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城乡教育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教育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乡教育调查

第1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关键词] 城市;农村;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172-02

据报道,有50%以上糖尿病患者不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和并发症的预防,不知道运动疗法的重要性,不熟悉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对使用胰岛素有恐惧心理,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糖尿病保健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误解,有些患者甚至认为控制饮食就是饥饿疗法,而最终出现营养缺乏[1]。鉴于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现状,结合目前国内文献,尚未见有针对性地区别城市与农村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的相关研究,本组按本院不同就诊来源地域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城市与农村患者对于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健康教育所需种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以及生化检查确诊,按照患者就诊来源地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其中城市组98例:男51例,女47例,年龄47~76岁,平均(57.3±6.7)岁,其中糖耐量受损17例,空腹血糖受损9例,2型糖尿病72例;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29例,高中以下者69例,脑力劳动者36例,体力劳动62例;公费医疗16例,医保报销29,自费53例。农村组98例:男48例,女50例,年龄48~75岁,平均(55.6±5.9)岁,其中糖耐量受损17例,空腹血糖受损10例,2型糖尿病71例;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7例,高中以下者91例,脑力劳动者6例,体力劳动92例;公费医疗1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84例,自费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根据患者就医来源地不同,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其中分为基本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三种类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填写,并且对患者所需健康知识需求入手,按照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药物指导对患者进行分类,可以重复填写,最后统计患者健康知识需求的种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城乡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比较

城市组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情况明显多于农村组(P < 0.05),且选择对糖尿病知识一无所知的患者明显少于农村组(P < 0.05)。

2.2 城乡糖尿病患者所需指导方式比较

城市组患者中需要饮食指导的患者占63.3%,需要运动指导的患者占86.7%,需要药物指导的患者占57.1%,其中需要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的患者均明显多于农村组(P < 0.05),而需要药物指导的患者则相对农村组少(P < 0.05)。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专科护理起步较晚,糖尿病教育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开展的工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认为医生糖尿病知识更丰富更专业,糖尿病教育的主要内容应由医生承担,即医生是糖尿病教育的主要实施者[2]。很多农村患者甚至部分城市患者血糖监测不力或监测后不记录,农村患者因为经济穷困或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治疗的依从性差,对糖尿病不重视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年龄提前,且症状较重,患者在生活和治疗上误区也较多,尤其是农村患者,因为受教育水平的低下,以及生活环境的制约,认为糖尿病的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控制好就不会出现并发症,患糖尿病就该用药物治疗,血糖正常后就该停药,对糖尿病口服药的服用方法不明白,如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不清楚;控制饮食就是少吃,缺少必要的血糖、血脂等的监测[3]。

通过张立颖等[4]的研究可见,患者认为健康教育需求重要性排序是从易到难的,所以建议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将容易理解的项目排在前面,而相对较难理解的排在后面,并对患者需要了解的重要术语及相关知识做出通俗的解释,尤其是食物交换份法、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内容。本组发现城市患者需要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的患者均明显多于农村组,而需要药物指导的患者则相对农村组少,分析原因可能是城市患者所处生活环境中患者的饮食结构以及经济来源相对农村患者灵活,且较少参加体育运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休闲运动就是打麻将或扑克,很少进行中等程度的体力运动,而农村患者每天都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所需要运动指导的比率明显少于城市患者,而城市患者需要饮食指导者则多于农村组。通过本组研究同时得知,城市组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情况明显多于农村组,且选择对糖尿病知识一无所知的患者明显少于农村组,这可能与两组患者受教育程度不同有关。

住院患者对饮食健康教育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要满足患者饮食知识需求,护理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多学科知识,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外还应重视人的因素,注意人的社会性,研究人的需求,这样在健康教育中才能针对患者知识需求的特点,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有关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解决现存的护理问题[5-7]。陈翠桃等认为,尽管经过住院期间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教育,但多数患者对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低血糖及其处理方法、并发症的认知水平仍然较低,还有对血糖控制水平和监测认知程度也较低,这与医护人员向患者宣传定期复查工作较少以及患者的经挤承受力、知识层次有关[8-10]。所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城乡2型糖尿病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也不尽相同,城市患者对糖尿病基本指导的了解程度相对农村组高,且主要需要进行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而农村患者则需要药物指导。

[参考文献]

[1] 朱冉.糖尿病住院病人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25(7):35-37.

[2] 王湘郴,庄荀芳,刘红瑜,等.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73-74.

[3] 邓德强,李崇瑞,周江,等.糖尿病人群科普和宣传需求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66-168.

[4] 张立颖,李亚洁,朱顺芳,等.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营养及运动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1,18(7):5-8.

[5] 黄水英,梁艳娉,邵梦烨.糖尿病病人饮食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8):195-196.

[6] 费秀萍.分层强化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3, 9(2):81-82.

[7] 卢晓蓉.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21-122.

[8] 陈翠桃.农村糖尿病患者的医护需求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3):5018-5019.

[9] 纪桂芝.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64-765.

第2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讯)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消息,由尼尔森和麦肯锡两家公司合资成立的社交调查服务NM Incite调查报告称,82%的Facebook用户仅与此前就已相识的人在该网站上交友;但如果此前就已相识的人说了某些被认为是冒犯的话,那么55%用户会立即将其从自己的好友名单中除名。

美国科技博客作者克里斯·马特斯治科(Chris Matyszczyk)表示,此事看起来颇为奇怪,原因是在他此前已经相识的人中,至少有55%倾向于偶尔说些冒犯的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删除这些人的好友。

这份调查还表明,在接受调查的1865名Facebook用户中,仅有8%的被调查者会因某人具有吸引力而与其交朋友。马特斯治科对此也表示感到不可思议,他认为这一比例至少也应接近或超过50%。(来源:新浪科技 文/唐风 编选:)

第3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1、“20+20”模式。原先课堂上的所有时间都是由老师来掌握,现在就需要进一步改进,根据海子山中学的情况,可以采用“20+20”模式,就是在40分钟的时间里,有20分钟时由老师进行讲解,另外20分钟交给学生自由讨论,并向老师进行提问,把学生变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2、改变课程结构设置。当今思想品德政治课越来越重要,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就会很难跟上社会的步伐,所以应该平均每天都有1~2节政治课,每次课后都有相应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还要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他们给自己制定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体现了“因材施教”。

(三)整顿师资队伍

1、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一直都用同样的教学,师生都难免会产生一些疲劳感,所以需要有老师定期的去外地或其他学校进行先进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培训,才能给学校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提高教学质量。

2、优胜劣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对他们进行定期的考核,对于一些在教学方面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应该给于他们更多的任教机会还有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于工作能力差、缺乏上进心的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惩罚制度。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探究式学习

运用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前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的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把那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然后小组间进行讨论,如果小组的对所提的问题有争议,就可以更大程度上来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最后派代表阐述观点,教师再来做解答与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相互检查笔记、查作业、监督背书情况、相互督促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利用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让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把身心都放在学习上。教师还可以有目的的导入或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或者形象生动的场景,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

3、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在课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比如说小品表演,情景剧、课堂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很专注的做这些准备,比起课堂枯燥的无味来说,这些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就连平时不喜欢学习的同学都会跟着别的同学一起加入进来,慢慢就带动了大家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措施,可以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转变一个新的方式,让教师上课更有成就感,学生更有兴趣,教学的效率更高:对于学生而言,课程教育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出时代的要求,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最重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袁艳.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广东: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陈晓岱主编.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美]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著,王锦、曹军、徐彬泽.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2006.

[5]曹冬梅.转变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的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新世纪的十年倏然而过,一场革命却已然悄无声息地进行了许久,“她”在这个时代铭刻出了更为鲜明的烙印。

当才能、抱负、欲望和市场力量结合之时,全世界都在惊诧她所创造的丰腴硕果,她经济,初露峥嵘:因为她娇媚,所以有更多的人为美提供服务;因为她质朴,所以她为更多的人带来舒适的关爱;因为她敏感,所以坚定地缔造起属于她和其他人的商界。

或许,我们未必能够宣告她时代的正式到来,但她,已然改变了这个时代。

初章:美丽正在吸金

美丽,拥有无法形容的魔力。

不论男女,自古对“美”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而女性,以其独特的俏丽与娇媚,尤赛春日桃花。

有所欲,必有所需。风起云涌的市场中,或者是天性使然,或者由于宣传效应,女人永远缺少一件单品。因此,她们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跟随“时尚”的步伐。她们不仅是“时尚”的所有者,更是“时尚”存在的理由。经营者也为博得其芳心,而各展其能。显而易见,“她”就是营销者眼中最大的宝藏。

美丽,正在开始吸金。

据调查,仅化妆品一项,数目就相当可观。2011年欧莱雅中国在华销售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7亿元人民币。市场研究机构KWP的抽样调查也显示,中国化妆品平均年消费额达到1133.5元。

她经济初露峥嵘,给企业带来了深层的启示:必须更深入地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商品。于是,一些原本看似与“美丽”并不相关的行业也开始揣测“她”的心理,为她提供全新的美丽。

“女性住宅”就是近年来房地产业提出的典型概念,即在建造楼房时,开发商设计出针对单身女性的小户型;即便是在大户型里,也会为女人单独划出一个化妆间,或一个小巧精致的副卧室,这种做法让女人买房子的比例不断增长。

她们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希望改变身份,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于是,女性主题餐厅,女性专属酒店,即便是男性用户为主导的汽车、笔记本、手机、信用卡及银行服务等等也顺应她求新求变的心理,新商品和服务便应运而生。

除了物质生活服务,还有对她精神需求上的特别关注。大量女性杂志、女性畅销书、女性网站、乃至女性电视也得以大张旗鼓地占据市场。衣食住行开始有了性别标注,“她”成为这些商品的统一属性。产品质量和实用性成了其次,她们更加关注的是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行业和厂家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令她产生越来越多的“美丽欲望”。

她们在为追求美丽的欲望买单,并扩张着更多的美丽元素,继而促使她们扩张着找寻美丽的方式。

网购,就是她发现美丽的新渠道。京东商城通过对上亿用户消费数据的分析,了2012年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消费观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服饰、鞋帽、化妆品类别的商品销量一直在快速攀升。其中,80后女性在京东的消费已超百亿元;70后女性的人均消费金额最高;对于90后女生来说,除了符合校园生活的清新学院派风格,关键字通常变化频繁。

数据还显示,多数的大型促销活动前夕,进行网购的女性用户数量都会稍显低迷;而一旦促销活动开始,“她们”数量和消费额都会急速上升。这反映出,她们会将短期积攒的购物需求留到价格合适的时间进行释放,进行“预谋”已久的美丽消费。

旺盛的美丽需求,就这样在这个时代绽放。有人曾说:她的贡献,超越了新技术带来的巨变。这是因为,追求自主并经济独立的她,主导着许多产业模式的新型增长点。

协奏: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

细腻,是她们的共性。

对于自己,她们追求美丽与时尚;对于亲友,她们重视分享与休闲;对于家庭,她们关心环保与呵护。在这种情况下,她为家里的经济承担了更大主动和活力。

把家庭消费安排得井井有条、科学合理,对知识丰富且颇有经济头脑的时代新女性而言并不困难。淘宝网2011年度数据中,男士化妆品市场方兴未艾,大有与女士化妆品市场携手发展的态势。这是因为女性买家为自己的爱人进行了有意无意的男用商品的询问,使得那些注意收集市场信息的商家,开始在男士化妆品领域做文章。

疼爱老公,当然不止帮他买化妆品这么简单。2012 淘宝数据盛典公布,舟山女性用户为男性购买用品人数比例高达23.98%,人均消费901.72元,这使得舟山也成为了最疼老公的城市。

相同的榜单下,最顾家的头衔落在了80后女性身上。因为,她们对家居环境更为“挑剔”。她们以超过6000元的平均购买价格,抱回了居家必备的平板电视。除此之外,还有她们相中的沙发、橱柜、洗衣机、电冰箱等等商品。

对爱巢的用心,延伸开来就是她对家人健康环保理念的灌输。这样的需求,商家自然乐见其成,因为他们懂得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卡座、晶莹的珠帘、精致的摆盘,这些更容易获得女性消费者的好感。因为,她们往往是一家人挑选上哪儿吃饭的决策者。

在关怀下一代的母婴用品方面,她无需建议只需“首肯”。进入2013年,大部分80后女性已组建家庭甚至培育下一代,在消费中则体现为更加理性地采购性价比较高的商品。以母婴商品举例来说,目前京东母婴商品消费用户绝大部分是数百万的80后妈妈,她们平均每天要购买3.5万桶奶粉、2.5万包尿裤和8000个奶瓶。

第4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1前言

随着2007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困难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实行,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在基本解决适龄儿童上学问题之后,教育质量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体育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体育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体育教育失衡问题日益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本研究通过分析地级市市区中学(简称市内中学)本文由收集整理、县城中学与乡镇中学三类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差异,探究城乡中学体育教育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提出措施,试图为缩小城乡体育教育差距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以市内中学、县城中学和乡镇中学体育教育之间的差异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因特网等手段检索有关学校体育、教育社会学以及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收集相关资料。

2.2.2问卷调查法

2.2.2.1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问卷效度检验: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自行设计《河南省中学学校体育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初稿,就问卷的效度进行专家访谈。根据专家建议,确定最终调查问卷。

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进行问卷信度检验。

2.2.2.2问卷调查实施方法

利用在校大学生教育实习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参加调查的同学进行培训,在教育实习及社会实践之后收集问卷。

2.2.2.3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0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88%。

2.2.3统计分析法

采用excel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再使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城乡中学体育教育基础设施的比较

教育资源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条件。良好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可以保障学生有同等的教育机会,脱离这个前提,教育均衡发展就是空谈。中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同样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体育场地与器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条件稍差农村中学相对城市中学而言体育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

3.1.1河南省城乡中学体育设施场地的比较

3.1.1.1河南省城乡中学田径场标准化比较

3.1.1.2河南省城乡中学田径场质地比较

3.1.1.3河南省城乡中学其它运动场的比较

3.2河南省城乡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比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体育师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程度及水平,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本研究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88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共登记了172名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现对所调查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结构进行统计分析。

3.2.1河南省城乡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的比较

3.2.2河南省城乡中学体育教师性别的比较

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根据女生的数量配备一定数量的女体育教师。根据专家意见,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女教师的比例在25%-30%之间比较合理。

3.2.4河南省城乡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的比较

教师职称反映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登记的172名中学体育教师中中教高级职称的教师20人,占调查人数的11.6%。与河南省2009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通报数据(全省普通初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比例达11%)基本一致。

尽管学历调查结果表明市内和县城中学高于乡镇中学,但职称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市内、县城和乡镇三类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差异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乡镇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高于市内和县城中学的体育教师,工龄也相应长一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河南省市内中学、县城中学和乡镇中学在体育器材场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百分比方面一般是市内中学优于县城中学,县城中学优于乡镇中学。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在场地器材的数量、标准化和完好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意义,但在场地的质地方面市内中学明显好于县城中学和乡镇中学。

(2)河南省市内中学和县城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优于乡镇中学体育教师。

(3)河南省市内中学、县城中学和乡镇中学在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女教师所占比例在百分比方面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具显著性意义。

4.2建议

第5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城乡 中小学 现状

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我国的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有相关规定来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但是“教育平等并不是政治权利平等的自然衍生物,法律条文所确定的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够受同样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主要从教育公平视角进行多因素、多方面的宏观层面的研究,认为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心理因素;教育制度;政策与落实。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县级以上和周边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针对教育公平现象,查阅有关2000年至今的相关文章46篇。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关于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并发放,共发放问卷280分,回收273份,有效问卷270份,回收率为96.4%。

1.2.3数理统计法

回收的问卷经审核后,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陕西省关中地区中小学城乡体育教育的现状

从开课节数来看,每周2节体育课在城市、乡镇中学中最为普遍(分别为82.5%和82.8%),但与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城市主要是场地器材设施少,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乡镇主要是由于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中学缺乏体育教师。另外,城市与乡镇分别有49.1%和62.1%的中学在考试前不能正常开课。通过访谈发现,体育课考前开课率与考试的级别成正相关。

2.2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从调查结果中显示,中学能保证每天1小时活动时间的学校只占48.3%(城市中学为53.8%,乡镇中学为37.9%),可见相当一部分学校达不到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3训练和竞赛的开展现状

从调查中显示,陕西省中学建立代表队并能训练的占80.8%,其中能坚持训练的,城市中学占59.6%,乡镇中学占22.4%,城乡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调查结果还显示,58.6%的乡镇中学有校代表队但不能正常开展训练。据调查,陕西省关中地区中学有一半以上的学校(60.5%)每年都开展田径运动会,其中城乡分别有6.1%和1.7%的中学每年开展1次以上;但仍有17.5%的城市中学和41.4%的乡镇中学从不开展运动会,且城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在于大多数乡镇中学都是在有比赛任务时临时组队训练,为学校争得荣誉;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有限,投入到体育上的经费更是微乎其微;有的学校甚至教师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2.4师资力量的配备现状

据统计,陕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超编,而乡镇中学体育教师存在缺编现象。专职体育教师在城乡中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9.3%和20.7%,乡镇中学体育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另外,中学女体育教师太少,城市中学女教师占23.5%,乡镇中学占15.1%,女教师的比例不太合理。从师资力量来看,学历不合格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乡镇中学初级及以下职称者占58.1%,其中22.9%无职称。由于农村经济困难,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困难,农村对教师的有效需求不足,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

2.5城乡之间体育教育内容的现状

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体育教师带来的好处是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是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日益高涨。然而,有14.9%的城市中学在使用过渡性大纲;同时,仍然有19.0%的乡镇中学使用旧大纲,且城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乡镇中学对体育课程改革关心不够,一些体育教师接受培训和进行交流的机会太少,也得不到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新的资料,这些问题和困难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陕西省关中地区城乡体育教育差距存在,其主要因素师资力量的配备。即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乏是造成城乡体育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

3.1.2从城乡之间的体育活动的情况的现状情况来看,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不具备显著性差异,而在体育训练阶段就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体育师资情况、器材配备情况、经费投入,等等。

3.1.3无论从客观因素,还是从主观因素来看,城市中学学校体育总体现状要明显好于乡镇中学。

3.2建议

3.2.1摆正体育工作的位置,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实践证明,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中小学体育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一所学校要想把体育工作搞好,必须得到校长的支持,否则学校体育工作举步艰难。当前,建立合理的工作业绩评价制度,关心和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在获奖评优、职称晋升、津贴发放上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另外,要消除“等、靠、要”和“唯条件论”的思想,依靠广大体育教师自身努力和勤奋工作,塑造体育教师职业形象,转变人们对体育的偏见,树立体育教师的地位。

3.2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教龄短,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要依靠老教师的传、帮、带,培养他们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不断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担负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任。再次,各级学校应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3.3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

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率较低,兼职教师占的比例较大。这是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加强农村兼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培训,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爹校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5-135.

[2]李宏印,等.陕西南部地区中学体育师资与场地设施的现状调衣[J].

[3]张爱梅.关于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3,(1).

第6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一、前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教育环境的逐步改善,我国的英语教学正在逐步呈现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城乡地区的英语教育差异更加突出。作为高考的主力科目,英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英语教学对教师、器材等条件要求较高,城乡中学在英语教育上的差异十分明显。北京市城区“名校热”现象愈演愈烈,名校被追捧的同时,其背后的城乡教育资源不均却鲜有人关注。基于这一现状,本课题以社会关注、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学术研究为途径,立足于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北京,对城乡英语教育差异问题追根溯源。

 

本课题将以翔实的资料为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以期平衡教育资源;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和成果发表后呼吁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除此之外,学校也可将调研成果作为借鉴进行内部调整,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完善,提高本校竞争力;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差距,探索更适合的学习方式和资源,通过自身努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次研究的主题为北京地区城乡高中英语教育差异,研究地域为教育多样化的北京。预计在城乡各选定一所相同程度的高中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高二、高三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方式为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访谈、分析数据等。并将从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学生来源及其英语学习状况等方面对比城乡中学英语教育差异。

 

二、实施过程

 

在定好主题和目标之后,我们小组就开始行动了。我们的调研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工作安排。

 

2015年5月,我们查找书籍、文献参考资料,确定参考资料目录,采购书籍,全体队员进行理论学习。2015年6月,在认真地进行实地考察后,我们将密云二中和广渠门中学的高二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联系校领导以及教师,为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做准备。2015年6月,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文理两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程度、初中所在学校、课上对教师及作业量满意度、英语课程设置满意度、有无参加课外辅导班、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教学建议等进行调查了解。2015年7月,我们分别向两个样本发放问卷;采访校领导有关本校升学率、师资力量的满意度、学术活动安排设置、教学方针等问题;随机抽取同一样本内文理两班英语课进行旁听、观察以及体验。同时,我们将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对比两校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制成报告。小组内成员讨论报告显示内容和参考文献,给出建议方案。至此第一部分调研完成。

 

2015年8月,总结第一部分调研经验,查找问题,商讨并制定回访方案。2015年9月-10月,对部分学生进行回访,记录回访情况。2015年11-12月 根据资料撰写论文、调研报告。2016年1月-3月,联系论文和报告的发表。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针对这两所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项目 密云二中(乡) 广渠门中学(城)

 

级别 北京市重点高中 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一本升学率 75%名校14 96%名校5

 

文理比例(文/理) 2/12

 

使用教材出版社 外研社 人教版

 

教师性别比(女/男) =1 >1

 

师生配比 1/20*30-1/3*30

 

教师年龄段 30岁-50岁 About30

 

教师学历 本科;研究生 研究生及以上

 

教辅 五三;专项书;周报;听写;隔天听力;自制单词书 五三;自制教辅

 

硬件设施 基本 完备

 

教师教学风格 因班而异 情绪饱满,形象生动

 

课堂气氛 轻松愉悦

 

上课方式 PPT; PPT,纸质资料,视频资料

 

英语科量(?节/周) 6

 

英语活动 较少 经常

 

然后为了保证问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我们对问卷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我们的问卷一共有19道题,问题涉及答卷者的硬件设施、教材版本、课程设置、学习途径、课堂氛围、学习动力、教辅教参、教师学历、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程度、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多个方面。我们分别在密云二中和广渠门中学发放了340份和23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共为500份。为了使问卷结果分析得更加专业和有效,我们小组成员自学了SPSS数据分析软件,科学地分析了我们的调查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城乡中学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不同的差异。

 

1.硬件设施

 

表2调查 人数 所在学校的硬件设施(%)

 

内容 显示器 扩音器 电影

 

放映室 报告厅 闭路电视 礼堂 阶梯教室

 

城市 300 77.1 42.9 5.7 37.1 11.4 34.3 65.7

 

乡村 200 100 50 10 55 45 20 70

 

由表2可知在硬件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乡地区的硬件仍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地区的硬件水平明显优于乡村地区。而硬件水平的差异对城乡学生的英语水平仍有较大的影响。

 

2.软件设施

 

城乡地区软件设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及动机三个方面。

 

(1)师资力量

 

表3

 

调查 人数 英语任课老师的年龄(%) 英语任课老师的学历(%)

 

内容 20-35 36-45 46-55 大学本科 硕士 博士以上学历 不知道

 

城市 300 14.3 85.7 0 11.4 8.6 22.9 57.1

 

乡村 200 60 30 10 30 20 0 50

 

表4

 

调查 人数 沟通提问满意度(%) 教育质量满意度(%)

 

内容 非常

 

满意 较为

 

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

 

满意 较为

 

满意 一般

 

满意

 

城市 300 31.4 45.7 22.9 42.9 42.9 14.3

 

乡村 200 65 30 5 70 25 5

 

在师资力量方面,由表3、表4可知,城市地区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低于乡村地区,平均学历高于乡村地区。在理论上讲,城市地区的师资力量优于乡村地区。

 

(2)教学方式

 

表5

 

调查 人数 英语任课老师的侧重点(%) 英语任课老师的教学态度(%)

 

内容 句子

 

赏析 课文

 

主旨 背景

 

常识 其他 友好 严肃 严谨 轻松 懈怠

 

城市 300 42.9 68.6 8.6 8.6 20 40 60 0 5.7

 

乡村 200 65 35 25 15 70 10 15 55 0

 

表6

 

调查 人数 所在学校英语课程学习方式(%)

 

内容 PPT 播放视频 听读 跟读 小组讨论 课堂提问 presentation 其他

 

城市 300 60 2.9 31.4 5.7 25.7 40 8.6 8.6

 

乡村 200 60 10 65 50 45 50 10 0

 

在教学方式方面,由表5、表6可知,乡村中学教师更侧重句子分析详细、教学态度友好、教学氛围轻松;城市中学教师更侧重课文主旨赏析、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氛围严肃。在讲课方式方面,城乡中学都以讲解ppt为主要授课方式,但乡村的课堂提问高于城市,说明乡村的师生交流相比城市更多。因此,在我们设置对教师沟通提问满意度及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提问中,由图表可以看出,乡村中学的学生对教师的沟通提问满意度和教学质量满意度更高。

 

(3)学习途径及动机

 

表7

 

调查 人数 所在学校指定的课外英语读物(%)

 

内容 无指定书目 老师自定选段 原版英语文学 期刊篇目 其他

 

城市 300 57.1 25.7 14.3 0 2.9

 

乡村 200 30 30 15 20 5

 

表8

 

调查 人数 所在学校的课外活动(%)

 

内容 无 英语

 

会话角 英语

 

图书角 英语演讲类比赛 英语翻译勒比赛 其他

 

城市 300 25.7 25.7 54.3 8.6 5.7 5.7

 

乡村 200 60 20 20 35 20 10

 

在学习途径方面,由表7可以看出,城乡中学的教材使用基本相同,在教辅的使用上,城市地区主要用五三模拟,更注重听说读写专项训练。课外英语学习方面,城市地区的活动相较于农村地区更加丰富,但比较专业的类似在演讲和翻译比赛的举办方面,农村地区则更多。而在课外英语读物方面,农村地区的教师给学生的建议较多,但城市地区的阅读资源则更加丰富,由表8可知,城市地区学校54.3%的班级都设有英语图书角。而在学习动机方面,城乡地区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成绩,而以成绩为学习动机的学生成绩也大多很优秀。而在密云二中的数据中,我们还得到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就是知道教师学历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往往比不知道的学生成绩更好,可见教师的学历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的作用。

 

四、结论

 

其实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城市中学和乡村中学虽然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城乡地区的英语教学却各有特色,因此他们的成绩总体差异不大。城市地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优于农村地区,因此城市地区应该发挥它的优势,增强教学特色,加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活跃交流氛围。农村地区在硬软件上与城市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农村中学应努力建设硬件设备,提供软件实力,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特色。同时,农村地区也应该努力发挥他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借助地方学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注重本校课程的开发研究,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另外,农村地区的学校也要注重本地人才队伍的建设。

 

最后,我们也希望政府可以在正视城乡英语教育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其背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环境,建立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保障机制。希望在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城乡教学差异会逐渐缩小,城乡中学可以优良竞争,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第7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对贵州省83个县级行政区,16个不同科目的城乡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全面调研,在教师基本情况、教育技术环境、应用与创新、学习培训四个方面进行城乡对比研究并得出结论,并提出优化策略:加大信息化经费投入,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开展专项培训项目等,以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论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中学 学科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十多年里,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信息化进程中的后进区域,其教育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显著的区域性、民族性和城乡性差异等特点。基础教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模式,是受惠民众最为广泛的基本教育形式,基础教育师资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是教育信息化最为有力的推动力,了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战略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是多民族地区,仅世居民族就达18个,而9个市州地行政区在经济、文化、教育上与差异较大,尤其在城乡地缘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恰恰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的共性。毋庸置疑,城乡中学教师教学水平、教育技术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差异有多大、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是什么等并没有相对具体的呈现。本文通过3年来的调查统计数据,结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给出贵州省城乡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对比数据,提出不同地缘学科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路径。

二、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遍及贵州省的2个地区,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3个县级行政区,对总计16个不同科目的学科教师进行了调研。总计发出问卷855份,回收问卷805份,有效问卷749份,其中来自城市的教师有354人,占47.3%,来自乡村的教师有395人,占52.7%。

(一)教师基本情况描述

调查对象中来自独立高中的有83人(11.1%),来自初级中学(包括九年制学校)的有485人(64.8%),来自完全中学的有181人(24.1%)。调研对象主要是中青年教师,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有429人(57.3%),36~50岁的206人(40.8%)。调研的教师来自16个不同的学科,其中以美术、体育、音乐、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的老师居多。

从调查对象相关基本信息可以看出,本次调研的中学学科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是70.4%,独立高中和完全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城市教师占城市高中教师的93.2%,基本接近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94.8%;本科以上学历乡村高中教师仅占乡村高中教师的65.5%。初级中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城市教师占城市初级中学教师的87.4%,高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64.1%;本科以上学历乡村教师仅占乡村初级中学教师的50.8%。从相关数据看出,贵州省中学学科教师学历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自身存在十分明显的城乡差异。贵州省的中学学科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同时教授几门不同课程的现象较为突出,有25.1%的农村中学教师教授两门以上不同课程,这与贵州省农村中学师资短缺、教育经费紧缺密不可分。

(二)城乡教育技术环境对比

1.个人教育技术环境。调查中对教师个人、家庭是否拥有计算机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在总计749名调查对象中,个人、家庭有计算机的有592人,占79.0%。以教师的地域作为观测值发现,教师个人计算机拥有率城乡地域差异较大,城市教师计算机拥有率高达96.9%,农村仅有63%。

2.学校教育技术环境。教育技术环境已具备初步规模,不能完全满足教师需求。通过访谈及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贵州省中学教师学校及社会教育技术环境并不乐观,虽然城市相对于农村有明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但城乡教师均表示出对教育技术环境的不满意及无奈,整体上体现出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与信息化进程的艰辛。

3.教育技术技能对比分析。从调查分析发现,贵州省中学学科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一些最常规的软硬件技术有一定掌握与了解,但还停留在低水平的“会”的层面,能熟练掌握及高效应用的教师不多;对一些专业性强、功能强大的学科软件掌握不够;自主或合作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欠缺,还需大幅度提升。同时发现,在教育技术软硬件技能方面,城市中学教师明显优于农村中学教师。

(三)应用与创新对比分析

1.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率低,应用形式单一。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支持教学的几率很低,且多限于多媒体教室等比较单一的应用形式。教师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原因应该有三:一是学校教学设施不配套,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二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足,不能正常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三是学科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具备任何教学优势。

2.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欠缺、信息化软硬件资源的薄弱是教育技术应用的瓶颈。在调查“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时,城市学科教师的选择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及技能(52.7%)、缺少准备时间(42.9%)、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42.6%)、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25.1%)。农村学科教师的选择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及技能(71.8%)、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43.4)、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38.9%)、缺少准备时间(27.6%)。可见制约中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软硬件环境建设的不足也是其重要原因。城乡教师面对的困难有明显不同,农村更需要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支持。

(四)学习培训对比

1.专业学习经历不系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参与高水平、高级别培训的机会较少。经统计分析,城市有85.8%、乡村有93.3%的学科教师没有经过教育技术专业学习与培训。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比例城市有26.0%,农村教师仅有14.0%;城市教师参加最多的培训类型是“校内培训”(54.8%);农村教师参加最多的培训类型是“县或区组织的培训”(45.1%)。城乡教师参与高级别培训的机会整体偏少。

2.教师受训机会不均等,学习机会不公平。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存在明显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学科的不均等、城乡的不均等、个体的不均等方面。教师参与培训在学科上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几个学科中,其他学科教师较少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城乡分布上出现城市显著高于农村;在个体分布上尤其明显,有相当比例的教师从未参与过培训,而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参与了多种类型、多种级别的培训,学习机会显著不平等。

三、建议

(一)加大信息化经费投入,科学化经费配置

1.加大经费投入,整体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欠发达地区整体呈现出来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学校联动,加大资金投入,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保障。

2.科学分配经费,保障城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齐头并进。经费的分配不能再以平均分配为主,也不能一味保持城市优先原则,应该以地区教育整体战略部署为基准,有先有后、有急有缓、有重有轻地开展信息化基础建设,充分考虑区域性均衡良性发展。建设经费的具体投入分配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不能“重硬轻软”与“重软轻硬”。根据调研现状,笔者初步给出城乡信息化经费分配的粗略比例,信息化硬件建设、软件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投入的比例,城市为3︰4︰3,农村为5︰2︰3 ,这样比较符合贵州省的实际。

(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教育信息化的不均衡发展会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信息资源、信息途径的不对称更会拉大城乡数字鸿沟,使教育趋于两极发展。教学资源真正的全面共享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一个有效途径,所谓全面共享是指可以随时随地免费获得完全资源。其中“随时随地”指基于互联网络,不受网络物理类型、网络运营模式的限制;“免费”指可以完全无成本获取,包括不用资源交换、积分获取等;“完全资源”指在保障开发者版权的前提下的全面开放及二次开发可能。尽管当下极力提倡开放、共享,但信息化先行地区并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仍然停留在资源为我独享的狭隘自我保护主义层面,为保障其信息化优势给己有资源垒上铜墙铁壁。

(三)开展专项培训项目,促进教师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1.为欠发达地区教师开展高质量专项培训项目。本次调研是在学科教师经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等培训的背景下进行的,但发现贵州省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仍不容乐观,基于国家层面的专项培训力度及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2.结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重视培训对象选拔,促进教师职业均衡发展。根据本次调查分析,贵州省中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基本现状是城市高于农村;年轻教师高于年长教师;主干学科教师(语、数、外等)高于非中高考学科教师(音、体、美等);理科教师高于文科教师;男教师高于女教师等。而现有的各种培训正在加剧这一普遍现象。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关乎教师个人成长,要求全体教师均参与并得以提升。我们不能再以传统选拔方式选择培训对象。在进行培训对象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科均衡、性别均衡、年龄均衡等方面的因素,不能让培训始终集中在某几个学科、某几个人身上。如果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回学校做二级培训,那应该挑选那些接受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强的教师参与培训,保障二级培训的效果;而如果仅仅是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则应该挑选那些最需要提升的教师参与培训。

(四)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价值

第8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中学 学科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作者简介]冉怀敏(1977- ),男,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与培训。(贵州 贵阳 5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省农村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黔科合J字LKS[2011]46号)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00-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十多年里,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信息化进程中的后进区域,其教育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显著的区域性、民族性和城乡性差异等特点。基础教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模式,是受惠民众最为广泛的基本教育形式,基础教育师资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是教育信息化最为有力的推动力,了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战略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是多民族地区,仅世居民族就达18个,而9个市州地行政区在经济、文化、教育上与差异较大,尤其在城乡地缘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恰恰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的共性。毋庸置疑,城乡中学教师教学水平、教育技术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差异有多大、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是什么等并没有相对具体的呈现。本文通过3年来的调查统计数据,结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给出贵州省城乡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对比数据,提出不同地缘学科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路径。

二、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遍及贵州省的2个地区,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3个县级行政区,对总计16个不同科目的学科教师进行了调研。总计发出问卷855份,回收问卷805份,有效问卷749份,其中来自城市的教师有354人,占47.3%,来自乡村的教师有395人,占52.7%。

(一)教师基本情况描述

调查对象中来自独立高中的有83人(11.1%),来自初级中学(包括九年制学校)的有485人(64.8%),来自完全中学的有181人(24.1%)。调研对象主要是中青年教师,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有429人(57.3%),36~50岁的206人(40.8%)。调研的教师来自16个不同的学科,其中以美术、体育、音乐、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的老师居多。

从调查对象相关基本信息可以看出,本次调研的中学学科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是70.4%,独立高中和完全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城市教师占城市高中教师的93.2%,基本接近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94.8%;本科以上学历乡村高中教师仅占乡村高中教师的65.5%。初级中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城市教师占城市初级中学教师的87.4%,高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64.1%;本科以上学历乡村教师仅占乡村初级中学教师的50.8%。从相关数据看出,贵州省中学学科教师学历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自身存在十分明显的城乡差异。贵州省的中学学科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同时教授几门不同课程的现象较为突出,有25.1%的农村中学教师教授两门以上不同课程,这与贵州省农村中学师资短缺、教育经费紧缺密不可分。

(二)城乡教育技术环境对比

1.个人教育技术环境。调查中对教师个人、家庭是否拥有计算机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在总计749名调查对象中,个人、家庭有计算机的有592人,占79.0%。以教师的地域作为观测值发现,教师个人计算机拥有率城乡地域差异较大,城市教师计算机拥有率高达96.9%,农村仅有63%。

2.学校教育技术环境。教育技术环境已具备初步规模,不能完全满足教师需求。通过访谈及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贵州省中学教师学校及社会教育技术环境并不乐观,虽然城市相对于农村有明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但城乡教师均表示出对教育技术环境的不满意及无奈,整体上体现出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与信息化进程的艰辛。

3.教育技术技能对比分析。从调查分析发现,贵州省中学学科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一些最常规的软硬件技术有一定掌握与了解,但还停留在低水平的“会”的层面,能熟练掌握及高效应用的教师不多;对一些专业性强、功能强大的学科软件掌握不够;自主或合作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欠缺,还需大幅度提升。同时发现,在教育技术软硬件技能方面,城市中学教师明显优于农村中学教师。

(三)应用与创新对比分析

1.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率低,应用形式单一。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支持教学的几率很低,且多限于多媒体教室等比较单一的应用形式。教师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原因应该有三:一是学校教学设施不配套,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二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足,不能正常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三是学科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具备任何教学优势。

2.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欠缺、信息化软硬件资源的薄弱是教育技术应用的瓶颈。在调查“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时,城市学科教师的选择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及技能(52.7%)、缺少准备时间(42.9%)、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42.6%)、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25.1%)。农村学科教师的选择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及技能(71.8%)、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43.4)、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38.9%)、缺少准备时间(27.6%)。可见制约中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软硬件环境建设的不足也是其重要原因。城乡教师面对的困难有明显不同,农村更需要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支持。

(四)学习培训对比

1.专业学习经历不系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参与高水平、高级别培训的机会较少。经统计分析,城市有85.8%、乡村有93.3%的学科教师没有经过教育技术专业学习与培训。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比例城市有26.0%,农村教师仅有14.0%;城市教师参加最多的培训类型是“校内培训”(54.8%);农村教师参加最多的培训类型是“县或区组织的培训”(45.1%)。城乡教师参与高级别培训的机会整体偏少。

2.教师受训机会不均等,学习机会不公平。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存在明显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学科的不均等、城乡的不均等、个体的不均等方面。教师参与培训在学科上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几个学科中,其他学科教师较少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城乡分布上出现城市显著高于农村;在个体分布上尤其明显,有相当比例的教师从未参与过培训,而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参与了多种类型、多种级别的培训,学习机会显著不平等。

三、建议

(一)加大信息化经费投入,科学化经费配置

1.加大经费投入,整体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欠发达地区整体呈现出来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学校联动,加大资金投入,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保障。

2.科学分配经费,保障城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齐头并进。经费的分配不能再以平均分配为主,也不能一味保持城市优先原则,应该以地区教育整体战略部署为基准,有先有后、有急有缓、有重有轻地开展信息化基础建设,充分考虑区域性均衡良性发展。建设经费的具体投入分配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不能“重硬轻软”与“重软轻硬”。根据调研现状,笔者初步给出城乡信息化经费分配的粗略比例,信息化硬件建设、软件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投入的比例,城市为343,农村为523 ,这样比较符合贵州省的实际。

(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教育信息化的不均衡发展会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信息资源、信息途径的不对称更会拉大城乡数字鸿沟,使教育趋于两极发展。教学资源真正的全面共享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一个有效途径,所谓全面共享是指可以随时随地免费获得完全资源。其中“随时随地”指基于互联网络,不受网络物理类型、网络运营模式的限制;“免费”指可以完全无成本获取,包括不用资源交换、积分获取等;“完全资源”指在保障开发者版权的前提下的全面开放及二次开发可能。尽管当下极力提倡开放、共享,但信息化先行地区并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仍然停留在资源为我独享的狭隘自我保护主义层面,为保障其信息化优势给己有资源垒上铜墙铁壁。

(三)开展专项培训项目,促进教师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1.为欠发达地区教师开展高质量专项培训项目。本次调研是在学科教师经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等培训的背景下进行的,但发现贵州省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仍不容乐观,基于国家层面的专项培训力度及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2.结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重视培训对象选拔,促进教师职业均衡发展。根据本次调查分析,贵州省中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基本现状是城市高于农村;年轻教师高于年长教师;主干学科教师(语、数、外等)高于非中高考学科教师(音、体、美等);理科教师高于文科教师;男教师高于女教师等。而现有的各种培训正在加剧这一普遍现象。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关乎教师个人成长,要求全体教师均参与并得以提升。我们不能再以传统选拔方式选择培训对象。在进行培训对象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科均衡、性别均衡、年龄均衡等方面的因素,不能让培训始终集中在某几个学科、某几个人身上。如果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回学校做二级培训,那应该挑选那些接受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强的教师参与培训,保障二级培训的效果;而如果仅仅是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则应该挑选那些最需要提升的教师参与培训。

(四)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价值

经过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设,欠发达地区基础建设虽然还不完善,但终究是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城市中学基本实现校园网全面覆盖,生机比在不断提升,农村中学多数已依托“农远工程”“村村通工程”实现联网,部分学校已配置了相应的教育技术软硬件。在追求进一步建设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科学高效应用现有的设施与资源,杜绝信息化设施闲置及挪为他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9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社会学;课程体系

1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系统表现更加多元复杂,其物质空间的规划建设中涉及的学科知识也愈加全面,同时也赋予城乡规划专业更多功能与责任。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较好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能力,还需要全面的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以应对城乡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与复杂关系。而城市社会学以其特有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从更加人性化的角度为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多维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基础,在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知识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社会学与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关系

2.1社会学研究与现代城乡规划研究的结合

随着城乡规划学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的扩展,原有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的学科基础已难以满足对城乡环境的分析研究需求,社会学因其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为城乡研究提供了多维与深度研究的可能性,能够从多维视角对人类社会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对城乡规划的研究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也弥补了城乡规划领域重空间设计轻人文内涵的不足。在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与社会学研究紧密结合的历史进程,也有新时期与城乡规划学科新的结合与创新。社会学以其特有的学科思维一方面为城市研究提供了深入剖析的路径与方法,另一方面则从社会行为空间角度研究更加人性化的城乡规划与设计的理念。学者们从社会学思维的视角下,分别对城乡规划的制度建设、规划内容与方向等规划实践、以及城市空间环境营造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等具体的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更加注重城乡规划中的社会平等与公平、公众参与的价值。

2.2社会学类课程对城乡规划本科教育意义

目前在城乡规划专业开设的与社会学相关课程如城市社会学、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查、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以及部分实践环节等,涉及的城市社会学知识包括社会学基础研究内容,如基础概念与理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问题等;城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则偏重于将社会学的调查、统计与分析方法引入城市空间研究;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则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系统的研究思维与研究技术等内容。此类课程多在本科专业三至四年级等高年级开设,以配合从建筑、街区的物质空间设计转向更加宏观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和乡村规划设计等学科思维转变过程,应对更加复杂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3社会学类课程应用重点

3.1研究方法

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主要有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随着2011年城乡规划专业成为一级学科,社会学在城乡规划本科教育体现中重要性更加凸显,《城市社会综合调查》课程是国家《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中要求独立开设的一门社会学调查方法类课程,以往则是社会学类课程作为相关知识体现在选修类课程中。该课程是以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为规划与设计提供基础资料的社会调查方法。常见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该课程对于城乡的分析和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基础资料调查。在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实践中,城乡建成环境的现状调查是规划设计的前期,也是更深层次研究的基础。规划前期常见的调查方法如访谈、问卷、实地观察或勘探等,可从政府、居民等不同利益群体对城乡建设的不同需求出发,针对城乡建设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但往往由于城乡系统的庞杂性和调查范围及内容的有限性,如何选择适当的调查项目以及适度规模的调查范围则尤为重要。(2)城乡建成环境分析。城乡建成环境的现状形成于地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积淀与累积基础上,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不仅需要对城乡地域物质空间进行分析,亦需对长久以来形成的空间形态、生活方式与社会运行进行深入理解,不仅要技术层面的分析工作,也需求对人文层面有着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将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后,需有适合的技术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寻找城乡发展的规律性线索。(3)人的活动行为的分析。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规划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人的城市体验和感知,因此关于人的活动行为的调研分析,是校核城市空间设计成果的重要指标。社会学提供了人的行为方式的系统分析方法,能够从活动的类型、人群的定位、活动的个体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该方法能够从根源上理清人的行为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明确人的社会属性是城市规划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通过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整体联系满足城市人的多元、复合的活动要求,这也是城乡规划学科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的内在体现。

3.2研究内容

(1)宏观层级的城乡系统与结构。城乡的发展不只是城乡物质空间环境的变化,也体现着城乡内在结构的系统性改变,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也是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不断深化调整做出的实时应对,城乡结构是整个社会宏观结构体系的重要部分,破解城乡规划的实施难题,必须从社会学的宏观视角进行社会结构的剖析,涉及的内容主要包含社会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子结构。基于上述社会学内容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等规划领域给予充分的支撑和论证,使城乡规划在宏观层面能够发挥协调与解决城乡社会矛盾的更大作用,体现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2)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我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城乡建设后,新城建设热潮在逐渐降温,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存量规划”要求在已有的城乡建成区提升建设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从城市空间塑造转向城市行为的再造。应用而生的“轻规划”“微改造”等新的规划设计理念更偏重对于已有空间环境的提升与改善,激发城市新的活力,修正“大广场”“宽马路”等建设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问题或现象。社会学在其长期的研究中所关注的微观层级的社会个体、群体的行为活动以及社会问题等内容,成为建设宜居城乡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亦可对规划与设计实施的形成直接有效反馈。

4社会学类课程应用思考

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特点,多以土建类学科、地理类学科为主。由于各学校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开设城乡规划专业,丰富了城乡规划专业的内涵,形成了不同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各自办学特色。但不论办学背景如何,随着最新版国家城乡规划专业指导性规范的出台,规划设计类课程已成为教学体系围绕的核心,空间的设计表达是专业的特色及优势。但同样也会造成课程知识体系的单一,不适应当前城乡规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现今专业发展趋势和实际,首先应从社会学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植入,体现出社会学对当今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影响。

4.1在理论知识基础构建层面

社会学在城乡规划领域的理论知识构建主要包括:社会学基础理论、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的思路与方法、社会阶层和社会空间结构特征等内容,均应为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科阶段要掌握或熟悉、了解的知识内容,具体的知识要求为:(1)城乡人口与社会知识单元;包括城市社会学基本知识、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城市社会要素、城市社会的分析方法、社会阶层与空间结构等。该知识单元是宏观层级的城乡系统与结构的体现,关注城乡领域的社会学问题,利于学生从宏观的社会视角对城乡规划进行解读,落实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2)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知识单元;包括选题与文献综述、社会调查类型与设计、社会调查方法、资料统计与分析。该知识单元属于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的内容,更多为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突出社会学应用的实践技能,有助于学生在规划设计中调研分析方法的科学应用。上述两部分知识单元已包含社会学在城乡规划领域研究的重点,但内容较为综合且涉猎较广,如何将社会学类知识在城乡规划课程体系中合理构建是关键也是难点。基于规划设计类课程为专业教学体系的主线,以及学分制改革的趋势,教学计划中社会学类理论课程不宜占较大学时,为了更好地将社会学应用到教学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应注重课程的交叉与互动,使单一理论课程转化为一系列的知识体系。因此将社会学的研究思维与研究体系加入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中,则可以通过社会学的选题、调查、分析、结论等逻辑化的研究方式改善以空间设计为基础的思维局限,指导学生以循序渐进的研究方式和步骤完成对城乡环境的研究和分析过程,培养本科阶段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进一步重视理论课程与设计环节的互助和支撑作用。

4.2对规划设计类课程的实际意义

城乡规划专业在以物质空间规划与设计为主线的课程设置中,社会学相关知识课程往往以理论讲授形式开设,教学效果受限于课时学生对此类课程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往往难以形成良好的效果与反馈。开设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查》,相较之前的《城市社会学》课程而言更加注重社会学知识与方法在城乡社会研究中的意义,注重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并与城市社会学的基础概念、理论与调查方法、分析方法等相结合,将纯粹的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支撑以规划设计类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枯燥的课堂讲授与生动的社会调查大大提升了社会学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设计类课程的资料整理与现场踏勘提供了科学化、系统化的调查和研究方法,为后期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问题的学术态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课程关系如下

4.3实践教学环节层面

城乡规划本科教学在专业实践方面体现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主要为认识调研,认识调研实践领域包括住区认识调查、社会调查、城乡认识调查、结合规划设计课程的调研四个实践单元,具体的内容如下:(1)住区认识调查研究;包括住区空间结构、住区道路与交通系统、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住区绿化系统,该实践单元注重社区规划导向下的住区研究,内容以空间的类型和层次调研为主,强调住区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和设施的均衡构建。(2)社会调查研究;包括问卷编制与调查组织、调研数据分析的方法、调查报告的撰写,这一实践单元突出调研具体方法的实践应用,注重调研程序和调研成果的关联。(3)城乡认识调查研究;包括城乡功能布局、城乡空间结构与形态、城乡道路与交通系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绿化体系,该单元的实践内容涉及城乡领域的空间和规划体系,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调研。(4)结合规划设计课程的调查研究,包括调查研究的内容、调查研究的方法、调研成果的表达,这类调研是与设计课程并行的实践环节,注重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和真实性。上述认识调研环节作为拓展能力的培养,不作统一要求,可由各校自己掌握。基于实践环节的知识体系要求的自主性特点,如何将上述四个实践单元与实践课程体系相结合以及如何对专业教学起到支撑作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四个实践单元并非独立的课程内容,必须与对应的专业课程相结合,设计类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因此必须将社会实践与设计课程的知识体系相关联,起到从课堂内的学习交流过程走向社会实践的真实体验和认知,能够更好地强化城乡规划专业本身具有的实践性特质。同时可以将.大学生暑期活动的实践结合到专业的实践当中,一举两得,会更加具有专业指向性。因此,依据实践教学的知识内容,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提高对于实践环节的要求,从低年级的建筑设计阶段,至三、四年级的城乡规划设计阶段、以及毕业设计阶段均要求设置与设计课程相配合的实践环节(详见表2),以辅助深化设计及理论课程。实践环节中的资料收集、调查、分析和统计等环节等均需与社会调查理论与分析方法紧密结合。

5结语

城乡规划专业学科及专业发展的历程中,社会学的影响如影相随。从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至规划与设计实践,社会学类知识为城市与乡村从视角、方法和内容的研究都提供了更加丰富与多层次的思维与路径,并以更加具体化和实用性的知识点融入了城乡规划专业在理论基础知识构建、规划与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等环节,成为本科阶段树立正确的规划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知识领域。

参考文献:

[1]罗吉,黄亚平,彭翀,刘法堂.面向规划学科需求的城市社会学教学研究.城市规划,2015(10):39-43.

[2]黄亚平,陈静远.近现代城市规划社中会的思想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5(05):23-29.

[3]李浩,赵万民.改革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推动城市规划学科发展[J].规划师,2007(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