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概述
S100蛋白是一组低分子量的钙结合蛋白.可溶解在pH7的饱和硫酸铵溶液里,故命名为S100蛋白(S代表“可溶性”,100代表硫酸铵的饱和度)。S100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12×10,其氨基酸序列在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与钙调蛋白及其他EF手型钙离子结合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S100分子不含任何糖类、脂类和核酸成分,是由同分异构的两个亚单位(α,β)组成的同型二聚体或异型二聚体,其聚合作用主要依赖于疏水作用力,可分为三个亚型:S100A0(αα)、S100A(αβ)、S100B(ββ)。不同的S100蛋白含有类似的氨基酸结构域,在氨基端和羧基端均含有疏水区,在每个亚基的羧基端均含有1个EF手型钙离子结合区,当与钙离子结合后,S100蛋白构象发生改变,暴露出其与靶蛋白的结合位点,进而通过与相应的靶蛋白作用发挥生物学效应。Zn与S100的组氮酸残基结合后可以诱导S100分子羧基端构象的改变,从而增加氨基端钙离子结合位点与钙离子的亲合力。
人类S100的β基因有3个外显子组成,第一个外显子在5端非转录区,第二和第三个外显子分别编码一个EF手型钙离子结合区。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21q22.2~21q22.3区域。此区的基因重复可引起Down综合征。人类S100的α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1q21区域。在肿瘤组织中此区的基因常常频繁重组,从而引起S100基因表达的失控。
S100蛋白各亚型在人体分布具有相对特异性,其中,S100A0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细胞中,S100A主要存在于横纹肌、心肌和肾脏,S100B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和许旺氏细胞。生理量的S100B作为钙传感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调节蛋白激酶C和钙调蛋白的磷酸化及RNA的合成。从而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作为细胞内的正常成份参与细胞内外钙离子水平的调节:具有神经营养作用,促进神经的生长和损伤的修复。由于S100B的分布特性,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或脑脊液中S100B水平与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相关性,作为脑组织损伤的神经化学标志物,逐步应用于临床。
2 S100B的临床应用
2.1 S100B与脑血管疾病:生理剂量水平的S100B具有神经因子样作用,但过度表达则对神经元有害。Hu J等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中加入微摩尔浓度的S100B,刺激NO合酶的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增加.培养48小时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细胞数百分数明显增高.证实S100B通过NO途径诱导细胞凋亡。Matsui T等研究发现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中,梗塞体积在24小时内迅速增加.在随后的144小时继续增加,而其脑脊液S100B浓度呈双相上升.这可能反应了缺血核心区星形胶质细胞迅速释放SIOOB以及随后在周围区反应性星胶质细胞合成SIOOB增加。这些结果表明S100B可能参与了梗死周围区的炎症反应,是导致延迟的梗死区扩大的细胞冈子网络中的重要一环。Leffane等等用免疫组化定量测定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tt)模型中引起的血管痉挛的S100蛋白家族成员的表达及其作用,发现S100B、S100A2表达显著高,表明S100B、S100A2参与SAH后血管痉挛的病理过程。Barger等研究证实S100B刺激神经胶质和神经元细胞的钙流量,导致细胞内游离钙增加。Grasso等在实验性SAH家兔模型脑脊液中检测S100蛋白水平,发现神经系统状况较差、皮质神经元损伤数量较多的家兔S100蛋白水平较高。这项研究还证实在实验性SAH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保护剂的作用。
S100B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应用方面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外周血S100蛋白浓度与神经功能缺陷及预后的相关性上。S100B蛋白进入血液是通过破坏的血脑屏障。这样,脑血管病人外周血SIOOB蛋白浓度增高可能是脑血管病病理过程中.胶质细胞坏死释放S100蛋白、活化后合成S100蛋白增多以及血脑屏障破坏的共同结果。
Abraha等研究了68例缺血性脑卒中(IS)、13例原发性脑出血(PIH)及51例年龄、性别、种族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组(C),发现PIH组、IS组血清S100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S-100B与Alzheimer病(AD):AD特征性病理改变是神经炎性斑(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老年斑由退行性变的神经轴突围绕淀粉样蛋白的核心所组成。用银染色及刚果红染色可显示,其数目与痴呆程度成正比。
生理情况下。S100B是学习记忆不可缺少的分子基础,SIOOB通过升高NO的水平诱导LTP形成,并影响突触的可塑性,参与学习记忆的完成。但过高地表达SIOOB,作用适得其反,引起递质系统的紊乱和突触的病理改变,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Gerlai等㈣观察转基因鼠星形胶质细胞过度表达S100B,其空间学习能力缺乏。非空间学习能力无明显变化。这一结果与后来的研究一致。
【关键词】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依帕司他;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03-02
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目前仍不清楚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1】。有相关报道称【2】,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由于多元醇代谢途径被慢性高塘过度激活,使得细胞内的果糖级山梨醇出现过度堆积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神经纤维。依帕司他属于一种抑制剂,其有效的对多元醇代谢途径进行抑制,减少果糖及山梨醇的生成,防止其对神经纤维造成损害,进而达到对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目的【3】。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中,心率变异性属于最为重要的指标。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两种药物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并将其治疗结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对象,经患者同意,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各40例。在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7例,女患者13例;年龄为25至65岁,平均年龄为(45.52±20.21)岁;病程为2至15年,平均病程为(8.56±6.55)年;其中有7例Ⅰ型糖尿病患者,3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年龄为23至67岁,平均年龄为(45.12±20.98)岁;病程为3至14年,平均病程为(8.43±6.74)年;其中有5例Ⅰ型糖尿病患者,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此80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属于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症状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为格列美脲,在用餐30分钟前服用,每天一次,每次2mg;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添加依帕司他进行治疗每天三次,每次50mg。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2星期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果后,对其结果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及心率变异性状况进行观察。其中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与常人无异;有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恢复,与常人基本无异;无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甚至有加重的迹象。根据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利用Medilog Ex-cel三通道Holter分析系统将心率变异性变化状况分为五个指标,即SDNN、SDNN5、SDANN、RMSSD以及PNN50。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治疗麻醉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后结束,均准确无误的录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为计量数据,对比方法为t检验,当p
2 结果
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变化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表1: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变化状况对比( )
组别 例数 时间 SDNN/ms SDNN5/ms SDANN/ms RMSSD/ms PNN50/%
实验组 40 治疗前 (110.62±10.52) (39.75±7.12) (99.71±16.62) (39.12±9.82) (5.43±3.12)
治疗后 (132.82±11.34*#) (50.62±8.71*#) (118.37±20.64*#) (52.37±13.96*#) (10.42±2.21*#)
对照组 40 治疗前 (110.47±9.82) (40.82±6.91) (100.64±117.32) (39.43±10.17) (5.34±2.87)
治疗后 (113.61±10.81) (43.34±6.16) (103.97±18.37) (41.82±9.71) (6.82±3.82)
表2:两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40 20 17 3 37(92.5)
对照组 40 15 10 15 25(62.5)
3 讨论
在临床内分泌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糖尿病,糖代谢如长期处于紊乱时,会导致细胞物质出现堆积现象,如果糖、山梨醇等,极易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进而新城了自主神经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4】。依帕司他属于一种抑制剂,其能对山梨醇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对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进行改善,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就是依帕司他【5】。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及其活性都可通过心率变异性反映出来,在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进行判断时,其中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心率变异性变化状况,其也是对疾病预后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通常反映心率变异性的指标分为五种,即SDNN、SDNN5、SDANN、RMSSD以及PNN50。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了依帕司他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综合以上所述,依帕司他能够有效的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并且较常规降糖药物治疗效果更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明松,彭聪,谭D等.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3):408-409.
[2]王杨,刘畅.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93-95.
[3]赵方宏.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86-1487.
关键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组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能力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肿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建立的肿瘤流行病学监测及最终结果数据库、西班牙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挪威和瑞典的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最新数据表明欧美人群的NETs发病率大约在2.5~5人/10万人[1-2]。过去30年,NEN的患病率从1.09/10万人上升到5.25人/10万人。相比其他肿瘤,NEN的增加更为迅速,这可能与诊断技术的改善、疾病意识的增强、肿瘤筛查更加频繁以及环境因素有关。我国尚没有NEN发病率的相关数据。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是最常见的NEN类型,约占所有NEN的65%~75%[3-4]。
长期以来,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命名和分类上存在不少混乱,为了达到规范的诊断,2011年4月我国病理学家了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5]。本文的所有命名均采取了这一最新命名方式。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步骤包括:首先通过对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的免疫染色确定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在标记物的选择上将通用标记物突触素 (Synaptophysin,Syn)和铬粒素A推荐为必需选项;对于肠和胰腺的一些细胞所分泌的特异性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等可作为备选,以明确某些特殊的肿瘤类型。其次必须按组织学和增殖活性明确肿瘤的分级。肿瘤的增殖活性通过核分裂象数或Ki-67阳性指数进行评估。本文对47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回顾,并使用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进行分类,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此类肿瘤诊断的规范和准确把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1~2013年确诊的47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年龄12~79岁,发病部位依次为直肠17例,食道12例,阑尾10例,十二指肠4例,胃3例,结肠1例,暂无胰腺病例。
1.2方法 所有标本均常规4%甲醛固定、脱水机脱水、石蜡包埋,4靘厚切片,行常规HE染色、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修复采用高压蒸汽修复,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单克隆抗体工作液CgA、Syn、CD56、Ki67,DAB显色。并设立阳性对照。光镜观察。
1.3结果判定 运用2011年4月我国病理学家了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对肿瘤进行分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gA、Syn、CD56胞浆呈棕黄,背景不着色为阳性, Ki67核着色为阳性。评分标准50%(+++)。
2 结果
2.1临床资料 47例GEP-NEN中,发病年龄12~79岁,发病部位依次为直肠17例,食道12例,阑尾10例,十二指肠4例,胃3例,结肠1例。临床表现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和有无出现激素引起临床症状可将GEP-NEN分为非功能性和功能性。非功能性多表现为发病部位肿物可能引起的占位症状。功能性则由于分泌不同激素引起相应的内分泌症状。内镜下多表现为光滑园形的隆起。
2.2病理观察
2.2.1巨检 肿瘤大小直径1cm~8cm,一般呈结节状,多位于粘膜下表面粘膜常完整,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多呈淡黄色。
2.2.2光镜
2.2.2.1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ur,NET)多为小而一致的肿瘤细胞,核较规则,个别情况下胞浆透亮。排列多呈彩带状、小梁状、微腺体、岛屿状等排列方式,血管丰富。
2.2.2.2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多由小细胞或大细胞组成,有时具有类似神经内分泌瘤的器官样结构,有显著核异型性
2.2.2.3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gonad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MANEC):见腺上皮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两种成分的任何一种至少占30%。
2.2.3免疫组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gA、Syn、CD56胞浆呈棕黄,背景不着色为阳性, Ki67核着色为阳性。评分标准50%(+++)。
2.2.4分类运用"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分类后,NET35例(G1级22例\G2级13例)、NEC 7例(G3级)、 MANEC 5例。
3 讨论
3.1病理诊断
3.1.1免疫抗体选择 突触素和嗜铬粒素A(chromogranin A,CgA)为必须进行的选项。突触素是一种直径40~80nm透明小泡的整合膜蛋白, CgA是一种直径大于80nm的大分泌颗粒基质中的蛋白,突触素的特异性不如CgA高,因此,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时,需同时检测突触素和CgA。突触素和Cg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是用来证实瘤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所以只要有定位准确的阳性反应,不需要半定量评价阳性强度和阳性细胞数。
3.1.2分类及分级标准; 2011年4月我国病理学家的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主要内容如下:
3.1.2.1分类 A,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ur,NET)包括NET1级(类癌,carcinoid)和NET2级;B,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包括大细胞NEC和小细胞NEC;C,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gonad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
3.1.2.2分级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应按组织学和增殖活性分级,增殖活性分级推荐采用核分裂象数和(或)Ki-67阳性指数两项指标,分级标准见表1。
3.1.3病理诊断结果 NET35例(G1级22例\G2级13例)、NEC 7例(G3级)、 MANEC 5例。长期以来长期以来,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命名和分类上存在不少混乱,使用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对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分类及分级,在临床诊断中便于掌握。同时使用标准规范的诊断语言便于交流,更能规范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3.2治疗与预后 目前,GEP-NEN 的治疗是在个体化基础上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其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介入治疗、肽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
3.2.1细胞毒药物可用于一线治疗分化差(Ki-67指数>2O )、进展快速的GEP-NEC。
3.2.2分化良好的GEP-NET对传统的细胞毒化学治疗药物总体不敏感。生物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GEP-NET治疗的研究热点。GEP-NET 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和SST类似物治疗。
3.2.3预后 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GEP-NEN通常进展较缓慢,预后较好,5年存活率为50.4。约半数GEP-NEN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但即使发生转移,5年存活率仍可达21。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转移情况等。
4 展望
目前,我国还没有较为权威的中国GEP-NEN 的发病率数据,首先,在病理诊断的规范分类和分级上先实现规范、统一。便于统计和交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全国多中心、多学科合作下,能获得中国GEP-NEN 的发病率数据、建立中国GEP-NEN 随访数据库,开展高水平的治疗临床试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诊治指南,以此提高我国GEP-NEN 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Yao JC. Hassam M, Pham A, et al. One hundred years after "carciould",epidermis of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neuroendocrine tourmors in 35,825 c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clin Oncol ,2008,26:3063-3072.
[2]Garlia-Carbonero R, Capderla J, Crespo-Herrero G, et al. Incidence.Patterms for out-come of gastrornteropancveatic heuroerdocrine tumors (GEP-NESTS).Ann Oncol,2010.21;1794-1803.
[3]Modlin IM, Oberg K. Churg DC. et al. Gastropancreatic heuroendocrine tumours Lancet Oncol.2008 9;61-72
关键词:神经内科;实践教学;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19-02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科学,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科学指导临床实践。具体包括五个步骤:(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全面、准确地收集证据;(3)找出当前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
一、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循证医学理念教育的重要性
站在医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循证医学与我们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有许多不同之处,循证医学是为了解决临床发现的重要问题、去寻求已有的最佳证据,并通过评价分析这些证据,最后利用评价结果来指导临床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理论及方法,在医学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可以帮助医学生建立科学的、正确的医学观念,并为其今后所从事的临床工作夯实基础。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首先接受的就是临床实践时期,包括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对临床专业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有着先入为主的作用,更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循证医学的教育理念及思想提倡进行独立思考,并尽量调动个体的求新和创新意识,具有挑战性、主动性及终生性的特点。因此,很多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提倡应尽快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临床医学教育体系,让它成为提高临床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从临床实践即见习及实习阶段开始渗透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思想和方法非常有必要。
很多医学教育者们因此也注意到此种契机的重要性,在临床医学课程学习中积极贯以循证医学观念。发达国家的临床医生、护士已基本形成根据临床研究依据来处理临床问题的观念。澳大利亚等国已将循证医学纳入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国内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已率先在国内尝试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本科生的教育中,但国内医学教育尚未引入循证医学课程,仅在医学临床课程中有一些循证教学方法探讨。如杨新玲等将循证医学引入神经病学进行教学改革初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昆明医学院游晶等人将循证医学引入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帮助医学生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大大提高传染病学教学的效果和医学生的能力。重庆第三军医大景涛在见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典型病例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引导医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想一下,如果在医学生刚刚接触临床医学课程时就贯穿循证医学理念,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效仿循证医学具体实施步骤,那么当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时,不就有更加良好的基础去应用循证医学模式解决临床问题吗?
二、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神经病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等神经内科疾病日益增加,《神经病学》这门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凸显重要。但是大部分医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时比较困难,原因如下:一是神经系统的解剖比较复杂,通过单纯的文字学习不容易理解。二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且比较抽象,形象化不足。三是教学形式主要是为挂图和板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的效率低下,严重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神经内科实践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将循证医学理念有机地贯穿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践全过程,利用循证教学模式将既往脱节严重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连贯结合起来,帮助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掌握临床理论与技能,重在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有利于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计算机与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医疗卫生事业优质服务人才意义重大。
三、《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实施方法
在《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理念的启蒙教育,包括循证医学的概念、原则及具体实施步骤,比较传统的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之间的优缺点,逐步培养医学生对循证医学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2.成立《神经病学》循证医学小组,所有成员由具有循证医学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具备流行病学知识,计算机、英语水平较强的临床和基础医学师资组成,经常主动查询阅读文献,能够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上网查找文献并进行评价。
3.做好实践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准备,师生均应具备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意识,主动去学习并熟练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技能。循证医学实施的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怎样准确地提出核心问题,怎样正确使用数据库查找资料,怎样正确快速查找、阅读并利用相关中英文医学文献,怎样寻找评价的最佳证据等。
4.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将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循证小组,步骤如下:(1)提出具体临床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收集证据;(3)评价文献资料并咨询临床专家,找出最佳证据;(4)利用证据指导问题解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学知识,找到现有的最好的应用于病人诊治过程中的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分析。(5)后效评价,每个小组推选学生代表汇报,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5.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进一步引导医学生适应并熟练掌握循证医学模式:(1)准确并恰当地提出临床关键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准确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根据问题查询现在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3)鉴别所寻找证据是否真实、对临床是否重要;(4)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所学的临床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寻找到最好的诊疗方案,并通过整理资料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成为全球共享的学术资源。
6.每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调查与反馈,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更适合医学生的循证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临床现象多提问题,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7.终末评价方法:(1)学期结束时进行考试或实习结束进行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情况问卷调查。(3)学生毕业后与就业单位及学生本人联系,对其在临床工作中继续运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调查及信息反馈。
综上所述,从临床实践开始渗透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非常必要。因此,在《神经病学》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中继续推行教学改革,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和模式,促使教师教育观点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为主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医学教学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ackett DL,Rosenberg WMC,Gray JAM,et al.Evidence 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BMJ,1996,(312).
[2]欧阳新平,田绍文,胡弼,等.生理学教学引入循证医学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4).
[3]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刘文第.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
[5]郭煜,刘杰,金碉,等.论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中如何开展循证医学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
[6]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J].辽宁医学杂志,2001,15(5).
[7]刘建平.澳大利亚循证医学访问纪要[J].华西医学,2000,15(1).
[8]王家良,刘鸣.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9]杨新玲,李雅丽,姚亚妮,等.将循证医学引入神经病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循证医志,2009,9(8).
[10]游晶,韦嘉,杨微波,等.将循证医学引入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J].医学综述,2010,16(8).
[11]景涛.在见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方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
[12]何平平,吴艳平,欧阳新平,等.交互式培养本科护生循证认知与信息素质的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
[13]何平平,欧阳新平,周钰娟,等.帮助在校护生树立循证工作新理念[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
神经病学留学生教学模式自2009年起,我院首次承担了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的本科教育实习工作,神经病学作为一门临床课程,是每名留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留学生的神经病学的临床实习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从汉语教学到全英文带教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我们改革留学生实践教学带来一些思考。
一、医学留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所面临的问题
留学生有一些不同于本国学生的特点:(1)文化背景:我校招收的医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他们普遍使用的印式英语有其自身的构音和表达特点,与国人从小就接触到的美式或英式英语的发音存在较大差异。而绝大部分学生完全不懂汉语,这导致了师生之间语言交流障碍。(2)学习能力方面:留学生由于教育背景不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存在极大差异,知识结构参差不齐。(3)临床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留学生的课间见习、实习等都要在医院医疗环境中进行,学生交流的对象是病人,这对于那些不具备汉语条件留学生来说,仅从带教老师那里获得信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目前,我院神经病学教研室教师梯队的学历层次较高,均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带教条件。作为医学专业教师,当务之急是建立留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实践质量标准,更好地指导临床教学实习。
二、解决医学留学生的神经内科临床实习问题的对策
为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国内外学者提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探索了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法:
1.教师培训经常化。留学生教育,教师是关键。为此,我们尽可能加强教师队伍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的训练。具体措施有:(1)创造留学生教育氛围。坚持每周在科里开展教师英语读书活动及组织青年教师、研究生进行晨读,强化教师口语的训练,在授课中应尽可能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句型。(2)坚持分层带教。为了让教师树立信心,科主任和高级职称教师定期进行英语教学查房;青年教师床旁带教、组织留学生病例讨论、英语小讲课和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留学生专题讲座活动,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能力。(3)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科主任曾由天津医大选派赴英国邓迪大学研修,系统学习世界高水平医学院的教学理念、方法,提高留学生和医学生的授课质量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在神经科病房和卒中单元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对英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医疗体系和神经科的工作有了深入、系统的了解。通过以上努力,目前已逐步在教研室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素质高、外语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教学内容现代化。全程英语教学模式决定了英文教材的选用。目前国内没有适合的英文版神经病学实习教材,所以,在教学的同时,结合国内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及我们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积累的案例,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内容丰富、知识前沿的神经病学留学生英文教学提纲和实习讲义。
3.带教方法多样化。在诊疗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很难理解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知识,这也给临床神经病学的实习带来了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方法:(1)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是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神经解剖学知识、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等神经科基本操作、神经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体征等直观地进行动态演示,进行模拟教学训练,使他们能尽快地了解和掌握疾病及神经病学临床技能。(2)对留学生实习教学的难点——神经系统查体,通过电子模拟人在神经系统查体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习神经系统查体等基本技能。(3)编写了适合留学生书写的神经科英文专科病例,通过病例书写,强化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的学习。在学生问诊过程中,组织英语口语较好的中国医学生参与到留学生教学中,采用“一对一”帮扶模式,中国医学生作为患者与留学生之间的“桥梁”。此方式不仅能进一步加强留学生与患者的沟通,同时还能提高中国医学生的专业英语素养及交流能力。(4)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实习中以锻炼学生临床思维为主,穿插典型的病例分析,以个体病案来揭示普遍规律,并适当地介绍新进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4.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适合留学生技能培训量化标准及临床实习质量考核标准
(1)技能培训量化标准。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内容包括病历书写、专业基本技能、病案分析、人文能力(汉语能力、与病人交流能力、实习纪律等)。(2)实习质量考核标准: 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急救处理;在技能训练方面,掌握神经科病例的书写,神经系统检查和定位、定性诊断原则,神经内科常见病的概况,CT和MRI阅读;示教腰椎穿刺步骤,理解腰椎穿刺基本过程;能对病史、检查结果、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做出简明扼要的综述病历整理;另外,对留学生的汉语能力、与病人交流能力、实习纪律等做出评价。
目前留学生医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医学院校的责任,也是中外医学院校极为重视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如何与患者更好地沟通,尊重患者的隐私,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医生给留学生做讲座,介绍他们从医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医德。
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应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能时刻跟随医学发展的步伐,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以后的从医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Khoo EM.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primary care. Malaysian Family Physician.2008,3(1):42-44
[2]裘晓华.《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2):86-87
[3]Belland B,French B,Ertmer PA.Validity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research: A review of the instrumentsused to assess intended learningoutcomes [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9,3(1): 59-89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内容相对抽象复杂,要求医学生抓住临床实践机会,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的水平。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交流能力、临床技能、临床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1]。
神经内科临床见习在神经内科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历程。我围绕临床见习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近几年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综合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
传统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以带教老师为中心,在查房时带教老师针对患者进行讲解,一般多无精心准备,讲解不系统;学生一味接受,不懂得融会贯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其学习热情削弱。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可能对神经病学理论知识了解清晰,但面对具体病人时,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全面系统地收集病史材料,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更无所适从。
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实现从课堂思维方法向临床思维方法的转变,完成一个科学的临床思维过程。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注重教学查房。在教学中,以患者主诉作为临床思维的切入点,教会他们如何分析,如何鉴别。
不能只停留在检查患者和更改医嘱的层面上,而应针对具体病人,从主诉、现病史讲起,结合专科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意见;(2)积极参与病例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神经病学理论知识解释并解决临床问题,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
2.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医院、脱离病人,则很难掌握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知识和技能。神经内科临床见习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特点是直观性与复杂性并存。
现代临床实践教学需要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先复习该堂临床见习课中要求的理论知识,带着理论知识观察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做到有的放矢。围绕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从问诊开始,由教师指导书写病例,组织讨论,启发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教学意见[2]。
在实习教学中采用以提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加强了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和模拟临床实践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发展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横向、纵向地联系起来[4]。
3.突出临床基本功训练
3.1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是神经内科临床见习的较重要内容之一,内容较为复杂繁多。实习生需要严格训练,使医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各项基本技能。神经系统疾病总是先定位后定性,而定位的第一步就是规范正确的神经系统查体,这有时甚至能直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教师手把手纠正错误,使实习生完全掌握后再独立操作,使学生树立信心,防止因过于紧张而造成操作失误。
3.2增强病历书写能力。
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病例书写过程是以往所学疾病理论知识的回放,也是临床搜集资料的归纳。每个患者都有特殊性,病例分析就是一份病例的精华,是病历书写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优秀医师的基本功,在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中应加以重视。
4.教学总结和评估
神经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概念抽象、病种繁杂,加之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课时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住院总医师在实习生的教学培训中肩负着董要的作用。住院总医师虽然不是实习生的直接带教老师,但是作为住院总医师来讲参与实习生的培养是其工作的一部分。本文就住院总医师如何指导并积极配合带教老师,参与实习生培养的一些观点、体会报告如下。
1 明确专业实习目的和重要性
神经病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由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前期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遗忘较多,有的实习医生认为神经科与复杂的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入门很难,在短短2周的实习时间里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缺乏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实习医生到神经科的第一天,住院总医师就把他们集中起来,及时向学生宣传神经内科实习的重要性,强调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中风、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科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肢体疼痛、头痛、眩晕、抽搐、昏迷等神经科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证候。说明神经科的专业知识在整个临床医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人群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掌握神经内科临床知识和技能是每一位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所必需的条件,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紧迫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
2.1 日常医疗工作中三级查房的带教模式
在现行的三级查房制度中,每一位教师都抓住查房这个时机对实习医生进行教学。在上级医生查房时由实习医生负责病人病史及病情变化的汇报,以此训练实习生语言表达、病史归纳及综合分析能力。上级医生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向实习医生提问,并启发他们去复习、思考,寻找正确答案。同时,及时对实习医生的答案及操作手法给予肯定或纠正。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巩固实习医生所学的知识,教会他们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方法。
2.2 操作能力的训练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除了神经系统检查以外的另一个要求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实习医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难免遇到需要进行腰椎穿刺的病人,而腰椎穿刺术又是神经内科临床最常见操作。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的提供实习医生学习该项技能的机会,规定来神经科实习的每个学生除要观摩临床医师的操作外,还要争取做两次腰椎穿刺术。首先要求实习医生复习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程,再由带教老师在示范腰椎穿刺术的过程中讲解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医生正式操作时带教老师在旁边认真地指导,腰椎穿刺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成绩,纠正缺点。
2.3 神经介入检查的演示及读片会
神经介入检查与治疗的开展让神经内科医生对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与干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实习医生在科期间专门安排了每周星期二上午的手术参观及每周星期五下午的读片会,让实习医生有机会对神经介入这项新技术有初步了解,并通过阅片加深了对脑血管病知识的巩固。读片会由经管医生介绍患者病史并将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呈现,接着由教授对每种检查结果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读片会上所有的检查结果以投影的方式展示,让学生能最为直观的看到教授讲解的内容。
3 重视实习医生对实习教学的反馈意见
住院总医师在每一轮实习完毕时都要诚恳地征求实习医生对神经科实习教学的意见, 包括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带教老师的评分等,以便在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从反馈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的实习医生对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满意的。
住院总医师虽然没有直接地带教实习生,但是由于住院总医师的特殊角色,在科室领导与实习学生间犹如一座桥梁,使住院总医师随时可以发现在实习生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教训,向科室主任提供好的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对实习生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能将科室对实习生的培养要求传达到带教老师与实习同学,全面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宏雁,刘国祥,陈黎明.健全住院总医师制促进外科人才培养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3):191-192.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西洛他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引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或体征。它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殃及到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后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占据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50%以上,让患者身体祸不单行,生活质量低下,同时需要承受经济负担。笔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全部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临床糖尿病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共入选20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男4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9.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4年;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9.3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5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4年。为了试验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感觉阈值测定评分基本保持一致,且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排除对两组试验有差异的其他因素。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满足糖尿病诊断的依据;②四肢感觉异常、疼痛、肌无力的症状;③拇指振动觉失常;④跟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等病症。
1.3 检测方法
两组均在饮食控制、适当锻炼的基础上应用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使空腹血糖在5-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6-10mmol/L之间,有高血压或脂代谢异常者应用相应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口服西洛他唑50毫克 2/日口服;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 粒,每天3 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测肢腱反射及痛觉、触觉情记录下来,3个月后重新检查患者肢腱反射及痛觉、触觉情况,做出对比分析。疗效如下表:
轻度神经病变记为1-4分,中度神经病变记为5-6分,重度神经病变记为7-9分。效果明显:患者患病症状消失,膝腱反射恢复正常,感觉阈值测定减少应大于3分;具有疗效:病症显著减轻,膝腱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感觉阈值测定评分减少1-3分;无疗效:病症无好转,膝腱反射未恢复,感觉阈值测定评分未降低。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利用 ±s表示。对所有满足标准的正态分布规律的数据,进行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利用Ridit分析处理。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的比较
2.2不良反应
在治疗前,检测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四项指标,均属正常。在治疗中有1例患者曾出现少量鼻血,未经过特殊治疗,病情得到好转。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临床医学中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障碍、氧化应激、自身免疫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尚未有一个明确发病机制。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提炼制作而成。丹参有苦味的口感,是一种微寒的药材,同时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功效。三七微苦之感,温和药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冰片性辛很苦,微寒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效。三药联合表现出特色的疗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疗效。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可阻止钙通道、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等功效,在临床医学上常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2]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很好的防御和治疗的效果,调节周围神经微循环系统,使周围神经细胞不在缺氧,具有抑制血管黏附分子的基因表达,是理想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药剂,制作方便,服用简单,在临床上未出现不良的反应,能长期服用。西洛他唑及其代谢产物可有效的抑制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升高血管平滑肌和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发挥抗血小板及扩张血管作用;抑制ADP、肾上腺素、胶原及花生四烯诱导的血小板初期、二期聚集和释放反应。可以减小血小板粘附率,改善血液粘稠度,增加其未捎供血量。同时研究表明西洛他唑提高足、腓肠肌部位的组织的供血量,使下肢血压指数上升等,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对照组比较的结果显示,有效率明显提高,说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洛他唑可相互作用,取长补短,共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具有显著的效果。此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周期短,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本文为廊坊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论文,课题编号2012013093)
参考文献
1.药学知识领域:由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药物分析(包含体内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知识单元构成。
2.临床医学知识领域:由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实验病理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等知识单元构成。
3.药物治疗学知识领域:由内科药物治疗学、外科药物治疗学、妇产科药物治疗学、儿科药物治疗学、神经科药物治疗学、精神科药物治疗学、传染科药物治疗学、皮肤性病科药物治疗学等知识单元构成。
4.临床药学知识领域:由临床药理学、药物应用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药物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药事管理学等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专业知识领域应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学,这是目前课程体系的薄弱环节,属于教材建设的重点内容。
二、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的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包括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供普通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学用。山东大学组织编写的临床各科《药物治疗学》一套7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七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使用,还有其他专业课程教材,如《药物流行病学》、《药源性疾病与防治》等。这些教材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编写人员主要为临床医师或药理学等基础课程教师,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阐述的实用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足,药物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案调整等属于临床用药特色的内容偏少,未能很好地体现临床药学专业专用教材的特点,加之教材的格式不统一,前后顺序安排不甚合理;造成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相脱节,专业重点不突出,内容比较杂乱,与其他学科重复过多,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混乱现象。这些问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在再版时花大力气解决。随着我国临床药师制度的逐渐实施和完善,临床药师专业素质、水平和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教材的主编和编写人员应逐步过渡到由临床药师承担。目前再版的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编写人员,可由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具有丰富临床用药和教学经验)以及药理学专业教师三方面组成,以真正适应临床药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关于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
1.内科药物治疗学
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是内科医生防治疾病的基本手段,更是临床药学重要的专业基础,对于将来从事综合性工作的临床药师来说,是贯通临床医学和药学的桥梁课程。药物治疗学主要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能否转化为治疗效应,最大限度地减低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合理使用药物的具体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学基础学科,特别是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为基础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内科药物治疗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迅速增长的大量药物,如何选择和应用,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内科药物治疗学的教学目的,是使临床药学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方面有一系统全面的了解,熟悉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常规,重点掌握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通过讲授内科药物治疗学,为今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进行毕业实习以及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教学包括系统学习和临床实习两个阶段。通过系统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在临床实习阶段,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各种疾病相结合,正确地运用到药物治疗的实践中去。
2.外科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会“用药”的临床药师,而不是会“做手术”的外科大夫。所以外科及药物治疗学的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外科学总论部分为主,如无菌术和外科的基本操作技术、体液失调和酸碱平衡、输血、外科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外科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疼痛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外科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其他术前术后与药物处理密切相关的一些外科疾病,实验和见习课时亦安排在与上述讲课内容有关的科室或手术前后辅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病种。目的是熟悉外科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药原则,配合手术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承担外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3.妇产科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药物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为重点,如妇产科常用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各种常见生殖系统炎症及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学,月经失调、绝经期、不孕症与性激素的补充治疗,产科、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处理及围生期的合理用药等。目的是熟悉性激素类、避孕药、抗生素、抗肿瘤等妇产科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原则和治疗方案,能够担负妇产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4.儿科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药物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小儿的生理和病理学特点,掌握小儿科用药方法、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及用药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儿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5.神经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神经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注意加强药物治疗学内容,使学生熟悉神经病学检查和诊断要点、常用治疗药物,掌握神经病科用药特点、用药方法及用药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神经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6.精神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精神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精神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掌握精神病科常用治疗药物的特点、用药方法及主要不良反应,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精神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7.传染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传染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特点,掌握传染病科常用防治药物的用药方法及用药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传染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8.皮肤性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皮肤性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掌握皮肤性病科常用治疗药物的剂型、用药方法及治疗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皮肤性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四、关于临床药学课程
1.临床药理学
传统的临床药理学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临床药物评价、甚至药事管理学的部分内容,并与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颇多交叉和重复。鉴于对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临床药学课程的统一考虑,将上述有关内容分出,单独设课,为避免学科之间概念的混乱,减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界定和规范教材内容及范围,适当调整学时和学分非常必要。临床药理学作为临床药学一门独立的重要专业课,教材编写的内容和重点应放在总论部分,如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设计、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药物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时间药理学、遗传药理学、老年人用药、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等,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进行新药的临床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2.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是临床进行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学,教材的编写重点是与药物临床应用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设计原则、基本类型、因果联系以及Meta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目的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内容,具备开展循证药学(evidence-basedpharmacy)研究的能力。
3.临床药物评价
相当于临床药理学的各论内容,按系统或治疗的重要疾病评价临床常用药物,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特点,以及发展和应用趋势。如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与细菌耐药变迁的关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循环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呼吸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血液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激素类药物的临床评价、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评价等。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评价药物应用的能力,了解临床应用药物的最新进展,为将来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