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第二课堂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与英语正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课外英语活动,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实践真实环境与条件。学生可以通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自然情景下进行语言输出。 可以说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小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魅力还在于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校园人文气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黄立鹤,2011)。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明确指出“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科学的评估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正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相对完善,并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说,不同高校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同一所学校对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的评估形式也不尽相同。
1 调查过程
1.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本论文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在课后学学英语的时间、内容和方式。(2)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3)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频率。(4)学校对英语第二课堂所采用的评估形式。(5)评估形式对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的影响。(6)评估形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积极性的影响。(7)英语第二课堂评估形式中存在的问题。(8)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评估形式的建议。
1.2 调查对象
本着开展调查的便捷性、调查结果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实用性、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以及调查结果的客观性,本次调查选取北京市5所重点工科院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调查对象为30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学生。调查对象的大学英语课时、教材、教学环境则各有差别。
1.3 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的工具为问卷和访谈。问卷包括16个开放式选择题,内容涵盖学生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情况、学校第二课堂组织及开展情况、学校对第二课堂的评价形式、学生对第二课堂评估形式的评价、评估形式对第二课堂的影响。问卷回收后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对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则通过访谈的形式选择部分学生和20名被调查院校的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进行访谈。问卷如下:
(1)你平均每天课下学习英语的时间是?
(2)你在课下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
(3)你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是?
(4)你所了解的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哪些?
(5)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稳定教师参评价机制的有?
(6)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稳定学生互评机制的有?
(7)贵校对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情况有详细记录的有?
(8)贵校没有任何评估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
(9)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参加情况计入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的有?
(10)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纳入学分制的有?
(11)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与奖学金评定挂钩的有?
(12)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与研究生保送挂钩的有?
(13)你最喜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是哪些?
(14)你不能坚持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15)你认为稳定有效的评估机制对第二课堂的作用是?
(16)贵校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2 调查结果
表1 平均每天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时间(单选)
表2 大学英语课后学习内容和方式(可多选)
表3 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单选)
从表1看出,大多数学生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时间每天不足1小时,尤其有32%的同学课后学习英语的时间低于半小时每天。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表2说明学生课后学习内容和方式以完成作业和网络自主学习为主,21%的同学选择了和同学进行听说练习,只有9%同学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学习实践。从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来看(表3), 16%的同学经常参与第二课堂,18%的同学则从不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只是有时或偶尔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从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统计可知,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并未得到真正发挥,仍有通过挖掘第二课堂来的巨大潜力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巨大空间。
表4 英语第二课堂评价形式(单选)
表5 英语第二课堂激励形式(可多选)
调查数据显示(表4),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估方式。后期访谈揭示,教师评价主要指由教师担任评委的竞赛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师长期稳定地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评估的则寥寥无几。对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两种模式,大多数也只是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所采用的评估形式,并非常态化评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24%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机制。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激励形式,统计数据显示(表5),30%和28%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和免试保送研究生挂钩,后期访谈表明,这部分活动主要指级别较高的竞赛类第二课堂活动,尚无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的统计结果,数据统计显示有5%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本科生学分体系中的实践环节。
表6 稳定的评估机制对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可多选)
表7 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中的现存问题(可多选)
表6和表7为开放式问题,未设置选项,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两个问题进行开放式回答。归纳结果表明学生认为稳定的评估机制对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改善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扩大第二课堂影响力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目前第二课堂评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被调查学生认为主要有:评估机制不够稳定、教师参与不深入、评估形式单一和未纳入学分制等。
3 对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的建议
3.1 建立稳定有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无论对于英语正规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科学稳定的评估体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环节。对于英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稳定有效的评估结果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系统评价,从而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时间精力的投入等。评估结果同时可以让教师了解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情况、学生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等。因此,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估形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多可少,而应根据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频率、组织形式、活动性质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估模式。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英语第二课堂评估的稳定性确实有待提高,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要么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要么临时确定评估形式,或者只是教师对竞赛类的活动进行简要的结果点评。零散随机的评估机制使第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由于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评估指导,参与积极性降低。
3.2 强调过程评估和多元评估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延伸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长期积极地参与,进行语言实践和知识积累,第二课堂评估方式除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外,同时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良好跟踪,鼓励并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语言应用技能。鉴于此,第二课堂评估应突出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估,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方式、学习方法、内容、收获等方面进行消息记录和考核。
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和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为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安永军,2012)。与此相对应, 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估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可有教师评估、学生互评、自生自评等不同主体的评价模式,也可有学习档案、演出汇报、阅读心得、技能比赛等等形式不同的评价模式。
3.3 为教师评估创造条件
本次调研发现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参与度较低。从对教师的访谈汇总来看, 原因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第二课堂参与未纳入教学考核等。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必须首先为提高英语第二课堂评估中的教师参与度创造条件,认识到第二课堂对学生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围,为教师参与第二课堂评估腾出时间、精力,激发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4 结语
英语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良好环境。第二课堂帮助学生把课堂所得的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实践所需的隐性语言应用能力。但目前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开展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评估机制不稳定、评估方式单一和教师参与度低等。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141305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立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之理论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
【关键词】法学实践;第二课堂;法学
一、法学院第二课堂概述
(一)法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指教师和学生以教室为主要的活动场所,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智能水平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以自愿为前提,以多样性、活泼性、创新性为特点,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法学院第二课堂对法学本科教育的意义。法学是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理论,其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法科毕业生在具备深厚法学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法律条文的同时,还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培养法学复合型人才。
二、法学院第二课堂现状
曾宪义先生提出,“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脱离实际而进行孤立的理论研究。21世纪的法学教育必须知与行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一致,这要求中国的法学教育既要重视理论讲述,也要重视实践应用。”
我国法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不及第一课堂发展完备,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规范化运行机制,缺乏对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系统化管理机制和辅导机制。具体问题如下:(1)法学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能力不足。法学学科竞赛如辩论比赛、模拟法庭竞赛、论文大赛等,这些基础性的校内竞赛对学生的法律素养起到了初步的锻炼。但是,高水平、高层次的比赛,例如JESSUP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等国际性比赛存在着涉及的同学较少的问题,缘由还是学校对相关学科重视程度有限。(2)评价机制落实不完善,学生参与热情较低。评价机制是以评分或者评等级的方式对于人的行为进行引导的一种机制。笔者于2011年制定并试行了《法学院综合素质学分评价体系(试行)》一年,获得良好收效。学院在第二课堂中精雕细琢已有的活动,将活动归类,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实现活动目的。
三、法学院第二课堂活动精品活动设计
打造好法学院的第二课堂,要先优化法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使学院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帮助法学院的同学理解法学,运用法学,进而培养学生对法学专业的兴趣,增强知识技能,第二课堂活动应当分类设计:
(一)法律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活动应当全方位,多角度的解决学生前述问题。可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新生入学指导:包括专业培养方案,就业去向介绍,就业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制定等。(2)学习指导:法律学习指导,英语学习指导,科研方法指导,资格证书考试指导等。(3)职业就业指导:简历写作指导,求职技巧指导,求职训练等。
(二)法律执业素质训练类活动。(1)辩论赛,可以使学生锻炼自己的口才,锻炼查阅资料能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2)模拟庭审: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庭审环节,掌握法律实践的相关知识,为将法学理论运用于实际奠定基础。(3)学术论文大赛: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开阔视野,外派培训类活动。学生无论就读任何大学,都应当打开眼界,对于外来文化应担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法学院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好校内外的一切学习资源。老师为学生提供对外交流的契机,学生自己也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对外交流,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四、法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活动的补充与发展。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现在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都在实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综合素质学分制度,法学院可以借此对学生的第二课堂予以相应评估和督促。
笔者认为,在第二课堂设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坚持以下原则:(1)记录为主,评价为辅。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开放性的课堂。因此相应的评价体系的设计既要实现素质学分对学生行为的积极引导,又不能束缚学生的发展。记录是用来观测学生的成长,而评价仅供学生和辅导教师予以参考。(2)分年级制定方案。学生在大学四年当中,每一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都有不同,因此,应当对不同年级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体系。对于一年级学生应当帮助其订立学习目标,合理制定学习任务,培养较强的自制能力和高效率的学习能力。适当参加社团活动,培养时间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二年级学生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应当参加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法律职业能力相关的竞赛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建议参加论文大赛、大学生课题创新等学术实践活动培养调研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大三学生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同时,选择性参加高水平的实践性课程。建议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能力考试。关注求职能力、求职技巧的培养。大四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应当根据自己不同的方向进行出国读研、国内读研、工作的准备,清晰认识、评估自我,具备求职能力。
五、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法学教育成为其中发展最为快速的学科之一,截至2010 年底,全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多达634 所,在校的法学专业本科生接近30 万人。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也必将是其持久不变的一项要求。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适应新变化,设计与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103-03
一、英语第二课堂的概念
英语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教育,相对课堂教学或第一课堂而言。具体来讲,它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借助于传统或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的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一切英语课外活动。它具有集知识性、自主性、多样性和计划性为一体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英语第二课堂的理论支持
1.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第二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能动建构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协作会话的活动形式自觉、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在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中,学习者要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被动记忆,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被学习者灵活使用并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现阶段,受英语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有不可逾越的困难。而第二课堂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将第一课堂延伸,多维度、多视角地帮助学生构建有益于英语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
2.语言磨蚀理论与英语第二课堂
语言磨蚀简称“语蚀”,是指双语或多语学习和使用者在接受语言教学或习得某种语言之后,由于此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退化的现象。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磨蚀的重要原因,如果外语学习者态度积极、动机强,那么语言磨蚀的速度也就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受到焦虑、自尊心等因素的制约,往往缺乏主动参与,学习兴趣乃至动机都并不强烈。相比较而言,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自主选择、自愿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无疑减弱了学习者的焦虑心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潜在动机,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此外,英语学习频度和强度的不足,也是导致语言磨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的语言学习环境下,多数英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接触仅局限于课堂,而且多为传统单项式的输入。学生在语言输入特别是输出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语言磨蚀。而第二课堂能通过英语角、各种竞赛等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获取更多输入、输出英语的渠道,实现从语言习得到语言实践的双向交际。
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情况,课题组对我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在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发英语第二课堂,更有效地带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1.研究设计
(1)调查的时间和方式。时间:2013年6月;方式:问卷调查法(随机)和个别访谈。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90份。访谈学生100人。
(2)调查范围和对象。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院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分别占51%和49%。调查范围涉及6大系,20个专业的学生。
(3)调查的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态度和看法。
2.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如表1。
注释:M11=如果在学校有英语俱乐部,我会非常乐意参加:M12=如果由我来决定是否上英语课,肯定会选择上英语课;M13=如果有机会去看英语电影,我一定会去;M14=如果认识学校里的英语外教,我会尽可能地找机会和他们说英语;M15=在英语课上,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回答问题;M16=在英语课上,我总是积极思考所学到的知识;M17=在英语课上,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立即问教师;M18=做英语作业时,我会非常认真地独立完成;M19=当英语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我会留意教师的评价,并把错误改正过来;M20=我非常喜欢学英语;M21=我打算尽可能多地学英语;M22=学习英语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生总体的英语学习现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薄弱的英语基础和极低的英语自信心。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远远高于态度和强度,这说明如果有合适的平台和机会,学生仍有继续学习英语的想法。
(2)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态度和看法。调查以访谈的形式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你参加英语第二课堂了吗?②你为什么参加英语第二课堂?③你一周参加几次英语第二课堂?④你认为英语第二课堂对学习有帮助吗?⑤你最喜欢什么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首先,在随机访谈的100名学生中,参加第二课堂的比例仅占35%。当问及不参加第二课堂的原因时,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觉着自己基础太差,没有信心;其次,当问及35名学生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的原因时,50%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竞争力;大约30%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大约20%的学生回答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再次,当问及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的频率时,79%的学生的答案是大约一月一次,很少学生能够保证一周一次的课外活动。当问及第二课堂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时,47%的学生认为丰富了大学生活,3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有21%的学生认为形同虚设;最后,当问及最喜欢的英语第二课堂形式时,87%的学生选择了休闲娱乐,19%的学生选择了项目类别如英语角等。
3.调查反思及进一步深化第二课堂的建议
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但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应具备自身的模式和特点。无论如何,第二课堂的根本出发点是考虑高职生的学习模式和特点,设计符合高职生特色的第二课堂形式、内容和评价体系。
(1)基于高职生以工具型学习动机为主的情况。第二课堂开展的内容应该多样化、广泛化,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来讲,可以开设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如娱乐性的电影赏析;项目性的英语角、英语广播站、英语报刊等;竞赛性的英语演讲。而且第二课堂的内容设置应该呈现梯度变化,也就是从初级——中级——高级的变化过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应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外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发组织,比较松散。如果教师不参与到第二课堂当中,单凭学生的力量很难达到提升英语能力的效果,那么第二课堂就形同虚设。例如,英文电影赏析时,如果教师没有对影片的素材、背景及情节进行指导和点评,学生的理解就会停留在表层,理解肤浅甚至会曲解,很难实现赏析目标。
(3)第二课堂应给予硬软件方面的全力支持。一方面,学校应充分调动教师投身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教师的工作能通过多渠道如考核评价体系得以体现,也可以加大教师在第二课堂方面的培训力度,促使专项技能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改善第二课堂的硬件设施,如引进英文图书和视频资料、拓展活动场地、完善多媒体教室、开发自主学习平台等。
总之,进一步完善内容、拓展新的形式、增加硬软件投入、细化评价体系,符合高职特点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势必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熊素娟,黄万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07,(8).
[2]邓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现状;调查研究; 数学社团
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本身是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推动学生向社会化的人积极转变,有助于优秀校园文化的塑造,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适应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进一步需要,高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给高校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为了构建科学的数学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我们课题组于2012年2月-5月期间对我校学生参加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展开问卷调查,期望通过这一调查能够清晰把握我校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状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进一步加强数学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调查对象及样本概况:
在我校两个校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2份,回收问卷占总数的88.2%,符合问卷统计的一般标准,保证了科学性、规范性和代表性。主要对我校大学生参与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参与的现状,总结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更好的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依据。
在调查的样本整体中,男生占66.1%,女生占33.9%,男女比例约为2:1,男女比例符合我校作为工科院校的实际;大一占样本总数的50.9%,大二占样本总数的45.8%,大三占样本总数的3.3%,样本的年级分布也符合我校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主要面向的对象。
二、调查问卷分析我校大学生参与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现状
我校大学生对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认识还不够清楚,了解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学生占仅29.7%,而不了解(48.4%)和说不清(21.9%)的学生占了大多数(70%以上)。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超过一半的学生(54%)认为二者都重要。
有近一半的学生(47.4%)认为很有必要参与数学第二课堂活动,仅有少部分(17.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而剩下(34.8%)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学生我们必须想办法吸引他们今后积极参加数学第二课堂活动。
在参与渠道上,希望通过数学社团各类活动占比重最大,其比重接近40%,其次是课外补习班和各类比赛,两者总比例超过50%。此外,知道(75.3%)并愿意参加数学社团(50.9%)的学生也占了大多数。可见,我校以数学社团作为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载体是被学生接受和欢迎的。
对于参加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这一问题,“锻炼自我”与“丰富校园生活”两种答案比重较大,分别是48.8%和38.9%,而“扩大朋友圈子”也有30.4%的学生选择。这表明,当代大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意识都较强。
从参与目的来看,我校大学生参加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呈理性表现。其中“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所占比例最大,占62.7%,其次是“兴趣使然”,占28.6%,。而 “无目的、打发时间”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低于8%。
在对我校现有的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满意与否,39.8%的学生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50%的学生选择“一般”,而低于10%的选择“不满意”,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我校的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成功的,惠及了绝大多数学生。
约35%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现存的最大问题是活动类型少,另外有约26%的受访者认为是活动宣传力度低,有约22%的受访者认为活动单调有局限性且受活动经费、地点等限制。
近半数的受访者对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娱乐性欠缺不太满意,希望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娱乐性和意义性,使得娱乐与活动相结合。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希望能增加活动的种类。这表明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力度和补充效用还有待提升。
调查表明,大多数受访学生对我校的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持肯定评价,另有部分学生在肯定基础上指出了存在不足之处,如对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不到位,不能学以致用等。
三、结论与思考
1、我校大学生参与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特点分析
(1)学生对参与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有强烈的需求意识,但受学业、宣传力度、活动形式等影响参与的程度。调查充分显示了我校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诉求。但是同时也反映了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仍然较深,大多数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选择了一种浅尝辄止的折中措施,所以偶尔参加与几乎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2)学生参与数学第二课堂的主体意识较强,价值取向差异较大。从参与动因来看,大学生参与数学第二课堂首先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参与,盲从或打发时间而参加数学第二课堂的比例很小。从参与形式上,不少同学提出希望增强数学第二课堂的多样性,扩大活动种类,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等。
(3)学生普遍认同数学第二课堂以数学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数学社团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支持。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应用数学社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问题及对策
(1)参与和不参与数学第二课堂的学生形成两个群体,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有待提高。目前数学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一部分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组织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积极参与数学第二课堂活动。为此,应加强对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努力构建适应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特点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加对数学第二课堂经费投入,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利物质条件;进一步做好对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规划和扶持,继续扶持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推动数学第二课堂稳步发展;健全数学第二课堂激励机制,将学生数学课外活动与学生评优,奖、助学金的发放等紧密挂钩。
(2)同学们对数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要求呈 现多元特征,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进一步完善。从调查情况看,学生希望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类型呈现多元化特征。这说明目前我校大学生对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有不同要求,希望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新情况,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不断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数学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在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以认识、普及、参与、提高为主线,不断创新数学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
(3)数学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要进一步加强数学第二课堂中的学术科研活动。调查显示,我校的数学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虽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师生的认可和参与,但同学们参加这些活动的积极性和教师们对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第二课堂的领域,开创传统第二课堂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新方式,开辟数学第二课堂信息传递的新途径,使活动内容能第一时间传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要使活动内容和形式与新型媒体互动性、同步性、及时性的特点相兼容,让每个参与者体会到互动式参与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傅进军 大学校园文化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英杰 刘宝存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 [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易班;延伸
高校肩负着培育人的使命,校园文化建设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在当今社会思想和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的环境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贴近青年学生的现实需求,引导青年学生的热情参与,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发挥好育人功能,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由于新老校区的分离、活动设备的欠缺和投入不足、活动场地大小的限制等原因,参与学生的人数和规模都有局限性,活动的关注和影响力还不够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如何更好的改进和推动第二课堂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功能的作用,是我们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调研与分析
易班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校园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新颖多样,本文以西华大学易班为例,将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和利用易班网络社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一)活动参与主体
以往的校园活动大都是以学生会、班委团支部、社团组织开展,大都采用组织通知动员的形式,通过学校团委、学院团委和班级团支部安排参加,参与的人也大部分是学生干部和活动积极分子,大多数的同学很难有机会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去。易班的出现,将校园活动搬上易班网络互动社区,线上线下互动,给更多的同学提供了参与校园活动的机会。以西华大学在易班上开展的美寝大赛宣传海报创意征集为例,其参赛作品数为287幅,较去年传统征集作品的数量增长了5.8倍,参与人数达到8000多人次,是去年参与人数的4倍。通过易班开展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活动都由学生组织动员的模式来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给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让第二课堂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关注和喜欢。
(二)活动的宣传方式
西华大学易班正式成立以来短短几个月,现已拥有注册用户42500人,通过实名认证用户38000人,已开展推广活动121项,发表博文9500余篇,活动推广所引发的论坛话题数6431类,论坛发帖量64319条,日均点击量约290000余次,已经成为了我校第二课堂活动重要的宣传推广阵地。与传统的校园活动宣传方式相比,西华易班将BBS论坛、社交网络、博客、微博、邮箱、网盘、手机应用、即时通讯等功能融为一体,具有覆盖面广,宣传形式多样化、立体化等特点,全校的学生可以在易班上及时了解校园活动的第一手资讯,实现了我校每位青年学生都能通过易班了解校内各项第二课堂活动,打破了之前传统活动开展宣传平台的狭隘性、单一性。
在校园第二课堂活动推出前后,西华易班将会在首页第一时间活动通知,以便每位用户能及时了解校内近期活动开展情况;随后,易班微博将及时跟进活动进展情况,引发同学们的关注;为了真正了解同学们的第二课堂需求,并让更多同学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易班在论坛投票区和灌水区大量发帖,以引起同学们的讨论;保证最大程度地宣传推广第二课堂活动,易班还将给每位好友发送活动通知及易班短信。除此之外,西华易班发起的各类活动的抢票、投票等活动对于活动也起到了极大的宣传推广作用,在我校青年学生中间具有极高的参与度。
(三)活动开展的场地形式
以往的校园活动、班团活动的场地很受局限,要做活动往往申请场地都需要很长时间,而现在通过易班将活动与网络社区融合,按活动的内容不同,划分了不同的活动区域,让不同的校园活动都可以同时在易班上举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活动。易班上建立校园活动的创意区和发起区,让更多有活动创意的同学为校园活动出谋划策,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聪明才智,并且引导同学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更好的实现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
(四)活动参与方式
第二课堂活动是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也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所有的在校同学都应该是我们活动的参与主体,我们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个在校接受教育的同学成长成才而设计的。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校园诗歌征文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等等。这些活动在没有易班之前开展方式主要采用地面展板宣传加上文件通知的方式组织广大同学参与,同时在这类活动开展的时候现场的参与人数受活动场地的限制,同时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非常缺乏观众的参与性以及无法对整个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无法快速的将活动的意义更多方位的进行传播。参与的学生面很窄,而且还会出现不愿意参与的学生却被组织参与,想参加的反而参加不了。而易班活动的推广,建立了活动自荐区,让那些有意愿展示自己的同学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开展了跟贴抢票,微博互动,网络投票,在线直播等新的参与方式,让第二课堂活动影响和服务更多的同学。
(五)活动评价意见
活动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大学育人战略中占有非同寻常的重要位置。活动的策划、宣传、开展以及活动的事后的总结是每次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高质量的校园活动是培育高质量人才,展示学校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活动,不断的反思活动的开展方式是我们提升活动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传统的形式下我们的活动评价往往来自于领导的肯定,活动开展人的自评,以及为数不多的参与活动的同学口头的评价,这种传统的方式往往不能全方位的对我们开展的每一次活动进行正确真实的评价,我们也很难在这种缺乏营养的评价中总结出经验,也很难持续性。
有了易班之后我们的方式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通过易班我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变得非常的容易,同时我们通过易班能非常直观、便捷和真实的感受到同学们对我们学校开展的学生活动最直接的看法,同学们往往会在自己的微博和自己的易班论坛里发表自己对活动的看法以及建议,这无疑给我们对活动的总结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
(六)活动成果展示
传统的校园活动成果展示通过简报、画册,喷绘、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能看到了解的人不多,展示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而且历年的活动资料很多,储存和查找也不是很方便。而易班上网盘空间资源丰富,可以永久储存校园活动的资料,也很方便查找,只要是作为西华易班的成员就可以在易班上搜索到西华历年的校园活动的策划、简报、图片和成果展示,让更多的师生关注和了解校园活动,也让校园活动更好的服务学生成才成才。
二、结论和探讨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到,易班的出现使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有了更好的延伸。易班作为高校第二课堂新的载体,如何更好的加强易班网络互动社区育人平台的建设,更加有效发挥易班网络互动社区在思想政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等方面的作用,对高校易班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易班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的作用发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
高校是为社主义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其中最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高校传统“两课”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足和局限性。易班学生网络活动社区的出现,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宣传新阵地。要充分发挥易班网络活动社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类别众多,形式多样,传递速度快,互动式交流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易班和第二课堂相结合,让第二课堂的活动载体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学生喜欢参与和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吸引和抓住青年学生的眼球,只有吸引青年,才能引导青年,才能更好的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强音,才能更好的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育高校第二课堂的校园网络文化,孕育和打造易班网络活动品牌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育人的主要途径。青年大学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去,在参与中独立思考探索,充分展示个性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结识更多的有兴趣爱好的朋友。大学生在参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中,会被校园文化所倡导的文化精神,所孕育的文化氛围熏陶和感染,并把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易班的出现,让第二课堂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开阔,活动形式上更加多样,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把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易班网络活动社区,用时下最流行也最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宣传形式和交流方式,在网络活动社区中去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进来,可以在现实活动与网络虚拟中进行互动,使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面不断扩大。一方面使第二课堂活动在易班网络活动社区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延伸,通过易班的功能特点,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开辟主题活动月、互动交流区,经验分享区等主题板块,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推广“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开展社团活动易班网络活动社区成果展示、校园巡演等品牌活动,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园网络活动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易班建设孕育校园网络文化,用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去感召和激励大学生,在网络上开展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活动,打造网络文化建设的示范群体和个人,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要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已大势所趋。已逐渐开始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动手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和主动性。显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诸如听课、实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开辟第二课堂便成了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河南城建学院学生以何种方式参与第二课堂;对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的更好开展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以便其更好地开展更有意义的活动。
(二)意义
1、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利补充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有时可能会脱离实际,需要进行较多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工科高校。我们发现,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对课堂上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轻松地找到具体的模型,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老师授课的困难,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和巩固知识之目的。
2、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看。首先,第二课堂活动改变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其次,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再由老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样,学习就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
3、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造就合格的全面人才。第二课堂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讲话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具备合格人才的全部素质,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调研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了非概率抽样中的定额抽样,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以问卷调查为主。在河南城建学院校园内对学院的部分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965份,通过筛选和逻辑校验,排除各种情况的废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541份,有效率为78.42%,基本符合问卷统计的一般标准,保证了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代表性。走访65人。座谈共100人,在一定范围内对其他调研方面的完善和补充。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分析、理论分析等多角度结合的分析方法。
(一)样本概况
样本整体中,男生占69.3%,女生占30.7%,样本整体男女符合河南城建学院实际比例;大一占41.5%,大二占35.4%,大三占18.9%,大四占4.2%;在专业分布方面,人文社科类占15.6%,理工科类占84.4%。
(二)样本分析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对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了解程度上,不了解的占39.1%,基本了解的占54.1%,非常了解的占6.8%。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呈枣核型分布,即处于两极(长期参加和几乎不参加)的学生所占比例均比较小(总计25%左右),而偶尔参加(38.7%)和经常参加(37.3%)的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75%以上)。
对之前参与第二课堂的哪些活动上:社会实践的占30.0%;各类文体活动的占36.2%;创新设计型实验的占8.8%;其他活动的占32.2%。
从参与原因来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动因呈多元化状态。其中“通过活动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质”所占比例最大,占47.9%,其次是“通过活动结识很多朋友,扩大交际面”占34.3%;“培养兴趣、愉悦身心”占29.3%;“打发空余时间、娱乐”占14.6%。而“没什么考虑,随大流”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小,只占5.4%。
在参与方式上,通过社团参与的比重最大,占36.8%,接着通过班级组织参与课外活动,占34.2%,其次是社团活动和个人自发行为,两者总比例接近50%。此外,党团组织也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较为常见的渠道。
在参与时间上,在周六周日参与的所占比重最大,占51.3%;在周一到周五课余时间参与的比重也不小,占30.5%;而在节假日参与的最少,占18.2%。
在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有13.1%的受调查者中认为自己对参加活动培养能力有明确的规划,有47.7%的同学在这方面不是很明确,这反映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这方面缺乏认识。其余29.9%的同学具有加强指导其个人规划的需求,这是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领域。其余的少部分同学则没想过,无所谓。
对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上,选择“完善了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最多,占43.6%。选择“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扩充了自己的人际关系”选项的同学数量基本相当,都在30%左右。
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上。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协调共同发展的比重最多,占50.1%;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占37.0%;以学业为重,基本不参与占8.1%;只要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即使学习差点也无所谓的占4.8%。
在学校组织方面约48.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在发展校园组织方面现存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计划、专业化的指导;另外各有约64.2%的受访者认为是学生组织资源不够、学校与学生组织之间交流不足和骨干培养缺乏连续性,有约9.0%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当放权学生组织自主发展。
在对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的评价上:有13.2%的人认为做得很好;39.5%的人认为总体来说还可以;认为人需努力的占39.0%;不做评价的占8.2%。
这一结果是我们学校第二课堂的整体情况体现。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了解到了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整体情况和发展现状,也知道了我们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四、结果分析
第一,按照文科和理科的学科因素进行分析。很多情况文理学科基本相同,但有的方面有明显差别。在“之前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上,文科在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所占的相对比例要高一些,而理科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相对比例较少;从参与原因来看,文科生“通过活动结识很多朋友,扩大交际面”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对于理科生“通过活动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质”的作战比例较高;在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文科生“有加强规划的需求”的比例最高,理科生对第二课堂“没有明确规划”的比例最高;对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上文科生各方面基本比例差比不大,但对于理科生“完善各方面能力和开阔视野”的比例较高;文理科之间的对比也反映了文理科学生在对待第二课堂和参与第二课堂上的不同,这也为以后河南城建学院更好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依据。
第二,按照兴奋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文科男生在之前参与的创新设计型实验的比例较女生要高一些。在参与原因上,文科男生“培养兴趣,愉悦身心”的较文科女生要高一些,而在“打发时间和娱乐”方面文科女生要比文科男生要高一些。在是否经常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上,男生“不是很经常”的比例要比女生高出一些。在关于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文科男生“有加强自己规划的需求”的比例要高出女生一些。
通过这些比较细致地对比,我们发现河南城建学院在文理科和男生女生在对待第二课堂和参与第二课堂的不同之处,男生动手操作的要比女生稍微强一点,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高校,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在参加原因上女生趋向于消遣,男生则趋向于兴趣的培养和身心的愉悦;在是否经常参与上,河南城建学院普遍都是“偶尔和不是很经常”,这也反映了河南城建学院的第二课堂活动还没有达到普遍性。在处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上,河南城建学院同学基本上都能理性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对学校的第二课堂的监管工作和政策的评价上,认为学校做的“还可以的和仍需努力”的占大部分,这说明河南城建学院在第二课堂方面得到了同学了认可,但有的地方还是可能做的不到位,仍需要努力。
五、结论与对策研究
(一)结论
1、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有强烈的需求意识,但对于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了解不够,对自己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没有明确的规划。所以偶尔参与和几乎不参与的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黄金时期,也是成才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竞争压力,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更好的寻求拓展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以便更好的完善自我,丰富自我。
2、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体意识较强,价值取向差异较大。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的主体意识日趋明显,表现出更强的参与意愿和获得群体认可的期望。从参与原因来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第二课堂首先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参与,都希望参与第二课堂能对自己各方面能有一个更好的完善,各方面素质能有所提高。从参与形式上,参与者并不希望第二课堂成为“组织者的游戏”或“精英的舞台”。不少同学提出希望增强第二课堂互动性,扩大参与面,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同时,在选择参加第二课堂的考虑因素时,多数的同学表示将首先考虑这项活动是不是对自己有意义,是不是有更大的自由度。这表明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趋势是在基本认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以追求自我实现为共同目标的多元化。
3、学生对第二课堂组织的选择更加自由,参加第二课堂的方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第二课堂组织的选择趋于多元化,这反映目前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时有比较大的选择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与第二课堂。同时,大多数同学认为,无论选择哪一种渠道,都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河南城建学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结交更多的朋友,强调应该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第二课堂,这也反映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选择更自由。调查还发现,网络在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大部分同学认为网络适应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能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各种第二课堂信息。
(二)问题分析
1、参与和不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形成两个群体,第二课堂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从调查情况看,有将近一半的受访学生较少参加第二课堂,这和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的目标是差距比较远的。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一部分学生骨干和一些社团组织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参与程度依然有待提高。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促进两个群体相互交流,使更多同学参与第二课堂,切实增强第二课堂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成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问题。
2、同学们对第二课堂的要求呈现多元特征,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进一步完善。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希望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类型呈现多元化特征。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有不同要求,希望第二课堂进一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新情况,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不断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资金比较缺乏,第二课堂的物质条件有待加强。资金是第二课堂组织自身建设和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组织的资金来源途径有多种来源,主要是学校院系拨款、企业基金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是主要途径。这说明,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组织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颇有成效,基本摆脱了单一依赖拨款的被动方式,积极主动地通过外联、自筹、节俭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大多数同学希望学校充分保证第二课堂的经费,并科学引导和规范企业赞助,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有利物质条件。
4、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要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中的学术科研活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载体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河南城建学院的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基本和少有学生参与。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结合,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
(三)对策分析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学校要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指导,加大投入,整体规划,统一部署,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合理确定教学、科研、学工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职能和关系,努力构建适应第二课堂特点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加对第二课堂经费投入,探索建立第二课堂发展基金,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利物质条件;进一步做好对第二课堂的规划和扶持,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重点地扶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推动第二课堂稳步发展;健全第二课堂激励机制,将学生课外活动与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先进班集体评选,以及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奖励。
2、充分发挥院团委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整合第二课堂的组织和资源,构筑规范协调的学生课外活动工作体系。第二课堂这种学生群众性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其随意性较强,组织性不够严密。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规划,有效协调各类第二课堂组织,增强第二课堂组织的工作能力;注意和课堂教学、科研项目的衔接与融合,使同学们自觉地实现学习书本知识和科技文化创新的结合;积极联合外界力量,寻求外部资源,开辟新阵地,助推校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要充分发挥精品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同学的活动热情与创作激情,提高参与度与覆盖度。
3、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课堂具有自愿性、广泛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必须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群体的主导意识,切合学生的需求,放手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让缤纷多彩的活动竞相开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意追踪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使活动真正满足自我发展、完善的需要,真正符合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既要重视参与者在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社会实践、学术科研上的实际目的,又要重视参与者在发展个性、蕴籍感情、闲暇愉悦、人文关怀上的需要,形成自发参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氛围。根据学生在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以认识、普及、参与、提高为主线,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
4、以河南城建学院青年志愿者为主要力量,有效充实第二课堂的内容。志愿服务本身是一项提高思想修养,弘扬高尚品德的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所认同。调查表明,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较高,对志愿活动的评价也很高。要充分凝聚和发扬志愿者精神,以志愿服务为锻炼平台,提升第二课堂的整体质量,以志愿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5、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第二课堂的领域。在当今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和信息技术早已进入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广大青年学子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和丰富生活的便利工具,也已成为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运行载体和支撑手段。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广阔平台,开创传统第二课堂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新方式。针对部分同学反映的活动资讯无法获得的情况,可以尝试建立相关网站或网页,以此为媒介,开辟第二课堂信息传递的新途径,使内容能第一时间传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要使活动内容和形式与新型媒体互动性、同步性、及时性的特点相兼容,让每个参与者体会到互动式参与的乐趣。
关键词:搭建;平台;激发;热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实施,,音乐基础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单一形式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和音乐实践活动的需要。音乐第二课堂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因此在新课改下,更应该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或许会遇到学生参与热情不够的问题。本文拟从搭建学生发展平台,激发参与热情这个角度出发,对音乐第二课堂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完善设施,为学生参与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学生参与的热情除兴趣爱好外,还受学校场所设备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流的设施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间学校的设施便是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缩影。因此我们抓住新校搬迁的契机,在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合唱室、舞蹈室、器乐室等功能室,配置了一流的设备,还在教学楼一楼架空层新建了青春舞台、演唱角、表演台等开放设施,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我们除充分利用合唱室、舞蹈室、器乐室等功能室外,更加注重发挥青春舞台、演唱角、表演台等开放设施的作用。因为这些设施不受开放时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在那里自兴发挥,被学生亲切称为“没有围墙的音乐室”。现在成为音乐爱好者喜欢的场所,也吸引了一大批的学生观看。实践中,我们感受到,第二课堂的实施不能陷入唯条件论的误区,好的设施只是一种优势,并非唯一条件。
二、搭建交流平台
交流是学生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交流能激发学生思想火花,增长见识,增强参与的动力。为此我们积极为学生架设交流的平台。(一)师生交流平台。积极有效的交流,不仅能增进师生的情谊,提高活动效果,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参与积极性。我们欢迎每一位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真诚相待,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共同商讨活动的方案,训练的方法。还通过教师信箱、QQ、E-mail等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在交流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学生好的建议,而且收获了学生的心,让他们更喜欢参加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二)学生交流平台。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1)日常的交流。要求学生之间要彼此问候,互相交谈,互相关心,让大家体会集体的温暖,主动融入团体。(2)学习心得交流。学习心得交流是每次活动的必备环节,让学生互学所长,共同提高。还鼓励学生以文章或电话、QQ聊天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交流。(3)组织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进相互的了解,加强彼此的交流,我们在训练之余还组织学生举办小音乐会、有趣音乐游戏、登山、野炊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多彩的生活,增添音乐第二课堂的乐趣。事实上,活泼好动是中学生的特点,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不能仅停留在音乐辅导、节目排练的层面,还要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适当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好玩的需要,也增强了第二课堂的活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4)校友交流。激请我校输送出的音乐特长生回校介绍经验,并保持密切的联系,实现校友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三)校外交流。为开阔学生视野,学习其他学校音乐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我们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专门组织学生到镇内外学校,市外学校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学生感叹其他学校的成功,并从中看到希望,增强了自信心。
三、提供展示平台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到大家的认可。这种渴望心理往往成为学生持之以恒的动力。因此尽可能地创设更多的展示平台,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有效办法。首先我们抱着志在参与、锻炼学生的宗旨,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比赛,从不因水平问题而放弃。其次充分利用每年举行的元旦和五四文艺晚会,尽可能地增加节目,最大程度地让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表演,发挥音乐第二课堂的影响力。他们演出的成功便是最好的广告效应。第三、与德育处、班主任密切配合,让学生在一些主题班会和家长会上表演节目,展示音乐特长。
四、架设心灵沟通平台
中学生正处在烦恼多事的时期,他们情绪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参与的热情。因此架设心灵沟通的平台,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积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和了解。其次教师加强学习,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目前我校的音乐教师经培训,均取得心理健康教育C证。这对处理音乐第二课堂中出现的学生心理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充分利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优势,邀请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预防、团体辅导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自觉调整情绪,保持快乐的心境,以饱满的热情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音乐第二课堂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阵地,它有助于学生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而且在扩展人的思维空间、培养情趣、完善人格等方面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多形式、多渠道、科学合理的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物理;第二课堂;兴趣与爱好;培养能力;以学生为本;遵循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14-01
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和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一般更强调升学率,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机械式套用定理、定义和公式。高中三年,每天只是往返于教室,食堂与宿舍之间,大部分时间沉沦于题海中不能自拔。这就是当代高中生的真实写照。总之,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分数。即便如此,其结果也常常是事与愿违。
其实,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考成绩的重压下,物理第二课堂仍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能解决一些物理课堂的教学问题,又能补充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机械般的解题成为研究的过程,让重复的阐述成为探究的能量。物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甚至是常规的物理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第二课堂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就能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定第二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支配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认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晦涩深奥,也有人反映在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错,应用起来很难。而物理第二课堂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假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物理概念表现出来,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会变得生动;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去动手完成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调用他们脑中现有的知识,使脑中烦乱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进行实际应用,不但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更巩固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应用中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寻求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弥补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性。那么对于以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重点、难点,学生就会主动去了解和吸收。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
1、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练概括,物理概念不只是记下来,还需要真正的理解。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如磁感线在磁体外由南指向北,而在磁体内部则由北指向南,以及动量,冲量……等等一大堆让人挠头的物理问题。可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然而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大量的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容易记反、记错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大量的重现和运用物理概念,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地步。
2、针对实验教学的难点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一切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需要靠实验来证实。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实验过程的注重程度,这对于学生未来深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针对实验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物理第二课堂可选取如制作模型、实验竞赛和实验知识问答等类型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物理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亲历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
3、针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选择活动内容
物理教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的运用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物理课堂以学为主,课堂上运用知识以考试为主要方式,这会让学生往往以应付考试为主,很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三、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1、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做实验是学好物理、培养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知识,所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建立社会调查小组,以若干人为一组,挑选一个社会课题(课题可以由老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开发感兴趣的课题),比如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分发一些调查问卷,采访一些周边的人,收集一些信息,最后对所调查的课题做一个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建议,让学生融人社会,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38-02
教育是名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立国之本,名族兴旺的标记。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转变,很多院校大量扩招,大学生学习能动性明显下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定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因此,第二课堂这种隐形的知识学习方式油然而生,现已是大学教育过程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依据教学大纲及教材进行的第一课堂外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有关的教学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或者是对自己生活常识的补充。唯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特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内容来看,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是源于教材,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它一般无须考试,学生学习更加轻松,但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来说,第二课堂不仅在教室,可以在图书馆,也可以在操场、在宿舍、在家里或者在社会等,可见它的学习地点、空间和范围非常广泛,形式丰富多彩。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传统课堂、实验、实习和设计等课程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教育手段已不足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学生应该在第一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以“提思想,求创新,促能力”为主导整合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实践载体,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其就业能力[2];同时第二课堂也会对第一课堂教育产生良好的影响[3],特别是对工科大学生而言,第一课堂教育的学习的理论知识相对较抽象,需要在第二课堂这个平台上进行实践。总的来说,大学教育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复杂有机结合体。
二、开辟《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第一课堂的知识只有通过调研实践、学术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方能日臻完善与成熟。特别是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第一课堂教育的理论性较强,有可能会脱离实际[4],第二课堂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但必须要找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平衡点,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另外,只有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所在,发扬学生的特长,才能开展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第二课堂,最终使学生从中获益,进一步可以影响学生对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第二课堂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学校已经将第二课堂纳入了专业培养方案;例如,第二课堂已经广泛应用在语文、生理学、神经生物学、日语和英语等多门学科中[5-9],但在有关专业英语等学科中尚未见报道。而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二课堂是对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证,是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课程体系
根据“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这一客观规律,利用网络投票平台,例如“问卷星”,互联网+的“投票吧”,进行了现场投票,实时反馈结果后,我们对生物学专业英语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做了整体设计,并在我们的课程中进行了实施。
1.观看生物工程专业相关影视剧作品。推荐有意义的英文生物相关影视剧作品,例如《生命起源第一部》、《生命起源第二部》、《生命的奇迹》、《一个细胞的正常死亡》和《人体奥秘之细胞暗战》等作品,也可以鼓励学生手机一些与生物相关的有趣的新闻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素材[10-11],例如可以在课后叫学生学习一些产品和仪器的英文说明书,上课堂老师随机抽查学习情况。
2.用英文描述生物学专业相关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及实验结果。结合生物学发展史和其他实践教学,布置学生在进行实验环节时多观察仪器、器皿的英文名称,实践课后将实验方法技术、实验环节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及主要结果用英文口述出来。例如,一些常用的实验技术和实验仪器通常以缩写形式出现,且许多生物学网站常用缩写字母代替具体含义,如FTIR Spectrometer代表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UV-Vis代表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学生了解这些缩写的含义,也将为其快速利用网站检索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便利。这样学生们在学习检索技巧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
3.阅读主流专业杂志的英文文献。首先,可以从《Plos On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和《BMC Plant Biology》等期刊上精选一些难度适中的生物科学论文,让学生可课下自学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和结论等内容,最后以作业的形式提交学习成果,或在课堂上用汉语叙述某个环节。其次,挑选某些难易适中的英文实验方法,或者学生在自己的专业课实验中用过的实验方法和结果,用英文描述生物实验数据结果图表、用英语撰写生物类科技论文摘要等等。最后,针对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对于要找考研的同学可以建议他们用英文介绍自己及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院所的专业特色及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考研方向;对于计划毕业找工作的同学,可以搜寻若干国内外知名公司的简介,介绍这些公司主营的产品和公司理念,这些做法在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设计生物学专业英语角。用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应该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由于第一课堂时间有限,故在第二课堂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学专业英语角。在英文角中可以进入情景教学及角色扮演,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将细胞想象成一座生产和加工蛋白质的工厂,分别安排5个同学用英文扮演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质体及核糖体等角色,然后每位同学选择其对应的一种功能,最后再安排一位同学作为蛋白质来判断每种细胞器是否选对了相应的功能,并将生产线上错误的环节进行调整,最后根据表演程度排名颁发一定的小奖品;也可以安排学生们一起做游戏,比如猜英文单词、词语接龙、一起唱英文歌等等。在这些交流和对话中产生新的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在认知上提升参与度,提升英文表达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我们探索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实践型教学模式,满足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体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时代特征。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一课堂结合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更合理,教学内容和手段更丰富,考核机制更全面。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以后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同时,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将是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也必将极大地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何昌珏,周学锋.论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地位和作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95-97.
[2]罗香怡,刘国庆,车立新.整合第二课堂提升就业竞争力[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27(5):81-84.
[3]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45-46.
[4]李y延,王福忠,闫有运.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和实践的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324-328.
[5]蒋淑君.生理学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7):113,121.
[6]邹萍果.浅谈语文第二课堂教学[J].教育前沿,2011,(2):109-110.
[7]杨萍,熊鹰,阮怀珍,杨忠.神经生物学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西北医学教育,2011,4(19):787-789.
[8]王晓明.构建日语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50-52.
[9]刘雪芬.如何设计英语第二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0):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