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第二课堂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在课堂实施方面
学校在科学课程的设置上比较分散,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在学校的科学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试着将多节科学课程合在一起教学,这样,学生可以一次性搞清当堂课所涉及的所有科学知识,如果时间有剩余,教师还可以就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元化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第一单元《认识植物》,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学校认识生活环境中的植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当天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后,回家找到相关的科研制品,就其工作原理和功能效果进行简单解释,以巩固新知识,为第二课堂的实施提供深厚的知识积淀。
二、在青少年心理方面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和认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独立意识强烈,爱好广泛,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兴趣,容易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更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提高他们对待科学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摆脱科学课堂上死板地接受知识,进而转化为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
三、在行为表现方面
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提高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科学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他们经历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科学学习过程。第二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外利用周围环境条件,扩充科学知识的开放性活动。这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且学校经常开展第二课堂,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地了解第二课堂并参与到其中。比如,学生可以每两个周以个人或者邀约同伴,在家长的带领下,参加非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参观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当量化达到一定的时候就会产生质的变化,即科学素养的提高。
总之,第二课堂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开展第二课堂是学校及教育机构应担当的责任,为青少年提供科技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提供科技培训的基地和实践场所,通过有效的科普活动,大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国家科技发展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
关键词: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30626
基金项目:黔财教(2012)229号,黔科合NY字[2012]3083号,贵州大学2013年SRT计划项目“影响葡萄酒关键因素的研究”及2013年贵州省
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兔眼蓝莓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构建”资助
作者简介:杨雪莲(1981—),女,四川巴中人,博士,主要从事果树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32303
1 引言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的高低与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有着紧密关系。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1]。公共营养学科是当今热门学科之一,而公共营养基础课程中就有各种蔬菜、水果等食品营养是社会的主要焦点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涉及到营养学专业或方向有:医学、食品科学、农学等专业,具体通过开设医学营养、食品营养学、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等课程。据统计,本科教育层次开设营养学专业较少,而专科教育层次(其中职业技术学院居多)开设有关营养学专业的学校和专业远远高于本科院校[2]。营养健康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营养学知识的普及推广在当下尤为重要。目前专业从事营养学相关的专业技能人才稀缺,并且有营养学专业的学校开设课程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营养学建设和完善需要相关学科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食品营养学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对于居民营养的改善、疾病的预防、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3]。食品营养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教育的内容,因此该学科需要不断的深化和拓展。据调查,美国大学生中有53%的学生修过营养课程,88%的学生接受过营养学理论教学,87%的学生接受过实践教学[4],而我国关于食品营养学的教育仅限于特定专业,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普及和推广营养学知识刻不容缓。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是一门研究园艺植物各类营养成分的学科,为合理膳食搭配奠定基础,因此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将成为公共营养学的基础课程。园艺植物食品营养主要包括以蔬菜、水果、茶及部分可食花卉的营养成分说明为主,辅佐日常生活中膳食搭配机理达到健康营养的目的。建设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将对食品营养学起到辅助和推动作用。
2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2.1 教学内容与重点符合高校大学生求知需求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的内容丰富,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在大学课程教育中。该课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园艺植物的化学成分介绍,具体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风味物质等阐述。其次介绍蔬菜的营养、水果、干果的营养、茶及部分可食花卉等的营养。第三,简单介绍人体基础营养需求。最后,以正确选择园艺植物食品,合理膳食搭配为结语,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当前大学生长期吃快餐,吃速食食品,对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极为稀少,导致体质较差的现象,有的大学生甚至在上基础体育课过程中坚持不下来或出现晕倒现象。因此,如何增强或改善体质,成为很多大学生渴求的知识。而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教学内容中的园艺植物化学成分及果蔬营养等重点知识能够满足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吃果蔬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饮食取向,使学生们能够认识到部分速食食品及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并能够积极主动向健康饮食靠近。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开课对象不分专业,不分年级,面向在校大学生开放,目的是向不同专业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果蔬营养情况,并向学生推广健康合理的膳食搭配,影响深远。
2.2 教学目标激发大学生学习农业知识的热情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教学目标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园艺植物食品营养的组成及掌握基本的均衡膳食搭配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对园艺产品的色、香、味、型等认知,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日常生活中果蔬的认知,并激发对园艺植物乃至其他农业知识的学习热情。部分蔬菜生长周期较短,学生可通过亲自种植体验生命的伟大和劳动的快乐。
目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对科技需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场所的高校肩负着向农业不断输入人才的重任。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可起到引导大学生学习农业相关知识,并激发大学生为我国农业发展奋斗的热情。
2.3 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通过教学实践课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初学者加深对园艺植物的认识,并学习合理膳食搭配,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在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生物的奥秘,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热情。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是一门有潜力的第二课堂,该课程的建设与普及对高校第二课堂具有深远影响,但如何建设该课程,如何发挥该课程的作用,有待当前高校教师积极思考与探索。
3 对策与建议
3.1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设计思路与原则
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导致教师和学生间成为传授与接受的教学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尝试一种教授与引导相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应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势在必行。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设计思路为将传统教学的灌输教育变为启发引导式教学,监督式教学变为任务式主动学习型教学,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采用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5]。
3.2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通过实践课程,再在理论课程中详细介绍各类果蔬的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明确课程主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探索问题,从实际观察和文献收集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课程教学可通过动画视频,现场模拟等方式,以鲜艳的色彩,动态模式引起学生们的感官刺激,从而达到对所学课程加深印象的目的。课程建设要求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方法,达到引导式教学的目的,并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3.3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分配任务,如阳台蔬菜种植与管理;市场调查,包括菜市场、超市果蔬供应情况,医院缺乏营养病症收集、质量检测中心数据收集等任务,通过同学们亲自种植和调查过程达到深入了解该课程所授知识的目的。
任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其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及应变能力[6]。通过动手实践,自主设计实验或者其中调查,达到激发学生本身潜在的求知欲望。在该课程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及实践创新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4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采用产学研结合式教学方法
该课程课设过程中可与食品加工厂,如贵州省本地辣椒酱生产厂、薯条生产厂、榨菜生产厂、蔬菜加工厂、食品检测中心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产学研的教学平台,让所学的知识展示于生产或生活中。通过产学研过程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看到自己所思所行造成的结果,培养其自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建设的产学研环节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贡献。当前培育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7],而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课程建设的产学研教学方式使学生亲自体会果蔬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食品检测环节出现的问题,诱导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如何生产出自己喜爱的食品,或如何降低食品的不安全因素等。
4 结语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有益补充,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该课程建设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营养价值观及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体魄、合理饮食习惯有助于大学生应对当前就业局势。通过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课程建设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及创新创业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积极建设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课程是当前农业院校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路新国.《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4):174.
[2] 周 永,韦 娜.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779.
[3] 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50.
[4] Short J E,Chittooran M M.Nutrition education:A survey of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in undergraduate dietetics educ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4,104(10):1601~16041.
[5] 曾德芳,王珺婷,骆新容.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93~96.
关键词: 第二课堂 问卷调查 自主性 多样性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现状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1983)提出,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的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及有酬性的等一系列健康有意义的开放性活动。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2004)指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目前而言,大学英语第二课课堂是否以教学之外的一系列活动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明显的教学效果呢?答案不是肯定的。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张海彦(2009)指出:第一,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第二,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而言,我国高校仍对此未形成成文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要求,从而造成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系统性;第三,许多高校还是过于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缺乏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意识;第四,高校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投入不足。
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译”和“视听说”两大体系,学院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我院开展了“英语角”第二课堂的活动,旨在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英语角”活动基本每周两次,时间都在晚上,并且都有外教在场。学生围绕既定话题进行分组活动,老师走下讲台,外教与学生随时随地用英语交谈,创造轻松愉快、交互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在“说”和“做”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语言在具体情境下的使用,活化语言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虽然独立学院英语第二课堂一直存在,但学生对英语角等活动缺乏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第二课堂的成效并不明显。
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冯智文(2012)指出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延伸拓展和补充第一课堂教学,加速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非常必要。由此可见开设第二课堂确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英语角”立足于日常英语学习,同时是对其有利、有效的补充和扩展,增进教与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刘本香(2014)提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实验基地。的确,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李瑞芳(2012)着重探讨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角色,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当然,第二课堂对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在此基础上着重深入调查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缺乏兴趣的原因,探究了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
基于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目前第二课堂面临的困境,笔者将立足本校英语第二课堂开展情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就第二课堂英语角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兴趣缺乏、开展方式及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通过探究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英语第二课堂中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三、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考查大学生对开设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了解大学生喜欢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本校非英语专业班级作为被试,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
3.研究工具及施测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10个问题包含: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的原因(1-3),第二课堂优势(4-6),第二课堂的形式及希望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7-9),第10题为开放式提问: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
被试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
四、结果与讨论
针对独立学院第二课堂英语角的调研,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英语角的看法,以完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水平,打造更好的英语交流平台。
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参加英语角的目的广泛多样。50%的学生参加英语角的原因是为锻炼英语口语,掌握新的知识,还有部分学生是为扩大人际交往,与外教近距离接触,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可见学生本身对第二课堂英语角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但是有51%的学生认为英语角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有些学生觉得用英语交流有压力。因此在一次调研中,笔者针对英语角这种沟通交流型的活动,学生喜欢以哪种形式开展做了调查,并制成以下表格。
很多学生认为本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太单调,主要为英语角,内容不够丰富,让人对此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觉得英语角无聊,自己自顾自地在一旁玩手机,根本不能从中学到什么。而且由于外教少的原因,很多学生想与外教交流却没有机会,同学与同学交流习惯用中文,根本不能达到英语角强化学生口语能力的效果。如果对英语角形式或内容做一点改善,第二课堂英语角对大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五、建议
目前,对于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主要还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能真正运用用到英语等,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在以后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玩一些英语小游戏,开展英语短剧配音、英文朗诵、英文书法等比赛,锻炼学生的语音和书写基本功,也可以分组用英文举一场小型的role play。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参加自己所擅长的比赛,从中选拔出优胜者,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在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一定提高之后,开展一些英语演讲比赛等难度稍高一些的活动,还可以开展英语猜谜会、英语故事会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此外,还应该增加外教老师的数量,不让学生觉得与外教说不上话,更不让学生觉得没事可做。针对学生对第二课堂英语角提出的意见,我们也会向学院反馈,以便更好地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打造更好的英语交流平台。
六、结语
第二课堂英语角的举办,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经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认为英语角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还是有一定切实意义的。我们希望这一活动能在独立学院得到进一步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英语学习积极分子参与其中。而且应该有目的地制订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每星期至少举行一次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活动内容不宜过难,便于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这样能让第二课堂的成效性更明显。总之,英语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以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冯智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调查研究[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
[2]胡壮麟.外语教育往事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瑞芳.英语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刘本香.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与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4.
高校开辟英语第二课堂,能够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听说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文章通过对新疆五所高校内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年级第二课堂的活动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了影响大学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实践建设的因素,并对第二课堂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第二课堂;现状调查;思考
近些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以不断创新的姿态进行着,尤其是在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在许多高校都逐渐开展起来了,并且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英语课程既要传授语言知识,也要培养语言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际应用,加强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此次对新疆乌鲁木齐市五大高校进行了分析与调查(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是来自21个班级的520名大二、大三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同时参与教师访谈的共有19位综合英语教师。
英语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活动。第二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向学生提供比传统课堂教学丰富得多的学习手段和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中心,英语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而教师则可以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内容来满足不学生生的需要。开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为英语专业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机会,已经成为了大学里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及教学改革的缓滞性,对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所高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实践建设的现状调查结果如下:
1 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规模
1.1 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
纵观这五所高校,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建设呈现出大同小异之势。分别以英语社团类,英语讲座类及英语竞赛类的形式为主。英语社团类有:英语角,英语俱乐部,模拟联合国等。英语讲座类一般会请到本校及它校著名资深的客座教授以讲座的形式为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授业解惑。英语竞赛类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也占很大的比例。参赛的对象分别是校内和校外英语类竞技比赛,如:校内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大赛”和“英语单词大赛”;校外的“外研社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英语辩论比赛”等等。
1.2 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者
调查显示,各大高校内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与组织管理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两个团体。教师以英语专业教师为主,辅导员为辅。负责组织的学生主要由专业能力强、责任心重、创新能力强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组成,这一部分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1.3 英语第二课堂的参与者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五大高校的英语专业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一学生团体是英语第二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一般是由大三年级较有资历和经验的学生带动大二年级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另外,综合英语教师以及在校外籍教师也会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主要起着引导与监管的作用。基于时间、地点以及个人事宜的影响,教师出席第二课堂活动的次数普遍较少,而主要由学生自行管理与参加。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语言学习应遵循情境性原则。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索,大胆实践,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解决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学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老师认真负责,传授英语学习经验和听说训练技巧,为学生答疑解难,帮助其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2 英语第二课堂现状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五大高校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基本情况如下(排名没有先后):
新疆大学25.29%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本校经常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而24.70%的英语专业学生反馈学校不经常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这所高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英语角、莎士比亚戏剧表演以及课本剧表演为主。这所高校的学生比较喜欢英语社团类活动。而影响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因素有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自我支配时间较少,而且师资力量有限,缺少有系统有组织的培训。
新疆医科大学,有19.00%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在本校的次数较多,而有26.00%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次数太少。其开展的形式以PPT、辩论比赛、知识竞赛为主,学生尤为喜欢英语社团类活动。影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积极性不高,开展形式单一。
新疆农业大学17.78%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本校经常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并且有24.44%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本校不经常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经常采取PPT、表演、知识竞赛为主的活动。影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院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提供相应的经费;开展形式较单一;学生的课余时间太少,学习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参加这些活动;缺乏语言环境。学生较喜欢英语社团类活动,不是很喜欢英语竞赛类活动。
新疆师范大学有23.0%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频率很高,有26.44%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频率很低。这所高校英语专业经常开展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英语电影赏析为主的活动。据教师反映,学生们尤其喜欢英语电影赏析。影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因素主要有:这些活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有些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自我展示;开展形式较为单一,有时会强迫学生参加。
新疆财经大学有5.63%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本校经常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还有40.85%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频率一般。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和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还能培养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以表演为主的活动形式,比如短剧大赛。影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缺乏老师的指导和有效组织,开展形式欠丰富。
3 根据对新疆这五所高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建议如下:
(1)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应新颖、多样,内容应有吸引力,应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最好是贴近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2)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应充分准备、端正态度,积极参与并配合组织者、大胆展示自我、自由发挥特长,提高自我能力、注重团队合作。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组织效率,不要强制参加,以积极主动为主。
(4)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发挥引导、指导的作用。还应多邀请外教参与,使活动有计划、有条理、有目的地开展。
(5)英语二课堂活动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也不要过于频繁,应选取适当或固定的时候开展。
4 结语
高校开设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是个性化学习原则的具体体现。在书本知识学习基础上,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丰富英语专业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更加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完全符合寓教于乐的原则。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和时间有限,需要一个平台来拓展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其次,相对于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同时能够使他们涉猎更多的英语活动。最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在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素养的同时,弥补在课堂中对于语言文化以及交流方面的不足。所以,对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完善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琪. 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 安徽工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2]郭继东. 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科学. 2008, (1).
[3]黄立鹏.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之理论与构建[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3).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笔者就任中学物理课程教学多年,下面就如何开展物理第二课堂谈点休会.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第二课堂
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认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晦涩深奥,也有学生反映在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错,应用起来比较困难.物理第二课堂可解决这一问题.假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物理概念表现出来,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会变得生动;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去动手完成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调用他们头脑中现有的物理知识,使头脑中烦乱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进行实际应用,不但让学生的解题思路变得清晰,更巩固了他们的知识.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的选择
1.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炼概括.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记下来,还需要真正地理解.
例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动量,冲量等物理问题.由此可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然而,物理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大量地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容易记反、记错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大量地重现和运用物理概念,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的地步.
2.针对实验教学的难点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一切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需要靠实验来证实.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实验过程的注重程度,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针对实验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物理第二课堂可通过如制作模型、实验竞赛和实验知识问答等类型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物理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亲历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
三、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
织
1.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
(1)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做实验是学好物理、培养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知识,所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建立社会调查小组,以若干人为一组,挑选一个社会课题(课题可以由教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开发感兴趣的课题),如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分发一些调查问卷,采访一些周边的人,收集一些信息,最后对所调查的课题做一个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建议,让学生融入社会,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遵守的原则
为了保证物理第二课堂有序、有效地进行,应遵守以下原则.
(1)实践性强的原则
在物理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2)促进教学的原则
物理第二课堂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不应太注重它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更应该注重它促进教学的作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如在开展几何光学的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常会需要一些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是没有这些仪器的,我们就可以寻找不同的办法自己制作一些实验仪器来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既达到了完成实验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从我校第二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深层次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学校应当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完善教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制度,引入“学分制”来完善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办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一、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课数量不足,学生参与面较低
我校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多年,很多老师还没有真正接受第二课堂活动,他们都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额外的工作。部分老师抱着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心态对待第二课堂活动。
另一方面,个别第二课堂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我校原有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规定,各小组的学生需要有一定人数要求就可以正式开课。部分老师单纯为完成任务最多只愿意招收几个人,甚至有些小组只招收三四名学生就不再招生了。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学校总体招生数也就少,这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对我校没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问卷:对于学校第二课堂的安排是否满意。多数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开课情况与平时上课没有区别。在这些学生的眼中,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的补充。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是第一课堂没有讲完的,第二课堂来补。抱有这类想法的学生还不在少数。
为什么老师不开展兴趣爱好和文体方面的课程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广泛,第二课堂知识不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时代需求。从现有的课程来看,大多数教师开设的是都是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老掉牙”的内容,让学生们感受不到新意,也就不想参与到其中去了。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
学生反映之所以不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是因为觉得第二课堂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认为来学校读书是家长要求来的,他来学校学习就是为了爸妈学习,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要学。所以,在学校里什么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问及为什么要参加第二课堂,他们大多的回答都是老师叫我来的,或者是学校安排之类的话,完全没有什么自主的意见。
二、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不重视第二课堂,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这就造成了领导和老师对第二课堂的了解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认识不清。他们普遍认为每周的上课教学才是主要的,是主业。第二课堂属于附业,甚至是负担很重的“负业”。第二课堂可做可不做,最好不做。
2、教师知识陈旧,不能主动学习
为了搞活第二课堂,各职业学校就应加强师资培训。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大都是不愿意或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的。上了年纪的教师因为年长的原因,生理机能减退,精力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降低,他们不想学新知识;人到中年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家庭和学校的压力都很大。他们大多习惯了现有的生活,如果让他们参加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他们不愿意参加;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学校给他们很多担子,他们不仅每天都有教学任务,而且还基本上担任了班主任,有管理学生的压力。如果让他们为了第二课堂而专门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就算是想学,也是没有时间去学习的。
3、学生基础太差,求知欲不强,学校宣传不到位
职业中学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缺少人生目标。2013年我校一份对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一半学生处于“厌烦学习”状态。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就业需要,另一部分学生读书是希望能够升人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迫不得已在学校“混日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知识的获取欲望不强,影响了他们对第二课堂的学习。
三、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提升第二课堂的地位
第二课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发挥着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想体现第二课堂的地位,就必须修改现有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即我们不仅要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而且也应要求学校行政及全体教师也应全员参与第二课堂。
为了能实现师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激励老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要对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和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细则进行修订。应要求行政与教师一样上第二课堂,同时要拉开学校绩效考评各等级的差距,提高第二课堂在学校绩效考评的比重,修改第二课堂学生人数要求。
2、提升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力
学校应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学校还应当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现以纳入教师考核的必需内容,实行定期实习制度。有计划的安排部分老师利用正常教学时间外出培训,动员有条件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类培训,大力推广和发展“双师型”教师。
3、引入学分制,多渠道宣传第二课堂
首先,我们应当扩大招生数量。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水平的高低。如果能招收到更多更优质的生源,相信对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为此,学校应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中职学生免费就读的好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各地多招生,招好生,以此来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引入学分制。要想做好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管理制度。由于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管理细则不严谨,对老师评分人为性因素较大,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缺席无人管,课堂质量无法保障。
即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实现教学的学分制管理,修满学分,学生可予以毕业。其中“第二课堂学分制”作为“教学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合格,学生整个中职学习才合格。在具体考核中,为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将学生平时出勤表现与考核挂钩,如迟到或早退2次计1次旷课,旷课3次或平时表现被评为“差”则“总评”不合格,不能计入学分。这样,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与学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第二课堂的宣传。加大宣传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概念,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第二课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看待第二课堂,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第二课堂的实施。
为了使师生更加了解和重视第二课堂工作,学校应利用多种场合,多种机会来宣传第二课堂工作。从学期初的学校工作计划开始,要将第二课堂相关内容写进计划当中的显著位置。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第一周就组织他们学习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相关内容等。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全校师生一定也能对第二课堂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加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这有助于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彭巧胤 谢相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5期.
[2]《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党创新.《电子世界》.2012年第7期.
关键词:大学生;第二课堂;通识教育;课程化
1概述
“第二课堂”的概念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正式提出,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新词语大词典”中解释到: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而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而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80年代中期,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education,liberal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翻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通”和“识”的解释。目前,美国、台湾、香港及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已将“通识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而以上通识教育所阐述的教育目标仅仅通过目前高校的专业教育是无法全面实现的,而很多学科的知识能力往往蕴含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因此通识教育改革必须大力依托“第二课堂”。
2研究意义及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外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运用大部分只限于课堂的理论课,很多高校虽然目前在通识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创新改革,一是将“翻转课堂”带进高校通识教育课堂,二是借助高校“双院制”体制,在书院中也加大了第二课堂的活动特色化。但是“通识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那么要全面实现此目标,高校不仅仅是将通识教育限定在课堂上,而应该真正的完善第二课堂的规范性。目前医学院校的第二课堂建设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对第二课堂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高校没有从人才素质的全面性角度来认识第二堂的重要价值,在强调第一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认为第二课堂是“不务正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且使得书院没有充分发挥其在第二课堂育人中通识教育的主导作用。
2.2对第二课堂的建设缺少资金投入。主要是在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导致第二课堂处于“边缘化”境地。
2.3最主要的是对第二课堂建设的体系不够规范完整。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课程化管理体制与理论体系,没有深入探索和构建第二课堂的框架体系,使得医学院校第二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教学严重脱节,导致第二课堂没有充分的发挥为通识教育理论课程补充完善的重要作用,致使第二课堂处于低效状态,使得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呈现偏重理论,忽视了通识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目的。
3解决途径
3.1完善学院通识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第二课堂。围绕医学院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形成系列化的、正规化的、课程化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学培养计划与相关标准。首先,规范化管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按照活动的开展形式,设计医学院校活动的划分标准,明确各类活动的形式与开展范围。其次,结合医学院校学科层次,按照不同学年的学情特点,活动的适用性,挑选出能够实现学年培养目标实现的活动,将校级活动与书院级或院系活动进行性质的划分,明确育人目标,归并同类项,将基础性活动划分成必选层次,结合正规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管理与实施,使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具备规律性、层次性、专业性、实效性、科学性及合理性,而不再是随意性的、无规律性的,并实现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全面引导,切实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第二课堂的育人实效性。
3.2完善第二课堂建设的“教师教学、考核管理”评定体系。主要包含两块内容,一块是第二课堂的师资建设,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第二课堂的部分活动导师可由辅导员来承担,另外可聘请校内专业老师,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的通识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另一块是活动导师制度及相关考核评定,可结合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求活动导师针对各项活动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可设定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结合的大纲模式,按照课程的标准学时制定各项活动的教学学时,教师的课酬可按照指导活动实际工作量,结合学校专职教师的课酬认定,并形成一套正规的活动导师教学、考核评定体系,保障第二课堂的有效运行。
3.3设计通识教育改革中第二课堂建设的“学生活动考核、学分认定”保障体系。学生的活动考核认定及学分管理,将第二课堂学分纳入到人才培养总学分,以“课程化”、“学分化”为抓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第二课堂学分方可毕业,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锻炼、拓展与本专业有关的实践能力。活动的“学分化”就是要在“课程化”的基础上根据第二课堂的活动分类,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实效性。综上所述,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对医学院校通识教育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创新意义,使学生不仅在高校“通识教育”中丰富其理论知识,还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通识教育中的优越性,通过第二课堂教育的自主性、创新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使医学院校学生的通识教育延伸到拓宽视野、沟通文理、增强技能、健全人格等方面,最终,进一步的做好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系统衔接,将第二课堂的各类“活动”管理转向“课程化”管理,使“活动”逐步形成正规的课程,对于医学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徐涛.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5):120.
[3]郝明.关于高校第二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8):32.
[4]曹冰雪,杨宝嘉.论高校第二课堂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8):110.
一、研究目标和意义
目标是行为的导向,意义是为结果负责,两者都不容忽视。
(1)研究目标对社会多行业的英语需求进行全面考查和分析,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心理,结合英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特点,分析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第二课堂形式、内容和组织方法等,探索英语技能课外培养的有效建设途径,做到既巩固学生第一课堂所学的英语知识,又提高其以能力为本位的英语水平,实现学生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效提高英语能力以满足实际工作生活的需求。
(2)研究意义把就业导向型英语第二课堂作为一个整体来探究其宏微观建设,将会填补学术界习惯进行学校英语第二课堂单方面研究的空缺,对英语第二课堂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它在实践上有以下指导意义:①提升学生实践英语的机会:针对学生各自的现有英语水平,实现学生就业导向型英语的实践性,弥补第一课堂英语的局限性。②确定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的模式:根据大学已有的英语第一、第二课堂的现状,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需求,明确英语第二课堂的新模式。③研究并实践学生就业导向型英语技能的检验途径:研究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校内外应聘或实习”的途径来检验学生就业英语的技能;实践英语学与用的有效结合,发展符合社会英语需要的高素能人才。④建立科学的管理:结合师生的特长和兴趣,合理地系统组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设立导师制,使第二课堂建设更加规范化、高效化。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1)主要内容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的调查研究:调查社会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对英语的各种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评价、期望及建议;对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完成岗位群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英语技能进行分析研究(。贺晓兰,2009)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对现有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形式和形式比例、具体内容、组织方式、受益学生量、长短处、就业导向性体现、最终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提供现状依据。③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设置研究:依据高校的硬件、软件条件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研究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设置,以“语言表达”、“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证书考试”四个板块为依托模块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④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法研究:研究满足就业能力培养所需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同形式的具体内容;建立突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标准;探索适应学生英语技能培养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方法,实施责任设岗、工作量化,建立英语第二课堂“总负责人—专项导师—辅助人员”的责任落实设岗、工作规范量化的活动安排体系。⑤就业导向型英语技能的检验途径研究:根据重视英语技能的就业岗位,建设检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校内模拟或社会现有的招聘或实习基地;探索利于学生英语技能培养的模拟或实际工学结合途径。
(2)基本观点①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必要又可行,可以组织全方位的活动、建立科学的活动体系、设置板块式的英语俱乐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等把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好。②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既巩固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的英语知识,又拓展提高其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技能,促使其英语综合知识能满足就业岗位中的实际需求。③要让第二课堂的组织转让和参与者都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以创新教育的理念武装头脑,紧扣“就业导向型英语素能培养”这一主题,建立合适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让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走向规范化发展之路。④需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来设置和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活动全过程中贯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原则,组织各种就业导向型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使学生大胆质疑与探索及发展创新思维。⑤设置活动时应加大第二课堂的覆盖面。大学生英语基础、年级层次、兴趣爱好、时间分配等方面均可能有差异,争取每个学生都有大概相等的第二课堂参与兴趣和机会,可有针对性地让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把各学科结合起来让他们都得到就业导向型英语综合能力的最大发展。
三、研究思路
通过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并借鉴国内外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技能方面的优秀成果,调查社会单位对英语的需求和学生第二课堂英语活动的现状,比较高校已开设英语第二课堂不同活动的联系和区别,分组观察追踪部分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并分析总结不同活动对他们英语技能的不同影响,结合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来亲身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英语活动,通过采访或问卷调查来测验学生的能力、个性、兴趣和英语水平、动机及就业期望等方式,分析并归纳有关信息,为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准备线索,以“行动—考察—反思—改进”的轨迹来探索该体系建设的策略(。肖池平、张小青,2007)其中,确立50个学生为两个学期的实验对象,有指导老师进行系统指导和监督,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进行实施,认真记录并监控他们在第二课堂英语活动中的详细工作,纵向、横向比较分析后形成书面资料;同时通过文献、调研、行动、测验等方法为归纳总结准备资源。实验2个学期结束后,进行项目实验小结和阶段验收,整理、分析、综合前期准备资料,对本项目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不断完善详细方案,形成初步研究成果,邀请专家共同研讨。然后推广并验证前期的研究成果,获取第一手资料。根据推广情况,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评,并针对广泛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适当整改。
四、小结
众所周知,语言是学习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交际。但是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在重视第一课堂语言教学的同时,忽略了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特别是在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事实证明,第一课堂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很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则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在课外用英语进行交流,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功能的基础上,如何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使其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已成为医学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当前医学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第二课堂面临的问题1.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生源水平不高,对英语兴趣不佳
从生源方面来分析,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分为两类: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此类"三校生",他们的特点就是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底子薄,根据教学经验与很多调查显示这类学生由于缺乏激励与信心,所以对英语兴趣不高,因而成绩也不理想;普通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特点:他们具有一定的相对"三校生"扎实的英语基础,但由于学习环境压力以及学生其自身心态问题,总的来说水平也并不高。面对这种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现已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略显偏深,可对于基础稍良好的学生教学内容偏浅又让学生觉得无味。
2.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
和其它教学形式一样,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理论依据和内在特点,必须按照其发展规律和遵照一定的客观要求进行,所以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正确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没有配备长期、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尽管有不少英语教师出于职业的本能、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以各种形式对本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专业支持,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应得到充分的肯定鼓励,但这些工作几乎是义务的,随机性比较大,很难保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长期性、系统性和高效性。
3.活动场地等硬件配置不佳,学校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目前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所需要的场地等硬件和设施配备处于学校的边缘化考虑的境地。虽然很多职业院校有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场所,有的场地和设备在所处位置和结构设计等方面比较适合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但这些场所往往被那些非第二课堂的活动占用,第二课堂活动只能在那些非第二课堂的活动的间隙中进行,而且一些场地的使用需要通过教务处、组织部和保卫处等部门层层审批,给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客观上制约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二.有效开展英语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
1.进行英语专题知识讲座
日常教学中,学员经常会问这样一类问题:"记单词的窍门是什么?怎样才能记得又快又牢等。对此,我们可以开展讲座,有针对性地解答学员学习中困惑的问题,使学员通过听讲座,结合自己的实际尽快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讲座也可以谈英语翻译技巧,介绍文学作品、科技英语与军事英语的不同特点及东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背景、风士人情等方面的差异,克服学员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因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语言障碍。这种活动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也可以让学员自己选题,准备材料,就某个专题做简短报告,教员应及时加以鼓励指导。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分层次教学
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个性、学习动机和自身要求等无不是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但过去比较重视学生的共性,对学生的差异研究不够,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天赋才能和兴趣爱好的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必要的层次性。所以我们应该尽量考虑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
4.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学生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