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

第1篇: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一、 招聘目的

为了促进运营部在我司智筑商城运营工作顺利开展,鉴于近期平台微信公众号管理、运营规则制度搭建等业务需要,本着公司“唯才适用”原则,更合理化、科学化找到合适的人才、拟提前储备专业人才,特向公司申请招聘以下岗位人员:新媒体运营、产品运营主管、销售经理共3人,请人力资源部配合做好人员初试工作。

二、 招聘明细

序号

岗位名称

工作内容

人员编制

到岗时间

1

新媒体运营

1、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官网行业资讯等)今日头条、百度等信息流的传播与管理;

2、包括自媒体/信息流账户搭建,标题、创意优化等;

3、定期整理各类平台监控的数据,分析数据,形成反馈报告,提出建设性的优化方案;

4、市场行情、行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搜集;

1人

2个月内

2

产品运营主管

1、平台整体的运营规则、交易规则等制度等搭建与完善;

2、竞品的深度研究及分析,制定差异化、竞争力的运营策略,对主流平台的各类机制、规则和逻辑高度熟悉并灵活运用;

3、对产品创意和卖点进行挖掘和提炼,撰写产品广告文案,产品资料等,产品功能性介绍,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向商户介绍产品操作及新功能演示;

4、提出产品功能优化建议,通过功能优化及营销引导提高付费会员意愿及数量;

1人

2个月内

3

销售经理

1、执行公司策略和销售计划,完成销售目标和关键任务;

2、开发区域内客户(房企、建筑企业、钢结构企业、装饰装修公司、政府平台公司、施工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客户合同签署,账款回收,售后服务工作;

4、市场竞品信息搜集与分析,为部门管理者有效决策提供必要支持;

第2篇: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经历十余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数据基础和研究支撑,艾瑞本期将以搜索引擎行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典型运营商运营表现,对搜索引擎媒体价值及价值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行业问题:流量贡献均值具备极大提升空间

艾瑞以“千次搜索贡献费用”(即每千次搜索请求所贡献的营收额度)衡量搜索引擎的流量贡献均值,根据《2009-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发展报告》研究数据,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行业整体的千次搜索贡献费用为5.0美元,美国同类数据为91.1美元。由此,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的流量贡献均值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

命题假设:搜索请求量是影响市场营收的重要驱动因素

根据艾瑞咨询“搜索引擎营收影响因素模型”,运营商营收取决于活跃广告主数量(Active Customers)和客户平均营收(ARPU,下同),搜索请求量(QV,下同)通过影响点击率(CTR)正向影响ARPU的变化态势。因此,艾瑞提出如下命题:搜索请求量是影响市场营收的重要驱动因素。

实证研究:搜索请求量与ARPU显著正相关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命题,艾瑞以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典型运营商百度为例,以其2007年Q1至2010Q2 14个季度的运营(ARPU)及流量数据(QV)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

艾瑞通过散点图分布情况发现,百度历年的搜索请求量(QV)与ARPU直接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态势,从而正向影响营收数据表现。

艾瑞将上述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959,p值=0.00,故百度的搜索请求量QV和客户平均营收ARPU显著正相关,命题成立。

艾瑞对比2008年至2009年各季度百度QV与ARPU值发现,二者的变化情况基本正相关,且百度2009年千次搜索贡献费用为4.2美元。据此,可由网民网页搜索请求变化态势近似推测ARPU值变化趋势。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页搜索请求量规模为2033.8亿次,年同比增长35.7%,艾瑞预计,搜索请求量的增长将在随着2009年网民数量的激增出现大幅增长,百度ARPU值也将随之增长。

艾瑞预计:搜索请求量的提升将进一步提升搜索引擎媒体价值

中国搜索引擎请求量规模等于人均用户搜索量乘以搜索引擎用户量,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年同比增长31.1%,高于人均请求量增速(3.5%),因此目前,中国搜索引擎用户拓展为中国搜索引擎请求量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对比美国同类数据,2009年美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年同比增长4.3%,低于美国搜索引擎用户人均搜索请求量增速(23.4%),因此,美国搜索引擎用户人均请求量的增长为其搜索请求量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第3篇: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信产部、税务总局和广电总局联合署名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1号文”),1号文以7章25项条款的详细规定从国家层面正式明确了积极推进中国电视数字化改革进程的决心。文件从业务融合的角度出发,对涉及新媒体切身利益和传统广电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以下描述: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在符合国家有关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终端数字化改造。伴随着1号文件的下发,新技术条件下的“三网融合”问题以及新媒体自身的产业发展问题也再次成为业界和理论界探讨的焦点。

从媒介融合尤其是从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业务融合着眼,江苏广电总台副台长徐敢峰认为,新媒体的高科技、市场化属性与广电媒体的“四级办”特质和行业进入壁垒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徘徊在宣传与经营之间的传统广电媒体在目前的约束机制下,无法打破自身的生产模式与发展惯性,向新媒体运作的联合化、标准化、集约化等新型模式过渡并轨。广电媒体在凭借着视听牌证发放权垄断整个节目运营市场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形成并培养了行业运作过程中固步自封的弊病和僵化惰性的思考习惯,“做熟了垄断媒体的广电人进入生疏的新媒体市场,既担心丢弃市场,又担心被市场丢弃,在犹豫和迟疑中难以举步”。①这一现状的存在既制约着新媒体业务经营的大规模开展,也窄化了传统广播电视业自身的发展路径,要实现二者间的真正融合和共同发展,徐敢峰认为现行的广电媒体管理体制必须进行一次大的改变:变“行政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

顺延着这一思路,张志君也认为在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让来自市场的力量发挥出自己的关键性作用,在新媒体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模式建设上,形成可以影响生产和销售的根本性动力。然而,在目前的新媒体产业运营市场上,无论是从价格、供求等竞争机制的建设上,还是从产业链打造、利益再分配以及人员激励制度的完善上,市场配置资源的运作环境都还没有形成。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方面是政府介入了太多的市场化细节管理问题,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另一方面却是公平合理竞争环境的打造与监管制度的严重缺失,以致出现很多新媒体机构“常常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肆意地对约定俗成且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进行解构与颠覆”等非正常现象。针对这一产业发展监管困境,作者在提出了让政府力量以“超然介入”姿态管理新媒体运作的观点,并对制度创新中如何摆脱“路径依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②与此观点近似,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现代传播》主编、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总经理沈向军,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院长孙启明,天柏公司董事长吕品等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重新聚合”和布局重构的旗帜下,无论是作为理论界的代表,还是作为实践一线的精英,都普遍认为广电媒体和新媒体都正在走向一条“从竞合到聚合、再到融合”的螺旋式发展道路。③2008年3月,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CCBN年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也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对这一走向做出了明确表示。他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尤其是在新媒体的业务运营上,广电媒体还需要向电信网络等积极借鉴、学习,包括电信部门的思想观念、端到端服务的技术体制、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方式等,“……合作是必须的,在这点上我们坚定不移”。④

除去媒介融合和资源配置问题,就新媒体运作中的行业监管问题,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董年初先生认为,由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媒体格局多元化、内容生产复杂化、市场竞争国际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向传统媒体管理体制和其惯性思维提出了挑战。在多变的语境下,传统媒体的管理体制在监管思路、调控手段、规约力量等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与新媒体产业发展明显不相适应的情况。在对现有制度进行逐一分析的基础上,他认为在现有体制下,广电媒体管理部门依然应该作为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指导和主控部门承担起主要责任,而这就要求广电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一、延伸行业管理职能,在做好媒体分类的基础上,建立起准入、年审、退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二、加强与其他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依照中央相关文件的精神同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形成联动和衔接体系,以增强多部门联建监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三、在相关法律建设上尽快制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办法》,并建立起相应的适时的部门性规章制度;四、在提高技术监管、行业自律和政策研究上,设立专项课题和行业协会,通力形成适应新媒体管理、运营的具体对策和理论体系。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在《顺应媒体格局变化促进媒体协调发展》、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高有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传播》、北京师范大学周雯/王文渊在《媒体联动趋势下的电视媒体发展思维》、浙江传媒学院赵渊在《传媒生态系统的构建》等文章中,也都表示出了与此有关或相类似的看法。

对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路径的另一个理论探析焦点,则来自对新媒体商业化运营模式的讨论。根据艾瑞市场调查公司的《中国网络视频研究报告》的预测数据,到2010年前后中国网络视频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4亿元人民币,其复合增长率高达60%左右。结合了广播式运营模式和点播式运营模式的手机电视市场,其市场潜力也有望在2011年达到360亿元之巨。针对新媒体所呈现出的巨大市场发展潜力,2008年1月23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推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标准体系中的又一项重要标准――《移动多媒体广播第5部分:数据广播》,并随后在全国37个城市展开大规模的CMMB网络建设工程。利用北京奥运会的转播契机,中央电视台也在2008年强力推出了手机奥运电视频道,并利用电视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先后为28大类奥运赛事提供了音视频直播、轮播服务。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兴广电中心主任李岭涛研究员甚至认为,专门服务于手机电视节目的“手机记者时代”已经基本到来,而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的封闭式单向电视节目传播也会很快过渡到开放性、互动性兼具的新电视时代,这些都形成了对传统电视产业运营形态的巨大挑战与改写。⑥IBM咨询总监张旭则在具体分析新媒体采用开放式运营模式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立新媒体开放性业务模式的十点理论构想。他认为:一、要理顺数字化环境,以创新或将原有内容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二、要加强内容管理,以优化灵活性及其资产价值;三、要开放发行方式;四、要开放交付方式;五、要开放数字化大门,以让更多的个性创作者参与其中;六、要创新新产品窗口和业务模式;七、要通过数字化业务基础平台实现开放式管理与实时沟通;八、要借助新的业务智能发展提高新媒体运营的整体收益;九、要采用合作伙伴制;十、要建立起随机应变的业务体系。⑦针对中国新媒体尤其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及以上问题,在2008年3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年会(CCBN)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代表管理机构明确表示“对于CMMB产业链上的企业,我们在2009年内将免收专利费,2010~2012年,将象征性地收取1元专利费”。这一表态,无疑在市场管理政策上对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和运营做出了郑重的支持承诺。

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建议,新媒体增值业务探索也是新媒体理论探讨中的焦点话题之一。北京四达时代软件技术公司市场总经理曹标提出了新媒体业务运营的三种业务增值服务类型:“一是集成付费频道、视频点播等业务的开放的‘视频超市’;二是充分挖掘广告运营商在增值系统中灵活多变的赢利策略定位,引入多家节目提供商、广告运营商进行互动平台的建设,建立灵活的增值业务拓展模式以及分成模式;三是充分利用广电运营商的实体单位的可信性和视频的冲击力,开展‘电视商务’,建立并利用数字电视的展示平台、交易平台以及后台的物流系统,真正实现变‘看电视’为‘用电视’”。⑧在有线数字新媒体的业务运营上,上海蓝信技术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向忠、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江山、思华科技副总裁钱明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从准入和约束制度建设、时移电视业务开发、规模化产业经营以及开发统一架构的业务调配系统等层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建议。⑨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栏目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

①徐敢峰:《从文化产业角度看广电新媒体发展》,载《现代传播》,2008(3)。

②张志君,张婧莹:《多重视阈 多种力量 多维创新――转型期本土新媒体资源配置的几个问题》,载《现代传播》,2008(2)。

③以上观点均取自各方代表在第四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中国传媒大学、新加坡新传集团主办,北京/2007.12)和中国新媒体高峰论坛(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研究所、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环球活动网等主办,北京/2008.5)上的发言。

④张海涛在“北京・CCBN2008”(CCBN组委会主办,《广播电视信息》杂志承办)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⑤董年初,熊艳红,范 洁:《视听新媒体与广电管理体制改革》,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2)。

⑥周建新:《新媒体:竞合与共赢――第四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综述》,载《现代传播》,2008(1)。

⑦张旭在第四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上的发言。

第4篇: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三网融合 CMMB 新媒体

一、引言

三网融合是指广播网、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连为一体,业务上相互渗透,方便人们更好的享受网络信息服务。三网融合对于广播电视网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广播电视网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附加值很高的电信、互联网领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终端正逐渐成为电信和互联网融合的重要阵地。而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行业杀入这一阵地提供了有力支持。从而使广电CMMB运营商能够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中推出一种新媒体综合业务,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二、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分析

2.1 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目标功能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广播电视行业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并且内容极具原创性。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能够聚焦用户关注的热点信息,并且与用户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交互。电信行业,具备精确的信令控制及收费管理功能,并且手机终端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和便携性。而CMMB技术,能够实现内容的无线传播。

三网融合下的CMMB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将聚合广播电视内容、互联网热点信息以及政府公共资讯等生活服务信息作为新媒体内容,以CMMB广播的形式推送给具备接收CMMB信号或通过外置模块接收CMMB信号的手机。用户在手机上能够查看新媒体电子节目单,进行订阅,接收并欣赏节目内容,并且能够与节目制作团队或其他用户之间进行互动交流。

据此,三网融合下的CMMB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应具备如下功能:

提供内容管理子系统,既能够接入并管理广播电视内容,又可以通过网络爬虫功能采编互联网热点信息;

提供播出管理子系统,能够制作电子节目单,对接CMMB广播通道,进行内容播出;

提供手机APP软件,接收CMMB信号后解码还原节目内容,并以优秀的用户体验呈现给用户;

提供订阅管理子系统,借助目前CMMB与中国移动TD侧的双向接入网关,实现了用户订阅及移动代收费管理;

提供互动服务子系统,以论坛、微博、微信等形式,搭建用户与运营商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平台。

2.2 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架构

综合上述功能分析,三网融合下的CMMB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在进行系统实施时,应具有如下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内容管理子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

内容接入模块―负责引入广播电视的内容源,通过网络爬虫功能采集互联网热点、行业热点信息,引入政府公共咨询、生活服务信息或外部CP的内容;

内容编辑模块―内容制作团队可以在此对内容进行编辑;

内容审核模块―根据内容安全播出的需要,由总编角色在此审核内容质量及安全;安全审核时,能够采取系统自动方式+人工方式进行;

内容模块―由总编角色人员确定需要播出内容及播出计划。

(2)播出管理子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

播出资源模块―用于管理CMMB广播通道中的广播资源;

电子节目单模块―用于维护最终呈现在用户手机上的内容节目清单;

播出计划模块―用于播控管理员制定详细播出计划;

内容播出模块―一个后台执行模块,负责将电子节目单及播出内容自动推送到CMMB广播通道。

(3)CMMB广播通道

CMMB广播通道,大致包括数据广播、复用器、激励器、信号发射塔等。

(4)手机终端软件,可进一步细分为:

终端接收模块―负责处理接收到的CMMB信号,还原内容信息;

客户端展现模块―负责呈现电子节目单及节目内容;

节目录制模块―使用户能录制直播电视节目视频,以便离线欣赏;

节目订阅模块―与中国移动双向网关配合,实现用户订阅电子节目单的节目;

互动模块―与互动服务子系统配合,实现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

(5)中国移动双向网关

利用现有中国移动公司的双向网关,传送用户在手机上发起的订阅信息;

与订阅管理子系统交互后,由中国移动实现代收费功能。

(6)订阅管理子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

用户信息模块―记录订阅用户的信息;

订阅关系模块―记录用户的订阅信息;

精分模块―统计分析用户订阅的数据,探索用户的订阅规律及业务发展方向。

(7)互动服务子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

节目交流区;

客户服务区;

自由交流区(如论坛、微博等)。

2.3 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实施步骤

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的主要操作员角色包括:内容源CP、内容编辑员、内容审核员、播出管理员、手机用户、业务管理员、客服人员。

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的实施步骤可以如下:(1)内容编辑员,从内容源CP获取内容;或与内容源CP签订协议后,由内容源CP定期自动推动内容;(2)内容编辑员,按新媒体节目运营策略编辑内容,提交给内容审核员审核;(3)内容审核员,对编辑后的内容数据进行质量、安全等审核;(4)内容审核员(总编角色),根据新媒体节目播出安排,节目内容;(5)播出管理员,对已的节目内容制作电子节目单及播出计划;(6)内容播出模块,自动推送电子节目单到CMMB广播通道;(7)手机用户,接收电子节目单并订阅,订阅请求经移动双向网关传到订阅管理子系统;(8)内容播出模块,根据播出计划自动将已内容推送到CMMB广播通道;(9)用户手机,自动接收数据;用户从客户端欣赏内容信息;(10)手机用户,通过客户端连接到互动服务区,进行节目交流及客户服务;(11)客服人员,在互动服务子系统答复用户疑问、引导用户交流;(12)业务管理人员,分析订阅管理子系统和互动服务子系统数据,进行新媒体业务规划。

关于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的电子节目单,主要元素包括:节目名称、节目ID、节目播出时间、节目播出广播通道。手机用户可浏览节目名称并订阅;系统通过节目ID在订阅管理子系统中完成订阅;手机终端软件,根据订阅的节目ID及播出时间、播出广播通道,完成节目接收或直播录制。电子节目单的主要技术,符合CMMB的电子业务指南规范[1]要求。关于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与CMMB广播通道之间的接口,主要采用标准CMMB数据广播规范[2]要求,即内容文件+xml控制文件的形式。

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在编辑制作节目内容时,每个节目内容最终会形成一个内容压缩包。内容压缩包内包括内容实体文件和xml控制文件。内容实体文件,主要用于承载具体内容信息,如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图片、文本等。xml控制文件,主要用于指导手机终端上的客户端软件如何来进行内容展现。

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内容传输方面整体架构,基本采用移动多媒体广播总体架构[3]。

2.4 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运营

三网融合下的CMMB新媒体综合业务平台,对于手机用户具有如下几点优势:

获取内容信息免手机流量费(CMMB技术的优势),尤其在3G/4G流量收费高涨的情况下对用户极具吸引力;

融合了广播电视的精品内容和互联网热点信息等内容数据,便于打造优秀的内容节目,能够吸引用户;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互动专区,吸引用户参与新媒体节目讨论交流;

提供后向收费模式(如广告商等),能够为用户提供免费节目内容。

第5篇: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竞合,传统媒体直面社交平台

据HCR广告监测数据显示,2013上半年,全国报刊广告刊登额为470.13亿元,同比下滑2.54%,上半年的广告总额不到2012年的一半,报刊广告持续低迷。在前无明路、后有追兵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加速了与新媒体的竞合。竞合是企业管理中的概念,即合作竞争,传统媒体既要与新媒体抢夺用户、争夺广告,又必须与新媒体合作,借鉴和利用其渠道和平台优势,因此,竞合是媒介融合的必经之路。

多渠道,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多元化。无论国内国外,多渠道、多平台已成为媒体消费的共同趋势。为摆脱困境,纸媒进行了积极尝试。2013年7月1日,《人民日报》探路“新纸媒”,利用二维码、图像识别等技术,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态,供读者在不同终端消费,以此抢夺新媒体用户。加上2012年上市的人民网和拥有1246万“粉丝”的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已形成网络版、微博、移动客户端、电子阅报栏等全方位的内容生产和呈现平台。除了中央级媒体,很多地方媒体也进行了多渠道、多平台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变革。青岛报业集团打造全媒体矩阵传播模式,以报纸为基础,融合青岛全搜索网,移动互联网掌上青岛APP、青岛手机报,社交媒体微信、微博,户外媒体等,形成了包括报纸、网站、手机、自媒体、终端、活动等多平台的全媒体发展格局。其掌上青岛微信公众账号,上线3个月便实现了盈利。

传统媒体的这种策略,一方面发挥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另一方面又融合了新媒体信息互动、共享和个性化的特征,是改变传播方式的尝试。然而这种改变的本质还是对内容的坚守,盲目的“大而全”的布局实际上收效甚微。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只是传媒产业链条中的一环,传统媒体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以‘内容为王’的产品导向和从广告主角度考虑的‘渠道为王’最终必将被综合了各种优势的‘服务为王’所取代”。因此,打造或者对接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才是实施新媒体战略的可行路径。

多屏幕,移动时代的终端互动。据统计,2012年中国城市平均每个网民家庭中有4.68个屏幕,跨屏观看、多屏互动已成为行业趋势。根据2013年中国网络视频播放量分终端情况数据显示,视频行业已呈现出移动端爆发增长的趋势,在传统电视台平台功能日益弱化、观众规模逐渐下滑的趋势中,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媒体布局移动互联和云端应用是其必然的选择。

2013年1月2日,湖南卫视首款基于电视互动的社交应用“呼啦”安卓版开放注册,“呼啦”可以“将家庭共享的电视大屏与个人私享的手机小屏结合起来,实现手机用户与电视观众的高度匹配”,这是继金鹰网、芒果TV后湖南卫视多屏互动的又一尝试。半年之后,湖南卫视分享出的数据显示,“呼啦”已有超过600万的注册用户。与此同时,2013年央视也建立了“央视新媒体”平台,实现电视屏幕、央视网、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五大平动,其优质内容可以在网络电视、IP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和移动客户端等多终端上传播。

然而,与纸媒转型类似,电视的布局也是多渠道、多平台的思路,并没抓住广电转型的要害。笔者认为,当前广电转型有两个路径:融合与对接。媒体如果有强大的内容和实力,可以通过自建平台与借助平台并举的办法,遵循“以我为主,同时加强合作”的原则,共筑与拓展平台;而如果实力不足,可借力互联网平台,再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为自身内容生产运营提供平台支持。

多门户,基于关系的自媒体发力。在2013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上,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刘胜义表示,2013年1分钟内,QQ空间新增照片139000张,腾讯微博新增83333条,Facebook增加新帖2460000,YouTube新增72小时时长视频。UGC力量开始与专业媒体平分秋色,个人门户兴起,“个人门户使得大众门户的中心地位被削弱,每一个个体成为自己的传播中心”。

2013年,通过个人关系网络传播的自媒体实验真正开始,微信成为自媒体平台的代表。2013年8月9日,在微信平台上,从传统媒体走出来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发起了会员收费,一天之内收入160万元,很多自媒体人纷纷涉足“会员收费”;另一方面,装机量过亿的搜狐新闻客户端向自媒体人开放,为自媒体人打造个人品牌提供了机遇。

自媒体的传播渠道是“粉丝”,即社会关系,在互联网时代“无社交不阅读”,内容生产和社交是相互结合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交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个人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结人们关系的纽带。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整个自媒体生态是经久不衰的,因为总会有一拨又一拨的人投入到‘制造声音、生产内容’的无报酬工作中,说话是人的本性,工具又是那么简单且免费”。自媒体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的中心地位,但由于自媒体内容生产能力有限、商业模式还不太清晰,自媒体运营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

聚合,传媒跨界合纵连横

2013年,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都呈现出显著的跨界特征,呈现出新旧媒体之间、新媒体之间交融聚合的新特点。跨界合作与并购的目的是聚合资源,“聚合”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说的“聚合”是功能性的聚合,现在很少有单一媒体拥有实现价值的全部资源,需要通过合作或并购的方式将不同的社会要素、产业要素聚合,为新功能的形成提供基础和动力。因此,这种聚合多发生在不同行业、不同媒介之间,是纵向的,可以促进企业形成上下游全覆盖的产业链。

双向融合,内容与平台的整合。2013年1月29日,浙报传媒收购网络公司边锋和浩方,意在通过资本运作快速切入新媒体领域,整合其在传统媒体业务上的内容优势和所购网络公司在新媒体上的平台优势;8月5日,互联网“大佬”亚马逊创办人贝索斯斥资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业内人士分析,亚马逊有硬件终端、有用户、有销售渠道和支付渠道,在其新闻内容销售数字化的盈利模式下,缺的是有价值的原创内容,收购报纸意在内容。

一个是传统媒体收购新媒体,一个是新媒体反购传统媒体,都是为了整合内容和平台,实现用户、渠道、广告、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聚合。以此为基础,收购者可完善产业布局,拓展新功能,从而实现跨媒体、跨业态经营的快速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当然,功能性的聚合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撑,而且并购的前提是收购者明确自身需求,了解公司的整体布局和未来走向,否则并购后,如果不能实现协同效应,其资源很难聚合互补,甚至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弊端,产生各种风险。

门票之争,布局移动互联网。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约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78.5%,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移动化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将成为全球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向和热点。

2013年,移动互联网掀起了入口之争。2013年5月7日,马化腾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表示,腾讯只拿到移动互联网的“站票”,能不能坐到终点不知道,而以百度和阿里巴巴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纷纷补票移动互联。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UC、高德地图等,欲打造移动互联网的生态链条;百度则斥巨资收购91无线,欲借此完善其移动互联网入口布局,形成“移动搜索+应用分发”的双入口优势。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其线上线下的贯通使用户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抢夺移动互联网就是抢夺用户。目前,各大巨头基本完成了移动入口的抢占,但其消费闭环的营造仍未完结,产品商业化的目标尚未铺开,笔者认为,2014年移动互联网纵向的投资并购不会停歇。

物物互连,物联网锋芒崭露。据中经未来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2013年底预计达到4800亿元,未来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增长率都将保持在30%以上。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与其他终端的结合,可实现物物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将推动一个多技术多领域交叉的新信息时代的到来。

2013年与传媒相关的车联网和可穿戴设备集中爆发。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典型的代表,实现了汽车和互联网的资源聚合,拓展了汽车的移动互联功能。目前国内已经有22家汽车厂家推出了各自的车联网品牌。车联网对广播电视有重要意义,未来车联网将融合广播电视网,实现车上方便的广播电视收听收视,拓展了广电的传播路径和终端。而在谷歌眼镜之后,苹果、NIKE、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不同领域的企业都发挥优势积极布局物联网,手表、衣服、腕带、戒指等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微信的即时传播颠覆了传统的“电话+短信”的信息传送模式,而要打败微信可能需要“所见即所得”的更迅速、更便捷的传播,可穿戴设备或许就是其挑战者。

物联网可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环境间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执行,为信息的传播带来巨大的变革。虽然目前由于成本高、价格贵、稳定性差等原因,只有少数人能够尝鲜,但我们可以大胆预测,移动化的下一个趋势就是物联网,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物联网将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对传媒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整合,行业内外重组并购

纸媒变局,报业合并潮来袭?2013年中国传媒业标志性事件,非上海报业集团成立莫属。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合并,意味着上海的党报几乎整体合为一家。无独有偶,2013年3月,大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半岛传媒与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青岛早报》和《青岛晚报》,以齐鲁传媒、半岛传媒为平台,完成了跨地区的兼并重组。

随着报业市场空间的不断萎缩,同城报业集团的合并和区域内报业资源的整合将是趋势,中国传媒业集中度在提高,这可以充分发挥报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由分散走向集中、集聚,并形成某些行业的控制性、垄断性经营,既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报业有整合的趋势,甚至有人预测“一城一报”格局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成为现实,但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主要靠行政手段,其他地区政府实现报业的整合并不容易,况且上海模式只是资源配置的优化而不是转型。报业若要转型,关键还是要在新的环境下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而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

巨头并购,影视领域重划版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从线上平均媒体消费市场来看,观看在线视频是最热门的在线活动,因此视频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也更具代表性。2013年5月7日,百度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合并,此举撬动了网络视频版图;9月30日,乐视网全资收购花儿影视及乐视新媒体,通过整合视频上下游企业,乐视欲打造视频行业的全产业链;10月28日,苏宁牵手PPTV,PPTV虽活了下来,但在内容驱动的视频行业其前景并不被看好。2013年,影视行业并购频现,包括乐视网、爱奇艺、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中视传媒等在内的影视传媒公司和视频网站,都完成了大手笔的并购。

一直以来,我国影视市场集中度低,视频网站格局复杂,为了优化资源,谋求新的行业格局,大型并购逐渐成为常态。乐视网COO刘弘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还会有大型的重组并购发生,最终将只剩下3~5家视频网站”。截至2013年10月初,与2013年初相比,并购之后的光线传媒市值增长3.9倍,百视通市值增长3.3倍,而乐视网股价达到5.2倍。截至2013年11月8日,乐视网市值超过319亿元,超过搜狐集团和优酷土豆。

然而视频网站本身就有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不清晰的不足,并购并非治愈其“发展顽疾”的良药,现阶段完成并购试水的几家知名视频网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效果,行业老大优酷土豆2013第三季度净亏损2.186亿元。视频网站若想盈利,还得在内容、技术和渠道等诸多方面下苦功。

妥协抗争,运营商的行动。2013年12月4日,期待已久的4G牌照正式发放,在业界看来,4G给中国带来的是整个通信产业链的成长。回望2013年初,微信收费的消息层出不穷,以微信为代表的OTT类APP不但影响了运营商的通信业务,更占用了运营商的信道资源。

为了应对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国内运营商一方面积极与其合作推出数据业务,如与腾讯合作的“微信沃卡”;另一方面,运营商不甘心只做管道工,尝试将服务向终端化、智能化发展,三大运营商的OTT产品全部亮相,剑指微信。纵观全球,运营商并购也频繁上演:2013年7月,AT&T以约11.9亿美元收购预付费无线公司Leap Wireless;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日本运营商软银216亿美元收购Sprint Nextel;在欧洲,荷兰运营商KPN(荷兰皇家KPN电信集团)以81亿欧元向西班牙电信出售其德国移动业务E-Plus;9月2日,美国运营商Verizon通信斥资1300亿美元收购沃达丰所持Verizon无线的45%股份……

不管是合作、竞争,还是并购整合,运营商都是在考虑增加自身体量以在4G 时代更好地应对互联网企业的冲击。4G以数据为中心,语音业务被边缘化,如果运营商此时仍卖语音、短信或流量,最终只会沦为渠道。虽然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因为政府背景很难进行整合重组,但在产业价值向互联网业流动提速的环境下,为了避免“管道化”危机,转型是其必然选择。4G时代,希望运营商有所作为。

“体用”并举,云时代的大数据

2013年8月,互联网行业发生了一场激烈的网盘大战,网民从此用上了TB级的免费云空间,大战由金山发起,涉及到腾讯、百度、360、华为等网盘服务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与“云端”相连,使得网盘不再是单纯的存储工具,这场大战的真正目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开启之前抢占用户、流量和资源,未来当用户的海量数据存到“云端”,云盘将成为必需品,那时谁占据了这个入口,谁就拥有了未来市场。

与“云”相辅相成的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为体,大数据为用。云计算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为大数据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大数据的开发“不仅能够使海量数据的生产、传播和相关业务的运营更为便捷,还将为新媒体进行更为科学的发展规划及盈利模式探索提供科学的依据”。这种影响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战略层面的。

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从根本上对世界传媒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调研报告显示,云计算在2015年之前将在全球范围创造1400万个就业机会,并且每年来自云创新的收入将达到1. 1万亿美元。而我国云计算与大数据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据预计,中国云计算到2016年其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超过6亿美元。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各大媒体、企业都开始布局相关业务:2013年5月17日,全国60余家媒体在北京启动成立了以云报纸为核心,以国内近百家媒体为渠道的全国云报纸技术应用平台;浙报集团2012年开始投资数据分析项目,将目光放在了未来社交网络的数据深度挖掘上;搜狐正着手搭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将旗下数据资产全面打通整合,获取每月9亿多人次的用户数据资产……仅2013年9月下旬到11月下旬两个月内,全球大数据方向投资并购项目达35个,超过15亿美元。

当前来说,大数据在传媒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营销方面。2013年2月,雅虎推出个性化首页,为全球用户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定制内容服务,这种高度的个性化不仅提升了雅虎主页的用户体验,也涵盖了所有二级页面和移动应用。此举将雅虎的全球用户数提升到8亿,超越谷歌成为全美访问用户数最多的网站。同年10月,QQ空间《大数据里看电影》的信息图,从电影票房、观影城市、观影人群、口碑效应等维度,对2013年的热门电影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现电影在QQ空间的讨论次数越多,其票房也就越高,并直观地揭示了电影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视频网站爱奇艺透露其正在根据大数据挖掘的信息自制电视连续剧;盛大文学声称将基于大数据生产电视剧本;华策影视收购克顿传媒之后,也收获了其大量的数据储备和分析经验;乐视影业更是根据《小时代》的相关网络数据研究做了一次成功营销,使其首日观影人次创下236万的纪录。这些基于大数据的营销方略,使数字营销进化到数据营销。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云计算与大数据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动力,也让人们开始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同时,按照大数据的发展思路与要求,不同类型的媒体需要对其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基础技术进行一定的升级,这对媒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媒体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依据。在这场新一轮的竞争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应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关注与投入,并做出相应的改变或转型,世界媒体的产业格局或许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展望2014年,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会加快转型的步伐,传统媒体网络化,新媒体移动化,各种新平台造就各种新媒体、新业态,新的传媒产业格局将在融合创新中重构。

作者谭天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新媒体研究所所长

第6篇: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整体投放情况

从引力媒体数据研究组对CTR2009年1月1日至11月30日的数据监测分析来看,2009年通讯行业的广告投放仍以电视媒体作为首选,占到88.93%的份额;其次是报纸,为7.51%,电台为2.51%,杂志为1.06%。与2008年同期数据相比就可明显看出,报纸的份额下降较多,电台和杂志分享了从报纸分流出的广告份额,特别是电台市场份额上升较快。这得益于国内日益庞大的有车族群体,使这个原本快要没落的媒体迎来了新的生机。  在电视广告投放中,省台和卫视是最主要的传播载体,占据y28%和42%的份额,其次是市级媒体和央视媒体。这种投放格局也与通讯行业的产品销售与目标人群相匹配,二三线市场是诸多通讯产品的主打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整个通讯行业广告投放整体市场份额在增加,但投放广告的品牌数和总次数相比2008年同期有所下降,这也说明,一些企业还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具体来看,在2009年1~11月份,通讯产品(主要指移动电话)的广告投放量仍遥遥领先,短信服务位列第二,声讯服务、移动网络服务和网站分别位居第三、四、五位。

投放量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全网服务、其他电信业务服务、移动网络服务、数据多媒体服务、邮政服务、通讯类系列产品、通讯-其他、网站和通讯产品。而投放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的有:固网电信服务、长途/IP电话服务、通讯一企业形象、电信运营商企业形象、电话卡、声讯服务业和短信服务业。其中固网电信服务的广告投放相比2008年下降最多。可见,固网电话业务状况不佳。

移动电话广告投放情况

在移动电话业务的广告投放中,2009年1~11月的总投入达171亿元,比2008年同期的156亿增长10%。在电视媒体选择上,主要以省级卫视为主,占到53%;其次是省级地面频道,占30%,仅这两个频道就占据了80%多的市场。此外,中央媒体分得10%,城市台为7%。很显然,移动电话产品还是主要以产品销售广告为主,并选择直达目标消费群的媒介。

在具体投放品牌上,创维、现代和CECT的成为广告投放量前三品牌。

短信服务广告投放情况

在通讯行业的品类广告投放中,短信服务以40多亿元的份额排第二位。但与2008年同期相比,2009年的短信服务广告则出现4%的下滑。这与短信广告受到消费者的投诉,以及sP运营商的不诚信不无关系,特别是在短信服务广告投放中排名第一的10668001号,被诸多网友投诉,称其恶意扣取手机资费,而排名第二的106653669号,同样被投诉。相信,随着61号广告令的执行,这类短信服务的广告还会减少。

同样,在媒体选择上,省级卫视和省级地面频道仍是短信服务商们的首选媒体。

电信运营商企业形象广告投放情况

与2008年相比,2009年1~11月份,中国称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的品牌形象广告下滑了12%,从2008年的18.9亿元降到2009年的14.8亿元。

在具体的投放电视媒体选择上,市级媒体异军突起,竟然占到33%的份额,可见三大运营商都非常重视在三四线市场的品牌推广;其次是省级地面频道,占31%,而一向表现不错的省级卫视却并没有受到电信运营商的青睐,只拿到18%的份额。另外,企业形象广告大户央视,也只有16%的份额。

在广告投放量上,中国移动位居第一,并且要比排名第二的中国联通高出三分之二多。从这也不难看出中国移动在当前通信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固网电信服务投放情况

在整个通讯行业中,固网电信服务的广告投放可谓是真正的过山车,从2008年的1月份的25亿元竟然降到2009年1月份的几千万12008年全年的广告投放量为16.4亿元,而2009年1~11月份的广告投放总额只有1.3亿元,下降幅度达92%。如此大的悬殊在所有行业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这也说明固定电话市场份额的萎缩。而事实上,截止2009年6月份,全国固定电话总用户为2.9亿户,而在2008年4月份时,全国的固定电话用户还有3.6亿户。

很显然,固话市场的大幅萎缩,已使运营商们对固话市场丧失信心,因此,大幅削减广告费用也在情理之中。

第7篇: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传统媒体;移动媒体;启示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在传统媒体正逐步向新媒体转型的大前提下,移动媒体正成为新媒体中的重要一部分。当下是信息与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移动媒体已经逐步体现出其重要的作用,经过相关专家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移动媒体将会成为主流的媒体发展形态。

一、传统媒体向移动媒体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移动媒体内容匮乏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主要体现在媒体形态的转变,然而对于媒体行业来说,内容资源永远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未来制约国内移动媒体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就是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内容资源,以及适合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内容形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媒体的技术资源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所以在未来媒体内容的竞争才是真正的核心要素。对于移动媒体的各个环节来说,电信运营部门本身不具有内容的制作能力,而传统媒体的节目资源由于各种原因也不能直接提供给各种移动终端使用,必须需要经过相应的改造才能实现在新眉头上的传播。

(二)移动媒体运营机制受限

国内主要的媒体都具有事业化体制及企业化运作的特点,使得其运营机制在业务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重复,而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这种运行机制将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使得有限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另一个方面这种分散的组织建构为将来移动媒体向专业化、深层次方向的发展造成阻碍。同时,由于平面媒体长期处于事业化体制,使得该行业公司化改造不彻底,行政化思维方式严重,传统运营机制不适合移动新媒体的发展要求。由于这方面原因的存在,使得工作在移动媒体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进而阻碍了移动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三)移动媒体缺乏清晰定位

移动媒体在国外一些国家已经较为成熟,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一定清晰定位,但反观国内由于相关行业刚起步,使得移动媒体的发展缺乏清晰的定位。现阶段国内移动媒体的建设跟风严重,在许多移动媒体建立之初缺乏相应的科学的规划和定位,知识一味的参照其他同类型的网站,同时相应的采编投入不足,内容过于集中,使得移动媒体形成千网一面的格局。在未来移动媒体的发展道路中,需要同时兼顾专业化与综合化,在结合自身基本情况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发挥商业竞争力。

二、构建移动媒体复合式发展体系

(一)内容为主开发战略

由于移动媒体其自身得天独厚的特点,随着移动网络技术以及电子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群体必然会不断增加,同时传播介质也会越来越丰富,但无论媒介技术如何进步,作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内容。因此,在这种大趋势下,对媒体的内容制作和内容编辑的要求就变得越来越高。较为突出的媒体必然会根据其受众群体的差异调整其内容,并在不同的传播介质或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覆盖最广泛的受众范围,同时还可以扩大自身媒体内容的传播范围,从而得到最大的利益。在未来移动新媒体的竞争关键就是如何打造经典的节目,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内容更加挑剔,并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统筹兼顾的产业链战略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不断交互叠加,在未来媒体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纸媒、网络、电视等单个媒介渠道的竞争,而是各个媒体交互的产业链的竞争。对于产业链的竞争主要是有一定的经济技术关联的单位,按照特有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的关系形态。这种产业链包含移动媒体从制作、运行到终端过程中具有关联的企业群结构,处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部门之间有保持着特定的供求关系。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完全依靠一个单位完成项目变得越来越少,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协调各个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新媒体的产业链相较于传统纸媒来说,多出了网络运营商和终端提供商,所以在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兼顾产业链上各个单位之间的协同协作。

(三)全媒体人才发展战略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永远是促进行业转型创新的核心资源,特别在传媒行业,人才是决定一切创意、理想及实践是否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传统媒体在向移动媒体转型过程中人才是一种战略资源,相关的媒体部门需要积极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合理调整媒体的人力资源结构,在未来的媒体产业链的构建中,创建一支适应媒介融合发展态势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传统媒体转型与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发展新媒体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生活中,传统信息传播形式己不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当纸质媒体甚至广播电视媒体已经不再适合人们逐渐增快的生活节奏,当整个社会都在一种高速流通的信息时空中运转时,移动媒体必然发挥起它的独特作用,移动化是必然趋势。在传统媒体向移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相关单位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向成熟的移动媒体学习的同时更要兼顾到中国受众的文化习惯,积极研讨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时分析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必须将移动媒体引入到正确的发展路途上来。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媒体新视界一一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M].新华出版社,2011年8月.

[2]吴信训.世界传媒产业评论[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3月.

第8篇: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信行业;3G时代;中国电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Prospects For 3G Applic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m

Lin Jintao

(China Telecom Co.,Ltd.Shantou Branch,Shantou515041,China)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the status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the industrial chain,related technical services to do a brief analysis describing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3G era of great prospects,but also introduces the face of China Telecom 3G era how to meet the challenge to create the future.

Keywords: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3G era;China Telecom

一、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人类生活工作的需求,传统的通信行业和以计算机为代表IT行业交叉渗透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的网络应用和手机应用,例如,即时通信,VOIP,点对点传送,铃音下载,移动通信,在线办公。进入3G时代,通信带宽越来越宽,数据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电信运营商必须联合提供商,服务推广商,技术公司一起打造3G时代的产业链[1]。

二、3G时代

(一)2G产业链。移动通信是通信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变,从模拟通信再到现在的数字通信,发展之快前所未有。移动通信显示了它的发展潜力,2G时代,用户的通信业务组要集中在语音通信,运营商除了提供语音业务外,很少或者不提供语音以外的业务,因此,运营商只考虑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并未过多地为用户提供其他增值业务。业务单一决定了2G时代的通信业务链很简单,同时也给3G时代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整个2G的产业链上有电信运营商,业务提供商,系统设备商,终端厂商和用户等几个环节,其中运营商处于核心地位,掌控全局。2G时代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技术很成熟,又经历了2.5G时代,除了提供语音业务外,还提供了增值业务,例如,短信,WAP上网,多媒体点播等。从而在产业链上增加了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两个新兴环节[2]。

(二)3G时代背景与探讨。3G时代将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所有的网络构架和网络融合都服务于更多的多媒体业务,此时用户更多的感受是网络上的丰富内容。这就要求网络运营商要去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加强联系,一条新的产业链将产生。

除了以往的电信运营商、终端设备商、网络设备商、产业链中的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作用将得到加强。同时终端软件提供商、测试厂商、芯片厂商等也会或大或小地起到一定的作用。整的产业链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产业链纵向不断地延伸,不断地拉长,细化和开放,同时加入了一些市场主体和价值创造者。横向不断地深化分工和加强合作。稳定和加强每个环节的价值实现能力,而不再是运营商起主导地位的单一产业链。而是逐渐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紧密合作的价值网络链[3]。

内容提供商是一些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信息提供者。如媒体、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娱乐公司等。其利用自身专业化的分工和集成做专做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服务提供商是以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或者服务,两者联合对信息进行整合开发,将用户需要的内容以移动数据业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例如,新浪、搜狐、腾讯、空中网等,它们两者之间相互交叉紧密发展。

三、中国电信发展探讨

今后的电信网络传递将不再是语音,而是被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取而代之,目前,在宽带网络中开发的增值业务很少,大部分也就是视频业务,然而由于视频行业的局限性,视频内容也并不丰富,如果运营商不改变以前的运营方式,将在以后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相反,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也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在这种情形下,网络运营商应该改变经营方式,加强与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积极开创自己的门户网站。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的与保险,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合作,使得用户方便快捷的办理各种业务。

中国电信作为一个网络运营商,在3G时代的今天将何去何从。在2005年的中国电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电信要进行转型的方案,中国电信提出不仅要为用户提供网络业务,还要加强与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一起为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4]。

(一)中国电信面临的竞争与挑战。在三大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中,中国电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语音方面,2005年的电信市场,移动运营商在业务收益,业务量和用户方面已经超过了固网运营商,据有关资料显示,固定电话用户与移动电话用户的差距已有1800万户,并且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也急剧增长,中国电信面临着来自移动运营商的严重挑战。

中国电信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内都是以满足用户为主要目标,这使得中国电信的部分领导者和决策层在竞争中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意识。在工作中只局限于眼前不能高瞻远瞩地进行规划企业发展。在改革和创新发面缺乏深度和广度。面对如此多的问题中国电信要快速发展比须进行转型,刻不容缓。

(二)转型的基本途径。1.思维观念的转型,中国电信要实现向综合信息提供商的转型,必须进行思维观念的转型,因为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积极树立合作还念,互利共赢观念,创新观念。2.管理方式的转型,由原来的经验管理,人情管理向着科学管理转型,管理方法要由原来的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3.体制与制度的转型,中国电信要建立一个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要以市场经济为向导,完善法制结构。同时也要建立符合网络运行与提供各种业务的制度,完善和优化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四、总结

3G的到来给中国电信带来了机遇,但是必须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如此之多的挑战,中国电信要谋求发展必须进行转型,要做好3G的建设,运营,服务争取作为3G时代的领头羊。同时也要与其它行业加强合作,促进业务朝着多样化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乐平.电信网的技术转型与发展展望[J].通信世界,2009,1:5-8

[2]万志坤,竺宇梅.全业务网络演进[J].邮电设计技术,2008,5:38-42

第9篇: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范围经济;传媒产业;ProPublica;《每日镜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072-02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形式和传播渠道不断变革,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不断地摸索新的经营路径,逐渐由传统的规模经济发展为范围经济。通过审视媒体盈利的新路径,媒体寻找范围经济的投入要素、挖掘可共享资源的协同价值,成为媒体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媒体与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潘扎尔和威利格(Panzar& Willing,1975)提出,是指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分别由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总和的现象。范围经济多用于分析企业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逐渐被媒体行业重视,传媒行业的范围经济效益意味着追加新的新闻产品进行联合生产时,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传媒行业对范围经济理论的运用十分广泛,如全媒体运营(蔡立,2010)、跨媒体经营(肖叶飞,2012)以及媒体融合(华琦,2015)。

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媒体运营更重视媒体渠道多元化的思路,整体思路是将多种形式的媒体产品进行合并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传媒行业范围经济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通过共享新闻原材料以盈利;二是投入要素具有多方面使用价值;三是利用品牌资源等无形资产进行多渠道销售。

以范围经济理论为基础,传媒行业盈利模式具体体现为,传媒产品对稀缺的、有商业价值的新闻投入要素的使用、包装、售卖,通过发挥媒体内部的协同效应,以期实现盈利最大化。原始新闻素材成为媒体可共享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稀缺投入要素。同样的素材,集团内部不同定位的报纸选取的报道角度是不同的,报道的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通过对一手新闻素材的“再塑造”,是新闻独家报道的制胜关键。如何将媒体内部协同效应发挥至最大化尚存在可探讨的空间,笔者就ProPublica和《每日镜报》的实践,试说明媒体实现协同效应的具体路径,浅析其内在的借鉴价值。

二、实现范围经济的现实意义

为深入了解范围经济理论对媒体盈利的现实意义,本文以Propublica和《每日镜报》为例,分别就其盈利模式进行剖析。在范围经济中,存在一个被各类产品重复利用的部分,我们称之为产品的投入要素。而可能成为投入要素的,是能够重复利用却增加很少成本的部分,也是那些具有稀缺性、有商业价值的新闻原始素材。

ProPublica网站是以“数据”为范围经济的投入要素,对新闻素材进行再利用;《每日镜报》则是以“版权”为范围济的投入要素,通过“卖旧闻”进行版权再经营。为了便于范围经济理论对传媒领域的影响,本文试以两种不同的典型模式对其现实意义加以说明:

(一)ProPublica网站:纵向一体化模式

ProPublica在自己的主页里这样介绍,“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为公众利益做新闻调查的新闻编辑室”。该网站由Paul Steiger创立于2007年10月,致力于制作数据新闻,“成为第一家获得普利策奖的网络媒体”令这家新闻网站声名大噪。

众所周知,新闻作品具有“公共商品”的属性,虽然初始成本高,但是边际成本很低,制作一则数据调查报道,无论是通过数据挖掘获得一手数据,还是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以获得官方数据记录,都会花费调查记者巨大的时间成本,有时甚至花费多名记者几个月的时间。虽然随着受众数量的增加,会产生很大的规模经济;但是当受众减少时,媒体却无法节约原始的资金成本。ProPublica面临同样的困境,虽然完成数据报道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有时候这些数据库在用过一次之后就很难再被关注。鉴于这样“费力不讨好”的挖掘过程,很少有媒体致力于生产数据新闻,这样的数据资源也成为了稀缺媒体资源,稀缺性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ProPublica新闻网站变身数据商,利用自身的数据新闻优势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尝试,开创数据商店(Data Store)。从2014年开始,该网站尝试出售自己在调查报道中所搜集清洁的数据库,通过对有形资源数据的多次售卖,有效地降低了制作过程中长生产链的运营成本,成为新闻界的一项创见。

这种盈利模式应用了范围经济中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将“数据”视为其中的零部件,沿着新闻产品生产链扩展媒体的生产经营范围,连续完成原材料产品(数据)生产和最终产品(数据新闻报道)生产两个阶段的生产,将平行的生产关系转变为生产链关系,其优势在于获得高效率性和低市场营销费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数据商店的收入很可观,自2014年至今带来了超过20万美元的收入,这证明“卖数据”的方式广为人们所接受。网站对数据进行“明码标价”,记者需支付200美元使用这个数据库;而研究型学者则需支付2000美元,用于研究;相关企业需支付更高的价格。

生产成本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生产成本因素成为影响媒体产业生存和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保证传媒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较低的生产成本意味着更大的收益与更强的竞争力。通过对数据等稀缺资源的可重复性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寻找增值的有效途径,为媒体盈利方式打开了新的思路,将稀缺资源进行售卖,以期发挥共享资源的价值。

(二)《每日镜报》:横向拓展产品链

英国的《每日镜报》(Daily Mirror)创刊于1903年,是世界上第一份小报,曾是世界发行量第一的报纸,现属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

《每日镜报》在2015年报道了Phyllis与生母的感人故事,这篇报道瞬间在英国引起关注。这篇报道并未止步于此,反而开始拓展经营链条,将此报道的热度顺势扩展到其他领域,“卖新闻”由此开端。先是卖给其他报纸杂志刊登,采取多渠道同时报道;随后将故事扩展出书,销量喜人,精装版销量达到3万册、简装本销量高至4.5万册;最后将故事的改编版权卖给了一家电影公司,以期进行电影推广。《每日镜报》通过加长产品线的方式,横向开发多种发散式的产品,优化了原有产品链条,将媒体资源集中化,仅通过扩展销售形式,实现联动出售。

横向拓展产品链的盈利模式转型,是内容类传媒公司经营战略的重要思路。《每日镜报》将内容制作成各种形式的产品,策划“一稿多用”,通过对版权的再运用,充分地体现了范围经济的思维,盘活了有价值的海量“旧闻”。除此之外,对周边产品的经营,还有效地利用了品牌等无形资产,以此完成多商品生产、多渠道销售,成为口碑式传播的绝佳行径。

媒体在运作过程中, 许多资源均有多重利用价值,如何重复开发利用媒体的投入要素成为盈利制胜的关键,这也成为最为讨巧的盈利方式。同样的一条新闻原始素材, 在内容定位不同的媒体上,或是不同的产业经营(电影、书籍),可以从各自的视角进行对内容进行再加工,将信息变相增值。当下时代,新闻的原素材成为整个媒介报道市场的稀缺成分,以英国三一镜报集团为例,自2015年以来,其版权经营趋向成熟化,与有意愿购买新闻内容的媒体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将新闻的原始素材如独家照片、视频等自有版权的内容进行周边产品经营;将已有内容产品进行内容再生产,如出书;将有价值的“旧闻”进行再利用,重新利用过往的报道开发大数据。

《每日镜报》的联合生产,通过对已有的版权作品进行重新包装、运营开发,提供一系列周边产品来吸引不同类型的受众,其中优势产品的收入可以补偿系列产品的成本,不仅可以降低媒体的内在风险,还大大增加了产量,存在着显著地范围经济,值得内容生产式的媒体进行借鉴。

三、传媒产业实现范围经济的思考

不断创造范围经济成为传媒行业转型的战略选择,是传媒实践的大势所趋。转型的主要方式为横向拓展产品链、纵向一体化和多种经营。媒体必须要识别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准适合自己的范围经济投入有效要素。围绕“范围”匹配传媒产品的关系,确定媒体具有优势的专攻方向,有方向性地拓展经营范围,开拓相关周边产品,发扬报社品牌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媒介资源。本文通过对ProPublica和《每日镜报》盈利模式的梳理分析,更为具体地诠释了传媒行业实现范围经济的努力方向。

鉴于ProPublica新闻网站与美国主流的商业媒体不同,它是一家非营利机构,这种“卖数据”的经营形式是否能运用到整个媒体行业,还尚不可知;除此以外,IP热成为今年各个行业的热词,在新闻报道中隐藏的IP产业仍有待挖掘。当下姆段Ь济视角分析媒体盈利模式,关键仍在于不同媒体对稀缺的、有商业价值的新闻投入要素的选择,通过发挥其中的协同效应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要避免为追求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种类的全面而忽视核心竞争力,创造新市场的前提是做好前期预案,以了解媒体具体努力的方向,以期迎合某一市场的需求,传媒行业的进一步转型应在范围经济内做出深入开拓。

参考文献:

[1] Panzar.J.C&Willig.R.D.Economics of Scop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268-272.

[2] 张辉锋.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J].国际新闻界,2004(6):57-61.

[3] 蔡立,范以锦.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全媒体运营及思考[J].中国报业,2010(6).

[4] 华琦.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媒体融合――无锡广电新闻中心的实践探索[J].视听界,2015(1).

[5] 杨振华.“旧闻”如何增值变现?――以《每日镜报》版权运营实践为例[J].传媒评论,2016(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