另外,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够,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等占比过大。除此之外,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大部分企业的竞争力也比较弱,主要表现在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

(二)唐山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劣势分析

唐山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具备优良的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唐山市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对于物流、仓储等服务业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地理位置北临北京、东临天津,具有良好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和区位条件。其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带来的机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唐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推动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其他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并向高端化升级。再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唐山市服务业相对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来说比较滞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尤其是唐山数量繁多的工业企业,为咨询管理、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高端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然,唐山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样需要面对一些劣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观念滞后。第二,人才组成结构不合理,缺少服务业的高端人才。第三,既有的现代服务企业规模小且散,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第四,产业结构失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服务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唐山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利用唐山的优势条件,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发挥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一)扶植重点行业的发展。一是突出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体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平台。开发推广信息服务系统和传递交换系统,建立连接市场、政府、用户的高速信息公路。二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唐山的地缘优势,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具有国际规模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加强物流领域信息系统的建设,用信息化带动物流服务的现代化。三是做大做强旅游业。以世园会为契机,结合唐山市旅游资源条件,发展特色旅游和休闲旅游。四是加大商务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会计、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以及其他商务服务行业,促进服务业行业结构优化。突出发展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设立剧场、主题酒店和文化创意主题街区、网络文艺制作平台等形式,发展唐山特色艺术,提升城市软实力。六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利用“互联网”提升传统商贸业,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加速电子商务与唐山市产业深度融合,扩大工业产品、农产品、陶瓷等特色工艺品销售。

(二)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扩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按照市场的要求完善城市规划,通过发展中心城区,改善商务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专业街区建设,并细化载体功能区,合理有效地利用专业的服务配套设施。把现代服务业的布局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延伸服务产业链,拓展广大百姓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行政服务环境,成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门领导机构,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业的进入退出机制。二是积极培育服务消费需求,及时清理阻碍服务消费的各类政策文件,改善服务业消费环境。三是制定好唐山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为现代服务业在唐山的长远发展谋划布局。四是加强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健全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五是扩大服务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

参考文献:

[1]蒋秀萍、杨博韬.唐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2]纪泽民.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唐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环渤海经济t望.2011.

第8篇: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科技服务超市作为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服务业态,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江苏、北京、广东等省都在大力推动,如江苏的农业科技服务超市、北京的金融服务超市、广东的科技服务超市;更有如武汉、深圳等市级层面的积极参与,如武汉的中小企业服务超市、深圳南山区科技服务超市等,都呈现出各自的建设模式和特色发展之路。

 

1中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概括

 

自“十二五”以来,中山市加大力度在专业镇及产业集群内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一方面鼓励大企业自建实验室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借政府公共平台实现技术升级。中山18个专业镇中,有15个省级科技创新专业镇,拥有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80%以上的科技服务平台建在专业镇、高新区和产业集群内。中山有国家、省、市级工程中心256家、企业技术中心344家,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增长383%。建成国家灯具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拥有18项产业集群联盟标准,办有13个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专业展会。

 

1.1专利申请和科技经费创新高

 

中山市历来都非常重视科技服务。虽然面临着大环境下的经济增长乏力,市政府依然在R&D活动和科技活动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3年,中山市在R&D活动和科技活动上投入的资金在珠三角排名第五,仅次于东莞。2014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4618件,增长1285%;专利授权量15048件,增长58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350件,增长3775%,发明专利授权量505件,增长884%。

 

1.2科技服务平台多种类

 

中山目前已拥有各类科技服务平台36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1+4”(市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区域创新平台为面,高新区、专业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线,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分支机构、院士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载体,以科技中介服务为产业孵化和融资平台的“点线面”结合的以服务行业升级、服务企业创新、服务企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

 

中山市政府注重引导专业镇科技服务平台错位发展,突出专业性,实现资源互补、共建共享。以家电产业为例,南头、东凤、黄圃等镇均发展家电产业,但各有侧重,南头镇建设“中山市家电创新中心”打造家电检测和研发平台,东凤镇打造智能化家居和嵌入式软件研发中心,黄圃则把重心放在技术性实用人才培养上。再如LED产业,小榄投资建设LED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主要在LED封装和电驱动等产业中上游发展;古镇投资建设LED灯饰照明检测和设计中心,发挥古镇灯饰占国内市场的60%的市场优势,推广LED照明产品应用,将古镇在灯饰照明的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优势。

 

1.3政府大力支持建设科技服务平台

 

中山市、镇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专业镇科技服务平台,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服务平台提供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赋予服务平台充分的自主权,促进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持续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省、市科技部门设立专业镇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十一五”以来投入扶持资金超过6000万元,各镇区按照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对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给予高投入。

 

小榄是全国首个“中国工业设计试验基地”,基地就设在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视察了解过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运作和成效后,提出要将“小榄经验”在全省推广,在中山专业镇升级中率先应用。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成和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小榄镇政府为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无偿提供31万平方米的研究试验及办公场地,还每年给予1000万元运营及项目经费,拥有专业化服务团队600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00多人,拥有各类先进设备500多套。

 

同样,古镇生产力促进中心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古镇镇政府投资3亿元建设灯饰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平台交付古镇生产力促进中心运营,可用面积达6万平方米,拥有教授、高级工程师13人,工程师31人。南头家电创新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2名,其中中高级职称70人,服务场地5000平方米。

 

1.4公共平台帮企业“搞定”共性技术瓶颈

 

中山99%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没有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投入,公共服务平台受到他们的重视。中山市专业镇科技服务平台以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定位,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解决共性技术瓶颈。

 

例如,大涌红木家具工程研发中心研发出现代木材干燥技术,彻底解决了大涌红木家具用材干燥难的共性技术瓶颈难题,提高木材利用率,并使产品销售范围不再受地域限制,家具畅销北方并出口海外。古镇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放使用“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系统”,开展专利快速申请试点工作,有效简化和缩短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批时间,可在30个工作日内获得电子授权,60个工作日内拿到纸质证书,彻底扭转专利申请速度落后于市场变化速度的局面,增强发明创造者对专利保护的信心,推动灯饰产业转型升级。

 

走得比较前的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开始将服务细分,逐步形成服务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体系。该中心已经形成6个板块,即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信息网络服务平台、质量监测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企业创业服务平台,从而将综合服务从纵向看贯穿于企业成长发展全过程,从横向看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业全链条发展。

 

1.5科技服务平台市场化实现“自我造血”

 

在市场化运作中,中山的专业镇科技服务平台已经形成体制化、机制化的长效体系。这些平台以市场化服务来自我“造血”,不以赚取暴利为目的,而是以合理的利润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保障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共培育服务实体43个,服务范围覆盖全中山及珠三角多个城市。2013年该中心实现服务收入5766万元,为企业和平台争取到各级扶持资金1582万元。小榄镇不少五金制锁企业都享受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质量检测服务,这也催生了小榄五金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的成立。锁具实验室已累计服务五金锁具企业1000多家,每年为锁具企业节省检测费用100多万元。

 

南头家电创新中心服务范围包括中山西北部5个家电产业聚集镇及顺德地区,2014年完成服务合同3700项,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620人,服务收入超2000万元。古镇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运营的灯饰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去年服务收入1527万元,服务范围包括古镇、横栏、板芙等灯饰产业集聚镇和江门地区。大涌红木家具工程研发中心服务范围包括大涌、三乡、板芙、东升等家具专业镇,并实现产业跨界服务,大涌的第五代木材烘干智能化技术被成功应用到黄圃镇腊味企业,对原有腊味食品烘干设备进行改造,研制出太阳能(蒸汽辅助)烘房自动控制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耗降低1/3。

 

2.中山科技服务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科技服务超市政策环境尚待健全

 

中山虽然出台了与科技服务业相关的政策,但是对于如何落实科技服务超市还缺乏相关的具体细则。这就导致科技服务超市在发展中缺少必要的政策引导;同时对专业镇如何集聚科技服务能力缺乏专业具体的服务政策,导致发展不明确、方向性不强。

 

22对科技服务超市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专业镇在提供科技服务的主体主要是生产力促进中心,它属于政府承办的非营利性机构。其主要目标是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正因为这类科技服务平台背后有着强大的政府支持,容易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整合资源,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3.中山科技服务超市发展策略研究

 

“十三五”期间,中山市应着力构建一体化的科技服务超市网络,引导科技服务超市规范运营,提升超市服务水平与品牌形象,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超市。一方面,选择具备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色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平台,以现有服务产品为基础,通过扩展服务功能建立科技服务超市。对于区域内若干分布零散、功能相近或功能互补、服务于同一产业链上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整合重组,建立科技服务超市。同时,选择在特色专业镇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区域,以引进服务商和开发自有产品的方式,高效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和创业投融资资源,建设集技术创新服务、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技术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服务超市。

 

3.1目标定位

 

建设从市级到专业镇的科技服务超市网络体系,积极打造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功能一体、覆盖全市、辐射周边区域的科技服务体系。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建设、繁荣中山市科技服务市场。

 

3.2发展模式

 

以中山火炬开发区和新型专业镇为平台,主要依托园区创新中心、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科研机构,建设面向园区和专业镇企业的科技服务超市;同时整合重组分布零散、功能相近或功能互补、服务于同一产业链上的科技服务机构,打造科技服务超市;重点推进工业设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建设(见下图)。

 

中山市科技服务超市发展模式图

 

3.3重点发展领域

 

3.3.1工业设计服务分超市

 

以考文垂大学中山工业设计学院落户中山为契机,联合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开展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的工业设计研究。着力提高中小企业工业设计的信息化水平,支持工业设计相关软件等信息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着力打造古镇、横栏的灯饰设计中心,黄圃、南头、东凤的家电设计中心,大涌、三乡、板芙、东升的家具设计中心,沙溪的服装设计中心等。

 

3.3.2科技金融服务分超市

 

推进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小榄镇科技金融试点示范工作,加快科技金融新城建设,支持东区加快建设中山众创金融街,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机制、新模式。探索成立市镇金融控股公司,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全面建设专业镇金融服务中心,利用市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专业镇金融超市与服务平台系统,搭建超市型综合性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市、镇(区)、园区联动的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科技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建立科技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全市科技创新型企业信息数据库。

 

3.3.3知识产权服务分超市

 

一是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推进“广东(灯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开展知识产权展示、转让、许可,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二是在专业镇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继续探索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和纠纷快速调处机制,形成快速反应、运转高效的执法机制和执法合力,为专业镇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快推进专利信息平台和专利数据库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利信息、专利管理、技术转让和战略分析等综合服务。

 

3.3.4检验检测服务分超市

 

应尽快建立黄圃、南头、东凤的综合家电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古镇、小榄、横栏的综合灯饰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大涌、三乡、板芙、东升的综合家具检验检测服务中心等。以检验检测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促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层面展开有效合作,围绕检验检测产业技术创新链条,创新检验检测产业的“政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创新共性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中山市的检验检测资源,促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形成新的合作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第9篇:科技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第三产业呈现迅速崛起、后来居上的态势。第三产业的兴旺已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发展趋势。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运行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县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加大,已成为县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一)总量快速扩张,发展速度高于一、二产业

以来,县第三产业呈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第三产业发展到6185家(其中法人单位577家,个体工商户5608家),从业人数达到23211人,实现增加值73445万元, 是的2.33倍,年均增长12.1%(可比价)。分别比第一、第二产业高出4.45和2.9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gdp增速2.05个百分点。

(二)比重上升,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为31.8:49.9:18.3,到构成比变化为26.5:41.3:32.2。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2.2%,比提高了13.9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6.5%和41.3%,比分别下降了5.3和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力明显提高。

县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表

项目

个数(个)

比重(%)

从业人数(人)

比重(%)

增加值(万元)

比重(%)

合 计

6345

100

23578

100

82200

10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1049

16.53

2951

12.52

7941

9.6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8

0.91

243

1.03

6918

8.42

批发和零售业

2814

44.35

5728

24.29

11596

14.11

住宿和餐饮业

586

9.23

1934

8.2

3638

4.43

金融业

12

0.19

335

1.42

8979

10.92

房地产业

7

0.11

153

0.65

11274

13.7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6

1.5

301

1.28

3669

4.4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3

0.36

259

1.10

972

1.1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

0.19

842

3.57

368

0.4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611

9.63

644

2.73

426

0.52

教 育

51

0.8

3564

15.12

8956

10.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98

4.7

1478

6.27

4287

5.2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8

0.91

259

1.01

409

0.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673

10.61

5143

21.81

12767

15.53

(三)内部结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仍为主体产业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传统产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以较快速度发展。,县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3464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8869万人公里,分别比增长8.25%和9.36%。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6514亿元,比增长7.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29%。近年来,县不断加强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一批较大市场、商场、超市相继建立,为县零售贸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批发零售餐饮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且日趋成熟。,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33万元,比上年增长12.39%,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896万元,比增长1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2%。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县邮电业务总量326万元,比增长28.4%。底固定电话用户达1.4万户,移动电话户数达到4.84万户, 比净增19000户。互联网用户1024户,比净增524户。互联网的开通使用,推动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远程教育等信息应用与服务迅速发展。

--新兴行业不断涌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的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旅游、房地产、咨询服务、广告、科技服务、社会服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各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其中,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6018万元, 同比增长11.5%;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5545万元,同比增长11.4%。

(四)投资规模逐步扩大

,县第三产业的投资总量为3.29亿元,占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1.33%。县37项重点投资项目中属于第三产业的项目有13个,共完成投资8078万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1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不足,比重偏低,发展相对滞后。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2.2%,分别比全国39.5%、全省39.3低7.3和7.1个百分点。与周边县市比也有2-8个百分点的差距。

2、结构不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从三产内部行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处起步阶段。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46.2%,占绝对优势,其中流通领域所占比例较大,为13.3%,但仍处于分散、规模小、单打独斗的局面,现代化水平低,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旅游业、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向外扩展业务难度较大,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对餐饮、服务、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影响力较弱。,县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及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14万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8.9%。特别是旅游业,由于投入开发、宣传力度不够,各项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发展缓慢。县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社会服务业刚刚起步,不够规范;科技、信息咨询服务远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向高科技产品调整升级的需要。

3、市场辐射能力小,带动作用不强。县农村地区商贸设施陈旧,经营方式和营销理念落后,骨干商业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的不多,对农村商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同时,县市集贸市场规模小,辐射能力弱。城区市场主要以零售为主,缺乏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不能吸引大量外地客商来经商,市外大量的购买力不能流入,反而的部分购买力却流向外地。农村集贸市场比较分散,管理跟不上,假冒伪劣商品存在,贸易市场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4、多数行业外向度较低 ,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县第三产业的多数行业外向度都很低,第三产业主要由县内市场支撑,可利用的市场明显偏小,因此出现了近几年平稳发展易、快速扩张难的局面。其原因,一是第三产业自身特征的局限;二是县辐射力、影响力偏低而且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是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市场配置的基础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竞争力较弱。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建议

根据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第三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增加经济总量,调整内部结构,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1、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二产的同时加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力度,形成二、三产业比翼齐飞的协调发展格局。努力打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建设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加快改善基础设施环境。

2、增强市场辐射力,全面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发展交通、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加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辐射力和外向度。在近年来城区商贸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强农村市场建设,触角向农村延伸。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市场建设开发,发展一批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中型专业市场。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