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浅谈农村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农村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农村教育

第1篇: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教育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笔者从农村教育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教育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知识面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知识不仅能形成自身的递增效应,而且能够渗透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产生递增受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经济效益提高。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判断我国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我国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就充分暴露出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社会以人为本,确立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人的核心价值,造就科学发展的人才,以人的创造、发展带动社会的科学发展,这样就势必导致全新的社会教育观并涉及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教育是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创造与发展。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师生平等共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生产的大系统中,教育是人才生产的、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人的平等、自由、创造与发展从学生开始,然后影响带动社会,使社会具有创造、发展的活力,这也就是当前教育革命的目标、实质和内涵。

2 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农村之所以贫穷,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的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而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根源。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援助。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低;农村人口多,效益低;农民收入不稳,人口出生率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村教育。

2.1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国农村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的农村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最根本的是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

2.2 农村教育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大部分仍然是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农村中的企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农村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科技开发者,这些都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实用的农村建设者。

2.3 农村教育可以影响农村人口

首先,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转移。

3 与教育配套的举措

3.1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这在客观上要求节约的土地进入农村工业用地流转。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即土地农民所有制,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农民的土地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二是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其涵盖承包权、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权能,是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三是要严格土地制度的管理。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生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3.2 动员和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和大力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3.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承担着重要职责。我国已经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努力营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培养人才的层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政府应该对职业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投入。利用信用贷款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招商引资壮大职业教育;提倡社会团体捐资助学;鼓励企事业单位捐赠助学,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建设;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凡技术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以及生产安全的行业和工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通过努力,建立和完善“上岗先看证、无证不上岗”的劳动用工机制。

总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可以说农村教育搞好了,农村经济就会快速发展。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2篇: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教师;设施;家长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099-01

当前,我国教育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从总体来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今后教育的发展重点,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中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基础教育,而农村教育在整个国家是基础教育。不过随着教育的大大发展,而农村教育却令人堪忧,针对农村教育质量的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留守儿童”的数量增多,学习质量较差

(1)吃饱肚子型。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老人们觉得只要孩子能吃的比别人家的孩子好就行了,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都不是太关心。使孩子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过分的溺爱型。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

(3)寄居亲戚家的放纵型。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4)父母影响型。家长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上世纪70-80年代由民办转为公办的,现在都已五十岁左右,许多学校四十五岁以上教师占总数的70%以上;二是任语文、数学课目的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80%,音体美、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三是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教学经验尚有待积累,而由于编制限制,部分人进不了教师队伍,少数即使进了农村学校,往往也难扎根,通常是干了几年,在教学上比较成熟了,就设法离开农村学校;四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有的学校已经没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造成这种状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三、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

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农村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农村小学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教学环境上,农村中小学校舍差。

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在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陋、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教学要求。比如像物理化学这样的课程,而要做很多很多的实验,但很多学校,有的甚至是重点中学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很多的功课只能靠听老师讲,自己很难独立地动手操作。家庭方面。由于农村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这种“高压”,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而城市家长大多是由文化的,在加上天天在跟前,可以常常对孩子进行辅导和监督。并且在业余时间,还要让孩子上辅导班来提高。

五、信息技术教育落后

1.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片面看待信息技术教育。有的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少,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同起来,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有的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它将是下一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认为信息技术离他们还很远,不够重视;有的校领导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是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的根源,会使学生变坏,干脆一棒子打死,不开信息技术课。

2.教师方面: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重视程度、许多学校几乎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而只能让其他教师兼教或让教师们在排满工作量的情况下额外任教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信息技术专业的培训,仅有基本的电脑常识,还不具备教学信息技术的能力;上好上坏一个样,上课则采用“放羊”式教学方法。这样的师资状况,难以胜任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

3.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的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也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绝大多数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少、配置水平低、教学资源匮乏,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

第3篇: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 农村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形式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比土地、资本、劳动力数量等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远大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首先,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一般的经济增长模型都能很好地表现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其次,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经济结构的优化与经济的增长都十分强调人力资本的更新与进步,人力资本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先导;再次,人力资本还是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自然资源的约束、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都要有人的聪明才智来完成。因此,资本积累应从物力资本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积累。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首先依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增长,人才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人力资本与教育都起着基础性作用。然而从现阶段的国情来说,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相对物力资本稀缺。生产要素的不平衡必然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影响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2 农村教育对农民增收有明显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必须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按照持久性收入假说,人力资本状况对预期收入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必然具有稳定的和较高的预期收入。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根据对1997年农村住户调查的分户资料研究表明,家庭常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收入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文化程度越高,对收入的促进作用越大,各种形式的收入水平都高。在其他各种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若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从小学提高到初中,这些家庭的现金收入比以前平均增加6%;若提高到高中,增加11%;提高到中专,增加15%;提高到大专,增加19%。由此可见,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从而相应提高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文盲半文盲率从1983年的35.5%下降到2002年的7.59%,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也有所上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3年的5.26年提高到2002年的7.87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民收入也相应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由1983年的309.8元提高到2002年的2 475.6元。

二、目前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几经改革,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依然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存在“城市中心”取向,为农服务的自觉意识不强。农村教育只是城市教育的翻版,农村学校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问题,不少农村学校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奋斗目标,重普通文化知识的传授、轻职业生活技能的教育,农村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最终结果是使大多数农村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在客观上为“读书无用论”提供了佐证,挫伤了农民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如何在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视野中,在城市化的背景中认识农村教育,仍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2 “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虽初步建立,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是影响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农村教育经费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的展开将会陷入更大的困境。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把农村基础教育的事权由乡级政府提升到“以县为主”,有利于县域农村教育的发展。但从实际的效果看,“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并不能切实保证农村教育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县级财政能力与其所担负的责任不相称。因此,“以县为主”的新体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对贫困地区来说,薄弱的财政能力仍然无力保障教育的投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3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很差,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37.8%和45.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和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分别占22.3%和28.8%;教具、墨水、纸笔、粉笔不足的分别占到32.55%和35%。截至2002年底,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六省市以外,全国其他地区中小学D级危房总面积为4 000万平方米。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再加上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中国农村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

4 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协调不够

近年来,中国农村和农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农村面临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大量富余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这些都对农村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农村教育在办学模式和培训内容等方面应该加快改革。应当说,中国目前的农村教育还远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求,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弱化的趋势。有的学校以职业教育的名义行普通教育之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脱离农业生产实际的现象。因此,认真总结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三教统筹”,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已刻不容缓。

第4篇: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65-02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1.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陈旧。现今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比较老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对付的状态下,不能起到健身和为终身体育服务的作用。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师资培训机会较少,长时间的新生力量补充不足,体育专业知识的更新比较慢;农村体育教学教学内容上的滞后,体现在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更容易受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与大城市的各种差距被放大。因此,即使在教学上农村和城市的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变化不大,但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陈旧的。

2.场地不足,资金匮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上好体育课,显然就成为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场地的不足,资金的匮乏也是在大多数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发展。因此提高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是农村体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重复。在教学过程中,受以往观念、师资素质和经费的影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非常单一,出现了“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课堂教学不良现象。而且不同年级之间的教材内容长期无变化,就是重复以前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没有革新教学教程,这也是导致农村体育教育严重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4.经费拮据。由于农村中学处于农村,各地方财政收入的低下、自身的创收难等原因使本身教育经费的投入捉襟见肘,而用于体育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远远无法满足所需。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不少学校需要配置的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多年达不到所追求的目标。资料表明,农村中学现今所配置的场地器材平均不足标准水平的60%,这成为农村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革新的阻碍。没有经费,器材不充分,场地不合适等问题的出现,使得课题教学不好开展,只能将就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这样既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开拓性,也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感兴趣程度。

二、对农村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分析

1.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据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中学每六个教学班需要配备一名体育教师,如果体育课时和工作量增加,体育教师数量也应当适当增加。但从现实来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因此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加强成为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质量及教学改革的基础及前提之一。

2.体育师资队伍的不稳定。近年来,由于体育教师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学习的基本业务被忽略,加上自然减员,老师根本不可能进行脱产学习,甚至于有些地区还有非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代课。此外,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不高,生活条件也不好,能够接触的社会资源较少,导致体育系学院的专科、本科毕业生都不愿意在农村中学任教。另外,一些到校体育教师辞职外出打工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因此,改善农村中学的条件成为了稳定教师师资队伍的任务。

3.文化素质不高。我们现有的中学体育教师在农村地区还没有达到教育规定的合格水平,部分教师需要培训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其中少数学校的老师也需要进行调整。在被调查的几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中,只有50%左右达到了初中年级的学历要求,高中年级的为70%左右,真正达到体育专科或者本科学历要求的很少。可以看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中很多都没有受到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教师专业素质不符合要求,这样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发展对策

1.改变观念,提高体育锻炼氛围。通过不同的形式,如办板报、墙报和校园广播等,介绍体育锻炼的好处、方法及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和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体育爱好,营造校园体育的锻炼氛围,从而不断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长期进行。最重要的是,学校的不同领导及老师要改变观念,树立学校体育观,避免出现占用体育课教学时间的现象,大力支持学生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提倡适合学校特色的各种体育比赛,加强与城市学校之间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交流。另外可以通过吸收具有体育教学经验的志愿者来校教学,使得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进而逐步跟上教育教学的新潮流。

2.加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指导。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特别是农村本地的人才,都要靠教师。教师在教育力量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此应重视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的业务水平,全力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和科研工作,努力做到请专家进来讲座,与城市学校合作培训,建立网络继续教育活动,让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及参加各种教学会议,尽量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方便并创造条件。在农村中学,我们要鼓励结合网络,让教师在此基础上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了解当今教学前沿,增强自身素质,建立培训机制,甚至可以采用适合农村本地要求的,城市中采用的网上培训资源,使教师主动寻求培训,并且通过培训形成适合自身且符合农村体育教学实际的观点和方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重视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全面分析农村学生的运动爱好、特长、技能、体能等大部分因素,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形成科学的训练方法,如根据学生的体能方面,可将学生分为不同三类:优质体质类型、普通型、弱类型,然后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强度的差异化训练,从而科学合理地改善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还需要分析农村中学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秉性,承受能力,及教学中天气条件等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不应蛮干,否则会得不偿失,甚至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中,更应该分析学生性格、体能、承受能力等的不同,结合现有的体育设施,设计不同模式的教学计划,在不同的天气条件,学生条件中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不断加入适合农村实际情况又能接近国内外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另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多开展小型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4.加强资金投入,改善体育设施。适当增加农村体育教育经费,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是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之一。但是在现实的农村中学中,各种教学经费都是不足的,因此除必要的经费要争取,还要引入各种资金,如外地企业及个人的各类捐助等。还有自身也要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如师生可以自制部分简易体育器材,整合体育场地,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

5.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资金的投入一直不足,学校器材设施严重不足,甚至都没有运动场地,远远达不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实际操作往往为提高体育成绩而注重竞技运动,很少落实到青少年体育教育上,致使大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而且很多学校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少,师资匮乏,过时的课程和活动,过多的班级人数,体育教师低待遇的问题,而且多数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受伤,不敢开展激烈的对抗运动项目,缺乏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创新,导致学生没有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农村地区的各级领导要重视农村体育教育,应该深入基层,完善各项制度,抓好组织实施,加强场地设施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充分挖掘农村本地的体育活动资源,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开展好学校的体育活动,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多组织一些符合农村中学实际情况的体育活动,多参与外校交流活动,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进而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和氛围。

6.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伴随着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特别是体育教学网上资源的开放。在体育教学中,不要总认为体育课程必须在教室外进行,教室内就不能上体育课,一旦由于下雨就将课时转让给其他学科,这样是不好的。我们应该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室内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体育盛事和体育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体育艺术的欣赏水平,这些对学生的体育成绩提高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井晓蒙.农村中学体育的现状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6):575-576.

[2]戴志坚.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8):131-132.

[3]曾洪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J].科学咨询,2006,(7):58-59.

[4]全海英.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还能坚持多久[J].体育学刊,2011,18(3):20-25.

[5]赖红升,张辉.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121-122.

第5篇: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优化 建议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以及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道德素质高尚的人。但是由于诸多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与预见设定的目标发生了偏离,因而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

一、《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由于这门课程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都把这门课程定位为考查课,而且不少农村的小学没有有效的手段对这门课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使得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师无法参与奖励性绩效考核,打消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想要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预先设置的目标,难度特别大。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忽视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者是参加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而且小学生年龄较小,很难真正地掌握到理论层面的内容,所以上完课后,他们非但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反而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2.家长和学校没有及时更新观念

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很多学校和家长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保留着,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不够重视,认为这门课与语数外相比就是副科,并且在最终的绩效评价上也忽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因此农村小学中重教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的农村小学在评选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时,往往以成绩作为参考,而忽视学生平常的行为作风和思想表现。家长和学校都不重视,学生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品德素质的提高就无从谈起。

3.缺乏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

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不多,教师也不多,再加上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好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去,导致教师数量相对紧缺,很多小学不能安排专门的教师教授这门课,一般都是其他的任课教师来兼任,因此,不少品德与社会教师很难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兼任的这门课上,因为这门课不是其主攻方向,所以他们对这门课程缺乏热情,既不研究教法,也不对教材进行专研。

三、加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措施

1.加强教师的任教能力

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师要有进取心和上进心,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怀有一颗博爱之心,包容学生,并与学生以诚相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五种能力:教学科研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反思和学习,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要认真研究所从事的教学内容,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处理好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之间的联系,把学生的品德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

2.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合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家长的反映,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和思想动态,因此,学校应该让老师走出校门,把家长请进校门,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有关品德和社会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实例。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家长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学校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从实际出发,加大教研工作的力度

小学生的年龄小,平时的活动范围就是在家庭和学校两者之间,他们缺乏社会活动的能力,因而让他们走出校门去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难度很大。鉴于目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学校有必要组建专门的教师团队,进行教学相关方面的研究,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收集有意义的素材。同时也要加大对学生的研究,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才能设计出符合他们实际需要又有利于教学的内容。

总而言之,目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要始终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努力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到生活中去,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军.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J].科学咨询,2010(26).

第6篇: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引言

对于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而言,由于孩子在城市读书费用过于昂贵,因此他们只好将其子女留在农村家中给他人照看,导致农民工父母和自己的孩子长期无法一起生活,于是就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群体。由于他们不能长期得到家长的有效监护,因此在其成长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而需要社会能够引起重视。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留守儿童所有相关问题的重中之重,及时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习困难,成绩较差

很多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的孩子有出息的难度比较大,再加上长期在外务工,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很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甚至等孩子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让孩子也外出务工。另外,由于农村办学条件不好,教学设施和资源以及教学环境都比较差,这就导致本来缺少家长监管的孩子在学习上更加困难,学习的主动性低。农村留守儿童成绩普遍较差还因为家庭作业很难得到及时辅导、缺乏父母必要的引导和鼓励,而且由于对父母的思念和心理孤单,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力听讲。久而久之,农村留守儿童会对自己的学习没有热情和信心,甚至产生不喜欢学习的情绪。

2.心理问题亚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很长时间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由于长期没有情感互动,一部分留守儿童亲情观念日益淡薄。或者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引导,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容易自卑、人际交往差等。有的留守儿童由于过早地自己支配一笔钱,不懂得合理消费,很容易产生拜金主义的心理。另外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容易脱节,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差,如果不能受到良好的引导,很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甚至违法犯罪。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和父母在一起,也很容易没有依赖感和安全感,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心理焦虑,也很容易有自卑倾向。

3.迷恋网吧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比较喜欢在同龄人中寻找友情和安全保护,但是作为未成年人,还没有足够的分辨真正友谊的能力,因此在不良社会的影响下,很容易被不良少年带坏,其中表现得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迷恋网吧。网络是一个双刃剑,虽然有很多有利的地方,但是作为儿童很容易被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等吸引,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不仅会严重使他们分心、耽误他们的学习,网络上的虚假信息等很有可能危害到他们的安全,或者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很有可能引诱他们“学坏”。

4.价值观不正确

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城市打工,无法给予孩子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很容易心生愧疚,往往选择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以此作为情感上的弥补。而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合理支配金钱的能力,因此很容易养成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恶习,进一步会影响到他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一些留守儿童就因此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另外,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留守儿童容易感情淡漠,主要表现是冷漠、自私自利甚至是厌世,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家庭和社区方面应做的努力

在外务工的父母如果有能力的话最好能把孩子带到务工的地方读书,可以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和爱护,可以及时监督孩子的学业,并且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亲情和无限的温暖。如果实在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在平时要多给孩子打电话或者写信,或者多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作为孩子的代养人,要尽量学习和了解一些正确的教育知识,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要能降低身份,真正与孩子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对于有社区的农村,可以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组织一些活动来对监护人提供儿童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另外还可以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起到对未成年人的安全的保障作用。

2.学校方面应做的努力

由于留守儿童自学能力差,又没有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承担起此项责任,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给予额外的辅导,或者组织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和帮助。另外,学校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为他们付出更多的关心,使其能够获取必要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还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多与他们沟通,防止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而无法及时疏解,针对此,还可以去家中走访,多方面获知孩子的心理状况。此外,学校还要及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沟通,关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进行交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学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一批真正关心学生、愿意投身农村教育的优秀教师。

3.社会方面应做的努力

首先可以加大对该问题的宣传力度,使问题尽可能地透明化和公开化,让广大群众都能关注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媒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尽自己所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其次可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提高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的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另外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及时清理。然后国家要能够增加对农村的教育经费,真正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包括减免书本费等,或者对经济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有一定的生活补助。另外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以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

四、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社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对留守儿童多一些关心和爱护,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并且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刁建霞.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第7篇: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农村;现状;对策

前言

在义务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从综合角度进行规范完善。特别是在中国广大农村,关于语文教学过程更是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因此需要从基础设施、制度、教师及学生等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讨论。本文就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就这些现状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语文教学基础设施不足现象突出

教学基础设施能够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其改进完善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领域离不开媒体设施带来的便利和影响。学校教学也不例外。在中国的大部分学校,多媒体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理解课程更加容易便利,老师在讲课环节也可以更加灵活多变,大大丰富的教学课堂。尤其是语文教学,老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相关文章背景或状况进行播放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依然缺乏多媒体等基础设备,依然是靠一个粉笔,一个黑板等简单的设备进行教学,这种简单的设备导致农村的教学大大落后于社会的整体步伐。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制度管理有待完善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很大问题便是对教师的相关管理考核及选拔上。在农村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部分学校选拔老师的标准过于随意,导致很多并没有教学初中语文资历的人员汇入初中语文教学队伍中,导致教师的整体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师的管理上,关于对老师的考核也没有落实到位,使得部分Z文老师对于讲课只是草草备课后便进行教学,甚至出现不备课直接进行教学的个别情况,这就严重制约了讲课的有效性和深入性,使得学生对于听课一知半解,久而久之便对更多的知识一知半解,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心理。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整体有待提高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语文教师思想和作风上的陈旧和落后现象,这就导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整体教学水平跟不上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和步伐。这种素质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存在于教师本身,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教学模式进行生搬硬套,并没有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听课发言以及探究思考的积极性。

(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一部分不爱学习语文课程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没能很好的被教师教育指引,另一方面,中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十分突出,在缺少年轻家长的关爱下产生厌学弃学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农村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教学概念模糊化,每天得过且过。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善教师的管理考核制度

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必须加快进行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进行语文教师的选拔上,应该严格按照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进行考核选拔,而不能在教师选拔上的条件制定过于松弛。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教师考核机制,定期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考评,就部分不合格或不能胜任的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解决。最后是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先进和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或者派教师代表到其他学校进行学习,然后结合本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改革。总之,学校要从制度管理层面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完善改进。

(二)及时更新引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基础设施

针对农村依然存在的传统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的现象,需要各界管理者及时就这些外在的基础设施进行替换更新。农村教学也应及时进行普及推广多媒体等基础设施,在多媒体教学下乡等政策号召下,积极就农村的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保证教师的教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去。另外就语文教学的其他设施,比如说课外读物和学习的资料也应该进行有效的引进订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扩充知识面,为进一步的学习探究奠定扎实的阅读基础。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一方面需要活跃课堂教学环节,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指导教育。比如是对于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讲解,而不是用一个教学模式进行全局式教育;另外也需要积极开展与初中语文教学有关的活动竞赛,比如说诗歌朗诵、成语接力或者阅读课外知识能力比赛及部分美文展览等。通过这些课外的活动极大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究学习来挖掘更多的知识兴趣。最后是鼓励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说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词语运用到平时的作文写作中,鼓励学生运用别具特色的方式进行文章阅读的创新。

三、结语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学相比,存在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个阶段,更需要通过多样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进完善。从制度到基础设施到语文教师的考核管理最后到学生方面都需要进行细致的思考改进,为农村教育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一)农村小学生的“内敛天性”导致开口说英语障碍

农村小学生的“内敛天性”本质有别于城里小学生的豪放、直率,这主要是他们所处的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农村小孩相对于城里的会更加拘谨害羞,所以他们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羞于开口说英语,缺乏自信心,因为担心说错了很可能会被批评,也担心会被别人认为是异类而受嘲笑,因此农村小孩有着很严重的开口说英语障碍。

(二)传统的英译汉英语教学方法,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很多的老师在教授英语课程的时候,基本都是采取满堂灌,英译汉的方式来授课,比如在教英语单词的读说时,采用非常错误的中文类似法来教小学生拼读,比如在教“student”的拼读时,注释中文“死丢等”;另外,在英语课堂上,一贯地使用中文来教课,比如课堂的连贯串接都是中文,特别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以及新单词的接受和扩展,英语课堂的中式化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农村小学生生硬的英语表达、叙述状态。

(三)农村小学生家长忽视小学英语的基础学习

不仅是农村还是城市,家长不够重视对小学英语的基础学习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拿小学生课外辅导来讲,小学生的课外补课多为语文和数学,而英语辅导则几乎为零。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家长认为小学英语简单,真正的英语应该是初中的事了,所以对小孩的英语学习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小孩的英语基础,更不能给小孩创造英语学习环境。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英语基础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一)生活化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首先,英语教学内容尽量与生活联系,化抽象为简单,增强小学生的实物记忆。教师应该借用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活动来开展英语,比如在教授小学生学习fruit时,老师可以准备不同的水果模型来加强英语词汇的可见性,pear,orange,apple,banana,grape等;其次,学习不是独立的,在学习这些水果的英语表述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延伸英语学习,比如学习颜色的英语表述,yellow,red,green等,可以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最后,注重生活场景的英语学习环境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一些动物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小学生模仿家里的小动物的叫声来表演,并将小学生熟悉的动物和叫声组织起来形成绕口令,方便小学生学习。

(二)创建英语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首先,逐渐改变传统的中式化英语课堂,比如课前的问好礼仪,举手回答问题等尽量用英语表述,而在英语单词的拼读应该是通过增加听说机会加强小学生的记忆,组织小学生进行简单的会话和口述,创设借东西、道歉、问好等各种场景,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和交际能力。其次,学校要注重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创造良好的英语语音环境,为小学生创造将语言材料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的机会。首先英语老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英语老师要乐观开朗,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保证自己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另外,英语老师应该加强和小学生的英语交流,比如在校园内相遇,要主动用英语和小学生交流问好,老师的主动可以大大降低小学生的怯场和羞涩,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说英语自信心。当然,其他科目的老师也可以在自己的课堂内适时地使用英语词汇,比如surprise,great,easy等通俗词汇,音乐老师则可以教授一些简单的英文儿歌,尽量为小学生创造英语语音学习机会。

(三)丰富教学课堂方法,保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持久动力

首先,英语课堂方法要注重多样化,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不局限于常用的视听法,情景法,可以结合小学生性子急、好动等特征,加之讨论法,交际法等,让他们参与到活泼、轻松的英语交流情境中,减轻长时间学习英语而产生的疲乏与厌倦情绪,帮助他们保持英语学习的热情;英语老师应该多以赞扬的口吻公平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小学生,要肯定小学生的每一次英语实践,多说youarenumberone以及verygood等称赞语,同时在日常教学时,适当采取比赛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结语

第9篇:浅谈农村教育范文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发展得如火如荼,例如整村推进,精准扶贫等政策的落实。然而我们依旧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教育的问题,这不但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处理之。

关键词:农村;教育;问题

我国乡村人口占比巨大,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家与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从学校环境、校舍建设,到教师待遇等方面提升农村小学整体的面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然而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基础条件不足、在办学条件、经费、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师资力量、教育水平、教学设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差距,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甚至阻碍着农村乃至于全社会的共同进步。笔者在农村小学授课多年,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积累着一些想法与体会,在此说出来与众人探讨,希冀能给山村的孩子们更多的帮助。

一、硬件设施和基础条件的问题――与教学要求不适应。

近年来,虽然农村小学的校舍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但相较与城市小学,其差距明显。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没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图书馆,少部分有图书室的,其书籍数量也少且陈旧,也不一定有针对性,体育器材也贫乏。校外课程资源对农村也是极为有限。农村没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很多农村甚至没有通网络,根本无法获取网络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的缺乏,致使教师、学生都只能局限于教教材。

二、乡村学校教育经费问题――短缺

农村小学中常见的现象:黄泥地篮球足球场,陈旧的实验室仪器(大部分小学并没有),破烂的足球或篮球。

三、老师是教学重要的一环,我们再看看――老师的问题

1、传统教师素质与当代教学的不适应。一是体现在教育方式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耗时费力,事倍功半,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求。二是体现在知识储备不足。教师的传统专业知识储备无法跟上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步伐,又由于师资经费等条件的问题,外出培训难以实现。三是创新意识不强。部分教师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四是老师资质问题。首先是农村小学的待遇对大中专科师范毕业生没有吸引力,其次是部分民办教师又能力所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大部分学生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学生。长此以往,农村学生的出路在何方?

2、由于国家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农村教师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主要体现在:

①是工作环境差、压力大;大部分年轻教师对于农村教学工作没有成就感,反而充满成绩排名、升学率等方面考核的压力感。

②是收入偏低,付出与回报脱节。相当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不愿到农村去。而部分工作称职的、不断培养起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又都被条件更好的县城学校调走,致使农村的合格教师更进一步流失。

③是r村教师年龄老化与结构性短缺问题严重,年轻老师不愿意待在农村。

④是农村小学教育对教师的吸引力下降、教师队伍不稳定。

⑤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严重存在,难寻音、体、美、计算机基础等方面的专业教师。该部分课程经常无法正常开展。

四、农村学子的出途问题――在哪里?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搞基础建设的简单运动,其更深层次的内延意义是对农民的意识形态的一次变革、重新建设、进而提高。政府资金有限,只能抛砖引玉,也只能依靠农民自身来建设新农村进而可持续发展。所以,增强农民自主自立的信心,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现今大部分农村小孩可读完初中。但分析村镇部分学生的实际现状后,可以了解到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大概出途。上表可以明确反映这一情况:

初中毕业后,除去继续上高中的,他们目前谋生之途怎么样呢?回到乡下,对未来非常迷茫,不知所措;出外打工,常见体力不支(在家务农也是);有跟师傅学技术手艺的,也不是兴趣所在……这类农家子弟,将是以后农村的主力军、也将是新农村的真正主体,他们能否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不断发展呢?他们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了一些基础文化课,对于科技知识的应用、对种植、养殖、对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根都是一头雾水。既没有融入科技生产力,又丧失了农民本身的艰苦劳动的作风。如此的义务教育是失败的,新农村建设也难以依靠其自身力量来持续发展。

五、再看看家长的态度。农村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态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类型:

1、家长心态有――“读书无用论”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其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之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也很难找到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这种思想的灌输很容易使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中学甚至小学就辍学回家或者外出打工去了。再加上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常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待业在家,找不到工作,甚至于研究生毕业,也是在城市承受严重的购房等压力,生活并不富裕,也不见得幸福,使许多农民家庭又产生了“读书无用”的可怕认识。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忽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减弱。长此以往,别说肩负民族振兴大业,出现新一代的“时代文盲”并非危言耸听。

2、家长心态有――“望子成龙”型。部分农村家长,将希望寄托于孩子,期待其跳出“农门”,实现父母的心愿。只求成才,而忽视其成人。其结果往往给孩子更大的精神压力,反而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孩子的自我选择与自我成长容易被“蚕食”,创新意识被湮没,“成龙”反而“成虫”。

3、“留守子女”问题严重。留守儿童已成为当今农村的普遍现象。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作为青壮年劳动力的家长们长年在城市,把子女留给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亲戚抚养,导致孩子缺乏亲情的关爱,极其容易形成诸如任性孤僻与倔强等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些同学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留守孩童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孩子的学习缺少有效的辅导、监督和管理。其次,孩子不安心读书。由于打工挣钱的穷人思维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减轻父母经济负担,许多学生受其影响,想着早日外出打工挣钱,而不安心学习。另外,孩子长期和祖父母及父母之间没有更多心理的交流,对其身心健康极其不利。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农村儿童素质的提高。

六、教育资源问题――城乡差距大

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少,与城市学校差距大,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投资的分配不均衡。长期以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倾向,使得农村教育投入比重太小。

2、教育资源贫乏,利用率低。目前,90%以上的农村学校拥有的只是传统的教学器材,农村学校无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学生也无法接受现代化的信息。

七、个人建议――针对上面农村教育的困境,应该从以几方面努力:

1、增加投入,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出台相关政策,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鼓励支持城镇重点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执教,使农民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保障其上高中、上大学的权利。

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实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一是完善教师队伍,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二是加大现有教师培训力度。三是鼓励农村小学教师自我完善,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四是在职称评定等方面要考虑到农村特殊性,调动工作积极性。

2、优化家庭教育

家长要想方设法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其探索兴趣,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在家长的引导和指导下收看电视机;还可以带其到具有教育意义或拓宽视野的场所,比如县城的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或者为孩子选购有益书籍。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3、政府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打造良好的教育课外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设施建设应该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在经济上有发展,在环境上有改善,还要在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有突破。

4、改善就业环境,强力打造“知识就是力量”的社会氛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出台鼓励就业的政策措施,发挥导向作用,进而实现毕业生的榜样作用。引导和带动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形成学校、教师、家长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5、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及待遇;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农村教师外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根据实际相应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吸引招收大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回乡任教。

结语:解决教育问题,是建设新农村迫切需要面对的,意义重大深远。我们必须面对,不能回避。及时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不断推进发展r村小学基础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文倩.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涟源市安平镇中心学校为例[J]. 教育:00140- 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