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管理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风险预控 管理体系 PDCA
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指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矿井设计、建设、生产、改扩建等生命周期中,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对系统全部生产要素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继而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应对,减少直至消除风险,从而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使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组织的期望值和可接受的水平。
1.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PDCA运行模式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分为五个部分: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体系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以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为基础,以保障管理为支撑,以信息化系统为运行平台。各部分紧密相连, 环环相套, 构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 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通过危险源辨识,掌握煤矿危险源数量和分布情况,搞清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到底有哪些,在哪里,现在什么样;通过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掌握每个危险源在当前状态下发生失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找出当前具有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掌握安全管控重点。通过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具有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制定安全控制标准和措施。通过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危险源的状态进行监测,掌握危险源风险变化及是否受控情况。通过判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将检查结果对照风险评估标准,确定风险不可承受的“隐患”,报告和通知到相关人员。通过风险预警,对失控危险源进行及时警示,按隐患的警情(轻警、中警、高警、巨警),提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采取安全措施,消除风险。通过体系绩效考评,检查体系运行效果,评价矿井本安等级,强化体系的有效执行。PDCA保障了每项安全工作都是全过程控制、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
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阶段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不同于现行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法,它具有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螺旋上升管理、以预控为核心、双保险、闭环式管理的特点。进行煤矿安全预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
2.1准备、启动阶段
在总体工作安排要求下,根据风险管理工作程序,结合煤矿实际情况,首先成立矿井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组长为矿长,成员包括:书记、矿副总以上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总体协调、审核等工作。
其次按照煤矿现行的劳动组织状况将确定风险管理覆盖范围。全部专业科室及所有基层单位分别成立各自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反馈、危险源预警等工作。
2.2安全风险预控基础知识、操作方法培训
项目启动后,对风险管理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2.2.1全员学习AQ1093-2011,使全矿从决策层到执行层,从干部到工人,对安全预控风险管理由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了解风险管理基本概念,组成部分,生产要素等基础知识。
2.2.2 对各风险管理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培训,使参与危险源辨识人员掌握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机理法两种危险源辨识方法。
2.2.3进行风险评估培训,使员工掌握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及使用的风险评估矩阵(或其它风险评估准则)。
2.2.4进行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编写培训,使各单位参与编写的人员,主要是各单位技术员,掌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编写的要点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同时结合各种宣传方式,对矿各级人员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知识的全方位贯彻和渗透,使员工对煤矿安全预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体系组成、管理理念、操作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3文件编写及运行阶段
煤矿成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小组后,编写《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开展体系建立具体工作,主要包含6大方面:
2.3.1安全预控风险管理:煤矿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各单位风险管理小组组织本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一线工人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首先对本单位工作任务进行清册,针对工作任务进行危险源辨识,提炼出人、机、环、管四方面的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确定主要责任人、直接管理人员、主要管理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危险源辨识完成后,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矩阵,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针对管理对象和风险等级编制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完成单位风险管理表的初稿。各单位将本单位制定的初稿上报风险管理小组下设的各个专业科室,由专业科室组织相关科室、基层单位主要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对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双向反馈、修改及审核,通过至少3轮修改后,下发到原上报区队。随着生产实际条件的变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需要不断测评和改进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体现PDCA管理模式。
2.3.2保障管理:保障管理主要包含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安全文化保障。煤矿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与控制程序;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各项保障性质管理制度需要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单位,从文件生效日期开始实行。
2.3.3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包含员工准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规律、员工岗位规范、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员工培训教育、员工行为监督、员工档案管理。煤矿应建立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建立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员工档案。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致的,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的发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总工会统计,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
2.3.4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主要包括采掘管理、机电管理、“一通三防”管理、运输管理、地测管理、防治水管理、爆破管理、压气管理、手工工具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登高管理、起重管理等内容,均需要建立相应管理程序。根据建立的管理程序,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各安全要素在可控状态下安全运行。
2.3.5综合管理:主要包括:煤矿准入、消防救护、应急与事故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等内容,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2.3.6检查、审核与评审:煤矿应制定反映企业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审核程序,定期对体系进行评审。检查评审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煤炭企业不安全因素所在,以便得到及时整改,体现PDCA运行模式。
关键词:煤矿企业 财务会计 问题 管理建设
近几年,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的迅猛发展,煤矿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也在逐步完善,在财务管理上更是得到了相应领导们的重视和完善,但在部分煤矿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上,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在日常检查监督的力度不足等等,不仅影响着煤矿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更是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对此,煤矿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为更好的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做好充足准备。
一、煤矿企业财务会计存在问题
(一)财务会计管理观念落后,控制意识薄弱
部分煤矿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没有将有将会计机构与财务机构进行分开设置,对煤矿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不甚了解,相应规章制度不完善,业务不够规范,导致煤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手续繁琐事情时常发生,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煤矿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上较为落后,存在管理机制僵化,管理松弛等不良弊端,导致财务会计机构设置混乱,人员责属不清,没有严格的职务分离,导致在煤矿财务会计部门很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导致财务会计管理失控。
(三)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
很多煤矿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并不了解,风险意识淡薄,对会计控制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财务会计方面的新知识、新方法上也缺乏一定的掌握和更新,对煤矿企业日常往来的账务处理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煤矿企业的信誉危机。同时,煤矿企业个别人员道德缺失,擅自挪用公款、贪污现象也会发生,给煤矿企业带来诸多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会计监督力度不足
财务会计的日常监督在煤矿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部分煤矿企业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对煤矿财务会计管理监督力度不足,导致财务管理不当,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企业管理的分权范围过大,更是没有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合理分配管理,对于财务会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为煤矿企业埋下重大的经济隐患。
二、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建设
(一)与时俱进的转变财务会计的管理理念
煤矿企业的发展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摒弃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据煤矿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企业价值逐步提升,实现煤矿企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克服企业管理者自身的不良作风,为财务会计人员做好榜样工作,从加强自身管理做起,重视对煤矿企业财务者的权利,从而提高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企业经济的稳步、健康、长远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财务风险也是相应较大的,对此煤矿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方面要加强对风险危机的预防,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减少对企业造成经济影响,进一步预防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将财务和会计分为两个机构,细化各部分的直属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各部门的工作矛盾,减少工作阻力,同时还能够实现责任落实到位,避免出现责属不清、权限范围不明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煤矿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广,财务会计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对于煤矿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摈弃落后的管理思想,提高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抗风险意识。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要加强他们对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的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与协调能力等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将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做好。
(四)加强财务会计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日常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该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从而确保煤矿企业的财务经济安全。良好的财务会计监督管理可以有效的把控好财务工作可能出现的疏漏,如财务会计中出现的小偏差和错误,通过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弥补错误,防止错误对整个财务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发生。同时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也是在财务会计管理上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监督不仅仅是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也是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杜绝财务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等行为,开展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矿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既是契机也是挑战,煤矿企业领导应该高度总是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切实转变观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提高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开展全员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既要提高职业素质又要提高道德素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从而促进煤矿企业经济的稳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玲.关于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11期
[2]景洋.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2年15期
[3]卢著臣.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8期
关键词: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煤矿安全问题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人类文化的发展,煤矿安全理念、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和员工的需要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积极探索并形成符合露天煤矿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构建起“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安全生产机制和安全监管体系,才能推动露天煤矿的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露天煤矿的生产特点
安全管理工作是露天煤矿稳定、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露天煤矿的生产受到多种多样自然灾害的威胁,使得煤矿安全成为当前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露天煤矿开采是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穿爆、采装、运输、排土、“三防”等工作,同时受地质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制约,作业地点经常变迁、自然条件变化较大。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随着矿坑不断延深,开采深度和宽度不断增加,地温升高,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形成点多、面广、路口多、台阶多、战线长、线路密集、环节性工作多,系统复杂、生产布局难、危险情况复杂多变;且生产作业场所经常移动,经常变化,受作业场所、条件、装备、劳动组织、作业方式、员工素质、技能,以及管理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二)是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主要是是雨季,必须抓好“夏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及滑坡、泥石流等工作;其次是冬季,风雪天路面结冰、扬尘大,排土作业场视线不清;施工车辆刹车降温系统(滴水刹车系统)结冰不能使用,施工车辆冬季启功也不正常,经常启动不了或行驶中停车;同时加强“冬季三防”(防冻、防火、防煤气)。
(三)是露天煤矿的生产受用户季节性需煤的影响,作为露天煤矿的主要用户火电厂、及少部分外销用煤,雨季需煤量减少、旱季需煤量增加。
(四)是员工与设备之间的亲密接触。所以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难题,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还会对生产经营、煤矿企业的发展和矿区的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二、露天煤矿中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
(一)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成立煤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确定开展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针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为规范岗位行为编制《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矿施工工序的危险源进行人、机、环、管四方面的辨识,并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组织编制《风险管理手册》、《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分标准》。同时,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各级员工充分认识到建设安全体系的意义,基本掌握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为安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管理、操作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基本掌握了本岗位、本工种、本工作地点存在的危脸源和潜在的风险。
(2)建立健全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机制
为了切实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际工作中要寻求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形式、新手段和新途径。在企业内部全面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合理判定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源,确定安全生产控制点、责任岗位、责任区领导、防控措施、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等,强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点,将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和标准落实下去,全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完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机制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切实提升企业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救援能力,全面梳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救援力量、环境、可能涉及的单位、危害等,结合露天煤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和应急救援方案,并确定救援方案、物质储备、信息传递、组织机构等。与此同时,露天煤矿应当在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基础上,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对方案进行演练,以便能够及时总结应急救援的经验,查找在救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救援方案就行完善,形成处置有序、科学决策、反应及时、统一领导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机制。
(4)建立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制。在充分分析煤矿实际情况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形成企业党委负责安全生产宣教和督查,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各级安监部门和分管领导负责监督检查和业务保安,员工互相监督。各级领导和组织应时刻紧抓安全生产这个中心,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全面开展“员工自保、互保、联保重实效、网员、岗员和协管员作用发挥在岗位、安全责任制落实到现场、安全宣传教育进队”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安全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齐心协力保安全”的联动氛围。
(二)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对于员工的安全意识,应该给予较大的提高,对于各种隐患的防范也有较大的加强,通过在现场设置危险源管理标志牌板,给员工发放危险源管理卡等学习资料,使每一位员工对各自岗位、工种的危险源有了更全面、更详细的认知,大大减少了作业中的未遂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力度。一是加强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员工的学习兴趣和自身修养,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知识。二是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利用行政管理、经济考核等手段,加强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三是现场安全文化建设,运用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标语、事故警示牌等手段。围绕安全文化、安全月、百日安全等主题开展活动,把牢行为文化建设、提高观念文化建设、促进物态文化建设、推进管理文化建设。
(三)提高现场作业环境的管理
现场的作业环境、各类安全防护达到了安全的标准,露天煤矿在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上安设了闭锁装置,完善地面及坑下设备运转部位的防护。将手工工具、移动梯子、起重葫芦等纳入体系进行管理,使现场的作业环境、各类安全防护达到安全的标准,保障作业的安全。同时,还需要通过体系的实施推进完善现场作业流程,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安全生产。完善供电走铲和更换电缆的工序,利用机械化作业避免人接触危险物质的机会。购置轮式推上机、平路机、洒水车等道路养护设备,按标准修设矿区道路,使道路宽度、平整度、曲率半径等均符合设汁要求,优化运输线路的设计,形成单向单线的运输道路:有效的保证了运输作业安全。为各设备配装防碰撞系统,在设备接近安全间距时对司机进行提示警告,减少设备机械事故的发生。利用工业监控配合卡车调度系统。对现场作业设备进行监控、调动。有效的保证现场的作业秩序和安全。建设职工强制性休息室。保证职工班前休息到位,确保职工作业安全。
开展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促进安全管理不断深化。管理人员带头执行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落实相关工作,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增强落实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进一步明确安全体系建设的标准和方向,对业务部室及专业人员,在体系运行、达标过程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及时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知识考试,不断提高员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水平.从思想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转变员工的安全价值观。
最后,还需要根据露天煤矿实际情况制定露天矿体系考核标准,认真对照推进执行,对照标准逐项进行检查。规范现场作业流程。强化对现场生产控制,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进行积极整改,明确奖罚、责任和权力,以考核促进体系的全面推行实施。
结语: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煤矿自身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借鉴以及引入优秀的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和措施,真正保证我国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喜明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人人抓【J】 露天采矿技术 2013(07)
【关键词】管理成本;设备管理;煤矿
0.引言
煤矿的生产依赖于大型设备的投入,而大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成本也占据煤矿生产成本的较大部分。因此,基于成本视角的煤矿设备管理具有实际的意义。在当下的煤矿设备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部门采用单纯的绩效模式对煤矿设备进行传统的管理,此种管理方式无法有效的将设备的折旧、维护、维修、运行成本计算在内。一方面造成了由于设备使用成本的增加而带来的整体生产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成本计算失去了较为科学的平台,不利于企业的综合管理。本文以设备使用成本为基本视角利用管理成本为核心对煤矿设备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煤矿设备管理提供科学途径。
1.传统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及其弊端
传统的煤矿设备管理依旧采用台账式的管理方式为主,配合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进行在针对传统煤矿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但是,在整体的管理体系优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引入适宜于煤矿设备的管理体系。具体分析还存在如下弊端:
(1)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仅对煤矿的设备总量、型号、维修、设备价值等方面进行宏观的管理,而针对设备维护成本、折旧、运行动态等诸多方面涉及较少。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方面不利已煤矿设备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对设备真实价值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偏激。
(2)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信息的调用以及信息的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同款设备的市场报价、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设备的维护信息等内容均存在一定的信息漏洞。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中容易造成煤矿设备资产的流失。同时,由于信息的滞后性而对煤矿生产、设备维护以及设备更新等决策内容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管理成本较高,此部分的管理成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方面作为直接成本的信息数据库构建成本、人工成本、信息传达成本等均较高。在传统的管理方案中设备的使用以及设备的维护等工作内容需要通过逐层上报,相应的物资拨发也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物流操作。这样的操作方式在增加了大量人工成本的同时降低了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包括时间成本、折旧成本等隐性成本。造成此种成本浪费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管理体系无法形成有效的、高效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设备管理体系以及无法满足煤矿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进而提出可行的管理方案。
2.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构建
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为将设备运行等各方面的成本纳入到管理成本的体系框架内,并基于保障生成效率的成本优化对策对整体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此种方式对煤矿设备的管理一方面保障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为降低煤矿的综合运营成本提供可靠方案,并为企业的成本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具体的构建如下:
2.1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管理方案
在将与设备管理的相关成本纳入到管理成本的范围之后,管理成本按照不同的成本来源可以分为横向成本与纵向成本两个方面。所谓的横向成本主要是指设备所产生的直接成本,如设备的购买、更新、运行消耗等。而纵向成本则主要是指由于设备的使用而造成的附加成本,如配套物流的建设、管理体系的建设、人力资源成本等。具体在基于管理成本的管理方案方面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一方面在横向成本方面需要构建企业设备管理数据库,对不同层次的设备的详细信息给与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包括了设备的提供厂家、价格、型号、状态等信息。其中各个方面的数据化信息需要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实时的更新,方便管理人员实时的掌握设备的信息,为煤矿对设备的选择、更新、耗材的提供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另一方面在纵向成本方面需要通过配套的体系建设来保障成本的最小化。其中主要包括了人员培训以及梯度的建设、物流基地的选择、供货商的选择与谈判、设备的统筹分配与维护等诸多方面。通过建立一整套联合管理的平台为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做贡献。
2.2 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管理体系构建
在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如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构建基于成本的综合管理平台。利用电子化信息技术将涉及煤矿设备使用成本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并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设备成本的筛选,在做到成本全面统计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整合已达到降低工作量的目的。
其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部门的整合与分化构建一个基于管理成本的优质团队,对煤矿的全部设备成本进行统筹管理。此部门可以直接对煤矿的管理层负责,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在组织部门形成之后,需要根据现代的管理需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管理有依可据。
再次,将下属管理分支机构进行整合,将下设的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如设备保障部门、设备维护部门、设备耗材物流部门等。将其整合到新建立的成本管理体系内,使得基于管理成本的管理体系得以落实。
最后,以设备管理部门为核心构建联合管理核心,将与其工作相关的各个部门间的信息联通进行优化。如设备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信息建设部门、预决算部门等。只有在合理的信息沟通过程中才能够发挥设备管理部门的最大作用。
3.煤矿设备管理体系优化
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将与设备运行相关的一切成本纳入管理成本的体系中进行综合管理。此种管理方式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具体的优化建议有如下三点。
第一,根据煤矿自身的实际工作量建立合适的管理团队,由于管理成本的范畴较大,对相应的知识体系要求较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化统计的方式来进行,在统一的管理框架体系内进行工作的细分。
第二,由于将设备的一切成本纳入到管理成本的范畴内。因此,其与煤矿的运行与生产联系紧密。并需要对煤矿整体的经营战略服务。因此,针对管理成本的综合预算体系显得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操作与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制度。
第三,设备管理作为煤矿运行的核心管理机构,其与各个部门间的联系相对重要。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煤矿可以根据实(下转第95页)(上接第61页)际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定设备管理部门的地位,或为决策层提供上通下达的核心地位;或成为基于设备管理为核心的运行中枢。
4.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的设备不断的跟新。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煤矿的运行效率并降低其生产成本。现阶段的煤矿设备管理还停留在账面管理的层次,此种管理方式不利于煤矿的发展,并容易造成煤矿的资产流失等问题。本文将设备成本纳入管理成本进而构建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煤矿设备管理提供可行方案。 [科]
【参考文献】
[1]李仁勇,王端伟,武立新.高压液态软起动装置在煤矿设备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
[2]陈铎,王刚.基于矿山物联网的设备动态管理系统[J].工矿自动化,2013(5).
[3]胡东兵.称重设备机械的纵向和横向成本管理浅析[J].衡器,2013(3).
关键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闭环;考核
1引言
安全生产始终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管理方式和手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近年来出现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它充分吸收了国际上诸多安全管理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先进思想,体现了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特征,为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方法和途径,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煤矿。
2宁煤集团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概况
神宁煤业集团煤矿分布范围广阔,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要解决在产能扩张和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可持续良性发展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体系。自2007年9月份起,公司开始推广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经历了体系建立启动的筑基时期,规划达标的巩固时期,以及提炼归纳管理成果的提升时期。体系建设得到大幅有序推进,安全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自2009年起,累计生产原煤超过3亿t,百万吨死亡率均为零,涌现出了一大批安全生产长周期矿井和50年、40年、30年的安全长周期先进区队、标杆班组,促进了公司的安全稳定发展。
3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煤矿全面认识其生产运营过程风险的一个有效过程,也是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危险源辨识确定安全管理对象;风险评估确定安全管理重点;风险预控通过制定管理标准确定如何做,通过制定管理措施确定如何管,通过明确责任确定如何落实。按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点,结合公司实际,经过6年多的运行和创新,总结出了以“六个一”为要点的管理经验。
(1)树立一套安全理念。通过大力实施安全文化理念引领工程、认真落实“两个理念”,即“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把“两个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执行力和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重要标准。基层单位也依据实际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先进安全文化理念,如“一切事故都可以控制,一切都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安全生产“零干扰、零事故、零伤害”等安全理念,丰富和深化了文化内涵,培养了员工对安全文化的认同,坚定了全员对安全生产必胜的信念,促使员工将安全文化理念牢记于心,从而以理念指导行动,以思想约束行为。
(2)明确一个安全目标。通过方针统领、明确思路,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方针指导下,确立了“力争零死亡,追求零伤害”的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各煤矿根据自身实际,突出重点,紧盯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完善各类重大风险、重大灾害的预防和管控措施,并强化在现场的落实,强调了灾害的事前预控;加大瓦斯、火灾、水灾等重大危险源管控,优化通风系统,完善防灭火、疏排水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重大灾害防范能力;强化应急救援管理,要求专业化公司、煤矿配齐救援装备和储备物资,公司定期组织修订各类煤矿应急预案,监督指导各煤矿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公司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突击实战演练,全面增强了公司各级的应急能力。
(3)夯实一个标准化基础。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牢固树立“干一辈子煤矿,抓一辈子质量标准化”的施工理念。建立和完善了质量标准化和精品工程创建的长效机制。通过深入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对不达标、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坚决做到不验收,并严格追究管理责任、监管责任和违约责任。同时,采取质量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生产元素管理、制度体系、教育培训、班组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原煤生产单位在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动态达标。
(4)运用一套闭环模式。“PDCA”闭环管理是计划、实施、检查、和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在任何一个系统环节,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PDCA运行模式,解决“严不起来”的问题。如:工作程序闭环——以时间周期为单位,以天、周、月、年为过程,形成全年安全管理工作闭环系统。即会议组织贯彻执行现场监督补充完善会议反馈。目标责任闭环——以现阶段目标为近期目标,逐步实现安全目标的闭环系统。即目标激励目标分解考核反馈落实责任兑现奖惩。质量管理闭环——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到质量验收实行全过程的闭环系统。即工程设计规程编制组织施工落实安全监督考核工程质量验收。隐患治理闭环——即隐患排查分类整理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不安全行为”人员帮教闭环——从“三违”人员的发生、帮教、接受教育培训,到重新上岗形成闭环系统。即:发生“三违”安全培训过关跟踪回访。安全事故管理闭环——针对事故的整个循环程序,组成有始而终的闭环系统。即事故汇报事故处理事故通报事故防范。
(5)抓住一个管控核心。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实质,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安全管理。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公司在体系创建之初,组织了全面广泛的危险源辨识;在体系实施期间,侧重组织开展好阶段性的危险源二次辨识和季度、年度危险源再辨识,并注重规范危险源的辨识程序、方法和管控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岗位员工和安全管理人员,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逐一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工序、操作、标准、行为、动作等各个方面、环节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提前辨识,并对每一个危险源潜在的风险或有可能产生的风险,依据风险矩阵图进行评估、评价,从而确定出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按照划分出的危险等级,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力求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在具体操作中,根据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对全公司煤矿主要岗位、工种,统一制作岗位危险源辨识卡,正面为岗位危险源,背面为管控措施,要求员工必须随时携带卡片,并将内容熟记于心。安全监管人员动态开展巡查抽考,取得了明显效果。
(6)建立一套考核体系。通过在体系运行中的摸索和发展,逐步建立了一套公司对煤矿、煤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员工的“四级”考核体系。公司对煤矿的考核——公司制订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办法》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评价标准》,明确了考核评分办法和具体标准。通过协调培训,培养了500余名管理人员组成的内审员队伍,要求参与考核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提升了体系考核队伍的业务素养,真正起到了检查指导的作用;每季度末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开展体系考核验收工作,对公司全部煤矿进行动态检查,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对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指标元素进行考核打分,增强了公司各级人员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司将考核得分,作为各煤矿季度本质安全奖金分配依据,提高了各煤矿对体系运行的重视程度。煤矿对区队的考核——各煤矿依据本矿实际,出台相关考核办法,每月对科室、区队敖景山: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创新实行内业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考核,将发生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出现不安全行为等情况,作为重点考核指标,考核得分作为安全类奖金的分配依据,促进了科室、区队抓风险预控的主动性。区队对班组的考核——要求各区队建立健全班组考核办法,严格执行班组月度考核评价机制。结合“零隐患工作面”、“标准化班组”等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班组抓体系、保安全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四五六”班组建设管理体系。班组对员工的考核——各班组重点加大对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员工的考核力度,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了员工“不想违章”、“不愿违章”的氛围。
4结束语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通过实施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使员工的风险意识得到不断提高,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由被动式经验管理,向主动式风险预控管理的转变。
作者:敖景山 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局
参考文献:
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制机制。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和行业规划,建立健全企业全员排查、专家检查、动态分析、登记报告、分级治理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奖励机制,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深化隐患排查系统建设。各镇(区),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建立分类管理的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的长效机制。要全面摸清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及时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企业完成信息录入工作。要以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指导督促企业尽快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专家等技术力量,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做好分类指导和监督,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落实推进政策。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考核考评等结合起来,按照“未达标抓创建、三级抓整改、二级抓提升、一级抓巩固”的思路,有序有效有力推进。力争到2013年底,全市24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100家化工企业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建立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专家库成员、大型企业安全技术人员等技术支撑和保障机制,加强宣传培训指导,推动企业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程序,严格评审流程控制,加强对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的管理,严把评审质量关。四、加强职业危害监控体系建设完善职业健康监管模式。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依法推进的轨道,着力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管职责,加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和专业性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专业监督检查装备。强化职业危害治理。切实加强对职业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推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各部门和重点企业,要严格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通过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着力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源头治本工作力度。紧紧抓住行政许可、建设项目“三同时”、职业卫生“三同时”等制度化监管手段,严把高危行业企业准入、退出关口,深入推进化工、非煤矿山、冶金等整顿关闭行动,坚决关停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场所。强化源头监管与主动预防,运用现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控能力。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建立完善专项整治工作综合协调和执法联动机制,继续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职业危害等专项整治行动。化工整治:启动第三轮化工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让不符合国家及产业政策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提高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非煤矿山整治:全面规范安全生产条件,坚决整治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冶金整治:重点加强炉窑、熔融金属、煤气以及吊运等重要设施设备、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烟花爆竹整治: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烟花爆竹“四私”行为,大力实施由专柜经营向专店经营。道路交通整治: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为重点,加大对超速、超载、无牌无照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消防整治:继续开展娱乐休闲场所和农村地区消防安全检查,突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领域整治:以全市在建重点建设项目为重点,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深入开展道路(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农用车辆、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和联合执法行动,努力营造“打非治违”的强大声势。镇(区)、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力度,以更加严密的组织方式,更加有效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建立完善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恶劣天气、事故高发季节等特定时期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部门联动机制,全面防范事故。依托12350举报热线、新闻媒体、有奖举报等有效渠道,建立“打非治违”的良性互动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坚决依法从严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
我国煤炭生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机构中煤炭的比重越来越大,煤炭产量年年增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煤炭生产也由建国初的人背肩扛到简单的设备使用,再到高档普采,发展到现在普遍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而更先进的少人或无人自动化开采技术也正在试验中,煤炭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高效率、高效益,越来越体现出机电设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伴随着煤矿的现代化建设,矿山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引发的事故也随之增加。机电设备没有管理到位,小的会给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大的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一系列后患。据统计最近几年煤炭事故发生情况,机电运输事故所占比例高达47%左右;因此抓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保证煤矿的安全正常生产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意义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继承传统安全管理经验,借鉴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全面的、系统的现代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对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消除、减少、稀释和隔离等措施,从而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将煤矿风险降低和保持在可容许水平,是实现煤矿持续安全的文件化、程序化、系统化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精髓: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以程序化管理为手段,各项安全工作是基于风险的,有预先计划的。2011年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AQ1093-2011,成为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有人认为煤矿机电事故不可避免,没办法预防,矿井的机电设备多,矿井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煤矿井下本身环境、条件不好,所以发生碰手碰脚、零敲碎打的事故再所难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体现出煤矿风险的可控可管,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是一套超前性、预防性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进行风险管控的。它强调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把危险源分为岗位危险源和系统危险源,强调各级人员各司其责,把好各自岗位责任和职责。岗位操作人员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识别自己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极其风险,掌握风险管控措施,就能有效的预防岗位事故发生。而机电管理领导和机电管理技术部门抓好机电方面的系统性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和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就能消除和预防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
2 目前传统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作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不安全行为屡禁不止。煤矿企业的作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参差不齐,有些作业人员对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置若罔闻,凭自己所谓的工作经验和习惯干活,想当然的随意违规作业;有些作业人员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有些作业人员则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导致井下违反 “三大规程”、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人员不安全行为现象无法根除;设备操作不规范,检修不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带电作业、约时停送电时有发生。
2.2 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现场主要抓机电生产、设备运转,主要精力在现场的生产,而不考虑设备落后、电气保护陈旧、机电安全投入不足等系统性问题,职能管理作用淡化。机电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没有进行全过程管控,或部分环节管控不到位,没有真正实现PDCA闭路循环。更有甚者为了多出、快出煤,让设备带病运行,长期超负荷运行,严重破坏机器的正常使用条件,机电管理人员视而不见,机电考核偏重于产量。
2.3 对机电质量标准化认识不足。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质量标准化没有理解到位,岗位标准不高,机房硐室、配电点、机道等达标率低。同时,机电管理职能部门没有按照《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严格进行管理、考核和验收,没有效益挂钩,流于形式。
2.4 机电监察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健全。机电监察人员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检查标准掌握程度不同,造成一些监察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影响监察结果和效果。机电检查人员少,但是煤矿生产线长,使日常机电检查,很少进行大面积台台设备过的方式,多采用抽查的方式,偶然性和随机性较大。还有的煤矿机电考核制度不健全,考核只留在表面,不进行分析终结,提出改进计划和措施,没有先进的机电考核制度和配套管理办法,考核机制落后,严重影响机电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和机电监察效果。
2.5 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目的。许多煤矿生产企业进行了很多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安全培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培训的方式较为落后,而且培训方法、内容单一枯燥,理论与实际脱节,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后的考核不够严格,人人都能够通过,成了走过场。职工没有强烈的培训愿望和要求,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6 煤矿机电设备老化,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由于当前煤矿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国家针对煤矿企业出台一系列安全方面的要求, 对一些生产设备提出新的安全条件,导致一些生产时间较长的矿井,存在着许多需要更换的陈旧设备,然而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及眼前利益的驱使,有些煤矿往往以生产为首要任务,对于陈旧机电设备的更换保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老化。另外,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由于零件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检测手段及原材料等综合配套能力不足,致使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设备维护的工作量较大,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3 借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提升
面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让煤矿的机电安全管理插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这个先进的翅膀,出现质的飞跃,使机电安全管理得到提升,达到可管、可控、可预防,减少或者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零伤害呢?
3.1 从危险源辨识入手,强化岗位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和风险预控。
机电事故经常发生在搬迁、移动或者检修、大修时,如果我们在每一项工作任务中能够进行危险源辨识,弄清楚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危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让任务中的每个人都能够知道危险所在,那么事故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呢?我们对所有岗位、设备、任务按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每个岗位,每台设备、每个作业环节都辨识清楚其潜在的危险源,再根据这些危险源制定岗位标准和管控措施,所有职工都清楚干好自己本岗位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险源,如何防范这些危险源不成为事故,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中,不让事故有可乘之机,全面实现事故的可知、可防、可管、可控。
3.2充分发挥机电管理部门和领导的作用,抓住煤矿机电系统性危险源,管理好机电设备,加大机电安全投入,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机电各级管理人员要辨识出自己工作范围内存在那些系统性危险。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和领导要清楚目前矿井机电方面存在那些系统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我们的设备是否落后影响到安全生产;我们的人员培训是否达到设备操作要求;新设备、新工艺的性能是不是已经掌握,它们产生的新危险源是否已辨识,管理标准管控措施是可,否针对性。
同时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杜绝伪劣机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严格按标准要求使用和维护设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对机电设备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选型采掘设备,不出现大马拉小车效率低下,或者小马拉大车硬拼设备现象,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要考虑通过改造、革新,解决系统中存在的机电问题和系统危险源。加大机电安全投入,及时更换淘汰机电设备,优先考虑使用、引进,先进、自动化高、安全系数高的设备,采用先进工艺流程,合理控制作业点和作业面个数,减少事故发生源的个数,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高产高效,让现代化带动煤矿产业发展,真正实现安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3.3 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机电管理的提升必须要提高煤矿质量标准化,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单理解就是风险预控加质量标准化,提高煤矿质量标准化也体现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思想之一。要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必须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不断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有效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开展。
3.4 全员、多形式、大力度加强培训,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员工掌握本岗位危险源、岗位标准和风险管控措施。
加大职工的培训,开展各种途径学习、灌输体系,全员参与体系建设、实施和执行,加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宣讲,让体系深入人心,让每个岗位人员都能感觉到真的对自身安全有用,按照标准做就能够确保安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煤矿工作本身属于苦、脏、累,危险,导致了从事煤矿工作的人文化程度低、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强。而从事机电工作的煤矿人员,相对来说,要求要高一些。那么如何让我们每个职工能真正掌握这些危险源和岗位标准,并按照标准去工作,实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真正落地呢?
3.4.1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参与,从职工自身工作经验说出自己工作中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上岗时注意事项,各岗位、工种进行总结汇总,并通过分析发现工作经验中没有发现的危险源,经验加理论,让每个职工轻松知道,以前的工人需要花很多年通过泪、血才发现成的各种危险源。自己的亲身参与,再结合有经验的老工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危险讲解和示范,让各岗位的危险源能够深入每个职工的内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3.4.2 强化员工的认知,开通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不间断培训,每周学习,每月考试,班前会提问,老工人自讲,为每位员工印发《岗位危险源管理卡》,在作业现场设置了危险源管理标识牌,从各个方面各种渠道,让每位员工随时随地学、看、听、讲,自己所从事工作任务的危险源及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及措施。
3.4.3 各级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现场作业人员对本岗位危险源、作业标准和安全要点的认知程度,以及管理标准在现场的执行情况,保障管理标准的有效执行。
3.4.4 强化管理标注的执行。例如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将“手指口述”法和风险刮泥标准的执行有效结合,在现场执行标准时采用手指口述进行确认,使管理标准得到很好的执行。
3.5 加大监督检查,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化机电管理和考核。
机电业务部门和机电专检人员加大对现场各区队和作业人员检查、考核,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期和动态的检查、监测。利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的考核功能,对于检查出的机电管理问题、设备问题等,及时录入本安管理信息软件进行预警,录入时要根据存在问题的性质合理选择整改类型(限时整改、立即整改),并现场追踪复查。各区队在每日班前会利用信息系统调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安排进行改造,有效的消除或控制各类安全隐患。并在每日调度会上将问题整改落实的情况进行通报,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出现的频次,可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和技术补充措施。每个月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录入的问题,进行汇总、通报、打分,并作为各区队机电考核的得分和效益工资挂钩。
3.6 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加大岗位工和机电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控。
加强煤矿岗位工和机电作业人员的行为安全管理一直是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从员工准入管理、不安全行为分类、岗位规范、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培训教育、行为监督、员工档案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煤矿机电管理部门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 制定机电专业各岗位的规范,明确其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行为标准,并严格落实在各类安全生产活动中,达到减少甚至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
安全检查人员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汇总,作为考核依据,实现对不安全行为的严格管控。煤矿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查处的不安全行为,根据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等重要指标,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次基础上针对岗位人员和机电作业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达到控制不安全行为的目的。只有分析清楚机电类不安全行为的致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彻底消除不安全行为,从人的方面彻底控制主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是一套新的理念,我们煤矿机电管理人员应尽快转变思路,适应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结合以往的机电管理办法,利用好这套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为我们的煤矿机电安全保驾护航,我们机电工作人员只有借助这台先进的战车,才能在未来的煤炭生产中大展拳脚,充分发挥机电的优势,管理好煤矿机电的安全和生产工作,为我国的煤炭事业添砖添瓦。
参考文献
[1]郝贵等.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M].煤炭供液出版社,2012.
[2]郝贵,宋学峰.煤矿本质安全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3]万长慈等.煤矿机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4]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2006(2).
[5]贾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煤矿机械,2003(1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和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过深入开展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瓦斯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切实做到“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建立健全瓦斯防治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为实现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末,所有生产矿井和产煤县(市、区)均要达到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基本要求,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工作步骤
(一)制定规划(20__年6月底前完成)。各产煤省(区、市)在总结“双百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十二五”期间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规划,完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评估标准和办法等。
(二)基本达标(2013年底前完成)。推广“双百工程”建设经验,继续开展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所有生产矿井和产煤县(市、区)基本达到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基本要求。
(三)巩固提高(2015年底前完成)。在基本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有生产矿井和产煤县(市、区)达到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基本要求。
三、基本要求
(一)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1.采掘布局合理。
(1)优化生产布局。矿井、采区和工作面设计要满足瓦斯治理的需要,优先开采保护层和实施区域预抽。优化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明确开采顺序,合理确定工作面参数,合理集中生产,实现安全高效。
(2)合理组织生产。进行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时,要把瓦斯抽采达标能力作为重要约束性指标。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批准的生产能力编制矿井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矿井主要通风系统、瓦斯治理技术、开采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应立即进行生产能力复核,并依据复核结果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个数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
(3)坚持正规开采。矿井要加强生产准备,保持水平、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严禁剃头开采。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安全出口,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不能保持2个安全出口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和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要严格按规定淘汰落后和非正规采煤方法、工艺。
2.通风可靠。
(1)矿井配备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主要通风机,巷道断面、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供风场所的配风量,要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2)矿井有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要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并履行报批手续。巷道贯通前,要按《规程》规定制定安全措施。
(3)采区实行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通风系统中杜绝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煤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等现象。严禁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域采掘工作面回风直接切断其他工作面唯一安全出口现象。
(4)按《规程》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应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一段为回风。
(5)矿井通风阻力合理,各地点风速符合《规程》规定。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7%。回风巷道失修率不高于7%,严重失修率不高于3%;主要进风巷道实际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的2/3。
(6)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h”型、“y”型等正规通风方式,并确保风量充足。采用沿空留巷和“y”型、“h”型通风的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应安全、稳定、可靠,并制定后备通风预案。
(7)局部通风机安装、“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最低风速等符合《规程》规定,并实现运行风机和备用风机自动切换。
(8)按规定设置和管理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并设备保持完好。
3.抽采达标(应进行瓦斯抽采的矿井)。
(1)坚持先抽后采、不抽不采,抽采不达标不进行采掘活动。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自我评估体系,瓦斯抽采效果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将瓦斯抽采计划纳入矿井年度生产计划,实现统一下达、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矿井、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与计划开采煤层的瓦斯抽采能力、达标煤量等相匹配。
(2)按《规程》规定建立地面永久抽采瓦斯系统或井下临时抽采瓦斯系统。突出矿井在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生产建设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防突措施计划,保证抽、掘、采平衡。
(3)矿井瓦斯治理工程不欠账,钻场、钻孔、管路、瓦斯专用巷等瓦斯治理工程与采掘工作面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完工。
(4)推广采用地面钻井、大直径钻孔、水平长距离钻孔、专用巷道等抽采工艺,实施多方位、多手段综合抽采。
(5)全面掌握瓦斯基本参数。所有矿井应及时按规定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建立矿井瓦斯基础资料数据库和适合矿井实际的突出预测预报指标体系。
(6)开采突出煤层时应提前编制包括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在内的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坚持优先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做到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7)积极推进瓦斯综合利用工作。变抽放为抽采,以多种形式利用瓦斯,以抽保用、以用促抽,实现煤与瓦
斯共采。4.监控有效。
(1)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的要求布置、安装和管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并确保系统可靠,连续运行。
(2)中心站双回路供电、双机备份,备用主机能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井下设备之间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中心站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监控设备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等符合规定。
(3)监测设备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复电点设置和信号传输符合规定,瓦斯超限断电及时有效;并按规定定期调试、校正,性能完好,工作正常。
(4)矿井具有相应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管理能力;不具备相应能力的矿井,应与区域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5.管理到位。
(1)建立健全以矿井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和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
(2)健全瓦斯治理和防突工作机构。国有煤矿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设专职通风、地测副总工程师,设立通风、防突、抽采、安全监控等机构,并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乡镇煤矿必须按规定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
(3)建立健全通风、瓦斯、防突、监测监控、安全培训、安全投入、安全仪器仪表、设备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和安全生产例会、目标考核责任制等管理制度。
(4)建立瓦斯治理利用指标考核机制。对瓦斯抽采量、抽采率、抽采钻孔量、瓦斯治理工程、瓦斯利用量、保护层开采面积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闭合管理,并严格考核、奖罚和问责。
(5)坚持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制度。年度内对所有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6)保证瓦斯治理利用资金投入。按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建立瓦斯综合治理利用专项费用,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必须满足整改需要,做到按需提取。
(7)依靠科技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利用工作。以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区域防突、低透气性煤层抽采和地面煤层气开发、机械化开采为重点,开发瓦斯治理利用关键技术,制定适合本矿井(区)特点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体系和治理技术标准。
(8)强化安全培训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经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下井作业。
(9)按规定完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10)深化瓦斯防治专项整治,狠抓瓦斯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11)加强重点环节实时监控。对瓦斯排放、主要巷道贯通、揭穿突出危险煤层、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过应力集中区和地质构造带、火区启封和密闭、重大危险源处理等瓦斯治理的重点环节,必须有矿副总工程师以上领导现场指挥。
(12)加强现场管理。切实做到严格遵守采掘作业规程,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加强作业现场瓦斯实时监测监控,加强通风管理,加强现场劳动组织管理。
(13)严格煤矿瓦斯超限管理。煤矿瓦斯超限应比照事故查明瓦斯超限原因,处理有关责任人,落实防范措施。
6.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1)完成年度瓦斯治理利用工程量及抽采利用指标。
(2)严格目标管理考核。杜绝重特大瓦斯事故,瓦斯事故起数、伤亡人数控制在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
(二)产煤县(市、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1.成立县(市、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瓦斯防治重大问题。
2.建立健全煤矿瓦斯治理日常工作机构,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瓦斯防治相关政策和措施。
3.县(市、区)相关部门设立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
4.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5.建立健全煤矿瓦斯治理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一通三防”管理以及安全监管、瓦斯检查和防突人员培训等制度。
6.编制县(市、区)瓦斯治理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矿井年度瓦斯抽采利用计划、年度生产计划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统一考核。
7.监督煤矿企业按标准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并通过建立瓦斯抽采利用奖励资金和配套资金等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工程建设。
8.组织煤矿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所属矿井安全质量标准达本省(区、市)二级及以上。
9.按规定组织开展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
10.建立辖区煤矿通风系统及瓦斯防治技术档案。
11.监督辖区应抽采煤矿企业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自我评估体系,并定期对其抽采效果进行检查和考核。
12.实现县(市、区)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有区域性监测监控系统服务中心为煤矿提供指导和服务,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13.定期对辖区煤矿进行监督检查,开展专家“会诊”工作,对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重点监管,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14.组织辖区矿井按规定开展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并达到基本要求;煤矿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瓦斯事故起数、伤亡人数控制在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
四、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是促进煤矿瓦斯防治、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区、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3号文件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建立和完善“六大体系”,着力提高“六个能力”,大力推进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各产煤省(区、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统一负责本地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相关职责,切实加强对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进一步做好规划工作,切实做到有序推进。各地应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制定“十二五”期间各煤矿企业和各产煤县(市、区)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各阶段的目标要求,明确年度建设目标、达标矿井及县(市、区)、达标时限、工作措施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等;同时,要及时总结建设经验,不断完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评估标准和办法等,扎实有序推进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切实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各地要结合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活动,把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要求,细化分解落实到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中。加大对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政策、技术、资金
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各煤矿企业要结合落实瓦斯抽采利用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瓦斯抽采利用、保护层开采等经济激励措施,做到应抽尽抽、先抽后采、煤与瓦斯共采和以抽促用、以用促抽;同时,大力开展自主技术创新,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技术、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研发力度,丰富和发展瓦斯综合治理利用技术,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四)进一步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地要继续组织做好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切实做好规划,逐年建成一批示范工程。同时,要采取通报表扬、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命名表彰等多种形式,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推进本地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127-02
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介
2008年6月28日,五部门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7月11 日起开始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一个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和指引两个层次,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及实施体系。规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和指引两个层次,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及实施体系。是继会计准则之后的又一项与国际趋同的成果。规范既立足国情,传承弘扬,又借鉴国际,超越创新;既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又宽严适度,重在引导。规范的出台、科学地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求。
2 神华能源公司内部控制概况
神华能源公司以风险管理为中心,依据相关法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司控制体系,按照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合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覆盖面极广的完整体系,它既包含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纵向的控制,也包含覆盖所有公司、业务部门和事项的横向的控制。内部控制将重点集中于关键业务和高风险项目,全面而不失重点。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形成了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调机制,以提高体系运作效率。随着神华能源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2.1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公司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和总裁负责的经营层,并且根据相关法规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权责利关系进行了明确规定;经营管理理念方面,公司确立精准、严细、安全、高效的管理理念,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和科学和谐、厚德思进的核心价值观;人才政策方面,公司广纳贤才、人尽其用、任人唯贤,营造了公正的用人环境和制度;社会责任方面,公司既注重企业发展,同时也不忽视对社会的责任,促进企业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2.2 风险管理控制
公司根据相关法规建立并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包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预警、内控检查评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公司还不断加强风险管控执行效力,按照权责分离,相互制约监督以及成本效益原则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将职责落实到每个具体部门。
2.3 监控与评价
公司监事会按照相关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进行有效监督。公司还设立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专门监督检查公司财务状况、内部监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下设内控审计部,专门司职检查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经济性。公司各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并接受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部门的监督检查。
3 根据规范完善神华集团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规范是一个通用的体系,在具体实施中,每个企业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结合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3.1 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和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需要在立足国情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公司管理经验,建立国际水平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纵观国内外公司发展历史,只有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才能得到长久发展。国内许多百年老店如全聚德、同仁堂等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内部控制跟得上。神华集团这些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就离不开企业坚持不懈的完善和创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新规范的出台为神华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规范中,强调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统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防范和控制风险并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也是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两者之间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3.2 当前的管理体系存在很多缺陷
虽然神华能源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的急剧变化,原有的管理体系已经不能胜任,急需改进和完善。
(1)内部控制系统性较差
神华能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虽然较为完整,但是也存在很多缺陷。各个部门分别有相关规章制度,缺乏清晰的职权界定,执行起来相互推脱,缺乏协同和配合,效率低下。新规范是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除了基本规范,还包含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鉴证指引。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及实施体系。神华能源公司需要在新规范的指引下,将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系统化。
(2)内部控制繁杂耗时耗力
神华能源公司组织机构庞杂,涉及业务领域广阔,管理控制模式多样,人员数量大,岗位设置繁杂,这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面临着资源和时间双方面的大量消耗。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公司控制效率,是公司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3)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很难对控制体系的运行状况作出合理评估,进而改进管控。新规范的评价指引提出了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评价程序和方法、评价报告的出具和披露等。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的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4 根据新规范完善神华能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4.1 系统性的调整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新规范继续推进神华能源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实施。神华能源公司是国内首个引入全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煤炭能源类公司。建立了较为全面、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公司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适应新规范的要求,公司需要对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一方面,要对公司已有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全面总结内部控制体系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认清现有体系的主要缺陷;另一方面,要按照新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体系特点,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简化,减少交叉管理,提高协同效率。
4.2 以现有职能部门为基础,协调部门权责关系
新规范对公司职能部门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坚持“三不”原则。一是保留现有的管理控制体系,只对该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调整,不做大的变动;二是整合、简化现有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全盘否定,重新构建;三是要切实的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不能为控制而控制。按照上述原则,公司在组织结构控制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置办公厅等职能部门,将业务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的重要环节落实到具体部门。在制度程序上,综合考虑职责分工、授权、会计系统控制等控制措施,覆盖公司重要的管理环节。
4.3 从点到面推进内控体系改革
神华能源公司业务行业跨度大,业务覆盖面广,下属公司多,管理层次多,全面的推进改革风险大,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需要采用试点实验,逐步推广的方式。其子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就采取了从点到面推广的方式。在全面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之前,该子公司选择了研电公司和黑岱沟露天煤矿作为试点单位,在上述两个单位内部严格执行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特点,在基本制度下分别制定了内控体系建设方案和流程。截至2008年,研电公司和黑岱沟露天煤矿内控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此后,上述两个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经验在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为该公司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