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

第1篇: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心理健康;危害;矫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现代社会,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人们把手机称之为继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后的又一新媒体。不可否认,手机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但人们在使用手机便捷的同时,一种“新鲜病”即“手机依赖症”“手机焦虑症”被捆绑销售给了人们,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使得他们沦为了“手机奴隶”。作为“三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期的大学生,如果产生如此依赖,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们通常说的‘随大流’现象,即个人在受到别人或社会他人的相同性影响或感受时,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或行为相同于社会舆论或大多数人,甚至可能出现与自己意愿不同的现象。”[2]大学生每天都在同一校园内,大学生内部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和一致性。同时,当代大学生的年龄较小,独立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弱,对所处群体有强烈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善于接受新环境,对环境规范容易产生顺从,具体表现为追求流行、大众等诸多方面。

(二)信息渴求

大学生思维敏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其自身的便捷和强大的网络功能,在一些较为重大、敏感的实际问题上的传播通常能够先于传统媒体,并以其快速,广范的优势在手机中传播,以最快速度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同时,现代化的智能手机还拥有着许多其他的功能,包含聊QQ、玩手游、看书和浏览新闻等功能。处在青年阶段的大学生,对知识和信息充满了渴求,手机的便捷应用,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三)排遣情绪

大学时期的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面对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较高中时期的“自由化”,以及新的自主学习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出现了“理想间隙期”,在心理上会出现寂寞、无助。同时,理想和现实的差异,造成大学生无法对自己正确的认知与评价,很容易造成其自我意识的“两极化”,具体表现为情绪上的不安与焦躁。他们的这些负面情绪需要排解和发泄,而手机正是因为其方便的优点、诸多的功能迎合了大学生们的这种需求,成为他们找寻安全感和排遣烦躁无聊的“小助手”。

二、“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

(一)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处于心智尚未成熟阶段的大学生,会从手机里接受到很多不良或者错误的信息以及新闻等,很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会造成学生的抑郁、自我封闭等行为。从生理角度来说,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具有强大的辐射,会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专注力、记忆力、免疫力等多方面,加之,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学生长期保持一种拿手机的姿势,也会使学生身体的一些部位产生不适。

(二)降低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大学生长期通过手机短信、聊QQ、发微信等方式与人沟通,这种联系方式虽然能够降低与他人交际时紧张、焦虑的心理,但是这种交流方式所建立和维持的人际关系与现实有较大差别,手机依赖严重的大学生长期热衷于维系虚拟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缺陷,致使人际关系冷漠。

(三)增强学生的孤独感

大W生群体大多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使用手机可以派排遣自己心中的空虚和孤独感,甚至可以通过手机让自己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特别是那些因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大的大学生,为了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和满足,他们便经常使用手机来排解,他们多会利用手机聊天软件向“朋友”倾诉或者利用手机游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看似发泄不良情绪的好方法,但实际上会对手机形成依赖,让大学生脱离了身边的家人、老师和朋友,久而久之,反而会增强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矫治方法

(一)学校合理约束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

由于大学生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这一现象,不但对学生的内心以和身体造成了伤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影响,所以学校应多开展教育活动,合理利用手机。学校应引导学生强化自我调控,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外,学校还需加强教育和引导。同时,学校还可以着手制定有关的制度和下发相关文件,在校园中落实相关的措施,严格管理课堂中使用手机。

(二)搭建学生心理疏导平台

对于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同学,辅导员应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逐步消减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并且可通过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手机依赖”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让他们学会放松的技巧。对一些已经手机依赖症状明显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如引导其进行专业心理咨询等。

(三)大学生应提高自律意识

大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缺乏自控能力。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全力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同时还需要大学生的配合。大学生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正视手机在生活中的正确位置,在使用手机过程中要多发挥自身的能动意识,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并对手机中的信息有一个正确的辨认,拒绝不健康信息,使得自身能够有一个合理的人生规划。再次,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训练自己沟通的技巧,踊跃的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信息时代,手机功能日益发达,大学生在享受手机给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要做到适度使用手机,克服“手机依赖”心理。

参考文献:

[1]张秀娜.“拇指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潘嘉楠,王悦.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10):106.

第2篇: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G641

社会实践活动是现在大学生教育中进行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对课堂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社会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入,对于自己的不足以及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简而言之,社会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作用巨大,当然,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和社会认识的深化上,更体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方面。

一、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特点

(一)理论深入性较强

医学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显著区别是医学社会实践的理论深入性更强。从医学的本质而言,讨论和研究的都是有关健康和生死的话题,所以实践工作必须要在理论深入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对于理论的探讨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入,因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实践工作也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实践的严谨性更强,对于理论的依赖性也更加的显著。

(二)对于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深

医学实践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对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加的深刻。相比于其他专业的社会实践,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工作与医院或者是其他医务工作的交集更深,在与病患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人生以及生命的感受会更加的清晰。正是这种生命的体验,会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们对于社会生活百态和生命周期的看法会发生改变,对于自我价值也会有重新的思考。换言之,医学社会实践会让学生的思想接受洗礼,从而发生蜕变。

二、医学院校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医学生强调的医学责任记忆医学道德等都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学生们没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所以认识的深化便会存在一定的障碍。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的在大环境中感受课堂中提及的东西,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对于责任、道德等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有了思想上的真实体验,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必然会显著的提升。

(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对于思想道德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理念要特别的强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会进行服务意识和理念的强调,但是毕竟缺少环境的熏陶,学生们的意识培养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伤病带给患者的痛苦,通过这样大环境的熏陶,学生们能够树立起更强的责任感,同时懂得自身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样,学生的服务意思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培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成功。

(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医务工作者都是神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在社会中,太多的人对医务工作者存在质疑,但是又太少的人真正体会过医务工作者的辛劳。医学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要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自体验工作者的付出,从付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会有一个重新的审视,Υ医务工作也会有更加清醒地认识。简单而言,医学院校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更加积极,这为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医学教育是我国目前教学重点发展的内容,积极的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这可以促进医学院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利用社会实践的作用,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洗礼,能够保证医学专业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同时也能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范性。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4-46.

[2]刘蕾.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型实践模式研究――浅析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46-47.

第3篇: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新疆;基层教育;实习支教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081―02

教师数量不足、相当数量教师不能达到双语教师的要求是制约新疆教育发展一大瓶颈,针对这一问题,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于2006年牵头,组织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试点开展了“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自2010年起,新疆地区的大学生实习支教规模已维持在每年万余人次,结合新疆目前的教育现状,预计此项工作还将长期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虽然已顺利开展多年,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尚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进一步认识实习支教的本质和作用

实习支教涵盖实习和支教两个方面。在以前的工作中,教育行政部门过分关注此项工作的“支教”效果,工作的进行和推进都是围绕能够发挥“支教”效果开展。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要做好新疆的教育工作,我们要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着重考虑大学生的实习效果问题。新疆实习支教的地点80%以上在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等农村地区,这些地区条件艰苦,缺乏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工作,实习支教学生的派出院校也很难派出足够的教师到实习支教地点指导学生的教学实习工作,大部分学生只能自己探索实习规律,难免走入教学的弯路、歧路,降低了大学生教育实习的效果。而这些学生主要来自新疆各师范类院校,是新疆未来教师的生力军,如果他们不能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实践锻炼指导,那么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新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无法改变农村缺乏足够优秀指导教师现状的前提下,只能由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派出院校进一步加强实习支教的岗前培训质量和实习支教工作结束后的课堂模拟授课等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见习和微格教学,力求在实习支教开展之前就能帮助学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在实习支教结束后也能通过课堂模拟教学等工作来修正或巩固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

二、实习支教的激励措施不足

因新疆地区存在社会稳定状况欠佳和生活条件艰苦等多种原因,致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意愿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逐渐失去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实习支教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恢复获得自治区优秀实习支教大学生荣誉的学生可享受在自治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加5分、硕士研究生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

2.加大实习支教工作的宣传力度,制作宣传片、美术展、文艺晚会等各类以实习支教为主题的艺术活动,在整个新疆地区形成乐于实习支教、勇于实习支教、以实习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

3.调整教师招聘方式,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将实习支教经历和实习支教成绩作为教师招聘的参考指标,对有实习支教经历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专业限制、年龄限制等硬性条件,对在实习支教过程中表现优异、做出突出事迹和感人事件的学生可考虑优先录取。

三、实习支教工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实习支教工作具体运行的两个最重要主体分别是实习支教学生的派出学校和需求学校,两者之间在学生的学科需求、性别和民族结构、课程安排、生活问题等方面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目前的沟通机制是由实习支教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门与派出学校进行沟通,而教育行政部门由于工作头绪多、业务量大等原因无法充分了解基层学校的真正需求,造成沟通机制不通畅,不利于实习支教效果的充分发挥。

四、健全实习支教工作的选派机制

目前新疆地区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院校有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学生和维吾尔语言等特殊专业学生,此外还发展了西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等8所省外高校,合计20余所省内外高校,每年约1万余名大学生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结合实习支教各地报送的需求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的实习支教规模远不能满足各基层学校的需求状况,如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县每学期的实习支教学生需求约350人左右,而能够落实的实习支教人数仅为100人左右;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每学期的实习支教学生需求人数约400人左右,而能够落实的实习支教人数仅为150人左右;还有新疆北疆的伊犁州等地由于实习支教学生偏少则没有被列入实习支教的受援地。

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大力拓宽实习支教选派渠道,开展多方面的实习支教形式,充分发挥社会潜力。针对很多毕业后暂时无法就业而又有意向从事教师职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制定在农村基层学校参加支教工作2~3年后,即可享受特岗教师等教师招聘考试的加分政策,在支教期间可享受与实习支教大学生同等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等待遇。这样既可以缓解实习支教学生不足的现状,同时也可以缓解部分就业压力,起到双赢的社会效果。

五、完善实习支教工作的配套资金

自治区政府每年划拨300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保障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标准给每名学生和指导教师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费,给每名学生购买100元保险,并承担每名学生往返交通费400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1.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偏低。在新疆地区实习支教的地点普遍为农村偏远地区,这些地点经济水平落后,交通不便,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现有的400元生活补助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最低生活保障,建议将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由400元/人/月提高至800元/人/月。

2.指导教师的生活补助标准太低。从高校选派足够的指导教师是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目前教育厅现行的实习支教指导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为400元/人/月,远远不能调动支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在选派指导教师时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增加学校财政负担,建议将指导教师的生活补助标准由400元/人/月提高至2000元/人/月。

3.学生的往返交通费缺口较大。目前实行的实习支教学生交通费补助标准为400元/人,由于新疆地域广阔,交通费用高,并且要租赁专车为实习支教学生运送行李,大部分实习支教院校要自行补贴较大数额的交通费用,每名学生大约需要补贴400元左右的交通费,这对实习支教的派出学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能够将实习支教学生的交通费用实报实销。

在国家大力支持新疆社会、经济和教育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结合新疆落后的教育现状,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也将继续长期开展。只有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支教院校的通力协作下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为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斌强,王慧珍.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指导模式[J].教育评论,2014(04).

[2]谢小琴.顶岗支教实习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

第4篇: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实习支教;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72-02

为大力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新疆地区于2006年由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率先试点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并于次年在新疆师范类高校全面推广开展,截至目前全疆已连续开展9年,每年上万名大学生到新疆农村偏远地区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为新疆农村双语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取得了双赢的良好效果。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虽然已连续开展多年,并且有良好的制度保障,但仍有部分切实问题急需改善。目前,困扰新疆大学生实习支教①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大问题是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虽然新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院校高度重视支教学生人身安全,但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事件仍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存在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历次实习支教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反思,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实习支教过程中产生的学生人身安全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煤气中毒事件。新疆农村地区基层学校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办学条件不足、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冬天学校缺乏统一供暖的条件,只能用煤炉取暖。以和田地区为例,90%以上的实习支教学校没有统一暖气,冬天气温下降时实习学校采用煤炉取暖的方式避寒,而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大学生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为城市生源,没有使用煤炉取暖的经历,容易产生操作不当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是实习支教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隐患。另外,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使用电热毯、电热扇等电器取暖,因所使用电器质量良莠不齐并且这些电器均为大功率电器,当线路老化或接触不良时易发生线路短路引发火灾等危险事件。

2.溺亡事件。新疆部分农村地区的春夏两季容易发生融雪性洪水,这时候的河水具有水流急、水温低且河床暗坑多等特点,不了解情况的人下河游泳很容易发生危险,进行实习支教的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指导教师的随时监督,自我约束力不强,故经常发生部分学生私自到河中游泳事件,从而造成伤亡事故。

3.交通事故。新疆农村地区实习支教学校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较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为摩托车和板板车②,这部分地区的大多数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较差,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时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率较高,实习支教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则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针对实习支教女学生的人身骚扰事件。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师范类大学生女生占大多数,个别专业的班级中男生甚至只有1~5名,这些女生到农村学校后因穿着时尚,打扮较为前卫,容易吸引当地学校教师和群众的注意力,我校从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以来已发生多起当地学校素质较差教师或社会青年骚扰实习支教女学生的事件,给被骚扰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带来了负面影响。

实习支教过程中,除了发生的对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外还发生过实习支教学生对当地学校学生的意外伤害事件。参加实习支教的大学生大部分为大三学生,已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师范类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应的教师准则,但这些知识全部为理论知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再者大部分学生虽然对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热情但缺乏管理学生经验,当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和棘手的教学管理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极端的实习支教学生会采用罚站、体罚等违反教学规律现象的行为,从而对实习支教学校的学生造成伤害事件。

二、对实习支教安全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实习支教过程中出现的人身意外伤害现象进行反思,我们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项工作加以完善: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实习支教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经费投入力度。目前,自治区政府对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额为100元/每人,保险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10万元的保险标准已完全不能满足重大人身意外伤害的诉求。据悉,自治区教育厅目前正着手准备将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有望将保险额度提高到30万元人民币,此举将为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实习支教院校应做好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牢固树立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让实习支教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实习的真实环境及即将要面对的安全问题有哪些,做到防患于未然。实习支教学生大部分将被分配到偏远的农村地区,得不到指导教师的有效监督,学生们更多的是靠自己排除身边的安全隐患,在培训过程中为同学们播放实习支教学校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让他们真实地了解实习环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针对实习过程中常见和易发的安全事故,如煤气中毒、游泳溺水、安全用电等事项进行重点讲解。开设安全知识和自救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安全隐患并且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除安全教育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树立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乐于支教的精神,鼓励学生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接收实习支教学生的基层学校。基层学校是实习支教学生的最主要场所,因此完善基层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将是实习支教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教育部门通过行政力量强化对支教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基层学校校长对支教学生人身安全负责制度,学校校长在实习支教工作中直接负责实习支教学生的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排除和解决支教学生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基层学校校长是否重视实习支教工作,是保证这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基于上述原因,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基层学校校长是否能较好地组织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纳入对校长的年度考核评分标准中,进一步提高实习支教工作的安全保障。

三、小结

如何确保人身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是任何工作开展的最关键环节,新疆地区的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更是如此,如何建立更加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地方高校和受援学校共同努力并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注释:

①实习支教:将师范生传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改为到农村基层学校参加四个月的实习工作,既增加了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锻炼机会,又解决了农村基层学校缺少教师的局面。

第5篇: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支教活动 积极影响 实践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01-02

1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概况

1997年,《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下发后,“三下乡”便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序幕。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可以是单人形式,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般小组形式才更加有利用实践活动的展开和取得成功。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在“三下乡”活动中,如何更好的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学知识,既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是一个理应得到重视的问题。目前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乡”更侧重于文化方面,基本上以支教活动为主。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赠送图书报刊。

一般农村小学所在地尤其是贫困的山区的小学,缺乏获得书籍的途径。孩子们很少接触甚至接触不到课外书。大学生去支教的同时,带去很多通过募捐等形式获得的多类图书、杂志、报刊等,让孩子们有机会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成长中的遗憾。

(2)丰富授课内容。

大学生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开展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有趣的课程,如诗歌、书法、美术、折纸等,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还借此机会向孩子们讲授《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受到了孩子们的广泛欢迎。

(3)拓展交流时空。

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不仅仅是孩子们课堂上的小老师,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在课外,他们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谈心,为孩子们解除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此外,支教队员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孩子们的家长进行交流,与当地的老师进行沟通,做孩子们与家长、老师间的桥梁和纽带,拓展彼此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利用这种形式为孩子们的生活添加丰富多彩的元素。

(4)有针对性地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教学方法落后等影响教学的问题。大学生受教育水平较高,特别是部分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

2 “三下乡”支教活动对当地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开展,为实践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学生、师资和学生家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1 对农村学生的影响

(1)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掌握许多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知识面、视野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通过课堂内的教授讲解,课堂外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帮助农村孩子学到更多课内外的知识,对外部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认知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2)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对于农村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知识,多年积累和总结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学习经验,具有时代特色的见解观念等等。有利于改善农村学生思想保守,学习方法落后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注重方法的传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1],并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尤其是外语和普通话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其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自信心。

(3)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的到来,为贫困农村的学生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和希望,再加上未成年学生的崇拜、模仿心理较强,大学生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他们的一举一动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着学生,比如,大学生的穿着、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等[2]。此外,一般大学生个人素质都比较高,而且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使孩子们也能够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打消辍学的念头,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2.2 对农村师资的影响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对于当地师资队伍的影响体现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师资紧缺的状况,同时也让当地教师真正接收到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在思想、教育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农村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实践方面比没有太多甚至完全没有教学经历的大学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农村教师长期处在落后封闭的山区,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队,本身受现代文化、现代教育影响较深。他们有着先进的文化知识,懂得更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他们的到来能让农村教师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和现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从思想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教师的思想,从而扩大了农村教师的知识面,这样更有利于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教育方向上的调整。同时,大学生也掌握着一定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这也能为农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对于其改变自身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为农村教育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2.3 对农村家长的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也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想在教育学习上给予孩子帮助,可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部分家长,尤其是在封闭落后的贫困山区,仍然固守着“女孩读书无用”甚至完全的“读书无用”的陈旧观念。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都会对农村学生家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在与农村学生家长的接触交往中,向他们宣传现代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着他们陈旧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读书对于孩子成长成才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及所学的知识,将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学生家长交流。会对农村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给予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从而为农村学生的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 扬长避短,完善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

3.1 延长支教时间,避免形式主义

大学生开展“三下乡”支教活动,主要在暑假期间,周期一般是一周左右,由于时间很短,缺乏连续性,当地学生刚刚与老师熟悉,适应他们的教学方式,支教活动就结束了。一方面,难以带给孩子们系统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起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地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反而可能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适当地延长支教时间,尽可能地做到系统、连续、有效,避免走形式,走过场,真正沉下来,为当地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3.2 合理确定授课内容,改变授课形式

大部分支教大学生尤其是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从未有过教学经验,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满怀热情、不怕辛苦地去贫困山区支教,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教学内容未必是当地孩子们所需要的,教学方式也未必是当地的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备课准备不足或重点偏离,往往会造成课堂效果难以发挥等现象。此外,有时由于之前的沟通工作做得不到位,支教大学生的到来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当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使支教活动“事倍功半”。因此,在开展“三下乡”支教活动之前,精心做好计划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支教学生组织岗前培训,例如提前熟悉当地教材进行教师角色演练,提前进行实地考察等,使他们提前对当地各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与当地的学校和老师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合理开发更加适合、难度适宜、符合当地学生需求的课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3.3 端正支教态度,做到善始善终

支教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存在经验不够丰富、能力有限、知识不够充足等问题,也有部分学生对支教的认识不足,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缺乏毅力和耐心,不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善始善终,这会给学生的学习等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支教的大学生首先要对支教活动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端正态度,发扬勤劳朴实、艰苦肯干的优良作风,做到有毅力、有激情、能坚持,在支教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把支教作为一个教学相长的平台,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同时,多与其他支教人员沟通联系,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认真地做好支教工作,为当地孩子带来切实有用的东西,真正对他们有所帮助,使得支教活动能够善始善终,此外,也要注意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反馈带动今后更好的支教实践。

总之,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起到很多积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实践地区的认可与接纳。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大的支持,高等院校也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各方密切协作,共同努力,争取使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对于农业地区的教育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逐步缓解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

参考文献

第6篇: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二、活动背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为当今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回报社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海南虽然现在在开发阶段,但是很多农村地方的教育没有引起重视,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是特别的浓厚,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其实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学习氛围,而不是我们的老师不够好,也不是学生本身不够聪明。另外,虽然近几年从海南走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暖乡志愿支教团队却不怎么多。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原因,既和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也和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有关。众所周知,教育是立国之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们深深体味到这点,教育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农村的孩子对于外面的世界接触较少,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非常有限的。让当地学生通过我们这些大学生了解到更多新鲜的事物,了解外面更多精彩的信息,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为了缩小和别人的差异,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知识素养以及提高当地政府和村民对国民教育的重视,我们由海南走出去的学子(也有少数是内地有爱心的同学)组成了支教团队“暖乡支教行动”,“暖乡”让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聚集在了一起,“暖乡支教行动”在乐东县利国镇抱岁村小学第一次举办,希望在各位队友的努力下,把支教活动做好,做实,促进暖乡文化的推广,受到当地学生的热烈欢迎以及得到了当地民众和干部以及在校教师的肯定。为此,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定要将乐东暖乡支教团持续下去,发扬光大 ,让这种正能量被更多的人所感知,所认同暖乡文化不断开拓、深入、创新,随着团队的发展,开拓增添了新的支教点,为抱岁小学增添的支教点,为此,我们寻求各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肩并肩共同成长进步,尽我们所能,将暖乡文化的正能量持续下去。通过支教活动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三、活动目的:

1、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让学生们度过一段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假期。

2、在活动过程中给以孩子们关爱。通过支教活动引导他们认识正确的人生观,端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3、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心怀他人。

4、促进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与发展人文关怀的精神,使我们大学生在通过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而得到锻炼并锤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有效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等各项能力,培养并形成较强的团队精神,懂得运用团队的力量来创造我们共同的辉煌。同时提高我们大学生对基层教育的认识,履行中国当代大学生应尽的服务社会之义务。

5、通过大学生下乡交流,传播积极的思想及教育新理念,与家长及孩子们建立互信,促进互相了解,并让更多的人关注且支持农村教育,增强人们对“知识可以改变未来”的信心。

6、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大学生的面对面的述说自己的个人经历,让他们更能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7、暖乡支教行动,让父母和外界关注农村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锻炼各种能力。

四、活动预期成果

1、志愿者与学生们快乐而又充实地度过了15天,学生的各学科基础知识比以前夯实了许多。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觉悟有所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以前的厌学情绪慢慢地变为好学,他们所了解的知识视野也开阔了许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3、志愿者在经历15天的实战演练工作中,每个志愿者都收获了许多,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经受活动实践过程的洗礼,得到了成长,变得更加成熟。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志愿者为本镇起带头作用,在家乡形成一种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良好环境氛围,为后来者做好榜样,为今后的活动继续开展提供经验和使志愿者的可贵精神品质发扬下去。

4、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后懂得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家乡的大学生团结起来,带动下一代孩子的发展,从而在家乡形成一张互助网,结网的人是大学生,完善网的人是社会力量,维系网的力量是荣誉。我们的愿景是美好的,愿景的前途是光明的,前方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切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

五、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7月20日—8月3日

(二)、活动地点:海南省乐东县利国镇抱岁小学

(三)、活动内容:

1、本次活动一切以学生和志愿者的安全为重。

2、以辅导学生暑假作业语文、数学、英语和主题课{注:主题课可以任选,比如说:动物科学、心理课、思想品德课、体育课、艺术类等课}等各学科教学为主,以趣味知识和益智知识等其他课外知识为辅,涉及趣味故事以及互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乐趣。

(本次支教活动以辅导为主。禁止支教志愿者老师,在支教期间给学生教下学期的新课程。)

3、对个别学生、老师、家长进行社会调查与访谈,并认真做好相关笔记。

4、通过向参加支教活动的学生们讲述我们大学生的各种学习经历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克服困难,让学生们从中得到启发。

5、课程安排:早上半小时的早读时间,正式上课早上三节课,下午两节课,每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一节课,为了学生们的安全问题,不安排晚修。

上课时间表:

(四)、活动可行分析

随着三农政策的普及和被提上日程,很多乡村地区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我们开展此次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学习到很多无法从书本上所学到的东西,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全面发展和成长。

(五)我们的愿景:

一方面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得到家长的广泛关注,关注乡村教育现状,关注孩子们的未来。利用我们大学生的知识资源服务教育落后的地区,丰富当地孩子们的暑假文化生活,扩展他们的视野,对他们的人生态度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一定的正确引导,从而推动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另一面以大学生志愿者假期支教的行动为依托,来传播志愿精神和倡导纯正的公益理念,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行动力。并以此一直的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受益,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

六、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

1﹑联系好当地支教地点,作好充分沟通解释,获得家长全力支持,并且尽力争取得到学校和村委及镇政府的支持。

2﹑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培训工作。

3﹑确定支教成员以及成员所教授科目和初步确定教学进度,确定各个方面负责人及负责人职责分工。

4﹑活动前安排队员对该农村的环境及提供支教点农民家庭和入住家庭及时处理好。

(创新的支教模式:农村院子举办和入住农民家﹑吃饭在提供志愿者家一起做饭)

5﹑活动前,志愿者应准备的相关必需品。

6﹑做好宣传工作(针对学生家长、传单、海报),包括在当地小学放假前支教人员到学校宣传。到让广大农民子女参与到活动中来,并登记好参加的学生人数。

7﹑组织工作,介绍这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所到地区的具体情况,成员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邀请当地志愿者介绍相关生活、交通、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8、联系邀请家长及村两委参加开学典礼。

(二)中期活动

1、支教授课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2、举办科技环保小创新和农村卫生等活动。

3、支教过程中分别对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社会调查和访谈,并认真做好笔记。

(1)对学生: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与困惑,如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父母对支教不理解的地方?等等。

(2)对家长:了解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了解程度?是否经常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吗?等等。

5、支教的每一天晚上开小会针对支教中遇到的专门进行讨论。(支教老师对于一天支教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讨论等等问题。)

4、整理支教活动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三)后期活动

1、召开闭幕典礼、总结大会进行经验总结和发现不足之处,并表彰表现突出的同学,如赠送图书等等方式。

2、让每位志愿者以正式书面形式认真写出自己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3、考虑与学生家长﹑村两委等政府建立长期联系,将支教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支教成员得到暑期社会实践的证明书。

4、每位志愿者作好每天支教感想和支教总结报告,为总结大会发言作好准备。

5、做好入住家庭环境卫生,打扫整理好,物归原处。

6、支教最后一天晚上,召开总结大会,向家长报告整个支教成果,志愿者做报告,小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现支教成果,如演讲、朗诵、展览美术作品、歌唱表演等等。(晚上举办,主要考虑农村家长空闲时间,不耽误白天打工)

7、如条件允许,可以举办晚会。

七、支教活动具体日程安排:

(初步时间,确切时间待定,时间修改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1) 6月末:1、各位支教老师必须在支教之前15天准备好所教科目15天的教案。

2、每个班的负责出一个节目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在支教 晚会上

(2)7月14日左右:宣传

由回乡较早的成员先到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给学生宣传并分发宣传单,并在晚上召开支教动员大会,要求家长和小学生一起来参加,阐述支教作用和经费筹集计划,回答家长疑问。

(3)7月16日—7月18日(8:00~21:00):学生报名(学校报名都只是2天,要集中时间报名)

(4)7月25日

召开全体志愿者见面会,熟悉支教场所及当地的环境、安排模拟课堂训练和各项工作。

(5)7月26日

模拟课堂训练和教学规划讨论交流,团队培训和节目彩排。

(6)7月26号:支教志愿者再次进行支教教学准备工作

(7)7月28日

早上举行支教活动开班典礼(大概内容:项目负责人讲话,然后是各个班的志愿教师讲话,家长代表讲话,主持人宣布结束),然后举行支教师生交流会,了解学生假期作业和解析以前学生难点疑点,进行辅导交流,下午正式开课。

(8)7月28日——8月10日 志愿教师了解学生的现实困难需要,如辅导假期作业和解析以前学生难点疑点?志愿者支教老师之间可以互相进行听课,课后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体会。

(9)8月11日

支教活动结束仪式;然后全体师生和家长及村两委领导合影留念,然后颁发奖状给孩子们,赠送图书给他们,邀请家长为志愿者颁发暑期支教社会实践证书,晚上进行支教告别晚会。

(10)8月12日

全体支教志愿者成员召开总结大会,交流每个支教志愿者各自的心得体会,然后对支教活动进行后期反馈工作,最后支教志愿陆续离开支教教学场所回家。

八、支教志愿者管理条例:

(一)基本制度

1、志愿教师要接受支教培训,遵守团队规章制度,接受支教工作人员的管理。

2、志愿教师教学时要注重自身形象,衣着大方得体,不穿背心、拖鞋等,自觉维护团队的声誉,时刻铭记自己爱心教师的身份。

3、志愿教师要根据课程设置理念认真备课,认真授课,认真做好授课总结旁听一定数量的课程并做好听课记录。

4、志愿教师要按时上课,不提前下课。坚守工作岗位,不随意调课,不无故缺勤,如有特殊情况无法上课,需提前向相关负责人请假并说明原因,以进行调课考勤等。

5、志愿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及隐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激励,少指责,严禁体罚、变相体罚、打击学生。

6、志愿教师课堂上不与学生过分亲热,但需保持友好态度,真诚、公正地对待学生,科学地评价学生。课下和学生友好交往,在学业,心理等方面,指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7、志愿教师应保存好支教过程中的相关文档,如教案,授课总结等,以便对爱心教师进行相关考核。

8、工作人员须团结协作,务实高效。认真组织策划好本次支教活动以及后期工作,同时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9、志愿教师及工作人员要保证团队一切安全,必须听从“抱岁村”支教项目负责人的统一安排,并服从本团队负责人的组织管理。支教过程中,未经负责人许可,不许擅自行动。

10、禁止在队伍中出现小团体现象。有意煽动其他队员不良情绪或有意孤立其他队员者,对内公开批评。

11、开会时要用专门的笔记本分要点做好笔录,不准玩手机或者窃窃私语。项目负责人会不定期抽查笔记。

12、开会或者集体活动时,队员要遵循“正负五分钟”的原则。预计可能迟到或者缺席者要自觉在会议前向项目负责人上交请假条。若不能亲自上交请假条者,务必确保请假条要在开会前到达项目负责人手中。迟到或者缺席者记入队员出勤考核情况表。

13、家长善意赠送做饭材料,如鱼、菜等等,可以接受,并当面道谢,该物资只能作为集体资源解决支教生活保障。

14、队员们必须要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项目负责人分配的各项任务并把任务成果发送到项目负责人的邮箱。若遇特殊情况确实无法按时上交,要在截止日期之前打电话跟项目负责人说明理由。

(二)安全制度

1、安全至上,一切团队及团队中个人活动均以安全为前提。

2、保管好个人物品,并相互照看;公共财物由安全员主要负责,集体协同负责。

3、注意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行动(如家访等)至少两人一组,女生需有男生陪同,不允许单独外出行动。

4、未经他人允许,不擅自动用他人物品。

5、支教活动中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有事脱离组织须向负责人请假,经允许后方可离开;返回团队后,要报告负责人。

6、个人随身携带必备药品,途中出现病情及时汇报,配合接受治疗;如有必要,集体返程或由安全员护送病号返程。

7、严禁组织学生进行危险活动,如擅自下河游泳,自行组织参与露营或者攀岩等危险户外活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谁带学生外出活动谁负责,其他志愿者不负责任;

8、随身携带通讯工具和各队员联系方式,并确保通讯工具能够正常使用。

(三)财务制度

1、志愿者教师根据支教生活保障条件开展活动,志愿者原则上不承担活动经费,经费来源于社会人士赞助或向家长收取1元1节课的经费作为支教期间的志愿者的生活保障费用,志愿者每天每人定额25元,如果资金剩余,将多余部分退回给家长或购买礼品作为奖励给小学生(在支教动员大会上跟家长约定),不允许将多余资金作为志愿者其他用途;

2、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失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责任者本身负责,团队不予报销。

九、学生管理:

第一条: 本次支教活动不会给学生提供食宿,需学生和家长妥善解决。学生擅自留宿支教场所,在留宿期间发生安全事故,家长负全部责任,提供支教场所一方和志愿者概不负责。

第二条:参加支教的学生,必须由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亲自带来报名,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出示身份证和户口本证明有监护权,接待的志愿者要核实相关资料确认是否有监护权,否则拒绝参加支教,否则志愿者负全部责任。

第三条:支教老师每天对学生进行考勤。支教活动期间,学生必须遵守支教时间表(后附)上课。

第四条: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间不得擅自离开支教地点,如有要事请假,提交请假条,志愿者与监护人取得联系并获得同意后,方可批准请假,学生离开支教场所发生安全事故,家长负全部责任。如果自己不能回家,监护人必须来学校接回家。

第五条:对于一些住得比较远的学生,需要接送,必须等监护人来接才可以离开支教场所;监护人应当自觉来接孩子,志愿者原则上不另行电话通知。

第七条安全开展活动:支教期间所有教学和活动均在支教地点进行并坚决按照队伍计划和规定实行;任何队员都不得擅自带学生离开支教场所,否则谁带学生离开谁负责任(一旦发现擅自带学生离开,立即开除支教资格);不搞危险性的活动。

第八条:支教老师会在支教期间告诫学生不要在街边不卫生的地方吃东西;若有学生出现不舒服情况,志愿者老师立即通知项目负责人,同时护送到村卫生站并及时通知家长,然后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严重者立即拨打120救护车。

第九条:支教老师教育学生不可以打架以及做一些伤害自己他人的行为,若有此相似情况发生,支教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禁止体罚,一旦发现,立即取消志愿者支较资格)。

第十条:学生不可以攀爬把杆、窗台等;要爱护电器设备,节约水电。

第十一条:若学生不服从学生管理规定,造成人身安全意外,自己承担后果,支教团队概不负责。志愿者有权作出取消该学生参加支教活动,并立即通知家长。

十.招生建议

学生人数:20--70人

招生对象:下学期升为二、三、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

招大学生志愿者人数:12人

授课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其他课程

学生水平:小学:二、三、四、五年级

开班情况:各年级都是一个班或多个,编制为志愿者:学生=1:5~10;每班设一名负责人,两个支教老师。

活动性质:本次支教活动性质为公益志愿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为保障志愿者生活保障为基准,取之于家长,用于学生,1元1节课,扣除志愿者 1天1人25元基本生活保障费用后,多余部分有志愿者和家长最先约定返还给家长或购买礼品通过游戏等其他互动返还给学生。

十一、相关准备

(1)心理准备

1、首先要明确,支教是一项高尚的事业,但是也是要求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也是对个人毅力的严峻考验,要求志愿者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在做决定之前需要慎重考虑,一旦做出决定,就有义务坚持到底;

2、要做好应对艰苦环境的心理准备;

3、要做好与当地村民融洽相处的心理准备;

4、要做好与同行的志愿者沟通、协调,服从项目负责人的安排的心理准备。

(2)身体准备

1、办理志愿海南卡含身保险: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并且保险的有效期在支教活动期间。

2、各志愿者在支教活动前应加强身体耐力方面的锻炼,如慢跑,打羽毛球,篮球等,提高身体素质。

(3)教学准备

1、教学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应多给学生讲解其他如军事知识、历史故事、琼剧常识等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2、每天晚上备课并总结当天教学情况。

十二、应急方案:

本次支教活动一定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对于一些突况如断水断电、台风及雷电天气以及学生摩擦等都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十三、安全预案:

在下乡支教上,为落实安全预案相关条例,特由后勤支教队伍中创立一个安全小组,全权负责本次活动的防范工作。安全预案相关条例如下:

1.支教队伍中安排后勤负责处理在支教学校中所遇水土不服,感冒,发烧,腹痛等情况;

2.环境比较艰苦,望各位教员努力克服,互助会也将提供帮助。

第7篇: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文章以新疆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支教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支教过程进行调查,旨在充分了解新疆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或建议,为做好今后学生实习支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体育教育;实习支教;调查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于2012年首次开展对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和和田地区的实习支教工作,截至目前,已有四届共129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赴上述两地州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学生实习点主要集中在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和策勒县,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以上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教育现状相对落后,实习点相对较分散,管理难度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实习支教受援地师资与现状、实习生现状与问题、实习过程与实习管理等环节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秋季、2015年秋季参加定岗实习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29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93.0%。

1.2研究方法

主要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开展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实习支教受援地师资情况调查

本次调研的88所受援地学校体育教师共计280名,教师性别、学历和专业构成。分析可知,体育教师中男性教师数量远大于女性教师数量,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数量也大于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数量,但大专学历教师数量仍然占有较大比重.

2.2顶岗实习支教内容调查

通过对120名参加过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的支教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实习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重点在“体育课教学”方面,但是在较大程度上依然存在体育专业学生从事其他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比例为17%)和从事其它方面的工作(比例为10%)。

2.3顶岗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受援地实习学校的教学条件确实比较差,尤其是体育教学设施和相对专业的体育活动场所比较欠缺。此外受援地学校对实习支教工作不够重视的比重也相对较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2.4实习生自身能力提高状况调查

通过实习学生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这一现象说明,开展实习支教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对这些即将赴工作岗位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同时,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南疆地区师资短缺的矛盾。

2.5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调查

认为本校实习支教管理现状和管理制度“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在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方面,不少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关心还不够,尤其是对学生专业方面的指导。此外,在师生比例的调查数据中可知,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比例约为40:1,即一名指导老师指导40名实习生,指导老师数量较少,而实习生人数众多,加之实习支教学校分散,路途遥远,使得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指导很有限。

3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重视程度不足,实习工作顺利开展有难度

通过调研发现,个别受援地实习学校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不能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实习提高本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把实习支教政策当作一种形式来完成,对这项活动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够,没有把大学生应能发挥的能量发挥出来。一些实习学校尤其是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安排体育课程时,只象征性地安排几节体育课,没有完整教学的计划和内容。

3.2管理难度大,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体育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体校或中学体训者,这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稍弱,加之实习基地学校较分散,学生的流动性大,实习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的联系因地域及教师数量少而受到限制,导致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大,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3.3指导不足,实习质量难以提高

实习支教过程中缺乏对体育专业支教生专业教育的有效指导,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还未形成。实习支教带队教师,更多承担着实习支教生生活方面的管理,协调实习支教生与受援学校相关事务的职责,且一名带队教师承担好几个乡镇实习支教生的管理工作,工作量大,难以将体育专业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落到细处、实处。

3.4专业不对口,实习生专业能力提高有限

南疆部分地区,师资相对薄弱,加之个别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足。体育专业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要根据受援地实习学校的安排开展教学,除承担体育课以外,还要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和教辅工作,甚至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节体育课都没有承担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高校派出的体育实习支教生与当地对支教任务相脱节的现象。

3.5个别学生实习不够积极,教学能力发挥不足

实习支教地区相对较偏远,生活环境较艰苦,且实习的地区大部分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一些非母语的实习生在教学和生活方面难免面临一定的挑战。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乐观积极面对,但也有个别学生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学态度消极,教学效果不理想。

4对策与建议

4.1切实提高体育专业实习支教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

体育学院应该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制订完善体育专业实习支教规章制度。确保体育专业实习支教活动有序、有效进行。体育学院应成立有效的管理机构,主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加强与受援学校的联系与交流。同时,学院要重视对支教生进行岗前培训,加强支教生与支教指导教师间的联系,并在支教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支教总结、经验交流宣传工作,切实提高体育专业实习支教的水平。

4.2完善制度建设,确保支教实习工作有序进行

进一步完善现有实习支教规章制度,明确高校、实习受援地教育主管部门、受援地学校在实习支教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在安排实习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尽量争取相关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为支教实习提供充分的政策与后勤保障。此外,应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实习学校加强沟通与联系,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反应工作机制,并为每一位参加支教实习的体育支教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切实保障好学生的权益。在实习效果评价方面,在奖励和惩罚制度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实习评价结果科学、公平、公正和有效,对在支教实习工作中有杰出表现的教生给予奖励,确保实习激励机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多方合作确保指导到位

首先,要严抓教师选派质量关,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熟悉农村体育教学情况,具有较高管理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制定指导教师考核制度,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与督导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其次,根据支教实习点分布情况和支教生人数多少,合理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采取驻点、巡视、远程指导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指导,及时处理体育支教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再次,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主动联合地方教育部门和受援地学校领导组成专家指导小组,定期到实习支教点指导检查实习的工作,确保支教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4.4采取各种具体的措施,提高学生参加支教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学院应加大对体育专业实习支教活动的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利用实习支教总结工作进行宣传教育。对在实习支教过程中积极参加实习的师生进行有力表彰,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予以奖励。同时,积极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效果评价制度,实事求是科学有效地为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评分,对于实习过程中不积极,不接受实习管理,且实习效果较差的同学,实习成绩按不合格处理,重新参加下一学期的实习支教工作,直到达到实习要求为止。

作者:马雯 李卫民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守文.黑龙江省体教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1(2):47.

[2]吴剑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支教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2.

[3]张天明.实习支教质量保障措施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08(30):27.

第8篇: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留守儿童;语言教育

本文是以大学支教志愿者所在湖南省吉首市保靖县夯沙乡的立口村,吕洞村,夯吉村三个村小的学前班,一、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的,涉及学前班学生65人,一年级学生76人,二年级学生85人。本次调查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共有大学生支教志愿者11个,每个村小有三到四个支教志愿者,他们主要负责辅助老师们的语言教育。调查过程主要分三步:一、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收入水平及来源结构,家庭成员结构,家长为语言教育所做的一些准备和努力,以及在小孩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通过对学校老师的访谈了解学校为语言教育开设了什么课程,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提供的学习环境和补救措施。二、主要是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包括开展更多的语言交流活动,建立语言资料室,让留守儿童在儿歌和故事教学中提高语言能力,在此期间大学生志愿者观察留守儿童语言能力的改变。三、主要是总结和分析相关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留守儿童语言教育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之后,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情况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的普通话的听说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习惯,写作等方面。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关系到他们不仅需要老师,家长,以及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的关怀,更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语言教育现状

1.1留守儿童的普通话听说情况

根据有关规定提出的儿童语言发展目标可知,儿童良好的听说能力应表现为:乐意与人交谈,能礼貌地倾听和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并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而在2007年志愿者走进夯沙乡之前,老师上课、同学之间的交流用的都是当地的方言――苗语,大多数学生们听不懂普通话。这里的老师都是07年才开始学习普通话和意识普通话的重要性,调查发现当地的老师年龄平均都在45岁以上,所以学习普通话的情况也不很乐观,以至于遇到一些难以解析的词语的时候还是得使用方言,这种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相结合的教学使得学生的语言习得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另外在调查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相对较少,家庭教育资源缺乏,调查发现只有16%的家长为留守儿童提供一种及以上的语言学习资料,而只有8%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过语言教育。调查发现,学前班能听懂普通话的人数相对较少,大概只有71%的人能听懂,而一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85%的学生能听懂。能用普通话交流的情况更是差强人意,学前班的留守儿童65%的学生不能用普通话交流,一、二年级留守儿童分别有40%和31%的学生不能用普通话交流。

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教育观念,他们来这里之后,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留守儿童们都觉得很新鲜,支教老师能说普通话能解释他们没有见过没有听过的东西,在学生眼中都是很神奇的。因而支教老师可以很快的赢得留守儿童的信耐,激起留守儿童学习和模仿语言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儿童语言能力主要是经过成人的语言教授(示范,强化,扩展和激励)和儿童有选择的模仿学习,并经概括而成的。大学生支教志愿者通过开展更多的语言交流活动,建立语言资料室,让留守儿童在儿歌和故事教学中学习语言,至此留守儿童的普通话听说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在听懂普通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调查发现学前班82%的留守儿童能听懂日常交流的普通话,而一二年级91%的留守儿童能听懂普通话。由于经常与支教志愿者交流,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分别有58%、76%、85%的学生能与志愿者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1.2留守儿童语言倾听情况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是指有意识和集中注意力的听,同时迅速和准确的掌握别人说话的内容并正确的理解。在调查中,我们为被试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并要求他们在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留守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呆滞,有的留守儿童搞小动作东张西望,都没有用心倾听。在调查中发现,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分别有75%、42%、30%的留守儿童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留守儿童倾听习惯不好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留守儿童的溺爱以及对儿童教育方面知识的缺乏,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及时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忽视孩子们的智力开发。由亲戚抚养或者寄养的家庭中,他们是与孩子之间最缺乏心灵沟通,使得监管监护不力,直接或间接的对孩子的言语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来了之后,在与留守儿童的交流过程中总是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善于对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留守儿童在一个自然,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由于学前班的留守儿童倾听习惯特别不好,所以大学生志愿者主要借助儿歌和故事的教学,每一个具体的儿歌和故事都含有丰富和独特的语言信息,而且一般都借助语言的形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会借助图片和排演短小的情景剧等形式来激发留守儿童的想象和思考,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发展留守儿童的倾听,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调查发现,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来了之后,留守儿童倾听时的不良表现有所改变,同样要求他们听故事后发现他们在听故事过程中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人少了,而听完故事后能回答问题的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分别有55%、72%、80%。

1.3留守儿童口语表达情况

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在调查中发现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分别有81%、74%、65%的学生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故事中的某一节内容或复述故事情节。调查发现75%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隔代教育问题显著,爷爷奶奶主要负责小孩的温饱问题很少关注小孩的语言教育,另外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对小孩的教育也是力不从心。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校长。”父母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发展需要成人的语言引导,儿童获得的词87.5 %来自成人言语教育,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学习的巨大缺陷。

案例:在调查期间,举办了一次“心手相牵、快乐一夏――2010梦创公益夏令营”,是城里的孩子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并跟农村孩子同吃同住。城里的孩子叫戴红忆,农村的孩子叫杨艳。在这次活动中还看了场电影,回家之后,我问杨燕电影里讲了什么,她说电影里面有人另外的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因为她不认识那些动物,不知道那些事件该怎样去表达。我又问红忆,她给把故事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还告诉我电影说明了什么东西,让我没去看电影的都知道这部电影说了什么。明显看出城里的孩子观察表达能力强,胆子大,而农村的孩子却害羞,胆怯,倾听情况不好,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来了之后,他们给留守儿童讲故事,谈心,一起看书,一起观看音像资料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总是很用心的解答孩子们的疑问,有时候还会扩充一些背后的故事,纠正他们一些表达,这种互动活动不仅能开阔留守儿童的眼界,而且能使留守儿童的词汇,句子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不知不觉中,留守儿童的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有时候大学生志愿者会自己花钱买些新鲜东西回来,告诉学生们这些东西背后的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查发现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分别有35%、44%、58%的学生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故事中的某一节内容,但是能复述故事情节的还是不多。

二、完善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

2.1学校应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

学校的语言教育要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课堂上,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差,不能按照城里的教学模式开展活动,但是农村具有自己的优势条件,比如活动场地宽敞,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多,自然资源丰富,所以教师应该多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产生对学习的热情,才能成为最有效的学习。老师可根据留守儿童“贪玩”、“好奇”和“爱动”的特点,结合他们爱游戏的特性,进行语言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学生的语言能力强,首先要保证老师必须过好语言关,所以应为学校注入新的血液,引进优秀大学生,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学习语言。学校应定期跟学生家长交流,使双方都能了解留守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及学习情况,从而改正学生的一些坏习惯,对症下药促进学生的发展。

2.2家庭方面的补偿教育

根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水平(纯收入)在3000到6000,其中主要来源就是外出劳务的收入。在这个收入的分配上,小孩的教育只能占到5%-8%,主要用于小孩的学杂费及文具用品,大概只有10%的家长为小孩买了额外的课外阅读书籍或者影像资料。留守儿童主要是隔代抚养,要祖辈来对留守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加大教育投资,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资料。同时监护人也应该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父母应该多跟孩子们交流,多跟他们讲讲外面的所见所闻,以激起留守儿童学习的热情。

2.3政府和社会方面的辅助教育

农村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许多教育活动无法实现。政府方面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力度,保证基本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应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农村支教的行列,为留守儿童的发展出一份力。同时大学生志愿者要注意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的提高,要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现实所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科学文明的育人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的作用,不仅要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而且要弥补留守儿童的精神需要。比如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和影像资料等,精神上,应定期组织专人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定期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正是语言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邓红,高晓明.一个西部支教志愿者眼中的农村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9,5

[2]吴霓,程秀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5

[3]许政援,郭小朝.儿童的语言获得――成人的言语教授和儿童的模仿学习。(J)心理学报,1992,1

[4]朱蕴丽,潘克栋.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J].江西教育科研,2005,

[5]刘璐.农村留守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第9篇:对大学生支教的建议范文

在经过了将近两个车程的颠簸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服务地点——凤凰镇白石坑村白石坑小学,一踏进校门,小朋友们和校长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对本次服务充满了信心。我们本次服务的主要内容有:义务支教,利用我们的一些所见所闻激发孩子们的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他们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爱心捐赠,将在校同学捐的一些物品捐给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学会感恩。亚运宣传,通过派发亚运知识小册子,让农村的孩子们了解亚运,关注亚运,培养他们关心外面世界的意识。走访调查,深入农户,调查白石坑村有关经济、教育方面的一些原因,并且用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提出我们的建议,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

支教的第一天,我们所有队员都充满着期待,在经过与孩子们一下午的游戏互动后,我们渐渐的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并对每一个同学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也对我们接下来支教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义务支教是我们服务内容的重点工作之一。很荣幸的我在本次服务中主要负责支教工作。每一天的课程,都是我们所有队员精心准备挑选的,有时为了能够让同学们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满足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调整了教学方案。而在平时跟同学们的谈话中,我们也了解到有一些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因此在学习上没人对他们进行监督指导,这也导致了小孩子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氛围不强。虽然我们对这种现象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在课余时间我们会找他们聊天,希望能够以自己的事例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农村。支教的工作,虽辛苦但却让我感触颇多,可爱的孩子们,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的原因,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本应该学习的知识,失去了更多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能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真的是杯水车薪,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引导他们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团队都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们尽力了。

而对白石坑村下面的三个自然村进行走访调查,也是我们本次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共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走访了竹高岭村、村子村、四排村。我们所有队员冒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的对村民进行走访。我们组调查的主要是竹高岭村,在调查之前我们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现实的情况还是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竹高岭村只有一百人左右,其中还包括了外出打工或读书的人员,因此实际呆在本村的人口是少之又少。在我们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竹高岭村实际只有八户人家左右,这也给我们的调查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因此,为了能够让数据更加真实的反应白石坑村的情况,我们又走访了邻近的另外两个自然村。这才让我们的走访调查工作顺利完成。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白石坑村下面所属的十三个自然村地理位置分布过于分散,每个村的人数也较少,而这也对白石坑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当地村民的收入主要是靠外出务工、或者依靠一些农副业,而经济收入也直接影响到了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都要外出打工,因此很多小孩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疏于教育,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不过让人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家庭表示无论家庭经济如何都会供孩子读书,无论对于男孩或女孩,读书都是改变命运的道路。而在调查过程中,有另外一个问题是大部分家长都很关注的,由于白石坑小学的条件有限,因此,五、六年级的学生将在下个学期到镇上的中学读书,在这方面很多家长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们认为学校应考虑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如:派校车对学生进行专程的接送,以减少学生在校住宿和生活费对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也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白石坑村家长们对下一代子女教育的关心。

在支教过程中,我们还尽量的丰富同学们的第二课堂,让他们体验到课本外的知识乐趣。我们教他们画画、手工艺、唱歌、手语等。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外,还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加强彼此间的感情,同时也教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队员自己心灵也受到涤荡,找回了内心最真的情感。

在这次三下乡过程中,我们纺织系的所有队员都十分注重纪律和言行,服从组织的安排,以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社会形象、展示自我才能和学院风采,给孩子们和当地群众留下良好的印象,给孩子们带去了他们想要了解的东西,不辜负学院领导对我们的期望,达到此次三下乡的目的。

走上讲台为山村的孩子支教,在简陋的宿舍里休息,自己学会烧火做早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我体会到的是全新的生活。虽然各方面的条件与原有的生活条件差距甚大,但是当看到那一位位拿着作业本的小学生、那一位位用微笑回应我们的朴实农民。从他们那信任的眼神和开心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青年志愿者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与荣耀。