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教学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学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学研究报告

第1篇: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是现在我们的教育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用全新新的理念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为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实验研究。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个课题。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发展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基于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我们研究创建了具有三河五小特色的C―P―P―C的英语教学模式。第一个C指“Competition”(擂台赛),第一个P就是 “Presentation”(新知呈现),第二个P是指 “Practice”(巩固操练),第二个C指 “Check”(检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此模式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切实达到高效的目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我们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关于“高效课堂”,国内外专家专著没有有特别明确的定位和阐述,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也还未成体系,较多的是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在中国国内有关“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非常类似,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而关于教学模式,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实践和研究,现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我国近代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的优点,又努力创造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现在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教育工作者们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关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要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提高课堂效率,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而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们要研究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特点,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的“高效课堂”。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有助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征,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策略。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待教师能减轻教学压力、学生能减轻课业负担,提高的教与学的效率,能够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创新和变革。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选题有意义

一是有利于减轻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二是有利于提高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三是有利于迅速适应并有效实施国家推行的课程改革;四是有利于提升三河市第五小学的办学品位。

2.模式创新意

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实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究出切实高效的教学模式。

3.手段更先进

利用网络资料,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重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充实课堂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思想上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在能力上,从不会到会,从会得少到会得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而定,对于小学英语,我们认为高效课堂的表现就是:学生表现积极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对于课堂活动充满激情,有较强的能力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够完成目标的同学在在95%以上。简单地说,我们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是否能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面向学生的发展”。

(二)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从专业的术语来解释就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从宏观的过程角度看,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成,这些教学活动包含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三、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们对于识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主动建构的。此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只靠教师的教授来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帮助,利用所需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3.确立目标,组织开题

接到立项通知书后,课题主持人立即召开全组人员会议,并开始撰写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步骤,做到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顺利完成课题实验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搞好此项课题研究,不能只凭一点教学经验,需要有理论引领。所以,学习相关理论是实验的必要保障。实验教师,首先做到有思想有个性,要热心课题研究,肯下功夫,有爱心,有敬业精神。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同行之间互学。每学期安排理论学习交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实践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新的教学理念要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才能成为教师理念建构的基础和准绳,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课题组要求每一位课题成员认真研读教学著作,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听、说、玩、演、的活动中学习并运用英语知识。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踏踏实实进行课题研究活动

针对C―P―P―C教学模式,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交流,组织教学反思。开展本课题以来,每学期开展两次课题研究课的设计、教学实施、反思活动,促进课题实验的开展。鼓励成员积极将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及时进行摘录,并能努力撰写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体活动中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争取有高质量的研究或获奖。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突出“兴趣、情景、活动”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小学生在符合他们特点的活动中学习英语,其兴趣会更加浓厚,而浓厚的兴趣又会使他们更主动,更富有成效地参加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这就形成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开展课题研究,贵在探索,重在实践。为此,实验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把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天性和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让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用课堂教学展示研究成果。

4.重视过程,加强实验指导

课题立项后,组建课题实验小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通过图书、计算机网络了解国内外研究情况,形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对课题全面论证。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调查、文献搜集、观察等方法。组织课题成员,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不同的模块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教学对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通过实验,积累资料,边调查、边实施、边修改,逐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汇总各阶段研究报告,收集各小专题研究的原始材料,系统处理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得的材料数据,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最后申请结题,并在全校甚至全县范围内推广、运用实验研究成果。

5.以课例引路,上好研究课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探讨及实验等活动,把握实验方向与重点。以教学、教育案例为载体,实施行动研究,使教师与研究者在制作案例时共同思索,教师在理念与经验引领之下进行行为自省、教学经验重构、扎根埋论建立。研讨活动为集中研讨共三种形式,一般情况做如下安排:

(1)每两周由执行组长牵头,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学习本课题实验的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小结本课题实验的经验与教训,确保课题研究在正确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2)每学期3-6年级每个年级组织一次课题研究课,组织好教师评课。

(3)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英语教学观摩课”,写好教学小记并在课题组进行交流,以优质课促反思,以优质课来引路。通过“观看――反思――交流”这样一个过程,组员们从教学理念上有了根本的转变,从而切实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6.加强教师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老师们的交流中,有理论学习的收获,有教学困惑的剖析,有教学成功的感慨,有教学失败的倾诉。通过平等的对话、横向的交流、纵向的引领、思维的碰撞、观念的争鸣真正促进教学研究。

7.具体研究内容

(1)通过课前打擂活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主要研究者:赵兴华 杜淑杰

课前的几分钟,学生刚刚进入课堂但还没有真正投入进去,课前打擂可以让学生放松的心情紧张起来,尽快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而且通过课前打擂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

(2)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主要研究者:冯雪莲

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游戏活动,大家并不感到陌生。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有听,说,玩,演,唱,猜等形式,本着创设真实情景的原则为学生设计活动。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高效的目的。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一节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呈现环节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要感知、理解教师所呈现的新语言材料,还要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所适用的场合。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合情合理的真实的情景的呈现新知,使学生身临其境,领悟到所学知识的意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于不同的语言材料,我们要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下面介绍几种我们在课堂中常用的呈现形式。

(1)直观呈现

所谓直观呈现,就是利用多媒体、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教具形象逼真、容易记忆,学生也容易接受,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使用直观教具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语言教学最终目的是要用来交流的,所以要注重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身体语言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们主要在单词新授或语音课上(即Let’s learn和Let’s spell部分)使用直观呈现的方法。不同的单词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我们会以猜字谜、猜动作、听声音、提问题、展示实物、简笔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促使学生去积极地思考。

(2)表演呈现,即情景呈现

表演呈现是我们在课堂中比较常用的呈现方式之一,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也应该是表演艺术家,因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情景表演中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要多创设一些真实的情节,师生共同扮演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呈现方式我们多用在对话或语篇教学,也就是课本的Let’s talk和Read and write部分。

(3)多媒体呈现

直观呈现和表演呈现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了,多媒体具有生动的画面、真实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课本内容创设情境的难度较大,表演的难度也很大,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PEP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4 My home这个单元中,在学习Let’s talk中Where’s she? Is she in the study? Yes, she is. No, she isn’t.这个情景时,很难让学生直观感觉到真实的情景,因为study(书房)、kichen(厨房)、living room(客厅)、bathroom(浴室)、bedroom(卧室)这些情节很难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来,当然也就无法表演。这时多媒体就可以能生动形象地利用图画甚至是动画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情景。所以,多媒体教学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项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内容。

3.巩固操练,创新高效:Practice

要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就要设计高效的课堂操练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本着创设真实情景的原则为学生设计活动。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高效的目的。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一些常用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操练活动:

(1)通过游戏操练

游戏教学法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形式,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基础,旨在巩固课文教学、熟悉新单词、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潜力与智力;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和规则,循序渐进的英语活动,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2)在歌曲中操练

儿童歌曲和歌谣优美动听、轻松愉快,学生非常喜欢。在歌曲中操练所学内容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们会采用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中提供的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歌谣,也会根据较教学内容改变歌曲,例如用“两只老虎”的曲调改变歌词“Do you like, do you like peaches, peaches? Yes, yes, I do. Yes, yes, I do. Yes, I do. Yes, I do.”

(3)在chant中操练

“Chant”类似于在学生口中广泛传唱的童谣,其内容句式简单、琅琅上口,好记易背,配上音乐再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倍感愉快难以忘怀。我们利用Chant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气氛,激活课堂。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但有意注意的持续的时间短。而长时间机械的操练,生硬、平淡的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习气氛沉闷。如在教学活动中不时穿插“Chant”,会使沉闷的课堂泛起阵阵涟漪,让学生把注意重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兴奋、积极和活跃的学习的状态中。Chant教学让学生易于接受语言知识,化繁为简。因为“Chant”都是在没有负担和焦虑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学段“Chant”远比学说英语句子容易。同时,“Chant”能把复杂简单化,化零为整。在给学生一个chant的例子后会让学生自己试着创造新的Chant。所以,Chant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4)在表演中操练

学生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扮演情境的某个人物,使其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境界,在特定的情景中操练和运用所学知识。我们会根据教学内容中的人物制作头像,让学生带着头饰进行表演,从而达到操练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例如,我们常让学生表演借东西、就餐、买东西、看医生、问路等情境的对话,效果非常好。

3.知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有的学生懂得很多英语知识,却不会表达,这样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因此,应当将知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课堂表演,每学期还可组织全员参与的表演节目的活动,如英文歌赛唱、诗歌朗诵、短剧表演等活动。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围绕学习的重点自定表演内容。表演的时间既可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六一”也是个好时机,师生共同对表演进行评定。如此一来,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全面了。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划分好学习小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或8名,最好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的“组内异质”指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面的成员组成,“组间同质”指各小组之间成员的构成水平是相同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我们学校班容量较大,以66人一班为例,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1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6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a1、a2、a3、b1、b2、b3、c1、c2);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小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男生和女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首先,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辅助组长作一些工作,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和小组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小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为小组的建设力量。

其次,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最后,给小组成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a3、b1、b2、b3、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2.培训好小组长和小组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①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角色,有很强的号召力。

②小组长要研究解疑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争取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③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

(2)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建设

老师要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学习小组文化建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与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小组成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和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3)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帮助学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学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使同学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4)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②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差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④通过班会和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有关学生的培训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六)高效课堂学生有了很大变化

1.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成效明显,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高效课堂中高效的学习小组建设是基础,也是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课堂学习小组从组建到改建,再到今天的基本成型,我们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小组不仅有了自己的组名、组训,还选举产生了组长、副组长,各位组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课堂上师生表现及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的方式转变了。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不管时间长短,只要有学生举手,哪怕一个,教师就要喊人回答,然后讲解。一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那些能力差的、反应慢的、胆子小的学生,除非有时老师偶尔照顾一下,否则,一学期下来根本就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但现在通过小组合作,上述三种学生不仅可以在组内交流,还可以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有机会展示自己,他们的信心变足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悄然而起。“小合”犹如一股新鲜血液,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班有一位学困生,在我刚接手时,作业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干脆不做,每次单元检测基本都只有50多分,很少及格。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后,由于一系列的捆绑和激励措施,他真的进步很快。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期中考试也达到70多分。他的进步既要归功于他的小组长,又要归功于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明显提高

高效课堂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是经常发生的。学生听的练在进行所以听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另外,从同学们书写的规范程度、美观程度上可感觉到学生在高效课堂上的明显进步,相信以后会更佳。课堂上口头表达展示是不可或缺的。在英语课上,每位学生都有勇气站起来发言。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展示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了起初的羞涩,也没有了起初的胆怯,更没有了起初低声细语,取而代之的是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由此可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有所提高。

九、研究小结及思考

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树立了高效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本课题,让全体课题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苦有甜,有笑有泪,有花有果的过程。一年多来,老师们耕耘着、思索着、劳累着、快乐着、收获着。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同时也使学生的各项素质普遍得到提高。通过近一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课前打擂、新知呈现、巩固操练、检测评价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等多方面入手,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学习效率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我们有信心把研究成果推广开来,使课题方向越来越明确,最终带动一个地区乃至更多地区的学校英语教学工作,让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享受这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制带来的成果。

(一)我们的在研究和实施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本课题的研究需要相关的理论加以指导,目前在这方面尽管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找,但还是欠缺,致使我们的模式在系统性、科学性上还有所欠缺。在以后运用这些机制过程中需得到专家的进一步指导。

2.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这些机制有机整合起来,达到和谐交融运行,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将课前打擂、课堂活动、多媒体运用、课堂检测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有些矛盾也会显露,如课堂活动太过活跃如何掌控课堂纪律,各种格式的多媒体制作技能的掌握等,面对种种出现的问题,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必须正视新问题,在问题中超脱,在超脱中寻求不断解决问题的良方,才能真正开辟教育科研的成功之路。

(二)对今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些设想

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高效课堂”的研究是一个外延相当广泛的课题,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仅仅是一个模式的研究,也只涉及到了一些表面的问题,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班级文化的研究、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等很多领域我们都只是想过,还未进行深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教师的思路和视野,从更多角度,对高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 华.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J].

[3]胡海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2篇: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此次调研活动,采取了随机听课,及时反馈指导的方式,深入到了5个乡(镇)、10多所学校,共计听课30多节,召开座谈研讨会10场。教研员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与授课教师做了面对面的评价与指导,大家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在和谐、融洽的交流、研讨气氛中,畅所欲言,最终达到了共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次调研活动,虽历时短暂,但使我们感受颇深:

一、感受了英语教学工作在基层乡、校较前变化巨大。

变经之一:领导、教师观念的变化。首先,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乡(镇)教育组及所在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原、流曲、庄里等乡(镇)教育组的领导,自始至终陪同我们参与听课与调研;各学校的校长、主任等领导与我们同听课、同评课、共研讨。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线教师对我们到来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争着上课,抢着让教研员评课的极大热情,令我们深为感动,用他们的话说:“希望你们常来指导,多提意见,这样的活动我们欢迎。”这种对教学工作的真诚与坦荡,与过去教师那种害怕听课,害怕指出其课堂中的缺失等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上变化说明,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渴望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识有了鲜明的增强。

二是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所有乡、校都能开足开齐英语课程,师资配备到位,有的学校已配有专职英语教师,所配备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一改过去那种将英语科视为“副课”的观念,这足以说明领导的重视,带来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二:城乡英语教师素质差距在缩小。以前城镇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好于乡村英语教师的素质,大校好于小校,然而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大部分乡村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镇教师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镇教师素质,这种令人欣慰的变化,说明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已在逐渐提高。

变化之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随机听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案设计科学,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挖掘教材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用语准确,发音标准,书写规范,均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注重听说训练。同时能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有的教师还能借助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学生那娴熟的口语表达和会话能力的展示,使我们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在感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各年级英语教材版本的不统一,影响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建议各年级的教材版本尽量统一化,为教与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

2、专业英语教师仍较匮乏,英语科任教师中非专业教师居多,农村学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3、英语科教学的配套设施设备不足,目前尚无一所小学有专业语音室以辅助英语教学,致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难以经常开展。

4、师生普遍反映,河北版英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内容繁,不适合本地学生使用,致使学生学习难,教师的教学难。

第3篇: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小学;英语;电子书包;教学

电子书包是一种信息化的便携教育工具,它就像学生的一个随身小书包,只要学生愿意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拿起电子小书包学习。小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善用电子书包,就能让学生通过电子书包自主地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知识学习的效率。

一、引导学生在空闲的时候积累英语知识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空间主要在课堂和家里,其余的时间均为比较短暂的休息时间。比如学生在课间的时候会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在就餐的时候排队会有一些休闲的时间、在公交上会有一些空闲的时间。这些空闲的时间极为短暂。有些学生不重视利用这些休闲的时候学习知识,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小学英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利用休闲的时间应用电子书包学习英语知识,就能让学生有效的利用休闲的时间,让学生应用积少成多的方式积累英语知识。

比如,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曾经学习过英语语音知识,学生需要反复地练习来强化英语语音知识,如果学生仅仅在家里练习,可能会占用其他功课的学习时间。如果学生在休闲的时间练习英语语音知识,则能够有效地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比如有一名学生曾经不能掌握[m]、[n]、[N]这三个音标的发音。他的小学英语教师就给了学生推送了大量的带有前鼻音、后鼻音音标的英语单词,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听播音员发音。这一名英语教师要求学生不必先开口学发音,而是要先反复听播音员的发音,等到学生听出含有这三个音标的英语单词发音的差异性后,再开口学发音。这一名学生接受了教师的建议,每天在上学、发学的路上听电子书包中播音员的发音。经过长期地揣摩,这一名学生终于理解了这三个音标发音的要点。

小学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的道理,让学生有效地利用短暂的休闲时间学习英语。学生只要这样持之以恒的学习,必能应用这些短暂的休闲时间学到大量的英语知识。

二、引导学生专攻某项薄弱英语知识环节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些英语知识较为系统、较为繁复,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全面地开展这类英语教学,教师可把相关的知识发送到小学生的电子书包中,让学生利用短暂的休闲时间学习。这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利用休闲时间集中学习一个英语小知识、小技巧的教学方法。以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文化教学为例,如果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了解英语文化,可能就会在交流的时候犯下错误,而英语文化包含的范围太广泛,教师难以在课堂上系统地开展英语文化教学。有一名英语教师曾给学生的电子书包中推送过“你知道怎样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你好’吗?”的英语微视频,这段英语微视频的标题非常直观,学生一看就能理解这节微课要说明什么内容,学生观看视频的长度,只有两分钟。当学生觉得可以利用两分钟的时间学习一点英语小知识的时候,就愿意主动地看英语微视频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观看以后,了解到英语“你好”的口语表达方式为“Howareyou?”或“Howdoyoudo?”,书面语的表达方式为:“Howareyourecently?”。当学生应用了两分钟的时间理解了这个英语文化知识以后,未来在应用英语知识交流时便不会犯下这个英语文化知识的错误。

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有时需要学生掌握一些英语小常识、英语小技巧,这些英语知识点范围小、教学的时间短、知识较为集中,此时便可应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学习一些英语小技巧。

三、引导学生寻找英语知识中的学习乐趣

有些学生会认为,休闲的时间是休闲的时间,怎么可以经常利用休闲的时间来学习呢?我们的大脑也需要休息的,如果应用电子书包的目的只是为了占用我休闲的时间让我去学习,我宁可不要电子书包。实际上,有些英语教师提出,如果遇到这样的教学问题又该怎么办呢?实际上电子书包不仅具有学习的功能,它还具有娱乐的功能,教师除了给学生推送学习资料以外,还可以为学生推送一些富有娱乐性质的英语资料,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英语知识。比如曾有一名英语教师在电子书包中推送过一则英语小幽默,该英语小幽默的片段如下:“Theparentswiththeirthree-year-oldsonwenttoseefilm.……”它讲述的是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去看电影,服务员说电影院必须保持安静,如果孩子哭了,就必须把夫妻俩及孩子请出电影院,但是会给他们退票。等到夫妻俩看了几分钟电影后,发现电影极烂,于是面面相觑,说:“Wakethechildupandlethimcry.”学生看到这则小幽默,觉得很有趣,于是他产生自主搜索英语小幽默来学习的欲望。

小学英语教师可为学生的电子书包推送英语小幽默、原版英语歌曲、英语影视片段等,让学生一边娱乐,一边学习英语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利用短暂的休闲时间学习英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小学英语教师能够善用英语书包,就能够让学生利用短暂的休闲时间完善英语知识结构、集中性地掌握某些英语知识点、应用娱乐的方法学习英语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海.浅析计算机思维导图软件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2]陆凤.多元化情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创设与应用[J].英语教师.2015(24)

[3]李越.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兴趣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

[4]牛俊.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巧[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

第4篇: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1资料与方法

乌鲁木齐市是个人口较多、学校也比较集中的地区,新疆的著名高校也集中在这里,下辖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新市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米东区和乌鲁木齐县。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的学生,我们的样本是分阶段随机确定的,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有代表性,我们在每个区随机抽取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大学当中既有著名的高校,也有一般的技校;既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此次调查,我们总共发了685份问卷,小学是160份,初中、高中、大学各175份。有效收回642份,总回收率是92.14%,小学的回收率是84.38%,初中的回收率是96.11%,高中的回收率是95.56%,大学的回收率是91.67%。回收率较高,有较好的代表性。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1)男女比例状况。男女总的比例是:男性占41.6%,女性占58.4%。

其中大学的性别比例是:男性所占的比例为45.5%,女性所占的比例54.5%。高中的性别比例是:男性所占的比例为41.3%,女性所占的比例58.7%;初中的性别比例是:男性所占的比例为39.3%,女性所占的比例60.7%。小学的性别比例是:男性53人,占样本总数40.2%;女性79人,占59.8%。

(2)各类学校所占比例情况是:小学占20.6%,初中占26.9%,高中占28.8%,大学占25.7%。

(3)地区和民族状况。本次调查涉及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调查对象中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满族等14个民族。从调查的范围和族别上看,基本能够代表乌鲁木齐市学校中学生对公共危机的认知能力,并反映出学校安全教育的状况。

2.2学校安全教育状况分析

(1)学校安全教育的总体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很高。如在“你知道安全教育吗?”的问题中,94.53%的学生都知道安全教育,仅有5.47%的学生不知道。具体如图3:

但是,不同层次的学校又有一定的差别。从调查结果看,小学的安全教育抓的比较好,其次是大学的,初中和高中相对来说稍差一些。具体如下面图4-图7:

在安全意识方面,整体较好。如当被问及“当你看到学校的建筑设施(如:栏杆、体育器材等)损坏并影响他人安全时,你是否报告给老师?”时,有64.88%的学生回答“是”。在“打放学铃,你常采取的方式为”这道题中,64.68%的人选择“能严格遵守上下楼秩序,轻声慢步走下楼梯”,19.31%的学生选择“等同学走完再走”。当被问及“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宾馆或商场),你会特别留意“安全出口”或者“消防器材”的位置吗?”有66.5%的学生选择“会”。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否”“不会”“不知道”。这表明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还要加强。

(2)学校安全教育状况

为了能真实的反映学校安全教育状况,我们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演练情况、安全教育的方式、学校的安全方面的相关预案的宣传等方面设计了七道题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虽然在安全教育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学校安全教育状况,尤其是具体细节工作状况不容乐观。

1)在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方面,有专门进行安全教育的老师的只占44.3%,没有或不清楚的占到55.7%。在课程设置方面,每周开0节安全教育课的占了40.9%,而每周开1节的占37.9%,每周开2节的仅占11.8%,每周开3-4节的都低于10%。具体到各层次上,小学的要好于初中、高中、大学的。情况如表1和表2:

2)在安全教育的具体开展方面,总体上经常性教育不足。如在对“学校和老师是否经常对你进行健康、安全方面的教育”问题的调查中,经常教育的占43.1%,有时教育占50.4%,没有的占6.5%。在对“你们学校举行过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吗?”经常举行的仅占21.9,而偶尔举行的则占到66.6%。具体的不同层次,小学的安全教育开展的情况远远优于初中、高中和大学。

(3)在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方面,方式、途径比较单一。如在对“你们学校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活动”问题的调查中,课堂中老师教、灾难演习、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都在50%以上,其次是专家讲座和学校信息栏宣传安全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习过的则只占19.12%。不同层次又有不同侧重点,

(4)安全教育不系统,有些环节薄弱。在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教育方面,我们设置了两道题。调查结果显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如对“你们学校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措施、方法)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有”的只占49.9%,而选“没有”和“不知道”的超过50%。在对“你们学校进行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有”的占67.3%,而选“没有”和“不清楚”的占30%多点。

2.3学生应对公共危机知识的来源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小学生的应对公共危机知识的来自广播、电视上和教师的教育;而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的应对公共危机知识的来源相对来说较广些,50%以上的来自广播、电视上,报纸或网络上,教师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

2.4学校安全教育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还要不断的加强。如在对“当发生火灾、地震或传染病等时,你知道正确的应对措施吗?”问题的调查中,完全知道的仅占22.07%,知道一些的则占到73.87%,不知道的占4.06%。具体到不同层次,又有不同的表现。

3问题与思考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考察了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学生的总体认知状况、公共危机意识、常用公共危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公共危机知识得来的途径以及学校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等。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疆乌鲁木齐市学校的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结合调查结果,新疆乌鲁木齐市学校的安全教育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第5篇: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在以前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入门教学时,我们常采用字母、音标单独教学的方法。学生原有的兴趣渐渐地在这种呆板、枯燥的教学中消失了。在以后的单词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只好在单词后面用汉语拼音标注读音,于是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有的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在八、九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很难跟上教学,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尖子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这样几年教学下来,教师们在这种费时低效的教学环境下感到很疲惫,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可是学生只能教一个单词就会一个单词,在日常教学中不会进行预习,缺少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彻底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宗旨。于是我们便开始思考是否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这种费时、费力、低效的教学方法。经过一番对比学习,我们选定了马承的“小三位一体”教学法,并立为我县的教科研课题。

二、课题的实施过程

1.英语字母的教学。英语字母的教学是由小学数学、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由浅入深展开的。如通过介绍长方形的长a、宽b、周长c、面积S,圆的半径 r、直径d等这些数学知识,维生素E,克g,小时h,扑克牌中有J、Q、K,世贸组织WTO,中央电视台CCTV等这些日常知识,把一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英语巧妙地糅合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充分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知识来引出陌生的知识,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英语就在他们身边,一开始就消除了他们对英语的畏难情绪,让他们真正感到英语好学。第一课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学完了26个英文字母。第二天出人预料的是学生说出了许多我都没有注意到的小知识,如“林河XO”,小孩帽子上的“OK”字样,还有上学路上路标中的“6KM”,整个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自己周围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成就感,对于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锻炼。

2.音素教学。音素的教学采用掐头法、去尾法、对比法和字母组合记忆法。

所谓掐头法学音素就是在读辅音字母名称音时把其第一个音去掉,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通过此法学习的字母有F、L、M、N、S和X。如F[ef]去掉[e]余[f],在单词中f就读[f],L[el]去掉[e]余[l],M[em]去掉[e]余[m],N[en]去掉[e]余[n],S[es]去掉[e]余[s],X[eks]去掉[e]余[ks]。

所谓去尾法学因素就是在读辅音字母名称音时,去掉最后一个音,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通过此法学习音素的字母有B、C、D、J、K、P、T、V、Z, B[bi:]去掉[i:]余[b],C[si:]去掉[i:]余[s],D[di:]去掉[i:]余[d],J[?ei]去掉[ei ]余[?],K[kei]去掉[ei]余[k],P[pi:]去掉[i:]余[p],T[ti:]去掉[i:]余[t],V[vi:]去掉[i:]余[v],Z[zi:]去掉[i:]余[z]。

所谓对比法学音素就是对于某些音素的读音与汉语拼音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它们的异同来有效地学习英语音素,减少其难度。通过对比法学习音素的字母有G、H、Y、W、R,字母组合记忆法学习音素就是把一些经常在一起发音的字母放在一起来记忆学习其音素,通过此法学习音素的字母组合有sh、ch、 ck、 qu。五个元音字母a、e、i、o、u的音素通过其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读音来学习其音素,在开音节中它们分别读为[ei][i:][ai][?藜u][ju:],在闭音节中分别读为[?][e][i][?蘅][?蘧]。在学习音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方法都要给学生展示大量的符合此法的单词。

在教音标时,教师要告诉学生音标是音素的书面符号。学习音标的过程是建立在音素的基础上的,通过复习每个音素来引出其书面符号――音标,12个单元音的记忆方法为:[?][e][i][?蘅][?蘧][u][?藜][i:][?蘅:][:][u:][?藜:]。八个双元音的记忆方法为[ai][ei][?蘅i][i?藜][?藓?藜][u?藜][au][?藜u]。二十八个辅音音标的记忆方法为[b][p][m][f][d][t][n][l][g][k][h][?][t?蘩][?蘩][?廾][r](模仿汉语拼音顺序记忆); [s][z][?夼][?奁](读音相似);[j][?耷][v][w](与日语音似);[tr][dr][ts][dz]。在学习音标时需要注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音标来强化记忆。

三、试验结果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所学知识的考试,考试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分析:本次考试总人数为122人,最高分为满分100,最低分为71,试题难度中等偏上,96%的学生达到了教学要求,全部能够进行独立的单词拼读,为以后学生进行自己预习奠定了基础。

四、反思

利用七年级开学初的半个月时间进行语音、音标和单词拼读的教学,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好音标,然后把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的重点放在单词拼读教学上,所有教学项目都应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使至少90%以上的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基本做到能正确熟练地读出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能借助音标正确读出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这样可使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使教师在单词教学上少用时间,学生自己就可以拼读单词。

“小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体现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承.马承少儿英语.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2] 雎文龙,冯忠汉,廖时人编著.教育学,2009.

第6篇: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研究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起步于对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的模仿与发挥。在最初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初期,这样的捷径和措施,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很快得以常态化,也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存在和维持。那么,我们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就脱离了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模式与影响,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吗?显然,这是否定的。一方面,随着各种英语教学理论与模式的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似乎成了墙头的草,只要哪种理论与模式是强势的,就采用它们,也就难以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对症下药,自然也就难以取得不错的英语教学效果。另外,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部分硬件设备较为先进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过于依赖这些硬件设备,认为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采用了先进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是拥有了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毫无疑问,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也是有害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说明了问题的存在。我在几所江南学校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得出:江南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确硬件不错,但是英语教学的成效并不显著。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做出一定的透视和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条件的不平衡性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的客观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是难以一一道尽的。2007年暑假在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了解的情况,让我们这些一线的英语教师有些震惊:省内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竟然不开设英语课。2016年在这样的培训会上一再强调:英语在中等职业学校既作为公共课又作为必修课,且特意强调英语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必修课的时代和社会意义。只有由上而下的重视,才可能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全面地呈现欣欣向荣之貌。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素养普遍较为薄弱,因此在进行正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麻烦与苦恼。这就要求老师们独辟蹊径,创造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教学,并想方设法地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然而,更多的情况是老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更累。部分老师想当然地以为无法更好地组织教学是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太薄弱;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在当前的职教形势下,专业班英语学习要求相对不高,高考班英语分数只占总分一千分的十分之一,没有必要过多钻研教法。何况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再怎么钻研也不会有在普通中等学校的地位,花这样的时间是多余的更是不值的。这不仅是部分老师的认识和看法,连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也是这样认为的,因而出现了本就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不够重视的情况。

教材的质量有待提高,教材的内容有待更新,教学的方法大多还停留在单调乏味的填鸭式层面,教学的成效难以实现,这些都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给人的最直观的印象。好在省教育厅职社处从2010年起就在为新教材的编写与审定做相应的许多准备与实施工作,2016年又根据计划进行了使用新英语教材的培训。我也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感觉最深的就是我们终于开始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我相信:在省里实现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的目标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会展现新的面貌、新的风采、新的水准。

我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十多年来,感触最深的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英语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二是班级英语教与学过程中教师更换过于频繁。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平常的课程中含有更多的专业课程,这必然使得留给英语的时间和余地是极为有限的。然而,英语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课程体系没有必要的课时来支撑是难以立足的,再加上需要呈现与掌握一定量的与中等职业学校相称的英语内容和知识,并且,在高考班这样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是难以打折扣的。因为需要确保对口高考要求的一定量的英语知识积累,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要及时有效地实施这样的英语教学几乎是难以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虽然在专业班的英语教学要显得宽松,但是一样的教材,在高考班可以采用,在专业班就显得困难重重。先不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的薄弱对英语教学造成的困难,就只谈谈教材本身的容量,也是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与接收的。教材的要求与中职生英语水平的严重错位是我们不少一线教师最直接也最显著的看法与认识,那么,及时有效地组织实施英语教学,并确保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就会成为难以实现的目标。

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不平衡性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的主观原因。

对比普通中等学校的英语教学理论研究,不难得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薄弱。因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跟在普通中等学校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后面,进行所谓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改的尝试与实践。给我的感觉是普通中等学校的某场教改已经偃旗息鼓,并酝酿和开始新一轮的教改尝试与实践时,我们才开始进行自己的这一场教改活动。其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改和普通中等学校的教改是有很大不同的,应该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应建立各自自成一体的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体系,可以借鉴对方适合我用的部分,但绝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尤其是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充实更是理应如此。

现在,前一阶段开始实行的任务单导学法在本地区的职教系统强势推行。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应该说是难以实现的,何况教材本身就是不少学生难以跟得上的,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学习会有比较好的成果吗?没有一定量的英语词汇的积累和知识点的储备,肯定难以在职业学校推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尤其在专业班是这样的,因为在这些班级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有效推行这样的教学法。当然,在高考班还是可以推行的,但是所花的课前预习时间太多,也成了推行这种教学法的难点之一,因为要上好每一课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中职生的知识储备显然需要丰富,那么课前预习的时间就多了。我们经过试验发现,为了较好地在一个课时内实施这样的教学法,我们的学生有的时候需要用来预习的时间达到两个课时。这样下去,还怎么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呢?所以,我的想法是另行建立属于中等职业学校自己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根据中职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同时借鉴任务单教学法的可取之处,建立独立的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这也是我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正在尝试的和总结的内容。

在省里的统一领导下,已经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新教材的编写与审定;已经开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尝试;更可喜的是已经开始在全省内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讨与培训。这对于建立新的行之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一定会有帮助,也一定是一种促进和带动。

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外在因素

专业班英语课程的弱化,使得英语成了专业班所有课程中的鸡肋,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完成所有必修公共课程的任务与要求,只是为了顺利地拿到毕业证书,以便走上工作岗位;高考班英语课程的分数只占高考总分的十分之一,学习英语的目的:在我们看来就成了单纯的为取得高分,从而为顺利考上对口单招的高职院校创造条件。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最直接的作用与结果,至于它的实用性没有多少人考虑,企业需要培养实用的人才,但是企业不会为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事情买单。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的援助与合作是很少见的。一方面大喊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需要与社会的现实同步,需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同时,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创造性地提出英语课程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提法。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考核与评价体系依然滞后。例如对口高考的考核要求,更多地使英语教学指向对知识点单纯的掌握,而这一点早已经在普通中学广受诟病,再有对专业班英语教学结果的考核滞后与混乱,加重中职生的厌学情绪,使得部分老师的课堂难以为继,这同样严重打击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所以,我认为: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的不改革,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来说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来自于我平时对自己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思考与总结,肯定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的总结与提高是我个人的工作目标,它必将有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随着全社会对职教事业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参考文献:

[1]曹力城.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英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

[2]R.M.加涅,W.W.伟杰等.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丁非.“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筹划与设计.新蕾出版社,2009.11.

第7篇: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创新

1 引言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高校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更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但是,国内的许多高校中,实验教学的质量成效仍然不理想,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提出了新时代下,高校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模式。

2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核心,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来源,其最根本的职能就是其重要职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实验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严谨治学态度等都大有裨益。因此,许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不同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分为观察、设计、技能操作三大流程,更加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身份。更加强调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教学理念普遍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大多数高等院校中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是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仍然较为稚嫩、不够成熟。由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又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而分门别类,因此,必须针对学科对于实验教学的实际要独立的,有目的性的,构建一套实验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落实高校实验教育体制的改革,为社会输出更多创新性人才。

3 影响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

由于实验教学本身有别于理论教学的特色,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在我国高校中方兴未艾,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相对完善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所以,实验教学的质量往往差强人意,本文将影响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

3.1 教学观念滞后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主体是老师,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对理论课程的掌握,而实验课程知识理论课程的辅助、拓展和补充。即便是在实验课中,多数也是以老师“灌输”模式为主,学生很少自主参与。

3.2 课程设置不合理

许多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试验中大多数为,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之又少,即便是在综合性实验中,也普遍存在着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扼杀了创新创造的灵感,抑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实验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其附庸、辅助的角色。此外,课程设置不合理还表现为同一专业不同课程实验课程重复率高,实验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不匹配等现象。

3.3 实验教学资源落后

实验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人员。从前者来看,现今高校实验设备大多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购置,到如今设备早已老化,且与当下技术发展严重脱轨。由于资金约束,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导致仪器数量不足,设备陈旧的状况。此外高校中许多先进设备的购置,只是起到“充门面”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根本不会对学生开放。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教学质量显然无法保障。从教学人员方面看,在我国高校中,几乎没有单独的实验老师,一般都是由肩负有繁重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兼任。在两者职责混淆、责任分工不明的同时,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无疑影响到了教学质量。

4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

针对以上所述的实验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一套新时期下高校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子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图4-1:

4.1 实验教学创新决策系统

要从源头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其本质上就是要改变实验教学理念。只有决策机构充分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体制,才能带动执行机构落实贯彻各项工作。因此,建立一个创新型实验教学决策体系是必须的。引入现代化高水平科研技术,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典型案例,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重视对创新能力的诱导与训练。课堂教学中药适当穿插课外科技活动,做到课内教学的改革,同时配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的设施的创新和改革。同时,在教案的编写中,注重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是两者相辅相成,不重叠、不脱节,同时更多的加入实际应用案例,融入工程策划与设计、工程综合与创新等概念,使实验课中学到的知识能真正在工作中致用。由此可见,教学决策环节就是整套体系的总指挥,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教学工作能否协调统一。

4.2 实验教学资源保障体系

实验教学资源为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输送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其主要任务就是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实验设施,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是资源保障系统的重要内容。将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纳入实验教学教师管理体制中,根据课堂实验、课外实验、设计型实验、毕业设计和竞赛实验等将老师分为不同的组别,做到分工明确,层次清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合理安排专兼职人员的比例,在保证常规性实验顺利高效开展的同时,使兼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和灵活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加强与校外的联合协作,通过专门机构,与外界加强交流,力争和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融资构建更多的实验室,赞助更先进的实验设备,达到互惠互利。同时对于已经老化落伍的设备及时更新,在资金允许条件下引进性价比高,适用范围广的仪器。在保持设备使用安全性的前提下,科学、人性化的制定实验室规则,放松某些限制,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造成资源的闲置。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3 实验教学质量监管体系

传统的实验室监管体制过细、过杂,使其没有统筹规划的中心机构,学校应通过合并、撤销、重组等方式将零散的监管分支梳理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监管系统,使监管渠道顺畅无阻。系统以新型实验中心管理模式为基础,实现全校资源共享。不仅扩大了实验中心的规模,等提高了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率。此外在质量监督方面要运用多角度、全方位、新模式的监督手段,如教学督导聘请专职人员,随机选取实验教学过程及其关键环节,强化其角色、功能意识,利用专业知识对实验教学进行指导和点拨。将这些监督工作视为日常性工作之一,将其作为一种快速反映实际情况但结论比较模糊的监控与评价信息

4.4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仅能够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更是检验实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有别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要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分别的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归纳,将其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不仅让决策机构及时了解到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也让执行部门了解了管理者的思路,做到决策——执行,无障碍信息传递,既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也使整个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良性循环。

第8篇: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33-03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时间过于仓促,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决定延时结题,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以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1)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进行研讨、分析,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2)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2)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更要立足实际,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要符合实际。(4)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 王东霞 刘秀云 刘艳红 刘强

张志文 赵红 赵江汉 张娟 邱文红

李春燕 张淑艳 李提姗 王红艳 冯敏

张文杰 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成立五个研究小组,课题组人员任组长,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实际,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除了大件设备外,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相互支援的政策,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只有相互合作,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4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高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第9篇:小学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弱势群体;体育;体育保健课程;成就感;信心

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一般认为是指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困难,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的人的概称。高校弱势群体,即指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生理缺陷等原因,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群体。

一、高校弱势群体概况

高校弱势群体大体分为:由于经济原因形成的经济弱势群体,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形成的心理弱势群体,由于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等原因形成的学习弱势群体,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生理存在缺陷的生理弱势群体。

经济弱势群体即高校的贫困生。他们一般家庭经济困难或没有经济支持,贫困生在全国高校的平均比率大概为20%。他们既要应对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又要为学费、生活费忧心。政府及学校应对贫困生充分支持及帮助,防止贫困生因为生活的种种压力产生心理问题,成为经济弱势与心理弱势的兼容群体。

心理弱势群体在高校学生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弱,恐惧或不善于人际交往,他们形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一般有学业、家庭和就业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一般是焦虑、抑郁、追求完美和交往障碍等等。据统计,北京高校的学生中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对全国高校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调查显示,大约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每年高校的退学生中有1/2的学生是由于心理问题而退学的。心理弱势群体学生缺乏面对受挫和失败的经验,这直接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能调整心理状态,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学习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一般是自身不够努力或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正确,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经济弱势和地域教学水平的限制。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转型为“大众化”,高校学生的增多,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的现象。随之而来的高校内学习弱势群体的比例增加了,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不能转变学习方法迎合这种模式,导致自己学习成绩较差,考试不及格的科目过多。

生理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生理存在缺陷的学生群体。生理上的缺陷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心理上也存在问题,他们可能经常要面对来自外界的歧视。因此,他们除了要克服各种生理上的困难,更要有坚强的心理意志。

如果将以上四种主要类型的弱势群体比做四个圆,它们的关系并不一定是“相离”的,可能是“相切”的,也可能是“相交”的。高校对于弱势群体应当重视起来,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校园的稳定,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二、体育保健课程简介

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新时期赋予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不仅是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的统一,也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利用体育活动自身所蕴涵的吸引力,合理组织教学,形成一种快乐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积极情绪,使学生个性获得解放,并能促使人际关系宽松和谐,使学生的心境欢快愉悦,潜移默化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有些体育保健课程运用运动手段(结合药物治疗)进行治疗、康复和预防身心疾病,从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改善运动功能,达到恢复自信及增强体质的目的。运动手段有预防、治疗、康复等之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同运动项目、练习强度、幅度、时间等方面的选择,注重教学对象的个别化、具体化等问题,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科学、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力争用有限的时间获取较佳效果。

三、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特点设置体育保健课程

体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此项权利与经济是否优越无关,与学习好坏无关,虽然身体上的缺陷和某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制约某些体育活动的实施,但在人的主观意愿上,与是否有身体缺陷或心理问题是无关的。体育崇尚“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体育活动具有规则性,这种规则性制约和调控参与者的行为,在过程中能促使参与者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并获得成就感。

对于学习弱势群体,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智力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人笨或聪明,智力更是一种能力,是指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在学习上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来说,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够促进智力及开发大脑的潜力。这是因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通常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动作。以足球为例,在足球比赛中要求参与者根据球场上的瞬间情况快速地完成传球、带球及射门等一系列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神经细胞变多,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灵活性变强,经常进行体育保健课程的练习,有利于提高记忆力,提高大脑的灵活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对于经济弱势群体和学习弱势群体,体育保健课程可布置那些他们喜欢和擅长的项目,使他们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促使烦恼、自卑等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对于心理及生理上存在问题和缺陷的弱势群体,可有针对性的、量体裁衣地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感,增强信心,体育保健课程会有利于他们缓解和改善紧张、压抑、焦虑等情绪。

体育活动具有竞技性和群体性,正因如此,进行体育活动时,会使参与者形成团队,加强了参与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常常不是言语的交流,而是心灵的沟通,使参与者无形中增强了心中的安全感,产生对人的信赖感,尤其是对人际交往有障碍的参与者,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弱势群体除了在政策上、心理上、经济上给予直接帮助,更应该找到方法进行辅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真正从主观上产生积极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真正从内心到外在都变得强大。

参考文献:

[1]张宝霞.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

[2]钱志刚.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的社会学分析――基于教育领域理论的视角[N].晋中学院学报,2008(5).

[3]王玉娥.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46).

[4]江月兰等.增进高校弱势群体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保健课教学实践研究[N].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