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及差异性特征,其体育文化具鲜明特征,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体育实践、民族精神等相互结合,体现我国的文化内涵。高校体育教育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及应用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及完善发展,有利于学生凝聚力及民族自信心增长,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体育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传播,故此上可知,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仍是现代教育界及体育界需注重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
1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背景
陕西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存颇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陕西本土文化及地域文化在民族文化发展基础上不断发展及完善,从而形成现如今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于当地固有的经济、文化、气候及历史等多因素逐渐形成了以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为背景的体育文化[1],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相互之间的研究是陕西省体育及文化等相关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的有效建设,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学生体育发展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此基础之上,该文主要以大量传统体育相关资料及文献为研究背景,对陕西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及民族传统体育相关内容进行基础性研究,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研究提供客观真实的理论依据。
2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及重要性分析
2.1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道德观念养成现代教育教学中,德育教学始终是各阶段学校教学的核心思想及中心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建设及发展中形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影响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及品质养成。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拼搏发展、坚持不懈以及公平公正等的民族发展理念,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及团队意识的养成[2]。体育活动属于竞技类活动,因此,多数体育项目均需多人参与,学生在体育项目参与及活动开展中便可体现相关团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建设与良好品质养成。陕西省文化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建设与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密切相关性。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跳绳、腰鼓、秧歌等若表现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便可将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各具有积极意义的思维及品质逐渐渗入学校体育文化,各学生通过参与各项传统体育活动便可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促进自身正确价值观养成,促进自我良好道德意识建设,实现自身完善发展。2.2有利于学生心智建设与培养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对于学生的心智良好建设与养成其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神经的发育,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智力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第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身的机体如听觉、平衡等各器官及功能统一调动,各种信息不断输入学生大脑皮层中枢[3],从而可有利于学生大脑细胞供氧量改善,促进学生思维敏捷、心智成熟发展;第三,校园体育活动在开展中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开展中会逐渐实现创造性活动开展,提升自我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了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完善建设。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多种具有不同功能开发性质的体育项目,如:智力项目则主要包含如跑马城、六子冲以及丢方等,而在身体功能锻炼等方面则包含陕西省特色的炮锤、钩镰枪、春秋大刀、翻子拳、通背拳等武术项目,武术是陕西省各区域内所普遍开展的活动项目之一,人们在现有武术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开发与完善,便有了以上具有机体锻炼功能的各武术形式,因此可知,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对学生心智及身体功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3有利于学生美育教育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因此,对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悟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美育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健康身体以及知识技能美的培养,在校园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可采用具有艺术性的动作及语言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体育技能[4],实现美育教育,从而实现自身思维意识良好发展。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应用于学校体育文化中可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功能的完善性发展,如:将腰鼓、秧歌、踩高跷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引入校园,并对其进行编排、组织及训练,使学生在体育项目活动开展中充分感知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及体育良好教学。
3陕西省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3.1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开展缺乏完善性一般而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包含武术、民间民俗体育及传统养生体育三部分内容,目前就以陕西省各校民族体育教学开展现状而言,陕西省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多以武术为主,而其他两项内容相较于武术课程而言所占比例较少,其中具有陕西省民族特色、互动性及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如腰鼓、秧歌、踩高跷等未能实现体育课堂教学,除此内容之外,具有养生、健身等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阶段的陕西省体育教学课程中也未显现[5],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武术类体育项目教学时,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及落后性,难以促进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效发展。3.2学校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缺乏重视性在实际调查及研究中可发现,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并不熟悉,对其相关内容缺乏完善性认知,在学校内并未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活动进行教学及管理。政府部门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缺乏一定的认知,在相关政策及资金等项目中缺乏支持,因此,导致陕西省学校内部民族传统体育缺乏完善性教学及有效性发展。除此之外,陕西各区域各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只重视对武术课程的开展,而对各自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缺乏重视性,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重视,部分体育文化及体育项目得到一定的传承及保护,但该项保护力量有限,因此,各学校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使更多的学生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相关理论等实现继承及研究,从而不断促进陕西省民族体育资源及文化的良好发展及建设。
4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措施研究
4.1科学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长期发展中的优秀文化积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历史及应用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观赏性等特征,但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虽存在众多优秀体育形式,对人类的社会及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资源应用价值,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逐渐出现社会不适应性,因此,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在继承及应用中[6],应根据现展需求,不断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发展现状,借鉴外来体育文化实现文化融合与文化形式、文化内容的创新,不断促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促进其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的应用及开展。4.2组织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民族体育文化艺术节是学校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该形式的开展可有效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承,不断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内容及形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增长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体育发展。在体育文化艺术节开展中,陕西省各学校应注重对自身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培养,表达当代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意愿,以传统文化自身的历史性及文化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中包含陕西内各地区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因此,该体育形式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的学习[7],不断促进陕西省各地区之间的民族交流,促进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的建设,不断实现现代化体育建设要求及建设目标。4.3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需注重对传统体育理论知识及体育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主要从以下途径实现人才高效性培养。首先,各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科目范围的扩增,尽量在现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其次,加强各体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定期对各教师予以培训,定期举行各类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研讨会,增强教师自身的理论及技术能力,同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科研工作,建立完整及适用性较强的评估体系,不断促进各体育工作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加强教学资金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具有更高资格的教师任教,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完善性教学。最后,还可借助各体育组织,充分发挥其重要建设及发展功能,不断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类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4.4坚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及重要形式,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陕西省应立足于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打破条件及规则限制,不断进行创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有机结合,增强赛制、比赛规则及方法等创新及改革,不断促进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由于陕西省独特的地域文化及资源优势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现阶段,陕西省应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断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优越性实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实现我国体育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国强.论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
[2]姜霞,马玥.立足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理论导刊,2010(3):99-101.
[3]翟晓英.陕西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张文娟.面向学校的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的构建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5]李爱琴.河南嵩山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6]辛锡灿.民族文化生态村模式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和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文化;作用
1前言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凝合而成的。每个民族在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为形成和发展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灿烂奇葩,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释放过耀眼的光芒。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摇篮,应该承担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提升身体素质,而且也能使大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用以陶冶情操,由此看来,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分析,希望能使人们正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魅力。
2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功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在适应这些功能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完善和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财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主要功能表现在健身功能、竞技功能、娱乐功能等。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构建丰富多彩的高校体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2.1有利于大学生强健体魄,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体育活动,都以人们的身体为载体来得到实施。体育运动要求人们要直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良好氛围中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以此促进体质发展和机能增强。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健身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功能,因为体育的本质就是强身健体。民族传统体育在产生初期,并非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当民族传统体育从生产劳动、军事活动中产生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劳动或战斗对体力或体能提出要求的时候,健身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历史发展中,并非作为一种健身或体育项目存在,有些是一种娱乐方式,有些是为了宗教崇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各种“文明病”频发的今天,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自然,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便成为人们健身的首选。其中,尤其以武术中的太极拳最具代表性,除此之外,目前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中的生力军,如抖空竹、花毽等。在高校体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充实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发展身体素质,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2.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毋庸置疑,竞争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竞技也是现代体育的基本特征,体育正是通过竞技、较量、比试等形式进行表现。运动员也只有通过竞技比赛与他人进行较量后,才能检验自己的真正实力。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要进行同场竞技,有的还要有直接的身体对抗,还有一些项目虽然不是对抗性项目,但仍需要在事先约定的规则和标准的前提下一比高下,分出胜负。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竞技功能,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日更具观赏性。有些项目正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应规则体系,进行竞技比赛的运动形式改造,才能成为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员,否则只能称作娱乐、仪式或表演而已。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越发激烈,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国际体坛上的竞技角逐也愈演愈烈,希望通过民族智力、体力、国力等方面的比试,在国际之林中具备更充分的发言权。我国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正式迈入世界体坛,并正在为进入奥运会做出努力。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出现在世界体育的竞技舞台。竞技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功能,也只有通过竞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才能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具有竞技色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在无形中提升竞争意识,这对大学生日后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因为日后的社会必将充斥各种竞争,大学生不进则退,通过练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起竞争意识,可以使大学生以更好的面貌适应社会发展,而且也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使命,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3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娱乐方式,提升文化素养
有人说过,21世纪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娱乐是人的本性,也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满足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之后,开始在余暇时光参与体育活动,使得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从而获取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而具有强烈的娱乐性,而娱乐性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甚至在目前较为偏远又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那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他们主要的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才使得它更具吸引力,并逐渐在当今“娱乐至死”的社会凸显优势。体育也是“游戏”,奥运会(OlympicGames)的英文直译就是“奥林匹克游戏”。而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更为完整地保留了消遣和娱乐的游戏形式,加上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普及。娱乐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生动活泼的生命力,因此,娱乐功能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这正好符合大学生的娱乐心理。当今大学生活泼好动,对娱乐生活青睐有加。再加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呈现了五光十色的虚拟世界,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进而忽视身体锻炼,损害身心健康。高校引导大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这些项目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进而回归现实世界,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高校可以为大学生组织多样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太极拳、打陀螺、五禽戏、八段锦等,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健身健心,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可以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逐渐树立起健康的娱乐方式。整个校园也将洋溢着活泼的体育氛围,使学校风貌变得积极向上。
3结语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凭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必将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当今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高校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作用,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用以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使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文化氛围中锻炼身体,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历史反思与体系重构[J].当代体育论坛,2010(10):22-24.
[2]李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搏击,2010(3):75-77.
[3]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70-172.
[4]王玉珠.高校体育文化节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07.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云南高校 体育教学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目前云南除汉族外,共有彝、白、哈尼、傣、壮、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景颇、普米、阿昌、怒、基诺、德昂、蒙古、水、满、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云南的各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继承和发展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开展较为广泛的有武术、赛马、斗牛、摔跤、打陀螺、射箭、射弩、过溜索、霸王鞭、划龙舟、秋千、爬竿等250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目前调查所知,云南高校除少数几所开设武术项目外,大多数高校只是以游戏的形式引入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及功能
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决定了其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综观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及功能:
1.地域性。
环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民族的生存、发展及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与其民族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生活在怒江峡谷的怒族,传统体育“过溜索”是特定地理环境里人们生存的需要和谋生手段,有较强的力度和难度。生活在坝区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传统体育如霸王鞭、划龙舟等则娱乐性较强。
2.季节性。
在我国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是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农业为主的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受到高原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因而生产、生活都与一定的季节相关。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往往源于某一农时节令,并在该节令中开展,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节等活动中都有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从而使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
3.娱乐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悦的情感抒发和宣泄。由于这个特点,民族体育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次体育活动的举行,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盛会。
4.健身性。
民族体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它对改善民族体质,提高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5.传播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这具有传播功能。举办大规模的民族运动会,可以把各民族的传统体育及其文化传播出去,扩大影响,提高各少数民族的知名度,最终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功能将越来越强,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经济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云南高校的必要性
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短时间内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因为其是以学校作为进入中国的突破口。从时洋务派开办的学堂开始,西方体育文化以学校教育为输入口,形成了体操、田径、球类、游戏等西方体育项目在中国学校体育项目中的主体地位,其影响延续至今。可见,我们要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就应当重视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的内容,并且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有着广泛的意义。
1.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各民族的习惯和风俗,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尊,使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而且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容易使学生萌发民族认同感,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转变现今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为现代竞技体育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存的模式。并且民族传统体育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重在强化和优化个体的生命功能,这种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体育,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身体机能,适应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工作习惯,能最好地达到健身的目的。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民族体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背后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宗教等各文化深刻的内涵,具有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并且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4.促进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体育教育的目标是要实现终身体育,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民族体育对场地、时间等没有特殊的限制,并且绝大部分内容为终身性的和民族文化接轨,没有明显的年龄限制,符合终身体育的目标。
三、云南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势与困难分析
1.优势。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边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和发展是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历史发展进程、宗教、习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云南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生长在这种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民族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体育活动、游戏等深深植入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之中。他们在课余、闲暇、聚会等时间中,会自发地、尽情地、欢乐地举行传统活动以衬托活动气氛、抒感、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在高等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和高校体育改革的形势下,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在云南高校体育改革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终身体育思想的普遍建立。目前中小学生从小接受大众体育、终身体育的教育,从小就培养起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这对开展有趣的民族传统体育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外,人们对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关注,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
(2)在当前进行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内容未作硬性规定,各高校可以根据地区、民族特点和学生兴趣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这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教育体系中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加,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开始回归,这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提供了社会心理背景,这种情况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3)高校有较完善的场地、器材设施,完备的体育教学体系,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4)云南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占有相当的比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5)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改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陈旧、教学形式单调的现状,丰富高校体育内容,体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的特色和地域特点。
2.困难。
我们注意到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上没有得到重视,目前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客观存在着一定困难。
(1)目前高校普遍欠缺成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校场地、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某些特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斗牛、过溜索等。另外,目前高校教师欠缺教授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全面开展有较大的难度。
(2)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从小接受的是西方体育文化教育,体操、田径、球类等西方体育项目深植学生内心,要从观念上接受民族传统体育尚需一个过程。
四、云南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构想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系统化、专门化,随着学科的设立,人们将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知识体系,使之成为一门系统化、专门化的学科。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其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构建云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
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发动体育理论界、民族宗教界等相关学者组织讨论,编排适用于云南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材。教材的编写要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性、健康性、兴趣性、发展性原则,力求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体现出多样化和本土化。选择有基础的云南高校作为试点,根据运动项目的地域特征、季节气候、健身价值和人文价值,确立适宜在不同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的运动项目。对试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实验进行研究和总结,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云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
2.改革云南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
(1)转变观念。摆脱西方竞技体育模式的束缚,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性、民族性、实用性,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这一项目在高校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2)打造学校特色体育。走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路子,优选适应于本地区高校特点的传统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并对其进行适当改造。其中包括器材的改造、组织形式的改造、竞赛(游戏)规则和竞赛方法的改造,通过对原有的活动项目进行适当改变、包装、重组,以适应教学对象和教学场所的需要。应注意的是改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应尊重各民族的,实施时教育学生遵守民族习惯,把安全放在首位。
(3)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它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更适合在校外开展。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外文化氛围,利用各种民族节庆、艺术节、体育节、游戏节等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将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4)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宣传栏,利用黑板报、专栏、专家讲座等形式,介绍不同民族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5)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派教师进修学习,邀请国内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讲学授艺,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赵静冬.云南省特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2]云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3]胡小明.民族传统体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后奥运时代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发扬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84-03
引言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奥林匹克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某个领域,它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以世界上不同民族原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本文在奥林匹克全球化的语境下,从文化多样性视角重新审视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要在奥林匹克强势文化笼罩全球的环境中立足,必需发掘自己的精髓,传承并发扬不同于其他体育文化并且在某些方面凌驾于他者文化之上的精粹,需要本民族体育文化的特色与特点,并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优势文化,是不同于他者文化的瑰宝。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价值与功能
相比竞技运动过度商业化、职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本身所具有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既弥补奥林匹克运动的先天不足,又能使人感受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属于大自然,遵从自然规律的科学意义。提倡探索体育人文观的过程,其实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离不开体育人文价值观的确立。以西方体育为参照系,反观中国古代身体活动,会发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生俱来的和谐价值,顺应了后工业时代体育的需求。它是自然经济基础下产生的原生态体育,为后现代休闲娱乐的回归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原料,顺应自然的和谐价值、体现多元的文化生态价值、其游憩养生特征都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繁荣提供可能。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竞技,富有进取心、积极向上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竞争是人类自进化起经自然选择验证的崇高精神品质,人类自诞生至现在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种顽强的竞争精神,作为自强不息的民族,奋发与竞争的精神价值将是民族传统体育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生产劳动、宗教祭奠、军事战争等有密切的联系,但仍然具有竞技的本质特征,同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价值功能。
1.1 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凝聚与民族识别功能――文化多元化在民族中的完美呈现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和标志,体育是一种按照人的目的、意志、理想去占有、改造自身自然地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合规律性的活动。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直面国人身心的康健。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主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侵染,始终没有突破其束缚。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体现于民族日常生活中,渗透到民众的观念里。它是构成民族精神的必要因素,是一个民族成其为民族的充要条件。它体现着民族内认同的情感需求和民族间的区别。它是彰显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与民族个性的物质载体,它是体现民族自豪感的标志,是体验民族自豪感的身体行为方式。
1.2 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娱乐价值――现代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渴求与呼唤
当今社会的高度竞争,工作、生活、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与压力同行的是各种生理与心理疾病,亚健康人口数量巨大,大量病态的社会人忍受着现代文明病的侵袭,地球在变得相对越来越小的同时,人们的内心却越来越封闭,“宅”是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本能的一种反叛现象,虚幻的网络正越来越严重地侵袭着真实的生活,社会性的降低对人类发展是危险的。现代人享受恬淡闲适欢娱生活情趣的能力越来越差,一方面是后工业时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摒弃造成的,要唤起人们对享受美好生活体验休闲娱乐生活的动力,极具休闲娱乐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一剂良药,现代人在极力追逐与享乐自然科学带来文明的同时,更加需要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成果的滋养,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侧重于“身”的现代文明,也离不了侧重于“心”的传统文化。
2 民族传统体育的出路
体育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华夏民族的身体文化,是东方身体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先民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所创造的珍贵的民族文化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价值。然而,在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却逐渐失去了其主体地位,甚至由于长期遭受冷落而渐渐走向消亡,归根结底是族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知度的淡漠,族人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可度的降低,以及对本民族文化归属感的削弱,民族对于少数民族同胞来说,已经仅仅成为获得某些补助、补贴、加分的工具。传承出了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年轻一代人已经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他们的父辈有的只会本民族语言的片言只语,有的仅处于对自己祖辈的情景回忆与幻想。
意识决定行动,没有深刻意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流失是毫不在乎的,就不可能懂得珍惜,民族意识的淡化造成民族传统文化的严重流失,自我民族认同感越来越低,导致民族意识淡漠。
2.1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与民族文化犹如树根与土壤的关系,没有民族文化的滋养、哺育,民族传统体育不可能生存,更不可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没有传统体育的盘根固守,民族文化就面临流失的危险。
2.2 本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基本道路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扬与传承离不开本民族百姓的了解、学习、参与及继承,即首先应该使其本土化,这样说其实有点自相矛盾,但现实就是这样的,我国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同胞的青少年一代甚至中年一代人已经不会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了,语言这一基本文化要素不能传承意味着生活经验传承的最基本方法(即口口相传)这一环节出现了断层,更不要说接下来的口传身授环节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失去本民族的语言即失去了本民族传统的思维习惯与意识形态,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在民族之林退化成“泯然众人矣”,最后也只得万般无奈地看着消亡。
2.3 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主要方式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2000年《新世纪:祝福篇》中说:“奥林匹克运动,首先是一个教育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早已证明其蓬勃的生命力,民族传统体育要焕发生机,必需使其成为教育运动。这里的教育运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是大教育。这种大教育需要由政府自上而下的引导来实现,政府部门宏观的政策引导及宣传可以有效弥补民族意识淡漠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出资带动及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解决当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被边缘化的切入点,少数民族群众不能在深层次意识里去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有赖于政府强有力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的支持。笔者认为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即自我反思促进自我成长),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里祖辈父辈的讲述和带动是对后代的最基本教育,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热爱运动的家庭祖祖辈辈都近乎狂热地喜爱本民族的传统体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势必会对家族热爱的运动感兴趣,进而积极投身其中。一个个家庭组成了社会,家庭氛围演化为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同时,反过来社会大环境又强化了家庭氛围。家庭教育传授的是各种经验,学校教育教授的是知识、理论、文化,学校教授的理论文化知识激活家庭传授的各种经验,同时,各种经验通过理论文化知识得到升华,再通过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实践得到检验、验证,升级为自我身心体验。我认为文化就是通过这一过程得以传承与发扬,同一道理,体育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华夏民族的身体文化,是东方身体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要得以发扬传承离不开教育,因为传统本来就是生活经验的传递过程,是上一代传授给下一代的教育活动。
3 结论
在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健康意识的深层次觉醒以及体育和人们生活质量联系地越来越紧密,这种碰撞和冲突将会越来越尖锐。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日趋强烈,21世纪的中国社会进入一个休闲娱乐时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独具的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价值理念非常契合当今时代对健康的理解与要求。后工业时代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及对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求,都在呼唤偏重养生、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回归。
我国五千年历史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生产斗争中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提炼,形成了武术、摔跤、射术、拔河、高跷等一大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取自于民间,来源于生活。通过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很多都已成为规范化的体育项目,并渗透到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民族传统体育蕴含技艺、健身、益智于其中,寓朴素的哲理于一体,延绵五千年,演绎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如以武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项目,让人们在实现身体锻炼的同时,领略到中国传统道德理性及和谐统一的精神。武术以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等功效,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另外,精彩迷人的舞龙、各显神通的竞技、节奏明快的各民族舞蹈都是融健身、娱乐、趣味、艺术性为一体的体育娱乐项目。这些民族体育娱乐项目使运动者和观赏者得以愉悦身心、调节情绪、陶冶性情,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进了各民族内部及民族间的团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经济增长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经济支撑,外来体育文化的进入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参照体系,市场经济的深入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加体现出经济价值。与此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也面临着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处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区,各种外来文化的进入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巨大的冲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等。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的传承演进而来的。目前,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开发过程中,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挑战和选择,不能转型和适应就不能生存和发展,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会逐渐萎缩和消亡。因此,必须主动寻找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出路,获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的思想逐渐为人民群众和体育界人士所接受。就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民间自发的传统体育活动氛围明显减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正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向现代化经济生活方式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不少新事物、新思想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正经受着新事物、新文化的冲击,比如“自行车”代替了“踩竹马”,“羽毛球”代替了“毽子”,“玩具枪”代替了“竹弓”,显然,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改革的机遇。长期自然经济下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不少活动项目缺乏开展的环境,但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时代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一个急需引导和重视的问题。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
2.1政府的宏观调控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中,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在深入贯彻民族传统体育方针的基础上,应摆正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体育发展中的位置,在重视竞技体育的同时,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大挖掘、整理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力度,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振兴,使更多的民族体育项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加强体育文化的交流,积极培养民族体育文化人才等,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基本的政治保障。
2.2加强宣传和普及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让全国及世界各族人民认识、了解、接纳并参与。利用更多的渠道对自身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宣传,使它们得以保护、弘扬和发展。新疆“达瓦孜”绝技第六代传人“高空王子”阿迪力就是通过媒体将“达瓦孜”绝技推向世界的。坚持小型多样,业余自愿的办法,结合农业节令、民俗节日和乡村文化站的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体育项目。组织各种国际比赛或奥运会是传播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优秀项目推向世界的历史契机。
2.3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竞技体育在近、现代时期引领着整个体育文化的发展。竞技体育充分创造着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文化精神。而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项目的核心思想是非竞技性的。目前,我国多数民族传统体育还带着较强的区域性,竞技民族体育项目的训练体系尚未独立形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赛制和规则缺乏统一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实现全国化、国际化,必然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的开拓作用。
2.4加快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步伐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不能光靠在挖掘和整理中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还要进一步引导和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主体的作用,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新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其本身就来源于民间,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作为“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体育来讲,对场地和器材设施要求不高,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内容丰富多样和内容表达的娱乐性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体质的人群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比如太极拳、健身操、健身气功、放风筝、象棋、跳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显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依据国家体育发展的政策和思路,一方面抓好竞技运动,一方面努力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从而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
2.5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
体育产业的出现是文化和经济渗透的结果,也是社会和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正确认识体育建设和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功能。把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如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民族传统体育用品等都是重要的体育产业,能为本地区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6加强体育人才培养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员的培养,是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实现国际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竞技化和大众化和谐发展,就要加快民族传统的挖掘整理和开发研究,使民族传统体育书面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建设,加快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的形成。现在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开端。为解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可建立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学科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目的地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人才,从而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3结语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异化;规避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1-0083-03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Chinese nation’s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 economic, culture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rises and falls following with up and down of the community. Becau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iving environment changeing and other factor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which combined with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inevitably become different. Therefore, it’s important to discuss alienation and circumvention of Chinese tradiional sporta, then to find out reasons of alienation and ways circumvention. What we d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push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to world.
Key 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alienation; circumvention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我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积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本,是当今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处于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并且被日益消解。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使融合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体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如何趋利避害,已经成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一大课题。因此,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与规避,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
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中,产生阻碍与扭曲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象。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化
传统文化犹如百年老店的产品,是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对文化资源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会导致文化发展的异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西方体育的不断渗透和扩张的过程中,渐渐地成为文化传统被“封存”,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模式是效仿西方竞技体育的。在开发传统体育项目方面,没有围绕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的、传统的、民族的“三方面的内涵进行创新,而只是在竞赛体制和程序化上选择了西方体育的程式,淡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及个性。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及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使得传统武术的“打练结合”渐行渐远。由传统武术的异化演变而成的竞技武术套路,是武术本质和功能的异化。
1.2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异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体育全球化已成为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挑战,一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因为没有学校体育教育的系统继承而被人们逐渐边缘化,西方近现代体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其的认可程度,使得传统体育项目已不再成为人们的唯一选择。新型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异化,也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异化。当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而是为了“现代化”和“功利化”,其价值的异化就产生了。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一定有显著的功利性,但对于特定的族群而言,它确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粹,起着传承、延续、发展人类自身的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在某些人的眼里成了争名夺利的工具。如在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居然出现了男人戴假发参加女子组比赛以及在打陀螺比赛里出现了一群“雇佣军”球员,他们同一个村子的人,多年来被雇佣分别代表不同队参赛。只在比赛时才出钱雇选手以换取好成绩,那平时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了。当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不能体现其娱乐性、休闲性,不再适应现代人类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就会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
2 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原因
由于时代的变迁及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土壤改变,如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混杂,使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精神状态、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构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背景的诸多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当这些变化的因素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就产生了。造成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存环境的改变
“任何一项技术必定与某一种环境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似的技术用于不同的环境,会导致不相同的能产量。”[1]这一人类学的观点对论述生存环境的改变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同样适用。如贵州地区的“划龙舟”、云南独龙族的“溜索比赛”等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和形成与当地人民居住的复杂险峻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藏语称“亚久”的赛牦牛是只有才能见到的比赛。骑牦牛比赛需要一定的驾驭技巧,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参赛者骑技及骑速的比拼,常令赛场气氛显得紧张刺激,有很强的观赏性。由于风格迥异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天然的民族和地理依赖性,很多传统体育项目离开了既定的土壤和环境,便失去了活力和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个性。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蒙古族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骑马放牧逐渐发展到驾驶摩托车或吉普车放牧,赛马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也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现代文明制造了生存环境的异化,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在此背景下也由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逐步演变为满足人们健身、娱乐、教育、竞技、政治和经济等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的嬗变,必然会引起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层面上的认同的变迁、异化与筛选。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的传播将许多先进的思想观念与现代文明源源不断地输入,随着现代各种娱乐方式的出现,民族传统体育以往固有的文化理念被不断地改变,新型的生活方式及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地异化,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显得举步维艰,已经面临加速变异的残酷现实。
2.2 文化环境的变迁
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左右世界的强大力量,它深刻改变了世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结构。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接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从发展的内容和程式来看,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无疑是当代体育文化全球化的焦点,并呈现出明显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特点。其他的传统民族文化,则处于这种强势文化的笼罩下,并且被日益消解。体育文化全球化使得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愈来愈密切,各文化间的互补、互渗现象愈来愈深刻,其文化的认同性不断增强,而在不同文化之间形成的统一性标准,驱使我们在自觉不自觉间运用西方体育的理念影响甚至更改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形成严重的文化等级差异。经济城镇化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弊端,体育文化的异化和现代化严重影响和桎梏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如在当代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原来传统武术的技术、拳理越来越被异化,它原来的文化内涵被过滤。由此可见,我们在接纳西方体育的过程中,因为文化环境的变迁所表现的文化模仿形式,是导致民族传统体育个性异化的最直接动因。
2.3 社会形态的转变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自然经济时代,在整体上适应以农业经济形态为主体的社会,其变异重组、扩充的自由度小。农业文明时期的人类生产活动打着深深的“自然”印记,因此民族体育和内容都呈现出“自然”的特征;而农业社会经济生产自给自足的封闭特点,又使民族传统体育带有强烈的地域风格。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建设开始步入现代化的历史轨道,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社会环境及生产方式的改变让民族传统体育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而产业化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物质生产各部门都在被推向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各种文化精神产品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性被减弱,开展运动目的是为了比赛的胜利,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于是赛场上时有斗殴事件发生。当功利色彩充斥其中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变得庸俗和媚俗,甚至以牺牲原生态文化为代价,缺少或扭曲了真正的民族体育风情。如一些景区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抛绣球时,让接绣球的游客做“新郎”为景区的“职业新娘”花钱买东西,变相收取游客的金钱。社会形态的转变让体育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不择手段“抢金夺银”的事情的发生便不为怪了。而这些异化现象,不会再使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感兴趣,最终会破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 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规避
3.1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趣味性强、设施简单、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适应了各民族人民体育锻炼的需要,达到了提高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着眼于发展群众体育、走健身愉心的民族传统体育生活化道路,是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回归。传统是发展着的,传统是需要发展的。我国现行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因此,应该把握机遇,正确、全面的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理性规避其中的异化成分,使更多的人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并参与其中。历史告诉我们,社会总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为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才得以保持原貌,因此我们应在保证经济开发的同时,注意这些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合理发展。另外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主体正逐步迈向现代化――未来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之一。因此,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文化发展式战略,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和谐的互动,不能违背社会的发展规律。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要依托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否则将变为文化遗产符号。社会的发展、价值观的变化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
3.2 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特色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应有与世界其他文化相同的规律和内容,而且还应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的民族形式[2]。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积累,而且有许多对人类未来有着重要意义的珍贵宝藏。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使自己的民族特色更浓厚,文化底蕴更雄厚,方可争艳世界,为中国和世界体育与文化提供资源与无穷活力。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应以自身价值为基础,跟上时代的步伐,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融入世界,与世界文化共荣。如太极拳,世界上没有一种武技能像它那样,包蕴宇宙至大哲理的太极阴阳观念和八卦生化机理。因为饱含浓郁中华文化和深厚的民族特色,太极拳在世界武林中才大放异彩,并被更多的民族、国家的人们所认同和需要。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文化的差异不能简单地通过分配或重新分配就可简单地实现现代化。因此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时候要尊重这一规律,要注意保护其体育文化的异质性,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注意突出民族特色这个主题,要保持其原生的核心内容。如在利益的驱使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横加蹂躏,以创新的名义到处杂交,弄得最后连自己的纯种血统都找不到的话,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3 拓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途径
3.3.1 以民间活动的方式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首先必须要有扎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由于有很大的表演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再者,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经济条件,结合各少数民族的节假日,重点以表演展示的形式普及符合当地地域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竞技化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是非竞技化的体育项目,都要建立规范的表演和竞赛制度。政府应以廉价甚至是免费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大量直接接触各项民族传统体育的机会,让大家更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为将来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群众基础。那些在我国已流传了几千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以为本民族、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发展目的。只有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与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才能获得发展的源源动力。如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民族体育活动,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带动该民族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也必须建立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之上。在民间举办各种民族体育竞赛活动,直接的收入是出卖门票、纪念品、广告、电视转播权,间接的收益是促进地区旅游、餐饮、服务、商贸、交通等事业的发展。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经济收益,都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3.3.2 以人文旅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娱乐成分,伴随着不断扩大的“人文旅游”市场的要求,以旅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就要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挖掘出来,以民族节日为依托,采取建立民族体育文化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业等,把观光旅游资源与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相结合,要适时地满足游客的要求,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拉动区域性整体经济的发展。如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都是集民族体育活动、物资交流、体育竞技、文化汇演、旅游及商贸为一体的盛会。
以人文旅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善于拓展它的外延和丰富它的内涵。对于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在普及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趣味性和健身娱乐性,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在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健康与延年益寿是很多人追求的,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医疗、保健和康复等功能用于市场,服务于群众的体育消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还应注意不能以满足满足游客好奇心和追求感官刺激而践踏大自然,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3]民族传统体育要得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不能因追求简单、粗放型的发展而进行破坏性的资源开发,并随意杂糅现代社会的因素。而应在开发的同时注意保持其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因为,当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一旦被破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会出现异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它根植于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性格。所以,以人文旅
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对文化环境的保护跟生态环境一样重要。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天一天加深。来自于生产、娱乐,与宗教、祭祀、民风民俗等活动密切相关,通过生产、生活、宗教、节日等活动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研究,让我们了解到生存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形态的改变是其异化的原因。再通过对其异化的认识,进一步探析和思考如何去规避,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态势,并能较好地预测与规划其未来的发展,以满足时展与体育文化多样化的诉求。
参考文献:
[1] 马文•哈里斯. 李培茱,高地译.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54.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民族传统体育伴随着五千年的文化发展至今,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求建构一个较为深入的民族体育文化价值体系,注重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项设现状,着重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功能的探析,在解读人文内涵与体育伦理道德的联系基础上,寻求民族传统体育人文内涵建设及其伦理教育功能协调发展的路径。本文主要从民族传统体育、伦理道德知识以及二者相关研究的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此深化对伦理道德视角下的民传统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伦理道德;教育价值
1、民族传统体育与伦理道德相关内容
1.1定义与性质
定义: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是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
性质:民族传统体育学从学科性质上来讲是认识和研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且具有与体育运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性质。它运用教育学、体育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来探讨和解释民族传统体育各领域的矛盾问题。
1.2学科背景
民族传统体育学涉及到很多教育学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要揭示该学科所研究和解决该领域中的特殊矛盾和根本性问题。因此从学科研究对象的科学界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学属于教育学门类。
2.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但二者的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
伦理道德的内容既伦理规范与道德传统、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以及民事行为与法律规范。是对道德传统与伦理规范的学习,对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民事行为与法律规范的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道德品质和民事法律,引导学生自觉锤炼道德品质、恪守德行规范。是以道德、伦理与法律相结合,探讨社会的德行规范。
3.伦理规范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结合
很多传统文化被掩埋在历史的深渊,在一代又一代的科研者的艰辛探索下,有些历史文化被挖掘出来并得以保护和传承下来,在此更要明确的认识到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峥嵘岁月里,当前所挖掘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等待着我们后人的努力,且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要了解到任何文化变相创新都以继承为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耕时代的血缘宗法伦理道德和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伦理道德两大阶段。前者是以社会整体主义形式为特征;后者以个人为本位,以利己主义为基本原则。如果说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那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产生则是对后者的否定之否定。具体地说,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可以以全新的内涵在形式上肯定农耕宗法发展阶段上获得的以社会为本位的群体精神、社会情感和心理定势等文明成果。
4.从体育专业的视角来看
现代生活方式和西方现代体育的冲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原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项目濒临消亡的危险,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基础已经动摇或不复存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既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科研工作中,科研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民族文化素养。特别要深入了解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内容如:
(1)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本范畴及学科体系问题既:传统武术的范畴及其体系、传统运动养生的范畴及其体系、传统运动休闲与娱乐范畴及其体系。
(2)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传统性、现代性问题既: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养生之道的关系问题、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关系。
民族
5、民族传统体育道德教育内化
体育活动是一种生命自己建设自己,补充自己的过程,它所要成就的目标,是保持增强身体生命力的未来状态。在体育活动中,为达到自觉的未来目标和理想而对自然本能的节制,对身体现实状态的超化,都表现了道德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道德修养的途径就是反省内求。反省内求的实质是通过体认来呈现内在于自身精神之中的完满人性以成人的道德精神修养途径。反省内求的道德精神修养途径的基础是完满人性在于修养主体自身精神之中。修养主体需要经过修养活动才能把完满的人性呈现出来,所以要“修道之谓教”。
民族传统体育的道德教育所说的反省(内省)是通过体认自家精神可以知道本善之性存在于我自身之中,将其呈现以成人。这不是分别主观客观的认知方式,而是一种体认方式。如孟子所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诛正鹄,反求诸其身”。不用通过学习和认知就能获得认识,这是一种体认论,是道德认知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这种恻隐之心不需要逻辑证明,只要向内体认自家精神即可得知。体认到自家之善几何,则呈现出几何,也就成人几何。所以内省在这里是一种体认成人的途径。
6.传统修身养性的道德规范功能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注重伦理道德的社会,人的言行严格的受到传统价值的约束,伦理道德是衡量人的行为好坏与否的标准。长此以往,形成了唯道德价值论,道德上的成就是人生最具价值的成就与此同时,伦理道德的教化价值也日益显现,而修身养性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则是突出在首要地位。如武术、气功、棋类等传统项目中,流派众多,门类烦杂,讲究正宗嫡传和遵循一定的道德价值规范,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强调精神情感,讲究养神、养性、养德。体育是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社会的主流文化必然对该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及内容体系的形成起主要作用。我国传统体育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养生活动消遣娱乐等体系。
(1)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开发都还处在基础阶段,因此从我国民族发展的现状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各民族的体育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使之上升为理论,逐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
(2)民族传统文化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包含了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现在无形的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上,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如何更新传统体育人文内涵建设,使之与伦理道德教育相协调发展,则是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的关键。(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冯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8.3.
关键词:奥林匹克;全球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37-0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承载了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教育、民族凝聚、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和价值。舞狮、蹴鞠、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已被列为世界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证明它对人类文化传承、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奥林匹克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不可否认的是,现今的奥林匹克运动抹上了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东方传统体育正处于被拒置奥林匹克运动大门之外的尴尬境地。从《奥―林匹克》颁布的初衷来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为公平竞争的多文化交融提供舞台,使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向辩证统一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单一化的西方文化充斥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在实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人类的生存资源、知识存库的呼吁声中,代表东方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融势必得到加强。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沿袭下来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体育文化特质和体育文化模式,是整个民族社会文化中最活跃、最积极,影响最直接、最广泛和最深远的部分[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农业文化的产物,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含蓄深邃、朴质内向、天人合一的理念,它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共有的审美理想和文化价值观。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累计多达997项,犹如一个浩瀚的文化宝库。
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1)彰显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和谐。纵观五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每当遭遇外敌入侵,人们奋起保家卫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彰显爱国主义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1840年以来,中国前所未有的遭受着外国列强蚕食之时,无数中华儿女揭竿而起,积极加入抗击外强侵略的队伍中。如清末八卦掌名家程延华因不满德国士兵种种罪行,力抗外国侵略者,最后英勇牺牲;为了雪耻“东亚病夫”的侮辱,霍元甲、叶问等武术名家带头奋起迎战,多次获得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传统武术的近代化过程处于一个激烈的民族矛盾背景,历史上,每当受到外强入侵或外来文化冲击时,人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到民族传统中寻找思想武器 [2]。特别是以传统武术为代表的反对列强的爱国运动背后,中华民族表现出强烈爱国主义、民族主结精神。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情感表达中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使各族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2)独特的健身与养生价值。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独特的健身与健心形式是民族传统体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如今太极拳、风筝、毽球、龙舟、舞龙舞狮等一些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项目已经迈向世界,丰富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受到普遍欢迎。这些民族体育运动简单易行、随意性较强,当喜庆的日子到来时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与民族舞蹈、音乐相联系起来,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体现得更加充分 [3]。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面对的社会关系愈加复杂,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受压抑的心理得不到有效缓解,受压抑情绪不能及时发泄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参与传统体育运动,可有效地愉悦身心、缓解工作压力、增强体质。健身气功、八段锦等独具养生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3)规范当前失衡的社会道德秩序。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善,在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市场交易中,出现了投机倒把、欺骗等缺乏诚信的现象,这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道德秩序。同时,西方人建立在个人享受之上的以追求利益、物质财富的价值观不断腐化人们思想,人们面对这样的现实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建立一个有序的道德体系,和谐的社会,是文明时代人们的普遍要求。规范社会道德秩序,我们可以在传统体育文化中找到答案,如以导引、气功和武术为主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修身养性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被放在首要地位,龙舟、舞龙舞狮、那达慕盛会等,它们都强调对身与心的修炼,注重在礼节、和睦、谦让的环境下对人道德的培养。可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涵的谦让、守信、尊师重长的文化内涵,对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道德体育系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西方化色彩
回顾现代奥运会的历届举办城市可知,到二北京奥运会为止,除停办的三届外,其中有十五届在欧洲举行,六届在美洲举行,二届在澳洲举行,在亚洲仅举办过三届。说明奥运会极少在非西方文化传统的都市举办,这有悖于其发展的初衷。从奥运会的组织程式看,包括火炬传递、开幕式、竞赛程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当前各类竞技比赛都套用这种模式,东方非主流文化传统逐渐被取代或同化。在夏季奥运会28个大项300个小项中,除了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两个新加入的项目外,其余项目都源于西方现代体育,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却绐终被拒奥林匹克大门之外。从各国或各大洲排除的参赛队员来看,多数发展中国家因经济落后,科技投入不够,竞技水平低下,仅在开幕式上有亮相的机会。在注册的10 960名运动员中,实际参赛的人数为10 651,欧洲5 275人,美洲2 009人,亚洲1 864人,非洲869人,大洋洲814人,其中近一半,49.6%的运动员来自欧洲 [4]。西方文化对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充斥,东方非主流传统体育文化遭到抵制,奥林匹克文化无形中抹上了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逐步走向单一化。
三、奥林匹克全球化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1.探寻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对话语境
体育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东西方体育文化间的冲击、碰撞与异化表现得更加激烈。探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之间的对话语境,对实现人类文化多样性,丰富奥林匹克文化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锻炼意志和教育这一点上,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发展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强调对身与心的修炼,注重在礼节、和睦、谦让的环境下对个人道德和品格的培养。可见,两者在个人道德培养这一点上,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具有一致性。因此,适应时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改变自身轻竞技化,重表演、观赏的特点,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拓展生存空间。
2.保护和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资源
从文化的变迁来看,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取决于他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以及他所能利用的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面对体育全球化的挑战,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被人们淡忘而被边缘化,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即将失传 [5]。要保护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首先应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后工业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途径、推广策略、现代化转型。报刊、影视、网络等现代化传播媒介应承担起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使人们觉得民族传统体育就活跃在自己的身边,加强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省就于2007年5月将22个少数民族的207人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的民间文化类别就涵盖了民族传统体育,该举措对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推动作用。
3.加强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与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有学者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应该是多元文化互补、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奥林匹克运动才能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 [6]。不可否认,奥林匹克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纳和融合了东方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东西文化交流中,奥林匹克运动为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展示提供了平台,这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主流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带来了良好契机。东方传统体育倡导“和谐”运动观念,追求礼仪的表达,注重调心、调身的内在修炼,将为丰富奥林匹克文化体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价值追求迥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可有效地弥补两种文化形态间的不足。提倡人文关怀、性命双修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是现代奥林匹克文化需要吸纳和补充的新鲜元素。
4.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性的文化教育。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所孔子学院,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汉语热,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迎来了良好契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应利用这一契机,依托学校来完成,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阵地。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条规律,即现代流行的西方体育及东方的柔道、跆拳道都首先在其国内大、中小学校得到普及,再进一步推向世界的 [7]。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保护与传承,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还是将其纳入各级学校体育教学,让学生参与到传统体育中,建立深厚的群众基础,保证其长远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好的健身与娱乐功效,将其纳入全民健身体系也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当前主要依靠节日庆典、宗教仪式、村寨间竞赛等活动获取传统文化观念和知识的人们而言,无疑使这种知识习得渠道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刘远航,任作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89-92.
[2]周伟良.近代武术史中思维方式的嬗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4):26-29.
[3]李凤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J].农业考古,2009,(6):220-222.
[4]悉尼奥运会各大洲参赛人数.国际奥委会,Highlights week 6,5-11 February 2001.
[5]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教育; 教学特点; 作用
前言: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性的积极意义。它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社交和竞技等多项功能对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兴趣,及加深当代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有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
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目前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导致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濒临消失,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成为当前每位教育者、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2.在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特别是边远乡、镇地区,现有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健康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加上少数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以及部分教师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阳光体育”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使得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愿进行体育锻炼的现象日益增多。导致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的趋势。
因此,开发和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给学生去探索、去了解、去学习、去掌握使学生有兴趣学,达到锻炼目的。多在体育课及第二课堂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更好实施“阳光体育”好方法之一。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各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它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展现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鲜明生动地反应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面貌。民族传统体育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民族传统体育简便易学,对器材场地要求不高
场地就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手拿起农具或生活用具即可加入到活动行列中。可见其简便易学易于开展。
2.民族传统体育集文化、娱乐、体育于一体
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不同,它的活动内容涵盖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这些体育活动多在喜庆节日或丰收农闲、恋爱社交、宗教祭祀中进行。因此它具有文化、娱乐、体育融于一体特点。
3.民族传统体育古朴粗犷,独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因为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生活,来自民间。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不断交流、传承并逐步发展,它反映了生活,锻炼了身体,得到了保留。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
民族传统体育分类的主要原则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来划分。以歌舞伴乐为形式的称之为娱乐类;以对抗竞争为形式的则称为竞技类。
1.娱乐类
有壮族的打扁担、会鼓、舞龙舞狮;土家的摆手舞、板凳龙;苗族的跳芦笙;黎族的跳竹竿等等。
2.竞技类
有壮族的抛绣球;僳族的射弩;回族的武术;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骑射箭;傣族的划龙舟;侗族的抢花炮;朝鲜族的秋千;高山族的竿球;土家族的跷旱船、拔腰带等等。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选择
在内容的选择上重视民族体育内容和乡土体育内容,并提倡教师的创造性改造和学生创造性学习、运用,通过参与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让学生在参与运动项目的同时,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较好的本质教育。
1.根据本地方的特色开展教育教学
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材时,应在不忽视体育运动给人健身方面的价值时,同时重视内涵于体育活动中的文化价值,利用传统体育的文化促进人的道德形成,社会化以及个性发展。如:我县所为壮、瑶族的聚集县,我们利用县里举办的几届体育文化旅游节表现项目打扁担、会鼓、打陀螺等几个表演项目为核心,积极开展了“打扁担”这一项目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目前在校女生有一半以上的女生会“打扁担”的基本打法及会打一些简单的节奏,还有少部分同学会自编简单的打扁担表演动作。这既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丰富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学生身心得到愉悦目的。
2.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少数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比赛
在这几年参加市里举办的少数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比赛,我们县特别是我们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成功举办了几届少数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的比赛。经过这几届的举办,在抛绣球、踢毽子、走板鞋、射弩等四个项目形成了很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基础上我们还成立了俱乐部。大大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
3.以大众学生为主,以继承传统体育项目为辅
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去探索去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条件、 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如:射弩项目,很多学生对这一项目很感兴趣,但是这一项目训练经费开支很大,所以我们主要是把这项目继承下去,根据经济条件逐步推广;在如:踢毽子、毽球,我们先给学生用自己的废旧用纸自制纸质的毽子来练习基本的踢法,等熟练基本的技术动作后在几个同学一组共同买专用的毽子、毽球来锻炼身体,这样既减轻了经济的负担,又开发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最主要是达到了大众锻炼的目的。让“阳光体育”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总之,在体育教育强调“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前提下我们教师更应该多挖掘多一些民族传统体育贯穿到学校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能多锻炼、多健康;同时给学生对传统文化多了解,有助于青少年全面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民族文化,把握民族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能让学生了解我们,更是对本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一席之地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终身体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